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经济模式
浅谈林下经济模式研究及其产业发展对策
![浅谈林下经济模式研究及其产业发展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bc3adf4d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44.png)
浅谈林下经济模式研究及其产业发展对策一、引言林下经济是指指在森林内部的地表面或林冠下的土地上,利用林下资源和生态系统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模式。
林下经济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也是一种环境友好、生态经济的发展模式。
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重的当下,林下经济模式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林下经济模式进行研究,并探讨其产业发展对策。
二、林下经济模式的研究1. 林下经济的概念林下经济是指在森林内部的地表面或林冠下的土地上,利用林下资源和生态系统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模式。
林下经济包括了林下畜牧业、林下种植业、林下休闲观光业等多种经济活动形式。
林下经济的核心是在最大限度地利用森林资源的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1) 生态友好:林下经济是以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为前提的经济模式,通过合理的利用森林资源,不破坏生态平衡,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2) 多样性:林下经济包括了多种形式的经济活动,如林下畜牧业、林下种植业、林下观光业等,可以满足不同需求群体的经济和生活需求。
(3) 可持续发展:林下经济在利用森林资源的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为未来的发展留下更多的空间和资源。
3. 林下经济模式的发展现状目前,我国的林下经济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随着国家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林下经济已成为我国森林资源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各地的实践中,林下经济模式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成果,对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发展林下经济的过程中,需要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符合当地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的林下产业。
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发展林下种植业、林下休闲观光业、林下畜牧等多种产业,形成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格局。
2. 加强林下经济科技创新加强科技创新是发展林下经济的关键。
可以通过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畜牧技术,提高产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林下经济模式及综合效益
![林下经济模式及综合效益](https://img.taocdn.com/s3/m/40d745e2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42.png)
林下经济模式及综合效益林下经济是指利用林地下部的土地资源和植物资源进行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模式。
林下经济模式具有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等优势,对于林地资源的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践中,林下经济模式不仅可以带动农民增收,更可以有效保护和利用林地资源,实现良性循环的发展。
林下经济模式具有丰富的资源及多样性。
林下资源包括药材、竹笋、野生果蔬、花卉、蜂蜜等,这些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农业生产,为农民提供增收的机会。
与农作物不同,林下资源具有天然优势,无需化肥农药,环保健康。
林下经济资源种类繁多,可以满足市场多样的需求。
林下经济模式利用了林地的空间资源,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
在我国,林地资源相对丰富,但是许多地区的林地资源并没有得到合理利用。
通过发展林下经济,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实现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这对于农业生产、生态保护以及生态旅游等领域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林下经济模式可以有效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
由于林下资源的收入相对较高,可以为农民提供增加收入的机会。
林下资源的采集、加工、销售等环节,也为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对于农村的劳动力输出具有积极的作用。
林下经济模式的发展还可以有效实现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
林下经济模式还具有重要的生态效益。
许多林下资源是天然生态资源,其采集、加工及销售的过程会为林地资源的保护带来积极的意义。
与此林下资源的种植和采集也可以为土地水土保持带来重要的意义。
通过实践证明,林下经济模式的发展可以有效保护和利用林地资源,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重目标。
林下经济模式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
由于林下资源种类繁多,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也较大,这就需要政府和企业对于林下资源的市场需求进行有效预测和引导。
其次是资源保护的问题。
由于一些林下资源具有野生性,它们的过度开发可能会影响到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因此需要加强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最后是政策支持不足。
