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成语里面的文言语法,从此会读文言文
借助成语学习文言
借助成语学习文言成语是汉语辞汇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份。
把握必然数量的成语,是学好语文的必要条件。
成语大多来源于古代文献典籍,保留了许多文言词的读音、写法、意义、用法和文言语法、修辞等,是语言中的"活化石"。
借助成语来学习文言,一箭双雕,事半功倍。
[一]、熟悉文言现象1.成语中有很多通假字,音义都从本字。
如:拨乱终归(返)图穷匕见(现)一暴十寒(曝)再接再厉(砺)信口开河(合)要宠召祸(邀)景从云集(影)知不作愚(智)列土分疆(裂)流言蜚语(飞)信而有征(证)善贾而沽(价)被发文身(披)博闻强识(志)厝火积薪(措)衣不重采(彩)殊涂同归(途)暴内陵外(凌)疾恶如仇(嫉)毋庸讳言(用)无动于中(衷)焚林而田(畋)企足矫首(翘)惶惶不安(颤)2.看似一个双音节词而实为两个单音节词,这种情形成语中也有保留。
如:曾经沧海(曾:曾经;经;经历)言过其实(其;他的:实:实际)提纲挈领(提:举起:纲:纲绳)躯体力行(身:切身:体:体验)求全责备(责:要求;备:齐全)十年树木(树:培植;木:树木)消息盈虚(消:消失;息:滋长)海阔天空(天空:像天一样空阔)他山之石,能够攻玉(可:能够;以:表凭借)3.虽是双音节词,但古今意义大不相同。
如:奉行故事(先例)慷慨激昂(情绪激昂)廉价行事(方便)教师宿儒(年老而有渊博学问的人)贻笑大方(见地广博的人)4.成语中兼词。
如:付诸东流(之于)用心叵测(不可)心不在焉(于此)5.成语中也保留了文言的部份省略形式。
①省略宾语。
如:引(之)以为戒述(之)而不作②省略渭语。
如:一字(值)千金一言(重)九鼎再(鼓)衰三(鼓)竭③省略介词"于"。
如:运筹()帷幄付之()一炬置之()度外祸起()萧墙防患()未然鹤立()鸡群付之()东流6.成语中的倒装句式。
①a.宾语前置。
如:时不我待(时不待我)辞不意逮(辞不逮意)人莫予毒(人莫毒予)何去何从(去何从何)不此之图(不图此)唯利是图(取利)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毛将附焉)b.介宾短语的宾语前置。
成语对提升文言文阅读与作文能力的作用
成语对提升文言文阅读与作文能力的作用成语对提升文言文阅读与作文能力的作用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大家都背过文言文,肯定对文言文很熟悉吧?文言文是指用文章语言,而不是日常语言写的文章。
广为流传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成语对提升文言文阅读与作文能力的作用,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历年来各地高考试卷中基本上都会有一道成语检测题。
这道题目,多数情况下要求学生对成语运用的正误情况作出判断或选择,偶尔也会考查对成语中某个难字的解释。
由于成语量很大,再加上运用时出现的错误经常是无法简单地依靠词典来解决的,所以有同学认为成语题很难做,为了这么三分左右的题目,进行大量的成语积累不值得。
其实,积累成语的用处很多,不仅可以做好一道成语运用的题目,还可以同时用来积累文言文中重点虚词、常见实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一些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改善阅读,丰富作文的内容、提升作文的层次。
一、积累词意只要我们稍微留意一下,就会发现,如果对成语的含义掌握得很扎实的话,可以积累起文言文中很多经常会考到的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比如“举”的常见意项有“全”、“拿”、“提出”、“推荐”等,相应的成语就有“举国上下”、“举棋不定”、“不胜枚举”、“选贤举能”。
再如“而”的常见意项有“表并列”、“表顺承”、“表递进”、“表转折”、“表修饰”等,相应成语如“学而不厌”、“称柴而爨”、“久而久之”、“不谋而合”、“侧目而视”。
有时,我们无法正确地解答文言文中的某些字词,原因其实也在于我们对于自己司空见惯的成语的意义和用法一知半解。
比如,我们经常可以在一些人物传记类文言文中接触到“克”、“擢”这两个字,我们是比较容易译错的。
“克”在古文中较易考查的意项有“攻克”和“能够”这二个,第一种解释,我们是知道的,但是第二种解释学生就很陌生了。
实际上,我们在小学阶段就经常会接触到的成语“克勤克俭”中的“克”就是“能够”的意思。
著名歌星李克勤的姓名就蕴涵着自勉的意思,绝对不会是要求自己“克服勤俭,做个懒人”的意思。
利用成语学习古文学与文言知识
利用成语学习古文学与文言知识成语是人们相沿习用得意义完整、结构定型、表达精炼、含意丰富得固定词组.多为四字格.如“知己知彼”、“南辕北辙”、“防微杜渐” 等;不是四字得较少,如“五十步笑百步”、“ 欲速则不达”、“ 醉翁之意不在酒”等.在成语中蕴藏着古文学与文言知识,我们在教学中要加强成语教学.一、了解成语得来源,学习古文学知识成语大都有一定得出处.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 “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基本上古代得寓言.如“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基本上历史上得故事.至于截取古书得文句用为四字成语得更为普遍.如“有条不紊”取自《尚书·盘庚》“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举一反三”取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其他采纳古人文章成句得也为数非常多.如“星罗棋布”原作“星罗云布”,语出班固《两都赋》, “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萍水相逢”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等.在人们口里常讲得一些四字习用语也能够归入成语里来.如“咬文嚼字”、“拖泥带水”、“阳奉阴违”、“不三不四”、“心直口快”之类,与成语得结构相同.在成语中也有些是同意外来文化而出现得.如“竭斯底里”“天花乱坠”、“当头棒喝”、“不可思议”、“不二法门”等基本上.wcOm二、学习成语语法结构,掌握文言知识除了以上成语故事来源我们能够理解其意思外,剩下得大部分成语基本上abab得构词结构,我们甚至能够“望文生义”.例如:人情世故、惹是生非等,为abab格式,两个a意义相近,两个b意义也非常相似.如此得成语非常多.例如还有“洞幽烛微”,“日积月累”,“星罗棋布”等,前一个ab是什么格式得短语,后边一个ab同样也应该是什么格式得短语.