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用照射技术
放射治疗技术(四)

• (2).体部r刀治疗的适应症:
• 早期局限性肿瘤—多用于肺癌、肺 转移癌、肝癌或转移癌、胰腺癌、腹腔 LN转移癌、前列腺癌、、、等。
• 2.定位技术与要求: • 体位固定:头部用头环、体部用体架
• 定位:CT模拟定位、作好激光定位标记
•
图像传输
•
• 3.治疗计划设计要求: • 靶区勾画要准确, • 布野要合理 • 剂量分布要均匀 • 正常组织受照剂量要少
如果摆位错误或者位置不正确,不但肿
瘤得不到有效的治疗,而且正常组织受到了意
外照射导致损伤。
•
需要先进、精确的体位固定设备支持。
几个常规体位
• (二).治疗固定器 •
二.固定源皮距照射技术
• (一).临床应用
•
固定源,照射中
心放在治疗区中心上,进行治疗的方法。
•
半束照射技术最大的优势,可以使两个相邻照射
野交界部位的照射剂量分布更加均匀,更好地解决相
邻野常规照射中出现的剂量冷点或热点问题。
•
如乳腺癌、全中枢照射为例
第七章:(172页) 特殊放射治疗技术
•
特殊放射治疗技术:是建立在常规放射治疗的基
础上,并随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放疗设备不断改
进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精确放射治疗的方法。
• (二)临床应用 • 多用于颈段食管癌、上颌窦癌、、、
六.等中心与成角照射技术(144页)
• 等中心照射技术(SAD)是临床常用的照 射方法。是以肿瘤靶区为治疗中心,机架成角
照射的一种方法,具有摆位简单,患者体位舒 服、重复性好等特点。
•
多用于体内肿瘤的治疗,如食管癌、肺
癌、胰腺癌、肾癌、脑部肿瘤、鼻咽癌、、、
放射治疗技术(四)
放射医学技术(4)

:2019.3.5基础知识颅由23块颅骨组成(不包括3对听小骨)分脑颅和面颅。
①脑颅有8块颅骨,成对颞骨、顶骨,不成对额骨、枕骨、蝶骨、筛骨。
面颅有15块颅骨,成对上颌骨、鼻骨、泪骨、颧骨、腭骨、下鼻甲,不成对犁骨、下颌骨、舌骨。
面颅骨口诀:鼻泪上颌颧甲腭,舌骨离群下颌单,犁骨构成鼻中隔。
②颅前窝中部有筛板,上面有筛孔通鼻腔。
颅中窝中部由蝶骨体构成,上面凹窝叫垂体窝,蝶骨体两侧由前向后依次有圆孔、卵圆孔、棘孔。
分别有上颌神经、下颌神经、脑膜中动脉通过。
口诀:圆卵棘,上下中。
③颞窝内侧壁上,额骨、顶骨、颞骨、蝶骨合成翼点。
④构成眼眶的骨口诀:颧额(腭、额)蝶筛泪上颌眶上裂内有眼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通过。
口诀:眼眶看动画展眼球壁由外向内为纤维膜、血管膜、视网膜。
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构成眼的折光系统。
腹膜内位器官:盲人上街一横栏,鸡蛋未买回啤空解析:盲肠、十二指肠上部、乙状结肠、横结肠、阑尾、卵巢(输卵管)、胃、回肠、脾、空肠。
腹膜间位器官:肝胆升降直肠上,子宫前方是膀胱解析:肝脏、胆囊、升结肠、降结肠、直肠上段、子宫、膀胱。
颈内A分支:大脑前A,大脑中A,后交通A,眼动脉。
口诀:颈内分支共有四,入颅发支眼动脉,大脑前中后交通。
颈外A分支:甲状腺上A,舌A,面A,耳后A,枕A,颞浅A,上颌A。
口诀:甲上舌与面,耳后在枕前,颞浅与上颌,七支要记全。
大脑A环(Willis环):大脑前A,大脑后A,前交通A,后交通A,颈内A。
口诀:大脑前,前交通,大脑后,后交通,加颈内,形成环。
颅底孔:圆卵棘,上下中,眼眶看动画展,自刎破裂颈动脉,展开山海经。
(圆孔,卵圆孔,棘孔分别有上颌神经,下颌神经,脑膜中动脉通过。
眶上裂有眼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通过。
破裂孔内有颈内动脉或颈动脉鞘通过。
海绵窦有展神经,颈内动脉通过。
)椎骨包括颈7胸12腰5骶尾各一。
第一颈椎无椎体,第2颈椎有齿突,第7颈椎不分叉。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影像技术分册)

在操作过程中,应确保定位和照射的准确性,避免对正常组织造成损伤;同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确保治疗效果。
05
CATALOGUE
影像技术操作规范与安全防护
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
01
02
03
操作前准备
确保设备正常运行,检查 患者身份和检查申请单信 息,向患者解释检查过程 和注意事项。
适应不同影像技术领域
