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原始的农耕生活》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PPT课件-原始的农耕生活
能力拓展
3.读图回答问题
图一 北京人使用的打制石器
(1)图一和图二中的工具分别是在什 么遗址中发现的?它们是怎样制成的?
图二 半坡遗址出土 的骨制箭头、鱼叉、 鱼钩
提示:图一是北京人遗址中发现的石器,打 制而成;图二是半坡人遗址中发现的石器,磨制 而成。
能力拓展
(2)使用这种工具的时代被称为什么时代? 提示:图一是旧石器时代,图二是新石器
2.距今年代 : 距今约6000多年
3.生产工具: 磨制石器
4.农业:
种植粟
5.制陶:
彩陶,底色一般为红色
6.畜牧业: 猪、狗等
7.定居:
半地穴式建筑
半坡遗址出土的钻孔石斧和石锄
半坡遗址出土的骨制 西安半坡遗址发掘场景 箭头、鱼叉、鱼钩
半坡出土的鱼纹陶盆 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盆
半坡遗址出土的尖底瓶
主要原因是南北方的气候和自然环境的不同, 南方气候炎热多雨、湿润,水源丰富;北方寒冷干 燥、雨水较少。
原始的 农耕生活
我国原始农耕文化重要遗址分布图
思考:我国原 始农耕文化重要遗 址在地理分布上有 什么特点?为什么?
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1.地点: 长江流域、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2.距今年代: 距今约7000年
3.生产工具: 磨制石器
4.制陶: 5.农业: 6.畜牧业: 7.定居:
黑陶 种植水稻 养猪、狗、水牛 干栏式、水井
骨耜是用动物肩胛骨加工制成,用于翻 地掘土用的复合工具。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和装有木柄的骨耜复原图
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猪、陶羊
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黑陶钵
河姆渡出土的黑陶炊具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遗存
【初中历史】初一历史复习资料:原始的农耕生活
【初中历史】初一历史复习资料:原始的农耕生活【—初一历史之原始的农耕生活】同学们认真学习,关于原始的农耕生活的知识,下面我们提供的复习资料供大家学习。
原始的农耕生活1.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他们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上定居的生活。
已挖掘水井,饮水更加方便。
还饲养了家畜,会制造陶器,并能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2.想象一下,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有怎样的劳动分工。
妇女主要从事耕作、纺织,男子主要从事捕鱼打猎以及制造工具、制陶等繁重的手工业生产,老年人从事家务劳动和照顾、教育小孩。
3.大汶口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多少悬殊的现象?因为大汶口晚期农耕经济有了更大发展,财富增多;氏族首领凭借权利拥有较多的财富,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人死后,私有财产随葬,企图继续享受生前的富足生活。
4.找一找:从以上课文的叙述,你能找出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的贡献吗?三项。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粟的国家;我国是世界上很早种植蔬菜的国家。
5.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有哪些异同?同:都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时期;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发展;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生产工具选进。
异:半坡氏族是黄河流域农耕文化的典型,河姆渡氏族是长江流域农耕文化的典型;半坡氏族最早培育了粟,河姆渡氏族最早栽培水稻;半坡氏族居民住半地穴的房子,河姆渡氏族居民住干栏式的房子;半坡氏族能制造彩陶,会纺线、织布、制衣。
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相信上面的复习资料知识能很好的帮助同学们对此知识的巩固学习,同学们努力学习吧。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历史七年级上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神农尝百草 古之人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 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 耒耜,教民农耕。 ——《白虎通》
神农氏塑像
•
• •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之人,借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 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 ——《白虎通》 阅读材料回答: ①这段古文讲的是什么生产的情况?神农为什么“教民 农耕” ②列举出这个时期我国长江、黄河流域的典型代表以及 他们种植的农作物。
第二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大汶口白陶
想一想
大汶口墓葬里,为什么会有了随葬品多少悬殊的现象?
