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显微镜和望远镜导学案

§3.5显微镜和望远镜导学案
§3.5显微镜和望远镜导学案

§3.5显微镜和望远镜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备课组 2011年11月10日星期四

【学习目标】

1.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简单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工作原理。 【重点难点】

重点: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难点:显微镜、望远镜工作原理;看清物体与视角的关系。 【复习回顾】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

1.当u>2f 时,成 、 的 像。这是 工作原理;

2.当2f.>u>f 时,成 、 的 像。这是 工作原理。

3.当u

一、显微镜

阅读课本71至72页“显微镜”部分并观察图3.5-1和图A 。了解显微镜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完成下列问题:

1.结构:显微镜的镜筒 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 ,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 ,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 。物镜和目镜间距可调整。

实际显微镜结构比较复杂,除了镜筒、目镜、物镜,还有载物台、反光镜等。反光镜是 镜,其作用将光反射会聚到载物片上,增加载物片的亮度。

2.工作原理:来自被观察物体AB 的光透过“物镜”后会聚形成 放大 、 的 像A /B /

。显微镜的“物镜”这一成像特点就像 的镜头成像一样;

“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 ,把像A //再放大一次,成 放大 、 的 像A //B //

。经过 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成像光路图如图A 所示。

讨论交流:在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的标本时,为了看到物体正立的像,应如何放置标

本?

动手动脑:自制显微镜

取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一只手握住一个,通过两个透镜观察书本上的文字。

二、视角

阅读课本72页第4、第5自然段并观察图3.5-4和图B ,了解视角及人眼睛看清物体与视角的关系。完成下列问题。

1.视角:物体对眼睛光心所成的张角,叫做 (如图3.5-4和图B 所示)。

讨论交流:图B 中离眼睛远近、大小不相同的AB 和CD 两个物体,在视觉上大小是什

么关系?答: 。

2.看清物体与视角的关系:眼睛观察到的物体大小与 的大小有关。视角的大小与物体的 和物体到眼睛的 有关;视角越大,物体在视网膜上的像就 ,视觉就越清楚。

三、望远镜

自学导引:阅读课本72至73页“望远镜”部分,并观察图3.5-3和图C ,了解天文望

微镜工作原理光路图

图A

3.5-4

/

/

镜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完成下列问题。

1.结构:天文望远镜也是有组镜组成,分别叫做和。(说明: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物镜和目镜之间的焦点重合。)

2.工作原理:物镜的作用相当于的镜头,使远处的物体AB在附近成缩小、倒立的像A/B/。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用来把A/B/放大,成放大、正立的像A//B//。(图C所示为天文望远镜工作原理光路图)

讨论交流:

1.天文望远镜所成的像比实际的物体要小得多,为什么用望远镜观察物体时会感到物体被放大了呢?答:。

2.望远镜都用直径比较大的凸透镜作物镜,是为了什么?

答:。

3.除了凸透镜,天文望远镜也常用镜作物镜。

动手动脑:取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一只手握住一个,

通过两个透镜看前面的物体。调整两个放大镜间的距离,

直到看得最清楚为止。然后再把前后两个放大镜的位置对调。

四、学习收获

比较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异同点

五、反馈练习

1、观察细胞等微小物体要用__________,观察远处的物体和天体的运动要用________。

2、显微镜和望远镜在构造上的共同特征是它们大都是由_____组组成,并且大都相

当于一个_________镜。

3、为了得到更加清晰的天体照片,可把天文望远镜安置在_______外,以避免_______的干

扰。

4、显微镜的反光镜用的是:( )

A.凹透镜B。平面镜

C。凸透镜D。凹面镜

5、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成像原理分别和下列哪一组仪器的成像原理类似?()

A.投影仪、照相机 B.照相机、放大镜

C.投影仪、放大镜

D.放大镜、投影仪

6使用下列器材观察物体时,看到的一定是倒立像的是()

A.显微镜

B.放大镜

C. 望远镜

D.近视镜

【课后练习】《配套练习》63页 1到6题

图C

第5章《发展与合作》合作探究导学案

《发展与合作》合作探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并了解“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的含义。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2.了解联合国的概括及其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自主学习】 读课本完成下题: 1.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国家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发展中国家落后的历史根源是:______________。 3.“南北对话”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之间的关于经济、政治等方面问题的商谈。 4.“南南合作”是____________之间的互助合作。 5.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_________洲、________洲和_______________洲。 6.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_______洲、________洲和______________洲。【交流展示】 【释疑解难】 【当堂检测】 1.划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依据是() A.人口多少B.经济发展水平 C.开发历史早晚D.军事力量强弱 2.下列属于发达国家的是() A.美国,加拿大,中国 B.英国,澳大利亚,日本

