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考古学】06 探方法发掘
田野考古学简史
田野考古学简史一、引言田野考古学是一门研究古代人类活动遗迹的学科,通过对遗址的发掘和研究,揭示了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本文将以人类视角,向读者描述田野考古学的发展历程,并展示其重要性和意义。
二、早期田野考古学田野考古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欧洲。
当时,考古学家开始意识到仅仅依靠文献和博物馆中的文物无法全面了解古代文明。
于是,他们开始深入田野,亲自进行考古发掘。
通过挖掘遗址,他们发现了大量的物质文化遗存,从而揭示了人类历史上许多重要的事件和进程。
三、田野考古学的方法田野考古学的方法主要包括勘探、发掘、清理和分析。
首先,考古学家会通过地表勘探技术,寻找潜在的遗址。
然后,他们进行发掘工作,逐层地挖掘土壤,获取遗址中的文物和遗迹。
接下来,他们会对这些文物进行清理、记录和分类,以便进一步研究。
最后,考古学家会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和解读,以还原古代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结构。
四、田野考古学的重要发现田野考古学的发展使得人们对古代文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田野考古学的努力,我们发现了许多重要的遗址和文物,如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秦始皇陵和希腊的帕台农神庙。
这些发现不仅丰富了人类历史的记忆,也为后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五、田野考古学的意义田野考古学对于人类的认识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田野考古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和影响,从而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和谐。
此外,田野考古学也对文化遗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发掘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人类的历史和文化。
六、结语田野考古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为我们揭示了人类历史和文明的奥秘。
通过田野考古学的努力,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古代人类的生活和社会,从而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到田野考古学的研究中,为人类的认识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做出更大的贡献。
探沟发掘法
探沟发掘法工程探沟一般指把发掘区划分为若干相等的正方格,依方格为单位,分工发掘,这些正方格叫“探沟”。
考古发掘,就是被考古人戏称为“挖土”。
无论遗址还是墓葬的发掘,整个发掘过程就是一直在和土打交道,也就是将墓室、墓道或遗迹、遗物之外的填土清理走。
1.选点布方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是考古学获取研究资料的主要途径。
田野考古发掘中最基本的单位叫“探方”,就是将发掘现场按正北方向分成若干个方格进行发掘和资料收集。
规格一般为5米×5米,也可视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开始发掘考古发掘方法包括利于研究地层关系的纵向发掘和了解遗迹全貌的横向发掘。
横向发掘利于展现发掘对象的全貌,适用于墓葬、灰坑等面积较小的遗址。
纵向发掘利于考古人员区分堆积,确定层位关系,考古人员按照从晚到早的关系逐层发掘。
考古发掘中还会用到探沟发掘法,探沟平面呈长方形,主要用于了解一定范围内的堆积情况。
3.划分地层人类的文化堆积,包含有人类活动而遗留的文化遗迹、遗物,由于各个时期堆积形成的原因不同,每个时期的土质、土色与包含物等方面也会有差别,考古人员以此为依据划分地层和判断遗迹范围。
划分地层的主要任务就是区分各个时期文化堆积的层次,判定各堆积层的先后顺序并进行编号,进而确定各层次遗迹的叠压关系。
4.照相测量与考古发掘同时进行的还有相关的记录工作,在发掘开始前,会对发掘对象进行航空拍摄。
在发掘文化堆积的各阶段也需要对发掘遗址进行影像记录,同时在发掘过程中要对每一个遗迹单位进行编号并照相,在确认拍摄的影像合乎要求之后才会继续清理。
同时在清理过程中还要对遗迹进行测量绘图。
5.登记、绘图考古发掘记录工作中,除影像记录之外还包括了文字登记和绘图记录,文字登记包括遗迹编号、地理形势、遗址周边环境等情况,通常会以表格形式记录。