生产力发展 剩余产品出现 贫富分化 私有财产出现
从本课课文的叙述,你能找出我国原始 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的贡献吗?
•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 家;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粟的国 家。
练一练
• 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A B C D 北京人 山顶洞人 河姆渡原始居民 半坡原始居民
定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⑶说明:人们能够顺应大自然规律,因地制宜。 半坡遗址出土的猪骨 半坡舞蹈纹彩陶盆 半坡人面网纹盆
河姆渡原始居民 距今约 七千 年 地区 长江 流域 已使用 磨制 石器,用耒耜耕 原始农耕 地,种植水稻 打猎、捕鱼;住在干栏式 房子, 生活情况 会挖掘水井
时间
半坡原始居民
距今约 六千 年 黄河 流域 普遍使用 磨制 石器,种植 粟 、 蔬菜等 打猎、捕鱼;住在半地穴式 房 子,使用弓箭
• “古之人,借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 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 。” • ——《白虎通》 • 阅读材料回答: • ①这段古文讲的是什么生产的情况?神农为什么“教民 农耕” • ②列举出这个时期我国长江、黄河流域的典型代表以及 他们种植的农作物。
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三篇
【导语】⼭顶洞⼈⽐北京⼈有了很多进步。
但是这个进步经过了⼏⼗万年的演变。
远古⼈类前进的脚步是多么艰难啊,尤其是在⽣产活动中,从采集到采集,从捕猎还是到捕猎。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概述 1、课名:《原始的农耕⽣活》,是⼈教课标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的⼀堂历史课; 2、本节课所需课时为1课时,40分钟; 3、《原始的农耕⽣活》是第⼀单元《中华⽂明的起源》的第⼆课,主要介绍⽒族公社时期的历史。
本课的学习对于学⽣理解中华民族的起源,产⽣民族⾃豪感和认同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学⽬标分析 1、知识与能⼒ (1)知道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以及⼤汶⼝原始居民的农耕⽣活状况; (2)初步理解原始农耕经济的⽣产发展⽔平,进⽽认识原始农业的出现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3)通过阅读历史资料,想象私有财产的产⽣过程,认识到私有财产的产⽣是社会⽣产⼒提⾼的表现,是⼀种历史的进步。
2、过程与⽅法 (1)通过观察历史⽂物图,寻找图中较为明显的、主要的历史信息,结合已有知识,初步分析、解释图中历史信息,做出简单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初步形成提取图⽚信息和历史想象的能⼒; (2)通过阅读简短的⽂字材料,初步形成有理解的阅读能⼒; (3)通过简单的对⽐分析,形成初步的归类、⽐较的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祖国原始先民创造原始农耕⽂化的艰苦条件,对祖先在物质与精神⽂明的进步做出的伟⼤贡献产⽣敬仰之情; (2)通过分析河姆渡和半坡⽂化的房屋结构与⾃然地理条件的关系,了解古代先民在改造⾃然、利⽤⾃然、顺应⾃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了丰富的科学知识,体会古⼈的探索精神。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在⼩学阶段《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已经学习过有关原始社会的知识。
对⽒族公社时期的⽣活状况有⼀定的了解; (2)初中阶段学⽣的抽象思维能⼒有限,形象思维⽐较强; (3)学⽣阅读历史图⽚获取历史信息的能⼒还⽐较弱,还没有养成阅读历史图⽚的⾃觉习惯;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重点解决⽅案: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学⽣观察历史图⽚,阅读参考资料和教材,引导学⽣想象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活场⾯,使学⽣对原始农耕⽣活形成具体形象的印象。
七年级历史中图版上册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课件][中图版]
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 我国原始农耕时期的文化遗址的分布图
半坡
河姆渡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河姆渡人的生活
二、半坡人的社会状况
一、河姆渡人的生活
1、地点和距今年代
长江下游 距今7000多年
2、生产和生活 河姆渡人是怎样
半坡遗址出土的菜籽和粟的朽粒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 种植粟和蔬菜的国家
粟
石刀
石锄
石斧 石铲
半坡氏族的磨制石器
石磨及磨棒
加工谷物
鱼纹彩塑陶盆
人面鱼 纹陶盆
半坡的原始纺织业
半坡居民
半地穴式建筑
半坡居民
半地穴式建筑
动脑筋:
• 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这种房 屋?
