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病饮食护理指导
中医脾胃病科护理常规
中医脾胃病科护理常规(-)病室环境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根据病症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
(二)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达指定床位休息。
(三)入院介绍1.介绍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师、责任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四)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
2.新入院患者当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3次。
3.若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
4.若体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 次或遵医嘱执行。
5.体温正常3次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6.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五)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六)每周测体重、血压各1次或遵医嘱执行。
(七)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八)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九)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神志、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
2.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3.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十)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安心治疗。
(十一)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并积极配合治疗。
(十二)遵医嘱准确给药。
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情、药性而定,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十三)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十四)预防院内交叉感染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十五)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胃脘痛护理常规因胃气郁滞、气血不畅所致。
以上腹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胃,涉及肝、脾。
急慢性胃炎、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中医如何护理脾胃病
中医如何护理脾胃病中医认为食物维持生命的根本在于脾和胃。
脾胃的关系可概述为一脏一腑互为表里,可起到升清降浊的效果,其中脾主升,不仅能够消化水谷,也能够吸水水谷之精微,当水谷进入到胃部以后,胃会对其起到腐熟消化作用,使得水谷精微入于心、惯于肺,起到营养四肢的作用,让人体的皮毛、筋骨、肌肉等组织获取养分,使得机体保持正常的新陈代谢功能,维持人体生命。
胃主降,除了能够消化水谷以外,也能够向小肠传送食糜,此种向下传导的动向是胃气和降的表现,只有始终保持胃气和降的功能,实现食糜有规律的向下传导,实现胃肠虚实更替,达到实而不满的状态。
脾胃之间是相互协调的,一旦一方出现异常,则会影响人体的协调性。
那么如果出现脾胃病,病人该如何护理呢?下面来一起探讨吧!1、脾胃不好会出现哪种症状呢?(1)黑眼圈——脾胃血气浑浊在人体诸多经络中,胃经是气血充沛的一条经络,中医认为眼袋周围属于胃经的起始点,容易形成沉淀浊物,因此爱熬夜的人群,脸上常常挂有黑眼圈,这也是血气浑浊的一种体现。
中医在调理脾胃血气浑浊时,一般以缓解压力为主,病人日常要保持充足的睡眠,不可过度熬夜,减少刺激性电影的观看,并日常合理调节饮食,培养少食多餐的饮食习惯,优先食用容易吸收与消化的蛋类、鱼类蛋白质食物,控制辛辣刺激性食物食入。
(2)嘴唇无光泽——脾气亏虚如果人体脾气健运,那么口唇则表现为红润有光泽,皮肤富有弹性;否则,如果人体脾气亏虚,嘴唇则表现为暗淡无光,甚至出现萎黄、脱皮。
中医在调理时脾气亏虚者可将午饭时间提前,比如日常12时食用午饭,将其调整为11时吃午饭,这主要是由于11时人体的脾气最为旺盛,对食物的消化能力吸收能力更强,19~23时是脾胃较为虚弱的时间段,在晚饭一小时后可食用一个水果,可起到健脾的良好效果。
(3)便秘——胃热腹泻、虚寒当人体出现胃热时,很容易出现便秘,这主要是由于食物残渣下行较为缓慢,水分在下行过程中逐渐流失,到了人体大肠部位时已经变干,所以容易出现便秘的问题;大便不成形则是由于人体脾胃虚寒导致。
胃疡中医护理方案
胃疡中医护理方案.docx胃疡(慢性消化性溃疡)中医护理方案胃疡多因情志郁怒,饮食不节,或因外邪侵扰,药物刺激等,使脾胃失健,胃络受损而出现溃疡。
以经常性胃脫疼痛为主要表现的内疡类疾病。
胃疡分型:肝胃不和证、脾胃气虚证、脾胃虚寒证、肝胃郁热证、胃阴不足证。
一、基础护理1.病室环境:病室安静、整洁、室内阳光充足、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
2.情志护理:针对溃疡病人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社会文化的护理。
