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承诺研究述评
论文承诺书模板
论文承诺书模板
1. 前言
论文承诺书是每位研究生必须提交的重要材料。
它不仅代表着研究生的决心和承诺,也反映了研究生在论文撰写过程中的严谨态度和专业素质。
因此,一份合格的论文承诺书不仅应该体现出学术规范和道德标准,还应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本篇文章将介绍一份合格的论文承诺书模板,供广大研究生参考。
2. 论文承诺书模板
2.1 论文题目
(填写论文题目)
2.2 论文作者
(填写作者姓名、学号、专业等信息)
2.3 论文指导教师
(填写指导教师姓名、职称、联系方式等信息)
2.4 论文简介
(简要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研究意义等信息)
2.5 论文承诺
本人郑重承诺:
1.论文所呈交的内容,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成果。
2.论文中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均已在论文中明确标注出处。
3.本人在论文中未抄袭、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
4.本人在论文中未夹带任何可能对评阅人产生偏见的内容。
2.6 签署
本人已认真阅读并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和道德标准。
在此郑重声明,本人已认真考虑到良好的学术道德规范和研究规范,将切实遵守《学位论文写作规范》中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如本人违反此承诺,所造成的一切后果将由本人承担。
(填写日期、签名等信息)
3. 总结
论文承诺书是研究生提交论文时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
本文提供了一份合格的论文承诺书模板,供研究生参考使用。
希望广大研究生能够认真遵守学术规范和道德标准,以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方法撰写高质量的论文。
规范经营承诺书
规范经营承诺书
一、背景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的经营行为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为了维护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制定规范经营承诺书成为了企业发展的重要一环。
二、承诺内容
我们企业郑重承诺:
1.遵守法律法规:我们将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从事任何
违法违规行为。
2.保障质量:我们将严格控制产品质量,确保产品符合国家标准,提
供优质的商品和服务。
3.诚实守信:我们将诚实守信,履行合同,维护消费者权益,打造诚
信经营的企业形象。
4.环保责任:我们将积极履行环保责任,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为可
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5.社会责任:我们将关注公益事业,回馈社会,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
展。
三、监督机制
为了确保承诺落实到位,我们将建立监督机制:
1.内部监督:企业内部设立专门部门负责监督承诺的执行情况,定期
开展自查自评。
2.外部监督:接受消费者、行业协会等各方的监督和检查,及时纠正
存在的问题。
四、奖惩机制
对于履行承诺良好的企业,将给予表扬和奖励;对于违反承诺的企业,将依法进行处理,甚至列入失信企业名单。
五、结语
规范经营承诺书是企业展示社会责任感和诚信经营意识的重要方式,希望所有企业能够认真履行承诺,共同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以上为我公司规范经营承诺书,除此之外我们还将根据市场和法律变化不断完善这些承诺内容,为社会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论文承诺书范文
论文承诺书范文论文承诺书。
尊敬的评审委员会:我谨向您保证,我所提交的论文是我个人独立完成的成果。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严格遵守了学术规范和道德标准,确保了研究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我对本论文的承诺:一、独立完成。
本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没有抄袭他人的研究成果,也没有利用他人的研究成果作为自己的成果。
所有引用的文献和资料均在参考文献中有明确标注,没有隐瞒或篡改任何信息。
二、真实性和可靠性。
我所提交的论文是基于真实的研究数据和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
在研究过程中,我严格遵守了科研伦理,确保了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所有数据和结果均经过严格的统计分析和验证,不存在任何造假或篡改行为。
三、学术规范和道德标准。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遵守了学术规范和道德标准,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和知识产权。
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我严格遵守了学术引用的规范,对他人的研究成果和观点进行了正确的引用和评述,没有出现任何抄袭行为。
四、知识产权和保密。
我所提交的论文中没有侵犯任何他人的知识产权,也没有泄露任何机密信息。
在研究过程中,我严格遵守了研究机构和企业的保密规定,确保了研究成果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五、学术诚信和责任。
作为一名研究生,我深知学术诚信和责任的重要性,将始终遵守学术规范和道德标准,保持对科研工作的热情和敬畏之心,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为科学研究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以上就是我对本论文的承诺,我将以最严谨的态度对待学术研究,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和道德标准,保证研究成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如有违反承诺之处,愿受到学术道德和法律的惩罚。
特此承诺。
申请人签名,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
以上就是一篇关于论文承诺书的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双向承诺开展情况汇报
双向承诺开展情况汇报尊敬的领导和各位同事:我很高兴在此向大家汇报双向承诺的开展情况。
双向承诺是一种管理方式,通过员工和领导之间的双向沟通和承诺,促进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执行力。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团队积极开展了双向承诺,并取得了一些成果,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首先,我们在双向承诺的过程中,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机制。
通过定期的团队会议和个人谈话,我们与领导之间进行了充分的沟通,明确了工作目标和任务分工。
