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复习资料(完整版)
考研政治复习资料
考研政治复习资料1、意识对物质的能动反作用。
答: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人的整个实践过程是围绕意识活动所构建的目的和蓝图来进行的。
第二,意识具有创造性。
意识能够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和选择建构,构造观念世界来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追溯过去和预见未来。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人们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为客观现实,创造世界原来所没有的东西。
第四,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意识、心理因素能够对人的行为选择和健康状况产生重要影响。
2、联系的普遍性。
答: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具有普遍性,具体包含三层含义: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
第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联系之中。
第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从无机界到有机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相互作用之中。
联系的普遍性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它要求人们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并且既要考查事物内部要素之间的联系,又要考查该事物与条件或环境之间的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3、为什么说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答: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
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是因为:第一,就新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有新的要素、结构和功能,它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能够在新环境中生存和发展。
第二,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适合新条件的因素,并增添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从而优于旧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第三,社会历史领域中,新事物是社会上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产物,它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因而必然能战胜旧事物。
考研政治复习背诵精华版(全)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核心考点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1)一切哲学都不能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基本派别,这是哲学的党性(2)唯物主义主张物质第一、精神第二,按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说明世界,不附加外来成分。
(3)唯心主义主张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把握唯心主义的两个基本形态)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感觉、观念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唐刘禹锡唯物)②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个人的精神变为独立的存在,作为世界本原和万物创造者。
(4)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感觉是屏障,不可知论)(马克思和旧唯物最主要区别:唯物史观)①阶级根源:在阶级社会,唯心主义哲学受到反动没落的社会阶级的拥护和利用,所以得到保存和留传。
根源不②社会根源:社会分工、脑体劳动分离,为片面夸大精神意识的作用提供了条件。
③认识论根源:在认识过程中,将认识的某一特征、方面、部分加以夸大。
将认识过程中的感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主观唯心主义。
将认识过程中的理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客观唯心主义(5)旧唯物主义的缺陷: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没有确立科学的实践观(重点把握)(6)马克思主义的特点:(马克思最伟大的贡献:创立唯物史观;)(旧唯物半截子是因为自然观唯物,历史观唯心;)①阶级性---公开申明为谁服务;(一切辩证法都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发展变化的。
没有认为世界统一)②实践性---强调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反过来又指导实践。
(解决问题的出发点----实践)③革命性与科学性的统一,革命性建立在科学性基础之上,即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之上。
(7)马哲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指导与被指导;普遍与特殊。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①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中找出其固有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②解放思想: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破除不符合实际的旧观念,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③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指导下的实践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考研政治背诵(完整版)
成功在于坚持,优秀是种习惯马克思主义哲学1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社会化大生产同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3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
4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性。
5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阶级性、实践性。
6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7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8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
9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共产主义。
10哲学重大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物质和意识、自然界和精神)的关系问题。
1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第一,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划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派别;第二,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划分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12一元论:包括唯心主义一元论、旧唯物主义一元论和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
13二元论:认为物质和精神是平行的,同为世界的本原,但最终往往倒向唯心主义。
14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力图从某种具体的实物(金木水火土元气)中寻找世界的本原。
15近代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在解释世界物质本原时,以自然科学为依据,把基本粒子的构成、物质结构及其某种属性作为世界的本原。
近代唯物主义的历史局限性: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
16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而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17半截子的唯物主义: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的,在历史观上则陷入唯心主义(比如牛顿)。
18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看不到实践的重要性。
19主观唯心主义的主要特征:把主观精神(人的)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
20客观唯心主义的主要特征:把某种脱离物质、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上帝、理、宇宙精神、绝对观念、绝对精神等)视为独立自成的客观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的本原和万物的创造者。
考研政治复习要点整理
考研政治复习要点整理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1.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辩证法、社会主义理论、共产主义理想等。
2.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历史唯物论是唯物论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应用。
3.辩证法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方法和论证方法,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
4.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包括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道路等。
5.共产主义理想共产主义理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想目标,包括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实践和理论创新逐步形成的。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以人民民主为核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主题的文化建设。
三、中国共产党的性质、纲领和党的建设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中国共产党的纲领中国共产党的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目标,包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
3.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是党的一切工作的基础,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等。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道路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等。
考研政治复习资料
