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上海高考真题文言文一阅读(汇编)[2008_2018春][含答案]

合集下载

上海市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

上海市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

上海市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送石昌言使北引(宋)苏洵昌言举进士时,吾始数岁,未学也。

忆与群儿戏先府君侧,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家居相近,又以亲戚故,甚狎。

昌言举进士,日有名。

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学句读、属对、声律,未成而废。

①昌言闻吾废学,虽不言,察其意,甚恨。

后十余年,昌言及第第四人,守官四方,不相闻。

吾日益壮大,乃能感悔,摧折复学。

又数年,游京师,见昌言长安,相与劳问,如平生欢。

出文十数首,昌言甚喜称善。

吾晚学无师,虽日当文,中甚自惭;及闻昌言说,乃颇自喜。

今十余年,又来京师,而昌言官两制,乃为天子出使万里外强悍不屈之虏庭,②建大旆,从骑数百,送车千乘,出都门,意气慨然。

自思为儿时,见昌言先府君旁,安知其至此?富贵不足怪,吾于昌言独有感也!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

往年彭任从富公使还,为我言曰:“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数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及明视道上马迹尚心掉不自禁。

”③凡虏所以夸耀中国者,多此类。

中国之人不测也,故或至于震惧而失辞,以为夷狄笑。

呜呼!何其不思之甚也!昔者奉春君使冒顿,壮士健马皆匿不见,是以有平城之役。

今之匈奴,吾知其无能为也。

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

”况与夷狄!请以为赠。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啖:吃B. 未成而废废:停止C. 游京师游:游学D. 建大旆建:树立(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又以亲戚故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B. 乃为天子出使万里外强悍不屈之虏庭臣为韩王送沛公C. 安知其至此?则或咎其欲出者D. 吾于昌言独有感也月出于东山之上(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B. 先:先府君,此处指苏洵之父苏序;先,表示对长辈的尊敬。

上海高考真题文言文汇编(2010-2019,春考+秋考,附答案译文)

上海高考真题文言文汇编(2010-2019,春考+秋考,附答案译文)

2010年春考文言文(一)①樟树滩违衢州二十里,岸有大樟树,故以名滩。

余以二月初十晚泊滩上,欲登岸往观之,会天雨,道湿不可行。

已而雨歇,月朦胧欲出,轻云蔽之,余与同舟六七人,呼从者秉炬上。

居人燎其干以垣,枝叶皆扶疏垂垣外。

余辈先入门视其干,高数丈,分数枝,四面横斜而下,余辈手相牵环抱之,凡六人乃周,更上一二尺则更大矣。

其枝干披离甚古,往往出人意外。

顶甚平,可列坐十余人,非梯不能上也。

秉炬照之,但见纠结轮囷,蜿蜒攫拿,若群龙相斗。

枝之出于垣外者皆成干,屈曲下属地。

其北一枝尤奇,直入土中,大数十围,类自为一树,不属于干者。

然其文理皆成龙形,腾挪宛转,若龙之升于天。

自垣内视之,则系干之别枝若虹之垂地,首尾无端不可测。

居人以为神,祠而祀之。

②呜呼!樟乃名材。

而其托本也大,其植基也固,含日月之精,受雨露之润,多历年所,遂魁然独出其奇于人间。

而彼榆栎之属,拳曲臃肿,无故而离立于其旁,何为也哉。

17.(4 分)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樟树滩违.衢州二十里()(2)大数十围,类.自为一树()(3)而其托本.也大()(4)而彼榆栎之属.,拳曲臃肿()18.(2 分)下列加点词与“祠而祀之”中的“祠”用法相同的两项是……()()A.会天雨.,道湿不可行B.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C.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D.道.芷阳间行E.侣鱼虾而友.麋鹿19.(2 分)下列加点词与“若虹之垂地”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A.则系干之.别枝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C.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D.耳得之.而为声20.(6 分)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凡六人乃周,更上一二尺则更大矣。

(“凡”、“周”、前一个“更”各一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枝之出于垣外者皆成干,屈曲下属地。

08,09年上海高考语文文言文试题和答案

08,09年上海高考语文文言文试题和答案

08年上海高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第17—2l题。

建中四年,项城为叛军困。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

其妻杨氏日:“君,县令也。

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

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侃日:“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扬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

非若吏人、百姓然。

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

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

贼气吞焉,将超城而下。

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

贼失势,遂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1)则人谁肯固矣()(2)其必济()(3)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4)侃率之以乘城()18.下列句中“为”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A.项城为叛军困B.县令李侃,不知所为C.吾从板外相为应答D.为君翻作《琵琶行》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1)力不足,死焉,职也。

(2)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

20.杨氏对胥吏百姓的一番陈词使得“众皆泣”,原因是(2分)21.联系全文,概括杨氏的性格特点。

(2分)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

(13分)①子赴友人孟诞先之约,以有此寻也。

是时秋也,故曰“秋寻”。

②夫秋也,草木疏而不积,山川澹而不媚。

比之春,如舍佳人而逢高僧于浣衣洗钵也;比之夏,如辞贵游①而侣韵士干清泉白石也;比之冬又如耻孤寒②而露英雄于夜雨疏灯也。

天以此时新其位置,洗其烦秽,待游人之至,而游人者不能自清其胸中以求秋之所在,而动曰“悲秋”。

予尝言宋玉有悲,是以悲秋。

后人未尝有悲而悲之。

不信胸中而信纸上,于悲夫悲秋者也。

③天下山水多矣,余不足以了其半,而辄于耳目步履中得一石一湫,徘徊难去。

上海高考真题文言文阅读汇编(2003-2015)文言文一(含答案)

上海高考真题文言文阅读汇编(2003-2015)文言文一(含答案)

上海高考文言文阅读汇编(2003~2015)文言文一:传记类文章2003年(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2-25题。

(11分) 太平崔默庵多神验。

有一少年新娶,未几出痘,遍身皆肿,头面如牛。

诸医束手,延默庵诊之。

默庵诊症,苟不得其情,必相对数日沉思,反复诊视,必得其因而后已。

诊此少年时,六脉平和,惟稍虚耳,骤不得其故。

时因肩舆道远腹饿,即在病者榻前进食。

见病者以手擘目,观其饮啖,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

问:“思食否?”曰:“甚思之,奈为医者戒余勿食何?”崔曰:“此症何碍于食?”遂命之食。

饮啖甚健,愈不解。

久之,视其室中,病榻桌椅漆气熏人,忽大悟,曰:“余得之矣!”亟命别迁一室,以螃蟹数斤生捣,遍敷其身。

不一二日,肿消痘现,则极顺之症也。

盖其人为漆所咬,他医皆不识云。

22.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3分)延默庵诊之( ) 苟不得其情( ) 亟命别迁一室( )23.“余得之矣”一句中的“之”是指代 。

(1分)2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1)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

(2)奈为医者戒余勿食何?25.这篇文章记叙了崔默庵给一“少年”诊病的全过程:先把脉,再观察□□,然后观察□□,最后发现得病的真正原因是。

(3分)【参考答案】22.请;如果;赶快、急忙 23.病因24.(1)由于眼眶全肿了,不能睁开眼。

(2)对医生告诫我不要吃东西怎么办?(或:医生告诫我不要吃东西,对此该怎么办?)25.饮食 居室 被漆的气味所伤害2004年(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

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

”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

”桓公曰:“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之?”对曰:“臣请陈之:臣故畜牸牛①,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

少年曰:‘牛不能生马。

’遂持驹去。

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

”桓公曰:“公诚愚矣!夫何为而与之?”桓公遂归。

08,09年上海高考语文文言文试题和答案.

08,09年上海高考语文文言文试题和答案.