同时,我们也鼓励员工之间开展互相承诺,形成了相互监督和支持的氛围。
其次,双向承诺在提升团队凝聚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承诺的过程中,员工感受到了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增强了对团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同时,员工之间也通过承诺建立了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形成了相互帮助、共同成长的团队氛围。
另外,在执行力方面,双向承诺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通过双向承诺,我们明确了工作目标和责任,建立了绩效考核的标准和机制。
员工在承诺的过程中,对工作任务和目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提高了工作的主动性和执行力,为团队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支持。
最后,我们也意识到在双向承诺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比如,有些员工在承诺后未能充分履行承诺,导致了工作任务的延误和不完整。
同时,在领导承诺方面,也需要更加具体和可操作的措施,使承诺不仅停留在口头上,而是真正转化为行动和成果。
综上所述,双向承诺作为一种管理方式,在我们团队中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双向承诺的机制,加强员工和领导之间的沟通和信任,促进团队的发展和壮大。
希望领导和各位同事能够给予更多的支持和指导,共同推动双向承诺的深入开展,为团队的发展和壮大贡献力量。
谢谢大家!。
组织认同理论研究述评
组织认同理论研究述评组织认同理论是近年来组织行为学领域备受的话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组织认同理论的发展历程、基本概念、研究现状以及未来研究建议进行评述。
一、背景分析组织认同理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的社会心理学在研究群体行为和个体行为的关系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在此基础上,组织行为学开始组织认同对员工态度和行为的影响。
随着研究的深入,组织认同理论在企业管理、领导力开发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二、理论阐释组织认同是指个体在认知、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与组织产生共鸣,从而在行为上与组织保持一致性的过程。
具有高度组织认同的员工往往对组织的使命、价值观和目标有深刻的理解,并且愿意为组织的成功付出努力。
组织认同理论的特点包括:一是强调个体与组织的匹配,即员工与组织的价值观、目标和规范等方面的契合程度;二是员工在组织中的角色和地位,以及员工对自己和组织之间关系的感知;三是强调组织文化在塑造组织认同中的重要作用。
组织认同对于组织的积极作用不言而喻。
首先,高度的组织认同能够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从而降低员工离职率。
其次,组织认同能够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绩效,因为员工会更愿意为组织的成功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组织认同有利于增强组织的凝聚力,促进团队协作。
三、研究现状目前,组织认同理论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在研究成果方面,研究者们发现组织认同与员工的绩效、创新、敬业等方面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然而,也有研究指出组织认同与员工离职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这表明组织认同并非越高越好。
尽管组织认同理论在实践和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组织认同的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仍需进一步探讨。
此外,现有研究多从静态角度分析组织认同的影响,而较少组织认同的动态变化及其与员工行为的交互作用。
四、结论与建议本文对组织认同理论进行了简要述评,强调了组织认同在员工态度和行为方面的重要作用。
为了进一步推动组织认同理论的研究与实践,我们建议:1、研究者应组织认同形成和发展的动态过程,深入探讨影响组织认同的各种因素,如招聘、培训、绩效评估等环节如何影响员工的组织认同。
主管承诺理论研究述评
心理科学进展 2005,13(3):356∼365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主管承诺理论研究述评周明建宝贡敏(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杭州 310027)摘要主管承诺(supervisory commitment or commitment to supervisor)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组织承诺(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or commitment to organization)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员工承诺理论的一个分支。
对它的测量,学者们主要是借鉴Allen和Meyer与O’Reilly和Chatman对组织承诺的测量方法,目前属香港学者陈振雄的测量最为细致和全面。
对影响主管承诺的前因,学者们目前探索到文化、感受主管支持(PSS)和领导—成员交换(LMX)三个因素。
对主管承诺的结果,学者们普遍认为,主管承诺比组织承诺更能影响员工的工作绩效和组织公民行为(OCB),但在对工作满意感和跳槽意图的影响上还存在不同的意见。
另外,在目前大多数学者的研究中,主管承诺与组织承诺是并列关系,但Hunt和Morgan更主张二者是因果关系,而且是主管承诺带来组织承诺。
在全面述评的基础上,作者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四点展望。
关键词主管承诺,组织承诺,测量方法,前因与结果。
分类号B849:C931 理论背景西方对员工承诺(Employee Commitment)理论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主要是研究员工的组织承诺。
时至今日,组织承诺依然是研究的主流。
但从80年代开始,部分学者开始注意到,在组织中,员工承诺的对象可以是多元化的。
如1983年Morrow把员工的工作承诺(work commitment)分为五种形式:价值(value)承诺、职业(career)承诺、工作(job)承诺、组织承诺和工会(union)承诺[1]。
Reichers 在1985年认为,员工对组织的承诺最好理解为是“一组承诺的集合”(a collection of commitments)。
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的内涵界定——兼论对二者关系研究述评
二 、组 织 承 诺
