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园林—沧浪亭
苏州沧浪亭简介
苏州沧浪亭简介
苏州沧浪亭,位于苏州市内城区西北部的沧浪亭街,是苏州园林中最著名的景点之一。
沧浪亭由明代文学家苏东坡所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被誉为“吴中第一名胜”。
沧浪亭的建筑风格独特,体现了中国传统园林的精髓。
它的建筑格局以水为中心,有曲桥、回廊、小亭、假山等传统园林元素,构成了一幅水墨画般的美丽景观。
沧浪亭的主体建筑是一座木结构的三层楼阁,名为“浣花斋”,是沧浪亭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从阁楼上可以俯瞰整个沧浪亭的美景,让人留连忘返。
沧浪亭的文化底蕴也非常丰富。
它是苏州文化的代表,曾经是文人雅士聚集之地。
苏东坡、陆游、张若虚等文学巨匠都曾在此留下了不朽的诗篇。
沧浪亭还是传统艺术的重要场所,有许多传统文艺表演,如苏州评弹、苏州昆曲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沧浪亭还有许多传说和故事。
其中最著名的是“沧浪亭送别”,讲述了苏东坡在此与好友王安石分别的故事。
据说,苏东坡和王安石在沧浪亭品茗赏景时,忽然想起自己的身份和职责,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满江红》。
这首歌表达了苏东坡的忠诚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至今仍然流传广泛。
作为苏州园林的代表之一,沧浪亭的建筑风格、文化内涵和历史故事都具有很高的价值和意义。
它不仅是苏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前来沧浪亭游览,欣赏苏州园林的美丽景色,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试论沧浪亭的时代特色
试论沧浪亭的时代特色沧浪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的拙政园内,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
沧浪亭的建筑风格和布局充分展示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精髓,其时代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沧浪亭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华。
沧浪亭全体建筑和景观的精心安排和布局,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美学的独特之处。
建筑物以庭院为中心,园林布局以水为主要元素,园内还配有亭、廊、石桥等建筑,构成了一个独特而和谐的景观。
沧浪亭的建筑风格采用了典型的苏州园林中式建筑风格,比如起居室的大小、庭院的布局等都符合古代建筑风格的特点。
沧浪亭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审美理念。
中国古代园林注重以自然为主题,强调与大自然的和谐结合。
沧浪亭中的建筑和景观都精心设计,打造了一个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完美场所。
整个园林通过巧妙的布局和细腻的景观软装饰,营造出一种恬静、静谧的氛围。
园中还栽培了各种花草树木,进一步增加了园林的美感。
沧浪亭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粹。
中国古代文化是沧浪亭的精髓所在。
从设计到建筑,从景观到装饰,每一个细节都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
园内的建筑以及陈设都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雅致生活的特点,比如博古架、闲云砚等,都与中国古代文化息息相关。
园内还有许多古代文人所爱的景点,比如曲桥、斜桥等,这些景点都与中国古代文化的诗词、绘画等有着密切关系。
沧浪亭体现了江南地区的特色。
沧浪亭位于苏州市,这个地区是中国古代文化和园林艺术的发源地之一。
江南地区的古代园林多以小巧玲珑为特点,沧浪亭也不例外。
沧浪亭的整体规模较小,但却别具一格,独具特色。
园内的布局和设计也充分展示了江南地区的地理特色和自然环境。
沧浪亭作为中国古代园林的代表之一,其时代特色主要体现在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华、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审美理念、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粹以及体现了江南地区的特色。
沧浪亭的建筑和景观精心构思,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和园林艺术的独特魅力,是一座独特而宝贵的时代遗产。
苏州园林-沧浪亭
苏州园林-沧浪亭
•相关推荐
苏州园林-沧浪亭
沧浪亭在苏州现存古典园林中历史最悠久,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被列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是苏州现在历史最久的园林,景色自然,建筑朴实简雅,为典型的城市山林。
沧浪亭始建于北宋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诗人苏舜钦购得唐末五代孙承右之池馆,傍水建亭,以“沧浪濯缨”之典故取名。
元明时改为佛寺,明嘉靖间僧人文瑛复建。
清康熙间宋荦移亭于土阜之上,园林占地1.1公顷,布局开畅自然,巧于因借,通过复廊,将园外萦回之葑溪纳入园景,是苏州园林中唯一未入园先得景之佳构,入园为横亘东西的'土丘,土石相间,古木森郁,极富山林野趣。
在河边建筑一亭,苏子美借《沧浪之歌》中超脱世俗名利的清高意境,取名曰沧浪亭,苏舜钦“时榜小舟,幅巾以往”在此清幽宁静的山水氛围中他感到“迹与豺狼远,心随鱼鸟闲”,因此留下千古名篇《沧浪亭记》。
