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粮食标准(个人整理的)(知识分析)

合集下载

国家粮油质量标准

国家粮油质量标准

国家粮油质量标准 Hessen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最新国家粮油质量标准1、稻谷(GB1350-2009):⑴整精米率指标按1-5等级分别为:籼稻:≥50%、≥47%、≥44%、≥41%、≥38%粳稻:≥61%、≥58%、≥55%、≥47%、≥44%⑵等外级:出糙率低于5等的稻谷⑶标签标识要求:在包装物上或随行文件中注明产品的名称、类别、产地(县)、收获时间,为稻谷产品溯源提供根据和方便。

2、玉米(GB1353-2009)⑴按1-5等容重指标分别为:≥720g/L、≥685g/L、≥650g/L、≥620g/L、≥590g/L等外级:<590 g/L⑵5个等级可以兼顾我国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以及主产区丰年、平年和歉年的玉米质量,同时各等级也能够与各主要玉米生产国家要求相一致。

⑶不完善粒按1-5级分别为:≤4%、≤6%、≤8%、≤10%、≤15%⑷对于水分>18%的玉米,须将水分降到18%以下,待玉米样品冷却至室温后再测定容重。

⑸标识要求。

3、大豆(GB1352-2009)⑴高油大豆按粗脂肪含量(干基)指标分为1-3等分别为:≥22%、≥21%、≥20%,低于20%的大豆不作为高油大豆,其它质量指标与普通大豆3等相同。

⑵高蛋白大豆按蛋白质含量(干基)指标分为1-3等分别为:≥44%、≥42%、≥40%,低于40%的不作为高蛋白大豆,其他指标与普通大豆2等相同。

⑶普通大豆定等指标使用完整率代替纯粮率进行定等,质量等级仍为1-5级分别为:≥95%、≥90%、≥85%、≥80%、≥75%,⑷新标准取消东北黄大豆与一般黄大豆分类,根据种皮与子叶颜色将大豆分为:黄大豆、青大豆、黑大豆、其他颜色大豆、混合大豆等,并要求黄大豆、青大豆和黑大豆中同类型大豆不低于95%,不符合要求的归为混合大豆。

⑸我国新标准中首次对损伤粒单独进行要求,1-5等损伤粒分别要求≤1%、≤2%、≤3%、≤5%、≤8%,其中热损伤粒分别为:≤%、≤%、≤%、≤1%、≤3%。

最全的现行粮食标准(个人整理的)

最全的现行粮食标准(个人整理的)