考研政治复习资料一一、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加深、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进程。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包括:一是生产的全球化,在国际分工和跨国公司的基础上,世界各国的生产活动日益联系在一起;二是贸易的全球化,国际贸易迅速扩大,参与贸易的国家急剧增加;三是金融的全球化,国际债券市场、基金市场迅速扩大,金融市场高度一体化;四是企业经营的全球化,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的主体。
二、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导致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二,跨国公司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适宜的企业组织形式;三,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为国际资本的流动、国际贸易的扩大提供了适宜的体制环境和政策条件。
三、经济全球化的后果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是生产社会化不断提高的过程,发达国家是主要受益者,对发展中国家也有积极影响:可以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增强经济竞争力;可以通过吸引外资、扩大就业,成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可以利用不断扩大的国际市场解决产品销售问题,带动本国经济发展;可以借助投资自由化和比较优势组建大型跨国公司,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另一方面,也存在着消极后果:一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二是在经济增长中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与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同时发生;三是各国特别是相对落后国家原有的体制、政策体系、价值观等都面临着全球化的冲击,出现不同的治理危机;四是各国的产业结构变成一个全球行为,在提高经济竞争力的同时也存在着对别国形成依赖的危险。
二道德修养,侧重于弘扬社会主义道德,认知社会公德及职业道德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主要有道德总论和三大领域的道德规范构成。
其中,在道德总论中,要重点认知:第一,道德的本质、功能与作用;第二,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主要内容;第三,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及其原因。
考研政治学知识点归纳
考研政治学知识点归纳考研政治学是考研科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政治理论、政治制度、政治行为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对考研政治学知识点的归纳:一、马克思主义哲学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史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以及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
二、政治经济学1. 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和运行规律。
2. 剩余价值理论,资本积累和资本循环。
3. 社会主义经济的特征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科学社会主义1.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过程。
2.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基本原则。
3. 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关系。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基本内容。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实践要求。
五、政治制度与国家治理1. 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政治制度的类型。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3.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径。
六、国际政治与外交政策1. 当代国际政治的基本格局和主要力量。
2. 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国际地位。
3. 全球治理和国际秩序的变革。
七、思想道德建设与文化发展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实践要求。
2. 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途径。
3. 文化自信与文化软实力的培养。
八、法治建设与社会治理1.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建设目标。
2. 法律体系的完善和法治实践的深化。
3. 社会治理创新和社会秩序的维护。
结束语:考研政治学知识点的归纳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需要考生对各个知识点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考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政治学的理论内涵,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考研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以上的归纳能够帮助考生系统地复习和掌握考研政治学的知识点。
考研政 治必考知识点归纳
考研政治必考知识点归纳考研政治是众多考研学子需要攻克的重要科目之一。
以下为大家归纳了一些必考的知识点,希望能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这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4、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
(2)质量互变规律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但过程是曲折的。
5、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取得成功,错误的认识则会导致实践失败。
6、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具有客观性,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
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其主要内容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等。
2、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主要创立者、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
考研政治必备知识点归纳
考研政治必备知识点归纳
考研政治是考研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考察学生对政治理论的掌握程度,还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对考研政治必备知识点的归纳: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
-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政治经济学
- 商品和货币的基本原理
- 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
- 剩余价值理论与资本积累
-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 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与现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程
-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公民道德建设
- 法律意识与法治精神
- 个人品德与社会责任
时事政治
- 国内外重大政治事件
- 党的基本路线和政策
- 国际形势与外交政策
结束语
考研政治的复习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同学们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希望以上的知识点归纳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准备考研政治,取得理想的成绩。
考研政 治必背知识点试题库
考研政治必背知识点试题库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其二,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分别划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界限。
例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B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 政治和经济的关系问题D 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例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明了()A 人不能创造规律B 物质决定意识C 意识对物质没有反作用D 意识的能动性是有限的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例题: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 存在性B 物质性C 可知性D 运动性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和条件性;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其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例题:“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A 联系的观点B 发展的观点C 矛盾的观点D 质量互变的观点5、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
例题:“白马非马”的错误在于()A 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B 割裂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 割裂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D 割裂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6、质量互变规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例题:“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所蕴含的哲理是()A 没有量变,就不会有质变B 量变必然引起质变C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D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7、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否定实现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
考研政治复习知识点归纳
考研政治复习知识点归纳考研政治复习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涉及到多个方面的知识点,以下是对考研政治复习知识点的归纳: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
-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 辩证唯物主义:事物的联系和发展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
- 历史唯物主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毛泽东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文化大革命等。
