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创造技法之设问法(三)
创造技法-设问法
![创造技法-设问法](https://img.taocdn.com/s3/m/21dee907fc4ffe473368abc8.png)
58
创造技法-检核表法
• Oneshot
一键式相机,全身光滑只有一个快门按键, 内置了压电晶体,拍照的时候,先摇晃,然后借助新 产生的电力,摁下快门就成了拍摄。
创造技法-检核表法
浓缩果汁、咖啡
60
老年手机
61
创造技法-检核表法
•6、能否代用? • 能否用其他材料、元件、原理、方法、工艺
、结构、动力、设备¨¨¨来代替?
咖啡勺
47
创造技法-检核表法
这种蓝玫瑰是 转基因玫瑰, 被植入三色紫 罗兰所含一种 能刺激蓝色素 产生的基因, 花瓣因而自然 呈现蓝色。
2008年日本培育
48
创造技法-检核表法
唇膏状无声手枪 戒指手枪
49
50
51
创造技法-检核表法
•4、能否扩大? • 能否扩大应用范围? • 能否增加使用功能? • 能否添加零部件? • 能否扩大或增加高度、强度、成分、寿命、
85
电脑吸尘器
86
87
创造技法-和田十二法
•5.变一变:指改变原有物品的形状、尺寸、颜
色、滋味、音响、成分、材料、浓度等,从而形 成新的物品,或从使用对象、场合、时间、方式 、用途、方便性和广泛性等方面变化。它一般带 有主动性。 • 如儿童不爱刷牙的原因是讨厌牙膏中的薄荷味。 运用“变一变”原理进行创意,在牙膏中减少薄 荷,加上糖桨和果汁,改变了牙膏的口味。牙膏 还可分有橙汁、苹果、香蕉等各种香型,并制成 橙红、果绿、淡黄等悦目的颜色。
98
创造技法-5W1H法
创造技法-5W1H法
• 1. why为什么?--为什么干这件事?为什么制造这
种产品要经过这么多环节?为什么做成这个样子(形状 、大小、颜色等)? • 2. what是什么?--是什么产品?是什么方法?是 什么材料?是什么样的商标?由什么样的工艺组成?目 的是什么?条件是什么?重点是什么?与什么有关系? 功能是什么?规范是什么? • 3.谁(who)?--谁是设计者?谁是工艺设计者? 谁是标准化制订者?谁是生产者?谁是消费者?谁是销 售者?谁赞成?谁反对?谁决策?谁可以办? 谁不能办 ?
设问型创造技法ppt课件
![设问型创造技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506c3c6f524ccbff121847a.png)
奥斯本检核表
序号
检核项目 新设想名称 新设想概述
[1]
能否他用
[2]
能否借用
[3]
能否改变
[4]
能否扩大
[5]
能否缩小
[6]
能否代用
[7]
能否调整
[8]
能否颠倒
[9]
能否组合
3
(二)检核内容及含义 1、能否他用 提出问题:
现有的事物有无其他用途? 保持原样不变能否扩大用途? 稍加改进有无其他用途?
13
[3] 能否改变 带状幻 灯片
[4] 能否扩大 巨幅广 告投影 幻灯片
把幻灯片用塑料薄膜制成电 影胶卷那样的带状,以便于 遥控操作,增加容量,降低 成本。
用巨幅广告幻灯取代原有的 大楼美化灯,既可变换色彩 图案,又有广告效应。
[5] 能否缩小 儿童玩 具幻灯 机
用干电池供电,可在黑暗中 向墙上投射出各种彩色图案, 可用于儿童看图识字增加知 识。
15
(四)运用要点 1、要进行技法培训。 2、检核内容可作适当改变。 3、检核表的设计应当稍微大些。
设想的概述除了添在简表上以外,还应有 详细的说明(写在附纸上),必要时可画图, 便于筛选者能了解创造发明者的本意。
16二Leabharlann 和田12法(一)和田12法的来历
上海市和田路小学在开展创造教育过程 中,他们把奥斯本的检核内容简化为十二个 关键动词,形成了简单易记的创新方法。
即:看看事物之间有什么联系。
22
6、学一学:学习模仿别的事物的原理、 形状、结构、颜色、性能、规格、动作、 方法等,以求创新。
即:就是借鉴、综合、模仿
23
7、变一变:它是指改变原有产品的形状、尺
创造学基础——第九章 设问技法
![创造学基础——第九章 设问技法](https://img.taocdn.com/s3/m/507dddd726fff705cc170a60.png)
具体使用时应灵活掌握,根据活动的主要目的,检核对象的主要特点,周围 环境来设计检核表。 (3)检核表法主要提供的是一种思路
由于检核法比较强调创造发明主体的心理素质的改变,借助克服心理障碍产 生更多的思路,因而较为忽略对技术对象的客观规律性的认识。所以,在使 用本技法解决较复杂的技术发明问题时,仅能提供一个大概的思路,还需进 一步与技术方法结合。
司机只要看到“斑马线”就会小心慢行或停下来让行人先走,这样适合现代 生活的人行横道线就时刻为社会服务着。
15
7.检核表法的第七个方面:能否变换
设计方案时从以下方面考虑:可否变换?有无互换的成分?可否变换模式?可 否变换布置、顺序?可否变换操作工序?可否变换因果关系?可否变换速度或 频率?可否变换工作规范?
