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研究_以古郊乡为例

合集下载

基于农户视角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意愿研究综述

基于农户视角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意愿研究综述

基于农户视角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意愿研究综述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村居民点整理意愿研究是近年来农村发展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居民点的整理与规划成为当前重要的民生工程。

在实际整理过程中,农户的意愿和态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农户对居民点整理的态度和意愿,有助于更好地制定整理方案,提高整理的实施效果。

基于农户视角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意愿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在过去的研究中,大多着眼于政策层面的制定和规划,对农户整理意愿的研究相对较少。

农户作为整理的直接受益者和实施主体,其意愿和态度直接影响整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深入了解农户的观念和态度对于推动居民点整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旨在从农户的角度出发,探讨农村居民点整理意愿的相关问题,为今后的整理工作提供理论参考和政策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基于农户视角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意愿,了解农户对于整理居民点的态度和愿望,分析农户整理意愿的形成机制与影响因素,为相关政策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通过研究农户整理意愿的特点和规律,可以促进农村居民点的合理整理,提高农村生活环境质量,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和农户居住条件的改善。

本研究旨在深入挖掘农户整理意愿背后的动因和诉求,为政府部门和农户提供参考,促进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的顺利推进,实现农村居民点整体规划和提升。

通过比较不同地区农户整理意愿的差异性,能够更好地了解不同地域农户的需求和偏好,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高整理工作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1.3 研究意义农村居民点整理意愿是指农村居民自觉、愿意、愿同意参与到整理居民点的活动中来,包括整治卫生、改善环境、修建道路等。

研究农户整理意愿的重要意义在于深入了解农户对居民点整治的态度和看法,有助于制定科学合理的整治政策和措施,提高农村居民整治意愿的参与度,推动农村居民点整治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

通过研究农户整理意愿,可以更好地了解农户对居民点整治的认知和态度,有助于发现农户对整理工作的需求和期望,为农村居民点整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农村居民点用地问题与整理模式探讨

农村居民点用地问题与整理模式探讨

农村居民点用地问题与整理模式探讨摘要:农村居民点整理是土地综合整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内容。

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实施,对于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改善农村居住环境,促进新农村建设,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有重要作用。

本文以济宁市农村居民点为例,分析居民点用地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整理潜力,依据区域自然地理状况提出四种整理模式,对于当前的土地综合整治和新农村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用地问题;整理模式;济宁市ABSTRACT:Rural residential land consolidation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land comprehensive consolidation and land use total planning, which plays a key role to urban-rural development, rural living environment, new rural construction and land intensive utilization.This paper first analyz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rural residential land of Jining and found some evident problems, such as the large rural residential land per capita; then according to the consolidation potential and region setting, we put up with the specific four modes which made significantperformance in reality. Regionalization mode of land consolidation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to land comprehensive consolidation and new rural construction.Key Words: rural residents; land problem; consolidation mode; Jining city农村居民点整理是土地综合整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内容。

基于乡村振兴视域的农村居民点整治经验总结与启示

基于乡村振兴视域的农村居民点整治经验总结与启示

基于乡村振兴视域的农村居民点整治经验总结与启示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村居民点的整治成为当前农村发展的重要任务。

在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居民点的整治经验不断积累,为未来的乡村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一、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农村居民点。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居民点整治需要因地制宜,注重科学规划。

要根据农村居民点的地理特点、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状况,科学确定发展目标和规划布局。

需要合理规划农村居民点的用地面积、建筑布局和功能布局,注重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

要注重与周边地区的协同发展,促进农村居民点与城乡一体化发展。

二、注重农村居民点的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居民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整治的重要内容。

一方面,要加强农村居民点的交通、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便利性和生产生活条件。

要注重增加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满足农村居民的文化、教育、医疗等需求。

还要加强农村居民点的环境卫生整治,提高生活环境的质量。

三、推动农村居民点的产业发展。

农村居民点的整治需要注重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一方面,要通过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要加强农村居民点与城镇的产业对接,促进农村居民点的经济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

还要加强农村居民的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创业意识。

四、注重农村居民点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农村居民点的整治不能忽视文化建设,要注重传承和创新农村的优秀传统文化。

一方面,要加强对农村居民的文化教育,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文化自信。

要加强农村居民点的文化设施建设,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

还要注重挖掘和保护农村居民点的历史文化资源,提升农村居民点的文化内涵。

五、加强组织领导和政府支持。

农村居民点的整治需要加强组织领导和政府支持。

一方面,要加强农村居民点整治的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目标,确保整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居民点整治的支持力度,加大财政投入,提供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协调解决整治中的问题。

农村居民点整理个例分析与发展思路探讨

农村居民点整理个例分析与发展思路探讨
转 为城 市户 口 , 随着城 市 的发展形成 了众多 被包 围在城 市 内
市、 江油市、 双流县及山东青岛、 潍坊市 、 滨州市农村宅基地
管理 情况的专题调研 ; 北京市总体利用规划农村居 民点整理 的专题调研; 浙江省部分市( 、 总体利用规划农村居民 区 县) 点整理的专题调研; 山东省枣庄市 、 山东省东营市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农村居民点整理的专题凋研, 揭示 了农村居民点用
题 , 是热点和难 点问题之 一。 也 1 农村 居民点用地调 查聚焦 根据 中国土 地勘 测 规 划 院 、 土地 整 理 中 心 对 四川 绵 阳
多宅的状况 , 其本质是宅基地的低效利用。资源由低效利用 转向高效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流转。但是 目前农村宅基地流
转缺乏 有效途径 。 14 违法 建房严重 。 . 旧房拆迁 不 易 , 执法 困难 重 重 由 于审
方斌 , 吴次芳 , 2 杨遴杰 1 京 范 学 理 学 院江 南 2 42 江 学 南 地 理 院浙 杭 I0 ) 2(南 帅 大 地 科 学 ,苏 京 16. 大 东 土 管 学 ,江 卅3 2 0; 0 浙 0 19
摘 农 居民 整 是 来 地 充 理 来 。 过 入 查 找出 居 用 存 的 陷 并 过 型 例 l 分 , 述 要 村 点 理 未 耕 补 的 想 源 通 深 调 , 农 点 地 在 缺 ,通 典 案 析 阐 = =
维普资讯
安徽农业科学 。 u a o A m g Si 07 3 ( )79 80 83 J r l f r i n c 20 ,5 3 : — 0 - on f A i . 9 4
责任编辑
罗芸 责任 校对
罗芸
农 村 居 民点 整 理 个例 分 析 与 发展 思路 探 讨

