检验科质量与安全监控指标及评价标准
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解读
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解读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是用于评价和监控临床检验质量的重要工具。
该指标旨在提高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比性,以确保患者获得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以下是对2024年版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的解读。
首先,该指标包含了五个主要领域,即结构、过程、结果、安全和保障。
结构方面主要评估检验实验室的设施、设备、人员和管理情况,确保其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过程方面主要评估检验的各个环节,包括标本采集、标本处理、分析和报告等,确保每个环节都符合标准操作程序。
结果方面主要评估报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确保患者能够及时获得正确的检验结果。
安全方面主要评估检验环境和操作过程中的风险,包括感染、误报和误诊等,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患者的安全。
保障方面主要评估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确保质量体系能够稳定和持续改进。
其次,该指标涵盖了多个具体的指标和指标解释。
每个指标都有详细的解释,包括指标名称、定义、计算方法、评估标准和参考值等。
例如,在结果方面的一个指标是“临床检验结果准确性”。
其定义为“临床检验结果与事实真相一致的程度。
准确性可用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来衡量”。
计算方法是将该指标适用的临床检验结果中的假阳性和假阴性数目与总检验结果数目相除,并乘以100%得到百分比。
评估标准和参考值则根据相关法规和国内外的专家建议确定。
另外,该指标还提供了一些改进措施和指导建议。
这些措施和建议是针对各个指标的局部质量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法,旨在提高临床检验的质量。
例如,在安全方面的一个指标是“标本采集过程的风险控制措施”。
指导建议包括指导医务人员正确操作、合理采样和及时报告风险,以及开展定期的培训和考核等。
最后,该指标还强调了全员参与和跨部门合作的重要性。
医疗质量控制不仅仅是检验科的责任,还需要临床科室、护理部门和管理部门积极参与和支持。
该指标鼓励建立跨部门的质量控制小组,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和解决质量问题,促进医院内部的全面合作。
检验科质量考核评分细则
15
4
①与临床建立有效沟通机制,及时接受临床咨询;②通过有效途径(参与查房、现场宣讲、提供网络资料等)宣传新项目,解答临床对检验结果的疑问。
无与临床沟通机制不得分;沟通不到位发现1例扣1分
15
5
①室内质控覆盖全部检测项目及不同标本类型;②保证每监测批次至少1次室内质控结果;③有室内质控规则;④参加本区域室间质量扣0.5分;参加室间质控不合格扣2分
管理质量
15
1
①有明确的标本接收、拒收标本与流程;②对标本能全程跟踪,检验报告时间(TAT)明确可查;③标本处理和保存专人负责,标本废弃有记录,储存标本冰箱有温度24小时监控。
①标本跟踪不到位1份扣1分;②标本处置不符合规范1份扣1分,处置无记录扣2分
检查项目
分值
排序
检查内容
扣分理由
得分
工作质量
15
1
临检项目≤30分钟出报告,生化、免疫项目≤2小时出报告;能开展分子诊断项目,具有一定针对突发传染病等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检测能力
抽查检验报告单,1份超时限扣1分
10
2
对危急值处置符合规范程序
发现1份“危急值”处置不规范扣2分
15
3
①严格执行检验报告双签字制度(急诊除外);②定期评估检验结果的报告时间;③报告单包含患者信息、标本类型、样本采集时间、结果报告时间
15
2
①建立质量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标准操作规程和工作记录等;②有质量与安全监控指标,并定期进行量化评估。③有试剂与校准品管理相关制度专人管理,有明确岗位职责,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合法。
①文件不规范(少一项扣1分,无记录扣2分);②无评估扣2分;③试剂管理不规范扣2分
检验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模版
检验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模版一、目的和范围1. 目的本制度旨在规范检验科的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实验室工作流程的顺利进行,提升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水平。
2. 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检验科的所有实验室、设备和人员,涵盖实验室内实验、设备维护、标准操作规程、安全意识培训等工作。
二、质量管理1. 实验室管理体系(1)建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实验室的工作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2)制定实验室的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明确实验室各项工作的操作流程和责任分工。
2. 质量控制(1)制定实验室质量控制计划,确保实验室的分析结果准确可靠。
(2)严格执行标准操作规程,确保分析操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3)定期进行质量内审和管理评审,及时发现和纠正实验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3. 样品管理(1)建立样品接收、注册、管理和处置的流程和制度。
(2)制定样品管理记录,确保样品的追溯性和完整性。
(3)对样品进行储存和保管,确保样品的安全和可靠性。
4. 设备维护和校准(1)制定设备维护和校准计划,确保实验设备的正常运行。
(2)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可用性和准确性。
(3)制定设备操作规程,确保设备的正确使用和保养。
三、安全管理1. 安全制度(1)建立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实验室内安全操作的规范和要求。