我们只需要理解其中一个ab,另外一个ab得意思也就能够“望文生义”了.例如“仗义执言”,我们明白“仗义”得意思,也明白它是动宾短语,那么我们也就能够推断“执言”也是一个动宾短语,也能大体推测出其意义(公正主持言论)来.再如:嬉笑怒骂、神出鬼没,依然abab构词法,唯一不同是两个a意义相对,两个b意义相对,然而两个ab得结构依旧是一样得,因此,我们也能非常快推测出其意义.如此得方法不仅能够“望文生义”,了解我们不熟识成语得意义,也能方便我们做字形辨析和文言文阅读.三、辨析成语词类活用,提高学习文言文得能力成语大多是文言词汇,如含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宾语前置等得成语,我们要灵活得运用已有得文言文知识去辨析了解成语.1名词活用做一论文联盟wwwl论文联盟整理wlm整理般动词例如,成语“一鼓作气”出自《左传》:“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其中”得“鼓”是动词而非做乐器解释得名词.再如出自《荀子》得成语“兵不血刃”中得“血”放在否定词“不”得后面必须做动词“沾上血”.来解释.成语中得名词活用做动词得还有非常多,如:不衫不履、先礼后兵等2名词直截了当作状语①.表比喻:如“虎踞龙盘”、“席卷天下”、“蜂拥而至”、“蚕食鲸吞”、“风驰电掣”、“珠联璧合”、“狼吞虎咽”、“风起云涌”、“土崩瓦解”、“烟消云散”、“神出鬼没”等.②.表动作所凭借得工具或方式如“管窥蠡测”、“刀耕火种”、“车载斗量”、“言传身教”等.③.表处所、时刻:如“野处穴居”、“南征北战”、“道听途讲”、“风餐露宿”、“日积月累”、“日就月将”、“日新月异”等.但在某些短语中,如“冰消瓦解”中得名词“冰”“瓦”却用在动词“消”“解”前作表示事物特征、状态得状语,这确实是文言文汉语中名词直截了当作状语得现象,例如成语“蝇营狗苟”“蚕食鲸吞”、“风驰电掣”、“星罗棋布”中带点得都属于名词直截了当作状语得现象.3形容词活用作名词从现代汉语得语句结构来讲,成语中得某个形容词处于主语或宾语得位置,表示具有这一性质状态得人或事物时,它就属于文言文汉语中得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得现象,解释时一般要补上名词中心语,而该形容词只用作定语.例如:“取长补短”、“披坚执锐”、“温故知新”、“摧枯拉朽”中带点得字都属于形容词且处于宾语得位置,这确实是文言文中得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得现象,可分不解释为:长处、短处、坚韧得盔甲、锐利得武器、旧得知识、心得体会、枯草、烂叶.4意动或使动用法形容词或名词得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是文言文汉语中特有得,也在成语中保留下来了.如“不耻下咨询”,不以向学咨询或地位比自己差得人请教为耻辱;“不远万里”,不把万里之遥看得非常远;“生死骨肉”,使死人复生,使白骨长肉;“祸国殃民”,使国家受害,使人民遭殃.再如,意动用法:“贵耳贱目”、“人贵自如”、“兵贵神速”、论文联盟“是古非今”等;使动用法:“多难兴邦”、“玩物丧志”、“一鸣惊人”、“毁家纤难”、“落龙伏虎”、“惊天动地”等.5倒装现象有得成语,例如“时不我待”假如按照我们现在现代汉语得适应,其语序显然是颠倒得.事实上这也属于文言文常见得情况——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一般置于动词前.如,“陈言务去”、“人莫予毒”等就属于宾语前置.再如“何去何从”属于文言文中疑咨询句中代词做宾语得倒装.还有,“唯利是图”、“唯命是从”、“马首是瞻”等都属于文言文中用“是”提早得倒装句,以加强语气.语言是反映和记录社会生活得要紧工具.随着社会生活得变化进展,语言也在不断变革.了解了语言进展得过程,我们就会更加自觉地使用新得语言,并制造性地运用语言.。
巧用成语学习文言文词法
巧用成语学习文言文词法
巧用成语学习文言文词法、古今异义和句法
一、成语中的通假字:
例:图穷匕见、一曝十寒、拨乱反正
二、利用成语理解古今词义的差别
例:亡羊补牢、赴汤蹈火、是可忍,孰不可忍
三、利用成语理解一词多义
例:短兵相接和兵连祸接中兵的不同意思
四、利用成语来理解词类活用
例:“狼吞虎咽”和“蚕食鲸吞”中的、、、都是名词作状语,可理解为“像。
那样”
五、利用成语来理解文言句法:
成语中保留着宾语前置的各种形式,如:何去何从、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如:时不我待、尔无我虞,我无尔诈
介词宾语前置:如:夜以继夜、一言以蔽之
“是”“之”使宾语前置,如:唯利是图、马首是瞻、何罪之有练习:
月晕而风蚕食鲸吞虎踞龙盘星罗棋布土崩瓦解车载斗量口诛笔伐令行禁止不速之客日新月异集思广益日薄西山目空一切雾失楼台飞沙走石正本清源兵不血刃不耻下问不远万里草菅人命有口皆碑草木皆兵不胫而走高枕无忧耳目一新雷厉风行管窥蠡测生死肉骨打草惊蛇气壮山河丧权辱国良药苦口息事宁人赏心悦目鱼肉百姓木雕泥塑不可理喻龙腾虎跃斗折蛇行蜂拥而至耳熟能详独善其身未雨绸缪风雨同舟先礼后兵朝秦暮楚春华秋实焚书坑儒乌合之众道听途说风餐露宿忘乎所以曾经沧海身体力行求全责备风流云散博学审问奉行故事衣锦还乡不伦不类。
成语中的文言现象
成语中的文言现象成语这种相沿习用的固定短语,言约意丰,表现力强,是语言园地中的长青树,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深受人们的重视和喜爱。
成语大多于古代文献典籍,保留了许多文言词的读音、写法、意义、用法以及文言语法、修辞等,是语言中的“活化石”。
用习语来掌握文言文,不仅可以积累习语,还可以熟悉文言文。
一举两得,事半功倍。
1.习语中有许多常见的和错误的词,发音和意思都来自这个词。
例如:拨乱反正(返)图穷匕见(现)一暴十寒(曝)再接再厉(砺)信口开河(合)景从云集(影)列土分疆(裂)流言蜚语(飞)信而有征(证)善贾而沽(价)头发纹身(窗帘)和累积工资(措施)衣服不再挑选(颜色)没有点(腰围)仇恨邪恶如仇恨(嫉妒)毋庸讳言(用)焚林而田(畋)胆战心惊(颤)它看起来像一个双音节词,但实际上是两个单音节词,这在习语中也是保留的。
例如:曾景沧海(曾:一次;景:经验)夸大事实(其:他的;现实:现实)提纲(提:举;提纲:总绳)练习(身体:个人;身体:经验)寻求完全的责备(责任:要求;准备:完成)十年,树木(树木:耕种;树木:树木)充满盈亏(消失:消失;休息:繁殖)海洋和天空(天空:像天空一样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可:可以;以:表凭借)3.虽是双音节词,但古今意义大不相同。
如:奉行故事(先例)慷慨激昂(情绪激动)便宜行事(方便)老教师和学者(老年人和知识渊博的人)开怀大笑(知识渊博的人)4.同一个字在不同成语中意思不同,体现出一词多义的特点道:道不拾遗(道路)比魔鬼高一尺,比魔鬼高一尺(道修行)正义帮助更多,但不正义没有帮助(仁政)用他自己的方式(方法)偿还他的身体八卦(说)逃走:亡命之徒(逃走),绵羊和绵羊修补(损失),亡国之声(毁灭),家庭毁灭(死亡),冰冷的嘴唇和牙齿(掉落、失去)准备:德才兼备,体贴周到,戒备森严。