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难点探析及对策研究

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难点探析及对策研究

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难点探析及对策研究摘要:以辽宁省康平县县域农村居民点布局规划为例,分析了康平县农村居民点的分布特点,阐述了农村居民点整理所面临的难点;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相关政策建议,其中建立健全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为今后相似条件和经济水平的居民点建设提供依据。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整理;康平;难点;对策农村居民点的整理是指运用工程技术调整土地产权,通过村庄改造、归并和再利用,使农村建设逐步集中集约,提高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强度,促进土地利用有序化、合理化、科学化,并且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的过程。

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内涵是在空间上对农村居民点的数量、规模和布局进行调整。

一康平县县域农村居民点的分布特点1.1居民点级别难分主次,人口密度不均在康平县农村地区很少有呈完整形态的村庄,农村地区聚集的基本单位是独门独户的“院子”。

农村居民点的平均人口规模为450人,最小的农村居民点14人,中间值为400-500人,多数农村居民点人口在100-500人之间。

总体看来,70%以上的农村居民点人口规模都在500人以下,且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农村居民点人口在300人以下,规模较小。

1.2 居民点分布散,布局凌乱长期以来农户习惯自然院落分散居住,由此形成农村居民点散乱布局。

农村住宅占地面积大,建筑容积率低,布局散乱。

1.3 居民点土地闲置现象突出农村居民点建设分散,用地超标。

由于地广人稀,村中出现大片空闲地,人们将其形容成“空心村”,由于有些常年外出打工导致居民点土地闲置。

而且自然条件相对越差的土地闲置率越高。

二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难点分析2.1 各乡镇建设水平不高,农民迁移意愿不强康平县多数城镇发展多是呈线状延伸或沿交通干道一字拉开,呈典型的“马路经济”形态。

小城镇不能为人们提供完备的服务设施和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其生活和工作环境与农村居民点缺乏应有的“势差”,因此导致农民向城镇迁移的意愿不是很强烈,这也是很多小城镇的人口兼业务农的原因所在。

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探析

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探析
3 土 地 的 人 口 容 积 率 和 利 用 率 .
件 差 异 较 大 ,在 评 价 农 村 居 民点 整 理 潜 力时 ,必 须 坚持 因地 制 宜 、切
件较 差 ,交通 不 便 ,经 济较 为 落后 , 农 村 居 民 点分 布 的 密 度较 低 ,单 个
较低 。全 国 人 均 农村 居 民点 用地 一 般 均 超 过 国 家规 定 的 人 均 用 地 1 0 5 平 方 米 的 高 限 标 准 ,尤 其 在 农村 居
用地 规模 普 遍 偏 大 全 国人 均 农 村
居 民 点 面积 一 般 均 超过 国 家规 定 的
民点 内多 是 平 房 的 “ 而 全 ” 居住 小 方 式 的 区域 ,使 得 农 村 居 民 点 内 土 地 的 人 口容 积 率 比较 低 ,从 而 使 得 其土地 的利 用率 也 比较低 。
人 均 用 地 10 方 米 的 高 限 标 准 , 5平 人均 占地 规模普遍 相对偏 大。
3 宅 基 地 是 农 村 居 民点 用地 的 .
境 。 由 于 传统 习惯 ,我 国农 村 居 民 点大 多是平 房 , 土地浪 费严重 。因此 , 农 村 居 民 点 用地 整 理 必 须和 小康 村 建 设 结 合 起 来 ,科 学 规 划 ,在 提 高 土地 集 约 利 用水 平 的 同 时 ,改 善农 村 居住环境 ,提 高生活 质量 。 4综合 考 虑 土地 整理 的社 会、 .
农 村居 民点 整理模 式探 析
⑧ 张 颖
新 农村 建设 中农村 居 民点 整理 , 事 关我 国 农 业 现代 化 建 设 中农 村 土
郭述恒
居 住 环 境 ,实 现 耕 地 总 量 动态 平 衡
的 目标 。 农 村 居 民 点 用地 整 理 不 能

中国农村居民点整理知识图谱研究

中国农村居民点整理知识图谱研究

中国农村居民点整理知识图谱研究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农村居民点面临着诸多问题,如迁移、规划、整顿、建设等等。

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实现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高效和智能化是一个重大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中国农村居民点整理知识图谱研究的方案,以期提高整理效率和精准度。

一、问题描述中国农村过程中存在大量不规范、不标准的居民点,常常存在空地、下沉等问题,给农民的生活环境带来了极大的不利影响。

因此,农村居民点整理成为应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知识图谱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知识图谱是一种统一的、结构化的知识表示形式,以节点和边的形式呈现知识的关系,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示知识存在的真实关系。

知识图谱将人类文明积累下来的知识以图谱的形式表现出来,具有高可读性、可扩展性、可推理性和可链接性等特点。

知识图谱的构建主要涉及知识的获取、转换、存储、计算和推理等环节。

1. 知识获取:知识获取是指从各种外部来源如网络、社交媒体、数据库等获取相关的数据信息。

2. 知识转换:知识转换是指将已有的数据信息转换为结构化的知识图谱数据。

3. 知识存储:知识存储是指将转换好的知识图谱数据存放到数据库中,以便于检索存取。

4. 知识计算:知识计算是指在图谱结构中进行相关的数学计算,以得到新的知识。

5. 知识推理:知识推理是指在知识图谱中推断新的知识或者重组已有的知识。

三、知识图谱的应用知识图谱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医疗、金融、社交等领域。

例如,在医疗领域,知识图谱可以帮助医生们快速找到疾病的症状和症状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服务。

