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学生实验课教案
高中化学学生实验课教案
实验名称:溶解度的测定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定不同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并掌握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实验原理: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在溶剂中的最大溶解量。
在实验中,我们将利用饱和溶液的制备方法,测定不同温度下氢氧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
实验器材:氢氧化钠固体、水浴锅、玻璃棒、温度计、玻璃棒、烧杯、滴管等。
实验步骤:
1. 准备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并称量。
2. 将称量好的氢氧化钠固体加入到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3. 将烧杯放入水浴锅中,控制水浴锅的温度,使其缓慢升温。
4. 每隔一段时间用玻璃棒搅拌一下,直至溶解度达到平衡。
5. 记录每个温度下溶解度的数据,并绘制出实验数据图表。
6. 根据数据分析,总结氢氧化钠在水中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注意事项:
1. 操作时要小心,避免溶液溅到皮肤或眼睛等敏感部位。
2. 温度控制要准确,不要超过溶解度实验的温度范围。
3. 实验后要及时清洗实验器材,保持实验台整洁。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氢氧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掌握了测定溶解度的方法和技巧,为进一步学习溶解度相关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高中化学实验新版教案设计
高中化学实验新版教案设计实验名称:酸碱中和反应实验实验目的: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观察实验中的现象和变化,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材料:盐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指示剂、玻璃棒、试管、试管架实验步骤:1. 取两个试管,分别加入少量盐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2. 在盐酸试管中加入几滴酚酞指示剂。
3. 用玻璃棒轻轻搅拌,观察颜色变化。
4. 将氢氧化钠试管慢慢滴入盐酸试管中,并继续搅拌。
5. 当颜色完全变化时停止滴加,并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原理:盐酸和氢氧化钠是强酸和强碱,在中和反应中会生成盐和水。
酚酞指示剂可以在酸性溶液中呈现无色,在碱性溶液中呈现粉红色。
通过颜色变化可以观察酸碱中和反应的进行。
实验结果: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后,溶液会从无色变为粉红色,表示酸碱中和反应完成。
实验注意事项:1. 操作时要戴上实验手套,避免溶液溅到皮肤。
2. 实验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试管破裂或溶液溅出。
3. 实验台面要保持清洁整齐,避免混淆试剂或其它材料。
4.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洗试管和试管架,保持实验室清洁。
实验延伸:1. 修改实验条件,比如改变溶液浓度或温度,观察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 进一步探讨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比如中和胃酸等。
3. 深入研究酸碱指示剂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其它反应中的应用。
实验评估:1. 观察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规范性。
2. 分析学生实验结果,评价学生对酸碱中和反应原理的理解程度。
3. 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引导其深入思考和探索。
通过本实验的设计,学生可以通过动手操作来深入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和应用,培养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
高中化学教案(精选5篇)
高中化学教案(精选5篇)高中化学教案1第一单元第3课时氧化还原反应一、学习目标1.学会从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角度来分析、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2.学会用“双线桥”法分析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并判断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3.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4.辨析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并用韦恩图表示之,培养比较、类比、归纳和演绎的能力。
5.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得电子和失电子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氧化还原反应。
难点: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变化与电子得失的关系,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
三、设计思路由复习氯气主要化学性质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引入,结合专题1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对这些反应进行判断,从而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区别,并从电子转移等角度进行系统分析,再升华到构建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关系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情景引入]由复习上节课氯气有关反应引入本节课的研究主题。
