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压篇金属工艺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由锻工艺规程的制订: 1.锻件的工艺分析:
1)自由锻件的结构工艺性:
①避免锥体和斜面结构,用圆柱面和平面代替. 见教材P123图3-33 ②锻件上的相贯线应为平面相交曲线. 见教材P123图3-34 ③外形应尽量简化,避免凸台、凹槽、加强筋、耳. 见教材P124图3-35 ④复杂件应采用锻—焊联合结构. 见教材P124图3-36
4.锤上模锻:
1)模锻锤:
设备为蒸汽—空气模锻锤. 见教材P112图3-12 设备运动精度高,合模准确,吨位1~16T, 可锻制150㎏以下的锻件.
2)锻模:
见教材P112图3-13
3)锻模模膛分类: 锻模模膛分为制坯模膛和模锻模膛
两大类: ①制坯模膛: 使坯料形状基本接近模锻件形状、使金属能合理分布 并很好地充满模锻模膛前,制坯所需要的模膛. 分为: 拔长模膛、滚压模膛、弯曲模膛、切断模膛、镦粗台、 击扁台. 见教材P113图3-15、图3-16、图3-17. ②模锻模膛: ⅰ)预锻模膛: 使坯料变形到接近到锻件的形状和尺寸. ⅱ)终锻模膛: 使坯料最后变形到锻件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根据模锻件复杂程度不同,所需模膛数量不等,有单 膛锻模和多膛锻模. 见教材P114图3-18即为多膛锻模.
b
a
c d
a
c d
b 分模面选择比较 a-a面锻件无法取出;b-b面金属不易充满模膛, 且不利于锻模制造和敷料较多(因孔不能锻出),浪 费金属,增加加工工时;c-c面易发生错模现象;d-d 面最合理。 返回
2.绘制模锻件图: 1)确定合理的分模面. 见教材P120图3-26 讲清确定分模面的5 条原则. 2)确定余块、加工余量和锻造公差. 均较自由锻时小,可查手册. 3)确定模锻斜度: 见教材P120图3-27. 外壁斜度(5~7°)﹤内壁斜度(7~12°) 4)确定圆角半径: 见教材P120图3-28 作用:便于金属流动和充满模膛,减少模具磨損,提高模具 寿命. 外圆角半径r = 1.5~4㎜. 内圆角半径R = (3~4)r 5)确定冲孔连皮:见教材P112图3-14中3所示. 孔锻出条件: d≧30. 孔深h﹤2d 连皮厚度可查锻工手 册. 6)确定飞边槽尺寸:见教材P112图3-13中3所示. 作用:强制金属充满模膛(阻流作用)、缓冲锤击、容纳多 余金属. 具体可查锻工手册.
1—工艺余块
2—余量
7)模锻件图的技术条件: 包括: 模锻斜度、圆角半径、沿中心线允许的偏移量、表面缺陷 的允许值、锻件翘曲的允许值、允许残留毛边和毛刺的大 小、锻件壁厚误差的允许值、热处理硬度要求、锻件清理 方法、锻件印记项目及位置、其他要求. 8)绘制模锻件图: 画法与标注方法与自由锻件图相同. 见教材P119图3-25及教材P121图3-29 3.确定坯料质量和尺寸: 比自由锻件计算时少了G切 、G芯 、多了G飞、G 连皮 ,其他 相同. 4.确定模锻工步: 根据模锻件的形状和尺寸确定. 5.确定修整工步: 包括校正、切分边、冲连皮、清理、热处理. 6.确定模锻设备: 加热设备、锻造设备.
1)变形温度: t℃↑可锻性↑但t℃不可过高,以防过热、过 烧、裂纹. 始锻温度和终锻温度的选择见教材P95图3-8. 2)应变速率: 应变速率↑ 可锻性↓. 3)应力状态: 压应力数目↑ 可锻性↑.
第二章
锻造
利用冲击力或压力使金属在锻造设备的上、下砧之间或锻模中 变形,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锻件,这类工艺方法称为锻造。 锻造是金属零件的重要成型方法之一,锻件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
5.曲柄压力机上模锻: 6.摩擦压力机上模锻: 7.胎模锻:
不常用,在此不讲,同学们可自学. 不常用,在此不讲,同学们可自学.
在自由锻设备上使用胎模生产模锻件的锻造方法. 较为常用. 是介于自由锻和模锻之间的一种过渡性的模锻工艺. 1)特点: ①优点:胎模结构简单,锻件精度较高,不需昂贵的模锻锤. ②缺点:胎模易損坏,比模锻件精度低,劳动强度大. ③应用:只适于无模锻设备的中小型工厂生产中小批量的锻 件. 2)分类: ①扣模:见教材P117图3-22. 用来对坯料进行全部或局部扣形,生产长杆非回转体锻件. ②筒模: 见教材P117图3-23. 分镶块筒模、带模垫筒模、组合筒模三种. 用于锻造齿轮、发兰盘等盘类锻件. ③合模:由上、下模组成,并有导向结构. 见教材P118图3-24. 用于生产形状复杂、精度较高的非回转体锻件.
