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漂亮的毛笔行书欣赏[行书书法欣赏]
学行书就照这个来行书十大名帖欣赏
学行书就照这个来——行书十大名帖欣赏、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 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和居住在山阴的一些文人来到兰亭举行“修禊”之典,大家即兴写下了许多诗篇。
《兰亭序》就是王羲之为这个诗集写的序文手稿。
序文受当时南方士族阶层信奉的老庄思想影响颇深,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全文共八行,三百都很完美。
王羲之的行书在当时独树一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
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
历代书家都推《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
关于《兰亭序》,世间流传着形形色色的趣闻逸事。
据说当时王羲之写完之后,对自己这件作品非常满意,曾重写几篇,都达不到这种境界,于是就把它作为传家至宝留给子孙。
后来落入唐太宗手中,此中又有唐太宗派“萧翼计赚兰冯承素等人精心复制一些摹本。
他喜欢将这些摹本或石刻摹拓本赐给一些皇族和宠臣,因此当时这种“下真迹一等”的摹本亦“洛阳纸贵”。
此外,还有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等名手的临本传世,而原迹,据说在唐太宗死时作为殉葬品永绝于世。
今天所谓的《兰亭序》,除了几种唐摹本外,石刻拓本也极为珍贵。
最富有传奇色彩的要数《宋拓定武兰亭序》。
亭”的传说唐太宗对王羲之书法推崇备至,敕令侍臣赵模、不管是摹本,还是拓本,都对研究王羲之有相当的说服力,同时又是研究历代书法的极其珍贵的资料。
在中国书法典籍中有关《兰亭序》的资料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兰亭序》是否为王羲之所书,历来也有很多争议,清末和六十年代都曾引发过相当激烈的大公论。
此列出的唐代冯承素的摹本、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行草墨迹,颜真卿书。
纵28.2 厘米,横72.3 厘米,25 行,共230 字。
此帖本是颜真卿为自己的侄子写的一篇祭文草稿,他的侄子季明为叛军安禄山所残杀。
这件作品原不是作为书法作品来写的,由于心情极度悲愤,情绪已难以平静,错桀之处增多,时有涂抹,但正因为如此,此幅字写得凝重峻涩而又神采飞动,笔势圆润雄奇,姿态横生,纯以神写,得自然之妙。
军海最美的十幅行书作品
军海最美的十幅行书作品简介行书作为中国书法的一种重要艺术形式,自古以来一直备受推崇。
在军海,也有许多优秀的行书作品,展现了中国军人的英勇和豪情。
本文将介绍军海最美的十幅行书作品,并探讨它们所传达的深刻内涵。
1. 《将军的豪情》这幅行书作品表现了将军的英勇和豪情。
行书的特点是激情四溢的笔划,线条简洁而有力。
字体熠熠生辉,令人赞叹。
这幅作品展现了将军舍我其谁的勇气和壮志凌云的气概。
2. 《战火中的信仰》这幅行书作品描绘了军人在战火中的信仰之光。
行书笔画秀丽流畅,给人以力量和希望。
作品中的文字充满了振奋人心的力量,让人感受到军人的坚定和奋斗精神。
2.1 军人的信仰这篇章将探讨军人在战争中的信仰。
军人在面对战争、困难和危险时,常常会依靠信仰来坚守内心的坚定。
他们相信自己的使命,相信祖国和人民的重托,这种信仰成为他们战胜困难的力量源泉。
2.2 行书的表现方式行书作为一种书法艺术形式,可以通过字体的形状和笔划的运用,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在这幅作品中,行书字体的流畅和力量,成为了表现军人信仰的一种方式。
3. 《忠诚的军魂》这幅行书作品表现了军人的忠诚和军魂。
行书的特点是笔画饱满、有力,字迹端庄稳重,笔势挺拔有力。
作品展现了军人无私奉献和对祖国忠诚的精神。
忠诚是军人最重要的品质之一。
军人对祖国、对人民的忠诚,是他们从事军人工作的基础。
他们无私地为国家和人民奉献,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这种忠诚是军人矢志不渝的信仰。
3.2 行书的表现手法行书作为一种书法艺术形式,通过字体和笔势的运用,可以表达出军人忠诚的气魄和精神状态。
字体饱满有力,笔势挺拔有力,正是通过这些特点,表现了作品中军人的忠诚和军魂。
4. 《烽火烈烈》这幅行书作品把战争的烽火和生命的激情相结合,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军人的英勇。
行书的笔触洒脱而有力,字体舒展而有韵律。
作品中的字字都透露出军人在战火中的坚定和决心。
4.1 战争的残酷战争是残酷的,军人在战争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伤害。
毛笔行书书法字帖全套整合
毛笔行书书法字帖大全_行书字帖欣赏近年来,以其美观,轻松实用而饱含艺术气息的特点博得了广大青少年学员的青睐。
就目前来看,我国的很多中学都已开设了课程,而行书自然而然的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下面是由小编分享给大家的毛笔行书书法字帖大全,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毛笔行书书法字帖大全欣赏毛笔行书书法字帖1毛笔行书书法字帖2毛笔行书书法字帖3毛笔行书书法字帖4毛笔行书书法字帖5行书字体的演变行书首先是书写方便:行书对的部分做了简化处理,或减省点画,或并合线条。