C.法国,美国,马来西亚 D.新加坡,印尼,巴西 3.国际上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称之为()A.“南北之差”B.“南北对话” C.“南南合作”D.“南北合作” 4.发展中国家大多分布在() A.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B.北美洲、欧洲、大洋洲 C.拉丁美洲、欧洲、大洋洲 D.亚洲、欧洲、北美洲 5.加强国际合作的主要依据是() A.发达国家要从发展中国家购买全部的原料,并出售全部的产品 B.发展中国家要从发达国家引进全部的资金、设备、先进的术和管理经验C.如果离开了某一大国,其他国家就无法生存 D.任何国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总是与其他国家发生不同程度的联系6.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于经济,政治等方面问题的商谈是()A.南北差距B.南南合作 C.南北对话D.和平与发展例 7.位于南半球的发达国家是() A.法国澳大利亚 B.英国新西兰 C.澳大利亚新西兰 D.日本美国 8.世界上,陆地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是() A.中国B.俄罗斯 C.加拿大D.美国

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人教版第五章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同步练习(有答案)

第5 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1、(多选)人类借助于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看到了人眼所不及之处,实现了对微观世界和浩瀚宇宙的探索。图中的甲和乙是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的结构示意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显微镜的物镜成放大的虚像 B. 望远镜的物镜成缩小的实像 C. 显微镜的目镜成放大的实像 D. 望远镜的目镜成放大的虚像 2、如图所示,显微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成像原理与此相同的是( ) A. 照相机的镜头 B. 投影仪的镜头 C. 放大镜 D. 平面镜 3、从显微镜的结构图中的光路图可以看出( )

A. 目镜的焦距比较长,物镜的焦距比较短 B. 目镜的焦距比较短,物镜的焦距比较长 C. 目镜和物镜的焦距一样长 D. 对目镜和物镜焦距的长度没有明确的要求 4、用显微镜和普通天文望远镜观察物体时,你注意过像的正倒吗?如果还没注意过,请你根据已学过的光学知识判断,关于像的正倒,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B.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C.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D. 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5、如图所示,小明取来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分别用一只手握住其中一个来模仿望远镜,他通过两个透镜看到前面远处木棉树的叶子,调整两个透镜的距离,直到看清楚为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靠近眼睛的透镜是物镜,靠近被观测物的是目镜 B. 用望远镜观察远处木棉树的叶子,物镜得到的是放大的像 C. 两透镜互换后再观察叶子,人看到的像是放大的 D. 目镜能把物镜成的像放大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

对应用性知识的教学,常见采用“一构造、二原理、三使用方法”的步骤进行直接叙述的方式教学。这种教师告知、学生接受的学习方式,虽然讲解有条理,但学生很难有学习激情,实际收效差。若采用探究性教学,效果会有极大的不同!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程标准》认为:物理教学应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实践能力、探索精神及创新意识。新教材内容的选取加强了科学与社会的联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经验和体验,注重以实验为基础,突出科学探究思想,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内容正是在这样的理念下,走进了中学物理教学的课堂。 对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毫无疑问都要由教师实施。把教育理念化解到课堂教学的行为之中,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内容确定的前提下,教学方法是获得优良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师若能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探究思想,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学生既可学到基本知识、研究方法,也可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教师需不断地改进自身的教学行为,以期达到课程标准的目的。采用探究式进行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教学,引导学生观察、归纳总结视角概念,引导设计、组装望远镜和显微镜,学生既可掌握视角、透镜应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还可学习归纳总结形成概念的思想方法、设计实验的思想方法。注重思维方法培养,激发创新思想。 一、由现象归纳总结,形成概念 物理概念是对物质特性、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等本质属性的反映。物理概念是从大量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中抽象出来的,它更深刻地反映了事物的共同特征和本质属性,概念是浓缩的知识点。视角、视角放大率概念的引入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典型。 二、引导思维,设计实验 怎样解决看不清楚的问题?思维从问题开始,探究始于问题,问题是创造的起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前提,亚里士多德讲过“创造性思维就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在引导探究过程中,教师需精心设计问题,步步深入启发,激发学生思维。 三、手脑并用合作实验 实验理论方案设计思想明确后,如何选择仪器组装望远镜和显微镜?教师提供事前帮助学生采购的中学生实验所用的不同焦距的透镜片一套(价格不贵,可每人一套,也可多人一套),课堂上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选择、动手进行组装。鼓励交流合作,教师给予适当的辅导,确保学生对显微镜、望远镜的功能有感性认识。 四、引导观察,激发自主探究 新课程非常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探究性活动,这是本次课改的一个突出的亮点。我们期待学生能把要求掌握的知识通过自己探究发现,并且通过交流使认识更深刻,这是我们的理想。学生的探究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一个培养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比较弱,在没有任何引导、提示的情况下,学生往往感到无从下手。教师适度引导,为探究指明方向,是非常必要的。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望远镜、显微镜的实物及图片,能说出其主要结构; 2.经历两个透镜观察物体的探究活动,能说出望远镜、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成像情况;3.通过了解望远镜发展的历程,感受望远镜在人类探索宇宙奥秘中所起的重大作用; 4.通过观看显微镜的发展及应用前景,认识到科技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重要影响,从而增强对物理学的热爱。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5章 发展与合作导学案(1)(无答案) 新人教版

