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孟子二章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孟子二章原文及翻译

八年级上册孟子二章原文及翻译

八年级上册孟子二章原文及翻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仲从狱官手里获释后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身体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穷之苦,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

一个人经常可能犯错误,出错以后若能改正;内心困惑,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

(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的忧患,往往容易亡国。

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存,而安逸享乐使人死亡。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仲从狱官手里获释后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登上了相位。

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八年级上册

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八年级上册
⑦与民由.之 由:_实__行___ ⑧独.行.其道. 独:__独__自__ 行:__这__里__是__固___守__;__坚__持__的__意_ 思 道:__原__则__,___行__为__准__则_______
7.虚词意义及用法
①之父母丈命命夫之之之...冠__也代__代____词___用词______,,于______指指___主______““___谓___女___丈之___子______夫间___”__”__,___取__消___句___子独立性 与妾民妇由之.之道.也__代____结词______构,____助__指____词__“____,大______相道____当__”____于__,____“即______的儒____”__家___提___倡___的___“__义___”
(2)动词用作名词 居天下之广居. 原意:_居___住__,在句中意思:居___所__,__住___宅___
6.其他实词
①安居而天下熄. 熄:指战争平息
②丈夫之冠.也 冠:_古__代__男__子__到__成__年___则__举__行__加__冠__礼__,___叫__做__冠___ ③父命.之 命:__教__导___ ④往.之女家 往:_去__,__到_____ ⑤无违夫.子. 夫子:__丈__夫____ ⑥以顺.为正.者 顺:_顺__从_____ 正:__正__理__,__基__本__原___则
③富贵不能淫.( yín )
2.通假字
往之女家
“女”通“汝”,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今异义
丈.夫.之冠也 古义:_成__年___男__子_____ 今义:_女__子___的__配__偶____
4.一词多义 ①戒必戒.敬之必曰戒.__告____诫留______神___,__当___心____

部编版八上语文第21课《孟子》二章知识梳理

部编版八上语文第21课《孟子》二章知识梳理

《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原文】景春曰:“公孙衍(yǎn)、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guàn)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字音】衍(yǎn)冠(guàn)【注释】景春:与孟子同时代的人,纵横家。

公孙衍: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

曾在秦国为相,又曾佩五国相印。

张仪: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秦惠王时为相,游说六国连横以服从秦国。

诚:真正,确实。

大丈夫: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天下熄: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熄:同“息”,平息。

焉:怎么,哪里。

丈夫之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冠,行冠礼。

父命之:父亲给以训导。

命:教导、训诲。

母命之:母亲给予训导。

戒:告诫。

下文的“戒”是谨慎的意思。

女家:这里指夫家。

女,同“汝”,你。

夫子:这里指丈夫正:准则,标准。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这里的“广居”“正位”“大道”分别喻指“仁”“礼”“义”。

与民由之: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

由:遵从。

独行其道: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行:固守坚持。

道:原则,行为准则。

淫:惑乱,迷惑。

使动用法。

移:改变,动摇。

使动用法。

屈:屈服。

使动用法。

【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丈夫!’把顺从当作准则,是妇女之道。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1课《孟子二章》课件(共37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1课《孟子二章》课件(共37张PPT)

头脑风暴 为什么孟子认为公孙衍和张仪不配成为大丈夫?在孟子的 心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因为他们以自己的喜好行事,挑起天上战争,这是极端的个人主义;他们不以正义 为标准,不以天上太平为己任,不以百姓幸福为理想,如妾妇一味地顺从丈夫。
只有符合仁、义、礼的行为才是大丈夫所为。最后得出结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
字 词 积 累

yín

拂士

公孙衍
百里奚

yăn
quán
畎亩
跟我读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 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 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 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
合作探究
1.“是焉得为大丈夫”中的“是”指什么?
2、“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此”指代什么? 3、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4、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请结合上面有关句子,谈谈你对大丈夫的理解。
合作探究
1.“是焉得为大丈夫”中的“是”指什么?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此”指代什么?
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学习金钥匙 一、古文今译原则: 1、字字落实,句句 对应。 二、古文今译的方法: 1、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译。 2、重点实词、虚词译准。
3、句式、语气(标点符号)不变。4、直译不通则意译。

八年级上册孟子二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孟子二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孟子二章知识点孟子二章是气节篇,总共包含了十七个小节,是孟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下面是本章节的重点内容:一、物尽天择论物尽天择,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孟子引用了这个现象,来阐述人类社会的道德和伦理问题。