四.金属的变形程度-------即锻造比:
L1 A0 Y拔 = = L0 A
H0 Y镦 = H
一般,碳素结构钢取2~3,合金结构钢取3~4。 对于某些高合金工具钢和特殊性能的合金钢,为促进合 金碳化物分布的均匀化,击碎钢中的碳化物,常采用较 大的锻造比,如高速钢取5-12,不锈钢取4-6。
第三节 金属的可锻性------金属锻压时所表现出来的工
3)锻件图的绘制: 根据零件公称尺寸、锻造公差、加工余量、敷料, 算出各部分尺寸. 绘图要点有: ①锻件形轮廓线用粗实线,零件形状用双点划线. ②锻件公称尺寸、公差标注在尺寸线上面,零件公 称尺寸标注在尺寸线下面,并加括号. ③在图上无法标注的,如:锻造比、硬度、氧化缺 陷、脱碳层深度等,可采用技术条件方式予以注 明.
艺性能.包括金属的塑性和金属的变形抗力. δ↑ 变形抗力↓ 则可锻性越好.
影响因素有:
1.金属的本质:
1)化学成分:合金低于纯金属
含碳量↑ 可锻性↓ 合金元素含量↑ 可锻性↓
2)金属组织:面心立方晶格可锻性优于体心立方晶 格.
单相组织的可锻性优于多相组织. 细晶粒组织的可锻性优于粗晶粒组织.
2.加工条件:
自由锻造
空气锤
蒸汽-空气自由锻锤
二.模型锻造--------模锻: 1.定义: 金属坯料在冲击力或压力作用下,在锻模模膛内变形, 从而获得锻件的工艺方法,称为模锻. 2.特点: 锻件尺寸精确,加工余量小,形状结构较为复杂,生 产率高. 3.分类: 1)锤上模锻: 最常用,模锻锤及锻模 见教材P112图3-12、 图3-13. 2)曲柄压力机上模锻: 3)摩擦压力机上模锻: 4)胎模锻:
3.确定坯料质量和尺寸: 1) 坯料质量的确定: ①中小型锻件用型钢作坯料时: G坯 == G锻 + G芯 + G切 + G烧
G锻---------依锻件图计算出锻件体积再乘以比重. (dm3×㎏╱dm3) G芯-------------实心冲子冲孔. G芯 = (1.18~1.57)d2H. (d----孔径. dm) (H----孔高. dm) G切--------------切除料头质量. G烧--------------氧化烧損的质量.
三.热变形后金属的组织与性能:
1.热变形:变形温度在再结晶温度以上的塑性变形. 2.热变形后金属的组织与性能: 1)粗大晶粒细化为等轴的细小球状晶粒. 2)气孔、裂纹等缺陷被压合,组织更致密. 3)原晶界上的夹杂物在变形过程中被拉长(沿变形方 向),形成了纤维组织, 见教材P106图3-6. 4)机械性能较变形前全面提高(σb 、HB、δ、ak均↑) 3.纤维组织的合理利用: 各向异性. 使纤维组织的分布与零件的外形轮廓一致而不被切断. 使零件所受的最大正应力方向与纤维方向一致、最大 切应力与纤维方向垂直。 例:教材P106图3-7 螺钉.
②大型锻件用钢锭作坯料时: G坯 == G锻 + G切 + G烧 + G芯 + G头 + G尾
2) 坯料尺寸的确定: 与锻造过程的第一道基本工序有关. ①镦粗法: 3 V D坯 = (0.8~1.0) 坯
(采用圆坯料时,D为截面直径)
A坯 = (0.75~0.9) 3 V坯
H坯
V坯 = F 坯
(采用方坯料时, A为截面边长)
第二节 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一.冷变形后金属的组织和性能: 1.冷变形: 再结晶温度以下进行的塑性变形. 2.加工硬化: 随塑性变形量的增加,金属的σb、HB↑,δ、 ak↓的现象. 晶粒被拉长或压扁,晶格扭曲,产生碎晶块,滑移 阻力↑,继续变形困难. 1)优点: 可强化金属机械性能. 2)缺点: 使δ↓,进一步塑性变形困难,甚至导致裂纹.