如“话”字的“言字旁”,原楷书繁写为七画,写行书就只有两画。
其次笔法流动自如:增加勾挑与牵丝。
写楷书要求点画分明,一笔一画地写,行书的点画之间有了勾挑与牵丝,便显得笔势流动,意态活泼;用笔灵活:行书用笔比楷书灵活,同样的点画写法不大受约束。
如“戈”字,横画写好后,可以从右侧上去绕一下再写戈勾;也可直接从右侧翻笔上去写戈勾;体态变化多:由于行书介于楷书与之间,因此其活动范围广,一个字会有好多种写法,变化多。
如“花”字的四个字头,写得有收有放,工整有致,同中有异,多样而统一,饶有趣味。
不用或少用草化符号,较多地保留正体字的可识性结构。
书写时既能简易快速书写又能通俗易懂;所以用以草稿、信函、等,便于文字信息的流通交换。
是古今人士学习书法,特别重视此种字体,也是在日常生活中最实用的字体。
因此,项穆《书法雅言》概括说:“真则端楷为本,作者不易速工;草则简纵居多,见者亦难便晓。
不真不草,行书出焉。
”行书中最着名的当数王羲之的“兰亭序”,虽是一份草稿,但可作行楷书的代表,其用笔灵动秀活,结体欹侧多姿,布白参差错落,而单字基本独立;在唐代受到唐太宗的喜爱,在遗诏中将原本跟他随葬,现在存世的只有摹本。
行书具有紧粘其他书体的特点。
所以孙过庭《书谱》说:“趋势变适时,行书为要。
”行书萌发于两汉,成行于魏晋。
至东晋产生了以二王为代表的具有高度艺术典范性的行书风格。
行书可以分为真行、行草两个层面。
毛笔字行书书法字帖样板.doc
毛笔字行书书法字帖模板毛笔字行书书法欣赏毛笔字行书书法1毛笔字行书书法2毛笔字行书书法3毛笔字行书书法4毛笔字行书书法5行书的3大体系和9大规律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
行书脱胎于隶书,萌生于东汉而成形于魏晋,至东晋趋于成熟。
苏东坡说:楷如立,行如行,草如走。
张怀也说: 行书非草非真,离方遁圆,在乎季孟之间,兼真者谓之真行,兼草者谓之行草。
行书较楷书简约、流畅,较草书易识、易学、实用。
王羲之行书是行书的极至,他被称为书圣,作品《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历代行书名家百出,行书风格多样、个性丰富。
行书分类大致可归纳为三大系:1、二王行书。
由王羲之、王献之所创,后世文人书家无不直接或间接受到王派行书体系的影响,后继者如米芾、赵孟頫、王铎等2、颜体行书。
由颜真卿所创,在传统笔法中掺入篆籀笔意,结体变背势为向势,易方为圆,代表作有《祭侄稿》、《争座位帖》等。
它的出现改变了王书一统天下的局面,为后世的行书创作提供了更多的模式,从而推动行书体系风貌的变化和发展。
后世书坛宗王宗颜此起彼伏,时隐时现,或互相掺杂融合。
3、魏碑行书。
清代书家将魏碑的体势和用笔化入行书中形成的一种行书。
代表书家有赵之谦、何绍基等。
行书风格多样,就结字来说,各种风格的行书有其个性,又有共性,即他们的行书结字都有基本的规律可寻。
其中和谐、变化是统领行书结字规律的最内在规则,以下所列的如平正欹侧、疏密匀豁等都无不源于和谐、变化的需要。
学习掌握好行书基本规律,可以指导我们的欣赏、临摹、创作活动。
下面以米芾行书为例加以说明。
一、大小长短首先我们要整体把握字形的大小长短。
古人说写字最怕字如算子,在结字方面就是避免字字大小划一,如是则毫无艺术性可言了。
掌握好这一规律,能使我们在临摹、创作时对单个字的字形有整体的把握。
这点是初学者临摹过程中最容易犯错的。
二、平正欹侧为了章法的需要,行书可以是平正的,也可以是欹侧的,但字的重心还是要保持安稳。
行书书法作品欣赏大全观山潇洒行书走一波
行书书法作品欣赏大全观山潇洒行书走一波喜欢收藏书法作品的藏友们势必都清楚这一点,一切值得收藏的艺术作品,都必然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折射出审美的光芒。
因此,行书作品艺术水准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娴熟的技法、完美的章法,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作者独特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细腻的情感表达。
书法作为汉字行为艺术,在书画收藏界,一直占据着很大空间。
行楷隶篆,各有千秋。
而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行书,因其行云流水、书写快捷、飘逸易识的特有艺术表现力和宽广的实用性,从产生起便深受青睐、广泛传播。
行书历经魏晋的黄金期、唐代的发展期后,在宋代达到了新的高峰,于各种书体中逐渐占居主流地位。
而作为当代传承者中的精英,书法家观山的行书书法真迹作品,已经成为国内外收藏家们的抢手货。
观山毛笔行书书法欣赏一:人和百业旺,家和万事兴人气书法国宾礼书法家观山新品行书《和》(作品来源:易从网)观山书法《和》--天和风雨顺,地和五谷丰,人和百业旺,家和万事兴。
此副行书书法技法娴熟,章法完美,蕴含着作者独特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细腻的情感,是行书的精品力作。
无论是装饰还是送礼,有这样一幅艺术思想俱佳的作品,是不错的选择。
观山毛笔行书书法欣赏二:能舍者,天地不弃;既得者,无愧于心国宾礼书法家观山斗方书法《舍得》(作品来源:易从网)观山老师的这幅《舍得》斗方书法,包含:“能舍者天地不弃既得者无愧于心”这幅《舍得》间架结构合理,字与字之间的留白为字体之间的个性展示,留下了标准的空间,整体看起来堪称完美。