绘图是用于记录遗址堆积以及探方的平面、剖面、侧视图。
这些记录在形式和内容上互补,构成统一的记录体系。
田野考古学名词解释
田野考古学名词解释田野考古学相关名词1. 田野考古学 (Field Archaeology)田野考古学是考古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通过实地勘测和发掘来获取关于人类历史和文化的信息。
在田野考古学中,考古学家通过调查和记录现场的遗址、遗迹和文物,以便更好地理解过去文明的发展和变迁。
2. 考古遗址 (Archaeological Site)考古遗址是指被认定为古代人类活动遗迹的地点。
这些遗址可以是古代城市、墓地、废墟、定居点或其他留下文化痕迹的地方。
通过对考古遗址的发掘和研究,人们可以还原过去文明的面貌。
3. 土层 (Stratum)土层是指在一个考古遗址中堆积的不同层次的土壤或沉积物。
每一层都代表着一个特定的时期,因此通过研究土层的顺序和特征,可以确定不同历史时期的活动和事件。
4. 发掘 (Excavation)发掘是一种通过将土壤逐层剥离或挖掘来暴露埋藏的考古遗物和结构的方法。
通过发掘,考古学家可以获取关于过去文明的物质证据,并且可以对不同时期的遗迹进行比较和分析。
5. 征调 (Survey)征调是一种通过勘测和调查现有地表上的遗址和文物来确定可能的考古遗址的方法。
考古学家使用地质、地理、遥感和其他相关技术,以确定潜在的考古遗址,从而选择最有可能进行发掘的地点。
6. 遗物 (Artifact)遗物是指人类在过去生活中制造或使用过的物品。
它们可以是陶器、石器、金属器、骨器等。
通过发掘和研究遗物,考古学家可以进一步了解古代社会的生活方式、技术和经济结构。
7. 实地记录 (Field Recording)实地记录是指在田野考古学中对考古遗址和遗物进行详细记录的过程。
记录可以包括测量、摄影、绘图、采样和标注等。
这些详细的记录对于研究和还原过去文明非常重要。
8. 文物保护 (Conservation)文物保护是指对考古遗址、遗物和其他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保留的活动。
这包括物理保护、化学保护、数字化保护等方法,以确保文物能够传承和永久保存,供后世研究和欣赏。
《探方发掘》PPT课件
ppt课件
15
• 二是对单个遗迹的垂直发掘。如跨探方的 灰坑或延伸到隔梁内的灰坑,其在探方主 体部分内的部分,在清理完坑内堆积,画 完图之后,便挖掉;灰坑的整体形状是在 发掘完隔梁之后,拼图才能得到。若灰坑 一部分延伸到发掘区之外,则该部分不发 掘,对遗迹的解剖也是垂直发掘。
ppt课件
16
• 三是对一组遗迹的垂直发掘。多层遗址的 每一层面上的同时代的遗迹群是一个有机 整休,发掘完一批探方,就把其中的一部 分挖掘掉了,这也是一种垂直发掘。
pptppt课件课件1212三三11此外旧石器时代遗址使用的小探方精细发掘法已经在个别先秦遗址发掘工地使用pptppt课件课件1313四四探方对角发掘法探方对角发掘法pptppt课件课件1414田野发掘的总要求是能够根据收集到的实物标本和记录资料恢复发掘对象在发掘前的原状
ppt课件
1
ppt课件
2
教授大纲
④C层:距地表60~85cm,为黑黄杂土,较疏松,包含物较少。 TS06W07④C:1 红陶杯,泥质红陶,厚胎,斜直腹,凹底。素 面,制作比较规整。
ppt课件
40
ppt课件
41
ppt课件
42
ppt课件
43
ppt课件
44
二、层次细划所应注意的问题
ppt课件
考古发掘方法
考古发掘方法一、概述考古学是人类认识和研究古代文明的重要学科之一,而考古发掘则是考古学的核心内容。
考古发掘方法是指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手段和技术,对古代遗址、文物进行系统地挖掘、调查和研究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考古发掘方法。
二、表面调查表面调查是考古发掘的第一步,它通过对考古遗址表面进行观察和记录,获取初步的信息。
表面调查主要包括目视调查和遥感调查两种方法。
1. 目视调查:考古学家对遗址表面进行目视观察,记录遗址的分布、形状、大小等基本信息。
这种方法简单直观,适用于较大面积的遗址。
2. 遥感调查:利用航空摄影、卫星遥感等技术,对大面积的考古遗址进行调查。
通过遥感图像的分析和解译,可以发现地表的一些隐藏的遗迹和痕迹。
三、试掘试掘是考古发掘的重要环节,它通过在遗址中挖掘一定数量的试掘坑,来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试掘主要包括试掘方法和试掘技术两个方面。
1. 试掘方法:试掘方法包括系统试掘、方格试掘和探坑试掘等。
系统试掘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划和布点,在整个遗址范围内进行挖掘;方格试掘是将遗址划分为若干个方格,在每个方格内进行挖掘;探坑试掘是在遗址内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点位进行试掘。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