2
“问题”正是创造的源泉和起点,是激发思想火花的导火线。 所以从根本上说,要发明首先要学会设问,善于设问。实践证明能发现问题 与提出问题就等于取得了成功的一半。可见巧妙的设问对于创造是十分必要 的。
设问法主要是围绕现有的事物,以书面或口头形式提出各种问题,通过提问, 发现现有事物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的地方,从而找到要革新的方面,发明出新 的事物来。
[案例] 听诊器的发明
法国有位叫利奈克斯的年轻医生,1816年的一天,一位年轻的姑娘来找他看 病。那个年代,没有现代医生必备的器械听诊器。对心肺部位有疾患的病人 检查时,只能边用耳朵直接贴附在病人的胸部,一边用双手来摇动病人的身 体,借此来判断病情。 可是,今天这位年轻的姑娘非常肥胖,年轻的利奈克斯又非常腼腆,不好意 思按常规的方法来听。
11
3.检核表法的第三个方面:能否改变?
能否对现有产品进行简单的改变,如改变形状、制造方法、颜色、音 响、味道等。这类方法看起来很简单,但却非常有效。 1898年,亨利· 丁根将轴承的滚柱改成圆球,发明了滚珠轴承,这一 形状的改变,大大提高了轴承的使用寿命。
小发明技法之三
![小发明技法之三](https://img.taocdn.com/s3/m/b5400b6b5acfa1c7aa00cc26.png)
小发明技法之三——设问发明法
设问发明法也称聪明的办法、检核表法。
它享有创造技法之母的称号。
设问发明法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创造发明的对象列出有关问题,然后一一核对思考,促进创造发明。
可以设问现有的发明有无其他用途?能否引入其他创造性设想,或替代,或借用?现有发明可否改动一下?可否缩小、减轻、分割?可否扩大用途,延长寿命?可否更换型号或顺序?可否颠倒过来?有无替代用品?现有的几种发明是否可以组合一起?从这段设问中可以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创造发明的设想。
加一加:把一件物品加大一点,加长一点,加高一点,或者把功能增多一点,使物品在形态上、功能上、尺寸上有所变化,有利于使用。
减一减:把一件物品减小一点、减轻一点、减低一点,使它的形态、功能发生变化。
扩一扩:把一个物品放宽一点,扩大一点,使它的功能产生明显的变化。
缩一缩:使一个物品的体积缩小一点,缩短一点,给人使用带来方便,或者改变它的功能。
变一变:改变物品的形状、尺寸、颜色、味道、音响等,引起人们新的感觉,更有使用价值,更受消费者欢迎。
改一改:改进物品原来的形状、性能、结构,使之出现新形态、新的功能。
拼一拼:把一个物品与另一个物品拼起来。
这和“加一加”有相同之处,但又不完全相同。
这里指的是一种到多种规律的合并,一种到多种功能的合并。
学一学:通过学习、模仿别的产品的形状、结构、颜色、性能、规格、功能、动作来实现新的发明。
创造学(第七章设问类技法)
![创造学(第七章设问类技法)](https://img.taocdn.com/s3/m/8df83e3c5727a5e9856a61b2.png)
设问类技法(检核表法)奥斯本与奥斯本设问法奥斯本—亚历斯.奥斯本博士(Alex.F.Osborn)美国“”创造工程之父“”。
在美国从事创造力开发研究的人员中是最权威的一位,他主持美国创造力教育基金会的工作。
列在创造学方法之首的“头脑风暴法”就是奥斯本提出的。
奥斯本设问法是最早用于思维训练的方法,许多检核表法都是由它发展变化而得。
他著的《创造力想象》一书被称为创造学的经典著作。
在全球的发行量超过4亿册。
第二部分:设问类技法一、奥斯本设问法:如果提问中带有“假……”、“如果……”、“是否……”,“还有这样的一些词,就会启发思维促使想象,使我们很快进入假想,通过各种假设式的变换探索寻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奥斯本的设问法正是依这样的思路而提出的创造发明技法。
