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蚂蚁》教案
蚂蚁的教案精选十三篇
蚂蚁的教案蚂蚁的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体会小蚂蚁给这本书带来的影响,激发儿童的想像力与创造欲望。
2、认识1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着分角色表演。
教学重点:学习本课生字词。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
教学关键:利用多种识字方法。
课时:两课时教具:图片学具:卡片相关知识点:运用学过的方法认字。
教学突破点:能结合所学自由识字。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
激趣导入。
同学们,请你们读出这个词语,“蚂蚁”,今天我们来学习《书里的蚂蚁》这一课。
(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范读,想: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2、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并画出自然段。
3、把生字在文中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4、小组内自学(二)检查自学效果1、小蚂蚁怎样来到花蕊中?2、小蚂蚁怎样来到书本中?学习“夹”“扁”指名说怎样理解。
说一说字的笔顺组词3、学习3-6自然段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好疑问句。
4、读78自然段请一名同学领读。
指字卡读读词语(三)巩固复习生字四。
总结:你学会了什么?五。
特色作业设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导放,读词语夹扁扁担爬行走路二、再读课文,学习生字1、书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你们猜当小女孩再打开书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事情呢?2、读课文第9自然段找到答案。
学习“故、读”3、小女孩喜欢这本书的变化吗?为什么?学习“忍”字,讲讲“忍”不住的意思。
4、读文章10自然段5、小女孩的传奇和疑问找到答案了吗?你能找到相关的读一读吗?6、小女孩又发现了什么?7、读12自然段8、指名读词三、指导书写爬:刃:“扁”和“夹”注意在虚宫格中的位置。
四、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选择填空爬趴陆路()下()行()地水()()着()虫()军()过板书设计:书里的蚂蚁爬夹扁路故读忍识蚂蚁的教案「篇二」活动目标:1、进一步了解蚂蚁的特征与生活习性。
2、对蚂蚁有探究的兴趣,能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或疑问。
活动重点:了解蚂蚁的特征与生活习性。
《蚂蚁》教案汇总5篇
《蚂蚁》教案汇总5篇《蚂蚁》教案汇总5篇《蚂蚁》教案篇1 一、教学目的〔一〕科学概念1、蚂蚁有自己的生活习性,适应陆地上的生活。
2、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有触礁,胸上长有六只脚。
〔二〕过程与方法1、用图画尽可能准确的画出蚂蚁的身体。
2、想方法解决观察过程中的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展观察研究。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以细心、小心的态度观察蚂蚁,保护小动物,珍爱生命。
二、教学重点经历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的过程,初步体会动物的多样性。
三、教学难点观察蚂蚁过程中不干扰蚂蚁,室外观察蚂蚁的平安性。
四、教学准备1、每组:少许面包,少许白糖、和死掉的昆虫,放大镜。
2、老师准备:装在玻璃瓶里的蚂蚁、白志、放大镜、小盆子、小石块。
五、教学过程〔一〕课前布置找蚂蚁1、课前找蚂蚁的要求:在校园找到蚂蚁;不惊扰蚂蚁;不捉蚂蚁。
2、学生找蚂蚁,最好能找到蚂蚁的窝。
3、关注:学生是否按要求找蚂蚁。
4、设计意图:为观察蚂蚁找到适宜地点。
〔二〕观察蚂蚁1、室外观察蚂蚁①交流有关蚂蚁的经历。
②观察蚂蚁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观察蚂蚁的方法。
③老师整理学生的意见并根据学生意见适当补充观察的考前须知。
④学生到校园找好的地方观察蚂蚁。
⑤关注:学生是否能在不干扰蚂蚁的情况下观察蚂蚁;是否能观察到蚂蚁的身体构造、吃食、运动、群体关系等方面的信息,是否认真记录。
⑥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通过观察理解蚂蚁在身体构造、吃食、运动、群体关系等方面的信息。
2、室内观察蚂蚁〔用于补充室外观察的缺乏或校园内找不到蚂蚁的情况〕①老师问:“蚂蚁要乱跑,怎样才能很好的观察蚂蚁呢?”②学生讨论方法,老师整理。
③选用合理的方法进展限制蚂蚁活动而又不伤害蚂蚁的观察并记录。
④关注:学生是否能在真正不伤害蚂蚁的情况下观察蚂蚁,是否能观察到蚂蚁的身体构造和运动方面的信息并记录。
⑤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通过观察理解蚂蚁在身体构造吃食、运动、群体等方面的信息。
《蚂蚁》教案六篇
《蚂蚁》教案六篇2、通过作画,了解蚂蚁的组成部分和生活习性。
3、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4、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范例、课前请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蚂蚁资料不同动态的蚂蚁照片教学过程:一、用谜语引出蚂蚁老师念谜语,幼儿猜出谜底二、出示各种动态的蚂蚁照片,引导幼儿观察蚂蚁的外形特征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蚂蚁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它们长得怎样?你们喜欢蚂蚁吗?今天我们就来画蚂蚁三、老师示范画蚂蚁师:先画蚂蚁的头,后画蚂蚁的胸,再画蚂蚁的腹。
最后在身体下面画上六条腿。