08年上海高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第17—2l题。

建中四年,项城为叛军困。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

其妻杨氏日:“君,县令也。

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

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侃日:“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扬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

非若吏人、百姓然。

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

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

贼气吞焉,将超城而下。

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

贼失势,遂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1则人谁肯固矣((2其必济((3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4侃率之以乘城(18.下列句中“为”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A.项城为叛军困B.县令李侃,不知所为C.吾从板外相为应答D.为君翻作《琵琶行》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1力不足,死焉,职也。

(2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

20.杨氏对胥吏百姓的一番陈词使得“众皆泣”,原因是(2分21.联系全文,概括杨氏的性格特点。

(2分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

(13分①子赴友人孟诞先之约,以有此寻也。

是时秋也,故曰“秋寻”。

②夫秋也,草木疏而不积,山川澹而不媚。

比之春,如舍佳人而逢高僧于浣衣洗钵也;比之夏,如辞贵游①而侣韵士干清泉白石也;比之冬又如耻孤寒②而露英雄于夜雨疏灯也。

天以此时新其位臵,洗其烦秽,待游人之至,而游人者不能自清其胸中以求秋之所在,而动曰“悲秋”。

予尝言宋玉有悲,是以悲秋。

后人未尝有悲而悲之。

不信胸中而信纸上,于悲夫悲秋者也。

③天下山水多矣,余不足以了其半,而辄于耳目步履中得一石一湫,徘徊难去。

入雷山恍然,入洪山恍然,入九峰山恍然,何恍然之多耶?然则予胸中或本有一恍然,以来而山山若遇也。

08年——18年春十年上海高考文言文二整理

08年——18年春十年上海高考文言文二整理

08年---18年春十年上海高考文言文二整理2008高考上海语文试卷(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

(13分)①子赴友人孟诞先之约,以有此寻也。

是时秋也,故曰“秋寻”。

②夫秋也,草木疏而不积,山川澹而不媚。

比之春,如舍佳人而逢高僧于浣衣洗钵也;比之夏,如辞贵游①而侣韵士干清泉白石也;比之冬又如耻孤寒②而露英雄 _________ 天以此时新其位置,洗其烦秽,待游人之至,而游人者不能自清其胸中以求秋之所在,而动曰“悲秋”。

予尝言宋玉有悲,是以悲秋。

后人未尝有悲而悲之。

不信胸中而信纸上,予悲夫悲秋者也。

③天下山水多矣,余不足以了其半,而辄于耳目步履中得一石一湫,徘徊难去。

入雷山恍然,入洪山恍然,入九峰山恍然,何恍然之多耶然则予胸中或本有一恍然,以来而山山若遇也。

予乘秋而出,先秋而归。

家有五弟,冠者四矣,皆能以至性奇情佐予之所不及,花棚草径,柳堤瓜架之间,亦可乐也。

④曰“秋寻”者,又以见秋而外皆家居也。

诞先曰:“子家居诗少,秋寻诗多,吾为子刻《秋寻草》。

”[注]①贵游:无官职的王公贵族。

②孤寒:贫寒无依靠的人。

22•第②段画线句用不同的形象对应一年四季,好在哪里(2分)23. 对“予悲夫悲秋者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我对悲秋者的因秋而悲感到悲伤。

B •我与那个悲秋者有着强烈的共鸣。

C .我为悲秋者的情不由衷感到悲哀。

D •我为宋玉那样的悲秋者深感悲伤。

24•“悲秋”是古人常有的感慨,文中能体现这一现象的一个字是_ _。

(1分)25 •第③段可分为两层,概括层次大意。

(3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 •本文首尾都提到“秋寻”,分析其作用。

(4分)22、答案:2分形象直观地(1分)表明作者对秋的喜爱(1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

23、答案:C解析:这句话出现在第二自然段,仔细阅读体会第二段最后一句“……后人未尝有悲而悲之,不信胸中而信纸上”,即可得出正确答案是C。

十年上海高考真题文言文一阅读汇编(2008-2018春)(含答案)

十年上海高考真题文言文一阅读汇编(2008-2018春)(含答案)

高考文言文一阅读汇编(2008~2018春)文言文一:传记类文章2008年(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

(16分)建中四年,项城为叛军困。

县令侃,不知所为。

其妻氏曰:“君,县令也。

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

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

非若吏人、百姓然。

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

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

贼气吞焉,将超城而下。

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

贼失势,遂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1)则人谁肯固矣( ) (2)其必济( )(3)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 ) (4)侃率之以乘城( )18.下列句中“为”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A.项城为叛军困B.县令侃,不知所为C.吾从板外相为应答D.为君翻作《琵琶行》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1)力不足,死焉,职也。

(2)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

20.氏对胥吏百姓的一番词使得“众皆泣”,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分)21.联系全文,概括氏的性格特点。

(2分)【参考答案】17.(1)坚守,固守(2)成功(3)一起(4)防守,登18. B19.(1)(抵抗的)力量不够,死在这件事情上(这里)(1分),也是(1分)你的职分(1分)。

(2)虽然(1分)这样,任期满了就离职而去(1分),不像差役、百姓那样(1分)。

20.氏设身处地为胥吏、百姓考虑(1分),激发出众人保卫家园的志气(1分)。

21.深明大义、有勇有谋、热爱国家(答对任意一点得1分)。

2009年(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2题。

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上海卷)

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上海卷)

档案转递须知
1、学生档案只可以寄往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与机要局有寄递关系的档案挂靠部门,三资企业(合资、独资、民营)一律不寄;
2、幼儿园、中小学档案一律寄往所在区县的教育局人事科;
3、要求寄往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的外地学生,一定要有上海市落户批复;
4、外地非落户学生,一律去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办理回原籍手续,档案一律寄往原籍的市一级人才服务中心;
5、上海户口暂时未落实工作单位的毕业生,档案一律寄往户口所在区县的就业促进中心;
6、上海户口签约三资企业的毕业生,档案一律寄往该单位挂靠的档案存放部门或到户口所在区县的就业促进中心。

毕业后不办理档案转出的后果:
1、学生从毕业离校的那天起,学校不开任何证明(档案存放证明等);
2、办理居住证的学生需要档案回原籍后才可办理居住证;
3、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规定非上海户口毕业生超过两年不可以再打印回原籍的报到证;
4、没有打印报到证的毕业生对今后是否能考公务员或能否进事业编制均有影响。

请各毕业生仔细核对以上情况,认真填写档案接收单位,2012年毕业生档案将在2012年7月统一寄出(不可自带),若需要查询档案去向请在档案馆网站上查询,具体时间会在档案馆网上公布。

上海大学档案馆
二〇一二年四月二十七日。

完整word版08年15年上海高考文言文一整理汇总

完整word版08年15年上海高考文言文一整理汇总

2008高考上海语文试卷(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l题。

(16分)建中四年,项城为叛军困。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

其妻杨氏曰:“君,县令也。

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

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扬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

非若吏人、百姓然。

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

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

贼气吞焉,将超城而下。

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

贼失势,遂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1)则人谁肯固矣( ) (2)其必济( )...(3)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 ) (4)侃率之以乘城( )18.下列句中“为”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A.项城为叛军困B.县令李侃,不知所为C.吾从板外相为应答D.为君翻作《琵琶行》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1)力不足,死焉,职也。

(2)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

20.杨氏对胥吏百姓的一番陈词使得“众皆泣”,原因是。

(2分)21.联系全文,概括杨氏的性格特点。

(2分)17、答案:4分(1)坚守,固守(2)成功(3)一起(4)防守,登解析:本题是对文言文中实词意义的考查。

重在平时的积累和理解,并注意联系具体句子的意思翻译。

18、答案:2分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中虚词的用法。

A中的“为”是介词,表被动,译作“被”,B中的“为”是动词,可译为“做”,C中的“为”是介词,可译作“向”,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在门外向你母亲作答”,D中“为”是介词,译为“替”“给”。

19、答案:⑴(抵抗的)力量不够,死在这件事情上(这里)(1分),也是(1分)你的职分(1分)。

十年语文高考文言文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2018年)

十年语文高考文言文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2018年)

十年语文高考文言文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2018年)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重到沭阳图记袁枚古之人往往于旧治之所三致意焉。

