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数学文化与中国
2021年中考数学专项训练: 数学文化(含答案)
一、选择题8.(2020·宁波)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记载:“今有木,不知长短,引绳度之,余绳四尺五寸;屈绳量之,不足一尺,木长几何?”意思是:用一根绳子去量一根木条,绳子还剩余4.5尺;将绳子对折再量木条,木条剩余1尺,问木条长多少尺?如果设木条长x 尺,绳子长尺,那么可列方程组为A . 4.50.51y x y x ⎩=+=⎧⎨-B . 4.521y x y x ⎧⎨⎩=+=-C . 4.50.51y x y x ⎩=-=⎧⎨+D . 4.521y x y x ⎧⎨⎩=-=- {答案}A{解析}根据“用一根绳子去量一根木条,绳子还剩余4.5尺”得y =x +4.5;由绳子对折再量木条,木条剩余1尺得0.5y =x -1,所以所列方程组为 4.50.51y x y x ⎩=+=⎧⎨-,因此本题选A . 10.(2020湖州)七巧板是我国祖先的一项卓越创造,流行于世界各地.由边长为2的正方形可以制作一副中国七巧板或一副日本七巧板,如图1所示.分别用这两副七巧板试拼如图2中的平行四边形或矩形,则这两个图形中,中国七巧板和日本七巧板能拼成的个数分别是( )A .1和1B .1和2C .2和1D .2和2【分析】根据要求拼平行四边形矩形即可.【解答】解:中国七巧板和日本七巧板能拼成的个数都是2,如图所示:故选:D .7. (2020·盐城)把19-这9个数填入33⨯方格中,使其任意一行,任意一列及两条对角线上的数之和都相等,这样便构成了一个“九宫格”.它源于我国古代的“洛書”(图①),是世界上最早的“幻方”.图②是仅可以看到部分数值的“九宫格”,则其中x 的值为:( )A.1B.3C.4D.67.A,解析:本题考查“幻方”,可利用方程思想,由图可知对角线和为15,从而求出右下角的数为6,再列8+x+6=15,则x=1 因此本题选A.7.(2020·达州)中国奇书《易经》中记载,远古时期,人们通过在绳子上打结来计数,即“结绳计数”.如图,一位母亲在从右到左依次排列的绳子上打结,满5进1,用来记录孩子自出生后的天数由图可知,孩子自出生后的天数是()A.10B.89C.165D.294{答案}D{解析}由“在从右到左依次排列的绳子上打结,满5进1”可知:最右侧一列绳子上的1个结代表1,右侧第二列绳子上的1个结代表5,右侧第三列绳子上的1个结代表25,右侧第四列绳子上的1个结代表125,所以孩子出生的天数=4+3×5+1×25+2×125=294.13.(2020·随州)幻方是相当古老的数学问顾,我国古代的《洛书》中记载了最早的幻方——九宫图.将数字1-9分别填入如图所示的幻方中,要求每一横行、每一竖行以及两条斜对角线上的数字之和都是15,则m的值为 .{答案}9{解析}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加减运算,解答过程如下:∵每一横行、每一竖行以及两条斜对角线上的数字之和都是15,∴左上角的数字为15-7-2=6,∴右下角的数字为15-6-5=4,∴m=15-4-2=9.(2020·山西)5.泰勒斯是古希腊时期的思想家,科学家,哲学家,他最早提出了命题的证明.泰勒斯曾通过测量同一时刻标杆的影长,标杆的高度,金字塔的影长,推算出金字塔的高度,这种测量原理,就是我们所学的()A.图形的平移B.图形的旋转C.图形的轴对称D.图形的相似第5题图{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数学文化,泰勒斯的测量原理是图形的相似.10.(2020·内江)我国古代数学著作《增删算法统宗》记载“绳索量竿”问题:“一条竿子一条索,索比竿子长一托.折回索子却量竿,却比竿子短一托.”其大意为:现有一根竿和一条绳索,用绳索去量竿,绳索比竿长5尺;如果将绳索对半折后再去量竿,就比竿短5尺.设绳索长x尺.则符合题意方程是()A. ()1552x x =--B. ()1552x x =++C. ()255x x =--D. ()255x x =++{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找准等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设索为x 尺,杆子为(5x -)尺,则根据“将绳索对半折后再去量竿,就比竿短5尺”,即可得出关于x 一元一次方程.设索为x 尺,杆子为(5x -)尺,根据题意得:12x =(5x -)5-.因此本题选A . 10.(2020·临沂)《孙子算经》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数学著作,成书大约在一千五百年前.其中一道题,原文是:“今三人共车,两车空;二人共车,九人步.问人与车各几何?”意思是:现有若干人和车,若每辆车乘坐3人,则空余两辆车;若每辆车乘坐2人,则有9人步行.问人与车各多少?设有x 人,y 辆车,可列方程组为( ) A.2392x y x y ⎧=+⎪⎪⎨⎪+=⎪⎩B.2392x y x y ⎧=-⎪⎪⎨-⎪=⎪⎩C.2392x y x y ⎧=+⎪⎪⎨-⎪=⎪⎩D.2392x y x y ⎧=-⎪⎪⎨⎪-=⎪⎩ {答案}B{解析}根据题目已知条件“若每辆车乘坐3人,则空余两辆车”可知:实际乘坐车辆数和车辆总数相差2,即:23x y =-;同时,根据“每辆车乘坐2人,则有9人步行”可得:用总人数减去步行的9人,就是实际乘车人数,进而可以计算出车的总数,即:92x y -=;所以符合要求是B 选项. 5. (2020•呼和浩特)中国古代数学著作《算法统宗》中有这样一段记载,“三百七十八里关;初日健步不为难,次日脚痛减一半,六朝才得到其关.”其大意是;有人要去某关口,路程为378里,第一天健步行走,从第二天起,由于脚痛,每天走的路程都为前一天的一半,一共走了六天才到关口,则此人第一和第六这两天共走了( )A .102里B .126里C .192里D .198里【解析】设第六天走的路程为x 里,则第五天走的路程为2x 里,依此往前推,第一天走的路程为32x 里, 依题意,得:x +2x +4x +8x +16x +32x =378,解得:x =6.32x =192,6+192=198,∴此人第一和第六这两天共走了198里,故选:D .二、填空题15.(2020·嘉兴)数学家斐波那契编写的《算经》中有如下问题:一组人平分10元钱,每人分得若干;若再加上6人,平分40元钱,则第二次每人所得与第一次相同,求第一次分钱的人数.设第一次分钱的人数为x 人,则可列方程 .{答案}10406x x =+ {解析}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应用,根据第二次每人所得与第一次相同列方程求解.第一次分得的钱为10x ,第二次分得的钱为406x +,因此本题答案为10406x x =+.(2020·江西)9.公元前2000年左右,古巴比伦人使用的楔形文字中有两个符号(如图所示),一个钉头形代表1,一个尖头形代表10,在古巴比伦的记数系统中,人们使用的标记方法和我们当今使用的方法相同,最右边的数字代表个位,然后是十位,百位,根据符号记数的方法,右下面符号表示一个两位数,则这个两位数是.【解析】依题意可得,有两个尖头表示20102=⨯,有5个丁头表示15⨯,故这个两位数为2513.(2020·襄阳)《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如图是易经的一种卦图,图中每一卦由三根线组成(线形为━或﹣﹣),如正北方向的卦为.从图中三根线组成的卦中任取一卦,这一卦中恰有2根━和1根﹣﹣的概率为__________.{答案}14.{解析}因为图中8卦里有2卦“恰有2根━和1根﹣﹣”,而28=14,从而所示事件的概率为14,故答案为14.15.(2020·南通)《算学宝鉴》中记载了我国南宋数学家杨辉提出的一个问题:“直田积八百六十四步,之云阔不及长一十二步,问阔及长各几步?”译文:“一个矩形田地的面积等于864平方步,且它的宽比长少12步,问长与宽各是多少步?”若设矩形田地的宽为x步,则可列方程为▲ .{答案}x(x+12)=864{解析}设矩形田地的宽为x步,那么长就应该是(x+12)步.根据矩形面积=长×宽,得:x(x+12)=864.故答案为:x(x+12)=864.16. (2020·湘潭)算筹是在珠算发明以前我国独创并且有效的计算工具,为我国古代数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算筹计数法中,以“纵式”和“横式”两种方式来表示数字如图:数字形式123456789纵式|||||||||||||||第13题图表示多位数时,个位用纵式,十位用横式,百位用纵式,千位用横式,以此类推,遇零则置空.示例如下:6728,则表示的数是________.6708{答案}8167{解析}本题考查了算筹计数法,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根据算筹计数法来计数即可.根据算筹计数法,表示的数是:8167故答案为:816718.(2020·株洲)据《汉书律历志》记载:“量者,龠(yuè)、合、升、斗、斛(hú)也”斛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量器,“斛底,方而圜(huán)其外,旁有庣(tiāo)焉”.意思是说:“斛的底面为:正方形的外接一个圆,此圆外是一个同心圆”,如图所示.问题:现有一斛,其底面的外圆直径为两尺五寸(即2.5尺),“庣旁”为两寸五分(即两同心圆的外圆与内圆的半径之差为0.25尺),则此斛底面的正方形的周长为________尺.(结果用最简根式表示){答案}{解析}根据正方形性质确定△CD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E为直径,根据题意求出正方形外接圆的直径CE,求出CD,问题得解.∵四边形CDEF为正方形,∴∠D=90°,CD=DE,∠=45°,∴CE为直径,ECD由题意得AB=2.5,∴CE=2.5-0.25×2=2,∠⨯,∴CD=CE cos ECD=22∠=45°,∴ECD∴正方形CDEF周长为故答案:15.(2020·黄冈)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今有池方一丈,葭(jiā)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适与岸齐,问水深几何?”(注:丈,尺是长度单位,1丈=10尺)这段话翻译成现代汉语,即为:如图,有一个水池,水面是一个边长为1丈的正方形,在水池正中央有一根芦苇,它高出水面1尺,如果把这根芦苇拉向水池一边的中点,它的顶端恰好到达池边的水面.则水池里水的深度是尺.第15题图{解析}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根据题意设这个水池深x尺,由题意得,x2+52=(x+1)2,解得:x=12,即这个水池深12尺.因此本题答案为12.{答案}1212.(2020•宁夏)我国古代数学经典著作《九章算术》中记载了一个“圆材埋壁”的问题:“今有圆材埋在壁中,不知大小.以锯锯之,深一寸,锯道长一尺.问径几何?”意思是:今有一圆柱形木材,埋在墙壁中,不知其大小.用锯去锯这木材,锯口深ED=1寸,锯道长AB=1尺(1尺=10寸).问这根圆形木材的直径是26寸.【解析】由题意可知OE⊥AB,∵OE为⊙O半径,∴尺=5寸,设半径OA=OE=r,∵ED=1,∴OD=r﹣1,则Rt△OAD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r﹣1)2+52=r2,解得:r=13,∴木材直径为26寸;故答案为:26.三、解答题。
数学史与数学文化论文
数学史与数学文化论文篇一:数学史与数学文化学习体会重庆三峡学院现代数学进展课程论文数学史与数学文化学习体会院系数学与统计学院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姓名年级 2021级学号指导教师2021年5月数学史与数学文化学习体会姓名:张力丹(重庆三峡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2021级数本2班)摘要:通过实例叙述了中外数学发展进程中凝练出的数学哲学思想的变革和相互联系,概括了数学哲学思想的重要性、实用性以及数学和哲学水乳交融相辅相成的紧密联系。
最后分五个方面对数学史和数学文化课程学习的感悟体会和学习意义进行了总结提炼。
关键词:数学史;哲学;思想;数学文化;感悟.引言我认为:数学史与数学文化作为一门课程一门学科,教授给我的绝不仅仅只停留在数学作为一门科学在不断发展演变的历程中不胜枚举的中外数学家以及数学发展史中具体事例和思想运动,更内涵而又丰满地是教授我一种数学的哲学思想、事物的发展规律、唯物理性客观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对我们今后人生的指引和极大丰富。
同时也是对身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情操和文化素养的磨练及沉淀,这才是我认为学习完数学史数学文化这门课程的精神内核。
数学史的离不开数学哲学,否则,就不能达到应有的深度。
法国伟大的数学家亨利·庞加莱曾说:“如果我们想要预测数学的未来,那么适当的途径是研究这们学科的历史和现状”在谈到数学史对数学的重要性时,英国数学家格莱舍有一段经典名言:“任何一种企图将一个学科和它的历史割裂开来,我确信,没有哪一个学科比数学的损失更大。
”无独有偶,德国数学家汉克尔也形象地指出过数学的这一特点:“在大多数学科里,一代人的建筑被下一代人所摧毁,一个人的创造被另一个人所破坏。
惟独数学,每一代人都在古老的大厦上添加一层楼。
”数学是历史的科学,是由历史成果积累而成的。
经过数学史课程的学习,我被数学文化中深刻的哲学思想而深深吸引。
通过老师课堂上的丰富举例;通过一个个生动、紧张、严肃、活泼的数学家形象和事例;通过数学史上一次次的猜想、命题、假设、证明,一次次地发展变革,更是引发了我对数学的发展规律和其本质哲学思想变革的不断思索。
与传统文化融合的数学综合实践探析——以“中国农历”一课为例
图6这两份阅读材料承载的数学思想很厚重,如何将这样的数学思想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刘老师为我们提供了答案。
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刘老师利用“等底等高”这样的素材,加工设计成题组式的练习(如图7),这样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不失时机地渗透了数学思想。