林下经济模式及综合效益
![林下经济模式及综合效益](https://img.taocdn.com/s3/m/aa1a4466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ae.png)
林下经济模式及综合效益林下经济模式是一种在森林下开展农业和其他经济活动的模式,它能够兼顾自然资源保护和经济效益,同时为社会带来多重综合效益。
林下经济模式的典型代表包括林下种植、林下畜牧、林下蘑菇种植等,这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局面。
下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林下经济模式及其综合效益。
林下经济模式带来了生态效益。
林下经济的开展可以保护森林资源,减少对天然林的砍伐和开垦,从而减缓了森林资源的消耗和破坏。
林下种植和畜牧的发展也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减少了土地的裸露,防止了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有助于水土保持和保护生物多样性。
林下经济还有利于降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减少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
林下经济模式也产生了经济效益。
林下经济活动的开展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来源。
林下经济的产品也有一定的市场需求,可以创造销售收入,为农民带来增值收益。
林下经济活动还能够提高土地的资源利用率,充分利用了森林资源和土地资源,提高了农业的产出,增加了农业的经济效益。
林下经济模式还带来了社会效益。
林下经济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农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减少了农民的贫困现象。
林下经济的发展也改善了农村的生态环境,减少了农村的环境污染,提高了农村的生态面貌。
林下经济也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发展,拉动了农村的消费需求,促进了农村地区的经济繁荣。
林下经济模式产生了多重综合效益。
它保护了森林资源,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促进了农村的经济发展,从而实现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
林下经济模式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障碍,比如技术水平不高、市场需求不足、政策支持不力等问题,这些都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共同努力,加强技术研发、拓宽市场渠道、加大政策支持,不断推动林下经济模式向着更加可持续、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林下经济六大模式
![林下经济六大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ac9cea21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9c.png)
林下经济六⼤模式⼀、林粮模式
林下种植⼩麦、棉花、花⽣、⼤⾖、绿⾖、⽢薯等
⼆、林菜模式
适合林菜模式种植的菜类:⼤葱、青椒、茄⼦、卷⼼菜、黄花菜、蒲公英、蕨菜、马齿苋、薇菜、酸模、苋菜、落葵、乌塌菜、荠菜、黄秋葵、⼭芹菜、荆芥、紫苏、树番茄、酸浆、菊花脑、紫背菜、刺菜蓟、苦荚菜、⾦丝⽠、⾹椿
三、林药模式
草药品种:⼈参、西洋参、灵芝、天⿇、⽥七、黄连、⾦银花、天门冬、⽔飞蓟、枸杞、百合、细⾟、⼤黄、⽢草、红景天、何⾸乌、半夏、天南星、柴胡、元胡、五味⼦、板蓝根、砂仁、巴戟、草果、益智、⽯斛、青天葵、灵⾹草、苦草、千年健、黄姜、薄荷、⽩术、黄芪、桔梗、党参、芍药、刺五加、⽩芷、茯苓、⼭茱萸
四、林草模式
适合林草模式种植的林草品种:苜蓿草、⿊麦草、红三叶草、⽩三叶草、鸭茅、⽆芒雀麦、狼尾草、鲁梅克斯
五、林菌模式
林下⾷⽤茵品种:平菇、鸡腿菇、⾹菇、⿊⽊⽿、⽑⽊⽿、草菇
六、林下养殖
林下散养鸡、鸭、⽜、⽺等家禽⾛兽,以及养殖梅花⿅、马⿅、⼩尾寒⽺、⾁狗、⾁免、⼩型猪、⾹猪、⿅⿏、海狸⿏、果⼦狸、⽵⿏、蛇、蛤蚧等特种畜禽。
当前林下经济的几种模式
![当前林下经济的几种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e40f905e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6d.png)
当前林下经济的几种模式林下经济是指利用林木资源及其周边灌木、草本植物、菌类等特有生物资源进行经济活动的一种产业模式。
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林下经济逐渐被广泛关注和应用。
目前,林下经济的几种模式主要包括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采集和林下旅游等。
下面将分别对这几种模式进行详细介绍。
其次是林下养殖。
林下养殖利用山区森林资源进行畜禽养殖的模式。
利用林下草本植物及野菜、菌类等作为饲料,养殖家禽、猪、牛、羊等农产品,提供新鲜、绿色、无公害的肉食品。
此外,林下养殖还可以为农民提供生态旅游、观光农业等产业链的延伸,增加经济效益。
第三是林下采集。
林下采集是指在森林中采集林下资源,包括草药、木材、野生菌类、蜂蜜等。
林下采集是一种绿色、生态友好的采集方式,对采集资源的数量和采集方式有着一定的限制。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采集政策和管理规定,可以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促进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是林下旅游。
林下旅游是指利用森林底层的自然风光和特色文化,开展观光、度假、休闲等旅游活动。
林下旅游以其独特的生态环境和文化特色吸引游客,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同时,林下旅游还可以保护森林生态环境,增强民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林下经济模式,还有一些其他模式也值得关注,比如利用林下资源制作工艺品、林下教育等。
这些模式都能够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促进林区经济的繁荣发展。
总结而言,林下经济是一种专注于利用森林资源进行经济活动的模式,能够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未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进一步提升,相信林下经济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3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