先由学生书写氯气与钠、铁、氢气和水,次氯酸分解、此氯酸钙和二氧化碳、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练习]学生自己书写方程式,并留待后面的学习继续使用。
[过渡]我们结合在第一章中学过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来判断一下这些化学反应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还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媒体]2Na+Cl2=2NaCl2Fe + 3Cl2 2FeCl3H2 + Cl2 2HClCl2+H2O HCl+HClOCa(ClO)2+CO2+H2O=CaCl2+2HClO2HClO O2↑+ 2HCl[练习]学生自己进行判断,或可小组讨论、分析。
[叙述]现在请大家在氯气与钠反应的方程式上,标出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在反应前后的化合价。
[思考与讨论]学生解决下列问题:1.元素的化合价是由什么决定的呢?2.元素的化合价在何种情况下会发生变化?3.在同一个化学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数目有何关系?4.在同一个化学反应中,元素得电子数和失电子数有何关系?[叙述]讲述如何用“双线桥”法表示上面所得到的信息。
高中人教版化学实验课教案
高中人教版化学实验课教案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使学生能够了解溶解度的概念,掌握不同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并探究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二、实验器材与试剂:
1. 实验器材:称量瓶、玻璃棒、三颈烧瓶、烧杯、酒精灯、称量器等。
2. 实验试剂:石蜡、碘酒、二氧化硫、冰醋酸、石蜡、酒精等。
三、实验步骤:
1. 将取适量石蜡放入冰醋酸中,用玻璃棒搅拌均匀,观察石蜡的溶解情况。
2. 将取适量碘酒放入三颈烧瓶中,用烧杯预热加热,观察碘酒在加热下的溶解情况。
3. 将取适量二氧化硫放入烧瓶中,用酒精灯加热,观察二氧化硫的溶解情况。
4. 记录各实验物质的溶解度以及溶解速度。
5. 总结不同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及溶解速度。
四、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接触有毒或危险化学品。
2. 实验结束后要做好实验器材的清洗和归还。
3. 在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实验环境整洁,避免事故发生。
五、实验效果评价:
1. 学生是否了解了溶解度的概念并能够正确运用。
2. 学生是否能够准确观察并记录不同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情况。
3. 学生是否掌握了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并能够从实验结果中总结经验。
六、思考问题:
1. 为什么在加热下物质的溶解度会增加?
2. 溶解度与溶解速度之间有何关联?
3. 在实际生活中哪些情况会影响物质的溶解度?
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溶解度的概念及其实验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中学化学教案设计(最新3篇)
中学化学教案设计(最新3篇)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模板篇一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学会通过比较、归纳等对物质分类的方法2、知道氧化物的分类依据、化合物的分类依据,并认识分类是可以逐级进行的3、学会用观察、实验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归纳、概括、分类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通过对物质的分类,体验分类在化学研究和学习中的重要意义。
5、发展学习科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喜悦,感受科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教学重难点物质的分类方法教学过程新设计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教师:同学们,当你进入书店时,你能一下子找到你所要的书,书店中除了指示的标志之外,书店的分类给予我们的信息非常重要的,现在你能把第一组的同学按照你的标准进行分类?学生讨论,以两人为一组,谈谈自己的一种分类方法及分类结果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1:根据有没有戴眼镜的将学生分为戴眼镜学生和不戴眼镜学生学生2:根据性别将学生分为男同学和女同学……教师对学生的陈述进行小结,得出结论:1、分类必须有明确的标准2、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学生3:根据学生是否戴眼镜对男、女生进行分类。
学生4:根据学生的身高进一步分类……教师对学生的陈述进行小结,得出另一种结论:3、分类是可以逐级进行的教师: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运用到分类?根据你的猜想,你认为分类的关键点是什么,它有哪些意义?生答,教师出示图,并进行说明意义活动2【讲授】新课教学教师: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中不自觉地运用分类法对我们身边的各种物质、用品进行分类。
它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和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同样要研究不同物质性质,同样也要进行分类,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二章第4节物质的分类。
目前,在自然界中,人们已知的物质有1000多万种,它们的性质各异,为了更好地研究和识别它们,我们也要对它们进行分门别类。
