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政务信息平台应用系统建设内容
智慧政务建设内容
智慧政务建设内容智慧政务建设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政府管理效能、提供便捷公共服务的一种行动。
智慧政务建设以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为核心,通过整合政府资源、优化政府服务流程、提升政府管理水平,实现政务工作的高效、透明和便捷。
本文将从信息化建设、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应用等方面,探讨智慧政务建设的重要性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信息化建设是智慧政务建设的基础。
政务信息化的核心是建立健全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实现政府数据的共享和互联互通。
通过信息化建设,政府可以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同时,政府也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将政务服务延伸到互联网等新媒体平台上,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公共服务,提高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
数字化转型是智慧政务建设的重要内容。
数字化转型是指将政府各项业务过程和服务内容数字化处理,实现政务工作的全程电子化。
通过数字化转型,政府可以实现政务服务的在线化和移动化,方便群众随时随地办理各类业务。
同时,数字化转型还可以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减少办事环节,降低行政成本,实现政府工作的精细化管理。
智能化应用是智慧政务建设的发展方向。
智能化应用是指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实现政务工作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通过智能化应用,政府可以实现自动化决策和智能化服务,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例如,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政府可以实现对大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分析,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物联网技术,政府可以实现对城市设施的智能监控和管理,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智慧政务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智慧政务建设可以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减少人力和物力资源的浪费,提高行政效能。
其次,智慧政务建设可以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公共服务,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再次,智慧政务建设可以推动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准确性,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决策效果。
最后,智慧政务建设可以促进政府与企业、社会各界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形成良好的政企关系和社会治理机制。
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信息化建设方案
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信息化建设方案一、内容描述我们深知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的信息化建设对于提升政府工作效率、优化公共服务体验至关重要。
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呈现一个清晰、直观、人性化的信息化建设方案。
接下来是核心内容概述:首先我们的信息化建设将围绕服务升级展开,政务服务中心不仅要为市民提供便捷的服务窗口,更要打造一个数字化的服务平台。
我们将搭建在线办事大厅,让市民能够随时随地在线办理各类政务服务,不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同时我们将建立大数据管理平台,整合各类政务数据资源,实现数据共享和互联互通。
让数据的价值真正服务于政务决策和社会治理,此外我们将运用最新技术优化系统功能和应用体验,包括强化移动支付和自助服务设施,致力于给公众带来更为舒适和便利的服务感受。
总之就是强调以用户为中心,让政务服务触手可及。
1. 背景介绍(当前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现状,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当前我们的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提升政府服务效率,信息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大家都知道,政务服务的水平和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现在人们对政务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速度快,更要求准确、便捷。
同时大数据的应用也为政府决策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但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管理和利用这些数据,那么这些数据就只是一堆无用的信息。
因此信息化建设不仅能让政务服务更加贴近民众需求,还能让大数据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可是现状却并不乐观,当前我们的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在信息化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
很多地方的政务服务还停留在传统的模式上,办事效率不高,民众满意度也不理想。
而且大数据的管理和利用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数据分散、数据更新不及时等。
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了我们的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的发展。
