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区工业区制造业各行业设厂家数比例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編定工業區績效評估指標
工業區的編定首重開發績效與競爭力的永續成長,若要瞭解其開發績效與競爭力,則必須對評估指標做一深入探討。編定工業區的競爭力可從工業區本身及所在市鄉鎮的幾個下列產業競爭指標分析得知:
1.廠商家數
編定工業區各製造業各行業設廠家數可以做為工業區編定的必要性參考,廠商數的多寡影響工業區編定的實質需要性。
2.編定工業區面積
編定工業區的面積是可視為產業競爭能力與投資環境優劣的初步參考,亦即從工業區面積的增減與設置區位可作為產業競爭指標的變化基礎,但是工業區的面積尚須與其他相關因素及條件共同配合評估,方能較準確評估其編定開發效率。
3.所在市鄉鎮製造業員工人數
編定工業區所在的市鄉鎮製造業員工人數亦含影響編定工業區的實際開發效率。
4.所在市鄉鎮製造業員工總薪資
從編定工業區所在的市鄉鎮製造業員工總薪資變化可作為編定工業區的實際執行成效的參考依據之一。
5.所在市鄉鎮工業區地價
編定工業區所在市鄉鎮的工業區地價,也是能從現實面與開發成本的考量依據。
(二)編定工業區開發績效與競爭力評估結果分析
對於全省編定工業區產業競爭力的評估,採用資料包絡分析法( Data Envelope Analysis,DEA)進行檢測。
自 Charnes、Cooper及Rhodes於1978年提出CCR模式之後,DEA便廣泛地被使用在多項投入、多項產出之效率評估上,根據Seiford(1990)整理分析,從1978到1990的這段期間至少有397篇與DEA有關的研究出現,在九0年代以後的相關研究更是不勝枚舉,較重要的是,從Charnes、Cooper及Rhodes以後,Byrnes(1984)進而提出將整體效率分解為純效率、擁擠效率及規模效率,對完整建構結果分析基礎貢獻最大。另外,Boussofiane,Dyson&Thanassoulis (1991)認為DEA模式中經由運算求出之權重同時具有優點與缺點。優點是:
權重(Weight)的產生不受人為主觀因素的影響非常公正且公平。缺點是:如果權重的刻意選擇將可能造成該DMU為相對有效率,因此其效率未必來自本質效率(inherent efficiency),而是來自於權重的選擇。
國內有關 DEA的相關文獻不少,包括張保隆(1995)對台灣各縣市文化中心進行績效評估,黃旭男(1993)曾對經濟部所屬的31個研究單位進行效率評估等。這些研究都有一個特點,就是其認為效率的計算對於決策單位與投入產出項目的選擇非常敏感,這與胡恩臺(1995)的結論是一致的。
1.評估變數項目
評估測試投入(input)項目為編定工業區面積以及編定工業區所在所在市鄉鎮製造業員工人數;產出(output)項目為編定工業區所在市鄉鎮工業區的地價以及編定工業區所在市鄉鎮製造業員工總薪資。從以上四個評估變數中,經由資料包絡分析法評估分析其總效率、技術效率與規模效率。
2.評估結果分析
從 IDEA軟體當中的CCR(固定規模報酬)的模式之下,55個工業區的平均總體效率為0.6015。在55個工業區中,生產效率被評定為1的有4個,包括平鎮工業區、新竹工業區、五股工業區、鳳山工業區等,也就是說在固定規模報酬模式下僅這4個編定工業區相對有效率。
其餘未達效率的編定工業區中以五股工業區的 0.99989最高,屏東工業區的
0.14826最低。從編定工業區面積來看,達到編定效率的工業區面積,大小不一,此即表示編定工業區面積在此次測試當中並非為影響效率的主要因素,故其總效率並非單從編定面積大小便可下定論。
就規模報酬而言,在 CCR模式當中,我們可以從下表得知,大部分編定工業區規模報酬呈現遞增的現象,這顯示編定工業區的編定效率是較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