他认为,人也需要适应社会,否则就会被社会所淘汰。

因此,我们必须符合社会的规范和道德标准,才能够生存下去。

二、仁义论孟子认为仁义是人类社会的基石。

他说:“仁者爱人,义者治人。

”这句话表明了仁爱和公正是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的必要之道。

他还强调了人之相互依存和宽容的重要性,只有人们互相帮助和宽容,才能够建立和谐的社会。

三、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孟子认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在于道德品格。

君子以仁爱、公正和谨慎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而小人则只关心个人利益,忽略他人的权利和感受。

因此,孟子提出了君子的四种修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四、人性本善论孟子认为人性本善。

他以父亲对待自己的孩子为例,指出了人性本善的重要性。

只有当我们关注自己的内在良善,才能够真正达到道德的标准。

此外,他还提出了“四端”和“八恶”的概念,来帮助人们更好地掌握道德准则。

五、价值观孟子强调了人的非凡价值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人与自然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

因此,我们必须珍惜自然资源,并且采取积极保护措施,以维护生态平衡。

六、孟子的治国思想孟子提出了“以民为本”和“明王之治”,这两个思想是他治国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认为,国家的治理应该以人民的需要为基础,以明明正正的王法为规范,通过好的教育培养政治和道德的理想公民,组建高效的政府来实现这个目标。

七、谦虚谨慎的重要性孟子强调了谦虚和谨慎的重要性。

他认为,不能自满自足,必须谦虚面对自己的不足,才有可能不断地发展和进步。

同时,他也提醒人们谨慎行事,不要轻易拿出不可实现的承诺,确保自己的言行一致。

八、孟子的教育思想孟子提出了“教育有道”和“人非生而知之”的观点,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优秀的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应该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

2024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孟子二章》教案新人教版

2024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孟子二章》教案新人教版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文言文阅读能力、文化传承与理解、道德观念的形成。
首先,通过学习孟子二章,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文言文的基本语法规则,掌握常用的文言文词汇,具备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其次,通过孟子二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孟子的思想观点,理解仁政、性善论等概念,认识孟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意识。
首先,在讲解《孟子二章》的思想观点时,应更加注重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孟子的思想观点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其次,在组织小组讨论时,应更加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思考过程,鼓励每个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最后,在课堂管理方面,应更加严格要求学生的纪律,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学习和锻炼。
6. 根据学生的作业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内容逻辑关系
①《孟子二章》的核心思想:
- 性善论: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人们天生具有仁、义、礼、智等美德。
- 仁政思想:孟子主张君主要行仁政,以德治国,关注民生福祉。
- 教育观念:孟子强调教育的重要性,认为通过教育和修养可以发展人的善性。
- 孟子思想观点在个人修养方面的应用,如如何培养自己的仁爱之心,做到关爱他人、尊重他人。
- 孟子思想观点在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应用,如如何运用仁政思想来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
- 孟子思想观点在教育方面的应用,如何通过教育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反思与总结
1.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法,通过讲解、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利用多媒体设备、教学软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在课堂管理方面,我注重营造轻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八年级语文上册21《孟子》二章课件

八年级语文上册21《孟子》二章课件

补充资料:张仪、公孙衍的合纵、连横运动
• 公孙衍和张仪是政敌,公孙衍主张合纵,张 仪主张连横。最初,合纵与连横变化无常。 公孙衍、张仪、苏秦等人游说于各个国家, 合纵既可以对齐,又可以对秦;连横既可以 联秦,也可以联楚,这就是所谓“朝秦暮楚 ”。
• 孟子则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 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 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 是“委妇之道”。
3.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
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男子成年举行冠礼时,父亲教诲他;女儿出嫁时,母亲 教诲她,送到门口,警告她说:‘到了你的夫家,一定 要恭敬、谨慎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 则,是妇女之道。
4.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死于安乐也。 使……死亡
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
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 自鱼盐贩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中释放出来,进而得 到任用,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被召为相,百里奚从集市被 赎出用为大夫。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自学时间】:约3分钟
小结: 1.从景春的话中,可以看出他对公孙衍、张仪持敬佩 、崇拜和敬慕的态度。
从反问句式、副词“诚”以及对他们能力的夸张性 描述上可以看出来。
应该以一种肯定、赞颂并试图得到听话人认可的语 气来读。
小结:
2.孟子的反驳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破(直接反驳)“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至“妾妇之道也”,反驳景春的观点,认为公孙衍 、张仪所行不过是迎合主上的“妾妇之道”,称不 上大丈夫。 第二次——立(正面提出)“居天下之广居”至“ 此之谓大丈夫”,从三个方面的标准正面提出何谓 大丈夫。 前一层次应该读出不屑、轻视和鄙视,后一个层次 应该读得大方激昂、掷地有声。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1课《孟子二章》课件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1课《孟子二章》课件