名词术语及管理规范现行粮油行业标准序号标准名称执行标准代号备注1粮食、油料及其加工产品性质和质量的名LS/T1102-1988词术语已有国标2粮油仓储设备名词术语LS/T1101-1988已有国标3饲料加工设备图形符号LS/T 3614 -19894原粮油料形态学和结构学术语LS/T1103-1992已有国标5面条类生产工业用术语LS/T1104-19936植物油生产工艺测定规范LS/T 1208-19927挂面生产工艺技术规程LS/T 1206-19928浸出制油工厂防火安全规范SBJ04-919饲料厂工程设计规范SBJ 05-199310小麦制粉厂工程设计规范SBJ 06-199311植物油厂工程设计规范SBJ 07-199412粮油饲料机械产品型号编制方法LS/T 3502-199513饲料显微镜检查图谱SB/T 10274-199614磷化氢环流熏蒸技术规程LS/T 1201-200215 储粮机械通风技术规程LS/T 1202-200216 谷物冷却机低温储粮技术规程LS/T 1204-200217 粮食烘干机操作规程LS/T 1205-2002已有国标粮食信息分类与编码粮食行政、事业机18LS/T 1700 —2004构及社会团体分类与代码粮食信息分类与编码粮食企业分类与代19LS/T 1701 —2004码粮食信息分类与编码粮食属性分类与代20LS/T 1702 —2004码粮食信息分类与编码粮食及加工分类与21LS/T 1703 —2004代码粮食信息分类与编码粮食检验第1 部22LS/T1704.1 —2004分:指标分类与代码粮食信息分类与编码粮食检验第2 部23LS/T1704.2 —2004分:质量标准分类与代码粮食信息分类与编码粮食检验第3 部24LS/T1704.3 —2004分:标准方法分类与代码粮食信息分类与编码粮食设施分类与代25LS/T 1705 —2004码粮食信息分类与编码粮食设备分类与代26LS/T 1706 —2004码粮食信息分类与编码粮食仓储第1 部27LS/T1707.1 —2004分:仓储作业分类与代码粮食信息分类与编码粮食仓储第2 部28LS/T1707.2 —2004分:粮情检测分类与代码粮食信息分类与编码粮食仓储第3 部29LS/T1707.3 —2004分:器材分类与代码粮食信息分类与编码粮食加工作业分类30LS/T1708.1 —2004与代码粮食信息分类与编码粮食加工技术经济31LS/T1708.2 —2004指标分类与代码粮食信息分类与编码储粮病虫害分类与32LS/T 1709 —2004代码粮食信息分类与编码储粮仓储业务统计33LS/T 1710 —2004分类与代码粮食信息分类与编码财务会计分类与代34LS/T 1711 —2004码35—2004粮食信息分类与编码粮食贸易业务分类LS/T 1712与代码36粮油储藏技术规范LS/T 1211 -200837 储粮化学药剂管理和使用规范LS 1212-200838 二氧化碳气调储粮技术规程LS/T 1213 -200839 小麦硬度指数标准样品制备技术规范LS/T 1214-200840 小麦硬度指数测定仪检定技术规范LS/T 1215-200841 粮食仓库安全操作规程LS1206-2005粮食仓库机电设备安装技术规程LS1207-2005粮油基础与管理现行粮油国家标准(一)粮油基础序号标准名称执行标准代号实施日期1 制粉工业名词术语GB/T 8872-19881988/7/12 粮油名词术语油脂工业GB/T 8873-20082009/1/20粮油名词术语粮食、油料及其加工产3GB/T 22515-20082009/1/20品4 粮油通用技术、设备名词术语GB/T 8874-20082009/1/205 粮油术语碾米工业GB/T 8875-20082009/1/16粮油工业用图形符号、代号第 1 部分:GB/T 12529.1-20082009/1/20通用部分粮油工业用图形符号、代号第 2 部分:7GB/T 12529.2-20082009/1/1碾米工业8粮油工业用图形符号、代号第 3 部分:GB/T 12529.3-20082009/1/20制粉工业9粮油工业用图形符号、代号第 4 部分:GB/T 12529.4-20082009/1/20油脂工业10 粮油工业用图形符号、代号仓储工业GB/T 12529.5-1990 1991/9/1粮油检验粮食感官检验辅助图谱第11GB/T 22504.1-20082009/1/20 1部分:小麦12 粮油检验感官检验环境照明GB/T 22505-20082009/1/2013粮食销售包装GB/T 17109-20082009/1/2014 食用植物油销售包装GB/T 17374-20082009/1/20(二)粮油管理GB/T22184-2008/ISO1 谷物和豆类散存粮食温度测定指南2008/11/14112:1990预防与降低谷物中真菌毒素污染操作2GB/T 22508-20082009/1/20规范注:制粉工业名词术语;粮油工业用图形符号、代号仓储工业,已修订,正在报批。

最新国家粮油质量标准

最新国家粮油质量标准

最新国家粮油质量标准1、稻谷( GB1350-2009):⑴整精米率指标按1-5 等级分别为:籼稻:≥50%、≥47%、≥44%、≥41%、≥38%粳稻:≥61%、≥58%、≥55%、≥47%、≥44%⑵等外级:出糙率低于 5 等的稻谷⑶ 标签表记要求:在包装物上或随行文件中注明产品的名称、种类、产地(县)、收获时间,为稻谷产品溯源供应依照和方便。

