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五首鉴赏练习题排版后
部编版八年级12课《唐诗五首》练习题
8. 对这首诗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前四句表达了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遗憾。 B.首联见昔人乘鹤远去之景,表达对仙去楼空的感慨。 C.颈联运用对偶的手法,表达了对故乡的追忆与憧憬。 D.这首诗后四句描写日景晚景,由此触发了思乡之情。
9. 对这首诗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中“空”字表现了鹤去楼空,诗人怅然有所失的心情。 B.“黄鹤”两句表达了白云悠悠,岁月不再,世事茫茫的感 慨。 C.叠音词“历历”“萋萋”细腻地描写了凄凉稀疏的河岸景 色。 D.“日暮”两句以黄鹤楼气象万千的景色映衬诗人复杂的情 感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首联写作者出使,已经过了属国的居延这一地方。一个“单”字,写 出了他出使的孤单与无奈。 B.颔联借用比喻,写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塞,像北归的大雁一 样进入胡天,显得形象而生动。 C.颈联中,“孤烟”、“长河”、“落日”,写出了大漠景色的单调与 荒。“直”“圆”写出了边塞人民不惧生活艰苦,奋勇向前以圆美好愿 望的豪情斗志。 D.尾联意思是说在萧关遇到巡逻侦察的骑兵,才知道都护还在很远的燕 然山。至此,并未交待“出使”结束,给人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 E、全诗叙事与写景相结合,而重点在于写景,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画面 宏大,意境开阔,景色壮丽的塞外风光图。
3.对这首诗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写出了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 的落差,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怅然若失之情。
B.“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将历史传说与眼前景色相映 衬,流露出物是人非、鹤去楼空之感,表达出诗人心中的悠悠乡情。
C.“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写了眼前所见的江上美 景:阳光、树木、芳草、汉水、沙洲,借景抒情,使诗的意境更为高 远。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赏析练习题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赏析练习题一、填空题1.《江南田园》描绘的是古代诗人眼中的田园风光。
古代诗人眼中的田园风光。
古代诗人眼中的田园风光。
2.古代诗歌宴赞美的对象可以是大自然、友谊、爱情等。
大自然、友谊、爱情等。
大自然、友谊、爱情等。
3.古代诗歌以言简意赅、字字珠玑为特点。
言简意赅、字字珠玑为特点。
言简意赅、字字珠玑为特点。
二、简答题1.根据《静夜思》,请回答:- 诗人在什么地方度过了这个夜晚?(答案:床前)- 这首诗有几个句子?(答案:4个句子)- 描述中的月亮是什么样的?(答案:皎洁明亮)- 诗中的主题是什么?(答案:思念之情)2.根据《悯农》,请回答:- 诗人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答案:表达对农民的同情和关怀)- 描述农民劳作的场景有哪些?(答案:日出、夜晚、田间劳作等)- 诗中的农民敬业精神得到了怎样的描写?(答案:辛勤劳作、不辍辛劳)- 诗人对农民的情感是怎样的?(答案:同情、饶有兴趣)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古代诗歌相关说法是否正确:1.古代诗歌只有五言和七言两种形式。
(错误)2.古代诗歌以主观感受为中心,没有客观描写的要求。
(错误)3.古代诗歌内容单一,只表达诗人个人心情。
(错误)4.古代诗人认为美是在客观世界中的,需要通过感悟和表达才能体现出来。
(正确)5.古代诗歌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丽瑰宝。
(正确)四、综合题请从以下诗句中选择适当的答案填空:1."我家洗砚池边树,个个东西凭栏目。
"凭栏目。
"凭栏目。
"2."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护花。
"护花。
"5."钟鸣户外寒山月,路上行人欲断魂。
"鸣户外寒山月,路上行人欲断魂。
"鸣户外寒山月,路上行人欲断魂。
唐诗五首鉴赏练习题排版后
唐诗五首鉴赏(一)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⑴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4分)⑵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4分)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分)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4分)5.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7.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4分)8.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2分)【参考答案】⑴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⑵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3)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1分)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1分)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2分)(4)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1分)又没有真正的知己,(1分)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2分)5.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7.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山川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驱犊归家,猎人满载而回,似乎兴致盎然。
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8.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阅读练习三:(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 阅读鉴赏题 中考题汇总(背诵 带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阅读鉴赏题中考题汇总(背诵带答案)目录野望(王绩)黄鹤楼(崔颢)使至塞上(王维)渡荆门送别(李白)钱塘湖春行(白居易)一、《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
全诗通过萧瑟静谧的景色描写和诗人面对牧者猎者虽相见而不相识的情景,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绪,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每一棵树都顶着一抹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脉重峦叠嶂,披上了落日的余晖。
树叶黄了,落到地上,山后的太阳余晖落在山上。
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整个画面萧瑟恬静。
3.“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答:牧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马带着收货的猎物回家,好一派田园气象。
4.本诗在写景上有什么特色?答:颔联写的是秋野静景,颈联写的是秋野动景,以动衬静,意境更显静谧。
5.“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一句引用了怎样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作者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了,身边竟无相识的熟人或朋友,只好唱起《采薇》之歌,与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运用典故,抒发了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隐逸山林的愿望。