这种方法也称为检核表法,它是以一种提问题的方式,对现在的产品开发或发明,从不同角度加以审核、讨论,从而形成新的发明的方法。
奥斯本设问法的九组75个问题1、技术对象有无新用途?有无新的使用方式,如何改进已知的使用方式?2.可否通过适应、简化、缩减的办法解决发明任务?该技术对象暗示什么?类比可否产生新设想?过去有无类似的课题解决可以在这里使用?可否复制?需要超过什么样的技术对象?3.技术对象可否作出某些改进?可否通过旋转、弯曲、扭转、回转的办法加以改进?用途(功能)、颜色、运行、味道、形式、轮廓可否改变?有无其它可能的改变? 奥斯本设问法的九组75个问题4.技术对象可否增加什么?可否附加什么?可否增加使用时间与相互作用?可否增加频率、尺寸、强度?可否提高质量?可否附加新的成份?可否仿效?工作元件或整个技术对象可否倍增?可否夸大?可否流线化?5.技术对象可否减少什么?可否代替?可否浓缩、压缩、密集、聚束,采用缩微方式变短、变窄、去掉、分割?6.技术对象可否代替什么?可同什么混合?其他成分?其他材料?其他过程?其他能源?其他配置?其他颜色、音响、照明?7.技术对象可否改造什么?什么样的成份可以相互代替?可否改变模式?可否改变排列、顺序、配置?可否改变操作程序?可否调换原因与效果?可否改变速度或速率?可否改变工作状态?8.技术对象可否颠倒什么?可否调换正负?可否调换相对元件位置?可否前后颠倒?可否上下颠倒?可否调换位置?可否变换作用?可否颠倒夹具?9.技术对象元件可否重新组合?可否推出混合物、合金新品种、新配套?可否把零件、部件、联接件组合起来?可否把重要特征组合起来? 。
创新技法之设问检查型技法
![创新技法之设问检查型技法](https://img.taocdn.com/s3/m/9af4c414a300a6c30c229fa0.png)
创新技法之设问检查型技法设问检查型技法经验证明,能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就等于取得了成功的一半。
巧妙的设问可以启发想象、开阔思路、导引创新。
设问检查法实际上就是提供了一张提问的单子,针对所需解决的问题,逐项对照检查,以期从各个角度较为系统周密地进行思考,探求较好的创新方案。
目前,创造学家已经总结出了许多各具特色的设问检查法。
在此主要介绍奥斯本检核表法与5W1H法,重点掌握其设问的思路与技巧。
第一节特点与适用范围一、设问检查法的特点设问检查法是对拟改进创新的事物进行分析、展开、综合,以明确问题的性质、程度、范围、目的、理由、场所、责任等项,从而使问题具体化以缩小需要探索和创新的范围。
1.以提问的方式寻找发明的途径。
设问检查法的首要特点是抓住事物带普遍意义的方面进行提问,所以它的应用范围很广,不仅可用于技术上的产品开发,还可用于改善管理等范畴。
如5W1H法,是从客体的本质(What) 、主体的本质(Who)、物质运动的最基本形式时间和空间(When、Where)、事情发生的原因(Why)和程度(How)这几个角度来提问的,这些问题属于任何事物存在的根本条件。
这样抓住一个事物的制约条件来分析问题,就会发现问题的症结与原因在哪里。
又如奥斯本的检核表法,是抓住声音、颜色、气味、形状、材料、大小、轻重、粗细、上下、左右、前后等等事物的基本属性大做文章,因而有普遍的适用性。
2.从不同的角度、多个方面来进行设问检查,思维变换灵活,利于突破框框。
特别是奥斯本检核表法,此法属于发散性思维,或称之为横向思维,与之对应的是纵向思维。
纵向思维是一种保护思路沿着中心线索自始至终地推进,直到解决为止的思维方式。
而横向思维则是在探讨解决方案之前,先多角度地考虑对问题的种种看法。
奥斯本检核表法不把注意力集中在问题的某一个方面,而是突破了旧框框大胆想象,借助于各种思维技巧,诸如联想、类比、组合、分割、移花接木、异质同构、颠倒顺序、大小转化、改型换代等等,以得到各种不同类型的答案。
创新必看!设问发明法 适用广总结精!