通过下棋、看报、听音乐等消除紧张感,还可配合性格训练,如精神放松法、呼吸控制训练法、气功松弛法等,减少或防止溃疡的发生。
告知病人情绪反应与溃疡的发展及转归密切相关,提高病人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及心理应急能力,全面客观的认识溃疡病;告诫病人重视不良行为的纠正。
3.饮食护理:(1)少量多餐定时定量(2)避免辛辣刺激性饮食,禁忌肥甘厚味;禁忌过食辛、酸及易产酸食物;禁忌易阻气机食物等;禁忌寒凉生冷食物等;禁忌坚硬的食物。
(3)忌暴饮暴食,不宜过冷过热过甜过咸,宜清淡松软食物,少食多餐,选择细软易消化食物。
4.给药护理:(1)中药汤剂宜温服。
(2)脾胃虚弱者,中药汤剂热服。
(3)溃疡发作期宜冷服。
5.病情观察:(1)密切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及与寒热、饮食的关系。
(2)注意呕吐物和大便的颜色、性状。
(3)胃腕痛忽然加剧,或者伴呕吐、寒热、或全腹硬满并疼痛拒按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4)出现呕血或者黑便、面色苍白、冷汗时出、四肢厥冷、烦躁不安、血压下降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二、辩证施护1.肝胃不和证症候:胃腕胀痛,窜及两胁;善叹息,遇情志不遂胃痛加重;暖气频繁;口苦;性急易怒;嘈杂泛酸;舌质淡红,苔薄自或薄黄;脉弦。
2.脾胃气虚证症候:胃腕隐痛;腹胀纳少,食后尤甚;大便澹薄;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消瘦;色淡苔白;脉缓弱。
3.脾胃虚寒证症候:胃腕隐痛,喜暖喜按;空腹痛重,得食痛减;纳呆食少;畏寒肢冷;头晕或肢倦;泛吐清水;便澹腹泻;舌质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或迟。
脾胃病科常见护理诊断及措施
呕吐外邪犯胃:证候:突然呕吐,伴发热恶寒,头身疼痛,胸脘满闷,舌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祛寒解表,芳香化浊。
辨证施护:①此型多属邪实,因患者发热恶寒,为寒邪偏重。
病室宜温暖向阳,安静舒适,空气新鲜。
②注意观察体温、脉搏、舌象,脘腹部及呕吐物的变化,若有体温持续升高,呕吐呈喷射状,剧烈头痛、两侧瞳孔不等大,烦躁不安、嗜睡、呼吸深快等现象,是邪毒内陷于脑之征,应立即报告医师进行抢救。
③本型多见暴病,呕吐频繁,患者心情急躁,焦虑不安,应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紧张情绪,使其静卧,尽量减少搬动勿打扰患者休息。
④针刺中脘、内关、足三里及在夹脊两侧刮痧,可缓解症状。
⑤呕吐严重者可暂禁食,待呕吐减轻后给予流质、半流质,逐渐过度到普食,忌油腻、甜粘之品。
若呕吐量多时,应注意补充水分,遵医嘱输液,防止损伤津液。
饮食停滞:证候:呕吐酸腐,脘腹胀满,嗳气厌食,得食愈甚,吐后症状减轻,大便溏薄、秽臭或秘结,舌苔厚腻,脉滑实。
治法: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辨证施护:①时清除呕吐物和更换被污染之衣被,特别注意室内通风,消除秽臭之气。
②鼓励患者尽量将胃中积食吐出,必要时可用探吐法。
吐后不应立即进食,待胃中感觉恢复正常后,先进少量流食,食后不吐,再逐渐改为半流食和软食。
禁忌硬固不易消化之品和油煎厚味,并应限制食量,不宜暴饮暴食,以免引起食复。
③选择有消食化滞作用的食品,如山楂、麦芽、粳米等。
④注意观察呕吐物的性质、颜色、气味,数量及呕吐的频率。
如患者呕吐咖啡色液体或伴有鲜红色血液,是胃肠积热,损伤脉络,应引起警惕,及时通知医生予以处理。
⑤注意观察二便是否通畅。
若暮食朝吐,朝食暮吐,或呕吐见粪臭样物,并伴腹痛拒胺,无大便、无矢气者,为腑气不通,应留取呕吐物送化验室检查,并立即采取措施。
痰饮内阻:证候:呕吐多为清水痰涎,胸脘痞闷,不思饮食,头晕心悸,舌苔白腻,脉滑。
治法:温化痰饮,和胃降逆。
辨证施护:①饮为阴邪,得温则化,除明显挟热证者外,皆以温热为好。
中医饮食护理
服药饮食宜忌 一般忌口:服药期间、忌食生冷、肉、 酒、腥臭等不易消化,有刺激性的食物。 特殊忌口:服补药后,忌食浓茶和萝卜。 皮肤病,忌食海腥食物。疮痈肿毒,忌 食虾、蟹、羊肉、辣椒等刺激性食物。
谢谢! 谢谢!
饮食护理
饮食护理: 饮食护理:
饮食护理的基本要求 (1)、饮食有节,适时定量 饮食要适时、定量,不可过饥过饱,更 不能暴饮暴食。 (2)、合理膳食,不可偏嗜 三餐安排合理,做到饭、菜的色香味形 俱全,美味可口。忌肥甘厚味,嗜食偏 好。
(3)、重视脾胃,注意卫生 注意食物宜新鲜,忌生冷,不洁的食物, 防止病从口入。 (4)、辩证施食,相因相宜 遵循“ 遵循“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 实则泻之” 实则泻之”的调护原则
食物的性味和功效 (1)、食物的性味 寒性食物:绿豆、苦瓜、冬瓜、丝瓜、西瓜 热性食物:葱、姜、蒜、辣椒、白酒、狗肉 温性食物:糯米、羊肉、鸡、鲤鱼 凉性食物:鸭蛋、莲子、海带、柠檬 平性食物:玉米、红薯、牛奶、蚕豆、香菇
(2)、食物的功效 有降脂、降压、防止血管硬化作用的食物:海藻、 山楂、黑木耳、茶叶、荷叶、芹菜 有消炎作用的食物:大蒜、冬瓜籽、菠菜根 有解毒作用的食物:番茄、绿豆、生姜、醋 有降糖止渴作用的食物:南瓜、山药、茭白、苦 瓜 有清热解毒作用的食物:西瓜、冬瓜、黄瓜、苦 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绿豆、扁豆
有祛湿利水作用的食物:西瓜皮、冬瓜皮、绿豆 有强健脾胃作用的食物:生姜、鸡内金、麦芽、 陈皮 有润肠通便作用的食物:核桃仁、芝麻、香蕉、 蜂蜜 有镇咳祛痰作用的食物:梨、萝卜、橘子、白果 有止血作用的食物:花生内衣、黄花菜、木耳、 藕
有涩肠止泻作用的食物:大蒜,焦麦芽、 炒陈皮、莲子、炒山药 有驱虫作用的食物:槟榔、南瓜子、椰 子、胡萝卜 有生奶作用的食物:鲫鱼、猪蹄、鱼头、 生南瓜子 有补益作用的食物:大枣,花生、桂圆、 荔枝
脾胃病的饮食护理指导
