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训练
注重课堂朗读训练,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注重课堂朗读训练,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7-0226-011朗读的意义朗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标准语音有感情的读出文章来,是将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活动,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胸中能装有百十篇反问、几百首诗歌,就如涓涓细流汇成大海,融会贯通,为我所用。
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自古以来,人们都非常重视朗读在学习和教学中的运用,“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诌”,是人人知道的名言,而白居易则是读书以致“口舌成疮”方有大成;韩愈则是“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始成大家。
就《语文课程标准》而言,朗读同样被提到很重要的地位。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第七条是这样表述的:“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在“课程的基本理念”第二条“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中特别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那么如何“培养语感”呢?从《语文课程标准》中就能找到答案。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是《语文课程标准》所有学段必不可少的“目标”。
在“评价建议”中还有这样的表述:“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可见,朗读就是培养良好语感的最好办法和途径,朗读,是语文学科最重要的特性,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
2朗读的作用汉语是我们的沐浴,汉语言文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沉淀下来的优秀文化的结晶,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邃的人文精神。
语文教学就是母语教学,语文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我们中学语文课本所选篇目,大多文质兼美,适合朗读。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重视朗读,抓住并努力抓好朗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1课堂上让学生反复朗读,可以使学生在朗读的同时领悟到语言之美。
美国著名教学学家吉姆特利里斯讲过一个极好的诱导学生情感、丰富学生语言的方法,那就是——给学生读书并知道他们朗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要加强朗读训练
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训练
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训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训练。
然而,现在人们过多的看重语文教学改革的形式,忽视了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语文教学中的朗读现状。
目前,为了应试升学,教师把精力过多的放到了分析讲解训练上,而与培养能力密切相关的朗读训练常常被忽略。
近年来许多教师片面追求花样的教学模式,置朗读于不顾,语文教学陷入了重讲轻读的境界。
具体表现是:在课堂上教师能给学生充分时间进行朗读的寥寥无几,书声朗朗的语文课堂气氛很难见到,语文课成了单纯的讲解分析课。
课上不让学生读,课下学生更无时间读,自习时间有限,学生很少用来朗读课文,大部分时间泡在题海里。
甚至有的老师对于要求背诵的课文或段落,在没有读更没有讲之前,就强迫学生必须背下来,对此学生非常苦恼。
有的学生即使朗读已经讲过的课文还是丢字加字,或者磕磕绊绊。
其次,朗读的重要意义。
(一)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朗读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今天仍要予以继承。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充分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
通过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增强语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字词篇章,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再现作品的艺术形象,使学生进入作品的意境,从而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
朗读不仅可以把语言完整地、艺术地表达出来,而且还能运用语气语调等传达出那些意在言外的深层含义。
语文课文都是经过编者精选的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
通过朗读,更能使学生在起伏跌宕、轻重缓急的感情变化中,受到多方面的陶冶。
它往往比单纯的讲解分析更能使人体察入微、感受至深。
我们应该在语文教学中,淡化分析讲解,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在课文语境中自然而然的感受课文的语言形式,从而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
吕叔湘先生说:“白话文完全看得懂,教师完全可以少讲或不讲,个别的地方学生不理解的就讲一点。
”对于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深层含义,通过朗读能够溢于言表,使人心领神会。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
重视朗读,提高语文素质
重视朗读,提高语文素质朗读是学好一门语言的基础,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朗读教学的过程并不只是课堂上的朗读,而是一个在语文教学当中的和朗读有关的一个整体系统。
一、朗读的技巧注意一下几个方面1、呼吸。
学会自如地控制自己的呼吸非常重要,因为这样发出来的音坚实有力,音质优美,而且传送得较远。
我们平时使用的是胸式呼吸。
朗读需要有较充足的气流,一般采用的是胸腹式呼吸法。
2、发音。
发音的关键是嗓子的运用。
朗读者的嗓音应该是柔和、动听和富于表现力的。
为此,首先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嗓子,不要长期高声喊叫,也不要由于饮食高温或过于辛辣而刺激嗓子。
其次要注意提高自己对嗓音的控制和调节能力。
3、吐字。
吐字的技巧不仅关系到音节的清晰度,而且关系到声音的圆润、饱满。
要吐字清楚,首先要熟练地掌握常用词语的标准音。
朗读时,要熟悉每个音节声母、韵母、声调,按照它们的标准音来发音。
其次,要力求克服发音含糊、吐词不清的毛病:⑴在声母的成阻阶段比较马虎,不大注意发音器官的准确部位;⑵在韵母阶段不大注意口形和舌位;⑶发音吐字速度太快,没有足够的时值。
朗读跟平时说话不同,要使每个音节都让听众听清楚,发音就要有一定力度和时值,每个音素都要到位。
平时多练习绕口令就是练好吐字的基本功。
4、停顿。