防风沙,取暖。
河姆渡
半坡
种植水稻 生产、生活的? 使用磨制石器和骨器 烧制黑陶 饲养家畜 纺纱织布 定居生活(干栏式住房)
骨耜
的 国 家 。
我 国 是 世 界 上 种 植 水 稻
河姆渡居民
干栏式建筑
河姆渡居民
干栏式建筑
• 现代 干栏式房屋
干栏式建筑
思考:
• 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这种 房屋呢?
长江食作物和居住的房屋 不一样
南北方不同的地域、气候等 自然条件
原始 距今 居民 时间
生活 地区
原始 农耕
原始家畜 饲养业
原始 手工业
制造黑陶、 玉器和原始 乐器
最早种植 河 饲养家禽 姆 约七千 长江流域 水稻 浙江 渡 年 磨制石器
半 约五、 黄河流域 坡 六千年 陕西
防虫、防潮。
七年级历史《原始的农耕生活》知识脉络
七年级历史《原始的农耕生活》知识脉络
课程要求:(2022年新课标)
通过了解河姆渡、半坡、良渚、陶寺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知道中国的原始农耕生活。
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原始农业的发展
1.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开始栽培稻,北方地区的先民开始栽培粟和黍。
世界上最早栽培稻、粟、黍均发现于中国。
2、原始农业耕种方式:由“刀耕火种”到耒耜翻土。
3.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
二、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的生活:
原始居民河姆渡人(长江流域)半坡居民(黄河流域)
距今年代距今7000年距今6000年
生活地区浙江余姚河姆渡村陕西西安半坡村
房屋样式干栏式建筑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种植粮食水稻粟
生产工具磨制石器(新石器时代)磨制石器(新石器时代)
家畜饲养猪、狗、水牛猪、狗
手工制作陶器、玉器、乐器、雕刻、天
然漆
彩陶和乐器;会纺织制
衣
★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房屋比较:
半坡居民半地穴式房屋 河姆渡人的干栏式房屋
●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这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河姆渡遗址,考古学者发现了木结构水井,这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
●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水稻的遗迹,这表明长江中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
历史《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
历史《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原始农耕生活的背景和意义。
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介绍原始农耕生活的时代背景。
分析原始农耕生活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原始农耕生活。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第二章:原始农耕生活的起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原始农耕生活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培养学生对历史变迁的认识和理解。
2.2 教学内容讲解原始农耕生活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分析原始农耕生活与游牧生活的区别。
2.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图表等资料展示原始农耕生活的起源。
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思考原始农耕生活的特点。
第三章:农耕工具与技术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原始农耕时期的工具和技术。
培养学生对古代智慧的赞赏和理解。
3.2 教学内容介绍原始农耕时期的工具和技术。
分析这些工具和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3 教学方法使用实物模型、图片等展示农耕工具。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探讨工具的作用和技术的发展。
第四章:农耕社会的生产与生活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原始农耕社会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培养学生对古代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4.2 教学内容讲解原始农耕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分析原始农耕社会的社会组织和分工。
4.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图表等资料展示原始农耕社会的生产与生活。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了解古代社会的特点。
第五章:原始农耕文化的发展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原始农耕时期的文化发展。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5.2 教学内容介绍原始农耕时期的文化艺术和宗教信仰。
分析原始农耕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5.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文物等展示原始农耕文化的发展。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探讨文化的重要性。
第六章:农耕经济的发展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原始农耕时期农业经济的发展。
培养学生对古代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和理解。
2023历史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8篇
2023历史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8篇历史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难点是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教学设计]1导入新课课本引言中伏羲氏教民熟食、结网捕鱼和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故事,然后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进入学习状态。
2.探究过程(1)教师出示探究问题: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为生有哪些不便之处?(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________不充足,需要不断迁徒,等等),然后引出获得固定的食物________怎么办的问题,从而得出开始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的认识。
(2)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白虎通》引文,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
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并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3)展示历史图片:观察在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成就中,有哪些农耕经济现象?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如何:原始农业中的生产工具与产量的关系,原始农业与渔猎的关系,原始农业与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的关系,生产、生活与原始艺术和早期文字的关系,原始陶器和纺织与定居生活的关系等。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课件
1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15、意志目标不在自然中存在,而在生命中蕴藏。——武者小路实笃
16、意志若是屈从,不论程度如何,它都帮助了暴力。——但丁 17、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就自然而然地会有能耐、机灵和知识。——陀思妥耶夫斯基
动脑筋:
• 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这种房屋?
