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进行教学互动的常用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课堂教学中进行教学互动的常用形式摘要:课堂教学互动的形式是多样的,应该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灵活运用。同时应注意不能只追求表面上的形式多样,气氛热烈,而忽视了实质内容的把握,影响教学效果的提高。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互动形式

真正的课堂教学互动,主体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在这个意义上,教师与学生组成学习共同体。学生作为课堂互动双方中的一方时,可以是学生全体、学生小组或学生个体三种不同身份出现,这样做的目的是促进学生之间互动,而不只是老师与学生个体的单向互动,也不是将互动仅仅理解为老师与同学之间交流。在互动中可以组织学生小组与学生小组、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以及学生个体与小组与全体之间的互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切课堂行为,都是发生在学生——同伴群体关系的环境之中的,只有同伴群体互动起来,才能形成一个教学的生态场,通过同学们对信息产生的共鸣,才能更好地吸收各种有价值的信息。教学互动体现的最大特点是学习过程的双向性,要求学生不再是单一的被动个体,而重视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和反馈。综合起来,教学互动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几种互动形式:

(一)合作探讨式

合作是教学互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师生间的合作,有生生间的合作。围绕一个中心话题,组织大家共同探讨。合作教育学认为:

“师生合作是学校人际中最基本的方面。”[1]当然,在强调师生合作的同时,也提倡在学生之间建立一种亲密的合作关系。生生合作则是通过开展学生小组合作性活动来达成课堂教学的目标,并促进学生的个性与群性的协同发展。

合作探讨式互动,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提出的话题应该是大家感兴趣的,这样同学们才愿意主动参与;二是,话题的结论应该是开放式的,不应有唯一的结论,否则探讨起来就缺乏新意,也难有吸引力;三是,鼓励争论,遇到争议大的问题,教师应主动与学生平等商榷,不是特别急迫的问题,不必在课堂上立刻下结论,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观点待以后的学习中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是以对话为主要互动渠道的学习过程。要确保对话有效,必须构建人人平等的民主关系,必须给学生平等的对话权,允许发表不同意见。

要确保合作有效,合作前必须有独立思考,确保每个人明确任务和目的。在学生有困难时能及时提供启发、引导。在生生互动不全面时,在分配小组、分配任务、交流时间控制等环节中要给予及时的调控。合作后应该有评价、归纳、提升,并及时有效地解决学生个人的难点。要确保互动的有效性,教师应不断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与体会,在合作与对话中去实现学生的发展,真正的教学互动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参与,不仅要口动、手动,而且要“心动、情动”,不断提高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优化设计、不断提高课堂调控

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互动的有效性。

(二)专题问答式

师生互问互答是常用的一种互动形式。专题问答式可以动员全员参与,就是围绕一个主题,每个学生都有可能提问或者要求回答问题。这种互动方式中,师生之间信息互递、互收、互相反馈。在课堂上主要表现为师问生答或生问师答的师生对话形式。这种方式不仅能促进全体学生学习知识,思考问题,还能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反应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的能力。

主题是专题问答的“导火线”,围绕主题展开教学双方互动,有利于达成教学目的。其方法一般为抛出主题——提出主题中的问题——思考讨论问题——寻找答案——归纳总结。这种方法主题明确,条理清楚,探讨深入,能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组织难度大,学员所提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具有不可控制性,往往会影响教学进程,教师要充分把握好这一点。

以问题催生有效互动的开端,课堂教学的互动往往始于问题,为解决问题而开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师提问要关注两个方面“怎么提”和“提什么”,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有效互动的提问重点在于引导。要避免大量的一问一答式或大量的集体回答,要因人设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设问,要考虑“不同人的认知”、“不同人的发展”。

(三)相互点评式

采取师生互讲互评的互动方式,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互相点评就是在讨论发言中老师点评学生,学生点评老师以及学生之间相互点评。互动过程中除了师生之间有相互作用之外,生生之间也有相互作用和信息的双向流通。它强调信息的多向反馈。在课堂上的常见形式是:同桌讨论、小组合作学习、小组竞争等。点评往往是课后的,即本次教学留下问题,请同学们准备,下次课时开展点评。为了点评效果,在大家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能,学生就会积极进行资料收集、筛选、消化、整理,所有这些就不仅是达到学习某些理论知识的问题,而是在学习方法、动手能力、思想表达等方面收获更多。在教学中的讨论发言时有时还有意留一些漏洞,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并在点评时提出来,这样同学们就会得到鼓励和满足,对于参与互动更有积极性。

把现有定论和解决问题的经验方法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指出优劣加以完善,还可以有意设置正反两方,在争论中寻找最优答案。一般方法为解说原理——分析优劣——发展理论。这种方法课堂气氛热烈,分析问题深刻,自由度较大,但要求教师必须充分掌握学生基础知识和理论水平,并对新情况、新问题、新思路具有较高的分析把握能力。

在这种互动中,学生和教师构成一张紧密联结的网,每位学生、每个老师都是这张网的一个结点,能够牵一点而动全网。这种互动

强调师生平等参与学习活动,信息全面开放,教师不再是唯一的学习源。一个学生在和教师进行互动时,其他学生可以随时就听到内容表述不同观点或赞同。采用这种教学互动形式,学生兴趣盎然,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也不断深入。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以上几种教学互动形式时,一是要有组织与自由发言相结合。完全自发的发言讨论有时会出现冷场,有时发言的质量不高,因此,每一场发言讨论,都应该有意安排少数同学提前作准备。二是要提前给出讨论题,使同学们有时间思考和查找资料。三是老师始终是中心和主导,我们说学生为主体,师生应平等,不是说在教学中老师与学生完全一样的作用。从选题到讨论、点评,老师始终要把握主动,积极引导,只是在这种主动与引导中注意方法,有时直接到前台指挥,有时可以在后台不露声色地影响进程。

在实际教学中,这几种互动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在教学效果方面,各有千秋,可以相对适合于针对学生差异性进行教学和个性化巩固环节;可以相对适合于复杂问题分解探究环节;也可以相对适合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类问题的探讨环节。(作者单位: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唐中华,课堂教学互动方法研究[j],高教研究,2007,(1)。

[2]杨九俊,《新课程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教育科学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