组 织 承 诺 的概 念 最早 由美 国社 会 学 家 B c e(90 年 提 出 用 于 反映 雇 员 和 组织 e kr16 ) 之 问的 心 理 契 约 。 他认 为组 织 承诺 是 由 单 方 投 入 而产 生 的 维 持 活 动 的一 致 性 倾 向 。 P re (9 8认 为 组 织 承 诺 是 员 工 为组 o tr 16 ) 织 尽 力 的意 愿 , 在 组 织 中强 烈 愿 望 和对 留 组 织 目标 和 价 值 观 的接 受 。后 来 S e o hl n d (9 1结 合 了 B c e&P re的观 点 , 其 17 ) e k r ot 将 定 义 为对 于 组 织 的 一 种 态 度 或取 向 , 种 这 态 度 或 取 向联 合 了个 体对 组 织 的认 同 。 Hrbna &A ut(9 2在 B c e的 e iik lt 17 ) ek r o 理 论基 础上 提 出组 织 承诺 就 是 为 了更 高 的 报 酬 、 位 和 职业 自 由度 或 更 好 的 同 事 关 职 系 而 不 愿 离 开 组 织 。S ln i (9 7运 用 aa ck 17 ) 社 会 信 息 加工 模 型 在 讨论 了行 为 和 态 度 之 间的联 系 中将 承 诺 定 义 为 个体 与行 为 活 动 的 约 束 。 W e n r 1 2 结 合 Fih in i e(9 ) 8 s be (9 7的行 为意 向模 型 , 承诺 看成 是 一 种 16 ) 将 规 范 性 的动 机 过 程 , 认 为 组 织 承诺 是 使 并 行动符合组织 目标和利益的内化 了的规范 J 玉力的 整 合 。Me e &Al n (9 0 yr l e 19 )认 为 组 织 承 诺 是 一 种 心 理 状 态 或 一 种 思 维 定 势 , 随后的研究 中, yr 在 Me e&Heso i h r vt c c (0 1在 不改 变 承 诺 核 心要 素 的 前提 下 将 20) 组 织 承诺 重 新 定 义 为 一 种 能够 将 个 体 与 一
双组织承诺研究述评:1980—2006
需 要 注 意 的是 , 果 使 用 一 维 的承 诺 概 念 , 导 如 会
年 的低 潮期 到 18 直 9 o年 代 以 后 才 开 始 复 兴 。双
组 织 承 诺 研 究 的 复 兴 大 约 有 四个 方 面 的 原 因 : () 过去 的 2 1在 0到 2 年 里 , 大 多 数 发 达 国 家 5 在
双 组 织 承 诺 问 题 。 这 种 对 于 员 工 加 入 工 会 并 作 出 工 会 承诺 是 否会 降 低其 对 公 司 忠诚 度 的疑 问 , 引
发 了 一 系 列 关 于 双 组 织 承 诺 的 研 究 。早 期 的 研 究 目 标 主 要 是 确 定 员 工 是 否 可 能 对 公 司 和 工 会 同
≥ 一
霾
维普资讯
双组织 承诺 研 究述评 :9 0 2 0 18 — 0 6
季 飞鹏 赵柳燕 李 虎 施 建 军
内 容 提 要 本 文 在 58篇 国 外 文 献 的 基 础 上 , 顾 了 双 组 织 承 诺 研 究 的 崛 起 和 复 兴 , 析 了 回 分 在 中 国 背 景 下 进 行 双 组 织 承 诺 研 究 的 前 景 , 绍 了 双 组 织 承 诺 形 态 分 布 的 主 要 测 度 方 法 及 不 同 介
、
双 组 织承诺 的 复兴
这 两 个 承 诺 的 量 尺从 前 都 只用 了一 个 项 目。于
是 , 发 更 有 效 度 和 信 度 的 测 量 工 具 就 变 得 尤 为 开
16 9 o年 代 以 后 , 组 织 承 诺 研 究 经 历 了 二 十 双
重 要 。 目前 , 组 织 承 诺 研 究 中 所 使 用 的 量 尺 是 双
国内外运动承诺理论模型研究述评
Ke r s c mm i n ; p r o y wo d : o t me t s o tc mmi n ; p r o t me t s o tc mm i n d l p y ia x r ie t me tmo e ; h sc l e c s e
■
何 小珍
H E a z e Xio h n
Jf ic o都Io学 u nf o ras En nptP 报 首ithd≤ a1uyu lttsa 本学ct oae ai C育院 l l i
国 内外 运动 承诺 理 论模 型研 e tc a r i n Re e r h o po tCo e v e o m si nd Fo eg s a c n S r mm im e o e t ntM d l
摘 要 : 介绍运动承诺概 念和结构模 型的基 础上 , 在 分析 国内外运 动承 诺研 究现 状与其发展 , 为进一 步 研 究运动承诺提 出建议 。通过 对运动承诺 的研 究论 文分析发现 , 运动 承诺理 论模 型研 究结 果主要表现
在 理论 结构、 因变量和理论整合等方 面。在运动承诺研究过程 中, 前 应加 强探讨运动承诺 与相关 变量的 相 关关 系和相 互作 用机 制, 进行跨群体运动承诺应 用与 实证研 究。我 国有 必要 开展运 动承诺 本土化和 跨 文化研 究 , 建构我 国社会 背景 下的运动承诺结构模 型。为促进 运动和锻 炼行为及 其他运 动承诺相 关
me h ns b t e h p r o c a im ewe nt es o tc mmi n n ee a tv r be , n a e aco sg o p a d e iia t me ta d rlv n ai ls a dm k r s— r u n mprcl a rs ac e .ti n c sa yt e eo p rsc mm i n o aiaina dco sc lu a t d nC ia e— e e rh s I e e sr od v lps o t o s t me tlc l t n rs —ut rl u y i h n , s z o s tbih tes o tc mmi n tu t r d lu d rt es ea ak r u d Th i up s st r— a l h p r o s t me tsr cu emo e n e h o i1b c g o n . eman p r o e i o p o vd eee c o r moig t es o t n x r ieb h vo n t e eae t de b u p r o ierfrn efrpo tn h p rsa d e ecs e a ira d oh rrltd su isa o ts o tc m—
党员公开承诺制度
党员公开承诺制度一、基本原则:坚持“取系实际、务求实效、积极引导、自愿参与,公开透明、有诺必行”的工作原则,立足村情,结合党员个人特点,尽力而为的原则来确定承诺事项,不提空口号,不搞形式,结合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自愿确定承诺内容,使党员通过努力实现承诺。
二、承诺范围:由只在党员在开展延伸到入党积极分子、非党村组干部,科技示范户,致富能手中开展。
三、规范承诺的程序和形式:按照提诺、定诺、承诺、履诺、考诺五个环节进一步规范承诺的程序,各村党支部要能过召开党员大会,由党支部逐人逐条审核,力求把承诺事项选准,使之切实可行,村支部要认真填写党员公开承诺书,做到党员人手一册,并利用板报,会议等形式将承诺事项公开,广泛接受监督,督促落实承诺。
四、丰富承诺内容: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引导党员发挥个人特长,按照共性承诺,岗位承诺,实事承诺,自律承诺四个方面选择具体承诺事项,村党支部和支部书记要从加强自身建设,指导时新农村建设规划,组织农民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确保农村社会稳定等方面作出承诺,是党员的村委会主任要从自觉接受党支部领导,团结协作,组织群众发展产业,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推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调解民事纠纷,廉洁自律等方面作出承诺,一般党员有一技之长的要从带头发展主导产业,向群众传授新技术,推广新品种,帮扶贫困户发展致富项目、解决邻里纠纷、调处家庭矛盾,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困难等方面作出承诺;没有专长的党员,要从义务打扫卫生,带头移风易俗、抵制邪教,遵纪守法等方面作出承诺;入党积极分子要从自服从党组织分配工作,加强锻炼,带头做好表消费市场等方面作出承诺,科技示范户,致富能手要从扶贫帮困,发展主导产业,带领群众致富等方面做出承诺。
五、认真履行承诺,按照“一月一通报,一季一考评,半年一述评,年终一总结”的工作要求,狠抓督促承诺兑现落实工作,村支部要对党员承诺内容加强督促检查,狠抓督促承诺兑现落实工作,村支部要对党员承诺内容加强督促检查,建立落实兑现率高,贡献大的党员要通报表彰,对没有完成的要通报批评。
