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九边的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明代九边详解

明代九边详解

明代九边详解朝建立后,逃亡北方边塞以外的北元仍不时骚扰,严重威胁着明朝的统治。

明太祖朱元璋为巩固北部边防,屡次派将北征,同时,明还分封子朱棣、朱权等将重兵驻守北部边塞。

明成祖朱棣五出漠北,又于沿边设镇,派兵驻守。

初设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四镇,继设宁夏、甘肃、蓟州三镇,又设山西、固原两镇,是为九边。

九边,亦称九镇。

边:边墙、长城。

明万里长城东起丹东的鸭绿江,西止祁连山下的嘉峪关,绵延万余里。

分九个区域管辖,每“边”为一“镇”,被称为九边重镇。

初设于明成祖时期,经洪熙、宣德、景泰、天顺、成化各朝,至明孝宗弘治年间设置完成。

明嘉靖年间,为加强京城的防务和保护帝陵(明十三陵)的需要,又在北京西北增设了昌镇、在北京西南增设了真保二镇,共计为十一镇,合称为"九边十一镇"。

九边各镇设镇守总兵官、副总兵官、参将、游击将军、守备、千总、把总等官,无品级、无定员。

其总镇一方者为镇守,独镇一路者为分守,分守一城一堡者为守备,与主将同守一城者为协守。

此外,又有提督、提调、巡视、备御等官。

各镇都驻有重兵。

万历中期,各边仅主兵就有六十万左右;还有为数甚多的客兵。

如蓟州镇,隆庆时,主兵原额为三万人,万历初连客兵在内达十六万五千余人。

各边为进行备战与士兵给养所需的军饷,初多仰给于屯田,正统后,逐渐由京师太仓供应。

各边额数,弘治(1488~1505)、正德(1506~1521)间,每年约四十三万两;嘉靖(1522~1566)时的最高额,每年为二百七十余万两;万历(1573~1620)时,每年则达三百八十余万两,相当于明朝每年田赋收入的总数,成为明朝财政日益拮据的重要原因。

九边之设,使明朝北部边塞形成一条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广袤万里、烽堠相望、卫所互联的北方防线。

对加强北部边防,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也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

明朝为此加饷加税,尤其在明中叶以后,使人民负担沉重;而各级军官的残酷盘剥,又使饷银短绌,军士往往因生活无着而发动兵变。

蒋栋良:明代的“九边”是怎样一种存在?

蒋栋良:明代的“九边”是怎样一种存在?

蒋栋良:明代的“九边”是怎样一种存在?“元人北归,屡谋兴复。

永乐迁都北平,三面近塞,正统以后,敌患日多。

故终明之世,边防甚重。

东起鸭绿,西抵嘉峪,绵亘万里,分地守御。

初设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四镇,继设宁夏、甘肃、蓟州三镇,而太原总兵治偏头,三边制府驻固原,亦称二镇,是为九边。

”九边,就是明朝为抵御蒙古及女真势力在长城沿线设立的九个大军区,由东往西依次为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山西镇(太原镇)、延绥镇(榆林镇)、固原镇(陕西镇),宁夏镇,甘肃镇。

下面就为大家依次介绍。

辽东镇“十七年,命徐达籍上北平将校士卒。

复使将核辽东、定辽等九卫官军。

是后,每遣诸公、侯校沿边士马,以籍上。

二十年,置北平行都司于大宁。

其地在喜峰口外,故辽西郡,辽之中京大定府也。

”行政地图(懒得扫描,我直接拍了,下同):地形图(仅标出主要城镇及关口,下同):“镇守辽东总兵官一人,旧设,驻广宁。

隆庆元年,令冬月移驻河东辽阳适中之地,调度防御,应援海州、沈阳。

协守副总兵一人,(辽阳副总兵旧为分守,嘉靖四十五年改为协守,驻辽阳城,节制开原、海州、险山、沈阳等处。

)分守参将五人。

(曰开原参将,曰锦义右参将,曰海盖右参将,曰宁远参将,曰宽奠堡参将。

)游击将军八人,守备五人,坐营中军官一人,备御十九人。

” ——明史志第五十二职官五辽东镇所辖辽东长城,东起凤凰城(今凤城市),西至山海关,长一千九百五十里。

辽东镇东面的山区再往东是建州女真,北部是蒙古察哈尔部和泰宁部,辽西走廊西面是蒙古朵颜部。

辽东镇的设立就是为了防御蒙古和女真部落。

辽东镇可以分为两部分,及辽河以东的平原和辽西走廊。

从图中其实可以看出辽东的卫所和大城市大多分布于辽河以西的平原上,处在山区的卫所定辽右卫,在它的东边就是宽甸六堡垒,由李成梁修筑,直逼女真腹地。

赫图阿拉,即现在的新宾满族自治县是建州女真的大本营,抚顺关位于它的西边,出抚顺关沿浑河就是当年萨尔浒大战的战场。

萨尔浒战役中,四路明军就是从辽东的军镇出发,围剿赫图阿拉,马林率1万5千人出开原经铁岭从北面进攻,杜松率3万人(《绣春刀2》中沈炼所在的那一支)出抚顺关从西面进攻,刘綎率明朝和朝鲜的联军共2万人从宽甸往南面进军,李如柏经辽阳从西南进攻,杨镐本人则坐镇沈阳指挥。

明朝九大边镇

明朝九大边镇

明朝九大边镇由来:明初, 元顺帝北逃后屯于“盖里,’开平, 北平城即过去的元大都成为元军必欲夺回的主要目标。

当时, 明王朝虽然十分天下已得其七, 毕竟还没有混于一宇, 平元都是北控中原的重要步骤。

元都始克时, “秦、晋未定, 滇、夏未平。

”虽然洪武元年十二月由于徐达抄袭太原, 迫使元将王保保逃窜甘肃, 粉碎了元主收复北平的最初计划, 但是元人并没有甘心自己的失败, 元主也一直以不能“收复失地”为恨, 作歌日“失我大都兮, 冬无宁处, 失我上都兮, 夏无以谊署, 惟予狂惑兮, 招此大侮⋯⋯”。