朗读时,有些句子较短,按书面标点停顿就可以。
有些句子较长,结构比较复杂,句中虽没有标点符号,但为了表达清楚意思,中途也可以作些短暂的停顿。
但如果停顿不当就会破坏句子的结构,这就叫读破句。
朗读时格外注意。
正确的停顿有以下几种类型:⑴标点符号停顿。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停顿符号,也是朗读作品时语言停顿的重要依据;⑵语法停顿。
语法停顿是句子中间的自然停顿。
它往往是为了强调、突出句子中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或补语而做的短暂停顿。
学习语法有助于我们在朗读中正确地停顿断句,不读破句,正确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⑶感情停顿。
感情停顿不受书面标点和句子语法关系的制约,完全是根据感情或心理的需要而作的停顿处理,它受感情支配,根据感情的需要决定停与不停。
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及训练方法
浅谈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及训练方法摘要:语文教学是直观教学,它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朗读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尽管如此,朗读教学一直都担当着“被歧视者”的角色,教师满堂灌式的传统授课方式已经不再适应现代教学要求。
所以,我们应重视朗读教学法,并以它为切入口来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关键词:语文朗读重要性朗读方法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些至理名言,都是古人的宝贵经验。
都是要求我们在从事语文教学中要重视朗读教学。
当然,在教学实践中,我也深刻体会到:朗读的魅力及其重要性。
下面,谈谈我将朗读教学运用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些感受。
一、朗读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如果老师在授新课时直接进入到语文知识的环节,学生往往会因枯燥乏味而产生厌学情绪。
但通过朗读,直接感受文本,就能加强他们对课文文句、情节、结构、情感的理解。
所以,朗读也是培养语感、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重要方法。
如何其芳的《秋天》,学生就能通过朗读来了解作者描绘了秋天的三幅图景: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念图。
并能感受秋天丰收的喜悦及给人无限的美妙遐想。
二、朗读,可以让学生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文学作品中一种很重要的塑造人物的手法就是人物描写方法。
我们在了解人物形象时,分角色朗读人物,是非常实用的。
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就很适合通过角色朗读来把握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如第12段,“哎呀,美极了!真是美极了!”……“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学生读到这里就能深切感受老大臣的虚伪。
如21段,“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
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
”接着,他又“哎呀,真是美极了!”“我十分满意”这里简直会让我们的学生对这个昏庸无能又爱慕虚荣的皇帝哭笑不得。
总之,这篇文章中,不管是诚实的老大臣也好,诚实的官员也罢,乃至皇帝,甚至百姓小孩,要想把握他们的人物形象,朗读都是再适合不过了。
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
浅析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摘要】朗读,就是用清新明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传情达意的一种语言艺术。
通过朗读,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艺术鉴赏能力,陶冶情操,提升自信,开发潜力,增强记忆。
【关键词】语文;朗读;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中学语文教学无论是在课堂结构、教材讲解、授课方法、能力训练上,都有独到的创新,语文教学改革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我认为在课文朗读这一环节上,许多人还不够重视,往往讲析过多,朗读却不够,即使有朗读,也很少提出明确的要求和指导。
其实,就对课文的理解、知识的掌握及语文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来说,朗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当抓好朗读教学这一重要环节,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有效地进行朗读教学呢?一、要重视朗读的作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前人很早就告诉了我们最简单的学习方法,语文教师要对朗读训练引起足够的重视。
可是由于考试对朗读考得比较少,很多教师片面地追求升学率,对于朗读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把朗读训练切实重视起来,把教学大纲关于朗读训练的要求落到实处,尽快从考什么教什么的“应试教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把读书的权利真正还给学生。
二、朗读的过程要循序渐进《语文课程标准》已明确地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显然,这已为我们清楚地指出了朗读教学的过程。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只能“一步一个脚印”,切不可“跳跃式”发展,因为,这三个过程的实现是有顺序、有层次的。
朗读教学第一步:读正确。
我们祁阳人在说普通话时对于平舌音和翘舌音以及前鼻音和后鼻音总是分不清,也读不准,学生朗读时一听就带有很重的方言音,因此我在朗读教学时,要求学生集中精力,运用普通话发准字音、清晰响亮,尤其要注意平舌音和翘舌音以及前鼻音和后鼻音。
另外要求学生朗读时不指读、不添字、不漏字、不颠倒、不重复、不读错字。
朗读教学的第二步:读流畅。
在训练学生朗读时,希望学生能做到不结结巴巴、语速恰当、语气流畅,能恰当地把握作品基调。
如何指导小学生的语文朗读
如何指导小学生的语文朗读摘要:朗读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它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朗读朗读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就语文学习而言,它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那么,如何指导小学生语文的朗读呢?笔者对此浅谈如下几点:一、教师要重视朗读。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应重视朗读,教师的朗读要起示范作用。
教师要以自己精彩的朗读打动学生的心,唤起学生朗读的欲望。
这就需要老师有过硬的朗读水平,老师富有表情的朗读多了,学生才会读出丰富的情感,老师也才能正确的指导、点拨学生,从而激发起学生朗读的欲望。
只有通过教师们精心的指导,学生们的刻苦练习,朗读才能真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展现它的艺术魅力!二、培养学生朗读兴趣。
