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该文主要阐述了安徽省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发展特点及存在问题,并针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条件分析,为安徽省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水稻种植机械化;现状;分析;安徽省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2-0118-04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analysis of rice planting mechanization in anhui province

(master extension station of anhui agricultural machinery,hefei 230031,anhui)abstract:this article mainly the expounded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rice planting mechanization in anhui province,and analysed its influence factors ,and pointed out the direc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ice planting mechanization in anhui province.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数千年来在粮食生产和消费中处于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安徽省是中国水稻种植和消耗大省,水稻种植面积达到220万hm2,排在全国前列。全省水稻生产面积占粮食播种总面积的26%,水稻产量约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50%,水稻产量占全国水稻总产量的7%,排在全国第6位。巩固稳定安徽省的水稻粮食生产,提高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对于增强水稻的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1]。

近年来,水稻生产机械化在安徽省得到了大力的推广和提高,2006年安徽省水稻机耕面积达到200万hm2,水稻机械化收获面积为172万hm2,而全省水稻机械化种植面积仅为4万hm2。至2015年,安徽省水稻机械化耕整面积达到221万hm2,水稻机械收获面积达到210万hm2,水稻机械种植面积95万hm2,水稻各环节机械化水平快速提高,水稻耕作和收获环节机械化已得到普及,尤其是水稻种植环节机械化水平得到了跨越式发展。但相对于耕作和收获环节,水稻种植环节机械化水平仍有待提高,栽植环节因栽植水平相对收获环节和耕整环节机械化水平较低,是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薄弱和关键环节。进一步对水稻种植机械化进行探索和研究,努力提高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提高耕整地和收获环节机械化作业质量[2],对于提高水稻全程机械化水平,促进水稻生产,提高水稻产量,保障粮食安全都有着重要意义。

1 发展特点

1.1 机械化栽植水平快速发展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发展有先后,水稻耕作机械化和机械化收获因起步早,已发展到机械化水平相对较高的阶段,近年来一直处于稳定发展阶段;而栽植机械化在安徽省起步晚,直至2006年才开始进行大规模推广,近年来发展迅速。如图1所示,水稻机械化种植面积由2008年的8.6万hm2,发展至2015年的95万hm2。水稻栽植机械快速发展的原因如下:政府高度重视支持把水稻栽植机械化的发展列入农机化发展重点内容,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尤其是机插秧技术的不断完善发展,经济发展农民收入逐渐增高,购买机具能力提高,城镇化发展劳动力资源短缺,水稻栽植机具也逐步成熟,使得水稻栽植机械化在我省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

水稻机插秧是水稻机械化种植的主力军。安徽省水稻传统种植主要方式以育苗移栽为主,机插秧相对机直播能提高产量、增加水稻抗逆性抗灾性,实现高产稳产;特别是双季稻产区,育秧移栽方式对于抢农时、充分利用光温资源,提高复种指数,提高全年产量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有着积极意义。目前安徽省水稻机械化种植的主要方式是机插秧,如表1所示,机插秧是安徽省水稻机械化栽植的主要方式。

1.2 育秧工厂发展迅速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促使了土地流转的不断深入发展,使规模小、分散的土地逐步集中起来,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促进机插秧的推广应用,推动了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2012年安徽省财政通过稳粮增产行动项目在全省30个水稻主

产县建设育秧工厂,2013年在43个县建设水稻标准化育秧工厂,两年累计扶持建设育秧工厂406座。截至2013年,共有760座育秧工厂投入水稻育秧生产,可提供约1.91万hm2的机插大田用秧。2015年全省水稻工厂化育秧设备达到1 181套。