盖贤者视民如家,居官而不能忘其地者,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也。

余宰沭阳二年,乙丑,量移白下。

今戊申矣,感吕峄亭观察三札见招,十月五日渡黄河,宿钱君接三家。

钱故当时东道主,其父鸣和癯而髯,接三貌似之,与谈乃父事,转不甚晓。

余离沭时,渠裁断乳故也。

夜阑置酒,闻车声啍啍,则峄亭遣使来迎。

迟明行六十里,峄亭延候于十字桥,彼此喜跃,骈辚同驱。

食倾,望见百雉遮迣,知沭城新筑。

衣冠数十辈争来扶车。

大概昔时骑竹马者,俱龙钟杖藜矣。

越翌日,入县署游观,到先人秩膳处,姊妹斗草处,昔会宾客治文卷处,缓步婆娑,凄然雪涕,虽一庖湢、一井匽,对之情生,亦不自解其何故。

有张、沈两吏来,年俱八旬。

说当时决某狱,入帘荐某卷,余全不省记。

憬然重提,如理儿时旧书,如失物重得。

邑中朱广文工诗,吴中翰精鉴赏,解、陈二生善画与棋,主人喜论史鉴,每漏尽,口犹澜翻。

余或饮,或吟,或弈,或写小影,或评书画,或上下古今,或招人来,或呼车往,无须臾闲。

遂忘作客,兼忘其身之老且衰也。

居半月,冰霰渐飞,岁将终矣,不得已苦辞主人。

主人仍送至前所迎处,代为治筐箧,束缰靷毕,握手问曰:“何时再见先生?”余不能答,非不答也,不忍答也。

嗟乎!余今年七十有三矣,忍欺君而云再来乎?忍伤君而云不来乎?然以五十年前之令尹,朅来旧邦,世之如余者少矣;四品尊官,奉母闲居,犹能念及五十年前之旧令尹,世之如吕君者更少矣。

离而合,合而离,离可以复合,而老不能再少。

此一别也,余不能学太上之忘情,故写两图,一以付吕,一以自存,传示子孙,俾知官可重来,其官可想,迎故官如新官,其主人亦可想。

孟子曰:闻伯夷、柳下惠之风者,奋乎百世之下,而况于亲炙之者乎?提笔记之,可以风世①,又不徒为区区友朋聚散之感也。

[注]①风世:劝勉世人。

(选自《小仓山房诗文集》,有删节)(1)对下列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余宰沭阳二年宰:治理B.说当时决某狱决:打开C.代为治筐治:备办D.奉母闲居奉:侍奉(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四品官员吕峄亭在家闲居期间,连续写信邀请老县令旧地重游,袁枚因此再到沭阳。

上海中考十年课外文言文真题

上海中考十年课外文言文真题

刘弇遇东坡刘伟明弇①少以才学自负,擢高第,中词科,意气自得,下视同辈。

绍圣初,因游一禅刹,时东坡谪岭南,道庐陵,亦来游,因相遇,互问爵里②姓氏。

伟明遽对曰:“庐陵刘弇。

”盖伟明初不知其为东坡。

自谓名不下人,欲以折服之也。

乃复问东坡所从来。

公徐应曰:“罪人苏轼。

”伟明始大惊,逡巡,致敬曰:“不意乃见所畏③。

”东坡亦嘉其才气,相与剧④谈而去。

【注】①刘伟明弇(yǎn):弇是刘伟明的字。

②爵里:爵,爵位;里,故乡。

③不意乃见所畏:没想到竟然见到我敬畏的人。

④剧:痛快。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4分)(1)盖伟明初不知其为东坡()(2)自谓名不下人()11.对画线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伟明)于是又问东坡从什么地方来B.(伟明)于是反复问东坡从什么地方来C.(伟明)于是又问东坡是跟着谁来的D.(伟明)于是反复问东坡是跟着谁来的12.文中两人互问爵里姓氏,刘弇“遽对曰:‘庐陵刘弇’”的目的是“_______”而东坡则回避答爵里只答“罪人东坡”,原因是_____,___ ,最终东坡以“____”的举动,展现了一代大家的风范。

(5分)【答案】10.(4分)(1)是(2)名声、名望11.(3分) A(3分)12.(5分)欲以折服之;当时被贬岭南,以此抑制刘弇的傲气;嘉其才气【2019】耕者王清臣天启初,颍川张远度买田颍南之中村,地多桃花林。

一日,携榼①独游,见耕而歌者,徘徊疃②间,听之,皆杜诗也。

遂呼与语,耕者自言王姓,名清臣,旧有田,畏徭役,尽委诸其族,今为人傭耕。

少曾读书。

客有遗一册于其舍者,卷无首尾,读而爱之,故尝歌,亦不知杜甫为何人也。

异日远度过其庐,见旧历背煤字漫灭,乃烧细枝为笔所书③,皆所作诗,后经乱不知所在。

【注】①榼:古代盛酒或贮水的器具。

②疃:村庄。

③见旧历背煤字漫灭,乃烧细枝为笔所书:看到旧的历书背后,用烧过的树枝写的字模糊不清。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4分)(1)少曾读书()故尝歌()12.下列对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一天张远度到他家拜访B.过几天张远度到他家拜访C.过几天张远度经过他家D.这一天张远度经过他家13.张远度来到“___________”(用本文语句回答)的“颍南之中村”,见到王清臣,主动与他交谈的原因是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十年高考语文文言文试题部分节选