在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欣赏声情并茂的朗读录音,看一些诗歌朗诵的视频,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并体会朗读对表情达意的重要作用。
另外,我还结合教学组织学生开故事会、诗歌朗诵会、评选故事大王、朗读能手等,使用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学生读书、朗读的积极性。
通过学习语文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朗读课文的习惯。
三、教师可适当对学生进行示范点拨。
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可以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示范指导,无论放录音还是教师范读,都要根据课文的特点来确定示范的时机,教会学生处理重音、停顿,恰当运用的语气、节奏、音色等,对一些比较难读懂的文章或古诗,可以一开始就以示范引路,这样可以降低难度,放缓坡度。
一般来说,当学生无法达到朗读要求或者是学生的朗读出现偏差时,教师可以范读,并作相关的提问,如:你们听听老师这么读,想想为什么要这样读?听老师用不同的方法朗读课文,几种读法中,你们最喜欢哪几种?为什么?……这样的提问必然引起学生的注意,引起他们的思考,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训练
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训练朗读训练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朗读能力是学习语文的重要基本功。
因此朗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水平,还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陶冶健康的情操。
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十分重视朗读能力的训练。
“朗”是声音响亮的意思。
朗读就是用清楚响亮的声音把文章念出来。
即“有声的阅读”。
有声的朗读和无声的默读在大脑皮层留下的印象不一样,记忆效果、理解深浅也不一样。
以情感人的文学作品更适宜于反复朗诵,使学生受到感染,从而达到深刻理解的目的。
1朗读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语文课本中的文章,不但通俗易懂,而且很规范,通过朗读,可以训练学生掌握规范的语言,读得多了,就像一个玩惯了水,熟悉了水性的孩子,对规范化的语言也就“习惯成自然”了。
如果看书时只是一味地让学生默读,虽然这并不影响读懂他,但是,如果要求说说文章大意或自己的体会时,学生会感到“意思都懂口难开”,因为“出声的朗读”太少,口头表达能力没有培养起来。
人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有高低之分,原因在于:在一个人的口头表达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他影响最大的周围的那些人口头表达能有高低之分。
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尤为重要。
我国古代的语文教学十分重视熟读背诵。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很有道理。
塾堂里总是书声琅琅,课业时总是吟哦不绝。
经过十年寒窗磨炼过的士子,“四书”、“五经”、唐诗宋词,都背得滚瓜娴熟。
可以说,离开朗读,要形成读书的本领是不可能的。
“读写听说”,表明兼顾听说,以读写为主。
这无疑是在强调“读”的重要性。
通过熟练背诵的吟咏理解字义、句意、文意,陶冶情操,形成阅读能力。
2朗读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作文水平朗读的过程是一个对文章慢慢“咀嚼消化”的过程,它可以弥补快速阅读一目十行,遗忘太多的不足。
“咀嚼”得越细,“消化得越好”,人家的东西也就越能“归我所有”。
朗读又是一个对文章细细“品尝回味”的过程,它可以纠正许多学生读书浮光掠影,不求甚解的毛病。
浅谈朗读教学
浅谈朗读教学朗读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形式。
过去上学学习叫念书,光听字义就能理解是在诵读书本。
现在许多语文教学的专家、研究者和有经验的教师也都很重视朗读教学,一再呼吁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训练。
但是从我县各学校的语文教学的实际来看,还是普遍地存在着忽视朗读教学的倾向,这大概也是造成语文教学高消耗低效益的原因之一吧?查其原因:一是对朗读教学缺乏正确的理论认识,不理解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迷信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得教学方法。
甚至认为朗读是在浪费时间,影响考试成绩。
二是教师教学能力差,指导训练不力,教学效益不高。
以下就两个问题谈点自己不太成熟的想法和同行们共商。
一、朗读教学的理论认识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朗读是一个人用眼、耳、口、脑四种生理器官将书面有形语言文字转化为口头语言的过程。
它具有吸收信息和传递信息的双向功能。
听者和书面语言文字之间有感知、理解、接受的心理活动过程,其具体形式是:口头语言--入耳--入脑,形成抽象的语文文字;读者和书面文字之间由感知--理解--表达的心理活动过程,其形式是:书面文字--入耳--入脑--出口。
这两个过程在语文教学中表现为听读和朗读。
听读,是学生通过感知书面语言文字转化的口头语言而接受书面语言文字的内容、思想、感情。
书面语言文字有表情达意的功能。
当大脑接受了朗读口头语言时,被口头语言转化的书面语言文字的意义和内容也被大脑通过抽象而接受,但朗读还具有书面语言文字不具备的功能,这就是音响强弱、高低、节奏、韵律等方面的特殊效益,或叫语感,如朗读表达象声词比书面语言更直接,更真切;书面语言文字的意境美、节奏美都可以运用朗读表达。
朗读的这种特殊效应在听读中被感受获得,在朗读中被运用和发挥。
所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朗读起到的作用很大,本人感触很大。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授文言文,用朗读的方法可以更好的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如在古诗词中如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在朗读这句诗的时候学生能理解洞庭湖湖面的自然美,比学生自己朗读理解的效果好。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朗读能力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能力摘要:朗读能力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
重视朗读训练已成为众多语文老师的共识,朗读技巧研究已成了语文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热点。
朗读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朗读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朗读能力培养朗读就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
朗,即声音的清晰、响亮;诵,即背诵。
朗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
朗读是口语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
