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的构成说课稿

合集下载

鲁教版原子的构成说课稿鲁教版高中地理说课稿

鲁教版原子的构成说课稿鲁教版高中地理说课稿

鲁教版原子的构成说课稿鲁教版高中地理说课稿标题:鲁教版高中地理说课稿-原子的构成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原子的概念及其构成,掌握原子核、电子云、质子、中子的性质和相互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示、实验、讨论和解构等方式,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提高对科学知识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原子的构成与组成结构。

2. 原子核、电子云、质子和中子的性质和相互关系。

三、教学内容1. 原子的概念与历史背景介绍。

2. 原子的组成结构及其性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带入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发学生对原子的好奇和思考:我们平时接触到的物质都是由什么构成的?有没有发现它们可以不断地被分割,最终得到一种不能再被分割的最小粒子?2. 概念讲解(10分钟)介绍原子的概念及原子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到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并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的构成。

3. 实验观察(15分钟)通过实验展示原子的构成:利用静电手势带电棒使金叶片散开,观察到这种现象后,引导学生思考金叶片散开的原因,并讲解静电作用和电子的概念。

4. 图示讲解(10分钟)通过图示展示原子的构成结构:引导学生观察质子、中子和电子的相互关系,讲解原子核、电子云和电子轨道等概念。

5. 概念解读(10分钟)进一步讲解原子核、电子云、质子、中子的性质和相互关系,让学生对原子的构成有更深入的理解。

6. 总结与讨论(5分钟)总结原子的构成及其性质,并引导学生讨论原子的重要性和应用。

五、教学手段1. 实物、图示和模型等以直观方式展示原子的构成。

2. 实验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观察力。

3. 問答互動,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资源1. 电子白板或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

2. 实物展示材料:带电棒、金叶片等。

3. 图片、图表和模型等辅助教学材料。

七、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实验操作和讨论情况来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原子构成概念的掌握程度。

人教版初中化学初三化学上册《原子的构成》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化学初三化学上册《原子的构成》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化学初三化学上册《原子的构成》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初三化学上册的第一课,主要内容是原子的构成。

本节课通过引入原子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原子的组成和性质,为后续学习化学提供基础。

1.1 教材内容本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前言:介绍原子的重要性和原子学的历史背景。

•基本概念:介绍原子的定义、原子颗粒和原子的构成要素。

•原子结构:介绍原子核、电子云和电子轨道理论,探讨原子的构成和组成。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原子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掌握原子的构成要素和原子结构。

•理解原子核和电子云的概念及其相互作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2.1 教学重点•原子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原子的组成和构成要素。

•原子核、电子云和电子轨道的概念。

2.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原子观念。

•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原子的组成和结构。

三、教学准备为了顺利展开本节课的教学,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3.1 教学资源•课件:准备一份包含课堂重点内容和示意图的PPT 课件。

•实验器材:根据需要准备展示实验和示范实验所需的器材。

•音视频资源:准备一些与原子结构相关的音视频资源,便于直观地展示原子的结构和性质。

3.2 教学环境•教室布置:保持教室的整洁,确保学生的视线不受干扰。

•座位安排:将学生座位安排成小组合作的形式,方便展开课堂互动。

•实验准备:将实验器材摆放整齐,确保实验可以顺利进行。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采用导入—讲解—实验演示—讨论—总结的教学过程。

4.1 导入(10分钟)1.通过一个简短的视频或故事,引发学生对原子的兴趣。

2.提问学生:你们听说过原子吗?它有什么特点?4.2 讲解(30分钟)4.2.1 原子的定义与基本概念(10分钟)1.使用课件将原子的定义和基本概念介绍给学生。

2.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的颗粒构成了物质?4.2.2 原子的组成与构成要素(10分钟)1.使用课件演示原子的组成和构成要素,并解释各个要素的含义。

原子的构成说课

原子的构成说课

《原子的构成》说课麒麟区第三中学庄宇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课题处于初中化学第四单元第一课题,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对于学生十分重要,它既是学生今后学习的理论基础,又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而原子的构成又是学习物质结构理论和认识元素的基础。

因此,原子的构成是本单元乃至整个初中化学学习的重点。

本课题是在学生学习分子、原子的概念的基础上,深入探究原子的内部构成,及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并介绍相对原子质量。

教材还介绍了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卓越贡献的我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知道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的关系。