兵:短兵相接(兵器)、兵强马壮(士兵,军队)、兵贵神速(用兵策略)、纸上谈兵(兵法)。
达:四通八达(通达)、通宵达旦(到达)、达官贵人(显达)。
成语——一把学习文言文的钥匙
… …
鱼 ” 学 生只 要略 一 思考 , , 问题 就 可迎 刃 而解 了。 如 实词 又
“ ”文 言 文 中一般 解释 为“ 味” 比今 义“ 闻 的 气味” 臭 , 气 , 难
范 围大 些 , 生 易 受定 式思 维 的 影响 , 学 望文 生 义 ; 借 助 但
惊” 意 思 , 动 ” 使 … … 动” “ 邦 定 国 ” “ ” 的 “ 即“ ;安 的 安
成语 “ 臭未 干 ” 乳 来帮 忙 , 答案 也 就 出来 了。 除 此之 外 , 一词 多义 现 象在 成语 中也 是俯 拾 即是 , 比
虫: 口
是 “ …… 安” “ ” 使 … …定 ” 使 , 定 是“ 。
不 分胜 负( 失败 )
2通假 字 。 语 中也 有通 假 字 , : 乱反 正( )图 . 成 如 拨 返 、 穷 匕见 ( )一暴 十 寒( ) 等。 现 、 曝 等
三 、 系成 语 学 习文 言句 法 联
故— — 故 步 自封( 与新 相对 ) 非 亲非 故( 明 友 ) 老
1成语 中的宾 语前 置现 象 ∥‘ . 岁不 我与 ”“ 、 时不我 待
昔” 。 等
备— — 德 才兼 备 ( 具备 , 有 ) 关怀备 至( 到 , ) 具 周 尽
戒备森 严 ( 防备 )
当 — 势 不 可 当( 挡 ) 首 当其 冲( — 抵 对着 , 对 ) 面 安步 当车 ( 当作 ) 负— — 负 隅 顽抗 ( 仗 , 依 凭借 ) 忘 恩 负义 ( 弃 ) 背
积 极 的审美 愿 望 , 发 学生 创造 性思 维 , 激 培养 学 生正 确 的
成语中的文言语法知识
28、词目 不稂不莠 释义 稂:狼尾草;莠:狗尾草。本指禾苗中中无野草。后比喻人不成才,没出息。 出处 《诗经·小雅·大田》:“既坚既好,不稂不莠。” 29、词目 不劣方头 释义 劣:不好;方头:俗指不通时宜为方头。不以不通时宜为不好。形容人性格 倔强、顽固。 出处 元·关汉卿《钱大尹智勘绯衣梦》第四折:“俺这里有个裴炎,好生方头不 劣。” 30、词目 不落窠臼 释义 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出处 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四:“初学必从此入门,庶不落小家窠臼。” 31、词目 波澜老成 释义 波澜:波涛,形容文章多起伏;老成:指文章很老练。形容文章气势雄壮, 语句老练。 出处 唐·杜甫《敬赠郑谏议十韵》诗:“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 32、词目 筚路蓝缕 释义 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驾着简陋的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 形容创业的艰苦。 出处 《左传·宣公十二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33、词目 表里山河 释义 表里:即内外。外有大河,内有高山。指有山河天险作为屏障。 出处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 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
11、词目 不臣之心 释义 不臣:不守臣子的本分,封建社会中不忠君。意指不忠君的思 想。后也指犯上作乱的野心。 12、词目 不寒而栗 释义 栗:畏惧,发抖。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出处 《史记·酷吏列传》:“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其后郡中不寒 而栗,滑民佐吏为治。” 13、词目 不欢而散 释义 很不愉快地分手。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辛十四娘》:“公子大惭,不欢而 散。” 14、词目 博而不精 释义 形容学识丰富,但不精深。 出处 《后汉书·马融传》:“贾君精而不博,郑君博而不精;既精 既博,吾何加焉。” 15、词目 笔耕砚田 释义 比喻从事脑力劳动,以读写为业。 16、词目 避而不谈 释义 躲避开而不肯说。指有意回避事实。
文言文与成语的联姻
三、联系成语学习文言句法
• 5、省略句 • ①省略主语 白衣苍狗——应为“(浮云)(似)白衣(如)苍狗” 穿云裂石——应为“(声音)穿云裂石” • ②省略谓语 杯水车薪——应为“(以)杯水(救)车薪” 道路以目——应为“(于)道路以目(示意)” 凤毛麟角——应为“(如)凤毛(如)麟角” 空谷足音——应为“(于)空谷(听)足音” • ③省略宾语 • 不以为意——应为“不以(之)为意” • 引以为戒——应为“引(之)以为戒” • ④省略介词 悲天悯人——应为“悲(于)天悯(于)人” 车载斗量——应为“(以)车载(以)斗量” 厝火积薪——应为“厝(cuò)火(于)积薪(下)”。厝,放置 高屋建瓴——应为“(于)高屋建瓴(líng)”。建,倾倒;瓴,盛水瓶子 祸起萧墙——应为“祸起(于)萧墙”。萧墙,宫室内的照壁,比喻内部
三、联系成语学习文言句法
• 4、状语后置句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结构经常放在谓语动词之前,或主语之前, 做句中或句前状语。而在文言文中,这种介词却经常放在谓语动 词后用作补语,翻译的时候,习惯上把它当作状语,所以这种语 法现象称为状语后置或介词结构后置。而从古代汉语脱胎而来的 成语中也常有这种用法。状语后置现象在成语中的表现形式基本 上可以分为两种。 ①“于”字结构的成语,这类成语是由介词“于”和名词或名词 短语构成。 • 如:无济于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重于泰山、死于非命、喜 形于色、毕其功于一役、拒人于千里之外、防患于未然 ②“以”字结构的成语 • 如:相濡以沫、嗤之以鼻、持之以恒、掉以轻心
《鸿门宴》 1、鸿门宴:后指加害客人的宴会。 2、秋毫不犯: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 的东西;犯,侵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3、劳苦功高:指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 的功劳。 4、约法三章:约,协商,议定。章,条目。临时议定三 条法令。比喻以语言或文字规定出几条共同遵守的条款。 5、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别人是刀和砧板,自己是放在 砧板上被宰割的鱼和肉。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他人手中, 自己处于被人宰割的地位。 6、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 所指。