6.理解性默写:(1)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2)《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3)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安详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各自随愿而归的句子是: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4)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追古怀伤,在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诗五首练习题及答案
诗五首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李白的《静夜思》中,描述夜晚思乡之情的诗句是:“床前明月光,______。
”2. 杜甫的《春望》中,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之情的诗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______,______。
”3.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描绘了登高望远的景象,其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的下一句是:“______。
”二、选择题1. 下列诗句中,哪一句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A.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D.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2. 以下哪首诗是描写春天的?A. 《静夜思》B. 《春望》C. 《登鹳雀楼》D. 《琵琶行》三、简答题1. 请简述《静夜思》中诗人李白是如何表达思乡之情的?2. 《春望》中,杜甫是如何通过诗句表达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的?四、赏析题1. 赏析《登鹳雀楼》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一句,它表达了什么样的意境?五、创作题1. 以“春天的校园”为题,创作一首四句诗,要求押韵。
答案:一、填空题1. 疑是地上霜2.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3.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二、选择题1. C2. B三、简答题1. 在《静夜思》中,李白通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描写,形象地表达了夜晚月光如霜的景象,进而引发“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思乡之情。
2. 在《春望》中,杜甫通过“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描写,表达了对战争带来的破坏的哀伤,而“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
四、赏析题1.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一句表达了诗人登高望远,渴望拓宽视野,追求更高远目标的意境。
同时,也隐喻了只有不断努力,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
五、创作题春回大地万物苏,校园花开满径途。
书声琅琅入耳来,青春梦想正当时。
【完】。
《唐诗五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2 ?唐诗五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野望?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联系作者的生平,说说你对诗作思想感情的理解。
参考答案:描绘了一幅层层树林尽染金黄秋色,起伏的山峦唯见落日余晖的宁静、开阔、美丽的画面。
将山山树树、牛犊猎马交织成一幅绝妙的艺术画卷。
诗人身临其境,却不能像田园诗人那样得到精神上的慰藉,油然而生的是茫然假设失、孤独无依的情绪。
所以诗人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二、?黄鹤楼?一诗是怎样将神话传说与眼前景物融为一体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参考答案:诗的前四句是叙仙人乘鹤的传说,写的是想象,是传说,是虚幻的;而后四句那么是写实,写眼前所见、所感,抒发个人情怀。
将神话与眼前事物巧妙融为一体,目睹景物,吊古伤今,尽抒胸臆,富含情韵,飘逸清新,一气贯穿。
三、?使至塞上?的颈联被誉为“独绝千古〞,清人黄培芳认为其妙处在于“‘直’‘圆’二字极锤炼,亦极自然〞。
你怎么理解这一说法?你觉得这两句诗好在哪里?参考答案:大漠茫茫无边,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那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白烟直上云霄,显得异常醒目。
“孤烟〞两字能状其神韵,“孤烟〞之后随一“直〞字,使景物显得单纯简净。
“长河落日圆〞写出了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中。
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
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
将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对广阔的自然景色的描绘中。
四、李白年轻时曾“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渡荆门送别?就写于他乘舟东下、出蜀入楚的途中。
细读诗作,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写的景色,注意写景视角的转换,体会诗人心境的变化。
参考答案:“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为写景句,是按从近及远的顺序描绘的。
从诗人笔下的水光山色,太空的奇异景象以及离乡惜别的情思中,能感受到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细致观察和赞颂,体会到诗人刚刚走向社会的那种青春勃发、积极进取的精神。
诗五首练习题及答案
诗五首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的下一句是“______”。
答案:城春草木深2. 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的下一句是“______”。
答案:疑是地上霜3.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的下一句是“______”。
答案:黄河入海流4. 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明月几时有”的下一句是“______”。
答案:把酒问青天5. 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的下一句是“______”。
答案:浓睡不消残酒二、选择题1. 下列诗句中,哪一句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A. 春眠不觉晓B. 举头望明月C. 独在异乡为异客D. 同是天涯沦落人答案:D2.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哪位诗人的哪首诗?A. 杜甫《望岳》B. 李白《庐山谣》C. 王维《终南山》D.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答案:A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的哪首词中的名句?A. 《念奴娇·赤壁怀古》B.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C.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D.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答案:B三、简答题1. 请简述李白《静夜思》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答案:《静夜思》通过描述夜晚宁静的月光和思乡之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
