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章什么是历史发展规律0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维科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 最早把历史发展规律作为研究的专题,并由此发展出一种 新的形态的“哲学”,从而唤醒人们的“历史意识”的人,是 18世纪意大利的思想家维柯。他把人类历史看成是一个有规律 发展的过程,历史的进程是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 作用的有机进程,是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进化过程,是按人类本 性所具有的内在法则有规律运动的过程。历史的规律性是以人类 的共同本性为基础,即所有民族多有起源和特性。维柯根据埃及 神话的启迪,认为人类历史经历过神权时代(实行神权统治)、 英雄时代(实行贵族政体)、人权时代(实行民主政体)三个阶 段,社会运行按照这三个阶段有秩序地依次向前推进,社会发展 进行完这三个阶段后又会复归。
2. 17-18世纪法国启蒙学者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
17-18世纪法国启蒙学者如伏尔泰、孟德斯卢梭深受文艺复 兴的人道主义思潮的影响,否定神创论,认为社会历史是人创造 的历史,强调以自然法和人类理性作为工具探讨社会发展规律问 题。他们认为人的自然本性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因,理性是社会 发展的直接决定者。但是他们没有找到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也 没有发现历史发展的真正规律。 孟德斯鸠提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必须服从一定的法则 (即事物的必然性、规律性),反对偶然性,人类社会发展是一 个有规律的过程。 在《论法的精神》中,孟德斯鸠用5卷的篇幅比较详细深入 地从人与环境尤其是自然地理环境的角度,探寻人类社会发展的 规律。他指出各国存在的各种制度不是纯粹偶然的,而是有共同 规律、共同原则。这些规律原则都依赖于“自然法”,即:人类 社会所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特别是疆域、气候、土壤等对一国的国 家制度、民族性格、宗教信仰、人的特质、社会心理等有决定性 的作用。
卢梭认为社会发展进程不可逆转,人类社会内部 相互联系,生产和技术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因。在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一书中,卢梭从生产 和技术的角度、用经济的原因来探讨私有制、人类不 平等的起源,显示了其社会历史观上的历史唯物主义 思想因素,也为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科学地探讨社会 发展规律奠定了思想基础。
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是对《序言》中的“亚细亚生 产方式”如何理解。一种见解认为,“亚细亚生产方式” 就是《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部落所有制”,也就是 原始公社所有制。另一种意见认为,马克思在《〈政治 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以下简称 《草稿》)中明确指出,在“亚细亚所有制形式”下, “专制君主”是“唯一的所有者”,而且把它称为“东 方的普遍奴隶制”,可见它不可能是原始公社制。据此, 有的学者认为那是指东方的奴隶制或封建制,有的认为 是泛指东方社会的历史特点,有的则认为是马克思早年 使用的一个不确切的因而后来放弃了的概念。
三、正确理解唯物史观揭示的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 (一)《<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表 述的内涵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表述包含两 层含义:一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社 会矛盾运动规律;二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作用下社会经济形 态演进的几个时代。 对于《<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表 述认识,人们有两种观点: 1.社会矛盾运动规律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 2.两层意思是一整体,都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
(二)《序言》对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的表述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作了经典性 表述: “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 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 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 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 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 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 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 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大体说来,亚细亚 的、古代的、封建的与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社会经济形态 演进的几个时代。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 这里所说的对抗,不是指个人的对抗,而是指从个人的社会生活条件中生长 出来的对抗;但是,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胎胞里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又创造着 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因此,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就以这种社会形态而 告终。”
“批判历史哲学家基本上都否定历史必然性或历史规律的 存在,但角度和理由各不相同。有的是从历史与自然的分野出发, 有的是从历史认识的特殊性出发,即分别涉及历史本体论与历史 认识论这两个方面。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强调历史中的思想因 素与客观规律的不相容性以及历史事件的非重复性,并把思辨历 史哲学的历史规律观念斥之为形而上学的玄思。”
4.康德、黑格尔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 康德认为人类社会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其发展是一自然 过程,受规律支配。 黑格尔运用辩证法方法,首次把整个自然界、历史和精神 世界描述为一个过程,并认为它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社会 发展规律是“绝对观念”自身演化的规律。 5. 空想社会主义者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 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和 欧文开在继承法国启蒙哲学和牛顿经典力学的思想上,强调历史 必然性、主张按照自然规律的特点来理解社会历史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前的学者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 索,为唯物史观社会发展规律的出现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同时也揭示了社会发展规律的复杂性。
