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电大心理咨询入门 形考作业1概要1讲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助人
B.
他助
C.
帮助
A.
人际关系
B.
信任
C.
咨询师的素养
A.
互助
B.
C.
特殊
A.
心理或精神
B.
疾病
C.
生活
A.
保证
B.
方向
C.
第一步
A.
他的行为是否正确
B.
他为什么这么做
C.
他是谁
A.
每周
B.
每周
C.
每周
A.
来访者有明显的自杀意图
B.
存在伤害他人的可能性
C.
A和
A.
人际互动性质
B.
来访者领悟力
C.
关系
A.
理解支持原则
B.
耐心倾听原则
C.
保密原则
A.
一切服从来访者的意愿
B.
根据来访者的意见实施咨询
C.
重建个体在自我概念与经验之间的和谐
A.
出现错误的认知
B.
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
C.
自我概念与经验不协调
A.
自我成长
B.
C.
自我概念
A.
心理问题
B.
心理障碍
C.
精神分裂症
A.
现实原则
B.
道德原则
C.
欢乐原则
A.
解决个体情绪困扰
B.
消除个体行为障碍
C.
促进个体成熟
A.
分化抑制
B.
消退抑制
C.
交互抑制
A.
来访者是否有主动参与的态度和行动
B.
来访者是否了解一定数量的咨询技术
C.
咨询师是否能够主动与来访者建立起来咨询以外的关系
A.
注重咨询技巧
B.
强调咨询过程
C.
咨询以关系为导向
A.
B.
无条件积极看待
C.
真诚
对错
对错
对错
对错
对错
对错
对错
对错
对错
对错
答:1、保密性原则:咨询人员应对来访者的有关资料给予保密,不得对外公开来访者的姓名、个人情况等;尊重来访者的个人隐私权,不能在咨询室以外的其他地方随意谈论来访者的问题。如因工作需要不得不引用咨询事例时,应对材料进行适当处理,不得公开来访者的真实姓名、单位或住址。
2、客观立场原则:咨询人员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应保持客观、中立的立场,不以咨询人员自身的价值观评判来访者的心理和行为,更不对来访者进行批评或指责。
3、专业能力限定原则:咨询人员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来访者分析问题的所在,培养来访者积极的心态,树立自信心,让来访者的心理得到成长,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当来访者面临的问题超出咨询人员的专业能力范围时,心理咨询人员应主动、及时地把当事人转介到合适的心理咨询机构。
4、时间、感情限定的原则:心理咨询必须遵守一定的时间限制。咨询时间一般规定为每次50分钟左右(初次受理时可以适当延长),不能随意延长咨询时间或间隔。咨访关系的确立是咨询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是咨询者和来访者心理的沟通和接近。但这是有限度的。来自来访者的劝诱和要求,即便是好意,在终止咨询之前应该予以拒绝。
5、“来者不拒、去者不追”的原则:心理咨询人员在向来访者提供咨询服务时,应给予来访者自己的意愿,到心理咨询室求询的来访者必须出于完全自愿,这是确立咨访关系的先决条件。“来者不拒”,指对来访者积极提供可能的帮助;“去者不追”,指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来访者退出或离开,应及时安排,做好结束咨询工作,不必勉强建议来访者继续进行心理咨询服务。
第32题. ABC理论?
答:常见的不合理信念:
1、自己应比别人强,自我价值过高
2、人应该得到生活中所有对自己重要的人的喜爱和赞许;•有价值的人应在各方面都比别人强;
3、任何事物都应按自己的意愿发展,否则会很糟糕;•一个人应该担心随时可能发生灾祸;•情绪由外界控制,自己无能为力;•已经定下的事是无法改变的;
4、一个人碰到的种种问题,总应该都有一个正确、完满的答案,如果一个人无法找到它,便是不能容忍的事;
5、对不好的人应该给予严厉的惩罚和制裁;•逃避挑战与责任可能要比正视它们容易得多;•要有一个比自己强的人做后盾才行。不合理观念的特征
依据ABC理论,分析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情况,我们不难发现人的不合理观念常常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绝对化的要求:是指人们常常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事物必定发生或不发生的想法。它常常表现为将“希望”、“想要”等绝对化为“必须”、“应该”或“一定要”等。例如,“我必须成功”、“别人必须对我好”等等。这种绝对化的要求之所以不合理,是因为每一客观事物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不可能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对于某个人来说,他不可能在每一件事上都获得成功,他周围的人或事物的表现及发展也不会以他的意愿来改变。因此,当某些事物的发展与其对事物的绝对化要求相悖时,他就会感到难以接受和适应,从而极易陷入情绪困扰之中。
二是过分概括化:这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思维方式的表现,它常常把“有时”、“某些”过分概括化为“总是”、“所有”等。用艾利斯的话来说,这就好像凭一本书的封面来判定它的好坏一样。它具体体现在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不合理评价上,典型特征是以某一件或某几件事来评价自身或他人的整体价值。例如,有些人遭受一些失败后,就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毫无价值”,这种片面的自我否定往往导致自卑自弃、自罪自责等不良情绪。而这种评价一旦指向他人,就会一味地指责别人,产生怨忿、敌意等消极情绪。我们应该认识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可能性。
三是糟糕至极:这种观念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情发生,那将是非常可怕和糟糕。例如,“我没考上大学,一切都完了”,“我没当上处长,不会有前途了。”这种想法是非理性的,因为对任何一件事情来说,都会有比之更坏的情况发生,所以没有一件事情可被定义为糟糕至极。但如果一个人坚持这种“糟糕”观时,那么当他遇到他所谓的百分之百糟糕的事时,他就会陷入不良的情绪体验之中,而一蹶不振。
因此,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当遭遇各种失败和挫折,要想避免情绪失调,就应多检查一下自己的大脑,看是否存在一些“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等不合理想法,如有,就要有意识地用合理观念取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