(2)让学生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学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3)观察图片、表格的过程中学习信息的收集、处理、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分析、表格比较,讨论等方法,了解原子结构的有关知识。

(2)初步了解假说与模型是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重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有关原子结构的科学史实体会科学发展的曲折性,体会科学在人类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贡献。

(2)了解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科学精神。

3.教学重点:(1)原子的构成(2)相对原子质量4.教学难点: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5.教学课时:本课题共2课时,本次说课第一课时6.教学用具:图片二、说教学设计思路本课题内容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并且教材语言以结论性的语言为主,这成为本节教学的难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结合教材图、表,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学习。

以人类认识原子内部结构的历史过程,了解科学发展的曲折性。

在具体设计时着重关注以下两点:1.充分利用课本图、表,并展示一些收集到的图片,将抽象问题形象直观化。

2.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图表、讨论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体验科学推理、科学分析过程。

原子的构成说课

原子的构成说课
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人教版)
九年级上LO册GO
课题2原子的结构
---第二课时
说课人:
说课内容
一 教材分析
二 学情分析 三 教法学法 四 教学过程 五 板书设计 六 教学思考
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目标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材分析
原子的结构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难点,课 本对于原子的结构在内容安排上也比较少, 由于是微观粒子肉眼看不见,比较抽象但在 中考中原子结构示意图又是常考点,同时也 是学习离子结构示意图及离子符号的书写和 元素化合价推理的基础所以学好这一节对学 生有效掌握初中大部分化学知识的学习起着 举足轻重的作用。
课堂游戏
4
教法学法
明确目标
1
学法指导
练习
5
课堂游戏
4
温故知新2ຫໍສະໝຸດ 学习新知3教学过程
练习巩固 规律小结
课堂游戏
新知讲解 温故知新
板书设计
课题2原子的结构
一、原子的构成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教学思考
节课是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的课题2《原子的结构》的第二课时,本课时的主要 内容为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原子是很抽象的,看 不见摸不着,不像化学实验能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所以,在备课时只能在课件上下功夫了,尽量 使西沃课件吸引学生的眼球。课件上的鼓掌声音, 动画等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西沃课件上加入 了这些元素。但不足的是学生练习时,应让每位学 生动起来,尽量多的去完成1-20号元素原子的结构 示意图,课堂上只完成了几个个,练习量太少。在 上课过程中应该多给学生记忆知识的时间,这样整 个课堂可能会有更好的呈现出效果
教材分析
1、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按能量高低分层排布的 2、掌握1--20号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

最新初中化学《原子的构成(说课稿)》教师招聘精品获奖完美优秀实用观摩课赛教课公开课示范课优质课说课稿

最新初中化学《原子的构成(说课稿)》教师招聘精品获奖完美优秀实用观摩课赛教课公开课示范课优质课说课稿

前言: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

初中化学《原子的构成》说课稿(最新精品获奖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题处于初中化学第四单元第一课题,包括原子的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重点介绍原子的构成,同时介绍了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然后又形象的介绍了原子的大小,以及原子中各部分的大小和运动情况。

第二部分介绍相对原子质量,由于原子的质量太小,书写和使用都很不方便,于是采用相对原子质量来表示原子的质量。

教材还通过介绍张青莲教授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为了切实突出重点,体现全面性,综合性和发展性。

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②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③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表等资料,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象、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

②在分析原子结构时,鼓励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对学生进行物质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②结合张青莲教授的卓越贡献资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教学重、难点根据本课题的内容和地位,我确定本课题的重点是原子的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