画好蚂蚁后你还可以想想蚂蚁在干什么?生活在什么地方等四、布置幼儿作业,交待要求要求幼儿画之前要先想好你画的小蚂蚁在干什么?是什么样子的蚂蚁,周围有什么?五、指导幼儿作画,引导幼儿大胆作画,帮助个别幼儿完成作品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解__内容,体会作者所发出的感慨。
2.欣赏并学习文中对蚂蚁传神生动的细致描写。
3.掌握文中由蚂蚁引发思考的感悟式写法。
4.借助__,加深对生存、生命的感悟。
评价任务:1.通过朗读,改过__主要内容,体会简洁美。
2.再次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如何能把蚂蚁写的如此传神,生动形象的。
3.结合自己生活体验,谈谈对作者独特的内心感受的理解,感悟生之机趣,培养学生的爱心。
教学过程:激情导入播放儿歌《蚂蚁搬豆》,让学生回味儿时童趣,有什么感触?会想到什么?(引导学生自由联想、想象,充分调动积极性。
)教师随机解说:假如你面前出现一只蚂蚁,为一粒饼干屑而奔忙,你会想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随南帆走近蚂蚁,去认识它,思考它。
(板书课题与作者,让学生谈谈对南帆的了解)一、感知蚂蚁形象美请同学们大声用两分钟时间朗读课文,然后解决下面问题:1.用最简洁的语言概过课文内容。
精选《小蚂蚁》教案(通用10篇)
•••••••••••••••••《小蚂蚁》教案精选《小蚂蚁》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蚂蚁》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蚂蚁》教案篇1活动目标:一、在活动中体验团队合作的快乐。
二、认识昆虫,并根据语词做四种动力表现。
音乐分析:这是一首儿谣游戏,里面蕴含的节奏有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整首儿谣有四段。
每段有四句,每句有四拍。
重难点:重点:能根据儿谣做四种动力的表现。
难点:在活动中学习小蚂蚁与他人合作,并能体验合作的快乐解决重难点的方法:1、通过肢体动作来表现(搬、推、拉、堆),即让孩子在游戏中表现四种动力。
2、通过活动中的搬运游戏、传递积木、搭建舞台等等环节,让孩子充分地体验了与他人合作的快乐。
队形及乐器的摆放:队形:半圆形、圆形、竖排乐器的摆放:放置围好的半圆形的凳子底下。
活动准备:木质乐器:木鱼、响板、蛙鸣筒材料准备:昆虫图片、小积木、音乐CD、录音机活动过程一、律动表现,昆虫步伐。
1、认识昆虫(三对足的)2、律动师:播放各式音乐曲风。
幼:以各种昆虫的姿势爬、飞、走。
二、故事引导。
故事:秋天将要举办昆虫选美大赛,六只脚以上的小动物都可以来参加比赛。
可是选美大会需要在一个舞台上进行,所以勤奋的小蚂蚁自愿担任搭建舞台的工作。
三、语词游戏,肢体表现搬/推/拉/堆。
1)根据语词做动作,暗示四种动力搬、推、拉、堆(动力)2)两人一组协力搬运。
3)跟着儿谣敲念拍子,最后进行简单的舞台搭建工作。
(拍子)四、搬运游戏1、不同方位传递积木(左右、跨下、头顶)2、探索不同的搬运方式。
五、配器敲奏,认识木质乐器。
1、确定哪些乐器是用木头做的。
2、配合语词敲奏儿谣节奏。
六、游戏书。
1、找找哪些是昆虫?(三对脚)。
2、请用蜡笔圈选出来。
《小蚂蚁》教案篇2活动目标:1、在有趣的音乐故事中,听辨节奏的快慢与强弱,体验用响板表现小蚂蚁的快乐。
主题教案《蚂蚁》10篇
主题教案《蚂蚁》10篇主题教案《蚂蚁》【篇1】活动目标:1、熟悉儿歌的词语,运用肢体律动感受儿歌的节奏。
2、体验帮助他人的乐趣。
一、故事导入——森林里要建大舞台。
1、教师讲述森林里要建一个大舞台的消息。
故事:森林里的小动物想要看表演,于是大家决定造一个大舞台,森林里最小最小动物也来帮忙了,猜猜它会是谁呢?二、听音乐动一动——尝试学习小蚂蚁搬木材。
提问:小蚂蚁都是怎么运木材?谁来学学小蚂蚁的动作?教师小结:你们学的真像,有的搬,有的抬,有的推,有的拉,都是是你帮我,我帮你大家一起将一块块木材运到搭建舞台的地方的。
教师:小蚂蚁搬木材的时候还一边唱着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3、谁能告诉我,你听到小蚂蚁用了哪几种方法运木材的?4、教师边唱律动边请幼儿来帮忙。
5、幼儿两人一组进行游戏表演。
6、幼儿角色互换。
三、表演《小蚂蚁搬木材》——感受互相帮忙的快乐。
1、幼儿人手一块木材,将木材随着音乐搭建到舞台的地方。
主题教案《蚂蚁》【篇2】设计意图小班教案《蚂蚁》适用于小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及参与活动的积极兴趣,体验主动探索发现的乐趣,引导幼儿了解小蚂蚁的外形特征及简单的生活习性,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渗透幼儿保持良好的进餐习惯及人多力量大的简单道理,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蚂蚁》教案吧。
一、活动名称:《蚂蚁》二、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了解小蚂蚁的外形特征及简单的生活习性,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
2、培养幼儿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及参与活动的积极兴趣,体验主动探索发现的乐趣;3、渗透幼儿保持良好的进餐习惯及人多力量大的简单道理。
4、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的大胆尝试的精神。
5、培养观察,比较能力。
三、活动准备:关于蚂蚁多媒体课件、《蚂蚁搬豆》的音乐四、活动过程:1、出示蚂蚁的大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蚂蚁特征。
今天老师请小蚂蚁来做客,小朋友仔细的看一看,小蚂蚁长的什么样子?(鼓励幼儿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以及在观察图片的基础上进行回答。
三年级科学《蚂蚁》教案
三年级科学《蚂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认识蚂蚁,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和特征。
(2)学生能够观察蚂蚁的触角,了解触角在蚂蚁生活中的作用。
(3)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探究蚂蚁的通讯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和特征。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蚂蚁的通讯方式。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认识蚂蚁,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和特征。