可以将农村居民点整理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数据信息转换为知识,如遥感数据、属性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等。

在知识图谱中,这些数据被表示为节点,并将其相互连接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最终,可以为农村居民点整理提供更高效和智能的方式。

在应用中,可以将农村居民点整理中产生的各种不同的数据进行节点化,如人员数量、道路宽度、房屋ownership等等。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与模式研究——以利津县农村居民点整理为例的开题报告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与模式研究——以利津县农村居民点整理为例的开题报告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与模式研究——以利津县农村居民点整理为例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我国农村居民点整理是一个重要的领域,它涉及到农民生产生活、农村环境与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

由于历史原因和自然条件等不同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居民点格局、规模等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包括居住环境恶劣、基础设施缺乏、通行不便等。

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和农村的经济发展。

因此,对于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利津县是山东省的一座县城,其所辖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情况较为严重,因此,本文的研究将以利津县农村居民点整理为例,探究其潜力与模式,为农村居民点整理提供科学的参考与指导。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本文主要从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潜力与模式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具体而言,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利津县农村居民点整体情况的研究,包括居住环境、基础设施、交通等方面。

2.利津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研究,主要从资源、环境、经济等方面探究利津县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潜力。

3.利津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的研究,主要从政策、投资、管理等多个角度考虑,提出适合利津县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模式。

本文采取文献资料分析法、调研访谈法、统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搜集、对利津县农村居民点的实地调研以及对农民、政府等相关人士的访谈,对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与模式进行深入研究。

三、研究的预期结果通过本文的研究与分析,可以得出以下预期结果:1.详细了解了利津县农村居民点整体情况,包括了居住环境、基础设施、交通等方面的情况。

2.明确了利津县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潜力,探讨了资源、环境、经济等方面的优势与劣势。

3.提出了适合利津县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模式,为未来相关整治工作提供参考。

四、论文的创新点本文的创新点在于:1.本文选择了利津县作为研究对象,对于该县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情况进行了系统的调研、分析和研究,为全国其他地方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2.本文对于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潜力和模式进行了详尽的探究和分析,从资源、环境、经济等多个方面考虑,比较全面、深入地了解了农村居民点整治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及措施研究

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及措施研究

生活习以为常, 有的打工者拖儿带母长 期移居城市, 造成数量众多的农村居民 点空置、闲 置;四是农民盲目占地建房,图数量, 认为建的越多越好,而房屋利用率很低,有的农户
至少有一、二间房屋空闲。
12 农村宅基地缺乏有效管理 . 在实际生活中, 农民对农村宅基地所有权和使用权普遍存在一种观念上的偏差, 认为 宅基地可以祖祖辈辈继承下来, 是一种私有财产,自己不使用,也不准别人使用,即使闲 置、抛荒, 别人也无权过问, 宅基地主人拥有使用的权利, 却没有合理利用的义务,同时 对于 农村宅基地的 合理流转, 又缺乏制度规定和政策指导, 也没有相关法律条文来限制农 村宅基地的闲置、 抛荒。因此, 农村宅基地使用制度不健全,不仅导致大量旧宅基地的闲 置、抛荒,同时为农村宅基地流转、城乡土地v换增加了难度。 13 农村居民点扩张无序 . 长期以来, 农民建房占 地多, 质量好。随着农业人口 增长和生活水平提高。 农民建房 需求量增大, 且农民已不满足于 “ 砖瓦房”的居住条件, 纷纷迁到村外,建起了讲面积、 讲排场、讲方便的 “ 乡村别墅” 。尤其在农村城镇化建设热潮的推动下,借家庭人口的增
26 6Biblioteka 第二部分 土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a
不能形成规模化,集约化,严重影响了耕地的机械化,使耕地的规模化和集约化产生的效 益体现不出来。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加强农村居民点的用地集中,复垦整理后的宅基 地, 可以恢复耕地的集约化和规模化,实现农村土地的集约经营。
3 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模式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一项 “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是土地整理 的一项重要内容。依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人口 增长、 城市化水平的预测, 农村居民点整 理可采取多层立体型、规模搬迁型、小村集并型、缩村填实型等模式。

中国农村居民点整理知识图谱研究

中国农村居民点整理知识图谱研究

中国农村居民点整理知识图谱研究中国农村居民点整理是指对中国农村地区的居民点进行规划和整理,以提高农村居民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的研究。

下面将从整理的目的、方法、技术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整理的目的1.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环境。

农村地区由于历史原因和人口流动等因素,居民点常常杂乱无章,道路狭窄,缺乏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

通过整理,可以改善居民点的居住环境,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2.优化农村空间布局。

整理农村居民点可以合理规划居住区、农田、交通等不同功能区域,优化农村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3.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通过整理农村居民点,可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二、整理的方法1.调研分析。

通过对农村居民点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了解居民点存在的问题和需求,为整理提供依据和方向。

2.规划设计。

根据调研结果,进行规划设计,确定居民点的用地规模、布局以及公共设施的设置等。

考虑居民点的整体性和可行性,确保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3.措施实施。

根据规划设计方案,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居民点的整理和改造,包括土地利用调整、建筑物修缮、道路修建等。

三、整理的技术1.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

通过GIS技术,可以对农村居民点进行地理空间分析,包括居民点的位置、形态、面积、用地分类等,为整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遥感技术。

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农村地区的空间信息,如地貌、植被覆盖等,可作为整理农村居民点的基础数据。

3.测绘技术。

通过测绘技术,对农村居民点进行地形地貌勘测和测量,为规划设计和整理工作提供准确的地理数据。

四、整理的应用1.农村整治。

通过整理农村居民点,实现农村整治,提升农村环境质量,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

2.新农村建设。

将整理后的农村居民点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农田整理。

整理农村居民点的可以进行农田的整理和优化,提高农田的土地质量和农业生产能力。

中国农村居民点整理知识图谱研究

中国农村居民点整理知识图谱研究

中国农村居民点整理知识图谱研究中国农村居民点整理指的是对农村居民点进行规划、布局、建设和管理方面的研究。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决农村问题、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农村居民点整理的一些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等内容,以期提升农村居民点整理的质量和效益。