黄河流域干旱、风沙大,气候比 较寒冷,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 挡风雨,又可以取暖。
请思考:
为什么河姆渡人与半坡人 种植的粮食作物和居住的 房屋不一样
南北方不同的地域、气候等 自然条件
三、大汶口原始居民
• 1.时间:约四五千前 • 2.地点:黄河流域的山东 • 3.生产农具:石镰 石锄 • 4.原始手工业:黑陶 白陶
3、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如果你用勇气与坚决的双手紧握着,胜利必属于希望。——普里尼 4、一个人所能做的就是做出好榜样,要有勇气在风言风语的社会中坚定地高举伦理的信念。——爱因斯坦 5、你既然期望辉煌伟大的一生,那么就应该从今天起,以毫不动摇的决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凭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去创造你和人类的快乐。——佚名
33、发现者,尤其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发现者,需要勇气才能无视他人的冷漠和怀疑,才能坚持自己发现的意志,并把研究继续下去。——贝弗里奇 34、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决不回头。——左拉 35、一个有决心的人,将会找到他的道路。——佚名 36、意志坚强,就会战胜恶运。——佚名
37、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的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学习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奥斯特洛夫斯基 38、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我在沙漠中曾亲眼看见,匆忙的旅人落在从容的后边;疾驰的骏马落在后头,缓步的骆驼继续向前。——萨迪 3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文天祥 40、生命里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有个远大的目标,并借助才能与坚持来完成它——歌德 41、即使在把眼睛盯着大地的时候,那超群的目光仍然保持着凝视太阳的能力。——雨果 42、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贝多芬 43、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约翰逊 44、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巴斯德 45、即使遇到了不幸的灾难,已经开始了的事情决不放弃。——佚名
七年级历史《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环境、生产方式和生活状况。
(2)认识原始农耕生活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特点。
(2)运用比较法,分析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演变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提高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珍惜现代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特点。
(2)原始农耕生活对后世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方式。
(2)原始农耕生活的演变过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环境。
(2)提问:你们认为原始农耕生活是怎样的?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特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合作探讨(1)教师提出探究问题: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有哪些相同和不同?(2)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探究任务。
(3)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原始农耕生活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教材,简要描述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特点。
2. 思考:原始农耕生活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请举例说明。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内容1. 河姆渡原始农耕生活(1)生活环境:位于浙江余姚的河姆渡,距今约7000年,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
(2)生产方式:种植水稻,使用骨耜、耒耜等工具耕地。
(3)生活状况:居住在干栏式房屋,饲养家畜,制作陶器、玉器和原始乐器。
2. 半坡原始农耕生活(1)生活环境:位于陕西西安的半坡,距今约6000年,是黄河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共19张PPT)
• 8.音乐绘画:原始乐器骨哨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河 姆 渡 遗 址 出 土 的 稻 粒
河姆渡居民的水井和草棚复原图
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