国内组织承诺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从 19 7年张 治灿 、方利渚 、凌文辁率 先引入组织 9 承 诺 以来, 国内对 组织 承诺 的研 究 日益繁 荣 据 笔者 查 阅,l 9 年 至今 ,有关组织承 诺的研 究文献有 6 篇 97 O
左 右 ,其中绝 大多 数集 中在 20 后 。可见 , 国内 0 0年
二是研 究和探讨 组织承 诺的前因和后果变量 ,尤其 是组 织 承诺形 成机 制 。张勉 … 指 出, 国外组 织承 诺的概 念
素模型 。他认 为 ,中国 员工组织承诺应包含 五个基 本
维度 :感情承诺 、规范承诺 、理想承诺 、经济承诺 和机 会承诺 。与加拿 大学 者梅 耶 ( e e M Y F,J P 和阿 伦 .) ( l e , N J 的三 维结构 ( A n 1 .) 感情 承诺 ,持续承诺 ,
的成 果 ,并 回答 了介 绍 国外 组 织 承 诺 研 究 成 果 的原 因 : 一 个是 环 境 因素 ( 经济 转 型 , 组 织 变 革 日益频
从雇佣关系 的角度进行探讨 。 并认为今后组织承诺 的研 ‘
究应从纵向角度去探讨组织承诺和员工态度变量之间的
因果关系 。
繁 ,组 织 内雇 佣关 系 的 变化 ) 另一 个 是 组 织承 诺的 ,
容 ( 感情承诺 ,持续承诺 ,规范承诺 ) ,这反应 了不列文 化圈组织承诺的共性成分 。
张治灿 [( 0 1 6 2 0 )对 中国职工组 织承诺五 凶素模 型 ] 进行 了验证性研 究,结果证实了中国员工 组织承诺五 理化建议方面表 现积极 。理想承诺型 的员工在理解和按
组织 目标 ,体验 工作乐趣方面 比其他类型员工表现 更为
的影响 。随后 ,刘 小 平[] 1 9 2( 9 )总结 了 国外关于 组 9
公司规范承诺书
公司规范承诺书
我,作为本公司的员工,郑重承诺遵守以下规范:
1. 遵守公司的法律、道德和职业操守
我将秉持着道德和职业操守,始终遵循公司制定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
2. 保守公司机密和客户隐私
我将妥善保管公司的商业机密和客户隐私,不得泄露给未经公司授权的任何人。
3. 不参与利益冲突
我将不参与任何可能导致与公司利益产生冲突的活动。
在进行任何商业决策时,我将优先考虑公司的利益而非个人利益。
4. 不接受和提供贿赂
我将拒绝并且不提供任何形式的贿赂和回扣,不通过违法手段谋求私利。
5. 维护公司声誉和形象
我将秉持着真诚、专业和负责任的态度为公司服务,积极推动公司各方面业务
发展,维护公司形象和声誉。
6. 遵守公司会议和培训纪律
我将认真遵守公司会议和培训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请假。
7. 对工作内容和绩效不提法律诉讼
我将主动与公司协商解决任何工作上出现的问题,对于工作内容和绩效不满意
的情况不提出法律诉讼。
8. 不从事与工作无关的活动
我将在工作期间不从事与工作无关的活动,不打游戏、不看视频、不做私人交
易等,以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
我郑重承诺以上规范,如有违反,愿意自行承担一切法律、道德和经济责任。
签名: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
企业创新影响因素:研究述评与展望
企业创新影响因素:研究述评与展望目录一、影响企业创新的外部因素 (2)1.1 市场需求及其变化 (3)1.2 政府政策与法律法规 (4)1.3 社会环境与文化背景 (6)1.4 经济周期与市场波动 (7)1.5 技术趋势与行业发展 (9)二、影响企业创新的内部因素 (10)2.1 企业战略与目标设定 (12)2.2 组织结构与创新管理 (13)2.3 企业文化与员工激励 (14)2.4 创新资源与知识基础 (15)2.5 企业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17)三、企业内外因素交互影响 (18)3.1 内部因素与产品市场环境互动 (19)3.2 外部因素与企业组织效能的协同 (20)3.3 创新生态系中的多方协同作用 (21)四、研究评述 (22)4.1 现有研究的理论框架和主要发现 (24)4.2 研究方法的演绎与实证对比 (25)4.3 跨学科研究的整合与应用前景 (27)五、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28)5.1 跨学科视角下企业创新的优化 (29)5.2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AI)在创新管理中的应用 (30)5.3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创新策略 (31)5.4 数字经济背景下的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创新 (33)六、结论与建议 (34)6.1 总结归纳影响企业创新的关键要素 (36)6.2 实务建议 (37)6.3 未来研究建议 (38)一、影响企业创新的外部因素企业创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外部因素的影响。
这些外部因素不仅为创新提供了必要的资源和环境,还是推动企业不断改进和突破的关键动力。
市场需求变化:市场需求是企业创新的重要导向。
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在持续演变。
这种变化要求企业不断进行创新,以满足消费者的新需求或创造全新的市场需求。
政策法规环境:政府政策和法律法规对企业创新具有重要的影响。
政府通过提供税收优惠、研发补贴等激励措施,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
法律法规也对企业的创新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确保创新活动的合法性和道德性。
2024年教师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承诺书
2024年教师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承诺书尊敬的教育部领导、各位教育界的同仁们:大家好!我是一名教师,非常荣幸能够参与并签署2024年教师规范教育教学行为承诺书。
教育是一项神圣而重要的事业,世界上没有任何一项工作可以与之媲美。
作为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未来的希望和力量的重任,我们的行为和言行必须严谨、负责、规范,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为了更好地履行作为教师的职责,我郑重承诺:一、坚守教育理想,为学生的发展负责。
作为教师,首要的任务是关注学生的成长,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
我将竭尽全力教导学生知识,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二、尊重学生,热爱教育事业。
学生是我们的师生,作为教师,我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倾听他们的声音,理解他们的需求,并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培养他们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
三、精心备课,高质量授课。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学习的状态,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我将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精心备课,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和方法,让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四、严守教师职业操守,维护学校形象。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成为学生的榜样,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职业操守。