5 发展与合作 【学习内容】发展与合作(P88——P93) 【学习目标】 1.能够用数据和实例,说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异。 2. 运用地图,找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及其分布特点。 3.说明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列举主要国际经济组织。 【学习重点】 运用地图,找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及其分布特点。 【学习过程】 学习任务一:地域发展差异(8’) 1.读P88图5.1,对照地界地图,说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 从沿海和内陆分析,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分布在。 从地形上分析,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分布在。 从气候上分析,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分布在。 2.读P89图5.2不同国家的发展水平差异,把图中的字母填写到表格中。 学习任务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布(13’) 1.读P90图5.3,世界上主要的发达国家,说出它们的分布地区 2.南北对话是指;南南合作是指;其中的“北’是 指;“南’是指。 3.读P91图5.4,说出下列国家分布在哪个大洲? 学习任务三:国际经济合作(9’) 1.读P92图5.5,美国某品牌手机关联企业的分布,这些企业都分布在哪些国家和地区?

2.博鳌亚洲论坛,每年在我国的省举办年会,目的是推进亚洲经济合作。请把你还知道的国际经济合作组织写下来 3.把P93的活动题选项填写到相应的环内。 4.这种不平等的贸易,除了给发展中国家利润流失外,还会在哪些方面受到损害? 【建构知网】(8’) 地域发展差异的表现: 发达国家的分布地区: 国际经济合作: 【学效测试】(5’)

5 发展与合作学效测试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划分依据是()A.人口多少 B.面积大小 C.政治制度 D.经济发展水平 2.下列国家中,属于发展中国家的是() A.瑞士 B.澳大利亚 C.蒙古 D.加拿大 3.国家交往中,发展中国家大量出口的产品最不可能的是() A.石油 B.小汽车 C.农产品 D.纺织品 4.下列各组中,属于发达国家的是() A.日本、新西兰 B.韩国、印度 C.中国、荷兰 D.英国、巴西 5.我国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的国际组织是() A.世界贸易组织 B.亚太经合组织 C.上海合作组织 D.东南亚国家联盟 6.关于国际合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展中国国家需要从发达国家购买原料、出口产品 B.发达国家需要从发展中国家大量引进资金、设备等 C.发达国家无需与其他国家进行交流合作 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都需要进行积极的交往与合作 7. “南北对话”中的“南”和“北”分别指() A南半球和北半球 B.亚洲的南部和北部 C.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 D发展中国家的南北两个部分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农业不发达 B.发达国家以生产高新技术产品为主 C.发达国家工业产品以初级加工制成品为主 D.发展中国家农业以大规模机械为主 9.下列国家中,软件产业水平较高的是() A.中国 B.印度 C.蒙古 D.泰国 10.“南南合作”是指 A.南半球国家和北半球的南部国家之间的合作() B.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合作 C.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 D.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

望远镜和显微镜导学案

望远镜和显微镜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导学案 课题:显微镜和望远镜课型:_____新授___课时:__1个课时______ 授课人:______授课时间: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小组:___________ 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一、学习目标: .通过活动,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基本结构。 .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通过两个透镜的组合,培养发散思维的能力。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通过探索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乐于观察试实验。 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发展历程,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影响。 二、重点难点: 重点: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 难点:通过两个透镜组合得出显微镜、望远镜的成像情况以及原理。显微镜、望远镜的结构是如何满足组合出的两个透镜成像原理的。看清物体与视角的关系。 三、学习过程:

显微镜 请阅读课本p103图5.5-1显微镜的结构回答问题 .显微镜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都相当于镜,靠近眼睛的叫,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 .来自被观察的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的像,原理同一 样。目镜的作用相当于,能把像再放大一次,经过两次放大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 看不到的物体了。 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使用的都是镜,镜的焦距较大。当被观察物体在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时,物体通过物镜成一个的像,然后这个像位于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物体通过目镜成一个,这样我们就能看清楚很微小的物体。 望远镜 请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望远镜有两组组成。靠近眼睛的叫,靠近物体的叫。 .物镜成像,目镜成像。 .我们要看清物体还与什么有关?阅读课本p104页图5.5-4回答。 通过两个透镜观察物体: 以凹透镜为目镜,以焦距较大的凸透镜为物镜,调节二者间的距离,观察远处的物体,你看到的像是