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这不仅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提升政府服务效率,更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利用大数据,让数据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政府政务信息平台应用系统建设内容
政府政务信息平台应用系统建设内容应用系统主要包括:统一的政府门户网站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网上交互审批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应急指挥系统、视频点播系统、公务邮件系统。
1、建设内容1.1统一的政府门户网站系统:在现有“中国淮安”政府门户网站的基础上,拓展功能、完善内容、增强交互能力,要与办公自动化、网上交互审批、视频点播等系统实现无缝联接,可与各部门为公众服务的专业数据库进行数据交换并提供网上查询,从而提高政府门户网站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统一标准、统一风格、统一建设和完善各部门子网站,以形成可以实现信息协同发布、办公互相支持、服务(公众、企业、社会)便捷高效、部门各具特色的以“中国淮安”政府门户为主站点包含市级机关105个部门子站点的网站群。
主要实现如下功能:●信息发布功能包括信息的采集、管理、发布等子系统;同时应该提供完善的安全、权限管理;各部分要求如下:发布方式:支持动态数据发布和静态数据发布两种形式的发布方式。
发布信息格式:支持生成html, text, xml, wml,asp,jsp等各种格式的信息发布文件。
模板设计功能:信息发布的格式采用模板定义,提供灵活方便的模板设计功能。
全文检索功能:提供对信息发布系统中发布的所有动态、静态数据进行全文检索的功能。
●信息采集功能信息自动获取功能:可用互联网信息抓取系统时刻跟踪新闻网站和媒体网站,获取各类最新信息,并可载入固定模板的网页显示,自动更新网站的新闻网页。
信息同步功能:各委办局等子网站可以通过上报系统上报信息并协同发布。
●内容管理功能数据管理:用户可以按照需要自定义需要发布/管理的数据的格式(字段),可以对信息/图像信息/企业数据等各类数据中的文字、图片、统计类数字信息、日期信息进行统一管理,统一发布。
数据分类管理:支持无限制的数据目录(分类)管理,用户可以对分类层次深度、一个分类下的子分类数量无任何限制的进行目录(分类)设计、管理;提供方便、灵活的在各分类间数据组织管理(包括移动、复制、链接)功能。
政务云平台建设与应用运营总体解决方案
03
政务云平台的应用运营模式
应用运营的总体框架
统一规划
制定政务云平台应用运营的总体规划,明确目标和定位,确保资源 的合理配置。
分层架构
构建政务云平台应用运营的分层架构,包括基础设施层、平台服务 层、应用服务层和运营管理层,实现各层之间的协同与整合。
标准化管理
制定政务云平台应用运营的标准化管理规范,包括技术标准、数据标 准、安全标准和服务标准等,提升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政务云平台建设与应用运营总体 解决方案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政务云平台的建设方案 • 政务云平台的应用运营模式 • 安全保障与风险控制 •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 • 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
01
引言
政务云平台的概念与意义
政务云平台的概念
政务云平台是一种基于云计算技术的 服务平台,旨在为政府机构提供高效 、安全、可靠的计算和数据存储服务 。
04
安全保障与风险控制
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
物理安全
01
确保政务云平台的物理环境安全,包括机房、服务器、网络设
备等的安全。
网络安全
02
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体系,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数据加密
等措施,以保障政务云平台网络的安全性。
数据安全
03
采用数据备份、数据加密、数据隔离等技术手段,确保政务云
平台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运营模式的选择与实践
合作运营
与专业的云服务提供商合作,共 同开展政务云平台的运营工作, 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独立运营
自主建设并运营政务云平台,全 面负责平台的规划、建设、管理 和维护等工作。
混合运营
结合合作运营和独立运营两种模 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运 营方式,以最大化发挥政务云平 台的效益。
智慧政务大厅系统应用建设方案
将系统划分为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 ,实现高内聚、低耦合的设计目标。
模块化
将功能划分为不同的模块,便于开发和维护。
可扩展性
预留扩展接口,便于未来功能的升级和扩展。
关键技术选型及原因
前后端分离
01
采用前后端分离技术,前端负责页面展示和用户交互,后端负
责业务逻辑处理和数据存储,提高系统性能和用户体验。
推广渠道和方式选择
政府官网
在政府官方网站上发布系统介绍、操 作指南和宣传资料,提供在线咨询和 下载服务。
社交媒体
利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发 布系统推广信息和互动话题,吸引公 众关注和参与。
推广渠道和方式选择
• 网络广告:在主流新闻网站、行业门户网站上投放系统宣 传广告,提高系统知名度和曝光率。
数据加密传输
采用SSL/TLS等加密技术,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数据备份与恢复
制定完善的数据备份和恢复策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03
功能模块划分与实现
政务服务模块
政务服务事项管理
实现政务服务事项的在线申请、受理 、审批、办结等全流程管理,提供办 事指南、在线咨询、进度查询等服务 。
电子证照管理
使用率统计
定期统计系统的使用率、访问量等指 标,评估系统的受欢迎程度和实际应 用效果。
用户反馈收集
通过在线调查、电话回访等方式收集 用户反馈意见,了解用户对系统的满 意度和改进建议。
效果评估及持续改进方向
• 业务办理效率评估:对比系统应用前后的业务办 理时间、流程简化程度等,评估系统对政务服务 的提升效果。
漏洞扫描与修复
定期对系统进行漏洞扫描,及时发现并修复潜在的安全隐患。
论现代政务应用平台建设
一
8 — 2
能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 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 2 . 2信息交换层 信息、 数据急剧增多, 传统的网络管理技术已不能 作流程的重组优化 , 超越时间、 空间和部门分隔的 支持跨平台应用集成 的解决方案 ,同时提出 解决这一问题, 针对这一实际情况, 在系统的的开 制约, 建成一个精简、 、 、 高效 廉洁 公平的政府运作 适应中国电子政务特色, 面向中国政务信息及相 发中应提供统一权限管理平台, 实现单点登录、 实 模式。 关数据的共享和交换标准。 时的应用开通和高效的权限管理机制 。