2. 试掘技术:试掘技术包括手工挖掘、机械挖掘和水下挖掘等。
手工挖掘是考古学家最常用的试掘技术,它可以保证挖掘过程的精细和细致;机械挖掘适用于大面积、浅埋的遗址;水下挖掘则用于水下遗址的挖掘。
四、勘探和探测勘探和探测是指通过一些物理和化学方法,对考古遗址进行探测和勘探,以获取难以通过表面观察和挖掘获得的信息。
1. 地表探测:地表探测主要包括地形测量、地电测量和地磁测量等方法。
地形测量可以了解地表的起伏和地貌特征;地电测量可以探测地下的层次和结构;地磁测量可以发现地下磁性物质的存在。
2. 地下探测:地下探测主要包括地震勘探、雷达勘探和电磁勘探等方法。
地震勘探通过地震波的传播和反射来获取地下的信息;雷达勘探通过电磁波的传播和反射来获取地下的信息;电磁勘探则通过电磁场的变化来发现地下的目标。
【田野考古学】06 探方法发掘
香港马湾岛东湾仔北史前遗址南发掘区域采用 这种方法。布5×5米探方29个,面积725米。探方 以磁正南北为方向,发掘区西南角为基点,探方编 号是东西向以罗马数字编号、南北向以阿拉伯数字 编号组成。发掘时不留隔梁,按对角式发掘。
横向发掘(平面发掘),河南邓州八里岗遗址聚落考古发 掘现场
五、发掘的基本原则
田野发掘的总要求:是能够根据收集到的实物标本和记录资料,恢复发 掘对象在发掘前的原状。探方发掘要达到这—要求,就必须遵循下列基 本原则: (1)、平剖面结合,根据土质土色区分堆积,确定早晚关系。 (2)、先挖晚的,后挖早的。 (3)、按原貌揭露遗迹。 (4)、按单位收集全遗物。 (5)、及时、客观、全面做好记录。
野外发掘的过程是由辨识、挖掘、揭露、收集、记录五个基本操作 环节往复循环构成的。只有坚持上述发掘五原则才能做好发掘工作。
六、横向发掘与纵向发掘 七、常规发掘与精细发掘
第二节 布方
在发掘区的地表面上划定探方、隔 梁和关键柱的界线叫“布方”。在布方
之前,要拍照原始地貌照片。 发掘前通过预备调查或试掘对遗址 有个大致的估计,选择出首批布方地点 (即发掘区域)。当第一批探方发掘完后, 对地下遗存有了更加切实了解,再选择
(175,140)
(170,135)
(170,140)
田野考古发掘探方的编号系统
• 田野考古发掘中探方的编号系统应与遗址的分区 和三维测绘坐标系统建立关联。 • 编号方式应简捷,便于查阅。 • 编号系统有两种方式: • T+南北向编号+东西向编号,如TS08W06 • 遗址分区号+探方号(南北向+东西向),如 ⅢT7274 • 根据探方的编号系统应该很容易地计算出探方在 遗址上的位置。
考古发掘的步骤
附:考古发掘的步骤(2006-09-19)考古发掘的第一个步骤就是收集资料。
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是古代的遗迹和遗物,谈到它的方法论时,首先是如何收集被分为遗迹和遗物两大类的各种实物资料。
作为科学的近代考古学,收集实物资料的主要手段应该是田野调查和发掘。
因此,田野调查发掘方法便成为近代考古学的最基本的方法。
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调查发掘,这便是"田野考古学",是考古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支。
考古发掘的第二个步骤:考古调查调查是发掘的准备。
只有经过调查,才能选定发掘的地点和对象,并决定采用什么方法进行发掘。
但是,调查本身也是科学工作。
调查工作若做得广泛、深入,纵使不进一步做发掘工作,也可以解决一些考古学上的问题。
例如,通过调查,可以究明某一文化在地域上的分布范围,了解该文化与它的地理环境的关系等。
在调查之前,要广泛查阅文献,同时要充分利用地图和地名学的研究成果,以便得到探求各种遗迹、遗物的线索。
航空照片和卫星照片等遥感资料,也能为考古调查提供启示。
考古调查中可能发现的遗迹和遗物,大体上有平地上的居住址、洞穴中的居住址、都邑和城寨址、坟墓、矿穴和采石坑、摩崖造像和题刻、可移动的石刻 (如造像、碑碣、经幢等)、各种类型的建筑物遗存,以及石器、骨器、陶器等各种器物和它们的碎片等。
到达现场之后,要注意地形,仔细观察地面上的现象;要充分利用沟沿、路边、山崖等各种断面,寻找遗迹和遗物的露头。
有些地点,如泉水附近、河流的交汇处及黄土地带的台地往往有居住址,石灰岩山坡往往有洞穴居住址,湖滨、海边往往有贝丘的遗迹,都特别值得注意。
在调查过程中,要做好文字、绘图、照像和测量等各种记录,并适当采集标本,以便在室内作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
调查发现的遗址和坟墓等,要按照各方面的条件,加以选择,才能成为正式发掘的对象。
考古发掘要把埋没在地下的遗迹和遗物揭露出来;在揭露过程中,遗迹和遗物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
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发掘工作都是对遗迹和遗物的破坏。
田野考古学的研究方法
田野考古学的研究方法
田野考古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调查和发掘:这是田野考古学的核心工作。