难点是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和相对原子量概念的形成。

二、教法分析鉴于本单元知识比较抽象,理论性较强,涉及的实验较少,因此在教学中采用探究讨论法、情景教学法、分析比较法与指导学生阅读、组织学生讨论相结合来进行教学。

原子的构成_说课稿

原子的构成_说课稿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为了切实突出重 点,体现全面性,综合性和发展性。我确定以下教 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②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 量表。 ③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 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表等资料,借助多 媒体等教学手段,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象、 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 ②在分析原子结构时,鼓励主动与他人进行交 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 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对学生进行物质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育。 ②结合张青莲教授的卓越贡献资料,对学生进 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 教学过程
具体教学分以下几个阶段设计: 1、创设情境,温习旧知 2、提出猜想,引入新课 3、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4、巩固练习,拓展思维 5、布置作业,课后预习
1、创设情境,温习旧知
水分子分解(图解)
H
O
H H H
O
H
氢分子
氧分子
水分子
2、提出猜想,引入新课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分,原子 是不是真的不可再分呢?
(五) 布置作业,课后预习 1、课后作业 2、预习第二课题 元素
五 板书设计
质子(+) 原子核(+)
原子 中子(不带电) (不显电性) 核外电子(-) 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
一个原子的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一个碳原子质量的1/12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电子数
观察表格(表4-2 ) ,思考下列问题
原子种类 氢 碳 氧 钠 氯 质子数 1 6 8 11 17 中子数 0 6 8 12 18 核外电子数 1 6 8 11 17

说课原子的构成

说课原子的构成

《原子的构成》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原子的构成》。

一、说教材《原子的构成》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课题1的内容。

主要讲述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原子内部结构,二是相对原子质量。

二、说教学目标对于初中九年级的学生来说,化学是一门新学科,对化学的了解和认识还不全面,那么对于物质的微观结构更是难理解,依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3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表等资料,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象、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

2在分析原子结构时,鼓励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对学生进行物质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2结合张青莲教授的卓越贡献资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确定的教学重点是:1.原子的构成。

2.相对原子质量。

教学难点是:1.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2.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三、说教法、学法教法分析:鉴于本单元知识比较抽象,理论性较强,涉及的实验较少,因此在教学中采用讲授法与指导学生阅读、组织学生讨论相结合来进行教学。

在教材图表基础上,尽可能利用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使微观构成形象化,抽象问题生动化;这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在讲授的过程中,我设计出一个个问题情景,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观看动画、思考讨论,引导并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学法指导:学生是化学教学活动的主人。

在教师引导和帮助下,学生通过开展阅读、讨论、推理、交流、总结等活动,主动参与建立原子微观模型的过程,理解相对原子质量并会查阅。

逐步形成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科学学习方法。

《原子的构成》说课稿

《原子的构成》说课稿

原子的构成》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单元是初中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题是在学习分子、原子概念基础上,继续探究学习原子的内部结构的过程,引领学生由宏观物质变化的学习转到微观世界的研究上来,从而为学生探求宏观物质打开了一个微观领域的窗口,而且本课题还是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和向往,以及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学习兴趣的一个很好的素材。

V二〉教学目标根据教材要求,结合学生实际,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原子的内部结构,原子是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

②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学会查找相对原子质量。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

②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V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原子的构成知识是本课题的核心内容,了解原子的结构知识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由于原子结构比较抽象,不同于物质的宏观组成,学生又没有认知经验,所以确定了解原子的结构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教法分析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本课的教学实际,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我采取探究及讨论方法,同时用多媒体和课本插图辅助教学。

三、学情分析由于本课题比较抽象、难度亦较大,且学生还未能形成微观世界的概念,加上初三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有限,所以在教学中力求直观,借助形象直观语言及多媒体动画辅助教学。

四、学法指导为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学习兴趣,逐步引导学生形成积极思考、大胆猜测、交流体会、归纳小结的学习模式,在整个师生的双边活动中,通过教师积极引导,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和主动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五、程序设计六、板书设计:课题1原子的构成一、原子的构成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K 原子核(带正电)《I 原子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带负电,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二、相对质子质量1、概念2、A原子相对原子质量:——1个A原子质量―_1一个C -12原子质量一12。

原子构成教案模板(共6篇)

原子构成教案模板(共6篇)

原子构成教案模板(共6篇)第1篇:原子的构成教案A原子的构成教案A【教学目标】1、了解原子的构成;认识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2、培养学生善于想象,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体验思考讨论的探究学习的历程,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原子的构成【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点评从形象生动的图片资料和国际形势入手,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学生感到兴奋,探究之欲油然而生。

以讨论探究问题入手,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一、新课导入[创设情景]先播放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的资料短片,然后教师简要结合国际形势“印巴核竞争”,指出“核力量”是一个国家国防实力的象征……继而“问题激疑”引入新课。

[问题激疑]为什么“原子弹的爆炸”会产生如此巨大的能量呢?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原子结构的奥秘。