脾胃病的饮食护理指导作者:苏秋菊邢艳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3期【摘要】饮食护理是脾胃病康复的重要措施,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重视饮食,可使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脾胃病;饮食护理;辨证施膳【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319-02饮食疗法,是中医治疗的一大特色,合理的饮食,不仅能为机体提供充足的营养,而且能调治疾病,尤其是在慢性疾病和重病的恢复期,合理运用饮食调护,对病人的康复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中医历来重视饮食调护,实践证明,正确的饮食调护,对于有发病倾向者,可预防疾病的发生;而对于已患疾病者,则可起到增强患者体质、缓解疾病症状及预防疾病进一步发展的作用[2]。
古人云:―勿以脾胃热冷物,勿以脾胃软硬物,勿以脾胃熟生物。
‖明代医家张景岳提出:―土气为万物之源,胃气为养生之主。
脾胃升降运动对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旦失常,必将以其诸多疾病。
[3] 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营养物质的消化呼收,气血的化生,有赖脾胃的运化功能,故有―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之说。
对脾胃病患者来说,食疗亦不可缺少,但必须根据病人平素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来选择饮食,即所谓―辨证施膳‖1 辨证施膳辨证调配饮食辨证施治是中医学的一大特色,在护理中应在辨证的基础上为病人提供合理的膳食。
在调配膳食时,应使食物与疾病性质相适应,能使脏腑之气调和,生成精液,维持其旺盛的生命力[4]。
在辨证施膳时,首先要辨明证候,再根据时节、地理、病人的体质状况、性别、年龄的不同,把人体与自然环境结合起来全面分析,选准食物,才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5]辨证选择食物病证有寒、热、虚、实之分,食物亦有四性五味之别,在饮食调护应按病证的性质不同,选择相宜之食品,利用食物的食性调整人体阴阳的不平衡,使其恢复健康。
[6]1.1 脾胃虚寒多因脾胃虚弱或病后脾胃受损、劳倦过度等使阴寒内生,脉络失于温煦所致。
泄泻中医护理方案
泄泻中医护理方案泄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量少、质稀,常伴有腹痛、腹胀、里急后重等症状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
中医认为泄泻多由脾胃虚弱、湿热内蕴、痰食阻滞等因素引起。
下面是一个中医护理方案:一、饮食调养:1.忌口:泄泻患者应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咖啡、煎炸食品等。
2.病程初期饮食调节:推荐选择半流质或易消化的食物,如稀饭、面条、面包、蒸蛋等。
避免高纤维食物,如糙米、糙面、豆类等。
3.病程稳定后饮食调节:逐渐恢复正常饮食,注重膳食均衡,保证营养的摄入。
4.回避刺激性饮料:应避免饮用含咖啡因和气泡的饮料,如咖啡、茶、可乐等,这些饮料可能加重泄泻症状。
二、药膳调理:1.翘翘板膳食:将30克磨盏(绿豆粒子大小),15克白术,10克碎香附粉,10克枳实研末,20克双花蒲公英研末,混合煮沸30分钟,成浓汤,分微温3次服。
每日1剂,连服1周。
2.青萝卜熟地膳食:将30克磨盏,15克白术,10克香附,30克熟地,10克青萝卜研末,混合煮沸30分钟,成浓汤,分微温3次服。
每日1剂,连服7-14日。
3.叶黄素白芍膳食:将15克磨盏,10克白芍,1粒叶黄素胶囊,研末,混合煮沸30分钟,成浓汤,分微温3次服。
每日1剂,连服7-14日。
三、中药调理:1.四君子汤:黄芪、白术、党参、陈皮各10克,加水煎煮30分钟,分2次温服。
2.芩连陈皮汤:黄芪10克,黄连6克,陈皮6克,加水煎煮30分钟,分2次温服。
3.解毒丸:黄连、黄芩、黄柏、黄精、黄连磁石各10克,研末,每次15克,加水煎煮30分钟,分2次温服。
四、生活习惯调整:1.多休息:泄泻患者需要多休息,保证充分的睡眠,有助于身体康复。
2.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都会对身体产生负面影响,容易诱发或加重泄泻症状。
3.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定时作息和饮食可以帮助身体保持健康,减少泄泻的发作。
4.适度运动:适量的有氧运动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缓解泄泻症状。
脾胃科护理常规
脾胃病科护理常规
1.病室环境保持舒适、安静、整洁、空气新鲜,根据疾病性质适当调节温度、湿度。
2.根据病种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环境及使用方法,介绍相关制度,请患者及家属积极配合,介绍主管医生、护士。
3.按规定即刻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身高、体重,观察舌象,有无过敏史,做好记录,告知医生。
4.每天测量体温、脉搏、呼吸一次,每日记录大便一次,每周测体重、血压一次;或者遵医嘱执行。
5.根据患者的情况,作相关宣教,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保健的知识有一定了解,以积极配合。
6.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24小时留取相关标本送检,积极完善相关辅助检查。
7.遵医嘱予以饮食指导,掌握饮食宜忌,并指导其执行。
8.遵医嘱准确给药,做到服药到口。
服药的时间、温度、方法,依病性、药性而定,注意用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从而取得配合。
9.经常巡视病房,及时了解患者的生活起居、饮食、睡眠、情绪等方面的问题,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10.密切观察患者神志、面色、舌象、生命体征等变化,如出现病情变化,告知医生,积极处理。