![3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9680d507376baf1ffc4fad8e.png)
(二)生产特征 1、劳动密集型产业
林下经济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有以下三个特点: (1)不可替代性
在当前技术水平下,林下经济的相当部分劳动仍 然无法被技术取代,即使能取代,对于资本短缺而劳 动成本相对低廉的广大农村来说,使用技术的成本往 往高于使用劳动的成本,特别是为了满足农、林产品 市场上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则必须保留或采 用人工作业。
空间结构是指林下复合系统各物种之间或同一物种不同 个体在空间上的分布。可分为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一般由 物种搭配的层次、株行距和密度决定。一般来说,垂直高度 越大,空间容量越大,层次越多,资源利用效率则越高。水 平结构又可以分为周边种植型、巷式间作型、团状间作型等。
(3)时间结构 时间结构是指林下复合系统中各物种的生长发育
5、生产专业化 林下经济以提高林特产品商品率为目的,依托
绿色,突出特色,着力做好“专”的文章。有以林 药业为主,有以生态旅游为主。有以绿色食品餐饮 为主,有以专业养殖为主,使林下经济的主导产品 专业化进一步明显,提高了产品和服务在市场的竞 争力,从而实现林下经济的最佳效益。
6、经营主体多元化 林下经济的经营者不仅包括具有一定经济实力
4、半野生性 林下复合系统是按照人的意愿设计和建设的人工生
态经济系统,不但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还受到人为因素 的影响,因此具有半野生性。由于林下经济产业是一种 人工生态系统,有其整体的结构和功能,在其组成成分 之间有物质与能量的交流和经济效益上的联系,还要充 分考虑系统内各要素之间在功能上和数量上的相互依存 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人们经营的目标不仅要注意某一成 分的变化,更要注意成分间的动态联系,保持和加强系 统内各要素的互利共生、协调发展的关系,要把取得系 统的整体效益作为系统管理的重要目的。
几种林下经济模式
![几种林下经济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4b2dc4b5960590c69ec3760d.png)
适合我省发展的几种林下经济模式彭国营周立林林下经济就是充分利用现有的林地资源和林阴优势,从事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经营模式,使农林牧业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多态经营模式。
发展林下经济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促进林业进入良性循环,而且对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林民增收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一、林下经济发展原则发展林下经济要有利于林木的生长发育,在不影响林木生长的前提下,可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
种植作物应选不与林木发生剧烈的水分与养分竞争的品种,作物要与林木保持一定距离做好树盘,尤其是播种多年生牧草,更应注意,应避免其根系与林木根系交叉,减少肥水竞争。
种植作物要植株矮小,生育期短,适应性强,与林木大量需水期最好能错开。
种植作物与林木没有共同病虫害,比较耐阴和收获期较早等。
发展养殖业时,所选动物应不啃食林木、不对林木造成伤害。
二、林下经济主要模式1.林药模式即在林间空地上间种较为耐阴的半夏、柴胡、金银花等,幼林地还可种植白菊花、知母、丹参、射干、板兰根、生地等。
2.林草模式在幼林地,有选择地种植不同种类的优质牧草,如紫花苜蓿等绿肥作物或牧草。
3.林禽模式充分利用林下昆虫、小动物及杂草多的特点,在林下放养或圈养鸡、鸭、鹅等,在一般情况下,每亩可投放50~100只,以多地块轮替放养为宜。
4.林菌模式利用林下遮阴空气湿度较大、氧气充足、光照强度低、昼夜温差小的特点,在郁闭的林下种植平菇、香菇、双孢菇等食用菌。
5.林经模式一般以种植绿豆、大豆、豌豆、花生、棉花、红薯等低杆小杂粮和经济作物为主。
这些作物具有固氮根瘤菌,不与林木争肥争水,又能覆盖地表,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
6.林蝉模式即在郁闭的林下浅埋蝉卵枝条,2~3年后即可收获,不用再投成本,操作简单,省工省力。
7.林菜模式根据林间光照强弱及各种蔬菜的不同需光特性科学地选择种植种类、品种,发展蔬菜种植。
发展林下经济,能起到近期得利、长期得林、远近结合、以短补长、协调发展的产业化效应,使林业产业从单纯利用林业资源转向林业资源和林地资源结合利用,大大延伸了林业产业化的内涵,是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综合体现,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林下经济
![林下经济](https://img.taocdn.com/s3/m/432c4dacf524ccbff121843b.png)
互利 林下经济林下经济,主要是指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既包括林下产业,也包括林中产业,还包括林上产业。
林下经济就是充分利用现有的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 从事林下养殖、种植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 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
发展林下经济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 而且对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实现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林树种特性及多年试验推行的经验, 发展林下经济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一、林菌模式即充分利 用林荫下空气湿度大、氧气充足, 光照强度低、昼夜温差小的特点, 在郁闭的林下种植双孢菇、鸡腿菇、平菇、香菇等食用菌。
二、林禽模式即充分利用林下昆虫、小动物及杂草多的特点, 在林下放养或圈林地、园地食用菌菌棒废弃后菌棒 有机肥食用菌生产 枝条废弃物互利 养肉鹅、柴鸡、肉鸭等。
三、林牧模式即在林下放养或圈养肉牛、奶牛、肉羊、肉兔, 每667m2可分别投放牛5头、 肉羊5只、兔30只。
四、林药模式即在林间空地上间种较为耐荫的白芍、金银花等, 金银花株距一般为70~100cm 。
五、林粮模式农作物种植一般的绿豆、豌豆等小杂粮为主。
目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小杂粮的需求不断增加, 市场前景广阔, 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六、林油模式油料作物属浅根作物, 具有固氮根瘤菌。