当时, “忽答一军驻云州, 王保保一军驻沈尔塔, 纳哈出一军驻金山, 失喇罕一军驻西凉, 引弓之士, 不下百万众也, 归附之部落, 不下数千里也, 资装恺甲尚赖而用也。

”转引自王剑英《萧询故宫遗录考辨》, 载北京史研究第一集, 燕山出版社年版, 在这种情况下, 仅明太祖洪武二年二月和六月, 元垂相也速就曾两次进犯通州。

为了坚决反击, 明军集中优势兵力一直打到上都, 将元顺帝逐至漠北, 但在是年七月, 元将孔兴、脱列伯又以重兵攻大同, 欲图恢复。

虽然再次被明军挫败, 但北部边患都一直使明统治者优心忡忡, 不得安宁。

以致后来不断有残元势力对明朝多次进犯, 使朱元璋除了赶杀之外, 不得不采取“但保障清野, 使来无所得”皇明世法录》卷十四的办法, 来对付这些进犯。

其中包括徙北平山后之民三万五十八百户散处各卫府的措施。

在这种情况下, 为彻底消除北患, 廓清残元军事实力, 明统治者不断向漠北地区用兵, 开始采取“以攻为守”的军事战略。

但至洪武五年初, 明军大将徐达、李文忠进击漠北的军事行动失利明史·徐达传》、《明史·李文忠传, 直接导致明政府确立了攻守并重的方略。

翌年, “从淮安侯华去龙言, 自永平、蓟州、密云迄西二千余里, 关隘百二十有九, 皆置戍守。

”《明史·兵志洪武九年, 分兵戍守古北口、居庸关、喜峰口、松亭口等处峰垠达一百九十六处。

明代_九边_镇守内官考论_胡丹

明代_九边_镇守内官考论_胡丹

2009年6月第19卷 第2期中国边疆史地研究C h i n a 's B o r d e r l a n dH i s t o r y a n d G e o g r a p h y S t u d i e s J u n .2009V o l .19N o .2明代“九边”镇守内官考论胡 丹 “镇守内官”是明代边疆军事管理体制的独特现象。

永乐朝内官出镇边地,具有复杂的历史背景。

虽然内官久已经营一地,但“镇守”的名义则可能自仁宗始,这是对前朝内官“理边”旧制的一种承认与固定。

到宣德时,除了设立较晚的延绥镇,其他八边都已差派内官镇守,但镇守内官的职权却大大收缩。

由于内官身份的特殊性,其腐败对边镇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更强烈。

随着文官势力的扩张以及“九边”完善的统治体系的建立,内官存在的政治基础也逐渐消失。

在经历了正德朝的动荡之后,这项制度最终没能逃脱被裁革的命运。

关键词 明代 九边 镇守内官作者胡丹,1971年生,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

地址:北京大学畅春园63楼106室,邮编100871。

“九边”,是指明代从辽东到甘凉,沿万里北疆布列的九大边镇。

到正德时,明人已有了“九边一体”的观念,但何谓“九边”,众说不一,这与边疆军事地理形势的变化有关。

显然,作为屯戍重兵、兼管军民的方镇,是否具有规范而一致的统治架构,当是判断孰为“九边”的首要依据;而若以是否设置“镇守内官、镇守总兵及巡抚都御史”(通称“镇巡官”,俗称“三堂”)为标准,则嘉靖中期以前,“九边”从东到西依次为辽东、蓟州、宣府、大同、山西、陕西、延绥、宁夏和甘肃。

内官出镇边地,作为明代边镇统制以及军事制度上的一个独特现象,时间长达百年之久。

在明中期以前地方管理体制还不完善的条件下,内官镇守一方,对平定“虏寇”及地方建设,都发挥过积极作用,也出现过一些声名卓著、颇树功业的贤宦。

但学者在研究“九边”问题时,多只注重探讨总兵与巡抚的设置沿革,而忽略或根本无视镇守内官的存在,使研究的视野缺失了重要的一角。

明朝九大边镇

明朝九大边镇

明朝九大边镇明初, 元顺帝北逃后屯于“ 盖里,’开平, 北平城即过去的元大都成为元军必欲夺回的主要目标。

当时, 明王朝虽然十分天下已得其七, 毕竟还没有混于一宇, 平元都是北控中原的重要步骤。

元都始克时, “ 秦、晋未定, 滇、夏未平。

” 虽然洪武元年十二月由于徐达抄袭太原, 迫使元将王保保逃窜甘肃, 粉碎了元主收复北平的最初计划, 但是元人并没有甘心自己的失败, 元主也一直以不能“ 收复失地” 为恨, 作歌日“ 失我大都兮, 冬无宁处, 失我上都兮, 夏无以谊署, 惟予狂惑兮, 招此大侮⋯⋯”。

当时, “ 忽答一军驻云州, 王保保一军驻沈尔塔, 纳哈出一军驻金山, 失喇罕一军驻西凉, 引弓之士, 不下百万众也, 归附之部落, 不下数千里也, 资装恺甲尚赖而用也。

” 转引自王剑英《萧询故宫遗录考辨》, 载北京史研究第一集, 燕山出版社年版, 在这种情况下, 仅明太祖洪武二年二月和六月, 元垂相也速就曾两次进犯通州。

为了坚决反击, 明军集中优势兵力一直打到上都, 将元顺帝逐至漠北, 但在是年七月, 元将孔兴、脱列伯又以重兵攻大同, 欲图恢复。

虽然再次被明军挫败, 但北部边患都一直使明统治者优心忡忡, 不得安宁。

以致后来不断有残元势力对明朝多次进犯, 使朱元璋除了赶杀之外, 不得不采取“ 但保障清野, 使来无所得” 皇明世法录》卷十四的办法, 来对付这些进犯。

其中包括徙北平山后之民三万五十八百户散处各卫府的措施。

在这种情况下, 为彻底消除北患, 廓清残元军事实力, 明统治者不断向漠北地区用兵, 开始采取“ 以攻为守” 的军事战略。

但至洪武五年初, 明军大将徐达、李文忠进击漠北的军事行动失利明史· 徐达传》、《明史· 李文忠传, 直接导致明政府确立了攻守并重的方略。

翌年, “ 从淮安侯华去龙言, 自永平、蓟州、密云迄西二千余里, 关隘百二十有九, 皆置戍守。

” 《明史· 兵志洪武九年, 分兵戍守古北口、居庸关、喜峰口、松亭口等处峰垠达一百九十六处。

明代的边疆民族与国家建设

明代的边疆民族与国家建设

明代的边疆民族与国家建设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而繁荣的时代,国家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然而,这个时期的国家建设并不仅仅是内部的发展,还涉及到与边疆民族的关系。

