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神经麻痹新ppt课件
合集下载
面瘫新编精品PPT课件
面神经主干进入腮腺前的分支
1. 耳后神经 2. 二腹肌支 3. 茎突舌骨肌支
面神经主干在腮腺内的分支
面神经主干进入腮腺后,在 腮腺深、浅两叶之间前行,经颈 外动脉和下颌后静脉外侧,走行 1~1.5cm后分叉。
10-9
两干型
分出颞面干、 颈面干 颞面干:
行向前上方,分出颞支、颧支及上颊支。 颈面干:
(1)岩大神经:在膝神经节处由面神经分出,由内脏运 动纤维构成,经过岩大神经沟,出破裂孔,再经翼管前行 抵翼腭窝,在翼腭神经节换神经元后,节后纤维分布到泪 腺及腭,鼻腔粘膜腺,支配腺体的分泌。 (2)镫骨肌神经:为面神经行于面神经管沿鼓室后壁下 降时,在锥隆突后侧发出的一个细支,支配镫骨肌。 (3)鼓索:是面神经在未出茎乳孔前发出的重要分支, 含内脏运动和内脏感觉纤维,穿过鼓室至颞下窝,加入舌 神经(三叉神经下颌神经的一个分支)。内脏感觉纤维( 味觉)是膝神经节内假单极神经元的周围突,随舌神经分 布于舌前2/3的味蕾;内脏运动纤维(即副交感神经)随 舌神经至下颌下神经节,换神经元后,节后纤维支配下颌 下腺和舌下腺的分泌。
▪ 运动神经纤维:支配面部表情肌
▪ 感觉神经纤维 (1)一般感觉神经纤维:支配面 部、 耳后皮肤 (2)鼓索神经:舌前 2/3味觉 (3)镫骨神经:支配听觉
▪ 副交感神经纤维 (1)支配泪腺 (2)支配唾液 腺
面神经为12对脑神经的第7对神经,脑 桥延髓沟的外侧出脑行向前外进入内 耳道,两根在内耳道内合并,穿内耳
(3)颊支 有3-4支由腮腺前缘穿出,可分为上、下两主支, 上主支平行于腮腺管的上方,下主支位于口角平面,支配颊肌
及口周围肌。 (4)下颌缘支常为一支,于腮腺下端穿出,在颈阔肌深面跨 过面动脉及面前静脉的浅面,沿下颌骨的下缘前行支配降下唇
面瘫ppt课件
12
物理治疗
针灸治疗
通过刺激穴位,调和气血,促进 面部神经功能恢复。
2024/1/28
推拿按摩
可缓解面部肌肉紧张,促进血液循 环,有助于面部神经功能恢复。
超短波治疗
利用高频电磁波产生的热效应和非 热效应,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和淋巴 回流,有助于炎症消退和水肿吸收 。
13
手术治疗
神经修复手术
对于严重面瘫患者,可考虑进行神经 修复手术,如面神经吻合术、移植术 等,以促进面部神经功能恢复。
鼻唇沟检查
观察鼻唇沟是否变浅或 消失。
口角歪斜程度
检查口角是否向一侧歪 斜,示齿时口角歪斜是 否加重。
2024/1/28
8
影像学检查
2024/1/28
01
头颅CT
排除颅内病变,如脑梗死、脑出血等。
02
头颅MRI
对于脑干、小脑等部位的病变有更高的分辨率,有助于 发现微小病变。
03
面部神经MRI
专门针对面部神经进行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面部神经 的走行和分支情况。
18
患者教育内容
面瘫的基本知识
向患者解释面瘫的定义、原因、 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等基本知 识,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管理
自己的病情。
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教育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 加重面瘫症状,如避免过度用眼 、保持面部温暖、避免冷风直吹
等。
康复训练指导
向患者介绍针对面瘫的康复训练 方法,如面部肌肉锻炼、物理治 疗等,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建议
21
06
总结与展望
2024/1/28
22
研究成果总结
2024/1/28
01
面瘫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得到了更深入的了解,为后续治 疗提供了理论支持。
物理治疗
针灸治疗
通过刺激穴位,调和气血,促进 面部神经功能恢复。
2024/1/28
推拿按摩
可缓解面部肌肉紧张,促进血液循 环,有助于面部神经功能恢复。
超短波治疗
利用高频电磁波产生的热效应和非 热效应,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和淋巴 回流,有助于炎症消退和水肿吸收 。
13
手术治疗
神经修复手术
对于严重面瘫患者,可考虑进行神经 修复手术,如面神经吻合术、移植术 等,以促进面部神经功能恢复。
鼻唇沟检查
观察鼻唇沟是否变浅或 消失。
口角歪斜程度
检查口角是否向一侧歪 斜,示齿时口角歪斜是 否加重。
2024/1/28
8
影像学检查
2024/1/28
01
头颅CT
排除颅内病变,如脑梗死、脑出血等。
02
头颅MRI
对于脑干、小脑等部位的病变有更高的分辨率,有助于 发现微小病变。
03
面部神经MRI
专门针对面部神经进行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面部神经 的走行和分支情况。
18
患者教育内容
面瘫的基本知识
向患者解释面瘫的定义、原因、 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等基本知 识,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管理