展示:氯化钠、硫酸、氧气、醋酸、氯气、氧化镁、高锰酸钾问题:物质分类的方法很多,如何对这些物质进行分类,请同学们利用自己的方法将这些物质分类,并将分类的标准及分类牛牛范文的结果写在单子上,进行展示。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案例5篇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案例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讲话致辞、教育教学、书信文档、述职报告、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speeches, education and teaching, letter documents, job report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案例5篇高质量的教学设计都是我们根据自己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写出的,这是教师为了更有力把握知识点提早整理的文字载体。
高中化学实验优质课教案
高中化学实验优质课教案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特点,掌握酸碱溶液的制备方法以及中和反应的判断方法。
二、实验内容:
1. 实验仪器和药品:酸度计、碱度计、PH试纸、醋酸、氢氧化钠溶液、蓝色石榴石指示剂。
2. 实验步骤:
(1)将等量的醋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倒入两个试杯中,并添加少量的蓝色石榴石指示剂。
(2)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酸性溶液的PH值接近于7,观察颜色的变化。
(3)逐滴加入醋酸至碱性溶液的PH值接近于7,观察颜色的变化。
(4)记录下中和点时的PH值。
三、实验结果分析:
1. 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在化学平衡状态下相互中和的反应。
2. 在中和点时,酸碱的摩尔数相等,PH值为7,产生中和盐和水。
3. 中和反应的特点是放热反应,会产生大量的热能。
四、实验结论与拓展:
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特点,并掌握酸碱溶液的制备方法以及中和反应的判断方法。
同时,学生还可以进一步进行探究性实验,探讨不同溶液之间的酸碱中和反应及其实验现象。
以上是一份高中化学实验的优质课教案范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化学优秀教案8篇
高中化学优秀教案8篇高中化学优秀教案8篇高中化学优秀教案1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根据“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理论才能”是新课程的根本理念。
现代教学论认为:一个理想的教学过程应该是问题循环的过程。
心理学那么告诉我们,青少年都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强烈要求,即渴望有尝试和显示自己才能的时机。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多层面、多维度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验探究,当学消费生思维障碍时,应为学生提供支撑性问题,使学生抑制思维障碍,保持思维的连续性,是一种优良的教学方法,是可以让学生动起来的方法。
本教学设计紧紧围绕“让生活走进化学,让化学走向社会”,严密联络生活,创设出多层面、多维度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唤起他们的求知欲,使学生自主地进展实验探究,让他们实在体会到化学的乐趣、微妙与价值。
〔二〕教学背景分析^p1、学习内容分析^p〔1〕课标要求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化学Ⅰ中规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主要有以下内容:根据消费、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2〕本节内容组成及模块教学要求理解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性质以及氢氧化铝的实验室制备,认识铝的重要化合物在化学性质上与其他常见金属化合物的不同,能书写出相关的化学反响方程式和离子反响方程式。
〔3〕在模块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铝的重要化合物》是第三章第二节第二个框题,是中学化学的根底知识,也是学生以后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理解和应用的根本知识。
学习该知识,不仅可以为前面的实验和离子反响等根本概念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也可以为必修2物质构造、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根底,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根本方法。
因此,本部分内容本质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是高中阶段的重点内容之一。
高中化学优秀教案优秀10篇
高中化学优秀教案优秀10篇新学期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模板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2、通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实验,使学生了解鉴别它们的方法。
3、使学生认识对比的学习方法。
4、使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5、通过了解侯德榜制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1.na2o2的性质。
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
●教学难点:过氧化钠和水、二氧化碳的反应。
●教学用具投影仪、小试管、大试管、小烧杯、脱脂棉、胶头滴管、酒精灯、火柴、气球、小烧杯、铁架台、镊子,na2o2、na2co3、nahco3固体,nahco3、bacl2溶液,稀盐酸、澄清的石灰水、水、酚酞试剂。