不与林木争肥争水, 且又覆盖地表, 防止水土流失, 提高土壤肥力, 种植作物一般为花生、大豆为主。
七、 林蝉模式即在郁闭的树行间浅埋孵化好的蝉卵枝条, 养殖金蝉18~24个月即可收获, 667m2收益可达数千元。
林地、园地杂草、虫类禽类粪便 鸡鸭禽类八、林菜模式根据林间光照强弱及各种蔬菜的不同需光特性科学地选择种植种类、品种, 发展蔬菜种植。
九、林草模式即在郁闭度80%以下的林地, 有选择地种植不同种类的优质牧草,如紫花、苜蓿等。
林下经济模式及综合效益
![林下经济模式及综合效益](https://img.taocdn.com/s3/m/aa3d5d3c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e5.png)
林下经济模式及综合效益在当今社会,随着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林下经济作为一种创新的经济模式正逐渐崭露头角。
林下经济是指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从事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
一、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1、林菌模式在林下种植食用菌是一种常见且高效的模式。
树木提供的遮荫环境为食用菌创造了适宜的生长条件,湿度和温度相对稳定。
例如,香菇、木耳、平菇等食用菌可以在林下的空间中茁壮成长。
同时,废弃的菌棒还可以作为有机肥料,为树木提供养分,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2、林禽模式将家禽养殖与林下空间相结合,既能充分利用林下的杂草、昆虫等自然资源,又能为家禽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
鸡、鸭、鹅等家禽在林下自由觅食,不仅减少了饲料的投入,还提高了家禽的肉质品质。
同时,家禽的粪便也能为林地提供肥料,促进树木的生长。
3、林药模式许多中药材适合在林下生长,如天麻、三七、金银花等。
林下的阴湿环境和丰富的腐殖质为中药材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还增加了中药材的品质和产量。
4、林菜模式选择一些耐阴的蔬菜品种在林下种植,如韭菜、空心菜、莴笋等。
这些蔬菜可以在林荫的庇护下生长,减少了阳光直射和水分蒸发,降低了病虫害的发生。
同时,也为市场提供了新鲜、绿色的蔬菜。
5、林草模式在林下种植牧草,如苜蓿、黑麦草等,可以为畜牧业提供优质的饲料。
牧草的根系还能起到固土保水的作用,有助于改善林地的生态环境。
二、林下经济的综合效益1、经济效益林下经济为农民和林业经营者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收入。
通过合理的林下种植和养殖,不仅可以增加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还能提高土地的产出率。
例如,林下种植的中药材和食用菌往往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而林下养殖的家禽和家畜也因其绿色、生态的特点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从而能够获得更高的销售价格。
此外,林下经济还能够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浅谈林下经济模式研究及其产业发展对策
![浅谈林下经济模式研究及其产业发展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ef623720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76.png)
浅谈林下经济模式研究及其产业发展对策林下经济模式是指在林木生长的地域范围内,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木资源进行经济开发的一种农林复合经济模式。
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以及经济发展的需要,林下经济模式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就林下经济模式的研究以及其产业发展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林下经济模式的研究1.林下经济模式的发展历程林下经济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它是一种农林复合的经济模式,能够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它能够提高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实现农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它能够丰富农村居民的收入来源,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它还能够促进当地的产业发展,带动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1.优化林下资源配置,发展林下产业针对林下经济资源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优化林下资源配置,发展林下产业来实现对林下经济模式的产业发展。
具体来讲,可以通过开发林下特色产业,如林下果业、林下草本养殖等,形成林下经济专业合作社等机构,推动林下产业的发展,提高林下经济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加强技术创新,提高林下经济产业链水平3.推动林下经济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三、结语林下经济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对于解决农村资源环境保护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推动林下经济模式的产业发展过程中,我们应该深入研究林下经济模式的发展规律,科学规划林下经济模式的产业发展对策,加强林下经济模式的宣传推广和示范引导,助力林下经济的产业发展和经济效益。
相信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林下经济模式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为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经济发展作出更加重大的贡献。
林下经济的几种模式
![林下经济的几种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c893a629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ec.png)
林下经济的几种模式林下经济是指在森林下层发展起来的经济活动。