考古学家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如航空照相、卫星照相、磁力探察、地抗力探察等,来发现遗迹和遗物。
2. 测量和制图:利用红外线摄影和其他各种特殊摄影技术进行测量和制图,以获取遗迹和遗物的准确位置和分布信息。
3. 分析和研究:通过对发掘出的遗迹和遗物进行分析和研究,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情况,包括生产技术、社会组织、宗教信仰、艺术风格等方面。
4. 综合和归纳:将各个遗址的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和归纳,以全面了解该地区或该时期的文化特征和发展脉络。
田野考古学的研究方法还包括实地考察、比较研究、模拟实验等,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获取准确的实物资料,为研究历史提供可靠的依据。
田野考古
一、田野考古调查考古调查是田野考古工作的重要一环,是发现遗迹、遗址、遗物的重要途径之一。
具体来说田野考古调查即了解一个地区古代人类文化遗存的分布的基本状况(古建筑、古城址、古遗址、古墓葬、石窟寺、碑刻等),为文物部门保护、管理、研究提供依据。
通过调查了解一种考古学文化或某类文化遗存的分布范围,为考古学文化的研究提供资料与信息(空间分布、自然环境、与其他相邻文化的关系等)。
通过调查,了解一个遗址的人类文化遗存分布状况(分布范围、中心区、居住区、墓葬区、堆积厚度与层次等),为正式考古发掘做好准备。
田野考古调查的主要形式▪普查。
普查是对某一地区现存的所有具有历史意义和科学价值的文化遗存的普遍性调查。
调查对象包括一切可见的地上和地下的文化遗存。
目的在于掌握本地区的文化遗存的基本情况,建立档案资料,为制定文武保护措施和科学研究提供条件。
▪▪▪复查。
复查是建立在过去调查或普查的基础上的有重点、有目的的再次或多次调查。
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了解有关遗存的文化内涵、性质、时代、研究价值等。
▪▪▪专题调查。
专题调查是为了解决某一学术课题而进行的专门目的的调查。
这种调查也一般是在普查的基础上进行的。
▪田野考古调查的一般方法一、踏查。
即实地步行调查。
通过观察冲沟断崖或村民取土处曝露出的底层及遗迹、遗物,了解遗址文化层堆积、保保存情况和文化属性、时代等。
踏查应注意遗址的范围及周边均需跑到;应尽可能多地采收各类遗物标本;应尽可能详细地作好各种文字、图表、影像记录。
二、钻探。
在地面遗迹露头不多或不足以了解有关地下埋藏情况时,配合以钻探的方法进一步了解。
钻探时,首先要在确定钻探的区域或部位规划布设探孔,并确定布孔的方法,绘制布孔平面图,常用的布孔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梅花点式布孔法:一般每平方米5孔,适用于大面积地下遗存的了解,如遗址、墓地的范围和墓位等。
▪▪▪井字形布孔法:相当于打两条十交叉探沟。
主要用于了解遗址的纵横不同深度的堆积情况。
田野考古发掘技术
二、田野考古发掘的重要性
► 田野考古发掘技术作为考古学研究的重要组
成部分之一,是有效开展考古学研究的重要 前提。 ► 考古学研究注重“第一手资料”的获取和分 析。因此,田野考古发掘技术水平直接影响 后期相关学术研究的深度和力度 ► 田野考古发掘是考古从业人员全面认识、感 知考古学研究的手段,也是必须掌握的一门 工作技能。
► 《田野考古工作规程》
是根据1982年公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 保护法》和田野考古工 作符合科学要求的原则 所制订的,并于1984 年发布实施。全书共分 八章,内容包括:总则, 考古调查,考古发掘单 位和领队职责,考古发 掘,发掘资料整理,发 掘成果刊布,发掘资料 管理,附则。另有附录 和表格样式两部分内容。
料收集和提取技术 ► 6、发掘资料采集、撰写 ► 7、发掘材料整理 ► 8、发掘报告或简报撰写
► 田野考古发掘技术不是单一挖掘的技能,
是一个集测绘、发掘、记录、影像采集、 文化遗物采集、资料整理和报告撰写为一 体的工作流程,是一个系统工程。 ► 基于此,考古学研究之所以十分重视田野 考古发掘技术也是有道理的。 ► 这也是考古学与盗墓的根本区别。
田野考古发掘技术
柳州白莲洞洞穴科学博物馆 2015年11月
闫少朋
关于田野考古发掘
► 外行人的看法:“考古、考古,挖坟
掘土” ;“第二地质考察队” ► 当下某些人的看法“鬼吹灯、盗墓笔 记”。 ► 我们的看法:为探索人类远古文化的 形成、发展及变迁规律而开展的野外 探索项目。
一、何为田野考古发掘
田野考古发掘是考古学
测绘工具:GPS、 绘图板、图纸、直 尺、铅笔、皮尺、 罗盘、水平仪、铅 坠、水平仪等。
影像工具:数码相 机、摄像机等。
考古学中的田野调查和发掘方法
考古学中的田野调查和发掘方法考古学是一门通过对古代人类文化遗存的研究以了解人类历史、文化和环境的学科。