ab c图71.初步探讨,实现知识目标。
在平行线之间,根据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S =ah ”进行初步推理:共底边(等底)、两平行线之间距离处处相等(等高),得出“等底等高”的结论。
2.挖掘方法,实现知识整合。
第一,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块状”分割、平移来验证两个图形面积相等,依然得到“同(等)底等高”的结论;第二,对于“不规则图形”(如图7b ),通过添加辅助平行线将其分割成4个较小的平行四边形,再利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通过累加得到“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3.挖掘思想,实现思维回归。
对于两条边为弧线的图形(如图7c ),有了前面有限分割的基础,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对曲线图形进行无限次分割,可分割出无数个细小的“同(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再通过累加得到其面积。
在无限次分割的想象中,向学生渗透了极限思想。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塘厦第二小学)H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计,或者是对未知的探索,或者是对人为创设未知的探索,或者是对学生暂时未知的探索,我们可能忽视了对经典的探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藏的宝贵思想方法的探索。
基于此,笔者尝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有机融合,以自主开发的系列课程“光阴的故事”之“中国农历”为例,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涉及的小学数学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的挖掘,在探究活动的设计中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初探农历,寻找规律中国农历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兼顾阳历和阴历的历法,是我国古人智慧的结晶。
与中国农历的巧遇,源于每年不确定的大年初一,除了翻看日历,还有什么规律可循吗?[片段1]师:对于农历的研究,我们从大年初一开始,通过研究连续三年的阳历日期,(如图1)你能续写出后边几年大年初一的日期吗?大年初一(正月)2018年2月16日2019年2月5日2020年1月25日图1生:2021年1月14日,2022年1月3日。
2021《九章算术》对中国古代和现代数学的影响范文1
2021《九章算术》对中国古代和现代数学的影响范文 近代着名科学家伽利略曾提到“自然这本大书是用数学的语言写成的。
”数学不仅在人类探索宇宙和研究自然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且作为一种生产工具和认识世界的方法论,在人类社会的不同时期,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都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最早记载数学史料的是《甲骨文书》,从结绳计数到算术、几何、再到微积分,都包含了人类共同智慧的结晶。
而《九章算术》就是中国古代数学着作中最闪亮的一颗星。
一、《九章算术》对中国古代数学的影响 《九章算术》在汉朝时期着成,但是它所记载的内容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
在书中涉及到了农业、商业、工程、测量、方程解法以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
它是中国古代数学知识的缩影,全书包含246道应用问题,分成九章编写。
分别为:方田———以御田畴界域;栗米———以御交质变易衰分———以御贵贱禀税少广———以御积幂方圆商功———以御功程积实均输———以御远近劳费盈不足———以御隐杂互见方程———以御错糅正负勾股———以御高深广远在书中,在每个问题之后,不仅给出问题的答案,而且还给出相应的方法。
在一部分类似的问题后,又统一对方法加以说明,体现出数学是一个举一反三的过程。
同时,这也反应出数学这门科学是通过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后的产物,是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
(一)《九章算术》的内容 《九章算术》第一章(方田)的内容是求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第二章(粟米)的内容是谷物粮食的按比例折换;提出比例算法,称为今有术;第三章(衰分)的内容是比例分配问题,并介绍了开平方、开立方的方法,其程序与现今程序基本一致。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多位数和分数开方法则。
它奠定了中国在高次方程数值解法方面长期领先世界的基础。
第四章(少广)内容是已知面积、体积,反求其一边长和径长等;第五章(商功)的内容是土石工程、体积计算;除给出了各种立体体积公式外,还有工程分配方法;第六章(均输)的内容是合理摊派赋税;用衰分术解决赋役的合理负担问题。
数学文化读后感
数学文化读后感2021数学文化读后感数学文化读后感1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我空闲之余,我在图书馆乱转,无一件件我翻看了《数学文化》一书,随手翻了几页,真觉得里面的内容很不错,所以我把它借了下来,也花了不少时间了解了其中的一些内容。
之后也在网上收集了有关的一些资料。
本书是一本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新型教材,其特点是把数学作为文化来研究。
通过对数学文化的学习,培养大学生的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等方面的能力,特别是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需要。
不管是学过数学,还是没学过数学的人,只要具备一定数学基础,都可阅读该书,并获得帮助。
本书共分八章,简要阐述了数学文化的学科体系,以及数学文化的哲学观、社会观、美学、创新观、方法论等方面的主要内容,并附有专章介绍几千年来的数学思想发展史,给读者一个整体的数学科学发展的系统体系。
本书在写作上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介绍思想,介绍方法,重在开拓人们思考问题的思路,诱导激发人们的创新意识。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文、理、工各类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专门教材,也可作为一般人文科学工作者、社会科学工作者、大学教师、研究生,包括国家公务员在内的文化参考用书和课外读物没有任何一种科学能像数学这样泽被后人。
爱因斯坦在谈到数学时说:“数学之所以有高声誉,还有另一个理由,那就是数学给予精密自然科学以某种程度的可靠性,没有数学,这些科学是达不到这种可靠性的。
M・克莱因说:” “数学不仅是一种方法、一门艺术或一种语言,数学更主要的是一门有着丰富内容的知识体系,其内容对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哲学家、逻辑学家和艺术家十分有用,同时影响着政治家和神学家的学说;满足了人类探索宇宙的好奇心和对美妙音乐的冥想;有时甚至可能以难以察觉到的方式但无可置疑地影响着现代历史的进程。
”实际上,在现代经验科学中,能否接受数学方法已越来越成为该学科成功与否的主要判别标准。
早在1 959年5月,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就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大哉数学之为用”的文章,精彩地论述“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等方面,无处不有数学的重要贡献。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课堂——以人教版数学“圆的认识”教学为例
-095-2023年第30期(总第370期)课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和文化软实力的体现,它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教育持续发展的根基[2]。
2021年,教育部对相关课程教材中有效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顶层设计,研究印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3],《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便是在它的基础上编订而成的。
新课标指出:“数学承载着思想和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注数学学科发展前沿和数学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4]可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在新课标背景下,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数学课程强调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思维与能力。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推动义务教育发展,不仅要注重核心素养的表达,而且要使核心素养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因此,构建核心素养体系必须注重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内涵。
数学文化不仅包含公式和定理,也包含数学家的探究过程,蕴含丰富的人文元素,尤其是数学家身上脚踏实地、苦心孤诣的钻研精神,有利于学生把握数学核心素养的“真、善、美”三个维度。
美与生活息息相关,在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有利于学生良好世界观、人生观的树立。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美学元素。
在小学数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呈现方式主要有例题、习题以及相关背景性文字等,尽管呈现方式多样,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并没有深入挖掘。
本文以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一课为例,主要从三个环节出发进行教学设计(如图1):首先,在导入部分,选择创设精美导入,渗透传统美学教育,时长控制在5分钟以内;其次,在概念教学部分,选择挖掘字源概念,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这是课堂的核心部分,应占一节课的大部分时间;最后,在课堂小结部分,选择渗透数学史料,培养学生的传统美德,时长为5分钟。
创意设计教学巧妙渗透文化——以《圆》为例浅谈在数学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数学文化
创意设计教学巧妙渗透文化——以《圆》为例浅谈在数学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数学文化摘要我国古代数学成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创造出很多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影响的成果,不仅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也为整个人类文明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中小学数学课程教材中渗透我国传统数学内容,对于学生感悟中华民族智慧与创造、增强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创意渗透数学教学数学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当代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比较模糊,兴趣也比较淡薄。
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仅是语文和品德学科的任务,在数学教学中也应该渗透中国传统数学文化。
一、问题的提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版)》中在对数学与文化的关系阐述中提到,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也更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在培养人才方面,加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教育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数学文化对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意义重大。
