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临床治疗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临床治疗研究

目的: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临床治疗中介入性输卵管再通术与超短波联合疗法的效果进行分析与讨论。方法:以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120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为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采取宫腔注入药物后进行超短波照射的联合方法,对照组患者则采取单纯的宫腔药物注入方法。结果:观察组中有42例完全治愈,治愈率为70%,其中有30例患者是在第一疗程治愈;对照组中有28例完全治愈,第一疗程治愈的患者仅有6例。结论:在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宫腔注药配合超短波治疗的方法具有较高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应在今后的工作中注意推广和应用。

标签:输卵管阻塞;不孕症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发病率相对较高,在各类不孕症中约占33%,属于妇科疑难病之一,多由炎症感染引起。对于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治疗方法较多,其中以通液、药物、手术治疗为主[1]。本次研究以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120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为对象,对介入性输卵管再通术与超短波联合疗法的效果进行分析与讨论,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120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为对象,全部患者配偶均为夫妻关系,且同居时间超过两年,在接受治疗前,均经过两次以上的通水试验或输卵管造影确认双侧输卵管不通,其余检查结果正常。患者年龄在24~36周岁之间,其中80例为24~29周岁,40例为30~36周岁,不孕期在1~2年。随机将120里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在月经干净后的3~4 d使用双腔子宫造影导管将10 ml生理盐水、5 mg地塞米松、2000 U透明质酸酶、8万U庆大霉素溶液注入宫腔与输卵管,注入压力应控制在≤180 mm Hg的水平。注药结束约10 min后,使用超短波治疗仪对患者下腹部照射约0.5 h,首次不超过10 ml,每两日一次,一疗程为5~7次。

对照组患者在月经干净后的第三天接受常规消毒,并进行10 ml生理盐水、5 mg地塞米松、2000 U透明质酸酶、8万U庆大霉素溶液的宫腔注射,每两日注射一次,共进行两次注射,以一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另外,对照组患者中有12例存在盆腔内附件明显压痛或白带增多,选用100 ml甲硝唑、4 g氮苄青霉素

进行静脉滴注,每日进行一次,连续进行10 d为一疗程[2]。

2 结果

观察组中有42例完全治愈,治愈率为70.0%。对照组中有28例完全治愈,治愈率为46.7%。两组患者的治愈情况比较,详见表1。

3 讨论

输卵管若发生堵塞,那么其输送精子的功能就会受到阻碍,并最终导致不孕不育。输卵管堵塞的形成机制相对较多,最主要的诱因分别是组织增生粘连、盆腔炎性感染迁延和输卵管炎。由于输卵管堵塞患者几乎没有任何体征与症状,所以早诊断与早治疗的难度相对较高[2]。目前,临床上使用的介入疗法能够有效提高输卵管再通率,促进输卵管的功能恢复,而以往的临床治疗大多采用手术、抗炎、单纯宫腔注药的方法,虽然这些方法能够对纤维组织的形成与发展形成抑制,减轻输卵管局部水肿问题,不过就以往的实践经验来看,这种方法在很多时候都未能实现临床治疗目标。所以,在目前的临床治疗中,介入性治疗已经成为了一种常用手段,如果能够在术后配合超短波疗法,就可以让患者的局部血管持续扩张,使盆腔血液循环得到有效改善,增强组织的营养物质供给和吞噬细胞的数量与吞噬能力。这些作用最终都将促进患者组织免疫力的提高,对细菌的生长与繁殖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另外,血管通透性的改善也会极大的促进代谢药物、炎性药物、细菌毒素的排泄以及水肿的消散,避免输卵管再粘连问题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率。

在不孕症患者中,慢性输卵管炎是最为主要的病因之一,在以往的临床治疗中,是难以获得满意疗效的顽固病症。本次研究采取宫腔注入药物后进行超短波照射的联合方法,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湿热的良性刺激有利于盆腔局部血液循环的促进,另一方面,这种良性刺激也能够加速患者对药物的吸收,增强药物疗效,更好的实现软化或溶解疤痕的目标。

综上所述,在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宫腔注药配合超短波治疗的方法具有较高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应在今后的工作中注意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罗琬千.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临床综合治疗分析[J].求医问药,2012,10(8):450.

[2]卢雄,林云,陈芳,等.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介入诊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5):1886-1887.

(程旭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