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蟹类增养殖学
虾蟹增养殖学虾蟹类实验报告
实习报告题目:虾蟹增养殖学生产实习课程虾蟹类增养殖学学生姓名学号班级实习地点实习时间指导老师GDOU-B-11-112广东海洋大学学生实验报告书(学生用表)虾蟹类类增养殖学生产实习实习报告一、实习题目:南美白对虾人工繁育技术二、实习时间、地点实习基地三、实习工具药品显微镜、解剖镜各2套、解剖工具、玻片、盖玻片等。
四、实习目的及意义:水产养殖专业是一门以实践性强的专业,对同学的动手操作能力有较高要求。
本次实习为提高同学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了解南美白对虾的育苗过程和技术要点,能较好运用书本学习到的知识,培养认真负责的实验态度和精神。
进而全面提高同学的综合素质水平,使同学能够对水产养殖技术以及行业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时能够在将来迅速适应养殖行业。
五、实习材料与方法:南美白对虾无节幼体六、实习数据:6.1.准备工作5月23日晚清洗南美白对虾虾池,并用高锰酸钾溶液消毒,然后冲洗干净。
5月24日,向南美白对虾虾池内加入过滤海水,60cm左右,加入甲醛使其浓度为20ppm,充气10分钟,使甲醛在水中充分混匀,然后停气,12小时后开始充气,使甲醛挥发。
6.2.放虾苗幼体5月25日,调节充其量,至微沸状放苗:将南美白对虾幼体从袋中取出放入盛有海水的桶中静置,沉底的为卵(包括死卵和未孵化出的卵),悬浮于水中并且游动的为南美白对虾五节幼体,用200目捞网过滤,取浮游的无节幼体,在200ppm的甲醛溶液中浸泡30~60s,然后用干净的海水冲洗干净,轻轻的放入水中。
一次不能过滤完的无节幼体需要重新静置再次过滤、消毒、冲洗干净才可放入水中。
放苗数量约110万(由于第一次使用的是100目的捞网,大部分幼体漏掉了),放幼体时间17:40.6.3.幼体发育观察5月25日无节幼体一期:5对附肢,末端一刚毛5月26日1:11 无节幼体1期:有眼点3:40 刚毛最多5-6条6:16 无节幼体3期尾部凹陷,3对尾棘。
A1 2 长一短末端刺,A2外肢7刚毛,3长侧刺,3长1短末端刺7:37刚毛上长出不能对称尾刺10:30 无节幼体4期出现5对尾棘,A2外肢8刺,4长侧刺,2长1中1短末端刺12:00 无节幼体5期出现7对尾棘5月27日4:00 蚤状幼体一期Z1复眼形成,有头胸甲,口器,头胸甲无额角,无复眼无眼柄5月28日12:30 幼体出现复眼一对,有2—3个红点15:30 到达蚤状幼体2期,Z2,出现额角5月29日10:00 蚤状幼体2期,有头胸甲,浅浅轮廓很出现12:30 蚤状幼体2期,复眼,眼柄明显,头胸甲明显5月30日4:00 出现蚤状幼体3期,尾肢生出与尾节形成尾扇8:00 尾节6+4刚毛12:10 步足无螯,游泳足乳突状5月31日10:00 少数进入糠虾幼体一期,M1,五对附肢呈芽突状21:00 多数进入糠虾幼体一期,游泳足两节,有稍显的乳突出现6月1日4:00 全部为糠虾幼体1期,游泳向后10:00 少数进入糠虾幼体2期,五对附肢呈短棒状,分为2节6月2日4:00 糠虾幼体2期的数量增多,倒后弹跳游泳18:00 多数为糠虾幼体2期6月3日21:00 开始由糠虾2期转为糠虾幼体3期6月4日4:00 多数为糠虾幼体3期6月5日4:00 观察到有仔虾,游泳足具羽状刚毛,底栖活动6月6日1:30 额角两个刺,部分游泳足末端有2刚毛18:30 大多转为底栖,全部向前游动。
虾蟹类增养殖学实训教学大纲
《虾蟹类增养殖学》实训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虾蟹类增养殖学》课程编码:课程性质:必修课学时学分:实践学时:8周适用专业:高职水产养殖一、性质、目的和要求《虾蟹类增养殖学》是水产养殖专业的主要专业课,加强实验实习是《虾蟹类增养殖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也是学好本门课的基础。
本课程理论和实践性比较强。
本课程实验实践教学,主要通过实验室和参加虾类的人工育苗或蟹类的人工育苗顶岗实习来完成,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掌握经济虾蟹类的基本工艺流程,为今后从事生产技术工作打好必要的基础。
二、主要仪器设备育苗厂、显微镜等三、实训方式与基本要求顶岗生产实习四、考核与报告实习结束写实习报告,考核采用四级考核制,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