2、玉米( GB1353-2009)⑴按 1-5 等容重指标分别为:≥ 720g/L、≥ 685g/L、≥ 650g/L、≥ 620g/L、≥590g/L等外级:< 590 g/L⑵5 个等级可以兼顾我国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以及主产区丰年、平年和歉年的玉米质量,同时各等级也可以与各主要玉米生产国家要求相一致。

⑶不完满粒按 1-5 级分别为:≤ 4%、≤ 6%、≤ 8%、≤ 10%、≤ 15%⑷对于水分> 18%的玉米,须将水分降到 18%以下,待玉米样品冷却至室温后再测定容重。

⑸ 表记要求。

3、大豆( GB1352-2009)⑴高油大豆按粗脂肪含量(干基)指标分为1-3 均分别为:≥ 22%、≥ 21%、≥ 20%,低于 20%的大豆不作为高油大豆,其他质量指标与一般大豆 3 等相同。

⑵高蛋白大豆按蛋白质含量(干基)指标分为1-3 均分别为:≥ 44%、≥ 42%、≥ 40%,低于 40%的不作为高蛋白大豆,其他指标与一般大豆2 等相同。

⑶一般大豆定等指标使用完满率代替纯粮率进行定等,质量等级仍为 1-5 级分别为:≥95%、≥90%、≥85%、≥80%、≥75%,⑷ 新标准取消东北黄大豆与一般黄大豆分类,依照种皮与子叶颜色将大豆分为:黄大豆、青大豆、黑大豆、其他颜色大豆、混杂大豆等,并要求黄大豆、青大豆和黑大豆中同种类大豆不低于95%,不吻合要求的归为混杂大豆。

⑸我国新标准中首次对伤害粒单独进行要求,1-5 等伤害粒分别要求≤ 1%、≤2%、≤ 3%、≤ 5%、≤ 8%,其中热伤害粒分别为:≤ 0.2%、≤ 0.2%、≤ 0.5%、≤ 1%、≤3%。

国家粮食标准

国家粮食标准

国家粮食标准
国家粮食标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 粮食的食品安全标准:如《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安全标准是“强制执行的标准”,“除食品安全标准外,不得制定其他食品强制性标准”。

2. 粮食的执行标准:如大米的国家标准是GB/T 1354;黑龙江五常大米的执行标准是:GB/T 19266;辽宁盘锦大米的执行标准是:GB/T 18824;方正富硒大米的执行标准是:GB/T 20040;河南原阳黄金晴大米的执行标准是:GB/T 22438;海南定安富硒大米的执行标准是:DB46/T239;上海松江大米的执行标准是:DB31/T908。

请注意,这些信息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能会随着时间推移发生变化,建议查询我国政府官网获取最新粮食标准信息。

最全的现行粮食标准个人整理的

最全的现行粮食标准个人整理的

(一)粮油基础
(二)粮油管理
注:制粉工业名词术语;粮油工业用图形符号、代号仓储工业,已修订,正在报批。

(一)通用方法
注: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一般规则;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发;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粮食、油料检验容重测定法;粮食、油料检验粮食粘度测定法;粮食、油料检验粮食酸度测定法;粮食、油料检验种子发芽试验;粮食、油料检验粉类含砂量测定法;粮食、油料检验脂肪酸值测定法;谷物制品脂肪酸测定法,已修订,正在报批。

(二)稻谷及制品检测方法
注:粮食、油料检验黄粒米及裂纹粒检验法;粮食、油料检验碎米检验法;米类加工精度异色相差分染色检验法(IDS法),已修订,正在报批。

(三)小麦及制品检测方法
注:粮食、油料检验小麦粉加工精度检验法;小麦粉沉淀值测定法,已修订,正在报
(四)其他粮食及制品检测方法
(五)油脂产品检测方法
注:植物油脂检验比重测定法;植物油脂检验折光指数测定法;植物油脂检验杂质测
(六)油料及饼粕检测方法
(二)油料制品
(一)原粮
(二)油料。