- 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改革开放、四项基本原则等。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 宪法的地位和作用: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 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法律的制定要符合社会主义法治原则,法律的实施要严格公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 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 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文化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高度自信。
- 文化创新:推动文化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不断进行文化创新。
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复习资料
马克思列宁主义1,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工人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正式形成阶段是(1848—1871年,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和伟大变革,一个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包含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商品生产和劳动价值理论:商品生产的一般规定性;劳动价值论的内容;货币及其职能;价值规律及其作用。
社会化生产的环节:1二者具有直接的统一性。
生产直接就是消费,因为生产消耗了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的能力;消费直接就是生产,因为通过生活消费了再生产了劳动者的能力。
2 二者互为媒介。
生产提供消费的对象,消费使生产的产品得到最后的实现。
3 二者互相转化,每一方都把对方不断地创造出来。
生产再为消费创造出产品的同事,还创造出新的消费需求和消费方式。
同时消费也从多方面创造和推动生产。
4 二者互相决定。
生产是基础和起点,决定消费,但反过来消费又决定着生产。
正式在生产与消费的交互作用中,一方面形成不断扩大和日益广发的生产体系,另一方面形成不断扩矿大和日益丰富的需要体系,从而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2,“两个必然”思想的提出: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这是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两个绝不会”思想的提出:1859年1月,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明确地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
”马克思的“两个绝不会”思想,是对唯物史观的重要说明。
3,为什么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答: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无产阶级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形式。
误传姐姐专政是过渡时期的国家。
无产阶级专政既是国体也是政体。
作为国体,无产阶级专政具有阶级性,是对无产阶级实行民主的政治形式,也是无产阶级镇压敌对阶级反抗的暴力机关。
考研政治复习中的重点知识点整理
考研政治复习中的重点知识点整理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考研政治中的重点知识点之一。
该部分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等内容。
1.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基础。
其中,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世界观和方法论。
要理解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包括物质决定意识、辩证法、历史的阶级斗争等。
2.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阶级斗争、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等。
这些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石,对于理解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特殊国情和革命实践产生的重要理论。
其中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
这些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考研政治中的另一重点知识点。
该部分主要涉及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历次革命斗争以及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等内容。
1. 中国近代史时期中国近代史时期包括鸦片战争前夕、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
这些事件是中国近代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对于中国社会变革具有深远影响。
2.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是中国近现代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成立初期到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再到新中国的建立,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多次艰苦斗争和探索,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考研政治中的另一个重点知识点。
这一部分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律基本原理和法律体系等内容。
1. 思想道德的基本要求思想道德的基本要求是社会主义社会成员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
研究生入学考试 政治理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马克思列宁主义1.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的发现2.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第一,空想社会主义只是从上谴责资本主义制度,科学社会主义是从分析资本主义的经济结构、阶级关系与社会基本矛盾的中得出了酱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革命结论。
第二,空想社会主义仅仅把无产阶级看做是一个受苦受难的、值得同情的阶级,科学社会主义把无产阶级看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资本主义制度的掘墓人与新社会制度的创造者;第三,空想社会主义把实现新的社会理想的希望寄托于统治阶级的善心上,科学社会主义认为必须要在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走向社会主义。
3.辩证法的规律: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4.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的序言中,马克思明确地把社会形态区分为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三个层面,同时又把上层建筑区分为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与社会意识形式即观念的上层建筑两部分。
认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
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汗毛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发生矛盾。
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简略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
承受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
但是,无论哪一个社会武大,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简略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调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考研政治知识点归纳系列(完整版)
考研政治知识点归纳系列一:马克思主义基础原理概论这一章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准备阶段,在宏观上对马克思主义是什么,主要内容和特征进行了阐释,对于考生来说,需要把握这部分的主要内容,虽然一般不涉及大题,但是却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前奏与铺垫。
具体来说,此知识点包含三方面的内容: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一、马克思主义的含义◆狭义: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广义: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产生:经济、社会历史条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段的斗争日益激化主观因素: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成分,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两大理论成果: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三、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考研政治的复习资料
考研政治在线讲义:《马哲》第六章答疑解惑1.社会风俗习惯属于上层建筑吗?所有上层建筑都具有阶级性吗?解答:(1)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与此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
包括政党、政权机构、军队、警察、法庭和监狱等。
社会风俗习惯虽然属于社会心理的范畴,但是由于社会风俗习惯是社会上历代相沿、积久而成的风俗、礼节、习惯的总和,是社会意识的初级形式,是不系统、不定型、不自觉的反映形式,所以不属于上层建筑的范围。
(2)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制度,如国家制度、司法制度等;政治组织,如政党组织和社会组织等;政治法律设施,如政权机关、军队、警察、法庭和监狱等。
思想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哲学、宗教等等。
它们反映一定阶级的利益、愿望和要求,是为一定的生产关系服务的,也就是为一定的阶级服务的,所以上层建筑具有阶级性。
4.“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为什么是夸大个人作用的唯心史观?解答:(1)历史唯心主义又称唯心史观,是在社会历史观问题上夸大了精神的作用,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否认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看不到思想动机背后的经济根源。
马克思以前的历史观都是唯心史观。
(2)历史唯心主义的种种表现,可以归结为两种理论形态:主张人的主观意志决定历史的主观唯心主义历史观和主张某种神秘的精神实体决定历史的客观唯心主义历史观。
这两种形态的唯心史观实质相同,都坚持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实际上都是用历史本身之外的因素解释历史。
它们共同的基本主张是:①把社会历史归结为意识史,无视物质生产活动,颠倒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真实关系。
②认为只有帝王将相、英雄豪杰等少数杰出人物才是历史的主宰,全部世界历史不过是英雄人物实现其思想、意志的过程,至高无上的神的意旨也只能“启示”他们,并通过他们表达出来。
③抹煞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所以,题干中的言论夸大了思想、意志的作用,属于唯心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