二、新课启导⒈原子的构成[猜想]以“我想象中的原子结构”为题,请提出你的假设。

[交流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各自的想法。

[小组汇报]学生1:我们小组认为,原子像一个实心小球。

学生2:原子像一个乒乓球。

学生3:像我们家的樱桃。

……[点拨转入]大家心目中的原子,是一个没有内部结构的圆球。

积极性,增大学生但是,经过20世纪整整一个世纪的努力,科学家们不但打开了原的参与面,暴露了子的大门,而且发现小小的原子内部结构复杂,构成原子的基子粒子已经发现了很多种,至今仍然在探索中。

[问题激疑]那么原子究竟具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构呢?[引导探究]教师播放flash动画:(动画部分内容:居于中心的一个运动着的“球体”,几个“微粒”围绕“球体”在运动)[问题促思]大家通过观看“原子的动画模型”,你对“原子的结构”是否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呢?学生的原始思维。

教师的点拨及时,使学生及时意识到自己思维上的误差,学生惊讶,求知的欲望高涨,为下一步的探究活动奠定了良好的氛[交流讨论]学生同组之间相互交流对“原子结构”的新看法。

原子的构成说课稿

原子的构成说课稿

原子的构成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新城中学的化学教师赵娟。

在此我要感谢嘉峪关市第四中学和新城中学给了我这样一个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原子的构成》。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后反思六个方面介绍我这堂课的内容。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原子的构成》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中第一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第一部分重点介绍原子的构成、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及原子的大小。

第二部分介绍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的构成是“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主题下的最重要的内容,是学习物质结构理论和认识元素的基础。

因此本课题对于学生的学习十分重要。

2.学情分析本课题内容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

因此,课堂上需要老师尽可能多的提供一些信息,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好在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子原子的概念,初步探索了物质构成的奥妙。

不过,他们并不知道原子是否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它的质量到底有多大,本课题就是要解决学生的这些问题。

3.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为了切实突出重点,体现全面性,综合性和发展性。

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表等资料,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初步学会运用想象、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结合原子构成的资料,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精神的教育。

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

教学难点: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和相对原子量概念的形成。

二、教法分析鉴于本单元知识比较抽象,理论性较强,涉及的实验较少,因此在教学中采用探究讨论法(有益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在抽象的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分析比较法(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训练学生整理资料的能力)及多媒体教学(促进知识的理解与巩固,扩大教学容量)等方法。

原子的构成说课稿

原子的构成说课稿

原子的构成说课稿原子的构成说课稿原子的构成说课稿(一)各位老师:大家好!首先感谢教务处给了我这次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原子的构成》。

本课题,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后反思六个方面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题处于初中化学第四单元第一课题,包括原子的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重点介绍原子的构成,同时介绍了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然后又形象的介绍了原子的大小,以及原子中各部分的大小和运动情况。

第二部分介绍相对原子质量,由于原子的质量太小,书写和使用都很不方便,于是采用相对原子质量来表示原子的质量。

教材还通过介绍张青莲教授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教学目标《课程标准》中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个一级主题下包括四个二级主题,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为了切实突出重点,体现全面性,综合性和发展性。

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②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表等资料,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象、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对学生进行物质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②结合张青莲教授的卓越贡献资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原子的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

难点是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和相对原子量概念的形成。

二、教法分析(展示):鉴于本单元知识比较抽象,理论性较强,涉及的实验较少,因此在教学中采用探究讨论法、情景教学法、分析比较法与指导学生阅读、组织学生讨论相结合来进行教学。

三、学法指导(展示):初中学生以经验型的逻辑思维为主,理解抽象的概念和结论存在一定困难,在教师引导和帮助下,学生能展开想象,通过形象的比喻来理解。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温习旧知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以学生用模型模拟水分解的示意图开头,让学生回忆前面学过的分子,原子的概念,以及化学变化的实质。

《原子的构成》说课稿

《原子的构成》说课稿

《原子的构成》说课稿《原子的构成》说课稿开场白:各位评委好,我是X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题目是《原子的构成》,下面开始我的说课,根据新课标理论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设计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几个方面进行说明,首先说一下我对教材的认识。

一、说教材《原子的构成》是八年级全一册第3单元《构成物质的奥秘》第1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是认识原子的内部结构。

前面已经学过了化学反应中分子的可分性、原子的不可分性,本节课立足于此继续发展对于原子的认识:除去“化学反应”这个前提的约束,原子也具有可分性。

由此“打开”原子,步步深入了解原子的构成,辩证认识其中各种粒子的一些基本特点和相互关系。

探索原子结构的化学史料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内涵,藉此可以帮助学生充分体验科学研究过程中实验、假说、模型、推证等科学方法的重要作用和质疑、反思、严谨等科学态度的重要作用。