●课时安排:共1课时●第一课时:钠的氧化物:氧化钠与过氧化钠●教学过程[设问]有人打电话119,意味着有什么事情发生?[学生]有火情发生。
[设问]这时,我们首先想到用什么灭火呢?[学生]水、灭火器等。
[讲解]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是由于反应产生了比空气重且一般不支持燃烧的二氧化碳。
而今天,我却要用水和二氧化碳来点火,大家相信吗?[演示实验2—6]蘸有na2o2的脱脂棉与水的反应。
[补充实验]在一个盛有少量碳酸钠固体的小烧杯中加入盐酸,并用镊子夹取蘸有过氧化钠粉末的脱脂棉伸入烧杯,脱脂棉剧烈燃烧。
[补充实验]也可以用此法:用脱脂棉包一定量的过氧化钠,请学生用玻璃管吹气,过一段时间,棉花就会剧烈燃烧,所以也叫“吹气生火”[设问]发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展示过氧化钠][教师]原来,是这种叫做过氧化钠的化合物在起作用。
[引入新课]由于钠的性质活泼,其化合物的种类繁多,用途也广。
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钠的化合物。
[板书]第二节钠的化合物[板书]一、过氧化钠[教师]由刚才的实验我们可知,na2o2可与h2o和co2发生化学反应,它们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什么?[演示实验2—5]把水滴入盛有na2o2的试管中,检验生成的气体,并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高中化学实验新版教案全册
高中化学实验新版教案全册
实验名称:酸碱中和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使学生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特点,并掌握酸和碱的性质。
实验材料:
- 硷性试纸
- 盐酸
- 红色墨水
- 氢氧化钠溶液
- 玻璃棒
- 烧杯
实验步骤:
1. 取一只烧杯,分别倒入等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2. 用玻璃棒将红色墨水滴在溶液中。
3. 用硷性试纸分别测试溶液的酸碱性。
4. 在盐酸中滴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将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是否发生颜色变化。
实验原理:
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酸碱中和反应的典型试剂,盐酸为酸性物质,氢氧化钠为碱性物质。
当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按化学计量比混合后,反应生成盐和水,实验中的红色墨水用于标
记酸碱中和反应发生的地点。
硷性试纸用于测试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中要注意安全,佩戴实验室服装和手套。
2. 实验结束后要注意及时清理实验台和器材,不能将废弃液体随意倒入下水道。
3. 实验过程中如有不懂,应及时向老师请教。
教师评价:
这个实验旨在让学生了解酸碱中和反应,掌握酸碱性质的方法。
通过实验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增强对酸碱中和反应的认识。
实验内容简单易操作,能够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力。
化学教学设计【6篇】
化学教学设计【优秀6篇】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模板篇一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学会Cl-、SO42-、CO32-、NH4+等离子检验的实验技能,能用焰色反应法、离子检验法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探究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
2、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现象分析等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3、初步学会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学会主动交流。
逐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常见离子检验的实验技能;设计简单的探究实验方案。
三、设计思路化学研究中,人们经常根据某些特征性质、特征反应、特征现象和特征条件对物质进行检验,以确定物质的组成。
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物质检验知识,但不够系统化,需进一步总结和提炼。
本节课选择Cl-、SO42-、CO32-、NH4+等常见离子作为检验对象,复习总结初中化学知识,学习常见物质的检验方法,介绍现代分析测试方法,从而让学生了解物质检验方法的多样性,进一步认识到物质检验过程中防止干扰的设计、多种物质检验方案的设计及操作技能。
教学时,首先让学生明确物质检验的意义和价值,并初步明确进行物质检验的依据或策略,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其次,根据教学目标创设相应的情景,提出具体的任务。
四、教学过程[导入]物质的检验是一个重要的工作。
如为保证公平竞赛,在大型运动会上会进行兴奋剂检测;检查身体时对血糖血脂的检验;质检员对生产的产品质量标准的检验,等等。
[情景]“资料链接”——由某抗秧苗病菌的农药袋上的标签可知,该农药含有碳酸铵和硫酸铜两种成分。
如何通过实验确证该农药中含有铵根离子、碳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呢?指出所用的试剂、预期将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完成课本“活动与探究”栏目中的实验1-4。
离子试剂现象实验1NH4+实验2Cl—实验3SO42—各个实验中,依次观察到什么现象?出现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明确NH4+、Cl—、SO42—等离子的检验所采用的试剂和方法等:NH4+:加浓NaOH溶液,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Cl—: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SO42—:滴加BaCl2溶液和稀盐酸,生成不溶于稀盐酸的白色沉淀。
高中最美化学实验教案模板