巧借成语学习文言
巧借成语学习文言作者:刘作荣来源:《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2009年第03期成语具有语义的整合性和结构的凝固性,主要来源于古代文献和民间口语,历代相沿习用,虽然经过长期的演变和发展,却仍保留了许多古汉语的特点。
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并准确灵活地运用成语,防止望文生义,减少谬误的发生,把握成语中的古汉语特点,对于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成语具有极大的帮助。
成语大多来源了古代文献典籍,保留了许多文言词的读音、写法、意义、用法以及文言语法修辞等,是语言中的“活化石”。
借助成语来学习、巩固文言知识,可谓一箭双雕,事半功倍。
(一)成语中的文言现象1.成语中有不少通假字,音义都从本字。
如:图穷匕见(现) 一暴十寒(曝) 再接再厉(砺)信口开河(合) 要宠招祸(邀) 云集景从(影)知不作愚(智) 列土分疆(裂) 流言蜚语(飞)信而有征(证) 博闻强识(志) 厝火积薪(措)衣不重采(彩) 殊涂同归(途) 暴内陵外(凌)疾恶如仇(嫉) 毋庸讳言(用) 无动于中(衷)焚林而田(畋) 胆战心惊(颤) 拨乱反正(返)2.成语中仍保留着许多古今异义词。
(1)看似一个双音节词而实为两个单音节词。
如:曾经沧海(曾:曾经; 经:经历)言过其实(其:他的; 实:实际)提纲挈领(提:举起; 纲:纲绳)身体力行(身:亲身; 体:体验)求全责备(责:要求; 备:齐全)十年树木(树:培植; 木:树木)消息盈虚(消:消失; 息:滋生)海阔天空(天空:像天一样空阔)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可:可以; 以:表凭借)(2)虽是双音节词,但古今意义大不相同。
如:奉行故事(先例) 慷慨激昂(情绪激昂)便宜行事(方便) 贻笑大方(见识广博的人)掌握成语中这一现象可以避免望文生义,从而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3.成语中也有兼词。
如:付诸东流(诸:之于) 居心叵测(叵:不可)心不在焉(焉:于此)4.成语中也保留了文言的部分省略形式。
①省略宾语。
如:引(之)以为戒述(之)而不作②省略谓语。
巧用成语学习文言文
巧用成语学习文言文一词多义备:德才兼备(具备,具有)、关怀备至(周到,尽)、戒备森严(防备)。
兵:短兵相接(兵器)、兵强马壮(士兵,军队)、兵贵神速(用兵策略)。
达:四通八达(通达)、通宵达旦(到达)、达官贵人(显达)。
当:势不可当(抵挡)、首当其冲(对着,面对)、安步当车(当作)。
负:负隅顽抗(依仗,凭借)、忘恩负义(背弃)、不分胜负(失败)。
故:故步自封(与新相对)、非亲非故(老朋友)、明知故犯(故意)。
顾:顾影自怜(回头看)、三顾茅庐(拜访)、奋不顾身(考虑)。
疾:讳疾忌医(疾病)、疾恶如仇(痛恨)、疾风知劲草(强,猛)。
举:举足轻重(抬起)、选贤举能(推荐)、举国上下(全)。
名:不可名状(说出)、不名一钱(占有)、沽名钓誉(名声,名望)。
如:自愧弗如(比得上)、称心如意(适合)、突如其来(然,词尾)。
胜:略胜一筹(超过)、美不胜收(尽)、引人入胜(优美的景色)。
务:不务正业(致力,从事)、不急之务(事务,事情)、除恶务尽(必须)。
相:相机行事(鉴别,审察)、开诚相见(偏指一方)、肝胆相照(互相)。
于:青胜于蓝(比)、受制于人(被)。
与:与人为善(赞成)、与日俱增(跟着,随着)、欲取姑与(给予)。
以:以己度人(用)、以貌取人(凭)、以讹传讹(拿,把)。
因:因人成事(依靠)、因利乘便(凭借,依靠)、因材施教(根据)。
通假字1.同声旁的形声字通假。
如:①春华秋实:“华”通“花”,开花;②夫唱妇随:“唱”通“倡”,倡导;③被坚执锐:“被”通“披”,穿上。
2。
同(近)音形异字通假。
如:①矢口否认:“矢”通“誓”,发誓;②流言蜚语:“蜚”通“飞”,无根据;③秀外惠中:“惠”通“慧”,聪明。
3.形声字与它的声旁字通假。
如:①拨乱反正:“反”通“返”,返回;②励精图治:“励”通“厉”,振作;③一暴十寒:“暴”通“曝”,晒。
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1)名词用作一般动词的。
如:①不经之谈:经,常理,在这个成语中是“合常理”的意思(以下只指出活用意思);②不期而遇:期,“约定”;③密云不雨:雨,“下雨”。
高复语文(从成语中学习文言文)
高复语文(从成语中学习文言文)通过学习成语来学习古代汉语成语都是一些固定的词组或短句,汉语成语大多是从古汉语文句中演化、凝结而来的,它在很大程度上保留着古汉语语法的特征,但在沉淀的过程中又有现代生活的积累,因此准确领会和把握成语的含义,无论是对古文学习,还是对现代文学习,无疑都是非常重要的。
一.词类活用A.名词用作动词声东击西:声,声张。
衣锦还乡:衣,穿。
还是读yī。
不可名状:名,说出。
目不转睛:目,看。
不名一文:名,占有。
一鼓作气:鼓,擂(léi)鼓。
春风风人:第二个风,吹。
夏雨雨人:第二个雨,淋。
苗而不秀:苗,长了苗,但没有秀穗。
不衫不履:衫,穿衣服;履,穿鞋子。
不翼而飞:翼,展翼。
经天纬地:经,管理;纬,衡量。
沐猴而冠:冠,戴帽子。
袖手旁观:袖,笼(lóng)着双手。
报仇雪恨:雪,洗刷。
月晕而风:风,刮风。
础润而雨:雨,下雨。
础,台阶,古时叠衬木柱子的石头。
B.名词用作状语狼吞虎咽:狼,虎,像狼(虎)一样的。
土崩瓦解:土,瓦,像……一样。
席卷天下:席,像席子一样的。
瓜剖豆分:瓜,豆,像……一样。
风餐露宿:风,露,在风中(在露天里)鬼哭狼嚎:鬼,狼,像……一样再如水深火热、风驰电掣、粉妆玉砌、鹤立鸡群、虎踞龙盘、涣然冰释等。
南征北战:南,在南方;北,在北方。
貌合神离:貌,在表面上;神,在实际上。
C.形容词用作名词披坚执锐:坚,坚固的铠甲;锐,锋利的武器。
扶老携幼:老,老年人;幼,小孩子。
扶贫济困:贫,贫穷的人;困,走投无路的人。
改邪归正:邪,邪恶的事情;正,正道。
拈轻怕重:轻,轻巧的事情;重,重担子。
扶弱抑强:弱,柔弱的人,即弱势群体;强,豪强地主,即先富起来的人。
逢凶化吉:凶,凶险的情况;吉,吉祥的境况。
舍近求远:近,身边的人和事;远,远处的人和事。
弃旧图新:旧,旧的事物;新,新的面貌。
喜新厌旧:新,新人;旧,旧人。
去粗取精:粗,粗糙的东西;精,精华。
化险为夷:险,危险的处境;夷,平安的处境。
巧用成语活学文言
巧用成语,活学文言一、巧用成语介绍文言语法1.利用成语掌握文言实词。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负”这个词的含义时,可以引用“负隅顽抗”(依仗,凭借)“忘恩负义”(背弃)“不分胜负”(失败)等成语。