十年高考语文文言文试题部分节选

十年高考语文文言文试题部分节选二北京卷(一)_年北京高考试用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邴原十一岁而丧父,家贫,早孤.邻有书舍,原过其旁而泣.师问曰:〝童子何辈?〞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必皆具有父兄者,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心中恻然而为涕零也.〞师亦衰厚之言而为之泣,曰:〝欲书可耳!〞答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我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自在童龀之中,嶷然有异.及长,金玉其行.欲远游学,诣安丘孙崧.崧辞曰:〝君乡里郑君,君知之乎?〞原答曰:〝然.〞崧曰:〝郑君学览古今,博闻强识,钩深致远,诚学者之师模也.故乃舍之,蹑屣千里,所谓以郑为东家丘者也.君似不知而曰然者,何?〞原曰:〝先生之说,诚可谓苦药良针矣,然犹未达仆之微趣也.人各有志,所规不同.故乃有登山而采玉者,有入海而采珠者,岂可谓登山者不知海之深,入海者不知山之高哉?君谓仆以郑为东家丘,君以仆为西家愚夫邪?〞崧辞谢焉.又曰:〝兖.豫之士,吾多所识,未有若君者,当以书相分.〞原重其意,难辞之,持书而别.原心以为求师启学,志高者通,非若交游待分而成也.书何为哉?乃藏书于家而行.(《三国志》卷十一注)11.对下列名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师亦哀原之言而为之泣哀:悲伤B.崧辞曰辞:推托C.郑君学览古今,博闻强识识:见识D.君乃舍之乃:就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部分与现代汉语的意义完全不同的一项是( )A.夫书者,必皆具有你兄者B. 心中恻然而为涕零也C.君乡里郑君,君知之乎?D. 非若交游待分而成也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原过其旁而泣子路拱而立B.一则羡其不孤秦贪,负其强C.岂可谓登山者不知海之深,入海者不知山之高哉?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D.当以书相分斧斤以时入山林14.下列各句括号中的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A.(师)于是遂就书B.(师)金玉其行C.君似不知(郑君)而曰然者D.(原)又曰:〝兖,豫之士,吾多所识,未有若君者;当以书相分.〞1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邴原童年丧你,家境贫寒,因面时常感伤哭泣.B.邴原舍郑君而求学于孙崧,是因为孙崧的学问更大.C.邴原认为孙崧如〝登山者不知海之深〞一样误解自己.D.邴原把书藏在家里不读,是因为他对求学有更深的认识.答案分析11.答案:B解析:〝哀原之言面为之泣〞中的〝哀〞应解释为同情,怜悯;〝哀〞也有悲伤意,但放在此名中〝悲伤邴原的话〞,显然不通.识:记忆;乃:转折连词,却. 12.答案:A解析:涕零:落泪;乡里:家乡;交游:交往;以上几个词基本由古汉语沿用下来了.古今义差别不太.〝具有〞显然跟现代汉语表抽象的〝具有〞不同,在此应为两个单音词不词.具:通〝俱〞,同时.一并,又;有:拥有.13.答案:C解析:A项①连词,表承接,②连词,表修饰;B项①代词,他,②代词,他自己的;C项都是结构助词,的;D项①介词,把,②介词,按.14.答案:C解析:A项应为〝(原)于是遂就书〞.B项应为〝(原)金玉其行〞.C项正确.D项应为〝(孙崧)又曰:……〞.15.答案:D解析:A项邴原哭泣的原因不是家境贫寒,而是孤苦无依,不能上学,且没有〝时常〞哭.B项邴原求学于孙崧是因为人各有志,积压人打算不同,而不是孙崧的学部更大.C项〝如‘登山者不知海之深’一样误解了自己〞表述有误.(二)_年北京高考试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15分,每小题3分)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五员亡,荆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曰:〝盖是国也,地险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不足与举.〞去郑而之许,见许公而问所之.许公不应,东南向而唾.五员再拜受赐,曰:〝吾知所之矣.〞因如吴.过于荆,至江上,欲涉,见一丈人,刺小船,方将渔,从而请焉.丈人度之,绝江.问其名族,则不肯告,解其剑以予丈人,曰:〝此千金之剑也,愿献之丈人.〞丈人不肯受,曰:〝荆国之法,得五员者,爵执圭,禄万檐.金千镒.昔者子胥过,吾犹不取,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剑为乎?〞五员过于吴,使人求之江上,则不能得也.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每食必祭之,祝日:〝江上之丈人!〞为矣,而无所以为之,其惟江上之丈人乎!今以百金与抟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其知弥粗,其所取弥粗.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其所宝者异也B.见一丈人,刺小船C.吾不受也D.去郑而之许8.文中画线的句子,暗换主语的一项是………………………………………() A.五员亡,荆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B.去郑而之许,见许公而问所之C.过于荆,至江上,欲涉D.五员过于吴,使人求之江上9.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过于荆,至江上苛政猛于虎也B.日:〝吾知所之矣.〞因如吴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C.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宋何罪之有?D.知不以利为利矣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10.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达〝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的一组是…()①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②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③其主,俗主也,不足与举④去郑而之许⑤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⑥为矣,而无所以为之A.①②⑥B.③⑤⑥C.②③④D.①④⑤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公害怕走漏消息得罪近邻楚国,故不用语言而用唾之方向为五员指路,五员心领神会.B.作者赞赏江上丈人为他人做事而不求名利.不求回报的态度.C.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懂得为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着想,而江上丈人的智慧却在于懂得追求高尚的道德.D.文章最后一段,用儿子和贤人的例子说明〝其所取弥精〞,用鄙人的例子说明〝其所取弥粗〞.17.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5分)管仲日:〝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①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②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答案解析7.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古今异义词的用法.C项〝受〞,古今含义相同,其他〝宝.刺.去〞的用法不同.8.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暗换主语的句子.A项中〝五员亡,荆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登太行而望郑〞的主语是〝五员〞.9.答案:B解析:考查虚词的用法.B项中〝因〞都可理解为〝于是〞.A项前一个〝于〞作〝从〞讲;后一个作〝比〞讲.C项前〝之〞字为主谓之间,不译;后者是〝宾语前置〞的标志.D项中前者〝以〞作〝把.拿〞讲;后者作〝以致〞讲.10.答案:A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概括能力.①②⑥三项都能表现〝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的内容.11.答案:D解析:考查全文的概括能力.D项中〝用儿子和贤人的例子〞表述不当.17.答案:①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却使鲍叔更加困窘,但鲍叔不认为我愚蠢,他知道时运有好的时候,有不好的时候.(〝时〞译为〝运气〞,〝利〞译为〝顺利〞也对)②人们不赞美管仲的贤明却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天下〞译为〝天下人〞,〝知〞译为〝了解〞也对)解析:考查小段文言文的翻译.此题考查了管仲与鲍叔的关系.三.上海卷(一)_年春季上海高考试题阅读《论语》中的五段文字,完成第20_23题.①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共之.〞②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③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④季康子问政治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日:〝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⑤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同‘蚀’)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20.从内容上看,上面五段文字可分为两类:是关于治国的(填入段前的序号);其余三段是关于的.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22.第⑤段文字的大意是.23.与〝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含义不同的一项是………………………()A.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B.临大节而不可夺也c.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D.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阅读下文,完成24~28题.(伍)子胥入船,渔父知其意也,乃渡之千寻之津.子胥既渡,渔父乃视之有其饥色,乃谓曰:〝子俟我此树下,为子取饷.〞渔父去后,子胥疑之,乃潜身于深苇之中.有顷,父来,持麦饭.鲍鱼羹.盎浆,求之树下,不见,因歌而呼之,曰:〝芦中人,芦中人,岂非穷士乎?〞如是至再,子胥乃出芦中而应.渔父日:〝吾见子有饥色,为子取饷,子何嫌哉?〞子胥日:〝性命属天,今属丈人,岂敢有嫌哉?〞二人饮食毕,欲去,胥乃解百金之剑,以与渔者:〝此吾前君之剑,上有七星北斗,价直百金,以此相答.〞渔父曰 :〝吾闻楚王之命: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圭①.岂图取百金之剑乎?〞遂辞不受,谓子胥曰:〝子急去,勿留! 且为楚所得.〞子胥日:〝请文人姓字.〞渔父曰:〝今日凶凶,两贼相逢,吾所谓渡楚贼也.两贼相得,得形于默,何用姓字为?子为芦中人,吾为渔丈人.富贵莫相忘也.〞子胥曰:〝诺.〞既去,诫渔父日:〝掩子之盎浆,无令其露.〞渔父诺.子胥行数步,顾视渔者,已覆船自沉于江水之中矣.【注】①执圭:春秋时楚国设置的爵位名,它是楚国的最高爵位.24.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1)乃渡之千寻之津()(2)为子取饷,子何嫌哉()(3)价直百金()(4)赐粟五万石,爵执圭()25.下列句中的代词,指代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求之树下,不见之:子胥B.如是至再是:歌而呼之C.此吾前君之剑此:前君之剑D.掩子之盎浆,无令其露其:渔父26.下列句中〝相〞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价直百金,以此相答B.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C.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D.富贵莫相忘也27.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子急去,勿留! 且为楚所得.(2)何用姓字为?28.用一句话概括渔父的品行.答案解析20.答案:①④品德修养解析:考查内容方面的理解,从大的方面看,分治国与品德修养两个方面,品德修养不太好判断,因为②③⑤中②侧重松柏的高洁,③侧重道义,⑤侧重知过能改.21.答案:用道德来治理国家,执政者就像北极星一样处在一定的位置上,众多星星都环绕着它.解析:翻译句子,侧重考查〝居〞〝共〞等词语的用法.22.答案:君子要承认过错,公开改正.解析:考查语句的大意,要抓住〝君子之过〞〝过〞与〝更〞等方面.23.答案:A解析:考查含义的类比.A项不恰当.〝松柏〞应指〝大节〞〝清白〞〝威武〞,之意.24.