(2)观察蚂蚁的触角,了解触角在蚂蚁生活中的作用。
(3)通过实验探究蚂蚁的通讯方式。
2. 教学难点:(1)蚂蚁的触角功能的理解。
(2)蚂蚁的通讯方式的探究。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蚂蚁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2)实验材料:蚂蚁、面包屑、火柴等。
(3)教学课件。
2. 学生准备:(1)观察过蚂蚁,对蚂蚁有初步的了解。
(2)准备好笔记本,记录学习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课件展示蚂蚁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昆虫特征,引出蚂蚁的特点。
2. 教学新课:(1)介绍蚂蚁的生活习性和特征。
(2)讲解蚂蚁的触角功能,引导学生观察蚂蚁的触角。
(3)讲解蚂蚁的通讯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3. 课堂小结:(1)学生总结蚂蚁的生活习性和特征。
(2)学生总结蚂蚁的触角功能和通讯方式。
五、课后作业1. 观察蚂蚁,记录蚂蚁的生活习性和特征。
2. 思考蚂蚁的触角在生活中的作用。
3. 家长协助学生进行蚂蚁通讯方式的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学生能够解释蚂蚁触角的功能。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蚂蚁的通讯方式。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动物学家或昆虫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蚂蚁及其它昆虫的了解。
2. 组织学生参观昆虫博物馆,亲身体验和学习蚂蚁等昆虫的知识。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蚂蚁》教案
教学⽬标: 1、科学情感⽬标:热爱⼤⾃然中的各种⼩动物。
2、科学探究⽬标:搜集资料和初步整理资料的能⼒。
3、科学知识⽬标:获取关于蚂蚁的各种知识。
教学重点: 获取关于蚂蚁的各种知识,搜集资料和初步整理资料的能⼒。
教学准备: 1.教具:《蚂蚁》课件 2.学具:搜集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谈话导⼊,激发兴趣 师:我知道同学们⾮常喜欢探索⼤⾃然的奥秘,尤其是喜欢研究⼤⾃然中各种各样的⼩动物。
那么这节课,我们就⼀起来研究⼀种⼩动物──蚂蚁,好不好? 别看这⼩⼩的蚂蚁,它们的⽣存历史竟然⽐我们⼈类的历史还要漫长,⽽且它们的种类繁多。
到⽬前为⽌,就已经发现了15000多种。
关于它们的秘密那就更多了。
⼆、⽣⽣互动,交流展⽰ 师:同学们,你们通过搜集资料⼀定对蚂蚁有了⼀些了解吧,愿意把你们了解到的知识介绍给同学们吗?这样吧,请同学们先在⼩组内交流,然后再向全班同学介绍好不好?(⼩组内交流⾃⼰搜集的资料。
) 师:哪些同学愿意把⾃⼰搜集的资料汇报给全班同学呢?(结合学⽣的汇报,穿插演⽰多媒体课件。
) ⽣:我从《⼉童知识宝典》这本书中了解到蚂蚁的家很⼤,⽽且分为很多⼩室。
师:⽼师也搜集了⼀段关于蚂蚁家的资料⽚,让我们⼀同去参观⼀下蚂蚁的家。
(演⽰多媒体课件──蚁巢的⽚段) 师:通过参观蚂蚁的家,你们对蚂蚁的家有哪些了解呢? ⽣:我知道了蚂蚁的家建在树上、⼟中、⽯头下。
⽣:我知道了蚂蚁是集体⽣活的。
师:成千上万只蚂蚁组成⼀个⼤家庭,在这个⼤家庭⾥,每只蚂蚁都有专门的任务,它们共同劳动来维系这个⼤家庭。
⽣:我观察过蚂蚁搬运⾷物,你们看蚂蚁就是这样搬运⾷物的。
(学⽣在实物投影前展⽰⾃⼰的画) 师:在有些⼈看来,⼩⼩的蚂蚁是那么的不起眼,可这位同学却认真仔细地观察了它们,并把他观察到的现象画成画展⽰给⼤家,这⼀点很值得表扬。
其他同学是不是也观察过蚂蚁呢?你在观察蚂蚁时发现了那些有趣的现象?能说⼀说吗? ⽣:我在观察蚂蚁时,看到两只蚂蚁见⾯后相互碰⼀碰触⾓,好像在说⽼兄我发现⾷物了,快告诉其它伙伴我们⼀起去搬运。
科学《蚂蚁》说课稿(精选5篇)
科学《蚂蚁》说课稿(精选5篇)科学《蚂蚁》说课稿(精选5篇)作为一名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蚂蚁》说课稿(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科学《蚂蚁》说课稿1一、说教材《上天的蚂蚁》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十一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该单元以“努力”为主题展开。
《上天的蚂蚁》是一篇优美的童话故事,故事通过巨人和小蚂蚁对“上天”的不同的态度和做法,赞扬了蚂蚁敢于立大志,为实现远大志向而一往无前的精神。
告诉孩子们只有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文章短小紧凑,但故事性强,且情节通过对话展开,浅显易懂,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教学目标为: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感知巨人和蚂蚁的不同表现,从而体会“蚂蚁”的品质。
2、知道做什么事都要充满自信、坚持不懈的道理。
3、体会对比描写。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做什么事都要有信心,都要坚持不懈的道理。
难点:学习本文运用对比描写,体现中心的写作方法。
二、说学情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和培养,学生在识字、朗读、理解等方面的能力已有了一定的发展,具有初步的自主、探究能力。
在识字方面已初步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能够独立识字。
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随时进行识字、积累词语、理解词语。