征验、表现
后喻。 了解、明白
指在国内
辅佐君王的贤士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守法度 的大臣
指在 国外
势力、地位 相当的国家
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也。
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 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译文:一个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 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有所作为;表现在脸 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在国 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 在国外如果没有与之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 外患的忧惧,这个国家时常有灭亡的危险。这 以后才知道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 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遵循
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
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改变,动摇,使动用法
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
惑乱,迷惑,使动用法
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屈服,使动用法
译文:(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 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 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得志的时候, 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 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我迷惑,贫 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 志。这样才叫作大丈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学习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2.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了解作者的论证思 路。 3.正确认识课文所反映的道理,积极进行反 思。
疏通文意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
兴起,指被任用
选拔、任用
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
狱官
集市
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

八年级上册(初二上学期)语文21《孟子》二章PPT课件

八年级上册(初二上学期)语文21《孟子》二章PPT课件

(3)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哪三句话能概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 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试 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 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 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 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
道( )
淫( 使……迷惑 ),贫贱不能移使(……动摇 ),
威武不能使屈…( …屈服
)。此是之谓(
)大
2.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C ) A.丈夫之冠也 冠:行冠礼 B.以顺为正者 C.必敬必戒 戒:告诫 D.与民由之
C(谨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 项是( B ) A.子未学礼乎/子曰:学而时习之 B.一怒而诸侯惧/屠惧 C.往之女家/即公大兄无奕女 D.独行其道/国人道
3.结合孟子的《富贵不能淫》一章,具体分
“不拜”表现了文天祥“威武不能屈” 的精神,而不接受弘范用宰相一职的劝 降,则表现了文天祥“富贵不能淫”的 精神。
【参考译文】文天祥被押到潮阳,见张弘范, 左右元军命令文天祥叩拜,文天祥拒不叩拜, 张弘范于是用宾客的礼节接见他,文天祥与 元军一起进入崖山,张弘范让文天祥写信招 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卫自己的 父母,却教唆别人也背叛自己父母,这可能 吗?”张弘范还是坚决要求他就范。文天祥 于是写下自己所作的《零丁洋诗》给他,诗 的末尾有这样的句子:“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B(A.你/孔子;B.害怕;C.同 “汝”,你/女儿;D.道路/讲述)
1. (1)景春认定公孙衍与张仪是大丈夫的理由是: “__一_怒__而__诸__侯__惧_____,安__居_而__天__下__熄____。” (2)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 下。”文中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_得__志_____,与_民__由__之_______; _不__得__志___________,独_行__其_道____________”。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孟子二章》知识点整理汇总(附专题训练)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孟子二章》知识点整理汇总(附专题训练)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孟子二章》知识点整理汇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附专题训练)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下》。

孟子,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主张“仁政”及“逆境出人才”,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之道”。

(孔子是至圣先师)。

《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南宋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论语》合为“四书”二、重点词和句子翻译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重点词:苦,“使……痛苦”劳,“使……劳累”饿,“使……受饥饿” 空乏,使……受到贫困之苦”(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拂:违背。

逆,不顺。

乱:扰乱。

所以:用这些办法曾:通“增”增加。

翻译: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个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所行不顺,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

用这些方法使他的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重点词:衡:同“横”,梗塞,指不顺。

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征:征验。

喻:明白,了解。

 翻译:内心困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重点词:入:指国内。

出:指国外。

拂:通“弼”读bì,辅佐。

恒:常。

翻译:如果国内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国家时时都有灭亡的危险。

(熟记通假字:①曾:通“增”增加衡:同“横”,梗塞,指不顺。

③拂:通“弼”读bì,辅佐三、一词多义1.于:①征于色:在②舜发于畎亩之中:从2.拂:①行拂乱其所为:拂:违背。

逆,不顺②入则无法家拂士通“弼”读bì,辅佐3.安:①死于安乐:安逸②安居而天下熄安静4.行:①行天下之大道:行走②行拂乱其所为:行动5.发: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兴起,指被任用②发于声:显露、流露四、问题理解1.理解内容后填空(1)文章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孟子》二章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5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孟子》二章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5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孟子》二章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5篇)孟子二章教案篇一1、积累文言词语,扩充文言词汇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朗读全文,借助注释,疏通文意,把握论证思路3、反复诵读,品味语言4、正确认识理解得道多助的现实意义学习目标1、2、3正确认识理解得道多助的现实意义一、导入前些天,我们学习了孟子的文章《鱼我所欲也》,了解了孟子舍生取义的崇高精神,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近孟子,进一步了解主张仁政王道的孟子。