二、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一)数学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研究2021年1月,教育部印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明确指出数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载体,要结合学科特点,选择有关学科领域典籍、人物故事、基本常识、成就、文化遗存等具体内容在小学数学教材的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综合与实践以及数学文化等领域中呈现。
(二)在小学数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数学文化的现状分析郑瑞《小学数学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合分析》中认为,从目前小学数学课堂内容看来,数学文化仍未能很好地与小学数学课堂进行融合。
小学数学考试考核中有关中国传统文化部分相对较少,学校对数学文化的重视程度不足。
融入数学文化,促进深度理解
2021年10期┆211随笔融入数学文化,促进深度理解王丽君摘 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地融入数学文化,要注重挖掘课本教材中潜藏的数学文化,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文化熏陶,让学生能够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作加持,加深他们对抽象化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感知,实现自身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
文章基于此点,对融入数学文化,促进深度理解进行了实践探究。
关键词:数学文化;深度理解 数学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其中涉及了一些知识的背景、数学故事以及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教师可以积极地引导学生涉猎这些文化,感知数学知识的文化体系,调动自身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丰富文化内容,感悟数学思想数学知识其实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和乏味性,所以如果课堂上没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学生是很难集中注意力的。
并且如果没有丰富的文化内容,学生的学习内容也过于单薄,他们的文化意识、核心素养都不能得到有效地培育,最后也不利于他们的有效发展。
所以教师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文化内容,促使他们能够感悟数学思想,形成对知识的有效认知与体会。
以青岛版小学数学课本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完美的图形——圆》时,就应该注重文化内容的丰富。
关于“圆”这一知识点,它其实含有丰富的文化资源。
比如“圆周率”,它就可以作为背景知识,向学生积极有效地渗透。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圆周率”的发展历史,首先是阿基米德为计算圆周率所做的努力,他确定了圆周率是在3-4之间,但是依旧无法探测到具体的圆周率大小。
其次就是祖冲之,祖冲之是中国的数学家,他通过自己的探索,将圆周率精确到了小数点之后的7位,这可以说是中国数学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呀。
那么教师在给学生讲这个故事的时候,他们其实也能够获得深刻的感悟和体会。
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数学知识内容,然后再深刻地感知这些历史数学家身上追求卓越的品质,进而深化他们的思想认知。
数学文化与高中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
教学研究2024年2月上半月㊀㊀㊀数学文化与高中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江苏省口岸中学㊀雷道金㊀㊀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数学文化在当前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价值越发突出.文章从 情境导入,体现数学魅力 活动设计,绽放数学生命力 关注体验,彰显数学理性美 解题教学,提升文化底蕴 四方面具体阐述了如何将数学文化渗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关键词:数学文化;情境;体验㊀㊀数学文化并非单纯指数学学科或数学史,还包括数学精神㊁历史㊁方法㊁思想等,这些都属于数学文化的范畴.M 克莱因认为:数学文化是人类智慧与创造的结晶,它以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保留并记录了人类发展的历史文化进程[1].因此,数学文化既是传播数学思想方法的方式,又是传递现代社会信息的载体.1情境导入,体现数学魅力近年来,情境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数学课堂的导入环节,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择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美好景象作为情境素材,再配以丰富的解说,常能有效激起学生的探索欲,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将数学学科与美学㊁语言学㊁文学等有机融合,体现数学魅力.案例1㊀ 圆的方程 的教学课堂伊始,教师以中国古代外圆内方的铜钱以及奥运会五环标志作为情境素材,让学生在古今中外交相互映的生活知识中体验圆的独特美.这种设计,一方面为揭示教学主题,另一方面彰显出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奥运五环让学生联想到北京奥运会,体会到祖国的繁荣昌盛.除此之外,关于数学文化的渗透,还可作如下设计:借助多媒体播放美妙的音乐,同时呈现阳光下绽放的向日葵㊁圆形陶器㊁圆形剪纸㊁中国结㊁圆形建筑等图片.学生在用眼睛㊁耳朵体验圆的美好的同时,教师旁白: 这个世界因为有了圆而变得更加美好,圆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是美的化身.希望我们每个同学都能像圆一样包容㊁接纳他人.上述情境,教师通过层层铺染的方式逐层推进,让学生通过各个感官来体验圆的文化特性,这是滋养学生心灵的教学方式,也是促使学生成长的原动力.随着情感的投入,学生会自然而然进入主动探索的状态,并将所得所感有机地纳入原有认知结构中,为建构新的认知体系奠定基础.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以景抒情,其中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句诗,揭示了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美景,需要登高,那么究竟需要登上多高的楼呢?带着此问学生自发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各抒己见,提出这样一个疑惑:远古时代的人是怎样测量出远处无法触及的物体的高度与距离的呢比如,月球.带着这个问题,学生到网上搜索㊁查阅资料.随着思维的发散与知识的拓展,学生在应用圆的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有了新的突破.这种学习方式,既体现了深度学习,又彰显了回归自然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这种情境下学习与思考,可进一步优化数学素养,提升数学文化素养.2活动设计,绽放数学生命力心理学家皮亚杰[2]认为: 一切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与兴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兴趣对学习具有调节作用,它可支配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是促进目标实现的基础. 课堂上,高质量的活动设计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进入数学文化的王国,体验数学学科强有力的生命力.案例2㊀ 立体几何 的教学立体几何对于学生而言比较抽象,在数学文化渗透的基础上设计教学活动,可作如下引入:带领学生背诵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要求学生用数学知识阐述这首诗的时间与空间,从中体验自然的神奇,让学42∗课题信息: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四期重点资助课题 数学文化融入高中数学 阅读板块 的教学现状及实现路径研究 ,课题编号为2021J Y 14GZ A 30.2024年2月上半月㊀教学研究㊀㊀㊀㊀生从诗歌中对立体几何产生敬畏之心.至于三维空间的秘密,就是本节课将要着重探索的内容.将古诗词作为数学教学活动的研究内容,不仅体现出学科之间的联系,还从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学生从中也感知到数学学科的魅力,这对提升学习品味具有重要意义.数学文化的渗透,让该活动设计绽放出新的生命力.3关注体验,彰显数学理性美数学体验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个体认知㊁行为等的参与,对数学事实产生的理性认识.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良好的数学体验会带给学生愉悦感,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因此,体验式教学在近年来也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作为一线数学教师,应尽可能打造生动㊁活泼㊁有趣的课堂,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并获得更多成就感,也让课堂充满理性之美.案例3㊀ 排列与组合 的教学为了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更多学习体验,本节课笔者设计了以游戏的方式实施教学.首先将学生分组,每组5名学生,并给每位学生分别按1~5编码,要求各组学生分别坐到标有1~5数字的椅子上,每组只能有两名学生和所坐的椅子编号一致,求每组学生有多少种不同的坐法.当教师说完游戏规则时,学生表现出了极高的参与热情,各组学生争先恐后地去尝试㊁分析与思考,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学生就通过活动体验获得如下结论:首先选定与条件相符的两名学生坐在相同编号的椅子上,这种坐法有C25种,而后剩下的三名学生需要坐在与自己的编码不一样的椅子上,这种情况有两种,再结合乘法原理获得结论2C25=20(种).学生通过自主分析,获得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若想在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教师可在此时改编问题,鼓励学生自导自演如下问题:①如果甲同学确定坐在1号椅子上,有几种可能?②如果乙同学不坐在5号椅子上,有几种可能?③如果数学老师也参与进来,在不改变原来5名学生位置的情况下,又存在几种可能?随着问题的逐渐深入,学生的思维也变得更加深刻,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了生活气息与文化底蕴,学生通过参与坐椅子活动,切身体验到数学源自生活㊁高于生活㊁服务于生活的价值与意义.4解题教学,提升文化底蕴数学文化在人类文化发展历程中一直充当着重要角色.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高考试题也越来越灵活,高考试卷中都有数学文化的身影.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解题教学中要注意数学文化的渗透,让学生通过解题不仅能更好地掌握知识与技能,还能提升文化底蕴,并从中获得良好的人格品质.数学史是数学文化的载体,在例题中融入数学史㊁数学家小故事㊁知识发展史以及古典名题等都是渗透数学文化的表现[3].案例4㊀数学史融入例题的教学图1如图1,此为希波克拉底所研究的几何图形,该图由三个半圆组成,三个半圆的直径分别是R tәA B C的斜边B C,直角边A B,A C,将әAB C三条边所围成的区域(阴影部分)定义为Ⅰ,黑色部分定义为Ⅱ,其他部分定义为Ⅲ,若在图中任意取点,并将该点取自Ⅰ,Ⅱ,Ⅲ部分的概率分别记作p1,p2,p3,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㊀㊀).A.p1=p2㊀㊀㊀㊀㊀B.p1=p3C.p1=p2+p3D.p2=p3希波克拉底是学生耳熟能详的人物,他的 希波克拉底誓言 是医护工作者职业道德圣典,他所研究的月牙形几何问题较多,借助他所提出的关于月牙形几何面积问题 月牙定理,一方面考查学生的几何直观㊁理性分析与运算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这个问题拓展学生的视野,渗透数学文化.总之,教育是基于生命的事业,是直面人的教育.因此,我们应将数学教学提升到生命的层次.如,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为课堂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为传播数学文化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奠定环境基础;也可通过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的活力与生命力,将数学文化渗透在解题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与文化素养.参考文献:[1]克莱因.古今数学思想:第一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23.[2]皮亚杰,英海尔德.儿童心理学[M].吴富元,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44.[3]陈慧玲.论新课程背景下数学史与中学数学教育的结合[D].武汉:湖北大学,2006.Z52。