望远镜与显微镜 教案教学设计

望远镜与显微镜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是本章的核心内容。该章所有教学内容都是围绕这个核心展开。因此望远镜与显微镜是凸透镜成像规律内容的拓展,是利用两个透镜的组合看物体。学习本节知识对学生加深理解凸透镜成像原理,开阔眼界,感受到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实际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了解科学知识的应用,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都有益。同时对创造学中的“组合法”有一个浅显认识,以提高创造力和实践能力;本节须突出实践性动手探究活动和“模型”制作来完成学习目标,通过利用自制的望远镜和显微镜来总结出望远镜与显微镜的原理是本节课的重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过透镜对光的作用及凸透镜成像规律,有了一定理解本节内容基础。但由于学校教学器具的缺乏,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未能完成必要的学生独立探究的过程,理解成像规律不深。而本节的显微镜、望远镜的成像原理又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上有些困难,对二次成像不是认识能理解好的。为了克服本节学习障碍,能达到基本认识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及成像原理的目的,通过利用自制的望远镜和显微镜的组装与探究来总结出望远镜与显微镜的原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望远镜与显微镜的结构和原理。 过程和方法:通过自制的望远镜与显微镜来探究望远镜与显微镜的原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四、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并了解望远镜与显微镜的原理。 难点:探究望远镜与显微镜的原理。 五、教学资源:希沃电子白板 手机 学生自制望远镜与显微镜 六、教学流程图: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课之前呢先给大家将两个小故事,你们想听故事吗? 生:…… 师:小故事1:17世纪初的一天,荷兰小镇的一家眼镜店的主人利伯希,为检查磨制出来的透镜质量,把两个透镜排成一条线,通过透镜看过去,发现远处的教堂塔尖好像变大拉近了,于是在无意中发现了望远镜的秘密.

初中物理《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

《显微镜和望远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和原理。 ·过程和方法 通过自制望远镜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 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重点 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结构及原理。 ·难点 视角的理解。 ●○教学准备 师:显微镜(每5人一小组)、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 生:预习。 ●○教学步骤 一、提问,复习凸透镜成像规律,引入新课

二、显微镜 三、望远镜

四、交流、练习、小结 ●○板书设计 ●○课堂练习设计 1.使用显微镜时,被观察的物体经过________次放大,第一次放大与________原理相同,说明了被观察物体应放在物镜的________之间,成________像;第二次放大与________原理相同,成________像。

2.使用望远镜时,物镜的作用与________原理相同,成________像;目镜的作用和________原理相同,成________像。 ●○能力提高设计 自制望远镜,通过望远镜观察不同远近的物体,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参考答案 1.两、投影仪、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放大倒立、放大镜、放大正立 2.照像机、缩小倒立、放大镜、放大正立 ●○小资料 1609年,在荷兰的密特西波奇城里,有一家眼镜店。有一天,眼镜店老板汉斯的孩子,悄悄地拿了几块镜片,有老花的,也有近视的,和邻居的几个孩子玩儿。 他们本来是想模仿大人,把镜片架在自己的眼睛上,可是他们的眼睛既不近视,又不老花,这些镜片对他们当然都不合适。只有把它们靠在离眼睛比较远的地方,才能看清楚镜片后面的东西。 有一个淘气的孩子忽然想到了一个异想天开的游戏。他一只手拿着近视镜片,一只手拿着老花镜片,把它们一前一后地举在眼前,他透过两块镜片向远处一望,不由得又惊又喜地喊了起来:“嗨!真奇怪,礼拜堂的尖塔,突然变得这样近啦!”他的发现使得小朋友们异常兴奋。大家又喊又叫,惊动了眼镜店的老板汉斯。汉斯起来一看,真了不起!孩子们在游戏中竟发现了一种可以望远的透镜。 当时,荷兰正在跟西班牙打仗。汉斯做了一架望远镜献给了荷兰皇帝,可以用它来侦察敌情,皇帝很高兴,赏了汉斯很大一笔钱。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5章 发展与合作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发展与合作 学案导学 1.知道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及分布特点 2.了解一些重要的国际组织 3.说出联合国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先学后教 1.发达国家:数量______多个,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发展中国家:数量______多个,主要分布在亚洲、_________和_________。 3.国际合作: (1)产生原因: ①发达国家需要在发展中国家购买__________,出售__________。 ②发展中国家则需要从发达国家引进___________、设备、先进的________________,并购买一 些本国难以生产的产品。 (2)重要的国际组织: ①最大的国际组织是__________ ②基本宗旨: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安全理事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合作 国界:是地图上一国与________或________之间的界线, 国界和领土它是国家________范围的边界。 领土:国界范围以内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的总称。 当堂达标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划分依据是( ) A.人口多少 B.面积大小 C.政治制度 D.经济发展水平 2、国家支柱中,发展中国家大量粗口的产品最不可能的是( ) A.石油 B.小汽车 C.农产品 D.纺织品 3、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全球性组织是( ) A.联合国 B.世界贸易组织 C.欧盟 D.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哪个国家或机构倡导的( ) A.中国 B.美国 C.联合国 D.俄罗斯 5、配对题 将下列世界上一些重要的国际组织与他们的职责宗旨、倡导精神及分布状况进行匹配。 A.联合国 a.促进经济和发展①总部设在瑞士洛桑 B.世界贸易组织 b.维护国际和平和安全②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 C.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 c.人道主义③总部设在美国纽约D.红十字会 d.更高、更快、更强④组织成员遍布世界各地A—( )—( ) B—( )—( ) C—( )—( ) D—( )—( 6、读四个国家轮廓图(图6-2),回答下列问题。 图6-2 (1)写出图中国家的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把上述国家按面积从大到小(填字母,下同)排序: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国家中:人口超过1亿的有____________;属于发达国家的是________;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是________;主要位于南半球的是________;地跨两大洲的国家是________。 7、读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美元发展中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美元 美国28 740印度 390 英国20 710尼泊尔 210 德国28 260巴西 4 720 法国26 050中国 860 加拿大19 260韩国10 550 瑞士44 320埃塞俄比亚 110 (1)表内发达国家中,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最高的国家是________,所在大洲是________。