自己的病情。
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教育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 加重面瘫症状,如避免过度用眼 、保持面部温暖、避免冷风直吹
等。
康复训练指导
向患者介绍针对面瘫的康复训练 方法,如面部肌肉锻炼、物理治 疗等,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建议
21
06
总结与展望
2024/1/28
22
研究成果总结
2024/1/28
01
面瘫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得到了更深入的了解,为后续治 疗提供了理论支持。
面瘫授课课件(详细介绍面瘫)共31张
负责面部的感觉传导,包括痛觉、触觉和温度觉等。
面部感觉的特点
面部感觉灵敏,能够迅速感知外界刺激并作出反应。
运动传导通路及功能
面神经运动传导通路
负责面部肌肉的运动控制,包括表情 肌和咀嚼肌等。
运动功能的重要性
面部运动功能对于表情表达、咀嚼和 吞咽等生理活动至关重要。
03 面瘫检查方法与评估指标
神经系统检查方法
面瘫授课课件(详细介绍面瘫)共31 张
目录
• 面瘫概述与基础知识 • 面部神经解剖及生理功能 • 面瘫检查方法与评估指标 • 面瘫治疗方法及效果评价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面瘫概述与基础知识
定义及发病原因
定义
面瘫,又称面神经麻痹或Bell麻 痹,是由于面神经受损导致面部 肌肉瘫痪的一种疾病。
03
利用直流电将药物离子导入面部,提高药物渗透性和治疗效果
。
针灸推拿等非药物治疗手段
针灸治疗
通过刺激穴位,调和气血,促进 面神经修复和功能恢复。
推拿治疗
运用手法作用于面部肌肉和穴位, 缓解肌肉紧张,促进血液循环。
心理治疗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支持,减轻 焦虑和压力,促进康复。
效果评价标准和随访观察
家属支持
社会资源整合
鼓励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共 同应对疾病带来的挑战。
整合社会资源,为患者提供就业、教育等 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 趋势
本次授课内容总结回顾
01
02
03
04
面瘫的定义、分类和症 状表现
面瘫的发病原因和机制
面瘫的诊断方法和标准
面瘫的治疗方法和效果 评估
面部感觉的特点
面部感觉灵敏,能够迅速感知外界刺激并作出反应。
运动传导通路及功能
面神经运动传导通路
负责面部肌肉的运动控制,包括表情 肌和咀嚼肌等。
运动功能的重要性
面部运动功能对于表情表达、咀嚼和 吞咽等生理活动至关重要。
03 面瘫检查方法与评估指标
神经系统检查方法
面瘫授课课件(详细介绍面瘫)共31 张
目录
• 面瘫概述与基础知识 • 面部神经解剖及生理功能 • 面瘫检查方法与评估指标 • 面瘫治疗方法及效果评价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面瘫概述与基础知识
定义及发病原因
定义
面瘫,又称面神经麻痹或Bell麻 痹,是由于面神经受损导致面部 肌肉瘫痪的一种疾病。
03
利用直流电将药物离子导入面部,提高药物渗透性和治疗效果
。
针灸推拿等非药物治疗手段
针灸治疗
通过刺激穴位,调和气血,促进 面神经修复和功能恢复。
推拿治疗
运用手法作用于面部肌肉和穴位, 缓解肌肉紧张,促进血液循环。
心理治疗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支持,减轻 焦虑和压力,促进康复。
效果评价标准和随访观察
家属支持
社会资源整合
鼓励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共 同应对疾病带来的挑战。
整合社会资源,为患者提供就业、教育等 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 趋势
本次授课内容总结回顾
01
02
03
04
面瘫的定义、分类和症 状表现
面瘫的发病原因和机制
面瘫的诊断方法和标准
面瘫的治疗方法和效果 评估
面神经麻痹ppt课件
典型症状
01
02
03
04
口角歪斜
面神经麻痹的典型症状是口角 向一侧歪斜,无法正常完成鼓
腮、吹口哨等动作。
眼睑闭合不全
由于面神经麻痹导致眼轮匝肌 无力,患者可能会出现眼睑闭
合不全的情况。
额纹消失
面神经麻痹会导致患者额纹消 失,即无法形成皱纹。
面部肌肉僵硬
面神经麻痹会导致面部肌肉僵 硬,影响面部表情的正常表达
物理治疗
电刺激治疗
通过电流刺激面部肌肉, 促进肌肉收缩和神经再生。
按摩治疗
通过按摩面部肌肉,促进 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缓 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针灸治疗
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 和经络,促进面部神经和 肌肉的恢复。
