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基础.ppt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之三四大学习理论(共28张PPT)

罗杰斯两个经典故事
• 故事一:
一个三岁的小孩随父母搬迁到不通语言的国 度,父母并没有把她送到语言学校进行语 言培训,也没有给她请语言家庭老师,而 是让她整天跟邻居家的小朋友一起玩耍, 三个月的时间,小女孩居然掌握了这个国 家的语言,还会说当地的不少方言。 22
罗杰斯两个经典故事
• 故事一:
问题:这里指的自我实现什么?我们如果才能做到“自我实现”?
学习的结果。学习的结果就是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即S—R间的联结,即学习就是有机体在某种情境下自发做 出的某种行为,由于得到强化而提高了该行为在这种情境 下发生的概率,形成了反应与情境的联系,从而获得了用 这种反应应付该情境以寻求强化的行为经验 。
•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代代 克表 、人 斯物 金: 纳华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
建构主义的四大要素——情境 、协作 、交流 (会话)、意 义建构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 获得的,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 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 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 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 动建构。
罗杰斯解释说,(1)小孩在一起玩耍,没有思想负 所以,罗杰斯嘲讽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是不带心志的、没有情感的脖子上面的意义学习。
二、几年前我系专科班有一位同学上课看似很认真,每科基本都挑前排坐,老师上课基本瞪大眼睛看着、竖着耳朵认真听着,还不时点头示意, 课后也认真完成作业了,但每次考试基本都挂科。
担、没有压力,心理很放松,即在无压力、放松、 学习的条件。
全?各对儿童的学习和
现代教育技术及应用(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PPT课件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将为教育教学提 供更加沉浸式的学习体验。
教育技术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个性化学习的实现
教育技术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学习,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定 制化教学。
跨学科教育的推广
教育技术将促进跨学科教育的推广,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知识和 技能。
教育管理和评价的优化
教育技术将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优化教育管理和评 价,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
THANKS
感谢观看
教育技术的应用领域
总结词
教育技术的应用领域包括课堂教学、在线教育、职业培训、特殊教育等。
详细描述
在课堂教学中,教育技术可以辅助教师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在线教育中,教育技术可以提供丰 富的教育资源和便捷的学习方式;职业培训中,教育技术可以提供针对不同职业的培训内容和技能; 特殊教育中,教育技术可以满足特殊儿童和残疾人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教育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在线教育的普及
人工智能技术将在教育教学中发挥越来越 重要的作用,如个性化学习、智能教学等 。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线教育将更加 普及,能够满足更多人的学习需求。
混合式学习的兴起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
混合式学习将在线学习和面对面学习相结 合,能够提高学习效果和教学效率。
02
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学习理论
01
02
03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该理论认为学习是刺激与 反应之间的联结,通过强 化和奖励来促进学习。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改 变,通过理解、记忆和思 维等认知过程来促进学习。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强调学习是人的自我实现 和个性发展,重视情感、 价值观和人际关系等方面 对学习的影响。
第二讲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

《现代教育技术教程》
2.认知学习理论的运用
对现代教育技术而言,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告诉我 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学习内容和材料的研究上,还 必须研究在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过程中,学生的学习 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 要针对学生的心理,通过运用多种教学媒体来充分 调动学生这个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使他们能积极、 主动地进行思维活动。
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 增加或消除,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 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 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
《现代教育技术教程》
2.华生的学习理论
学习就是以一种刺激替代另一种刺激建立条 件反射的过程。在华生看来,人类出生时只 有几个反射(如打喷嚏等)和情绪反应(如 惧、爱、怒等),所有其他行为都是通过条 件反射建立新刺激—反应(S-R)联结而形 成的。
《现代教育技术教程》
(一)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布鲁纳是美国当代著名的研究儿童认知发展和认知学习的心理学家 和教育家。他非常重视人类课堂情境中的学习问 题的研究。他认为:学习不在于被动地形成 刺激——反应的连接,而是在于通过主动发 现来形成认知结构。他所提出的认知——发 现学习理论,是当代的主要流派之一。 主要观点:
《现代教育技术教程》
第二、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
认知是指认识的过程以 及对认识过程的分析。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与行 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最大 区别在于,认知理论家 们只关心人类的学习, 强调学习者内部的心理 过程。
《现代教育技术教程》
1.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认识 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 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 相互作用的结果。
现代教育技术演示课件.ppt