1.3 农机农艺结合得到深入农机农艺结合的重要性贯穿在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各个步骤,尤其在育秧、栽插、收获等环节。机械化栽插秧苗秧龄、长势、种植密度、营养情况等需要适应栽插机具要求,满足栽插条件,在育秧过程中品种的选择及人为控制秧苗的秧龄、长势等,对育秧技术掌握的难度大;栽插过程中栽插行距、株距、深度、株数等需要根据机具条件及农艺要求合理栽插;使用机具收获时要求品种选择及大田管理时注意抗倒伏性。安徽省高度重视农机农艺的相互融合,成立了农机农艺结合领导小组,以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项目为载体,开展了农机农艺配套技术研究,并在适宜安徽省水稻机插秧品种,水稻机插秧农机农艺互适性研究,适合水稻机械化栽植机具(宽窄行插秧机及制种专用窄行距插秧机的研制)上取得了一定成果,形成了一系列地方标准,为全省水稻生产机械化发挥着重要作用。

2 存在问题 2.1 机械化栽植水平总体不高水稻生产的耕整地、栽插和收获3个环节中,机械化栽插水平较低,虽然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的推广和发展但仍然远低于耕整、收获,环节,成为制约水稻全程机械化发展的瓶颈[3]。如表2所示,2008年安徽省机械化栽植面积仅为机耕面积的1/26、机收面积的1/22,至2015年全省机械化栽植面积栽植面积也只有机耕面积和机收面积的1/3。

2.2 栽植机具不能满足多种种植模式需求我国水稻种植区域广泛,品种多样,对栽插条件要求不一,生育期不同、栽植时间不同,栽植密度不同,因而对株距行距要求也不同,并且有的品种存在较大的差异。目前水稻机械化栽植方式有机插秧、机直播和钵体机械摆栽等方式,但应用较多的是机插秧的方式,但目前我国水稻插秧机机具行距多数为30cm,也有少数在25cm或20cm左右,机具行距固定不变,不能满足所有水稻种植品种及水稻种植要求,如杂交水稻制种要求母本行距为17cm左右,且父母本秧龄不一致,对插秧机的行距和插秧机秧箱的通过性就有更新的要求。且我国稻区地形多样复杂,有山区,有平原,地块大小不一,插秧机机型也不能满足多种地形需要。

2.3 作业质量待提高安徽省水稻机械化栽插的方式采用育秧并机插秧的方式。水稻机插秧的难点在于培育出满足农艺要求并且适合机插的秧苗。若采用工厂化流水线育秧能保证种子的播种密度合理均匀,使秧苗生长均匀一致,机插秧时便可做到栽插均匀。但因育秧工厂价格高,受农民购买能力限制,目前我省机插秧育秧仍是手工育秧占多数。采取人工育秧的方式播种质量完全靠操作者的熟练度,难以控制其播种密度及均匀性,影响秧苗播种效果,秧苗的合格率难以保证,直接影响了栽插效果。且人工育秧操作复杂,不仅在播种均匀性存在问题,而且在装土厚度、覆土均匀性和洒水均匀性等环节上存在难以准确控制的缺点,直接影响了秧苗的出苗率、营养情况、根系盘结及秧块的适机性,从而影响了栽插效果。

3 影响条件分析

3.1 机具投入产出比不高水稻耕整和收获环节机具不是水稻专用机具,可用于其它作物的种植和收获环节。耕整地采用的拖拉机配套旱地耕整机具可以进行小麦、玉米、油菜等作物的耕整作业,配套种植机具可进行小麦、玉米、油菜的种植作业。水稻收获环节采用的联合收割机经过部分零部件的改装也可收获小麦、油菜等作物。机具的适用性广,每季作业天数多,机具产生的效益越多,机具的投入回收的就越快。但水稻栽植机具的适用范围窄,尤其是插秧机只能用于水稻机插秧,在单季稻产期,插秧机一年只能使用一季,且水稻栽插季节适插期短,机具在一个生产年度的利用率低,机具作业效益相对低,且插秧机投入高,成本回收较慢。目前,1台高速插秧机扣除国家财政补贴农民还需要拿6万元左右,按每台年作业27hm2算,1hm2收作业费900元,去除成本150元,每台年仅获利2万元,约3年才可收回成本。3年后,机械保修期已过,维护维修成本加大,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机具价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