手术治疗
面神经减压术
其他手术
通过手术减轻面神经的压迫,缓解疼 痛和恢复肌肉功能。
如咬肌、颞肌等肌肉手术,用于改善 面部肌肉功能和外观。
注意事项
01
关注先兆症状:如出现 面部肌肉无力、麻木、 口角下垂等症状,应及 时就医。
02
避免过度使用空调、风 扇等制冷设备。
03
注意保护面部,避免外 伤和感染。
04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 现并治疗潜在疾病。
06
面神经麻痹的康复与护理
康复训练
面部肌肉训练
对面部肌肉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如 鼓腮、闭眼、微笑等,以恢复肌肉功 能。
面神经麻痹的常见原因
01
02
03
病毒感染
如带状疱疹病毒、流感病 毒等感染,可能引起面神 经炎,导致面神经麻痹。
自身免疫性疾病
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 格林-巴利综合征,也可能 导致面神经麻痹。
创伤和手术
《面神经麻痹》课件
病理
1 神经炎
面神经发炎导致神经传导功能受损。
2 神经压迫
压力或肿瘤压迫面神经引起麻痹。
3 神经变性
神经退行性病变导致面神经功能丧失。
症状
1 面部麻木
面部感觉丧失或减弱。
3 口角歪斜
口角向一侧倾斜。
2 一侧面部下垂
面部表情肌肌肉无力导致面部下垂。
4 眼睑力
眼睑无法完全闭合。
分类
中枢性面神经麻痹
使用抗病毒药物或类固醇以减轻炎症和
物理疗法
2
促进康复。
面部康复训练和按摩可帮助恢复面神经
功能。
3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面神经麻痹病例,可能需要 通过手术修复面神经。
预后
自愈
大多数面神经麻痹在数周至 数月内可以自行恢复。
残余症状
一些患者可能会在康复后有 轻微的面部功能缺失。
复发
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面神经 麻痹再次发作的情况。
由于大脑皮层或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而引起的面神经麻痹。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由于面神经本身或其周围神经损伤而引起的面神经麻痹。
诊断
1 病史
了解患者的症状、疾病史 和药物使用史。
2 肌电图
3 影像学检查
通过测量面部肌肉电活动 来确定面神经麻痹的程度。
颅脑CT或MRI扫描用于排 除其他潜在原因。
治疗
1
药物治疗
《面神经麻痹》PPT课件
欢迎来到《面神经麻痹》PPT课件!通过这个课件,我们将一起探讨面神经麻 痹的病因、病理、症状、分类、诊断、治疗和预后。
病因
1 感染
病毒或细菌感染导致面神经损伤。
3 自身免疫疾病
自身免疫反应导致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麻痹介绍演示培训课件
通过特定的面部肌肉锻炼,如鼓腮、吹气、皱眉等动作,增强面 部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促进面神经功能的恢复。
物理疗法
采用热敷、按摩、针灸等物理手段,刺激面部肌肉和神经,促进血 液循环和神经再生,缓解面神经麻痹症状。
语言治疗
针对面神经麻痹导致的言语障碍,进行语言治疗,包括发音训练、 口型调整等,提高患者的言语表达能力。
治疗方法
针对面神经麻痹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 但仍有部分患者无法完全恢复。
未来研究方向
发病机制研究
进一步深入研究面神经麻痹的发病机制,为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 依据。
新型诊断技术研究
探索更加敏感、特异的诊断技术,提高面神经麻痹的早期诊断率。
个体化治疗研究
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展个体化治疗方案的研究,提高治疗 效果。
物理治疗
如超短波、低中频电疗、激光等, 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水肿, 缓解疼痛。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面神经麻痹或经非手术治 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如面神经减压术、面神经吻合术等 。
中医治疗
01
02
03
中药治疗
根据辨证施治原则,采用 祛风散寒、活血化瘀、通 络止痛等中药进行治疗。
针灸治疗
通过刺激穴位,调和气血 ,疏通经络,达到治疗面 神经麻痹的目的。
面神经麻痹
汇报人:XXX
2024-01-12
• 引言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与预防 • 并发症与危害 • 康复与护理 • 研究与展望
01
引言
定义和概述
面神经麻痹(Facial Paralysis)
是指由于面神经受损导致面部肌肉运动功能丧失的一种病症,表现为面部肌肉瘫痪、表情丧失等。
物理疗法
采用热敷、按摩、针灸等物理手段,刺激面部肌肉和神经,促进血 液循环和神经再生,缓解面神经麻痹症状。
语言治疗