![创新必看!设问发明法 适用广总结精!](https://img.taocdn.com/s3/m/2e0f673df111f18583d05ac5.png)
增、减、反、变、定、组合、模仿功能、设计、应用、1、认知目标(1)知道进行发明创造常用的设问发明法,即十二个“聪明的办法”。
(2)就其中一两个设想尝试发明创造。
2、情感目标(1)学会观察生活,改进生活,勇于创新。
(2)培养探究能力,严谨的科学研究精神。
3、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目标(1)发现每个学生的潜质,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夜光粉有更大的用途吗?夜光粉是一种用量少用途不大的发光材料,多用于钟表和仪表。
现在有人提出,它能有更大的用途吗?这个设问,诱人研制成夜光纸,可以裁剪成任何形状贴在夜间黑暗环境中,指示开关位置所在,既方便,又安全。
可贴在火柴盒上、煤油灯座上、山区公路转弯处、楼梯扶手处等等。
这种发明技法叫设问发明法。
设问发明法也称聪明的办法、检核表法。
它享有创造技法之母的称号。
一、设问发明法的定义设问发明法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创造发明的对象列出有关问题,然后一一核对思考,促进创造发明。
可以设问现有的发明有无其他用途?能否引入其他创造性设想,或替代,或借用?现有发明可否改动一下?可否缩小、减轻、分割?可否扩大用途,延长寿命?可否更换型号或顺序?可否颠倒过来?有无替代用品?现有的几种发明是否可以组合一起?……从这段设问中可以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创造发明的设想。
二、设问发明法在实践的些具体方法及案例我国的创造学专家根据美国著名的创造学奠基人奥斯本的检核表法,通过实践和研究,总结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检核表法,即十二个“聪明的办法”。
(1)加一加(增)把一件物品加大一点,加长一点,加高一点,或者把功能增多一点,使物品在形态上、功能上、尺寸上有所变化,有利于使用。
[案例]把印刷铅字加大一点,成为大号字,便于老年人阅览。
把雨伞加大一点,成为海滨游泳场的晴雨两用伞。
铅笔和橡皮原来是分开的两件东西加一加,发明了橡皮头铅笔。
帽子和衣服加在一起,有了带帽子的风雪大衣。
创造学第六——设问法
![创造学第六——设问法](https://img.taocdn.com/s3/m/6c97170cbed5b9f3f90f1c9c.png)
• 减-减 • 现有事物能减去(简化)些什么? 在原来的事物 上还可以减去点什么? • 扩一扩 • 现有物品在功能、结构等方面还可以扩展吗?放 大一点,扩大一点,会使物品发生哪些变化?这件物品 除了大家熟知的用途外,还可以扩展出哪些用途?
• 缩一缩 • 将原有物品的体积缩小一点,长度缩短一 点会怎样,可否据此开发出新的物品。 它是指改变原有物品的形状、尺寸、颜色、 滋味、音响等,从而形成新的物品。它也可以从 内部结构上,如成分、部件、材料、排列顺序、 长度、密度、浓度和高度等方面去变化;还可以 从使用对象、场合、时间、方式、用途、方便性 和广泛性等方面变化;也可以从制造工艺、质量 和数量,对事物的习惯性看法、处理办法及思维 方式等方面去变化。
• 66、可否重新组合? 67、可否尝试混合? 68、可否尝试合成? 69、可否尝试配合? 70、可否尝试协调? 71、可否尝试配套? 72、可否把物体组合? 73、可否把目的组合? 74、可否把特性组合? 75、可否把观念组合?