系统功能: 身份认证: 结合现有 的 认证手段, 对用户进行 整合与共享 据资源访问及处理服务。 身份认证 , 可支持认证方式范围广泛, 最大限度保 政务应用平台实现 了对平 台内应用系统数 2 . 4网络和系统层 护企业 已有投资。 据以及各部 门多种业务数据的集 中存储利用、 备 提供 电子政务系统网络通讯和系统服务 , 包 单点登录:当用户访问多个需要进行认证的 份和管理 , 制定统一的信息交换标准和相关服务, 括面向核心应用的安全操作系统等 ,以及符合国 系统应用的过程中,只需要在初始进行一次登录 最大程度地满足为领导科学决策和各级部门政务 家信息安全、 应用系统建设的相关政策法规的多 和身份认证 , 就可以访问其具有访问权限的任何 管理提供及时、 可靠的数据 , 使得信息资源得到了 层隔离网络系统。 系统 , 而不需要再次登录 , 后续系统会 自动捕获用 最大化的共享和互通 , 真正实现资源整合和数据 具体而言 , 国家电子政务“ 按照 三网一库 ” 的 户信息, 从而识别出用户身份。这样, 无论用户要 共享的目 标。 基础架构,电子政务的应用体系可以分成以下三 访问多少个应用 , 他只需要进行一次登录, 而不需 1 . 2一体化协同办公 , 提高城市管理整体水 层, 各层网络应采用隔离措施 , 必需的数据转接应 要用户重复的输入认证信息 , 从而真正体现以客 平 采用安全数据网 , 关 并确保不存在信息泄漏的可 户为中心的思想。 政务应用平 台为全市所有公务员的各项政 能性。 授权管理 :系统管理员把电子政务系统的资 务工作提供了统一的信息化桌面 , 系统支持多层 3 统特点 系 源化分成不同的资源域 , 用户被放在不同的用户 组织架构,大部分功能和公共服务 同时满足市、 31实时便捷的信息报送和反馈 . 目录中, 并具有不 同的身份和其他属性。 管理人员 区、 县级需求 , 各部门关键业务正在逐步转移到平 系统支持 WE 、 B 邮件、 系统对接等多种报送 再定义一系列不同的访问规则 , 如用户认证规则 , 台上 , 实现 了在 C A认证安全控制下多系统一次 渠道 ; 可代替下级单位报送政务信息。 可实时获取 授权规则和响应规则。 这样 , 当管理员把不同 目 录 登陆和集成办公, 以信息化手段提高工作效能, 促 信息反馈 , 包括报送成功与否、 信息点评、 采用信 中的用户通过既定的规则来实现对不同税务资源 进行政办公效率和管理水平的大幅提高。 息条数、 批示情况反馈、 通报得分等。 的访问即完成授权管理。 1 . 3为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奠定物质基础 对上对下全面信息服务 :系统为领导提供及 角色划分 : 根据企业人员的职务、职责 、 权 政务应用平台跳出了“ 流程电子化” 的框框 , 时有效提供信息、 刊物服务 ; 报送单位不仅上报信 限、 状态等参数 , 协助企业共同制定安全政策, 以 抓住“ 有利于城市管理与控制, 有利于发挥机关行 息 , 还可获取信息点评、 共享信息 、 推荐信息 , 信息 自动化的政策方式帮助企业控制对信息资源的访 政效能”基于“ 。 快速响应、 闭环处理、 扁平管理、 安 全面共享。 问, 消除手工方式控制的弊端。 全互通” 的实现原则, 再造政府工作流程。 例如 , 全 高效畅通的信息沟通与交流 : 通过 “ 工作提 个性展现 : 根据用户登录的信息 , 提供在用户 市所有部门面向公众 的政务公开与公众服务 、 互 示”“ 、 业务公告”“ 、 信息点评” “ 、在线约稿”“ 、参阅 权限之内的访问资源, 有效的避免黑客攻击 , 提供 动交流与网上信访处理 、 直接面向市委市政府领 资料”“ 、 工作论坛”“ 、短消息”方便地与各单位或 系统的针对性 , 加强工作效率。 导的政务数据呈报、 可以看到所有公务员办公状 个人进行工作沟通, 业务交流, 实时获取其他机构 安全审计: 统一记录企业系统情况 , 创建登录 态的通讯中心站、覆盖全市各部门和公务员 的任 联系方式。 日志 , 随时把握“ 何人何时 以何种方式访问何种资 务分解与管理 、 直通每个办公桌面的应急信息系 刊物编辑全程 自动化 : 刊物的采编、 生成 、 源”; 审 随时检查安全漏洞并提出修复建议 , 全方位 统、 全市集中的单位和个人文档资料库等等。 这些 核 、 发行, 到采用情况处理 、 采用批示情况汇总 , 包 实现安全控制 。 系统的建设与应用为工作效能的提升提供了有效 括每月通报的生成 , 全程 自动化; 并实现 自动套红 维护期服务: 手段 , 为政府职能转变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打印, 无需手工盖人名章。 系统上线使用后, 即进入维护期。 根据合同签 1 . 4推动行政监察和廉政建设 系统安全可靠稳定 : 系统本身提供先进的安 订中的约定或根据我们既有项 目的约定 ,可以提 公务员一体化办公平 台和监控 管理平 台分 全身份认证、 权限判断以及加密机制 , 同时实现了 供的免费维护期为J 年 免费维护期 内免费提供 别从形式和绩效两方面为行政监察和廉政建设提 与安 全与应用支撑平台的无缝对接。 系统 日常的支持、 维护及产品的升级。 免费维修期 供了技术手段。 强大定制功能确保系统扩展性 :系统可对信 以外的售后服务根据双方的约定收取服务费用。 电子政务作为一个系统工程 , 主要涉及 到政 息类型、 刊物类型 、 通报类型 、 抄报加分送等进行 作者简介 : 吴翰林(9 0 ) 男。05年毕业 18 ~ 。 20 务应用系统建设和使用 、 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和利 一系列的定制, 以快速适应业务需求的变化。 于吉林大学, 现就职于中国联合 网络通信有限公 用以及统一政务 网络平 台建设等三方面的业务 ; 灵活的系统配置与个性化设置 :通过系统开 司吉林市分公司。 其 中, 电子政务安全体系、 电子政务标准化法规体 关控制配置实现电子传批与手工纸制审批 ;每个 系是电子政务系统有效使用的基础内容。 达到完 刊物编辑人 员个人备用库 , 随取随用 , 进行刊物预
政务信息系统建设方案
政务信息系统建设方案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政务信息化已成为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
政务信息系统作为政务信息化的核心支撑,对于实现政务工作的高效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满足政务工作的需求,提高政务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特制定本政务信息系统建设方案。
二、需求分析1、业务需求深入了解政府各部门的业务流程和工作需求,包括行政审批、公共服务、执法监管、决策支持等方面。
明确各业务环节的信息处理要求、数据交互需求以及业务协同需求。
2、功能需求根据业务需求,确定政务信息系统应具备的功能,如信息采集、数据存储与管理、业务处理、统计分析、信息发布、用户管理等。
3、性能需求考虑系统的响应时间、吞吐量、并发处理能力等性能指标,以确保系统在高负载情况下仍能稳定运行,满足政务工作的实时性要求。
4、安全需求政务信息涉及国家安全和公民隐私,系统必须具备严格的安全机制,包括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数据加密、安全审计等,以保障信息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5、数据需求明确系统所需的数据类型、数据来源、数据格式以及数据质量要求,建立规范的数据标准和数据字典,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三、系统设计1、总体架构设计采用分层架构设计,包括基础设施层、数据层、应用层和展示层。
基础设施层提供硬件和网络支持;数据层负责数据的存储和管理;应用层实现业务逻辑和功能;展示层为用户提供友好的操作界面。
