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18高三综合练习二培优教案
2018届高考化学第二轮复习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导学案
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考点分析1.实验设计思维模型2.解答评价型化学实验题的一般思维流程一般通过读题即可明确实验目的。
弄清题目有哪些新的信息,综合已学过的知识,通过类比、迁移、分析,从而明确实验原理。
对于检验型或性质型实验要注意“操作简单性、现象明显性”的要求;对于制备型实验要注意“产率要高、纯度要高”的要求。
对点训练1.工业上通常用电解KI溶液的方法来制备碘酸钾,请你根据所给药品,设计实验来判断电解是否完全。
仪器不限,可选的试剂:淀粉溶液、H2O2溶液、稀硫酸。
(已知:IO-3+5I-+6H+===3I2+3H2O)答案解析若电解完全,则溶液中不含I-,因此只要利用信息中给出的“IO-3+5I-+5H+===3I2+3H2O”,取溶液使其变为酸性,此时若有I-,则会发生上述反应使溶液变蓝,反之则电解完全。
2.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制备的Na2S2O3晶体中常含有杂质Na2CO3、Na2SO3和S。
请选择下列试剂设计实验方案,检验产品中是否含有Na2CO3。
限选试剂:3 mol·L-1H2SO4溶液、1 mol·L-1NaOH溶液、酸性KMnO4溶液、饱和NaHCO3溶液、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
答案取少量样品加入3 mol·L-1 H2SO4溶液,将产生气体依次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若品红溶液不褪色,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品中混有Na2CO3(答案合理均可)解析检验是否含有Na2CO3,要排除Na2SO3的干扰。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起检验SO2,除去SO2的作用,品红溶液检验SO2是否除尽。
3.氢化钙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用化学方法区分钙与氢化钙,写出实验简要步骤及观察到的现象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配套K12]2018版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教案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考点一 钠的性质与应用一、5个关键字记牢钠的物理性质 1.软——质软,硬度小。
2.亮——银白色,有金属光泽。
3.轻——ρ(H 2O)>ρ(Na)>ρ(煤油)。
4.低——熔点低,低于100 ℃。
5.导——可导电、导热。
[注意] (1)钠的质地柔软,可以用小刀切割。
(2)钠通常保存在煤油中。
二、从原子结构认识钠的化学性质——还原性1.钠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1)与O 2反应(2)与Cl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 +Cl 2=====△2NaCl 。
(3)与S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 +S=====△ Na 2S 。
[思考1] 金属钠长期露置于空气中,最终得到的白色粉末是什么? 提示:碳酸钠;转化过程为银白色金属钠――→O 2表面变暗(生成Na 2O) ――→H 2O 出现白色固体生成――→H 2O 出现液滴潮解――→CO 2白色块状物质(生成Na 2CO 3·10H 2O) ――→风化白色粉末状物质(生成Na 2CO 3)2.钠与水、盐溶液的反应 (1)钠与水的反应①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Na +2H 2O===2Na ++2OH -+H 2↑。
②钠与水(含酚酞)反应的实验现象及解释:(2)钠与盐溶液的反应Na ――→先与水反应NaOH ――→再与盐溶液是否发生复分解反应 如钠投入CuSO 4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 +2H 2O +Cu 2+===2Na ++Cu(OH)2↓+H 2↑。
钠投入BaCl 2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 +2H 2O===2NaOH +H 2↑。
3.钠与盐酸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Na +2H +===2Na ++H 2↑。
[思考2] (1)钠着火时,能否用水灭火?(2)将大小相同的钠块分别投入到①水,②乙酸,③乙醇中,反应剧烈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
提示:(1)不能;因为钠能与水剧烈反应,且钠着火生成的Na 2O 2也与水反应,应用干燥沙土盖灭。
高三年级化学优秀教案【十篇】
高三年级化学优秀教案【十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心得体会、职业规划、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areer planning,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三年级化学优秀教案【十篇】复习是为了更好的与高考的知识考纲相结合,尤其水平中等或中等偏下的一些学生,此时需要进行查漏补缺,但也需要同时提升能力,填补知识、技能的空白。
2018届高三化学新课标二轮复习教学案课本实验的整合与拓展
专题()课本实验的整合与拓展(2)【学习目标】1.依照实验现象,观察、记录、解析或办理数据,得出正确结论。
2.依照实验试题要求,设计基本实验方案。
【典型例题】【例1】现有以下的实验用品:(I)玻璃仪器及其他仪器:试管、锥形瓶、园底烧瓶、集气瓶、长颈漏斗、球形漏斗、分液漏斗、酒精灯、白玻片、火柴、橡胶管及部分组合仪器(双、孔橡皮塞与玻管的组合)(II)化学药品:双氧水、二氧化锰、木条请选择上述仪器并设计制备氧气的最正的确验装置,且收集一瓶氧气。
回答以下问题:1.从科学性、可行性、简短性、安全性角度解析,最正的确验装置中应入选择的仪器编号是______________(每种仪器只能取用一次);2.仪器装置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3.你在装置过程中第一个所选择的玻璃仪器是______;4.仪器装置完成后的第一个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
5.画出你所设计的实验装置图。
6.请设计一实验用于考据收集的气体是氧气,并表达其检验过程。