中国数学文化
中国数学文化
中国数学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国古代数学家深入研究数学问题,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和方法,对世界数学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古代中国的数学研究主要体现在数学经典著作上。
《九章算术》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数学专著,它详细介绍了古代中国人的算术知识和各种计算方法。
另外,《周髀算经》、《孙子算经》等古代数学经典也对后世留下了珍贵的数学遗产。
中国数学文化也体现在古代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上。
中国古代数学家注重实际应用,重视实际问题的解决。
他们形成了丰富的计算经验和推理方法,如框图法、割圆术等。
这些方法为中国古代的工商业、农业生产提供了宝贵的计算工具,也使中国古代数学蓬勃发展。
中国数学文化在数学领域的其他方面也有卓越贡献。
中国数学家在代数学、几何学、概率论等领域都有独到的见解和重要的发展。
他们提出的数学理论,如“方程今虽',舍信会之”,“勾股定理”等,对后世数学的发展起到了指导作用。
如今,中国数学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备受认可。
中国的数学家在国际数学界中崭露头角,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就,为世界数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之,中国数学文化代表着古代中国人对数字和计算的深入思考和研究,也反映了他们在数学领域的杰出才能和智慧。
中国数学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将继续为人类数学事业的繁荣做出贡献。
依托传统数学文化 实施学科育人
教苑I特色教研辽宁教育12021年第4期(上半月)|教研依托传统数学文化实施学科育人王伟(抚顺市新抚区教师进修学校)摘要: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文化。
教师应充分挖掘数学传 统文化内容,并将其恰当地应用在数学教学中,以增进学生对数学知识背景的了解和掌握,更好地发挥数学学科的育人导向功能。
具体地,可以从以传统数学文化内容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以传统数学文化内容拓宽解题思路,以传统数学文化内容增长历史文化知识,以传统数学文化内容增强民族自豪感四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传统文化;数学文化;学科育人教育部颁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 导纲要》中强调,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深 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 组成部分,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 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
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 富的数学文化。
很多古代数学著作中的内容都适合 用来融入当前的数学课堂,以增进学生对教学知识 背景的了解和掌握。
通过增加这些传统数学文化内 容,也能更好地发挥数学学科的育人导向功能。
一、以传统数学文化内容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西汉时期,苏武临大节而不辱,经磨难而不屈,其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之心历来被人 们所传颂。
《算法统宗》就记载了“苏武牧羊”一题:“当年苏武去北边,不知去了几多年,分明记得天边 月,二百三十五番圆。
”235 - 12=19余7。
学习完两 位数除多位数后,就可以让学生尝试计算苏武被扣 押在匈奴北海牧羊的时间来使学生体悟苏武的这种 骨气。
其间,还可以渗透如下数学文化:中国古代采 用的是阴阳历,秦朝统一执行的颛顼历为十九年增 加七个闰月,也就是说每19年中有12年每年12个 月,另外7年每年增加1个闰月,共有13个月。
孝顺长辈、感恩父母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 成部分。
《算法统宗》记载:“张家三女孝顺,归家探望 勤劳。
2021届高考数学大二轮专题复习讲义(新高考)专题8第1讲数学文化及核心素养类试题
第1讲数学文化及核心素养类试题「考情研析」数学文化与数学知识相结合,有效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转化与化归能力,既体现了对数学应用性的考查,也体现了我国数学文化的源远流长.高考中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中等.热点考向探究考向1三角函数中的数学文化例1(2020·河北省衡水中学第九次调研考试)我国古代数学家秦九韶在《数书九章》中记述了“三斜求积术”,用现代式子表示即为: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则△ABC的面积S=14⎣⎢⎡⎦⎥⎤(ab)2-⎝⎛⎭⎪⎫a2+b2-c222.根据此公式,若a cos B+(b+3c)cos A=0,且a2-b2-c2=2,则△ABC的面积为()A. 2 B.2 2C. 6 D.2 3我国南宋数学家秦九韶发现的“三斜求积术”虽然与海伦公式(S=p(p-a)(p-b)(p-c),其中p=12(a+b+c))在形式上不一样,但两者完全等价,它填补了我国传统数学的一项空白.(2020·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三第三次适应性考试)上世纪末河南出土的以鹤的尺骨(翅骨)制成的“骨笛”(图1),充分展示了我国古代高超的音律艺术及先进的数学水平,也印证了我国古代音律与历法的密切联系.图2为骨笛测量“春(秋)分”“夏(冬)至”的示意图.图3是某骨笛的部分测量数据(骨笛的弯曲忽略不计),夏至(或冬至)日光(当日正午太阳光线)与春秋分日光(当日正午太阳光线)的夹角等于黄赤交角.由历法理论知,黄赤交角近1万年持续减小,其正切值及对应的年代如表:黄赤交角23°41′23°57′24°13′24°28′24°44′正切值0.4390.4440.4500.4550.461年代公元元年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6000年公元前8000年A.早于公元前6000年B.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元年C.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000年D.公元前6000年到公元前4000年考向2数列中的数学文化例2(多选)(2020·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三模)在悠久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化中,数学文化是其中的一朵绚丽的奇葩.《张丘建算经》是我国古代有标志性的内容丰富的众多数学名著之一,大约创作于公元五世纪.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女善织,日益功疾,初日织五尺,今一月织九匹三丈,问日益几何?”其大意为:“有一女子擅长织布,织布的速度一天比一天快,从第二天起,每天比前一天多织相同数量的布,第一天织5尺,一个月共织了九匹三丈,问从第二天起,每天比前一天多织多少尺布?”已知1匹=4丈,1丈=10尺,若这一个月有30天,记该女子这一个月中的第n 天所织布的尺数为a n ,b n =2an ,对于数列{a n },{b n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为( )A .b 10=8b 5B .{b n }是等比数列C .a 1b 30=105D .a 3+a 5+a 7a 2+a 4+a 6=209193本题以传统数学文化为载体考查数列的实际应用问题.解题的关键是将古代实际问题转化为现代数学问题,建立等差、等比数列的模型,探索并掌握它们的一些基本数量关系,利用方程思想求解.(2020·福建省宁德市二模)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说:“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音乐中使用的乐音在高度上不是任意定的,它们是按照严格的数学方法确定的.我国明代的数学家、音乐理论家朱载堉创立了十二平均律,是第一个利用数学使音律公式化的人.十二平均律的生律法是精确规定八度的比例,把八度分成13个半音,使相邻两个半音之间的频率比是常数,如表所示,其中a 1,a 2,…,a 13表示这些半音的频率,它们满足log 2⎝ ⎛⎭⎪⎫a i +1a i 12=1(i =1,2,…,12).若某一半音与D #的频率之比为32,则该半音为( ) 频率 a 1 a 2 a 3 a 4 a 5 a 6 a 7 a 8 a 9 a 10 a 11 a 12 a 13 半音CC #DD #EFF #G G #AA #BC (八度)C .G #D .A考向3 立体几何中的数学文化例3我国齐梁时代的数学家祖暅提出了一条原理:“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意思是:两个等高的几何体若在所有等高处的水平截面的面积相等,则这两个几何体的体积相等.椭球体是椭圆绕其轴旋转所成的旋转体.如图,将底面直径都为2b,高皆为a的椭半球体和已被挖去了圆锥体的圆柱放置于同一平面β上,用平行于平面β且与平面β任意距离d处的平面截这两个几何体,可横截得到S圆及S环两截面.可以证明S圆=S环总成立.据此,半短轴长为1,半长轴长为3的椭球体的体积是________.依托立体几何,传播数学文化.立体几何是中国古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从中国古代数学中挖掘素材,考查立体几何的线面的位置关系、几何体的体积等知识,既符合考生的认知水平,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0·山东省潍坊市模拟)唐朝的狩猎景象浮雕银杯如图1所示,其浮雕临摹了国画、漆绘和墓室壁画,体现了古人的智慧与工艺.它的盛酒部分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半球与圆柱的组合体(假设内壁表面光滑,忽略杯壁厚度),如图2所示.已知球的半径为R,酒杯内壁表面积为143πR2.设酒杯上部分(圆柱)的体积为V1,下部分(半球)的体积为V2,则V1V2=()A.2 B.3 2C.1 D.3 4考向4概率中的数学文化例4(2020·河北省张家口高三5月模拟)角谷猜想,也叫3n+1猜想,是由日本数学家角谷静夫发现的,是指对于每一个正整数,如果它是奇数,则对它乘3再加1;如果它是偶数,则对它除以2,如此循环最终都能够得到1.如:取n=6,根据上述过程,得出6,3,10,5,16,8,4,2,1,共9个数.若n=5,从根据上述过程得出的整数中,随机选取两个不同的数,则这两个数都是偶数的概率为()A.37B.715C.25D.35数学文化渗透到概率数学中去,不但丰富了数学的概率知识,还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构建合理的概率模型,利用相应的概率计算公式求解.(2020·河南省六市高三一模)五行学说是华夏民族创造的哲学思想,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认为,天下万物皆由金、木、水、火、土五类元素组成,如图,分别是金、木、水、火、土彼此之间存在的相生相克的关系.若从5类元素中任选2类元素,则2类元素相生的概率为()A.12B.13C.14D.15考向5数学文化与现代科学例52016年1月14日,国防科工局宣布,嫦娥四号任务已经通过了探月工程重大专项领导小组审议,正式开始实施.如图所示,假设“嫦娥四号”卫星将沿地月转移轨道飞向月球后,在月球附近一点P变轨进入以月球球心F为一个焦点的椭圆轨道Ⅰ绕月飞行,之后卫星在P点第二次变轨进入仍以F为一个焦点的椭圆轨道Ⅱ绕月飞行.若用2c1和2c2分别表示椭圆轨道Ⅰ和Ⅱ的焦距,用2a1和2a2分别表示椭圆轨道Ⅰ和Ⅱ的长轴长,给出下列式子:①a1+c1=a2+c2;②a1-c1=a2-c2;③c1a1<c2a2;④c1a2>a1c2.