2、功能模块设计(1)信息采集模块实现对各类政务信息的采集,包括手动录入、文件导入、系统接口对接等方式,确保信息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2)数据管理模块建立数据库,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存储、整理、清洗和转换,为系统的运行提供数据支持。
(3)业务处理模块根据业务流程,实现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等业务的在线办理,提高工作效率和透明度。
(4)统计分析模块对政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帮助政府了解工作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智慧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智慧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目录一、项目概述 (4)1.1项目背景 (4)1.2设计依据 (4)1.3设计原则 (5)二、总体设计 (6)2.1主要目标 (6)2.2设计思路 (6)2.3设计原则 (7)2.4整体框架 (8)2.5技术架构 (9)2.5.1 B/S结构 (9)2.5.2 JAVA技术 (9)2.5.3 XML技术 (12)2.5.4 工作流技术 (13)三、系统功能及内容 (15)3.1平台设计 (15)3.2数据交换共享平台设计 (76)四、安全体系建设 (82)4.1安全因素分析 (82)4.1.1网络层风险 (82)4.1.2安全方案设计原则 (85)4.1.3系统安全措施 (86)4.1.4应用安全措施 (87)4.1.5安全方案小结 (89)4.2系统部署 (91)五、方案亮点和特色 (92)六、收益分析 (93)6.1经济效益 (93)6.2社会效益 (93)一、项目概述1.1 项目背景目前,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都不同程度地推行了政务公开。
2006年以来,全国80%的县级以上政府或政府部门建立了政府网站,大多数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和部分中央国家机关建立了行政服务中心,全国已建立综合行政服务中心2.8万多个。
国务院70个部门、31个省(区、市)建立了新闻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
全国31个省(区、市)和36个国务院部门结合实际,制定了政务公开规定。
我国的政务公开采用多种形式,包括在机关办公场所公告栏公布,通过会议、广播、电视、文书手册、电子屏幕、网站等公布,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开有关信息。
推行政务公开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具体体现;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举措;是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
三级政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
三级政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一、项目概述政务信息化建设是推进现代化治理的重要手段,全面构建三级政务平台是实现信息共享、高效办公和优质服务的关键举措。
本实施方案旨在规划和推动三级政务平台的建设,提高政务工作的效率和服务水平。
二、建设目标1.实现政务信息的互联互通,打破信息孤岛,提高政务信息共享的能力。
2.推进全市政务办公流程的规范化和电子化改造,提高工作效率。
3.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政务服务,提升政府服务水平。
4.提高政务平台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确保政务数据的安全和保密。
三、建设内容1.政务平台架构建设建设统一的三级政务平台架构,包括市级政务平台、区县级政务平台和乡镇级政务平台,以实现政务信息共享和流转。
市级政务平台是整个平台的核心,负责统筹协调各级政务平台的建设和运维工作。
2.政务信息共享建设政务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政务数据的互联互通。
推行标准化的数据格式和接口规范,提高政务数据的互操作性。
同时,加强政务数据的安全保护,设置多重权限管理机制,确保敏感数据的安全。
3.政务办公流程优化规范政务办公流程,推动各级政务机关的电子化办公。
建设统一的办公平台,实现政务文件的电子化管理、办理和归档。
推广使用电子签章、电子证照等技术手段,简化办公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4.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建设全市统一的政务服务平台,提供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
整合各级政务服务资源,实现一站式服务。
推动部门间信息共享,提高协同办公能力。
同时,优化服务模式,提供在线申办、在线办结等服务,提升服务质量。
5.政务平台安全保障加强政务平台的安全保障能力,确保政务数据的安全和保密。
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漏洞扫描,及时修复漏洞。
加强网络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的建设,确保平台的安全稳定运行。
四、建设步骤1.前期调研和方案制定开展政务信息化建设调研,收集各级政务机关需求和问题。
制定三级政务平台建设方案,明确任务、目标、时间节点和资源要求。
政务(含公共服务)服务平台项目建设方案X
政务(含公共服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一、项目背景依据《工作方案》和《关于成立某县全面落实战略领导小组的通知》文件精神,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数字X县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重大工作任务。
按照数字政务一体化平台总体架构的坚持统筹原则,建设各级各部门系统协同、数据共享、业务互动、多级即时在线的集行政审批、便民服务、政务公开、在线咨询等功能于一体的县级政务服务(含公共服务)一体化平台;各政务服务部门依托“数字”政务服务平台,按照“办好一件事”的标准进一步梳理优化业务办理流程,深化政务数据在政务服务全过程的共享应用,建设X县各级各部门系统协同、数据共享、业务互动、多级即时在线的集行政审批、便民服务、政务公开、在线咨询等功能,在更大范围内实现政务服务“一事通办”,XX年底前,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各级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程即时在线、同网共享的可视化一站式办理。