【例2】硫酸亚铁的制备实验要求:设计制备硫酸亚铁的实验方案仅供应试剂是:含有油污及杂质(铁红或碳粉)的铁粉及10 mL 3 mlo/L H2SO4实验目的:选择并谈论硫酸亚铁制备的路子,进一步认识混杂物分其他方法反应原理:铁与硫酸反应制取硫酸亚铁实验用品:实验步骤:实验现象记录及结果办理:思虑与谈论:1.为什么采纳了3mol/L H2SO4溶液,而不用浓度更大一点的?(提示:可考虑硫酸亚铁在常温下的溶解度)2.为什么要乘热过滤?(提示:要考虑硫酸亚铁在不同样温度下的溶解度)3.你认为在实验操作中的固-液分别有几种,详尽适合于哪些情况?【课堂练习】1.可用滴瓶存放较长时间的试剂是( )A .溴水B .2BaCl 溶液C .NaOH 溶液D .浓盐酸2.向某待测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试剂,结果溶液呈红色,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A .溶液中溶有NaOHB .溶质可能是322CO )(OH CuC .溶液中必然不含H 离子 D .溶液呈碱性3.有一NaOH 溶液长远存放在试剂瓶中,结果瓶底溶液呈浑浊状,其原因主若是( )A .吸取空气中2CO 所致B .NaOH 与玻璃作用,此后吸取2CO 所致C .NaOH 中含有32CO NaD .溶液中的水分部分蒸发4.有些固体药品长远存放时,若因密封不严,则瓶内会逐渐齐集必然量液体,以下各组中的每种药品都有可能出现这种现象的一组是( )A .无水硫酸铜,生石灰,烧碱B .红磷,烧碱,无水氯化钙C .纯碱,芒硝,熟石灰D .氯化镁,明矾,氯化钠5.以下实验操作,正确的选项是( )①中和滴准时,用标准液润洗滴定管,用待测液润洗移液管和锥形瓶,并在锥形瓶内滴入l mL 指示剂②配制物质的量溶液时,将称量好的溶质溶于盛有适合水的烧杯中,待溶解后马上倾入容量瓶中,连续进行冲洗和定容③用NaOH 溶液和可溶性铝盐溶液大量制取3)Al(OH④制取2)Fe(OH 时,吸取NaOH 溶液的胶头滴管的尾端应插入4FeSO 溶液中,再逐渐注入NaOH 溶液⑤蔗糖加稀硫酸水解后,将水解液滴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后即可见银镜A .①②③B .②⑤C .④D .以上都不正确6.有常用玻璃仪器组成的以下六种实验装置(依照需要可在其中加入液体或固体)(1)能用做干燥二氧化硫气体的装置有________(填代号,下同)(2)既能用于收集氯气又能用于收集一氧化氮气体的装置有________(3)在氯气和铁反应实验中,能增加在制气和化合反应装置之间以除去氯气中氯化氢等杂质气体的装置有________(4)在乙烯与溴水反应制二溴乙烷的实验中,能增加在制乙烯装置和加成反应装置之间,达到控制气流使其平衡目的的是________(5)若用C 装置做二氧化硫与烧杯中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实验,则其中广口瓶的作用是________.7.有机物的C 、H 含量常用燃烧和与CuO 灼烧等方法使之生成2CO 和水,测它们的质量求得有机物中碳和氢的百分含量,现有某固态有机物在加热情况下鼓入足量的氧气使其完好燃烧,今有以下仪器.(1)为确定某固体有机物的最简式(实验式)下述仪器中最少需要的种类有________种,它们是________,其中要一前一后用两次的是________,(填仪器编号)其作用前者为________;后者为________.但为完成测定还缺少的一种重要仪器名称是________.(2)为确定固体有机物是烃还是其含氧衍生物,实验依照是________.(3)为确定其分子式还需知道下述中的A .熔、沸点B .定温、定压下蒸气密度C .固定有机物的体积D .重要的化学性质8.某化学课外小组设计了以以下列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气体性质实验.图中箭头表示气体流向.A 表示一种纯净、干燥的气体,B 是另一种气体,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装置乙中有红棕色气体生成.实验中所用的药品和干燥剂只能从以下物质中采纳:32CO Na 、3NaHCO 、2MnO 、22O Na 、NaCl 、无水2CaCl 、34HCO NH 、碱石灰等固体和O H 2、蒸馏水.依照图中装置和反应现象请回答:(1)丙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________(2)丁中的干燥剂应选 ________,不选另一种干燥剂的原因是________.(3)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_________(4)戊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___________,此反应是(吸热、放热)________反应,可能发生的什么现象能够证明你的判断_____ ___.(5)当乙中充满红棕色气体后,停止给丙加热,并关闭a 、b 两个活塞,若将已浸入冰水中,则乙中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简述产生此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课后练习】1.有甲酸、乙酸、乙醛、乙酸乙酯、乙醇、溴乙烷6种无色溶液,只用一种试剂即可将它们一一鉴别开来。
2018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计划
2018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计划从三月开始的第二轮复习是高考复习备考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巩固基础、建构网络、总结规律、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熟悉高考的重要阶段,复习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高考成绩的好坏。
为了使第二轮复习能扎实有效地顺利进行,确保今年高考取得优异成绩,经过高三备课组认真讨论,深入思考,特制订如下的教学计划:一、具体措施1、组织教师加强对教纲、考纲及考试说明的学习,把考点分解到每节课,复习中重视知识的横向与纵向深入,把握高考复习的正确方向。
组织教师再次精心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体会高考的命题思想及测试方向。
复习时精选专题,以点带面,使学生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2、对例题、练习、试题,加强针对性的筛选,特别关注重点知识、热点知识,各类平行班级统一进度、统一训练。
每次训练认真分析测试结果,及时调整复习计划、训练内容和辅导的方式。
采用形式多样的训练方式,包括专题训练、题型训练、化学“7+3+1”训练、纠错训练、选择题训练、理综训练等。
每周至少安排一次理综训练,一次“7+3+1”训练,二至三次选择题专项训练。
3.每周星期一下午为集体备课教研活动时间,讨论下周应讲授知识的重点与难点、本周训练内容、研究学生的学情与教法。
备课组中加强全体教师对关键问题、内容的沟通与研究,引导全体同学探究化学复习方法,狠抓听课效率和训练质量两个关键点。
4.抓好培优补弱工作。
在复习过程中要对小班化学成绩好的学生进行培优,要鼓励他们不要安于现状,要争取更大的成绩;可以在不影响其它科目学习的情况下安排额外的学习训练任务;指导其自主学习和更有效的复习方法,让其充分发挥自己学习的主动性;每次训练的批改要更加严格要求规范,对于出错的地方要帮助他们找出原因,指导其做好改错本和知识归纳的方法,使化学成为其优势学科。