1.书(1)秦御使前书曰:写 [罄竹难书](2)使人遗赵王书:书信 [郢书燕说](3)黄生允修借书:书本 [映雪读书]2.对(1)王曰:“何以知之?”对曰:回答 [对答如流](2)对镜帖花黄;对着,向着 [对牛弹琴]3.负(1)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用背驮东西 [负重致远](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担负 [忍辱负重](3)秦贪,负其强:依仗 [负隅顽抗]4.立(1)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站立 [顶天立地] (2)且立石其墓之门:竖立 [立竿见影] (3)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存在,生存 [势不两立、茕茕孑立] (4)兵精粮多,足以立事:建立 [成家立业] (5)大王谴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立刻,马上 [当机立断] (6)各当时而立法:设立 [标新立异]5.交(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交错,交叉 [不可开交](2)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接触 [交头接耳](3)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交往,交流 [一面之交](4)风雨云雷,交发而并至:并,一起 [饥寒交迫]6.引(1)将军夜引弓:拉开弓 [引而不发](2)令查出引入上谕中:引用[引经据典、旁征博引](3)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屈:招引 [引狼入室] (4)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牵 [救经引足]7.将(1)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将要,打算,欲 [将要取之,必先欲之](2)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将领 [损兵折将](3)出郭相扶将:扶,持 [将功赎罪:引申为“拿”](4)将恐将惧:且,又 [将信将疑]8.走(1)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疾趋,跑 [不胫而走](2)兔走触柱,折颈而死;跑 [走马看花](3)弟走从军阿姨死:去,离开 [远走高飞]9.计(1)可记日而待也:计算 [计日程功](2)愿早定大计:计谋,策略 [阴谋诡计]10.私(1)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跟“公”相对 [公而忘私](2)燕王私握臣手曰:私下,偷偷地 [私相授受]11.文(1)庸儒末学,文过饰非:掩饰 [文过饰非] (2)独其为文犹可识:文字 [望文生义] (3)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 [文如其人] (4)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华丽有文采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12.观(1)臣观大王无意尝赵王城邑:观察 [察言观色] (2)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观看 [隔岸观火](3)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景象 [蔚为大观]13.是(1)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正确的,合理的 [一无是处] (2)是说也,人常疑之:这,这个 [是可忍,孰不可忍]14.得(1)因得观所谓石钟者:能够 [得过且过] (2)得双石于潭上:得到 [得寸进尺]15.疾(1)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苦痛,疾苦 [痛心疾首] (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痛恨,厌恶 [疾恶如仇] (3)声非加疾也:强,猛烈 [疾风知劲草]16.致(1)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尽,极 [专心致志] (2)致敬亭于幕府:送 [负重致远] (3)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意态,情趣 [雅人深致]17.假(1)非夫人之物而强加焉:借 [假公济私]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借助,凭借 [不假思索](3)乃悟前狼假寐:与“真”相对 [假仁假义]18.绝(1)不如早与之绝:断绝 [韦编三绝] (2)天下独绝:独一无二 [绝无仅有](3)虽杀臣,不能绝也:尽 [绝处逢生]19.师(1)齐师伐我:泛指军队 [兴师动众] (2)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 [好为人师] (3)吾从而师之:以~为老师 [师心自用]20.经(1)经正而后纬成:织布的纵线 [经天纬地] (2)自经丧乱少睡眠:经过,经历 [漫不经心] (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经典 [不见经传]21.识(1)相逢何必曾相识:认识 [老马识途] (2)独其为文犹可:识:识别,辨认 [识时务者为俊杰] (3)非问无以广识:知识,见识 [远见卓识]22.意(1)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 [词不达意] (2)即道人意中事:心意 [心烦意乱] (3)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料想 [出其不意](4)目似暝,意暇甚:神情态度 [意气风发]23.胜(1)终不能加胜于赵:胜利 [百战百胜] (2)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优美的风景 [引人入胜] (3)刑人如恐不胜:尽,极 [举不胜举]24.顾(1)激昂大义,蹈死不顾:回头看,反顾 [义无返顾](2)大行不顾细谨:顾及,顾虑 [顾此失彼] (3)君臣相顾,泣下沾巾:看 [顾名思义]25.