原始农业的发展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2.原始农业兴起于: 黄河、长江、淮河流域 3.耕作方法: 刀耕火种,耒耜耕种
6.原始饲养业:
7.原始手工业:
8.音乐绘画:乐器陶埙,彩陶上几何图案,动植物纹饰
浙江余姚河姆渡
2019/3/1 长沙市第六中学 周宽 11
干栏式建筑复原图
2019/3/1 长沙市第六中学 周宽 12
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 • • • • • • 1.地点: 浙江余姚( 南方长江流域) 2.时间: 距今约7000年前 骨耜最为典型 3.生产工具: 4.农作物: 水稻 5.定居生活:干栏式房屋 6.原始饲养业: 猪、狗和水牛 7.原始手工业:木结构水井,陶器、玉器,雕刻,
4.兴起发展的重要标志: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 聚落,磨制工具 5.意义: 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 的物质基础
不同点
北方
(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半坡 原始聚落)
南方
(长江流域的河姆渡 原始聚落)
气候温暖 种植粟、黍 半地穴式房屋
气候湿润 种植水稻 干栏式房屋
妇 女 织 布 缝 衣 想 像 图
原始符号 这些陶器各有什么用途?
半坡出土的纺轮
2019/3/1
半坡出土的骨制箭头、 渔叉和渔钩
8
一、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地点: 黄河流域陕西西安
2.时间: 距今约六千年
3.生产工具: 磨制石器,骨器,角器
4.农作物: 粟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导学案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学习目标】1.了解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2.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活动方案】活动一:自读教材,感知基本史实浏览教材P6~9页,在课本上标出下表中的相关知识点并完成表格。
活动二:阅读教材,探究农耕生活人类走出洞穴盖房定居,使人们进一步摆脱了对自然的依赖,改善了生存环境,扩大了活动空间,提高了生活质量。
(1)对比教材P8页《干栏式房屋图》和P9《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讨论:这两种房屋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2)教材P10看图分析:右边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制作的陶器,你能说出它的用途吗?教材P11看图分析:右边是半坡彩陶上的彩绘动物图案,它们是什么动物?你能说出这些动物和当时原始居民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吗?(如果不知道答案,你准备通过哪些途径去寻找答案呢?)(3)教材P11找一找:从以上课文的叙述,你能找出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的贡献吗?活动三:回顾教材,比较原始居民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检测反馈】()1.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是A.中国 B.印度 C.埃及 D.古巴比伦()2.代表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时代居民的是A.北京人 B.山顶洞人C.半坡原始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3.右图最有可能是哪一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A.北京人 B.山顶洞人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4.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最可能吃的主食A.水稻 B.粟 C.小麦 D.玉米()5.半坡原始居民制造的陶器为A.黑陶 B.白陶 C.红陶 D.彩陶〖巩固提升〗()1.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A.自然环境的优劣 B.原始农业的发展C.氏族公社的形成 D.学会建造房屋技()2.观察原始社会房屋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Ⅰ中的原始居民生活在A.长江流域 B.黄河流域 C.淮河流域 D.珠江流域()(2)图II中原始居民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A.水稻 B.粟 C.玉米 D.高粱()(3)造成左图和右图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因素是A.劳动工具B.饮食习惯C. 劳动技术D. 自然环境()3.下列关于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在生产生活方面的共同点,其中表述错误..的是A.都过定居生活 B.都使用磨制石器C.都会制造陶器 D.都以粟为主要农作物参考答案活动二(1)答:①河姆渡居民房屋是干栏式的,可以通风防潮;半坡居民是半地穴式的。
七年级历史《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环境、生产工具及生活方式。
(2)认识原始农耕生活的特点及其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状况。