其中正确式子的序号是()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命题者抓住“嫦娥奔月”这个古老而又现代的浪漫话题,以探测卫星轨道为背景,抽象出共一条对称轴、一个焦点和一个顶点的两个椭圆的几何性质,并以加减乘除的方式构造两个等式和两个不等式,考查椭圆的几何性质,可谓匠心独运.(2)注意到椭圆轨道Ⅰ和Ⅱ共一个顶点P和一个焦点F,题目所给四个式子涉及长半轴长和半焦距,从焦距入手,这是求解的关键,本题对考生的数学能力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考查,是一道名副其实的小中见大、常中见新、蕴文化于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之中的好题.(2020·北京市东城区模拟)标准对数远视力表(如图)采用的“五分记录法”是我国独创的视力记录方式,标准对数远视力表各行为正方形“E”形视标,且从视力5.2的视标所在行开始往上,每一行“E”的边长都是下方一行“E”边长的1010倍,若视力4.1的视标边长为a,则视力4.9的视标边长为()A.104 5aB.109 10aC.D.真题押题『真题检验』1.(2020·新高考卷Ⅰ) 日晷是中国古代用来测定时间的仪器,利用与晷面垂直的晷针投射到晷面的影子来测定时间.把地球看成一个球(球心记为O),地球上一点A的纬度是指OA与地球赤道所在平面所成角,点A处的水平面是指过点A且与OA垂直的平面.在点A处放置一个日晷,若晷面与赤道所在平面平行,点A处的纬度为北纬40°,则晷针与点A处的水平面所成角为()A.20°B.40°C.50°D.90°2.(2020·全国卷Ⅱ)北京天坛的圜丘坛为古代祭天的场所,分上、中、下三层,上层中心有一块圆形石板(称为天心石),环绕天心石砌9块扇面形石板构成第一环,向外每环依次增加9块,下一层的第一环比上一层的最后一环多9块,向外每环依次也增加9块,已知每层环数相同,且下层比中层多729块,则三层共有扇面形石板(不含天心石)()A.3699块B.3474块C.3402块D.3339块3. (2019·全国卷Ⅱ)中国有悠久的金石文化,印信是金石文化的代表之一.印信的形状多为长方体、正方体或圆柱体,但南北朝时期的官员独孤信的印信形状是“半正多面体”(图1).半正多面体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正多边形围成的多面体.半正多面体体现了数学的对称美.图2是一个棱数为48的半正多面体,它的所有顶点都在同一个正方体的表面上,且此正方体的棱长为1.则该半正多面体共有________个面,其棱长为________.『押题』4.天干地支纪年法(简称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天干有十,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干支纪年法中,天干地支对应的规律如表:2049年是新中国成立100周年.这一百年,中国逐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使用干支纪年法,2049年是己巳年,则2059年是________年;使用干支纪年法可以得到________种不同的干支纪年.专题作业一、选择题1.(2020·山东省烟台市模拟)《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的一本数学名著.全书为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勾股九章,收有246个与生产、生活实践有联系的应用问题.在第六章“均输”中有这样一道题目:“今有五人分五钱,令上二人所得与下三人等,问各得几何?”其意思为:“现有五个人分5钱,每人所得成等差数列,且较多的两份之和等于较少的三份之和,问五人各得多少?”在此题中,任意两人所得的最大差值为()A.13B.23C.16D.562.中国古代数学著作《算法统宗》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三百七十八里关,初步健步不为难,次日脚痛减一半,六朝才得到其关,要见次日行里数,请公仔细算相还”.其大意为:“有一个人走378里路,第一天健步行走,从第二天起脚痛每天走的路程为前一天的一半,走了6天后到达目的地”.则该人第五天走的路程为()A.48里B.24里C.12里D.6里3. (2020·河北六校联考)玉琮是中国古代玉器中重要的礼器,神人纹玉琮王是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典型玉器,1986年出土于浙江省余杭县反山文化遗址.如图,玉琮王通高8.8 cm,孔径4.9 cm,外径17.6 cm,琮体四面各琢刻一完整的兽面神人图象,兽面的两侧各浅浮雕鸟纹,器形呈扁矮的方柱体,内圆外方,上下端为圆面的射,中心有一上下垂直相透的圆孔.估计该神人纹玉琮王的体积为(单位:cm3)()A.6250 B.3050C.2850 D.23504.中国是发现和研究勾股定理最古老的国家之一,古代数学家称直角三角形较短的直角边为勾,另一直角边为股,斜边为弦,其三边长组成的一组数据称为勾股数.现从1~15这15个数中随机抽取3个数,则这三个数为勾股数的概率为()A.1910B.3910C.4455D.64555.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不仅是著名的物理学家,也是著名的数学家,他利用“逼近法”得到椭圆的面积除以圆周率等于椭圆的长半轴与短半轴的乘积.若椭圆C的对称轴为坐标轴,焦点在y轴上,且椭圆的离心率为74,面积为12π,则椭圆C的方程为()A.x29+y216=1 B.x23+y24=1C.x218+y232=1 D.x24+y236=16.(2020·山东省泰安市模拟)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记载:“刍甍者,下有袤有广,而上有袤无广.刍,草也.甍,屋盖也.”今有底面为正方形的屋脊形状的多面体(如图所示),下底面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上棱EF=32,EF ∥平面ABCD,EF与平面ABCD的距离为2,该刍甍的体积为()A.6 B.11 3C.314D.127.(2020·江西省九江市二模)算盘是中国传统的计算工具,其形长方,周为木框,内贯直柱,俗称“档”,档中横以梁,梁上两珠,每珠作数五,梁下五珠,每珠作数一.算珠梁上部分叫上珠,梁下部分叫下珠.例如:在十位档拨上一颗上珠和一颗下珠,个位档拨上一颗上珠,则表示数字65.若在个、十、百、千位档中随机选择一档拨一颗上珠,再随机选择两个档位各拨一颗下珠,则所拨数字大于200的概率为()A.38B.12C.23D.348.《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它在几何学中的研究比西方早一千多年.例如堑堵指底面为直角三角形,且侧棱垂直于底面的三棱柱;阳马指底面为矩形,一侧棱垂直于底面的四棱锥.如图,在堑堵ABC-A1B1C1中,AC⊥BC,若A1A=AB=2,当阳马B-A1ACC1体积最大时,堑堵ABC-A1B1C1的体积为()A.83B. 2C.2 D.2 29.(2020·四川省达州市模拟)斗拱是中国古典建筑最富装饰性的构件之一,并为中国所特有.图1、图2是斗拱实物图,图3是斗拱构件之一的“斗”的几何体.本图中的斗由棱台与长方体形凹槽(长方体去掉一个小长方体)组成.若棱台两底面面积分别是400 cm2,900 cm2,高为9 cm,长方体形凹槽的体积为4300 cm3,那么这个斗的体积是()注:台体体积公式是V=13(S′+S′S+S)h.A.5700 cm3B.8100 cm3C.10000 cm3D.9000 cm310. (2020·辽宁省葫芦岛市模拟)地球的公转轨道可以看作是以太阳为一个焦点的椭圆,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二定律,可知太阳和地球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某同学结合物理和地理知识得到以下结论:①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取得最小值和最大值时,地球分别位于图中A点和B点;②已知地球公转轨道的长半轴长约为149600000千米,短半轴长约为149580000千米,则该椭圆的离心率约为1,因此该椭圆近似于圆形;③已知我国每逢春分(3月21日前后)和秋分(9月23日前后),地球会分别运行至图中C点和D点,则由此可知我国每年的夏半年(春分至秋分)比冬半年(当年秋分至次年春分)要少几天.以上结论正确的是()A.①B.①②C.②③D.①③二、填空题11.数学与文化有许多奇妙的联系,如诗中有回文诗:“儿忆父兮妻忆夫”,既可以顺读也可以逆读.数学中有回文数,如343,12521等,两位数的回文数有11,22,33,…,99共9个,则三位数的回文数中,偶数的概率是________.12.《孙子算经》是我国古代的数学名著,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五等诸侯,共分橘子六十颗,人别加三颗.问:五人各得几何?”其意思为“有5个人分60个橘子,他们分得的橘子数成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问5人各得多少橘子.”这个问题中,得到橘子最少的人所得的橘子个数是________.13.(2020·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一模)《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如图是易经八卦(含乾、坤、巽、震、坎、离、艮、兑八卦),每一卦由三根线组成,“”表示一根阳线,“”表示一根阴线,从八卦中任取两卦,这两卦的六根线中恰有两根阳线、四根阴线的概率为________.14.我国《物权法》规定:建造建筑物,不得违反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妨碍相邻建筑物的通风、采光和日照.已知某小区的住宅楼的底部均在同一水平面上,且楼高均为45 m,依据规定,该小区内住宅楼楼间距应不小于52 m.若该小区内某居民在距离楼底27 m高处的某阳台观测点,测得该小区内正对面住宅楼楼顶的仰角与楼底的俯角之和为45°,则该小区的住宅楼楼间距实际为________ m.第1讲数学文化及核心素养类试题「考情研析」数学文化与数学知识相结合,有效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转化与化归能力,既体现了对数学应用性的考查,也体现了我国数学文化的源远流长.高考中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中等.热点考向探究考向1三角函数中的数学文化例1(2020·河北省衡水中学第九次调研考试)我国古代数学家秦九韶在《数书九章》中记述了“三斜求积术”,用现代式子表示即为: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则△ABC的面积S=14⎣⎢⎡⎦⎥⎤(ab)2-⎝⎛⎭⎪⎫a2+b2-c222.根据此公式,若a cos B+(b+3c)cos A=0,且a2-b2-c2=2,则△ABC的面积为()A . 2B .2 2C . 6D .2 3答案 A解析 由a cos B +(b +3c )cos A =0,可得sin A cos B +cos A sin B +3sin C cos A =0,即sin(A +B )+3sin C cos A =0,即sin C (1+3cos A )=0,因为sin C ≠0,所以cos A =-13,由余弦定理可得a 2-b 2-c 2=-2bc cos A =23bc =2,所以bc =3,由△ABC 的面积公式可得S =14⎣⎢⎡⎦⎥⎤(bc )2-⎝ ⎛⎭⎪⎫c 2+b 2-a 222=14×(32-12)= 2.故选A .我国南宋数学家秦九韶发现的“三斜求积术”虽然与海伦公式(S =p (p -a )(p -b )(p -c ),其中p =12(a +b +c ))在形式上不一样,但两者完全等价,它填补了我国传统数学的一项空白.(2020·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三第三次适应性考试)上世纪末河南出土的以鹤的尺骨(翅骨)制成的“骨笛”(图1),充分展示了我国古代高超的音律艺术及先进的数学水平,也印证了我国古代音律与历法的密切联系.图2为骨笛测量“春(秋)分”“夏(冬)至”的示意图.图3是某骨笛的部分测量数据(骨笛的弯曲忽略不计),夏至(或冬至)日光(当日正午太阳光线)与春秋分日光(当日正午太阳光线)的夹角等于黄赤交角.由历法理论知,黄赤交角近1万年持续减小,其正切值及对应的年代如表:黄赤交角23°41′23°57′24°13′24°28′24°44′正切值0.4390.4440.4500.4550.461年代公元元年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6000年公元前8000年根据以上信息,通过计算黄赤交角,可估计该骨笛的大致年代是()A.早于公元前6000年B.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元年C.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000年D.公元前6000年到公元前4000年答案 A解析由题意,可设冬至日光与垂直线夹角为α,春秋分日光与垂直线夹角为β,则α-β即为冬至日光与春秋分日光的夹角,即黄赤交角,由图3近似画出如图平面几何图形,则tanα=1610=1.6,tanβ=16-9.410=0.66,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1.6-0.661+1.6×0.66≈0.457.∵0.455<0.457<0.461,∴估计该骨笛的大致年代早于公元前6000年.考向2数列中的数学文化例2(多选)(2020·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三模)在悠久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化中,数学文化是其中的一朵绚丽的奇葩.《张丘建算经》是我国古代有标志性的内容丰富的众多数学名著之一,大约创作于公元五世纪.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女善织,日益功疾,初日织五尺,今一月织九匹三丈,问日益几何?”