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测量技术课程试验教学大纲

精密测量技术课程试验教学大纲
精密测量技术课程试验教学大纲

精密测量技术课程试验教学大纲一、课程概况

英文名:Precision Measurement Technology

开课单位:机械学院

课程编码:2010422

学分学时:2.5学分,40学时

授课对象: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

先修课程: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误差理论与实验设计,工程光学,测控仪器设计

试验课程主要内容:

精密测量技术试验教学课程在是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试验手段进一步巩固和掌握一些常用仪器的测量原理及测量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和操作能力。主要包括:基本长度量的测量方法,形状和位置误差的测量方法,机械零件综合参数测量方法等。通过对基本测量方法和测量仪器的实际操作,使学生能能综合运用光、机、电方面的知识,初步解决生产中存在的测量技术问题,并为掌握高精度的复杂测量问题提供有利的条件。

二、试验课程内容

1.基本长度量测量方法(3学时)

试验1。卧式光学比较仪测量内孔直径(1学时)

试验二。接触式干涉仪测量长度尺寸(1学时)

试验三。用万能工具显微镜测量孔距(1学时)

2.形状和位置误差的测量(4学时)

试验四。箱体位置误差的测量(1学时)

试验用五。合象水平仪测直线度误差(1学时)

试验六。平面度误差的测量与评定(1学时)

试验七。表面粗糙度的测量(1学时)

3.综合测量实验(3学时)

实验八。圆柱齿轮参数和误差测量(1学时)

实验九。用工具显微镜测量螺纹各项参数(1学时)

实验十。三坐标测量机的使用(1学时)

实验内容:

用工具显微镜测量螺纹各项参数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工具显微镜的测量原理及结构特点。

2、掌握用大型工具显微镜测量外螺纹中径,螺距和牙

型半角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

大型工具显微镜,螺纹量规。 图2-1-1为大型工具显微镜外形图。它由下列四部分构成:(1)底座——用来支撑整个量仪;(2)工作台——用来承放被测工件,可以作纵向和横向移动,移动的距离可以通过工作台的千分尺11和7的示值反映出来,还可以绕自身的轴线旋转;(3)显微镜系统——用来把

被测工件的轮廓放大投影成像,通过目镜 l 来瞄准,

通过角度示值目镜18读取角度值; (4)立柱——用来

安装显微镜筒等光学部件。

在工具显微镜上用影像法测量外螺纹是利用光线

投射将被测螺纹牙型轮廓放大投影成像于目镜中,用

目镜中的虚线来瞄准轮廓影像,并通过该量仪的工作

台纵向、横向千分尺(相当于直角坐标系的x 、y 坐标)和角度读数目镜来实现螺纹中径、螺距和牙型半角的测量。

大型工具显微镜的光学系统如图2-1-2所示。由光源 l 发出的光束经光圈2、滤光片3、反射镜4、聚光镜5和玻璃工作台6,将被测工件的轮廓经物镜组7、反射棱镜8投影到目镜10的焦平面米字线分划板9上,从而在目镜10中观察到放大的轮廓影像,从角度示值目镜11中读取角度值。另外,也可以用反射光源照亮被测工件;图2-1-1 大型工具显微镜 1-目镜;2-米字线旋转手轮;3-角度读数目镜光源;4-显微镜筒;5-顶尖座;6-圆工作台;7-横向千分尺手轮;8-底座 9--圆工作台手轮;10-顶尖;11-纵向千分尺手轮;12-立柱倾斜手轮;13-连接座;14-立柱;15-支臂;16-锁紧螺钉;17-升降手轮;18-角度目镜

图2-1-2 大型工具显微镜光路图

以该工件的被测表面上的反射光线,经物镜组7、反射棱镜8投影到目镜10的焦平面米字线分划板9上,同样可在目镜10中观察到放大轮廓影像。

1.测量过程的初始操作

(1)接通电源,松开圆工作台锁紧装置,摇动手轮9,把工作台6的圆周刻度对准示值零位。把被测工件安放在玻璃台面或牢固安装在两个顶尖10之间。

(2)根据被测件直径尺寸大小,参照量仪说明书调整光阑大小,或按表2-1提供的对应关系选择光阑直径。

表2-1

(3)用影像法测量螺纹时,由于螺旋角影响,当光线垂直于螺纹轴线射入物镜时,牙型轮廓影像就会有一侧模糊。为了获得清晰的牙形轮廓,必须摆动立柱使光线顺着螺旋线射入物镜,如图2-1-3所示。这时需转动手轮12,使立柱14向右或向左倾斜一个角度,其值等于螺纹升角ψ= arctg(n P/πd2),式中P为公称螺距,d2为公称中径。图2-1-3所示是观察靠近自己一侧的螺牙影像时的情形,立柱向左倾斜一个ψ角,当要观察背面一侧的螺牙影像时,由于螺牙的方向正好相反,此时,立柱应向右倾斜一个ψ角。

(4)转动目镜1上的焦距调节环,使视场中的米字线最清晰。松开螺钉16,旋转手轮17使支臂15升降,调整量仪物镜的焦距,使被测轮廓影像清晰,然后旋紧螺钉16。

(5)通过旋动11、7纵、横向千分尺,纵横移动工作台,使影像在目镜中移动,根据所需测量的位置,用目镜中的米字线瞄准目标。转动目镜1中米字线旋转手轮2,可旋转米字线的倾斜角度,使中心虚线与影像轮廓线贴合,便于给工件定位,读取该位置对应的x、y数值,同时还可以从角度目镜18中读取米字线中心虚线倾斜的角度。

2.几种瞄准方法和措施

定位瞄准是测量过程的关键,若在用米字线对准被测轮廓时出现偏差,测量误差增大,出于这一考虑,仪器配有测量刀等附件,可采用不同的瞄准方法,以减少瞄准的误差。

(1)影像法

就上述测量影像的情况,可采用如图2-1-4所示的两种对线方法:

①压线法,米字线的中虚线A—A与牙形轮廓的一侧边重合,用于测量长度。

②对线法,米字线的中虚线A—A与牙形轮廓的一侧边间有一条宽度均匀的细缝,用于测量角度。

用影像法测量时,尽管显微镜立柱按螺旋升角方向倾斜,但由于螺纹是个螺旋面,使工件阴影的边界仍不够清晰,且得到的是法向影像,与螺纹标准定义(在轴截面上)不符,因此测量误差较大。为克服这一缺点,可以采用轴切法。

(2)轴切法

轴切法是利用仪器的附件——测量刀,在被测螺纹的轴截面上进行测量的,测得的参数与螺纹标准定义符合。由于螺纹的倾斜遮挡不了量刀上的刻线,故立柱不需倾斜,直接把物镜焦距调到螺纹的轴截面上。

如图2-1-5所示,测量刀有一条斜角为30°的刃口,分为左、右斜刃两种,用以测量左、右牙侧。在测量刀表面刻有一条与刃口平行的细线,其与刃口的距离l有0.3mm和0.9mm两种,分别用以测量螺距小于3mm和大于3mm的螺纹。测量时,测量刀的安装高度应使其刃口与被测螺纹轴心线高度一致,然后使测刃贴紧螺牙侧