朗读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艺术鉴赏,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朗读,可以陶冶性情,开阔胸怀,文明言行,增强理解。
因此,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能力。
下面,我就如何加强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朗读能力培养的基础是要教学生读准字音,扫除障碍中国的语言文字包罗万象,汉字有读音、语音、异读音、多音多义字的区别,比较复杂,还有一些姓名、古代国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常常有特别的念法,一不注意就难免出错。
与阅读不同的是,朗读需要一个字一个字地按顺序进行,只要有一个字不认识、读时发生疑惑,朗读过程就会中断。
如果这个中断是发生在被朗读文章的主要内容上,那势必会影响学生对文章内容、思想的正确把握。
因此,读准字音,有助于提高朗读的准确性、庄重性、流畅性。
二、朗读能力提高的前提是要明确文章立意,理清文章结构俗话说:“提纲挈领”、“擒贼擒王”,意思是说,做事情要抓住要领和关键,这样,解决问题时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知道,朗读是运用有声语言把作者的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的。
理解作品应该是朗读第一步,其次才是寻求适当的表达方法问题。
只有先理解了作品,表达才有了坚实可靠的基础;只有先透彻地理解了作品内容,才谈得上正确而完美的表达。
理解作品时,什么又是最主要的工作呢?当然是明了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最主要的,也就是说,要明确文章的立意所在。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训练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训练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很有道理的。
教学方式日益改革的过程中,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朗读素质的优劣是体现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而所谓朗读,就是声音清楚、响亮地读,让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通过朗读可以声情并茂地把书面语言融情于声,从而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为富有感染力的口头语言。
那么,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究竟有着怎样的重要性,又如何开展行之有效的朗读训练呢?一、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的重要性1、朗读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字词。
小学低年级识字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并能正确地书写运用。
学生在认真反复的各种形式的朗读中与字词多次见面,牢固的掌握了字的读音,强化了识记字形,从而有效的识字、识词。
反复的朗读能使学生读得正确、流畅,增强语感。
教学时教师通过在此基础上指导范读,形成对字音的初步印象,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进一步读准字音,然后通过抽读生字、指名认读,进行适当检查并正音,学生的识字识词能力是比会得到更大的提高。
2、朗读有利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
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着文章段落中所蕴含的场景或者描写的事情,从而能够更好深入地理解课文的目的,有利于深入理解和加深记忆。
阅读是由多种心理因素组成的复杂的智力活动,它不仅仅是机械地重复原文,而是要通过内在的语言进行理解。
把原文转化为自己的思想,从而更加深入的理解、掌握原文。
但对于小学生来说,本身他们的注意的稳定性相对较差,他们不可能对看书这个简单机械,甚至有点乏味的任务保持长时间的稳定。
所以我们老师应首先训练他们出声地朗读课文,带点强制性地引导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而后再逐步地培养学生脱离这种被动式的有意注意,使他们能够走向主动式的无意注意,从而学会自己约束自己来进行学习。
这样,学生不但可以在课堂上学习知识,而且可以通过课外的阅读,丰富他们的阅读范围,从中增加词汇量和提高对优美句子的运用能力。
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技巧
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技巧“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道出了“读”的重要性。
那么,如何进行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了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技巧,希望能够帮到你。
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技巧一、要教给学生朗读技巧教师在讲授课文时,要教给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的技巧。
“正确”即要求学生读时字音要准确、清晰,不丢字,不添字。
“流利”即要求学生掌握高低快慢、断连疏密的朗读技巧,可以让学生动笔做适当记号,以引起对本文朗读停顿语气的注意,然后再反复练读比较,以达到读的“流利”。
“有感情”即在深入理解文章思想感情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靠语调的抑扬顿挫,靠朗读的速度及轻重音、长音等技巧加以表现。
以上这些朗读技巧要让学生灵活运用,因为同样感情的句子,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表现方式。
学生掌握了这些技巧,就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二、要重视教给学生朗读方法要想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使学生百读不厌,那么,对不同体裁的文章就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朗读指导。
如:1、教学看图学文这类课文时,可让学生采用图文对照的方法读。
即凭借画图,突出感知对象,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逐步达到以图会文、读文识图、文情画意相得益彰之目的。
同时,使学生置身于课文所描写的画意之中,提高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教学课文的重点和难点部分时,可让学生采取多种形式反复读,熟读精思,深究内涵。
3、对于课文中一些文字优美、富有文采、能唤起人们美感的精华部分,可先让学生听录音欣赏,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带着怎样的心情云欣赏,欣赏些什么,再让学生跟着朗读。
这种方法,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熟悉语言规律,唤起学生感情的共鸣,提高鉴赏能力。
4、有些课文为了表扬好的和批评丑恶的,常常利用相反意义的句段结构予以衬托或用对比手法展开思路。
对于这种段落可让学生采用男女生对比读法,这样可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记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指导