一、概念解读农村居民点整理是指对农村居民点进行规范、整合、重建和改造的过程。

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农村居民点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设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农村居民点整理主要包括土地整理、居住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二、整理原则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原则是指在整理过程中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

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1.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按照土地资源利用的规划要求,合理规划农村居民点的规模和布局,保证土地的有效利用率。

2. 保护生态环境:在整理过程中要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农村建设。

3.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在整理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和权益,保障农民的合法财产权益,注重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4. 经济可行性:在整理过程中要注重经济效益,保证整理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持续发展。

三、整理内容1. 土地整理:对农村居民点的土地进行整理和规划,包括土地的撤并、划拨、改造等。

2. 居住环境整治:对农村居民点的居住环境进行整治,包括房屋、街巷、广场、绿化等方面的改造和建设。

3. 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居民点的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和完善,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燃气等方面的设施建设。

四、整理方法1. 规划导向:制定科学的规划方案,明确整理的目标、任务和时间表,确保整理的有序进行。

2. 综合考虑:在农村居民点整理过程中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做到整理的全面性和综合性。

3. 民主参与: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广泛听取农民的意见和建议,使整理工作更加符合农民的实际需求。

中国农村居民点整理知识图谱研究

中国农村居民点整理知识图谱研究

中国农村居民点整理知识图谱研究随着农村改革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中国农村居民点整理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指对农村人口聚居地进行规划、整理、改造和提升,以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研究中国农村居民点整理,知识图谱成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

本文将基于知识图谱的研究方法,探讨中国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相关知识,以期为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一、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基本概念农村居民点整理是对农村人口聚居地进行规划、整理、改造和提升的过程。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布局进行规划,合理确定居民点的位置、大小和形态;二是对农村居民点的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包括道路、供水、供电、排水、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三是对农村居民点的环境进行整治,包括对农村居民点周边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进行整治和保护;四是对农村居民点的产业进行规划和发展,包括发展主导产业、培育特色产业和提升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

二、知识图谱在农村居民点整理中的应用知识图谱是一种利用图形化的方式呈现知识的方法,它能够将知识之间的关系以及知识的结构进行可视化呈现,为研究者提供了一种直观的认识和理解知识的途径。

在农村居民点整理中,知识图谱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相关知识,以及各种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知识图谱的应用,可以更清晰地呈现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相关理论、政策、技术和实践等知识,为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目标是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农村居民点整理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一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二是遵循社会公平原则,促进农村居民的公平获益和社会和谐发展;三是遵循创新发展原则,注重发展新兴产业和提升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四是遵循政策引导原则,注重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支持,促进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顺利进行。

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整理模式分析与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

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整理模式分析与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

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整理模式分析与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随着农村遗留问题的不断凸显以及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整理问题成为当下备受关注的热点。

然而,当前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农村居民点用地不规范、适用不明确、管理混乱等,给农村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

因此,本文旨在对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模式进行分析和实证研究,以期为解决当前问题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二、研究目标和内容
研究目标:通过分析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现状、问题及成因,探寻其整理模式的可能性、可行性,以期为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和方案提供参考。

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现状分析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综述和相关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全面深入地了解农村居民点用地的特点、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模式的分析
研究国内外各种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并通过对其利弊和成功案例的分析,筛选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整理模式,并提出相应实施方案。

3.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模式的实证研究
在选定的农村居民点进行实证研究,深入了解各方面情况,并通过调查问卷、深度访谈等方法,了解居民的认识、评价和目前的实际情况。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实证研究、问卷调查等方法,以全面深入地分析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整理模式。

四、研究预期成果
通过本研究,将能够提出一种针对我国农村居民点特点和需求的整理模式,为当前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提供一些新思路和参考。

同时,结果将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城乡一体化和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都有着积极意义。

农村居民点整理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农村居民点整理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前言1.1问题的提出我国一直是一个农业大国,而耕地是农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近几年,人口的持续增长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耕地的需求不断增加,使我国原本存在的人地矛盾更加突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地域不断扩张,大量农村用地不可避免地转变为城市用地,耕地安全和粮食安全受到威胁;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许多农村地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宅基地闲置现象,导致了大量耕地被白白浪费;自然环境的恶化又使耕地数量日益锐减,这些情况都使耕地保护和农业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补充耕地势在必行。

作为近几年兴起的土地集约利用工程,农村居民点整理对于保护耕地具有重要的意义。

可以补充耕地,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有助于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有助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贯彻中央制定的“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这一基本国策。

从当前看,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是扩大农村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从长远看,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是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平台。

特别在当前我国耕地锐减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情况下,这一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在现阶段的实际工作中,由于缺乏合理的制度以及有效的约束和管制,出现了资金短缺、农民不配合、农民参与度较低、规划不合理、无法可依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妥善解决,将阻碍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以后农村发展埋下隐患。

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亟待展开。

1.2现有研究综述关于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利弊各方观点不一,有些学者并不赞成这项工作,认为当前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是在强制和胁迫下进行的,“不管以什么名目,其核心都是在侵吞农民的宅基地权益”,认为这是一场掠夺性的“圈地运动”,由于城市建设用地指标紧缺,耕地的18亿亩红线又不能突破,于是就打起了农民宅基地的主意。

也有学者认为这是一场不公平的交易,一个是拥有土地所有权的甲方,一个是拥有这块土地的使用权和土地上房屋所有权和永久使用权的一方,交易的结果是:甲方依然具有原有的土地所有权,并增加了土地的使用权和房屋的所有权,而乙方失去了土地的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连房屋的使用权也由永久缩短成了70年,作为补偿,农民拿到了一套新的住房和一笔钱,而这笔钱是出售他们自己的宅基地而获得的收入中的一小部分,这对于农民是极不公平的。