观山毛笔行书书法欣赏三:一勤天下无难事,百忍堂中有太和国宾礼书法家观山书法作品《天道酬勤》(作品来源:易从网)华罗庚教授曾说过“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与其把成功归结在“运气”这样虚幻的东西上,倒不如把它建立在我们可以驾驭的东西上,比如勤奋,比如努力。
观山这幅作品布局严谨,墨色浓淡相映,书写流畅自如,一气呵成,韵味无穷。
整体感强,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和文化品味。
中国书法十大行书_十大行书书法欣赏
中国书法十大行书_十大行书书法欣赏我国诞生很多优秀的书法家,他们创作的书法作品都被人所称赞。
其中十大行书书法作品就是经典。
你知道中国书法十大行书有哪些吗?下面小编带给大家的是中国书法十大行书,希望你们喜欢。
中国书法第一行书《兰亭序》《兰亭序》是王羲之47岁时的书作,记述的是王羲之和友人雅士会聚兰亭的盛游之事。
全篇写的从容娴和,气盛神凝。
被后世学书者尊崇为“中国书法第一行书”。
《兰亭序》共计三百二进制十七个字,逸笔天成,而且变化结构、转换笔法,匠心独运而又不毫无安排造作的痕迹。
这样的基于资质超群,功臣力深厚的作品,被评“为中国书法第一行书” ,确实是当之无愧的。
兰亭书法,符合传统书法最基本的审美观,“文而不华、质而不野、不激不厉、温文尔雅”。
“内恹”的笔法偏重骨力,刚柔相济,点画凝练简洁;在书写技巧上包含了无数变化之道,仅一个“之”字就有十余种写法,在传统的“中和之美”的格式上成为样板。
千余年来,历代文人多以《兰亭序》为标准,笔耕不辍。
人们习惯地把书法家写《兰亭序》的水准作为衡量其传统功力的尺度。
《兰亭序》不愧为博涉众美的经典之作,读其文、赏其书、品其趣,是一种非凡的艺术享受。
中国书法第二行书——祭侄文稿《祭侄文稿》,全名《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
原作纸本,纵28.8厘米。
横75.5厘米,共234字(另有涂抹字30余个)。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唐玄宗天宝十二载(公元753年),颜真卿为杨国忠排挤,出为平原(今山东德州)太守。
天宝十四载(公元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在范阳(今北京南)起兵,著名的安史之乱开始。
一时河北诸郡迅速瓦解,惟颜真卿的平原郡高举义旗,起兵讨叛,被推为义军首领。
时颜真卿的从兄常山(今河北正定)太守颜杲卿派其第三子颜季明与真卿联系,联合反叛。
颜杲卿与长史袁履谦设计杀死安禄山党羽、镇守土门(今河北井泾)要塞的李钦凑,夺回土门。
一时形势好转。
颜杲卿派长子颜泉明押送俘虏到长安报捷群请求救兵。
十大行书欣赏
十大行书欣赏(书法爱好者不可不知)《兰亭序》东晋永和九年( 公元353年 )三月三日,王羲之和居住在山阴的一些文人来到兰亭举行“修禊”之典,大家即兴写下了许多诗篇。
《兰亭序》就是王羲之为这个诗集写的序文手稿。
序文受当时南方士族阶层信奉的老庄思想影响颇深,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全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
王羲之的行书在当时独树一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
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
历代书家都推《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
关于《兰亭序》,世间流传着形形色色的趣闻逸事。
据说当时王羲之写完之后,对自己这件作品非常满意,曾重写几篇,都达不到这种境界,于是就把它作为传家至宝留给子孙。
后来落入唐太宗手中,此中又有唐太宗派“萧翼计赚兰亭”的传说……唐太宗对王羲之书法推崇备至,敕令侍臣赵模、冯承素等人精心复制一些摹本。
他喜欢将这些摹本或石刻摹拓本赐给一些皇族和宠臣,因此当时这种“下真迹一等”的摹本亦“洛阳纸贵”。
此外,还有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等名手的临本传世,而原迹,据说在唐太宗死时作为殉葬品永绝于世。
今天所谓的《兰亭序》,除了几种唐摹本外,石刻拓本也极为珍贵。
最富有传奇色彩的要数《宋拓定武兰亭序》。
不管是摹本,还是拓本,都对研究王羲之有相当的说服力,同时又是研究历代书法的极其珍贵的资料。
在中国书法典籍中有关《兰亭序》的资料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兰亭序》是否为王羲之所书,历来也有很多争议,清末和六十年代都曾引发过相当激烈的大公论。
此列出的唐代冯承素的摹本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行草墨迹,颜真卿书。
纵28.2厘米,横72.3厘米,25行,共230字。
此帖本是颜真卿为自己的侄子写的一篇祭文草稿,他的侄子季明为叛军安禄山所残杀。
这件作品原不是作为书法作品来写的,由于心情极度悲愤,情绪已难以平静,错桀之处增多,时有涂抹,但正因为如此,此幅字写得凝重峻涩而又神采飞动,笔势圆润雄奇,姿态横生,纯以神写,得自然之妙。
宋四家之一米芾行书欣赏
清代雍正年间,被书画鉴赏家、四川成都知府于腾收藏。及至近代,令 人慨叹,竟流落日本。
目录幻灯片 2
17
2002年3月,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从从日本征集到《研山
铭》。国家文物局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组织专家依法对《研山铭》进行