在边疆地区,明朝政府以多种手段促进了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为国家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首先,明代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统治。

明朝设立了九边制度,分别在边境地区设置九个大都督府,由各位将军负责边境治安和军事防御。

同时,明政府还加强了对边境地区的行政管理,设置了诸多州县和驻军,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边防体制。

这些措施有效地提高了边疆地区的统治效果,为国家的稳定和建设奠定了基础。

其次,明代政府注重与边疆民族的交流与合作。

明朝君臣深知边疆问题的重要性,因此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政策来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

一方面,明朝政府实行了宽容包容的对外政策,接纳了一些边疆民族的代表进入朝廷,参与国家政务,增进了民族之间的了解与交流。

另一方面,明朝政府还对边疆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赏识和优惠政策,鼓励边疆民族与中原汉族进行贸易和交流,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繁荣。

此外,明朝政府还致力于保护边疆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明代边疆地区多山川峻险,易受外敌侵略,因此明朝君臣高度重视边疆的军事防御。

明代政府加强了边关的巡逻和哨所设施,提高了军队的装备和训练水平,以保护边境不受来自外敌的侵扰。

此外,为了加强边境的安全,明朝政府还修筑了一系列雄伟而坚固的边墙,如今人们熟知的万里长城就是在这个时期修建的。

最后,明朝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

明代边疆地区资源丰富,物产丰盛,但也面临着交通不便和经济发展滞后的问题。

为此,明朝政府加大了对边疆地区的投资力度,兴修水利、改善交通,促进边疆地区的农业和商业发展。

据记载,明朝时期边疆地区出现了大批商人和移民,为国家的经济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总的来说,明代政府通过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统治、实行开明的对外政策、加强边境的军事防御和促进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等一系列措施,有效地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发展和国家的建设。

明代九边的文献综述

明代九边的文献综述

明代九边的文献综述明代九边军事城镇文献综述明朝时,朱元璋把北元驱逐到漠北后,北元势力虽然分裂成两部分,但仍然非常强大。

它的两个部分,瓦拉和鞑靼,一直是明朝最大的敌人。

因此,防御北方边疆一直是明朝军事战略的核心,即使在东北女真族崛起后也没有改变。

此外,九面是北方边防体系中最重要的一面。

九边是明朝为抵御蒙古和其他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而建立的九个边境地区。

它叫九边北部边境沿线有几个重要的军事城镇。

明初为九镇,后发展为九边十三镇或九边十六镇,俗称“九边”古今中外,九方研究一直在进行。

在古代,较为著名的有明代徐伦的《九边图论》、明代韦欢的《明代九边考》、明代应宗的《大一统》、清代孙承泽的《春秋梦》。

近代比较著名的有毛沛琦、王力的《中国通史——中国明代军事史》、肖立军的《明朝中后期九边军制研究》、彭勇的《基于边防军沿革的明代北方防御体系研究》、的《明史探索》、赵的《明代九边军制研究》、莫雨英《明蒙关系研究——基于明蒙双边政策和明朝对蒙古的防御》,张德新《明史研究稿》和毛玉陈《明代西北边城论》。

与此同时,国外许多学者也对此做了大量的研究,其中日本是最突出的。

其中比较著名的有田村的《北明防御体系》和松本的《北明防御体系研究》等。

大多数学者对九边军事城镇的形成时间和序列有不同的看法。

这种差异源于明代对这一制度的错误描述以及不同学者对明代军事城镇定义的不同理解。

以下是我对每个观点的详细解释一、明代九方的形成时间和顺序《明史》说:“元人北返,屡求复兴永乐迁都北平,北平三面封闭。

正统之后,敌人遭受的苦难越来越多。

因此,在明朝末年,边防非常森严。

鸭绿江东起,西至嘉鱼,绵延数千英里,分割土地以保卫政府。

起初,辽东、傅玄、大同、延绥四镇相继建立,宁夏、甘肃、冀州三镇相继建立,太原总兵负责地方事务,三边政府设在固原,又称二镇,共九边。

“1据认为,经过四镇、七镇、九镇的演变,顺序是大同、辽东、傅玄、岩水、宁夏、甘肃、冀州、太原(岩头统治下)和固原《明史》的记述是从许论的《明太祖九面》抄来的,但现在普遍认为这是一个错误的观点。

明代九边详解

明代九边详解

明代九边详解1.⽢肃镇总兵驻张掖。

管辖的长城东起兰县(今兰州),西⾄嘉峪关祁连⼭下,全长约⼋百公⾥,全镇官兵名额九万⼀千五百七⼗⼀⼈。

⽢肃“以⼀线之路,孤悬西北⼆千⾥,西控西域,南隔羌戎,北遮胡虏。

” 正处蒙古、吐鲁番及南⽅少数民族交通之要地,为明朝北部边防之右腋,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地区。

⽽吐蕃在明初也与明朝处于敌对态势。

故明太祖朱元璋称⽢肃为西北重地,屡遣将领征讨附近蒙古势⼒。

如以蓝⽟率兵征讨。

尤其是宋晟屡次兵征西番、哈密、罕东,并且封肃王于此。

不仅如此,以其孤悬西北,需将专制,乃先后设西安⾏都卫、陕西⾏都司于此。

洪武⼆⼗四年,令都督刘真创⽴⽢肃城池,最后以宋晟多次征讨⽢肃附近地区蒙古势⼒,威极西域,令其为总兵官,节制诸卫兵马,长期镇守于此。

两年后,⼜以曹国公李景隆佩平虏将军印往⽢肃镇守。

建⽂时,继承洪武之制,令宋晟镇守于此,明成祖即位,宋晟来朝,仍令还镇镇守。

仁宗即位,令宋晟⼦宋琥佩征蛮前将军印镇守⽢肃。

永乐⼗⼀年,⽢肃总兵官不再节制陕西都司卫所官军,仅仅节制陕西⾏都司卫所官军。

景泰年间,改征蛮前将军为平羌将军。

2.宁夏镇宁夏镇总兵驻地在⽢肃宁夏县(今银川市)管辖的长城,东起⼤盐池(今宁夏盐池县),西⾄兰靖(今⽢肃皋兰,靖远),全长2000⾥,全镇官兵名额多时达七万⼀千六百九⼗三⼈。