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分析

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分析

借鉴 和参考。
关键 词 : 农村居 民I 最; 整治 ; 分析 1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的内涵与特征 性, 包括区域差异性 、 功能主导 陛、 问题制约性和农户意愿陛等属性 , 不 1 . 1农村居 民点整治模式的内涵 同属性通过影响因素的作用得以体现。 其中, 区域差异f 生 表现整个外缘 模式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对一定范畴内系统诸要素的构成或联系 系统的本底特征 , 受地域 自 然环境 、 经济水平和社会条件等因素影响; 方式所进行的概括 , 即将系统 内部 的相互联 系的若干元素 , 按照一定 的 功能主导性表现外缘系统的经济社会特征 ,取决于农村产业发展与人 关系( 耦合规律 、 构成方式 ) 所组成的一定表现形式。 按照第二章系统学 口结构因素 ; 问题制约 f 生表征外缘系统的土地利用特征, 体现于农村居 理论所说 , 农村居 民点整治系统是一个 由待整理地块 、 资金 、 技术 、 政 民点空间布局 、 用地强度和结构功能等方面 ; 农户意愿 陛表征外缘系统 受农户 自身特征 、 农户家庭状况以及农户生存条件等 策、 农户意愿 以及待整理地块外部环境等多种要素构成 , 且相互联系 、 的行为主体特征 , 相互作用的综合体。那么 ,这些构成要素在一定的时间和特定的环境 因素影响。在不同屙 陛之间,由于地域资源禀赋和地理环境 的本底差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农村土地利用特征有所不同, 影响农村产 中,按照一定的构成方式所组成的具有一定外在作用形式与内在响应 异 , 规律的整体就称为农村居民 点整治模式,它包括农村居民点整治运作 业发展和劳动力结构 , 进而影响农户的生产方式和经济收入、 以及农户 方式的各项要素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 作用于农村居民点的方式与强度。 总体来说 ,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就是具有复合属性 的自然地域单 其次,内核系统是—个 由农村居民点整治过程中涉及的诸多 内部 元( 待整理农村居 民点) 和由特定的农村居 民点整治构成要素耦合而形 性要素组成的复杂 系统 , 包括农村居 民| 整治的组织机构 、 投资方式 、 各构成要素之间、 及其与外缘系统之间的协调 成的表现形式 。其中, 自然地域单元是依据区域 自然禀赋特征 、 生产要 整合类型和工程措施等, 素构成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P f r  ̄ , 1 分的空间单元 , 同时兼具 内部人 口、 产 作用 , 促使农村居 民点整治 内核系统不断进行演变 , 构成内核系统的不 组织机构是整治活动的组织方式, 资金是整治活动 业、 强度 、 功能等多种属性 , 是整治模式的空间基础和物质载体 ; 农村居 同组合形式。其中, 民点整治的构成要素是在农村居民点整治过程 中作用于 自然地域单元 开展的物质保障, 整合类型是整治活动的空间表达 , 工程措施是整治活 的各种形式 , 包括农村居 民 点整治实施 的组织机构 、 资金筹集方式 、 以 动的技术手段。昆好的组织机构会筹集大量的资金 , 为整理类型的科学 及为实现整治 内容与 目 标所进行的空间整合类型与相应的工程措施 , 制定和工程措施的完整到位提供物质保证 ,从而会最大限度 的调动整 是整治模式的关键内容。 治主体的积极性 ;而有效的空间整合类型和工程措施会推进整治过程 中各要素的优化配置 ,从而提高整治 的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和生态效 1 . 2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的基本特征 1 . 2 . 1系统性 。农村居民点整治的外缘系统是模式的基础 , 包括区 益 , 实现整治客体的高效利用 。 域差异性 、 功能主导性 、 问题制约性和农户意愿性等外部和内部属性 , 内核系统与外缘系统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关系,带动内核系统可 其 中区域差异性 、 功能主导l 生 属于待整理农村居民点的外部屙 眭, 包括 持续性运转与外缘系统不断优化。 其中, 区域差异性分析有利于明确农 自然环境条件、 经济社会水平 、 生态资源禀赋以及农业 、 工业 、 商旅服务 村居民点整治的空间环境和 自然 、 经济 、 社会 的本底特征 , 从而影响内 业等产业功能强度等属性 ;问题制约 I 生和农户意愿性属于待整理农村 核系统的总体运作 ; 通过农村居民点整治 内容 的实施 , 可以实现 自然地 居 民点的内部属性 , 包括农村居 民| 占地规模 、 用地结构 、 空间分布 以 域复合单元在 自然适宜、 生态安全 、 经济可行和社会可接受等方面的生 功能主导性分析可以判别农村发展 的产业导向和功能强度 , 及农户生存条件 、 整治认识 、 整治意愿等属性 ; 待整理农村居 民点的外 存适应牲。 部屙 陛变化影响内部属性的相应变化 ,而两者又共 同作用于农村居 民 并明确农村居民点整治的目标 , 从而影响内核系统的运转路径 ; 通过农 点整治内核系统 ,成为其外部屙 眭,并 与内核系统 的内部屙 l 生 相互作 村居民点整治活动的开展 , 可以实现城镇转型、 工业带动、 乡村旅游、 特 用, 从而对整个 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产生影响, 促使一种组合方式演化为 色农业和现代农业等不同产业类型村庄的可持续 陛发展。问题制约陛 另一种组合方式, 引起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的变化。 分析有利用明确农村居 民点整治 的主要内容和时空一体化布局 ,从而 1 . 2 . 2地域 陛。地域 f 生 是农村居 民点整治模式的空间属性 。由于经 影响内核系统的整合类型和工程措施 ; 科学 、 有序的运作方式 , 可以实 纬度 、 海拔高程 、 地质地貌条件等 因素变化 的影响 , 导致不 同地区存在 现耕地保护以及城乡建设用地集约、 结构合理 、 布局优化等城乡统筹发 气候 、 土壤 、 水文等方面的差异性 , 决定着各地区资源禀赋和发展功能 , 展的针对 眭目标。农户意愿性分析有利于明确利益主体和指导整治决 进而影响到土地利用方式 、 产业结构 、 农 民生产收入 、 运作类型以及工 策的选择 , 从而影响内核系统的经营机构和投资方式; 而有效的整治决 程措施等系统各要素属性和相互之间的组合与匹配方式 ,最终形成具 策和资金保障 , 可以实现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 改善农 民生活环境 、 转变 有地域特色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 。 农民传统意识等。 这样 , 农村居 民点整治模式的内核系统构成要素与外 1 . Z 3动态性。动态性是农村居民 点整治模式的时间属性 。由于自 缘系统各相关属性的影响因素 , 不断进行物质流、 信 息流和能量流的交 然环境的演进 、 经济水平的发展 、 社会条件 的进步 , 农村在不断的发展 换 , 系统结构与功能不断增强 , 形成类型不同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 与变化 , 其结果必将导致待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的 内涵、 目标与 内容 、 参考 文献 功能等方面发生相应的变化 ,从而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和转型性。例 【 l 】 高燕, 叶艳妹. 农村居 民. 量用地整理的影响 因素分析及模式选择叨. 农 o 0 4 , 3 . 如, 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单一目 标 的初始阶段到提高生活条件、 改善 村 ̄ 2 居住环境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综合 目标的高级阶段 ,农村居民点整 f 2 1 来璐, 李世峰, 南国 山地经济条件下农村居 民点整理模式探讨一 0 9 , 8 治模式的各个 层面均发生 了显著的改变, 其结构由单一到复合 、 功能由 以北京市密云县为例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僻 会科 学版 O 简单到复杂 , 空间由平面到立体 。 所以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是—个动态 『 3 1 谷晓坤, 代兵, 陈百明冲 国农村居 民. 最整理的区域方向 . 地域研究与 开发 ; 2 0 0 8 ; 2 7 ( 6 ) . 的概念 , 具有弹 陛。 2农村居 首先 ,外缘系统是—个由影响和制约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的诸多 外韶陛因素条件组成的复杂系统 ,并取决其特有的尺度空间效益异质