针对面神经麻痹导致的言语障碍,进行语言治疗,包括发音训练、 口型调整等,提高患者的言语表达能力。
治疗方法
针对面神经麻痹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 但仍有部分患者无法完全恢复。
未来研究方向
发病机制研究
进一步深入研究面神经麻痹的发病机制,为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 依据。
新型诊断技术研究
探索更加敏感、特异的诊断技术,提高面神经麻痹的早期诊断率。
个体化治疗研究
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展个体化治疗方案的研究,提高治疗 效果。
物理治疗
如超短波、低中频电疗、激光等, 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水肿, 缓解疼痛。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面神经麻痹或经非手术治 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如面神经减压术、面神经吻合术等 。
中医治疗
01
02
03
中药治疗
根据辨证施治原则,采用 祛风散寒、活血化瘀、通 络止痛等中药进行治疗。
针灸治疗
通过刺激穴位,调和气血 ,疏通经络,达到治疗面 神经麻痹的目的。
面神经麻痹
汇报人:XXX
2024-01-12
• 引言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与预防 • 并发症与危害 • 康复与护理 • 研究与展望
01
引言
定义和概述
面神经麻痹(Facial Paralysis)
是指由于面神经受损导致面部肌肉运动功能丧失的一种病症,表现为面部肌肉瘫痪、表情丧失等。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PPT【10页】
5、针刺疗法
6、局部按摩、面肌功能训练
7、注意保护角膜,戴眼罩,预防性滴氯霉素 眼药水或睡前涂红霉素眼药膏。
预后
一般预后良好,通常于起病1~2周后开始恢 复,2~3月内痊愈。约85%病例可完全恢复, 不留后遗症。但6个月以上未见恢复者则预 后较差,有的可遗有面肌痉挛或面肌抽搐。
1、急性起病,于数小时或1~3天内达到高峰。 2、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男多于女。 3、周围性面瘫: 病侧不能作皱眉、闭目、示齿、鼓
腮等动作。 A、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 B、眼裂变大、眼裂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闭眼
时显露出白色巩膜,称为Bell征阳性; C、患侧鼻唇沟变浅 D、口角下垂,示齿时口角歪向健侧 E、口轮匝肌瘫痪使鼓气、吹口哨时漏气。 4、茎乳突孔以上面神经受损影响到鼓索支时尚有舌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炎)
一.概念
又称特发性面神麻痹或Bell麻痹(Bell’s palsy),指面神经管内段(茎挛、肿胀受压造成面神经缺血引起周围性 面瘫。
耳颞神经 上颌神经
下颌神经
三叉N节
膝膝NN节节
标
本 观
面 神
五.治疗
1、激素治疗:强的松(20-30mg)或地塞米松(1.53.0mg)1/d,口服,连续7-10天。
2、改善微循环,减轻水肿:低分子右旋糖酐250500ml,静滴1/d,连续7~10天。烟酸、复方丹 参片。
3、神经营养代谢药物:维生素B1、B12,胞二磷胆碱 ,辅酶Q10等。
4、理疗:1~2周后行物理疗法,在茎乳孔附近可行 热敷、红外线照射、直流电离子导入及超短波等 。
前2/3味觉障碍。
面瘫的鉴别
四.鉴别诊断
1、复发性面瘫-口唇水肿综合征:又称 Melkersson-Rosenthal综合征(MRS)。主 要表现周围性面瘫、口唇周围为主的面部 水肿和舌表面皱褶三方面。儿童和青年期 发病,预后良好,病因不明,无特效疗法。
6、局部按摩、面肌功能训练
7、注意保护角膜,戴眼罩,预防性滴氯霉素 眼药水或睡前涂红霉素眼药膏。
预后
一般预后良好,通常于起病1~2周后开始恢 复,2~3月内痊愈。约85%病例可完全恢复, 不留后遗症。但6个月以上未见恢复者则预 后较差,有的可遗有面肌痉挛或面肌抽搐。
1、急性起病,于数小时或1~3天内达到高峰。 2、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男多于女。 3、周围性面瘫: 病侧不能作皱眉、闭目、示齿、鼓
腮等动作。 A、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 B、眼裂变大、眼裂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闭眼
时显露出白色巩膜,称为Bell征阳性; C、患侧鼻唇沟变浅 D、口角下垂,示齿时口角歪向健侧 E、口轮匝肌瘫痪使鼓气、吹口哨时漏气。 4、茎乳突孔以上面神经受损影响到鼓索支时尚有舌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炎)
一.概念
又称特发性面神麻痹或Bell麻痹(Bell’s palsy),指面神经管内段(茎挛、肿胀受压造成面神经缺血引起周围性 面瘫。