了鉴定、评估。专家们一致认为此件确属米芾真迹,并建议文物部门与
拍卖公司协商,由国家优先购买。 2002年12月6日国家文物局在拍卖会
《苕溪帖》:纵30.3厘米,横189.5厘米。全卷35行,共394字, 末署年款“元戊辰八月八日作”,作于宋哲宗元佑三年戊辰(公元1088 年),时米芾38岁。所书为自撰诗,共6首。卷前引首有“米南宫诗翰” 五篆字。卷末有其子米友仁跋:“右呈诸友等诗,先臣芾真足迹,臣米 友仁鉴定恭跋。”后纸另有明李东阳跋。 《苕溪诗》是米芾行书的重要代表作品。此帖是以米芾游苕溪时的 诗作书写。开首有句“将之苕溪戏作呈诸友,襄阳漫仕黻”。此帖是米芾 经意之作, 全卷书风挥洒自如,痛快淋漓,变化有致,逸趣盎然,反
“乌丝栏”起源于何时已无法考证。从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 序》写在“乌丝栏”上我们可以得知,在距今1600多年的魏晋时期就已经 有了“乌丝栏”的线笺。相传唐代女诗人薛涛喜欢用画有“乌丝栏”的松花 笺,并改其尺幅,染色成各色小彩笺写诗,深得文人学士的青睐,后被
目录幻灯片 2
8
称为“薛涛笺”,并广为流传。在古代,“乌丝栏”笺纸一般都是小幅
快”;另一方面,米芾又独创山水画中的“米家云山”之法,善以“模糊”的
笔墨作云雾迷漫的江南景色,用大小错落的浓墨、焦墨、横点、点簇来
再现层层山头,世称“米点”。为后世许多画家所倾慕,争相仿效。他的
儿子米友仁,留世作品较多,使这种画风得以延续,致使“文人画”风上
毛笔行书书法字帖_毛笔行书字帖
毛笔行书书法字帖_毛笔行书字帖行书是介于草书与楷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历代均有许多名家推动行书的发展,使它在书法艺术中的地位最终得以确立。
进行行书练习时存在的问题和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下面是由小编給大家整理的毛笔行书书法字帖,希望能够幫助你们。
毛笔行书书法字帖欣赏行书创作时的要求首先要懂得鉴赏或创作的要求。
一件好的书法作品有三条标准,即理法通达、笔力遒劲、姿态优美。
古人云:“寓新意于传统,寄妙理于法度。
”“神韵为上,形质次之。
”一件好的书法作品,力求达到线条美、结体美、章法美、墨色美,神韵为上。
其次要认认真真临摹,学会正确用笔,又要敢于突破。
临摹要选好名贤妙迹,从读临碑帖中体验古人的心律、节奏、气韵。
得之于心,施之于手。
主帖要反复读、临,主要是解决笔法、用笔、结体问题。
继承是创新的重要基础,创新是继承的必要发展。
从“走进去”再“走出来”,从形似到神似,形成鲜明的个人风貌。
所谓“采百家花,酿自家蜜”。
再次,在创作前要充分酝酿。
借鉴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对题材、体裁和表现方法等创作构思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
对每个字的结体要认真考虑,尽量不出现类同的字或笔画;对章法要精心安排,可以事先打好小样,但在书写时思绪又不能受其束缚;运笔要讲究节奏、力度,前人所谓的“寓刚健于婀娜之中,行遒劲于婉媚之内”,说的就是用笔方法的具体体现。
1、错落大小:由于“放纵体势”,行书单字的高矮、宽窄、面积不尽相同,甚至悬殊很大。
因此行书采用“纵有行,横无列”的章法。
由于一行字的字数不固定,便容许写得很长;由于横向有一定的伸展余地,便容许写得很宽。
这样,行书在字型结构方面便有了一个相对自由的创作空间。
2、调整轻重:“平衡”是造型艺术美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要取得平衡,必须学会调整轻重。
3、左右挥洒:汉字有伸向左右的撇捺,他们向左右挥洒,不仅使字的神采得以展现,而且可以方便地进行行间的错落穿插,还能有效的调整轻重。
因而“左右挥洒”成为行书布局的常用方式。
十大行书大家书法作品
十大行书大家书法作品一、王羲之《兰亭集序》1. 背景介绍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的书法家。
他的《兰亭集序》被誉为“中国书法之祖”,是行书的代表作品之一。
2. 作品简介《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自序,记述了他与友人在兰亭附近的一次饮宴活动。
这篇作品以行书的形式书写,字体工整,笔画舒展流畅。
3. 特点分析•笔画瘦长,横平竖直,端庄秀丽;•用笔凝练,墨色淡雅,给人以清新脱俗的感觉;•行书结构丰富,展示了王羲之娴熟的技法和独特的个人风格。
4. 艺术价值《兰亭集序》在艺术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展示了王羲之的才华,在书法史上也开创了新的局面。
这幅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法,影响了后世无数书法家,成为行书艺术的经典之作。
二、颜真卿《多宝塔碑》1. 背景介绍颜真卿,唐代书法家,他的《多宝塔碑》是行书的代表作之一。
2. 作品简介《多宝塔碑》是颜真卿为纪念母亲而创作的碑文。
这篇作品以行书的形式书写,字体刚劲有力,富有雄浑的气势。
3. 特点分析•笔画饱满有力,平稳劲道,体现了颜真卿的刚毅个性;•字体充满张力,线条圆润流畅;•行书结构分明,字体匀称美观。
4. 艺术价值《多宝塔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法,成为了行书艺术的经典之作。
它不仅展示了颜真卿的艺术才华,也展现了他对母亲的深情厚意。
这幅作品的艺术价值无可置疑,对后世书法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1. 背景介绍欧阳询,唐代书法家,他的《九成宫醴泉铭》是行书的代表作之一。