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北宋诗人苏舜卿(字子美,自号沧浪翁)用4万元买下吴越日寸广陵王钱元的花园,欧阳修应邀作《沧浪亭》诗,有“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苏舜卿借其句作“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
苏州园林沧浪亭导游词
苏州园林沧浪亭导游词沧浪亭是苏州经典的园林景点,位于苏州市姑苏区的留园内,是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
沧浪亭建于明代,至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是连接着苏州的历史文化与传统园林艺术的重要纽带。
沧浪亭的美,宛如一首古老的诗,让人沉醉其中。
沧浪亭是苏州传统园林的典型代表,它凝聚了苏州园林的精髓。
沧浪亭紧邻沧浪桥,桥上两岸种满了花木,水面上有小船荡漾,夜晚的时候,桥上还会有展示的水幕电影,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而沧浪亭内部则以水景和园林建筑为主,布局精致细腻,充满了艺术氛围。
进入沧浪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开阔的水面,水波粼粼,倒影着周围的建筑和景观。
沿着曲折的小道,你会看到一座座精美的建筑,如梦如幻。
而沧浪亭内留有多处古董和文物,展示了苏州园林的历史和传统文化。
其中最著名的是清代文人黄宾虹的书法作品《沧浪亭记》,它以苏州园林为背景,用文人的笔墨展示了沧浪亭的美。
沧浪亭的园林布局非常精巧,利用水、亭、桥等元素,将整个景区划分为多个景点。
其中最吸引人的是“苏州十景”之一的“平湖秋月”。
这是一片宽阔的湖面,湖畔有小桥流水,小船静静地停在岸边,而整个湖面被一轮明月映照得明亮如昼,景色宜人。
每到秋天,满月高悬的夜晚,平湖秋月的美景回荡在沧浪亭中,别具一番风味。
除了平湖秋月之外,沧浪亭还有许多其他独特的景点。
比如醉石欹桥,这是一座曲栏曲桥,桥栏下有一块巨石,形状独特,透过石缝可以看到桥下的流水。
每当夜幕降临,灯光照亮这座桥和石头,景色格外幽雅。
此外,沧浪亭还有试剑石、蕉韵亭、铁贤宫等景点,每个景点都有其独特的韵味。
沧浪亭不仅有美丽的景色,还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沧浪亭是苏州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经常举办各种文化活动。
比如在中秋节期间,沧浪亭会举办赏月活动,游客可以在月光下欣赏美丽的园林和月色。
另外,沧浪亭还是苏州传统艺术的发源地,经常有各种传统艺术表演,如民间戏剧、杂技、古琴演奏等。
这些文化活动丰富了沧浪亭的内涵,也使得沧浪亭成为苏州文化的重要代表。
沧浪亭
• 沧浪亭主要景区以山林为核心,四周 环列建筑,亭及依山起伏的长廊又利 用园外的水画,通过复廊上的漏窗渗 透作用,沟通园内、外的山、水,使 水面、池岸、假山、亭榭融成一体。 园中山上石径盘旋,古树葱茏,箬竹 被覆,藤萝蔓挂,野卉丛生,朴素自 然,景色苍润如真山野林。
• “观鱼处”,同治十二年巡抚张树 声重修后改为“面水轩”,袭唐杜 甫诗“层轩皆面水,老树饱经霜” 之意,故名。此轩面北临流,庭前 古木参差交映,轩左复廊一条蜿蜒 而东,两面可行,内外借景,隔水 迎人。相传,临河一带旧有湖石玲 珑,形有五百罗汉像之说。
仰 止 亭
• “翠玲珑” 馆连贯几间大小不一的旁室, 使小馆曲折,绿意四周,前后芭蕉掩映, 竹柏交翠,风乍起,万竿摇空,滴翠匀碧, 沁人心脾。
明 道 堂
• 园中最大的主体建筑是假山东南部 面阔三间的“明道堂”。明道堂取 “观听无邪,则道以明”意为堂名。 为明、清两代文人讲学之所。堂在 假山、古木掩映下,屋宇宏敞,庄 严肃穆。墙上悬有三块宋碑石刻拓 片,分别是天文图,宋舆图和宋平 江图(苏州城市图)。
清香馆
•
清香馆,是五间画廊形式的建筑。 取李商隐诗“殷勤莫使清香远,牢合 金鱼锁桂丛”句意为馆名。院前种有 桂花丛,秋来逸香,环境清幽。
• 出清香馆东门,沿弧形走廊西行,有一半 亭名“步碕亭”,清康熙年间宋荦抚苏时 所筑。碕,即曲岸,这里曲廊高下逶迤, 弯曲有致,故名步碕亭,又名临水亭。由 于廊至半亭处升高,俯视假山西侧水潭, 有临渊莫测、幽谷清逸之趣。廊壁置各式 漏窗,沟通廊内外景色。(全园漏窗共108 式,无一雷同,在苏州古典水宅园中独树一 帜。)
• 在明道堂正南,两侧有廊相连,组成 一四合院。小轩三间,南有竹林掩映。 传“瑶华”为色白如玉的仙花,服食 可致长寿。中有匾,为同治时所题。 院内植有白玉兰和柏树。旧时此处为 戏台,左右有厢,规Leabharlann 甚壮,是清代 官绅文士聚会宴乐之处。
【每日一园】元明清——沧浪亭
【每日一园】元明清——沧浪亭一、简介位于苏州市城南三元坊内,在苏州现存园林中始建时间最早。
北宋苏舜卿改建原本废园,在水边筑亭,取《楚辞·渔夫》“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意,题名沧浪亭,寄托忠直被贬的不平之意。
二、布局总体布局以假山为中心,简洁幽静,落落大方。
北部以水景为主,包括长河和沿河的园门、面水轩、复廊、观鱼处;中部以山景为主,包括大型土山、山顶的沧浪亭和周围环绕土山的长廊;南部以建筑为主,包括五百名贤祠和明道堂两路。
园内主景为大假山和山顶的沧浪亭,沧浪亭在假山东首最高处,亭为方形,石刻四枋上有仙童、鸟兽及花树图案,建筑古朴,亭的结构形式与整个园林气氛非常协调。
古亭石舫上“沧浪亭”三字为俞樾所书亭柱有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上联出自欧阳修的《沧浪亭》诗,下联出自苏舜钦的《过苏州》诗.假山:东西横亘,分为东、西两部分。
东部堆筑较早,占地广阔,土山外部驳砌黄石,山间林木葱郁,其天然苍古之趣,为苏州各园之首。
西部叠筑较晚,多用湖石。
山西有一处平台,下为石洞,与平台间有孔洞相通,并以蹬道相联,体现了清中期喜好登山入穴的趣味游廊:围绕中部的大型土山,是一圈完整的游廊,串起园门,西部的御碑亭,南部的清香馆、明道堂,东部的御碑亭和北部的观鱼处、面水轩。
这圈长廊墙壁上的漏窗造型各异,上百处无一雷同,被誉为苏州园林之冠。