其大意为:“有一女子擅长织布,织布的速度一天比一天快,从第二天起,每天比前一天多织相同数量的布,第一天织5尺,一个月共织了九匹三丈,问从第二天起,每天比前一天多织多少尺布?”已知1匹=4丈,1丈=10尺,若这一个月有30天,记该女子这一个月中的第n 天所织布的尺数为a n ,b n =2an ,对于数列{a n },{b n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为( )A .b 10=8b 5B .{b n }是等比数列C .a 1b 30=105D .a 3+a 5+a 7a 2+a 4+a 6=209193答案 BD解析 由题意可知,数列{a n }为等差数列,设数列{a n }的公差为d ,a 1=5,由题意可得30a 1+30×29d 2=390,解得d =1629,∴a n =a 1+(n -1)d =16n +12929,∵b n =2an ,∴b n +1b n =2an +12an =2an +1-an =2d (非零常数),则数列{b n }是等比数列,B 正确;∵5d =5×1629=8029≠3,b 10b 5=(2d )5=25d ≠23,∴b 10≠8b 5,A 错误;a 30=a 1+29d =5+16=21,∴a 1b 30=5×221>105,C 错误;a 4=a 1+3d =5+3×1629=19329,a 5=a 1+4d =5+4×1629=20929,∴a 3+a 5+a 7a 2+a 4+a 6=3a 53a 4=a 5a 4=209193,D 正确.故选BD.本题以传统数学文化为载体考查数列的实际应用问题.解题的关键是将古代实际问题转化为现代数学问题,建立等差、等比数列的模型,探索并掌握它们的一些基本数量关系,利用方程思想求解.(2020·福建省宁德市二模)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说:“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音乐中使用的乐音在高度上不是任意定的,它们是按照严格的数学方法确定的.我国明代的数学家、音乐理论家朱载堉创立了十二平均律,是第一个利用数学使音律公式化的人.十二平均律的生律法是精确规定八度的比例,把八度分成13个半音,使相邻两个半音之间的频率比是常数,如表所示,其中a 1,a 2,…,a 13表示这些半音的频率,它们满足log 2⎝ ⎛⎭⎪⎫a i +1a i 12=1(i =1,2,…,12).若某一半音与D #的频率之比为32,则该半音为( ) 频率 a 1 a 2 a 3 a 4 a 5 a 6 a 7 a 8 a 9 a 10 a 11 a 12 a 13 半音CC #DD #EFF #G G #AA #BC (八度)C .G #D .A答案B解析 由题意知log 2⎝ ⎛⎭⎪⎫a i +1a i 12=1(i =1,2,…,12), ∴a i +1a i=2112,故数列{a n }是公比q =2112的等比数列. ∵a 4=D #,a 8=a 4q 4=D #×(2112)4=D #×32=G ,∴G D #=32.故选B.考向3 立体几何中的数学文化例3 我国齐梁时代的数学家祖暅提出了一条原理:“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意思是:两个等高的几何体若在所有等高处的水平截面的面积相等,则这两个几何体的体积相等.椭球体是椭圆绕其轴旋转所成的旋转体.如图,将底面直径都为2b ,高皆为a 的椭半球体和已被挖去了圆锥体的圆柱放置于同一平面β上,用平行于平面β且与平面β任意距离d 处的平面截这两个几何体,可横截得到S 圆及S 环两截面.可以证明S 圆=S 环总成立.据此,半短轴长为1,半长轴长为3的椭球体的体积是________.答案 4π解析 因为S 圆=S 环总成立,则半椭球体的体积为πb 2a -13πb 2a =23πb 2a , 所以椭球体的体积为V =43πb 2a ,因为椭球体的半短轴长为1,半长轴长为3, 所以椭球体的体积为V =43πb 2a =43π×12×3=4π, 故答案是4π.依托立体几何,传播数学文化.立体几何是中国古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从中国古代数学中挖掘素材,考查立体几何的线面的位置关系、几何体的体积等知识,既符合考生的认知水平,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0·山东省潍坊市模拟)唐朝的狩猎景象浮雕银杯如图1所示,其浮雕临摹了国画、漆绘和墓室壁画,体现了古人的智慧与工艺.它的盛酒部分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半球与圆柱的组合体(假设内壁表面光滑,忽略杯壁厚度),如图2所示.已知球的半径为R ,酒杯内壁表面积为143πR 2.设酒杯上部分(圆柱)的体积为V 1,下部分(半球)的体积为V 2,则V 1V 2=( )A .2B .32C.1 D.3 4答案 A解析由球的半径为R,得半球的内部表面积为2πR2,又酒杯内壁表面积为143πR2,∴圆柱的侧面积为83πR2.设圆柱的高为h,则2πR·h=83πR2,即h=43R.∴V1=πR2·43R=43πR3,V2=23πR3,∴V1V2=43πR323πR3=2.故选A.考向4概率中的数学文化例4(2020·河北省张家口高三5月模拟)角谷猜想,也叫3n+1猜想,是由日本数学家角谷静夫发现的,是指对于每一个正整数,如果它是奇数,则对它乘3再加1;如果它是偶数,则对它除以2,如此循环最终都能够得到1.如:取n=6,根据上述过程,得出6,3,10,5,16,8,4,2,1,共9个数.若n=5,从根据上述过程得出的整数中,随机选取两个不同的数,则这两个数都是偶数的概率为() A.37B.715C.25D.35答案 C解析若n=5,根据上述过程得出的整数有5,16,8,4,2,1,随机选取两个不同的数,基本事件总数n=C26=15,这两个数都是偶数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m=C24=6,则这两个数都是偶数的概率为P=mn=615=25.故选C.数学文化渗透到概率数学中去,不但丰富了数学的概率知识,还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构建合理的概率模型,利用相应的概率计算公式求解.(2020·河南省六市高三一模)五行学说是华夏民族创造的哲学思想,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认为,天下万物皆由金、木、水、火、土五类元素组成,如图,分别是金、木、水、火、土彼此之间存在的相生相克的关系.若从5类元素中任选2类元素,则2类元素相生的概率为()A.12B.13C.14D.15答案 A解析金、木、水、火、土彼此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从5类元素中任选2类元素,基本事件总数n=C25=10,2类元素相生包含的基本事件有5个,则2类元素相生的概率为P=510=12.故选A.考向5数学文化与现代科学例52016年1月14日,国防科工局宣布,嫦娥四号任务已经通过了探月工程重大专项领导小组审议,正式开始实施.如图所示,假设“嫦娥四号”卫星将沿地月转移轨道飞向月球后,在月球附近一点P变轨进入以月球球心F为一个焦点的椭圆轨道Ⅰ绕月飞行,之后卫星在P点第二次变轨进入仍以F为一个焦点的椭圆轨道Ⅱ绕月飞行.若用2c1和2c2分别表示椭圆轨道Ⅰ和Ⅱ的焦距,用2a1和2a2分别表示椭圆轨道Ⅰ和Ⅱ的长轴长,给出下列式子:①a1+c1=a2+c2;②a1-c1=a2-c2;③c1a1<c2a2;④c1a2>a1c2.其中正确式子的序号是( )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答案 D解析 观察题图可知a 1>a 2,c 1>c 2,∴a 1+c 1>a 2+c 2,即①式不正确;a 1-c 1=a 2-c 2=|PF |,即②式正确;由a 1-c 1=a 2-c 2>0,c 1>c 2>0,知a 1-c 1c 1<a 2-c 2c 2,即a 1c 1<a 2c 2,从而c 1a 2>a 1c 2,c 1a 1>c 2a 2.即④式正确,③式不正确.(1)命题者抓住“嫦娥奔月”这个古老而又现代的浪漫话题,以探测卫星轨道为背景,抽象出共一条对称轴、一个焦点和一个顶点的两个椭圆的几何性质,并以加减乘除的方式构造两个等式和两个不等式,考查椭圆的几何性质,可谓匠心独运.(2)注意到椭圆轨道Ⅰ和Ⅱ共一个顶点P 和一个焦点F ,题目所给四个式子涉及长半轴长和半焦距,从焦距入手,这是求解的关键,本题对考生的数学能力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考查,是一道名副其实的小中见大、常中见新、蕴文化于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之中的好题.(2020·北京市东城区模拟)标准对数远视力表(如图)采用的“五分记录法”是我国独创的视力记录方式,标准对数远视力表各行为正方形“E”形视标,且从视力5.2的视标所在行开始往上,每一行“E”的边长都是下方一行“E”边长的1010倍,若视力4.1的视标边长为a ,则视力4.9的视标边长为( )。
07数学文化——概率-2021年高中数学传统文化与人文价值素材
07 数学文化------概率统计1.我国古代数学名著《数书九章》有“米谷粒分”题:粮仓开仓收粮,有人送来米2000石,验得米内夹谷,抽样取米一把,数得300粒内夹谷36粒,则这批米内夹谷约为( ) A. 1760石 B. 200石 C. 300石 D. 240石 【答案】D【解析】可设这批米内夹谷约x =36300=240 。
故选D 。
2.欧阳修《卖炭翁》中写到:(翁)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可见“行行出状元”,卖油翁的技艺让人叹为观止.若铜钱是直径为圆,中间有边长为的正方形孔,若你随机向铜钱上滴一滴油,则油(油滴的大小忽略不计)正好落入孔中的概率为( )A. B. C. D.【答案】A【解析】圆的面积为πr 2=π(1.52)2=916π(cm 2) ,正方形的面积为0.52=0.25=14(cm 2) ,所以概率为P =14÷9π16=3.“勾股定理”在西方被称为“华达哥拉斯定理”,三国时期吴国的数学家赵爽创制了一幅“勾股圆方图”,用形数结合的方法给出了勾股定理的详细证明.如图所示的“勾股圆方图”中,四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边长为2的大正方形,若直角三角形中较小的锐角6πα=,现在向该正方形区域内随机地投掷一枚飞镖,飞镖落在小正方形内的概率是( )A. 1C.44-4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设小正方形的边长为x ,由于21sin =α,23cos =α,即2321=+x ,则13-=x ,故飞镖落在小正方形内的概率是2314324-=-=P ,故应选A. 4.(2021·河南南阳中学高三月考)我国古代典籍《周易》用“卦”描述万物的变化.每一“重卦”由从下到上排列的6个爻组成,爻分为阳爻“”和阴爻“”,如图就是一重卦.在所有重卦中随机取一重卦,则该重卦恰有2个阳爻的概率是( )A .516B .1132C .1564D .1116【答案】C【解析】所有“重卦”共有:62种;恰有2个阳爻的情况有:26C 种∴恰有2个阳爻的概率为:26615264C p ==,故选C .5.(多选)(2020.新高考)信息熵是信息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设随机变量X 所有可能的取值为1,2,,n ,且1()0(1,2,,),1ni i i P X i p i n p ===>==∑,定义X 的信息熵21()log ni i i H X p p ==-∑.( )A. 若n =1,则H (X )=0B. 若n =2,则H (X )随着1p 的增大而增大C. 若1(1,2,,)i p i n n==,则H (X )随着n 的增大而增大D. 若n =2m ,随机变量Y 所有可能的取值为1,2,,m ,且21()(1,2,,)j m j P Y j p p j m +-==+=,则H (X )≤H (Y )【详解】对于A 选项,若1n =,则11,1i p ==,所以()()21log 10H X =-⨯=,所以A 选项正确.对于B 选项,若2n =,则1,2i =,211p p =-, 所以()()()121121X log 1log 1H p p p p =-⋅+-⋅-⎡⎤⎣⎦,当114p =时,()221133log log 4444H X ⎛⎫=-⋅+⋅ ⎪⎝⎭,当13p 4=时,()223311log log 4444H X ⎛⎫=-⋅+⋅ ⎪⎝⎭,两者相等,所以B 选项错误.对于C 选项,若()11,2,,i p i n n==,则()222111log log log H X n n nn n ⎛⎫=-⋅⨯=-= ⎪⎝⎭,则()H X 随着n 的增大而增大,所以C 选项正确.对于D 选项,若2n m =,随机变量Y 的所有可能的取值为1,2,,m ,且()21j m j P Y j p p +-==+(1,2,,j m =).()2222111log log mmi i i i i iH X p p p p ===-⋅=⋅∑∑ 122221222122121111log log log log m m m mp p p p p p p p --=⋅+⋅++⋅+⋅. ()H Y =()()()122221212122211111log log log m m m m m m m m p p p p p p p p p p p p -+-++⋅++⋅+++⋅+++12222122212221221121111log log log log m m m m m mp p p p p p p p p p p p ---=⋅+⋅++⋅+⋅++++由于()01,2,,2i p i m >=,所以2111i i m ip p p +->+,所以222111log log i i m i p p p +->+, 所以222111log log i i i i m ip p p p p +-⋅>⋅+, 所以()()H X H Y >,所以D 选项错误. 故选:AC【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对新定义“信息熵”的理解和运用,考查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涉及对数运算和对数函数及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的运用,属于难题.6.数学与文学有许多奇妙的联系,如诗中有回文诗:“儿忆父兮妻忆夫”,既可以顺读也可以逆读.数学中有回文数,如343、12521等,两位数的回文数有11、22、33、…、99共9个,则三位数的回文数中,偶数的概率是 .【答案】497.关于圆周率π,数学发展史上出现过许多很有创意的求法,如著名的蒲丰实验和查理斯实验.受其启发,我们也可以通过设计下面的实验来估计π的值:先请200名同学,每人随机写下一个都小于1的正实数对() x y ,,再统计两数能与1构成钝角三角形三边的数对() x y ,的个数m ;最后再根据统计数m 来估计π的值,假如统计结果是56m =,那么可以估计【答案】7825(或3.12)【点睛】(1)当试验的结果构成的区域为长度、面积、体积等时,应考虑使用几何概型求解. (2)利用几何概型求概率时,关键是试验的全部结果构成的区域和事件发生的区域的寻找,有时需要设出变量,在坐标系中表示所需要的区域.(3)几何概型有两个特点:一是无限性,二是等可能性.基本事件可以抽象为点,尽管这些点是无限的,但它们所占据的区域都是有限的,因此可用“比例解法”求解几何概型的概率.8.我国古代数学名著《数书九章》有“米谷粒分”题:粮仓开仓收粮,有人送来米2000石,验得米内夹谷,抽样取米一把,数得300粒内夹谷36粒,则这批米内夹谷约为( ) A. 1760石 B. 200石 C. 300石 D. 240石 【答案】D【解析】可设这批米内夹谷约x =36300=240 。