(2)运用比较法,分析两种原始农耕生活的异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认识农耕文明的重要性,树立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环境、生产工具及生活方式。
(2)原始农耕生活的特点及其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2. 教学难点:(1)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2)原始农耕生活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场景视频,引导学生关注。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最早的农耕生活是怎样的吗?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环境、生产工具及生活方式。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异同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小结:总结原始农耕生活的特点及其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5. 课后作业:(1)绘制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工具示意图。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后评价:1. 学生对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环境、生产工具及生活方式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原始农耕生活特点及其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对课堂讨论的积极参与程度及合作意识。
4.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六、教学内容:1. 河姆渡原始农耕生活(1)生活环境:位于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气候湿润,雨水充沛。
(2)生产工具:骨器、石器、木制农具。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பைடு நூலகம்
原始的农耕生活
河姆渡原始居民
地点 距今约七千年
浙江余姚河姆渡 (长江流域) 磨制石器,耒耜 水稻 家畜 陶器、简单的玉器和 原始的乐器
当情具这 时况。是 社下在半 会,生坡 部经 打 产 人 分济 猎 力 使 。的 和 极 用 重捕为的 要鱼低渔 组仍下猎 成是的工
居这物幼墓 段民表品童中 ,已明主。男 并经大要三子 且进汶放人是 出入口在同墓 现了文了时主 了父化男埋, 私系中子葬旁 有氏晚的,边 财族期身但是 产公的边是女 。社原。随子 阶始 葬和
半坡原始居民
距今约五六千年
陕西西安半坡村 (黄河流域) 磨制石器,耒耜,弓 箭,鱼钩,鱼叉 粟,蔬菜 猪、狗等家畜 彩陶、纺线、织布和 制衣 半地穴式房子
时间
工具 生 产 种植 活 饲养 动 制作 生活情况
干栏式房子,过着定 居生活,能挖掘水井, 便于饮水
农耕
定居
饲养家 畜、制 造陶器
纺线、 织布制 衣
七年级历史上册 1.2原始的农耕生活
1.2原始的农耕生活【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和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2.进程与方式:培育观看历史文物图,寻觅图中较为明显的、要紧的历史信息,结合已有知识,初步分析、说明图中历史信息,做出简单的或要紧的历史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劳动功效中表现出的聪慧与淳朴的情感,和他们对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进步做出的特有奉献。
【教学重难点】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难点:对农耕生活的明白得熟悉。
【教学方式】讲述法、问题探讨法、观看比较法等。
【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要紧通过搜集狩猎打鱼来获取食物,来源不充沛,居住的地址还常常受到野兽的解决。
人类要进展,第一要解决食物问题,我国的古代人类是什么时刻从食物的“搜集者”变成“生产者”的呢?阅读“导入框”内容,指出:那时人们已从搜集者变成生产者,但这仅是神话罢了,还有大量考古发觉的文物能够证明。
河姆渡和半坡居民确实是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代表。
让咱们带着疑问、好奇走进河姆渡和半坡居民,感受一下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形。
二、自主学习,生成问题:1. 请描述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原始农耕生活(包括距今年代、生活区域、利用工具、生产情形、生活状况及文化等)。
2. 请描述半坡原始居民的原始农耕生活(包括距今年代、生活区域、利用工具、生产情形、生活状况及文化等)。
3. 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4. 什么缘故河姆渡居民种植的是水稻而半坡居民种植的是粟?5. 你能找出我国原始农耕时期几项世界性的奉献吗?三、针对问题,有效点拨:1. 河姆渡的原始农耕:(1)距今年代:7千年。
(2)生活区域:长江流域。
(3)利用工具:磨制石器,这种利用磨制石器的时期叫新石器时期。
(4)生产情形: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先种植水稻的国家。
饲养家畜,制作陶器。
初一历史《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设计