(2)制定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2. 安全培训(1)定期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2)制定安全培训计划和培训记录,确保培训工作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3. 实验室安全措施(1)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制,明确各级责任人的安全责任和义务。
(2)制定实验室安全检查计划,定期进行实验室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
(3)建立实验室事故应急预案,确保实验室发生事故时的及时应对和处理。
总结:本制度是为了规范检验科的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工作,对实验室的质量和安全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通过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相应的工作程序,可以确保实验室工作的准确性、稳定性和安全性,提高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水平。
医疗质量和安全监测指标
医疗质量和安全监测指标医院名称:填报日期:表8-表20是在本次医院评审中,卫生行政部门要求三级医院进行监测的医疗质量和安全指标,所收集的数据仅作监测之用,不计分、不排名,且不公布医院名称。
本次数据采集的时间段为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单病种质量监测指标的采集时间段为4月1日-6月30日)。
一、住院患者医疗质量指标(一)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二周与一月内再住院、平均住院日与平均费用表8 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二周与一月内再住院、平均住院日与平均费用* 这18种重点疾病的具体ICD-10编码请参照所下发的评审标准中相关章节。
** 两周和一月内再住院例数指那些出院后两周和一个月以内因相同诊断再次住院的病例。
(二)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预期的重返手术室再手术例数表9 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预期的重返手术室再手术例数(三)住院重点介入: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预期再手术例数、平均住院日与费用表10 住院重点介入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预期的重返手术室再手术例数(四)麻醉指标表11 麻醉指标(五)住院患者安全类指标表12 住院患者安全类指标相关说明。
二、单病种质量指标(一)急性心肌梗死(ICD-10 I21.0-I21.3,I21.4,I21.9)期内总例数,平均住院天数,均次住院费用元表13 急性心肌梗死的单病种质量指标统计表内行PCI或在90分钟内未行PCI但行溶栓治疗者,视为符合该条要求;如未满足上述条件但注明了禁忌症者,也视为符合;其他为不符合。
这里的“符合例数”加上“不符合例数”应等于“有ST段抬高或左束支阻滞者”数,而不是等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总数。
(二)心力衰竭(ICD-10 I50)期内总例数:平均住院天数:均次住院费用:元表14 心力衰竭的单病种质量指标统计表(三)肺炎-住院成人(ICD-10 J13-J15,J18)期内总例数:平均住院天数:天均次住院费用:元表15 肺炎的单病种质量指标统计表** 这里的“符合例数”加上“不符合例数”应等于初始治疗72小时无效者人数。
检验科质量控制指标
检验科质量控制指标一、引言在现代医学领域中,检验科作为医疗机构的重要组成部份,承担着确诊、疾病监测和治疗效果评估等重要任务。
为了保证检验科的工作质量和结果的准确性,制定和执行科学的质量控制指标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检验科质量控制指标的相关内容。
二、质量控制指标的定义质量控制指标是指用来评估和监控检验科工作质量的定量指标。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潜在的问题,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常见的质量控制指标1. 精密度精密度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同一样本在短期内进行多次测定,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标准差、变异系数等。
2. 准确度准确度是指测定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偏倚、偏离度等。
3. 线性线性是指在一定测量范围内,测定结果与被测物浓度之间的关系是否符合线性关系。
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相关系数、回归方程等。
4. 稳定性稳定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测定结果的波动程度。
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日内变异、日际变异等。
5. 灵敏度灵敏度是指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测定结果对被测物变化的敏感程度。
常用的评价指标包括最小检出浓度、最小可测量浓度等。
四、质量控制指标的制定和执行1. 制定质量控制指标制定质量控制指标需要参考相关的法规、标准和规范,结合实际情况和技术要求进行制定。
可以根据不同的检验项目和仪器设备的特点,确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指标。
2. 实施质量控制在实施质量控制过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并制定相应的操作规范和流程。
包括质量控制样品的选择、制备和使用,质量控制记录的填写和保存等。
3. 监测和分析定期对质量控制指标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并纠正潜在的问题。
可以通过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评估质量控制的效果,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五、质量控制指标的意义1. 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确保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2. 保证检验科的工作质量,提高医疗机构的声誉和竞争力。