对于其他科目突出但是化学相对薄弱的临界学生做好补差工作,平时对其学习多关注,多鼓励,给其信心,要给他们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试卷的批改要指出其出错的地方,尽可能的面批面改;适当进行单独辅导,对于掌握不好的考点知识进行专题训练。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教案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教案教案标题: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教案教案目标:1. 确保学生全面复习高考化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科素养和解题能力。
2.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高考化学考点,提高他们在高考中的得分率。
3. 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1. 高考化学重点知识点的复习和巩固。
2. 高考化学考点的理解和应用。
3. 高考化学解题技巧的训练和提高。
教学难点:1. 高考化学知识的系统性整合和综合运用。
2. 高考化学题型的答题技巧和应对策略。
教学准备:1. 高考化学教材和辅导资料。
2. 高考化学真题和模拟试卷。
3. 多媒体设备和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有机化学复习1. 复习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反应类型。
2. 针对高考经典有机化学题型进行讲解和解题演练。
3. 强调有机化学的实际应用和相关领域的发展。
第二课时:无机化学复习1. 复习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反应类型。
2. 针对高考经典无机化学题型进行讲解和解题演练。
3. 强调无机化学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第三课时:化学计算复习1. 复习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 针对高考经典化学计算题型进行讲解和解题演练。
3. 强调化学计算在实验和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四课时:化学实验与应用1. 复习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巧。
2. 针对高考经典化学实验题型进行讲解和解题演练。
3. 强调化学实验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中的重要性。
第五课时:综合复习与答疑1. 对前几节课的内容进行综合复习和总结。
2.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和解惑。
3. 提供高考化学备考的建议和指导。
教学方法: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通过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2. 案例分析与解题训练相结合: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和解题训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应试技巧。
3. 合作学习与个性化辅导相结合: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个性化辅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三化学:高考冲刺——第二次模拟试卷
(答题时间:6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Fe 56一、选择题1.(北京顺义二模)下列物质及用途对应不正确的是()2.(山东省日照市日照一中高三12月校际联合检测)下列有关常见金属和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 Na、Al、Fe、Cu都能导电,它们的氧化物都能与酸反应B. CO2、NO、SO2都是非金属氧化物,都属于酸性氧化物C. 铝热反应是指铝能将所有的金属从其氧化物中置换出来D. CaCO3+SiO2高温CaSiO3+CO2↑的发生,说明硅酸的酸性强于碳酸3.(河北省唐山一中等五校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下列化合物中与自身类别相同的同分异构体数目(不考虑立体异构)最多的是()A. 戊烷B. 戊醇C. 戊烯D. 乙酸丙酯4.(湖北省襄阳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A、B、C、D为四种短周期元素,已知A、C同主族,B、C、D同周期;A的气态氢化物比C的气态氢化物稳定;B的阳离子比D的阳离子氧化性强;B的阳离子比C的阴离子少一个电子层。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原子序数:A>C>B>DB. 单质熔点:D>B,A>CC. 原子半径:D>B>C>AD. 简单离子半径:D>B>C>A5.(吉林省东北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摸底考试)一定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可实现燃煤烟气中硫的回收:SO2(g)+2CO(g)2CO2(g)+S(l)ΔH<0,若反应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平衡前,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内压强始终不变B. 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分离出硫,正反应速率加快C. 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可提高SO2的转化率D. 其他条件不变,使用不同催化剂,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变6.(福建省厦门市高三上学期质检检测)电解NO制备NH4NO3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X、Y皆Pt电极,为使电解产物全部转化为NH4NO3,需补充物质A。
高中化学培优辅差教案
高中化学培优辅差教案主题:氧化还原反应一、教学目标: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特征和性质。
3.能够正确地表示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和特点。
2.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法。
三、教学难点:1.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际应用。