2. 作品简介《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为赞美酒泉而创作的铭文。
这篇作品以行书的形式书写,体现了欧阳询在笔墨上的造诣。
3. 特点分析•笔画有别于之前的行书作品,增加了横撇的比例;•字体规整,线条流畅,给人以简洁大方的感觉;•行书结构稳定,字迹飘逸,整体效果和谐。
4. 艺术价值《九成宫醴泉铭》通过其独特的字体和风格,展示了欧阳询在书法创作上的成就。
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行书艺术中的经典之作,对后世书法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行书十大名帖欣赏
行书十大名帖欣赏
1.《黄庭经》:王羲之所书的经典之作,极具书法代表性和艺术价值。
2. 《蘭亭序》:王羲之另外一部杰作,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的巅峰之作。
3. 《昭明文选》:齐梁草书大家王献之所书的名帖,被誉为“草书之祖”。
4. 《兰亭集序》:东晋书法家王粲所书,与《蘭亭序》齐名,是楷书艺术的典范。
5. 《千字文》: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所书,代表了唐代楷书的最高成就。
6. 《祭侄文稿》:唐代书法家怀素所书,是草书艺术的代表作之一。
7. 《神龙碑》:唐代书法家欧阳询所书,是隶书艺术的代表作之一。
8. 《十七帖》:宋代书家米芾所书,代表了楷书与草书的完美结合。
9. 《梅花四帖》:明代书法家文征明所书,是行书艺术的代表作之一。
10. 《伯远帖》:清代书法家张献忠所书,以其清秀俊逸的风格,成为了行书艺术的代表之一。
- 1 -。
王铎十幅行书精品,每幅都比董其昌写得好!
王铎十幅行书精品,每幅都比董其昌写得好!
王铎,字觉斯,明末清初著名书法家。
王铎书法博采众长,楷书主学柳公权,行书主学王羲之、王献之,王铎的行书成就极高,笔开八面,风格奇绝,基本没有败笔。
人们喜欢将董其昌和王铎相提并论,其实王铎在书法上的创新度要远胜董其昌。
董其昌充其量是低配版的赵孟頫,而王铎行书则不逊于赵孟頫,甚至直追王羲之。
王铎书法欣赏,风格主要从王羲之的《圣教序》中来。
王铎行书精品欣赏。
王铎行书精品。
王铎行书精品。
王铎行书精品。
王铎行书精品。
王铎行书精品。
王铎行书精品。
名家行书书法真迹欣赏 一气呵成的行书 超养眼
书法,讲究笔断意连,手法尤为重要。
写好行书书法需要掌握良好的楷书基本功,建议:多注意横细竖粗,撇画书写,由重到轻,捺画书写,由轻到重再出锋。
要想写好字,写字又快又漂亮,等你你把楷书学好了,就可以开始练习行书了。
在书法写作时,由于发力方法的不同,而导致锋变的不同,又由于锋变的不同,而导致点画的形状不同。
故而才成了“楷书笔法”、“篆书笔法”、“隶书笔法”、行书笔法”、“草书笔法”的五种笔法分类。
五种字体各有各的主要笔法特征,篆书的“铁线玉箸”、隶书的“蚕头雁尾”、楷书的“永字八法”、行草书的“绞转连绵”等既是。
在同一种字体之中,无论其风格是怎样变化,在点画的刻画,或者说在发力方法和锋变上,都有着非常明显的共性特征和个性特征。
今天咱们就着重讲讲行书书法的写作技巧,然后在为大家展示一下当代知名书法家的行书书法作品。
一、当代行书书法家——观山行书书法欣赏——国宾礼书法家观山书法《舍得》(作品来源:易从网)品观山的书法作品,如同读那豁达豪放与优雅清新同存的诗作一样,既不缺少文人的温润典雅,又不失苍劲雄健、惊涛骇浪般的狂放气概。
有评论家说“观山书法带有柔情与豪迈,且章法讲究,有时如连绵不断之峻岭,有时似一泻千里之江河,常有涓涓溪流之恬静,更如雄关漫道之巍峨”。
事实正是如此,他的作品行笔流畅、墨透纸背,似如行云流水般的流畅轻快,又有醉舞狂歌般的洒脱,笔锋所指之处透射出一个中国文人博大雄壮内在气魄和淡泊高雅的灵魂追求,两者相辅相间。
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
写的比较放纵流动,近于草书的称行草;写的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
行书是楷书的快写,是楷书的流动。
经过对几组楷书与行书个字的分析,就会发现楷书与行书书写时,点画的写法,用笔需遵循的准则,如中锋,铺毫,逆入平出,提按起主,藏锋等都是一致的,只是行书书写时比较舒展,流动。
有了楷书的功底,掌握了楷书的间架结构和笔法,再写行书,就可以事半功倍。
此外楷书又可以使行书的结体笔法得以丰富和变化,增加灵动感。
十大行书名帖(最漂亮的行书书法作品)
十大行书名帖(最漂亮的行书书法作品)第十行书——《土母帖》北宋·李建忠《土母帖》李建中,945年生,1013年逝世,京兆(今陕西西安)人。
北宋书法家。
字得中,号严夫民伯。
后随母迁居洛阳。
官至工部郎中。
性怡淡,简静,风神雅秀,不重名利,曾作西京留司御史台。
被人称“李西台”。
好游山水,多留题。
自称严夫民伯,善书札,草、隶、篆、籀俱妙。
是当时无人敢望其项背的名书法家。
《宋史》谓其“善书札,行草尤工,多构新体。
草、隶、篆、籀、八分亦妙,人多摹习,争取以为楷法。
”李建中一生由于经历了唐、五代、宋几个时期,他在书法史上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人物。
元赵孟頫说:“西台书法去唐未远,犹有唐人余风。
”传世书迹有行书墨迹《土母帖》。
传世书迹还有《李西台六帖》,石刻有翻刻《峄山碑》及法帖《千字文》等。
《土母帖》,行书墨迹,纸本。
纵31.2厘米,横44.4厘米,10行,共104字。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帖是传世的《西台六帖》之一。