三、 培养学 生的朗读技 巧
和对革命事业的必胜信心 。 所以 , 不仅要 读得 响亮饱满 ,而且 每个停顿都应 比标
点符 号所 表示 的一般停 顿稍长。
4 .语速 。语 速应 当根 据 文 章 的 内容
明 ,良好 的范读 的渗透力和 影响力能激
发 学 生 的 朗读 兴 趣 。 3 开 展 丰 富 多彩 的 活 动 。明 代 教 育 .
格和语言特点 ,才能读 出符合 课文 的感
情, 做到真挚 、 自然 。因此 , 教给学生朗读 的技巧极其重要。 1 语调。语 调是 用来 表达句意 和感 . 情 的抑扬顿挫 的调子 , 由声音 的高低 、 强 弱和快慢来决定 。不 同的语调 可以表达
来决定 。朗读表示叙述 或说明 的内容用
3 停顿 。停顿有语法停顿 、心理停 . 顿、 逻辑停 顿 。这 里说一 下心理停顿 , 它
语文教材 有图文并茂 , 内容有趣 , 体裁 多 样 ,语言 活泼 等特点 。老师 可以凭借教 材, 培养 学生的朗读兴 趣。 如在 教学 童 例 话故 事《 丑小 鸭》 , 时 我利用 多媒 体进 行 辅助教学 , 把收集到 的图片 , 合文 中的 结 插图, 制成动 态 的画面 , 让声 、 、 、 像 形 感
朗读指 导必须 以帮助 学生深入 理解
课文为基础 ,老师要 紧紧围绕课文 的主
题 , 导学生深入理解课 文 , 握人物性 引 把
家王 阳明说 过 :今教童子 ,必使 其趋 向 “ 鼓舞 , 中喜悦 , 心 则其进 自不能 已。 在 阅 ” 读教学 中 , 根据 教学 需要 , 因文而异 , 灵 活安排 , 可以经常开展 “ 朗读会 ” 故事大 “ 王” 儿歌表演评 比” “ 等朗读 比赛 活动 , 在 学生中评出 “ 朗读擂 主” 故事大王 ” 最 “ “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要性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要性朗读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朗读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基本口头表达技能也可以培养学生掌握主动理解课文的学习方法,朗读既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一项基本功,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朗读有助于学生积累词汇句式,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让学生从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
《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
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因而抓好朗读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又怎样才能恰如其分地利用朗读来启发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使朗读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其有效的作用呢?下面就笔者的教学实际谈几点粗浅看法一、教师在教学时要做好示范朗读,以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
马卡连柯说:“教师永远是儿童模仿的典型。
”朗读训练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教师的范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成功的范读能收到直观、生动,形象、感人的效果,可以帮助学生正音,明确词义和了解词的感情色彩,教师绘声绘色的朗读可以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范读,出于教师口,入于学生耳,了然于学生的心,能增强学生语言文字的敏感性诱发他们的情感冲动。
因此,我在教学中对发挥范读的作用较重视。
例如:这学期的《桂林山水》一文,是一篇优美的情景交融的游记,课文的最大特点是运用了两组排比句式,突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
为了让学生既能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又能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使情和景的自然结合贯穿始终。
于是我从两组排比句入手进行分析,并带感情的范读。
同时交给学生评价的任务,让学生在教师的范读中找出课文表达的情感,以及如何表达。
我在范读时,句读分明,感情真切,读出了语言文字的精美、朴实的特点,这样的范读不仅起到介绍景物,以景引人的感染作用,还使学生如临其境,包揽了桂林的美丽风光。
学生在教师绘声绘色的情感朗读下,由倾听进而成为不自觉地自由朗读。
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训练之我见
语 文 教 学 中 的 朗 读 训 . 之 见 练
陈秀美
( 永安市民族 中心小学 ,福建 三明 3 6 3 ) 608
摘
要: 朗读训练无论是在过去传统的教学 中, 还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 中, 始终深 受到广 大教育工作者的 都
重视 , 被作为培养学生能 力的一种 重要手段 。但在实际教 学中却 又常常发现部分教 师虽安排 了朗读训练这一环 节, 却忽视 了训 练的 实效 , 存在“ 走过场” 的现 象。为此 , 在语 文教 学中, 有 实效地训练学生的朗读技巧 , 要 培养学 生的朗读兴趣 , 使学生朗读积极性保持持久。 关键词 : 文教学 ; 语 朗读训练 ; 朗读技 巧 ; 朗读兴趣
二、 增强标点意识。号不但表示不同程度的 停顿, 还标志着一定的 读法。在教学第一册时就应向学生讲清逗号、 句号、 问号、
感叹号等标点符号停顿时间的长短, 并要求学生结合课文
内 容理解掌握陈述句、 疑问句、 感叹句的不同读法。 《 如: 一 去二三里》这一课可侧重指导逗号和句号的读法,比尾 《 巴》 则应侧重指导问句的读法, 《 小山羊》 侧重指导感叹句 的读法。 随着年级的增高, 认识了各种标点符号, 学生就会 逐步知道并懂得各种不同标点所表示的 停顿时间, 并按标
信心。 这样能更好地激起学生的朗 读热情, 提高学生的朗
读水平。 2 . 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 采取 教学中应尽可能
心理学表明: 1 岁儿童的集中注意只能持续 2 分 70 0 钟左右, 2 1 1 岁儿童在 2 分钟左右。 0 5 所以, 小学生注意 力容易分散, 常会不由自 主地“ 开小差” 或做小动作。 因此, 教师应充分了 解学生心理, 按照学生的兴趣来制定相应的 教学策略。在朗读训练中应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 性, 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 采取形式多 趣味性强的朗 样、 读方式来增强学生的兴趣, 以提高朗 读训练效果。 具体可
初中语文教学应加强朗读训练漫谈
关键词: 氛 围 识记 语感 思维 素养 审美 兴趣 能力