建筑沧浪亭南部是东、西两路建筑。
西路为清香馆、五百名贤祠和翠玲珑。
祠内供594位吴中名士画像,著名如伍子胥、白居易、范仲淹、唐伯虎和林则徐等。
东路明道堂是山南主厅,向北出平台可观赏园内主山。
两路之间是看山楼,下为石砌“印心石屋”,上为舫式建筑,当年可眺望苏州西南的天平山、灵岩山。
园中最大的主体建筑是位于假山东南面的明道堂。
“明道堂”取自“观听无邪,则道以明”之意,为明清两代文人讲学之所,堂在假山古木掩映下,显得庄重肃穆。
“翠玲珑”四周遍植翠竹,取“日光穿竹翠玲珑”意而为名。
沧浪亭
沧浪亭1.背景资料沧浪亭位于苏州市人民路南段附近三元坊,是苏州园林中现存历史最久的一处,向以“崇阜之水”、“城市山林”著称,园址面积约十六亩(11000m2) 。
1963年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1982年再次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沧浪亭被列人《世界遗产名录》。
沧浪亭自五代以来就享有盛名,相传是五代吴越广陵王钱氏近戚、中吴军节度使孙承佑的池馆所在,后因世事更迭而废。
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时,苏舜钦((1008-1048年)遭贬后流寓苏州,见孙氏旧园遗址高爽静僻,野水萦徊,心生爱意,并以为数不多的四万钱购得,始在水旁筑亭于北山上,取《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灌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灌吾足”之意,名“沧浪亭”,自号“沧浪翁”,并作《沧浪亭记》。
此举深受欧阳修称赞,曾写诗题咏曰:“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
”自此,园以人传,沧浪亭名声大著。
不数年,苏舜钦卒,园归章、龚二氏。
章氏建阁起堂,重加扩建,发现地下有嵌空大石,传为广陵王时所藏。
扩建后因亭之胜,两山相对,名甲东南,为一时之雄观。
南宋绍兴初年,园为抗金名将韩世忠所得,在两山之间筑飞虹桥,并筑有寒光堂、冷风亭、斓运堂、灌缨亭、瑶华境界、翠玲珑、清香馆等。
元代,沧浪亭废为僧居,先后为大云庵、妙隐庵等。
明嘉靖年间,知府胡绩宗于此建韩世忠祠,又废。
释文瑛复建沧浪亭,归有光曾作记。
清康熙年间,巡抚王新命在此又筑苏子美祠,不久再废;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宋牵抚吴,重修沧浪亭把傍水亭子移建于山之巅,并得文微明隶书“沧浪亭”三字揭诸媚,自作《重修沧浪亭记》,形成今天“沧浪亭”的布局基础。
道光七年(1827年),布政使梁章拒重修此园,增建五百名贤祠于亭之隙地,每岁以时致祭,有记。
咸丰十年(1860年),沧浪亭再次毁于兵火。
同治十二年(1873年),巡抚张树声再度重修,建亭原址,并在亭之南增建明道堂,堂后有东苗、西爽,西有五百名贤祠。
沧浪亭的历史故事
沧浪亭的历史故事
沧浪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区苏州园林中的拙政园内,是苏州园林中的一座古老建筑,建于明朝。
沧浪亭也是江南水乡文化的代表之一,古色古香的建筑和美丽的园林景色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前来观赏。
沧浪亭建成于明朝,最初是一所书院。
清代康熙皇帝曾三次来苏州观光,发现了沧浪亭的美丽,于是便下令将沧浪亭改建为朝见江南总督的行宫。
自此,沧浪亭成为了江南总督的重要场所,许多历代江南总督曾在此停留、居住。
沧浪亭建筑主要由二层楼阁、楼台、亭台、廊宇等建筑组成,呈现出美丽、典雅的建筑风格。
沧浪亭匾额上的“沧浪”二字是由康熙皇帝所题,形象地表达了江南水乡的意境和特色。
沧浪亭是苏州园林中的一大奇观,不仅有美丽的建筑,还有小桥流水、碧草红墙、琉璃瓦片等景观,与周边的绿树、花草相映成趣,形成了独特的江南园林景象。
今天的沧浪亭已成为苏州市的著名旅游胜地之一,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感受江南水乡的美丽与文化底蕴。
同时,沧浪亭也成为了苏州文化艺术的重要场所,不定期举办各种文化艺术活动,为城市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沧浪亭的历史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路,即传承继承,才能保持文化的独特性和深厚性。
文化是历史的结晶,沧浪亭几百年的历史,传
承并保护了江南水乡的文化精髓,也为现代人提供了思考和启示。
在今天,我们需要更加注重文化的传承和继承,让华夏文化的独特性得以展现,让人类共同进步。
沧浪亭资料
此亭筑于山之岭,正四方形,面积31.36平方米,高旷轩敞,石柱飞檐,古雅壮丽。
宋庆历间,文人苏舜钦始创,取“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之意而名。
今天我们看到的亭子,乃是清康熙三十四年宋荦抚所筑。
沧浪亭,方形平面,梁柱皆为石构,灰瓦歇山卷顶棚,四檐角高高翘起,显得古朴沧桑。
地面铺装
沧浪亭五蝠捧寿铺地图案五蝠捧寿反映追求长寿平安的愿望
沧浪亭盘长、鱼钱铺地图案鱼象征富贵,钱象征前途无量。
沧浪亭六边形铺地图案六边形称六合,在古老的解释中意思是天地四方。
沧浪亭菱方形铺地图案取自古老的巫术,意在克邪压正
沧浪亭厌胜钱铺地图案厌胜钱是古老的
沧浪亭植物运用分析
沧浪亭在植物的运用上体现了不同的手法:孤植、对植、丛植、群植等。沧浪亭
1.沧浪亭的地理位置
2.沧浪亭的历史
3.沧浪亭的游览路线
4.沧浪亭水系分析
5.漏窗的分析
6.窗棂的分析
7.洞门的分析
8.地面铺砖的分析
9.沧浪亭中植物栽植手法
10.沧浪亭的特点
11.总结
沧浪亭地理位置
沧浪亭位于苏州市沧浪区三元坊附近,毗邻颜文梁纪念馆。
配以平面图片
历史由来
沧浪亭的面积约为16亩,其原址曾是吴越广陵王钱元璙的亲戚、中吴军节度使孙承的池馆。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诗人苏舜钦因谗言被罢官,他流寓吴中时,见孙氏旧园遗址高爽僻静、野水萦回,就以四万钱购买下来,在北部土山傍水处筑一小亭,并以《楚辞渔夫》中“沧浪之水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之意,取名“沧浪亭”,自号沧浪翁,作《沧浪亭记》。