本规范适用于医学影像领域,包括X线、CT、MRI、超声等多种影像技术,为相 关技术人员提供指导和参考。
临床影像技术的重要性
辅助临床诊断
影像技术能够直观地显示人体内部结 构和病变,为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依 据,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和可靠性 。
监测治疗效果
推动医学发展
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有助于 推动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的发展,提 高医疗水平和质量。
操作过程
按照规定的操作步骤进行 影像技术操作,确保设备 参数设置正确,遵循无菌 原则。
操作后处理
整理设备,清理现场,确 保设备处于备用状态,及 时反馈检查结果。
放射安全与防护措施
辐射防护原则
遵循辐射防护最优化原则 ,合理选用影像技术手段 ,控制辐射剂量。
辐射防护用品
使用辐射防护用品,如铅 围裙、铅眼镜等,降低工 作人员和患者受到的辐射 剂量。
超声检查技术的注意事项包括避免气 体干扰、注意保护患者隐私、避免过 度按压探头等。
核医学检查技术
01
02
03
04
核医学检查技术是利用放射 性核素标记的药物或示踪剂 ,通过显像仪器观察其在人 体内的分布和代谢情况,以 评估人体组织器官的功能状
态。
核医学检查技术主要用于心 血管、神经、肿瘤等部位的 特殊检查,以及骨密度测定
全身放疗照射技术

特殊照射技术的选择依赖于可以利 用的设备、光子束能量、最可能的 射野大小、治疗距离、剂量率、患 者身高尺寸以及选择性保护的身体 脏器等。
TBI的应用
TBI可用来治疗:白血病、再生性障碍贫
血、淋巴瘤、多发骨转移瘤、自身免 疫疾病、先天性新陈代谢疾病和其他 皮肤淋巴瘤等。 白血病:TBI可以破坏受体的骨髓细胞和 癌细胞,并抑制患者的免疫反应,避 免对捐助人的骨髓的排斥。
方法二:可计算射野内任意一点的补偿器的 厚度的tc。
这里的I0和I分别为添加补偿器前后参考点的剂量;T(AR,dR)和 T(A,d)分别是所涉及的身体部位的组织体膜比或组织最剂量大比,其中 AR和A分别为是在体中线深度dR和d的补偿等效野;OARd为深度d处 相对于处方剂量点的离轴比;μeff是全身照射条件下测量的补偿器材料的 线性有效衰减系数。
晶体、腮腺的损害也与剂量率有关:
HDR:高剂量率D>0.04Gy/min;LDR:低剂量率<0.04Gy/min;n为病例数
TBI计划执行与质量保证
一、成立质控组:包括肿瘤医生、物理师、 放疗技术员等负责全身放射治疗的监管; 二、制定工作表:比如患者位置设置图表、 放射剂量测定记录表、患者测量检查表等; 三、实时监测治疗,做出必要的修正。
病人的选择: 1.适合于全身X线放疗的并症; 2.要有病理证实和临床分期; 3.年龄是中、青年为宜; 4.最好是以往未接受过放化疗的病 人; 5未合并其他重要器官的病症。
TBI的照射方式
照射方式:
一、静态TBI:主要用70cm×200cm等足够大的 射野覆盖全身。
1.机架旋转90°,治疗头旋转45°,使得照射野的对角线与患者的长轴平行,延长源 皮距到3~5m。 2.由于治疗时间和治疗室空间的限制,患者一般取比较舒服的体位以避免在治疗过程中 移动,如:站立位、平卧位、侧卧位或半坐位。
06.临床常用照射技术_PPT课件

No Image
全脑全脊髓照射体位示意图
相邻野照射技术
No Image
两野间隔一定间距 两野共用一分野线,野内挡脊髓
肺癌锁骨上野与纵膈野、相邻野关系
楔形野照射技术
No Image
上颌窦布野示意图
两野末用楔形板照射 剂量示意图
No Image
No Image
上颌窦楔形板照射剂量分布
切线野照射技术
• 作用:有效地提高摆位精度和重复摆位的精确性。
三维坐标定位 设备
• 为了适应高精度放射治疗而设计的专用 体位固定设备 • 核心设备:三维坐标体架 • 精确放疗技术:γ 刀、X刀、适形调强 放疗技术等 • 三维坐标定位体架的制作材料与常规摆 位设备的制作材料基本一样。
二、固定和定位技术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颈部切线野
No Image
No Image
乳腺癌内、外切线野示意图
No Image
乳腺癌切线照射摆位示意固
No Image
机架角与切线尺的关系
No Image
乳腺癌切线照射摆位尺
No Image
乳腺癌切线野定位
No Image
乳腺癌定位体位
半束照射技术
No Image
全 身 电 子 线 照 射 站 立 野 侧 面 图
不规则野照射技术
No Image
恶性淋巴瘤斗篷野
前 野
后 野
No Image
斗篷野摆位模版
No Image
斗篷野摆位示意图
近距离照射技术