检验科质量控制指标
检验科质量控制指标标题:检验科质量控制指标引言概述:检验科作为医院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质量控制指标的严谨性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检验科质量控制指标的重要性和具体内容。
一、设备质量控制1.1 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定期对检验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保证其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1.2 设备故障处理:建立设备故障处理流程,及时发现和解决设备故障,避免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1.3 设备验证:新引进的检验设备需要进行验证,确保其符合质量标准,符合检验要求。
二、人员培训质量控制2.1 岗位培训:对检验科人员进行专业的岗位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和操作规范。
2.2 质量控制知识培训:定期进行质量控制知识培训,提高人员对质量控制指标的理解和执行能力。
2.3 不断学习:鼓励人员不断学习最新的质量控制知识和技术,保持专业素养。
三、质量控制文件管理3.1 制定标准操作程序:建立标准操作程序,规范检验流程,确保每一项检验都按照规范进行。
3.2 文件记录完整性:对每一次检验结果和质量控制记录进行完整保存和归档,便于溯源和审查。
3.3 定期审查更新:定期对质量控制文件进行审查和更新,确保其符合最新的质量标准和法规要求。
四、质量控制指标监测4.1 内部质量控制:建立内部质量控制方案,对每一批次检验结果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4.2 外部质量评价:参与外部质量评价活动,与其他医院进行比对,提高自身的质量水平。
4.3 质量指标监测:监测各项质量指标的变化趋势,及时制定改进措施,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风险管理和改进5.1 风险评估:对检验科的风险进行评估,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减少不确定性因素。
5.2 不良事件处理:建立不良事件处理机制,及时处理和纠正不良事件,防止其再次发生。
5.3 持续改进:不断进行质量控制指标的评估和改进,提高检验科的整体质量水平。
结语:检验科的质量控制指标是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重要保障,只有严格执行各项质量控制措施,才能提高检验科的服务质量和信誉度。
检验科质量与安全监控指标及评价标准
1
(2)缺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及制度
0.5
(3)科室质量管理小组未按PDCA循环开展有效质量管理活动
0.5
(4)科室存在问题改进力度不够,相同质量问题重复出现无改进
1
(5)缺完善的实验室信息系统
1
4
2、每月召开1次科室质量与安全工作会议,内容要体现全面、全过程质量管理、有记录
1
(8)缺本科工作统计数据资料
0.5
(9)无与外院先进水平比较的诊治项目
0.5
二、工作规范(50)
12
1、开展临床检验项目必须是经批准的准入项目,开展特殊检查的实验室应有验收、准入程序,工作人员有上岗资格证明文件、应建立实验项目临床应用指南或手册,定期更新,对本院尚未开展或条件不具备的部分检验项目应有规范的外送运行机制,并签订有保障合同或协议及委托合同或协议,有检查服务项目清单,能够提供2h急诊服务,能够满足临床工作需要
8
2、科室布局与流程合理、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有医院感染控制制度,有废弃物处理程序,并落实到位,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实验室废弃物、尖锐器具的处理应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规范要求,具有生物危害标志,使用正确
(1)科室布局与流程不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
2
(2)缺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1
(3)缺废弃物处理程序
(1)未对检查结果报告实行归口管理
1.5
(2)缺报告管理与签发制度和复核规定
2
(3)缺为临床工作提供咨询服务的制度
1.5
(4)缺科室技术人员下临床科室征求意见的记录资料
2
(5)缺服务承诺或未落实相应措施
检验科质量与安全监控指标及评价标准
1.5
(2)无开展特殊检验项目和新技术、新业务准入管理制度
1
(3)无开展特殊检验项目的审批报告
1
(4)无开展特殊检验项目的工作培训、讨论记录和操作规程
2
(5)无开展新技术、新业务的批准文件
1
(6)无开展新技术、新业务的批准的工作培训、讨论记录和操作规程
1.5
(7)缺乏代表科室特色及水平的技术项目
(1)缺设备与试剂的国家许可证明文件资料
1
(2)缺设备操作规范
2
(3)缺设备定期校准和保养记录
2
(4)缺主要检验设备(10万元以上)的相关资料
1
(5)缺及时淘汰经鉴定不合格的设备与试剂的记录资料
1
8
5、对检查结果报告实行归口管理,有报告管理与签发制度,有为临床工作提供咨询服务的制度,有与临床科室有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或收集意见的制度与记录文件,科室技术人员要主动下临床科室征求意见,有记录资料,应定期或不定期向临床医师提供抗生素药敏种类,应有报告时限的明文规定、公示承诺及贯彻执行时的对应措施,平诊检验结果日报时间:生化、临检≤24h,免疫≤48h
(1)未对检查结果报告实行归口管理
1.5
(2)缺报告管理与签发制度和复核规定
2
(3)缺为临床工作提供咨询服务的制度
1.5
(4)缺科室技术人员下临床科室征求意见的记录资料
2
(5)缺服务承诺或未落实相应措施
1
三、医疗安全(30)
12
1、有防止意外事故的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及掌握,消防设备配置合理,标志醒目,有紧急通道,对腐蚀药、易爆物、易燃物、毒性试剂等应有专人、定位、定量保管,并有严格的保管与使用制度,医护人员熟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内容要求,落实“科室防范医疗纠纷及事故发生重点措施”,建立安全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有专门人员进行督查,并有记录文件,制定科室“差错及事故登记本”,对发生的差错及事故要立即报告医务科,并登记、讨论,新开展的检验项目在临床应用须有审批记录文件及质量保证文件