贺兰⼭环其西北,黄河在其东南,阻⼭带河,四塞之地。

洪武五年,始经略宁夏。

洪武九年置宁夏诸卫。

朱元璋封庆王于此。

“犄⾓榆林,屏蔽固原。

”3.宣府镇总兵驻宣化,管辖的长城东起居庸关,西⾄西洋河(今⼭西⼤同东北),全长五百⼀⼗余公⾥,全镇官兵名额多时达⼗五万⼀千四百五⼗⼆⼈。

明太祖朱元璋⼗分重视开平,开平为元之上都,常遇春攻占开平,即建开平卫。

开平不仅地处明初北部防线之最前沿,⽽且由于地位特殊,有着⼗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明初诸多军事⾏动,皆以此为据点。

如洪武⼆⼗四年,傅友德北伐,驻师开平。

但对第⼆层防线的宣府也⼗分重视,洪武⼆⼗七年,令刘真、李彬筑宣府。

《明代中后期九边兵制研究》简评

《明代中后期九边兵制研究》简评

龙源期刊网
《明代中后期九边兵制研究》简评
作者:雪峰
来源:《历史教学》2002年第05期
肖立军《明代中后期九边兵制研究》(以下简称《九边兵制》)一书,于2001年12月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颇属可喜之事。

《九边兵制》在明代边兵的种类与任务、边防将帅的权限及上下关系、九边兵制与明朝整体兵制的关系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讨。

书中的若干论述也不乏新见,如在边镇的影响方面,该书指出:“明末大起义没有爆发于赋税偏重的苏、松等地区,而是首起于边镇最多的陕西,并非偶然。

这说明与九边重镇(尤其是陕西边镇)有关的若干因素,对明末大起义首起于陕起了一定的决定作用。

”此论颇有新意。

《九边兵制》在资料运用上,注意将《明实录》与其他典籍相互印证,作者对《明实录》、《明经世文编》和《明史》的若干材料进行了分析考辨,从而得出了明代标兵始设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的结论。

在若干问题的探讨中,该书并未满足于《明史·兵制》和《明会典》的一般性记载,而是在发掘《明实录》等相关事例的基础上,做出归纳和总结。

书中对于诸王、功臣和总兵的兵权,以及九边正兵、奇兵、援兵和游兵的职能与任务等,都是这样处理的。

制度固然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制度的规定和制度的执行往往有所出入,明代兵制也是处于不断演变之中。

所以,通过史实或事例来反映或总结制度,不仅可以对制度(包括兵制)规定做具体阐释,而且可以弥补制度记载之不足。

大明边城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文献综述

大明边城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文献综述

大明边城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文献综述大明边城遗址—我国文化遗产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但是中华五千年传承不息、辉煌灿烂文明的主体,也是中华文明屹立于世界文明的历史见证。

近年来,在国家经济稳步发展的基础上,随着大遗址地区的飞速发展,大遗址保护与开发问题倍受关注。

在现今城市化进程和文化复兴步伐不断加快的社会大背景下,大遗址保护和开发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对与城市结合紧密的大明边城而言,该矛盾尤其显得突出。

出于对大明边城的保护和开发之间矛盾的平衡、城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本文提出基于保护前提的大明边城开发研究。

大明边城地区的开发研究对促进大遗址开发,城市社会效益、区域经济效益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在分析研究了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大明边城开发及其相关问题的基础上,就大明边城在城市发展中如何进行文化产业开发的问题,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力求通过大遗址保护发展理念的创新,通过对如何形成大明宫文化产业的研究和创新,实现遗址保护和开发共同协调发展,构建大明边城文化产业经济多层次发展的格局。

依托大明宫的唐文化特色进行多元化文化产业开发,形成大明边城区多元立体的文化产业链开发模式。

历史趣谈明朝的九边重镇具体是指的那九个地方?

历史趣谈明朝的九边重镇具体是指的那九个地方?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明朝的九边重镇具体是指的那九个地方?
导语:辽东镇总兵初驻广宁(今辽宁北镇市),隆庆后冬季驻东宁卫(今辽宁辽阳市)。

管辖的长城东起丹东市宽甸县虎山南麓的鸭绿江畔,西至山海关北锥
辽东镇
总兵初驻广宁(今辽宁北镇市),隆庆后冬季驻东宁卫(今辽宁辽阳市)。

管辖的长城东起丹东市宽甸县虎山南麓的鸭绿江畔,西至山海关北锥子山,全长970余公里。

蓟州镇
总兵初驻桃林口,后移迁安寺子峪(也称狮子峪),天顺年又移三屯营(今河北迁西县境内)。

管辖的长城最初东起山海关,西至镇边城(原名灰岭口),自增设昌平镇后,西改至慕田峪(今北京怀柔区境)。

管辖的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慕田峪,全长880余公里。

宣府镇
总兵驻宣府卫(今河北张家口市宣化县)。

管辖的长城东起慕田峪渤海所和四海治所分界处,西至西阳河(今河北怀安县境),全长510多公里。

大同镇
总兵驻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市)。

管辖的长城东起镇口台(今山西天镇县东北),西至鸦角山(今内蒙古清水河县口子村东山),全长330多公里。

太原镇
总兵初驻偏头关(今山西偏关县),后移驻宁武所(今山西宁武县)。

管辖的长城西起河曲(今山西河曲县旧县城)的黄河岸边,经偏关、老营堡、宁武关、雁门关、平型关,东至太行山岭之真保镇长城,全长800多
生活常识分享。

明代九边的文献综述

明代九边的文献综述

明代九边的文献综述明代九边军镇问题的文献综述国防稳定是一个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前提。