我将恪守教师职业道德准则,坚决抵制各种形式的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学校的形象和声誉。
五、与家长形成良好合作,共同促进学生发展。
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家庭和学校是孩子发展的两个重要环节。
我将与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共同努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六、热爱学术研究,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不断的学术研究和创新。
我将积极参与学术研究,持续学习和进修,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七、积极参加教师培训,持续职业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和知识水平。
我将积极参加各种教师培训活动,持续职业发展,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的内涵界定_兼论对二者关系研究述评
现代商业MODERN BUSINESS40Sweeping over the Management管理纵横一、工作满意度的内涵最早提出满意度概念的学者是Hoppock(1935), 他认为工作满意度是指员工在心理与生理两方面对环境因素的满意感受。
但由于研究的视角不同,学者们对其内涵的界定也不尽相同。
Morse(1953)认为员工满意度是工作的客观特征与个人动机相互作用的函数。
Porter和Lawler(1968)把满意的程度视为一个人实得的报酬间的差距。
Price(1972)将工作满意度界定为一个工作体系中,成员对其在此体系中的角色所具有的感情取向。
台湾学者徐光中(1977)将工作满意度的定义归纳为三大类,基本概括了学术界对工作满意度的观点。
1、综合性定义也称整体型概念。
该类定义认为员工满意度是一种单一的概念,并不涉及工作满意度的各个方面和工作满意度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这实际上是把工作满意度的概念做一般性的解释,重点在于员工对其工作及有关环境所抱持的一种一般态度。
持此观点的学者除Hoppock、Price外,还有Kalleberg(1977)、 Wexley&Yukl(1976)、Locke(1969)、Blum&Naylora(1968)Vroom(1964)等。
2、差距性定义此定义是比较忽略工作本身带给员工的满意程度,强调工作者的满意以认为应得到与知觉实际得到两者间的差距而定。
持此观点的学者除Porter&Lawler外,还有Robbins(2005)Greenberg&Baron(1997)、Dunn&Stephens(1973)、Cambell(1968)等。
3、参考架构也称工作要素定义。
指员工对其工作构成的各个方面的认知评价和情感反应,从多维度角度出发, 将员工工作层面、个人因素、工作本身等许多因素来对工作特性加以解释和比较,强调员工对于其工作特性层面的情感反应。
(Kinght(1988) 、Smith& Hulin (1969)、Homans(1961)、Gouldner(1959)、Morse(1953)。
NAEYC儿童教师伦理操守准则与承诺声明的核心价值述评
NAEYC儿童教师伦理操守准则与承诺声明的核心价值观述评摘要:NAEYC颁布的《伦理操守准则与承诺声明》是全美幼教协会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一个文件,得到了世界的广泛传播和认可。
核心价值观是该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版在1997年版和2005年版的基础上,经过组织大会的讨论协商得到了不断补充和调整。
完善后的核心价值观呼吁幼教从业者正确衡量儿童时期的价值,保证教师的专业性,重视儿童与家庭的关系,关注儿童成长的背景,尊重儿童、家庭成员和同事的个体性、差异性和多样性,构建信任和尊重的环境。
这启示我们要把重视儿童的主体性和主动性,尊重和信任每个个体,加固与儿童、家庭、同事的关系列入核心价值取向的范围中。
关键词:全美幼教协会; 伦理操守准则与承诺声明;核心价值观;启示全美幼教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 ,简称NAEYC)是全美乃至世界具有较大规模和影响力的儿童教师专业组织,这一专业的儿童教师组织在1926年成立,其宗旨为:引领个人和团体为每一名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而努力,支持并且鼓励个人以及团体的具有建设性的教育活动,努力确保每一名儿童接受高质量的学前及托幼机构的教育组织[1]。
它颁布的《伦理操守准则与承诺声明》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分别是核心价值观、理想目标和原则、承诺声明。
核心价值观是学前教育领域基于对保教人员应该具备怎样的儿童观、教师观以及教育价值观的一个共同认识,它奠基了整个规范的基本价值取向。
因此对最核心价值观部分进行述评有重要意义。
一,形成背景成立后的NAEYC面对社会的共同期望,在专家和组员的呼吁下,于1997年首次制订公布了《儿童园教师专业伦理准则》,根据幼教现场反馈的问题,在组织的大会上,此准则在2005年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修改,并将该规范更名为《伦理操守准则与承诺声明》。
2011年NAEYC根据新形势的变化和现实的需求再次对它进行了重申和完善。
浅谈小学生诚信承诺与不诚信行为的实验
浅谈小学生诚信承诺与不诚信行为的实验诚信是人类社会一贯倡导的道德原则,与诚信相对的一种典型表现就是不诚信行为。
在发展心理学中,不诚信行为的研究也是比较早的课题。
而目前对于不诚信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说谎行为的发生、发生率、说谎的技能水平以及说谎所涉及到的一些相关因素上,几乎无人从经济学角度研究青少年的诚信和说谎行为。
而奖励作为一种可以满足学生社会心理需要的外部诱因,可以唤起个体的外部动机,改变青少年的行为方式,那么当奖励变成利益损失时,不愿损失自己利益的心理是否也会改变青少年的行为。
因此,本实验通过研究在利益损失的情境下小学生说谎和诚信行为的抉择,揭示诚信承诺条件下与无诚信承诺条件下不诚信行为的变化特征,考察小学生在诚信承诺的条件下的不诚信行为的变化,据此对小学生进行适当的诚信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文献综述1.不诚信行为的研究Nina Mazar(2008)从Thomas Hobbes等人的标准经济学模型出发探讨了人类为什么会表现出诚信行为和不诚信行为。
他们认为人类之所以会做出不诚信行为或诚信行为取决于他们对中心利益,环境,奖惩等相关条件的权衡,而这种权衡最终会使人类得到最大的利益。
而从心理学角度看,除了经济利益外另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是内部回报。
儿童道德发展水平,虽然揭示了儿童的认知发展能力,但很少能够预测在日常生活或者实验情境中儿童的道德行为。
王红梅(1998)的研究中指出,小学生不诚信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有:逃避心理,逢迎心理和虚荣心导致的。
陈孟流(1998)指出,学生说谎的现象十分普遍,其心理原因主要有:自我保护,打击报复,追求虚荣,反抗叛逆,嬉戏模仿,满足兴趣。
以上两个学者都指出虚荣心会导致儿童做出不诚信行为,这说明儿童的不诚信行为多能为其赢得更多的利益,而这种利益越能吸引儿童则越能引导儿童做出更多的不诚信行为。
2. 有关利益和诚信承诺的研究王丽(2007)等人指出儿童的保证可以减少说谎行为的出现。
赵曙明. 企业社会责任的要素模式与战略最新研究述评[J]. 外国经济与管理,2009,(1)2-8,49.