面。当用3倍物镜将螺纹放大时,可用米字线中央虚线两旁的虚线

(一条距中央0.9mm,另一条距2.7mm)来瞄准测量刀上的细刻线,

瞄准后就表明中央虚线对准了螺牙侧面。测量读数的取得与影像法

相同。

与影像法相比,轴切法的测量精度较高。但对操作技术要求较高,操作比较复杂,且测量刀刃口易碰伤和磨损。

此外,高度调节误差也是影响测量精度的重要原因。

(3)干涉带法

还有采用瞄准干涉带的方法,简称干涉带法。a) 压线法b) 对线法

图2-1-4 瞄准方法

图2-1-3 显微镜物镜方向

干涉带法是利用螺纹牙侧影像外围的干涉条纹代替影像边缘,用米字线瞄准后进行测量,如图2-1-6所示。 采用干涉带法测量时,要将显微镜透射光路中的光圈

调整到最小,或在光路中加一个小孔光阑,形成细光束照

亮牙廓,此时,目镜中可看到在被测零件轮廓线附近有3~5

条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其形状与检测牙廓边缘一致。测

量时,用米字线与第一级干涉条纹对准,对准较容易从而

减小了对准误差,其精度可达±0.5 m 。

上述为采用平行光照明,它适用于测量半角和螺距。但测量中径

时要做很麻烦的修正,因此不适于测量中径。

采用斜光束照明可以克服以上缺点。但这一方法需要在仪器原来

的可变光阑处,设置一特殊的斜照明装置,需要专业人员才能进行,

在此不作介绍。此方法光源以与原主光轴成一斜角的平行光投向被测

件,同样也可以产生干涉条纹,这时采用对准干涉条纹方法测量中径,

不需进行修正。

(4)球接触法

球接触法是用球形量头接触螺纹牙槽来测量螺纹中径的。

它其实是仿照量针测量法,用球头测量刀进行测量,如图5-78

所示。此方法的原理与三针法相同,按选择三针直径的方法选

择球的直径,使其尽量接近最佳针径。测量时,将球头伸入螺

牙中与两牙侧接触,然后用米字线瞄准球边缘的影像,求得两

次瞄准在横向标尺上两读数之差 N 值,按下式计算中径:

3.影像法测量螺纹参数

(1) 中径测量

螺纹中径d 2是指把螺纹截成牙形切口宽与牙形沟槽宽度相等并和螺纹轴线同轴的假想圆柱面直径。对于单图2-1-6 干涉法 图2-1-5 轴切法

图2-1-7 球接触法

线螺纹,它的中径也等于轴截面内沿着与轴线垂直的方向量得的两个相对牙形侧面间的距离。

测量时,为了使轮廓影像清晰,需将立柱进行向左、

图2-1-8 螺纹参数测量

向右各一次的倾斜。倾斜的角度为螺旋升角ψ,倾斜方向,

视观察哪一侧牙形而定,应与螺纹的倾斜方向一致。

操作是:确定向一方倾斜了立柱,并进行了调焦之后,

得到清晰的螺牙影像,转动纵向千分尺和横向千分尺手

轮,以移动工作台,同时,转动目镜1中米字线旋转手轮

2,旋转米字线的倾斜角度,使目镜中的中心虚线与螺纹

螺牙影像轮廓的一侧重合,记下横向千分尺的第一次读

数。然后,将显微镜立柱反向倾斜升角ψ,转动纵向千分

尺(此时不得再转动横向千分尺,米字线也不旋转),使螺纹工件沿直径方向移动,目镜中使中心虚线与螺纹直径上另一侧的牙形轮廓重合,记下纵向千分尺第二次读数。两次读数之差,即为螺纹的实际中径。

被测螺纹若是放在工作台上,需要仔细调整安放的位置,应使尽可能使它的轴向和径向分别与纵向和横向千分尺的测量方向一致,且轴线要水平,带有顶尖孔的螺纹则安装在两顶尖上。尽管如此,安装误差必定会存在的,若螺纹轴线方向与仪器工作台纵向移动方向不一致,此时径向方向也与工作台横行测量方向不一致,这将带来测量误差,造成在牙形轮廓一侧测得的结果大于实际值,而另一侧测得的结果则小于实际值,为了消除被测螺纹工件安装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根据误差出现的规律,可对螺牙两侧面均作测量,利用正负误差相消的原理,作平均处理。故整个测量过程须测出d2左和d2右,如图2-1-8所示,最后,取两者的平均值作为实际中径:

(2) 测量螺距

螺距P是指相邻两牙在中径线上对应两点间的轴向距离。

测量时转动纵向和横向千分尺,以移动工作台,旋转目镜中的米字线中心虚线与螺纹影像轮廓的一侧重合,记下纵向千分尺第一次读数。然后,转动纵向千分尺手轮(横向千分尺手轮不动,镜中的米字线不旋转),工作台纵向移动,使螺牙纵向移动n个螺距的长度,使沿轴线方向相距n个螺牙的同侧影像轮廓与目镜中的米字线中心虚线重合,记下纵向千分尺第二次读数。两次读数之差,即为n个螺距的实际长度∑P。对于单线螺纹,测量

一个螺距时,则移动一个螺牙进行上述测量操作。

为了消除被测螺纹安装误差的影响,同样要测量出∑P

左和∑P 右,如图2-1-8所示。然后,取它们的平均值

作为螺纹n 个螺距的实际尺寸:

它与n 个公称螺距的差值称为n 个螺距的累积偏差: nP P P -∑=?∑实际

式中P 为公称螺距。

螺纹的螺距常要用螺距累积误差来评

价,螺距累积误差(实际为偏差)是指在

螺纹全长上,实际累积螺距对其公称值的

最大差值。由于在螺纹全长上,每个螺距的偏差可能有正有负,因此,不一定在全长处累积最大,有可能在中间某两个齿之间累积最大。为了寻找这一最大值,应一个个把每个实际螺距按顺序测量出其数值,与公称螺距比较得出每个螺距的实际偏差,然后再作数据处理求得螺距累积误差。具体方法如下:

若测量一个单线外螺纹,全长共有8个螺牙,可测得7个实际螺距,求得7个螺距的实际偏差,数值列于表2-2的测得值一栏。处理时要进行累加计算,所得值列于累加值一栏。在累加值一栏中找到最极端的两个值,它们的差值即为该螺纹的螺距累积误差ΔP Σ。从累加值可见,第一个螺牙到第八个螺牙之间的距离与7倍的公称螺距的差值仅-0.5 μm ,而第三个螺牙到第七个螺牙之间的距离与4倍公称螺距的差值则是-5 μm 。

表2-2

可用作图方法,可直观地找到螺距累积误差为-5 μm ,如图2-1-9所示。

图2-1-9 螺距累积误差 ΔP Σ

(3) 测量牙形半角

螺纹牙形半角是指在螺纹牙形上,牙侧与螺纹轴线的垂线间的夹角。

测量时,转动纵向和横向千分尺调节手轮,同时旋转目镜中的米字线,使中心虚线与螺纹螺牙影像的某一侧面重合。此时,从角度读数目镜中显示的读数,即可算出该牙侧的半角数值。

图2-1-10所示为仪器的目镜外形图、中央目镜视场图、角度读数目镜视场图。在中央目镜视场中,可见米字形分划线,可旋转,常用中心虚线a -a 来对准测量目标。在角度目镜内无内部的光源,要靠反射镜4,把外界的光反射进目镜中才能看见里面的刻度。调整好反射镜的角度后,在角度目镜视场中,可见到两种刻度和对应的数字,间隔较大的是度盘的度数刻度, 0o~360o每一度一根刻线,并标有对应的数值,它会随着米字线的转动而移动,刻度较密的部分是固定游标,刻有0~60'的分值刻线。转动手轮,可使刻有米字刻线和度值刻线的圆盘转动,它转过的角度,可从角度读数目镜中读出。当角度读数目镜中固定游标的零刻线与分值刻线的零位对准时,则角度读数为0°0',此时,米字线中心虚线a -a 正好垂直于仪器工作台的纵向移动方向。当米字线中心虚线a -a 倾斜,与被测螺纹螺牙影像一边贴合,则可从角度目镜中读得倾斜的角度,图中角度读数目镜视场的读数指示数值为:121°36'。角度目镜中读得的数值,还不是螺牙的实际半角,要已知原来中心虚线竖直时的角度读数值,才能计算得到螺牙的半角数值,即:是两者的差值才是被测螺牙半角的角度值。例如若米字线中心虚线倾斜贴紧螺牙轮廓后读数值为330°4',则所测半角应为360°-330°4'=29°56'。同理,当米字线中心虚线与被测螺