康平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探析

康平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探析

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一号文件发
布 , 家继 续 贯 彻 城 乡统 筹 的思 想 , 月 沈 阳 经 济 区 获 批 国 家 国 同
分布零散 , 但在 交通 区位 条件较好 的地 区比较集 中, 要是在 主
2 3国 道 和省 道 彰 桓 县 两 侧 。 此 外 , 一 定 数 量 的 村 庄 分 布 0 尚有
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康平县位 于沈 阳经济区内。
在 新 的 背景 下 ,康 平县 在 面 对城 镇 发 展 的 历 史机 遇 和 人 口、 空 间 、 境 方 面 的 压 力 下 , 须 合 理 安 排 城 镇 发 展 建设 和 功 能 布 环 必 局 , 筹城镇发展 , 统 加快 城 镇 化 进 程 , 建 和 谐 社 会 等 目标 , 构 这 都 需 要对 农 村 居 民点 进 行 规 划布 局 , 以改善 农 村 居住 环境 、 提 高 农 民 生 活 质 量 , 进 一 步 增 加 可 利 用 土 地 面 积 、 高 生 产 能 并 提 力 、 现 土 地增 值 。 实
康 平县农 村 居 民点 整 理模 式 探析
A t d n t l g rD wel g nt g a i n o " ng i u y S u y o heVi a e l l n sI e r to fKa p ng Co nt i
黄 丰 H ag eg 彭 晓烈 P n al un n F eg o e Xi i
对 较低 , O4 约 .8个 /m , 度 较 大 ( 4 。这 主 要 是 因 为山 区 k 分散 图 ) 的 地 形 较 为 复 杂 , 通 不 便 , 农 村 居 民 点 集 聚 上 存在 很 大 的 交 在
困难。

中国农村居民点整理知识图谱研究

中国农村居民点整理知识图谱研究

中国农村居民点整理知识图谱研究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居民点整理越来越受到关注。

农村居民点整理旨在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农业农村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

本文将从知识图谱的角度出发,探讨我国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相关知识。

1.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概念农村居民点整理是指对传统农村居住环境进行改善和升级,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吸引力的一种综合性环境整治活动。

其目的是消除农村居民点的各种不利因素,使其规划合理、整洁美观、环境优美、设施完备,以提高居民的居住品质和生活水平。

农村居民点整理具有以下意义:(1)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农村居民点整理,可以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升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吸引力,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2)优化农村土地资源利用。

通过农村居民点整理,可以合理规划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浪费,从而使农村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3)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通过农村居民点整理,可以治理农村环境污染,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减少环境污染对居民身体健康的影响。

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搜集相关资料。

搜集相关资料是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第一步,主要是搜集整理对象的基本情况、环境特点和存在问题等。

(2)开展调查研究。

在调查研究阶段,对整理对象进行详细调研,了解其现状和存在问题,确定整理对策和措施。

(3)制定整治方案。

整治方案是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核心内容,需要依据调查研究的结果,提出详细的整治方案和对策,并进行实施计划的制定。

(4)实施整治计划。

实施整治计划是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重要环节,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按照整治方案进行实施,并监督整治进展情况。

(5)落实整治成果。

整治完成后,需要及时进行评估和巩固,对整治成果进行评估和总结,确保整治成果的落实和巩固。

(1)农村居住环境卫生整治。

农村居民点整洁卫生状况是影响农村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需要加强农村居住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对于农村居民点整理问题的几点思考

对于农村居民点整理问题的几点思考

对于农村居民点整理问题的⼏点思考2019-07-15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平的不断提⾼,⼟地的供需⽭盾⽇益突出。