【2020最新】七年级地理上册第5章发展与合作导学案(2)(无答案)新人教版

教学资料范本 【2020最新】七年级地理上册第5章发展与合作导学案(2)(无答案)新人教版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5章发展与合作导学案(2)(无答案)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1.运用数据和实例,说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工农业生产、第三产业、对外贸易等方面发展水平的差异。 2.通过阅读世界国家分布图,知道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特点。 3.运用中国与周边国家经济、贸易、环保、资源开发利用等实例,知道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4.知道世界主要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欧洲联盟、东南亚联盟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5.通过实例,知道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学习重点1、国家和地区的差异。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异。 学习 难点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特点及差异。 学法指导本章知识的学习,要和世界实事政治联系起来,才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在学习中,还要多运用世界地图。 相关 链接 课前 准备 编写导学提纲,课前发给学生,搜集问题卡,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案

【课前预习及要求】 依据导学提纲自主学习课本,将正确答案的问题在课本上划出,将有疑惑的问题求助组内其他同学,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在导学提纲上做出标记。 【学习过程:】 【模块一】自主学习 一、地域发展差异 1、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开发历史,经济水平 ,也存在显著的差异。 2、每个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水平上,而且在水平、水平、 水平等多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根据发展水平,大体可以把这些国家分为 国家和国家。 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 1、目前,在人类多个国家中,少数是国家,大多数是 国家。 2、是发达国家最为集中的地区。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亚洲的 ,大洋洲的、也是发达国家。3、、、的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 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三、国际经济合作 1、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在国际上,习惯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把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相合作称为“”。 2、国际合作中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各自的优势 ⑴发达国家:有雄厚的资金、先进的和先进的。 ⑵发展中国家:有丰富的、丰富而廉价的和广阔的 。 3、目前,、、、等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 【模块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一. 探究学生提出的疑惑问题(交流展示,你不理解的地方) 二、将下列国家同它们所属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所在的大洲,用直线连接起来:

【初中教育】最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同步训练(解析版)word版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初中教育】最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同步训练(解析版)word版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显微镜和望远镜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共13题;共26分) 1、第一位把望远镜用于科学研究的是意大利物理学家() A、牛顿 B、伽利略 C、富兰克林 D、开普勒 2、下列仪器中,不能用于观测天体的是() A、光学望远镜 B、放大镜 C、X射线望远镜 D、射电望远镜 3、在生物实验课上,小明想详细地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结构,请你为他选择一种合适的观察仪器() A、平面镜 B、放大镜 C、望远镜 D、显微镜 4、显微镜和望远镜都装有一组目镜,目镜的作用相当于() A、投影仪的镜头 B、一个放大镜 C、照相机镜头 D、以上说法都不对 5、上生物实验课时,小刚发现他所用的显微镜是目镜、物镜上分别标有5倍和10倍字样,则他所用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 A、5倍 B、10倍 C、15倍 D、50倍 6、使用望远镜时() A、物镜成实像,目镜成虚像 B、由于没有光屏,物镜、目镜都成虚像 C、物镜成虚像,目镜成虚像 D、由于物距远大于焦距,物镜、目镜都成实像 7、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在视野右下方,要想将物像置于视野正中央,应将装片移向() A、右上方 B、右下方 C、左上方 D、左下方