vjghkjh
7
教育技术的共同特征
1、教育技术支持和优化教学,最终促进学 习者的学习
2、教育技术围绕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展开 理论研究和实践
3、教育技术的基本要素包括方法、工具、 技能
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
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此定义的特点:
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
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 “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 “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
教育技术的研究要同时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研究。
RM)等。
vjghkjh
14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学习是知觉的重新组织,而不是刺激与反 应的联结。
学习过程不是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而 是突然顿悟的。
实验基础:基于苛勒在黑猩猩身上所做 的实验(让关在笼里的黑猩猩取笼外的香蕉)。
vjghkjh
15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在认知主义学习
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一系列现代
教育心理学理论和学说,其基本观点是:
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层次上,利用学习 环境和学习条件,发挥自身的经验、能力和 信念,接收和感受信息,构建更新、更高的 知识层次。
提倡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
教师应为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提供更
好的学习资源和媒体教学条件,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推进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
vjghkjh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

第一章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信息技术的进步,是传统的教育和管理方式受到猛烈的冲击,引起教育的重大变革,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方法、教育模式以至教育体制都发生重大的变革。
它使教育由一次性教育想终身教育转变、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由传统民族性教育向现代国际化教育转变、由传统的课堂传授式教育模式向网络化开放性教育模式转变,而且对人们传统的学习方式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引发了思维观念和行为方式的重大革新。
P2信息技术是指研究信息的产生、获取、度量、传输、变换、处理、识别和应用的科学技术。
其中应用在教育领域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数字音像技术、卫星电视广播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局域网络技术、因特网络技术和虚拟现实仿真技术等。
P2美国AECT1994年对教育技术的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P3科学技术的进步与教育技术发展(图表)P5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P61、视听教学理论。
它指出了各种视听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也是教育技术必须遵循的重要规律与所依据的理论基础。
2、学习理论。
它使阐明人们的行为变化如何产生,揭示学习是依据什么机制而形成的理论。
它是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也是研究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必须依据的基础理论。
3、传播理论。
它是全面研究人类进行信息传送、交换、加工的科学。
它建立起来的传播过程与模式的理论和传者、受者与传播媒体的理论,对教育过程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它是解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过程的主要基础理论。
4、系统科学理论,包括了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
它作为一门综合性的横向科学,并具有浓厚的方法论特性,提供了适合于现代科学研究与管理的新方法。
它也是研究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必须依据的基础理论之一。
经验之塔(解释、内涵)“三类十层”P7经验之塔的基本观点:(戴尔)P91、宝塔最底层的经验最具体,越往上升,则越趋抽象。
《现代教育技术》PPT课件

现代教育技术
课程简介
一、学习内容 二、学习方法
学习内容
教育技术概述 教学媒体基本理论 教学媒体的应用 摄影基础知识 计算机辅助教学 远程教学 教学设计 实验:powerpoint、录像机、
• 学习方法
– 听讲、复习本课程的教学纲要和教材 – 实验操作(学习媒体的使用技能) – 实际应用(完成课件作业)
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
第一阶段,现代教育技术的初创时期(20世纪60年代) 第二阶段,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奠基时期(20世纪70年代) 第三阶段,现代教育技术广泛应用时期(20世纪80年代之后)
▪ 我国现代教育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一、电化教育的出现 20世纪20年代,在国外视听教育的幻灯、电影、无线电等教
▪ 我国现代教育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三、电化教育的重新起步与迅速发展 邓小平同志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
“要制定加速发展电视、广播等现代化教育手段的措施,这是多快 好省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途径”
三、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
教育技术的广义涵义 教育技术就是”教育中的技术“,是指”人在在
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物质手段和指导有效使用这 些物质手段的理论、方法和经验的总和“。 分为有形的教育技术和无形的教育技术两个层面。
1998年教育部部长陈至立提出“教育技术是现代教育 改革的制高点”
一、师范生为什么要学习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师要有全新的教育观
创造观 全球观 全人观 合作观
集中表现在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机会
未来的人才不需要在国际的大环境中寻找自己的生存空间, 自觉地站在世界发展的大背景下,掌握必要的科技信息与手 段
《现代教育技术》课件