答案:①古代长度单位②猜疑③值④赐爵位解析:此题考查实词的含义.〝直〞通〝值〞,为通假字.〝寻〞为长度单位.25.答案:D解析:考查词语的指代用法.D项不正确,〝其〞指代盎浆.26.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相〞字的用法,A.C.D三项都作代词讲,B作〝相互〞讲.27.答案:(1)你赶快离开,不要停留! (否则)将要被楚国人抓获.(2)为什么还要知道姓名呢?解析:翻译句子,重点词语是〝子〞〝且〞〝何……为〞等.28.答案:重诺轻生(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等).解析:概括总结中心内容.(二)_年上海高考试题(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2_25题.(11分)太平崔默庵医多神验,有一少年新娶,未几出痘,遍身皆肿,头面如斗,诸医束手,延默庵诊之.默庵诊症,苟不得其情,必相对数日沉思,反复诊视,必得其因而后已. 诊此少年时,六脉平和,惟稍虚耳,骤不得其故.时因肩舆道远腹饿,即在病者榻前进食.见病者以手擘目,观其饮啖,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问:〝思食否?〞曰:〝甚思之,奈为医者戒余勿食何?〞崔曰:〝此症何碍于食?〞遂命之食.饮啖甚健,愈不解.久之,视其室中,床榻桌椅漆气熏人,忽大悟,曰:〝余得之矣!〞亟命别迁一室,以螃蟹数斤生捣,遍敷其身.不一二日,肿消痘现,则极顺之症也.盖其人为漆所咬,他医皆不识云.22.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3分)延默庵诊之( ) 苟不得其情( ) 亟命别迁一室( ) 23.〝余得之矣〞一句中的〝之〞是指代.(1分)2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译文:奈为医者戒余勿食何?译文:25.这篇文章记叙了崔默庵给一〝少年〞诊病的全过程,先把脉,再观察,然后观察,最后发现得病的真正原因是.(3分)(六) 阅读下文,完成第26~29题.(12分)甲自念《志》①云:〝宕②在山顶,龙湫之水,即自宕来.〞余与二奴东越二岭,人迹绝矣.已而山愈高,脊愈狭,两边夹立,如行刀背.又石片棱棱怒起,每过一脊,即一峭峰,皆从刀剑隙中攀援而上.如是者三,但见境不容足,安能容湖?既而高峰尽处,一石如劈,向惧石锋撩人,至是且无锋置足矣! 踌躇崖上,不敢复向故道.俯瞰南面石壁下有一级,遂脱奴足布四条,悬崖垂空,先下一奴,余次从之,意可得攀援之路.及下,仪容足,无余地.望岩下斗深百丈,欲谋复上,而上岩亦嵌空三丈余,不能飞陟持布上试,布为突石所勒,忽中断.复续悬之,竭力腾挽,得复登上岩.出险,还云静庵,日已渐西.(选自《徐霞客游记》)乙登不必有径,荒榛密箐,无不穿也;涉不必有津,冲湍恶泷,无不绝也.峰极危者, 必跃而踞其巅;洞极邃者,必猿挂蛇行,穷其旁出之窦,途穷不忧,行误不悔.瞑则寝树石之间,饥则啖草木之实.不避风雨,不惮虎狼,不计程期,不求伴侣.以性灵游,以躯命游.亘古以来,一人而已!(选自潘耒《_lt;徐霞客游记_gt;序》)【注】①《志》:指《大明一统志》.②宕:也写作〝荡〞,这里指雁荡山顶的雁湖.26.写出下列两个〝绝〞字在文中的含义.(2分)人迹绝矣( ) 无不绝也( )27.甲文〝安能容湖〞中的〝湖〞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徐霞客寻湖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28.乙文〝洞极邃者,必猿挂蛇行,穷其旁出之窦〞一句中的〝猿挂蛇行〞用现代汉语怎么翻译?作者是否用它直接描绘洞穴可怖的景象?为什么?(5分)29.乙文中最能概括徐霞客探险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答案解析:(五)22.答案:请如果赶快.急忙解析:需要把这个句子这个词语放到语言环境中来理解,〝延〞是〝请〞〝邀请〞的意思,这在《桃花源记》中〝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有相同的意思.〝苟〞是〝如果〞的意思,这在《涉江》中〝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中有相同的意思.〝亟〞是〝急忙〞〝赶快〞的意思.23.答案:病因解析:联系上下文,找到〝之〞所指代的内容即可.24.答案:由于眼眶全肿了,不能睁开眼.对医生告诫我不要吃东西怎么办? (或:医生告诫我不要吃东西,对此该怎么办?)解析:〝盖〞是表示原因,可以解释为〝由于〞,〝开合〞是偏义复词,偏〝开〞,解释为〝睁开〞,〝奈何〞就是〝如何〞〝对……怎么办〞的意思,这在《鸿门宴》中〝之为奈何〞有相同的意思.〝为医者〞是〝为我治病的医生〞. 25.答案:饮食居室被漆的气味所伤害解析:理清文章的思路,〝六脉平和〞即是把脉,然后观察其〝啖〞,最后〝视其室中〞,发现〝床榻桌椅漆气熏人〞,方知是被漆的气味所伤害.(六)26.答案:不见横渡解析:将这两个句子放回原文,置于文中的语言环境之下来理解.第一个〝绝〞是〝消失〞〝无〞的意思,可根据原文解释为〝不见〞;第二个〝绝’’是〝横渡〞,这在《劝学》中〝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有相同的意思. 27.答案:雁湖(或〝宕〞)考察龙湫之水的源头解析:〝湖〞在文中的意思,就是指《志》中记载的〝宕〞,也就是雁湖.徐霞客寻湖, 也就是为了证明〝宕在山顶,龙湫之水,即自宕来〞是否正确,从下文的叙述来看也是如此.28.答案:像猿一样悬挂,像蛇一样爬行;不是;这是用来形容徐霞客在洞穴中探险的样子.解析:〝猿挂蛇行〞,其实感觉挺熟悉,〝斗折蛇行〞是一样的用法,〝猿〞〝蛇〞是词用作状语.第二问.第三问实际上是问这句话的目的何在.29.答案:以性灵游,以躯命游解析:实际上这个问题是对第二段文字的概括与总结,找到其中心句即可.(三)2003年春季上海高考试题阅读下文,完成第20~22题.(10分)吾友龙仲房,闻雪湖有《梅谱》,游湖涉越而求之.至则雪湖死已久矣.询于吴人曰:〝雪湖画梅有谱,在乎?〞吴人误听以为画眉也,对曰:〝然,有之.西湖李四娘画眉标新出异,为谱十种,三吴所共赏也.〞仲房大喜,即往西湖寻访李四娘,沿门遍叩,三日不见.忽见湖上竹门自启,有妪出迎,曰:〝妾在是矣.〞及入,问之.笑曰:〝妾乃官媒李四娘,有求媒者即与话媒,不知梅也.〞仲房丧志归家.岁云暮矣,闷坐中庭.值庭梅初放,雪月交映,梅影在地.幽特拗崛,清白简傲,横斜倾侧之态,宛然如画.坐卧其下,忽跃起大呼,伸纸振笔,一挥数幅,曰:〝得之矣.〞于是仲房之梅遂冠江右.20.文中画线句中〝丧志〞一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主人公龙仲房所以〝丧志〞,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21.文中主人公龙仲房后来说:〝得之矣.〞他得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在文章中要说明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2.下列诗句中,与本文所说明的艺术创作规律最为贴近的一项(2分)……()A.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B.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C.意匠如神变化出,笔端有力任纵横D.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阅读下文,完成第23~26题.(17分)沂州山峻险,故多猛虎.邑宰时令猎户扑之,往往反为所噬.有焦奇者,陕人,投亲不值,流寓于沂.素神勇,曾挟千佛寺前石鼎,飞腾大雄殿左脊,故人呼〝焦石鼎〞云.知沂岭多虎,日徒步入山,遇虎辄手格毙之,负以归,如是为常.一日入山遇两虎,帅一小虎至,焦性起,连毙两虎,左右肩负之,而以小虎生擒而返.众皆辟易,焦笑语自若.富家某,钦其勇,设筵款之.焦于座上,自述其平生缚虎状,听者俱色变,而焦亦张大其词,口讲指画,意气自豪.倏有一猫,登筵攫食,腥汁淋漓满座上.焦以为主人之猫也,听其大嚼而去.主人曰:〝邻家孽畜,可厌乃尔!〞亡何,猫又来,焦急起奋拳击之,座上肴核尽倾碎,而猫已跃伏窗隅.焦怒,又逐击之,窗棂尽裂,猫一跃登屋角,目眈眈视焦.焦愈怒,张臂作擒缚状,而猫嗥然一声,曳尾徐步,过邻墙而去.焦计无所施,面墙呆望而已.主人抚掌笑,焦大惭而退.夫能缚虎,而不能缚猫,岂真大敌勇,小敌怯哉?亦分量不相当耳.函牛之鼎,不可以烹小鲜;千斤之弩,不可以中鼷鼠.怀才者宜知,用才者亦宜知也.23.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5分)(1)投亲不值(2)而猫已跃伏窗隅(3)可厌乃尔(4)亡何,猫又来(5)曳尾徐步2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1)邑宰时令猎户扑之,往往反为所噬(2)日徒步入山,遇虎辄手格毙之,负以归25.写出与〝函牛之鼎,不可以烹小鲜〞意思相同的一句成语或俗语.(不能用文中句子)(2分)26.为什么焦奇能缚虎却不能缚猫?为什么怀才者.用才者都要知道这个道理? (4分)答案解析:20.答案:失意(或失望)(2分) 一心一意寻找梅谱,却没有找到(2分)解析:本题考查语句理解.从文中〝丧志〞看,是〝失望〞〝失意〞.原因则是找梅谱找不到而失意.21.答案:画梅的方法技巧(2分)要创作出有价值的艺术品必须观察生活,以生活为原型(2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语句理解.〝得之矣〞的感叹,是指画梅的方法技巧.说明的道理则是观察生活,深人生活.22.答案:A解析:此诗中的〝自得〞与〝相传〞是相辅相成的.23.答案:(5分) (1)相遇(遇上,碰上) (1分) (2) 角落(角,墙角,边)(1分) (3)如此;这样(真就这样)(1分) (4)通〝无〞,没有(亡何:没有多久,不久)(1分) (5)拖(1分)解析:本题考查实词的含义.要依据语境作答.之,座上肴核尽倾碎,而猫已跃伏窗隅.焦怒,又逐击之,窗棂尽裂,猫一跃登屋角,目眈眈视焦.焦愈怒,张臂作擒缚状,而猫嗥然一声,曳尾徐步,过邻墙而去.焦计无所施,面墙呆望而已.主人抚掌笑,焦大惭而退.夫能缚虎,而不能缚猫,岂真大敌勇,小敌怯哉?亦分量不相当耳.函牛之鼎,不可以烹小鲜;千斤之弩,不可以中鼷鼠.怀才者宜知,用才者亦宜知也.23.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5分)(1)投亲不值(2)而猫已跃伏窗隅(3)可厌乃尔(4)亡何,猫又来(5)曳尾徐步2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1)邑宰时令猎户扑之,往往反为所噬(2)日徒步入山,遇虎辄手格毙之,负以归25.写出与〝函牛之鼎,不可以烹小鲜〞意思相同的一句成语或俗语.(不能用文中句子)(2分)26.为什么焦奇能缚虎却不能缚猫?为什么怀才者.用才者都要知道这个道理?(4分)20.答案:失意(或失望)(2分)一心一意寻找梅谱,却没有找到(2分)解析:本题考查语句理解.从文中〝丧志〞看,是〝失望…‘失意〞.原因则是找梅谱找不到而失意.21.答案:画梅的方法技巧(2分)要创作出有价值的艺术品必须观察生活,以生活为原型(2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语句理解.〝得之矣〞的感叹,是指画梅的方法技巧.说明的道理则是观察生活,深人生活.22.答案:A解析:此诗中的〝自得〞与〝相传〞是相辅相成的.23.答案:(5分)(1)相遇(遇上,碰上)(1分)(2)角落(角,墙角,边)(1分)(3)如此;这样(真就这样)(1分) (4)通〝无〞,没有(亡何:没有多久,不久)(1分) (5)拖(1分)解析:本题考查实词的含义.要依据语境作答.24.(1)县官经常派猎人捕捉(捕,捕杀)老虎,(猎人却)常常被猛虎吃掉(重点: △△△△△△〝邑宰〞〝扑〞被动句式)(3分)(〝△△〞为三个要点1个1分)(2)(他)每天步行到山中,遇见老虎就赤手空拳(用手)将它杀死,扛着老虎回家△△△△△(重点:〝日〞〝辄〞〝负〞每个要点1分)(3分)解析:此题考查语句的翻译.特别是标〝△〞的地方是翻译的重点,如〝邑宰〞〝扑〞〝日〞〝辄〞〝负〞等.25.答案:(2分)如:杀鸡用牛刀.高射炮打蚊子等.(〝术业有专攻;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有勇无谋,物尽其用〞判错)解析:此题考查句子的理解,是类比推理.26.答案:(4分)他用缚虎的方法去抓猫,分量不相当(或:方法不恰当).(2分) 怀才者知道这个道理才能发挥所长,用才者知道这个道理才能量才录用.(2分)(意思对即可)解析:考查全文的主旨,特别是最后一问,关键是〝量才〞.(四)_年上海高考试题阅读下文,完成24~27题.(17分)绍圣初,予(苏辙)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谷(巢谷,字元修,四川眉山人)独慨然自眉山诵言,欲徒步访吾兄弟.闻者皆笑其狂.元符二年春正月,自梅州遗予书曰:〝我万里步行见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子惊喜曰:〝此非今世人,古之人也.〞既见,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厌.时谷年七十有三矣,瘦瘠多病,非复昔日元修也.将复见子瞻于海南,予悯其老且病,止之曰:〝君意则善,然自此至儋(今海南省儋县)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事也.〞谷曰:〝我自视未即死也,公无止我.〞留之不可,阅其橐中无数千钱,予方乏困,亦强资遣之.船行至新会,有蛮隶窃其橐装以逃,获于新州,谷从之至新,遂病死.子闻哭之失声,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闻谷有子蒙在泾原军中,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 24.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3分)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 ) 不旬日必见( )已而道平生( )25.〝不自意全〞这一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2分)…()。