8、远处的物体在望远镜中成的像为什么在其焦点附近?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因为物镜的焦距太大 B、因为物镜的焦距太小 C、物体离物镜 太远D、物体离物镜太近 9、小明取来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分别用一只手握住其中一个来模 仿望远镜,它通过两个透镜看到前面远处木棉树的叶子,如图所示, 调整两个透镜的距离,直到看的清楚为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靠近眼镜的透镜是物镜,靠近被观测物的是目镜B、用望远镜观察远处木棉树的叶子,物镜得到的是放大的像C、两透镜互换后再观察 叶子,人看到的像都是放大的D、目镜能把物镜成的像放大 10、关于望远镜的一些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望远镜的物镜成缩小的实像 B、所有的望远镜都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的 C、望远镜的物镜直径越大,越容易观察到较暗的物体 D、天文 爱好者用的望远镜,目镜的焦距比较短,物镜的焦距比较长 11、望远镜是用两组凸透镜组成的,下面关于望远镜的说法中正确的 是() A、目镜、物镜直径相同 B、目镜、物镜焦距相同 C、通过目镜看到天 体的像比实际的天体大D、物镜直径比目镜直径大,目的是为了会聚 更多的光 12、如图所示是一种天文望远镜的光路图,分析图光路图可知它的物 镜是() A、平面镜 B、凹透镜 C、凹面镜 D、凸透镜 13、显微镜能对微小的物体进行高倍数放大,它利用两个焦距不同的 凸透镜分别做为物镜和目镜,则物镜和目镜所成的像是()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5.5显微镜和望远镜 【课前复习】 前面我们学了透镜的成像规律.回忆一下做下面的几道题. 1.投影仪是根据透镜成放大实像原理制成,当物体离凸透镜__________时成放大实像.2.当物体离凸透镜__________时,成放大的虚像,此时用做放大镜. 3.当物体离凸透镜_______________时,成缩小的实像,此时用途如照相机. 4.某凸透镜焦距10 cm,若用来观察昆虫的绒毛,应将昆虫放置在__________,用做投影仪的镜头应放置在__________,用做照相机的镜头应放置于__________.会做上述题目是学习本节课的基础. 答案: 1.f<物距<2f 2.物距<f 3.物距>2f 4.小于10 cm,10 cm与20 cm之间,大于20 cm处 好了,下面预读本节课文,试回答下列几个问题. 1.显微镜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靠近眼睛的叫__________,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__________. 2.显微镜的目镜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物镜作用相当于__________的镜头.3.望远镜的物镜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的镜头,目镜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 4.1609年,第一位把望远镜指向天空的是意大利物理学家,他还第一个观察到了木星的、和月球上的环形山。以确凿的正确支持了哥白尼的“”。目前,人类观测到最远的天体距离我们约130亿。 5.宇宙是由上千亿个星系组成,太阳周围有水星、金星、、火星、、土星、天王星、等行星绕它运转,在离太阳比较近的第三条轨道上的是。 【学习目标】 1.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构造,能说出它们的结构有何共同之处.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工作原理

xx 光学显微镜是为了使肉眼看不清楚的标本影像,人们设想经过一种装置,使肉眼能够观察到该标本组织形态和其间的结构。这种设想的装置就被后人创造问世了。当前广泛应用在各种微小物体的观察、测定、分析、分类、鉴定等。在波长范围上也不限於可见光波段(4000~7000)而且(>2000)到红外(1~2u)以及用眼睛观察、显微、摄影和一般辐射检测器放大。 显微镜的分类是根据照明方法,有透射型与反射(落射)型二种。透射型显微镜是应用透射照明通过透明物体的打光方法。反射型显微镜是以物镜上方打光到(落射照明)不透明的物体上。另一种分类方法,系根据观察方法的差异,分为明视野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相位差显微镜、偏光显微镜、干涉相位差显微镜、萤光显微镜等。每种显微镜一般又各有透射型和反射型二种。在这些显微镜中,特别是明视野显微镜是构成所有显微镜中组成最基本的基础。通过这种显微镜观察的物体,穿过透过(吸收)率、反射率,因场所不同而各不相同,这种物体被称为随照明光强度(振幅)变化振幅物体,无色透明物体只有在照明相位改变时,才能被肉眼观察到,由於明视野显微镜不能改变相位,所以对透明不染色标本不能被观察到。 倍率、数值孔径与视场数 显微镜的综合倍率是物镜倍率G1与目镜倍率G2的乘积,G=G1×G2。G1是1~100倍,G2是5~20的范围。 数值孔径(NumericalAperture)N. A.是决定物镜的分辨率、焦深、图像亮度的基本数据,如图所示,当物镜焦点对好后,物镜前透镜最边缘处的倾斜光线与显微镜光轴所交角成α,此即该物镜的半孔径角设标本数据空间的折射率为n,则N. A.=n×sinα。 n通常在空气中为1,在物镜与标本间浸入水、甘油、油脂时,该标本折射率,即随浸液不同而异。这种物镜称为浸液系物镜;如是空气时,称为乾燥系物镜。

显微镜和望远镜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教学重点: 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 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教学用具: 投影仪、投影片、显微镜、望远镜、放大镜、挂图、火柴盒、无色透明塑料膜、水、烧杯、滴管、装片(植物).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方案一:大家一定知道外国有个情人节是2月14日,你们知道为什么有人把7月7日叫做中国的情人节吗? 这儿有个望远镜,可以看到天上的“牛郎星”与“织女星”,今天晚上,谁想借去试着观察一下? 出示望远镜模型,啊,这样简单,说不定,学了今天的知识,我们每个人就都能用身边的器材自己制作一台望远镜呢?出示课题导入。 设计意图:设疑激趣,使学生带着期待步入课堂。 方案二:播放一段“探索宇宙、微生物”方面的音像资料。 ①大家都知道,在人类同疾病作斗争的历史上,找到像痢疾菌、伤寒菌、艾滋病病毒、非典病毒等样本是找到抑制或杀死这些细菌或病毒的关键。 ②透望天空、漫步宇宙是人类走向未来的必由之路,那么,科学上进行这些显微、远望等探究的重要工具显微镜和望远镜是怎样的成像原理呢? ③你们在七年级已经用过显微镜了,谁知道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属于凹透镜还是凸透镜?想不想自己制作一台显微镜呢?出示课题导入。 方案三:提问激趣,引出课题:生物课上是怎样使用显微镜的?是由哪几部分组成?你们知道为什么显微镜能比普通的放大镜放大倍数大得多吗?