第31卷第1期外国经济与管理Vol131No11 2009年1月Foreign Economics&Management J an12009企业社会责任的要素、模式与战略最新研究述评赵曙明(南京大学商学院,江苏南京210093) 摘 要:近些年来,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以下简称CSR)问题日益受到国内外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基于国外关于CSR的最新研究成果,就CSR的构成要素、要素间的模式类别及其比较,以及战略性CSR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述评,并对相关研究成果及其启示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CSR;要素;模式;战略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4950(2009)0120002207 CSR并不是什么新的概念,它最早于1924年由英国学者Oliver Sheldon在对美国企业进行考察后提出。
Sheldon认为,企业不能把最大限度地为股东盈利或赚钱作为自己的唯一存在目的,还必须最大限度地增进除股东之外的所有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1]这里的所有其他利益相关者应该包括雇员、消费者、债权人、当地社区、社会弱势群体乃至整个社会。
管理大师Drucker认为,任何一个组织都不只是为了自身,而是为了社会而存在,企业也不例外。
[2]企业不仅是股东谋取利润的工具,更应该成为为其他利益相关者服务的工具,因为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才是现代企业的经营目的,股东价值最大化并不等于企业创造的社会财富最大化。
随着公众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状况的日益重视,企业是利益相关者共同契约的观念逐步形成并深入人心。
近些年来,虽然理论界和实务界在企业是否应当承担社会责任以及CSR的表现形式、作用等方面达成了共识,但在CSR的要素构成、构成要素间的模式,以及社会责任的战略属性等问题的认识上仍然存在很大的分歧。
本文拟就有关CSR的要素、模式与战略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述评,以期构建一个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应用CSR的平台,并以此推动我国有关CSR问题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
信赖保护理论及其研究述评(上)
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信赖保护理论及其研究述评(上)朱广新《中国法学》杂志社编辑关键词: 信赖保护/诺禁反悔/权利外观/缔约上过失/富勒的信赖理论内容提要: 我国私法学者研究信赖保护问题的理论来源主要有四个,允诺禁反悔理论、权利外观理论、富勒的信赖理论和缔约上过失理论。
这些信赖保护理论在历史沿革、内涵及以及在特定法域中的体系定位有一定的联系,但在基本构造、社会意义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上又存在重大差异。
当前的一些关于信赖保护理论的来源的研究成果存在诸多谬误和不当,应予纠正。
信赖保护原则是一项重要的私法原则。
与尊重个人自主选择的意思自治原则不同,信赖保护原则旨在强调将交易相对人的合理信赖纳入私法规范的构造之中,以维护民商事交往中的信赖投入并确保交易的可期待性。
也就是说,私法规范的构造仅依凭意思自治原则是不够的,信赖保护原则在构建某项私法制度时经常会扮演重要角色。
简而言之,信赖保护原则与意思自治原则共同构成了法律行为交往中的基本原则。
[1]上网找律师就到中顾法律网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我国现行私法制度乃是继受欧陆近现代私法的产物。
[2]由于专制思想、计划经济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影响深远,因此,改革开放20 多年来,意思自治原则对于我国私法的重要性在立法、学说上皆受到高度重视,而信赖保护原则在私法上的意义却鲜有人提及。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如何维护民商事交易中的合理信赖以保障交易安全逐渐成为私法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在此问题意识的主导下,有些学者尝试从西方国家的私法素材中引介一些以保护信赖为宗旨的私法理论,以期引发更多学者参与此类研究。
遗憾的是,由于对西方有关信赖保护的某些理论缺乏深入、全面的考察,一些研究成果出现了诸多不应有的谬误,形成了一些错误认识。
被我国学者视为智慧之源的信赖保护理论大体上有四个:允诺禁反悔理论( t he doct rine of p romissory estopple) 、权利外观理论(Recht sscheint heorie) 、富勒的信赖理论( Fuller’s t heory of reliance) 和缔约上过失理论(culpa in cont rahendo) 。
法院公开承诺情况汇报
法院公开承诺情况汇报根据《法院公开承诺办法》,我院积极推进司法公开,不断提升司法透明度和公信力。
现将我院公开承诺情况进行汇报。
一、公开承诺内容。
我院公开承诺内容涵盖了审判公开、执行公开、庭审公开、裁判文书公开、审判流程公开等多个方面。
在审判公开方面,我院通过官方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及时公布审判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在执行公开方面,我院依法公开执行信息,确保当事人合法权益。