二、建设目标按照XX数字政务一体化平台总体架构,积极推进各部门内部信息系统整合,建设统一的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提升XX县政务数据供需对接能力,实现系统协同、数据共享、业务互动;加快数据归类汇聚工作,打通信息壁垒、打破数据孤岛、推进集约共享、形成众源数据库;以服务民众、便利企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并以此为载体,承载包括医疗卫生、政务服务、教育、交通、警务等数字城市应用。
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高效、便捷的城市政务和公共服务,解决群众对数字城市建设获得感不强的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三、建设内容为了贯彻落实文件精神,早日实现把“数字XX”政务(含公共服务)服务平台的建设纳入工作日程中来,为我县政务服务、公共服务提供应用汇聚、业务服务、数据服务提供业务支撑和数据支撑,我们把具体的建设内容分为三大块内容,按照“两个中心平台,一个移动APP端”的建设思路来开展,两个中心平台即是政务数据中心平台,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XX”移动APP终端应用;首先由政务数据中心平台提供基础的数据存储,分析,数据报表展示,以及支撑第三方系统接入等工作;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和“XX”移动APP终端应用提供业务查询、业务办理、在线政务申报审批、便民服务等等相关的政务和公共服务等;3.1政务数据中心平台政务数据中心平的主要职能是以汇总各个部门、单位的数据,每个部门对应的部委直属系统,区直属系统,市直属系统数量较多,数据量庞大,为了避免信息孤岛,减少各部门之间数据共享壁垒,避免无效决策或者错误决策,政务服务中心采用技术手段来实现各个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数据分析,为各部门系统协同、数据展示、业务互动、多级即时在线的集行政审批、便民服务、政务公开、在线咨询等功能提供一体化的数据支撑;而且还为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和“XX移动APP终端平台提供各种数据支撑和接口支撑;(一)标准制定,按照XX数字政务一体化平台总体架构的标准,有各个责任单位,部门提供政务数据,制定数据协议标准;充分运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结合实际,根据上级政务数据资源管理应用政策法规,制定政务数据采集、归类分级、融合、共享、解析、开放、应用和数据质量管理的实施细则;推动政务服务和部门业务流程架构数字化再造。
智慧政务大数据云平台系统建设方案
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包括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和安全审计等方面。
系统功能模块
数据处理
数据应用
数据安全
数据存储
系统技术实现
采用云计算技术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共享。
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数据的智能化处理和应用。
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
部署入侵检测系统(IDS)和入侵防御系统(IPS),实时监测和阻断网络攻击。
入侵检测与防御
数据备份与恢复
制定完备的数据备份和恢复计划,确保数据在意外情况下能够迅速恢复。
数据安全保障体系
总结词
合规、完整、可用
数据存储安全
采用分布式存储架构,实现数据的备份和容灾。
数据加密与权限控制
采用数据加密技术,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不被泄露。同时,对数据设置细粒度的访问权限控制,防止数据被非法获取。
大数据存储与管理
采用数据交换和共享技术,实现各部门间数据的高效流通。
数据交换与共享
应用各种网络安全和数据加密技术,保障数据安全。
数据安全保障
数据中心建设流程
明确建设目标、需求和资源,进行初步分析和规划。
需求分析
设计
开发与实施
运维与优化
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进行系统架构、功能模块、技术方案等设计。
依据设计文档,开展系统开发、编程、测试、上线等工作。
背景
构建一个高效、安全、便捷的政务大数据云平台系统,满足政务数据管理和应用的需求,提高政务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目标
背景与目标
1
系统建设意义
2
3
政务大数据云平台系统能够实现对海量数据的存储、处理和分析,提高政务数据处理能力。
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总体框架设计方案
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总体框架设计方案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是指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过建设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政府部门之间、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信息共享、协同办公和服务提供的一种综合性服务平台。
下面是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总体框架设计方案的详细介绍。
一、总体设计目标:1.实现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与协同办公,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2.提供全面、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满足企业和公民对政府服务的需求。
3.构建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接口,实现政务数据的互联互通和集成应用。
4.完善安全防护机制,保护政务数据的安全和隐私。
二、总体架构设计:1.硬件与网络层:在硬件层面,需要部署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
建设高可用、高性能的服务器集群,保证平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搭建安全稳定的网络环境,保障数据的传输安全和网络的正常运行。
2.基础支撑层:基础支撑层包括操作系统平台、数据库、中间件、应用集成和安全监控等。
操作系统平台可选择稳定、安全的版本,如Linux等。
数据库可以采用关系型数据库(如Oracle、MySQL等)和非关系型数据库(如MongoDB、Redis等),存储政务数据和基础档案。
中间件主要用于实现各模块之间的数据传输和协同办公,可以选择消息中间件(如ActiveMQ、RabbitMQ等)和分布式计算中间件(如Dubbo、Spring Cloud等)。
应用集成主要负责将各类政务系统和第三方应用集成到平台中,实现数据的交互和共享。
安全监控则负责对平台的安全漏洞进行监控和预警,保障平台的安全性。
3.应用层:应用层主要包括政务系统、企业系统和公民系统。
政务系统包括行政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用于政府部门的日常管理和业务处理。