11.重、危患者遵医嘱执行特别护理者,应制定护理措施,认真实施,做好记录,加强床头交接班。
12.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预防院内交叉感染,做好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13.做好卫生宣教和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胃疡中医护理方案
胃疡中医护理方案胃疡是指胃黏膜慢性炎症,伴随有溃疡形成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
中医认为胃疡主要是由于脾胃虚弱、肝火上炎、湿热蕴结等原因所导致。
针对不同类型的胃疡,中医采用了不同的护理方案,以下是其中的几种。
1.脾胃虚弱型胃疡护理方案:脾胃虚弱型的胃疡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
中医护理方案主要以调理脾胃为主,包括以下措施:-饮食调理:以温煮、煎煮、炖煮等烹饪方法,减少油腻食物和辛辣刺激食物的摄入。
增加消化的蔬菜水果和粮食类食物,避免过度饱食。
-调理情绪: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波动,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劳累。
-脾胃补益:中医常用的脾胃补益方剂有六君子汤等,可以根据个体情况配合选用。
-配伍药物:可以选用益气养阴、调理脾胃的药物来调理身体,如黄芪、党参、白术等。
2.肝火上炎型胃疡护理方案:肝火上炎型的胃疡主要表现为胸胁胀痛、口苦咽干、易怒、大便干燥等症状。
中医护理方案主要以清热降火为主,包括以下措施:-饮食调理: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少吃油腻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粥、面条、煮蔬菜等。
-调理情绪: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劳累,尽量避免精神紧张、焦虑等情绪波动。
-肝火降炎:中医常用的肝火降炎方剂有龙胆泻肝丸等,可以根据个体情况选用。
-配伍药物:可以选用清肝明目、清热泻火的药物来调理身体,如柴胡、黄芩、栀子等。
3.湿热蕴结型胃疡护理方案:湿热蕴结型的胃疡主要表现为腹胀、口苦、恶心、大便黏滞等症状。
中医护理方案主要以清热解湿为主,包括以下措施:-饮食调理:少吃油腻食物和辛辣刺激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
-调理情绪: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劳累,尽量避免精神紧张、焦虑等情绪波动。
-清热解湿:中医常用的清热解湿方剂有茵陈蒿汤等,可以根据个体情况选用。
-配伍药物:可以选用清热解毒、清湿燥湿的药物来调理身体,如黄连、黄柏、苦参等。
除了以上三种常见类型的胃疡,中医护理方案还可以针对个体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配伍。
中医饮食护理的原则
中医饮食护理的原则中医饮食护理的原则饮食是中医养生保健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合理的饮食可以对身体起到调养和防病的作用。
中医饮食护理的原则为:均衡饮食、食疗养生、风寒湿邪谨慎、禁忌食物、个体化饮食。
⒈均衡饮食中医饮食强调五谷为基础,包括稻米、小麦、玉米、高粱、粟米、豆类等。
应当合理搭配主食和副食,以确保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适量摄入各类食物,不偏食、偏好单一食物,以确保身体得到全面的营养。
⒉食疗养生中医饮食护理注重食物的药用价值,通过食物的药物作用来达到养生的目的。
食疗养生可以根据不同的体质、疾病和季节进行调养,例如在春季养肝、夏季养心、秋季养肺、冬季养肾。
中医饮食还注重食疗方面的研究,根据不同病症提供相应的食疗方。
⒊风寒湿邪谨慎中医认为外邪入侵是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风、寒、湿邪是常见的外邪。
中医饮食护理中,对于寒性体质和患有风寒湿病症的人,应避免食用生冷、寒凉、湿重的食物。
应选择温热性食物,以增加体内阳气,驱散寒湿邪气。
⒋禁忌食物中医饮食护理中,有一些禁忌食物是应当避免的。
例如食用过多的辛辣刺激食物,会伤害脾胃功能。
食用过多的生冷食物容易导致寒邪侵袭身体。
食用过多的油腻食物会增加胃肠负担,导致消化不良等。
应当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合理安排饮食,避免以上禁忌食物。
⒌个体化饮食中医饮食护理强调个体化,即根据每个人的体质、病情和年龄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饮食方案。
例如,根据体质的不同,对于阴虚体质、阳虚体质和湿热体质的人,饮食调养方案也会有所不同。
本文档涉及附件:⒈中医饮食护理食谱示例⒉食疗方剂推荐⒊饮食禁忌清单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⒈饮食法:指饮食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食品安全法、国家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
⒉食疗:指通过食物的药物作用来治疗疾病或保健养生的方法。
⒊脾胃功能:指中医理论中脾胃的消化、吸收、运化功能。
特殊疾病饮食护理常规
特殊疾病饮食护理常规(一)各种疾病的饮食原则1.肺系疾病(咳嗽、哮喘、肺痈、肺痨、悬饮、矽肺等)饮食原则宜清淡素食,忌辛辣烟酒、油腻、甜粘食物。
咳嗽痰黄、肺热盛者,宜选萝卜、橘子、梨子、枇杷等清热化痰;痰中夹血者,宜以藕片、藕汁清热止血,痰白清稀肺寒者,应禁忌生冷水果。
患者可以适当进食瘦肉、鸡、蛋等营养食品。
2.心系疾病(心悸、胸痹、失眠等)饮食原则以心悸为主症,结合血脂检验值分别对待。
血脂正常者,一般营养食品均适宜;血脂增高者,以清淡素食为主,少进瘦肉、鱼类食品。
忌动物脂肪、猪肝、脑子以及烟酒辛辣、浓茶、咖啡等刺激品。