过渡:这是对教材的认识,下面说一下本班学生的情况。

二、说学情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从微观角度认识了水的三态变化、水的电解、氢气燃烧等变化事实,并且以此为载体形成了对于分子、原子的一些基本认识。

本节课帮助学生进一步发展上述认识,但鉴于目前的实验条件还难以让学生直接看到微观真相,而学生本身又处于化学启蒙阶段,缺乏推断原子结构的知识基础,因此适宜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史料及微观模拟动画或者示意图,变抽象为具象,辅助学生的想象、推理,促进学生的体验和理解。

过渡:结合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以汤姆森阴极射线实验和卢瑟福α散射实验事实为基础,推论物质的原子是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根据“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结论,结合质子、中子及电子的电性、电量和质量数据,推证“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以氯化钠的形成为例,初步认识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

通过对分子、原子、离子关系的梳理,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可以相互转化——原子更“基本”。

原子的结构说课稿

原子的结构说课稿

原子的结构说课稿原子的结构说课稿1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以及原子中各粒子之间的数量关系。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学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2、过程与方法学会从史料、图片、表格中运用观察、分析归纳的方法获取信息,并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探究学习的历程,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2)对学生进行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和情感教育。

2学情分析该节课是继分子和原子之后继续对微观世界的探究和认识。

学生对于微观世界的认识处于刚刚起步阶段,而学生的抽象思维也才属于起步阶段,因此学生对于微观的抽象知识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以及原子中各粒子之间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建立“原子构成”的模型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1、引用典籍,导入新课百家讲坛栏目中于丹的“庄子心得”把我们带进了庄子的世界。

这位道学家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极富哲理的言论,“一尺之棰(木棍),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就是其中之一。

“同学们知道这句话的含义吗?”“如果将木棍一直分下去,你认为可以分到什么程度?”(学生会想到原子。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那么,原子究竟可不可以再分?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课题。

”典籍的引用不仅体现了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创设了问题情境,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活动2【讲授】2、大胆猜想,讨论交流2、大胆猜想,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对原子构成大胆猜想,这样就给了学生一个活跃思维的空间,为后面的探究奠定了基础。

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方法之一,所以我播放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箔”的视频,以“假如我是卢瑟福,会怎样解释这些现象”为主题,组织学生围绕原子的构成分组展开讨论,再进行交流。

(讨论提纲:①大多数带正电的α粒子能够穿透金箔而不改变方向,说明原子是否为实心球体?②少数带正电的α粒子发生方向上的偏转,极少数带正电的α粒子被反弹,说明原子的构成是否像乒乓球一样,内部完全是空的?)学生结合已有的物理知识,很容易找到正确答案:原子不是实心球体,其内部有一个质量较大的带正电的粒子。

原子的构成说课稿

原子的构成说课稿

《原子的构成》说课讲稿一、教材分析此前学生已学习了分子、原子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初步探索了物质构成的奥秘,但他们并不满足,还想知道原子是否可以再分?原子的质量有多大?等等。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原子的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回答这些问题的。

它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把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引向深入。

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要素,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将来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打好基础所必需的。

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这一课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原子、分子的概念后安排的进一步了解物质构成的奥秘的一课,特点是抽象、不直观,教师无法通过实验完成学生的认知。

本节教学我是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去设计各个教学环节的。

二、学生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对化学的认识尚处于启蒙阶段,虽然,他们所掌握的化学知识有限,但是他们对未知的化学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和神秘感,迫切希望对之进行探究,这是教师在教学中展开探究活动的情感基础。

三、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原子的构成第二课时:相对原子质量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原子的构成;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学会获取信息,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求知欲及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五、重点、难点原子的构成内容抽象,学生缺乏感性认识,且它是今后学习化学的理论基础,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是初中化学学习的一个分化点。

所以“原子的构成”成为了“教”和“学”的重点和难点。

六、教学方法形象教学法、提问法、分层次教学法、讨论探究法七、教学过程1、情景导课,激发兴趣在导课的环节中,我先通过回顾原子、分子的概念及区别,通过多媒体展示——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却不能再分;以及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创设情景] 播放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的资料短片,然后引入新课。