术中照射技术
等中心定角照射注意事项
• 升床高度:准确。决定等中心位置的保证
临床常用放疗方案ppt医学课件

+ ③ 靶区内剂量要大,同时减少照射区内正常组织的 受量。
+ ④靶区外剂量要小,保护肿瘤周围重要器官,重要脏 器受量应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
+ (3) 共面技术:如果射野的中心轴位于同一个平面之 内,称为共面技术。对穿技术的每一个射野的射入部 位与射出部位互相重叠,使正常组织体积与靶区体积 相等
+ (4)非共面技术:治疗床旋转一定角度后再设置照射 野,它们的中心轴彼此不在同一平面之内。
非共面照射图2
+ 如果两射野在皮肤表面共线连接,由于射野边缘射线的发散而在 某一深度引起剂量重叠出现超剂量;
+ MLC的控制文件直接由TPS在射野时生成,或由计算机控制的 数字化仪接受模拟机射野定位片射野的形状,通过网络传输 至MLC的控制计算机,计算机通过传来的控制文件确定每个叶 片的位置,并驱动相应的电机来完成叶片的走位。
+ 在射野过程中,某些情况如体表轮廓的不规则或组织密度 的不均匀性都会影响靶区剂量的分布。通常在射野中插入 楔形过滤板改变线束的分布,以获得较为均匀的剂量分布。
+ 组织等效物的电子密度、物理密度以及原 子序数应近似于组织或水,而且应柔韧易 弯曲以符合皮肤表面轮廓的形状。
+ 体表轮廓的不规则、靶区深度的变化、射线的斜入射以及组织不均匀 的照射等情况,除了可以作剂量校正或者使用等效组织填充物以外, 还可以使用组织补偿器。用于补偿体表轮廓的不规则,我们称之为缺 损组织补偿器;
+ 而用于补偿密度不均匀组织引起的剂量不均匀性,称为剂量补偿器。
近距离照射远距离放射治疗技术

高能X射线、60Coγ 射线
4-6MV的X射线、60Coγ 射线
放射源的选择
照射技术 半束照射技术 放射源选择 4-6MV的X射线、60Coγ 射线
旋转照射技术
半身与全身照射技术 不规则野照射技术 近距离照射技术 术中照射技术
高能X射线、60Coγ 射线
4-6MV的X射线、60Coγ 射线 3-7MeV的电子线 X射线、60Coγ 射线、电子线 192Ir、131I、103Pb、32P、90Sr kV级X射线、60Coγ 射线、高能电子线
第五章 临床常用照射技术
放射源种类
常用放射源 放出α、β、γ三种射线的放射性同位素 X线治疗机和各类加速器 产生电子束、质子束、中子束、负π介子束 和其他重离子束的各类加速器。
照射方式
外照射
放射源位于体外一定距离,集中 照射人体某一部位,叫体外远距离照射, 简称外照射 近距离照射 将发射源密封后直接植入被治 疗的组织内或放入人体的天然腔隙内,如 口咽、鼻咽、食管、宫颈等部位照射,叫 组织间照射,或腔内照射,简称近距离照 射。
外照射
近距离照射
远距离放射治疗技术
体位固定技术 固定源皮距照射技术 全脑全脊髓照射技术 相邻野照射技术 楔形野照射技术 等中心与成角照射技术 切线野照射技术
半束照射技术 旋转照射技术 半身与全身照射技术 不规则野照射技术 近距离照射技术 术中照射技术
治疗体位的确定
一般说来,患者感到最舒适的体位往往是最易重复 和最易摆位的体位,可这种体位往往不能满足最佳 布野的要求。
因此在不确定患者治疗体位时,要首先根据治疗技 术的要求,借助治疗体位固定器让患者得到一个较 舒适的,重复性的好的体位。
各种常见放疗技术的优缺点(3)

各种常见放疗技术的优缺点(3)?放射治疗简称放疗,是利⽤放射线杀死癌细胞,使肿瘤缩⼩或消失,是治疗肿瘤的主要⼿段之⼀。
放射线会破坏照射区域内的细胞,特别是对射线更为敏感的肿瘤细胞,放疗的⽬的是尽可能杀死肿瘤细胞,同时保护周边正常组织,这些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放疗技术也不断进步。
下⾯,针对常⽤的放疗⽅法进⾏专业、简洁的介绍,以期患者能够进⼀步了解这⼀肿瘤治疗的常⽤⼿段。
???普通放疗(RT)???最原始的放疗⽅法。
医⽣通过模拟定位机透视,确定肿瘤⼤体范围,然后⽤⽪肤墨⽔在病⼈⽪肤上标记治疗范围。
由于机器条件有限,只能做正⽅形、长⽅形等简单规则照射野。
这就使肿瘤周边很多正常组织连累进照射区域。
⽬前,这种⽅法在国内的肿瘤医院放疗科已经很少使⽤了。
???三维适形放疗(3DCRT)???适形放疗的出现是为了克服普通放疗过多照射正常组织的问题,它从多个⾓度照射肿瘤,⽽且每个⼊射⾓度的射线轮廓都和那个⾓度所看到的肿瘤形状相⼀致。
在三维⽅向上的⼊射射线都与病变⼀致,最终的⾼剂量区也就适合肿瘤的形状了,即“适形”放疗。
利⽤体位固定热塑体膜、体架、真空垫等固定装置把患者固定在定位床上,利⽤CT模拟机进⾏定位,在CT图像重建出的⼈体模型上勾画靶区,这样肿瘤靶区更精准、周围的正常组织位置也更清晰。