3.脾胃系疾病(胃脘痛、呕吐、泄泻、便秘等)饮食原则宜进营养丰富,软、烂、易于消化的食物;忌生冷、煎炸硬固类以及壅滞阻气的食品。
脾胃有寒者,宜食姜、椒类;胃热者可酌进水果;胃酸过多,可吃些含碱面食;胃酸缺乏,饭后宜进食适量醋或山楂;腹泻者以少油半流或软饭为宜,忌茼蒿、茄子以及生冷瓜果等寒凉滑润食物。
4.肝胆系疾病(黄疸、鼓胀、症积、眩晕、中风、癫痫等)饮食原则宜进清淡蔬菜及营养丰富的瘦肉、鸡、鱼类。
忌辛辣烟酒刺激品,少进动物脂肪。
肝胆疾病急性期以素食为宜,缓解期或恢复期可进荤食;肝脾大者,宜选食甲鱼、淡菜;齦、鼻出血者宜食藕粉、藕汁、橘子;肝硬化腹水者,宜低盐或无盐饮食。
肝昏迷时应控制动物蛋白类食品。
5.肾系疾病(水肿、淋浊、消渴、阳痿、遗精、痿症)饮食原则宜清淡,营养丰富的食物以及多种动物性补养类食物。
忌盐、碱过多和酸辣太过的刺激品。
水肿者,可选食荠菜、冬瓜、葫芦、赤豆、鲫鱼、黑鱼、蒜头等利尿消肿的食物。
肾虚者,可选食猪、牛、羊、鸡、狗、肉、蛋等补养品;若需补肾填精,可选用甲鱼、乌龟、胎盘、猪、牛、羊脊髓、筋类;用于补肾壮阳的有虾、海参、羊睾、狗肾等。
肾炎宜予低盐或无盐饮食。
乳糜尿应忌脂肪、蛋白质食物,糖尿病需控制米饭主粮。
6.时感温病(感冒、中暑、霍乱、痢疾)饮食原则宜予清淡素净食物及新鲜水果汁,忌辛辣油腻硬固类食物,时病初起,发热不高,可食素半流或少油半流饮食。
中医脾胃科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脾胃科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中医脾胃科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研究脾胃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在脾胃科的护理工作中,常规技术操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脾胃科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以帮助护士和医务人员提高护理质量。
一、患者接待和评估1. 患者接待:护士应热情接待患者,帮助其填写病历表,了解患者的主诉和病史。
2. 评估患者病情:护士应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腹部触诊、叩诊、听诊等,以了解患者的脾胃情况。
二、脾胃科护理常规技术操作1. 脉诊:护士应熟练掌握脉象的判断,包括脉搏的强弱、速度和规律性等,以了解患者的脾胃功能。
2. 舌诊:护士应观察患者舌苔的颜色、厚薄、湿燥程度等,以判断患者的脾胃状况。
3. 饮食指导: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指导患者调整饮食习惯。
4. 药物治疗:护士应按照医生的嘱咐,合理给予患者药物治疗,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用法。
5. 针灸治疗: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针灸方法和穴位,进行针灸治疗。
6. 推拿按摩:护士应熟练掌握推拿按摩的手法和技巧,对患者进行脾胃保健按摩。
7. 理疗疗法:护士应了解并掌握各种理疗疗法的操作技巧,如灸法、艾灸、拔罐等,以辅助治疗脾胃疾病。
8. 康复训练: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康复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并进行指导和督促。
三、护理常规操作的注意事项1. 技术操作前,护士应认真查阅患者的病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医嘱。
2. 操作前应仔细检查所需器械和药品的完整性和有效性,确保操作的顺利进行。
3. 操作时,护士应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双手清洁,佩戴好口罩和手套,避免交叉感染。
4. 患者应在舒适的环境下接受护理,护士应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床位和安静的环境。
5. 操作过程中,护士应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患者的感受和需求,并进行适度的安抚和鼓励。
6. 护士应及时记录患者的护理情况和病情变化,以便医生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脾胃病的中医护理
(三)嗳气、反酸
1.观察嗳气、反酸的频率、程度、伴随症状及与饮食的关系。 2.指导患者饭后不宜立即平卧,发作时宜取坐位,可饮用温开水; 若空腹时出现,应立即进食以缓解不适。 3.忌生冷饮食,少食甜、酸之品,戒烟酒。 4.指导患者慎起居,适寒温,畅情志,避免恼怒、抑郁。 5.遵医嘱穴位注射,取穴:双侧足三里、内关。 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穴:足三里、合谷、天突、中脘、内关 等。 7.遵医嘱艾灸,取穴:肝俞、胃俞、足三里、中脘、神阙等。
(二)胃脘胀满
1.观察胀满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 2.鼓励患者饭后适当运动,保持大便通畅。 3.根据食滞轻重控制饮食,避免进食过饱。 4.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郁怒、悲伤等情志刺激。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穴:脾俞、胃俞、肾俞、天枢、神阙、中 脘、关元等。
6.遵医嘱穴位注射,取穴:双侧足三里、合谷。 7.遵医嘱艾灸,取穴:神阙、中脘、下脘、建里、天枢等。 8.腹部按摩:顺时针按摩,每次15~20分钟,每日1次。
一、概述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 赖以所养,脾胃具有对水谷受纳和消化及对精微的吸收和 输布的作用,将水谷转化为人体需要的物质基础——津液、 营卫和气血,三者层层深化,津液化生营卫,营卫化生气 血。
随着现在社会节奏的加快,脾胃病的患病率也大大增 加,据不完全统计,现在社会70%~80%的人都患有不同程 度的脾胃病。