而明代自从太祖朱元璋将北元驱逐至漠北后,北元势力虽分裂为两部分,但依旧很强大,其瓦剌、鞑靼两部一直是明朝的最大敌人。

故此,北部边疆的防御一直是明朝军事战略的核心,即使在东北女真崛起后依旧没有改变。

进一步来说北部边防体系之中又以九边为重。

九边是明朝为防御蒙古等北方少数民族内侵而设立的九个边防区域,称为九边。

在这条北部边线上分布数个军事重镇,明初为九镇,至后来又发展为九边十三镇或九边十六镇,通称“九边”。

对九边的研究自古至今不断,中外皆有。

古代较为有名的有明代许论的《九边图论》、明代魏焕的《皇明九边考》、明代英宗时期的《大明一统志》、清代孙承泽的《春明余梦录》;近现代较为著名的有毛佩琦、王莉的《中国全史·中国明代军事史》、肖立军的《明代中后期九边兵制研究》、彭勇的《明代北边防御体制研究——以边操班军的演变为线索》、胡凡的《明代历史探赜》赵现海的《明代九边军镇体制研究》、于默颖的《明蒙关系研究——以明蒙双边政策及明朝对蒙古的防御为中心》、张德信的《明史研究论稿》、毛雨辰的《明代西北边镇论述》;同时,国外也有许多学者对其也有很多研究,其中日本的研究最为突出,较为著名的有田村造实的《明代北边的防御体制》、松本隆晴的《明代北边防卫体制研究》等。

广大的学者对九边的各个军镇的形成时间及其先后顺序存在分歧,这种分歧源于明代关于这一制度的错误描述以及各学者对明代军镇定义理解的不同。

下面由我为大家详细解说其中的各观点。

一、明代九边的形成时间及顺序问题。

《明史》称:“元人北归,屡谋兴复。

永乐迁都北平,三面近塞。

正统以后,敌患日多。

故终明之世,边防甚重。

东起鸭绿,西抵嘉峪,绵亘万里,分地守御。

初设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四镇,继设宁夏、甘肃、蓟州三镇,而太原总兵治偏头,三边制府驻固原,亦称二镇,是为九边。

”1其认为是经过四镇、七镇、九镇的演变,顺序是大同、辽东、、宣府、延绥、宁夏、甘肃、蓟州、太原(治在偏头)、固原。

明朝“九边重镇”考述

明朝“九边重镇”考述

明朝“九边重镇”考述标签:历史教学;九边重镇;明朝:考述在《中国古代史》(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科书)“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一节中有一幅插图——《明长城》,其中涉及到有关“九边重镇”的一些内容,但不论是教材、历史地图册,还是教师参考用书,都未对“九边重镇”的设立时间、战略地位等作出详细说明。

为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这一重大史实,笔者特撰写此文,不妥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明史·兵志》有云:“终明之世,边防甚重。

”在明朝建立后的百余年间,退居漠北的蒙元残余势力不断袭扰中原地区。

为了巩固边防,抵御蒙元残余势力南侵,拱卫京师安全,明王朝不仅在古长城的基础上,修筑了蜿蜒上万里的长城,而且专门设立了辽东、宣府、大同、山西、延绥、宁夏、甘肃、蓟州和固原9个军事重镇,史称“九边”或“九镇”。

甘肃镇在九镇之中处于最西端,设立于明太祖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下辖15个卫所,治所在今甘肃张掖。

《肃镇志》中有这样的记载:甘肃镇“关乎全陕之动静,系夫云晋之安危。

云晋之安危关乎天下之治乱。

”由此可见,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固原镇是关中北部的重要门户,设立于明孝宗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治所在今宁夏固原。

甘肃镇、宁夏镇和延绥镇,史称“西三边”,加之固原镇,史称“三边四镇”。

“西三边”之上设有“三边总制”之官,其治所位于固原镇。

这样一来,固原镇就成为了明朝西北边疆地区的军事指挥中心。

宁夏镇设立于明惠帝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治所在今宁夏银川。

其处于河套与贺兰山之间,是西北边疆的一处战略要地,同时也是由河套进入河西和陇东的交通要冲。

延绥镇又称榆林镇,设立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下辖榆林卫和镇羌堡等,治所在今陕西愉林。

其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一带,自古即为军事要地。

明朝统治时期,蒙元残余势力在此地的袭扰活动非常猖獗。

山西镇又称太原镇、三关镇,没立于明宣宗宣德年问,因其“地控西北,近逼河套,与漠南仅一水之隔”,历来被视为兵家必争之地。

明朝的九边十一镇

明朝的九边十一镇

明朝的九边十一镇明朝的九边十一镇明朝建立后,逃亡北方边塞以外的北元仍不时骚扰,严重威胁着明朝的统治。

明太祖朱元璋为巩固北部边防,屡次派将北征,同时,还分封子朱棣、朱权等将重兵驻守北部边塞。

明成祖朱棣五出漠北,又于沿边设镇,派兵驻守。

初设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四镇,继设宁夏、甘肃、蓟州三镇,又设山西、固原两镇,是为九边。

九边,亦称九镇。

边:边墙、长城。

明万里长城东起丹东的鸭绿江,西止祁连山下的嘉峪关,绵延万余里。

分九个区域管辖,每“边”为一“镇”,被称为九边重镇。

初设于明成祖时期,经洪熙、宣德、景泰、天顺、成化各朝,至明孝宗弘治年间设置完成。

明嘉靖年间,为加强京城的防务和保护帝陵(明十三陵)的需要,又在北京西北增设了昌镇、在北京西南增设了真保二镇,共计为十一镇,合称为"九边十一镇"。

九边各镇设镇守总兵官、副总兵官、参将、游击将军、守备、千总、把总等官,无品级、无定员。

其总镇一方者为镇守,独镇一路者为分守,分守一城一堡者为守备,与主将同守一城者为协守。

此外,又有提督、提调、巡视、备御等官。

各镇都驻有重兵。

万历中期,各边仅主兵就有六十万左右;还有为数甚多的客兵。

如蓟州镇,隆庆时,主兵原额为三万人,万历初连客兵在内达十六万五千余人。

各边为进行备战与士兵给养所需的军饷,初多仰给于屯田,正统后,逐渐由京师太仓供应。

各边额数,弘治(1488~1505)、正德(1506~1521)间,每年约四十三万两;嘉靖(1522~1566)时的最高额,每年为二百七十余万两;万历(1573~1620)时,每年则达三百八十余万两,相当于明朝每年田赋收入的总数,成为明朝财政日益拮据的重要原因。