10年高考真题文言文阅读汇编-老师用(附详解与译文)

10年高考真题文言文阅读汇编-老师用(附详解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10年全国卷Ⅰ)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王祎,字子充,义乌人。

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以文章名世。

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

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

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

太祖征江西,祎献颂。

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

学问之博,卿不如濂。

才思之雄,濂不如卿。

”太祖创礼贤馆,召置馆中。

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

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金带宠之。

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

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

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

浙西既平,科敛当减。

”太祖嘉纳之,然不能尽从也。

明年修《元史》,命祎与濂为总裁。

祎史事擅长,裁烦剔秽,力任笔削。

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

奉诏预教大本堂,经明理达,善开导。

召对殿廷,必赐坐,从容宴语。

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命祎赍诏往。

至则谕梁王,亟宜奉版图归职方,不然天讨旦夕至。

王不听,馆别室。

他日,又谕曰:“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不欲歼于锋刃。

若恃险远,抗明命,悔无及矣。

”梁王骇服,即为改馆。

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

王不得已出祎见之,脱脱欲屈祎,祎叱曰:“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

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且我与汝皆使也,岂为汝屈!”或劝脱脱曰:“王公素负重名,不可害。

”脱脱攘臂曰:“今虽孔圣,义不得存。

”祎顾王曰:“汝杀我,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

”遂遇害。

(节选自《明史•王祎传》)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报:答复。

B.多惠政,赐金带宠.之宠:重用。

C.祈.天永命之要祈:恳求。

D.法.天道,顺人心法:效仿。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祎有非凡胆识的一组是①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②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③浙西集平,科敛当减④裁烦剔秽,力任笔削⑤亟宜奉版图归职方⑥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③④D.④⑤⑥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祎兼有堂堂仪表和雄健才思。

上海高考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

上海高考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

上海高考语文真题第一部分一、古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为学一首示子侄彭端淑①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弗之怠,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②而下,尤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归而告以状,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注】①彭端淑,字乐斋,号仪一,眉州丹棱(今四川丹棱县)人。

清朝官员、文学家,与李调元、张问陶一起被后人并称为“清代四川三才子”。

清代名臣、《四库全书》总篡官纪昀,为解元时即得彭端淑提携,后成为清代学术界权威。

②买舟:租船。

1.下列对划线句子的划分中正确的一项是:( )A.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B.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C.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D.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2.与“归而告以状”在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A.久而弗之怠B.贫者语于富者曰C.子何恃而往D.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3.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尤未能也”中“尤”通“犹”。

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2018最新试题资料-2018年上海市春季高考语文试卷(有答案)

2018最新试题资料-2018年上海市春季高考语文试卷(有答案)