纹螺牙影像另一边贴合时,则测得另一半角的数值。为了消除被测螺纹的安装误差的影响,需分别

测出如图2-1-11所示的Ⅰ、Ⅱ、Ⅲ、Ⅳ四个实际

半角为1α/2、2α/2、3α/2、4α/2,并按下述

方式处理:

图2-1-10 测角目镜

1-度盘装置;2-中央目镜;3-角度读数目镜;4-光源反射镜;5-

米字线旋转手轮

图2-1-11 2

22)2(4

1ααα+左= 将它们与牙形半角公称值(公制螺纹牙形角α=60o)比较,则得牙形

半角偏差为:

为了使轮廓影像清晰,测量牙形半角时,同样要使立柱倾斜一个螺旋升

角ψ。

用影像法测量的是法向牙型角,应按下式换算成轴向牙型角,再判

断其合格性。 式中ψ为螺旋升角。

当升角ψ不大、精度要求不高时,可以用法向测得值代替,而不必换算。

测量中径和螺距时,只需米字线瞄准牙侧中部最清晰的一段影像,较易瞄准。而测牙型半角时,则必须沿牙侧全长影像对线,因接近牙底处的影像清晰度变差,瞄准较为困难,尤其螺距小、牙型短时更困难。因此,通常取重复测量3~8次后求得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的测量结果。

干涉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干涉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的原理。

2.学习使用干涉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用干涉显微镜测量标准量块的表面粗糙度数值。

三、测量装置和工作原理

干涉显微镜是利用光波干涉原理和显微系统来测量

工件表面粗糙度的一种高精度测量仪器。它将被测表面直

接参与光路与标准镜面相比较,并用光波波长来度量干涉条纹弯曲程度,从而测得被测表面的粗糙度数值。干涉显微镜一般用于测量1~0.03m 表面粗糙度的R Z 值和R Y 值。图5-2-1为6JA 型干涉显微镜外观图。

干涉显徽镜是根据光学干涉原理设计的,图5-2-2为其光学系统示意图,图中可见由光源1发出的光线经聚光镜2、滤色片3、投射到孔径光阑4的平面上,照亮位于照明物镜6前的视场光阑5,光线通过透镜6后成平行光线,射向半透半反射的分光镜7后分成两束;一束反射光线经滤光片、再通过物镜组8射到基准平面反射镜P 1,被P 1反射回到分光镜7,光线通过7射向目镜14;从分光镜透射的另一束光线通过补偿镜9、物镜10射向工件表面P 2,反射回的光线最后也射向目镜14。由于两路光线有光程差,相遇时产生干涉现象,在目镜分划板13上产生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若被测表面粗糙不平,干涉条纹即成弯曲形状如图5-2-3。由测微目镜可读出相 图5-2-1 6JA 干涉显微镜

1-目镜;2-测微鼓轮;3、4-手轮;5-手柄;6-螺钉;

7-光源;8、9、10-手轮;11、12、13-滚花轮;14-

工作台;15-手轮;16-锁紧螺钉 图5-2-2 光路系统 1-光源;2-聚光镜;3、11、15-反射镜;4-孔径光阑;5-视场光阑;6-照明物镜; 7-分光镜;8、10-

物镜;12转向棱镜;13-分划板;14-目镜;16-照

相物镜;17-滤光片

邻两干涉带距离a 及干涉带弯曲高度b 。由于光程差每增加半个波长,即形成一条干涉带,故被测表面微观不平

度的实际高度为

式中,λ为光波波长。

在取样长度内,测算5个最大

的H 并加以平均即得出R z 值,也可

以测量评定R y 值。

干涉显徽镜一般用于测量表面粗糙度参数较小的光亮表面,即微观不

平度十点高度R z 值在0.025-0.8 m 的表面。

四、测量步骤

测量之前,首先要做仪器调整,仪器调整的过程如下:

(1) 如图5-2-1所示,接通电源,使光源7处灯泡亮。转动手轮3使连通至目镜的光路(另一通路是至照相机),转动手轮15,使光路中的遮光板从光路中移开,此时从目镜1中可看到明亮的视场。如果视场亮度不均匀,可转动螺丝6,调节灯泡的位置使视场亮度均匀。

(2) 转动手轮9,使目镜视场中弓形直边清晰,如图5-2-4所示。

(3) 松开螺釘16,取下测微目镜1,直接从目镜管中观察,可以看到两个灯丝象。转动手轮4,使孔径光阑开至最大,转动手轮8,使两个灯丝象完全重合,同时调节螺丝6,使灯丝象位于孔径光阑中央,如图5-2-5所示,然后装上测微目镜,旋紧螺丝16。

(4) 在工作台14上放置好洗干净的被测工件。被测表面向下,对准物镜。转动手轮15,使遮光板遮去光路中的参考标准镜。转动滚花轮13使工作台在任意方向移动,确定测量面位置,转动滚花轮11,使工作台升降直到目镜视场中观察到清晰的工件表面影象为止,再转动手轮15,使遮光板从光路中移开。

(5) 在精密测量中,通常采用光波波长稳定的单色光(本仪器用的是绿光),此时应将手柄5向左推到底,使图中的滤色片插入光路。当被测表面粗糙度数值较大而加工痕迹又不很规则时,干涉条纹将呈现出急剧的弯曲和断裂现象,这时则向右推动手柄,采用白光,因为白光干涉成彩色条纹,其中零次干涉条纹可清晰地显示出条纹的弯曲情况,便于观察和测量。如在目镜中看不到干涉条纹,可慢慢转动手轮10直到出现清晰的干涉条纹为图5-2-3 干涉条纹 图5-2-4 焦距调整

目止。

(6) 转动手轮8、9以及滚花轮11,可以得到所需的干涉条纹亮度和宽度。

(7) 转动滚花轮12转动工作台,使加工痕迹的方向与干涉条纹垂直。

(8) 松开螺丝16,转动测微目镜1,使视场中十字刻线之一与干涉条纹平行,然后拧紧螺丝16,此时即可进行具体的测量工作。

在此仪器上,表面粗糙度可以用以下方法测量。

①转动测微目镜的测微鼓轮2,使视场中与干涉条纹平行的十字线

中的一条线对准一条干涉条纹峰顶中心,如图5-2-6,这时在测微器上

的读数为N 1。然后再对准相邻的另一条干涉条纹峰顶中心,读数为N 2。

(N 1-N 2)即为干涉条纹间距b 。为提高测量精度,最好在不同位置测

量多个条纹间距值取平均值。

②对准一条干涉条纹峰顶中心读数N 1后,移动十字线,对准同一条干涉条纹谷底中心,读数为N 3。(N 1-N 3)即为干涉条纹弯曲量a 。按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 z 的定义,在取样长度范围内测量同一条干涉条纹的5个最高峰和5个最低谷,这个干涉条纹弯曲量的平均值a av 为:

被测表面的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 z 为:

采用白光时,λ=0.55 m ;采用单色光时,则按仪器所附滤光片检定书载明的波长取值。

按评定长度要求,需作5个取样长度的R z 值测量,才能作为评定表面粗糙度的合格性。

上述测量中,在各个取样长度范围内的最大峰值读数和最

小谷值读数之差,则为各个取样长度内的轮廓最大高度R y 值,

即选取其中最大峰值和最小谷值的差值a max 值,按下式计算

轮廓最大高度R y 值。

五、注意事项

1.做实验时不要随意调动仪器,否则将使干涉条件无法建立。

2..调整工作台升降时,要严防工件接触和碰撞物镜,并严防污损物镜。图5-2-5 光源调整 图5-2-6 测量读数

2

实验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供药学专业药物分析方向使用) 一、实验教学的指导思想与教学目的 有机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 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有机化学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实验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实验,使学生训练并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学会正确选择的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分离、提纯和分析鉴定的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验中所遇到问题的能力。同时它也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与良好的工作习惯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在实验内容安排上,做到密切配合教材内容,步步紧扣教学环节。实验内容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制备实验三个方面。考虑到药学本科、制药工程等专业的要求和后继专业课更好的衔接,特别加强了制备实验内容,目的是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对重要的单元操作都作了安排。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有机合成实验基础操作,对经常应用的基础操作都作了安排,有机基本操作结合实验进行,通过制备实验中反复练习来达到熟练掌握。 3、实验用书: 李敏谊、申东升、张精安编,有机化学实验,中国医药出版社,北京,2007年版。