耳颞神经 上颌神经
下颌神经
三叉N节
膝膝NN节节
标
本 观
面 神
五.治疗
1、激素治疗:强的松(20-30mg)或地塞米松(1.53.0mg)1/d,口服,连续7-10天。
2、改善微循环,减轻水肿:低分子右旋糖酐250500ml,静滴1/d,连续7~10天。烟酸、复方丹 参片。
3、神经营养代谢药物:维生素B1、B12,胞二磷胆碱 ,辅酶Q10等。
4、理疗:1~2周后行物理疗法,在茎乳孔附近可行 热敷、红外线照射、直流电离子导入及超短波等 。
前2/3味觉障碍。
面瘫的鉴别
四.鉴别诊断
1、复发性面瘫-口唇水肿综合征:又称 Melkersson-Rosenthal综合征(MRS)。主 要表现周围性面瘫、口唇周围为主的面部 水肿和舌表面皱褶三方面。儿童和青年期 发病,预后良好,病因不明,无特效疗法。
面神经麻痹ppt课件
地域分布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分 布,无明显的地域性差异。
临床表现与分型
临床表现
面神经麻痹的主要表现为面部表情肌瘫痪,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 平坦、口角下垂等。患者面部动作不灵活,鼓腮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 闭合而漏气。
分型
根据面神经受损的部位不同,面神经麻痹可分为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和周围性面 神经麻痹两种类型。其中,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更为常见。
神经损伤。 • 治疗措施:采用神经营养剂、糖皮质激素及康复治疗,必要时行手术治
疗修复损伤神经。 • 预后评估:患者预后因损伤程度及手术治疗效果而异,部分轻症患者可
能完全恢复,但重症患者可能遗留永久性后遗症。同时,医源性面神经 损伤的预防至关重要,医生在手术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范,避免不 必要的神经损伤。
测定神经冲动传导速度,评估神经 功能状态。
影像学检查
头颅CT或MRI
排除颅内病变,如肿瘤、脑血管病等。
面部X线或CT
观察面骨骨折、增生等异常情况,判断 是否与面神经麻痹有关。
量表评估及其他辅助检查
量表评估
如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 能评价分级系统,对面神经麻痹
程度进行量化评估。
泪液分泌试验
面神经损伤后可出现面部表情肌瘫痪、感觉 障碍和腺体分泌异常等表现,需结合病史和 体格检查进行诊断。
治疗与预后
再生机制与影响因素
面神经损伤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预后因损伤程度和治疗及时性而异。
面神经具有一定的再生能力,但再生过程中 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损伤程度、局部环 境和患者年龄等。
相关神经解剖生理比较
根据临床表现及排除其 他病因,如中耳炎、乳
突炎等。
面神经麻痹 ppt课件
PPT课件
22
贝尔氏面瘫是一种病因不明、起病急骤的疾病 。患者有时因面部(尤其耳后部)受风寒侵袭 ,或是“感冒”后,均可发病。此类病员多因 气血不足,使局部经络瘀滞,筋脉失养所致。 因此,加强体质锻炼,注意营养调理,尤其是 维生素类食物必不可缺。一旦发病,多休息, 多服用维生素治疗,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和减 轻症状。
PPT课件 32
鉴别诊断
1 2 3 4 5 继发性面肌痉挛:颅内病变 癔症性眼睑痉挛 :两侧常见,多仅见于眼部。 习惯性面肌抽搐 三叉神经痛时面骨痉挛 舞蹈病及手足徐动症:两侧并伴四肢的不自主运 动。
PPT课件
33
治疗
1 药物治疗 2 理疗 3 针刺治疗 4 封闭治疗 5 酒精注射法 6 A型肉毒毒素注射法 7 射频温控热凝治疗 8 手术治疗
PPT课件
23
PPT课件
24
永久性面瘫是指由于肿瘤压迫或累及面神经、外 伤和手术意外损伤面神经等所引起的不可逆的面 瘫。 贝尔麻痹经治疗无效,也可后遗永久性面瘫
PPT课件
25
面部表情肌功能丧失 表现:(1)患侧口角下垂,明显可见。(2) 严重眼睑闭合不全、结膜暴露。(3)同侧额纹 消失,不能蹙眉。 泪溢 肌电图检查:无反应或不出现电位变化。 电兴奋性测验,无反应或不出现电位变化。
PPT课件
26
治疗方法
神经吻合术:因外伤或手术误伤,神经切断后 即行神经断端吻合术。
神经游离移植术:可选用股内侧皮神经、腓肠 神经、耳大神经和颈丛的皮支神经 筋膜悬吊法
PPT课件
27
带蒂肌肉瓣移植悬吊法(1)嚼肌肌瓣法(2) 颞肌肌瓣法
面神经麻痹医学PPT课件
• 可于发病一周后行面神经传导速度测定 帮助判断预后
22
预后
• 文献报道:本病70%可完全恢复,20%部 分恢复,10%恢复不佳,再发约占0.5%. • 遗留后遗症为:面肌痉挛、面肌联合运 动。
23
治疗
• 药物治疗: 皮质类固醇激素:用于急性期,可减轻神经
水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抗病毒药物:用于病毒感染引起的面瘫 B族维生素:维生素B1、维生素B12
33
康复治疗