中国传统文化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结合
中国传统文化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结合摘要:数学是以计算性和逻辑性为主的学科,传统教学更注重计算和数理的指导,很少融入思想文化内容,导致学生对数学的认知面狭窄,无法深刻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而在新课标深入实施的当下,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教育培养目标之一,学科需要拓宽教学维度,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要深挖其中的文化思想价值,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学科素养。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小学数学;教学结合引言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学知识、长身体的关键时期。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认识到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在教授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挖掘数学蕴含的传统文化,充分发挥传统文化育人的独特功能,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既能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又能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探寻传统文化的价值及渗透路径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基于此,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一些思考。
一、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和贯彻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一)有利于发展传统文化利用传统文化教学有利于促进中国教育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内容非常丰富,数学的概念早就出现了,古人的传统思想激励了今天数学的发展。
数学教学活动应充分介绍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教师应努力恢复和复制知识生成过程,重建数学知识与知识和生活环境之间的分离,使学生超越时空的界限。
探索知识的演变,了解数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例如,传统文化将指导学生在上课前进行数据收集、过滤和课堂讨论和交流的材料收集。
我把它们放在一起,放在教程中,利用图片、音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清楚地呈现学生乘法表的生成和演变过程。
例如,我教这部分的“数学大角度反制”,用教程展示对手的地图。
通过上面的教学和提示,学生们在复习每一轮比赛时都知道什么是优化。
(二)有助于促进学生对我国民族产生认同感加强数学素养的有效发展,帮助学生拓宽数学思维,逐步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先事项。
树立严谨的数学思想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有助于促进学生作为高度合格人员的全面发展,以满足社会主义的发展需要。
江西专版中考数学数学文化1精讲本
8.13 世纪数学家斐波那契的《计算书》中有这样一个问
题:“在罗马有 7 位老妇人,每人赶着 7 头毛驴,每头驴
驮着 7 只口袋,每只口袋里装着 7 个面包,每个面包附有
7 把餐刀,每把餐刀有 7 只刀鞘”,则刀鞘数为( C )
A.42
B.49
C.76
D.77
9.科学发现:植物的花瓣、萼片、果实的数目以及其他 方面的特征,都非常吻合于一个奇特的数列——著名的裴 波那契数列:1,1,2,3,5,8,13,21,34,55……仔 细观察以上数列,则它的第 11 个数应该是__8_9___.
斐波那契数列中的第 n 个数可以用 1 [(1+ 5 )n- 52
(1- 5 )n]表示(其中 ,n ≥1).这是 用无理数 表示有理 2
数的一个范例. 任务:请根据 以上材料 ,通过计 算求出斐 波那契数 列 中的第 1 个数和第 2 个数.
解:第 1 个数,当 n=1 时,
1 [(1+ 5 )n-(1- 5 )n]
来记录数量,即“结绳计数”,类似现在我们熟悉的“进
位制”.如图所示是远古时期一位母亲记录孩子自出生后
的天数,在从右向左依次排列的不同绳子上打结,满五进
一,根据图示可知,孩子已经出生的天数是( B )
A.27
B.42
C.55
D.210
二、幻方
3.(2021·烟台)幻方历史悠久,传说最早出现在夏禹时代 的“洛书”.把洛书用今天的数学符号翻译出来,就是一 个三阶幻方.将数字 1~9 分别填入如图所示的幻方中, 要求每一横行、每一竖行以及两条对角线上的数字之和都 是 15,则 a 的值为__2__.
数学文化(一)
一、正负数和结绳记数
1.中国人最先使用负数,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在“正 负术”的注文中指出,可将算筹(小棍形状的记数工具)正 放表示正数,斜放表示负数.如图,根据刘徽的这种表示 法,观察图①,可推算图②中所得的数值为_-__3__.
数学传统文化小测-2021年高中数学传统文化与人文价值素材
数学传统文化小测1.若正整数N 除以正整数m 后的余数为n ,则记为(mod )N n m =,例如104(mod 6)∈.下面程序框图的算法源于我国古代闻名中外的《中国剩余定理》.执行该程序框图,则输出的n 等于( )A .17B .16C .15D .13【答案】A【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算法的循环结构框图的理解,考查运算推理能力,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当10n >时,被3除余2,被5除也余2的最小整数17n =.【易错警示】处理循环结构的框图问题,关键是理解并认清终止循环结构的条件及循环次数.要特别注意三个常用变量:(1)计数变量:用来记录某个事件发生的次数,如i =i +1.(2)累加变量:用来计算数据之和,如S =S +i .(3)累乘变量:用来计算数据之积,如p =p ×i .2.公元263年左右,我国数学家刘徽发现,当圆内接多边形的边数无限增加时,多边形面积可无限逼近圆的面积,由此创立了割圆术,利用割圆术刘徽得到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面两位的近似值3.14,这就是著名的徽率.如图是利用刘徽的割圆术设计的程序框图,则输出的n 值为 (参考数据:√3=1.732,sin15°≈0.2588,sin7.5°≈0.1305)A. 12B. 24C. 48D. 96【答案】B3.我国古代数学典籍《九章算术》“盈不足”中有一道两鼠穿墙问题:“今有垣厚十尺,两鼠对穿,初日各一尺,大鼠日自倍,小鼠日自半,问几何日相逢?”现用程序框图描述,如图所示,则输出结果n=()A .4B .5C .2D .3【解答】解:模拟执行程序,可得a=1,A=1,S=0,n=1S=2不满足条件S ≥10,执行循环体,n=2,a=,A=2,S=不满足条件S ≥10,执行循环体,n=3,a=,A=4,S=不满足条件S ≥10,执行循环体,n=4,a=,A=8,S=满足条件S ≥10,退出循环,输出n 的值为4.故选:A . 4.有限与无限转化是数学中一种重要思想方法,如在《九章算式》方田章源田术(刘徽注)中:“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说明“割圆术”是一种无限与有限的转化过程,再如但原式却是个定值x ,这可以通过方程x =确定出来2x =,类似地可以把循环小数化为分数,把0.36⋅⋅化为分数的结果为_________. 【答案】411【解析】设0.36x ⋅⋅=,则40.36,.10011x x x =+=5.古代印度数学家婆什迦罗在其所著的《莉拉沃蒂》中有如下题目:“今有人拿钱赠人,第一人给3元,第二人给4元,第三人给5元,其余依次递增,分完后把分掉的钱全部收回,再重新分配,每人恰分得100元,则一共________人.【答案】195【命题立意】本题重点考查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公式,属于基础题.【解析】由题意知1233,4,5,,3(1)2n a a a a n n ====+-=+,所以3452100n n +++++=,即(32)1002n n n ++=,所以195n =. 6.我国南北朝时代的数学家祖恒提出体积的计算原理(祖恒原理):“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势”即是高,“幂”是面积.意思是:如果两等高的几何体在同高处截得两几何体的截面积恒等,那么这两个几何体的体积相等.类比祖恒原理,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1是一个形状不规则的封闭图形,图2是一个上底为1的梯形,且当实数t 取[]0,3上的任意值时,直线y t =被图1和图2所截得的两线段长始终相等,则图1的面积为 ____________.【答案】29 【解析】类比祖恒原理,可得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梯形面积为()2932121=⨯+=S ,所以图1的面积为:29.7.如图所示,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格点(横、纵坐标均为整数的点)按如下规则标上数字标签:原点处标数字0,点()1,0处标数字1,点(1)1-,处标数字2,点(0)1-,处标数字3,点(11)--,处标数字4,点(10)-,处标数字5,点()11-,处标数字6,点(0)1,处标数字7,…以此类推:记格点坐标为()m n ,的点(m n ,均为正整数)处所标的数字为()f m n =,,若n m >,则()f m n =, .【答案】()2211n m n ++--【解析】从横轴上的点开始点开始计数,从1开始计数第一周共9个格点,除了四个顶点外每一行第一列各有一个格点,外加一个延伸点,第二周从10开始计,除了四个顶点的四个格点外,每一行每一列有三个格点,外加一个延伸点共17个,拐弯向下到达横轴前的格点补开始点的上面以补足起始点所在列的个数,设周数为t ,由此其规律是后一周是前一周的格点数加上81()t ⨯-,各周的点数和为()98181t S t t =+-=+,每一行(或列)除了端点外的点数与周数的关系是21b t =-,由于12349172533S S S S ====,,,,22101213()()f f ==,,,, 2()325f =,,()2)1(21f n n n ⋯+=+,,. 1n m n m >∴≥-,,∴当n m >时,()2()211f m n n m n =++--,.故答案为()2211n m n ++--.8.在我国古代,9是数学之极,代表尊贵之意,所以中国古代皇家建筑中包含许多与9相关的设计.例如,北京天坛圆丘的地面由扇环形的石板铺成(如图223所示),最高一层的中心是一块天心石,围绕它的第1圈有9块石板,从第2圈开始,每1圈比前1圈多9块,共有9圈,则:图223(1)第9圈共有多少块石板?(2)前9圈一共有多少块石板?【解】 (1)设从第1圈到第9圈石板数所成数列为{a n },由题意可知{a n }是等差数列,其中a 1=9,d =9,n =9.由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得第9圈石板块数为: a 9=a 1+(9-1)·d =9+(9-1)×9=81(块).(2)由等差数列前n 项和公式,得前9圈石板总数为:S 9=9a 1+9×(9-1)2d =9×9+9×82×9=405(块).答:第9圈共有81块石板,前9圈一共有405块石板.。
中华优秀传统数学文化进课堂:价值、标准与路径——以“出入相补原理”为例
研辑究专课堂数进学文化在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指引下,在优秀传统文化进课本、进课堂、进校园的现实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数学文化(以下简称“传统数学文化”)进课堂和以传统数学文化助力学科育人是小学数学教育的应然选择。