新课标 崇尚学生 自主 的阅读实践 ,反对教师替代 的繁琐 分析 。同时又强 调语文教学要注重语 言的积 累、 感悟和运用 , 注重基本技 能的训练 , 给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 。专家说 : “ 语 文教学 , 若不进行 朗读示 范指 导和练习 , 也不 能算完整 的 语文教学 。” 再看看鲁迅先 生在 《 从百草 园到 三味 书屋》 中, 先 生让孩子们读 书 , 自己也读得很有兴 致的描写 : “ 头仰起 , 摇 着, 向后拗过 去 , 拗过去 ” , 沉 浸在读的情境之 中。由此 可见 , “ 读” 是语 文学 习中不可 或缺 的重 要组成部分 , 同学们要在语 文学习 中“ 入 门” , 乃至“ 入室” , 必须讲求 “ 读” , 务必在“ 读多” 、 “ 读对” 、 “ 读好” 上下功夫。 加强朗读教学 。 可以营造良好 的学 习氛围 。 有位教师执教 《 鹤群翔 空》 , 文 中有一段 描写鹤群 飞翔 的 优美舞姿 、 赞美鹤群的勇敢的文字 : “ 这种景观多么壮丽啊 ! 上 百只鹤恰似飘摇 于飓 风的鸿毛 , 轻盈飞扬 ; 又如海 中的巨大漩 涡, 缓缓 升腾 。乍一看 , 鹤群排成圆形队飞旋 , 似在游戏 ; 仔 细 看去 , 每一 只鹤都一点一点冉冉 高飞 。 ” 对此 , 老师没有详作 分 析、 点评 , 只是在播放 的轻音 乐的伴奏下 , 配之以彩色 的几 幅 鹤群 飞翔 的画面 , 让大家轻轻吟诵 , 尽情玩 味 , 反复体会 文字 所蕴含的意义 , 并展开丰富的联想 , 从而进入美的遐思 中。课 堂 内充满 了一种恬静而又明朗, 激情 而又 和谐 的气 氛。很快 , 师生对鹤 的敬佩感情 进入 高潮 , 并让学生们陶醉 。 朗读除 了齐 读有 这样好的效果外 , 其他 的如 : 分组读 , 分角色读 , 个人读 , 包括 老师的范读 , 都能使课堂气氛 活跃 , 学 习情 绪高涨 , 领受 语文学习 的情趣。 二、 加强朗读教学 , 可以增强记忆 , 加深识记的牢固程度。 阅读一篇千字左右的文章 ,默读所能记下 的内容大概 只 有五分之一 ,而朗读一遍则会对二分之一 的内容 留下较深刻 的印象 。 这是 因为相对默读来说 朗读具有事半功倍 的效果 。 默 读所用器官只有大脑和眼睛 ,且所视信息 只有一次输入大脑 的机会 , 而朗读过程刚要调动脑 、 眼、 口、 耳这几个主要器 官 , 所视信息将有两次输入大脑 ( 看到 和听到)和一 次输 出大脑 ( 读出) 的机会 , 把学 习、 检查 和复 习融合在一起 , 效果肯定要 好。 尽管朗读的速度比默读慢 , 但 良好 的记忆效果足以抵消这 点差距。所 以说 , 长期 坚持 朗读能使记忆更迅 速、 更牢固。 三、 加强朗读教学 。 可以培养学 生的语感 叶圣陶先 生说 : “ 语感是一种文学修养 ,使人们对规范语 言的感受 和语 言运用 中养成的一种带有 经验色彩的 比较直接 迅速的感悟领会语 言文字 的能力。” 众所周知 , 学习英语常常 要读 、 要背 , 除了能增加词汇量外 , 还有一个培养语感 的问题 。 随着考试对语言的要求越来越高 ,不少同学对文章 中心 的把 握、 问题重心的揣摩 、 词句运用 的作用 , “ 只能意会 , 不能言传 ” 的情 况还屡见不鲜 , 个 中原 因 , 就是分析 文章 的能力还不高 , 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 悟性 ” 还不高 。 此时 , 我们有法上找原因 , 更应 当多多 朗读 , 这样 , 会 使你对语言文字有灵敏的感觉 ,并在此基础 上悟 出文 中所 阐 述 的内涵 ,这样在 回答问题 的语言上通顺流畅 ,做 到简洁正 确, 明白无误 。 四、 加强朗读教学 , 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 “ 在语文教学 中, 要 重视 发展 学生的思维 , 促 进语言与思 维的统一发展。” 而这一 目标的完成 , 朗读教学担 负着 十分重 要的任务 。 通过朗读 , 把语言文字化作鲜明的视觉形象再现在 学生面前 ,唤起学生 的想象 ,让学生 自觉或不 自觉地获得语 感, 引起 感情上 的共鸣 , 使学生 如见其人 、 如 闻其声 、 如历其 事、 如临其境 , 从 而受到教育和感染 。 五、 加强朗读教学 , 可以提升文学素养 。 同学们经常接触 的散文是作者对人或事物的一种美的发 现, 也是对人 生或 自然的感 悟 , 它蕴含着深刻 的内涵 、 深邃 的 意境 。读这一类文章 , 我们可 以通过有声语 言来 品味, 进行再 创造。 六、 加强朗读教学 。 可以提高学 生的审美 语文教材 中绝大多数 的范文是 文质兼美 的。如果说范文 创造 了“ 美” , 那么教师就应当指导 、 帮助学生一起对“ 美” 进行 创造。 语文教学 中教师要从学生 的审美需要 出发 , 用感情线牢 牢地牵住学生 , 以情激情 , 有效地 传情播情 , 让课 堂充 满诗情 画意 , 引导学生处于 自由、 愉快 、 活跃 的气氛和抒情 格调 中 , 调 动情绪 , 饱含感情地朗读 , 从 而让 学生体会 文章的语言美 、 情 感美 、 意境美 , 并从 中受到感染 , 得到教育 , 提 高审美 的情趣与 能力 。 七、 加强朗读 教学 。 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中高质量的学习 ,我们称之 为学 习 的高峰体验。 那么学生为什么会爱上一些老师的课 , 觉得学起 来轻松有趣 ,恐怕就是该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这种课 堂学 习 高峰体验 , 由此我很主观的认为 : 一个真正成功的语 文教师就 是一个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的艺术家 ,而朗读 就是激发学生兴趣 的有效途径之一 。 除此之外 , 还有朗读竞赛法 、 分角色朗读 、 不断鼓励法 等 等都 可以采用。 八、 加强朗读教学 。 可以提高学生“ 说” 的能 力。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 中, 我发现有不少 学生在发言 、 回答问 题时声小语低 , 吐字不清 , 而这些学生往往读 的能力较差 。所 以, 若想“ 说” 好, 还得先 “ 读” 好。 为了帮助学生克服不会“ 说” 的弱点 , 在教学中 , 我从读准 字音人手 , 让他们读书时放声 朗读 , 这样 一遍一遍 由浅入深 , 不断加强训练 , 学生读和说上 口了, 声音 洪亮 了, 口齿也 比原 来清晰了。 培养学生 的朗读能力 ,需要教师在语 文教学 中能够重视 朗读 , 充分发挥 朗读对理解课文 内容 、 发展语言 、 陶冶情感 的 作用 , ? 真正使学生在朗读 中激发兴趣 、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 发 展形象思维。因此 , 朗读训练在语文教学 中是很有必要 的。 总之 , 在 中学语文教学 中, 充分利用 朗读 这个 教学手段 , 有 目的地 、 合理 地 、 有重点地加强 朗读教 学 , 有 助于 提高学生 学 习语文兴趣 , 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快 的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 更 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感情 , 起到了很重要 的作用 。可见 , 紧紧 抓住 “ 朗读” 这一手段 , 是切实可行 , 行之有效 的。
初中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的训练
在 教 学实 践 中 ,笔者 深 深地 感 到 ,学 生 在 朗读 中 的 中要咀嚼理解课文 , 留下余音绕 梁的韵味 , 可 回味无穷。 通 过动 情 地 朗读 、充 满激 情 地 朗诵 ,表 现 出来 的人 物也 的认 读 理解 ,对课 文 感 情 的体 会 、特 色 的把 握 ,等 等 。 就 显得 栩栩 如 生 、跃 然纸 上 。用 心 、用 情 去读 ,这种 情 好 的 朗 读 ,是 教 学 目的 实 现 的有 效 途 径 , 能使 学 生 将 境会 让 学生 永 难忘 记 ,文 章 所蕴 含 的感 情 就会 被 学生 在 眼 、耳 、 口、 心等 多 种器 官 协 调起 来 ,把 注 意力 固定在
3 3教 学过程 是教师 引导 学生进 行语 文活 动的过 程 . 语 文 活动 是 学生 经 历语 文 化过 程 的活 动 , 是学 生 自 识 点 ,关 注 学 习的 效果 ,关注 学 生 终身 。彻底 改 变忽 视
己建构语 文知 识的活 动 。
语 文 新 课 程 对 教 学 工 作 作 出 规 定 :教 学 目标 、 教 学 内容 、教 学要 求 及若 干 建 议 ,使 教师 更 加关 注 语文 知 学 习过 程 与 方法 , 忽视 情 感 、态 度 、价 值观 的培养 。教 师 的 教学 以教师 讲授 为 主 , 以教 师 、课 本 为 中心 ,过 度
最经 常最 重要 的训 练 , 年级 要重 视 朗读 , 各 充分发 挥 朗读 在 导 入新 课 时 ,应 用 范读 、齐读 、个 别读 其 中一 段 或全 对 理解课 文 内容 、 发展语 言、 陶冶情 感 的作用 。 ” 文 ,用不 同的语 气 、 语态 、语调 ,表达 各 自不 同的 风格
反复诵 读 中领会 ,牢记 在心 里 。 文 章 中,提 高学 习 的效率 。