五、实训项目设置与内容及指导书1、基础设施(1)供水系统该系统包括蓄水池、沉淀池、高位水塔、沙滤池以及水泵和进排水管道等。
(2)育苗室虾蟹育苗早期易受冷空气影响,中、后期在南方易受梅雨影响,故需建育苗室,进行室内育苗。
育苗室的作用主要是保温、防雨和调光。
育苗室的结构和材料要有利于透光、保温和抗风,要经久耐用,繁简可视各地条件而定。
一般采用土木结构,可用玻璃或玻璃钢波形瓦盖顶,四周安装玻璃窗。
若用玻璃钢波形瓦盖顶,要求透光率60~70%,颜色宜选用乳白色或浅绿色,如用玻璃天窗,应设布帘,以调节光线。
简易者可用编织塑料布和塑料薄膜作顶。
(3)育苗池育苗池是育苗场的主体部分,是生产虾苗的主要场所。
建池要求布局合理、操作方便、经久耐用。
育苗池有座式、半埋式或埋式等几种类型。
育苗池应有大有小,池形以长方形为好,操作方便,池深1.5~2米。
池壁可用钢筋混凝土灌注,也可用砖石砌成,外敷水泥,要求不渗漏、不开裂。
通常30—80m3水体的水池。
(4)亲虾越冬池亲虾越冬方式因地区而有不同。
室内越冬时要有保温性能好的温室,砖墙,双层窗户,室内光线控制在500米烛光即可。
(5)饵料室即对虾幼体饵料生物培养池,其中有单胞藻类、轮虫培养池,也包括卤虫孵化池等。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虾蟹类增养殖终极版
1、幼体分期对虾:无节幼体(6期)-蚤状幼体(3期)-糠虾幼体(3期)-仔虾(8~10期)沼虾:蚤状幼体(11期)-仔虾蟹类:蚤状幼体(5期)-大眼幼体(1期)-幼蟹龙虾:叶状幼体(11期)-后期幼体(1期)-幼虾2、虾蟹类的神经系统:链状神经系统3、虾蟹类鳃的类型:侧鳃;关节鳃;足鳃。
4、虾蟹类循环系统为开放式循环系统。
(必考)5、虾蟹类排泄系统:它的排泄器官:小颚腺(幼体)、触角腺(成体)。
6、蜕皮分为五个时期:蜕皮后期、后续期、蜕皮间期、蜕皮前期、蜕皮期。
8、四种生活史及代表(重点):一、完全河口区生活周期(例如新对虾属小型种类);二、近海偏好河口区生活周期(绝大部分对虾属);三、偏好近海高盐区生活周期(女神对虾属、鹰爪对虾属等);四、完全外海生活周期(似对虾属、洋对虾属等)9、日本对虾喜沙底;中国对虾、南美白对虾喜泥底;刀额新对虾喜海草底质。
10、热、电、气应安排在育苗区的下风处,且它们的工作间尽量集中。
11、育苗用水的五个程序:一、沉淀与过滤;二、盐度的调整;三、pH值的调整;四、重金属的调控:五、海水的消毒。
12、在育苗用水处理中的重金属调控EDTA-2Na螯合剂螯合重金属浓度为4~6 x 10-613、眼柄摘除方法:切除法、挤压法、镊烫法。
14、水中产卵受精孵化(对虾)分为产卵池原池孵化和集卵移池孵化两种。
15、精荚的提取:解剖法、指压法、电击法(6~8V)、吸取法。
16、虾蟹类主要养成模式:一、粗放养殖:鱼塭养殖、人工生态系养殖、半蓄水养殖;二、池塘养殖:潮差纳排水、淡水添加、覆膜高位池、封闭式循环过滤养殖;三、工厂化养殖;四、网箱或围拦养殖;五、池塘综合养殖。
1、简述中国对虾雌雄在外观上的区别中国对虾雌雄个体在外观上区别比较明显,雌虾的个体一般比雄虾个体大,在自然海区,雌虾略呈青灰色,雄虾略呈茶褐色。
雌虾在第四~第五步足的腹甲上有一略呈圆形、中间裂形开口的纳精囊,雄虾第一游泳足特化的交接器。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虾蟹生物学试题
1、头胸甲:虾头胸部的背面及两侧包被的一片甲壳称谓头胸甲。
2、额角(额剑):头胸甲的前端中央突出形成,它是防御、攻击的武器。
4、口器:由大颚、小颚和颚足共同组成的咀嚼器官为口器,与摄食有关,蟹为口框。
5、尾扇:由尾肢和尾节组成,既可以在在游泳时司身体之升降,也有强大的拨水弹跳能力,在遇敌时能急剧后退,避免受到袭击和伤害。
6、肢鳃:根据鳃的着生位置,把着生在胸部附肢底节上,无鳃轴鳃丝之分的鳃称为肢鳃。
7、侧鳃:根据鳃的着生位置,把着生在胸部附肢的基部上方身体侧壁上的鳃称为侧鳃。
9、足鳃:根据鳃的着生位置,把着生在胸部附肢底节上具鳃轴的鳃称为足鳃。
10、精荚:包被精子的豆荚状鞘,分为豆状估和瓣状体两部分。
11、体长:将虾体拉直后,眼柄基部到尾尖的长度即为体长。
12、全长:将虾体拉直后,第一触角基部到尾肢的长度即为全长。
13、触角板:第一触角的腹甲称为触角板,也叫触角腹甲。
14、胃磨:虾的贲门胃内壁,有许多角质的小齿形成的,可进一步磨碎食物功能的组织称为胃磨。
15、纳精囊:雌性交接器又称纳精囊,位于第四及第五步足基部的腹甲上。
16、雄性附肢:雄性对虾在第二对游泳足内肢内侧各有一个细小的突起,称为雄性附肢。
17、雄性交接器:由第一对游泳足的内肢连合组成的雄性生殖器官称为雄性交接器。