第一节 锻造方法 一.自由锻:
定义:利用冲击力或压力使金属在锻造设备的上、 下砧之间产生变形,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 的锻件的锻造方法,称为自由锻. 即:锻造时金属在上下方向的变形受上下砧的限制, 而向四周各方向的塑性变形不受任何限制,变形是自 由的.
2.特点: 1)所用工具简单,通用性强. 2)可以生产各种大小、重量(1~300T)的形状简单的锻件. 3.分类: 1)锤锻:手工锤锻、空气锤、蒸汽---空气自由锻锤---------产生冲击力. 2)液压机:水压机 --------------------------------------------------产生静压力. 4)自由锻工序: 1)基本工序:使金属胚料实现主要的变形要求,达到或基本达到所需形状 和尺寸的工序. 有镦粗、拔长、冲孔、弯曲、扭转、错移、切割、锻焊共八种. 2)辅助工序:进行基本工序之前的预变形工序, 如:压钳口、倒棱、压肩等. 3)精整工序:在完成基本工序之后, 用以提高锻件尺寸及位置精度的工序. 坯料 锻件分类及基本工序方案: 见教材P111表3-1. 有盘类、轴类、筒类、环类、曲轴类、弯曲类 六类零件的锻造基本工序方案.
2.绘制锻件图:
1)确定锻件形状: 该加敷料的必须加,以简化形状,便于锻造. 如:零件上的凹槽、台阶、凸肩、法兰、内孔等不便锻造 时均需加敷料. 2)确定加工余量和锻造公差: 锻件公称尺寸 = 零件公称尺寸+加工余量 3)不需切削加工的表面就不需加余量,称为“黑皮”. 考虑锻造公差的原因:热态下测量困难,终锻温度不一 致,工具磨損、设备精度、工人技术水平的差异.不但加工 面需有公差,黑皮也同样需有公差.
第三篇 金属塑性加工
第一章 金属的塑性变形 第一节 金属塑性变形的实质
一.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见教材P103图3-1 和见教材P104图3-2 在切应力作用下的滑移变形和晶内的位错运动. 二.多晶体的塑性变形: 1.晶内变形:符合单晶体塑性变形的规律——滑移变形. 2.晶间变形: 处于易滑移位向排列的晶粒先滑移,处 于不易滑移位向排列的晶粒先转动为易滑移的位向 后才滑移,转动过程中产生“碎晶”, 见教材P104图3-3 3.因晶界上原子排列混乱,滑移很困难,以晶内变形为 主,晶间变形极为困难.
2)高合金钢的锻造特点:
①坯料表面不得有裂纹等缺陷.
②加热时低温装炉、缓慢加热. ③锻造温度范围小,需严格控制: 轴承钢1080~800℃,锻造温度范围 280℃. 高速钢1100~1150-900℃,锻造温度范围200-250℃. 普通碳素钢1280~700℃,锻造温度范围580℃. ④锻造工艺应严格控制,变形量应(开始)小—(中间) 大—(最后)小,总锻造比应大,各部分应变形均 匀,避免产生拉应力,锻后应缓慢冷却.
(采用圆坯料时:H坯 = (采用方坯料时:H坯 =
4 F坯 π
V坯 F坯
) )
以上算得的D坯 (或A坯 必须按照国家标准钢材直径 或边长数值进行圆整). 4.确定锻造设备: 可查有关手册中的表. 5.确定锻造工序和锻造温度范围: 6.编制锻造工艺卡. 7.估算锻件的外协价格或生产成本. 二.模锻工艺规程的制订: 1.模锻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 1)应有一个合理的分模面. 2) 应有模锻斜度和模锻圆角. 3)外形应力求简单、平直和对称,避免截面间差别过大,避免薄壁、 高筋、高台. 见教材P125图3-37中a.b.c均为不合理结构,d为合理结构. 4)避免深孔和多孔结构. 见教材P125图3-38即为不合理结构. 5)复杂件可采用锻—焊联合结构. 见教材P125图3-39
晶粒变形
二.回复与再结晶:见教材P105图3-5
1.回复: 将加工硬化后的金属重新加热到某一温度以上时,通过 晶格内原子的少量扩散,使晶格扭曲消除,内应力显著 降低,此过程称为回复. T回 =(0.25~0.3)T熔 回复后金属变形后金属的组织与性能:σb、δ变化 不大. 2.再结晶: 将加工硬化后的金属加热到某一温度以上时,金属内 部就会以某些碎晶和杂质为晶核重 新结晶,形成新的晶粒,从 而彻底消除了加工硬化现象(使金属性能完全恢复加工硬化前的 性能),这一过程称为再结晶. T再 =0.4 T熔 实际再结晶温度要比这一理论再结晶温度高100~200℃. 再结晶退火与普通退火的区别是:前者无相变,后者有相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