九边之设,使明朝北部边塞形成一条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广袤万里、烽堠相望、卫所互联的北方防线。

对加强北部边防,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也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

明朝为此加饷加税,尤其在明中叶以后,使人民负担沉重;而各级军官的残酷盘剥,又使饷银短绌,军士往往因生活无着而发动兵变。

明代_九边_设置时间辨析

明代_九边_设置时间辨析

第4卷第3期2002年9月 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Jou rnal of Sh ijiazhuang T eachers Co llegeV o l.4,N o.3Sep.2002Ξ明代“九边”设置时间辨析韦占彬(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历史系,河北石家庄 050801)〔摘 要〕明代“九边”设于何时?史书记载不一。

在纷杂的史料中,作为明朝官修史书的《明实录》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比较可靠的线索。

以此为基础,再结合其它史料,基本可以确定“九边”设置的准确时间:初设于明成祖时期,经洪熙、宣德、景泰、天顺、成化各朝,到明孝宗弘治年间设置完成。

〔关键词〕九边;总兵官;边镇;设置时间〔中图分类号〕K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188(2002)0320044204 “九边”,又称“九镇”,是指明代北疆的九个独立的军事防区。

“九边”的设置,不仅使明代北部边防形成分地防御的格局,而且完善了边防建制,因此,弄清“九边”设置时间,是深入研究明代北部边防的一个基本前提。

由于九镇的设置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再加上一些边镇情况比较特殊,所以各类史书对“九边”设置时间的记载很不一致。

本文将以《明实录》为基础,结合其他史料,对“九边”设置时间略做辨析。

一对于“九边”的设置情况,《皇明九边考》这样记载:“初设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四镇,继设宁夏、甘肃、蓟州三镇,……又以山西镇巡统驭偏头三关,陕西镇巡统驭固原,亦称二镇,遂为九边。

”〔1〕《明史》基本沿袭了这一说法,只是对山西、陕西二镇情况略作变更:“初设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四镇,继设宁夏、甘肃、蓟州三镇,而太原总兵治偏头,三边制府驻固原,亦称二镇,是为九边。

”〔2〕根据上述记载,在“九边”中,有“初设”边镇,有“继设”边镇,还有两个特殊边镇。

那么,“初设”于何时,“继设”于何时,山西、陕西二镇又设于何时?对此,在同类史书中颇有代表性的《九边考》与《明史》记载十分有限,而其它史书的记载又各不相同,如《明书》说:“考自洪武、永乐至弘治初,沿边止设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宁夏、甘肃六镇。

明代边防研究综述

明代边防研究综述

第4期2019年12月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No.4Dec.2019明代边防研究综述易青娴周松(西北民族大学,甘肃兰州730124)[摘要]在明代边防史的视域下,学术界对边防总体性研究(如军制史、军事史、边防史、边防学、边疆经略史),区域性研究(如北部边防、河套地区、“九边”、海防),专题性研究(如军制、卫所制度、战事、军事思想、后勤保障)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此外,在民族研究(如民族政策、土司制度)及中外关系史的史志文献资料中也有与明代滇西边防相关的材料,需多留心注意。

综观以往的学术成果,我们可以发现,学界在北部边防的研究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在滇西边防的研究上则稍显薄弱,这为我们的研究留下了可观的研究空间«[关键词]明代;边防;北边;河套;九边;滇西A Review of Border Defense Studies in Ming Dynasty-YI Qing-xian,ZHOU Song(Northwest Minzu University,Lanzhou730124,Gansu)Abstract:I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history o£border defense in Ming Dynasty,the academic circles have made various explorations on the overall,regional and thematic researchof border defense and have achieved fruitful results.The overall research includes the history of military system,military history,border defense history, border defense science and brief history of border economy;the regional research covers the northern border defense,Hetao area,Nine garrisons of the Ming dynasty and coastal defense;and the thematic research focuses on military system,guard post system,war,military thought and logistic support.In addition,the national researchsuch as national policy,chieftain system and the Annals of literature history o£foreign relations also have materials related to the western Yunnan border defence of Ming Dynasty,which need more attention. Making a comprehensive survey of the past academic achievements,we can see that academia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the study of the northern border defence,but it is slightly weak in the study of western Yunnan border defence,which leaves considerable room for our research.Key words:the Ming dynasty;border defence;northem border;Hetao;nine garrisons of the Ming dynasty; Western Yunnan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古今中外,国必有边,边必设防。

明代北方军事地图——《九边图》

明代北方军事地图——《九边图》

明代北方军事地图——《九边图》摘要:明代由于北方频繁的战事需要,制作了名目繁多的军事地图——《九边图》。

伴随《九边图》还有多种图论、图说、图志,用来解说图里面没有表示或难以表达的内容。

《九边图》沿用了千年的“制图六体”,同时也具有一些新的特点:由军事制图机关绘制;图与“论”“说”“志”相结合的体例;突出军事要素绘制;浓笔重彩、图面鲜艳。

关键词:明代;军事地图;九边图一、《九边图》制作的背景1368年,朱元璋推翻元朝政权,统一了全国。

一部分蒙古人留在中原,从事农业生产;另一部分蒙古贵族退入漠北,与原居住在草原上的游牧部落一起,继续与明王朝进行对抗。

“正统(公元1436年)以后,敌患日多,故终明之世,边防甚重。

”明朝建国初期就开始创立卫所制度,并修筑长城。

尤其在明中叶,游牧于北方的兀良哈、鞑靼、瓦剌等蒙古部落相继兴起,不断侵扰边境,对北方的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破坏。