企业系统包括企业注册系统、税务系统、环保系统等,用于提供企业相关的政务服务。
公民系统包括公积金查询系统、就业服务系统、健康服务系统等,用于提供公民相关的政务服务。
4.前端展示层:前端展示层包括政务服务门户网站和移动端APP。
政务大数据平台建设方案
政务大数据平台建设方案一、背景分析政务大数据是指政府机关及其相关企事业单位等公共部门所管理、生产和积累的各类数据资源,包括民生数据、行政数据、社会数据等。
政务大数据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可以用于政策制定、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领域,对于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和意义三、建设思路和步骤1.建设思路-从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共享和应用等方面全面规划,打造全方位的政务大数据管理平台;-以数据安全为核心,保障政务大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引入先进的大数据分析技术,提高数据的挖掘和价值应用能力。
2.建设步骤(1)需求分析和规划:明确政务大数据平台的功能需求和发展方向,制定可行性研究报告,并进行规划布局。
(2)数据采集与整合:建立数据采集系统,包括信息采集、传输、清洗、标准化等环节,整合各部门和机构的数据资源。
(3)数据存储与管理:建设数据仓库和数据管理系统,实现数据的安全存储和高效管理。
(4)数据处理和分析:引入大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对政务大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5)数据共享与开放:搭建数据共享平台,推动政府和社会各界资源的共享和开放,促进信息的互通互联。
(6)应用服务与评估:基于政务大数据平台,开展相关应用服务,推动政务服务的创新和优化,并对平台的运行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
四、关键技术和措施1.大数据存储和处理技术:包括分布式存储和计算、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等技术,提高数据的存储和处理效率。
2.数据安全保障技术:采用多层次的数据安全机制,包括访问控制、数据加密和数据备份等技术,保证政务大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数据共享和开放技术: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和标准化的数据交换协议,推动政府数据资源的共享和开放。
4.数据应用和服务技术:构建智能化的数据分析和挖掘平台,提供政府决策和社会服务等相关应用服务。
五、建设成果和推广策略1.建设成果-实现政务大数据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精确性;-提供方便高效的信息查询和公共服务,提升政府服务水平;-推动政府与社会各界的互动与信息交流,促进政民关系的互信和共赢。
政务信息化建设方案
政务信息化建设方案篇一:××系统政务信息化建设方案xx系统政务信息化建设方案政务信息化是促进政府机关转变管理职能,转变工作方式,转变工作作风,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的重要环节。
根据国务院全国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建设规划纲要和司法厅、州委、州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我州司法信息化和行政管理工作的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目标和内容(一)总体目标以“三网一库”为基本架构,以州县司法行政政务信息系统运行中心为依托,力争在今年底建成全州司法政务信息化应用平台;实现全州司法行政系统的网络互联;完成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实现无纸化办公;建立门类齐全、内容丰富、更新及时的司法行政管理信息资源数据库,逐步形成完善的司法行政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最终实现办公业务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实现政务公开,提高办事效率。
(二)建设内容1.内部办公业务网(内网)建设“内网”即司法行政部门的内部局域网,由服务器、交换机、防火墙、网络操作系统、办公自动化软件、司法行政信息平台等硬件、软件构成。
通过内部网络互联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和信息传递。
“内网”是整个政务信息化建设中关键的部分,必须要具有高起点、优性能,具备可管理性、安全性、稳定性的特点。
2.司法行政系统办公业务资源网(专网)建设“专。
政政务信息的安全流转。
7.政务信息应用系统建设根据州人民政府的规划和组织,逐步建设司法行政办公自动化与信息交换系统;多媒体应用系统;司法行政基础数据库群;公众信息应用系统;司法行政统计信息系统;数据管理、数据挖掘和决策支持系统;法律援助、法律服务指导服务系统;公证、律师资格初审认证系统等一批业务应用系统。
二、技术方案(一)方案确定原则1.方案的总体规划坚持高起点,硬件设备选型应坚持适用、够用和购买时性能价格比最优的原则。
由于硬件设备更新换代太快,制定方案时确定的某种配置的产品,到方案实际执行时,可能在性能价格比上已经不合适,因此方案中的硬件设备不标明具体的型号,只列出相应的价格。
政府信息化项目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政府信息化项目管理系统建设方案政府信息化项目管理系统方案本项目是一项软件开发项目,旨在根据年xxx区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的要求,对全区信息化项目建设中的项目申报、项目招标、项目实施、项目验收、项目成果的全过程管理,同时对党政信息化建设的相关人员、资产资源、日常维护、事务处理等日常工作进行电子化管理。
具体建设内容包括建设信息化项目管理子系统、信息化资源管理子系统、信息化事务管理子系统以及系统运维管理子系统,实现对信息化项目、信息化资产、信息化事务和系统运维过程的全过程管理。
在业务需求方面,本项目旨在实现对全区信息化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基础信息支持,规范项目操作,同时对全区的信息化资源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为信息化资产的合理购置和运行监控提供基础信息支持。
此外,本项目还将对全区信息化日常事务进行管理,实现对全区各单位信息化事务上报、审核、反馈、进度等进行管理,并对全区信息化系统的日常运维进行管理。
在与已有系统关系分析方面,本项目将与xxx区统一用户管理系统、全区短信平台、全区电子公章系统以及区财政局和区公共交易中心的政府采购系统基础进行集成,实现用户统一认证和单点登录、短信提醒、在线文件、表单的格式转换电子盖章以及各种数据的交换。
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包括全区信息化项目建设中的项目申报、项目招标、项目实施、项目验收、项目成果的全过程管理以及党政信息化建设的相关人员、资产资源、日常维护、事务处理等日常工作进行电子化管理。