了解课文内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在读中体会。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全班同学的同时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说教法和学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基于此,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随文识字法,讲授法,点拨法和勾画法。
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法上,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朗读法、勾画圈点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注重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
《蚂蚁》教案八篇
《蚂蚁》教案《蚂蚁》教案八篇《蚂蚁》教案篇1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自主探索、讨论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在活动中体会蚂蚁团结协作的精神。
3、尝试表现蚂蚁王国中有趣的生活情景。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1、范画一张(上面有用白色油画棒画的蚂蚁),自制魔术棒一支(在水粉笔的另一头贴上一颗星星)。
2、每组一张白纸,油画棒人手一份。
3、蚂蚁图片(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一、以变魔术的形式引题激趣。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它就藏在这张白纸上,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现在杨老师就把它变出来好吗?(变出小蚂蚁)2、哦!原来我们的新朋友是蚂蚁,请小朋友看看蚂蚁是什么样的?二、认识蚂蚁的外形特征1、师:请小朋友来说一说蚂蚁是什么样子的?2、蚂蚁的身体有几部分?那三部分?(肯定幼儿的描述,同时给出科学的名称---头、胸、腹三部分)3、蚂蚁的头上长了什么?(一对触角、眼睛、嘴巴)4、蚂蚁有几条腿?长在哪里?(请幼儿点数)小结:原来小蚂蚁由头、胸、腹组成,头上长着一对触角,一双眼睛和嘴巴,身体上长着六条腿。
5、师:小蚂有不同的颜色,你们见过什么颜色的蚂蚁呢?(棕色、黑色、白色)三、了解蚂蚁生活习性。
1、蚂蚁的食性师:原来蚂蚁有不同的颜色,你们知道小蚂蚁喜欢吃什么吗?(幼儿回答)(只要能吃的它都吃)2、触角的作用有一天,有一只小蚂蚁出去找吃的,它刚出去没多远就找到一块大蛋糕,可是这块蛋糕比蚂蚁大,它怎么也搬不动。
它想请它是好朋友来帮忙,可是蚂蚁又会说话,哪它会怎样告诉它的好朋友它需要帮助呢?(用触角)3、蚂蚁如何找到回家的路?蚂蚁请来了朋友帮忙一起把这块蛋糕搬回去,“一二、一二。
咦!家往哪里走了,小蚂蚁不知道回家的路怎么走了,你们想想它们怎样才能找到自己和的家呢?(幼儿回答)教师小结:哦!蚂蚁有特殊的本领,每次蚂蚁离开自己的洞穴去外面找食物的时候,它就会释放一种气体叫“信息素”,所以不管蚂蚁离开自己家多远,都会跟着这个气味找到自己的家。
三年级科学《蚂蚁》教案
三年级科学《蚂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观察蚂蚁的外形特征,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
(2)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探究蚂蚁的触角作用。
(3)学生能够运用动词描述蚂蚁的行为。
2. 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蚂蚁的特点。
(2)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2. 蚂蚁的触角作用。
三、教学难点1. 蚂蚁的触角作用。
2. 动词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实物:蚂蚁。
2. 实验材料:放大镜、纸巾、食物等。
3.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谜语导入:小小black 军,走路挺辛苦,合作力量大,搬粮运家具。
(打一动物)(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引出本课主题——蚂蚁。
2. 观察蚂蚁:(1)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外形特征,如身体结构、颜色等。
(2)学生描述蚂蚁的外形特征,教师点评。
3. 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1)学生分享自己对蚂蚁生活习性的了解。
(2)教师讲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如群居、触角作用等。
4. 实验探究:(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蚂蚁的触角作用。
(2)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
5. 动词运用:(1)学生观察蚂蚁的行为,用动词描述蚂蚁的动作。
(2)学生互相交流,教师点评。
(2)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课后思考。
7. 作业布置:(1)观察其他昆虫,了解它们的特点,下节课分享。
(2)写一篇关于蚂蚁的小作文。
8. 板书设计:蚂蚁外形特征:身体结构、颜色等生活习性:群居、触角作用等触角作用:实验探究动词运用:描述蚂蚁动作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
针对反思结果,教师应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评价建议1.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023年《小蚂蚁》教案15篇
2023年《小蚂蚁》教案15篇《小蚂蚁》教案1活动设计背景幼儿用书中有音乐活动《蚂蚁搬豆》,孩子们对小蚂蚁非常感兴趣。
有一天,在户外活动中,有一个孩子大声的喊:“快来看呀,好多小蚂蚁呀!”孩子们蜂拥而上,叽叽喳喳,议论开来。
我就想:利用孩子们“好奇”心理,让孩子们对蚂蚁有更近一步的了解。
活动目标1、对小蚂蚁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等有一定了解。