2.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转移过程。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课件,并准备好相关实验设备和实验材料。
2.学生准备筆記及相关参考书。
五、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展示一组实际氧化还原反应的场景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2.讲述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特征。
3.通过实验演示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
4.讲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法,引导学生正确地表示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讨论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思考氧化还原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6.总结回顾教学内容,澄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问。
六、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
2.指导学生独立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析,提高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
七、作业安排:1.作业1:查找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资料,整理出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领域和相关实例。
2.作业2:独立完成一道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题目,提交到班级群中进行讨论。
八、教学反馈:1.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给予学生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
2.通过课堂讨论和小测验等形式,检测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程度。
高三化学优秀教案5篇
高三化学优秀教案5篇高三化学优秀教案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高三化学优秀教案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三化学优秀教案,希望大家喜欢!高三化学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2.了解电离平衡常数的概念。
3.了解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目标:1.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由电解质在水分子作用下,能电离出阴阳离子,体会大千世界阴阳共存,相互对立统一,彼此依赖的和谐美。
教学过程今天的内容是:“电离平衡”知识。
1.弱电解质电离过程(用图像分析建立)2.当则弱电解质电离处于平衡状态,叫“电离平衡”,此时溶液中的电解质分子数、离子数保持恒定,各自浓度保持恒定。
3.与化学平衡比较(1)电离平衡是动态平衡:即弱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过程和离子结合成弱电解质分子过程仍在进行,只是其速率相等。
(2)此平衡也是有条件的平衡:当条件改变,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平衡,即平衡发生移动。
(3)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A.内因的主导因素。
B.外国有:①温度:电离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所以,升高温度,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
②浓度:问题讨论:在的平衡体系中:①加入:②加入:③加入:各离子分子浓度如何变化:、、、溶液如何变化(“变高”,“变低”,“不变”)(4)电离平衡常数()一元弱酸:(3)一元弱碱①电离平衡常数化是温度函数,温度不变K不变。
② 值越大,该弱电解质较易电离,其对应的弱酸弱碱较强; 值越小,该弱电解质越难电离,其对应的弱酸弱碱越弱;即值大小可判断弱电解质相对强弱。
③多元弱酸是分步电离的,一级电离程度较大,产生,对二级、三级电离产生抑制作用。
如:随堂练习1.足量镁和一定量的盐酸反应,为减慢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下列物质中的( )A. B. C. D.2. 是比碳酸还要弱的酸,为了提高氯水中的浓度,可加入( )A. B. C. D.3.浓度和体积都相同的盐酸和醋酸,在相同条件下分别与足量固体(颗粒大小均相同)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盐酸的反应速率大于醋酸的反应速率B.盐酸的反应速率等于醋酸的反应速率C.盐酸产生的二氧化碳比醋酸更多D.盐酸和醋酸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样多4.下列叙述中可说明酸甲比酸乙的酸性强的是( )A.溶液导电性酸甲大于酸乙B.钠盐溶液的碱性在相同物质的量浓度时,酸甲的钠盐比酸乙的钠盐弱C.酸甲中非金属元素比酸乙中非金属元素化合价高D.酸甲能与酸乙的铵盐反应有酸乙生成5.有两种一元弱酸的钠盐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现将这两种盐的溶液中分别通入适量的,发生如下反应:和的酸性强弱比较,正确的是( )A. 较弱B. 较弱C.两者相同D.无法比较总结、扩展1.化学平衡知识与电离平衡知识对照比较。
高二化学18综合练习二培优教案