而在考古学的研究中,田野调查和发掘是两个重要的方法,它们为考古学家提供了获取古代文化信息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详细介绍考古学中的田野调查和发掘方法。
一、田野调查田野调查是考古学中最基础的方法之一,它是指对潜在的遗址进行系统的地表勘查,以确定其潜在的考古学价值。
田野调查的目的是发现并记录所有可能的考古遗址,以便后续的发掘工作。
田野调查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 规划与准备:在进行田野调查之前,考古学家需要进行充分的规划和准备工作。
这包括确定调查区域的边界、研究历史地理学和文献资料等。
2. 邻近环境调查:在实地调查之前,研究人员需要对调查区域的邻近环境进行调查。
这可以帮助他们了解该区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从而指导后续的调查工作。
3. 地表勘查:地表勘查是田野调查的核心工作。
通过实地踏勘,考古学家可以发现地表的关键线索,如人工遗迹、出土文物或构筑物。
他们还会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帮助记录和分析这些发现。
4. 考古调查报告:田野调查结束后,考古学家需要撰写一份详细的调查报告。
这份报告应该包括调查区域的地理位置、发现的遗址类型和数量,以及地表勘查中的样本数据等信息。
这份报告将为后续的发掘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
二、发掘方法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考古学家可以选择对具有潜在价值的遗址进行发掘工作。
发掘是考古学的核心环节,通过对考古遗址的系统挖掘,可以获取大量的文化遗存并还原古代社会的面貌。
发掘工作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设计挖掘方案:在进行发掘之前,考古学家需要制定详细的挖掘方案。
这包括确定挖掘的目标、采样数量和采样方式,以及使用的工具和技术等。
2. 试掘与勘探性发掘:为了了解遗址的结构和走向,研究人员通常会进行试掘和勘探性发掘。
这些工作可以帮助他们确定主要发掘区域,并收集初步的文化遗存样本。
3. 系统发掘:在确定发掘区域后,考古学家会进行系统的挖掘工作。
田野考古探方法发掘
全站仪屏上展点显示的数据是先纵轴坐标后横轴坐标。
传 统 的 象 限 法 编 号
新 规 程 提 倡 的 编 号 法
香港发掘编号法:
1997年香港发掘探方编号: 社科院考古所负责的北区
560/580【X/Y】以探方西南 角为基点的横纵坐标的后三 位数编号
2、遗迹编号
► 遗迹编号是由工地负责人指定专人负责按类统一编号,
每类遗迹编号的次序是按给号的先后编排的。遗迹号由遗 迹名称的第一个大写的拼音字母和序号组成。常见遗迹符 号固定如下房屋—F,墓葬—M,灰坑—H,沟—G,窑— Y,井—J。
► 每个遗迹的编号都要登记在工地的探方与遗迹登记本
(“给号本”)上。登记内容有:遗迹正式编号、临时号、 所在探方、发掘负责人、时代、最主要特征和重要发现。
▪ 田野考古发掘中探方的编号系统应与遗址的分区
和三维测绘坐标系统建立关联。
▪ 编号方式应简捷,便于查阅。 ▪ 编号系统有两种方式:
▪ T+南北向编号+东西向编号,如TS08W06 ▪ 遗址分区号+探方号(南北向+东西向),如ⅢT7274
▪ 根据探方的编号系统应该很容易地计算出探方在
遗址上的位置。
新《规程》:发掘中所有测点数据的采测,必须包括相 对于基点的三维数据[3]。
► 无论使用何种编号,一个遗址的探方编号尽量
统一,第一次发掘时就要通盘考虑编号体系,照 顾到以后发掘编号的方便。
► 发掘工地领队备有探方和遗迹登记本。实际布
方后,每一个探方都要登记在领队的探方编号表 中。登记内容有:探方编号、探方位置、发掘负 责人。
新规程规定的发掘基点和探方编号田 野考古发掘探方的编号系统
考古田野调查基本方法
• 四、采集遗物标本 • 地表散布的遗物要有选择地采集。遭受
破坏的遗迹要及时清理,或建议有关部门加 以保护。采集标本时,先对散布的大量遗物 进行大致记录,然后挑选重要者收集取回。 一般是小件完整器物全部收集,如石球、石 杵、石斧、石刀、陶环、陶刀、陶纺轮、骨 器、瓦当等。 陶器残片中应该选口沿、底部、 足等能识别器形的残片,或有重要纹饰、制 法痕迹等残片。采集遗物要按地点分别装入 标本袋,并附以标签,填写清楚采集地点、 时间。重要的还需要拍照。
• •
7、有些地表遗物,有可能是从外地 移动过来的,要注意寻找原生地。 • 8、古墓葬一般分布在向阳背风的地 形环境(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风水宝地)。 地表一般会残有封土堆、墓碑、石像生、 石牌坊、石望柱等标志性物体。另外,注 意观察是否有盗洞,如有则注意观察及采 集盗洞周围散落的遗物。
• 三、深入了解遗存 • 找到遗址或墓葬,就要尽量弄清
•
调查时,队员最好间隔开(互相 最好保持在视线范围内),分头行动, 以扩大调查面积。每天早上出发,队 长要将当天工作任务交代清楚,做到 人人心里有数。晚上最好住宿在一起, 汇总当天的收获和问题,交流经验, 商定第二天的具体路线。 • 更重要的应该注意安全!