沧浪胜迹坊图片平面图展示
石梁桥
始建于康熙年间,初为木构赤栏桥。当时沧浪亭的正门在南面,园北仅开了扇小山门,是为了通游屣。巡抚宋荦重修沧浪亭时,在山北所横“略杓”,名曰:红桥。
沧浪亭-苏州古典园林
沧浪亭-苏州古典园林
沧浪亭,位于苏州市三元坊沧浪亭街3号,是一处始建于北宋的中国汉族古典园林建筑,始为文人苏舜钦的私人花园,其占地面积1.08公顷,是苏州现存诸园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古代园林。
沧浪亭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一齐列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园内除沧浪亭本身外还有印心石屋、明道堂、看山楼等建筑和景观。
沧浪亭于1982年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增补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6年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沧浪亭占地面积1.08公顷,整个园林位于湖中央,湖内侧由山石、复廊及亭榭绕围一周。
园内以山石为主景,山上植有古木,山下凿有水池,山水之间也是以曲折的复廊相连。
山石四周环列建筑,通过复廊上的漏窗渗透作用,沟通园内、外的山、水,使水面、池岸、假山、亭榭融成一体。
沧浪亭(此处特指名为沧浪的亭阁)即隐藏在山顶上,亭的结构古雅,四周环列有数百年树龄的高大乔木五、六株。
“明道堂”是园中最大的主体建筑,位于假山东南部,面阔三间。
“翠玲珑”馆连贯几间大小不一的旁室,前后芭蕉掩映,并植以各类竹20余种,同“翠玲珑”相邻的是五百名贤祠,祠中三面粉壁上嵌594幅与苏州历史有关的人物平雕石像,为清代名家顾汀舟所刻。
"印心石屋"位于园中西南处,为一假山石洞。
"看山楼"位于山中,与仰止亭和御碑亭等建筑映衬。
均州沧浪亭之沧桑和文化价值
均州沧浪亭之沧桑和文化价值均州沧浪亭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均州镇中心,始建于南唐开宝六年(公元976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沧浪亭因为王羲之的《兰亭序》而著名,也因此得名。
沧浪亭不仅是一处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迹,更是中国文化的象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价值。
本文将详细介绍沧浪亭的沧桑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价值。
沧浪亭的沧桑历史值得我们深思。
这座古亭见证了南唐政权的兴衰,历经了风雨,沧桑几经修葺。
据史载,沧浪亭始建于南唐开宝六年(976年),是作为当时官员的王忱修建的私人园林。
之后,南唐落入宋朝的手中,成为王安石的私人园林。
此后,沧浪亭更曾历经多次毁坏和修复。
在历经千年风雨之后,沧浪亭无论在建筑风格、结构形式还是文化内涵上都呈现出了千年沧桑的痕迹,而这些沧桑痕迹,正是沧浪亭内涵丰富文化价值的重要体现。
沧浪亭内涵丰富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沧浪亭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圣地。
王羲之的《兰亭序》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经典之作,同样也是沧浪亭的镇亭之宝。
王羲之以宣、隶、草书法的技巧为兰亭题写了《兰亭序》,该作品在书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也被列为中国书法的“五大法帖”之一。
《兰亭序》的闪烁着沧浪亭的光芒,使沧浪亭成为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圣地。
沧浪亭是中国园林建筑的典范。
沧浪亭的建筑结构体现了中国园林建筑的魅力,其匾额题词、花木树艺等均是园林建筑的杰作。
沧浪亭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
在历史的长河中,沧浪亭聚集了无数文人墨客,涌现了许多文学艺术作品,例如张籍的《枫桥夜泊》、陆机的《赤壁血战》等等。
沧浪亭因此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
沧浪亭的文化价值不仅在于其内在的历史积淀,更在于它对中国文化的传播与影响。
沧浪亭尤以王羲之的《兰亭序》而著称,这座小小的亭子因为这篇传世之作而闻名天下,成为了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
《兰亭序》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经典之作,影响了后世无数书法家,开创了书法艺术的新境界。
沧浪亭世界文化遗产之苏州古典私家园林
沧浪亭世界文化遗产之苏州古典私家园林1沧浪胜迹坊沧浪亭位于苏州城南三元坊,比起苏州其他历史悠久但早已重重更迭过的园林来说,建于北宋沧浪亭却是现存最古老的园林,亦是宋代园林的代表。
这座取自《楚辞·渔父》中的名句“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的园林,于北宋庆历五年(1045年)由当时罢职闲居苏州的文人苏舜钦建立。
2大门而他也由此自号“沧浪翁”。
在此之前,它是五代吴越国广陵王的花园。
至南宋时,园林成为一代名将韩世忠的府邸,俗称“韩园”。
但到了元明时期,园林荒废,成为庙庵及僧侣居所,直至明万历年间,才重建沧浪亭。
清代时,沧浪亭成为一座名符其实的纪念园林,里面留下了各时期的供后世膜拜的楷模遗存。
3大门内庭院如康乾勉励官员关心百姓的御书碑、儒学“二程”的神主等,更有文徵明的“沧浪亭”匾额、林则徐的题咏诗等珍贵遗迹。
而近现代这里最有名的事件莫过于1928年颜文樑在此创办了苏州美术专科学校。