综合练习(二)一.选择题:1.下列过程中,原共价键和离子键均被破坏的是()A.NO2被木炭吸附B.将NaHSO4加热至熔化C.KOH晶体溶于水D.Na2O2溶于水2.下列关于硬水及其转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含有Ca2+、Mg2+、HCO3-等离子的水叫暂时硬水B.硬水可先加Na2CO3后加石灰使之软化C.明矾可使水中悬浮物凝聚而软化硬水D.工业用水用磺化煤软化后阳离子浓度增大3.下列物质相互反应时,只产生一种气体的是()A.锌投入到浓硫酸中B.镁粉投入到溴水中C.镁粉投入到NH4Cl溶液中D.炽热的炭块投入到热的浓硝酸中4.主族元素X、Y、Z的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原子半径X>Z,离子半径Y>Z,Y和Z 能形成离子化合物,由此可推断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是()A.X>Y>Z B.Z>X>YC.Y>X>Z D.X>Z>Y5.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加入过量的稀H2SO4时,既能产生沉淀又有气体物质生成的离子组是()A.Na+、K+、S2O32-、Cl-B.K+、NH4+、AlO2-、NO3-C.Ca2+、Mg2+、NO3-、Cl-D.Na+、K+、SiO32-、CO32-6.以下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A.往漂白粉溶液里通入二氧化碳气体2ClO-+CO2+H2O+Ca2+=CaCO3↓+2HClOB.二氧化硫通入溴水中SO2+Br2+2H2O=4H++SO42-+2Br-C.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H++SO42-+Ba2++OH-=BaSO4↓+H2OD.硫化氢通入氯化铁溶液中H2S+2Fe3+=2Fe2++S↓+2H+7.将0.2mol·L-1NaOH溶液和0.1mol·L-1CH3COOH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判断是否正确的是()A.C(Na+)>C(OH-)>C(CH3COO-)>C(H+)B.C(Na+)>C(CH3COO-)>C(OH-)>C(H+)C.C(Na+)=C(OH-)>C(CH3COO-)=C(H+)D.C(Na+)+C(H+)=C(CH3COO-)+C(OH-)8.在25℃时向VmLpH=a的盐酸中,滴加pH=b的NaOH溶液10VmL时,溶液中Cl-物质的量恰好等于加入Na+的物质的量,则a+b的值为()A.13 B.14C.15 D.不能确定9.某酸的酸式盐NaHY在水溶液中,HY-的电离能力小于HY-的水解能力,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H2Y在电离时为H2Y+H2O⇌HY-+H3O+B.在该盐的溶液中,离子浓度为:C(Na+)>C(Y2-)>C(HY-)>C(OH-)>C(H+)C.在该盐的溶液中,离子浓度为:C(Na+)>C(HY-)>C(OH-)>C(H+)D.HY-水解方程式为:HY-+H2O⇌H3O++Y2-10.若200mL,C(H+)=1×10-3mol·L-1的某一元酸和100mLC(OH-)=1×10-3mol·L-1的某一元碱相混合后,溶液呈碱性,所用的酸和碱应是()A.等浓度的弱酸强碱B.稀的强酸和稀的强碱C.稀的弱酸和浓的强碱D.稀的强酸和浓的弱碱11.两个体积相同的密闭容器A、B,在A中充入SO2和O2各1mol,在B中充入SO2、O2各2mol,加热到相同温度,有如下反应2SO2+O2⇌2SO3,对此反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反应速率A=BB.SO2的转化率B>AC.平衡时各组分含量B=AD.平衡时容器内压强B>A12.可逆反应A(g)+B(g)⇌2C(g)在固定容积的容器中进行,如果向容器中充入1molA和1molB,在某温度下达到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为m%,若向容器中充入1molC,在同样温度下,达到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为n%,则m和n的正确关系是()A.m>n B.m<nC.m=n D.无法确定13.某学生为了测定a,b,c,d四种金属活动性顺序,做了如下实验:①将它们投入足量盐酸中,发生b、c溶解;②将上述反应液过滤往滤液里加入过量的稀烧碱溶液时,得到c 的沉淀;③再将a、d两金属片用导线连接,金属片插入一烧杯稀硫酸溶液中,a金属片上竞有气泡逸出。
高三高三高中高考综合练习(2)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试题卷案例练习
有机综合姓名1.下列各组物质间的反应与反应类型不相符的是:A乙烯与溴水(加成反应) B、甲苯与浓硝酸(硝化反应)C、氯乙烷与氢氧化钠醇溶液(取代反应)D、乙稀与高锰酸钾(氧化反应)2、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乙烯的最简式C2H4B、硝基苯的结构简式:O2NC、乙醇的分子式CH3 CH2OHD、聚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CH2n3有机物CH2=CH—CH(OH)—COOH在不同条件下至少可能发生六种不同类型的有机反应:①加成;②取代;③消去;④氧化;⑤酯化;⑥加聚。
其中由于分子结构中含—OH而可能发生的反应有A.①③④⑤ B.①②④⑥C.②③④⑤D.②③④⑤⑥4、分子式为C8H16O2的有机物A,它能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B和C,且B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成C.则有机物A的可能结构有A.1种B.2种C.3种D.4种5、最新报道,绿色农药——信息素已推广使用。
这对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
有一种信息素的结构简式为CH3(CH2)5CH=CH(CH2)9CHO 下列关于检验该信息素的官能团的试剂和顺序正确的是A.先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碳碳双键,再用银氨溶液检验醛基B.先用溴水检验碳碳双键,再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醛基C.先用银氨溶液检验醛基,再用氢气/催化剂检验碳碳双键D.先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醛基,再用溴水检验碳碳双键6、某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既可以氧化成羧酸,又可以还原成醇,该酸和该醇可生成分子式为C4H8O2的酯,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有机物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B.该有机物能发生银镜反应C.将该有机物和分子式C4H8O2的酯组成混合物,只要总质量一定不论怎样调整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完全燃烧时得到二氧化碳的量必定相等D.该有机物是乙酸的同系物7、在下列有机物中:①CH3CH2CHO、②C6H6、③C2H5OH、④C6H5OH、⑤CH3CH2Br、⑥CH3COOC2H5、⑦C6H5COOH、⑧C6H5CH3,(以下空格除方程式外均填序号)能与NaOH 反应的有;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写出其反应的方程式;既能发生酯化反应,又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的有;既能发生消去反应,又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既能发生酯化反应,又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既能使溴水褪色,又显酸性的是。