• 二、如何找遗存
• 考古调查是一 意就会忽略过去。但考古调查也是有规 律可循的,下面介绍一些在调查时如何 找遗存的方法: • 1、古遗址多分布在泉水附近、河流 的二级台地、两河的交汇处和平地高起 的台墩等地形环境。阳泉境内的滹沱河、 桃河、温河、南川河、阳胜河等流域, 应该重点关注。
•
2、通过地名找遗存。如地名为石 羊山、石虎山、王坟沟等可能有古墓 葬;地名若为大城子、八面城等说明 有古城。 • 3、注意观察植被。植被长势与周 围不同的地方有可能有遗址或墓葬。 • 4、多打听当地村民。调查前我们 最好准备一些陶片实物标本或照片, 每到一处向当地居民询问是否见到类 似的遗物,然后根据居民提供的线索 找到遗址或墓葬。
田野调查方法及操作
田野调查方法及操作田野调查方法及操作鈡晓明文化是民族的血脉,而文物是文化的结晶,文化遗产构成了文化资源的重要基础。
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
通过文物普查,全面掌握不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分布,特征,保存现状。
环境状况及基本情况,可以准确把握当前文物及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为堂和政府制定文物及发展战略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一、田野调查通常情况下田野调查是指一种工作方法或研究的一个阶段。
田野调查一般有广义和狭义的分别,广义上,所有需要到田间野外实地进行的调查工作都可以称之为“田野调查”,如自然科学的地质、矿产、动植物等资源调查,人文科学的语言、民族、民俗等状况调查。
但由于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所以有些调查往往都会根据学科或行业的特点冠以专称作限制。
从而,一般情况下所谓“田野调查”大多是指狭义的概念。
狭义上的田野调查,主要是指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围绕研究对象而进行的田间野外实地调查活动,也即在文化人类学等学科方法论中所称的“直接观察法”。
即使仅仅限定在人文科学领域,田野调查涉猎的范畴也相当广泛,举凡语言学、考古学、民族学、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宗教学、民间文学……等等,都可以通过田野资料的收集和纪录,架构起新的研究体系和理论基础。
如果从我们所从事文物田野调查的渊源而言,应当主要来源于田野考古调查,而考古调查则可以追溯到民族学或人类学的田野调查。
这是由于在学科形成过程中,研究对象和工作方法都有一些接近或交叉的缘故。
通常“田野”在调查研究的领域已成为实地、现场的代称,可以包括所有需要到实地、现场参与的科学调查活动。
田野调查是科学研究收集实际资料最普遍而有效的方法,也是人文社会科学观察、记录研究对象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二、文物普查普查是调查的一种形式,所谓“普查”就是普遍调查,是对所限定区域或对象实施的全面调查。
文物普查是一项以文物为对象的全面调查工作。
普查的意义在于其全面性,它所获取的信息或数据,由于采取了全面覆盖的方式,所以更具有真实和权威性,而区别于采取抽样式的调查分析。
田野考古学课件-探方法发掘
► 沒有進行圖上布方的探方,編號可按分佈次序
或按布方先後次序編排。
► 面積大的或有自然地貌分割的遺址,可以採用
分區編號。T301表示第3區第1個探方,T204表 示第2區第4個探方有A、B、C……或用Ⅰ、Ⅱ、 Ⅲ……表示區號的。
► 多次發掘的遺址,有的在編號時把發掘的次數
編入序號中,如白音長汗遺址第三次發掘的探方 AT301表示第三次發掘的A區第1個探方。
總座標基點應測量經緯度和高程。總座 標基點要和分座標基點保持通視。
二、引基線布方
► 一般遺址正式發掘是採用大面積連續布方形式,這種方法有
利於大面積揭露同一層面的遺跡,便於橫向觀察遺存之間的關 係。如果把選定的發掘區西南角當作基點,把發掘區視作直角 坐標系,那麼,發掘區的西邊線是縱軸,南邊線是橫軸。布方 之前,要計算好探方規格和數量,發掘區的邊長米數,布方時 可先從發掘區基點出發,向正北方向引出水準的縱軸線,為縱 向基線,是主基線;向正東方向引出水準橫軸線,為橫向基線。 基線的方向要反復校正,否則所布探方方向不正。校正方向以 往使用羅盤,現在多使用全站儀,精度提高。
橫向發掘(平面發掘),河南鄧州八裏崗遺址聚落考古發 掘現場
五、發掘的基本原則
田野發掘的總要求:是能夠根據收集到的實物標本和記錄資料,恢復發 掘對象在發掘前的原狀。探方發掘要達到這—要求,就必須遵循下列基 本原則: (1)、平剖面結合,根據土質土色區分堆積,確定早晚關係。 (2)、先挖晚的,後挖早的。 (3)、按原貌揭露遺跡。 (4)、按單位收集全遺物。 (5)、及時、客觀、全面做好記錄。
2009年頒佈《田野考古工作規程》提出編號的方法:
TS8W6方,指距0點南第8、西第6個探方(探方邊長 5米)。
同一位置,亦可編為Ⅲ區(即第三象限)T0806號探 方(08縱軸第八,06為橫軸第六)等等。