国家粮油质量标准

国家粮油质量标准

国家粮油质量标准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最新国家粮油质量标准1、稻谷(GB1350-2009):⑴整精米率指标按1-5等级分别为:籼稻:≥50%、≥47%、≥44%、≥41%、≥38%粳稻:≥61%、≥58%、≥55%、≥47%、≥44%⑵等外级:出糙率低于5等的稻谷⑶标签标识要求:在包装物上或随行文件中注明产品的名称、类别、产地(县)、收获时间,为稻谷产品溯源提供根据和方便。

2、玉米(GB1353-2009)⑴按1-5等容重指标分别为:≥720g/L、≥685g/L、≥650g/L、≥620g/L、≥590g/L等外级:<590 g/L⑵5个等级可以兼顾我国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以及主产区丰年、平年和歉年的玉米质量,同时各等级也能够与各主要玉米生产国家要求相一致。

⑶不完善粒按1-5级分别为:≤4%、≤6%、≤8%、≤10%、≤15%⑷对于水分>18%的玉米,须将水分降到18%以下,待玉米样品冷却至室温后再测定容重。

⑸标识要求。

3、大豆(GB1352-2009)⑴高油大豆按粗脂肪含量(干基)指标分为1-3等分别为:≥22%、≥21%、≥20%,低于20%的大豆不作为高油大豆,其它质量指标与普通大豆3等相同。

⑵高蛋白大豆按蛋白质含量(干基)指标分为1-3等分别为:≥44%、≥42%、≥40%,低于40%的不作为高蛋白大豆,其他指标与普通大豆2等相同。

⑶普通大豆定等指标使用完整率代替纯粮率进行定等,质量等级仍为1-5级分别为:≥95%、≥90%、≥85%、≥80%、≥75%,⑷新标准取消东北黄大豆与一般黄大豆分类,根据种皮与子叶颜色将大豆分为:黄大豆、青大豆、黑大豆、其他颜色大豆、混合大豆等,并要求黄大豆、青大豆和黑大豆中同类型大豆不低于95%,不符合要求的归为混合大豆。

⑸我国新标准中首次对损伤粒单独进行要求,1-5等损伤粒分别要求≤1%、≤2%、≤3%、≤5%、≤8%,其中热损伤粒分别为:≤%、≤%、≤%、≤1%、≤3%。

最新国家粮油质量标准

最新国家粮油质量标准

最新国家粮油质量标准1、稻谷(GB1350-2009):⑴整精米率指标按1-5等级分别为:籼稻:≥50%、≥47%、≥44%、≥41%、≥38%粳稻:≥61%、≥58%、≥55%、≥47%、≥44%⑵等外级:出糙率低于5等的稻谷⑶标签标识要求:在包装物上或随行文件中注明产品的名称、类别、产地(县)、收获时间,为稻谷产品溯源提供根据和方便。

2、玉米(GB1353-2009)⑴按1-5等容重指标分别为:≥720g/L、≥685g/L、≥650g/L、≥620g/L、≥590g/L等外级:<590 g/L⑵5个等级可以兼顾我国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以及主产区丰年、平年和歉年的玉米质量,同时各等级也能够与各主要玉米生产国家要求相一致。

⑶不完善粒按1-5级分别为:≤4%、≤6%、≤8%、≤10%、≤15%⑷对于水分>18%的玉米,须将水分降到18%以下,待玉米样品冷却至室温后再测定容重。

⑸标识要求。

3、大豆(GB1352-2009)⑴高油大豆按粗脂肪含量(干基)指标分为1-3等分别为:≥22%、≥21%、≥20%,低于20%的大豆不作为高油大豆,其它质量指标与普通大豆3等相同。