由于林下经济可以有效地利用森林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并为当地居民带来经济收入,所以对于森林保护和社区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在不同地域和文化环境中,存在着几种不同的林下经济模式。
以下是其中的几种模式:1.果树种植:选择合适的果树品种进行种植,如柿子、枣子、樱桃等。
这些果树种植通常需要充足的阳光和适宜的土壤条件,所以很适合种植在森林下层。
果树种植不仅可以提供果实供人食用,还可以用于制作果酱、蜜饯等产品,扩大经济价值。
2.药用植物种植:选择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进行种植,如铁皮石斛、人参、黄芪等。
这些植物在药用和保健品市场上有着广泛的需求,通过合理的种植和采摘,可以获得丰厚的收入。
同时,药用植物的种植也有助于保护和繁育珍稀濒危物种。
3.采集野生资源:通过采集森林中的野生植物、动物和其他可用资源,如蘑菇、竹笋、野生草药等。
野生资源的采集可分为食用性和药用性两种。
食用性野生资源通过加工和销售,可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保护野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也有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4.林下畜牧业:在林下进行畜牧业经营,如养蜜蜂、种植蚕桑、养殖家禽等。
林下畜牧业的优势在于其可以利用林地的庇荫和天然饲料,减少对土地的占用和饲料的需求。
畜牧业产品的销售可以提供各种畜产品和蜂产品,如蜂蜜、蚕丝、毛皮等。
5.林下观光旅游:利用森林景观、生态环境等资源进行旅游开发,吸引游客前来观光和体验。
林下观光旅游的模式可以包括森林徒步、野外露营、生态农庄等。
通过发展林下观光旅游,可以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并保护森林资源。
6.林下副业:在林地上开展与农林业相关的副业经营,如种殖业、养蜂业、种植业等。
这些副业可以与农林业相互补充,提高经济效益和资源利用率。
林下副业的模式可以根据当地地理环境、市场需求和技术条件的不同进行选择。
总的来说,林下经济的多样性和可持续性使其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
林下经济经营模式分析
![林下经济经营模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2f41b26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6a.png)
林下经济经营模式分析林下经济,又称森林经济或无人地经济,是指针对森林、草地等自然生态环境而形成的一种经济模式。
在林下经济中,农民和其它森林资源利用者会通过种植、采集、养殖等方式获得森林资源,用于生活、销售或制作出口商品。
林下经济已经成为世界上一些地方的重要经济产业,而且越来越多的人们加入到了这一产业当中。
本文将对林下经济的经营模式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该产业的未来发展。
一、林下经济的定义林下经济是指在森林等自然生态环境中,通过合理的种植、采集、养殖等商品生产方式,利用森林资源创造财富和提高生活水平的经济活动。
这种经济准则是遵循从资源环境到经济社会效益的循环发展的思路。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林下经济可以理解为“产业多元化、生态环保、资源可持续性”的模式。
二、林下经济的特点1. 经济多元化林下经济是一种多元化的经济产业,在林下经济当中,农民可以利用森林资源从事多种经济活动,同时也可以通过多元化的经营方式来避免风险和增加收益。
农民可以同时进行一定量的养殖、种植、采集等活动,从而使得经济尽量地丰富多样化。
2. 生态环保林下经济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非常敏感和脆弱,因此无论从经济还是从生态角度考虑,都需要保护森林资源。
在林下经济生产过程意义上,应该遵循绿色生产理念,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尽量减少生态破坏,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3. 资源可持续性林下经济的生产过程必须遵循资源可持续性的原则,这是其发展的基础。
如果使用过度破坏森林资源,那么林下经济就会无法维持下去,甚至可能会导致自然环境的恶化。
因此,在林下经济的经营模式中,应该坚持保护和充分利用的原则,以便满足当地农民和其他利益相关人的需求。
三、林下经济的商业模式林下经济的商业模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种:1. 私人公司经营在私人公司经营模式中,企业会在森林资源中投资,并以经营森林生态环境为主要目标。
企业通过收购和租赁的方式,获取森林资源的使用权,进而开展林下经济生产活动。
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小编整理
![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小编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e7032afb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37.png)
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小编整理林下经济是指在不破坏森林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发挥森林的经济价值,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
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是指以生态保护为前提,注重资源开发、产业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综合性模式。
目前,我国的林下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下面就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做一些介绍。
首先,我们来谈谈“3S”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3S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是指“整合三生主体、开发三大战略、实现三个生态” 。
所谓三生主体,是指政府、企业和农户三方面,这三个主体合作共同推进林下经济发展;三大战略包括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战略、生态旅游战略、乡村振兴战略,这三大战略是保护生态、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三个生态则是指经济生态、社会生态和自然生态的有机整合,实现了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我们也要谈一下生态休闲农业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生态休闲农业是指在森林、山水、自然景观等自然环境中,以生态环保和生态休闲为目标,提供具有休闲、健身、旅游、科普、文化等功能的农业生产和服务。
