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语言学概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学概论
第八章语言的接触
第八章学习目标:
1、词的借用
2、语言联盟与系统感染
3、语言的替换
4、通用语、共同语
5、洋泾浜、混合语
第一节社会和语言的接触
贸易和文化交流、人口迁移、战争征服、海外殖民等都会带来社会的接触,社会的接触也为语言的接触和相互影响创造了条件。
社会的接触和语言的接触也存在不同的程度,有的社会接触程度较深,那么语言和语言之间的接触和相互影响也较深,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词的借用
2、语言联盟和系统感染
3、语言替换和底层残留
4、通用语对方言、民族语的影响
5、洋泾浜、混合语
第二节词的借用
一、借词
借词也叫做外来词,它的语音形式和意义都是借自外民族语言的词。例如“吉普”、“沙发”、“卡通”、“麦当劳”、“阿富汗”,等等。
借词不同于意译词和仿译词,它的音和义都借自外语的词。意译词是运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的新词,把外语中的某个意义移植进来。借从结构看,语言符号是由声音和意义两个要素构成的,借词的音和义都借自外语,是外来词,意译词的构成材料和规则都是本民族的,只吸收了意义,没有吸收形式,故不是外来词。借词是外来词,意译词不是外来词。
汉语借词主要有音译、音译加意译、半音译半意译、字母词等等。
音译词如“咖啡”、“喇嘛”、“喀秋莎”等。
音译兼意译的词如“奔驰”(Bonze)、“可口可乐”(Coca-Cola)等。
半音译半意译如“分贝”(decibel)、“马克思主义”(Marxism)等。
仿译词,如“足球”(football)、“鸡尾酒”(cocktail)等。
字母词如AA制、MTV、VIP等等。
汉语中一些不容易辨认的借词:
西域:葡萄、石榴、菠萝、狮子、玻璃、苜蓿
印度:佛、菩萨、罗汉、阎罗、魔、僧、尼、和尚、塔
蒙古:站、胡同、蘑菇、(馒头)
日本:写真、经济、思想、资本、政治、劳动、侵略、想象、垄断、悲观、乐观、学士、硕士、博士
二、结构规则的借用
1
2
3
4
5
6
7
借词虽然音义都借自外语,但语音、语法上还得服从本族语言的结构规则。如果碰到本族语言中没有的音,就用相近的音去代替。如果词语的借用数量很大,它们的语音、语法特点也可能渗入借入语言的系统而出现音位、音节构造、构词规则乃至句法规则的借用。例如青海省同仁县的吾屯话,词汇以汉语为主,语法结构基本上是借用了藏语的结构规则。
第三节语言联盟与系统感染
一、语言联盟
语言联盟(allying of language)指几种没有亲属关系或亲属关系较远的语言,由于长期共处于一个地区,密切接触,从而在语言结构上产生了共同特征的语言现象。
语言联盟是俄罗斯著名语言学家,布拉格学派代表人物之一的N.s.Trubetskoy于1926年提出的。
语言联盟比较典型的例子有我国西南部的壮侗、苗瑶语族语言和汉语、藏缅语的部分语言因接触造成的联盟,这个问题可以扩展阅读陈保亚《论语言接触与语言联盟》,语文出版社1996年
另外一个典型的列子是巴尔干半岛的语言联盟。
巴尔干半岛的保加利亚语(斯拉夫语族)、马其顿语(斯拉夫语族)、罗马尼亚语(罗曼语族)和阿尔巴尼亚语、希腊语由于长期接触而出现了共同的语言特征,形成了一个语言联盟。虽然它们都属于印欧语系,但分属不同语族。希腊语和阿尔巴尼亚语各为印欧语系内的一个独立分支。
二、系统感染
感染分为两种,医学上的感染,是指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侵入人体所引起的局部组织和全身性炎症反应。
心理上的感染是通过某种方式引起他人相同的情绪和行动。它实质上是情绪的传递与交流,在互动中具有很大的作用。
语言学中的“系统感染”指处于某一地区的若干语言在语音、语法系统的结构格局、结构规则方面逐渐趋同,但仍保持了各自语言的本质,其相当数量的核心词根都来自自己的祖语。