诗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描绘了月光如霜的清冷,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表达了诗人抬头仰望明月时,心中涌起的乡愁。
2. 请简述苏轼《水调歌头》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两句诗的内涵。
答案: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亲人和朋友的深情厚意,即使相隔千里,也希望能与他们共享明月,寓意着无论距离多远,真挚的情感都能跨越空间的界限,共同感受美好时光。
四、论述题1. 请结合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杜甫的《望岳》,分析两首诗在表达诗人情感和思想上的异同。
答案:《登鹳雀楼》和《望岳》都是表达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七下《古代诗歌五首》鉴赏练习题(附答案)
七下《古代诗歌五首》鉴赏练习题(附答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一、古诗中的名句被后人反复引用,并衍生出新的意义,请解释下列诗句在原作中的意思,以及后来衍生的意义。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诗句愿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衍生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诗句愿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衍生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诗句愿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衍生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诗句愿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衍生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赏析《登幽州台歌》,完成以下问题。
1.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上第五单元《诗五首》诗词赏析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诗五首》赏析题1、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饮酒(其五))主要表达了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这一内容。
B、“ft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句与杜甫(望岳)中“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都借归鸟来写诗人陶醉自然而不愿做官的感受。
C、“此中有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都表达了诗人返朴归真的人生理想。
D、陶渊明爱菊,菊花成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象征;周敦颐说莲,莲花象征着君子美好的品德。
他们都托物言志,寄托了一种高洁的情致。
2.对下面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虽身居闹市,但门庭冷落,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指心远离官场和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ft”中的“见”字,写出了诗人看到南ft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表现出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
D.“此中有真意”中的“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愿”指的都是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文章来自: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3.对下面诗歌理解不当的一项是()A.诗歌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
B.诗歌的前四句从哲理的高度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后六句写诗人从对自然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
C.晋宋隐逸之风盛行,作者陶渊明便是晋宋隐士的代表之一。
诗中反映了诗人超脱尘世,隐居ft野的隐士生活,突出了其“境”与“心”皆“静”的特点。
D.“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指的是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之“情”。
4、下面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结庐在入境,而无车马喧”写出了诗人的居住环境和生话状况。
B.尽管没有车马的喧闹嘈杂,但仍有“采菊东篱下”的劳作烦忧。
C.诗中四句写景句子传神的描绘了优美恬静的田园风光。
D.全诗融说理、写景、抒情为一体,表现了诗人细微的内心感受。
5、对《饮酒》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第13课 唐诗五首(基础训练)(解析版)
第13课唐诗五首【基础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沿溯.阻绝(sù)晴初霜旦.(dàn)飞漱.其间(sù)水皆缥.碧(piǎo)B.解.衣欲睡(jiě)能与.其奇者(yū)竹柏.影(bǎi)泠.泠作响(líng)C.亦未寝.(qǐn)夕日欲颓.(tuí)素湍.绿潭(tuān)鸢飞戾.天(lì)D.林寒涧.肃(jiàn)藻、荇.交横(xìng)都.护(dōu)属.引凄异(zhǔ)【答案】C【详解】考查对汉字字音的辨析。
A项。
“漱”应读“shù”。
B项。
“与”应读“yù”。
D项。
“都”应读“dū”。
2.下列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牧人驱.(qǖ)犊返,猎马带禽.(qín)归。
B.萧.(xiāo)关逢候骑,都护在燕.(yàn)然。
C.渡远荆.(jīng)门外,来从楚.(chǔ)国游。
D.几处早莺.(yīng)争暖树,谁家新雁.(yàn)啄春泥。
【答案】C【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关于字形,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A项。
“驱”应读“qū”。
B项。
“燕”应读“yān”。
D项。
“雁”应为“燕”。
3.下列诗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东皋薄暮望,徙.(xǐ)倚欲何依。
B.牧人驱犊.(dú)返,猎马带禽归。
C.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qī)萋鹦鹉洲。
D.萧关逢候骑.(qí),都护在燕然。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诗五首》练习及答案
《诗五首》对比演练观刈麦(唐)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桨。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赏析:《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
全诗分四层,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
农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下文要说的事情就发生人倍忙的五月。
这两句总领全篇,而且一开头就流露出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一派丰收景象,大画面是让人喜悦的。
可是谁又能想到在这丰收景象下农民的悲哀呢? 第二层八句,通过具体的一户人家来展现这人倍忙的收麦情景。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这四句正面描写收麦劳动。
他们脸对着大地,背对着蓝天,下面如同笼蒸,上面如同火烤,但是他们用尽一切力量挥舞着镰刀一路向前割去,似乎完全忘记了炎热,因为这是虎口夺粮,时间必须抓紧呀!。
惜字在这里用得非常好,是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此地的感情烈度。