初中语文要重视朗读教学
初中语文要重视朗读教学摘要: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初中语文学习是整个语文学习阶段的一个关键环节,朗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朗读教学需要得到语文老师的重视。
关键词:多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朗读技巧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9-121-02一、朗读在初中语文教学上的作用学习语文,历来都非常重视朗读,特别是在教学改革的语文课堂更需要朗读,因为语文是有声的艺术,语言不是静寂的符号,学语文而不朗读是不可想象的。
1、朗读有助于理解文章。
在朗读中,学生能够体会到文章的内容、神韵、风格。
2、朗读是考查学生理解程度最简洁的手段。
学生对课文文句、情节、结构、情感的理解,都可以通过朗读来判断。
3、朗读是培养学生精读能力的有效方法。
特别是含义较深的语句、段落,可以在反复的朗读之中让学生体会和品味。
4、朗读是培养说话的基础。
朗读得正确、流利,说话一般比较流利;能读出感情,读出韵味,说话一般比较有感染力。
5、朗读有助于语言积累。
在反复的朗读吟诵之中,词、语、句、段、篇能够顺利地进入学生的语言仓库。
6、朗读有利于培养学生高雅的气质。
朗读技巧讲究节奏、停顿,吐字、发音,语流、语态,对于学生养成高雅的气质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7、朗读有助于交谈、发言、复述、演讲、论辩、主持、协商等多方面语文能力的形成和优化。
二、强化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方法和途径1、转变观念,提高对朗读教学的认识要充分认识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朗读是重要的教学方式,是进行语文教学的一种非常有效的辅助手段。
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教会学生运用语言,而朗读则是达到此目的的重要途径。
历代有所建树的人无不重视朗读,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三位语文教育大家就十分强调通过反复诵读来体会范文的意味、情调和文气。
在教学中要把朗读训练切实重视起来,把教学大纲中关于朗读训练的要求落到实处,尽快从考什么教什么的“应试教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把读书的权利真正还给学生。
语文(心得)之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听说读写的训练
语文论文之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听说读写的训练语文是人类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文化思想的工具,它既是语言文字的规范,也是一种文化艺术。
同时又是我们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
语文是基础科的基础。
语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其它学科的学习,甚至影响到将来的发展和提高。
语文学习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
概括的说,就是通过语文学习,培养学生具有辨别语音、理解语意、评品话语、即用听觉去辨别世界;能正确使用语言,有效地组织语言表情达意,同时能运用姿势,表情,手势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能正确完成阅读活动。
它包括认读、理解和一定的速读能力。
能用书面语文传递信息,反映客观事物的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听说读写的训练。
一、强化“听”的训练小学阶段课堂教学占据学生听话训练的绝大部分时间,因此教师要特别珍惜课堂教学中的听话训练。
语文教师要具备较高的教学素养,同时也要有良好的教学习惯。
教师的语言表达要生动、流畅,课堂内容要丰富,方式要多样化。
一旦教师的语言有了感染力、号召力,就能引起学生主动进行听讲,从而激发学生听话兴趣,慢慢地学生良好的听话习惯就能得到养。
众所周知,耳朵是我们感知事物或获取信息最方便最快捷,也是最全面的感觉器官。
正所谓“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也就是眼睛的感知范围不如耳朵广。
所以,我们要好好地利用耳朵的功能服务于大脑,从而更多更广地汲取材料,充实情感,满足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有意识听话来加强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信息,如可以采取提问或听述训练,提高学生瞬间记忆力。
像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记叙文、论述文及小说、戏剧等体裁的作品,文章篇幅虽长但内容简单,语言丰富,是培养听话训练的好素材,上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简洁、准确、生动的语言来概括文章的重点内容,而其他同学则听是否恰当。
诗歌、词赋、寓言故事、抒情散文语言精练生动,内容深刻是加强学生听话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训练的最佳文选。
二、规范“说”说话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说话能力培养的训练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训练
发表时间:2012-04-13T15:53:57.560Z 来源:《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2年第3期供稿作者:李现花[导读] 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训练,只有通过反复朗读才能使学生获取知识,体会思想内容,感受语言美。
李现花(永年县张西堡总校河北永年 057150)
1.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形成自主参与动力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语文教学活动,只有当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才可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使课堂变得生动、轻松起来。
因此我们首先就要着力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机,激发学生认知兴趣,使学习成为自身迫切需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前提。
我经常从三方面做起:①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心理学告诉我们,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
教学中我们应该提倡“童言无忌”,提倡学生“思维无禁区”,让学生们畅想畅言,精神上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
创设宽松和谐平等民主氛围,让学生想象驰骋,感情激荡,思路纵横,乃至异想天开,自然会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引发创造的潜质。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大胆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发言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