18、棒状体:在卵子产出后即向卵外排出包被卵子表面的身在短棒状胶质物体称为棒状体,也称周边体。
P3919、螯足:蟹的第一对胸足呈螯状称为螯足。
21、自切:蟹的附肢在受到强烈刺激或机械损伤时会在附肢基节和座节关节处断落,称为自切。
22、X一器官窦腺:由脑发出的视神经在眼柄内呈分节膨大,分别称为终髓、内髓和外髓,在外髓和终髓上有几处神经分泌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发出一条神经纤维束最后聚于一处形成窦腺,这几处神经细胞群和窦腺合称为X一器官窦腺。
激素是X一器官分泌的,经纤维束减至窦腺,窦腺是释放中心。
P3723、尖脐:雄蟹腹部呈三角形,第三、四、五节相愈合。
虾蟹类增养殖学教学大纲
《虾蟹类增养殖学》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虾蟹类增养殖学》课程编码:课程性质:必修课学时学分:理论学时:72学时实践学时:8周适用专业:水产养殖一、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1、教学目标本门课程是水产养殖专业的主干课程。
通过本门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虾、蟹类增养殖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操作,掌握虾蟹类的育苗基本原理及技术、养成原理及技术、虾蟹类的增殖。
2、基本要求通过学习本课程要掌握虾蟹类的生物学、虾蟹类的育苗原理及育苗技术,虾蟹养成原理与技术,池塘的综合养殖方法,了解虾蟹类的增殖,掌握对虾、河蟹、沼虾、梭子蟹的育苗及养成技术。
并初步具有从事虾蟹养殖生产、研究的能力。
二、讲授内容第一章绪论掌握虾蟹增养殖学的意义、我国发展虾蟹增养殖有那些有利条件,目前我国及世界虾蟹增养殖的概况、当前我国虾蟹增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二章虾蟹类生物学第一节虾蟹类的外部形态掌握虾蟹类的外部形态,比较虾蟹外部形态的异同。
第二节虾蟹类的内部器官掌握虾蟹类的体壁结构、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繁殖、排泄系统、生殖系统、肌肉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各系统的结构功能。
重点掌握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繁殖、生殖系统等各系统的结构功能。
第三节虾蟹类的繁殖掌握虾蟹的性征繁殖方式、性腺的发育及配子的生成,交配产卵方式及时间,受精及胚胎发育、幼体发育的方式及形态、环境对他们的影响。
第四节虾、蟹的生长掌握虾蟹的生长方式及各种表示生长方式的指标。
第五节饵料与摄食虾蟹的食性与饵料的组成、摄食与摄食方式。
第六节虾蟹类的生活史与栖息虾蟹的生活史,变态发育,栖息,回游,栖息与环境的关系第七节十足目的分类及主要养殖种类了解十足目的分类及目前主要的养殖种类及所在的分类地位。
第三章虾蟹育苗原理与通用技术学习本章的目的是要求学生了解育苗厂的选址、设计、建设。
掌握育苗用水的处理内容及方法、亲体培育及产卵孵化、幼体的培育等技术。
第一节育苗厂设计的基本要求育苗厂选址的条件,育苗厂的设计建设,育苗厂设施的功用第二节育苗用水的处理掌握育苗用水的各种处理方法第三节亲体培育掌握不同种类、不同品种亲体的年龄规格,促熟交配的方法。
虾蟹类增养殖学
《虾蟹类增养殖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内肢:双肢型附肢的内侧分枝,由原枝顶端内侧发出,其节数由种类而定,软甲类甲壳动物附肢的内肢一般分为座节、长节、腕节、掌节和指节等5节。
2、体长(虾):眼柄基部或触角基部眼眶缘至尾节末端的长度。
3、雄性交接器:十足类甲壳动物雄性个体第一或第二腹肢左右内肢联接完成的管状交接器。
在交配时协助将精荚输送到雌体都纳精囊中,不同种类都雄性交接器构造不同,可作为分类都依据。
4、侧鳃:着生在十足类动物附肢基部上方身体侧壁上的鳃。
包被在头胸甲两侧所形成的空腔内,具呼吸功能,分类依据之一。
5、甲宽:头胸甲的最宽处的长度,最宽处如为齿时则自齿的基部起量。
6、雌性交接器:亦称纳精囊,十足类甲壳动物雌性个体位于第四及第五胸足基部之间都交配器官。
他有前叶、后叶、和侧叶组成。
中央为一开口,通常呈囊带装。
具有储存精子的功能。
其形态是分类都重要依据。
7、虾苗淡化:罗氏沼虾和河蟹的发育都要经过变态,且幼体必须在办海水中发育,而成体在淡水中成长,因此当90%的幼体变态后,即可进行淡化。