高考化学二轮 专题训练 专题十八 选择题解题技巧教案(学生版)
高考化学二轮专题训练专题十八选择题解题技巧教案(学生版)【化学选择题的特点及其解法】选择题是一类客观性试题,由于其具有信息量大、概念性强、知识覆盖面广、考查的角度和层次多,且评分较客观等优点,在各类中考试卷中已成为固定题型。
在化学中考试卷中,选择题一般占48%—50%。
因此,选择题的得分,已成为制约很多学生整份试卷得分高低的瓶颈。
了解化学选择题的特点、类型、掌握解化学选择题的一般程序和常用方法,是做好选择题的基本保障。
本文拟从这些方面作简单介绍,旨在抛砖引玉。
一、选择题的特点选择题的结构包括题干和选项两部分,其题干和选项都是经过精心设置的,往往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很强的迷惑性。
二、解答选择题的一般程序和常用方法解答化学选择题的一般程序是:1. 认真审题,读懂“题干”和“问句”的含义;2.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抓住关键,找到突破口;3. 转换思维方向,从多层次、多角度思考,去伪存真,准确求解。
根据化学选择题的特点,解答的方法有如下几种:(1)直接判断法这是解化学选择题最基本的方法,解题时依据题目所给条件,借助于已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直接得出结论。
此方法常常用于解答“正误型”选择题。
例1. 对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 石蜡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白烟B. 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生成无气味气体C.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黄色,放出大量的热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解析:本题考查的实验现象,属于识记水平。
根据所学知识知道,石蜡燃烧没有白烟,硫粉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氢气燃烧火焰呈淡蓝色,铁丝燃烧时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所以,可直接判断本题答案为D。
(2)筛选淘汰法根据题干所给条件和提出的问题,对各个选项加以审视,将与题目要求不符合的选项逐一筛选,不能否定的选项即为正确答案。
此方法常常用于解答概念、原理类选择题,也常用于解答组合型选择题。
例3. 下列生活经验中不正确的是( ) A. 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渍 B. 用食醋除去水瓶中的水垢 C. 用钢丝球洗刷铝锅脏物D. 用含()Al OH 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解析:本题是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题,涉及物质的溶解性、酸与盐反应、酸与碱反应、金属与氧气反应等知识,考查学生对化学原理和规律的理解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高三化学培优计划
高三化学培优计划培优计划能了解潜能生、优异生的家庭、学习的具体情况,尽量排除学习上遇到的困难。
下面是由店铺整理的高三化学后期复习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化学培优计划(一)一、指导思想:提高优生的自主和自觉学习能力,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中等生的化学学习成绩,帮助差生取得适当进步,让差生在教师的辅导和优生的帮助下,逐步提高学习成绩,并培养较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基本能力。
培化计划要落到实处,发掘并培养一批尖子,挖掘他们的潜能,从培养能力入手,训练良好学习习惯,从而形成较扎实基础,并能协助老师进行辅差活动,提高整个班级的素养和成绩。
二、学生情况分析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及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看,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目的明确,上课认真,各科作业能按时按量完成,且质量较好,且担任班干部能起到较好的模范带头作用,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如等,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态度欠端正,化学思维不够严密,作业有时不能及时完成.因此本学期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外,我准备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功夫,通过培优辅潜的方式使优秀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潜能生得到较大进步。
三、具体措施1、沟通思想,切实解决潜能生在学习上的困难。
2、认真备好每一次培优辅潜教案,努力做好物理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
3.课堂上创造机会,用优生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差生。
4.采用激励机制,对差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在优生中树立榜样,给机会表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功感。
5.充分了解差生现行学习方法,给予正确引导,朝正确方向发展,保证差生改善目前学习差的状况,提高学习成绩。
量排除学习上遇到的困难。
7、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安排不同的作业。
8.采用一优生带一差生的一帮一行动。
9、搞好家访工作,及时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交流、听取建议意见。
10、坚持辅潜工作,每周不少于一次。
11.请优生介绍学习经验,差生加以学习。
并提高中等生的化学学习成绩,帮助差生取得适当进步,让差生在教师的辅导和优生的帮助下,逐步提高学习成绩,并培养较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基本能力。
高三第二学期化学教案
高三第二学期化学教案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整体素质课堂的气氛和学生的积极性,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师生而令和老师都获益非浅。