在庭审公开方面,我院依法公开庭审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在裁判文书公开方面,我院依法公开裁判文书,提高司法公信力。
在审判流程公开方面,我院依法公开审判流程,确保公正审判。
二、公开承诺落实情况。
我院认真落实公开承诺,建立健全相关制度,确保公开承诺内容得到全面贯彻执行。
在审判公开方面,我院建立了审判公开工作机制,明确了公开范围和公开程序,确保审判公开的全面性和及时性。
在执行公开方面,我院建立了执行公开工作机制,加强执行信息公开,保障当事人知情权。
在庭审公开方面,我院建立了庭审公开工作机制,规范了庭审公开程序,加强了庭审公开的监督和管理。
在裁判文书公开方面,我院建立了裁判文书公开工作机制,加强了裁判文书的及时公开和在线查询服务。
在审判流程公开方面,我院建立了审判流程公开工作机制,规范了审判流程公开的程序和内容。
三、公开承诺效果评估。
我院公开承诺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提升了司法公信力。
通过公开承诺,我院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增强了司法公信力。
二是增强了社会监督。
公开承诺使司法活动更加透明,接受社会监督,有效防范了腐败和不正之风。
三是提高了审判质量。
公开承诺促使我院审判更加公正、公开、公平,提高了审判质量,增强了当事人满意度。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院将进一步完善公开承诺制度,加强公开承诺内容的宣传和解读,提高公众对司法公开的认知度和满意度。
加强公开承诺的监督和评估,确保公开承诺的全面贯彻执行。
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和交流,不断改进公开承诺工作,推动司法公开向纵深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范承诺研究述评摘 要:在Meyer和Allen提出了组织承诺概念框架以来,规范承诺一直以来不被人关注,概念上往往与情感承诺混淆同时其针对员工行为的解释力较弱。
本文总结了规范承诺的相关理论及其实践,提到了规范承诺理解为一种道德责任感或一种负债义务感的这两种双重属性。
同时提出了规范承诺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规范承诺 组织承诺 研究综述1、前言现在的组织开始更加依靠承诺型的员工来积累竞争优势,但现在很多被引入提高组织效率的管理手段(例如:裁员、流程再造、企业并购)却成为破坏承诺的潜在因素(Meyer, 2009; Mowday, 1998)。
因此,理解组织承诺的性质、发展和涵义可以说变得比以往更为重要。
现在一般认为承诺可以被划分为不同部分。
例如Meyer 和Allen(1991)将组织承诺划分为情感承诺、规范承诺、情感承诺。
本文主要对规范承诺的进行深入的研究。
规范承诺是在Meyer和Allen(1991,1997)提到的组织承诺模型中的一部分,同时也包括了感情承诺和组织承诺。
规范承诺的内涵已经扩展到应用于一般的工作场所承诺(Meyer和 Herscovitch, 2001)。
规范承诺一般被认为员工对组织的义务感(例如,留任组织的义务感)。
理论上区分了感情承诺与持续承诺,规范承诺也已经被证实与情感承诺的前因变量和结果变量存在很多的相似性(Meyer 等, 2002)。
2、规范承诺的内涵Meyer和Allen(1991)两位学者提出了组织承诺模型 (Meyer&Allen,1991)。
他们认为规范承诺(normative commitment)反映的是员工对继续留在组织的义务感,它是员工由于长期受到社会影响形成的社会责任而留在组织内的承诺。
但长期以来,这种基于义务感的定义都是存在的,例如,Kanter(1968)将承诺定义为一种个人对于规范、价值观和内在信念的承诺,并在道德上约束个人,并区别于基于强烈个人情感的凝聚力承诺以及基于个人得失的持续承诺。
类似的,Etzioni(1975)将组织内的道德参与看作是组织目标、价值观、规范内化的结果。
他认为外在环境变化时这种锁定个人的道德参与活动对员工行为的影响要比基于个人得失的承诺明显。
Marsh和Mannari(1977)在针对日本的案例研究后发现,无论员工职业生涯的满足程度如何,接受“终生承诺“的员工都多考虑留任公司的道德权利。
Wiener(1982)认为规范承诺是反映组织目标和利益的内化规范一种方式。
同时,他认为承诺型员工更愿意为组织做出牺牲。
相对基于员工绩效的激励而激发的员工行为来说,规范承诺是文化、家庭与组织社会化的过程。
与Wiener相似的是,Scholl(1988)认为规范承诺必须明确地与工具性动机区分开来,他认为承诺是一种在期望没有得到满足情况下仍保持正确行为方向的平衡力量。
虽然Scholl没有认为规范承诺必然反映内化的规范,但却是一种潜在机制的规范,即互惠规范(Gouldner,1960)。
虽然前面很多学者的定义不同,Meyer和Allen(1991)注意到以往学者的这些观点都反映了义务感的常见的观点。
他们把规范承诺阐述为影响内化规范义务感,他们认为这种强制性规范承诺的员工拥有继续留任组织之中的义务感。
Meyer和Hersovich(2001)提出规范承诺是员工在追求特定目标活动过程的义务感心态。
在组织变革模型中,Meyer和Hersovich也将规范承诺认作是为组织变革提供支持的义务感。
3、规范承诺的测量Marsh和Mannari第一次通过四项终生承诺衡量规范承诺,他们的测量强调了终身承诺的普遍性、终生规范的留任意愿。
Wiener和Vardi(1980)提到了规范承诺的三项维度:员工忠于的信念、为之牺牲的信念与对组织的认可。
很遗憾的是这两种划分的信度很低,同时也缺乏心理学测量的属性(Meyer和Allen,1991)。
但除了内部一致性系数之外,没有发现该量表的心理测量指标。
值得注意的是,Wiener提出的组织承诺的概念性定义很难进行操作化测量,量表中的三道题目(员工是否应该对所在的组织保持忠诚、是否应该为了组织的利益牺牲自己的利益、是否不可以批评所在的组织)很难判断测量的是内化的行为规范还是一般化的道德标准。