即在虾池的进水口放入淡水,同时出水口打开,逐步更换海水为淡水的过程,淡化过程需6~8h。
8、生殖节:具外生殖器的腹节。
上有产卵器和生殖孔9、雄性腹肢:虾类雄体第二腹肢内侧的细棒形带刺突起。
有辅助交尾都功能。
10、足鳃:着生在十足类甲壳动物胸肢底节上的鳃,具呼吸功能,分类依据。
11、生殖蜕壳:有些甲壳类动物在生殖季节到来时候,必须完成一次蜕壳,然后开始行生殖。
如河蟹,9~10月中旬,黄壳蟹蜕变成青壳蟹就是生殖蜕壳。
二、判断题(×)1.再生的速度与个体及环境有关,未成熟者再生能力差。
(√ )2.自然海域中国对虾、溞状幼体、糠虾幼体的饵料以多甲藻为主。
(×)3.虾蟹类的精子具鞭毛,入水后游动力较强。
(√ )4.三疣梭子蟹一般早期产卵的是大型个体,中后期的是中小个体。
(×)5.颚舟片指得是第二小颚内肢,其功能是划动水流,以利呼吸。
(完整版)虾蟹增养殖学教学大纲
虾蟹增养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地位、作用与任务《虾蟹增养殖学》是研究虾蟹类的生物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一门学科,是水产养殖专业必修的主要专业课之一,它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直接为虾蟹类养殖科研、生产服务。
本课程除从有关的基础学科吸收—定的理论知识外,主要是总结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科研成果和群众养殖中悠久而又广泛的生产经验及,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该课程主要研究经济虾蟹类养殖的生物学原理、生产技术,介绍常见经济虾蟹类的人工繁殖、苗种培育、成体养殖及增殖措施等基本技术。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比较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虾蟹类养殖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生产技能,为今后从事专业生产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正确掌握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理解甲壳动物所涉及的内容及其与相关课程的关系;使学生充分了解虾蟹类养殖的意义及其重要作用,理解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使学生掌握虾蟹类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以及生长发育。
使学生理解虾蟹类的生理生态,掌握主要的、常见的养殖经济虾蟹类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尤其是生态及繁殖习性。
使学生了解虾蟹类生殖细胞的类型、发生过程,了解性腺发育、受精、胚胎发育过程中变化规律及其与内、外部因子的关系。
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虾蟹类的鉴别与分类。
3.使学生理解主要养殖种类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尤其是生态、繁殖习性以及个体发育过程的基本知识和规律,为进行人工增殖,人工育苗奠定基础。
使学生掌握主要养殖虾蟹类的人工育苗及养成的基本方法和过程,重点掌握几种主要经济虾蟹类的生物学知识和人工育苗、养成、加工等技术操作,熟练掌握适合当地养殖的经济虾蟹类的生物学知识、人工育苗、养成、加工等技术操作。
使同学们了解虾蟹类育苗和养成及增殖过程中的病敌害,使学生理解虾蟹类的育种技术。
4.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对学生进行生物与环境、宏观与微观、结构与机能、整体与局部四个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从而培养出面向基层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技能的科技人员。
虾蟹类增养殖学实验实践教学指导书
虾蟹类增养殖学实验实践教学指导书对虾育苗实训要点一、育苗基础设施(一)育苗室(二)育苗池育苗池是育苗场的主体部分,是生产虾苗的主要场所。