明王朝为了加强北方边防,一面加紧修筑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一线的长城,另一面增加军事力量,并先后设立了九个边防重镇,即辽东、宣府、蓟州、大同、太原(隆庆朝以后改名山西)、延绥、宁夏、甘肃和固原,俗称“九边”。

当时,镇守在北方重镇的官员,在行政管理和军事部署时都需用地图,边镇地图遂陆续问世。

起初这些军用地图采用书本形式,并附有大量文字说明,记述图上未能反映的内容。

后来朝廷要求各镇、堡、关隘分别编绘本地区的地图定期上报。

二、《九边图》类型简介明朝制作了名目繁多的《九边图》,它是描绘明代陆地边防态势的主要图种。

伴随《九边图》还有多种图论、图说、图志,用来解说图里面没有表示或难以表达的内容,实际上是边防军镇的军事地理、驻防态势的文章叙述。

明朝制作《九边图》完全是出于军事目的,正如编撰《九边图论》的许论在序言中所说:“封疆延袤,山川险易,道里迂直,城堠疏密,据形审势,计利制胜,非图莫见也。

于是乎,复作《九边图》。

”自嘉靖至崇祯末年,北方的军事形势一直处于紧张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代九边的文献综述明代九边军事城镇文献综述明朝时,朱元璋把北元驱逐到漠北后,北元势力虽然分裂成两部分,但仍然非常强大。

它的两个部分,瓦拉和鞑靼,一直是明朝最大的敌人。

因此,防御北方边疆一直是明朝军事战略的核心,即使在东北女真族崛起后也没有改变。

此外,九面是北方边防体系中最重要的一面。

九边是明朝为抵御蒙古和其他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而建立的九个边境地区。

它叫九边北部边境沿线有几个重要的军事城镇。

明初为九镇,后发展为九边十三镇或九边十六镇,俗称“九边”古今中外,九方研究一直在进行。

在古代,较为著名的有明代徐伦的《九边图论》、明代韦欢的《明代九边考》、明代应宗的《大一统》、清代孙承泽的《春秋梦》。

近代比较著名的有毛沛琦、王力的《中国通史——中国明代军事史》、肖立军的《明朝中后期九边军制研究》、彭勇的《基于边防军沿革的明代北方防御体系研究》、的《明史探索》、赵的《明代九边军制研究》、莫雨英《明蒙关系研究——基于明蒙双边政策和明朝对蒙古的防御》,张德新《明史研究稿》和毛玉陈《明代西北边城论》。

与此同时,国外许多学者也对此做了大量的研究,其中日本是最突出的。

其中比较著名的有田村的《北明防御体系》和松本的《北明防御体系研究》等。

大多数学者对九边军事城镇的形成时间和序列有不同的看法。

这种差异源于明代对这一制度的错误描述以及不同学者对明代军事城镇定义的不同理解。

以下是我对每个观点的详细解释一、明代九方的形成时间和顺序《明史》说:“元人北返,屡求复兴永乐迁都北平,北平三面封闭。

正统之后,敌人遭受的苦难越来越多。

因此,在明朝末年,边防非常森严。

鸭绿江东起,西至嘉鱼,绵延数千英里,分割土地以保卫政府。

起初,辽东、傅玄、大同、延绥四镇相继建立,宁夏、甘肃、冀州三镇相继建立,太原总兵负责地方事务,三边政府设在固原,又称二镇,共九边。

“1据认为,经过四镇、七镇、九镇的演变,顺序是大同、辽东、傅玄、岩水、宁夏、甘肃、冀州、太原(岩头统治下)和固原《明史》的记述是从许论的《明太祖九面》抄来的,但现在普遍认为这是一个错误的观点。

范的观点是:“九边是从洪武七年逐步建立起来的,形成于弘治年间,最终定制于嘉靖初年。

”另一位学者魏占斌指出:“九边的设置始于明朝成祖时期,完成于明朝孝宗时期。

”。

他还制定了一个具体的时间表,该时间表仅限于空间,目前没有执行。

3最近,俞墨英博士在他的论文中提出:“边镇创建于洪武年间,边镇制度基本形成于永乐年间,最终形成嘉靖九边洪武年间,在明军与北方统一的过程中,明朝废除了各地的元制,建立了新的行政和军事机构——都司卫府,并在九边创建了第一批重要城镇。

“顺序是北平、大宁、辽东、傅玄、大同、宁夏和甘肃4而赵博士的论文提出:“明九边建于洪武二十五年,完成于嘉靖年间”根据成立时间,分别列出甘肃镇、宁夏镇、傅玄镇、大同镇、辽东镇、冀州镇、岩嘴镇、陕西镇(xi安)和山西镇(太原)。

”5日,樊虎博士说:“北方九面军镇始于洪武元年的北平镇,终于永乐元年的傅玄镇九个边防军事城镇的顺序是北平、大同、Xi、太原、辽东、甘肃、大宁、宁夏、冀州和傅玄此外,还有于、肖力军、梁妙泰、彭勇等学者对此问题有不同看法,在此不再赘述。

12《明史》第91卷《军事制度三》,中华书局1974年版范,,《明代九边形成时间》,《大同学院学报》,1995年第4期3魏占斌,《明代九边设置时间分析》,《石家庄师范学院校报》XXXX 第3期4于默英,“明蒙关系研究——以明蒙双边政策和明朝对蒙防御为中心”,《中国期刊网——优秀博士论文库》5赵,“明代九边军事城镇体系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6樊虎,《明史探源》,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XXXX版2、明代九边军镇称镇标准问题在明代九边军事城镇研究中,军事城镇的标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它对于研究北方边疆军事城镇和边防体系的数量、形成时间、序列、重要地位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作用。