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
医院医疗质量及平安控制指标一、所有科室:平安指标〔一〕医嘱合格率≥95%;处方合格率99%;〔二〕危急值报告、登记、处置率:100%;〔三〕每年医疗平安不良事件〔或隐患〕报告例数:每百张开放床位年报告≥15件;辅助科室≥2件。
〔四〕不良事件上报率:100%。
〔五〕传染病漏报率0。
〔六〕患者满意度≥95%。
二、缺陷登记处理标准,每季度投诉发生次数不得超过3次,投诉及纠纷处理及时率100%。
三、临床科室〔一〕门诊病历合格率≥95%〔二〕甲级病案率>90%;无丙级病案;〔三〕平均住院日1.医院: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日;2.各临床科室: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控制指标〔见附表一〕;〔四〕住院时间超30日患者例数;〔五〕出入院诊断符合率≥95%;〔六〕治愈好转率≥95%;〔七〕床位使用率≤93%;〔八〕在岗人员参加“三基〞培训覆盖率100%。
〔九〕手术知情同意书签署标准,内容完整,合格率100%。
〔十〕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
〔十一〕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40%。
〔十二〕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各临床科室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控制指标〔另行下发〕〔十三〕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指标〔另行下发〕〔十四〕承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50%;承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80%。
〔十五〕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十六〕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例≤42%;〔十七〕病案首页主要诊断正确率达100%;〔十八〕出院病历3天回归率≥90%;〔十九〕“住院病历首页〞各项信息的正确率≥95%;〔二十〕抢救成功率≥80%;〔二十一〕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签署率100%。
〔二十二〕输血合格率≥95%;四、临床路径及单病种质量管理:〔一〕医院开展7个病种临床路径管理;〔二〕临床路径病例入组率≧50%;〔三〕临床路径入组率较前升高;入组完成率≥70%;五、麻醉质量及平安指标:〔一〕麻醉工作量:各种麻醉例数。
医疗质量监控和评价制度
医疗质量监控和评价制度
是指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服务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价的制度。
其目的是保障患者的权益,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医疗质量监控和评价制度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监控医疗质量:通过医疗质量指标的收集和分析,监控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服务质量。
常见的监控指标包括手术成功率、医院感染率、病死率等。
2. 评价医疗质量:通过专业机构或第三方进行医疗质量评价,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进行综合评估。
评价的内容包括医疗技术水平、服务态度、医疗设施等。
3. 提供反馈和改进机制:将监控和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促使其改进不足之处。
同时也可以为患者提供医疗机构和医生的质量信息,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医疗服务。
4. 强制性措施和奖惩机制:对于严重违反医疗质量要求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可以采取强制性措施,如吊销执业执照等。
对于表现出色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可以给予奖励和荣誉。
医疗质量监控和评价制度可以促进医疗质量的提升,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同时也可以提供公正和透明的医疗服务信息,引导患者选择优质医疗资源。
第 1 页共 1 页。
检验科质量控制指标
检验科质量控制指标科学实验的质量控制是保证实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环节。
对于不同类型的实验,质量控制的指标也会有所不同。
下面以生物学实验为例,详细讨论生物学实验中的质量控制指标。
生物学实验的质量控制指标主要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数据分析等方面。
首先,实验设计是保证实验质量的基础。
合理的实验设计应包括正、负对照组,重复实验等要素,以减少实验误差。
在确定实验设计时,需要考虑实验目的、实验对象、实验条件等因素。
其次,实验操作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也非常重要。
实验操作质量控制包括实验材料准备、实验操作技巧等方面。
实验材料的选择和准备应确保材料的质量良好,以排除材料本身的影响。
实验操作时,应严格按照实验方案进行,遵循实验步骤和操作规程。
操作技巧的熟练程度和操作的一致性也是实验操作质量控制的关键。
实验过程中的错误或偏差可能导致实验结果的误差,因此实验人员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操作的质量。
实验数据的质量控制也是实验质量的重要方面。
实验数据应准确、可靠、完整。
准确性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可靠性是指实验的重复性和一致性。
完整性是指数据的完整程度,包括全部数据的收集和记录。
为了确保实验数据的质量,实验数据应进行多次的重复实验,并对数据进行有效统计和分析。
此外,还需对数据进行正确的处理和解读。
此外,实验环境和实验仪器的质量控制也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有重要影响。
实验环境应稳定、干净,避免外界干扰。
实验仪器的选择和校准也是保证实验质量的关键环节。
实验仪器的精度和准确性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精度。
因此,实验仪器应经过严格的校正和验证。