如我在《只有一个地球》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就“祖国是我们的家园,如何保护好我们这美丽的家园”进行交流讨论,谈谈自己的观点及保护措施。
于是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查阅搜集资料,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课堂上,畅所欲言,这样,学习的主动性自然产生。
②巧妙设问以激发学生好奇。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
”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所提的问题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学的效果。
因此,老师所提的问题要与学生的兴趣紧密相连,投其所好,巧妙设计疑问,让他们的好奇心成为语文课堂上事倍功半的催化剂。
如我在教学《钓鱼的启示》一课时,上课伊始,我问:“同学们喜欢钓鱼吗?”“如果你用了很长时间才钓到一条大鱼,你愿意把它放回水里吗?”“有一个小朋友用了很长时间好不容易才钓到一条大鱼,却要把它放回湖里,这是为什么呢?”我的一席话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轻松愉快中呈现了学习内容,这样水到渠成地导入了课题,为下一步主动参与学习的内部需求奠定了基础,形成自主参与的动力。
③建立一个激励评价机制来激发学生兴趣。
激励性的评价,能给学生以帮助,给学生以鼓励,给学生以信心。
评价中既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及变化发展,既关注水平,更要关注学生情绪态度。
在课堂教学中,我始终坚持“少一点指责,多一点赞赏”这原则,后进生一主动回答问题,即使回答不够完美,我会赞赏地说:“你勇气真可佳,能大胆回答问题,虽然回答得不够完美,但老师相信下次你会答的更好。
”老师的评价如“你勇气可佳”、“很有自己的见解”、“你肯动脑筋”、“分析得很准确”、“读得真仔细”等。
这些激励性评价创设了一种让学生心理安全的教学氛围。
激励评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引导学生奋发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和适应竞争环境的心理能力,培养学生勇于进取、不甘落后的创新个性品质。
2.放手让学生读课文,自感自悟,明白课文的精华
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训练,只有通过反复朗读才能使学生获取知识,体会思想内容,感受语言美。
尤其是那些抽象、距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的内容或片断,仅靠老师用语言讲解是很难感受到的,这时朗读就更为重要。
因此,在教学中要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举,营造朗读的氛围,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读中思考、想象、体会,能设身处地地进入作者的角色,体会作者的感受。
这样,学生就能透过文章的“形”捕捉到了“神”,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如我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为了使学生切身体会到遣词造句的美妙,我这样设计:谁能把桂林的山读得“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把漓江的水读得“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以读引思,创设情境,好象是与作者漫游漓江,再加上我的引导、学生的想象,不但能感受到那美丽的山水的景色,也从中得到了自学的乐趣。
3.抓住课文的实践点,引导学生主动创造参与
创造参与是学生高层次的参与过程,学生不能满足于完成一般的学习任务,要学会基本的求异思维方法,能独立思考问题,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使学生对知识学习和理解步步深入。
语文能力是语文素养的核心,必修通过听说读写训练达到对人的情感、思想、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教师在讲读课文之后可以结合课文内容找出语言运用的实践点,以提高学生的读、写结合能力。
例如:学习《再见了,亲人》一课后,我设计这样的课堂小练笔:是啊,这是一份以生命和鲜血为代价的情谊,如果你是被大娘从敌机下救出伤员,如果你是被小金花的妈妈用生命换来的老王,如果你是吃过大嫂亲手挖野菜的志愿军战士,那么在离别的时刻,还会怎样对这些朝鲜亲人说什么?用假如我是( ),在这离别的时刻,我会( )说:“( )”。
学生的练笔:①假如我是被大娘从敌机下救出伤员,在这离别的时刻,我会感激地说:“大娘,您的心多么伟大,我的生命是您救来的,而为了救我,您失去了惟一的小孙孙。
您用您惟一的小孙孙换回了我,您在小孙孙和我之间选择了我,您是无私的!伟大的!是令人敬佩的!您一直把我们视为亲人,对我们百般照顾,这种情胜似亲人,您这位朝鲜妈妈我们怎么会忘记?再见了妈妈,我的心永远感激您!。
”学生练笔:②假如我是吃过大嫂亲手挖野菜的志愿军战士,在这离别的时刻,我会激动地对大嫂说:“大嫂,感激您为我们所做的一切。
如果没有您为我们冒着生命危险挖野菜,我们怎么能在打仗时也可以营养均衡?大嫂,再见了!您的双拐让我们永远也不会忘怀您!再见了,朝鲜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从学生的练笔中,我们看到了学生与课文中的大娘、大嫂等人物产生了情感的共鸣,并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4.提供自主学习目标,引发学生自主参与
教师要调整好与学生的关系,把自己变“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同时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型的被动学习为探索型、发现型的学习,目标导向意在置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看了学习目标就明确了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和需要达到的程度,进而围绕目标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如教学《第一场雪》时,我把学生预习课文或自学后提出的不懂的地方,加以筛选,结合文章的重点、难点,抓住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学习;有时也采用分步揭示法,我不是一上课就和盘托出,而是随着学习过程的展开,相机分步揭示。
通过引导学生认同教学目标,以激发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总之,参与式教学就是要在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中,教师和学生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积极地交往和互动,达到认识共振,思维同步,情感共鸣,创造性地完成教学目标及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从而调动其自主参与学习的内驱力,相信只要我们长期坚持培养孩子们参与的意识、兴趣、能力,一定会使参与式教学在我们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生辉。
自主学习使新课程标准真正进入课堂。
我们的课堂充满乐趣,才会使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学习任务,使真正的创新思维火花常开不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