初一历史《原始的农耕生活》教案设计整体设计思路本教案主要围绕《原始的农耕生活》这一主题展开,旨在通过系统的学习,加深学生对原始农耕生活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帮助学生认识文明进步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历史意识和历史素养。
具体而言,本教案将通过以下方式展开:1.通过介绍原始社会和原始采集、狩猎生活,引出农耕生活的发展;2.介绍农耕生活的特点和意义;3.结合具体实例介绍不同地区农耕文明的发展和成果;4.通过讨论历史时空的意义,加强学生对历史文化的感知和建构。
具体教学内容1.第一部分:原始社会和采集、狩猎生活(30分钟)–通过图片展示、视频演示等途径,介绍原始社会和原始采集、狩猎生活;–讨论原始社会的特点和限制,以及采集、狩猎生活的局限性和发展趋势。
2.第二部分:农耕生活的特点和意义(40分钟)–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农耕生活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引导学生思考农耕文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包括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等方面。
3.第三部分:不同地区农耕文明的发展和成果(40分钟)–通过具体实例,介绍不同地区的农耕文明的发展和特点;–比较不同地区的农耕文明,探讨其异同和相互影响。
4.第四部分:论历史时空的意义(40分钟)–讨论历史时空的概念和内涵;–引导学生认识时间的概念和重要性;–帮助学生理解历史和现实的联系。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原始社会和采集、狩猎生活的特点和局限性;–了解农耕生活的特点和意义;–了解不同地区农耕文明的发展和成果;–了解历史时空的概念和内涵。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历史文献、图片资料的能力;–提高学生组织和表达历史观点的能力;–提高学生比较和综合历史材料的能力。
3.情感目标–帮助学生认识文明进步的重要性;–加强学生历史意识和历史素养。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演示和讨论来让学生掌握知识。
2.图片资料法:通过图片、图表和模拟实验等方法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认识事物。
3.问答法:通过提问、回答和探究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教案设计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教学内容分析
【课标要求】
了解我国原始农耕文化和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几项世界性的贡献。
【教材分析】
本课围绕我国原始农耕经济时代居民的生产与生活状况,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
原始居民以及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重点讲述了原始
农耕文化遗址南北两种类型的
代表——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展示我国南北方农耕文化的不同;同时展示
了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几项世界性的贡献,在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培养学生
的爱国情操具有重要的作用。
从课标要求来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属于识记和了解层次。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乐于参与教学,善于想象,但自学能力不
强,合作意识不强。
针对这些特点,教学中教师必须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
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通过虚拟旅行、欣赏图片、情景模拟、体验历史、合作交
流等环节,在体验中感知历史、认识历史;并借助多媒体再现历史情景,增强历史知识的
直观性,加深学生对史实的理解和记忆。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我国原始农耕文化和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几项世界性的贡献,培养学生的归纳能
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虚拟旅行了解感受原始农耕文化;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导游解说,
培养学生的
表述能力。
2
、引导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展示、展讲,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和表述能力。
3
、引导学生比较河姆渡和半坡居民在生产生活上的异同,培养学生的对比归纳能力。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体会先民们对人类社会做出的贡献,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祖先尊敬
之情;理解体会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源。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教学难点:分析归纳半坡与河姆渡两种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异同及其原因。