综上所述,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实验环境和实验仪器的质量控制是保证生物学实验质量的关键指标。
只有在不断优化这些方面的控制,才能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对于不同类型的实验,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确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指标。
通过严格执行这些指标,可以确保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和研究的可信度。
检验科质量控制指标
检验科质量控制指标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各行各业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作为一个负责检验产品质量的科室,检验科的工作显得特别重要。
为了确保检验科的质量控制指标能够准确有效地评估产品质量,本文将详细介绍检验科质量控制指标的标准格式及其内容要求。
二、质量控制指标的标准格式质量控制指标的标准格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份:指标名称、指标定义、指标计算方法、指标评估标准和指标数据分析。
1. 指标名称指标名称应该简明扼要地描述所要评估的内容,以便于科室成员快速理解和识别。
例如,可以使用“产品尺寸偏差指标”来描述评估产品尺寸偏差的指标。
2. 指标定义指标定义应该清晰明确地描述所要评估的对象和评估方法。
例如,在评估产品尺寸偏差时,可以定义为“产品尺寸与标准尺寸之间的差异”。
3. 指标计算方法指标计算方法应该详细说明如何计算指标值。
例如,在计算产品尺寸偏差指标时,可以使用公式“(实际尺寸-标准尺寸)/标准尺寸×100%”来计算。
4. 指标评估标准指标评估标准应该明确指出各个指标值的合格范围。
例如,在评估产品尺寸偏差时,可以规定尺寸偏差在±0.5%以内为合格,超过±0.5%为不合格。
5. 指标数据分析指标数据分析应该对采集到的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以便于评估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例如,可以使用控制图等工具对指标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以发现潜在的问题和趋势。
三、质量控制指标的内容要求质量控制指标的内容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指标的可测性、指标的可追溯性、指标的稳定性和指标的可比性。
1. 指标的可测性指标应该具备可测性,即能够通过具体的测量手段和方法来获取指标值。
例如,在评估产品尺寸偏差时,可以通过测量仪器来获取实际尺寸和标准尺寸的数值。
2. 指标的可追溯性指标应该具备可追溯性,即指标值的来源可以被明确追溯到特定的数据或者标准。
例如,在评估产品尺寸偏差时,可以记录测量仪器的编号和校准日期,以确保指标值的可追溯性。
检验科质量控制指标
检验科质量控制指标一、背景介绍检验科作为一个重要的质量控制环节,对产品的质量进行检测和评估,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为了保证检验科的工作质量,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质量控制指标体系,以便对检验过程和结果进行监控和评估。
二、质量控制指标的定义质量控制指标是对检验科工作质量进行评价和监控的依据,通过对指标的测量和分析,可以了解检验科的工作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质量控制指标应具备以下特点:1. 可度量性:指标应该能够通过具体的测量方法进行量化。
2. 明确性:指标应该具备明确的定义和解释,以确保不会产生歧义。
3. 敏感性:指标应该能够敏锐地反映出检验科工作的质量状况,能够及时发现问题。
4. 可比性:指标应该具备可比性,可以与其他时间段或其他检验科进行比较,以评估工作的进展和水平。
5. 可操作性:指标应该能够被检验科自身控制和改进,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工作质量。
三、常用的质量控制指标1. 准确性指标:包括准确度和精密度。
- 准确度指标:通过与已知标准样品进行对比,评估检验结果的准确程度。
- 精密度指标:通过重复测量同一样品,评估检验结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2. 可靠性指标:包括再现性和回收率。
- 再现性指标:通过不同实验室或不同检验员对同一样品进行测试,评估检验结果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 回收率指标:通过添加已知浓度的物质到样品中,然后进行检验,评估检验结果与理论值之间的差异。
3. 效率指标:包括分析时间和资源利用率。
- 分析时间指标:评估检验过程所需的时间,以确保能够及时提供结果。
- 资源利用率指标:评估检验过程中所使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的利用效率。
4. 客户满意度指标:通过调查问卷、客户反馈等方式,评估客户对检验科工作的满意程度,以便及时改进工作质量。
四、质量控制指标的制定和监控1. 制定指标:根据检验科的具体情况和要求,结合相关标准和法规,制定适合的质量控制指标。
指标应该具备可操作性和可度量性,能够反映出检验科的工作质量。
山东省医疗机构评审标准-二、质量与安全
②落实患者入院、出院标准。
未落实扣3分
项目
评价要素
分值
评价内容与方法
扣分标准
评价结果
(五)
非手术
科室质
量与安
全管理
(25分)
2、为住院病人制订适宜的诊疗计划.
6
抽查住院病历,检查:
1制订诊疗计划人员资质,普通患者诊疗方案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确定,疑难、危重患者诊疗方案由副高级以上人员确定。
(六)
手术科室
质量与安
全管理
(50分)
1、科室制订“全面质量管理实施计划".建立住院患者入院、出院标准。
5
查阅科室全面质量管理实施计划及实施情况。
无实施计划扣5分,落实不好扣2分。无患者入院、出院标准扣3分。
2、为住院病人制订适宜的诊疗计划。
8
抽查20份住院病历,检查:
①制订诊疗计划人员资质,普通患者诊疗方案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确定,疑难、危重患者诊疗方案由副高级以上人员确定。
档案不全每份扣0。5分。
③有开展新技术项目应急处置预案。
无应急预案扣2分,未落实记录酌情扣分。
2、医疗技术、科研项目开展应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及医学伦理道德规范.
5
①查医疗技术、科研项目档案.
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不得分。