建池要求布局合理、操作方便、经久耐用。
(三)饵料池即对虾幼体饵料生物培养池,其中有单胞藻类、轮虫培养池,也包括卤虫孵化池等。
(四)亲虾越冬池亲虾越冬方式因地区而有不同。
室内越冬时要有保温性能好的温室,砖墙,双层窗户,室内光线控制在500米烛光即可。
(五)供水系统该系统包括蓄水池、沉淀池、高位水塔、沙滤池以及水泵和进排水管道等。
(六)充气设备充气对于育苗有多方面的意义,是工厂化育苗不可缺少的条件。
它包括充气机、送气管道、散气石或散气管。
(七)增温设施对虾胚胎发育和幼体发育与水温关系密切,增温和控温是对虾育苗的一个重要措施。
(八)供电装置育苗期间要求不间断地供电。
(九)育苗工具对虾育苗除有配套设施外,还需有一定的仪器和必要的育苗工具,以便使用时得心应手。
二、育苗用水的处理育苗用水的处理包括水温、盐度、PH值的调整,消除或降低水体中超量金属离子以及防范和清除水体中敌害生物等。
三、亲虾的选择与培育人工育苗的亲虾主要来自3个方面:一是直接采捕于自然海区产卵场;二是选用人工养殖的成虾进行越冬培育;三是捕捞海区尚未成熟的成虾进行培养,采取措拖促进性腺发育成熟。
选择亲虾可参考下列标准:第一,个体大,附肢齐全,无病,对外刺激反应灵敏,不易捕捉,手握时有较强的挣扎感,食欲旺盛;第二,体表光洁,体色正常,甲壳晶莹透明,硬度大,没有机械损伤,鳃体正常(无溃烂,不变黑);第三,卵巢宽大饱满,纵贯整个身体背面,外观卵巢边缘轮廓清楚,成熟度好(色泽为暗绿或褐绿色);第四,纳精囊饱满凸出,外观乳白色(表明已经交尾);第五,如果捕捞自然海区亲虾,以挑选处于产卵盛期的亲虾为最好,一则亲虾数量多,挑选余地大,二则卵巢成熟度比较一致。
四、亲虾的培育方法在人工控制条件下,采取措施可以促使对虾性腺发育成熟五、虾苗培育及水质条件控制(一)培育方式近十年来,我国对虾育苗工艺和育苗技术不断得到改进和提高,育苗方式方法也多种多样,从简单的网箱育苗到人为控制条件下的工厂化育苗,其中有室外水泥池育苗、土池育苗和室内小水槽育苗等,并从纯种投喂发展到生物群落育苗方式。
虾蟹增养殖技术
虾蟹增养殖技术
虾蟹是非常受欢迎的水产品,因此虾蟹养殖技术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技术。
以下是虾蟹增养殖技术的介绍:
1.水质管理:虾蟹生长需要良好的水质环境,水质管理是虾蟹养殖的关键。
在养殖过程中,需要经常监测水质,保持水质清洁,避免水污染。
2.养殖池建设:养殖池的大小和深度需要根据虾蟹的生长和品种来确定。
养殖池需要保持水流畅通,避免死水区的产生,同时要注意光照充足。
3.饲料管理:虾蟹需要合适的饲料来保持健康成长。
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根据虾蟹的种类和生长阶段来选择不同的饲料,并控制饵料的分配量。
4.疾病防控:虾蟹容易感染疾病,因此疾病防控是虾蟹养殖的重要环节。
需要注意水质和饲料的卫生情况,定期检查虾蟹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
5.养殖周期和收获:虾蟹的养殖周期和收获时间取决于虾蟹的种类和养殖环境的温度等因素。
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根据虾蟹的生长情况来制定养殖计划,以确保最佳的收获时间。
总之,虾蟹养殖技术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水质管理、养殖池建设、饲料管理、疾病防控和养殖周期等,才能实现高效、安全、健康的养殖。
- 1 -。
虾蟹增养殖技术
虾蟹增养殖技术
虾蟹增养殖技术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提高虾蟹的养殖产量和质量,并且控制病害的发生,降低养殖成本,从而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具体的技术包括:
1. 养殖环境的控制:虾蟹需要适宜的养殖环境,包括水质、水温、饵料等方面,可以通过水质调控设备、光照、氧气增氧等手段实现。
2. 合理的饵料配方:虾蟹需要适宜的营养物质供给,可以根据虾蟹的生长阶段和养殖密度合理配置饵料,提高虾蟹的养殖效益。
3. 病害防治措施:虾蟹容易发生各种病害,需要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如定期检查、预防接种、药物治疗等。
4. 养殖管理:定期清洁池塘、换水、补充营养物质等,都是养殖管理的重要内容。
5. 科学的养殖技术:可以采用种苗选育、养殖模式改进、环境控制等科学技术提高虾蟹养殖效益。