高中最美化学实验教案模板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能够观察、探究不同物质在发生变化时产生的气味变化,理解物质变化与气味变化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材料:
1. 硫磺
2. 醋酸
3. 小瓶
4. 火柴
5. 实验眼镜
三、实验步骤:
1. 首先取一小瓶,内放入少量硫磺;
2. 点燃硫磺,观察并记录下产生的气味;
3. 然后取另一小瓶,内放入少量醋酸;
4. 同样点燃醋酸,观察并记录下产生的气味;
5. 对两种实验中产生的气味进行比较。
四、实验原理:
硫磺在燃烧时产生硫醇等恶臭气体,而醋酸在燃烧时则产生醋酸乙酯等具有刺激性气味。
五、实验结果与结论:
通过本实验观察可以发现,不同物质在发生变化时会产生不同的气味。
这是因为物质的变化过程中会释放出气体,而这些气体的属性与原物质有密切关系。
因此,气味可以作为一种判断物质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
六、实验延伸:
可以将本实验延伸至其他物质的气味变化实验,如石灰和酱油等。
七、安全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需佩戴实验眼镜,避免接触有毒有害气体;
2. 火柴使用完毕后要及时熄灭。
以上是本次化学实验的教案,希望能对教师们在教学中有所帮助。
祝实验顺利!。
高中化学教案(最新10篇)
高中化学教案(最新10篇)教学设计方案篇一重点:(1)建立饱和溶液的概念。
(2)分析溶液“浓”“稀”跟溶液饱和与不饱和这两组概念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难点:篇二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溶液。
为了对溶液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就需要将溶液作以分类: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演示[实验7-2]在10毫升水里分别加入食盐和硝酸钾固体,直至不能再溶解。
[教师活动]提问:在实验演示过程中,溶液的温度是否改变?水的量是否改变?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目的:为学生观察实验提供了一定的方向,有利于学生分析实验结果。
][教师活动]演示[实验7-2]:在各盛有10毫升水的试管中;分别缓慢加入氯化钠和硝酸钾固体,边加入边振荡,直到试管里有剩余固体不再溶解为止。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并回答以上提出的问题。
[结论]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篇三一、教材分析本章以分类为中心,介绍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的分类。
第二节《离子反应》从有无离子参加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
第一课时学习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情况,并从电离的角度深化酸、碱、盐的定义,水到渠成的转入离子反应的讨论。
第二课时从概念出发,结合探究实验总结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本节内容在中学阶段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
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都可能涉及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
学好这一节内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学反应的本质。
既巩固了前面已学过的电离初步知识,又为后面元素化合物知识、电解质溶液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对溶液的导电性,电解质的概念、复分解反应的概念等知识已有一定的认识,知道电解质在溶液中能电离出离子,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知道酸、碱、盐的溶解性。
但是学生刚进高一,元素化合物知识不丰富,电离理论初步接触,因此本节知识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
高中化学分组实验教案
高中化学分组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此实验,学生将学会将给定的物质分组,以便更好地理解元素和化合物之
间的关系。
实验原理:本实验基于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特征,将给定的物质分为不同的组别,例如金属、非金属、酸、碱等。
实验材料和药品:
1. 试管
2. 火柴
3. 蓝试纸
4. 红试纸
5. 碘液
6. 硫酸
7. 氨水
8. 碘酒
实验步骤:
1. 将给定的物质放在实验台上,包括以下物质:锌粉、铜粉、硫酸、氢氧化钠、氨水、铝箔、碳粉、氯化钠。
2. 将试管标记为A、B、C、D、E、F、G、H。
3. 将锌粉放入试管A中,铜粉放入试管B中,硫酸放入试管C中,氢氧化钠放入试管D 中,氨水放入试管E中,铝箔放入试管F中,碳粉放入试管G中,氯化钠放入试管H中。
4. 在每个试管中进行相应的检验:在锌粉中添加蓝试纸、在铜粉中添加红试纸、在硫酸中
添加碘液、在氢氧化钠中添加硫酸、在氨水中添加铜丝、在铝箔中添加氧气、在碳粉中加热、在氯化钠中添加硫酸。
5. 根据实验结果,将物质分为金属、非金属、酸、碱等组别。
实验总结:通过实验,学生将了解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特征,掌握将给定的物质分组的方法,从而更好地理解元素和化合物之间的关系。
高中化学主题式实验课教案
高中化学主题式实验课教案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实验现象;
2. 探究不同浓度的酸和碱溶液在中和反应中的用量比例;
3. 观察中和反应产生的气体和颜色变化。
二、实验器材与试剂:
1. 玻璃容器、试管、量筒、滴定管等实验器材;
2. 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酸碱溶液;
3. 酚酞指示剂。
三、实验步骤:
1. 将等体积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分别装入两个试管中;
2. 分别加入适量的酚酞指示剂,观察颜色变化;
3. 逐滴加入盐酸溶液到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颜色变化,直至颜色转变为粉红色;