教育资源均衡的挑战
地区间资源差异
不同地区的教育资源存在差异,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和应用 也受到相应的影响。一些贫困地区或偏远地区的教育机构可 能无法获得最新的教育技术资源,导致教育质量的不均衡。
城乡资源差异
城乡之间的教育资源差异也是阻碍现代教育技术普及的重要 因素。城市学校往往拥有更多的教育技术资源,而农村学校 则相对缺乏,导致教育质量的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
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需要与教育理论相结合,以实现技术与教育的深 度融合和创新发展。
03
现代教育技术的主要技术
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
通过计算机对文字、数据、图形 、图像、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进 行综合处理和管理,使用户可以 通过多种感官与计算机进行实时
信息交互的技术。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在教育领域中,多媒体技术广泛 应用于教学演示、数字图书馆、 在线学习平台等方面,能够提供 丰富的视听体验,增强学习者的
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多媒体技术能够提供多样化的信 息呈现方式,满足不同学习者的 需求,同时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和
效果,促进个性化学习。
网络技术
网络技术
通过网络协议和传输介质将地理位置分散的多个计算机系 统连接起来,实现信息交换、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的技术 。
网络技术的应用
在教育领域中,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于在线教育、远程培训 、数字化校园等方面,能够实现远程教学和资源共享,促 进教育公平和优质教育资源的普及。
远程教育
打破地域限制,让更多学 生接受优质教育资源,促 进教育公平。
数字化校园建设
数字化教学资源
建设数字化图书馆、电子期刊、 网络课程等教学资源,方便师生
获取信息和学习资源。
现代教育技术PPT

教学策略优化
根据反思和分析结果,调整教学策略 和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质
量。
03
04
持续更新与改进
关注教育技术和教学理念的发展动态 ,持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式,以适应 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
LOGO
技术概述
现代教育
设计优化
开发利用
EDUCATION EDUCATION EDUCATION
第五部分
面临挑战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信息 化系统的整合与互通、教师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是当前 面临的主要挑战。
信息化教育管理系统建设与应用
系统规划
根据教育机构实际需求,制定全面 的信息化教育管理系统建设规划,
明确目标与任务。
功能模块
涵盖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教职工 管理、资产管理等多个功能模块,
实现全流程信息化管理。
知识与技能共享
小组成员通过交流、讨论,分享各自的知识与技能,实现 共同进步。
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协作学习不仅提高学习者的学术成绩,还有助于培养团队 协作、沟通等社会技能。
现代教育评价理论
多元评价
现代教育评价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包括教师评价、 同伴评价、自我评价等。
过程与结果并重
评价不仅关注学习结果,还重视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 学习态度等方面。
多媒体教学能够整合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教师 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灵活选择和组合不同的媒体元素。
个性化学习支持
借助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例如,利用智能教学 系统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为每个学生定制合适的学习路径和资源。
网络教学平台应用案例分析
《现代教育技术课件》PPT课件

