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公民意识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下文简称《课程(2011版)》)是国家管理
和评价思想品德课程的基础,也是思想品德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笔者
认为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更加重视公民意识教育。现结合对《课程(2011年版)》)的学习研究,谈谈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以抛砖引玉。
一、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势在必行
首先,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初中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场经济有自己的运行规则:一是市场行
为主体在经济活动中要遵循等价交换原则;二是市场行为主体在经济活动中要追求利益或利
润的最大化。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一方面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自立自强、合作竞争、公平效率、民主法制和开拓创新等现代公民意识;另一方面我们必须防止等价交换、利润至上、消费主义、闲贫爱富等市场经济法则对初中学生精神领域造成的影响,尤其要防止拜金
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对初中学生思想道德的腐蚀,使法治、诚信、效率、公平等
现代公民意识成为引领初中学生思想品德的主流价值。
其次,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有利于实现思想品德课程的价值追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
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尊定基础”是《课程(2011年版)》的宗旨。这里的“合格公民”,应是具有现
代公民意识的人。而公民意识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围绕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反映公民对
待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之间的道德认知、价值取向、行为要求等。它强调
的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参与意识、法律和民主监督意识、规则和责任等基本意识。
《课程(2011年版)》结合学生生活经验,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行为实践,以学生视觉呈
现一个真实的逐渐扩大的世界,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感悟人生,逐步形成基
本的善恶、是非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
的公民。这体现了育人为本的理念,有利于实现思想品德课程的追求。
最后,公民意识缺失要求必须加强公民意识教育。从一定意义上说,现代社会是公民社会,
是一个建立在相互尊重之上的道德高尚的法制社会。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民主和法
制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公民意识和公民素质状况应该说有了较大进步。但是,中国是一个
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国家,受传统社会封建意识以及“文革”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时有发生,愿意享受权利但逃避承担义务的情况屡见不鲜。我
国公民比较缺乏一种责任意识和独立的权利意识,缺乏“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精神风貌,
因此加强公民意识的教育势在必行。
二、关于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教学建议
首先,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学校生活中养成民主意识。传统教育模式下的教师是教学活
动的“主宰”者,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和服从教师的权威,无条件地听从教师的指令。这种不平
等的教育关系,压抑了学生的个性,禁锢了学生的头脑和思维,不利于公民意识的形成。新
的教学观把教师定位于学生学习的设计者和领路人、疑难问题的共同探索者、课堂讨论的平
等参与者。教师必须走下“神圣”的讲台,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在生活中建
立真正的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有助于熏陶和培养学生的民主、平等意识。
其次,营造“公民生活”氛围,在学校生活中体验公民意识。长期以来,我们对学生进行的是
知识教育,强调知识,强调理性,远离了学生生活和实践,不利于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著
名教育家陶行知认为,有什么样的生活,过什么样的生活,便受什么样的教育。在学校生活中,我们学校的领导、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都要努力创造让学生过一种能够体现公民意识的生
活的机会。比如,让全班同学通过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民主选举班干部与课代表,而不是班
主任一个人说了算;当学生受到处分,有权知道学校的决定是怎么做出的,并有申辩的权利;
让学生通过如学生会、校长意见箱等各种形式真正成为学校和社会的主人,而不是成为被学
校与老师管理和监督的对象。只有在学校生活中确确实实地体验与实践,才能增强学生的公
民意识。
再次,善于创设教育情境,在情境中感悟公民意识。《课表(2011年版)》强调要“善于利
用并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与感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
化思想认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组织仿真的情境或引用真实的情境,如开展模拟村委会、县人大代表选举、县法庭审判等,使学生置身其中,通过主动思考、民主讨论、
合作探究,让学生去体验和感悟公民的责任。
最后,积极投入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增强公民意识。公民意识只有通过学生亲身实践才能内
化为自身的品质。《课标(2011年版)》新增加的14条建议中,多数是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参观、讨论、访谈、项目研究、情境分析等方式,主动探究社会现实与公民自我成长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社会实践这一开展公民教育必要的活动载体,打破课内外的界限,结
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走进社会,通过调查采访、社会实践、社会服务等方式,真实地参与
公民生活,在社会实践中促进初中学生公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