此帖用笔沉稳,法度谨严,有欧阳率更神韵,结构淳厚谨严,论者认为此帖清丽圆熟,恣态横生,深得“二王”笔法。
李建中墨迹传世很少,《土母帖》是李建中存世墨迹中最典型、最循规蹈矩的,因此也是最能见出他那深湛的书法功力的神品,所以此帖颇为后世珍重。
第九行书——《松风阁》北宋·黄庭坚《松风阁》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江西修水人。
后世称他黄山谷。
《宋史·文苑传》称他:“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
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天下称为四学士。
”他自己说:“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
晚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
其后又得张长史,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
”他的行书,如《松风阁》:起笔处欲右先左,由画中藏锋逆入至左顿笔,然后平出,“无平不陂”,下笔着意变化;收笔处回锋藏颖。
善藏锋,注意顿挫,以“画竹法作书”给人以“沉着痛快”的感觉。
圆珠笔行书书法欣赏
圆珠笔行书书法欣赏圆珠笔行书书法欣赏圆珠笔行书书法欣赏1圆珠笔行书书法欣赏2圆珠笔行书书法欣赏3圆珠笔行书书法欣赏4圆珠笔行书书法欣赏5行书笔法技法行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
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
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行书兼具楷书、草书的特点,但又绝非写好楷书便一定能写出一手漂亮的行书字来,行书作为一种独立的书体,其发展过程中具有它自身的特点。
要学好行书,还要经过一段专门的临摹训练,以掌握它的笔法和结字的规律。
我们来介绍行书的技法特点:笔法方面:顺势入笔:行书笔法中不再如楷书那样,要求逆入回出,藏头护尾。
而是落笔便顺锋而入,行笔中锋行走,收笔多是顺势带出,或牵连下笔,或钩挑出锋。
不再回锋作顿。
这样很多笔画发生了变异。
这样笔画多为露锋。
笔势明显地流畅起来。
也使行书中更多地形成了曲笔,笔画不可过于平直,增加了点画的动感,使之不至僵滞。
笔法上的这些变化,就自然使书写的速度加快了许多。
点画呼应:由于行书收笔不再回锋作顿,而多是将笔锋提出,所以形成了点画的附钩和挑趯,即上笔终了时顺势带下,而下笔自然承上,使点画之间虽断似连,笔断意连,产生了明显的顾盼呼应关系。
显然这些顾盼揖让和呼应使字型增加了生动活泼的意趣。
牵丝引带:点画间的勾挑使之顾盼呼应,有时将这种呼应通过笔锋提写出游丝,连接起来形成两笔或几笔,连续写出,一气呵成,使字显得连贯、潇洒。
简括省略:前面谈到连能把两笔或几笔连成一笔写下来,这其实已起到了简化的作用,加快了书写的速度,但其原有笔画并未减少,只是笔画之间有牵丝相连,不单独存在而已。
在行书中还有更省简的情况,那就是索性合并了原来的点画,形成行书中独有的写法。
收放变化:比较楷、隶、篆等规整严谨的字体,行书有一个与草书共同的特点。
中国古代九大书法名家毛笔字书法作品欣赏
中国古代九大书法名家作品欣赏一.王羲之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会稽(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
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
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
此后历代王氏家族书法人才辈出。
东晋升平五年卒,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称紫藤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遗址犹存。
中文名: 王羲之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公元303年,一作321年 逝世日期: 公元361年,一作379年主要成就: 书法代表作品: 《黄庭经》、《乐毅论》、草书《十七帖》、兰亭集序》、《初月帖 所处时代: 东晋称号: 书圣 1.人物简介王羲之他出身于名门 望族(琅琊王氏),从曾祖王览与《二十四孝图》中的王祥为同父异母兄弟,王览官至大中大夫,王祥官至太保。
从伯父王导官至太尉,父亲王旷官淮南太守 。
14岁时,家族助晋室南渡建立东晋于江南建康(今南京市),与陈郡谢家同为东晋著名家族,唐诗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句。
羲之16岁时,被太尉郗鉴相中为“东床快婿”。
初为秘书郎,后由征西将军庾亮荐为宁远将军,改任江州刺史、右军将军、会稽(今浙江绍兴)内史。
因与扬州刺史王述有矛盾,辞官不再出任。
王羲之任江州刺史时(公元345-公元347),曾置宅于临川郡城东高坡,名曰“新城”(今抚州市临川区文昌学校内),宅内挖有生活用井和练习书法用的洗墨池,对此南朝刘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临川内史荀伯子的《临川记》和宋朝文学大家曾巩的《墨池记》均有记述。
《墨池记》全文285字,介绍了墨池来历,颂扬了王羲之苦练书法的精神。
“文革”期间,墨池遭毁。