4面水轩与其他拥有高耸围墙的与世隔绝的苏州古典园林相比,沧浪亭显然大为不同。
园外的一道溪流取代了封闭式的高墙,将园林与外作了形势上的相隔,却保留下了隔河相望时的山水一体的景观,这也是中国园林中巧妙借景的极高境界。
5观鱼处另外,园内一条临水而建的复廊,也使园内的叠石山与园外的自流水相隔又相融,行于其间,无论是透过漏窗观赏到园外水塘中鱼儿,还是回归一个安静的林下空间,都仅需一个转身的瞬间。
园内建筑均围绕着中央的大山而建,在各个角度仰头,都能瞥见山巅四角飞扬的沧浪亭的影子。
6复廊与沧浪亭如今的亭子是清康熙年间复建的,其柱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上下名分别出自欧阳修的《沧浪亭》与苏舜钦的《过苏州》,其巧妙结集又不失风韵,被誉为中国名联。
7复廊与闲吟亭8闲吟亭9沧浪亭10沧浪亭11闻妙香室12明道堂西廊口砖额13明道堂14瑶华境界15看山楼16看山楼外翠竹掩映17从看山楼俯瞰18翠玲珑19翠玲珑外竹径20御碑亭21碑廊22复廊与假山23竹林24曲径观鱼25藕花水榭与石桥26锄月轩外的荷塘27漏花窗28瓶门29月门30漏窗长廊31四季漏窗32四季漏花窗-春33四季漏花窗-夏34四季漏花窗-秋35四季漏花窗-冬。
沧浪亭的古典园林建筑分析
沧浪亭的古典园林建筑分析
沧浪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九华山风景线,是九华山历史上最著名的一处建筑,
也是江南古典园林文化的代表建筑。
沧浪亭始建于唐代,经历长期的沧桑改造,保留了中
国传统古典园林式建筑的精髓,是神秘而又神奇的江南古典园林文化的人文景观。
沧浪亭占地面积非常大,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在传统的建筑名胜尽显其绝对优势。
走进这里,从外围的空隙一直到大殿,都是古典园林建筑的规范,做出无数名宿常久的建
筑特点。
从大门口就可以看到中国传统建筑园林的设计理念,把古代气势宏伟的花园建筑
融入周边的自然风光。
客厅的屋檐和门柱,外面的拱牌墙,里面的屋舍结构,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雕塑
的特色,以及古典园林的独特魅力,是当时江南建筑的经典代表。
沧浪亭更是一座非常著
名的楼宇,非常适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在建筑结构中融合了中国建筑文化的精华,使
得古朴大气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沧浪亭外形古朴典雅,内部和外部建筑均有着精致考究的装饰,外围的石拱墙、池塘、桥梁等,使得景观更加精致多彩,同时还有众多枝叶繁多的花木,使景色更加自然绚丽。
沧浪亭充满古典韵味,散发着古典温煦的气息,是苏州古典园林文化不可或缺的精品。
石为园之魂苏州名园沧浪亭
石为园之魂苏州名园沧浪亭沧浪亭位于苏州城南,为世界文化遗产和苏州四大名园之一。
沧浪亭是苏州最古老的园林,最早为五代吴越国贵族、吴军节度使孙承祐的花园别墅。
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诗人苏舜钦以四万钱买下已荒废的此园后临水建亭,并借用屈原的哲理散文《渔父》中的“沧浪之水”,命之为“沧浪亭”。
面水轩苏舜钦自号沧浪翁,他常在池中泛舟游玩,并作《沧浪亭记》抒怀纪事。
欧阳修等常与他作诗唱和,欧阳修应邀作了长诗《沧浪亭》后,沧浪之名从此传开。
诗中的佳句当属“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
苏舜钦去世后,沧浪亭多次易主,后为宰相章惇、名人龚明之各得一半,南宋初年又曾是抗金名将韩世忠的住宅。
1696年,江苏巡抚宋荦(luò)重建此园,他把傍水的沧浪亭迁建于土山之巅,并以明代书画家文征明的隶书“沧浪亭”三个字作为匾额。
沧浪亭占地面积1.08公顷,以玲珑的太湖石为主景。
园内凿有小湖,湖边由众多黄石和太湖石环绕一周,石头四周则环列着复廊、亭榭等建筑。
沿水砌石“印心石屋” 位于园中西南处,是全部用黄石堆建的假山石洞,面积达50多平方米,为时任江苏巡抚陶澍所建。
道光帝曾亲笔御书"印心石屋"4个字赐予陶澍,为谢皇恩浩荡,为示君臣相知,陶特在园中建造了此屋,并将御书的"印心石屋"4个大字作为门额。
印心石屋沧浪亭立于土山之巅,四周绿叶如盖,尤以五六株数百年树龄的高大古树为胜。
在亭心可鸟瞰全园美景,旧时曾可极目远眺,南园的田园风光可尽收眼底。
通向沧浪亭有左右两条石径,皆掩映于竹丛、芭蕉等绿植的浓荫之下。
沧浪亭一条曲曲弯弯的复廊山水相连,将园内各景连成一体。
复廊墙上有100多个式样多端的漏窗(又称漏花窗、花窗),它们除主要起通风采光作用外,还可互相借用窗内外风景,以增加空间层次感。
其透景功能富有雅意情趣,显隐之间,小中见大,似有若无,移步之间,景中有画,画中有景,动感多变,令人目不暇接。
园林文化_江南地区私家园林案例之苏州园林--沧浪亭
苏州四大名园——沧浪亭园林简介沧浪亭始建于宋代,是江南现存历史最悠久的私家园林之一。
沧浪亭位于城南三元坊附近。
占地面积1. 1 公顷。
北宋庆历年间(公元1044年)诗人苏舜钦遭贬谪流寓来苏,因感其原址高爽静僻,野水萦绕,遂以四万钱购得,始在水旁筑亭,取“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之意,名亭曰:“沧浪亭”。
后园几经荒废。
清康熙35五年(公元1696年)重修,改建沧浪亭于土阜之上,并建轩、廊等建筑,临池造石桥作为入口处,成为今日沧浪亭的布局基础。
Flyingeagle Dai SNU园林布局沧浪亭以清幽古朴见长,布局和风格在苏州诸名园中别树一帜。
苏州的其他园林,往往以高墙围绕,自在丘壑。
沧浪亭则不落同响,敢于破格,大胆借取外景,一反高墙深院的常规,融园内园外为一体,具有山林野趣,在苏州各园中尚属难得。
庭园布局以山为主,水绕园外,成为外景,建筑环山布置。
因葑溪河绕园而过,故未入其园先借河成景。
沧浪亭则外临清池,一泓清水绕园而过,河流自西向东,绕南而出,流经园的一半。
此布局融园内外景于一体,借助“积水弥漫数十亩”的水面,扩大了空间,造成深远空灵的感觉。
Flyingeagle Dai SNU要点分析堆山叠石庭园理水漏窗特色花木配置铺装艺术Flyingeagle Dai SNU堆山叠石建筑、山石、水、花木为构成园林的四大要素,这足以说明山石在园林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园林中的山石是对自然山石的艺术摹写,为此,故又称之为“假山”,它不仅师法于自然,而且又凝结着造园家的艺术创造,因而除神形兼备外,还具有传情的作用。