田野考古具体流程
田野考古具体流程田野考古是通过对实地考察和勘探,以及对考古文物进行系统的发掘和研究,来了解古代人类社会和文化的一种科学方法。
田野考古的具体流程包括勘察、发掘、记录、分析和研究等步骤。
一、勘察勘察是田野考古的第一步,它是对考古地点进行初步的调查和评估。
考古学家首先会通过文献研究和历史资料的搜集,获得有关考古地点的背景信息。
然后,他们会进行实地考察,寻找潜在的考古遗址。
勘察的过程中,考古学家会仔细观察地表的特征,如土壤颜色、植被分布等,以确定是否存在考古遗迹的可能性。
二、发掘发掘是田野考古的核心环节,它是对考古遗址进行系统的挖掘和清理,以揭示遗址内部的结构和文物。
在发掘前,考古学家会制定详细的发掘计划,包括发掘的区域、层次和时间等。
发掘过程中,考古学家会使用各种工具,如小铲、刷子等,小心翼翼地清理土壤,并逐层进行挖掘,将出土的文物进行分类和记录。
三、记录记录是田野考古的重要步骤,它是对发掘过程和发现的文物进行详细描述和记录。
考古学家会使用相机、测量仪器等工具,对发掘现场进行拍照和测量,并制作平面图和剖面图等专业图表。
同时,他们会编写详细的发掘日志,记录每一步的操作和发现,以便后续的分析和研究。
四、分析分析是田野考古的重要环节,它是对发掘结果和文物进行综合分析和解读。
考古学家会对出土的文物进行分类、整理和研究,以了解它们的功能、时代和文化背景等。
同时,他们还会对发掘现场的结构和布局进行分析,推测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等。
分析的结果会被用于进一步的研究和学术交流。
五、研究研究是田野考古的最终目标,它是对分析结果进行深入研究和学术探讨。
考古学家会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在学术期刊上,与同行进行交流和讨论。
同时,他们还会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推动文物保护和历史文化的传承。
田野考古的成果也可以为人们了解古代文明和人类历史提供重要的参考。
田野考古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它需要考古学家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考古学研究方法
考古学研究方法——田野调查发掘考古学调查的目的:了解遗址【遗迹】或遗物现存的状况和分布的范围,以便确定是否进行发掘或保护。
首先要介绍两个与田野调查发掘有关的学术名词,分别是地层学和器物学。
地层学是从地质学上借用的名词。
,在地质学上地层指的是地球构造的层次关系。
考古学所借用的地层名词,指的就是层次关系。
但是地质学上的地层和考古学上的地层概念是有所不同的,因为,地质学上的地层,是受自然力形成的,考古学上的地层,则是由人类的活动所形成。
正因为有文化遗迹遗存的存在,所以又称文化层,文化层的形成是随着历史年代早晚的顺序延续的,年深日久形成的文化层就越来越厚,层次也越来越多。
器物学又称器物形态学、类型学、标型学。
它是考古学研究所特有的一种研究方法,主要根据古代人类所制造的各种器物特征,以识别一种文化时代,同时还可以通过分类排比,摸索出它的发展演变规律,推断年代的早晚。
器物学研究最有典型意义的器物是陶器。
不同历史时期的陶器,在器形和组合上有所不同,所表现的时代作风和特征也最为明显,因此,陶器就成为器物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田野调查发掘,是考古学研究的第一个步骤。
由于考古学研究的对象是古代人类遗留下来的实物资料,因此,进行考古研究,首先必须以科学的方法进行田野调查发掘,以收集资料。
这种调查发掘,称为田野考古学,属考古学的一个分支。
调查是为发掘工作做准备。
通过调查以确定发掘的价值的选择发掘的地点。
在进行调查时,首先要查阅文献,利用地图的地名学的研究成果,探求历代古迹古物的线索,以获得调查前的启示。
在调查中,要注意做好文字、绘图,照相的记录,和采集遗物标本,以便进一步分析研究,确定发掘的价值,必要时还要进行钻探,以查明地下埋藏的文化情况。
发掘是把地下埋藏的文化遗迹遗物揭露出来,取得实物资料。
这是在经过调查,确定了发掘价值后进行的。
田野发掘是考古学研究中的重要环节。
发掘具体方法则要看发掘的对象而定。
发掘探访要统一编号,以便将发掘资料汇集、纳入总体记录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址中的准确位置,这种编号方法称为坐标法,或
称双重编号法。另一种是从遗址西南角算起,或 横向或纵向依次从1开始编,即T1、T2、T3……。 这种方法可称为顺序排列法,或叫单一排列法。
野外发掘的过程是由辨识、挖掘、揭露、收集、记录五个基本操作 环节往复循环构成的。只有坚持上述发掘五原则才能做好发掘工作。
六、横向发掘与纵向发掘 七、常规发掘与精细发掘
第二节 布方
在发掘区的地表面上划定探方、隔 梁和关键柱的界线叫“布方”。在布方
之前,要拍照原始地貌照片。 发掘前通过预备调查或试掘对遗址 有个大致的估计,选择出首批布方地点 (即发掘区域)。当第一批探方发掘完后, 对地下遗存有了更加切实了解,再选择
罗盘皮尺布方法:用罗盘校准探方发掘区基线的方向