②人体试验项目应履行知情同意和谈话签字手续,并有医学伦理委员会论证报告。
未履行知情同意和谈话签字手续不得分;无论证报告扣1分。
无计划、无记录扣1分。
④了解科主任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情况,发生医疗质量、安全问题能否及时处理,有无整改措施.
无整改措施扣2分。
⑤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建立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处罚规定.
检验科质量控制制度 (2)
检验科质量控制制度检验科质量控制制度是指为确保检验科工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一致性,建立和实施的一系列规范、程序和措施。
该制度的目标是保证检验科的工作质量,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确保检验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为科研、临床诊断、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提供可靠的检验结果。
一、质量控制制度的目标和意义质量控制制度的目标是确保检验科工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一致性,为科研、临床诊断、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提供可靠的检验结果。
质量控制制度的意义在于:1. 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减少错误结果的发生;2. 确保检验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使不同实验室间的结果可以相互比较;3. 保证检验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减少设备故障和误差;4. 提高检验科工作的规范性和标准化程度,减少人为操作的影响;5. 为检验科的质量评价和认证提供依据,提高检验科的信誉度和竞争力。
二、质量控制制度的内容和要求1. 质量控制文件的编制和修订(1)编制质量手册,明确质量控制制度的组织结构、职责分工、流程和程序;(2)编制质量标准和规范,明确检验项目的技术要求、操作规程和判读标准;(3)定期对质量控制文件进行修订和更新,确保其与实际工作相适应。
2. 人员培训和管理(1)制定人员培训计划,确保检验科人员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2)定期进行内部培训和考核,提高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质量;(3)建立人员档案,记录人员的培训情况、工作经验和职业资格等信息。
3. 仪器设备的管理和维护(1)建立仪器设备档案,记录设备的购置、验收、安装和维护情况;(2)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准确性;(3)建立仪器设备故障处理和维修记录,及时排除设备故障和问题。
4. 样本管理和质量控制(1)建立样本管理制度,确保样本的采集、保存、运输和处理符合规范;(2)制定质量控制计划,包括内部质控和外部质控,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定期参加外部质控活动,与其他实验室比对和校准检验结果。
检验科质量控制指标
检验科质量控制指标检验科质量控制指标是保障检验科室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体系,它对于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提高工作效率和满足质量管理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详细介绍检验科质量控制指标的标准格式及其内容要求。
一、指标名称及编号检验科质量控制指标应具有明确的名称和编号,便于标识和管理。
例如,指标名称可以为“检验科质量控制指标001”,编号为“QC001”。
二、指标描述每一个指标应具有清晰明确的描述,以便于理解和操作。
指标描述应包括以下内容:1. 指标目标:明确指标的目标,即期望达到的结果。
例如,“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2. 指标定义:对指标进行准确定义,阐明其具体含义。
例如,“指标001表示每月内外质控样本的合格率”。
3. 指标计算方法:指标的计算方法应具体明确,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例如,“指标001的计算方法为合格样本数除以总样本数,再乘以100%”。
4. 指标单位:指标的单位应明确,以便于统计和比较。
例如,“指标001的单位为百分比”。
三、数据来源和采集方法指标的数据来源和采集方法对于指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应明确指标的数据来源和采集方法,包括以下内容:1. 数据来源:指明指标所需的数据来源,例如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质控记录等。
2. 采集方法:指明数据的采集方法,例如手动输入、自动导出等。
3. 数据频率:指明数据的采集频率,例如每日、每周、每月等。
四、指标的目标值和标准每一个指标都应设定明确的目标值和标准,以便于评估和监控。
目标值是期望达到的结果,标准是评价指标是否合格的依据。
应明确指标的目标值和标准,并注明其依据和参考文献。
五、指标的评估和监控方法为了保证指标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应建立相应的评估和监控方法。
评估和监控方法应具体明确,包括以下内容:1. 数据采集和整理:指明数据的采集和整理方法,例如数据录入、数据分析等。
2. 评估指标:指明如何对指标进行评估,例如比较实际值与目标值的差距。
检验科3季度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总结及分析
.目录一、第3季度医学检验科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总结及分析 (2)二、项目指标趋势分析 (3)四、不良事件上报情况 (11)五、核心制度落实情况 (13)六、医学装备管理落实情况 (13)七、院感分析 (13)九、总结及工作安排 (15)附件:科室医疗质量PDCA案例分析表 (16)..一、第3季度医学检验科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总结及分析检验科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2018年). .≥二、项目指标趋势分析标本采集量错误率(逐步下降)1.0.1%通过医护之间沟通和护理部督导标本采集量错误率明显下降。