welcome to use these PowerPoint templates, New Content design, 10 years experience 特色•沧浪亭,与一般庭园不同,其主要景区是围绕着以山林为核心而形成的空间院落。
对于这种较大的庭园空间,即使峰峦嶙峋,沟壑纵横,只要蹊径脉络分明,不仅可深得山林野趣,且不致有凌乱局促之弊。
[解析]沧浪亭赏析
沧浪亭赏析一、沧浪亭历史、概况二、沧浪亭造园特点、布局特色三、沧浪亭建筑、植物等设计亮点四、总结沧浪亭,世界文化遗产,位于苏州市城南三元坊附近,在苏州现存诸园中历史最为悠久。
始建于北宋,为文人苏舜钦的私人花园,称“沧浪亭”。
沧浪亭占地面积1.08公顷。
园内有一泓清水贯穿,波光倒影,景象万千。
历史:“沧浪亭”始为五代时吴越国广陵王钱元璙近戚中吴军节度使孙承祐的池馆。
宋代著名诗人苏舜钦以四万贯钱买下废园,进行修筑,傍水造亭,因感于“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题名“沧浪亭”,自号沧浪翁,并作《沧浪亭记》。
欧阳修应邀作《沧浪亭》长诗,诗中以“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题咏此事。
自此,“沧浪亭”名声大振。
苏氏之后,沧浪亭几度荒废,南宋初年(12世纪初)一度为抗金名将韩世忠的宅第,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巡抚宋荦重建此园,把傍水亭子移建于山之巅,形成今天沧浪亭的布局基础,并以文征明隶书“沧浪亭”为匾额。
清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再次重建,遂成今天之貌。
沧浪亭虽因历代更迭有兴废,已非宋时初貌,但其古木苍老郁森,还一直保持旧时的风采,部分地反映出宋代园林的风格。
【整体介绍】沧浪亭以清幽古朴见长,融园内外景为一体,园外水面宽广,自西向东,环绕园周之一半后向南流去。
水流澄澈,鱼戏莲叶之间,夏日莲花盛开,一水皆香。
水上有曲桥斜渡,桥头有“沧浪胜迹”坊耸立,坊两侧沿池北岸,种植碧桃垂柳,树荫下石凳成排,可供游人休息观景。
沧浪亭的面积约16亩,布局以假山为中心,简洁幽静,落落大方。
沧浪亭在假山东首最高处,亭为方形,石刻四枋上有仙童、鸟兽及花树图案,建筑古朴,亭的结构形式与整个园林气氛非常协调。
在假山与池水之间,隔着一条向内凹曲的复廊。
廊壁置花窗多扇,透过漏窗花格,既沟通了内山外水,也使水池、长廊、假山自然地融合为一体。
沧浪亭花窗样式颇多,据说全园有108式,分布在园内各条走廊上。
第四章 中国园林赏析专题(沧浪亭)ppt课件
9看山楼:看山楼在沧浪亭最南处,楼共三层,,楼 下湖石崚峋,底层为印心石屋,四字为清道光皇帝 所书。楼四周植有各类名竹二十多种。楼上为砖木 结构,歇山顶高阁,外形精巧美观,砖砌坐槛上嵌 有梅花形花墙洞,整体代文人雅游、 静观、吟咏、作画处,十分清幽。轩名取自 沧浪亭第一位主人苏舜钦“日光穿竹翠玲珑” 之句。
意而名,突出河面且三面临水的方亭。在亭中凭栏 而坐,园内外,河光山色,罗列眼前,观鱼赏景, 闲雅超脱,令人陶醉。
5著名的沧浪亭即隐藏在山顶上,它高踞丘岭,飞檐 凌空。亭的结构古雅,与整个园林的气氛相协调。 亭四周环列有数百年树龄的高大乔木五、六株。亭 上石额“沧浪亭”为俞越所书。石柱上石刻对联: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勤莫使清香透,牢合金鱼锁桂丛”诗句而命名。馆名据说是南宋绍兴初 韩世忠时所题,现存者江苏巡抚张之万书,额下有对联一副“月中有客 曾分种,世上无花敢斗香”。室内陈设的树根家具,制作精细;坑床栏 板、独坐靠背和扶手,均酷似飞禽走兽,造型别致,形象生动。院中种 有桂树数株,已有一百多年树龄,秋天时节丹桂飘香,为品赏桂花佳处。
第四章 中国园林赏析专题 (沧浪亭)
沧浪胜迹坊:沧浪胜迹石碑坊原立于沧浪亭门前,三 门四柱,檐角飞翘,显得古朴、庄严。是苏州唯一 树有石牌坊的古典园林,现移至人民路口。
沧浪亭代表着宋朝 的艺术风格,古朴 简洁,景色自然。 漂亮的隶书匾额 “沧浪亭”也出自 文征明之手。
3
4观鱼处:是一座取庄惠濠梁问答和庄子濮水钓鱼之
7明道堂:园中最大的主体建筑是假山东南部面阔三
间的“明道堂”。明道堂取“观听无邪,则道以明” 意为堂名。为明、清两代文人讲学之所。堂在假山、 古木掩映下,屋宇宏敞,庄严肃穆。
8瑶华境界:是沧浪亭内明道堂南一小轩,位于明道堂最南
试论沧浪亭的时代特色
试论沧浪亭的时代特色一、历史背景沧浪亭建于宋代,建筑历史可以追溯到元代的《沧浪亭记》,《沧浪亭记》中对于沧浪亭的描绘十分细致,也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沧浪亭以其独特的水景、建筑布局和山石景观而闻名,被誉为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
其历史因素使得沧浪亭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这也是沧浪亭时代特色的重要方面。
二、建筑风格沧浪亭的建筑风格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园林的建筑特色。
其建筑布局主要包括水景、建筑、园林、山石等元素,极富中国传统园林的特色。
沧浪亭的建筑风格强调“小家韵味”,以小挑担、小亭子、小楼阁、小廊庑来展示其独特的建筑特色。
沧浪亭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融合,其在建筑上的布局和设计也充分考虑到了周围环境的特点,并体现了中国传统园林注重“山居水榭”的设计理念。
这使得沧浪亭的建筑风格更具有时代特色。
三、文化内涵沧浪亭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是沧浪亭具有时代特色的重要方面。
在文化内涵方面,沧浪亭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元素,例如道家文化、儒家文化、佛家文化等。
其建筑风格、布局构造、园林景观等方面都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例如唐诗宋词、传统绘画、书法艺术等。