余杭区党政信息化项目管理平台是面向全区各个委办局和事业单位的公共应用系统。
该系统由区信息中心负责建设、运营和维护,同时各单位授权用户可以浏览、查询和管理本单位的数据和记录。
服务管理部门包括区信息中心、区财政局、区经信局、区发改局、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和质监xxx分局。
该系统的技术架构和数据设计分为六层:核心运行环境、文档存储层、数据层、服务支撑层、业务逻辑层和信息安全管理服务系统。
政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与管理
政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与管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政务信息化已经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政务信息化的发展不仅可以提高政府机构的效率,也可以增强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沟通。
政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与管理是推进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一环,下文将从多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政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政务信息化系统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将政府部门内部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共享,实现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公开透明。
政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系统规划在政务信息化系统建设之前,需要对系统进行规划。
规划内容包括系统的架构设计、技术路线、安全措施等。
规划的目的是为了确保系统能够满足实际需求并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系统集成政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涉及到多个部门和系统的集成问题。
集成包括硬件设备、软件系统以及网络等方面。
系统集成的主要目的是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和高效执行。
3.数据管理政务信息化系统涉及到大量的数据和信息资源的管理。
数据管理包括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和开放等方面。
数据管理的目的是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和可用性。
4.安全防范政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始终需要考虑安全防范。
安全防范包括数据的加密、网络的安全防范、系统的安全性等方面。
安全防范的目的是确保系统不受黑客攻击和破坏。
二、政务信息化系统的管理政务信息化系统的管理是指在系统运行中对系统进行监控和维护的一系列活动。
政务信息化系统的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系统维护政务信息化系统是长期运行的系统,因此需要进行日常维护工作。
针对不同的系统,维护工作内容包括软件更新、硬件设备维护、数据备份等方面。
系统维护的目的是确保系统的高可用性和稳定性。
2.系统监控系统监控是对系统进行持续监控的一项工作。
系统监控包括对系统的各种参数进行监控,以确保系统不会出现故障。
系统监控的目的是及时发现系统出现的异常并快速响应。
3.系统分析系统分析是对政务信息化系统进行优化的一项工作。
系统分析需要通过对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估,找到系统性能瓶颈并进行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府政务信息平台应用系统建设内容应用系统主要包括:统一的政府门户网站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网上交互审批系统、视频会议系统、应急指挥系统、视频点播系统、公务邮件系统。
1、建设内容1.1统一的政府门户网站系统:在现有“中国淮安”政府门户网站的基础上,拓展功能、完善内容、增强交互能力,要与办公自动化、网上交互审批、视频点播等系统实现无缝联接,可与各部门为公众服务的专业数据库进行数据交换并提供网上查询,从而提高政府门户网站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统一标准、统一风格、统一建设和完善各部门子网站,以形成可以实现信息协同发布、办公互相支持、服务(公众、企业、社会)便捷高效、部门各具特色的以“中国淮安”政府门户为主站点包含市级机关105个部门子站点的网站群。
主要实现如下功能:●信息发布功能包括信息的采集、管理、发布等子系统;同时应该提供完善的安全、权限管理;各部分要求如下:发布方式:支持动态数据发布和静态数据发布两种形式的发布方式。
发布信息格式:支持生成html, text, xml, wml,asp,jsp等各种格式的信息发布文件。
模板设计功能:信息发布的格式采用模板定义,提供灵活方便的模板设计功能。
全文检索功能:提供对信息发布系统中发布的所有动态、静态数据进行全文检索的功能。
●信息采集功能信息自动获取功能:可用互联网信息抓取系统时刻跟踪新闻网站和媒体网站,获取各类最新信息,并可载入固定模板的网页显示,自动更新网站的新闻网页。
信息同步功能:各委办局等子网站可以通过上报系统上报信息并协同发布。
●内容管理功能数据管理:用户可以按照需要自定义需要发布/管理的数据的格式(字段),可以对信息/图像信息/企业数据等各类数据中的文字、图片、统计类数字信息、日期信息进行统一管理,统一发布。
数据分类管理:支持无限制的数据目录(分类)管理,用户可以对分类层次深度、一个分类下的子分类数量无任何限制的进行目录(分类)设计、管理;提供方便、灵活的在各分类间数据组织管理(包括移动、复制、链接)功能。
友好的用户录入界面:提供可视化的模板编辑,稿件录入功能。
数据组织的灵活性:为减少数据库的冗余数据和维护人员的工作量,一篇稿件能应用在一个或多个栏目、专题中。
●安全管理功能审核功能和权限管理:能提供信息审核和用户权限管理功能。
权限管理:支持数据访问安全的全面控制,保证高可靠的安全管理。
能够在各级分类(栏目)上设置读、写、删除、创建、发布、审核、创建子分类等权限。
信息上报安全机制:对所有上报的数据要进行预审、监察、管理、分布。
●网上交流功能➢网上公开调查、评议系统a 对一些老百姓关心的事件进行网上投票调查、评议,提供一个与市民互动的公开调查及结果反馈功能。
b 可设定和管理投票(评议)形式、投票(评议)项目等;c 可实时统计投票结果,并以几何图形显示;d 支持IP地址过滤,防止同一IP地址的投票攻击。
➢文字直播系统提供网上以文字形式进行重大活动等的直播报道功能,编辑人员在直播系统的管理界面下录入直播信息,同时网民就可以在web 上看到直播信息。
➢论坛提供一个开放的、安全高效的政务论坛系统,使之成为政府公务人员就市民关心的重大问题和疑难问题与广大市民交流的平台、可容纳同时在线500人以上的论坛功能。
●综合管理功能作为网站的管理部分,应能提供用户管理、主机托管、运营管理、数据管理、安全管理、日志管理等综合性的管理功能。