利⽤三维计划系统按照CT重建出来的⼈体模型模拟照射,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适形放疗使肿瘤靶区更精确,正常组织的损伤更⼩。
???适应症与不⾜:适形放疗可以满⾜多数肿瘤的基本治疗要求,适应症很⼴泛。
在个别与周围正常组织关系紧密的肿瘤放疗时,仅仅适形可能还是不够的,另外,有时候医⽣还需要进⼀步调整照射野内部的剂量分布,⽐如对肿瘤残留区域加⼤剂量,⼈为做出⾼剂量区和低剂量区,这种“调强”的要求适形放疗难以做到。
???调强放疗(IMRT)???调强放疗是在适形放疗的基础上,要做到靶区内的剂量按照治疗需要有的地⽅⾼,有的地⽅低。
这样不仅可以产⽣⾼度适合肿瘤靶区形状的剂量分布,还能降低靶区内外需要特别保护的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
放射治疗的方法和种类

靶皮距(FSD) :靶面到皮肤的距离。——肿瘤深度
射野中心轴(射线中心轴):射线束的中心对称轴线。 临床上常用放射源S与照射野中心点的连线作为射野中心轴。
放射源(S) 源皮距 (SSD) :SO 源瘤距(STD):SC 靶皮距(FSD) :CO 射野中心轴 :SA 照射野(A)
三种体外照射技术的比较 b
SSD SAD 机架 剂量 升床 摆位要求 STD 角度 计算
固定源皮 距照射
等中心定 角照射 旋转照射
固定
不固定 定角
定角
查PDD 否
机架角and病人体位 必须准确
升床必须准确
不固定 固定 旋转
查TMR 是
二、
近距离放射治疗
概念
• 近距离放射治疗,也称内照射:将密封的放射源经插针置
调强束的实现方式 Intensity-Modulated Beams
1. 两维补偿器调强技术 (Compensators) 2. 电动多叶光栅调强技术(Dynamic MLC)
(1) 静态调强技术 (Step & Shot)
(2) 动态调强技术 (Sliding Window)
3. 断层调强技术(Tomotherapy) (1)步进式断层调强 (Sequential) (2)螺旋式断层调强 (Spiral/Helical) 4. 动态弧形调强技术 (IMAT) 5. 电磁扫描调强 (Pensil-Beam Scanning)
(4)放射性粒子植入技术
属于近距离治疗的范畴,但有别于传统的后装近距离治疗
包括:短暂种植治疗 and 永久种植治疗
放射医学技术(2)(1)

基础知识外照射慢性放射病:外照射慢性放射病是指放射工作人员在较长时间内,连续或间断受到超当量剂量限值的外照射,达到一定累积剂量后引起的以造血组织损伤为主,并伴有其他系统改变的全身性疾病。
放射工作人员受到超过当量剂量限值的照射,一般累积剂量在1.5Sv以上。
主要原因是荧光屏透视,防护设施不利、透视下进行骨科整骨及特殊X线检查等造成。
(一)临床表现表现为无力型神经衰弱综合征,其症状的消长和脱离、接触射线有关。
有出血倾向、皮肤营养障碍、抵抗力下降,甚至出现早衰现象。
部分患者有视力减退及晶状体混浊等。
造血系统的改变是本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一般外周血的变化早于骨髓的变化,尤其是白细胞总数和分类的变化。
(二)诊断原则根据超当量剂量限值的照射史、受照剂量、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并结合健康档案进行综合分析。
(三)分度诊断标准Ⅰ度:无明显出血倾向,脱离射线恢复较快,WBC持续在4×109/L以下,骨髓象增生活跃或低下。
Ⅱ度:较顽固的自觉症状,可有明显出血倾向,脱离射线恢复较慢,WBC持续在3×109/L以下,骨髓象增生低下。
(四)处理原则Ⅰ度:中西医结合对症治疗,暂时脱离射线,加强营养,每年全面复查1次。
恢复后再继续观察1年,可逐渐恢复射线工作,并撤销外照射慢性放射病I度的诊断。
Ⅱ度:积极治疗并脱离射线工作,全休。
必要时进行疗养,定期随访,每2年全面复查1次。
根据恢复情况可参加力所能及的非放射性工作。
一、照射量的测量照射量的测量利用的是X线对空气的电离作用,通过测量电离电荷实现的。
(一)自由空气电离室自由空气电离室(也称标准电离室)是根据照射量的定义设计的,是对照射量进行直接绝对测量的标准仪器。
电离室有两个光栅,射线束从入射光栅射入,从出口光栅射出。
标准电离室的工作气体就是空气。
电离室有两个极性相反的平行电极,下面的极板由三部分组成:中间一个收集电极和外侧两个保护电极。
收集电极用来收集电离室内产生的某一种符号的离子,它被接到测量电荷的静电计上。
放射治疗技术大纲

《放射治疗技术》教学大纲课程编号:适用专业:三年制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时数:64(其中理论52学时,实验12学时)前言【课程性质】放射治疗技术是放射治疗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放射治疗学时利用射线束治疗肿瘤的一门学科。