⑵高蛋白大豆按蛋白质含量(干基)指标分为1-3等分别为:≥44%、≥42%、≥40%,低于40%的不作为高蛋白大豆,其他指标与普通大豆2等相同。

⑶普通大豆定等指标使用完整率代替纯粮率进行定等,质量等级仍为1-5级分别为:≥95%、≥90%、≥85%、≥80%、≥75%,⑷新标准取消东北黄大豆与一般黄大豆分类,根据种皮与子叶颜色将大豆分为:黄大豆、青大豆、黑大豆、其他颜色大豆、混合大豆等,并要求黄大豆、青大豆和黑大豆中同类型大豆不低于95%,不符合要求的归为混合大豆。

⑸我国新标准中首次对损伤粒单独进行要求,1-5等损伤粒分别要求≤1%、≤2%、≤3%、≤5%、≤8%,其中热损伤粒分别为:≤0.2%、≤0.2%、≤0.5%、≤1%、≤3%。

最全的现行粮食标准个人整理的

最全的现行粮食标准个人整理的

(一)粮油基础
(二)粮油管理
注:制粉工业名词术语;粮油工业用图形符号、代号仓储工业,已修订,正在报批。

(一)通用方法
注: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一般规则;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发;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粮食、油料检验容重测定法;粮食、油料检验粮食粘度测定法;粮食、油料检验粮食酸度测定法;粮食、油料检验种子发芽试验;粮食、油料检验粉类含砂量测定法;粮食、油料检验脂肪酸值测定法;谷物制品脂肪酸测定法,已修订,正在报批。

(二)稻谷及制品检测方法
注:粮食、油料检验黄粒米及裂纹粒检验法;粮食、油料检验碎米检验法;米类加工精度异色相差分染色检验法(IDS法),已修订,正在报批。

(三)小麦及制品检测方法
注:粮食、油料检验小麦粉加工精度检验法;小麦粉沉淀值测定法,已修订,正在报
(四)其他粮食及制品检测方法
(五)油脂产品检测方法
注:植物油脂检验比重测定法;植物油脂检验折光指数测定法;植物油脂检验杂质测
(六)油料及饼粕检测方法
(二)油料制品
(一)原粮
(二)油料。

最全现行粮食标准(个人整理)

最全现行粮食标准(个人整理)

名词术语及管理规范现行粮油行业标准
粮油基础与管理现行粮油国家标准(—)粮油基础
(二)粮油管理
注:制粉工业名词术语;粮油工业用图形符号、代号仓储工业,已修订,正在报批
粮油机械现行粮油国家标准
粮油储藏现行粮油国家标准
检测方法现行粮油国家标准(一)(一)通用方法
注: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一般规则;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发;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粮食、油料检验容重测定法;粮食、油料检验粮食粘度测定法;粮食、油料检验粮食酸度测定法;粮食、油料检验种子发芽试验;粮食、油料检验粉类含砂量测定法;粮食、油料检验脂肪酸值测定法;谷物制品脂肪酸测定法,已修订,正在报批。

检测方法现行粮油国家标准(二)(二)稻谷及制品检测方法
注:粮食、油料检验黄粒米及裂纹粒检验法;粮食、油料检验碎米检验法;米类加工精度异色相差分染色检验法(IDS法),已修订,正在报批。

检测方法现行粮油国家标准(三)
(三)小麦及制品检测方法
相色谱法
注:粮食、油料检验小麦粉加工精度检验法;小麦粉沉淀值测定法,已修订,正在报批。

检测方法现行粮油国家标准(四)
(四)其他粮食及制品检测方法
检测方法现行粮油国家标准(五)
(五)油脂产品检测方法
定法;植物油脂检验熔点测定法,已修订,正在报批。