学术界对九边军事城称镇的标准也有很多看法。

赵博士认为:“总兵制萌芽于元代,总兵制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这样一种形式。

但在洪武后期,总兵军官被明确任命为将军,与总兵守卫一处,从而逐渐形成了一个九面总兵守卫体系”明朝九边制的标志是总兵卫戍制度的建立。

童渊提议:“九边军镇的建立是以总兵站岗为标志的。

”。

”8魏占斌学者同意他们的观点然而,于提出:“首先,应该有一个部长武陟,总司令,然后应该有一个文职部长,省长。

”州长的缺席表明该镇不够典型。

”9、与范先生持相同观点然而,余默英博士反对上述观点。

她认为:“如果总督被设定为每个城镇形成的象征,那么每个城镇建立和命名的时间一般都会推迟,这显然将边境城镇的历史分开。

”九边各镇的情况各不相同,因此,军官制和总督制的设置不应被看作是建立城镇的唯一标志。

就辽东、傅玄、大同、宁夏、甘肃等城镇而言,城镇的设置应以洪武设置都城和卫生所为标志,军事指挥官或指挥官的设置应以城镇名称为标志,其他城镇的设置不应相同同时,樊虎教授认为:“研究明代九边军事城镇的建立,首先要从国防部军事防御体系的角度进行考察。

第二,应考虑根据命令行事的军官的任命和责任,其次是他们是被称为总兵还是总兵。

第三,要结合明代军镇人的称谓和习惯观来验证。

“11除了上述观点之外,我认为:对明代九边军事城镇建立的研究还应涉及到明朝与蒙古的关系,以及军事布局和形式。

毕竟,九边军事城镇的建立是以蒙古北部为敌;此外,研究和考察应立足于对基本史料的研究,尤其是以鲁为基础的基本史料更为合适。

三、明代九边军事城镇的演变明朝九边的演变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洪武时期、永乐时期和永乐以后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各种观点由此可知,《明史》、《九边图论》、《皇明九边考》和《明统志》对明代九边的演变有着相对一致的看法。

他们认为他们经历了四个城镇、七个城镇和九个城镇的演变。

《黄明九边考》说:“(洪武时期)东至辽海,西至酒泉,绵延数千里。

中间,榆阳去了上固、、朔、黛玉、、北地、灵武、高、兰和河西,山水相连,村镇驻兵,有40万兵力。

“12据说这个军事重镇最初是由辽东、傅玄、大同和延绥四个地方建立起来的。

这是错误的。

延绥镇建立得很晚。

在这一点上,严从简先生的评论更为准确。

他认为:“洪武之间的东西是紫色的,绵延数千里,外面是密集的龙沙,用于驻军的士兵。

”它分设在陕西赣州、山西大同、万全傅玄、清丰北部古徽州大宁和辽东五面。

赵元浩居住的陕西省宁夏也是一个重点城市,在宁夏有五名左后卫。

“13这里五方加上宁夏,实际上是六个城镇樊虎说:“洪武三十年正月,朱元璋下令”把棉布送给陕西、北平、山西、辽东的军事院校,以及秦、金、燕、戴、苏、辽、清、宁、顾、的军事院校。

”“这里的七个部门是陕西部(xi安)、陕西部(甘肃)、北平部(北平)、北平行部(大宁)、山西部(太原)、山西部(大同)和辽东部“十四中除了这些都是司级镇,九边一线和两个地位非常重要的镇——东升卫、开平卫永乐年间,成祖撤离了大宁杜诗和东升卫,同时将首都北平迁至北京。

对此,毛沛琦表示:“无论如何,朱迪不能逃避放弃大宁的责任。

”大宁都司迁京南保定,78赵。

该论文之前已经发表过,下文不再赘述。

俞源与《明代九边》,《安徽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第2期9肖立军,《九边镇与明朝的民族运动——兼析明末大起义始于陕西的原因》,天津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2期,10余墨英,前一篇论文,以下不再赘述11樊虎,“明洪武永乐年间华北军事城镇建设考”,《第11届明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天津古籍出版社XXXX版12[明]韦欢《黄明九边考》卷一,《舒针通考》13[清]颜从建《特殊领域周鲁兹》卷十六,《北德》樊虎,14,前一篇论文,下面不再赘述它的保健中心分散在北京周围,但在原来的大宁地区却完全没有受到保护。

“这使辽东和开平的防线出现了很大的缺口。

蒙古人可以穿过这个缺口,威胁南面的北京,西面的太原和傅玄。

这是明代北方防线南移和被动局面的开始。

另一方面,关于东升卫的内部迁徙,日本学者田村指出:“东升实际上起到了连接辽东和甘肃西部的作用。

”“16日东胜卫的撤退又导致了大同与甘肃、宁夏之间在明代北方边防线上的又一次隔阂,从而导致了开平卫在河套地区的孤立,最终导致了河套地区的沦陷。

在此期间,朱迪建立了一个新的军事城镇,其中之一就是宁夏军事城镇。

毛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四年八月底,明朝朝廷”命令左都督贺到右军都督府,夺取原将军印,并充任陕甘宁各镇的都督,以控制陕、晋、豫等政府军。

”这时,宁夏官员程震、宁夏武将齐名,成为定制“17另一个是傅玄的建立,它继承了明朝洪武时期的五个军事城镇,并在七个军事城镇中增加了两个军事城镇。

永乐以后,由于东胜地区卫所内部搬迁,延安和绥德得到加强。

后来,由于边境灾害日益严重,岩嘴镇(又名玉林镇)在天顺建立了两年。

18日以后,太原政府迁至偏头,19日陕西的三面和四个镇,政府成立于固原,陕西的首都固原在过去的XXXX岁月里,一批历史、民族学、社会学和人类学领域的学者对其进行了多层次、多视角的深入研究,拓展了当代人的视野。

我将只在这里收集其中的一些来阐述。

此外,还有大量的优秀作品,其中199个如果感兴趣可以自己检查和研究。

1516毛佩琦的《永乐大典》,辽宁教育出版社,1994[日本]田村实际上创建了“明代北方防御体系”,其中载有《明代满蒙史研究》,第38版京都大学文学系17毛陈余,《论明代西北的城镇》,《第11届国际明史研讨会论文集》,天津古籍出版社,XXXX版18[明]方孔信的《全方面简述》第4卷《陕西言绥简报》19方志远,“明代卫生机构设置研究”,复旦大学博士论文,XXXXXXXX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