四、实验内容与学时安排 第一部分 基本操作技能 熟练掌握:蒸馏,重结晶和过滤,沸点、熔点的测定。 实验一 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常压蒸馏和沸点测定(4学时)实验的目的及要求:学习有关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包括安全、卫生以及实验前必须预习,实验过程中必须做实验记录,及实验报告的正确书写等内容。 了解测定沸点的意义,掌握常量法(即蒸馏法)测定沸点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内容:用常压常量法蒸馏不纯乙醇、测定纯乙醇的沸点。 实验仪器设备:蒸馏烧瓶、直型冷凝管、温度计、三角烧瓶、烧杯、电炉、接受管、使用的试剂及药品:不纯乙醇 实验二 熔点测定(4学时) 实验的目的及要求:了解测定熔点的意义,掌握测定熔点的原理与方法。 实验内容:测定纯乙酰水杨酸和不纯乙酰水杨酸的熔点。 实验仪器设备:熔点测定管、酒精灯、毛细管、温度计、长玻管、白瓷板。 使用的试剂及药品:纯乙酰水杨酸、不纯乙酰水杨酸 实验三 重结晶提纯法(4学时) 实验的目的及要求:学习重结晶法提纯固态有机化合物的原理和方法;掌握抽滤、热滤操作和折叠滤纸的折法。 实验内容:对乙酰苯胺进行重结晶。 实验仪器设备:热水漏斗、布氏漏斗、抽滤瓶、减压装置、酒精灯、三角烧瓶。

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模板.doc

附件二: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课程名称》实验课程(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依据培养方案的课程编码) 课程性质:(见编写说明) 适用专业:****** 学时学分:**学时**学分 ****** 所需先修 课: 编写单位:****** 编写人:****** 审定人:****** 编写时间:20**年**月 一、实验课程简介 简述课程内容、本门课程在专业学习中的地位作用。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明确本门实验课总的目标和要求,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总体上了解或掌握什么方法或技能,达到什么目标;对学生有什么具体要求(比如:理解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案,掌握正确操作规程;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了解其性能参数、适应范围及注意事项等)。 三、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提出本课程在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等方面与其它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包括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 四、考核形式及要求 明确说明是考试课还是考查课,考试的形式是开卷还是闭卷,成绩的合成及评分标准,平时、期中、期末或实验操作等各教学环节的考核各占总分数的百分比等。考核应以考核实验技能为主。

六、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使用教材和参考书按作者、教材名称、版次、出版社所在地、出版社、出版时间顺序填写,小四号宋体,[体例]如下: 使用教材:童庆炳.文学理论课程(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参考书[体例]如下: 参考书: [1]霍元极.高等代数(第一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美】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王垒,等译.心理学与生活(第19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 [3] 七、其他说明 针对本实验课程的特点,提出应当采取的教学方法、实验教学组织方法和实验考核等方面的建议等(也可省去该项)。 编写说明: 1.本大纲原则上全系统一按本参考模式编写。 2.每个项目里的填写说明作为参考,在大的框架统一(尤其是项目名称和顺序要统一)和版面格式统一的前提下,各系可根据学科的具体情况对填写内容适当修改。

电工电子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电工电子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一) (材料科学专业,环境工程专业,轮机工程,热能与动力专业) 一、课程基本情况 1、课程名称:电工电子学实验 Experimet of Electrotechnics and Electronics 2、课程编号:132000771 3、课程类别:专业基础 4、实验课性质:独立设课 5、课程总学时:材料科学专业,环境工程专业80学时,轮机工程,热能与动力122学时 6、实验学时: 32学时, 7、实验学分:1学分 8、先修或同修课程:高等数学,物理学,电工电子学 9、适用专业:材料科学专业,环境工程专业,轮机工程,热能与动力专业 10、大纲执笔:应用电子教研室王艳红职称:副教授 11、大纲审批: 12、制定时间:2006年3月19日 二、实验教学目的和任务 《电工与电子学》是非电类专业一门很强的技术基础课程,其实验是课程的重要部分,是非电类专业的必修课。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理工科大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电路与电子学方面的基本理论,而且还需要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及一定的科研能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巩固和加深电路与电子学的基本知识,通过实践进一步加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设计及创新能力,其中以培养学生实践基础和实践理论为主,为专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注意培养

学生实事、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实验习惯,为今后工作和学习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非电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根据非电类专业的特点及要求。它把测量方法、仪器仪表的原理及使用融在相应的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通过课程的实践与教学,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电路、模拟电子技术、电机、继电接触控制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设计电路的能力。 2、掌握仪器仪表的工作原理,能正确使用仪器设备,掌握测试方法和测试技能。 3、能独立撰写实验报告书,准确地分析实验结果,正确地绘制实验曲线和实验电路。 4、课前做好预习,明确实验容和实验目的。 四、实验项目表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试验共安排47学时,其中23学时为必选实验,24学时为可选实验,按教学计划要求不同专业学生分别完成实验学时数为32学时和12学时(少学时专业的实验在必做中选定实验).。

工程测量教学大纲

工程测量教学大纲 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本课程是一门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监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为后续《公路施工》、《桥涵施工技术》、《道路勘测》等课程学习打下基础,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建筑工程测量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能了解现场施工一线正在使用和近期可能使用的技术,为以后学生在现场施工打下良好的基础。主要内容包括:是培养学生具有测量学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掌握道路和桥梁建设领域中的地形测量、施工放样与线路测量的基本方法,同时熟悉地形图的应用,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学会普通测量仪器的使用,能够从事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测量,具有使用地形图的能力,更好地从事城道桥建设工作,了解测绘新仪器、新技术的原理及其在相关专业中的应用,以便更加适应社会需求。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了解测量工作所使用的仪器构造原理,掌握使用方法及使用技巧。要求学生能独立完成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及施工放样等项测绘工作和内业计算工作。 对测量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方面达到如下要求: 2.1掌握经纬仪、水准仪等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2.2了解和熟悉全站仪、GPS测绘新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2.3对小区域大比例尺的地形图的测绘过程有系统的了解,并初步掌握其基本方法; 2.4具有施工放样及路线测量的基本知识; 2.5具有道桥等土木工程的勘测、规划、施工与管理中运用测量资料的基本知识。 2.6培养认真细致负责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团队意识。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3.1认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3.2在组织教学时应根据所学工种,结合实际生产,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 3.3加强实验和参观,培养感性认识和动手能力。 3.4有条件的可已电化教学,使教学直观而生动。 3.5遵循高等教育的办学规律,并要在教学体系上突破学科性,突出实用性,通用性和灵活性。 3.6结合现行标准、规范、规程进行教学 4.考核方法 理论与操作技能分别进行考核,成绩按4:6的比例合计,记为单科结业成绩。按平时考查成绩与结业考试成绩之比3:7的比例,为学生课程结业成绩,以满分100分计。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大纲.doc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72201008/72201009 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 英文名称: College Physics Experiments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 72学时 学分: 2分 适用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先修课程:大学物理 一、实验目的与任务 物理实验课是对学生进行实验教育的入门课程,其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习物理实验基础知识 的同时,受到严格训练,掌握初步的实验能力,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实验教学,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并掌握一些基本仪器的使 用方法。 三、实验项目与类型 力学部分