(一)生活起居 1.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 2.生活规律,劳逸结合,适当运动,保证睡眠。急性发 作时宜卧床休息。 3.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制定推荐食谱, 改变以往不合理的饮食结构。 4.指导患者注意保暖,避免腹部受凉,根据气候变化及 时增减衣服。
(二)饮食指导
慢性胃炎饮食及日常护理
慢性胃炎-辨证分型
5.脾胃湿热证: 胃脘痞满、疼痛,食后加 重,嗳气不爽,口干口苦或口粘而腻,钠 少身困,时有口舌靡烂,大便不爽,小便 黄少而赤,舌质红,苔腻,脉滑
慢性胃炎-饮食原则
1.注意食用具有营养得食物 ♥多吃高蛋白及高维生素食物,防止贫血
与营养不良 ♥如瘦肉、鸡、鱼、肝等内脏 ♥深色得新鲜蔬菜及水果,如绿叶蔬菜、
烧至茶微沸 3.羊肉萝卜汤 ♥羊肉100克,苹果150克,碗豆100克,萝
卜300克,香菜、胡椒粉、盐、醋各少 许 ♥碗豆、苹果、羊肉、姜,煮一小时,放萝 卜块煮熟,放盐、芜荽 ♥用醋蘸食
慢性胃炎
-食疗方
4.山楂糖(糕) ♥山楂500克,白糖500克,熟植物油 ♥山楂煎熬,取汁,三次 ♥合并,继续煎熬至稠厚,加白糖,搅匀,熬
2.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阴亏虚、气阴两虚、肝胃不与、脾
胃虚弱、脾胃湿热
慢性胃炎-辨证分型
1、肝气犯胃证: 胃脘胀满疼痛,痛及两胁,饱闷不适, 食后尤甚,遇情志不舒则加剧,兼见恶心呕吐,暧 气吐酸,矢气则舒,善太息,舌质暗淡,苔薄白,脉弦
2.脾胃虚弱证: 胃脘隐隐作痛,喜温喜热,胀满不适,食 后尤甚,钠食减少,知饥不欲食,面色无华,神疲乏 力,精神不振,大便溏,舌质淡胖,苔白或腻,脉缓无 力
含大量得活性杆菌,可使抗菌素引起得 肠道菌群失调现象重新获得平衡
♥保护胃粘膜
慢性胃炎
--饮食原则
4.进餐 ♥把握进餐量,少吃多餐,不能因喜好而多吃 ♥以增加营养,减轻胃部负担为原则 ♥禁忌烟酒 ♥易消化,避免坚硬、生冷、粗糙、含纤维多
得食物,如韭菜、芹菜、黄豆芽等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 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 可以询问和交流
西红柿、茄子、红枣等 ♥每餐最好吃2~3个新鲜山楂,以刺激胃
中医基础护理--饮食护理
因时因地、灵活选食
• 选择食物时,应根据四时气候特点及地理 环境之差异,因食因地,灵活选择不同性质、 不同功效的食物进行调理。夏令宜用清凉 饮料或清暑食物,以清解暑热;秋季宜选 用润燥养阴的食物,以防燥邪袭肺。此外 各地温热差异较大,南北生活习惯不同, 故饮食调护应因地制宜,灵活选用食物。
审证求因、辨证配食
28
五、饮食宜忌
因时配膳Βιβλιοθήκη 春季宜食辛温升散的 食品
忌食 生冷、黏杂 之品
29
五、饮食宜忌
• 一、因时配膳:由于四时气候的变化对人 体的生理、病理有很大影响,因此人们应 当在不同的季节根据饮食宜忌,护理调配 选择不同的饮食,保持人体阴阳的协调平 衡。
• 春季:气候转温,万物生发,宜适当使用 辛温升散的食品,如:枣、香菜、葱、韭 菜炒鸡蛋等,忌食生冷黏杂之品。
饮食的性味与功效
• 3.热性食物 • 性味:辛温、辛热。 • 功效:温中散寒、益火助阳。 • 食物:狗肉、生姜、大蒜、花椒、胡椒、
辣椒、桂皮、白酒等。 • 适用:各种阴寒内盛的实寒证的调护。 • 忌用:热证、阴虚火旺者。
饮食的性味与功效
• 4.温性食物 • 性味:甘温。 • 功效:温中、补气、通阳、散寒。 • 食物:羊肉、鸽子、鲤鱼、鲫鱼、糯米、
平衡配膳
• 谨和五味,寒热调和:中医将食物的味道分为“酸、 苦、甘、辛、咸”五味,五味对人体的作用各不相 同,五味调和,有利于健康。如果长期偏食,就 会引起机体阴阳平衡失调,从而导致疾病。嗜食 肥美食物的人,内多滞热,足以导致疔毒疮疡的 发生。此外食物也有寒热温凉的不同性质,若过 分偏嗜寒或热,能导致人体阴阳的失调,发生某 些病变。如多食生冷寒凉之物,可损伤脾胃阳气, 使寒湿内生,发生腹痛、泄泻等病证。多食油煎 温热之物,可损伤脾胃阴液,使肠胃积热,发生 口渴、口臭、嘈杂易饥、便秘等病证。
调养脾胃专题讲座
• 因为脾胃是人体气机旋转旳轴,负责升清降浊,假如脾胃出
问题,气机不旋转,清气就不能往上升,浊气不能往下降,
造成鼻炎、咳嗽、感冒等症状出现。
• 把脾胃调理好后来,慢慢旳鼻炎就好了,鼻炎旳根源就是脾
胃正气不足,脾胃功能不能运转,脾胃正气足了,阳气一升
• 调理脾胃对身体很主要,我们必须在日常生活、饮食、用药
等方面照顾好本身,预防生病,因为脾胃具有多功能,它反 应着一定组织、器官和系统旳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以及一 定病理过程,假如护理脾胃不当,会造成不同疾病旳发生、 演变,所以日常生活中必须从推拿、药膳等方面补理脾胃, 从而使整个机体状态都得到改善,抗病能力增强,提升免疫 功能。
发,把邪气顶出去了,鼻炎就好了。
• 中医以为:肺主呼气,肾主纳气,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过敏鼻炎旳病灶虽在肺,根源其实在肾。
• 调养过敏鼻炎与哮喘重在旺盛肾气以强五脏。
量,防止过多或不足。
• 2.培养良好旳饮食习惯 • • 定时饮食,心情愉悦、宽松旳进餐环境。
• 2.培养良好旳饮食习惯 • 每两餐间隔4小时,少吃零食,以使消化道有一种休息旳过程。
• 3.纠正不良生活习惯
• 我国人群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升高,许多都是经过
家人交叉传染旳。
•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能引起旳胃炎、消化道溃疡、淋巴增生性
感冒、咳嗽 汗多
鼻炎
厌食
大便干燥、
腹泻
脾胃虚弱
•光吃不长是“脾弱胃强”旳体现。这种情
况日常注意吃某些健脾旳食物如白朮、薏
米、等。同步注意千万不要暴饮暴食。