2.室内质控项目变异系数不合格率(逐步降低)10%..科室重新制定质控目标,对各项目统一梳理,质控人员进行培训,质控标准化。
实验室间比对率(室间质评未开展项目)(逐步增加)3.80%4.实验室内周转时间中位数(逐步降低)小时2时限,报警监控,对检验试验室TAT系统设定通过LIS 内TAT 优化,缩短出报告时间。
5.危急值通报及时率(逐步升高). .系统状态稳定,人员工作责任心强,危急值通报率逐步。
100%升高。
9月通报及时率达到三、呈不良趋势的指标分析(一)抗凝标本凝集率1.抗凝标本凝集率升高原因分析..统计本季度抗凝标本2凝集发生率,根据发生的次数计算累计百分比,分析发生凝集最多的采血管,进行柏拉图分析,如上图,发现黑色血沉管(长)产生凝集情况最多。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黑色血沉管发生的凝集进行原因分析:1.鱼骨图分析,采用头脑风暴法,科内讨论,根据科室技术人员提供的原因绘制鱼骨图:2.柏拉图分析主要原因,根据鱼骨图中的原因进行重要程度相关投票,根据投票结果绘制柏拉图:..根据二八法则,主要原因为:检验科采用仪器法做血沉,缺新试管操作抽血护士未按照标准操作混匀;更改血沉试管;培训。
整改措施3. 1)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护理人员按标准操作。
(2)加强业务知识培训;临床科室进行培训学习。
()增加医护之间沟通;检验人员下临床与护士培训沟3(通。
医学检验科危急值报告监控方案
医学检验科危急值报告监控方案医学检验科的危急值报告监控方案是一个确保患者安全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环节。
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制定一套详细、可执行并具备可持续性的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方案的目标、实施步骤和持续监控等方面展开,力求实现科学合理、易于实施和成本效益的平衡。
目标和范围明确方案的目标是设计高效的危急值报告机制,确保及时、准确地向临床医生报告危急值。
危急值通常指那些能够直接影响患者生存状态的检验结果,比如血钾、血钠、血糖等。
该方案将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制定危急值的具体标准。
- 设定报告流程,确保信息迅速传达。
- 建立监控机制,跟踪报告的及时性与准确性。
组织现状与需求分析在实施方案前,必须对当前医学检验科的现状进行分析。
大部分医院已经具备一定的检验设备和信息系统,但在危急值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上仍存在不足。
根据多项调查,约30%的危急值未能在24小时内有效报告,直接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
通过与临床医生的沟通,发现他们普遍希望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检验结果,并及时进行干预。
此时,建立高效的危急值报告机制显得非常必要。
实施步骤与操作指南一、确定危急值标准首先,依据专业文献和临床经验,制定危急值的具体标准。
例如:- 血钾:低于3.0 mmol/L或高于6.0 mmol/L- 血糖:低于2.8 mmol/L或高于16.0 mmol/L- 白细胞计数:低于1.0×10^9/L或高于50.0×10^9/L这些标准应经过医学委员会的审核,并定期进行复评。
二、建立报告流程一旦检验结果达到危急值标准,检验科需立即启动报告流程。
具体步骤如下:1. 自动化系统警报:利用信息系统设置自动警报,检验结果一旦达到危急值,系统自动提醒相关人员。
2. 报告方式:报告应通过电话或即时通讯工具(如微信、钉钉等)直接告知临床医生,同时通过邮件发送详细检验结果和建议措施。
3. 记录与确认:每次报告后,需记录报告时间、接收医生的姓名及确认时间,以便后续追踪。
检验科室内室间质控评价标准
有□无□
10、对标本全程跟踪,检验结果回报时间(TAT)明确可查。是□否□
11、标本处理和保存专人负责,标本废弃有记录,存储标本冰箱有温度24小时监控。
有□无□
12、对临床相关人员定期培训。是□否□
13、实验室与护理部、感控科管理部门有监管Fra bibliotek程与记录。有□无□
16、制定并严格执行临床检验项目标准操作规程和检验仪器的标准操作、维护规程。
是□否□
17、使用的仪器、试剂和耗材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是□否□
18、对需要校准的检验仪器、检验项目和对临床检验结果又影响的辅助设备定期进行校准。
是□否□
19、有专人负责仪器设备保养、维护与管理。是□否□
20、有定期校准、维修维护记录。是□否□
是□否□
11、参加省级室间质量评价计划或能力验证计划。是□否□
12、室间质评或能力验证应覆盖实验室内全部检测项目及不同标本类型。是□否□
13、明确无法提供相应评价计划的项目的目录/清单。是□否□
14、对无法提供相应评价计划的项目,应有代替评估方案。有□无□
15、参加国家级室间质量评价计划或能力验证计划。有□无□
4、有质量与安全监控指标,并定期进行量化评估。是□否□
5、相关人员知晓本岗位的履职要求。是□否□
6、质量体系完整,质量与安全监管指标覆盖全面,能监控分析前、中、后关键流程。
是□否□
7、有质量与安全管理完整资料,体现持续改进成效。是□否□
8、实验室与护理部、感控科共同制定完整的标准采集运输指南,临床相关人员可以方便获取。是□否□
26、建立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联网。是□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2)无开展特殊检验项目和新技术、新业务准入管理制度
1
(3)无开展特殊检验项目的审批报告
1
(4)无开展特殊检验项目的工作培训、讨论记录和操作规程
2
(5)无开展新技术、新业务的批准文件
1
(6)无开展新技术、新业务的批准的工作培训、讨论记录和操作规程
1.5
(7)缺乏代表科室特色及水平的技术项目
(1)科主任不了解全面质量管理内容或不清楚科室质量管理重点,对质量存在问题的改进缺乏计划性
1
(2)缺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及制度
0.5
(3)科室质量管理小组未按PDCA循环开展有效质量管理活动
0.5
(4)科室存在问题改进力度不够,相同质量问题重复出现无改进
1
(5)缺完善的实验室信息系统
1
4
2、每月召开1次科室质量与安全工作会议,内容要体现全面、全过程质量管理、有记录
(1)缺设备与试剂的国家许可证明文件资料
1
(2)缺设备操作规范
2
(3)缺设备定期校准和保养记录
2
(4)缺主要检验设备(10万元以上)的相关资料
1
(5)缺及时淘汰经鉴定不合格的设备与试剂的记录资料
1
8
5、对检查结果报告实行归口管理,有报告管理与签发制度,有为临床工作提供咨询服务的制度,有与临床科室有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或收集意见的制度与记录文件,科室技术人员要主动下临床科室征求意见,有记录资料,应定期或不定期向临床医师提供抗生素药敏种类,应有报告时限的明文规定、公示承诺及贯彻执行时的对应措施,平诊检验结果日报时间:生化、临检≤24h,免疫≤48h