目前,教学系统设计在正规的学校教育、全民的社会教育和 继续教育以及工业、农业、金融、军事、服务等各行业、各部门 的职业教育和培训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国外如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职业培训,英国的开放大 学以及美国、日本等国的中小学教育中均在课程设置、培训计划 和教材资源等方面开展了教学系统设计,取得了许多成功的经验。
习技能、知识的组织技能、认知策略及相应的态度、情感和
价值观念等。
目前的状况是指学习者群体在能力素质方面已达到的水平。
ppt课件
12
现代教育技术课件
二、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模式
3、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
⑷学习需求分析 ②名词解释
差距是指学习者在能力素质方面的不足,指出教学中实际存 在和要解决的问题,这正是经过教育或培训可以解决的学习 需要。可以说没有差距就没有需要,也就无从谈起要解决什 么了。
教学系统设计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根据教学中问题范
围、大小的不同,教学系统设计也许应当具有不同的层次,即
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可用于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系
统,从小到大分为:
⑴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
教学系统设计的最初发展是从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开
始的。它把教学中使用的媒体、材料、教学包等当作产品来进
ppt课件
10
现代教育技术课件
二、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模式
3、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
⑶基本组成 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模式的基本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视听教育向视听传播教育发展
1955—1965年,语言实验室、电视、 教学机、多种媒体综合呈现技术、计算
机辅助教研学究等重先心后从问视世听,信视听息活动日益 扩大,远的远显超示过转了向最视初听意信义上息视听教育 的范围。的传传播播理设论计的。发展影响到教育领
域,视听教育发展成为视听传播教育。
▪ 程序教学
▪ 有形教育技术 (物化形态)
凝固和体现在有形的教学媒体中的科 学技术。
黑板、粉笔、标本、书本、模型等传统的 教具到现代的幻灯、投影、广播、电视、电影、 计算机及相应的教学软件等。
▪ 无形教育技术(智能形态)
在教育实践中总结和概括出来的用以 指导教育技术应用的策略和方法。
特征:以理论知识为中心,包括技术应用原 则、原理、策略和方法等。这些技术是无形 的,是通过有形的技术形态即教育媒体表现 出来的。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
主讲教师:赵爱平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研室
师范生为什么要学习现代教育技术?
八十年代初,当第一批微机在发达国家学校的 课堂上出现时,有人曾兴奋得预言:计算机将会给 教育领域带来一场革命!
自93年美国确立了发展“信息高速公路”的战略之 后, “多媒体”和“信息高速公路”成为工业化时代向信息 时代转变的两大杠杆,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工作 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交往方式以至于生活方式。
19世纪末,照相、幻灯、无声电影等 新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给传统 的教学送来了新的技术手段,向学生提 供了生动的视觉形象, “视觉教育”得 到广泛宣传。1923年7月成立了全美教育 协 会 “ 视 觉 教 学 部 ” ( Department of Visual Instruction)。
20世纪20年代末,无线电广播、有声 电影开始在教育中推广应用。有声电影在 提高教育效果方面显示了巨大的作用,引 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与政府部门的特别重 视。 “视觉教育” 发展为“视听教育”。 1947年美国教育协会视觉教学部正式改名 为“视听教学部”。
我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
1、1985 — 1994年率全省乃至全国之先开设选修课 1985年率全省乃至全国之先在物理、化学等
系开设了电教选修课,开课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方 面:
▪ 培养师范生的电教观念 ▪ 培养学生使用电教设备的能力
2、1995年 — 2000年全员必修,对学生实施电化教 育的培养
无形教育技术的重要功能:
▪ 为教育技术的具体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 直接为教育技术的实践活动提供解决问题的策
略和方法。
2、教育技术定义(美国AECT1994)
“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学习
目的
资源和学习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利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子信息技术迅速发 展,一系列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和工具的发明, 使教育走上多元化、现代化的道路,学生有 了较为丰富的学习资源与信息的获取方式。
(二)教育技术的历史发展概况 1、传统教育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2、现代教育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1)媒体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 视听教育 ▪ 视听传播教育 ▪ 程序教学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各个学科的老师都对 “电化教育”有了迫切的需求,为此我们及时扩大 了教学规模,将电化教育选修课开成了全员必修课。 1999年,课题《创建实施素质教育的电化教育课教 学模式》获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3、2000年—— “电化教育”向“现代教育技术” 转变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多媒体 技术向教育领域的快速渗透,我们及时调整教学 大纲,新增多媒体和教学设计等内容,对学生实 施全面系统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培养。
第二次革命:文字体系的出现
约公元前11世纪。信息内容以文字的形式记忆和 保存,方便了知识的传播。
象形文字、甲骨文、手抄书等。
第三次革命:印刷术的出现
大约发生在12世纪。 印刷术的发明,教科书成为知识和信息的载 体,学生不仅可以向老师学习,还可以向书本学化教学是一种适合个别学习者 需要和特点的教学。学生个别的自学, 在方法上允许学习者自定目标,自定步 调,自己选择学习方法、媒体和材料。
斯金纳与程序教学:
小步调教学 积极反应 及时反馈 自定步调
减少错误率
促进了系统设计教学的发展, 推动了个别化教学。
结论
视觉教育→视听教育→视听传播教育 形成一种促进有效教学的模式——依靠教 学资源来促进学习。
教学机器→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 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和个别化 教学模式。
(2)系统技术的兴起与发展
教学系统具有复杂性,20世纪60年代末 到70年代初开始对教学过程运用系统方法 进行分析,进而形成了运用系统方法对教 学过程进行系统化设计的思想和实践模式, 使教学系统中的各个要素协调发展,从而 达到整体优化,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目的。
1998年教育部部长陈至立提出“教育技术是现 代教育改革的制高点” .
第一讲
教育技术概述
本讲主要内容:
一、 教育技术发展简史 二、 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 三、 教育技术应用基本领域
(一)科学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影响
教育的发展是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 不断进步而发展的。每一次科学技术 的进步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人类实 施教育的技术手段和方法,而教育水 平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人类科学技 术的进步。
➢ 2000-2004年,被学校确定为“一类课程” 进行重点建设。
➢ 2004年8月被省教委定为省精品课程进行重 点建设。
二、教育技术的定义
1、教育技术广义的涵义 2、教育技术定义 3、相关概念
广义的教育技术就是“教育中的技 术”。是指“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 的一切物质手段和指导有效使用这些 物质手段的理论、方法和经验的总和“。
1、科技进步对教育发展的影响
▪ 语言技术 ▪ 文字技术 ▪ 印刷技术 ▪ 电子技术
▪ 计算机技术 信息技术
▪ 网络技术 ▪ 现代通讯技术
2、 教育史上四次革命
第一次革命:专职教师的出现
约公元前30世纪。专业教师的出现,把 原来随从家族在劳动和日常生活中的学习 转变为随从专业教师的学习,教育专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