二|导学过程(一)、初读文章,把握字音,读出节奏(初读字音和节奏)1、教师范读文章,要读出气势(可找名家的朗读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听读,注意字音和节奏2、学生自由朗读(大声),读准字音和节奏3、学生试读(可先齐读,后指名读,要找2-3名学生,重点看字音和节奏)(二)、译读全文,读出内容(再读读出内容)1、教师指导分段译读全文。

(可根据内容把文章分段,降低文章的难度。

可分为第一句,三里之城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深也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结尾)学生结合注释,自行翻译课文,并标出疑难词句2、学生质疑、解答,学生边读边翻译,教师点拨重点词语: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人和: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山下团结郭:外城环:围池:护城河是:这委:放弃去:离开域:限制固:使巩固畔:通叛,背叛亲戚;亲戚朋友,包括父母兄弟重点句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力3、理思路①、教师点拨: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②、学生思考讨论:文章是如何逐层展开论述的学生交流教师交流时边归纳: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进攻一方天时不如地利防御一方地利不如人和(战争需要人和)域民固国(治国需要人和)威天下孟子二章教案篇二1.理解文章的观点及作者的论证思路。

八年级上册语文孟子二章原文

八年级上册语文孟子二章原文

八年级上册语文孟子二章原文引言在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我们将学习到孟子的思想和文章。

其中,在第二章中,我们将认识到孟子的思想观点,了解他对人性和教育的看法。

本文将为您呈现孟子第二章的原文。

孟子二章原文孟子第二章的原文如下:孟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性相近也,为礼何以别乎?习相远也,为礼何以同乎?有情,而后兴;有兴,而后广;观乎人之所兴,斯观乎人之所广。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原文解析孟子在这段原文中表达了他对人性和教育的看法。

以下是对原文的解析:1.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孟子认为,所有人的本性都是相近的,但因为不同的习惯和教育,人们的行为和思想会有不同的差别。

2.性相近也,为礼何以别乎?习相远也,为礼何以同乎?孟子提出了一个问题:既然人们的本性相近,那么礼仪和规范应该如何区分呢?另一方面,如果人们的习惯和教育相差很大,那么如何让大家达成共识并遵循相同的礼仪和规范呢?3.有情,而后兴;有兴,而后广;观乎人之所兴,斯观乎人之所广。

孟子强调了人的本性与能力之间的关系。

只有有情感的支持,人才能有所成长;只有有兴趣的推动,人才能不断扩展自己的能力。

通过观察人们的兴趣,我们可以了解到他们的才能和潜力。

4.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孟子在这句话中表达了他对人性的看法。

他认为,好德者不如好色者多。

这是一种讽刺和批评,表明许多人更关注外部的诱惑而忽视内在的道德追求。

总结孟子第二章的原文展示了孟子对人性和教育的看法。

他认为人性相近,但由于习惯和教育的不同,人们的行为和思想会有所差异。

他还强调了人的情感对于成长和能力发展的重要性,并批评了那些追求外部诱惑而忽视内在道德的人。

希望通过这篇文档,您对孟子第二章的原文有了更清晰的理解。

《孟子二章》八年级上册

《孟子二章》八年级上册

《孟子二章》八年级上册以下是八年级上册《孟子二章》的课堂笔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作者简介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被尊称为“亚圣”。

二、文章主题文章通过列举六位历史人物的事例,论述了造就人才、治理国家的问题,说明了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磨难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