1
(4)急诊检验人员为经过资格验证
1
4
5、科室工作人员要严守工作岗位,有事外出要告知值班人员去向,有明确的“人员紧急替代制度”并保证联系通讯工具畅通,以使出现各种突发事件时相关人员能按时到位
(1)缺人员紧急替代制度
1
(2)替代人员不能及时到位或通讯工具不畅通
2
(3)工作人员出现脱岗
1
莲花县检验科质量与安全监控指标及评价标准
项目
分值
基本要求
缺陷内容
扣分标准
得分
一、质量管理(20)
4
1、科主任负责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工作,落实“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内容要求,建立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及制度,体现全面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应有适宜的实验室信息系统(LIS)进行检验数据管理,存在问题有分析、处理程序及改进措施,有记录文件
(1)未按规定召开科室质量与安全工作会议
2
(2)缺改进工作措施及督办记录
1
(3)未体现全面、全过程质量管理
1
2
3、制定全员培训计划,全员参与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的全过程,员工知晓指控要求、程序与方法
(1)缺全员培训计划
1
(2)员工对质量管理要求不熟悉
1
10
4、制定专业人员继续教育计划,做到知识不断更新,对特殊检测项目和新技术、新业务实施准入管理、有制度、有相关培训内容、讨论记录和操作规程,有代表科室特色及水平的技术项目,有本科工作统计数据资料,有与院外先进水平比较的检查项目
1.5
(7)未登记、讨论发生的差错或事故
2
(8)缺腐蚀药、易爆物、易燃物、毒性试剂的保管使用制度
1
(9)腐蚀药、易爆药、易燃物、毒性试剂保管使用不力
1.5
4
2、应有能够迅速提供临床检查结果的运行机制、制度及程序,对医疗活动中发生的异常医疗信息要及时请示报告,增加工作的危机感和机敏性
(1)员工对“异常医疗信息请示报告制度”不了解
1
(3)科室未落实告知项目目录
1
(4)未维护尊重患者的权益
1
6
4、建立规范的急诊实验室和严格的工作制度,急诊检验人员经过资格认证,开展适合本院急诊工作的服务项目,急诊检验结果回报时间:临检≤30min,生化≤120min
(1)缺急诊实验室或开展项目不能满足临床工作需要
2
(2)急诊报告时间延时
2
(3)缺急诊实验室工作制度
1
(2)异常医疗信息发生后科室难以处置
1
(3)缺迅速提供临床检查结果的运行机制、制度和程序
1
(4)不能及时提供检查结果
1
4
3、履行有关告知程序,落实操作告知义务,充分尊重患者权益,需患者知情同意的诊断、操作项目,科室要列出目录,各级人员应熟悉目录内容
(1)对告知内容不了解,每人次扣0.5分
1
(2)未落实告知程序,每例次扣0.5分
1
(8)缺本科工作统计数据资料
0.5
(9)无与外院先进水平比较的诊治项目
0.5
二、工作规范(50)
12
1、开展临床检验项目必须是经批准的准入项目,开展特殊检查的实验室应有验收、准入程序,工作人员有上岗资格证明文件、应建立实验项目临床应用指南或手册,定期更新,对本院尚未开展或条件不具备的部分检验项目应有规范的外送运行机制,并签订有保障合同或协议及委托合同或协议,有检查服务项目清单,能够提供2h急诊服务,能够满足临床工作需要
1
(4)未落实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2
(5)未落实废弃物处理程序
2
15
3、有室内质控制度及室内质控失控处理程序,参与卫生部或省市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有记录,有EQA回报不及格结果的处理程序,有工作记录,检测方法、仪器操作须有SOP文件,本专业组人员均知晓并执行
(1)缺室内质控制度
1.5
(2)缺室内质评制度
(1)缺应急预案或员工对《预案》、《条例》内容不了解
1
(2)缺科室组织学习《应急预案》、《条例》计划及记录,或安全制度、措施不到位
2
(3)未制定“差错及事故报告处理制度”
1
(4)医护人员不了解发生医疗差错及事故后报告处理程序
1
(5)未建立差错及事故登记本
1
(6)差错或事故后未及时报告医务科,每漏报1次扣0.5分
(1)缺检查服务项目清单
1
(2)不能提供24h急诊服务
2
(3)不能满足临床工作需要
2
(4)开展的检验项目未经批准、准入程序
2
(5)开展特殊检查的实验室未经验收、准入程序
2
(6)缺实验项目应用指南或手册
1
(7)缺未开展检验项目的完善的外送运行机制
1
(8)工作人员存在无证上岗情况,每发现1人扣0.5分
1
8
2、科室布局与流程合理、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有医院感染控制制度,有废弃物处理程序,并落实到位,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实验室废弃物、尖锐器具的处理应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规范要求,具有生物危害标志,使用正确
(1)科室布局与流程不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
2
(2)缺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1
(3)缺废弃物处理程序
1
(3)缺室内质控失控处理程序
2.5
(4)缺对EQA回报不及格结果的处理程序
2.5
(5)缺实施室内质控记录
1.5
(6)缺实施室间质评记录
1.5
(7)缺实施室内质控失控处理记录
1.5
(8)缺实施对EQA回报不及格结果的处理记录
1.5
(9)检测方法、仪器操作未执行SOP文件规定
1.5
7
4、有设备与试剂的国家许可证明文件资料,有设备操作规程,有设备定期校准和保养记录,有主要检验设备(10万元及以上)相关资料,及时淘汰经鉴定不合格的设备与试剂,有记录资洗眼装置等)
(1)未对检查结果报告实行归口管理
1.5
(2)缺报告管理与签发制度和复核规定
2
(3)缺为临床工作提供咨询服务的制度
1.5
(4)缺科室技术人员下临床科室征求意见的记录资料
2
(5)缺服务承诺或未落实相应措施
1
三、医疗安全(30)
12
1、有防止意外事故的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及掌握,消防设备配置合理,标志醒目,有紧急通道,对腐蚀药、易爆物、易燃物、毒性试剂等应有专人、定位、定量保管,并有严格的保管与使用制度,医护人员熟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内容要求,落实“科室防范医疗纠纷及事故发生重点措施”,建立安全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有专门人员进行督查,并有记录文件,制定科室“差错及事故登记本”,对发生的差错及事故要立即报告医务科,并登记、讨论,新开展的检验项目在临床应用须有审批记录文件及质量保证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