热学部分 电磁学学部分

光学部分 四、实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基础知识 测量与误差,主要讲述误差理论及数据处理 力学部分 实验一长度的综合测量 1.目的要求 练习使用测长度的几种常用仪器,练习做好记录和计算不确定度。 2.方法原理 用米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仪测滚珠的直径和圆柱管的内外半径和高度。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米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仪、滚珠、圆柱管。 4.掌握要点 米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仪的使用方法及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 5.实验项目: (1)用游标卡尺测圆柱管的内外半径及高度,并计算其体积。 (2)用螺旋测微仪测滚珠的直径。 (3)不确定度的计算。 实验二单摆 1.目的要求 用停表和米尺,测单摆的周期和摆长,并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 2.方法原理

g l T π2= ()()2 22)(?? ? ??+??? ??=t t u l l u g g u 。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单摆、停表、钢尺。 4.掌握要点 测量单摆周期的注意事项、重力加速度的不确定度的计算。 5.实验项目: (1)用游标卡尺测小球的直径。 (2)用钢尺测悬线的长度。 (3)用停表测单摆的周期(不改变摆长,测5次,每次30个周期的时间) (4)计算重力加速度和它的不确定度。 (4)改变摆长,测单摆的周期,用作图法算出重力加速度。 实验三 测重力加速度 1.目的要求 掌握几种测重力加速度的方法。 2.方法原理 自己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自由落体装置、数字毫秒计、光电计时装置 ,单摆 气垫导轨。 4.掌握要点 掌握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 5.实验项目: (1)根据原理设计实验方案。 (2)记录实验数据 (3)数据处理及不确定度的计算。 实验四 密度的测定 1.目的要求 熟练掌握物理天平的调节和使用方法,掌握静力称衡法和比重瓶法。 2.方法原理 v m = ρ,质量用天平称量,体积用阿基米德定律求出。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物理天平,游标卡尺、比重瓶,小烧杯、温度计、酒精、不规则玻璃块。 4.掌握要点 物理天平的调节和方法、测量密度的两种方法:静力称衡法和比重瓶法。 5.实验项目: (1)学习调整和使用物理天平。 (2)用流体静力称衡法测固体的密度。 (3)用比重瓶法测酒精的密度。 实验五 拉伸法测杨氏弹性模量 1.目的要求 用伸长法测定金属丝的杨氏模量,学习光杠杆原理并掌握使用方法。

理论课程及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填写说明【模板】

理论课程及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填写说明 (公共基础课、素质必修课、素质选修课适用) A.总说明: 一、适用课程范围:该版教学大纲的填写范围仅为“公共基础课”“素质必修课”和“素质选修课”。课程类别可于《武汉工程大学本科培养方案》中查询。 二、文本格式:请勿改变大纲中标题及文本样式。标题中的课程名称为黑体小二号字体(加 粗)。除标题外,其余需填写内容中的中文及数字的样式为宋体五号字体(勿加粗),英文样式为Times New Roman五号字体(勿加粗);段落行间距设为单倍行距,段首缩进设为2。 三、表格:请勿改变页边距、表格列宽及单元格的对齐方式。因为软件类型及版本问题, 打开大纲模板文件后表格有可能出现少量错位情况,请帮忙调整至对齐,建议使用WPS打开。 四、名称:单位和课程等名称请务必填写标准化全称,如“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 五、联系人:XXX;电话:********;地址:教务处教学评价与发展中心(白宫208) B.分项说明 一、课程信息 ?“课程类别”:公用基础课、素质必修课或素质选修课 ?“课程性质”:必修或选修 ?“计划学时”:请在括号前填写总学时,并在括号内分别填写课内学时和课外学时,如果 没有课外学时,则填写“0”。 ?“选用教材”:《》,ⅹⅹ编著,ⅹⅹ出版社,年;是否自编;是否教育部规划教材 ?“课程网站”:有则填写,没有则填写“无”。 二、课程简介(中英文) ?中文在前、英文在后,中文要求200字以上、500字以下。课程简介必须包括课程定 义、课程总体内容、课程目的及意义等基本内容。此外,可以填写与相关课程的关系、课程改革情况、教学方法、课程特色等其它内容。 ?任何课程都必须有英文课程简介。 三、课程教学要求 ?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分条目进行阐述。其中的一条或者若干条应能对应《工程 教育认证标准》(2015版)12项毕业要求中的相关条目。 ?问题1:为什么要将“课程教学要求”中的一条或者若干条对应《工程教育认证标准》 (2015版)12项毕业要求中的相关条目? 答:根据学校“以工程实践为主,满足复合型、创新性、国际化、工程化人才成长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作为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课程,各公共基础课、素质必修课、素质选修课的课程教学要求应该在达成“业务培养要求”中的知识、能力、素质三类要求的基础上,保证其中有一条或若干条能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5版)中工科专业学生的12项毕业要求中的一条或若干条相关联。 ?问题2:什么是“《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5版)中的12项毕业要求”

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测试技术》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3325001 总学时:48学时(讲课38学时,实验10学时) 总学分:3学分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必修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预修要求:本课程宜在《控制工程基础》课程之后开设。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 测试技术是进行科学研究、验证科学理论必本可少的技术。本课程是对理论知识的深化和补充,广博的理论性和丰富的实践性是本课程的特点。本课程是机械工程类专业必修的技术基础课之一。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能合理地选用测试装置并初步掌握静、动态测量和常用工程试验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研究和处理机械工程技术问题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获取有用的信息,然后将其结果提供给观察者或输入给其他信息处理装置、控制系统。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掌握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的描述方法,建立明确的信号的频谱结构的概念;掌握频谱分析和相关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数字信号分析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2、掌握测试装置基本特性的评价方法和不失真测试的条件,并能正确地运用于测试装置的分析和选择。掌握一阶、二阶线性系统特性及其测定方法。 3、了解常用传感器、常用信号调理电路和显示、记录仪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并能够较正确地选用。 4、对动态测试工作的基本问题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概念,并能初步运用于机械工程中某些参量的测量和产品的试验。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建议: 1、本课程的学习中,特别要注意物理概念,建立关于动态测试工作的比较完整的概念。 2、本课程教学中应突出理论内容的物理意义和工程应用,可将机械设备的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融合在课堂教学中。在主要内容讲解结束后,可考虑安排一次测试技术最新发展趋势(如转子系统运行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技术)的课堂讨论,讨论内容涉及测试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应用。 3、本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学生必须参加必要的实验,从而受到应有的实验能力的训练,获得关于动态测试工作的完整概念,并初步具备处理实际测试工作的能力。实验学时应不少于8学时。实验大纲见附录。 4、建议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并将内容尽可能利用Matlab进行演示。 四、大纲的使用说明: 本课程是一门机、电结合较紧密的课程,需要的知识面较广,涉及数学中的“积分变换”、“概率统计”知识;涉及物理中的电、磁、声及振动内容;涉及电工学中的“谐振”、“相敏检波”等典型电路。本课程宜在《控制工程基础》课程之后开设。 大纲正文 第一章绪论学时:2学时(讲课2学时)本章讲授要点: 1、理解测试技术的作用、任务、内容和特点 2、了解测试技术的发展概况

实验教学大纲内容及格式要求

实验教学大纲的内容 课程名称;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性质;适用专业;课程总学时;实验(上机)计划学时;大纲编写依据;实验课程地位及相关课程的联系;实验目的、性质和任务;实验基本要求;实验内容和学时分配;使用教材(指导书);考核方法和评分标准;使用说明;大纲执笔人;大纲审定人。 实验教学大纲格式要求见附件1. 实验教学大纲填写说明 1、此表中“课程类别”是指“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2、“课程性质”是指“必修”或者“选修”课程;“实验类型”分为演示实验、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 3、“课程总学时”和“实验学时”,前者是指课程包含实验课程在内的总学时数,后者是指该课程中实验课程所占的学时数,应分开填写,独立设课的实验课程只填“实验学时”; 4、“使用说明”主要是对大纲使用的某些情况需要进行的特别说明或者描述。