放射治疗技术是在实施放射治疗过程中的一种手段,放射治疗技术是否合理,实施过程是否准确直接会影响放射治疗效果。
自1899年开始使用射线治疗癌症以来,放射治疗学一直在飞速发展,并且相关学科的发展,放射治疗由原来的外照射为主改进成更精确的近距离治疗为主,形成了完整的治疗系统。
不但治疗定位、计划、摆位、照射更加精确,医护人员的防护也更加完善。
这种精确地放射治疗技术被认为是21世纪放射治疗的主流。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达到以下目标:知识教育目标:1、掌握放射治疗基础理论的同时,着重掌握放射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
2、了解常见放射治疗的概念和用放射治疗设备治疗肿瘤的全过程。
能力培养目标:1、理论联系实际,并能运用于临床。
2、培养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
3、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思想培养目标:1、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
2、培养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考核办法】按照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层次,记忆、解释和应用三个方面进行考核。
实践技能考核占30%、平时成绩占10%、理论考试占60%。
,题型为1、选择题,2、填充题,3、简答题,4、问答题。
【教材】韩俊庆王力军《放射治疗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参考教材】⑴谷铣之《肿瘤放射治疗学》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⑵张天泽徐光炜《肿瘤学》天津、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⑶胡逸民《放射治疗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⑷王瑞芝《放射治疗技术》人民卫生出版社学时分配表理论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总论【目的要求】1、掌握放射治疗技术的重要性,不同模式及放射治疗工作对放射治疗技术人员的要求2、熟悉放射治疗技术相关专业的形成和发展及发展趋势3、了解放射治疗的发展简史【教学内容】一、放射治疗技术研究的范畴1、放射物理学的形成于发展;2、放射生物学的形成于发展;3、高能线密度计重粒子的应用二、放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1、肿瘤放射治疗局部控制的重要性;2、常见肿瘤放射治疗效果;3、放射治疗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应用;三、放射治疗技术发展的趋势1、精确放射治疗技术的开展;2、非常规放射治疗技术的应用;3、靶向放射治疗技术的探讨;4、对个体化放射治疗的认识;5、综合治疗模式的应用四、放射治疗技师应具备的知识1、放射物理学知识;2、放射生物学知识;3、放射治疗学知识;4、临床肿瘤学知识;5、医学影像学知识;6、医学心理学知识;7、医学伦理学知识第二章临床放射物理学基础【目的要求】1、掌握常用放射线的物理特性2、掌握常用放射线和电子线的剂量学原则、影响高能放射线百分深度剂量及等剂量曲线、【教学内容】一、常用放射线的物理特性1、高能X射线的物理特性;2、60钴γ射线的物理特性;3、高能电子线的物理特性;4、质子射线的物理特性;5、种子射线的物理特性;6、其他重粒子射线的物理特性二、放射线射野计量学1、放射线的临床剂量学原则;2、高能X射线的百分深度剂量及影响因素;3、60钴γ射线的百分深度剂量计影响因素;4、高能电子线的临床剂量学;5、等剂量曲线的分布及影响因素;6、人体曲面和不均匀组织的修正;7、临床处方剂量的计算方法第三章临床放射生物学基础【目的要求】1、掌握放射线作用机体后产生的电离和激发的生物学效应2、熟悉传能线密度、自由基与活性氧、氧效应、靶学说等概念3、了解放射损伤的机制等【教学内容】一、放射生物学的基本概念1、电离和激发;2、传能线密度和相对生物效能;3、自由基与活性氧;4、氧效应与氧增强剂;5、靶学说和靶分子;6、影响辐射生物效应的主要因素;二、临床放射生物学效应1、正常组织细胞的放射生物学效应;2、肿瘤组织细胞的放