4. 记录实验过程中所需盐酸溶液的用量;
5. 重复以上步骤,分别使用浓度不同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实验。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1. 实验现象: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在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颜色由逐渐变淡到粉红色;
2.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可以计算出不同浓度的盐酸和氢氧化钠的用量比例;
3. 实验分析:通过实验结果可以得知,在酸碱中和反应中,通过用量比例可以确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五、实验总结与拓展:
1. 总结实验原理和实验结果;
2. 探究其他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现象;
3. 进一步研究酸碱指示剂的选用和作用。
六、安全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实验器皿的稳固和避免溶液溅射;
2. 实验操作中要戴上实验手套和护目镜;
3.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洗实验器材以及处理废液。
七、教学反思:
1. 本实验通过探究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记录能力;
2. 通过实验设计,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和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高中化学教案优秀8篇
高中化学教案优秀8篇2022高中化学教案优秀模板篇1教学重点: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教学方法:创调情境→提出问题→诱导思维→激发兴趣→分析归纳→解决问题教学手段:实验录像、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投影教学过程:[引言]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将化学反应分为不同的反应类型。
如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将化学反应分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若根据化学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又可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
[板书]第二节离子反应[复习提问]回顾初中物质导电性实验——第一组物质是干燥的氯化钠固体、硝酸钾固体、氢氧化钠固体、磷酸固体、蔗糖固体、无水酒精,第二组是溶液、溶液、溶液、溶液、酒精溶液、蔗糖溶液[学生回答]还记得吗?哪些物质能导电?哪些物质不能导电?干燥的固体、固体、固体、固体不导电,而溶液、溶液、溶液、溶液都能导电。
蔗糖和蔗糖溶液,无水酒精及其水溶液均不导电。
[复习提问]为什么有些物质如、、、在干燥的固体时不导电,而溶于水后却能导电了呢?[学生回答]是因为这些物质的固体中不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当它们溶于水后,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使这些物质电离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从而能够导电。
[教师总结]可见酸、碱、盐的水溶液都具有导电性。
[引出新课][板书]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1.概念:[投影](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如:、、等。
(2)非电解质:无论是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例:蔗糖、酒精等。
[讲述]我们已经知道酸、碱、盐是电解质,它们的水溶液都能导电。
那么,我们进一步来研究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种类的酸、碱、盐溶液,它们的导电能力是否相同。
[演示实验]实验1-1[引导思考]学生认真观察实验,并对实验现象加以分析、讨论。
高中化学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案例50篇
高中化学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案例50篇
1. 标题:生物化学实验中的创新设计
内容:介绍了一种新颖的生物化学实验设计,通过结合生物学和化学的知识,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化学反应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2. 标题: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实验探究
内容:通过一系列有趣的实验,揭示了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化学概念的理解。
3. 标题:化学反应速率的探究
内容:通过实验和探究,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控制反应速率。
4. 标题:化学平衡与浓度的实验研究
内容:通过设计一系列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以及浓度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
50. 标题:化学实验设计中的创新思维培养
内容:通过设计创新的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热爱。
以上是50个高中化学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案例的简要介绍。
每个案例都以不同的主题和实践形式展示了化学教学中的创新思路和方法。
这些案例可以为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帮助他们在实际教学中创新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必修一化学课程教案(精选5篇)