二、推进新课 探究点一 显微镜 1.介绍显微镜的发明 显微镜把一个全新的世界展现在人类的视野里。人们第一次看到了数以百计的“新的”微小动物和植物,以及从人体到植物纤维等各种东西的内部构造。显微镜还有助于科学家发现新物种,有助于医生治疗疾病。1931年,恩斯特·鲁斯卡通过研制电子显微镜,使生物学发生了一场革命。这使得科学家能观察到像百万分之一毫米那样小的物体。1986年他被授予诺贝尔奖。 2.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自制水滴显微镜。 参考器材:滴管、烧杯、水、观察纸、透明的磁带盒、放大镜 1.将观察白纸(上面有一个小箭头)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2.将磁带盒盖中的一块,放在白纸上,再在盒盖上用滴管滴一小滴水,透过水观察。 现象:看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像。 3.再利用一块放大镜(凸透镜)在上面观察水滴中的箭头。 现象:看到一个被放大得更大的箭头。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学习情境,使学生经历体验,领悟显微镜成像的原理,从而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突破重点。 教师播放显微镜结构示意图,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 物镜和目镜由凸透镜组成 显微镜??? 目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物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 (1)显微镜主要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2)什么是目镜? (3)什么是物镜? (4)物镜的作用是什么?它与生活中哪种透镜作用相似? (5)目镜的作用是什么?它与生活中哪种透镜作用相似? (6)用显微镜观察到的物体是倒立的还是正立的?为什么? 总结: 1.结构 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目镜。

§5 发展与合作导学案

§5 发展与合作 【学习内容】发展与合作(P88——P93) 【学习目标】 1.能够用数据和实例,说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异。 2. 运用地图,找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及其分布特点。 3.说明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列举主要国际经济组织。 【学习重点】 运用地图,找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及其分布特点。 【学习过程】 学习任务一:地域发展差异(8’) 1.读P88图5.1,对照地界地图,说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 从沿海和内陆分析,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分布在。 从地形上分析,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分布在。从气候上分析,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分布在。2 学习任务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布(13’) 1.读P90图5.3,世界上主要的发达国家,说出它们的分布地区 2.南北对话是指;南南合作是指;其中的“北’是指;“南’是指。 学习任务三:国际经济合作(9’)

1.读P92图5.5,美国某品牌手机关联企业的分布,这些企业都分布在哪些国家 和地区? 2.博鳌亚洲论坛,每年在我国的省举办年会,目的是推进亚洲经济合作。请把你还知道的国际经济合作组织写下来 3.把P93的活动题选项填写到相应的环内。 4.这种不平等的贸易,除了给发展中国家利润流失外,还会在哪些方面受到损害? 【建构知网】(8’) 地域发展差异的表现: 发达国家的分布地区: 国际经济合作: 【学效测试】(5’)

§5 发展与合作 学效测试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划分依据是() A.人口多少 B.面积大小 C.政治制度 D.经济发展水平 2.下列国家中,属于发展中国家的是() A.瑞士 B.澳大利亚 C.蒙古 D.加拿大 3.国家交往中,发展中国家大量出口的产品最不可能的是() A.石油 B.小汽车 C.农产品 D.纺织品 4.下列各组中,属于发达国家的是() A.日本、新西兰 B.韩国、印度 C.中国、荷兰 D.英国、巴西 5.我国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的国际组织是() A.世界贸易组织 B.亚太经合组织 C.上海合作组织 D.东南亚国家联盟 6.关于国际合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发展中国国家需要从发达国家购买原料、出口产品 B.发达国家需要从发展中国家大量引进资金、设备等 C.发达国家无需与其他国家进行交流合作 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都需要进行积极的交往与合作 7. “南北对话”中的“南”和“北”分别指( ) A南半球和北半球 B.亚洲的南部和北部 C.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 D发展中国家的南北两个部分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大,农业不发达 B.发达国家以生产高新技术产品为主 C.发达国家工业产品以初级加工制成品为主 D.发展中国家农业以大规模机械为主 9.下列国家中,软件产业水平较高的是() A.中国 B.印度 C.蒙古 D.泰国 10. A.南半球国家和北半球的南部国家之间的合作() B.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合作 C.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 D.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