但农村居民点⽤地效率⼀直在降低,农村耕地⾯积持续减少,对农村居民点⽤地进⾏有效整理可以在⼀定程度上解决这⼀问题。

⽬前,我国的⼟地整理⼯作已取得⼀些成效,但在现实中农村居民点整理⼯作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本⽂就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点思考。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地整理合法权益中图分类号:F324.9 ⽂献标识码:AReflections on the Problems of Rural Residential Land ConsolidationSONG Qian(Department of Geological Engineering, Qinghai University, Xining, Qinghai 810016;College of L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6)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urbanization of China's economy continues to improv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of land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However, the efficiency of rural residential land has been reduced, while the cultivated area has continued to decrease, effectively collate rural residential land can solve this problem to some extent. Currently, the finishing work has made some achievements in the country, but in reality the work of rural residential land consolidation still exist many problems, the paper reflects on the problem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Key words rural residential area; land consolidation; legal interest0 引⾔农村居民点是农村⼈⼝⽣产和⽣活等综合功能的承载体,是我国农村⼟地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潜力分析及对策探讨——以陕西省凤翔县为例的开题报告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潜力分析及对策探讨——以陕西省凤翔县为例的开题报告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潜力分析及对策探讨——以陕西省凤翔县为例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是农村土地整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优化资源利用结构、实现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践中,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面临许多问题,如土地权属不清、土地利用方式单一等问题,限制了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进展。

因此,通过对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潜力的分析和对策的探讨,对于加快推进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具有重大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以陕西省凤翔县为例,通过对该县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调研和实地考察,以及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对凤翔县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潜力进行分析。

具体内容包括:1.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对凤翔县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掌握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现状的情况。

2.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潜力评价:采用专家问卷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评价凤翔县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潜力。

3.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对策研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凤翔县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对策措施,包括土地流转、土地资产证券化等。

三、预期成果和意义本研究旨在分析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潜力及其对策,为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推进提供参考和支持。

通过研究,预期达到以下成果:1.掌握凤翔县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现状,为进一步研究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提供依据。

2.评价凤翔县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潜力,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农村土地集约利用提供支持。

3.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为加快推进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提供可行性的思路。