附件:实验教学大纲内容及格式要求 □□□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大纲制定(修订)时间:年月 课程名称:课程编号: 课程类别:□□课程性质:□□ 适用专业:□□□□□□□□□□ 课程总学时:□□ 实验(上机)计划学时:□□ 开课单位:□□□学院 一、大纲编写依据 二、实验课程地位及相关课程的联系 三、实验目的、性质和任务 1、明确掌握哪些基本理论; 2、训练哪些能力,会使用哪些仪器设备; 3、掌握哪些基本实验方法或测试方法。 四、实验基本要求 1、实验项目和实验内容的选定及其选定原则说明 2、每个实验项目应达到的教学要求和具体规定 六、教材(讲义、指导书): 《□□□》,□□□编,□□□出版社,出版时间 七、考核方法和评分标准; 八、使用说明: 大纲制定人: 大纲审定人:

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实验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课程中文名称》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号课程英文名称 课程类型□课程实验 □独立实验课 课程 性质 □必修□ 选修 总学分实验学 分 实验 学时 先修 课程 使用 教材 (教材名称、出版社、出版时间)授课 对象 (专 业) 考核 方式 及成 绩评

(空一行) 序号 实验项目 学时 实 验类 型 分组情况 内容摘要 1 ××××× 2 ××××× 定 教 学 目 标 (说明通过实验可以达到什么目的,学生通过实验可以培养什么、锻炼什么、提高什么等) 课 程 简 介 (介绍实验的主要内容,实验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及作用,重点、难点等。)

(注:实验类型指:1.演示性实验、2.操作性实验、3.验证性实验、4.综合性实验、5.设计性实验) (空一行) 三、实验内容 (空一行) 实验一×××××实验 实验教学的目的:××××××××××××××××××××××××××××(宋体,小四号) 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宋体,小四号) 实验时数:×××××××××(宋体,小四号) 实验成绩评定:×××××××××(宋体,小四号) 实验内容:(详细实验内容)××××××××××××××××××××××××××(宋体,小四号) 主要实验设备:(包括实验课程所用设备、软件、工具等)××××××××××××××××××××××××××(宋体,小四号) (空一行) 实验二×××××实验 实验教学的目的: 实验时数: 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实验成绩评定: 实验内容:(详细实验内容) 主要实验设备:(包括实验课程所用设备、软件、工具等) (空一行) 四、实验报告的格式(学生统一格式,认真写出实验报告) (空一行) 实验名称 (空一行) (一)实验目的: (二)主要仪器设备:(列出实验中主要使用的仪器设备及其他物品)

精密测量技术课程试验教学大纲

精密测量技术课程试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英文名:Precision Measurement Technology 开课单位:机械学院 课程编码:2010422 学分学时:2.5学分,40学时 授课对象: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 先修课程: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误差理论与实验设计,工程光学,测控仪器设计 试验课程主要内容: 精密测量技术试验教学课程在是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试验手段进一步巩固和掌握一些常用仪器的测量原理及测量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和操作能力。主要包括:基本长度量的测量方法,形状和位置误差的测量方法,机械零件综合参数测量方法等。通过对基本测量方法和测量仪器的实际操作,使学生能能综合运用光、机、电方面的知识,初步解决生产中存在的测量技术问题,并为掌握高精度的复杂测量问题提供有利的条件。 二、试验课程内容 1.基本长度量测量方法(3学时) 试验1。卧式光学比较仪测量内孔直径(1学时) 试验二。接触式干涉仪测量长度尺寸(1学时) 试验三。用万能工具显微镜测量孔距(1学时) 2.形状和位置误差的测量(4学时) 试验四。箱体位置误差的测量(1学时) 试验用五。合象水平仪测直线度误差(1学时) 试验六。平面度误差的测量与评定(1学时) 试验七。表面粗糙度的测量(1学时) 3.综合测量实验(3学时) 实验八。圆柱齿轮参数和误差测量(1学时) 实验九。用工具显微镜测量螺纹各项参数(1学时) 实验十。三坐标测量机的使用(1学时)

实验内容: 用工具显微镜测量螺纹各项参数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工具显微镜的测量原理及结构特点。 2、掌握用大型工具显微镜测量外螺纹中径,螺距和牙型半角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 大型工具显微镜,螺纹量规。 图2-1-1为大型工具显微镜外形图。它由下列四部分构成:(1)底座——用来支撑整个量仪;(2)工作台——用来承放被测工件,可以作纵向和横向移动,移动的距离可以通过工作台的千分尺11和7的示值反映出来,还可以绕自身的轴线旋转;(3)显微镜系统——用来把被测工件的轮廓放大投影成像,通过目镜 l 来瞄准,通过角度示值目镜18读取角度值; (4)立柱——用来 安装显微镜筒等光学部件。 在工具显微镜上用影像法测量外螺纹 是利用光线投射将被测螺纹牙型轮廓放大投影成像于目镜中,用目镜中的虚线来瞄准轮廓影像,并通过该量仪的工作台纵向、横向千分尺(相当于直角坐标系的x 、y 坐标)和角度读数目镜来实现螺纹中径、螺距和牙型半角的测量。 大型工具显微镜的光学系统如图2-1-2所示。由光源 l 发出的光束经光圈2、滤光片3、反射镜4、聚光镜5和玻璃工作台6,将被测工件的轮廓经物镜组7、反射棱镜8投影到目镜10的焦平面米字线分划板9上,从而在目镜10中观察到放大的轮廓影像,从角度示值目镜11中读取角度值。另外,也可以用反射光源照亮被测工件;以该工件的被测表面上的反射光线,经物镜组7、反射棱镜8投影到目镜10的焦平面米字线分划板9上,同样可在目镜10中观察到放大轮廓影像。 1.测量过程的初始操作 (1)接通电源,松开圆工作台锁紧装 置,摇动手轮9,把工作台6的圆周刻度对 准示值零位。把被测工件安放在玻璃台面或 牢固安装在两个顶尖10之间。 (2)根据被测件直径尺寸大小,参照量仪说明书调整光阑大小,或按表2-1提供的对 图2-1-1 大型工具显微镜 1-目镜;2-米字线旋转手轮;3-角度读数目镜光源;4-显微镜筒;5-顶尖座;6-圆工作台;7-横向千分尺手轮;8-底座 9--圆工作台手轮;10-顶尖;11-纵向千分尺手轮;12-立柱倾斜手轮;13-连接座;14-立柱;15-支臂;16-锁紧螺钉;17-升降手轮;18-角度目镜 图2-1-2 大型工具显微镜光路图

试验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实验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实验诊断学 英文名称:laboratory diagnosis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必修考查 总学时:42 学分:2.5 理论课学时:32 实验课学时:10 适用对象:口腔医学专业本科学生 一、课程性质和地位 实验诊断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实验室方法对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细胞取样和组织标本等进行检查,从而获得病原学、病理形态学或器官功能状态等资料,结合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全面分析的诊断方法。是连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也是打开临床医学大门的一把钥匙。通过对实验诊断的学习,为临床各学科、临床见习与实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环节及教学手段和方法 实验诊断的环节包括课堂教学、实验、考试等。其中课堂是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部分章节的讲解,结合CAI课件、电化、多媒体,对板书和各类鉴别要点的挂图进行启发式,以达到使学生融会贯通、快速理解的目的。实验是教师在实验室里指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等手段强化学生对理论的记忆,使之更好地配合好理论。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实验诊断学以临床诊断为中心,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正确选择,掌握各项检查的适应症,熟悉和了解原理和方法,重点掌握参考值和临床想结合正确解释检查结果,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第一章概论 【掌握】掌握实验诊断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 【熟悉】正确的选择实验室检查项目。 【了解】如何进行标本的采集和处理。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检测 第一节血液的一般检测 【掌握】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的方法、正常值及