首(1)以刀劈狼首:头 [马首是瞻] (2)陈涉首难,豪杰蜂起:首先 [首当其冲] (3)叛主雠贼,还为戎首:首领 [罪魁祸首]26.反(1)非务相反也,时势异也:与“正”相对 [反其道而行之] (2)诛白公,定楚国,如反称:翻转 [易于反掌]27.投(1)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投掷 [投笔从戎] (2)何异以孤羊投群狼:投入 [自投罗网] (3)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投赠 [投桃报李]28.游(1)夫夷以近,则游者终:游玩,游览 [游山玩水] (2)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游动,流动 [游刃有余] (3)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纵,放纵 [游目骋怀]29.固(1)固而近于费:坚固 [固若金汤]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顽固 [固执己见] (3)固不如也:本来 [故步自封]30.达(1)指通豫南,达于汉阴:通,到达 [四通八达](2)自昏达暑:到达,至 [欲速则不达] (3)学未有达:通晓,贯通 [词不达意]2.利用成语掌握词类活用现象。
利用成语促进文言文学习的有效性
利用成语促进文言文学习的有效性作者:尹和平马延利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7年第12期成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微缩景观,绝大多数是从古代文化中承袭而来的,它身上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信息,依然保留着文言文的各种固定结构和多样语法功能,是语言的活化石:另外,成语结构简单,表意精辟,是汉语言中的常青树,对中学生来说亲切又熟悉。
用学生熟悉的成语去学习文言文,能促进高中文言文阅读课堂的有效性。
一、用成语温热“冷冻”的文言文实虚词要克服文言文阅读的语言障碍,首先要让学生熟练掌握常见文言实虚词,此时,不妨巧用成语温热这些实虚词,促使文言文阅读课堂教学变得高效。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举例如下:1.沛公则置车骑。
(《鸿门宴》)可联想成语“置之度外”,解释为“舍弃,丢下”。
2.樊将军痛哭流涕。
(《荆轲刺秦王》)可联想成语“感激涕零”,解释为“眼泪”。
杜绝出现将“涕”理解为“鼻涕”的笑话。
3.进兵北略地。
(《荆轲刺秦王》)可联想成语“攻城略地”,解释为“掠夺,夺取”。
避免学生误将“攻城略地”写为“攻城掠地”。
4.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诗经·氓》)可联想成语中学语文·语言学习屡试不爽”,“毫发不爽”,解释为“差错”。
5.苏子愀然,正襟危坐。
(《赤壁赋》)可联想成语“危言危行”,解释为“端正的,正直的”。
6.申之以孝悌之义。
(《寡人之于国也》)可联想成语”三令五申”,解释为“说明”。
7.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寡人之于国也》)可联想成语“魂消魄夺”,解释为“丧失”。
8.内立法度,务耕织。
(《过秦论》)可联想成语“当务之急”,解释为“致力于”。
9.奋六世之余烈。
(《过秦论》)可联想成语”奋发有为”,解释为“振作”。
10.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
(《苏武传》)可联想成语“人才辈出”,解释为“表示人的多数,批”。
二、用成语软化“坚硬”的文言文倒装句文言句式种类繁多,其中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句式结构相对单一,学生容易理解,而文言文倒装句却涉及了很多语法现象,这对学生来说犹如坚硬的食物,无法咀嚼,更是难以下咽。
如何从成语中学习文言文
166方法与习惯如何从成语中学习文言文○赵谦翔文言文难学,—个重要原因是距离我们的生活太遥远。
有的同学说,如果让我去古代生活一两年,天天跟古人对话、用文言写作,我肯定能学好。
真正回到古代是不可能的,但我们身边也有这样一位可供你学习文言的老师,那就是“成语”,因为成语被称为“活着的文言”。
把学习成语同学习文言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可由此典型例词重温文言词义、词法和句法,又可彻底弄清成语的含义,从而避免对成语望文生义、张冠李戴。
一、巧借成语辨词义许多成语都含有古今异义词,这也正是造成被望文生义的重要原因,因此对词义进行辨析可以一举两得。
例如“正襟危4坐”中的“危”含义为“端正”,它是由古代诗歌“危4楼高百尺”的“危”的含义“高耸的,直立的”引申而来的,与“危4在旦夕”中“危”的“危险”这个现在常用义不同。
而“危4言耸听”中的“使感到恐惧”也不是现在的常用167高一年级●2010●7、8合刊方法与习惯义,它其实也是从“危”的本来义“高耸”引申来的:“高耸的”,则容易倾倒,倾倒的则是危险的、“使感到恐惧”的。
如此辨析自然可避免对“危”字的望文生义了。
再如“登峰造4极”中的“造”,由“登峰”的动宾关系可以推断“造极”也是动宾关系,“造”字的意思是“到”。
由此还可以联想到《五柳先生传》中的“造4饮则尽,期在必醉”与现代常用词“造4诣”中的“造”,都是“达到”之义。
次如“钟4灵毓秀”中的“钟”的含义与“古代乐器”(如“钟4鸣鼎食”)和现代常用义“计时器”(如“钟表”)大相径庭,是“集中,专注”之义,与现代常用词“钟4爱、钟4情”中“钟”的含义相同,也与杜甫《望岳》中的“造化钟4神秀”中的“钟”一模一样。
此外如“怒火中4烧”中的“中”并非“中间”之义,而是“内心”的意思,与“情动于中4”“外强中干4”的“中”同义,也与《诗经》中“行迈靡靡,中4心摇摇”中的“中心”同义。
再就是“不刊4之论”中的“刊”,并非现在常用的“刊4登”之义。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巧借成语学文言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巧借成语学文言【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巧借成语学文言新高考【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巧借成语学文言网络摘要:成语对中学文言文教学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文言文中联系成语教学的方法有:结合成语释义、结合成语学习文言文语法、结合成语学习文言文句法等。