虚拟主机系统:为市政府各委办局子网站提供虚拟主机服务的功能。
统一用户管理系统:对平台中所有应用实行统一的用户信息的管理和存储。
运营管理(内部管理)内部管理系统主要用于网站内部操作人员的管理,能有效地进行平台运行的监控,并方便地利用业务组件实现新业务。
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统计管理系统统计管理系统能记录每页的page view,记录浏览人的IP地址、平均逗留时间、浏览页面数等信息。
能自动统计网站的访问信息量,自动统计指定栏目和页面的访问量;能提供图形化的年报、月报、周报、地域分析报告。
➢统一日志管理系统日志管理系统要能记录平台内所有子应用系统的操作事件日志,也提供接口供外部系统的操作事件日志记录,以及提供接口定期生成统计报表供系统管理员查阅。
➢管理平台:提供统一管理平台,操作员多级授权管理;业务系统(组件)完成后,通过此功能进行分布,管理,同时针对于不同的用户群组件有相应的权限控制;➢安全认证管理包括用户认证,权限控制等;提供所有系统登录审计。
1.2办公自动化系统:在政务内外网上分别建设界面格调高雅、基本功能类似和操作方法一致的办公自动化系统。
针对四套班子和各部委办局业务特点可定制个性化的办公自动化系统。
其中政务内网的建设内容主要满足涉密文件的流转、涉密数据的查询和涉密事项的协同办公。
政务外网的建设内容主要以公文处理为主。
基本功能要包括公文管理、待办事宜管理、会议会务管理、政务信息管理、档案管理、日程安排、车辆管理、公共信息服务、讨论组、考勤与出差管理、短信接口、系统管理等十几个模块。
所有模块都应独立并且可拆卸,各单位可以根据自己所需用模块定制自己的办公自动化系统。
能够很好地结合Microsoft Word、Adobe Acrobat PDF、WPS等格式文件,实现保留修改痕迹、报表打印等功能。
提供工作流的图形化定义、工作流监督管理、待办工作列表提醒等功能。
使工作流程自动实现,并能够非常容易地适应用户工作流程的转变。
支持手写输入、扫描输入等。
●收文管理模块:实现外来文件从登记、办公室主任处理、领导阅批、承办,到分阅、归档、转发等处理流程。
系统支持自动来文登记,接收联网单位通过信息交换平台发来的公文,此时系统应支持自动发送回执。
支持手工登记,支持扫描录入纸质公文,支持自动读入Word、PDF、华光S2、WPS等格式的电子公文。
●发文管理模块:实现公文从拟稿、核稿、会签、审签,到签发、编号、分发、归档等发文处理流程。
分发时可以选择不同的接收单位,分发后通过信息交换平台将文件发送到收文单位。
支持发文回执,通过查看回执,可以及时了解收文单位的签收情况,支持重新分发。
●待办事宜模块:待办事宜是私人的待办任务清单,可以用它记录一些没有限定执行时间的事件,具有提醒作用。
功能包括:①登记待办工作,以备随时查阅;②完成工作;③检索已完成工作。
●会议会务管理模块:为常规会议和临时会议提供计划、准备、记录、查询的功能。
●政务信息管理模块:提供原始信息管理功能,可录入、删除、修改原始信息条目;提供刊物编辑功能,可预选信息条目、摘登条目内容、组刊、刊号管理;以及刊物查询、统计、汇编等。
●档案管理模块:通过建立案卷、修改案卷、删除案卷、编入文件、移出文件等操作,可迅速将相关文件编辑成卷;提供案卷借阅功能,查阅案卷目录、填写借阅申请、批准借阅、自动催退、强制归还等操作。
●日程安排模块:实现用户对个人日程的安排和查看他人的公开日程,用户可以为自己或者其他人制订个人日程,该日程中可以包括主题、描述、参与人、持续时间、优先级等内容;用户可以根据个人习惯选择查看方式(按天查看,按周查看,按月查看),用户可以查看到其他人的公开日程。
●车辆管理模块:管理单位车辆使用的整个过程,从用车的申请、审批、通知,到派车、回车,以及最后的单据的存档、查询、统计等。
●公共信息服务模块:应包括机构设置、职能与人员编制简介,单位业务介绍,通讯录,公告板,办公自动化系统使用方法等。
提供查询时刻表、国内外区号汇编、列车航班时刻表,并可发布委办局的日常管理制度备公务员查询。
●讨论组模块:通过建立讨论主题,相关人员可就该问题展开讨论,并针对某种观点发表看法或答复对方,为政府公务员远程交流思想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平台。
主要功能包括:①多主题讨论系统②多选项投票系统③设定委办局论坛、科室论坛、项目论坛④全文检索⑤更新报告动态提醒最新的主题回复。
●公共数据库查询:使用全文检索系统,实现对法律、法规、规章、政策数据库,政府公报,贸易统计资料等大型数据库的联网查询。
●电子签章功能:公文经过拟搞、审核、会签、核稿、签发、编号、校对、排版等环节后,进入电子盖章环节,经过对该公文盖章并加密后,便不能够对该公文进行任何修改,即便通过二进制修改或其他特殊手段,系统也应该立即发现并加以制止。
●完善的工作监督和控制:对所有操作都应有详尽的日志记录,能够自动跟踪监督每个工作环节,定期自动总结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并汇总成报告,自动产生工作记录集等。
●考勤与出差管理:对工作人员出勤及出差情况进行登记、查询和统计。
●手机短信功能:对所有公务员进行分类管理,使会议通知、信息传递及时、高效完成。
●系统管理模块:维护整个办公系统,应具备管理和维护以下几方面的能力:a机构单位信息:包括单位名称、级别、性质、隶属关系、公务邮箱等内容,为各项子应用系统提供机构单位的基本信息(独立于具体应用);b人员信息:包括人员姓名、职务、职务级别、所属单位、邮件地址、电话、传真等内容,为各项子应用系统提供人员的基本信息(独立于具体应用);c应用数据库信息:包括各项子应用数据库的标题、所在服务器名称、所在路径、文件名、所属应用、年度信息、数据库类型等内容,供各项子应用系统使用,满足它们互访的需求。
其他功能:设置限制系统的可访问时间、设置限制系统的可访问IP地址范围、查看系统的使用状况统计表(按人员、日期、部门统计)、应直接挂接定制模块、设定模块的访问权限、查看模块日志、非法访问日志等。
除满足上述基本功能外,还要充分考虑未接入政务网平台的企事业单位如何接收政府会议通知、政府文件等内容,系统还应满足移动办公需要,采用CA证书解决身份认证问题。
另外考虑到现有一些部门已成熟运行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因而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与现有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对接,进行投资保护。
本期要完成105个接入单位的推广应用工作,在满足通用功能的要求之外,还须满足个别单位提出的合理化修改要求。
1.3网上交互审批系统:协调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及各市直行政审批服务单位,开发和建设网上审批服务系统。
以“中国淮安”政府网站为门户,将全市主要的行政审批事项和各种数据统计报表业务统一标准、统一管理、优化流程、集中上网,变串联式审批为并联式审批,实现“一站式”加“一网式”服务。
公众或企业需要申报办理审批事项时,既可在任一地方直接登录“中国淮安”政府网站申报,实现“一网式”服务;也可直接到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或首办部门进行申报,实现“一站式”服务,办理结果将通过手机短信、邮件、电话等多种方式通知申报人(单位),同时在“中国淮安”政府网站提供动态查询。
本期选择已进入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的项目上网,具体项目及现行审批流程分别见附件18(鉴于我市行政审批项目正在清理中,最终上网项目以清理确定后的项目为准)、附件19(仅供参考,不作为设计网上审批流程的最终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