在Wiener工作的基础上,Allen和Meyer(1990)研制出规范承诺量表(Normative Commitment Scale, NCS)进行测量。
该量表包括了8道题目,测量的是员工的一般道德标准,而在1993年进行修改后的版本中包括了6道题目,主要测量的是员工对特定组织的忠诚感和责任感。
Meyer、Allen和Smith(1993)随后的研究将规范承诺修定为6个维度以及并列的6项职业承诺。
这项修订后测量更为丰富且包含两个特点:首先除了考虑导致规范承诺的前因,同时也反映了更一般意义上的义务感的感知,包括员工从组织那获取受益而进行回报的义务。
个人的一些价值观、道德标准确实会影响到他们的工作行为,但Wiener没有开发出有效的工具对此进行测量;Allen和Meyer 编制的规范承诺量表又与情感承诺的相关量表有很大的概念重叠,所以,规范承诺在测量上没有得到研究者足够的重视。
4、组织承诺模型(TCM)中的规范承诺分析Meyer和Allen(1990)在组织承诺模型中首次确定了情感承诺、规范承诺和持续承诺三个因素。
它们分别反映了不同心理状态对员工行为的影响。
这里通过规范承诺与情感承诺、规范承诺与持续承诺的对比分析来评价规范承诺的研究现状。
(1)规范承诺与情感承诺对比分析规范承诺与情感承诺对比的最直接的证据来自与组织相关的探索性因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 Allen & Meyer 1990; Dunham, Grube, &Castaneda, 1994; Hackett, Bycio, & Hausdorf, 1994; Ko 等, 1997)。
其他关注的重点包括职业生涯、工作团队、顾客和组织变革( Herscovitch & Meyer, 2002; Meyer 等, 1993; Stinglhamber 等, 2002)。
这些都揭示了影响规范承诺和情感承诺不同因素,这些因素是高度相关的。
此外,情感承诺与规范承诺变量的相关模式是类似的(Meyer&Allen1996)。
这些后期的研究使学者开始关注规范承诺的贡献及其未来研究的必要性(Jaros, 1997; Ko 等, 1997)。
规范承诺与情感承诺高度相关的原因来自于它们各自前因变量的相似性。
Meyer和Allen(1997)提出,一个前因变量对于情感承诺、规范承诺或持续承诺的影响将取决于员工的知觉。
例如,员工培训机会是否满足员工的需求、增加员工的义务感或让员工继续留任组织之中。
这依赖于这种培训是否被员工认作是需要回报的收益或者需要花费时间掌握的技能。
事实上,情感承诺与规范承诺的相关意味着满足员工的需求与增加员工的义务感会同时发生。
例如Einsenberger, Huntington, Hutchison, & Sowa, 1986; Rhoades &Eisenberger(2002)提到的组织支持感(POS)的例子。
组织支持感(POS)一直被认为对情感承诺有正向的影响,在最近的文献中提到组织支持感与情感承诺与较强的相关性(ρ=0.63; Meyer 等,2002)。
根据组织支持理论,组织支持感通过满足员工的情感需要和创造对组织的义务感的感知促进情感承诺(Armeli, Eisenberger, Fasolo,& Lynch,1998)。
但有学者认为这种员工回报组织的义务感更像是规范承诺而不是情感承诺。
确实,虽然相关的研究较少,组织支持感也被证实与规范承诺较强的相关性(ρ=0.47; Meyer 等,2002)。
如果组织支持感通过满足员工需求与情感承诺相关;同时通过创造义务感与规范承诺相关。
可以推断这两种承诺虽然定义不同但却是相关的,遗憾的是现阶段关于情感承诺与规范承诺涉及的不同心理因素的研究较少。
可以推测的是两者共同的潜在作用机制是两者相关的原因。
对于规范承诺与情感承诺的相关分析也出现在跨文化研究中,例如在Fischer 和Mansel(2009)研究发现,规范承诺和情感承诺相关度在不同文化与人均收入差异的背景中各不相同。
不同文化价值观影响着情感承诺和规范承诺。
在个人主义文化国家和低权利距离中情感承诺较高,而在集体主义文化国家与高权利距离中规范承诺较高。
他们也发现在个人主义国家中离职意愿较高而规范承诺更多体现在集体主义文化的国家中。
在其他的跨文化研究中,Stanley等(2007)发现规范承诺与离职意愿反映了文化价值观与组织实践之间的关系。
和这些跨文化研究比较一致的是,在涉及到情感承诺和规范承诺时,文化价值衡量着不同的个人层面,Clugston等(2000)发现权利距离对管理者和工作群体的规范承诺有积极预测作用。
Wasti(2003)在土耳其员工的案例中发现,个人中心主义是规范承诺与员工离职率关系的调节变量。
越来越多的跨文化研究使得情感承诺与规范承诺之间的差异变得清晰。
总之,虽然规范承诺与情感承诺概念上存在区别,但两者确是高度相关的,这些相关在理论在也可以进行解释。
(2)规范承诺与持续承诺对比分析现有的文献中,对规范承诺和持续承诺概念上和实证的研究相对较少。
规范承诺与持续承诺对组织来说是相对独立的因素(Dunham等, 1994; Hackett等, 1994; Meyer等, 1993)。
此外,规范承诺与持续承诺的相关程度较低(ρ=0.18)。
它们相关的前因变量、关联变量和结果变量的差异很大(Meyer等,2002)。
不过,Powell 和Meyer(2004)发现规范承诺与持续承诺之间也存在相同的前因变量。
它们都与文化因素高度相关。
持续承诺的概念来自于Becker提出的单边投入理论。
现有对持续承诺的研究的主要关注行动终止导致的经济上的代价(如:离职)。
这些成本可能包括养老金损失或者时间成本损失以及获取技能可转移性(Luchak & Gellatly, 2001; Powell & Meyer, 2004; Shore, Tetrick, Shore, & Barksdale, 2000)。
然而,Becker指出员工在背离他们在组织或群体中的一致行为时也会带来社会成本。
规范承诺也会出现社会成本问题,这增加了规范承诺与持续承诺在内涵上重合的可能性(Powell & Meyer, 2004)。
集体主义国家以及高权力距离文化背景中,在满足员工预期的同时增加了员工对组织的责任感与离职带来社会成本的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