另外,中国历史上也有丰富的人类历史规律的认识, 主要是循环观。 孟子从天命论、人性论出发,提出:“天下之生久 矣,一治一乱。”《史记》探寻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 及历代王朝兴衰的规律。柳宗元则提出人类的物质生产 使人类从“架巢空穴”的原始生存状态进步到“合偶而 居”的文明生活方式,而人类社会的发展,“非圣人之 意也,势也”。柳宗元己从朴素的唯物观角度阐释了社 会的发展,并认为社会发展过程有其必然性和发展规律。
3. 法国复辟时期的史学家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 法国复辟时期的历史学家主要是指1814年至1830 年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法国资产阶级新史学派,主要 代表人物基佐、米涅、梯叶里等,他们指出,欧洲历 史有其内在的一般客观规律: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 动力,是理解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发展历史进程的基本 线索。阶级斗争必然会导致革命,从而决定社会政治 领域的历史进程。
(二)马克思著作对社会形态演进序列的归纳 1.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 1846年马克思写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时就已经有了 五种所有制形式的构想。马克思又在《共产党宣言》、《雇佣劳 动与资本》中都讲到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 如果加上原始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也是五种所有制形式。 五种社会形态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中期提出 来的,而在19世纪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最后完成的。这个理论 贯穿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雇佣劳动与资 本》、《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政治经济学批判 >序言》、《资本论》、《反杜林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 的起源》等马克思、恩格斯一系列有代表性的著作中。列宁在很 多著作中,也论述了五种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更替的理论。 斯大林1938年在《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中,只不 过是重提和发挥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思想。
二、唯物史观揭示的人类历史发展 的普遍规律 在前人的基础上,马克思、恩 格斯对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进 行了科学的总结,提出了唯物史观 的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 (一)《<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马克思为1858年8月至1859年1 月写成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 分册所写序言,1859年随同该书一 起在柏林出版。编入中文版《马克 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马克思 恩格斯选集》第2卷。它是马克思总 结自己世界观的转变和概述唯物史 观基本要点的著名文章,对人类历 史发展规律进行了较为具体的表述。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现实的人在 物质生产和交往活动中,总要创造出“与生产力发展的一定水平 相适应的交往形式”,也就是“与他们的个性相适应的条件”, “这些不同的条件,起初是自主活动的条件,后来却变成了它的 桎梏,它们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构成一个有联系的交往形式的 序列,交往形式的联系就在于:已成为桎梏的旧的交往形式被适 应于比较发达的生产力,因而也适应于进步的个人自主活动方式 的新交往形式所代替;新的交往形式又会成为桎梏,然后又为别 的交往形式所代替。由于这些条件在历史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是与 同一时期的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所以它们的历史同时也是发 展着的、由每一个新的一代承受下来的生产力的历史,从而也是 个人本身力量发展的历史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122 — 124 页。)这里论述的的社会 基本矛盾运动规律,而且基本含义与《序言》是完全一致的。
6. 实证主义者对社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展规律的探索
以孔德、斯宾塞为代表的实证主义者,受牛顿经典力学为 代表的机械自然科学的影响,创立“社会有机体论”,用实证科 学的精神研究社会现象。即将社会与生物有机体进行类比的方法, 把社会看成如同生物有机体一样是一个有机的统 一整体,并力图真实、准确地揭示社会发展规律。 在《实证哲学教程》中,孔德认为人类智力必须遵守的根 本规律,“每一个知识部门,都先后经过三个不同的理论阶段: 神学阶段又名虚构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又名抽象阶段;科学阶段 又名实证阶段。”同人类智力相适应,人类社会也经历三个阶段: 军事时期,过渡时期和工业时期。即社会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 每一个阶段都是必不可少的,社会发展是一个直线运动的不断进 步过程,且发展是有规律的。
2.资本主义以前的所有制的更迭顺序:“部落所有制”、 “古典古代的公社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封建的或等级的所 有制”。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分工发 展的各个不同阶段,同时也就是所有制的各种不同形式。这就是 说,分工的每一个阶段还决定个人的与劳动材料、劳动工具和劳 动产品有关的相互关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 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8页。)他们根据自己当时掌握的历史 知识,把资本主义以前的所有制形式的更迭顺序归纳为:“第一 种所有制形式是部落所有制”;“第二种所有制形式是古典古代 的公社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第三种形式是封建的或等级的 所有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 版,第68 — 70页。)分别表述了规律和它在历史进程中的表 现形式,但在表现形式的归纳上,《<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之间出现了较大的差别。
第二节 什么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
从历史哲学方面看,在对历史规律的看法上,除了唯物史 观外,存在着思辨历史哲学与分析历史哲学论的长期争论。思辨 历史哲学认为历史是有规律,承认社会历史过程的内在联系、必 然性。其代表人物为:奥古斯丁、维柯、孟德斯坞、伏尔泰、爱 尔维修、莱辛、康德、赫德尔、黑格尔、斯本格勒、汤因比等哲 学家和理论学家。批判历史哲学认为历史没有规律,代表人物有: 李凯尔特、布拉德雷、克罗齐、柯林伍德、波普、亨普尔、德雷 等。 思辨的历史哲学认为历史是有着某种统一性贯穿其中的一 个有序的过程,各种历史事件的发生不是偶然的,要受到必然性 规律的支配。因此,思辨的历史哲学大多侧重于历史本体论,把 历史的本质归结为某种对历史过程起着最终决定作用的必然性力 量,把历史哲学的一个基本任务规定为发现和阐释这种必然性规 律,以实现对历史本体的宏观把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