检测方法现行粮油国家标准(六)(六)油料及饼粕检测方法
注:油料中油的游离脂肪酸含量测定法,已修订,正在报批
粮油制品现行粮油国家标准(一)(一)粮食制品
粮油制品现行粮油国家标准(二)(二)油料制品
原粮与油料现行粮油国家标准(一)原粮
(二)油料
注:优质稻谷;优质小麦强筋小麦;优质小麦弱筋小麦,已修订,正在报批。

最全的现行粮食标准

最全的现行粮食标准

粮油基础与管理现行粮油国家标准(—)粮油基础(二)粮油管理注:制粉工业名词术语;粮油工业用图形符号、代号仓储工业,已修订,正在报批粮油机械现行粮油国家标准粮油储藏现行粮油国家标准(一)通用方法序号标准名称执行标准代号实施日期1 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一般规则GB/T?5490-1985 1986/7/12 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GB 5491-1985 1986/7/1粮油检验粮食、油料的色泽、气味、口3GB/T 5492-2008 2009/1/20 味鉴定4 粮油检验类型及互混检验GB/T 5493-2008 2009/1/20粮油检验粮食、油料的杂质、不完善粒GB/T 5494-2008 2009/1/20 5检验6 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GB/T??5497-1985 1986/7/17 粮食、油料检验容重测定法GB/T??5498-1985 1986/7/18 粮食、油料检验灰分测定法GB/T??5505-2008 2008/12/19 粮油检验粮食中粗脂肪含量测定GB/T 5512-2008 2009/1/2010 粮油检验粮食中还原糖和非还原糖测定GB/T 5513-2008 2009/1/2011 粮油检验粮食、油料中淀粉含量测定GB/T 5514-2008 2009/1/2012 粮油检验粮食中粗纤维素含量测定?介GB/T 5515-2008/ISO 2008/12/1质过滤法6865:200013 粮食、油料检验粮食粘度测定法GB/T?5516-1985 1986/7/114 粮食、油料检验粮食酸度测定法GB/T?5517-1985 1986/7/115 粮油检验粮食、油料相对密度的测定GB/T 5518-2008 2009/1/2016 粮食、油料检验种子发芽试验GB/T?5520-1985 1986/7/117粮油检验粮食、油料的过氧化氢酶活动度的测定GB/T 5522-2008 2009/1/20 18粮油检验粮食、油料的脂肪酶活动度的测定GB/T 5523-2008 2009/1/2019 粮食、油料水分两次烘干测定法GB/T?20264-2006 2006/9/120 粮油检验粮食、油料纯粮(质)率检验GB/T 22725-2008 2009/1/2021 粮油检验粉类粗细度测定GB/T 5507-2008 2009/1/2022 粮食、油料检验粉类含砂量测定法GB/T?5508-1985 1986/7/123 粮油检验粉类磁性金属物测定GB/T 5509-2008 2009/1/2024 粮食、油料检验脂肪酸值测定法GB/T?5510-1985 1986/7/125谷物和豆类氮含量测定和粗蛋白质含量计算凯氏法GB/T 5511-2008/ISO20483:20062008/12/126 谷物与豆类千粒重的测定GB/T 5519-2008 2009/1/2027 谷物及谷物制品水分的测定常规法GB/T21305-2007/ISO712:19982008/2/128谷物、油料和豆类单向气流穿过散粮的单位压力损失测定GB/T22481-2008/ISO4174:19982009/2/129 谷物、豆类及副产品灰分含量的测定GB/T22510-2008/ISO2171:20072009/1/2030 谷物维生素B1测定方法GB/T?7628-2008 2008/10/131 谷物维生素B2测定方法GB/T?7629-2008 2008/10/132 粮油检验谷物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测定GB/T 9822-2008 2009/1/2033 谷物及淀粉糊化特性测定法粘度仪法GB/T?14490-2008 1994/2/134粮油检验谷物及其制品中铜、铁、锰、锌、钙、镁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GB/T 14609-2008 2009/1/2035 粮油检验谷物及制品中钙的测定GB/T 14610-2008 2009/1/2036 谷物制品脂肪酸值测定法GB/T?15684-1995 1996/1/137粮油检验谷物及其制品中a -淀粉酶活性的测定比色法GB/T 5521-2008 2009/1/1注: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一般规则;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发;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粮食、油料检验容重测定法;粮食、油料检验粮食粘度测定法;粮食、油料检验粮食酸度测定法;粮食、油料检验种子发芽试验;粮食、油料检验粉类含砂量测定法;粮食、油料检验脂肪酸值测定法;谷物制品脂肪酸测定法,已修订,正在报批。