第四节语言的替换和底层
一、语言替换
语言替换是不同语言社团深度但不平衡的接触结果,是指在同一片区域内的不同语言社团交错居住,其中一个语言社团在人口、文化、经济等方面占有明显的优势,其他社团则处在弱势。如果这些语言社团长期处在这样的杂居状态下,语言就会深度接触,最终的结果是处在弱势的语言社团的语言会逐渐被排挤,而处在优势的社团的语言会逐渐成为这一地区不同语言社团之间的交际工具,弱势社团的语言会因为替换而消失。
语言替换的社会原因主要是历史上由于人口的迁移、征服等原因,不同的民族、语言社团密切接触,在这个过程中,落后的民族会向先进的民族学习,在交流学习的过程中,自然会学习他们的语言,慢慢地放弃自己的语言而改用其他民族的语言,自己的语言被别的民族的语言替换。
语言替换的前提条件是不同的语言社团在同一个地区处在杂居的状态下,有接触的可能。
语言替换主要是由说该语言的民族的经济和文化的优势条件决定的,政治上的优势(占统治地位)不是决定因素。
二、自愿替换和被迫替换
在语言的替换过程中,有些民族顺乎历史发展的规律,自觉地放弃使用自己的语言,选用8
9
10
11
12
13
另一种作为共同的交际工具,语言的这种替换就是自愿替换。
有些民族为保持本民族的语言进行了艰苦的斗争,但迫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也不得不放弃自己的语言,学会其他语言,实现语言的替换。语言的这种替换叫做被迫替换。
三、语言替换的过程
语言替换的过程大体上是先出现双重语言现象,最后导致一种语言排挤、替代另一种语言而完成语言的统一。
双语现象指被融合民族的成员一般会讲两种语言:本族语和在融合过程中占优势的那种语言。
双语现象的出现时融合过程中重要、富有特征性的现象,是两种或几种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的必经的过渡阶段。
双语现象发展的结果有两种:
1、如果两个民族向融合的方向发展,相互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其中一个民族就会放弃
自己民族的语言而使用经济文化水平较发达一方的语言,最后完成语言的替换。
2、如果两个民族向分离的方向发展,那么语言各自发展,最后不会替换。
四、语言换用和底层遗留
语言替换后是不是呗替换的语言会完全销声匿迹呢?可能不是,这些语言还是会不同程度地在目标语中留下自己的痕迹,所以被替换的语言在替换的语言中或多或少地留下的遗迹被称作“语言底层”。
《颜氏家训-音辞》概述当时的汉语“南染吴越,北杂夷虏”,可见汉民族的任何了其他民族的同时,这些民族的语言也不同程度地留下遗迹。
地名是语言底层最常见的保留形式,如我国东北的“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地名都是满语。
美国50个州名的命名中,有半数以上的州名是以印第安语命名的,迈阿密(Miami)、西雅图(Seattle)等城市名称也是印第安语。
第五节通用语和地方话
一、通用书面语和地方话
以文字为主要表达媒介的书面语,与文字学习、科举考试、政策法令的发布,以及宗教、文化等高层活动中的使用,所以使用的地域覆盖一个甚至若干个国家,所以也被称为“官方语言”、“宗教语言”、“雅言”、“通语”等不同的叫法。
通用书面语和地方话可以是同一语言的不同变体,也可以是完全不同的语言。
二、文白异读和汉语方言中的通用语层次
我国不少汉语方言中都存在“文白异读”现象,这在南方方言中表现得比较突出,像闽方言、粤方言等大部分南方方言都普遍存在文白异读的不同。北方方言中,山西闻喜方言中文白异读现象也比较突出。
所有的方言都不同程度存在文白异读现象,只是南方等方言中更为普遍,文白系统差异更大,如海南的闽语中,“问”在“问问题”中作为动词时,读为mui31,是白读音;而在“学问”中读为bun42,是文读音。
地方话的文白异读现象说穿了,其实也是语言接触和影响的产物,即权威的通用书面语对14
15
16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