• 面肌协调性训练方法:运用ROOD技术, 治疗师用手给予助力,同时用另一只手抑制 健侧的过度活动,下述动作均与健侧同步, 意在强调主观意识的参与,即中枢冲动传递 训练。
34
康复治疗
• 面肌协调性训练:当患侧动作幅度达到 健侧标准时坚持5~10s后迅速放松辅助手, 休息6s;每个表情动作练习8~10次,全部麻 痹面肌做完为1遍;治疗师每日做2遍,嘱患 者再对镜练习2遍。
35
康复治疗
• 枕额肌额腹训练——抬眉 • 降眉间肌训练 ——皱眉 • 眼轮匝肌训练 ——闭眼 • 提上唇鼻翼肌、鼻肌训练 ——耸鼻 • 提上唇肌训练——提上唇 • 提口角肌、颧大肌、笑肌训练——示齿 • 口轮匝肌、颏肌训练:——努嘴
36
康复治疗
其他训练 • 鼓腮: • 发音练习:练习发a、i、u、b、p、f、v等 音,增强口唇及面颊肌的控制能力。 •吹气球、用吸管吹水、 嚼口香糖。
26
康复评定
• 面部静态观:面部两侧皮下脂肪厚度是 否对称,自上至下包括:额纹、眉、眼及眼 睑、颊、鼻孔、鼻唇沟、口角、唇、两侧是 否对称。 • 面部动态观:抬眉、皱眉、闭眼、皱鼻、 鼓腮、示齿、努嘴、微笑、大笑时,上述部 位及表情肌是否对称。
27
康复评定
22
预后
• 文献报道:本病70%可完全恢复,20%部 分恢复,10%恢复不佳,再发约占0.5%. • 遗留后遗症为:面肌痉挛、面肌联合运 动。
23
治疗
• 药物治疗: 皮质类固醇激素:用于急性期,可减轻神经
水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抗病毒药物:用于病毒感染引起的面瘫 B族维生素:维生素B1、维生素B12
33
康复治疗
• 面肌协调性训练方法:运用ROOD技术, 治疗师用手给予助力,同时用另一只手抑制 健侧的过度活动,下述动作均与健侧同步, 意在强调主观意识的参与,即中枢冲动传递 训练。
34
康复治疗
• 面肌协调性训练:当患侧动作幅度达到 健侧标准时坚持5~10s后迅速放松辅助手, 休息6s;每个表情动作练习8~10次,全部麻 痹面肌做完为1遍;治疗师每日做2遍,嘱患 者再对镜练习2遍。
35
康复治疗
• 枕额肌额腹训练——抬眉 • 降眉间肌训练 ——皱眉 • 眼轮匝肌训练 ——闭眼 • 提上唇鼻翼肌、鼻肌训练 ——耸鼻 • 提上唇肌训练——提上唇 • 提口角肌、颧大肌、笑肌训练——示齿 • 口轮匝肌、颏肌训练:——努嘴
36
康复治疗
其他训练 • 鼓腮: • 发音练习:练习发a、i、u、b、p、f、v等 音,增强口唇及面颊肌的控制能力。 •吹气球、用吸管吹水、 嚼口香糖。
26
康复评定
• 面部静态观:面部两侧皮下脂肪厚度是 否对称,自上至下包括:额纹、眉、眼及眼 睑、颊、鼻孔、鼻唇沟、口角、唇、两侧是 否对称。 • 面部动态观:抬眉、皱眉、闭眼、皱鼻、 鼓腮、示齿、努嘴、微笑、大笑时,上述部 位及表情肌是否对称。
27
康复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神经麻痹新
鉴别点
面神经麻痹新
四.面瘫形成原因
⒈ 感染:约42.5% • 感染性病变多是由潜伏在面神经感觉神经节内休眠状态的带状
疱疹(VZV)被激活引起。另外脑膜炎、腮腺炎、流行性感冒、 猩红热、疟疾、多发性颅神经炎、局部感染等均可引起。 Lyme病是一种蜱媒传染病。本病呈区域性,多见于夏季。居住 于森林地带和乡村者更易发病。 耳源性疾病如中耳炎、迷 路炎、乳突炎、颞骨化脓性炎症。
• 分为:中枢性面神经麻痹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麻痹新
面神经损伤的定位: • 核上瘫—对侧睑裂以下
表情肌瘫痪 • 核下瘫--同侧全部
表情肌瘫痪
面神经麻痹新
核上性损伤中枢性面瘫
核上性 口角歪斜 眼裂以下单侧支配 无味觉和唾液分泌 障碍等临床特点
面神经麻痹新
核下性损伤周围性面瘫
核下性 口眼歪斜 眼裂以上双侧支配
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 5、或伴流泪、流涎。
注:病程延久,口角反牵向患侧,形成"倒错"现象 。 • 为什么歪向患侧?患侧肌肉萎缩
面神经麻痹新
(二)体征:
1、额纹变浅/消失; 2、眼裂变大,上下睑不 能闭合,结膜外露,用 力紧闭时眼球转向外上 方,即贝尔氏征。 3、鼻唇沟变浅或消失; 4、人中沟歪、露齿时口 角歪向健侧 5、蹙额 、皱眉、吹口哨 、鼓颊困难。
面神经麻痹新
面神经麻痹新
二.面神经的分段
面神经出脑桥后 全长可分6段
面神经麻痹新
1.小脑脑桥角段
• 面神经离开脑桥后,跨过桥小脑角会 同位听神经抵达内耳门
面神经麻痹新
2.内耳道段
面神经麻痹新
3.迷路段
• 于内耳道底的前上方进入面神经管,向外于前 庭与耳蜗之间到达膝状神经节,约2.25-3mm 长。 膝状神经节 迷路段 内听道段
特发性面神经麻 痹
贝尔(Bell)麻痹
面神经麻痹新
病因及病理
• 病因:不清楚 激发因素: 风寒 病毒感染(如带状疱疹) 和自主神经功
能不稳 →局部神经营养血管痉挛→神经缺血水肿→面神经 受压→临床表现 病理:神经水肿、脱髓鞘、轴突变性,以茎乳孔和面神 经管内的部分为重
面神经麻痹新
临床表现
(一)症状 1、发病突然,常于夜间发病。 2、患侧面部板滞、麻木、松弛。 3、食物停留于患侧齿颊间。 4、患侧耳后、耳下、面部疼痛,舌前
失+听觉过敏+患侧乳突区疼痛+耳廓和外耳道 感觉减退,外耳道或鼓膜出现疱疹称Hunt验 • ①Shirmer氏滤纸试验 用0.5cm×3cm滤纸,在无麻醉下,放两