三、重点字词1. 舜发于畎亩之中:发,起,指被任用。

畎亩,田地。

2.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选拔。

版筑,筑墙的时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

3. 管夷吾举于士:士,狱官。

举于士,指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被任用。

4. 百里奚举于市:市,集市。

5. 饿其体肤:使他经受饥饿之苦。

6. 空乏其身:使他身处贫困之中。

7. 行拂乱其所为:拂,违背。

乱,扰乱。

所为,所做的事情。

8. 动心忍性: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韧起来。

9. 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

益,增益,增加。

能,才干。

10. 人恒过:恒,常常。

过,犯错误。

11. 衡于虑:衡,同“横”,梗塞,不顺。

12. 而后作: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13. 征于色:征,表现。

色,脸色。

14. 发于声:发,显露,表现。

声,声音。

15. 而后喻:喻,了解,明白。

16. 入则无法家拂士:入,指在国内。

法家,守法度的大臣。

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

拂,同“弼”,辅佐。

17.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出,指在国外。

敌国,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

外患,来自国外的祸患。

18. 生于忧患: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

19. 死于安乐: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四、通假字1. 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

2. 衡于虑:衡,同“横”,梗塞,不顺。

五、古今异义1. 发于畎亩之中:发,古义为被任用;今义为送出,交付。

2. 举于版筑之间:举,古义为被选拔;今义为往上托,往上伸。

3. 管夷吾举于士:士,古义为狱官;今义为士兵。

4. 征于色:征,古义为表现;今义为征讨。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孟子》二章 PPT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孟子》二章 PPT

译文: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责任给这样的 人, 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 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 受到贫困之苦,在他做事时,使他所做的事 不顺利,用这些方法来使他的内心惊动,使 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本来所不具有的 才能。
注 释:
常常犯错误。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
21 《孟子》二章
富贵不能淫Leabharlann 人们经常说“大丈夫说到做 到”、“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 姓”,那么是不是只要是男人就可 以是“大丈夫”呢?我们现在一起 来看看亚圣孟子对“大丈夫”的阐 释。
孟子(约前372年~约前289年), 名轲,字子舆,邹 (现在山东邹城市) 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 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孟子继承并发扬 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 代儒家宗师,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尊称孟子为“亚圣”。孟子生活在兼 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他在孔子的 仁学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 学说。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 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 然的风格。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疑难词语用双横线。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一 读一读字音 轲( kē ) 邹人( zōu ) 淫( yín ) 公孙衍( yǎn ) 丈夫之冠( guàn ) 衣冠( guān )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而立:指三十岁 不惑:指四十岁
知命: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花甲:指六十岁
古稀:指七十岁
耄耋:指八、九十岁 期颐:一百岁
1.背诵课文并笔译。 2.完成课后练习。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孟子二章》知识清单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孟子二章》知识清单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孟子二章》知识清单《富贵不能淫》1.文学常识孟子,名轲,字子舆。

战国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著有《孟子》一书(注: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著)。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宋朝朱熹把《孟子》《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针对景春所谓的“大丈夫”形象,提出了真正的大丈夫之道,倡导儒家的仁义礼智。

3.重点字词衍(yǎn)丈夫之冠(guàn)淫(yín)【通假字】往之女家“女”同“汝”,你。

【古今异义】(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古义:真正,确实今义:诚实(2)父命之古义:教导,训诲今义:命令(3)丈夫之冠也古义:成年男子;今义:女子的配偶【一词多义】(1)戒戒之曰(告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文章思想内容本文通过历史上六个著名人物从卑微到显贵的事例和有关道理,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

2.重点字词舜(shùn)畎(quǎn)亩胶鬲(gé)曾益(zēng)拂士(bì)【通假字】(1)所以动心忍性忍,通“韧”,坚韧(2)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3)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通“横”,梗塞,不顺【古今异义词】(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2)富贵不能淫古义;使……惑乱、迷惑;今义:淫乱(3)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古义,捣土用的杵;今义,建筑,修建(4)管夷吾举于士(3)拂行拂乱其所为(fú,违背)入则无法家拂士(bì,同“弼”,辅佐)(4)士管夷吾举于士(名词,狱官)入则无法家拂士(名词,贤士)【其他重点词语解释】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责任,担子2.行拂乱其所为拂:违背,逆,不顺3.而后作作,奋起,指有所作为4.征于色征:征验5.而后喻喻:明白,了解6.入则无法家拂士入:在里面,指国内法家:守法度的大臣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7.国恒亡恒:常3.重点语句翻译: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孟子二章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孟子二章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孟子二章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4篇孟子二章教案篇一1、积累文言知识;2、背诵课文;3、学习本文阐述道里的方法;4、领会课文深刻道理。

1、重点:积累文言知识;领会课文深刻道理。

2、难点:学习古代名家阐述道里的`方法。

紧扣文本,以学生自求探索、合作探究为主,教师作适当点拨。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1、导语。