最新国家粮油质量标准

最新国家粮油质量标准

最新国家粮油质量标准⑴整精米率指标按1-5等级分别为:籼稻:≥50%、≥47%、≥44%、≥41%、≥38%粳稻:≥61%、≥58%、≥55%、≥47%、≥44%⑵等外级:出糙率低于5等的稻谷时间,为稻谷产品溯源提供根据和方便。

、收获⑴按1-5等容重指标分别为:≥720g/L、≥685g/L、≥650g/L、≥620g/L、≥590g/L等外级:<590g/L⑵5个等级可以兼顾我国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以及主产区丰年、平年和歉年的玉米质量,同时各等级也能够与各主要玉米生产国家要求相一致。

⑶不完善粒按1-5级分别为:≤4%、≤6%、≤8%、≤10%、≤15%⑷对于水分>18%的玉米,须将水分降到18%以下,待玉米样品冷却至室温后再测定容重。

⑸标识要求。

⑴高油大豆按粗脂肪含量(干基)指标分为1-3等分别为:≥22%、≥21%、≥20%,低于20%的大豆不作为高油大豆,其它质量指标与普通大豆3等相同。

⑵高蛋白大豆按蛋白质含量(干基)指标分为1-3等分别为:≥44%、≥42%、≥40%,低于40%的不作为高蛋白大豆,其他指标与普通大豆2等相同。

⑶普通大豆定等指标使用完整率代替纯粮率进行定等,质量等级仍为1-5级分别为:≥95%、≥90%、≥85%、≥80%、≥75%,⑷新标准取消东北黄大豆与一般黄大豆分类,根据种皮与子叶颜色将大豆分为:黄大豆、青大豆、黑大豆、其他颜色大豆、混合大豆等,并要求黄大豆、青大豆和黑大豆中同类型大豆不低于95%,不符合要求的归为混合大豆。

⑸我国新标准中首次对损伤粒单独进行要求,1-5等损伤粒分别要求≤1%、≤2%、≤3%、≤5%、≤8%,其中热损伤粒分别为:≤0.2%、≤0.2%、≤0.5%、≤1%、≤3%。

4、小麦:⑴修改了小麦分类检验方法,将感官检验改为仪器化检验,建立了中国小麦硬度分类评价体系,规定硬度指数大于等于60的为硬麦,小于等于45的为软麦,介于两者之间的为混合麦。

最全现行粮食标准(个人整理)

最全现行粮食标准(个人整理)

名词术语及管理规范现行粮油行业标准
粮油基础与管理现行粮油国家标准(—)粮油基础
(二)粮油管理
注:制粉工业名词术语;粮油工业用图形符号、代号仓储工业,已修订,正在报批
粮油机械现行粮油国家标准
粮油储藏现行粮油国家标准
检测方法现行粮油国家标准(一)(一)通用方法
注: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一般规则;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发;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粮食、油料检验容重测定法;粮食、油料检验粮食粘度测定法;粮食、油料检验粮食酸度测定法;粮食、油料检验种子发芽试验;粮食、油料检验粉类含砂量测定法;粮食、油料检验脂肪酸值测定法;谷物制品脂肪酸测定法,已修订,正在报批。