因此,平时,我们紧抓备、教、改、辅、查等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里边是为大家整理的5篇高三第二学期化学教案信息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略为帮助!高三第二学年化学教案1一、素质教育目标1. 知识目标:a常识性介绍化学深入研究所述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聚合反应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范式会判断一些典型分辨的易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 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生物体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只能在一定状况下相互转化,对学生或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化学分析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激发起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来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涨落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推论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试管,人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1. 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分野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放热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会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中多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综合练习二•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由于金属锑的导电性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以及它容易形成合金而使它具有很多重要 用途。
下列对锑元素(33Sb )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金属锑可用于制半导体材料B. 金属锑可用于制造合金,以提高金属的硬度C. 金属锑及其化合物往往有毒,使用中要倍加小心D. 在火柴盒侧面涂有三硫化二锑,用作氧化剂2 •下列各物质中,后一种物质的热稳定性比前一种强的是(① N Q CO 和 NaHCO ③ AsH3 和 H 2S ⑤ Na^O 和 Na^Q A. 只有①C.只有②③⑤② KMnO 和 K z MnO ④ CaCO 和 CaSiO 3 ⑥HNO 和HSQ B. 除①外 D.只有④⑤定量的碳和二氧化碳(甲: 12g 碳,22g 二氧化碳;乙:20g,在同温同压下进行反应,达到平衡时,两容器中二氧化碳的转化率的关B. 甲小于乙 D.不能肯定27g 铝的稀硫酸,最多能直接溶解铁的质量为(B.28g C. 56g D. 84g5 .用于制造隐形飞机的某种物质具有吸收微波的功能,其主要成分的结构如下图,它属 于( )A. 无机物B. 烃C. 高分子化合物D. 有机物3 .在甲、乙两容器中各盛 碳,22g 二氧化碳) 系( )A .甲大于乙C.甲等于乙 4 .刚好能溶解 A . 27g•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6. FeS 与酸反应生成 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A . 0.05mol C. 0.20mol3、CuCl 2、 H 2S 2, H 2S 2和HQ 性质相似, )B . 0.10molD. 0.40molFeCl 2的混合溶液中, Fe 3+、 容易分解。
若反应中生成 3.2g 硫,则 。
『+和Fe 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3:2:1,现1:2:4 ,则参加反应的铁粉与原溶液 加入适量铁粉,使溶液中三种离子物质的量浓度之比变为 中Fe 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 2:1&核内中子数为N 的於+离子,质量为A,则ng 它的氧化物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 A .(AA 16B . 1:2C. 1:3D. 1:4N 8)molB . n—(A N 10)mol A 16C. (A N 2)molD. — (A N 6)mol A9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 过量Cl2通入FeBa溶液中3CI 2+2Fe +4Br-=6CI-+2Fe +2B「2B. 过量CO通入NaAIQ溶液中CO 2+2HO+AIQ=AI(OH)3j +HCOC. FeSQ溶液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Fe 2++2H2O+4H=Fe3++4H2OD. 在溶液中NHHSO与NaOH等物质的量混和+ - -2-.NH 4+HSO+2OH=SO +NH f +2H2O10 .有3g白色固体,溶于10g热水,(70C)冷却到室温时,析出2g固体,将析出的2g固体再溶解于10g热水(70 C )中,冷却到室温时,析出 1.5g固体,因此可以确定这3g 固体是()A. 纯净物B.混合物C. 某种盐D.不能确定11.实验室测得4molSQ,参加下列反应2SO(g)+O2(g) ?2SO(g)△ H=-196.64KJ • mol-1,当放出314.3KJ热量时,SQ的转化率最接近于()A. 40%B. 50%C. 80%D. 90%-1 -112 .在常温下,将a1mL Mmol • L CHOOH溶液加入到a?mL b2mol • L NaOH溶液中。
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 如果a1=a2, b1=b2则混合溶液中C(CH 3COO=C(Na+)B. 如果混合溶液的pH=7,则混合溶液中- +C(H 3COO=C(Na )C. 如果混合溶液的pH<7,则ab=a2b2D. 如果a1=a2且混合溶液的pH<7,贝U ">压13 .下列各组化合物中不论二者以什么比例混合,只要总物质的量一定,则完全燃烧时生成水的质量和消耗Q的质量不变的是()A. GH C 4HB. GH6 C 4HOC. C2H2 C 6HD. CHO C 3HO三•选择题:(每小题仅一个正确答案)若将质量分数为22%的该盐溶液由60C逐渐冷却,则开始析出晶体的温度应在()A. 0C-10 CB. 10C-20 CC. 20 C -30 CD. 30 C -40 C15 .提纯含有少量硝酸钡杂质的硝酸钾溶液,可使用的方法为()A. 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B. 加入过量硫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C. 加入过量硫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D. 加入过量碳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16 .某溶液中含有较多NaaSO和少量的Fe2(SO4)3若用该溶液制取芒硝,可供选择的操作有:①加适量HbSQ溶液②加金属钠③结晶④加过量NaOH溶液⑤加强热脱结晶水⑥过滤。