总的来说,虾蟹增养殖技术的发展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积累,通过不断地改进和创新,才能使虾蟹养殖行业获得更好的发展。
- 1 -。
川农15年春《虾蟹类增养殖学(本科)》在线作业答案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80 分。
)
1. 幼体棘毛萎缩病()
A. 由细菌感染所致
B. 由室内光线太强所致
C. 由水中重金属离子超标所致
D. 由充气量过大所致
正确答案:C
2. 雌虾的性腺。
A. 只能成熟一次
B. 可以多次成熟
C. 不能成熟
D. 与产卵次数无关
正确答案:B
3. 供水系统中使用的输水管是。
A. 聚氯乙烯塑料管
B. 镀锌管
C. 普通钢管
D. 聚乙烯塑料管
正确答案:D
4. 纳精囊是()的性腺
A. 雄虾产生精子的地方
B. 卵子受精的地方
C. 雌虾贮存精子的地方
D. 雌虾
正确答案:C
5. 虾蟹类大颚的最主要的功能是()。
A. 辅助呼吸
B. 咀嚼、磨碎食物
C. 辅助咀嚼。
虾蟹增养殖学课件资料
虾蟹增养殖学课件资料一、课程简介:《虾蟹增养殖学》是研究经济虾蟹类生存、生长、繁殖的内在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以及人工地满足这些条件技术措施;是研究虾蟹类增养殖原理与应用技术的一门新的科学;可用来培养既有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生产技能的虾蟹类增养殖的高级技术人才。
本课程同时总结与传授了近年来较新的生产经验和科研成果,相信随着虾蟹养殖事业的发展,其原理及应用技术必将得到更大的充实、完善。
二、第一章———虾蟹类增养殖概况及资源1、发展虾蟹类增养殖的意义:(1)发展虾蟹类增养殖首先是为了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2)除供食用外,虾蟹类还可以治疗某些疾病;(3)从虾蟹壳中提取的甲壳素在工业上用途很广;(4)开展虾蟹类增养殖,可以再人工条件下培养苗种,向海洋、湖泊中放流,增强近海或者内陆水域中的虾蟹类资源。
2、发展虾蟹养殖的有利条件:(1)产品价值高;(2)产品是外贸的畅销项目,是颇具吸引力的外贸资源。
因此,养虾业受到国家特别的重视和支持。
目前,我国出口的种类有对虾、新对虾、龙虾、青蟹、毛蟹、梭子蟹等等;(3)生长快,生长周期短,生产设备简单,资金周转较快;(4)虾蟹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
总的说来,虾蟹类对水温、氧气、水流等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比一般海水鱼强;(5)种苗来源有保证,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的养殖种类都已能人工生产苗种;(6)食性广,饵料较易解决。
虾蟹类虽然基本上都是肉食性的,要求高蛋白饵料,但比起一般的海水肉食性鱼类,则对饵料的要求比较宽;(7)我国海岸线漫长,滩涂辽阔,有大量的适建场地,沿海人力资源丰富,又有适应于各地地理条件的多种虾类和蟹类,具有发展虾蟹增养殖的优厚条件。
3、我国的虾蟹资源:我国的虾蟹资源是非常丰富的,中国海区的虾蟹类绝大多数来源于热带印度—西太平洋区的暖水性种,也有少数来自日本海和鄂霍次克海等北温带水域的冷水性种。
淡水虾类资源主要为沼虾属种类;蟹类主要为海水中生,淡水中长的中华绒螯蟹,几乎遍布全国沿海及内陆水域。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虾蟹增养殖学
1、育苗场场址选择:1.海区的条件:盐度25~32,最低不低于20;pH值7.8~8.4;水交换好、无污染;底质以沙质或礁石为佳;藻相以硅藻优势、甲藻少;2.场基坚固,抗风能力强;3.淡水水源充足4.电力、交通便利。
2、育苗用水处理的程序1、沉淀与过滤:天然水域常受径流、降雨的影响,环境因子的变化大,有机物和悬浮物多,所以一般育苗场均建有沉淀池贮水。
沉淀池可选择土池或水泥池。
育苗用水经沉淀后需要过滤消除杂藻、有机物、敌害生物。
虾蟹育苗用水一般要经过二级过滤后方可使用。
2、盐度的调整:不同种类的虾蟹育苗对盐度的有不同的要求:对虾25~32;蟹类13~17;河蟹8~25;罗氏沼虾8~15。
盐度突变不得超过±2。
因此必须对天然海水进行盐度调整。
3、pH值的调整:虾蟹类苗种要求水的pH值为7.8~8.4,天然海区的pH值一般过高,可采用黑暗沉淀的方法降低pH值;pH值过低时可用生石灰提高。