2、让孩子知道团结起来力气大的道理。
3、在生活中,大家相互帮助,团结友爱。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知道团结起来力量大。
难点:引导幼儿在生活中观察蚂蚁。
活动准备活动前引导幼儿对蚂蚁进行观察;蚂蚁图片;PPT课件;歌曲《蚂蚁搬豆》活动过程一、组织幼儿,准备活动。
在音乐《蚂蚁搬豆》的乐曲声中,组织幼儿进活动室。
二、基本活动。
1、出示蚂蚁图片,幼儿观察蚂蚁外形特征。
2、回忆自己观察到的蚂蚁特点。
3、看PPT课件,对蚂蚁进一步了解。
(重点:团结起来力量大。
)讨论:“蚂蚁精神!”三、结束活动:游戏:“我是一只小蚂蚁。
”四、延伸活动:绘画《蚂蚁精神》。
(画出自己看到的“蚂蚁精神”)教学反思在活动中,能循序渐进的进行,孩子对蚂蚁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也发展了幼儿的'探索精神。
采用丰富多样的方式,幼儿的情绪一直都很饱满。
但是,在引导幼儿观察的时候,引导还不够:怎么样让蚂蚁出洞?蚂蚁队伍是怎么样的?蚂蚁之间是怎样合作的?……对幼儿的观察,应该进行记录,这样,孩子们的印象会更深刻。
《小蚂蚁》教案2主要涉及领域:科学、社会活动目标:1.体会蚂蚁团结协作的精神,萌发幼儿团结互助的意识。
2.学习有序观察,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3.发现蚂蚁传递信息的方式。
活动准备:蚂蚁图片、视频录像、音乐(3段)、仿真蚂蚁、蚂蚁窝图活动过程:1.律动《去郊游》,引发兴趣师:郊游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外出郊游时能发现许多秘密。
《蚂蚁》教案设计
归纳概括【昆虫的共同特征】 。 2、师:昆虫可多了,谁起来说说你还知道哪种小动物是昆虫?引导学生进一步联系实际,探究 本地的昆虫。 3、老师这儿还有一些小动物的图片,请同学们用你明亮的大眼睛,聪明的小脑袋,看这些小动 物是不是昆虫? 【动物图片展示】进一步让学生巩固对昆虫特征的认识。 师:看来同学们对昆虫的特征已经了解得非常清楚了,大自然中的昆虫种类可多了,现在,让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些可爱的昆虫。 【视频:奇妙id-6679494_v物们呢?(珍爱生时放回大自然。 (四)自由活动:制作昆虫模型。 师:这些小昆虫太可爱了,老师把它们制成了昆虫模型。老师出示自己制作的昆虫模型。你们 想不想来制作昆虫模型呢?下面,就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自己带来的材料来制作自己喜 欢的昆虫模型吧,制作的时候小心别伤着手哟 1 小组合作,制作昆虫模型。 展示作品。 【机动时间:动物标本的制作方法】 (五)拓展活动 1、小结: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2、 【课件】引导学生课下饲养一种自己喜欢的小昆虫,继续研究它们的特征。 六、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旨在让学生知道蚂蚁的基本特征;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发展初步探究能力,具有探究意识;意识到动物与大自然的密切关系,珍爱生命。回顾本节课 的教学,我认为以下几方面还是比较合适的: 一、充足的课前准备 课前我让学生准备了:水槽、硬纸板、泡沫、木块、各种食物、绳子、放大镜、透明叉子 等,又考虑到不可能预先知道孩子们的思维会指向何方,所以在课前我同时准备其它备用材料, 从课堂教学效果来看,这个设计是比较科学的。 二、充分的多媒体运用 课前我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突 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有利于帮助学生总结蚂蚁的基本特征。 三、足够的自主、互助探究时间 为了帮助学生总结蚂蚁的基本特征,课堂上我让学生把课下捉到的蚂蚁在小组内自主观察 写出观察记录,为了进一步巩固昆虫的特征,我让学生自己制作了昆虫的模型。 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还存在着较多的不足之处,在学生做昆虫模型时,由于没有给学生提 出明确的要求,以致于占用时间太多,最后总结时学生显的太乱;而且在评价语言上还不到位。 学生捉到蚂蚁的种类也很单一如果种类多一些效果会更好,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考虑的周全 一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七、 教师个人介绍 周爱娟 一级教师,本科学历,2004 年参加工作,县教学能手,在潍坊市组织的教师技能大赛 中获市二等奖。在教学过程中认真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优质课获市一、二等奖,电 脑制作获市二等奖。课件《圆明园的毁灭》获市二等奖。
小学科学19《蚂蚁》教案
19 蚂蚁教材分析:《蚂蚁》是“动物王国”教学单元里的第一课。
蚂蚁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因此,教材选择蚂蚁作为探究对象,构建学生对昆虫类动物的认识。
通过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用简单工具进行细致观察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感受蚂蚁种类的多样性,从而使学生对动物的多样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学情分析:《蚂蚁》属于青岛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本单元是在三年级上册学生认识了身边常见动物,给动物简单分类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观察动物,并能用合适的方式表述观察结果;对动物进行科学分类,了解常见不同类型动物的特征,扩大学生对生命世界的认识范围。
让孩子们通过亲历观察活动获得对小动物丰富的直接认识,这样构成他们对动物、生物、事物乃至整个世界的认识。
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观察、探究和事物的能力,能够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并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科学观察。