而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中的生态休闲农业,是指将林下的自然资源与农业生产相结合,开发出适合游览、休闲、寻求健康等多种需求的特色产品和服务。
这种模式可以大大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提升当地的生态文明水平,同时也提升当地的旅游产业水平。
最后,我们说一下生态畜牧业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生态畜牧业是指将生态保护和动物养殖结合起来,通过科学的养殖技术和养殖模式,实现农业的高效发展,同时还能够保护生态环境。
相比传统畜牧业,生态畜牧业更注重农资的安全、养殖品质的优良,并且通过改变原有养殖模式,利用森林的生态环境,促进畜牧业发展,实现生态经济的高效发展。
总的来说,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是在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原则下,通过不同的产业和资源开发,以提升当地经济效益和人民生活水平为目的的发展模式。
随着社会和环境的变迁,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在我国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推行的方式和方法也有所不同,但是我们始终应该将生态保护作为第一原则,发展林下经济是一条可持续的、生态友好的路子,同时也能够带来不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已经成为国家和地方政府推动农民持续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
林下经济模式及综合效益
![林下经济模式及综合效益](https://img.taocdn.com/s3/m/779af6f9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7a.png)
林下经济模式及综合效益林下经济是指在森林或林地中利用森林生态系统提供的环境服务或资源进行经济活动的模式。
林下经济模式的兴起得益于对传统林业模式的反思,传统林业模式的重心在于伐木、采矿等资源开采,而对环境生态系统的保护却忽略。
林下经济模式提倡利用森林环境资源,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实现经济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林下经济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是多元化的经济活动。
除了传统的木材、竹子等资源开采外,还包括野生植物、蘑菇、蜂蜜、养殖等。
其次,是货币与非货币效益的协同。
发展林下经济既可以获得经济效益,也能够获取非物质效益,包括森林资源的保护、生态系统的恢复、生态旅游等。
第三,是与生态系统保护息息相关的,保护森林生态系统是发展林下经济的基本前提。
因此,通过林下经济的发展,兼顾了现代经济和传统文化、生态保护的发展。
林下经济模式有三种形式:一是利用森林生态环境提供的某些生态服务进行经济活动,例如花草树木的观赏、生态旅游等。
二是利用森林生态系统提供的各种资源进行经济活动,如林木伐运、竹子采摘、果实采摘等。
三是保护生态系统,实现生态、经济的双赢。
通过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保障生态系统的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从而达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重收益。
林下经济模式的综合效益与多种生态服务和资源密切相关,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方面进行了探讨:1、经济效益林下经济活动的经济收入包括原材料的采集、产品的出售以及生态旅游等,因此,林下经济发展能够促进当地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增收。
例如,黑龙江省三江农民种植黑木耳,一年收入就达到5000元以上,这对于当地贫困地区来说是巨大的财富;云南昆明市五华区采取林下经济模式,采摘野生菌的产值达到了上亿元。
因此,林下经济模式的发展可以在促进就业的同时,增加林业资源的利用和产值的增长。
2、社会效益林下经济活动的社会效益有以下几方面:一、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为生态环境的保护作出重要贡献。
二、改善农民生活,使农民更有机会获得稳定收入。
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探析
![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3ec56985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5c.png)
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探析林下经济是指在森林中进行的各种经济活动,它是一种具有独特优势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林下经济逐渐成为各国政府和社会组织关注的焦点。
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包括采集经济、林下养殖、林下观光等,本文将对这些林下经济模式进行探析。
一、采集经济采集经济是指在森林中进行的各种采集活动,包括采集木材、采集草药、采集食用菌等。
采集经济是林下经济中最为传统的模式之一,它在很多地区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采集经济的主要优势在于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森林资源,因为它不需要对森林进行砍伐或开垦,而是依托自然生长的植物和生物资源进行采集。
这种模式不仅可以维持森林的生态平衡,也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
采集经济模式在实践中也面临一些挑战,比如资源过度开采、采集技术不当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一些地区开始进行采集经济的可持续管理和规划,通过制定采集季节、采集量、采集方式等政策,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
二、林下养殖林下养殖是指在森林中进行的各类养殖活动,如林下种养业、林下畜牧业等。
林下养殖模式通过充分利用森林和农田资源,发展农林一体化经济,实现农林资源的多元化利用。