四、特点
• 是一种具有较强启发创新思维的方法。
• 这是因为它强制人去思考,有利于突破一些人不 愿提问题或不善于提问题的心理障碍。
• 提问,尤其是提出有创见的新问题本身就是一种 创新。它 又是一种多向发散的思考,使人的思维 角度、思维目标更丰富。另外核检思考提供了创 新活动最基本的思路,可以使创新者尽快集中精 力,朝提示的目标方向去构想、去创造、创新。
使用核检表法应注意的几点
• 一是要一条一条地进行核检,不要有遗漏。
• 二是要多核检几遍,效果会更好,或许会更准确 地选择出所需创造、创新、发明的方面。
第六章
设问法
第一节
• 一、设问法的概念
方法概述
• 提出一个好的问题,等于成功的一半。
设问型创造技法课件
![设问型创造技法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6c2d81ba26925c52cc5bfe6.png)
设问型创造技法
19
3、扩一扩:把现有产品功能进一步扩展,能不能增 加使用功能或带来新的意义?
即:功能、用途,使用领域(放大,扩展)
设问型创造技法
20
4、缩一缩:把现有产品浓缩一点,压紧一点,达到 创新目的,增加新功能或新意义。
即:压缩、缩小、降低
设问型创造技法
21
5、联一联:将某事物和另一事物,利用 他们之间的联系,联一联就会产生出新 功能的事物。
奥斯本检核表法是由美国著名创造工程学家奥 斯本在其著作《发挥创造力》一书中创设的,美 国创造工程研究所就是从这本书中选择出75个激 励思维的思考角度,分成九个方面,编制出《新 创意检核用表》,以此作为提示人们进行创造性 设想的工具。如图:
设问型创造技法
2
奥斯本检核表
序号 检核项目
[1]
能否他用
[2]
即:变通一下。
设问型创造技法
24
8、改一改:对现有事物存在的不完善的特性改 进一下,达到优化工艺、节约材料,或提高工作 效率的目的。
即:针对现有的做法提出意见,建议,进行改进, 以做得更好(带有被动性,常常是在事物缺点暴 露出来后,才用通过消除这种缺点的方式来进行 创造。)
设问型创造技法
25
9、代一代:它是指用其他事物或方法来代替现有的事物,从而导 致创造发明的思路。
设问型创造技法
7
5、能否缩小 提出问题: ➢现有事物能否减少、缩小或者省略某些部分? ➢能否浓缩化? ➢能否微型化? ➢短一点行不行? ➢轻一点可不可以? ➢压缩、分割、简略是否可行?
设问型创造技法
8
6、能否代用
提出问题:
➢现有事物有无代用品?
➢能否用其他材料、元件、原理、方法、结构、工艺、 动力来代替?
创造学基础第八章 设问技法ppt课件
![创造学基础第八章 设问技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c2abf656bec0975f565e25c.png)
得技法,,其往中奥往斯本对检核人表法启是设发问法较中最大为典,型的特一种别技法是。在对其著试作<探发扬性发明 力>一书中,他引见了许多想象的要点,并作了详细的阐明。
的内容,用问句方式更为合理,所以检核
二、技法内容奥斯本检核 Fra bibliotek目1.概念
(1)内涵
由于“和田十二法〞只涉及12个动词,又是上海和田路小学首先运用,所 以称为“和田十二法〞,有时也称为动词提示检核表法、思绪提示法。它是 由我国的发明学研讨者许立言、张福奎提出的。
其中的动词分别是:
加一加,减一减,扩一扩,缩一缩,改一改,变一变,学一学,搬一搬, 代一代,联一联,反一反,定一定。 和田十二法源于检核法的原理,同样也给发明发明提供了假设干种思索的 方向。
【案例】 如何准确量药
药水瓶的刻度线是程度的,由于运用时瓶子是倾斜的,所以对于每 次倒“一格〞的规定难以把握。有人尝试改动药瓶刻度的属性,将 它改成倾斜了 45度的斜线,这样倒水时辰度大体呈程度并与液面平 行,使倒药量比较准确。
二、设问法原理
3. 逆反发明原理
创新活动的个体或群体顺着与已有事物的原理或构造,或与普通做法和想法 完全相反的方向进展发明,也经常能导致新颖性的结果而引起发明。 (1)原理逆反。 原理逆反是尝试着将某种技术原理、自然景象、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等进展 “反向〞,以寻觅新的原理。 由于客观事物本身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联络,存在着交叉效应的因果关系, 具有可逆性,使原理逆向成为能够。在这种新的原理的指点下,有能够产生 新的发明。