并且能够将观察到的结果加以描述,能和同伴进行有效的交流。
蚂蚁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并不陌生,对蚂蚁也比较感兴趣,并乐于参与探究,但是近距离、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观察蚂蚁大部分同学基本上没有尝试过,所以,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亲历整个探究过程。
教学目标:1.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及外表特征;2.能用简单的工具对动物进行比较细致地观察,并能用图或文字表达,能用归纳地方法总结昆虫的共同特征;3.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能对某种昆虫进行长时间的观察研究。
4.懂得关注、亲近小动物,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探究、讨论、对比等活动,知道蚂蚁的外形特征。
教学难点:能用归纳的方法总结昆虫的共同特征。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昆虫观察盒、活蚂蚁、放大镜、羽毛等。
学生准备:课前学生搜集蚂蚁有关资料,观察蚂蚁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教学过程: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猜猜它是谁:身体虽不大,力气可不小,有时搬粮食,有时挖地道,团结又互助,勇敢又勤劳。
(谜底:蚂蚁)揭示课题并板书。
蚂蚁科学教案
蚂蚁科学教案
学习目标: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和科学知识,培养观察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内容:
1. 蚂蚁的基本特征和分类;
2. 蚂蚁的生活习性和社会结构;
3. 蚂蚁的食性和食物获取方式;
4. 蚂蚁的防御机制;
5. 蚂蚁的重要经济价值。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蚂蚁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蚂蚁的探究欲望。
2. 提问:提问学生关于蚂蚁的基本特征和分类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和交流。
3. 观察实验:提供一群活体蚂蚁,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社会结构,并记录下观察到的事实。
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讨论蚂蚁的食性和食物获取方式,并记录下自己的观点。
5. 分享与总结:每个小组将自己的观察结果和讨论成果分享给全班,然后总结出蚂蚁的食性和食物获取方式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6. 实践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设计一个蚂蚁防御机制的实验,并进行实施和记录结果。
7. 展示与评价:每个小组将自己的实验结果展示给全班,进行讨论和评价。
8. 课堂延伸:教师讲解蚂蚁的重要经济价值,并进行互动问答,加深学生对蚂蚁的认识和理解。
9. 总结与作业: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完成一份关于蚂蚁的思考题作业。
教学资源:
1. 蚂蚁图片;
2. 活体蚂蚁;
3. 观察记录表;
4. 小组讨论记录表;
5. 实验记录表;
6. 延伸问题思考题。
评估方式:
1.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实验记录的准确性;
2. 小组展示和讨论的质量;
3. 作业完成情况及思考题答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小蚂蚁》教案八篇
《小蚂蚁》教案八篇《小蚂蚁》教案篇1活动目标:1.感知蚂蚁外形特征,体验喂食蚂蚁的快乐。
2.模仿小蚂蚁爬来爬去的活动方式。
3.激发了幼儿对蚂蚁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知道蚂蚁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
活动准备:1.环境创设:各种小蚂蚁图片展、活体小蚂蚁生活情景展示;情景游戏用的大树洞、土洞。
(图片附后)2.经验准备:请家长带幼儿观察大自然中小蚂蚁的生活情况。
3.材料准备:蚂蚁容器、放大镜、橡皮泥、毛根、幼儿操作卡、记录表、蚂蚁头饰、ppt幻灯片、大树叶、大米粒(图片附后)。
活动过程:1.感知小蚂蚁的外形特征。
(1)幼儿自由观察,交流。
(2)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小蚂蚁长得什么样?蚂蚁头上有什么?它有几条腿?蚂蚁都有什么颜色?(3)幼儿分组操作(幼儿自由选择)。
第一组:投放用橡皮泥、毛根拼插的小蚂蚁半成品,请幼儿补插完整的小蚂蚁(黑色的小蚂蚁、褐色的小蚂蚁、红色的小蚂蚁)。
第二组:投放《幼儿操作》卡,请幼儿找一找小蚂蚁(图片附后)。
小结:说一说都有什么颜色的小蚂蚁;数一数操作页中共有几只小蚂蚁。
(4)认知小蚂蚁外形特征。
蚂蚁有头、胸、腹、六条腿和两只触角。
2.观看ppt幻灯片,了解小蚂蚁的生活方式。
请幼儿观看小蚂蚁身体结构的幻灯片,加深幼儿对小蚂蚁身体外形特征的印象,然后,观看小蚂蚁生活方式的幻灯片,简单了解小蚂蚁的生活方式。
小蚂蚁生活在哪里?它们是怎样搬运食物的?遇到事情的时候,是怎样告诉同伴的?师幼讨论,通过探究了解到蚂蚁的家在泥土里;蚂蚁的家在树上;蚂蚁的家在石头缝里等。
3.喂食小蚂蚁。
小蚂蚁喜欢吃什么?提供树叶、面包渣、石子,与幼儿一起喂小蚂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
4.游戏“小蚂蚁回家”。
学一学小蚂蚁走路的样子好吗?幼儿带头饰,随音乐模仿小蚂蚁爬行、运粮食、钻洞等动作,体验小蚂蚁爬来爬去的活动方式,游戏自然结束。
活动延伸:在语言区投放儿歌《小蚂蚁》;在操作区投放小蚂蚁结构拼图;在运动区投放小蚂蚁头饰、树洞、土洞等游戏材料;供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探究。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动物 《蚂蚁》教学设计 附反思含板书【共两套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二单元动物第五课《蚂蚁》教学设计一、教材简析:蚂蚁是昆虫的代表,它有头、胸、腹三部分和六只脚。