这种模式可以提高森林和农田资源的综合效益,减少农业生产对森林资源的侵占,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林下养殖模式在实践中也面临一些挑战,比如林下养殖与森林保护之间的关系、林下养殖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一些地区开始进行林下养殖的可持续管理和规划,通过合理配置林地资源、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引导农民科学养殖等措施,推动林下养殖的健康发展。
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包括采集经济、林下养殖、林下观光等,它们分别在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农林资源的多元化利用、农村经济的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人们对林下经济的重视和认识的不断提高,相信这些模式将会在未来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发挥出更大的效益和社会价值。
3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
![3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80398e40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0c.png)
3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
林下经济是指在森林中进行的一种经济活动,通过栽培农作物、采集野果、草药、蕨菜、木材等商品来获取收入。
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有以下三种:
1.林下耕作:这是一种通过在森林中种植农作物来获取收入的经济模式。
在林下耕作中,人们会选择一些适应森林环境的农作物进行种植,比如茶树、咖啡树、竹子等。
这些农作物不仅可以在森林中生长,而且还能够与森林中的其他生物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更加生态平衡的种植系统。
通过林下耕作,不仅可以获取经济收入,还可以保护森林生态环境。
2.林下采集:这是一种通过采集森林中的野果、草药、蕨菜等商品来获取收入的经济模式。
森林中生长着丰富多样的野生植物资源,这些资源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人们可以在森林中采集这些商品,然后进行加工或者销售,从中获得收入。
对于林下采集来说,关键的问题是要确保采集的方式是可持续的,不会对森林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3.林下养殖:这是一种将林下空间利用起来进行养殖的经济模式。
在一些森林中,人们可以养殖一些适应森林环境的动物,比如鸡、鸭、兔子等。
通过养殖这些动物,可以获得肉、蛋、皮毛等商品,从而获取经济收入。
同时,动物的排泄物也可以作为肥料施用在农作物上,起到循环利用的作用。
林下养殖不仅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还可以促进森林与畜牧业的相互融合,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
总之,林下经济是一种通过在森林中进行农业、采集和养殖等经济活动来获取收入的方式。
这种经济模式不仅可以带动农民就业增收,还可以保护森林生态环境,促进农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林下经济模式及综合效益
![林下经济模式及综合效益](https://img.taocdn.com/s3/m/acabfa3f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a3.png)
林下经济模式及综合效益【摘要】林下经济模式是一种利用森林资源进行经济活动的模式,通过在森林下种植农作物、养殖动物等方式实现经济效益。
本文从林下经济模式的定义、原理、应用案例、综合效益分析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林下经济模式在提高森林资源利用效率的也能带来经济收益和生态效益,具有较高的可持续性。
未来,应积极推广和应用林下经济模式,探索更多发展方向,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通过对林下经济模式的研究和应用,可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多方共赢,推动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林下经济模式、综合效益、可持续性、生态环境、原理、应用案例、影响、推广与应用、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林下经济模式及综合效益的意义林下经济模式是一种利用森林资源进行经济活动的模式,通过在林下种植药材、果树、蔬菜等作物,实现森林资源的多功能利用。
林下经济模式的意义在于通过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多方面提升。
林下经济模式可以有效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通过在林下种植经济作物,农民可以在原有林地上获取额外收入,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
林下经济模式有利于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通过合理种植和管理林下作物,可以减少对森林的砍伐和破坏,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林下经济模式还可以提升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
通过引入林下经济模式,在农村地区建立起多功能林下生态系统,不仅可以改善农村环境,还可以促进农民的生态意识,推动可持续发展。
林下经济模式的意义在于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多方面提升,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林下经济模式的定义林下经济模式是指在森林、果园、农田等种植地区,利用空地或地表的空间,通过种植其他作物或引种养殖业,来提高种植地区土地资源的综合效益。
这种经济模式可以有效利用土地资源,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探析
![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5013edcd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12.png)
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探析林下经济是指在森林、林地和果树林等树木覆盖面积较高的区域中,依靠植被覆盖的土地资源种植农作物、养殖家禽、采集林下资源等经济活动。