侧下睑穹窿中部,不用任何物质刺激,观察5分钟内滤纸浸湿泪 液的长度。如两侧流泪量相差30%~50%,或两侧流量长度相 加不超过2.5cm者为异常。提示膝状节以上有损伤。值得注意的 是,膝状节病变时,69%可发生对称性双侧泪分泌减少,应参 考其他检查而定。 • ②棉线流泪试验 用全棉棉线长10cm,24小时内用70%酒精加 70%乙醚脱脂干燥,用10%氢化萤光素液涂染棉线的一端3cm 长,置于一侧上睑外侧、泪腺下方,插入后闭目放置60秒钟, 睁眼取出棉线,并即刻测量浸湿的氢化萤光素染色长度。泪腺 流量正常范围为60%~140%,功能低下型即60%以下,功能亢 进型即140%以上。此方法的优点是:微量泪液即能测知,比 Shirmer氏法更精确。Shirmer法下睑部放滤纸时,如面瘫合并泪 管肌麻痹,则不能显示泪腺的本来功能;而用棉线放置于上睑 外侧、泪腺下方,则能测定泪腺分泌功能。用棉线流泪试验时, 应注意避免眼球活动,以免刺面神激经麻角痹新膜而引起流泪,
面神经麻痹新
面神经管段
• 岩大神经 • 镫骨肌神经 • 鼓索
面神经麻痹新
颅外段
面神经主干—— • 茎乳孔----面神经分叉 长约2cm • 乳突前缘中点深侧约2cm----腮腺
入腮腺前分支—— • 耳后神经 • 二腹肌支 • 茎突舌骨肌支
腮腺内分支——
面神经麻痹新
面神经麻痹新
• 面神经麻痹是以颜面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 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面瘫)
• ⒌创伤性:约8.2%,颅底骨折、颞骨骨折、面部外伤、外科手 术及以及面神经分布区神经毒性药物的注射如酒精、青霉素及 肉毒素等药物是面瘫在创伤性原因中最常见的。
• ⒍中毒:如酒精中毒。长期接触有毒物。 • ⒎代谢障碍:如糖尿病、维生素缺乏。 • ⒏血管机能不全 • ⒐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
面神经麻痹新
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解剖结构
面神经:第七对颅神经(混合神经)
1、运动神经纤维:占大部分,支配面部表情肌
2、感觉神经纤维 (1)一般感觉神经纤维:支配面部、耳后皮肤 (2)鼓索神经:支配味觉 (3)镫骨神经:支配听觉
3、副交感神经纤维 (1)支配泪腺 (2)支配唾液腺
面神经麻痹新
4、三个神经核组成 • 运动纤维 --- 运动核 • 副交感纤维---上涎核 • 味觉纤维 --- (孤束核)膝状神经节
• ⒉特发性(常称Bell麻痹):约30 .3%,Bell麻痹的因为疲劳及 面部、耳后受凉、受风引起。
面神经麻痹新
• ⒊肿瘤:约5.5%,肿瘤本身及外科切除肿瘤均可以引起。肿瘤 包括:基底动脉瘤、颅底肿瘤、听神经瘤、腮腺瘤、原发性胆 脂瘤及颈静脉球肿瘤。
• ⒋神经源性:约13.5%,由于脑血管病,颅内、非创伤性神经源 性引起。
面神经麻痹新
4.鼓室段(水平段)
•自膝神经节起向后并微向下, 经鼓室内壁的骨管,适在前庭 窗上方,外半规管下方,到达 鼓室后壁锥隆起平面(鼓室段 和锥体段)
面神经麻痹新
鼓室段(水平段) 锥体段 鼓室段
面神经麻痹新
鼓索神经 面神经垂直段
5.乳突段(垂直段) •自鼓室后壁锥隆起高度 向下达茎乳孔。
面神经麻痹新
面神经麻痹新
鼓索神经
乳突段(垂直段 )
6.颞骨外段
•在茎乳孔之外侧向外,前走 行进入腮腺;主干在腮腺内 分上下两支,二者弧形绕过 腮腺岬部后又分为5支,最 后分布于面部表情肌群。
面神经麻痹新
三.面神经的分支
自上而下分支有: 1.岩大神经:膝状神经节前方分出 2.镫骨肌神经:锥隆起后方分出 3.鼓索:垂直段分出 4.终末支:上下两支,上为颞面支, 下为颈面支。颞面支分出颞支和颧支, 颈面支分出颊支,下颌缘支和颈支。
面神经麻痹新
4. 泪溢 。 5. 前额皱纹消失,不能皱眉。可与中枢
性麻痹相鉴别。 6. 其它症状:味觉、听觉、泪液分泌等
的变化。
面神经麻痹新
面瘫的定位诊断
累及鼓索神经:周围性面瘫+同侧舌前2/3味觉丧失。 累及镫骨肌支:周围性面瘫+同侧舌 前2/3味觉丧
失+听觉过敏。 累及膝状神经节:周围性面瘫+同侧舌前2/3味觉丧
鉴别点
面神经麻痹新
四.面瘫形成原因
⒈ 感染:约42.5% • 感染性病变多是由潜伏在面神经感觉神经节内休眠状态的带状
疱疹(VZV)被激活引起。另外脑膜炎、腮腺炎、流行性感冒、 猩红热、疟疾、多发性颅神经炎、局部感染等均可引起。 Lyme病是一种蜱媒传染病。本病呈区域性,多见于夏季。居住 于森林地带和乡村者更易发病。 耳源性疾病如中耳炎、迷 路炎、乳突炎、颞骨化脓性炎症。
• 分为:中枢性面神经麻痹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麻痹新
面神经损伤的定位: • 核上瘫—对侧睑裂以下
表情肌瘫痪 • 核下瘫--同侧全部
表情肌瘫痪
面神经麻痹新
核上性损伤中枢性面瘫
核上性 口角歪斜 眼裂以下单侧支配 无味觉和唾液分泌 障碍等临床特点
面神经麻痹新
核下性损伤周围性面瘫
核下性 口眼歪斜 眼裂以上双侧支配
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 5、或伴流泪、流涎。
注:病程延久,口角反牵向患侧,形成"倒错"现象 。 • 为什么歪向患侧?患侧肌肉萎缩
面神经麻痹新
(二)体征:
1、额纹变浅/消失; 2、眼裂变大,上下睑不 能闭合,结膜外露,用 力紧闭时眼球转向外上 方,即贝尔氏征。 3、鼻唇沟变浅或消失; 4、人中沟歪、露齿时口 角歪向健侧 5、蹙额 、皱眉、吹口哨 、鼓颊困难。