2、释题。

(尝试让学生释题)二、朗读课文1、指名学生朗读。

2、正音:郭(guō)粟(sù)夫(fú)域(yù)畔(pàn)3、集体朗读。

三、自求探索:借助注释,尝试翻译全文。

(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在学习小组内讨论解决,也可以向老师提出质疑)1、学生自学、讨论、质疑。

2、检查自学效果。

着重要求学生掌握以下词句:⑴解释加点词①得道(施行仁政)②天时(有利于战争的天气、时令)③地利(有利于战争的地理条件)④人和(人心所向,内部团结)⑤郭(外城)⑥委(放弃)⑦是(这)⑧池(护城河)⑨域(限制)⑩畔(通“叛”,背叛)⑴翻译句子①环而攻之而不胜(包围着攻打却不能取胜)②委而去之(弃城而逃)③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④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缺少帮到了极点,连至亲骨肉也背叛)⑤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所以君子不战则矣,战就一定胜利)四、合作探究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作者是怎样论证中心论点的?3、第四段由谈战争转为谈什么?从而得出一个什么结论?4、孟子认为实现“人和”的途径是什么?这正是他哪一种主张的具体表现?(程序:学生讨论-检查反馈-归纳总结)五、质疑六、小结(尝试让学生小结)七、背诵(分小组背诵)八、作业:以“‘人和’的现实意义”为话题,写一篇学习本文后的心得体会。

不少于500字,写在作文簿上。

孟子二章教案篇二1.学习文言实词虚词,加强基础积累。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

3.反复诵读,品味语言,感受孟子酣畅淋漓、灵活而丰富多彩的论辩艺术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孟子生平。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孟子二章》教学优秀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孟子二章》教学优秀PPT课件
富贵不能淫———高官厚禄不能乱我心 贫贱不能移———家贫位卑不能改变我志向
威武不能屈———威力相逼不能使我卑躬屈膝
怎样才能做到有大丈夫之道呢?
•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 下之大道;(贯彻儒家倡导的仁义礼 )
•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有“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立身 处世态度)
孟子认为,真正的大丈夫有两个 标准:一是要有“行天下之大道”的远 大志向和抱负,并能将此大道推行到广 大人民中去;二是要有“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操守。 只有这样,才算得上是大丈夫。
征: 表现
喻: 了解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
内心困惑,思虑堵塞,然后才能奋起,有所
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表
现在声音上,然后才能被人们了解。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者,国恒亡。
入:在国内 拂:同“弼”,辅佐 出:在国外
(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 的大臣和能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 没有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 这个国家常常会导致灭亡。
你情愿 我操大 心永丈 间 远夫
流的 淌高 在尚
你音愿 我韵大 耳永丈 畔 远夫
萦的 绕铿 在锵
• 青蛙在开水里逃生 • 青蛙在温水里死亡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 畎亩之中,傅说/ 举于/ 版筑之 间,胶鬲/ 举于/ 鱼盐之中,管夷吾/ 举于/ 士, 孙叔敖 / 举于/海,百里奚/ 举于/ 市,故/ 天 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 筋骨,饿 其/体肤,空乏/ 其身,行/拂 乱/ 其 所为,所以/动心/ 忍性,曾益/ 其所不能。
字词总结 1.词类活用:

八年级语文上册《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课件

八年级语文上册《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课件
富贵不能使他的心思扰乱,贫贱不能使他的 气节改变,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样 才叫做大丈夫!”
你思我想感受精髓
1、景春提出了什么观点?为何会提出此观 点? 2、孟子并不认同景春的观点,他的反驳可 以分为几个层次?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



驳论文
孟子心中什么样的人才是大丈夫呢?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贯彻儒家倡导的仁、礼、 义)
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 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 候,父亲给 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 她到门口,警告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 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 夫!’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
顺从 原则
居住
Hale Waihona Puke 住所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
流的 淌高 在尚
你音愿 我韵大 耳永丈 畔远夫
萦的 绕铿 在锵
谢谢大家
核心、基础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有“穷则 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立身处世态度)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在 社会生活中应有的为人原则)
你讲我讲感受英雄
思考: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 标准,肯定收藏着许多大丈夫的名字,谈 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请举例说明。
你情愿 我操大 心永丈 间远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
难道 真正的
哉?一怒而诸侯惧, 安居而天下熄”
安静 通“息”,停止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
这 怎么

礼乎?丈夫之冠也,父 命之;女子之嫁也,
主谓之间无实意 训导
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