五、教学方法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情景教学(虚拟旅行)、角色扮演、列表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六、课前准备
、教师创设情境:老师要带同学们去参加“农耕文化之旅”,主要参观河姆渡遗址
博物馆、西安半坡博物馆、大汶口文化遗址博物馆,了解、体验我国原始的农耕生活。
2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两道思考题、一个探究主题和两次活动:
思考题:
①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
②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探究题:
你能说说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生产情况有哪些异同吗?造
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活动:
①假设河姆渡人和半坡人在秋天庄家收获后能够互访,请你
帮半坡人设计一份
招待对方一天的日程表,要求:
早上参观活动:
下午学习活动:
用餐:
②制作知识小卡片: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设计出一个经济实用的表格,对所学知
识进行归类。
3
、学生学习小组成员合理分工,对相关问题开展思考探究活动,为在课堂上进行展
示和汇报做好准备。
4
、学生收集有关原始农耕生活的相关图片,模拟导游练习解说。
3
七、教学过程
教
学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
入
新
课
创设情景,以情入学
课件依次展示五谷农作物图片——
这就是常说的“五谷农作物”——设问:传说
是神农氏教人民种植的,是真的吗?其实,饲养动物,种植植物是我们先祖智慧的结晶。
我国最早的农耕生活从哪时开始呢?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第
2
课,去了解、体验、感受原始的
农耕生活吧。
欣赏图片,
师生互答
拉近历史与生
活的距离,让
学生感受到历
史就在身边,
激发学习兴趣
和探究欲望,
活跃思维。
自主
学习
巡视指导,收集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
阅读课文,
完成
导学案的
“自主
学习”部分。
培
养
自
学
能
力,养成良好
的学习习惯。
深入
探究
分配任务:每个学习小组深入探究的问题;巡视指导
深入探究、
组长
分配学习任务
深入理解新知
明确学习任务
过渡:
今天我们要了解哪些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呢?(学生齐答:略)这节课老
师要带大家去这些遗址博物馆参观,
了解我国原始的农耕文化。
我们的旅游大巴
到了,欢迎各位同学乘坐旅游大巴,参加我们的农耕文化之旅!我就是大家的导
游——黄导,我们的第一站要去哪呢?
4
学
习
新
课
一、虚拟旅行——走进原始农耕生活
1
、第一站:河姆渡遗址博物馆
(
1
)第一展厅:河姆渡原始农业展厅
课件展示展厅及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文物图片(稻谷、石锄、石凿、耒耜)
(
)
第二展厅:
河姆渡原始居民艺术与定居生
活展厅
课件展示展厅及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各种陶器、玉璜、骨哨图片以及干栏式房子、水井和草棚复原图、做饭情境、娱乐场景等图片。
教师根据学生的解说进行适当的补充;
(
3
)预设问题、组织活动:
知识抢答
①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生产情况表
生活年代
生活地区
所属流域
原始
农耕
农作物
生产工具原始饲养业原始手工业
房屋样式
1
、角色扮演:第
一
小
组
模
拟
导
游
对
展
厅
进
行解说;
2
、抢答:
①
河
姆
渡
原
始
居民生活生产;②
河
姆
渡
原
始
居
民
为
什
么
要
建
造
栏
式
房
屋?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增
强
学
生
对
“河姆渡、半坡、大汶口原始居民生活生产情况”这些知
点
的
了
解、记忆。
让学生感受到先民的智慧和所
取
得
的
进
步。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述能力。
5
②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建造干栏式房屋?
教师提示
:从地理环境、气候和干栏式房
子的好处两方面来思考。
引导学生理解河姆渡居民所取得的进步。
教师小结
:河姆渡原始居民盖房子定居,这是
人类发展的一大进步,是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结果,也是我们先民智慧的结晶。
、第二站:西安半坡博物馆
(
1
)
课件展示展厅及半坡遗址出土的文物图片(石斧、石刀、木制耒耜、鱼钩、纺轮、人面鱼纹盆等彩陶图)
及半地穴式房子、
粟等图片。
教师根据学生的解说进行适当的补充。
2
)预设问题、组织活动:
比比收获
①
仿例学习——
模仿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生产
情况的表格,
请你认真阅读课本
8
-
9
页
“半坡
原始居民的生活”一目的内容,找出其中包含的内容要点,制作一张知识卡片。
②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建造半地穴式房屋呢?
1
、角色扮演:
二
小
组
模
拟
导
游
对
展
厅
进
行解说;
2
、制作知识卡片,
第三小组展示。
3
、抢答:
半
坡
原
始
居
民
为
什
么
建
造
半
地穴式房屋?
通过本课的学习,体会先民们对人类社会做出的贡献,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祖先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