然而,由于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严密性等特点,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比较低,教师对传统数学文化进课堂的重视程度不够和高水平应用的素养不高等原因,尽管各个版本的小学数学教材中已编排相关素材,但传统数学文化走进小学课堂并非实然的状态。
那么,该如何从应然选择走向常态的实然落实?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传统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传统数学文化进课堂首先是一个数学科学普及的过程,是对中国传统数学的普及,这是其教育价值在广度层面的体现,是“有什么”“是什么”的“知其然”问题。
笔者曾就能直观体现传统数学文化的中国数学家和数学成就做过简单的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小学数学教师,还是小学数学教育方向的师范生,抑或是小学生,能够说出五个中国数学家名字或五项中国数学成就的很少。
传统数学文化进课堂可以增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数学相关人物与事件、概念与思想、运算与法则、问题与求解、公式与命题、工具与符号的了解,这也是很多教师对数学史教育价值的认识——扩大知识面。
“出入相补原理”是中国古代的代表性成就之一,指的是一个平面图形从一处移到他处,面积保持不变;又若把图形分割成若干部分,则原图形移置前后各部分面积的和、差有简单的相等关系[1]。
这是中国古代几何学的一条基本原理,被广泛应用于很多经典问题的解决中,如中国古代勾股定理的多种证明、直边图形的求积问题等。
现今所有版本的小学数学教材在编排“三角形的面积”内容时都采用了与以古希腊为代表的演绎体系类似的“全等拼接、折半求积”推导面积计算公式。
但是,只有部分教材中编排了“出入相补原理”的相关内容,如,西南师大版教材在正文部分安排了利用“出入相补原理”推导面积计算公式,在章末“你知道吗”板块中对《九章算术》及其与直边图形面积计算相关的内容、刘徽对《九章算术》的贡献进行了简单介绍;人教版、苏教版教材在“你知道吗”板块中进行了拓展性介绍,前者介绍了《九章算术》中方田(长方形)、圭田(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借助图形表征了“出入相补原理”在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中的应用,后者介绍了《九章算术》中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借助图形表征了刘徽注解的“以盈补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文化与中国
欧阳光明(2021.03.07)
黑龙江财经学院凌春英
摘要:人类社会的文明是不断发展的,数学好比其中一棵富有生命力的智慧树,她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兴衰而荣枯。
千百年来,虽几经沧桑,但在数学家们的辛勤培育下,她已成长为一棵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的参天大树,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就数学魅力、中国数学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在数学上的贡献三个方面阐述了数学文化与中国。
关键词:数学文化;数学模型;数学魅力;数学美感
数学不仅是一种精密的思想方法、一种新技术手段,更主要的是一门有着丰富内容和不断向前发展的知识体系,她拥有多个分支,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文化,她丰富和推动着世界文化的发展。
特别在信息化、数字化、学习化的当今世界,数学的影响越来越深远,更是遍及人类活动的诸多领域,为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不断更新的理论、思想、方法和应用技术,当前一切高新科技的高精度、高难度、高自动、高效率等特点,几乎都是通过数学模型和数学思想方法并借助计算机的控制而实现的。
因此,数学可说是泽被天下,是人类智慧的不竭源泉,为人们的生产、科研、美化生活消除阻力,解决棘手问题。
一、数学魅力
在人类社会几千年的文明史中,无数能工巧匠,为数学世界建
造了大量多姿多彩、精妙绝伦的高楼大厦。
数学世界很精彩,它与现实世界、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可以说,从你出生的那天起,你就被精彩的数学世界包围着。
正如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所说的,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数学无处不在。
凡是与“量”和“形”有关的地方就少不了数学。
数学在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中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大自然的数学情趣
数学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种语言,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思维方法。
自然界中的许许多多物种都以数学的方式表现出其特性。
大自然这种看似偶然的现象蕴藏着深刻的物竞天择的内在机理,体现了数字原理的强大威力。
如螺旋的奥秘与等角螺线、大海波浪与数学、植物花形与斐波那契数列、哥尼斯堡桥问题与一笔画、蜘蛛网上的数学等等。
数学如盛放的茉莉花,洁白淡雅,闻之幽幽进心,品之香味萦绕体内,久久不能离去。
数学与自然界相伴相随,共同发展,大自然的数学情趣高雅无比精妙无穷。
2.艺术家的数学美感
艺术家的数学美感首先体现于简洁,就如大家熟悉的大画家齐白石,寥寥几笔,一只只虾立即活蹦乱跳,呼之欲出,使观赏者被“简洁”二字强烈感染。
蒙娜丽莎的美,同样是简洁美的经典。
简洁本是科学的特点,不管是数学、自然科学,还是文学艺术。
复杂而深刻的理论都是从简单中孕育而生的,欧式几何就是从简单的五条公理严格的逻辑推理而构建起来的。
貌似不值一提,实则回味无
穷。
就如米开朗基罗的维纳斯雕像,没有一处多余的雕痕,蕴含着数学的精简洗练。
3.科学技术中的数学威力
“菲尔兹奖”得主,法国数学家托姆认为,藏在“方法”背后的“思想”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以为科学就只不过是一堆顺顺当当的处方,那么其智力也就比一只老鼠高超不了多少了。
就连老鼠都知道,往那杠杆一靠,食物就会掉到它的碟子里。
”当今,判断一门科学发展得是否完善的标准是其运用数学的深刻程度。
如果他的原理不是通过数学方式来表达的,那么这门科学就是不成熟的。
数学在科技中起主导作用,发挥着神奇的力量!
二、中国数学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数学是中国古代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根据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特点,可以分为五个时期:萌芽;体系的形成;发展;繁荣和中西方数学的融合。
1.中国古代数学的萌芽
原始公社末期,私有制和货物交换产生以后,数与形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仰韶文化时期出土的陶器,上面已刻有表示1234的符号。
到原始公社末期,已开始用文字符号取代结绳记事了。
2.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秦汉是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经济和文化均得到迅速发展。
中国古代数学体系正是形成于这个时期,它的主要标志是算术已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以及以《九章算术》为代表的数学著作的出现。
3.中国古代数学的发展
魏、晋时期出现的玄学,不为汉儒经学束缚,思想比较活跃;它诘辩求胜,又能运用逻辑思维,分析义理,这些都有利于数学从理论上加以提高。
吴国赵爽注《周髀算经》,汉末魏初徐岳撰《九章算术》注,魏末晋初刘徽撰《九章算术》注、《九章重差图》都是出现在这个时期。
赵爽与刘徽的工作为中国古代数学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
4.中国古代数学的繁荣
960年,北宋王朝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割据的局面。
北宋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空前繁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三大发明就是在这种经济高涨的情况下得到广泛应用。
1084年秘书省第一次印刷出版了《算经十书》,1213年鲍擀之又进行翻刻。
这些都为数学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5.中西方数学的融合
中国从明代开始进入了封建社会的晚期,封建统治者实行极权统治,宣传唯心主义哲学,施行八股考试制度。
在这种情况下,除珠算外,数学发展逐渐衰落。
16世纪末以后,西方初等数学陆续传入中国,使中国数学研究出现一个中西融合贯通的局面;鸦片战争以后,近代数学开始传入中国,中国数学便转入一个以学习西方数学为主的时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数学研究才真正开始。
三、中国在数学上的主要贡献
我国在数学发展中的主要贡献便是“算经十书”:《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孙子算经》、《五曹算经》、《海岛算
经》、《张丘建算经》、《夏侯阳算经》、《五经算术》、《辑古算经》、《缀术》。
《周髀算经》:书中记载了用勾股定理来进行的天文计算,还有比较复杂的分数计算。
当然不能说这两项算法都是到公元前一世纪才为人们所掌握,它仅仅说明在现在已经知道的资料中,《周髀算经》是比较早的记载。
《九章算术》:书中记载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数四则运算和比例算法。
书中还记载有解决各种面积和体积问题的算法以及利用勾股定理进行测量的各种问题。
《九章算术》中最重要的成就是在代数方面,书中记载了开平方和开立方的方法,并且在这基础上有了求解一般一元二次方程(首项系数不是负)的数值解法。
还有整整一章是讲述联立一次方程解法的,这种解法实质上和现在中学里所讲的方法是一致的。
这要比欧洲同类算法早出一千五百多年。
在同一章中,还在世界数学史上第一次记载了负数概念和正负数的加减法运算法则。
《孙子算经》: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采用十进位值制记数的国家,春秋战国之际已普遍应用的筹算,即严格遵循了十进位值制。
《五曹算经》是一部为地方行政人员所写的应用算术书,全书分为田曹、兵曹、集曹、仓曹、金曹等五个项目,所以称为“五曹”算经。
所讲问题的解法都浅显易懂,数字计算都尽可能地避免分数。
《张丘建算经》里面有对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的应用问题,不有竺差级数问题,最著名的是提出了不定方程组——百鸡问题,但是没有具体说明其解灶。
《夏侯阳算经》估计是北魏时代的作品。
里面概括地叙述了乘除速算法则、分数法则,解释了“法除”、“步除”、“约除”、“开平方”、“方立”等法则。
另外推广了十进小数的应用。
全与现在的表示法不同。
《海岛算经》:讲述的都是利用标杆进行两次、三次、最复杂的是四次测量来解决各种测量数学的问题。
这些测量数学,正是中国古代非常先进的地图学的数学基础。
《缉古算经》:唯一的一部由唐代学者撰写的。
全书一卷共二十题。
第一题为推求月球赤纬度数,属于天文历法方面的计算问题,第二题至十四题是修造观象台、修筑堤坝、开挖沟渠,以及建造仓廪和地窖等土木工程和水利工程的施工计算问题,第十五至二十题是勾股问题。
这些问题反映了当时开凿运河、修筑长城和大规模城市建设等土木和水利工程施工计算的实际需要。
《五经算术》:书中对《易经》、《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论语》、《左传》等儒家经典及其古注中与数字有关的地方详加注释,对研究经学的人或可有一定的帮助,但就数学的内容而论,其价值有限。
《缀术》:是南北朝时期著名数学家祖冲之的著作。
很可惜,这部书在唐宋之际公元十世纪前后失传了。
宋人刊刻《算经十书》的时候就用当时找到的另一部算书《数术记遗》来充数。
祖冲之的
著名工作——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精确到第七位小数),记载在《隋书·律历志》中。
参考文献:
1、《数学的美与理》、张顺燕、北京大学出版社、1900、P15-P31
2、《数学文化》、课程教材研究所、人民教育出版社、200
3、P2-P10
3、《有趣的数学》、王占元、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P121-P127
4、《数学的奇妙》、(美)西奥尼.帕帕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9、P171-P172
5、《数学欣赏》、黄文璋、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P83-P89
6、《数学的内容、方法和意义》、科学出版社、2001、P52-P60
7、《美是一个混血女郎》、钱定平、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P5-P16
8、《数学珍宝》、李文林、科学出版社、1998、P9-P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