白居易的《卖炭翁》中有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之语,愿字的用法与此处惜字的用法正同。
笫三层八句,诗人摄取了一个特写镜头——描写一个令人心酸的情景:一个贫妇怀抱孩子,手提破篮,拾麦穗充饥。
镜头转向一个贫妇人,她被捐税弄得破了产,现时只能以拾麦穗为生,这是比前述阖家忙于收麦者更低一个层次的人。
第四层六句,画外音——诗人由眼前农民的艰苦生活,触景生情,联想自已舒适生活,深感惭愧,不能忘怀。
对比演练(一)卖炭翁(唐)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初二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初二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测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每空3分,共12分)东皋(___)薄暮(___) xǐ(___)倚驱dú(___)采wēi(__)崔颢(___)二、选择题(每题5分,共20分)1.下列诗句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辉。
B.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C.征蓬出汉塞,归燕入胡天。
D.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2.下列作品与作者、作者所属朝代搭配有误的一项是()A.《野望》─王维—唐代B.《黄鹤楼》—崔颢—唐代C.《渡荆门送别》—李白—唐代D.《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代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徙倚欲何依(徘徊)B.芳草萋萋鹦鹉洲(草木茂盛的样子)C.仍怜故乡水(可怜)D.几处早莺争暖树(向阳的树)4.下列各句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C.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D.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三、诗句默写(每空5分,共50分)1.《野望》中描写秋色一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鹤楼》中用对偶的描写在黄鹤楼上所见之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至塞上》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奇特雄浑壮美景象,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点明出发地.目的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抓住早春特点,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植物)的优美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赏析题(18分)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你从意境、修辞、语言等任何一个角度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参考答案一、略二、1B 2 A 3C 4D三、1.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4.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四、“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描写奇特壮丽的边塞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2017新部编版语文教材第12课《唐诗五首》练习及答案
古诗五首野望【唐】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B.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
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望字意蕴丰富,“望”既写诗人眺望之意,又暗指诗人内心的期望,希望觅得知音,得到理解、赏识和重用。
B.第三联描写眺望到的景象是牧人赶着牛羊,猎人骑着马带着许多狩猎所得,回家了。
C.这首绝句引用了两个典故,中间两联对仗,首尾呼应。
D.“长歌怀采薇”表达了作者的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
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选候骑,都护在燕然1.【2012年江苏省徐州市】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B【解析】“雄奇壮美”而非“明媚秀丽”2.【2012年广西南宁市】下列对这首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叙事,写诗人以使者的身份,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西北边塞去慰问将士。
B.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 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古代诗歌五首》鉴赏题答案
《古代诗歌五首》鉴赏汇总参考答案《登幽州台歌》答案:1、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不能实现远大政治理想的悲凉、压抑感和孤独感。
2、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怀才不遇,理想破灭,孤寂沉郁(三个词答对一个即给分)3、像燕昭王那样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君;“来者”是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
孤独寂寞凄凉;直抒胸臆;苍凉悲壮。
4、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5、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
《望岳》参考答案1.望高大雄伟神奇秀丽2.大自然也对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致情有独钟,山是如此巍峨,山前山后仿佛被从中割断一般,云霞明灭一昏一暗,形成截然不同的景象。
(强调不是简单的翻译句子,而是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钟“积聚、汇聚之意。
将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割”字炼字极好,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好象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更能表现出泰山的高大巍峨。
3. 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气概和远大抱负。
蕴含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
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
4.B5.D6.B《登飞来峰》答案:1既指奸邪小人和当时的保守力量;也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2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3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4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5千寻塔的最高层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 6千寻(见日升)铺垫 7.D《游山西村》答案1.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2、七言律游 3、足疑 4、热情好客热烈(或和谐)5、淳朴的民俗热爱和留恋田园生活6、(1)艺术:采用对偶句的形式,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诵记(或:用对比手法,突出了柳暗花明给人的惊喜)(2)意境:前一句写山重水复无路可寻的无奈,后一句则写出了披花拂柳发现另一个村庄的喜悦。
13 《唐诗五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4页]