4、重金属的调控:一般用浓度4~6 x 10-6 的EDTA-Na2螯合剂螯合重金属。
5、海水的消毒:药物消毒:氯制剂(漂白粉/强氯精/二氧化氯)、碘制剂(碘伏/季氨盐碘)、海因类、苯扎溴氨等;物理消毒:紫外线发生器;生物处理:光合细菌等益生菌类。
3、育苗水环境的控制1、水温育苗过程应保证水温的恒定,在适温条件下,尽量提高水温以缩短育苗周期(斑节虾25 °C, Z1~P1需12~15天;31 °C ,仅需5~7天)。
但应避免高温育苗。
添水、换水、或升温时应注意温差的变化:T水突变<±0.5°C;T水日变化<±2°C。
2.盐度:对虾盐度应控制在25~35范围内,育苗用水盐度尽量在最适状态。
沼虾、蟹类应控制在12左右,到仔虾或蟹大眼幼体后可以过渡到淡水。
育苗期盐度突然变化应<±2。
3.pH值:常规指标。
虾蟹类幼体对pH值有严格的要求,一般认为pH值应在7.0~9.0范围内,生产上要求pH值在7.8~8.6范围内,近似于自然海水,对于有些虾类在pH值低于7.5或高于8.6时对幼体发育不利。
虾蟹类增养殖学
虾蟹类增养殖学考试题目整理一、名词解释:(6)18分1、氧债(P89):(OD)是指好气性微生物、有机物的中间产物及无机还原物在缺氧条件下理论耗氧值受到抑制的哪一部分耗氧量。
是理论耗氧量与实际耗氧量之差:OD=TOC-AOC2、潜在性酸性土壤(P101):由于地壳形成的过程,滩涂上有大量二硫化铁。
这种含二硫化铁的土壤,只有经过曝晒后与氧气反应,变成三硫化铁,与水接触后生成硫酸。
在未氧化之前不呈现酸性,所以又称为潜在性酸性土壤。
3、泛池(P59):虾蟹苗池内经常出现许多絮状物,有时将幼体粘住造成死亡。
该絮状物是由幼体粪便、有机物颗粒及细菌组成。
其形成原因是有机物丰富,细菌大量繁衍的结果,有时排水过多,充气量突增,也会将池底污物冲起来形成类似情况。
(施加氯霉素/池内撒上一层砂防止池底上泛)【由于缺氧而大量死亡】4、日照长度(P82):日照长度是表示每天太阳日照时数,日照时数是指在某一段时期内,太阳照射地面的总时数。
其中又分为可能日照时数与实际日照时数。
5、溶解O2的水平变化垂直变化(P88):(1)溶解氧的水平变化:风向使池塘中各处受风力影响不同,溶解氧的含量也不同,一般情况下是下风处的氧气条件好于上风处。
(2)溶解氧的垂直变化:主要是因为水中辐照度和浮游植物都有垂直的梯度变化,结果导致白天表层氧常常过饱和,而底层由于光照不足及存在大量消耗氧气的有机物,氧气常很低,甚至接近于零。
6、补偿深度(P83):日间在池塘的某一深度,其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产氧量恰好等于浮游生物(包括细菌)呼吸作用的消耗量,此深度(m)即为补偿深度,此点的辐照度即为补偿点(单位μE)。
7、池塘的鱼虾产力(P99):鱼(虾)产力是指保证鱼(虾)再生产速率的能力。
可分为实际鱼(虾)产力和潜在鱼(虾)产力。
前者与鱼(虾)产量相当,后者指可能提供最高鱼(虾)产量的能力。
8、饵料系数:饵料系数又称增肉系数,即饵料用量与养殖鱼类增重量的比值,饵料系数=总投饵量/鱼总增重量,是衡量饵料质量及鱼虾利用能力的重要指标。
虾蟹类的增养殖
养殖—在人工控制的水域,通过对渔业对象进行投饵、施肥或仅利用天然 饵料等方法,达到提高渔业产量的目的。 增殖—在天然水域采用恢复、维持和增加等人为措施,促进渔业对象自 然繁育、生长,补充群体数量。达到保护和扩大渔业生产的目的。 渔业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早期文明的发祥、蛋白质来源 20%) 渔业资源的特点(自然再生能力有限) 渔业资源利用率低,人为干预过度(水利建设、过度捕捞等) 目的—归纳来说,提高水域鱼产力。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改造水生动 物区系结构、改善栖息环境条件)
C.
•
地理气候条件:
大部分陆地水域处于中纬温带、亚热带。“雨热同季”、季风 气候影响。近海暖寒流交汇、近岸上升流等
增养殖的任务和面临的问题
渔业产量的历史背景资料(单位:万吨)
年 度
1988
1993 1999
总 产 量
1039
1826 4005
海水产量 养殖 捕捞 合计
578
309 974 767 1498 1076 2472
1) 2) 3) 4) 1) 2) 3) 4) 环境自然资源变动的原因和资源容量; 饵料生物组成和敌害生物的状况; 海区环境条件; 病原生物的危害程度。 海区的水文、底质条件; 海水的理化特性; 敌害生物种类和危害; 远离盐场和扬水站
2. 放流海区的选择:
意义:
• • • •
内容:
发展增养殖的条件和任务
优越的自然条件:
A.