八年级化学鲁教版(五四学制)全一册3.1原子的构成(第3课时原子中的电子)说课稿

八年级化学鲁教版(五四学制)全一册3.1原子的构成(第3课时原子中的电子)说课稿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方法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3.抽象思维能力:本节课涉及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实验导入:通过有趣的化学实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生活案例:联系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习积极性。
3.探究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讨论交流等方式,发现电子分布规律,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成就感。
八年级化学鲁教版(五四学制)全一册3.1原子的构成(第3课时原子中的电子)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选自八年级化学鲁教版(五四学制)全一册3.1原子的构成,是第3课时原子中的电子。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本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前面两节课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原子的基本概念以及原子的核式结构,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本节课主要知识点包括:电子的概念、电子的分布、电子与原子性质的关系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更深入地理解原子的内部结构,为后续学习化学键、离子化合物等打下基础。
3.课堂展示: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发现和成果展示给全班同学,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4.评价与反馈: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教师给予总结性评价,帮助学生发现自身优点和不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通过展示一颗奇幻的原子星球动画,让学生跟随动画中的角色探索原子内部的奥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4.互动白板:方便学生书写、画图,展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提高课堂互动性。

原子的构成说课稿

原子的构成说课稿

原子的构成(第1课时)说课稿各位评委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原子的构成(第1课时)》,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原子的构成。

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实行说课:一、教材分析与处理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单元的基本概念在初中化学基本概念中占有很大的分量,是支撑和构建初中化学知识结构的重要结点、基础和工具;也是学生从形象的实验学习进入抽象的理论学习的开始,思维也由宏观世界转向微观世界。

本单元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主要是从微观的角度来学习化学的基本理论,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距离较远,再加上前面所学知识能提供支持的感性经验有限,这给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带来一定的挑战。

在学习原子的构成过程中会出现多次认知上的冲突——从最初原子论的实心小球开始,到汤姆生发现电子后的枣糕模型,再到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得出的有核原子模型,最后是玻尔的量化行星轨道理论和现代的电子云(层)理论,采用动态知识演变来构建对原子结构的认知体系。

如何让学生准确地理解原子的构成是本课题教学的主线,同时在教学设计时必须注意前后知识的延续与发展变化。

2、教学内容的选择课题2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原子的构成、核外电子的排布、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的构成在内容上较少,而相对原子质量内容相对独立,故在实行教学设计时,我将相对原子质量提前与原子的构成组合为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因为学习原子的构成会涉及对构成原子的微观粒子的认知,而相对原子质量在数值上与这些微粒有着密切的数量关系;还包含有化学史实与重要的科学方法,能够更好地构建认知缓冲与过渡,如以道尔顿为代表的近代科学家提出原子论的观点并实行持续地探究、以张青莲为代表的现代科学家测定相对原子质量等,促动科学观的形成和爱国主义的培养。

二、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根据实验现象和阅读教材,理解原子的构成,知道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2、理解原子的实际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

3、利用好教材提供的素材,增强对信息的提取、分析、推理等水平,锻炼逻辑思维,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原子的构成说课稿及课后反思

原子的构成说课稿及课后反思

原子的构成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说教材:本课题处于初中化学第四单元第一课题,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基本概念集中,这些概念是全书的一个重点,所以本单元对于学生十分重要,它既是今后学习的理论基础,又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而本课题包括原子的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重点介绍原子的构成,同时介绍了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第二部分介绍相对原子质量。

教材还通过介绍张青莲教授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能够熟练的查阅相对原子质量表。

(2)能力目标:通过对原子结构图片的分析与讨论,增强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德育目标:全力以赴,能够利用原子结构的科学史实,体会科学发展的曲折性,学习科学家的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自己的科学素养。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原子的内部结构、相对原子质量(2)教学难点:对“原子不显电性”的理解三、说教法: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我根据自己对研究性学习“启发式”教学模式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认识,结合学生实际,主要突出了几个方面:一是创设问题情景,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

二是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就是把教和学的各种方法综合起来统一组织运用于教学过程,以求获得最佳效果。

另外还注意获得和交换信息渠道的综合、教学手段的综合和课堂内外的综合。

并且在整个教学设计尽量做到注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触发学生的思维,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