13 《唐诗五首》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野望》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联系作者的生平,说说你对诗作思想感情的理解。
参考答案:《野望》一诗中间两联主要写景,描绘了诗人薄暮时分于东皋所见的田园风光。
夕阳余晖晕染下,每一棵树,每一座山,都呈现着浓浓的秋意;放牧的人赶着牛返回,猎人骑着马带着猎获的禽鸟归来。
诗歌首联“徙倚”二字,点明作者徘徊无依的孤独心境。
颔联和颈联写的都是恬淡自然的田园景物,但因作者心绪的原因,都染上了一层忧郁、孤独和清冷的色彩。
尾联抒发感情,田园生活的静谧和安闲冲淡不了诗人的忧郁,他感觉自己并不能融入这诗一般的田园山水,只好从先贤那里寻找慰藉。
诗人的彷徨、孤独和苦闷,可能是因为仕途的不得志,感觉前途渺茫,所以他三仕三隐,寄情于诗酒。
二、《黄鹤楼》一诗是怎样将神话传说与眼前景物融为一体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参考答案:《黄鹤楼》前两联,均是先写神话传说,再写眼前景物,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以神话传说起笔,则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大大丰富了诗歌的内容。
首联从神话传说落笔,起笔高远,回到现实情境,又仿佛黄鹤从天而降一样,神秘莫测。
颔联先写黄鹤之杳然不见,在远望天际,寻觅黄鹤踪影之时,顺势转换为对天际白云的描绘,转换自然,毫无痕迹。
从句中两个“空”字,可以体会到诗人吊古伤今,无限怅惘的情感。
三、《使至塞上》的颈联被誉为“独绝千古”,清人黄培芳认为其妙处在于“‘直’‘圆’二字极锤炼,亦极自然”。
你怎么理解这一说法?你觉得这两句诗好在哪里?参考答案: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
首先,它有绘画一样的构图,空间阔大,层次丰富。
其次,它有绘画一样讲究的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了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仿佛抽象派的作品。
最后,这两句在色彩上也很鲜明,落日、大漠、黄河、烽烟,各有色彩,引人想象。
12《唐诗五首》赏析练习及答案
《唐诗五首》赏析练习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全诗以“行”为线索,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起,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终。
(用诗中的原句作答)(2)尾联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诗歌中体现诗题“使至塞上”的是哪些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颈联中写了哪些景物?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中哪两个字用得好,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品味该诗尾联中“送”的妙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诗五首鉴赏练习题排版后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唐诗五首鉴赏(一)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⑴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4分)⑵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4分)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分)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4分)5.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7.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4分)8.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2分)【参考答案】⑴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⑵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3)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1分)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1分)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2分)(4)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1分)又没有真正的知己,(1分)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2分)5.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7.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
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山川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驱犊归家,猎人满载而回,似乎兴致盎然。
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8.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阅读练习三:(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B.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
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参考答案(1) B(应是白描的手法,以质朴的语言描画。
)(二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抒发了寂寞惆怅之感,气势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想象在天晴时登楼眺望,由渺不可知的感受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文势波澜起伏。
C.尾联紧承前三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归思,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答案提示】:B(后四句为实写之景)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中的“历历”和“萋萋”描绘出了什么样的景致?“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晴空下的汉水,历历可见,对岸的古木,那芳草茂盛的江中鹦鹉洲。
写汉阳晴川和鹦鹉洲的景致。
“历历”“萋萋”描绘出山川清楚分明,草木极其茂盛的状貌。
4、诗的一、二两联借今昔变化之大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抒发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
5、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愁”字。
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
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日暮怀归之情,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愁思)(三)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一、课内阅读1、阅读《使至塞上》完成下面题目⑴“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⑵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⑶尾联用典故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
这个典故隐含在哪两个字中⑸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
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
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