检测方法现行粮油国家标准(二)(二)稻谷及制品检测方法
注:粮食、油料检验黄粒米及裂纹粒检验法;粮食、油料检验碎米检验法;米类加工精度异色相差分染色检验法(IDS法),已修订,正在报批。

检测方法现行粮油国家标准(三)
(三)小麦及制品检测方法
相色谱法
注:粮食、油料检验小麦粉加工精度检验法;小麦粉沉淀值测定法,已修订,正在报批。

检测方法现行粮油国家标准(四)
(四)其他粮食及制品检测方法
检测方法现行粮油国家标准(五)
(五)油脂产品检测方法
定法;植物油脂检验熔点测定法,已修订,正在报批。

检测方法现行粮油国家标准(六)(六)油料及饼粕检测方法
注:油料中油的游离脂肪酸含量测定法,已修订,正在报批
粮油制品现行粮油国家标准(一)(一)粮食制品
粮油制品现行粮油国家标准(二)(二)油料制品
原粮与油料现行粮油国家标准(一)原粮
(二)油料
注:优质稻谷;优质小麦强筋小麦;优质小麦弱筋小麦,已修订,正在报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术语及管理规范现行粮油行业标准
序号标准名称执行标准代号备注
粮食、油料及其加工产品性质和质量的名
1
LS/T1102-1988已有国标词术语
2粮油仓储设备名词术语LS/T1101-1988已有国标
3饲料加工设备图形符号LS/T 3614-1989
4原粮油料形态学和结构学术语LS/T1103-1992已有国标
5面条类生产工业用术语LS/T1104-1993
6植物油生产工艺测定规范LS/T 1208-1992
7挂面生产工艺技术规程LS/T 1206-1992
8浸出制油工厂防火安全规范SBJ04-91
9饲料厂工程设计规范SBJ 05-1993
10小麦制粉厂工程设计规范SBJ 06-1993
11植物油厂工程设计规范SBJ 07-1994
12粮油饲料机械产品型号编制方法LS/T 3502-1995
13饲料显微镜检查图谱SB/T 10274-1996
14磷化氢环流熏蒸技术规程LS/T 1201-2002
15储粮机械通风技术规程LS/T 1202-2002
16谷物冷却机低温储粮技术规程LS/T 1204-2002
17粮食烘干机操作规程LS/T 1205-2002已有国标
粮食信息分类与编码粮食行政、事业机
LS/T 1700—2004
18
构及社会团体分类与代码
粮食信息分类与编码粮食企业分类与代
19
LS/T 1701—2004码
粮食信息分类与编码粮食属性分类与代
20
LS/T 1702—2004码
粮食信息分类与编码粮食及加工分类与
LS/T 1703—2004
21
代码
粮食信息分类与编码粮食检验第1部
22
LS/T1704.1—2004分:指标分类与代码
粮食信息分类与编码粮食检验第2部
23
LS/T1704.2—2004分:质量标准分类与代码
粮食信息分类与编码粮食检验第3部
LS/T1704.3—2004
24
分:标准方法分类与代码
25粮食信息分类与编码粮食设施分类与代LS/T 1705—2004

粮食信息分类与编码粮食设备分类与代
26
LS/T 1706—2004码
粮食信息分类与编码粮食仓储第1部
LS/T1707.1—2004 27
分:仓储作业分类与代码
粮食信息分类与编码粮食仓储第2部
28
LS/T1707.2—2004分:粮情检测分类与代码
粮食信息分类与编码粮食仓储第3部
29
LS/T1707.3—2004分:器材分类与代码
粮食信息分类与编码粮食加工作业分类
30
LS/T1708.1—2004与代码
粮食信息分类与编码粮食加工技术经济
31
LS/T1708.2—2004指标分类与代码
粮食信息分类与编码储粮病虫害分类与
32
LS/T 1709—2004代码
粮食信息分类与编码储粮仓储业务统计
33
LS/T 1710—2004分类与代码
粮食信息分类与编码财务会计分类与代
34
LS/T 1711—2004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