关键词:成语;文言文学习;一举两得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特殊的固定短语,它脱胎于古代汉语。
它深受中国语言传统的影响,保留了古汉语的许多特点。
教学十余年来,越来越体悟到成语还有一种不大为人注意的妙用:大凡古汉语中不易为同学理解的语言现象,字词也好,语音也好,语法也罢,与其声嘶力竭地正面解释,不如拈来一条含有类似语言现象的成语,稍加说解点拨,同学每每茅塞顿开。
在文言文教学中,联系成语的常用方法我认为有以下几种:一、结合成语释义成语中的语素有许多保留了古汉语的意义。
所以结合成语释义能增强说服力,加深印象,便于记忆。
例如李清照《声声慢》:满地黄花堆积、憔翠损,如今有谁堪摘?堪与成语不堪设想、不堪入耳中的堪意义相同,是能够的意思。
同样,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录毕,走送之的走与成语走马观花、奔走相告的走意义相同,是跑的意思。
有时一篇文章中就牵涉到好几个成语,如在《陈太丘与友期》一文中,就有这几个例子:期日中——不期而遇(约定)(未经约定而意外相遇)太丘径去——去危就安(离开)(离开危险,达到平安)舍去——舍己为人、舍近求远、锲而不舍(舍弃)与朋友交不信——言而有信(信用)入门不顾——王顾左右而言他、瞻前顾后(回头看)二、结合成语学习文言文的语法现象一词多义:如:道:道不拾遗(道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道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仁政)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方法)说长道短(说)又如:兵:短兵相接(兵器)斩木为兵(兵器)兵强马壮(军队)草木皆兵(士兵)损兵折将(士兵)纸上谈兵(兵法)如:亡亡命之徒(逃亡)亡羊补牢(丢失)亡国之音(灭亡)家破人亡(死亡)唇亡齿寒(掉落、失去)借助成语语境,学生更容易掌握一词多义的现象。
巧用成语学文言
巧用成语学文言一、依据成语理解、掌握古今异义词成语保存了大量的鲜活的古汉语实词,是学生记忆和推求文言词语意义的最好的载体。
对那些古今词义差别较大的文言词语,如果能较好地利用成语去记忆或推求其词义,那么许多难懂的文言语句就会迎刃而解。
如:1、方问国士,而及诸兄,是以尤之耳。
2、动辄见尤,欲益反损。
3、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这三个句子中,“尤”是理解句意的难点,且古今意义差异较大。
前两句,可以依据成语“怨天尤人”推求出“尤”的意义是“责怪、归罪”;第三句,从“以儆效尤”(儆:使人警醒,不犯错误;效:仿效,效法;尤:过失。
)中也可以推求其意义是“过失,过错”。
再如:1.人亦不堪其忧,回亦不改其乐。
2.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4.满地黄花堆积、憔翠损,如今有谁堪摘?这四例中,前两句“堪”都是“经得住,能承受”的意思,今天也不常用,可联系成语“疲惫不堪”、“狼狈不堪”来推求其意义;后两句“堪”都是“能够”的意思,与成语“不堪设想”、“不堪入耳”中的“堪”意义相同。
当然,许多古今意义差异较大文言实词或虚语还很多,大多都可借助成语记住其含义。
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焉:哪里)、巧言令色(令:好,讨好)、毫厘不爽(差错)、如期而至(期:约定)、乳臭未干(臭:气味)、举国同庆(举:全)、欲盖弥彰 (彰:清楚、明白)、追亡逐北(逃亡的人)、不刊之论(刊:削除、更改刻错的字)、防患未然(然:这样)、狐假虎威、不假思索(假:假借)、缘木求鱼(缘:沿着、顺着)、亡羊补牢(亡:丢失)等等。
二、利用成语来掌握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如“穷”、和“因”在古汉语意义非常丰富,但是都可以在成语中找到它们的意义,并借以记忆。
穷:穷形尽相(尽致) 穷兵黩武(用尽)穷凶极恶(极端) 日暮途穷(尽了)穷乡僻壤(贫穷)穷奢极欲(极为)穷追猛打(彻底)穷当益坚(困窘)穷山恶水(自然条件恶劣)因:因噎废食(因为)因地制宜(凭借、依据)因循守旧(沿袭)前因后果(原因)三、成语中含有大量的通假字,有助于理解和掌握古汉语中的通假字如:水清石见(见同现),受益匪浅、匪夷所思(匪通非),拨乱反正(反同返),再接再厉(厉同砺),博闻强识(识通志,意思是记),待贾而沽(贾通价),一暴十寒(暴同曝),秀外惠中(惠同慧),短发文身(文同纹),华而不实(华同花),不亦说乎(说通悦),被发左衽(被通披),不敢旁骛(骛同务),将取固予(固同姑)等等。
从成语中学习文言文知识
从成语中学习文言文知识中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往往感到费力大收效小,特别是文言词语、句式,纷繁复杂,仅凭死记硬背是远远不够的。
其实,我们如果从其他途径中理解掌握一些文言知识,那么对学习文言文是很有帮助的,甚至是事半功倍的。
比如从成语中学习文言知识,既能巩固掌握文言知识,又能培养学生能勾连、善联想的意识,进而开拓解题思路。
首先指导学生了解一些成语知识。
成语是长期使用流传下来的具有固定形式的词语,是一种表意丰富而又精炼的语言形式。
成语大部分是四字,也有三字、五字、六字、七八字乃至十几字的。
结构上大都为并列式、动宾式、动补式等。
节奏上为二二形式,如,怨天/ 尤人、不学/无术等;四一形式,如,风/花/雪/月、之/乎/者/也等;一三形式,如,迫/不及待、乐/不思蜀等;三一形式,如,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等。
来源有,历史故事,寓言故事,古代诗文,民间口语等。
第二,利用成语中古今词义的差异,掌握文言中的古今异义现象,达到理解文言文之目的。
如,百读不厌,“厌”为满足的意思,而常见义为“讨厌、厌恶”;爱莫能助,意思为虽然同情,但无力帮助,“爱”是“同情、怜惜”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的“喜爱”有区别;奔走相告,“走”与“奔”为同义,都为“跑” 的意思;不假思索,“假”是“凭借、依靠”的意思;不速之客,“速”为“招致”的意思,引申为“邀请” ,而今义为“迅速”;因人成事,“因”不是“因为” 的意思,而是“依靠”,意为“依靠别人做成事的”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池” 不是“水池、池塘”之意,而为“护城河” ,比喻无缘无故受连累;赴汤蹈火,“汤”为“沸开的水”,不是“带汁的水”;吊民伐罪,“吊”是“慰问”,不是“凭吊”之意;刮目相看,“相”为“他”之意,偏指一方,不是“互相”的意思。
第三,通过对成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及句式特征的整理积累,更好的理解掌握古汉语,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之目的。