“长河”指黄河。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疆的萧关见到了候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⑹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说自己像远飞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这样既写景,又叙事,一语两指,贴切自然,流露了诗人轻松愉悦和急切见到边关将士的心情。
B,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景物单调,偶尔出现的一股烟尘格外醒目,因此称做“孤烟”。
C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遮挡遮挡,蜿蜒远去的黄河横贯其间,望不到尽头。
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准确表达了诗人的感觉。
D.“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的感受,意境雄浑。
答案一、1.⑴“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
王维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
⑵燕然⑶“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
“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⑸B(并非秋天,而是春天。
因为“归胡天”透露出大雁从南往北飞,这是春天的景物特征。
)⑹A(并非轻松愉快。
因为蓬草常用作漂泊无定的喻意。
)下列各项中,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归雁、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
B.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
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
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消沉的艺术特色。
参考答案: 5. D2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23.用自己的话,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千古壮观”。
(2分)参考答案:22.诗人以“蓬”、“雁”自比,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2分)23.黄沙莽莽,无边无际,草木不见,行旅断绝。
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劲拔坚韧、刚直有力地升腾在天的尽头,俯首远瞰,黄河横贯沙漠,天空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意思对即可,2分)(四)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请写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
(1分)(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
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2分)【答案】 (1 )(1分)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2分) 答题示例:①绘意境: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
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长江水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
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
②赏字词:“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
④品技巧: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
更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
12.诗的尾联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分)13.展开想象,写出“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所展示的意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12、对故乡山水的眷恋之情13、示例:俯视江面,月亮照在江水里,就像天上飞下来一面镜子,明亮耀眼;仰望天空、云气簇拥而来,就像海上结成了一座座楼阁,新奇美妙(五)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有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⑴诗中最能突出诗人感情的一个词语是:。
(1分)⑵请选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A.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颔联抓住了“争”、“啄”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早莺争暖、新燕啄泥的画面。
C.颈联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春行钱塘湖的喜悦心情。
【答案】⑴最爱⑵C22.诗人抓住了哪些具有春色春意的景物来描写西湖早春景色抒发了诗人基样的思想感情(3分)23.请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分)参考答案:22.抓住了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景物,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好风的喜爱之情。
23.示例: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西湖早春的妩媚和生机:”乱花”、“浅草”分别表现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渐欲”、“才能”表现了春天的发展变化,这些词语突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9.点明诗人游览的地点和季节的诗句是 (2分)10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一句。
(3分)11.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参考答案:9.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10.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
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
、11.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春天、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1)这首诗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写景,以“”字为线索,同时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给游人带来喜悦之情。
(2分)(2)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从动植物的变化描写季节特征,用词准确而精妙,从中找出一处并进行品析。
(2分)答:参考答案:10.诗歌鉴赏。
(4分)(1)(2分)答:“行”字为线索(答“春行”也可),l分;“早春美景”,l分。
(2)(2分)答:示例:如“争”生动反映出西湖早春黄莺争鸣活跃的热闹景象,又写出春光给自然带来的活力;如“几处”照应“早莺”,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准确写出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喜悦之情:如“乱”“迷”客观真实地再现湖边五颜六色的野花姹紫嫣红,让人眼花缭乱的早春之景等等8. 诗句“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好在哪里(2分)9. 展开想象,把诗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表现的情境描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