正确的操作步骤是()A.②⑥③B.④⑥①③C.④⑥③⑤D.②⑥①③⑤17 .甲、乙两烧杯中各盛有100mL,浓度为3mol • L-1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铝粉,反应结束后测量生成气体的体积比为3:4,则加入铝粉的质量为()A. 5.4gB. 3.6gC. 2.7gD. 1.8g18 .将amolNkO晶体在密闭容器中加热气体,达到平衡时,容器中有bmol气体。
则N2C4的转化率及平衡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A. 100(b a)% , 92^B. b a% , 92ba b a aC 100(b a)% , 94bD 100(a b)% , 93^b a a b19 .将0.1mol • L-1 HCCCN与0.05mol • L-1HCl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各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关系是( )A. C(CI-)=C(HCOOH)=C(HCO)CC(H+)- - +B. C(Cl )=C(HCOC)>C(HCOOH)>C(H- - +C. C(HCOO>C(Cl )>C(H )>C(HCOOH)- - +D. C(HCOO>C(Cl )>C(HCOOH)>C(H20 .如果定义有机物的同系列是一系列结构式符合A[ w ] n B■(其中n=1, 2, 3……)的化合物,式中A B是任意一种基团(或氢原子),w为2价的有机基团,又称该同系列的系差。
同系列化合物性质往往呈现规律性变化。
下列四组化合物中,不可称为同系列的是(A. CHCHCHCH CH s CHCHCHCH CH 3CHCHCHCHCHB. CH=CH=CHCHO GCH=CHCH=CHCHO CHI=CH》CHOC. CHCHCH CH 3CHCICHCH CH 3CHCICHCHCICHD. CICHCHClCC b ClCH z CICHCHClCC b ClCH z CHClCHCHClCHCHClCCb21 .某烃的衍生物A,其分子式为GH2Q实验表明A和氢氧化钠溶液共热生成 B 和C, B和盐酸反应生成有机物D, C在铜催化和加热条件下氧化为由此判断A的可能结构有(A. 6种B. 4种C. 3种22 .常温下为气态的饱和链烃两两混合,若取混合物氧气4.25mol则此混合物的可能组合的方式最多有(A. 3种B. 4种C. 5种E,其中D、E都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D. 2种37g与氧气完全反应生成CQ,消耗)D. 6种四•实验填空题:23 .设计一套实验装置,演示饱和食盐水的电解,同时测定产生H的体积,并检验氯气的氧化性。
饱和食盐水(1)试按上述要求,选用上图的仪器连接成一套实验装置,这些仪器连接时接口的顺序是_____ 禾廿 _____(2)电路的连接是炭棒连接电源的________ 极,电极反应式为 _______ ;铁棒连接电源的______ 极,电极反应式为 _______ 电解总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3)验证氯气具有氧化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使用的试剂为 _______________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现象是_____________(4)若原装入50mL饱和食盐水,当生成氢气为16.8mL (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时,假定电解前后溶液体积不变,所得溶液pH值为____24 •为了测定某烷烃样品(丁烷,并含有少量丙烷某气态烃)的平均分子量,设计了下面的实验:①取一个配有合适胶塞的洁净、干燥的锥形瓶,准确称量,得到质量m②往锥形瓶中通入干燥的该烷烃样品,塞好胶塞,准确称量;重复操作,直到前后两次称量结果基本相同,得到质量m③往锥形瓶内加满水,塞好胶塞,称量得到质量m已知实验时的温度T(K),压强P(KPa),水的密度p水(g • L-1),空气的平均分子量29.0 , 密度P空气(g •匚)回答下面问题(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实验的原理是(2)步骤②中为什么要重复操作,直至前后两次称量结果基本相同?(3)具体说明本实验中怎样做到每次测量都是在相同体积下进行的?(4)本实验中收集气体样品的操作,可选用的方法是(填图中标号) ______(5)锥形瓶中空气的质量(m空气)是_______ (列出算式)(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瓶中样品的质量(m样品)是(列出算式)(7)由实验测得该烷烃的平均分子量是________ (列出算式)五•填空题:25 •(1)光化学烟雾形成的化学过程是:当汽车尾气产生的NO在日光照射下分解成NO和氧原子时,即开始光化学烟雾的循环,不断地产生Q,这个循环包括了下列3个化学方程式,请补充化学方程式②①NO h NO+O②____________③O+O==O写出以上三个化学反应的净结果_______________(2)化学需氧量(COD是水体质量的控制项目之一,它是量度水中还原性污染物的重要指标。
COD是指用强氧化剂(我国采用K?Cr2O)处理一定量水样对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并换算成以Q 作为氧化剂时,1L 水样所消耗C 2的质量(mg ・L -1 )现有某废水样品 20.00mL ,加 入10.00mL0.04000mol •「kCrzG 溶液,并加入适量酸和催化剂,加热反应2小时。
在指示剂1存在下用 O.IOOOmol • L - Fe(NH 4)2(SC 4)2溶液 12.00mL 。
① 已知K 2Cr 2C 7在酸性溶液中作氧化剂时,还原成 Cr 3+离子,Fe 2+离子氧化成Fe 3+离子,写出K 262C 与Fe(NH 4) 2(SO 4)2在H 2SC 4存在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 计算20.00mL 废水所消耗的K Z C Q O 的物质的量 ③ 计算该废水样的 COD④ 在锻造、机械、印染、造纸、电镀、蓄电池等工厂所排放的污水中, COD 值特别高的是 ______26 . A 〜K 均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 E 、F 、H 在常温下是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