射生物学效应;三、放射治疗的时间、剂量分割模式1、常规分割照射的生物学基础;2、非常规分割照射的生物学基础;3、生物剂量等效换算的数学模型;4、不同时间、剂量分割照射是应注意的事项四、提高放射生物学效应的方法1、增加氧在肿瘤细胞内的饱和度;2、放射增敏剂的临床应用;3、放射防护剂的临床应用五、加温治疗的原理及应用1、加温治疗的方法;2、加温治疗的作用机制第四章常用放射治疗设备【目的要求】1、掌握现代放射治疗设备的基本结构和特点2、熟悉放射治疗设备的功能3、了解放射治疗设备的原理【教学内容】一、远距离60钴治疗机1、60钴γ射线的特点;2、60钴治疗机的一般结构;3、60钴治疗机的半影4、60钴源的更换;5、60钴治疗机的种类二、医用直线加速器1、加速器的基本结构;2、电子的加速过程;3、加速管的结构;4、高频功率源;5、线束偏转系统;6、多叶准直器;7、加速器治疗机头三、近距离放射治疗机1、后装治疗机;2、近距离治疗常用核素;3、近距离治疗粒子源的特征;四、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1、立体定向装置;2、三维治疗计划系统3、放射治疗机五、模拟定位机1、普通模拟定位机;2、模拟CT机;3、CT模拟机第五章常用放射治疗方法【目的要求】1、掌握放射治疗中常用放射源的种类及区别、放射治疗方法及技术。
肿瘤放射物理学-物理师资料-8.3 照射技术和射野设计原理

(三)三野照射
三野照射
由于射线的能量原因,两野对穿照射时其百分深度剂量不能满足要 求。这时,应设立第三野,形成三野照射。
建立第三野之后虽然提高了靶区剂量,但由于单野剂量分布的不均 匀性,与两野对穿照射致成的对称形剂量分布叠加,在靶区内形成不均 匀的剂量分布。
改进方法:
首先,设法使对穿野均匀对称的剂 量分布变成不对称的分布,即从第 三野的方向看,造成一个深度剂量 随组织深度增加而增加的剂量分布。
用单野照射时,也应将病变放到dmax之后。如果病变深 度较浅,X射线能量较高时,应使用组织替代物放在射野入 射端的皮肤上,将dmax深度提到病变之前。对靶区较大的病 变,应该用多野照射。
(二)两野照射
两野交角照射 对偏体位一侧病变,例如上颌窦癌等。两平野交角照射时,剂
量分布如图(a)所示,靶区剂量不均匀。用适当角度的楔形滤 过板,可使靶区剂量均匀。当选用楔形角α与两射野中心轴的交 角θ满足α=90º-θ/2条件时,可在两野交叉形成的菱形区内得到均 匀的剂量分布,如图 (b)。
另外靶区剂量与靶区外正常组织剂量之比即治疗增益比, 亦随射线能量和射野间距变化。射野间距越小,射线能量越 高,治疗增益比越大。
要使靶区剂量比两侧正常组织剂量高,拉开肿瘤剂量和 正常组织剂量范围,得到大于1的治疗增益比,一般应使每 野在体位中心处的深度剂量PDD1/2间距≥75%。
当靶区所在部位 有组织缺损而又必须 用两野对穿照射时, 如乳腺癌的切线野照 射、喉癌的两野对穿 照射等,必须加楔形 板,对线束的进行修 整以获得特定形状的 剂量分布。
③过靶区中心作B-B’的垂直线OC,确定第三野的入射方 向。
射野方向确定后,根据每个射野在靶区中心的百分深度剂 量,计算出对穿野应使用的楔形板的楔形角和每个野的剂量 配比。
全身照射技术实践指南_概述及解释说明

全身照射技术实践指南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全身照射技术是一种医学影像技术,通过使用X射线或其他放射性物质辐射全身,为医生提供全面的内部结构图像信息。
这种技术广泛应用于诊断和治疗领域,对于发现疾病、评估治疗效果以及指导手术操作具有重要作用。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详细阐述,包括引言、正文、技术实践指南、解释说明和结论。
引言部分将介绍全身照射技术的概述、文章结构及目的。
1.3 目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个全身照射技术实践指南,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了解和运用该技术。
通过介绍全身照射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并解释其中关键要点,旨在促进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正确应用,并确保患者得到准确而安全的诊断与治疗。
同时,本文还将总结前人在该领域取得的相关成果,并提出一些展望和建议。
以上就是针对“1. 引言”部分的详细清晰撰写内容,希望对您的文章提供帮助。
如有需要,请继续提问。
2. 正文正文部分旨在详细介绍全身照射技术的相关内容。
全身照射技术是一种用于医学领域的放射治疗方法,它可以通过辐射能量来杀死癌细胞或抑制其生长。