工地的总基点 要在本上记录基点的三维坐标,
老式的全站仪是使用棱镜做测点反光镜。 测点编号、高度要加减测杆数值
王晶在记录方起读取的三维数据
第二发掘区的分基点
俄罗斯发掘使用平板仪测量探方地表的三维数据,平板仪与塔尺
俄罗斯的布方方法:发掘区外设一个测量绘图基点,每一 个线绳交叉点和坑最低点都测量三维数据坐标。
三、1×1米小探方发掘法 发掘区布1米边长的小探方,拉线成网格状,每1米边长
的探方都编探方号。发掘面积很小可同时向下挖掘时,每 个探方内不留隔梁。发掘面积较大,可分组分批向下发掘, 或发掘区内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单独设立隔梁。由于探方面 积小,便于控制层位和观察记录遗物的状态。网格方是遗 物和遗迹分布的坐标网,测绘和记录都方便准确。绘图、 采集土样、器物的描述等都依网格坐标进行。
以十字形布四个大探方,不设隔梁。探方按对 角方式划分2组,先发掘一组,绘出四壁剖面图, 发掘完后再发掘另一组探方。如前苏联发掘斯基泰 大冢的封土堆,挖完对顶角的第一组2个探方,就 得到封土堆的纵横剖面。
香港马湾岛东湾仔北史前遗址南发掘区域采用 这种方法。布5×5米探方29个,面积725米。探方 以磁正南北为方向,发掘区西南角为基点,探方编 号是东西向以罗马数字编号、南北向以阿拉伯数字 编号组成。发掘时不留隔梁,按对角式发掘。
横向发掘(平面发掘),河南邓州八里岗遗址聚落考古发 掘现场
五、发掘的基本原则
田野发掘的总要求:是能够根据收集到的实物标本和记录资料,恢复发 掘对象在发掘前的原状。探方发掘要达到这—要求,就必须遵循下列基 本原则: (1)、平剖面结合,根据土质土色区分堆积,确定早晚关系。 (2)、先挖晚的,后挖早的。 (3)、按原貌揭露遗迹。 (4)、按单位收集全遗物。 (5)、及时、客观、全面做好记录。
理论布方【放样布方(《新规程)】大面积连续布方,宜事先在 遗址平面图上布方,并编上探方号。每次实际布方都要按图上拟定 的探方位置和编号进行。这样,无论布几次方,无论发掘过几次, 探方的分布和编号都井然有序,不混乱。
►为此,要在遗址上设立总坐标基点。探方号的 序号有两种编排方法,一种是以遗址的西南角为
出下一批布方地点。
一、选定基点
在遗址中选定遗址的总坐标基点,这是布方、测量的总基点,一 定要慎重。计划多年发掘的遗址,为了以后发掘测量时能找到这个 总坐标基点,应该在总坐标基点处打下水泥桩。有时,也可以利用 遗址现有的特征性地面物体为总坐标基点。各发掘区以本区的西南 角为该发掘区的坐标基点,也叫遗址的分坐标基点。每个探方的西 南角是本探方的测量基点。
总坐标基点应测量经纬度和高程。总坐标基点要和分坐标基点保 持通视。
二、引基线布方
一般遗址正式发掘是采用大面积连续布方形式,这种方法有利 于大面积揭露同一层面的遗迹,便于横向观察遗存之间的关系。 如果把选定的发掘区西南角当作基点,把发掘区视作直角坐标系, 那么,发掘区的西边线是纵轴,南边线是横轴。布方之前,要计 算好探方规格和数量,发掘区的边长米数,布方时可先从发掘区 基点出发,向正北方向引出水平的纵轴线,为纵向基线,是主基 线;向正东方向引出水平横轴线,为横向基线。基线的方向要反 复校正,否则所布探方方向不正。校正方向以往使用罗盘,现在 多使用全站仪,精度提高。
小方
发掘面积小、要求对遗物精细作业程度高的遗址发掘(每个遗物, 包括碎片都进行细致记录,单独采集),适合使用网格小探方发掘 法。
我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发掘基本使用此法。河北阳原板井子1988年 使用此法发掘,发掘面积近9平方米,出土3383件石制品。国外新 石器时代以后的遗址考古发掘也常使用这种方法发掘。国内新石器 时代个别遗址使用过这种方法发掘。
第四章 探方法发掘
第一节 探方法发掘概述 田野考古发掘方法有探方隔梁发掘法、探方对角发掘法、1×1米小
探方发掘法、探沟法等。
一、探方隔梁发掘法
标准探方的 坐标编号法
顺应 地形 的布 方, 方向 西南
一般下工前要清扫探方,保持干净。 如果有遗迹,或防止过于干燥,或防冻需要,下班时撒一层浮土
二、探方对角发掘法
在西边线终点处引出发掘区北边线,方向为正东;在南边线终 点处引出发掘区东边线,方向为正北。东边线终点与北边线终点 应交于一点。否则有误差。从基点出发,沿西边线和东边线向北, 每隔4米、1米、4米、1米……拉引一条东西向的线;沿南边线和 北边线,每隔4米、1米、4米、1米……拉引一条南北向的线。在 每一个十字交叉点上插下小木桩或铁钎,把工程线固定在桩(或 钎)上。发掘前,各探方要检查自己探方的方向、尺寸是否合于 要求。
► 有的遗址,遗迹均开口于表土下,打破生土;遗迹分布稀疏,间
隔距离大。如果连续布置探方,会有很多没有遗迹和遗物的“空
方”。这种情况,可先探查遗迹的分布情况,在有文化堆积或遗迹 的区域布方,空地不布方,这种方法可称为“零散布方”。
三、探方编号
探方是由字母“T”和序号数字构成,如T3,T0108。实际操作中探 方编号方法有很多种,没有统一规范,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以 下介绍几种常见的编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