增减变化的临床意义。 【熟悉】贫血的形态学分类法、网织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积测定及红细胞沉降率测定的方法、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了解】了解红、白细胞病理形态改变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思考题: 1、红细胞血红蛋白的测定的参考值、临床意义? 2、红细胞各种形态变化的临床意义? 3、中性粒细胞增多、减低的临床意义? 4、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如何,何为核左移、核右移? 5、异型淋巴细胞包括几种,形态变化如何? 6、三种红细胞指数结束变化的临床意义? 第二节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测 【熟悉】溶贫常用的实验室检查的临床应用。 思考题:溶血性贫血的实验诊断项目有那些? 第三节血细胞的形态特征 【掌握】骨髓细胞的起源及发育演变规律。 【熟悉】正常骨髓细胞的形态和分类 【了解】常用的细胞化学染色法及诊断意义 思考题: 1、骨髓增生度分级及临床意义 2、细胞组织化学染色的临床意义 第四节血型鉴定与交叉配血试验 【掌握】ABO血型系统、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的原则。 【熟悉】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及其临床意义。 【了解】其他血型系统。 思考题: 1、ABO血型鉴定的临床意义,交叉配血临床意义? 2、Rh血型鉴定的临床意义? 第五节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征 【熟悉】各种贫血的骨髓象和血象的形态学特点

多元统计分析课程实验教学大纲【模板】

多元统计分析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多元统计分析 课程英文名称: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总学时:40 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 8 课外学时:0 学分:2.5 先修课程要求: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 课程属性:非独立设课 实验学时:8 课外学时:0 实验项目数:4 适用专业:金融学 参考教材:王淑芬,《应用统计学(第2版)》,**大学出版社,2011版。 教学参考书: 余锦华,杨维权,《多元统计分析与应用》,**大学出版社,2005 张润楚,《多元统计分析》,科学出版社,2006 何晓群:《多元统计分析(第三版)》,**大学出版社,2012 一、课程简介和基本要求 课程介绍:本课程是金融学专业平台课。 内容涉及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显示,统计数据的特征描述,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对应分析。 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对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的基本思想、基本内容、基本原理有更加深入理解,能够利用SPSS软件运行数据处理方法,从而为学会如何通过建立模型对现实的经济生活进行分析模拟,为实证分析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实验目的与要求 实验目的:使学生将前修课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初步能力。 实验要求: 1. 学生应独立完成规定的上机习题; 2. 通过SPSS软件对案例进行分析,并将结果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 三、主要仪器设备及软件

仪器设备:任何手提、台式计算机及网络终端。 软件:SPSS软件 经管实验中心实验室已具备上述实验条件。 四、实验项目设置与内容 五、实验成绩评定 实验成绩分优、良、中、合格、不合格五个等级,实验成绩占该课程总成绩的20%。 六、实验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学生应在掌握课程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独立完成所要求必做的实验项目,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七、制定执笔者:李喆审定者:批准者: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电子测量技术》是电子信息、自动控制、测量仪器等专业的通用技术基础课程。该课程包括电子测量的基本原理、测量误差分析,主要电子仪器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电参数的测试方法,该领域的最新发展等。 电子测量是现代科学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是从事现代电子科学研究的必备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标志性课程。其特点是综合性强、实践性突出、应用面广泛。电子测量技术综合应用了电子、计算机、通信、控制等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电子测量技术和仪器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开拓学生思路,培养综合应用知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严肃认真,求实求真的科学作风,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从事研发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 (一)理论知识目标 (1)掌握近代电子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掌握测量误差分析和测量数据处理方法。 (3)熟悉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应用技术。 (4)掌握正确选用测量仪器的基本方法。 (二)实践技能目标 (1)能够制订先进、合理的测量和测试方案。 (2)能够正确选用测量仪器。 (3)能够正确操作测量仪器。 (4)能够正确处理测量数据。 三、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 (一)绪论 1、主要内容

测量和电子测量;电子测量的内容与特点;电子测量的一般方法;电子测量仪器概述;计量的基本概念。 2、教学要求 了解常用测量方法和测量仪器的分类;掌握计量的概念;掌握电子测量的概念、特点;掌握电子测量常用仪器和常用方法。 3、作业要求 《思考与练习1》中的1.1,1.3,1.5。 4、实践性教学内容及要求 列举常用电子测量的实例,归纳电子测量方法及仪器的类别。 (二)测量误差和测量结果处理 1、主要内容 误差的相关概念;测量误差的来源;误差的分类;随机误差分析;系统误差分析;系统误差的合成;测量数据的处理;测量方案选择等。 2、教学要求 掌握误差的相关概念、分类、表示方法及公式;理解测量误差的来源;掌握随机误差分析方法,会熟练计算,掌握数学期望值、残差等的计算;掌握正态分布、平均分布,会熟练计算,能使用贝塞儿公式,掌握有限次测量的数据处理方法;掌握系统误差分析方法和合成方法,熟练相关计算;熟练消弱系统误差的典型测量技术、原理、计算。 3、作业要求 《思考与练习2》中的2.1,2.4,2.5,2.9,2.11,2.12。 3、实践性教学内容及要求 用万用表交流500V档测量教室内电源插座上的市电交流电压10次,记下每次测量值,最后根据这10个数据写出测量结果表达式。 (三)电路元件参数的测量 1、主要内容 电路元件集中参数测量方法简介;电桥测量元件参数;谐振法测量电感电容及Q值;测量电阻、电感和电容的数字化方法;晶体管特性图示仪测量常用晶体管。 2、教学要求 理解集中参数的几种测量方法的特点;掌握利用直接测量法、并联替代法和 串联替代法测量电容、电感的原理及各种测量方法的优缺点;理解直流、交流电 桥测量元件参数的基本原理;理解Q值的测量原理;理解晶体管参数测量的原理

2-实验教学大纲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计算机系 本科教学实验室信息及 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课程名称:C语言强化实践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计算机系制表

第一部分实验室基本信息 要求:用100—200字左右的篇幅介绍本实验室的总体概况(包括建设时间、实验室地点、设备种类及套数、房间面积、开出实验项目总数、实验指导教师(专职和兼职)基本情况等)

第二部分实验教学大纲 一、本课程实验总体介绍 1、本课程实验的教学要求(按要求学生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阐述): 掌握:C语言三种结构(顺序、选择、循环)、数组、函数、结构体 理解:指针 了解:文件、预处理 2、本课程实验内容简介(50字左右):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学生亲自上机实验,包括上机编程、调试、运行等环节,达到更加深入理解其理论知识点的目的。该课程的实验内容涵盖了其主要知识点,每个知识点都有对应的实验。 3、本课程上机实验涉及核心知识点: 通过上机要求学生必须掌握C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语法,其中包括核心知识点有:1)输入输出语句2)选择语句3)循环语句 4)数组 5)函数 6)结构体 4、本课程实验所包含设计性实验名称:(如果没有设计性实验此项可以省略) 5、本课程适用专业:计算机专业 6、考核方式:机考 7、总学时:60 8、教材名称及教材性质(自编、统编、临时): C语言程序设计,白忠建,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8 (自编) 9、参考资料: [1] C程序设计(第四版),谭浩强,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6 [2]C程序设计语言(第2版·新版),(美)克尼汉、(美)里奇著、徐宝文、李志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 [3]C语言的科学和艺术,:(美)罗伯茨(Roberts,E.S)著、翁惠玉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3 [4] C语言程序设计,王晓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2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docx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1. 课程名称(中文):物理实验英文名称:Physics Experiments 2.课程编码: 01000102 3.课程类别:基础独立设课 4.课程要求:必修基础实验 5.课程属性:独立设课 6.课程总学时:总学分: 7.实验学时: 51 学时总学分: 1.5学分 8.应开实验学期:第 2 学期至第 3 学期 9.适用专业:土木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信息 与计算科学。 10.先修课程:大学物理 11. 编写人:徐子湘俸永格编写日前:2005年9月1日 一、实验课程简介 物理学是实验科学,物理规律的研究都是以严格的实验为基础,实验与数学分析相结合是 物理学研究中的一个特点。物理实验是大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训练的一门基础课程,在实验过程中,通过理论的运用与现象的观测分析,充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提高学生综 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本实验课程需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 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大学物理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能根据需要选学参考书,查阅手册,通过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有关问题,学会自己 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二、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1、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 (1)学生通过实验学习物理实验的基本理论、典型的实验方法及其物理思想。 (2)获得必要的实验知识和操作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工作能力、创造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树立实事求是、一丝不苟、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 2、本实验课程应达到下列要求: (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大学物理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能根据需要选学参考书,查阅手册,通过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有关问题,学会自己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精密测量技术课程试验教学大纲