这种技术使用高能X射线或其他形式的离子辐射来破坏癌细胞的DNA,阻止其进一步分裂和扩散。
全身照射技术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并且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在进行全身照射前,医生通常会首先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体格检查、病史记录以及各种影像学检查等。
这些评估结果将有助于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和剂量计划。
随后,患者将被要求躺在治疗床上,并通过特殊装置确保身体正确定位。
放射治疗师们会使用放射束来对准体内目标区域,并确保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健康组织的损伤。
目前,有多种全身照射技术可供选择,其中最常用的是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和调强放射治疗技术(IMRT)。
3D-CRT利用计算机生成的三维图像将辐射束传送到癌细胞所在区域。
IMRT则更加精细和个体化,使用具有不同强度的多个小辐射束进行照射,以更好地控制剂量分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
(二)体位固定装置制作:
(1)由物理师和主管医生配合完成固定材料制作 头膜(头枕、头位)、头颈肩膜(头枕)体膜(体位、臂)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
三、定位技术及摆位要求 (一)定位技术:固定源皮距照射的定位时,首先 确定患者体位并在模拟定位机下确定病变照射范围 ,并在患者皮肤表面画线做标记,如需遮挡正常组 织时要在射野内标明。完成以上工作后,做好数据 记录,以备剂量计算。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
二、照射方法
(一)X线的全脑、全脊髓照射 1.能量: 6-8MV 2.全脑照射:颅底线以上颅脑部及颈部5、6椎
体水平以上脊髓;两野水平对穿等中心照射 3.全脊髓照射:颈部第7椎体以下至骶椎,一
般分为2-3个宽4-8CM照射野,源皮距垂直 照射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
(二)X线全脑及电子线全脊髓照射 1.X线全脑照射 2.全脊髓电子线分野照射 3.电子线平行移动照射
(二)摆位要求:
1.根据要求,固定好患者体位 2.打开射野指示灯,调整好射野大小,使灯
光野中心“十”字对准体表射野中心 3.打开标尺灯,调整治疗距离 4.核对医嘱要求,出束治疗 5.电子线治疗时需要根据射野大小选择合适的限光筒
,摆位时注意患者表面一定要与限光筒底部平行, 并且皮肤表面尽量贴近限光筒底部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
第四节 相邻野照射技术
一、临床应用 在临床工作中由于肿瘤体积过大或需要一个以上
照射野相邻,还有非共面照射也有相邻情况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
二、照射方法 (一)共面照射相接射野方法 1.偏转入射角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
2.相邻照射野在体表分开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
五、注意事项: 1.进行全脑照射时,要注意病人颅内压的变化 2.全脑照射野应全脊髓照射野相接在颈髓 3.脊髓野一般分为两段相邻照射野相接处应有适 当的间隔并在照射1000cGy后移动一次,以避 免剂量的热点和冷点 4.全脑照射野需分别测量脑部和颈部的深度以免 上段颈髓剂量过高 5.要密切注意病人的全身和局部反应
)即不论机架在任何位置,对于标称源皮距下机 架旋转中心均在患者的皮肤上,而肿瘤中心或靶区 中心位于放射源和皮肤入射点两点连线的延长线上 此种照射技术与源皮距有关与放射源强度、肿瘤深 度及照射野面积有关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
一、临床应用
源皮距垂直照射摆位技术是放射治疗最基本的 照射方法简便易行,不受机器功能限制;可根据医 生在患者皮肤上画出的照射靶区的大小和形状,采 用规则或不规则多边形野垂直照射。