2002年6月,抚州市政府引进外资500万元,重建洗墨池,恢复旧貌,供游人观赏。
王羲之擅长书法,少从卫夫人(铄)学书法,后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博采众长,精研体势,一变汉魏以来波挑用笔,独创圆转流利之风格,隶、草、正、行各体皆精,被奉为“书圣”。
周慧珺行书书法欣赏
周慧珺行书书法欣赏周慧珺的用笔如同风樯阵马,淋漓痛快,笔画爽洁、刚健,很有米芾“刷字”的味道。
但微有不同的是,长画每每一波三折,具山谷意态。
在行书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周慧珺行书书法,希望对你有用!周慧珺个人概述1939年出生,浙江镇海人。
现为上海中国画院一级美术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书法家协会主席、上海市文联副主席。
1962年参加上海市青年宫书法学习班。
得到沈尹默、拱德邻、翁闿运等著名书法家亲授。
以节临米芾《蜀素贴》行书入选由上海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成立后第一次举办的上海市书法展览。
周慧珺书艺有两大特点:一是用笔明快,二是章法奇妙。
周慧珺作书不太讲究笔笔中锋,但“要妙于起倒,达到八面灵动、八面出锋的境界”。
所以她的用笔如同风樯阵马,淋漓痛快,笔画爽洁、刚健,很有米芾“刷字”的味道。
但微有不同的是,长画每每一波三折,具山谷意态。
此是其一。
周慧珺作书强调“知白守黑”。
在《书道苦旅》一文中,她说:“字是点画组成,空白处也是字的组成部分,虚实相生、相守,才成艺术品。
”因此,她在谋篇布白上特别注意章法布局,力求“知白守黑”、“虚实相生”,不让一字一行一处平平实实,总是大与小、粗与细、正与侧、长与短组合在一起,在强烈的对比中产生气势和力量,又从黑白错落的分割中,构成气韵生动的画面。
此是其二。
书法中执笔基本常识执笔时用拇指、食指、中指的指肚部分捏着笔管,用无名指指甲和肉相接的部分顶住笔管,小指自然地附着在无名指下――这就是最通用的五指执笔法。
执笔的要领可以用“指实、掌虚、腕平、掌竖、身正、足安”来概括。
一、指实是执笔要松紧适当,过紧会僵死,又容易疲劳、抖动,过松写出的点画又可能软弱无力。
二、掌虚是手指与手掌之间、拇指与食指之间要有空隙,不可大把攥。
三、指实掌虚的要求,就好比手里攥着一只小鸟,攥得太紧,鸟就会被攥死;太松了,鸟又会飞掉。
也就是说要松紧适度。
四、腕平是指腕上部两个骨节之间的平面与桌面大致平行,并且要腕低于掌,这样掌也就竖起来了。
壮的行书写法
壮的行书写法一、壮的行书简介行书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之一,以其豪放、奔放的气势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著名。
在行书中,壮的行书写法以其独特的特点和魅力吸引了众多书法爱好者的注意。
二、壮的行书特点壮的行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豪放大气壮的行书笔画粗大有力,气势磅礴,给人一种豪放大气的感觉。
行书的字体笔画饱满有力,线条流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2. 线条流畅壮的行书注重线条的流畅和变化,通过线条的起伏和流动展现出书法的美感。
壮的行书笔触自由流畅,线条变化丰富,给人以舒展自如的感觉。
3. 构图独特壮的行书构图独特,注重整体的平衡和谐。
行书的字形结构简洁明快,字与字之间的关系紧密有序,给人一种整体美的感受。
4. 气势磅礴壮的行书气势磅礴,给人一种强大的视觉冲击力。
行书的字体形态豪放大胆,笔画饱满有力,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三、壮的行书写法壮的行书写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用笔要领壮的行书用笔要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用毛笔书写,选择粗硬的毛笔。
•用笔要有力,笔画要饱满有力,力度要均匀。
•笔画要流畅,避免出现断笔和颤抖的情况。
•注意掌握好笔锋的变化,使字体线条流畅有变化。
2. 字形结构壮的行书字形结构简洁明快,要注重字形的规整和整体的平衡。
字与字之间的关系要紧密有序,避免出现松散和不协调的情况。
3. 间架布局壮的行书注重间架布局的规划和安排。
要注意整体的平衡和谐,字与字之间的距离要适当,不能过于拥挤或者过于稀疏。
4. 线条流畅壮的行书注重线条的流畅和变化,要注重笔画的起伏和流动。
线条要有起伏有变化,要注重线条的粗细变化,使字体线条流畅有韵律感。
四、壮的行书作品欣赏以下是几幅经典的壮的行书作品欣赏:1.《兰亭集序》行书2.《道德经》行书3.《黄庭经》行书4.《千字文》行书这些作品展现了壮的行书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是行书爱好者学习和欣赏的优秀范例。
五、壮的行书的意义和价值壮的行书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意义和价值:1.传承文化遗产:壮的行书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一种形式,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漂亮的毛笔行书欣赏[行书书法欣赏] 学习行书书法最主要的途径就是“摹写”和“临写”,以下几幅优秀精美的行书书法送给正在学习行书的朋友。
下面是为你的行书书法,希望对你有用!