本研究对于加快推进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提高农村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土地资源利用结构具有积极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中几个典型的需要进行居民点整理村为古郊 村、锡崖沟村、马武 寨 村、东 庙 华 村、营 盘 村. 本 文 仅 对需要整理的村庄 进 行 了 数 据 分 析,几 个 典 型 整 理 模式所在村的具体情况如表 1 所示:
表 1 古郊乡典型整理模式村的基本指标表
指标
土地面积( km2 ) 户数
人口数 外出打工人员
摘要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建设用地需求不断的增加,在 我 国 城 镇 建 设 用 地 过 度 扩 大 的同时,农村建设用地面积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需要对 农 村 居 民 点 进 行 研 究,确 定 其 整 理 模 式. 本 文 以 古 郊 乡 为 例 探讨了农村居民点的整理模式. 通过对古郊乡各村进行实地调查,分析古郊乡概况 及 其 建 设 用 地 存 在 的 问 题 ,运 用 案例分析法,分析了古郊乡政府提供的数据,确定古郊 乡 农 村 居 民 点 整 理 的 几 种 模 式: 中 心 村 集 聚 模 式、归 村 并 点 模式、滚动推进模式和异地搬迁模式,并且研究了各种模式的优缺点. 然后从居民点 整 理 的 资 金 来 源 和 人 们 意 愿 分 析了整理模式的可行性,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为古郊乡的居民点整理提供理论依据 和 现 实 指 导,提 高 古 郊 乡 的 整 体 生活水平.
我国许多 学 者 在 土 地 整 理 方 面 有 比 较 多 的 研 究,而土地整理中的 农 村 居 民 点 整 理 目 前 尚 处 于 不 成熟阶段,需 要 对 其 进 行 研 究[2]. 我 国 农 村 居 民 点 整体上存在的问题 有 村 镇 布 局 杂 乱 无 章,没 有 统 一 的 规 划 ,无 齐 全 的 基 础 设 施 ,某 些 村 连 基 本 的 设 施 都 没有,村民无固定 收 入,很 少 有 村 存 在 中 小 型 企 业, 有也是非常分散. 因此需要将农村中规模小的自然 村进行整理,不方便 通 道 路 的 自 然 村 向 较 发 达 的 邻 村集中. 并且进行规划时要有统一的计划,对改善人 民的生活水平和 居 住 环 境 起 到 一 定 积 极 的 作 用[3]. 由于不同地区地貌 类 型 不 同 以 及 发 展 历 史 差 异,居 民点的分布特点不 同,其 居 民 的 整 理 模 式 也 因 地 而 异. 本文通过对古郊乡农村居民点存在的问题进行 研 究 和 分 析 ,确 定 合 理 的 整 理 模 式 ,以 利 于 该 区 农 村
图 2 锡崖沟村归并模式图
3. 3 东庙华村模式 东庙华村模式 是 指 由 于 自 然 条 件 的 原 因,如 洪
涝 灾 害 、滑 坡 泥 石 流 等 ,需 要 将 有 安 全 隐 患 的 村 落 搬 迁 到 地 质 条 件 稳 定 开 阔 的 地 方 ,与 邻 村 进 行 合 并 ,以 保证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也可以是将偏远地区的 村 搬 迁 至 邻 近 发 达 的 村[9] .
第 33 卷 第 6 期 2012 年 12 月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No. 6 Dec.,2012
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研究
———以古郊乡为例
董小俊
(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北京 100048 )
古郊乡以山地 为 主,因 此 容 易 受 地 形 及 居 住 习 惯的影响,古郊乡村庄布局分散且用地面积大. 比如 古郊乡建设用地总 面 积 为 2 589 700 m2 ,总 人 口 14 954 人[4],人均建设用地为 173. 1 m2 ,而国家 规 定 的 农村人均建设用地指标 的 最 大 值 为 150 m2[5]. 土 地 粗 放 利 用 ,没 有 进 行 合 理 的 农 村 居 民 点 整 理 ,人 均 用 地多但是多以山地和沟谷为主. 2. 2 居民点布局存在的问题: 小、散、乱
锡崖沟村模式 是 指 自 然 村 比 较 多 并 且 散,这 些 村是农民为方便种植而离散居住的. 一般情况下,由 于 自 然 村 比 较 小 、落 后 而 且 分 散 ,往 往 距 离 行 政 村 较 远,很难对其实行 统 一 的 规 划 管 理,针 对 这 种 现 象, 古郊乡政府应当充 分 考 虑 该 地 的 经 济 发 展 状 况,将 零散的自然村聚集 为 比 较 集 中 的 村,从 而 形 成 比 较
第6期
董小俊: 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研究———以古郊乡为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图 1 古郊村集聚模式图
集中的活动场所. 这种模式就是锡崖沟村模式[8]. 锡崖沟村是古 郊 乡 的 重 要 经 济 来 源 地 之 一,该
村以旅游业为主. 锡崖沟村土地面积为 15. 7 平方千 米,人口 虽 然 仅 为 861 个,却 有 十 七 个 自 然 村,其 中 的当中洼、桥上、南 岸 上 只 有 两 到 三 户 人 家,所 以 需 要对该村进行规划 管 理. 将 其 中 的 南 坝、大 河 口、南 小 河 口 、北 小 河 口 、蚂 蚁 梯 、牧 场 归 并 在 小 河 口 形 成
古郊村是古郊 乡 的 政 府 所 在 地,是 古 郊 乡 的 发 展重点. 其人口 为 1 089 口,土 地 面 积 20. 3 km2 . 该 村的自然村南边村由于受地形的影响经济发展相当 的落后,只有十二 户 人 家,孩 子 上 学 得 到 古 郊 乡,年 轻力壮的男人们都 外 出 打 工,村 里 常 住 人 口 只 有 十 七 八 个 ,未 来 一 天 南 边 村 有 可 能 出 现 空 心 村 的 现 象 . 考 虑 到 在 该 村 修 建 学 校 、娱 乐 设 施 、平 整 道 路 的 耗 资 要远高于将南边村 搬 迁,因 此 为 了 整 个 村 的 发 展 要 进行古郊村集聚. ( 见图 1) 3. 2 锡崖沟村模式
一个较大的自然村; 将 周 家 铺、桥 上、杏 树 洼 归 并 在 杏树洼; 东庄、当中洼、水洼、大队并在南环岭; 西庄、 里沟、南岸上、南平上、归并在西庄上. 将以上十七个 自然村并为四个比 较 大 的 自 然 村,以 利 于 村 民 进 行 交 流 ,并 有 利 于 发 展 旅 游 餐 饮 住 宿 业 ,形 成 农 家 乐 模 式. ( 见图 2)
村名
古郊村 锡崖沟村 马武寨村 东庙华村 营盘村
20. 3 15. 7
17. 9
31. 2
12
275
210
105
183
172
1 089 861
409
732
678
257
198
102
106
121
注: 数据来源: 古郊乡人民政府
2 古郊乡农村建设用地存在的问题
古 郊 乡 地 处 太 行 山 变 质 岩 山 区 ,该 区 山 体 高 、沟 谷深,岩层厚而土 层 贫 瘠,土 地 支 离 破 碎,村 民 居 住 分散,交通 条 件 特 别 的 差[4]. 急 需 对 其 居 民 点 进 行 整理,以便其更好的发展. 它的建设用地存在着很多 的问题. 具体如下: 2. 1 土地面积大,人均用地多,土地粗放利用
东庙 华 村 在 太 行 山 顶,该 村 地 域 广 阔,有 31. 2
km2 的 土 地 面 积. 但 其 中 的 葡 萄 窑 村 与 其 村 委 相 距 21 km,村民几乎都已搬出,并且全是山路,对整个村 的发展十分的不利,考 虑 将 其 剩 余 的 村 民 与 西 昌 村 合并. 土岸上村处于两山相夹地带,经常由于下雨发 生 滑 坡 泥 石 流 ,需 要 将 其 滚 动 搬 迁 到 邻 近 的 涂 厂 村 . 这样对该村的发展更好. ( 见图 3)
3 古郊乡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几种模式 及优缺点
3. 1 古郊村集聚模式 古郊村集聚模式是指为了更好的发展本村的经
济,将其处于偏远地 区 或 者 修 建 基 础 设 施 不 便 的 地 区 搬 迁 至 中 心 村 ,使 其 与 中 心 村 靠 拢 ,以 利 于 整 个 村 的 发 展 ,并 对 教 育 和 娱 乐 等 设 施 进 行 统 一 的 修 建 ,这 就 是 古 郊 村 集 聚 模 式 [7] .
古郊乡大多数 村 庄 道 路 状 况 差,近 年 来 该 乡 也 实施了村村通工程,但 是 一 些 到 山 里 的 路 由 于 建 设 时偷工减料和后期 人 们 不 加 以 保 护,使 得 很 多 路 面 已 被 破 坏 ,还 有 个 别 处 于 深 山 老 林 的 村 没 有 通 公 路 . 行政村和一些大的自然村集体出钱铺上了自来水, 但 是 由 于 埋 的 浅 ,刚 一 入 冬 水 管 就 冻 了 ,还 有 一 些 村 没有自来水,整年需挑水饮用. 该乡电力设施也相对 落 后 ,不 过 几 乎 所 有 村 都 已 通 电 ,不 过 会 由 于 刮 风 下 雨雷电而停电时间较长. 移动设备没有普及联通更 是 没 有 信 号 ,现 在 许 多 村 都 使 用 数 字 锅 接 受 信 号 ,有 线网没有接通,移动信号微弱. 整个乡的科教文卫等 基 础 性 服 务 设 施 不 完 善 ,村 民 整 体 受 教 育 水 平 低 .
居民点整理体系的完善和整理理论充实.
1 古郊乡概况
古郊乡地处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东南方向太行 山之巅,位于东经 113°28' ~ 32',北 纬 35°38' ~ 45', 在县城东 35 km 处. 东西长 17 km,南北宽 25 km,总 面积为 230. 8 km2[4]. 古郊 乡 周 围 的 乡 镇 有 辉 县 市、 潞城镇、马格党乡和六泉乡. 其中包括 32 个行政村, 293 个自然村,共 有 3 127 户,有 居 民 14 954 人,其 中农业人口 12 097 人,非农业人口 2 857 人,外出打 工人员约为 4 200 人[4]. 该乡由于 自 然 条 件 的 原 因,
4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