2018年上海市春季高考语文试卷(有答案)5-生产方面和反映--信息方面组成,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由多种作用组成的环形图④如图所示,艺术美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但图中所列举的这些作用,不仅彼此界限不明,而且有些作用是非艺术品也具有的,因而很难使人准确地把握艺术的特殊价值在哪里。

我们认为,艺术美的特殊的价值,可以分别从欣赏者个人和社会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⑤第一,艺术美在提高欣赏者的审美能力方面,具有特殊的价值。

艺术所能发挥的作用,和艺术欣赏者的感受能力是成正比的。

欣赏者的审美能力越高,他从艺术品中感受到的美就越多,艺术所发挥的作用就越大。

而人们的欣赏能力的提高,又不能离开艺术美的熏陶。

艺术是通过表现感情唤起感情的。

表现创造主体的感情,正是为了唤起欣赏主体同样的感情。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在自己心里唤起曾经—度体验过的感情,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言词所表现的形象传达出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这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

”艺术美唤起欣赏者美好感情的过程,就是欣赏者的感情受到陶冶的过程,亦即他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的过程。

艺术美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艺术家要追求美的内容,同时也要追求与内容适合的美的形式。

人们通过对艺术中的美的感受,不但提高了艺术趣味,而且也挺高了对艺术的理解力,一句话,提高了对艺术美的欣赏水平。

由于艺术美于于现实生活,所以,在提高了对艺术美的认识的同时,必然也提高了对现实美的认识。

⑥艺术美使欣赏者的灵魂受到陶冶的过程,也就是受到教育的过程。

一如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能够对欣赏者产生“净化作用”,悲剧诱导欣赏者在心理上经历主人的遭遇,在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激烈冲突中唤起人们的正义感,应该说伦理上的情感因素占有非常突。

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上海卷)

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上海卷)

2008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上海卷)(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

(15分)①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东方之冠”的设计方案,在传统的斗拱造型基础上进行了创造性的现代转译。

斗拱榫卯穿插的运用,保持了最为世人所理解的中国建筑元素,而层层出挑的主体造型更显示了现代工程技术的力度和气度。

与国家馆相呼应的地区馆平卧其下,则引入江南园林的理念,以现代园林空间来软化主体建筑与城市周边的关系。

整个设计一寓“天”,一寓“地”,体现出东方哲学对于“天地”关系的理解,以及对理想人居环境的憧憬。

几年之后,这个世博中国馆必将成为上海的新地标,雄踞于浦江之滨,给上海和中国带来新的光荣和自豪。

②城市地标是一座城市最具标志性的建筑或景观,它聚焦了一座城市的魅力,是这座城市区别于另一座城市的特色之所在。

我国历史上唐代长安之曲江,北宋汴州之金明池,南宋杭州之西湖,明清南京之秦淮河、北京之故宫、苏州之虎丘、扬州之瘦西湖,近代上海之外滩,都是历史上极具特色和标志性的城市景观,并积淀为一种独特的城市意象。

随着我国当代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新的城市地标不断浮出地表。

这些新的城市地标如何与城市的历史文脉相协调,并体现出创新和发展,已成为今天城市建设中一个普遍性的问题。

③所谓历史文脉,就是指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传统,它是在城市产生和发展的漫长历史进程中慢慢积淀和形成的,一旦形成,它又影响着生活于这座城市的市民共享的生活体验和共有文化想象,由于中国很早就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因而其城节必然烙有大体一致的中国特色;同时由于中国疆域辽阔,分成许多文化区域,因而每座城市又往往形成鲜明的地方特点。

王国维说过“都邑者,政治与文化之标征也”,就是说,城市是一个国家、民族和区域政治与文化的标征。

夸天的城市新地标,理应与这座城市的历史文脉亦即城市的政治和文化标征相吻合。

而目前很多城市的新地标,要么比高度,要么比奢华,或是一味追求前卫和怪诞,与周边的历史文脉形成尖锐的反差。

10年高考真题文言文阅读汇编-老师用(附详解与译文)

10年高考真题文言文阅读汇编-老师用(附详解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10年全国‎卷Ⅰ)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王祎,字子充,义乌人。

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以文章名世‎。

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

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

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

太祖征江西‎,祎献颂。

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

学问之博,卿不如濂。

才思之雄,濂不如卿。

”太祖创礼贤‎馆,召置馆中。

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

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金带宠之‎。

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

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

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

浙西既平,科敛当减。

”太祖嘉纳之‎,然不能尽从‎也。

明年修《元史》,命祎与濂为‎总裁。

祎史事擅长‎,裁烦剔秽,力任笔削。

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

奉诏预教大‎本堂,经明理达,善开导。

召对殿廷,必赐坐,从容宴语。

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命祎赍诏往‎。

至则谕梁王‎,亟宜奉版图‎归职方,不然天讨旦‎夕至。

王不听,馆别室。

他日,又谕曰:“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不欲歼于锋‎刃。

若恃险远,抗明命,悔无及矣。

”梁王骇服,即为改馆。

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

王不得已出‎祎见之,脱脱欲屈祎‎,祎叱曰:“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

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且我与汝皆‎使也,岂为汝屈!”或劝脱脱曰‎:“王公素负重‎名,不可害。

”脱脱攘臂曰‎:“今虽孔圣,义不得存。

”祎顾王曰:“汝杀我,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

”遂遇害。

(节选自《明史•王祎传》)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报:答复。

B.多惠政,赐金带宠之‎宠:重用。

C.祈天永命之‎.要祈:恳求。

D.法.天道,顺人心法:效仿。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祎有非凡胆‎识的一组是‎①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②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③浙西集平,科敛当减④裁烦剔秽,力任笔削⑤亟宜奉版图‎归职方⑥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③④D.④⑤⑥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祎兼有堂‎堂仪表和雄‎健才思。

上海高考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

上海高考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

上海高考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一、古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为学一首示子侄彭端淑①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弗之怠,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②而下,尤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归而告以状,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注】①彭端淑,字乐斋,号仪一,眉州丹棱(今四川丹棱县)人。

清朝官员、文学家,与李调元、张问陶一起被后人并称为“清代四川三才子”。

清代名臣、《四库全书》总篡官纪昀,为解元时即得彭端淑提携,后成为清代学术界权威。

②买舟:租船。

1.下列对划线句子的划分中正确的一项是:()A.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B.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C.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D.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2.与“归而告以状”在句式相同的一句是()A.久而弗之怠B.贫者语于富者曰C.子何恃而往D.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3.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尤未能也”中“尤”通“犹”。

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高考文言文一阅读汇编(2008~2018春)文言文一:传记类文章2008年(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

(16分)建中四年,项城为叛军困。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

其妻杨氏曰:“君,县令也。

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

君如逃,则人谁肯固矣!”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

非若吏人、百姓然。

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

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

贼气吞焉,将超城而下。

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

贼失势,遂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1)则人谁肯固矣( ) (2)其必济( )(3)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 ) (4)侃率之以乘城( )18.下列句中“为”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A.项城为叛军困B.县令李侃,不知所为C.吾从板外相为应答D.为君翻作《琵琶行》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1)力不足,死焉,职也。

(2)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

20.杨氏对胥吏百姓的一番陈词使得“众皆泣”,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分)21.联系全文,概括杨氏的性格特点。

(2分)【参考答案】17.(1)坚守,固守(2)成功(3)一起(4)防守,登18. B19.(1)(抵抗的)力量不够,死在这件事情上(这里)(1分),也是(1分)你的职分(1分)。