在沧浪亭中也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墨客的生活气息,这一点也展现了沧浪亭深厚的文化历史和时代特色。
沧浪亭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其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些因素使得沧浪亭具有了明显的时代特色。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沧浪亭的时代特色不仅体现在其历史价值上,更体现在其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上。
沧浪亭不仅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时代特色也将随着历史的延续而变得更加明显。
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沧浪亭将继续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之一。
【注:文字仅供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道堂为清同治十二 年巡抚张树声所创,袭苏 舜钦《沧浪亭记》中语 “观听无邪,则道以明” 之意而名。“明道堂”为 全园最大的主体建筑,座 落在园正中主轴线上,面 阔高大三宽间敞,,庄严肃穆,堂内陈设清代红木家具,华丽庄重,四周廊屋
与戏台连为一体(戏台民国间毁)。明清两代,此处为文人讲学之 所。
沧浪亭玩法
“沧浪胜迹” 石碑坊原立于沧浪 亭门前,三门四柱, 檐角飞翘,显得古 朴、庄严。是苏州 唯一树有石牌坊的 古典园林,现移至 人民路口。
面水轩 临
水建筑名“面 水轩”,四面 厅形式,落地 长窗为墙。取 唐杜甫《怀锦 水居止》诗: “万里桥西宅, 百潭花北庄。层轩皆面水,老树饱经霜”句意而名。窗下波 光荡漾,游鱼戏水,景色宜人。
看山楼一瞥
看山楼飞檐翘角,结构精巧,外 形美观。登楼可俯视南院、农田 林舍,远则可眺望城外,西南方 七子、灵岩、天平诸山峰。
翠玲珑 在沧浪亭五百名贤祠南,
是几间平面曲折布置的小馆。取 苏舜钦诗意“秋色入林红黯淡, 日光穿竹翠玲珑”为名。建筑以 竹为主题,盖因沧浪亭是苏州园 林中种竹最早、品种最多者,现 存有近二十个品种的竹子,如答 竹、苦竹、慈孝竹、毛环竹、湘 妃竹、水竹、青秤竹、哺鸡竹、 “黄金嵌碧玉”竹和“碧玉嵌黄 金”竹。小馆长窗近地,窗外芭 蕉掩映,竹影移墙,清风乍来, 文人雅士筋咏作画的佳处。室内桌万椅竿均摇刻曳竹,节是图案,并有对联一 副曰:“风重类长笛,流水当鸣琴”,点明了所处环境的优雅宁 静。
沧浪亭的造园巧于
因借,精在休宜,园外借 葑溪清流形成水迎客的独 特风貌,园内古木参天, 山幽林茂野趣十足,建筑 造型别致,环山而造,复 廊依山傍水,堂轩简朴无 华,园内一百零八个漏窗 图案精美生动,精巧变化 无一雷同,为园中一胜。 在众多的古典园林中,沧 浪亭以城市山林的风格独 树一帜。
沧浪亭面积约16.5亩,是苏州古典大型园林之一,具有宋代造 园风格,是写意山水园的范例
御碑亭在沧浪亭园内主景山西 侧,为四角方亭,南北均与曲廊相连; 东面缘石级而下,可达假山石壁之侧 的池,池水清澈,池旁有俞抛篆书石 刻“流玉”。亭内有康熙御书对联 “膏雨足时农户喜,昙花明处长官 清”。御碑题曰:“曾记临吴十二 年,文风人杰并堪传。予怀常念穷 黎困,勉而勤管官吏贤。”诗碑两 边置楹联,联曰:“膏雨足时农户 喜,县花明处长官清”。诗、联均 系康熙南巡时(公元1720年)书赠 江礼苏 ,巡吴抚存吴礼存得诗联,镌石立碑,宣扬皇上德意。由御碑亭东望,土 石假山似有“横看成岭侧成峰”之意,满目苍翠、石亭隐约,深得 幽远之趣。
明道堂内
沧浪亭园内沿水 布置复廊,使一湾清 流与假山远峰透过廊 牖而映照交融,特具 苍古自然之美。园中 四时景观俱有佳致: 春坐翠玲珑馆赏竹, 夏卧藕花小榭观荷,
秋居清香馆闻桂,冬至闻妙香室探梅.又有假山、花墙和 碑石三胜。
复廊
闻妙香室
苏州园林的建筑意象多与诗文 有关。在古代,文人视香为人格之美, 杜甫有诗:“灯影照无睡,心清闻妙 香”。沧浪亭有闻妙香室,乃小书房, 周围多种宋梅,正是读书佳处。孙聊 奎《诗品臆说》中也有:“静则心清, 心清闻妙香,素处以默,妙己裕矣。 以心之妙,触景之妙;此时之妙,乃 妙不可言。”
沧浪亭的
特点是,面水而
筑,以山为主。
沧
大有“未主园
浪
林先成景,一泓
亭
清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门前”
特
之感。陋水相
点
望,廊阁隐现,古
木参天。
全园景色简洁古朴,落落大方,不以工巧取胜,而以自然为美。所谓自然,一是不矫揉
造作,不亡加雕饰,不露斧凿痕迹;二是表现得法,力求山水相宜,宛如自然风景。沧浪亭 园外景色因水而起,园门北向而开,前有一道石桥,一湾池水由西向东,环园南去清晨夕暮, 烟水弥漫,极富山岛水乡诗意。而园内布局以山为主,入门即见黄石为主,土石相间的假山, 山上古木新枝,生机勃勃,翠竹摇影于其间,藤蔓垂挂于其上,自有一番山林野趣。建筑亦 大多环山,并以长廊相接。但山无水则缺媚,水无山则少刚,遂沿池筑一复廊,蜿蜒曲折, 既将临池而建的亭榭连成一片,不使孤单,又可通过复廊上一百余图案各异的漏窗两面观景, 使园外之水与园内之山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自然地融为一体,此可谓借景的典范。
五百名贤祠 在沧浪亭土石山南面,是面阔五间小院,正
厅三间。北面与之平行建有清香馆,仅相隔数步,中间留出夹 弄,祠馆有门相通,其布局方式非常独特。道光七年(1827) 梁章柜重修沦浪亭时,巡抚陶澎集吴郡名贤画像五百余人,钩 摹刻石,建名贤祠于隙地,咸丰年间被毁;同治十二年(1873) 得以重建。其南面是落地长窗,裙板刻如意花纹,内部三面粉 墙上,嵌有549幅历代人物平雕石刻像,为清代名家顾湘舟所 刻,每五幅刻于一方石上,每幅还刻有传赞
宽敞,连走路的地面都是软乎乎、滑溜溜的。可是,这么惬意的日子,王周士反而过 不惯。他觉得关在皇宫里弹唱,就像一只身陷金丝笼的百灵鸟,唱不出新歌,伸不开 翅膀。所以,他找机会借口生病,禀明皇上,又回到了苏州。这正应了王周士说 过 的话:“我们唱书,总想把书唱好,该怎样总是怎样呀!”