三是注重渗透数学思考方法(联想法)。

四是注意在探究问题时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以利于开放学生的思维。

三、说学法: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时,应尽量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四章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原子的构成
原子的构成说课稿
各位领导、考官好,我是陈俣希。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课题一 ------《原子的构成》。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与教学法指导、教学设计、板书设计及课后练习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处于初中化学第四单元第一课题,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基本概念集中,这些概念是全书的一个重点,所以本单元对于学生十分重要,它既是今后学习的理论基础,又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而本课题包括原子的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重点介绍原子的构成,同时介绍了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然后又形象的介绍了原子的大小,以及原子中各部分的大小和运动情况。

第二部分介绍相对原子质量,由于原子的质量太小,书写和使用都很不方便,于是采用相对原子质量来表示原子的质量。

教材还通过介绍张青莲教授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学情分析】
本课题内容又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因此课堂上需要老师尽可能的多提供一些信息,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好在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子原子的概念,初步探索了物质构成的奥秘。

不过,他们并不知道原子是否就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它的质量到底有多大,本课题就是要解决学生的这些问题。

三、【教学目标】
1.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了解原子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知道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的关系。

2.让学生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知道中子数只和原子的质量有关,并学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3.通过比较、讨论、归纳等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重点:1。

原子的构成 2.相对原子质量
难点:原子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教学媒体】
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原子这种微观粒子只能靠分析宏观现象去诱发想象,因此在教学中我尽量使用多媒体、投影仪、挂图来诱发学生想象,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
1、探究讨论法新的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探究讨论促进学生多渠道地获取知识。

师生不断问答,学生积极讨论,老师适当点拨和评价。

这种教学方法有益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

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这种教学方式。

2、情景教学法
心理实验表明,人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学习,注意力集中,思维最活跃,接受最快,记忆最好。

所以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当重要。

本课题内容抽象,对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3、分析比较法
让学生分析原子构成的表格,比较相对原子质量和实际质量以达到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和训练学生整理资料的技能两个目的。

4、采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习热情,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同时扩大教学容量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引入新课教师展示水分解的动画设计意图:用情景教学法去激发学生学习
兴趣,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回忆旧知,提出猜想
提出问题: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那么它是否就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呢?设计意图:利用问题把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很快引到本课重点
通过科学史实引入问题
老师介绍汤姆生发现电子的过程和卢瑟福做的а-粒子穿过金箔的实验后提出问题:⑴原子是一个空心,还是一个实心的球体?⑵原子能不能再分?如能,那么由哪些部分构成?⑶原子中有带正负电的粒子,那么原子带电吗?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实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引导学生开始探究原子的结构,设计三个问题初步教会学生怎样探讨,从哪些方面探讨师生互动,得出结论
板书:
⑴原子是一个空心的球体
⑵原子能再分,由原子核和电子两部分构成
⑶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二者电量相等、而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不显电性。

设计意图: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猜测,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利用挂图使学生较直观的看到原子结构【屏幕展示】原子弹爆炸的蘑菇云的图片教师展示“原子的构成”挂图
让学生交流平时积累的有关原子弹的知识,争取找到原子弹爆炸的原因
设计意图:教师进一步肯定上面学生的结论,用具体实例使抽象的化学问题生活化,再次证明原子可分,利用适当的比喻使抽象的东西形象化。

随着问题的不断深入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微观世界提出问题:原子核已经这样小了,它还能再分吗?设计意图:
1、引导学生建立世界是物质构成的,而物质是无限可分的观点
2、初步给学生建立了量变引起质变的概念。

3、很多学生会认为原子核是这样的结构,因此这里必须要提醒学生,更正他们错误的观点引导学生继续讨论
老师提问:原子核为什么带电?
设计意图:学生只有弄清楚原子核带电的原因,才能知道核电荷数和质子数的关系通过展示表格让学生看到不同的原子其构成是不同的,鼓励学生多找出表中的异同点。

投影几种原子的构成图
巩固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反馈信息,教师给予及时的肯定转入相对原子质量的学习
教师提问:原子已经很小了,它有质量吗?【投影】
一个氢原子的质量:1.67×10-27 Kg 一个氧原子的质量:2.657×10-26 Kg 一个碳原子的质量:1.993×10-26 Kg
设计意图:用具体的数据直观地告诉学生原子的质量到底有多小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建立相对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由学生自己找出区别,对相对原子质量的理解会更深刻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拓展思维: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巩固练习:教师及时评价,对学生的劳动给予肯定
六、【小结】本节课你学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自己整理、归纳本课内容,教会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恳请各位领导、考官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