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卫生学各章考研知识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卫生学>>第八版

第一章

绪论

1、环境卫生学(environmental health/ environmental hygiene):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维护和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学科。

2、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内容:

(1)环境与健康关系基础理论

(2)环境与健康关系确认性研究

(3)加强环境卫生法律法规标准体系

(4)加强农村环境卫生

(5)开拓新领域

3、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对象:人类及其周围的环境(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

环境卫生学的基本任务:以人类及其周围环境为研究对象,阐明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人体对环境作用所产生的反应,即环境与机体相互作用。

4、自然环境:围绕在人类周围的自然因素(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和生物圈)。

5、生活环境:是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的各种自然的和人工的环境条件,如居住、工作、娱乐和社会活动环境。

6、环境介质(environmental media):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条件,是指

自然环境中各个独立组成部分中所具有的物质,通常以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物质形态存在,能够容纳和运载各种环境因素。具体来说,环境介质是指大气、水、土壤(岩石)以及包括人体在内的所有生物体。

7、环境介质的特点

1)环境介质的三种物质形态往往不完全以单一介质形式存在;

2)在一定条件下,环境介质的三种物质形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其承载的物质也可以相互转移;

3)环境介质的运动可携带环境污染物向远方扩散;

4)环境介质还能维持自身稳定的特性。

8、环境因素(en vironmental factors):是被环境介质容纳和运载的成分或介质中各种无机和有机的组成成分。

9、环境因素作用于人体的途径:它通过环境介质的载体作用或参与环境介质的组成,而直接或者间接对人体起作用,人体暴露环境污染物是通过多种环境介质综合作用的结果。

10、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按其属性可分为: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

11、根据化学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其理化性质是否改变,可将污染物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1)、一次污染物(primary pollutant):指由污染源直接排入环境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

2)、二次污染物(secondary pollutant):指某些一次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作用下,或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而形成与初始污染物的理化

性质和毒性完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例如:光化学烟雾)

12、原生环境(primary environment):指天然形成的未受或少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

13、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由于地壳表面化学元素分布的不均匀性,使某些地区的水和(或)土壤中某些元素过多或过少,居民通过饮水、食物等途径摄入这些元素过多或过少而引起的特异性疾病。(如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等)

14、次生环境(s econdary environment):指受人为活动影响形成的环境。

15、环境问题(environment al problems):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问题。

16、小气候(microcimate):指生活环境中空气的湿度,温度,气流和热辐射等因素,对于有机的热平衡产生明显影响。

17、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DCs: 是指具有类似激素作用,干扰内分泌功能,从而对机体或后代引起有害的健康效应的一类外源性物质。

18、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or):某些对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和调节和调节发育过程的体内天然激素的生成,释放,转运,代谢,结合,效应造成严重的影响。

19、环境污染性疾病(environmental pollution-related disease):严重的环境污染危害公众健康所致的疾病统称环境污染性疾病。(例如:日本水俣病和痛痛病、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

20、全球性环境问题

(1)全球气候变暖

(2)臭氧层破坏(人类大量使用氯氟烃导致臭氧层破坏)

(3)酸雨(大气中的成酸物质如硫氧化物、氮氧化物遇水形成)

(4)生物多样性锐减

21、人与环境之间的辨证统一关系

①人与环境在物质上的统一性

②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

③机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第二章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1、自然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土壤岩石圈和生物圈共同构成。

1)、大气圈:主要指围绕地球周围的空气层,可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和逸散层(外大气层)

2)、水圈:地球上的水以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形式存在于空气、地表与地下,成为大气水、海水和陆地水(包括河流、湖泊、地下水和冰雪水),他们共同形成了水圈。

3)、土壤岩石圈:地壳主要由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岩石构成。地壳岩石经过长期风化作用形成母质,母质经微生物和植物的作用形成了土壤。土壤是覆盖于地表,具有肥力的疏松层,含有矿物质、有机质、微生物、水和空气等成分,能为生物的生存和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称为土壤岩石圈。

4)、生物圈:指从海平面以下深约12km至海平面以上高约10km的范围,包括了一部分大气圈和水圈及土壤岩石圈,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物质及其生存环境的整体。

2、社会环境(social environment)由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构成。

3、生态环境(e cological environment):由生态系统和环境系统共同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