不仅是苏州的说书,沧浪亭更是以自己的特色吸引了乾隆皇帝。人微言轻宋代 园林艺术的代表,沧浪亭以清幽古朴见长。在造园艺术上,不落凡响,别具一格。
翠玲珑一景
仰之亭 在 沧浪亭内五百名 贤祠院前西侧, 为六角半亭,前 后皆有廊与翠玲 珑和五百名贤祠 相连。亭始建于 清同治年间,名 取《 诗经》 “高山仰止,景 行行止”。亭中 间嵌有文徽明画 像石刻,简古有 神,乾隆帝为之
题诗一首。西廊壁上有 金天翩《 沧浪亭诗》 书条石,南廊上嵌陶澎 记《 沧浪五老图咏》 、 《七友图》 、《 沧浪 亭小坐图》 等石刻, 生动传神,均出于当时 苏州名匠之手,是记载 清代士大夫在沧浪亭活 动的形象资料。
看山楼 在沧浪亭园之最南端,
为三层建筑物,楼名取自卢集 诗句“有客归谋酒,无言卧看 山”。其底层石屋二间,名为 “印心石屋”,横额石刻由道 光皇帝御书;屋内置石凳,是 暑处夏 。纳石凉屋之前佳砌有假山,围成小院,洞门上“圆灵证盟”题额,乃 林则徐所书。登临洞屋之上,但见飞檐翘角,结构精巧;二层卷 棚顶叠落有致,造型美观;近俯南园,平畴美池,屋舍俨然;远 眺城外,西南诸峰似隐约槛前;返身回望沧浪亭,则茂林幽竹, 恍如置身深山丛林之中。此楼筑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 ) ,因建 明道堂、五百名贤祠后,西南视野被挡,乃筑此楼以为补救,可 见当时造园者用心之良苦。
沧浪亭地处城南三
元坊,在现存苏州园林 中,历史最为悠久。全 园布局,自然和谐,堪 称构思巧妙、手法得宜 的佳作。与狮子林、拙 政园、留园列为苏州宋、 元、明、清四大园林。
苏江 州南 陈园 园 从林 林 周甲 甲 江天 南下
沧浪亭简介:
沧浪亭位于苏州城南,是苏州 历史最悠久的古典园林,始建于北 宋,为文人苏舜钦的私人花园,称 “沧浪亭”。沧浪亭在苏州现存古 典园林中历史最悠久,与狮子林、 拙政园、留园列为苏州宋、元、明 清四大园林。
兰花别称“花中君子”,清逸高 雅的香气又有“王者之香”的美誉。 沧浪亭植兰历史已有数十个春秋,每 年春天办兰花展也已有十年的历史。 沧浪亭的兰花圃中现已有约200盆兰 花,数10个品种,其中以蔡仙素、集 圆、汪字、龙字、宋梅、小打梅等较 为名贵。
“瑶华境界”座落在 “明道堂”南,庭院相隔, 轩三间,素雅质朴,“瑶 华”,传说中的仙花,色白 似玉,香味浓郁,见之则长 寿。轩南窗外丛竹掩映,轩 北院内植玉兰、柏树,原为 园主会客之所。看山楼“印 心石屋”上方筑楼,名“看 翘角,结构精巧,外形美观。登山楼可”俯,视飞南檐院、农田林 舍,远则可眺望城外,西南方七子、灵岩、天平诸山峰。
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诗人苏舜钦在河边建筑一亭,苏子美 借《沧浪之歌》中超脱世俗名利的清高意境,取名曰沧浪亭,苏舜 钦“时榜小舟,幅巾以往”在此清幽宁静的山水氛围中他感到“迹 与豺狼远,心随鱼鸟闲”,因此留下千古名篇《沧浪亭记》。
南宋绍兴初年,沧浪亭为抗金名将韩世忠所得,改名“韩园”。 清康熙年间,巡抚宋荦重建沧浪亭,并将明朝文征明隶书“沧浪亭” 三字作为匾额。一九六三年沧浪亭列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面水轩内
“观鱼处” 是一座取庄惠濠 梁问答和庄子濮 水钓鱼之意而名, 突出河面且三面 临水的方亭。在 亭中凭栏而坐, 园内外,河光山色,罗列眼前,观鱼赏 景,闲雅 超脱,令人陶醉。
沧浪亭立 于园土山东部, 高踞丘巅,飞 檐凌空,取 《孟子》和 《楚辞》“沧 浪之水清兮可 以濯我缨,沧 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句意而名,当年园主苏舜钦常于此会友呤诗。
到了沧浪亭,乾隆皇帝正等得不耐烦,要他马上开书。王周士不动声色,慢吞吞地说: “万岁坐在明烛边上,难道不知道四周一片漆黑?小人在黑暗里弹唱动作,万岁如何看 见?”
乾隆听了,虽觉得话里带刺,但也有几分道理。只好面带尴尬,命左右赐王周士明烛一根, 好令他快快开书。王周士手捧三弦,站立在那里,仍旧怕不响。皇上不禁生起气来,问 “何故还不开书?”王周士不卑不亢:“启禀万岁,小人说书虽是小道,但只能坐下,立 着不能说书!”
乾隆没听过苏州说书,不知道有这样的规矩。虎起了面孔,粗声粗气地说道:“赐座!” 内侍马上去搬座位,心里却犯嘀咕:皇帝面前一等大官,也不敢坐着说话。眼前这个说书 的,居然讨到了金凳,心里着实不服气。。
王周士可不顾这些,大模大样地坐下来。把
三弦一拔,“叮叮铛铛”的声音,既像百鸟朝凤, 又像金 鼓齐鸣。乾隆听得是眉开眼笑。王周士 最拿手的是《白蛇传》。于是就挑了最精彩的一 个片断说起来。说到端午节白娘娘怎样误吃雄黄 酒,怎样现出了原形吓死许仙,真是讲得绘声绘 色,活灵活现。乾隆听得津津有味,点头晃脑, 脱口喊出“好”字。
祠北清香馆,有漏窗粉墙之院落,植桂花数株;室内门 窗装修颇为精制,树根制成的陈设家俱,作飞禽走兽状,造 型颇特别。
“清香馆”是品赏桂花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