面神经麻痹新
面神经麻痹新
二.面神经的分段
面神经出脑桥后 全长可分6段
面神经麻痹新
1.小脑脑桥角段
• 面神经离开脑桥后,跨过桥小脑角会 同位听神经抵达内耳门
面神经麻痹新
2.内耳道段
面神经麻痹新
3.迷路段
• 于内耳道底的前上方进入面神经管,向外于前 庭与耳蜗之间到达膝状神经节,约2.25-3mm 长。 膝状神经节 迷路段 内听道段
特发性面神经麻 痹
贝尔(Bell)麻痹
面神经麻痹新
病因及病理
• 病因:不清楚 激发因素: 风寒 病毒感染(如带状疱疹) 和自主神经功
能不稳 →局部神经营养血管痉挛→神经缺血水肿→面神经 受压→临床表现 病理:神经水肿、脱髓鞘、轴突变性,以茎乳孔和面神 经管内的部分为重
面神经麻痹新
临床表现
(一)症状 1、发病突然,常于夜间发病。 2、患侧面部板滞、麻木、松弛。 3、食物停留于患侧齿颊间。 4、患侧耳后、耳下、面部疼痛,舌前
失+听觉过敏+患侧乳突区疼痛+耳廓和外耳道 感觉减退,外耳道或鼓膜出现疱疹称Hunt验 • ①Shirmer氏滤纸试验 用0.5cm×3cm滤纸,在无麻醉下,放两
侧下睑穹窿中部,不用任何物质刺激,观察5分钟内滤纸浸湿泪 液的长度。如两侧流泪量相差30%~50%,或两侧流量长度相 加不超过2.5cm者为异常。提示膝状节以上有损伤。值得注意的 是,膝状节病变时,69%可发生对称性双侧泪分泌减少,应参 考其他检查而定。 • ②棉线流泪试验 用全棉棉线长10cm,24小时内用70%酒精加 70%乙醚脱脂干燥,用10%氢化萤光素液涂染棉线的一端3cm 长,置于一侧上睑外侧、泪腺下方,插入后闭目放置60秒钟, 睁眼取出棉线,并即刻测量浸湿的氢化萤光素染色长度。泪腺 流量正常范围为60%~140%,功能低下型即60%以下,功能亢 进型即140%以上。此方法的优点是:微量泪液即能测知,比 Shirmer氏法更精确。Shirmer法下睑部放滤纸时,如面瘫合并泪 管肌麻痹,则不能显示泪腺的本来功能;而用棉线放置于上睑 外侧、泪腺下方,则能测定泪腺分泌功能。用棉线流泪试验时, 应注意避免眼球活动,以免刺面神激经麻角痹新膜而引起流泪,
面神经麻痹新
面神经管段
• 岩大神经 • 镫骨肌神经 • 鼓索
面神经麻痹新
颅外段
面神经主干—— • 茎乳孔----面神经分叉 长约2cm • 乳突前缘中点深侧约2cm----腮腺
入腮腺前分支—— • 耳后神经 • 二腹肌支 • 茎突舌骨肌支
腮腺内分支——
面神经麻痹新
面神经麻痹新
• 面神经麻痹是以颜面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 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面瘫)
• ⒌创伤性:约8.2%,颅底骨折、颞骨骨折、面部外伤、外科手 术及以及面神经分布区神经毒性药物的注射如酒精、青霉素及 肉毒素等药物是面瘫在创伤性原因中最常见的。
• ⒍中毒:如酒精中毒。长期接触有毒物。 • ⒎代谢障碍:如糖尿病、维生素缺乏。 • ⒏血管机能不全 • ⒐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
面神经麻痹新
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解剖结构
面神经:第七对颅神经(混合神经)
1、运动神经纤维:占大部分,支配面部表情肌
2、感觉神经纤维 (1)一般感觉神经纤维:支配面部、耳后皮肤 (2)鼓索神经:支配味觉 (3)镫骨神经:支配听觉
3、副交感神经纤维 (1)支配泪腺 (2)支配唾液腺
面神经麻痹新
4、三个神经核组成 • 运动纤维 --- 运动核 • 副交感纤维---上涎核 • 味觉纤维 --- (孤束核)膝状神经节
• ⒉特发性(常称Bell麻痹):约30 .3%,Bell麻痹的因为疲劳及 面部、耳后受凉、受风引起。
面神经麻痹新
• ⒊肿瘤:约5.5%,肿瘤本身及外科切除肿瘤均可以引起。肿瘤 包括:基底动脉瘤、颅底肿瘤、听神经瘤、腮腺瘤、原发性胆 脂瘤及颈静脉球肿瘤。
• ⒋神经源性:约13.5%,由于脑血管病,颅内、非创伤性神经源 性引起。
面神经麻痹新
4.鼓室段(水平段)
•自膝神经节起向后并微向下, 经鼓室内壁的骨管,适在前庭 窗上方,外半规管下方,到达 鼓室后壁锥隆起平面(鼓室段 和锥体段)
面神经麻痹新
鼓室段(水平段) 锥体段 鼓室段
面神经麻痹新
鼓索神经 面神经垂直段
5.乳突段(垂直段) •自鼓室后壁锥隆起高度 向下达茎乳孔。
面神经麻痹新
面神经麻痹新
鼓索神经
乳突段(垂直段 )
6.颞骨外段
•在茎乳孔之外侧向外,前走 行进入腮腺;主干在腮腺内 分上下两支,二者弧形绕过 腮腺岬部后又分为5支,最 后分布于面部表情肌群。
面神经麻痹新
三.面神经的分支
自上而下分支有: 1.岩大神经:膝状神经节前方分出 2.镫骨肌神经:锥隆起后方分出 3.鼓索:垂直段分出 4.终末支:上下两支,上为颞面支, 下为颈面支。颞面支分出颞支和颧支, 颈面支分出颊支,下颌缘支和颈支。
面神经麻痹新
4. 泪溢 。 5. 前额皱纹消失,不能皱眉。可与中枢
性麻痹相鉴别。 6. 其它症状:味觉、听觉、泪液分泌等
的变化。
面神经麻痹新
面瘫的定位诊断
累及鼓索神经:周围性面瘫+同侧舌前2/3味觉丧失。 累及镫骨肌支:周围性面瘫+同侧舌 前2/3味觉丧
失+听觉过敏。 累及膝状神经节:周围性面瘫+同侧舌前2/3味觉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