逆向原理,普通产生四种结果; 1)行不通。 2)行得通,但事物逆化后的功能或形状,同逆化前根本一样。如液压油缸。 3)逆化后,坚持原有功能或部分原有功能,同时添加新的功能。车床-铣床。
创造技法-设问法PPT共66页
![创造技法-设问法PPT共66页](https://img.taocdn.com/s3/m/42bcc8c73169a4517623a3d5.png)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创造技法-设问法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创造技法-设问法66页PPT
![创造技法-设问法66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12f609a5caaedd3382c4d33d.png)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创造技法-设问法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明创造技法之设问法(三)
5W2H法
发明者用五个以w开头的英语单词和两个以H开头的英语单词进行设问,发现解决问题的线索,寻找发明思路,进行设计构思,从而搞出新的发明项目,这就叫做5W2H 法。
提出疑问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极其重要的。
创造力高的人,都具有善于提问题的能力,众所周知,提出一个好的问题,就意味着问题解决了一半。
提问题的技巧高,可以发挥人的想象力。
相反,有些问题提出来,反而挫伤我们的想象力。
发明者在设计新产品时,常常提出:为什么(Why);做什么(What);何人做(Who);何时(When);何地(Where);如何(How);多少(How much),这就构成了5W2H法的总框架。
如果提问题中常有“假如……”、“如果……”、“是否……”这样的虚构,就是一种设问,设问需要更高的想象力。
在发明设计中,对问题不敏感,看不出毛病是与平时不善于提问有密切关系的。
对一个问题追根刨底,有可能发现新的知识和新的疑问。
所以从根本上说,学会发明首先要学会提问,善于提问。
阻碍提问的因素,一是怕提问多,被别人看成什么也不懂的傻瓜,二是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提问欲望渐渐淡薄。
如果提问得不到答复和鼓励,反而遭人讥讽,结果在人的潜意识中就形成了这种看法:好提问、好挑毛病的人是扰乱别人的讨厌鬼,最好紧闭嘴唇,不看、不闻、不问,但是这恰恰阻碍了人的创造性的发挥。
下面说明5w2H法的应用程序
1.检查原产品的合理性
1)为什么(why)?
为什么采用这个技术参数?为什么不能有响声?为什么停用?为什么变成红色?
为什么要做成这个形状?为什么采用机器代替人力?为什么产品的制造要经过这么多
环节?为什么非做不可?
2)做什么(What)?
条件是什么?哪一部分工作要做?目的是什么?重点是什么?与什么有关系?功
能是什么?规范是什么?工作对象是什么?
3)谁(who)?
谁来办最方便?谁会生产?谁可以办?谁是顾客?谁被忽略了?谁是决策人?谁
会受益?
4)何时(when)?
何时要完成?何时安装?何时销售?何时是最佳营业时间?何时工作人员容易疲劳?何时产量最高?何时完成最为时宜?需要几天才算合理?
5)何地(where)?
何地最适宜某物生长?何处生产最经济?从何处买?还有什么地方可以作销售点?安装在什么地万最合适?何地有资源?
6)怎样(How to)?
怎样做省力?怎样做最快?怎样做效率最高?怎样改进?怎样得到?怎样避免失败?
怎样求发展?怎样增加销路?怎样达到效率?怎样才能使产品更加美观?怎材使产品用起来方便?
7)多少(How much)?
功能指标达到多少?销售多少?成本多少?输出功率多少?效率多高?尺寸多少?重量多少?
2.找出主要优缺点
如果现行的做法或产品经过七个问题的审核已无懈可击,便可认为这一做法或产品可取。
如果七个问题中有一个答复不能令人满意,则表示这方面有改进余地。
如果哪方面的答复有独创的优点,则可以扩大产品这方面的效用。
3.决定设计新产品
克服原产品的缺点,扩大原产品独特优点的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