在这个世界上,昆虫是一个最大的类别,也是动物多样性表现得最充分的一类。
观察蚂蚁的身体特点有两条途径,一是在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另一种是在课堂中的观察。
教科书设计了这两种观察的方法,提倡在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因为这样的观察更接近科学观察。
蚂蚁作为一种生命体的代表,我们应该了解它的哪些生命特征呢?教科书安排了在自然状态下蚂蚁的寻食、搬运、积极活动和信息传递,这些内容与生命体的环境适应、新陈代谢有关。
本课第一个活动是蚂蚁的生活环境;第二个活动是观察蚂蚁、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并画一画蚂蚁的身体;第三个活动是交流发现,进一步观察蚂蚁。
二、教学背景:学生对蚂蚁的喜爱程度很高,小小的蚂蚁,常能吸引小学生,尤其是男同学驻足观察,观察它们如何寻找食物,如何搬运食物,因此,学生对蚂蚁的熟悉程度是很高的。
但是,蚂蚁的个体不大,难以细致观察,学生对它们的身体构造不是很清楚。
本课教学,既要发掘学生已有的对蚂蚁行为的认知基础,又要通过细致观察,进一步了解它的身体特征。
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蚂蚁有自己的生活习性,适应陆地上的生活。
2、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长有触角,胸部长有6只脚。
科学词汇:蚂蚁,昆虫,信息素,触角(二)过程与方法1、用图画的方法尽可能准确地画出蚂蚁的身体。
2、想办法解决观察过程中的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观察研究。
科学方法:实地考察,画图记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以细心、小心的态度观察蚂蚁,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
核心价值观:爱护蚂蚁,了解蚂蚁的身体特征。
教学重难重点:经历用不同方法观察蚂蚁的过程,初步体会动物的多样性。
难点:观察蚂蚁过程中不干扰蚂蚁,室外观察蚂蚁的安全性。
课前在校园里找蚂蚁,要求不惊扰蚂蚁,不捉蚂蚁,只观察。
一、如何寻找蚂蚁。
1、谈话:课前,在校园里,你有发现蚂蚁了吗?你是在哪里发现蚂蚁的?2、学生交流。
2019年三年级科学下册《蚂蚁》教案 青岛版
2019年三年级科学下册《蚂蚁》教案青岛版附送:2019年三年级科学下册《认识岩石》教案1 青岛版教材简析岩石是学生们司空见惯的自然事物,但要对研究岩石产生兴趣,能对岩石提出问题并从中发现问题,这就不容易了。
本课着力体现认识自然界事物的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初步观察岩石了,了解岩石的主要特征,知道对岩石进行研究的方法。
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活动,学生能用简单工具对岩石进行较为细致的观察、研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并学会能用图和文字表达,学会查阅有关岩石的资料。
2.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学生在探究中做到愿意合作交流,在欣赏美石中体验自然美。
3.通过学习活动,学生能利用简单的观察仪器观察岩石的主要特征,知道岩石具有硬度、遇酸的反应、纹理、形态、结构等特征。
学习重点:学生利用简单的观察仪器对岩石观察认识的探究学习活动。
学习难点:学生按照顺序对岩石观察发现进而对岩石分类的学习活动指导。
学习准备:学生准备:采集各种岩石。
教师与学生一起做好每小组准备实验仪器、活动材料准备:稀盐酸、滴管、镊子、放大镜、铜钥匙、小刀、小锤子等;教师准备:岩石标本、自然界中美石图片、岩石与人类关系的资料及网站、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教法:本节课采取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实验、问题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开放式教学,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探索新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法:本节采用小级合作、探究、观察、对比、分析与归纳的学习方法。
通过学生参与探究,相互交流,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将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让学生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本课学习活动。
1、讲解:岩石是地球的主要组成部分,到处可见。
2、提问:你平时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岩石?你玩过岩石吗?你是怎么玩的?3、谈话:从今天开始,我们来研究岩石。
(出示课件:认识岩石)二、探究活动:1.欣赏、讨论岩石。
小学三年级科学《蚂蚁》
1. 观察各种各样的动物,与蚂蚁的共同特征进行比较、分类。(观察教科书16页图片)
(1)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展开探究,通过观察,对生活中常见的动物进行分类。
(2)学生表达交流
2. 探究昆虫的共同特征
(1) 分组研讨,让学生根据蚂蚁的共同特征,和刚才给常见的动物分类的方法归纳昆虫的共同特征。
(2) 让学生在教科书17页上填上昆虫的共同特征。
放有蚂蚁的杯子,放大镜、昆虫观察盒,小木块,小塑料泡沫块,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二次修订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 同学们,我说一个谜语,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小动物:
远看芝麻撒地,近看黑驴运米,不怕山高路陡,只怕跌进热锅里
生:(蚂蚁)
2. 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捕捉几只小蚂蚁,你们捉到了吗?