肿瘤放射治疗技术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放疗科李乾来自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第六章 临床常用照射技术
第一节 体位固定技术
体位固定技术是治疗计划设计与执行过程中及 其重要的一个环节,由于高精度的定位及治疗设备 的广泛用,可以保证获得良好的治疗精度,但是要 保证治疗摆位的一致性及重复性必须需要可靠的体 位固定技术,以达到精确治疗的要求。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
四、放射源选择及照射剂量 放射源的选择一般根据病变部位、临床分期、
肿瘤深度等选择不同种类及不同能量的射线。剂量 的选择要求一般由医师根据临床病变的不同选择适 合的治疗剂量。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
第三节 全脑、全脊髓照射技术
一、临床应用 全脑、全脊髓照射一般用于髓母细胞瘤、松果体 生殖细胞瘤和分化差的室管膜瘤等病变。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
二、照射方法
(1)根据治疗要求按定位时病人体位及体位固定装 置,确定体位
(2)按要求旋转机架角度,通常多为垂直照射机架角度为0º (3)打开距离指示灯,将射野中心“十”字线对准体表野中
心 (4)升降治疗床调到要求的照射距离
对于有角度照射时除升降床外还需左右移动治疗床才 可调到要求的照射距离 (5)打开照射野指示灯,调节射野,使灯光野开置体表野大 小,旋转准直器角度使灯光野与体表野重合 (6)使用铅块,将照射野范围内需要保护的组织用铅块遮挡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
(二)两正交野相邻照射(非共面) 解决非共面两野相交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挡铅(非对称性光栅) 2.转床 3.旋转准直器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
三、相交野照射时的注意事项 1.照射野相接部位要避开肿瘤靶区或重要敏 感器官。 2.治疗表浅部位的靶区时,照射野通常相接 在皮肤表面,此 时 应注意深部组织的超 剂量“热点”照射问题,高剂量区域尽量 不落在敏感器官上,注意其剂量要在其耐 受剂量范围之内。
、真空袋(体位) 病人处于最舒适和最佳重复性 的位置 (2)主管医生对固定器材与人体关系标记并记录 (3)主管医生向患者及家属交待使用固定器材注
意 事项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
第二节 固定源皮距照射技术
固定源皮距(SSD)照射,即在固定的源皮距条件下 照射对于放射源到皮肤的距离等于机架旋转时放射 源旋转半径此源皮距称为标准源皮距(标称源皮距
.
2.俯卧位:脊柱、盆腔术后等病变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
3.侧卧位:单侧头颈部病变(中耳癌、腮腺癌)
4.站立位:单侧上肢病变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
二、治疗固定装置
(一)固定装置需要根据治疗部位的不同来选择不同 种类的固定装置
固定装置的种类: 1.不同种类的体架及其与之配套的热塑模 2.真空垫 3.特殊装置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
三、定位技术及摆位要求 (一)患者体位 患者取俯卧位,头部“垫船形”枕,体部10CM
厚塑料平板,体中线与治疗床中心一致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
(二)模拟定位 1.模拟机透视下观察、调整患者体位 2.全脑照射定位 3.全脊髓照射定位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
四、放射源选择及照射剂量 1.X线的全脑、全脊髓照射 2.X线全脑及电子线全脊髓照射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
一、治疗体位的确定
(一)治疗体位的确定是体位固定的前提条件,选 择治疗体位的基本原则包括: 1.根据病变部位选择合适的体位 2.充分考虑布野要求 3.患者体位的可重复性 4.患者的健康状况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
(二)常见治疗体位 1.仰卧位:头颈部、胸部、腹部、盆腔等病变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