• 1.热而软旳饮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脾胃病的饮食护理指导【摘要】饮食护理是脾胃病康复的重要措施,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重视饮食,可使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脾胃病;饮食护理;辨证施膳【中图分类号】r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319-02饮食疗法,是中医治疗的一大特色,合理的饮食,不仅能为机体提供充足的营养,而且能调治疾病,尤其是在慢性疾病和重病的恢复期,合理运用饮食调护,对病人的康复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中医历来重视饮食调护,实践证明,正确的饮食调护,对于有发病倾向者,可预防疾病的发生;而对于已患疾病者,则可起到增强患者体质、缓解疾病症状及预防疾病进一步发展的作用[2]。
古人云:“勿以脾胃热冷物,勿以脾胃软硬物,勿以脾胃熟生物。
”明代医家张景岳提出:“土气为万物之源,胃气为养生之主。
脾胃升降运动对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旦失常,必将以其诸多疾病。
[3] 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营养物质的消化呼收,气血的化生,有赖脾胃的运化功能,故有“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之说。
对脾胃病患者来说,食疗亦不可缺少,但必须根据病人平素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来选择饮食,即所谓”辨证施膳”1 辨证施膳辨证调配饮食辨证施治是中医学的一大特色,在护理中应在辨证的基础上为病人提供合理的膳食。
在调配膳食时,应使食物与疾病性质相适应,能使脏腑之气调和,生成精液,维持其旺盛的生命力[4]。
在辨证施膳时,首先要辨明证候,再根据时节、地理、病人的体质状况、性别、年龄的不同,把人体与自然环境结合起来全面分析,选准食物,才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5]辨证选择食物病证有寒、热、虚、实之分,食物亦有四性五味之别,在饮食调护应按病证的性质不同,选择相宜之食品,利用食物的食性调整人体阴阳的不平衡,使其恢复健康。
[6]1.1 脾胃虚寒多因脾胃虚弱或病后脾胃受损、劳倦过度等使阴寒内生,脉络失于温煦所致。
证见:胃痛隐隐,泛吐清水,喜暖喜按,纳食减少,神疲乏力,大便溏薄。
饮食原则为温中健脾,散寒止痛。
饮食应以温中散寒、健脾胃之品为主,如牛奶、鸡蛋、土豆莲子羹、山药粥、龙眼、鲫鱼生姜汤以及豆制品等,以上食物达到温、热、熟、软的程度方可食用。
常饮生姜红糖茶。
忌生冷、寒凉及肥腻、甜粘之品,如雪梨、鲜藕粉等。
1.2 饮食停滞多因饮食不节、过食油腻生冷、损伤脾胃致宿食停滞所致。
证见:胃脘胀满疼痛,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吐后痛减,或大便不爽等。
饮食原则为健脾和胃,消导止痛。
胃脘痛甚者可暂时禁食,待胀痛或嗳腐症状缓解后方可限量进食,食质以流食、半流食为主,食材以助消化的食物为主,如山楂粥、乌梅粥、胡萝卜粥、鸡蛋羹等。
忌高热量食品,如羊肉、蔗糖及辛辣食物,忌酒。
1.3 阴虚胃痛,多因久病体虚,精血亏虚所致。
证见:胃脘隐痛或灼痛,心烦嘈杂,口干唇燥,大便于结,不思饮食等。
饮食原则为养阴生津,润肠通便,益胃止痛。
饮食应以清淡、滋润、营养丰富且易消化饮食为主,如沙参百合汤、冰糖银耳羹、鲜藕粉、胡萝卜粥、松子仁粥、甲鱼汤等,也可用沙参、麦门冬代茶饮,以增补阴液。
大便干结者常饮蜂蜜水,多食蔬菜、水果类等富含膳食纤维、矿物质、维生素c的食物,兼胃气虚弱、胃阳不足者饭前嚼食葡萄干或山楂片6—9 g。
忌荤腥、生热之品,如鲤鱼、猪肉、海鲜等。
1.4 肝胃郁热多因肝气郁结,日久化热。
横逆犯胃所致。
证见:痛势急迫,胃脘灼烧,嘈杂吐酸,口干而苦,心烦易怒等,饮食原则为泄热和胃,疏肝止痛。
每日晨起饮温盐水两杯以清胃泄热,饮食宜选用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如莲子、荔枝、苦瓜、黄瓜、丝瓜、荸荠等。
亦可食用银耳羹、小米粥等以清泻肝火。
忌食辛辣、甜腻之品,忌烟酒、浓茶。
1.5 肝气犯胃多因忧思恼怒,气郁伤肝,肝木失于疏泄,横逆犯胃所致。
证见: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脘痛胁肋,暖气频繁,大便不畅,每因情志因素而作痛。
饮食原则为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悲伤郁怒时暂不进食。
饮食应以理气之品为主,如白萝卜、豌豆、甘蓝、圆葱、鲢鱼生姜汤等,也可用佛手适量代茶饮。
饮食前后要保持心情舒畅,做到怒后勿食,食后勿怒。
忌红薯、南瓜、土豆等。
1.6 寒邪犯胃多因寒邪犯胃,阳气被寒邪所遏而不得舒展,致生疼痛。
证见:胃脘疼痛暴作,畏寒喜暖,温熨脘部可使痛减,口不渴,喜热饮。
饮食以清淡、温热、易消化为原则,易用姜等性温热的食物做调料,忌食生冷和油腻食品。
1.7 瘀血停滞多因气滞日久而致瘀血凝滞,痛有定处而拒按。
证见:胃脘疼痛,痛有定处而拒按,同为针刺或刀割。
饮食给予行气活血之品,如:山楂、果茶等。
忌食煎炸、粗糙、硬固之品,忌烟酒。
2 饮食有节定时定量《素问·五常政大论》篇提到:“无使过之,伤其正也。
”,《尚书》日:“食哉惟时”,意思均说明进三餐食应定时、定量,不可过饥、过饱,过饥可使气血来源不足,过饱则易伤脾胃之气,使脾胃运化功能失于常态,不利于身体健康。
古人亦有“早餐好,午餐饱,晚餐少”的古训,中医学认为,一日之中,机体阴阳有盛衰之变,白天阳旺,活动量大,故食量可稍多;而夜幕阳衰阴盛,即待寝息,以少食为宜。
因此,我们不仅强调“按时进食”,也应“按需进食”。
中医素有脾胃为后天之本一说,因此必须注意饮食有节,保护脾胃之气。
即便有病,亦宜以食疗之。
食疗不愈,然后用药,总以不妨脏腑为贵。
若暴饮暴食,会导致疾病的产生,究其原因,乃是由于食物过量,胃不能及时腐熟,超时停滞于胃中,使气机受阻,从而发病[7] 。
所以“善治病者不如善慎疾,善治药者不如善治食。
”脾胃病患者要做到饮食有节,饮食有节是指饮食要定时定量。
中医强调饮食有节,圣人曰:“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
”[8]2.1 饮食要定时《吕氏春秋·季春纪·尽数》日“食能以时,身必无灾”。
有规律地定时进食,可以保证人体消化吸收过程有节奏地进行活动,使脾胃功能协调配合,有张有弛,维持平衡状态。