人教版七上第五章《发展与合作》word导学案

课题发展与合作 孙少梅 【学习目标】 1、能运用地图和实例,说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 2、能运用地图,指出代表性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及其分布。 3、能运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列举主要国际经济组织。 【重点难点】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分布。 【知识链接】世界政治地图,南北半球以赤道为界 【学法指导】合作探究,阅读课外资料,运用地图和资料正确处理信息,加工信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内容】 世界任何地方汉堡包一个味道,中餐馆开遍全世界;只要一通电话、一个电邮,我们就能即时与远在地球另一端的人联络、交流、沟通,,国家与国家之 间在贸易上有更频繁的交流,国家之间的界限因此变得更为模糊,彼此的关连愈来愈密切。我国经过多年的艰苦谈判,终于在2001年12月加入了世贸组织。你知道我国为什么要加入世贸组织吗?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 自主学习 一、地域发展差异(课本96-98页) 1、不同地区,自然条件________ ,开发历史 _________ ,经济水平________ ,也存在显者差异。 2、每个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水平上,而且在水平、水平、水平等多方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根据发展水平,大体可以把这些国家分为国家和国家。 合作探究结合课本图5.1感受世界发展水平的地域差异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找出灯光最亮的地区,对照世界地图,说出它们的分布。 2、沿海与内陆相比,哪类地区发展水平较高? 3、结合相关地图(如世界地形图、世界气候图等),你还能从哪些方面看出世界发展水平的地域差异? 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课本98-99页) 1、目前,在人类家园190多个国家中,少数是 ________ 国家,大多数是 _________ 国家。 2、 _ 是发达国家最为集中的地区。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亚洲的 , 大洋洲的 ______ 、 _________ 也是发达国家 3、、 _____ 、______ 的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__________ 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4、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在国际上,习惯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政治、 经济商谈称为“”,把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相合作称为

初二物理第五章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含解析)

2019初二物理-第五章-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含解析) 一、单选题 1.用显微镜和普通天文望远镜观察物体时,你注意过像的正倒吗?如果还没注意过,请你根据已学过的光学知识判断,关于像的正倒,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B.用显微镜现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 C.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D.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2.在我县举办的青少年科技节上,某中学天文爱好兴趣小组自制一台天文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的物镜和显微镜的物镜作用相同 B.它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用来把物体放大 C.它的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虚像 D.它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为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为物镜 3.对于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望远镜来说,物镜和目镜所成的像分别是() A.放大的实像,放大的虚像 B.缩小的实像,缩

小的虚像 C.缩小的实像,放大的虚像 D.放大的实像,放大的虚像 4.有一种望远镜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其中物镜和目镜的作用分别是() (1)成倒立、缩小、实像;(2)成倒立、等大、实像;(3)成倒立、放大、实像;(4)成正立、放大、虚像. A.(1)(3) B.(2)(3) C.(1) (4) D.(4)(2) 5.下列关于显微镜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通过目镜看到的是正立的实像 B.通过目镜看到的是倒立的实像 C.将被观察物体向左移,通过目镜看到的像则向右移 D.反光镜的作用是为了成正立的虚像 6.显微镜和望远镜都是由物镜和目镜组合而成的,显微镜的目镜的成像原理及其作用类似于() A.一个放大镜 B.投影仪镜头 C.照相机镜头 D.一个平面镜 7.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蛔虫卯时发现视野中有一小污点,为了判断此污点究竟位于玻片上还是位于显微镜的镜头上,该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①移动玻片,结果视野中污点不移动;①移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结果视野中原先的污点仍然存在.由此可以推测

§3.5显微镜和望远镜导学案

§3.5显微镜和望远镜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备课组 2011年11月10日星期四 【学习目标】 1.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简单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工作原理。 【重点难点】 重点: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难点:显微镜、望远镜工作原理;看清物体与视角的关系。 【复习回顾】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 1.当u>2f 时,成 、 的 像。这是 工作原理; 2.当2f.>u>f 时,成 、 的 像。这是 工作原理。 3.当u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显微镜和望远镜》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 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我们在白纸上画一个小箭头,用两个火柴盒压住,在它上面放一块无色透明的塑料膜,用滴管从烧杯中吸上一些水,小心地把一个小水滴滴在塑料膜上,观察到什么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让学生们调整水滴跟桌面的距离,或滴管改变水滴的直径]

[生甲]观察到一个正立、放大的箭头。 [生乙]观察到一个倒立、放大的箭头。 [生丙]从实验中可得出小水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生丁]改变水滴跟桌面的距离可得到正立放大的箭头和倒立放大的箭头。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说明大家观察很认真,那么如何能放大的更大? 学生们再一次调整或借用其他仪器尝试。 [生甲]从水滴看到一个和原来方向相反放大的箭头。再用一只放大镜来观察水滴。当放大镜移到一定位置,看到一个清晰的和原来方向相反的被放得很大的箭头。 [学生们对这个结果很迷惘] [师]看投影,在胶片上我画了个很小很小的三角形,经过投影仪,在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像,现在通过放大镜,再看看。 [生甲]看到比原来三角形大好几倍的三角形。 [学生们走出困惑,情绪高涨] [师]人眼观察物体的细微结构时,分辨本领是有限的。把物体移近些,可以看得清楚些,借用放大镜可以看得更清楚些,但对于太细微的结构,如生物的细胞,移得再近,用放大镜也是看不清楚的。我们从实验中可看出用两个凸透镜可以放得更大。利用这个原理就制成了显微镜,想了解它吗?想了解什么? 二、新课教学 [生甲]显微镜的构造? [生乙]显微镜的原理是什么? [生丙]如何使用显微镜? 结合课本图3.5-1投影。让学生讲解。 [生甲]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生乙]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 [生丙]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