高中必修一化学课程教案(精选5篇)高中必修一化学课程教案【篇1】知识技能:使学生掌握蔗糖的分子组成、性质及鉴别方法,了解蔗糖的用途;初步学习蔗糖水解反应的`实验方法及基本操作;理解低聚糖、二糖的定义,了解麦芽糖的性质。
能力培养: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学实验方法的训练。
科学思想: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对实验现象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结论,并引导学生总结实验成败的关键,培养学生对化学现象与化学本质的辩证认识及认真细致、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科学品质:通过让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协作进行实验、共同分析、讨论实验结果,从而学习新知识这一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情感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科学方法:通过对砂糖、冰糖等蔗糖水溶液的还原性实验的现象进行对比与分析,引导学生通过表面现象分析问题的本质,学习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蔗糖的水解反应及对水解产物的还原性进行检验,对学生进行初步的科学实验方法的训练。
重点、难点蔗糖的非还原性;蔗糖的水解反应;思维方法、学习方法的培养;实验方法及实验能力的培养。
高中必修一化学课程教案【篇2】一、对教材的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的离子键内容,是在学习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后在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对分子结构知识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对物质结构理论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从而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也为今后更深层次的学习化学奠定基础。
2、教材内容的分析教材是通过复习初中学过的活泼的金属钠跟活泼的非金属单质氯气起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的过程,对这段知识进行复习,同时予以拓宽加深,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离子键的概念,并引出电子式及用其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3、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点:①离子键;②电子式的书写及用其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二、学生情况分析本节教材涉及的化学基本概念较多,内容抽象。
高中化学优秀教案有哪些
高中化学优秀教案有哪些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酸碱中和反应,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性质和特点。
实验原理: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是一种化学中和反应。
实验材料:硫酸、氢氧化钠、酚酞指示剂、试管、试管架、滴管等。
实验步骤:
1. 取一只试管,装入少量硫酸。
2. 加入少量酚酞指示剂,观察试管中的颜色。
3. 用滴管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试管中发生的变化。
实验结果: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盐和水,试管中的颜色由红变成了紫色。
实验结论:酸碱中和反应是一种破坏酸碱性质的化学反应,生成的产物为盐和水。
2. 实验项目:金属与酸反应的观察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金属与酸反应的性质,掌握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特点。
实验原理:金属与酸反应,会产生氢气。
实验材料:锌片、盐酸、试管、试管架、氢气收集瓶等。
实验步骤:
1. 取一块锌片,放入试管中。
2. 加入盐酸溶液,观察试管中的变化。
3. 使用氢气收集瓶收集生成的氢气,观察氢气的性质。
实验结果:锌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并且氢气具有可燃性。
实验结论:金属与酸反应会产生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
江苏省建湖高级中学袁高玉
课题名称:氧化铝性质探究
实验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实验和分析实验能力
实验内容:
(1)实验名称:《氧化铝的制备和性质探究》
(2)实验器材和材料:铝条砂纸棉签表面皿试管硝酸汞溶液3mol/L盐酸3mol/L NaOH
(3)实验教学设计思路:导入新课---激发兴趣---自主探究-----得出结论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主动探究习惯的养成
教学策略:引导自主探究
实验类型:学生实验
实验教学过程:
实验设计说明:
该实验在苏教版教材中没安排演示和学生实验,主要原因是实验室中的氧化铝固体由于晶型的原因根本不能和酸碱反应,而利用铝汞齐来制备出的氧化铝可以迅速与酸碱反应,课堂一开始通过“铝长毛”现象充分激发学生兴趣,然后让学生亲自制出氧化铝,再来探究它的性质,这样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同时尽量利用生活中的材料使这个实验微量化、生活化,使得实验的污染最小化,氧化铝制备出来后对下面的氧化铝两性的探究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整个设计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轻松愉快的掌握知识,同时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和探究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