(2)虽然(1分)这样,任期满了就离职而去(1分),不像差役、百姓那样(1分)。

20.杨氏设身处地为胥吏、百姓考虑(1分),激发出众人保卫家园的志气(1分)。

21.深明大义、有勇有谋、热爱国家(答对任意一点得1分)。

2009年(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2题。

沈周①沈周,字启南,长洲人,工诗善画。

年十一,游南都,作百韵诗,上巡抚侍郎崔恭。

面试《凤凰台赋》,援笔立就,恭大嗟异。

及长,书无所不览。

文摹左氏,诗拟白居易、苏轼、陆游,字仿黄庭坚,并为世所爱重。

尤工于画,评者谓为明世第一。

②郡守欲荐周贤良,周决意隐遁。

所居有水竹亭馆之胜,图书鼎彝充牣①错列,四方名士过从无虚日,风流文彩照映一时。

奉亲至孝。

父没,或劝之仕,对曰:“若不知母氏以我为命耶?奈何离膝下。

”居恒厌入城市,于郭外置行窝,有事一造之。

晚年,匿迹惟恐不深,先后巡抚王恕、彭礼咸礼敬之,欲留幕下,并以母老辞。

③有郡守征画工绘屋壁。

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摄。

或劝周谒贵游以免,周曰:“往役,义也,谒贵游,不更辱乎!”卒供役而还。

已而守入觐,铨曹②问曰:“沈先生无恙乎?”守不知所对,漫应曰:“无恙。

”见内阁,李东阳曰:“沈先生有牍乎?”守益愕,复漫应曰:“有而未至。

”守出,仓皇谒侍郎吴宽,问:“沈先生何人?”宽备言其状。

询左右,乃画壁生也。

比还,谒周舍,再拜引咎。

索饭,饭之而去。

周以母故,终身不远游,以正德四年卒。

【注】①牣:满。

②铨曹:吏部官员。

⒘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⑴漫应曰( ) ⑵宽备言其状( )⒙下列句中加点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父没,或劝之仕B.卒供役而还C.故患有所不辟也D.万钟则下辩礼义而受之⒚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项是(2分)A.①周以母故②而告以成功B.①饭之而去②涵淡澎湃而为此也C.①评者谓为明世第一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D.①人其姓名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⒛把下列句子解释成现代汉汉语(6分)⑴里人疾周者,人其姓名,遂被摄。

⑵比还,谒周舍,再拜引咎。

21.第③段详写了郡守对沈周态度的变化,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2分)22.联系全文,简析沈周隐逸的原因。

(2分)【参考答案】17. 随便详细 18.B 19.C20.(1)有憎恨沈周的乡人,把他的姓名列入(画工的名单),于是(他)被传唤(去画壁)。

(2)等到回来,(郡守)前往沈周家拜访,叩拜两次,主动承担过失。

21.从侧面衬托沈周影响之大和为人宽厚22.沈周不喜欢热闹喧嚣的地方,素爱山林,欲行孝道。

2010年(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

(17分)①欧阳公讳晔,字日华。

自为布衣,非其义,不辄受人之遗。

少而所与.亲旧,后或甚贵,终身不造.其门。

初为随州推官,治狱之难决者三十六。

大洪山奇峰寺聚僧数百人,转运使疑其积物多而僧为奸利,命公往籍之。

僧以白金千两馈公,公笑曰:“吾安用此? 然汝能听我言乎? 今岁大凶,汝有积谷六七万石,能尽以输官而赈民,则吾不籍汝。

”僧喜曰:“诺。

”饥民赖以全活。

②陈尧咨以豪贵自骄,官属莫敢仰视。

在江陵,用私钱诈为官市黄金,府吏持帖,强僚佐署。

公呵吏曰:“官市金当有文符。

”独不肯署。

尧咨讽转运使出公,不使居府中。

③鄂州崇阳,素.号难治,乃徙.公治之,至则决滞狱百余事。

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

公自临其狱,出因坐庭中,去其桎梏而饮食之,食讫,悉劳而还于狱,独留一人于庭。

留者色动惶顾,公曰:“杀人者汝也。

”囚不知所以然。

公曰:“吾视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独以左手,死者伤在右肋,此汝杀之明也。

”囚即涕泣曰:“我杀也,不敢以累他人。

”公之临事明辨,犹古良吏,决狱之术多如此。

所居,人皆爱思之。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1)少而所与.亲旧 (2)终身不造.其门(3)素.号难治 (4)乃徙.公治之1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A.饥民赖以.全活以.吾一日长乎尔B.至则.决滞狱百余事他植者则.不然C.去其桎梏而.饮食之恍惊起而.长嗟D.决狱之.术多如此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19.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5分)(1)尧咨讽转运使出公,不使居府中。

(2)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

20.第①段中“公笑曰”的“笑”反映了欧阳晔怎样的心理? (3分)21.本文表现了欧阳晔口口、口口和口口的品质。

(3分)【参考答案】17.(1)交往 (2)到 (3)一向 (4)调任18.C19.(1)陈尧咨暗示转运使让欧阳公离开,不让(他)留在州府。

(2)桂阳有争船而互相斗殴至死的人,(这个)案件长久没能判决。

20.对僧人贿赂不以为然,对处理好此事自信从容,安抚僧人。

21.廉洁爱民正直睿智2011年(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

(16分)①孙叔敖者,楚之处士也。

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

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

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②庄王以为币轻,更小以为大,百姓不便,皆去其业。

市令言之相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①不定。

”相曰:“如此几何顷乎?”市令曰:“三月顷。

”相曰:“罢,吾今令之复矣。

”后五日,朝,相言之王曰:“前日更币,以为轻。

今市令来言曰‘市乱,民莫安其处,次行之不定’。

臣请遂令复如故。

”王许之,下令三日而市复如故。

③楚民俗好庳②车,王以为庳车不便马,欲下令使高之。

相曰:“令数下,民不知所从,不可。

王必欲高车,臣请教闾里使高其捆③。

乘车者皆君子,君子不能数下车。

”王许之,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

④此不教而民从其化,近者视而效之,远者四面望而法之。

故三得相而不喜,知其材自得之也;三去相而不悔,知非己之罪也。

(选自《史记·循吏列传》)【注】①次行:秩序。

②庳:低、矮。

③捆:门槛。

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4分)(1)秋冬则劝民山采(2)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3)市令曰:“三月顷。

”(4)令数下,民不知所从1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2分)A.政缓禁止B.庄王以为币轻C.如此几何顷乎D.臣请教闾里使高其捆19.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5分)(1)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

(2)王许之,居半岁,民悉自高其车。

20.第④段画线句写出了孙叔敖□□的性格特征。

(2分)21.联系文本,简析孙叔敖施政的具体策略。

(3分)【参考答案】17.(1)鼓励(2)以……为乐(3)左右(指时间)(4)听从什么18.B19.(1)虞丘相向楚庄王推荐孙叔敖来代替自己。

(3分,进、以、“于楚庄王”倒装各1分。

)(2)楚庄王同意了他的请求,过了半年,百姓全部自己增高了他们的车子。

(2分,居、句意各1分)20.自信21.恢复币制,不干扰市场秩序,体现了孙叔敖安民策略;不依靠颁布命令而是通过增高门槛来达到增高车子的目的,体现了孙叔敖化民策略。

(答出1点得2分,答出2点得3分。

)2012年(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

(17分)卜式传①卜式,河南人也。

以田畜为事。

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

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式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

”使者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式曰:“臣生与人无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何故见冤?”使者曰:“苟,子何欲?”式曰:“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匈奴可灭也。

”使者以闻。

丞相弘曰:“此非人情,愿陛下勿许。

”于是上不报式。

式归,复田牧。

②岁余,会浑邪等降,仓府空,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

式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

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

”上于是以式终长者,召拜中郎。

③初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

”式既为郎,布衣草履而牧羊。

岁余,羊肥息。

上过其羊所,善之。

式曰:“非独羊也,治民犹是矣。

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

”上奇其言,使式治民,有政声。

上以式朴忠,拜为齐相。

(选自《汉书》,有删改)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4分)(1)使者以闻(2)布衣草履而牧羊(3)岁余,羊肥息(4)上过其羊所,善之1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臣生与人无争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B.以田畜为事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C.布衣草履而牧羊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D.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1)苟,子何欲?(2)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

20.第①段中,卜式的做法为什么被丞相认为是不合“人情”的?(2分)21.依据全文,概述皇帝对卜式认识的变化过程。

(3分)【参考答案】17. (4分)(1)使……知道(2)穿着布衣(3)繁殖(4)认为……好18.(2 分)C19.(6分)(1)如果(是这样),你想要什么? ( “苟”、省略句、宾语前置,各1分)(2)按一定的时间作息,不好的就去掉,不要让(它或他)损害群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