林下经济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其发展水平不仅关系到当地居民的生计问题,也关系到森林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问题。
目前,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包括三个方面:林下养殖、林下农业和林下采集。
一、林下养殖林下养殖是指利用森林覆盖需要应用的生态优势,而在其下部进行养殖业活动。
养殖业的种类有限,主要包括野生动物:兔、鹿、松鼠、鸽子、野猪、麻雀等;游禽:野鸭、水鸭、鸡、鸭、鹅等家禽;家畜:牛、羊、骆驼等。
在养殖过程中,环境保护和森林资源的管理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二、林下农业林下农业就是在森林下层开展农业活动。
它是对地球生态系统的一种保护。
不同于道路纵横、大片机械化种植方式的农业形态,林下农业是在满足食品需求的同时对生态环境的友好保护。
林下农业有多种形式:种植玉米、豆类、麻油等农作物;开展茶叶、蘑菇等高价值农产品生产;在林下地块中发展家庭农场和生态村等。
三、林下采集林下采集是通过采集森林中的蘑菇、草药、木材等产品来谋求生计的一种经济活动。
这种采集活动是在保护森林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的。
林下采集种类非常丰富,包括野菜、果实、野花、竹笋、草药等等。
林下采集对于地方的生态环境保护作用很大,同时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增收渠道。
综上所述,林下经济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它从保护生态和发展经济的角度出发,可以使产业和生态保护两者相得益彰。
各地应结合当地资源和需求,发展适合本地区的林下经济模式。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也能够促进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经济、生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
![3林下经济的主要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9680d507376baf1ffc4fad8e.png)
5、生产专业化 林下经济以提高林特产品商品率为目的,依托
绿色,突出特色,着力做好“专”的文章。有以林 药业为主,有以生态旅游为主。有以绿色食品餐饮 为主,有以专业养殖为主,使林下经济的主导品 专业化进一步明显,提高了产品和服务在市场的竞 争力,从而实现林下经济的最佳效益。
6、经营主体多元化 林下经济的经营者不仅包括具有一定经济实力
一般来讲,林业的主要目的是获取用材,而林下经济系统强调的是 多种用途树种,如粮食树、果树、饲料树、土壤改良树等具有很高经济 价值和生态效益的树种;对于那些具有特殊根系分布、产生很多地被物 和其他特性的树种在林下经济系统中得到充分利用;对于那些曾被认为 对森林有害的灌木也将得到进一步开发利用。这样能更好地获得物种多 样性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因此,只有在农业产业链接上,养殖业、加工 业和服务业形成一体化经营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才能实现农业对社 会平均利润的共享。可以说,林下经济就是这种产业链延伸的一种实例。
空间结构是指林下复合系统各物种之间或同一物种不同 个体在空间上的分布。可分为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一般由 物种搭配的层次、株行距和密度决定。一般来说,垂直高度 越大,空间容量越大,层次越多,资源利用效率则越高。水 平结构又可以分为周边种植型、巷式间作型、团状间作型等。
(3)时间结构 时间结构是指林下复合系统中各物种的生长发育
2发展的阶段性林下经济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仍将伴随着我国农林经济发展的全过程林下经济的发生与发展有其经济的原因也有社会的原因林下经济成为一种产业是市场发展的选择也将经历兴起发展高潮衰落阶段我国的农业和林业产业化工业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总体还处于从现代化初期向中期的过渡阶段劳动力仍呈现出典型的无限供给的特征劳动密集型农业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潜能尚未完全释放出来因此林下经济这种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发展阶段还要持续较长的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下经济模式
(一)林禽模式。
在速生林下种植牧草或保留自然生长的杂草,在周边地区围栏,养殖柴鸡、鹅等家禽,树木为家禽遮荫,是家禽的天然“氧吧”,通风降温,便于防疫,十分有利于家禽的生长,而放牧的家禽吃草吃虫不啃树皮,粪便肥林地,与林木形成良性生物循环链。
在林地建立禽舍省时省料省遮阳网,投资少;远离村庄没有污染,环境好;禽粪给树施肥营养多;林地生产的禽产品市场好、价格高,属于绿色无公害禽产品。
(二)林畜模式。
林地养畜有两种模式:一是放牧,即林间种植牧草可发展奶牛、肉用羊、肉兔等养殖业。
速生杨树的叶子、种植的牧草及树下可食用的杂草都可用来饲喂牛、羊、兔等。
林地养殖解决了农区养羊、养牛的无运动场的矛盾,有利于家畜的生长、繁育;同时为畜群提供了优越的生活环境,有利于防疫。
二是舍饲饲养家畜如林地养殖肉猪,由于林地有树冠遮荫,夏季温度比外界气温平均低2~3℃,比普通封闭畜舍平均低4~8℃,更适宜家畜的生长。
(三)林菜模式。
林木与蔬菜间作种植,是一种经济效益较高的模式。
林下可种植菠菜、辣椒、甘蓝、洋葱、大蒜等蔬菜,一般亩年收入可达700~1200元左右。
(四)林草模式。
该模式特点是在退耕还林的速生林下种植牧草或保留自然生长的杂草,树木的生长对牧草的影响不大,饲草收割后,饲喂畜禽。
一般说来,1亩林地能够收获牧草600千克,可得300元左右的经济收入。
(五)林菌模式。
在速生林下间作种植食用菌,是解决大面积闲置林下土地的最有效手段。
食用菌生性喜荫,林地内通风、凉爽,为食用菌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环境条件,可降低生产成本,简化栽培程序,提高产量,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生产空间,而食用菌采摘后的废料又是树木生长的有机肥料,一举两得。
(六)林药模式。
林间空地适合间种金银花、白芍、板蓝根等药材,对这些药材实行半野化栽培,管理起来相对简单。
据调查,林下种植中药材每亩年收入可达500~700元。
(七)林油模式。
林下种植大豆、花生等油料作物也是一个好路子。
油料作物属于浅根作物,不与林木争肥争水,覆盖地表可防止水土流失,可改良土壤,秸秆还田又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八)林粮模式。
这种模式适用于1~2年树龄的速生林,此时树木小,遮光少,对农作物的影响小,林下可种棉花、小麦、绿豆、大豆、甘薯等农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