精密测量技术课程试验教学大纲一、课程概况 英文名:Precision Measurement Technology 开课单位:机械学院 课程编码:2010422 学分学时:2.5学分,40学时 授课对象: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 先修课程: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误差理论与实验设计,工程光学,测控仪器设计 试验课程主要内容: 精密测量技术试验教学课程在是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试验手段进一步巩固和掌握一些常用仪器的测量原理及测量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和操作能力。主要包括:基本长度量的测量方法,形状和位置误差的测量方法,机械零件综合参数测量方法等。通过对基本测量方法和测量仪器的实际操作,使学生能能综合运用光、机、电方面的知识,初步解决生产中存在的测量技术问题,并为掌握高精度的复杂测量问题提供有利的条件。 二、试验课程内容 1.基本长度量测量方法(3学时) 试验1。卧式光学比较仪测量内孔直径(1学时) 试验二。接触式干涉仪测量长度尺寸(1学时) 试验三。用万能工具显微镜测量孔距(1学时) 2.形状和位置误差的测量(4学时) 试验四。箱体位置误差的测量(1学时) 试验用五。合象水平仪测直线度误差(1学时) 试验六。平面度误差的测量与评定(1学时) 试验七。表面粗糙度的测量(1学时) 3.综合测量实验(3学时)

实验八。圆柱齿轮参数和误差测量(1学时) 实验九。用工具显微镜测量螺纹各项参数(1学时) 实验十。三坐标测量机的使用(1学时) 实验内容: 用工具显微镜测量螺纹各项参数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工具显微镜的测量原理及结构特点。 2、掌握用大型工具显微镜测量外螺纹中径,螺距和牙 型半角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 大型工具显微镜,螺纹量规。 图2-1-1为大型工具显微镜外形图。它由下列四部分构成:(1)底座——用来支撑整个量仪;(2)工作台——用来承放被测工件,可以作纵向和横向移动,移动的距离可以通过工作台的千分尺11和7的示值反映出来,还可以绕自身的轴线旋转;(3)显微镜系统——用来把 被测工件的轮廓放大投影成像,通过目镜 l 来瞄准, 通过角度示值目镜18读取角度值; (4)立柱——用来 安装显微镜筒等光学部件。 在工具显微镜上用影像法测量外螺纹是利用光线 投射将被测螺纹牙型轮廓放大投影成像于目镜中,用 目镜中的虚线来瞄准轮廓影像,并通过该量仪的工作 台纵向、横向千分尺(相当于直角坐标系的x 、y 坐标)和角度读数目镜来实现螺纹中径、螺距和牙型半角的测量。 大型工具显微镜的光学系统如图2-1-2所示。由光源 l 发出的光束经光圈2、滤光片3、反射镜4、聚光镜5和玻璃工作台6,将被测工件的轮廓经物镜组7、反射棱镜8投影到目镜10的焦平面米字线分划板9上,从而在目镜10中观察到放大的轮廓影像,从角度示值目镜11中读取角度值。另外,也可以用反射光源照亮被测工件;图2-1-1 大型工具显微镜 1-目镜;2-米字线旋转手轮;3-角度读数目镜光源;4-显微镜筒;5-顶尖座;6-圆工作台;7-横向千分尺手轮;8-底座 9--圆工作台手轮;10-顶尖;11-纵向千分尺手轮;12-立柱倾斜手轮;13-连接座;14-立柱;15-支臂;16-锁紧螺钉;17-升降手轮;18-角度目镜 图2-1-2 大型工具显微镜光路图

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材料分析化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Material Chemical Analysis 课程编号:07111010 课程教学总学时:45 实验总学时: 15 学分: 1(包含在课程)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 适用专业: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材料 成型及控制工程、冶金工程 一、目的与任务 分析化学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实验,加深对分析化学理论的理解,训练 学生正确熟练地掌握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操作,确立准确的量的概念,提 高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细致 的工作作风,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今后从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 习,使学生具有解决分析化学实际问题及进行简单科学实验的能力。 二、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1)学习相关原理,认真写好预习报告,写出实验方法与步骤。 (2)掌握定量分析操作,了解有关分析仪器构造; (3)观察实验现象,测试记录有关数据; (4)对实验数据处理,写出实验报告; (5)分析相应的问题。 三、本课程实验教学的基本内容 实验项 实验项目学时类型要求备注目编号 1分析天平称量练习 2 综合选做 2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 2 综合必做 3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3 综合必做 4蛋壳中碳酸钙含量的测定 3 设计必做 5水的总硬度的测定 3 综合必做 6可溶性氯化物中氯含量的测定 3 综合必做 7丁二酮肟法测定钢铁中镍含量 4 综合选做 8硅酸盐水泥中Fe2O3、Al2O3、CaO 4 综合选做 和MgO含量的测定 9食醋中总酸量的测定 3 设计选做

10非水滴定法测定α-氨基酸含量 3 综合选做 11配位滴定法测定铝 2 综合选做 12水中COD测定(酸性高锰酸钾法) 3 综合选做 13纸色谱分离-氨基酸的分离与鉴别 3 综合选做 14高锰酸钾法测定过氧化氢的含量 3 综合选做 15直接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 3 设计选做注:实验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四、实验成绩的考核与评定方法 实验成绩的考核,以实验预习报告、实验报告和实验过程为考核依据,成绩分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等,占课程成绩的10%~15%。 五、有关说明 最好能配备《分析化学实验计算机仿真》软件,供学生预习。 制定人:吴述平、申小娟 审定人:袁新华 批准人:杨娟 时间:2016.03.01

光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光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大纲制定时间:2008年9月 课程名称:光学实验课程负责人:陶纯匡 Optical Experiments 课程分类:基础课程课程类型:必修 适应专业:应用物理、物理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课程总学时:48 课程总学分:1.5 实验学时: 48 实验学分:1.5 开课单位:物理学院 一.光学实验课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光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光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各门各类的光学实验,任何一个重要的光学分支都有着极雄厚的实验基础,光学实验是光科学发展的 发祥地与策动力。 光学实验课程是继力、热实验以及电磁学实验之后为物理类专业二年级学生(含理工综合班)开设的一门独立的基础课程,它在培养学生光学技术基本 功,如何使用光学仪器,光学系统研究光学现象与规律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在这一教学环节里,学生经过一定的光学测量和光电转换技术的基本训练后应具备光学实验的基本方法、技能和技巧,能够正确记录、处理数据,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正确规范地撰写完整的实验报告,具备从事光科学及相关领域 工作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序号实验项目实验内容学时实验类型备注 1 薄透镜焦距的测量及 成象规律验证 掌握共轴等高调节的基本方法及光束的准 直;薄透镜焦距的测量;成象规律验证。 3 基础实验 2 透镜象差的分析与测 量 认识透镜的各种象差及成因;掌握透镜象差 的测量方法。 3 基础实验 3 测定透镜组的基点了解共轴球面系统的性质,学会光学系统的 共轴调节;测定透镜组的基点及焦距;验证 单个透镜与透镜组基点间的关系。 3 基础实验 4 望远镜、显微镜的设 计及应用 了解望远镜、显微镜的结构及放大原理;测 定望远镜的放大率;掌握显微镜的正确使用 方法,学会用显微镜测量微小长度。 3 设计性 5 分光计的调节与玻璃 折射率的测定 了解分光计的构造及测量的基本原理;学会 分光计的调节方法;掌握分光计测角的方法 及测定玻璃三棱镜折射率。 3 基础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