比如,名词做状语的,草行露宿,意思为“在草里行走,在露天住宿” ;蚕食鲸吞,“蚕”“鲸”解释为“像蚕那样” “像鲸那样”;大海捞针,“大海”意思为“在大海里” 。
教会学生利用成语掌握文言词义
教会学生利用成语掌握文言词义摘要】新课程强调要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以此提高语文素养。
文言文难学难记,但是如果利用现代常用的成语来学习、记忆,就容易得多了。
文章介绍了几种利用现代常用的成语来学习文言文词义的方法,对初学文言文者也不无参考价值。
【关键词】自主探究;学习方法;常用成语;理解记忆;文言词义;事半功倍【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1-1270(2009)6-0065-02初学文言文,往往感到很难。
难学的原因,当然可能涉及到文字、词汇、语法等各个方面。
但对初学者来说,学习文言文最常碰到的障碍还是在词义方面,即对某些词语的意义不能很好的理解和记忆。
强行硬记,记得头昏脑胀,不久又忘了,效果很不好。
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利用新旧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自主学习。
为了实践新课程理念,我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一些文言词语可以利用现代常用的成语来理解和记忆的学习方法。
这样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识,不仅容易记忆文言词义,还加强了成语知识的积累,一石二鸟,互相印证,效果极佳。
在这里我把这种方法总结出来与大家共勉。
汉语的历史悠久,古今词义变化很大,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困难。
而现代有不少常用的成语也是古代流传下来的。
同其它语言材料相比,成语的结构和意义都比较稳定,变化较慢。
因此,在今天常用的某些成语中还保存着一些古代文言的痕迹和特点。
这些痕迹和特点主要表现在词汇方面。
从古到今,汉语词义的发展不外这样几种情况:一、某些词是古今都有的,词义也基本没变;二、某些字古今都有,意义也基本没变,只是在古代它是可以单独使用的词,到了现代汉语中,它成了词素,不能单独使用,只能和别的字结合构成新的词;三、有些词古代有,现在没有了;四、有些词古今都有,但词义有变化。
这其中,第一种情况不会对读文言文造成太大困难,我们不去管它。
至于后面三种情况,在学习中我们都可以从某些成语中得到帮助和启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会成语里面的文言语法,从此会读文言文
1、名词作状语
“狼奔豕突”中“狼”意为像狼一样,“豕”意为像猪一样,都用来修饰“奔”和“突”分别做他们的状语。
“狼奔豕突”的意思就是:如狼那样奔跑,像猪那样乱闯,比喻成群的坏人乱窜乱闯。
“江河日下”中的“日”则作“一天一天地”、“每日”解。
类似这样名词作状语的成语可以说是数不胜数,“蜂拥而至”、“川流不息”、“蚕食鲸吞”、“南征北战”、“成败论人”、“不可理喻”、“草行露宿”等等。
2、名词作动词
“春华秋实”中的“华”和“实”分别作“开花”和“结果实”解。
“南辕北辙”中的“辕”和“辙”也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是说: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
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出处:《战国策·魏策四》:“犹至楚而北行也。
”)类似这样名词作动词的成语还有:“衣锦还乡”、“百年树人”、“一目十行”、“报仇雪恨”、“沐猴而冠”、“莫名其妙”。
3、使动用法
“完璧归赵”中的“完”是“使……完整”的意思。
“生死肉骨”可译为“使死人复活,使白骨长肉”。
“兵不血刃”是“使兵器沾血”的意思。
“积羽沉舟”说的是:羽毛虽小,积多了也能把船压沉。
比喻小小的坏事积累起来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出处:《战国策·魏策一》:“臣闻积羽沉舟,群轻折轴。
”)
类似这样使动用法的成语还有:“祸国殃民”、“沉鱼落燕”、“来之不易”、“敬而远之”、“既来之,则安之”、“平易近人”、“息事宁人”、“去伪存真”、“大快人心”、“赏心悦目”、“丰衣足食”、“富国强兵”、“精兵简政”等。
4、意动用法
“不耻下问”讲的是“不向学问比自己差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
“草菅人命”就是“以人命为草菅”,“厚今薄古”译为“以今为厚、以古为薄”。
类似这样意动用法的成语还有:“鱼肉百姓”、“不远万里”、“幕天席地”、“是古非今”。
5、通假现象
通假现象是文言文中一种常见的词法现象,在成语中也有表现:
“春华秋实”中的“华”同时也是通假字,同“花”。
“一暴十寒”中的“暴”同“曝”,晒的意思,原意是说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
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意思懒散,没有恒心。
(出处《孟子·告子处》: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
“厉兵秣马”中“厉”同“砺”,磨刀的意思。
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
(出自《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再接再厉”中“厉”同“砺”,接:接战;厉:磨快,引伸为奋勉,努力。
指公鸡相斗,每次交锋以前先磨一下嘴。
比喻继续努力,再加一把劲。
(出处:唐·韩愈《斗鸡联句》:“一喷一醒然,再接再厉乃。
”)
如果我们能留心一些这样的成语,从词义本身出发,就能避免误用和错用成语字词现象的发生。
6、成语和古汉语一样,都使用助词。
例如:惟妙惟肖、下车伊始
古汉语有互文的修辞方法。
这是指在意思相对或相关的文句里,前后两句词语互相呼应,互相交错,意义上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使文句更加整齐和谐、更加精练的一种修辞方法。
同样,成语中也有这种修辞,“舜日尧年”指“舜、尧时的年日”,比喻太平盛事;“口诛笔伐”是口和笔一起责罚、声讨。
我们这里就不再赘述。
成语是一种历经千年而不退色的语言艺术,我们若能运斤成风地灵活运用这门艺术,那么将会使我们在学习创造的道路上如虎添翼,鹏程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