行书是比较晚出的书体。
从形态上说,“行”者,与“坐”、“跑”相对而言。
《说文解字》云:“行者,人之步趋也。
”行书最初又叫“行押书”、“行狎书”。
唐韦续谓:“行书,正之小讹也,钟繇谓之行押书。
”而《宣和书谱·行书叙论》日:“自隶法扫地而真几于拘,草几于放,介乎两间者行书有焉。
于是兼真者谓之真行,兼草者谓之草行。
”言其“贵简易相间流行”。
最初传为刘德升所创,其门下有钟繇、胡昭二弟子。
钟瘦胡肥,而实迹都不可见。
钟繇的楷书确有行书之意趣,也可玄想其行押书之特点。
当然,真正能看到比较清楚的二王行书,也已经是唐代摹本了。
对于行书的特点,苏轼有个形象的说明:楷如坐着,行如行走,草如跑步。
行走最好地体现了动静结合的节奏和韵律,所以,虽然它后起而影响最大,涉及面最广。
行书分为行楷与行草。
所以,简单地说,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边缘性书体,兼有楷书和草书的某些特征。
马宗霍认为,书以晋人为最高最盛,晋书与唐诗、宋词、元曲相并称,成为一代之尚也。
原因有三:一是时接汉魏,诸体悉备;二是隶奇草圣,笔迹多传;三是俗好清谈,风流相扇,志轻轩冕,情骛
皋壤。
而钟繇、胡昭为行书之宗。
加之晋人禁碑,刻石较少,晋人所传唯缣纸而已。
而且行书在缣纸上更易表现其性能,所谓“自相得而益彰”。
论者谓晋人书以韵胜,以度高。
而韵与度,皆须求之于笔墨之外。
“韵从气发,度从骨见。
必内有气骨以为之干,然后韵敛而度凝。
徒以韵胜,则韵浮于气也。
徒以度高,则度离于骨矣。
”马氏认识到晋人行书形成的原因,也看到行书发展的利弊,是较早对行书成因作出概括的研究者。
不过,其后言“晋书虽工之极,而实卑之始;虽盛之极,而实衰之渐”。
似乎为帖学末流敲响了警钟,应当历史地看待这一点。
在传统的篆、隶、楷、草四大体中,没有行书之地位。
但时代发展,无论是为了实用还是为了审美,行书以其独特之魅力后来居上,因其可以伸缩的巨大空间而获得最为旺盛的生命力。
从书论历史角度看,最初创造行书体的人是刘德升。
当然书体的演变并非一人能成,刘氏顺应潮流,对行书加以归纳总结,集其大成而已。
刘德升(生卒年不详),字君嗣,颍川人,为东汉桓、灵时期人。
他的作品没有流传下来。
他对书坛的贡献是:一是相传创造了妍美婉约的行书体,独步当时;二是培养了胡昭、钟繇两位书法家,钟繇成为“正书之祖”,与王羲之并称“钟王”,可谓成就非凡。
行书的产生是在汉代,而成熟在魏晋。
自魏晋之后,很少书家不擅长行书。
而在五大体系统中,行书系统队伍最为庞大,而且每个时代都有名家
名帖。
张怀璀《书断》中评价历代书法,列有神品35人,其中行书占4人。
他说:“晋世以来,工书者多以行书著名,昔钟元常善行押书是也,尔后王羲之、献之并造其极焉。
”可见,行书在魏晋已相当流行,并逐步成为大家喜欢的书体。
时至今曰,行书一体在展览、碑林、纪念馆中都是使用最多的书体。
最早系统评价行书的是唐代张怀瑾。
他在《书断》“行书”条日:“案行书者,后汉颍川刘德升所造也,既正书之小讹。
务从简易,相间流行,故谓之行书。
”这里指出了“务从简易,相间流行”为行书体的特点,比较概括而准确。
魏晋以来,行书与草书作为非正体(正体为篆、隶、楷),主要用于文人之间的书信往来。
所谓尺牍之工,韵高千古。
新行书得以广泛流传和蓬勃发展,也赖文人的介入。
文人对行书情有独钟,手札的书卷气、学问气等,给书法形式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二王父子”转益多师,取资博广,备精诸体,多所自运,遂能“冠东晋而开南朝”,不仅见贵当世,而且永垂后世。
值得强调的是,“行草”本属于行书范围,可在实际使用中,常被视为草书。
随便翻开一本草书帖,都会发现行草居多。
这里顺便澄清一下,行草是夹杂着行书与草书成分的书体,虽然有标准的草书符号,但仍然保持了行书的字形;而草书是符号化的书体,必须基本
上是用约定俗成的字根符号来表现,脱略字形的束缚。
如毛泽东的书法称为行草,是属于行书范围,并非草书。
他的笔势是草势,而字形多为行书。
如《清平乐·六盘山》可见“何时缚住苍龙”几字,不简省,而给人草写的感觉。
自明而后,行势草意或行意草势打破了行、草之界限,常常造成无法区别的局面。
这也属于一种“破体”,非行非草,亦行亦草,互相贯通,层次丰富,更有一种磅礴的气势。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