《灵枢·平人绝谷》说:“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更虚更满,故气得上下,五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乃居”。
指出只有定时进食,使胃肠保持更虚更满的功能活动,才能使胃肠之气上下通畅,保证食物的消化及营养物质的摄取和输布正常进行。
经常有规律地定时进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于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是大有裨益的。
另外,由于脾胃病患者脾胃功能薄弱,也可少食多餐,如《寿亲养老新书·饮食调治》说:“尊年之人,不可顿饱,但频频与食,使脾胃易化,谷气长存。
”2.2 饮食要定量中医学认为,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依赖水谷精微所化生的,若饥而不能食,渴而不得饮,气血生化无源,脏腑组织失其濡养,则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食量要因人因证而宜,勿太过或不足。
食量太过,运化不及,反损伤脾胃,对健康不利;食量不足,机体得不到水谷精微之品,导致正气不足,无以驱邪,久之气血亏损而病生[9]。
如《灵枢·五味》说:“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
反之,饮食过量,或经常摄入过多的食物,或在短时间内突然进食大量的食物,超越了脾胃正常的消化能力,亦可加重脾胃负担,损伤脾胃功能,使食物积滞于胃肠,不能及时消化,变生他病。
故《素问·痹论》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素问·五常政大论》说:“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
其次,要合理搭配饮食。
《素问·脏气法时论》云:“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这个食谱主次搭配合理,营养均衡,人体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都具备。
3 饮食卫生清洁习惯良好食物要新鲜、干净,禁食腐烂、变质、污染的食物,避免导致胃肠疾病或加重原有病情,如《金匮要略》日:“秽饭馁肉臭鱼,食之皆伤人”。
必须注意饮食卫生,最好是熟食。
因食物煮熟,不但能杀灭存在的细菌,而且较易消化;进食时宜细嚼慢咽;不要一边进食一边干其他事情;食后不可即卧,应做散步等轻微活动,以助脾胃运化;晚上临睡前不要进食。
饮食应多样化,不可偏食,偏食易造成营养不良,易生病。
如过食凉寒、贪食生冷瓜果易伤脾胃阳气;病初在肠胃,渐伤肝、脾、肺、肾,可发生寒、湿、痰、饮等症。
如过食辛辣,易化热生火,火热灼津成痰,易生疮发热。
饮食易淡不宜过咸、过甘、过苦、过酸、过辛,不要过食肥甘厚味。
五是饮食易暖,不宜过凉、过烫,以免伤胃;饮食易软,不易食生冷之物,易伤肠胃。
总之,脾胃的运化功能和饮食营养,对人体生命和健康至关重要,人受五谷之气以生,脾胃之气运化水谷,故言“人以胃气为本。
”[10]中医强调饮食有节,圣人曰:“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
”因此应在饮食行为原则指导下有效地开展饮食行为干预,食品卫生、安全、膳食合理搭配,营养充分,避免营养不足或过剩,同时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顾护胃气,并有利于元气的恢复[11] 。
综上所述,中医饮食护理实质上是疾病治疗体系中的一项重要环节,更是人的生命健康体系中一项非常重要的系统。
用中医理论指导饮食护理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部分,与疾病的康复有着密切的关系,合理的饮食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2]。
正如李东垣所说:“养生当实元气”,“欲实元气,当调脾胃”。
[ 8]结果表明:中医饮食护理能有效的配合病人的治疗,对其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1] 胡光展等.中医饮食护理的临床应用.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9:89[2] 栾莉.浅谈中医饮食调护[j].光明中医,2011,26(5):1057[3] 付丽丽。
脾胃升降理论在临床中的运用[ j ]中国中医基础理论学杂志,2002,8(8):61[4] 史文.药膳、药酒百科大全,第一版[m].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2009:1.[5] 李奕欣。
王斌全,任玉珍.饮食护理中引入辨证施膳理论的探讨[j].护理研究,2009.23(5):1188-1189.[6] 张玉珍. 中医护理学[m].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1:59-60.[7] 朱星.《内经》对食伤证治的论述及主要成就[ j ].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2,1 (3): 1[8] 金·李东垣. 脾胃论[m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 – 6[9] 何正显. 怎样进行膳食养生[j]. 中国民间疗法,2010,( 3): 71.[10] 路军章,胡明会. 胃气理论探析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原则[ j ].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0 (2): 2[11] 魏全德.《脾胃论》学术思想浅识[ j ].[12] 姜永前. 中医饮食护理浅谈[j].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 ( 6 ):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