生:捉到了。
3. 谈话:今天我们研究蚂蚁,探究蚂蚁的特征。
四、大显身手
1. 谈话:刚才我们研究讨了论昆虫的共同特征,现在,拿出你准备好的材料,制作昆虫模型。
2. 制定设计方案。
3. 开始制作
4. 展示昆虫模型。
五、拓展活动:回家后,饲养一种自己喜欢的昆虫,继续研究昆虫的特征。
板
书
设
计
蚂蚁
蚂蚁的特征:1
2
3
昆虫:
还有哪些昆虫?
反
思
与
重
建
教学时重点抓住了蚂蚁身体各部分的名称,然后相对照,得出其他昆虫共同具有的特征。不过还要和学生交代清楚,某些昆虫存在着变异行为,要灵活掌握知案序
1
(三个维度)
教
学
目
标
1.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蚂蚁的特征,从而归纳出昆虫的共同的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科学《蚂蚁》教案
蚂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蚂蚁的身体特点。
.让学生能够在观察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在学生的观察活动中,教师适时的引发学生的思考,最终通过小组研讨——说蚂蚁达到学习的目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爱护小动物,珍惜生命。
教学重点:
不断改进观察的方法,解决观察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教学难点:
对观察方法的探究。
教学准备:
放蚂蚁的瓶子、白纸、放大镜、水、水槽、三、四块塑料泡沫、昆虫观察盒、毛笔、水彩笔、玻璃片、沙、绳子、几条硬纸条、记录纸和笔。
教学设想:
《蚂蚁》是科教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其目的在于通过学生对蚂蚁身体特点的观察,尝试让学生解决观察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园FFNet]探究的能力。
意识到动物与大自然的密切关系,珍爱生命。
因此,我在设计这一课时,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1.提供学生较多的探究研讨和动手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2.以学生的探究为核心,让学生能够在观察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园FFNet]的探究能力。
3.这节课不在于学生获得多少蚂蚁的知识,而在于学生通过观察活动获得知识。
因此,在引导探究阶段要给学生自主权。
教学活动过程:
一、揭示课题。
.你们带来了什么?
.出示课题:蚂蚁。
二、激发探究欲望。
.说说你是怎样捉到蚂蚁的?
.学生画一只蚂蚁。
选几幅展示。
.比较。
为什么有的会画错?
三、引导探究。
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分组自行探究。
教师不时穿插到每个小组的旁边观察学生的活动。
密切注意学生在做什么?说什么?争论什么?扯得太远要帮助他们回到主题上来,钻进“牛角尖”得要帮助他们跳出来。
在学生的观察活动中,要适时引发学生的思考,“你是怎么想的?你认为怎样?你能不能再看看?你能不能换一种材料再试试?
四、开展研讨、说蚂蚁。
.把材料从学生处拿开。
.说说刚才的研究中你们遇到了那些问题,你们是怎么解决的?有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让我们一起解决。
通过刚才的研究,你们发现了什么?
每组选出一个学生代表小组发言,研讨中发现的事实有另一个学生记录下来。
教师把学生的观点板书下来,即使错误的发言如果全班同意也要先记录下来。
当学生的发言出现矛盾时,当场讨论解决。
教师要注意把握方向,对于怎样更好地观察蚂蚁,蚂蚁身体的特点这些问题一定要讨论。
五、课外延伸
.刚才我们初步观察了蚂蚁,实际上还有许多值得我们研究的地方,你们想不想继续研究?下课后,每个小组继续研究蚂蚁,下节课我们举行一个蚂蚁信息报告会。
.看蚂蚁的反应,猜测蚂蚁的想法,送蚂蚁回原来的地
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