• •
水域资源:
淡水 13.6万km2,可开发的占65%以上 海水 200哩专属区43万km2,10m浅海、滩涂667万hm2,可作 人工养殖的水域约133万hm2,仅开发利用40万hm2。
虾蟹增养殖
虾蟹增养殖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X-器官:X-器官为神经分泌细胞的集合体,由五个神经分泌细胞团组成,产生神经内分泌物质,并由神经纤维导入窦腺。
主要分泌蜕皮抑制激素和性腺抑制激素。
2、Y-器官:为一来源外胚层的非神经内分泌器官,在虾蟹类体内形状各异,位置亦不同。
主要分泌物为蜕皮激素。
3、大额器官:成对分布于大额基部,其分泌产物被认为是一种性腺刺激激素,可促进卵黄合成及卵巢发育。
其活动受X-器官-窦腺复合体神经内分泌物的调控。
4、虾池综合养殖:指虾池多元化立体养殖,包括对虾多茬养殖、多品种轮养、多品种混养等。
5、综合养殖:在一池内建立一个科学的群落结构,通过多种不同营养级,养殖种类的合理搭配,促进池塘内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6、洄游:随着虾蟹类的生长。
成熟,动物通常改变栖息地,这种栖息地的改变大多通过较长距离的移动和迁徙完成,称之为洄游。
虾蟹类的洄游有生长时期的洄游、越冬洄游以及生殖洄游几种类型。
7、蜕皮:狭义的蜕皮仅指虾蟹类从旧壳中脱出的短暂过程,广义的蜕皮过程则是一个连续的变化过程,贯穿虾蟹类的整个生命周期。
包括发育蜕皮、生长蜕皮、生殖蜕皮。
8、自切:在其附肢有机械性损伤时,虾蟹类亦会自行钳去残肢或使其脱落,这种现象称自切。
9、促雄性腺:促雄性腺为一中胚层来源之分泌腺,位于输精管末端,贴于精荚囊之侧。
其分泌物具有使性腺原基发育为雄性生殖腺,并促使雄体出现第二性征的功能。
二、简答:1、交配的环境,技术特点?(1)虾蟹类的交配在夜间进行,一般自日落之后至子夜过后。
(2)具开放式交接器的种类在性腺成熟后交配,然后立即产卵。
(3)具封闭式纳精囊的种类在交配时仅雄性成熟,雌性尚未成熟,交配后须待卵巢发育成熟后方可产卵。
(4)封闭式纳精囊的种类在交配前进行生殖蜕皮,在新壳完全硬化之前交配以利于精荚的植入。
2、轮虫、卤虫培养的外部条件?(1)轮虫: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鳌较高,利用鲜酵母培养的轮虫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低,使用前应进行强化培育,即投入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绿藻,或鱼油(或鱼油肝)拌合酵母投喂两天。
虾蟹类增养殖学重点
生长时期的洄游(索饵洄游):是指虾蟹类在生长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变更栖息地的洄游。
有时动物随其饵料生物的移动而发生的洄游又称索饵洄游。
越冬洄游:越冬洄游是指随温度降低,动物向深水区温度较高的越冬场的移动。
生殖洄游:生殖洄游是指成熟个体向产卵场移动的洄游。
在近岸生长的蟹类随生长向深海移动,在深海产卵繁殖,有时也称做生殖洄游。
补偿深度:日间在池塘的某一深度,其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产氧量恰好等于浮游生物(包括细菌)呼吸作用的消耗量,此深度(m)即为补偿深度,此点的辐照度即为补偿点。
(影响因素:光照强度、透明度、有机物含量)增氧层:补偿深度以上的水层。
耗氧层:补偿深度以上的水层。
氧盈:超过溶解氧饱和度100%以上的值称为氧盈。
氧债:是指好气性微生物、有机物的中间产物及无机还原物在缺氧条件下理论耗氧值受到抑制的那一部分耗氧量。
是理论耗氧量与实际耗氧量之差。
溶解氧的垂直变化:一般主要是因为水中辐照度和浮游植物都有垂直的梯度变化,结果导致白天表层氧常常是过饱和,而底层由于光照不足及存在大量消耗氧气的有机物,所以氧气常很低,甚至接近于氧。
溶解氧的水平变化:池塘中因风向,使各处受风力影响不同,溶解氧的含量也不同,一般情况下是下风处的氧气条件好于上风处。
溶解氧的昼夜变化:随着光线的增强及辐照时间的延长,池中溶解氧在白天逐渐增多,夜间光合作用停止时而由于水呼吸及养殖对象的呼吸,氧溶解又迅速下降,至黎明前往往降至很低,甚至造成虾蟹窒息死亡。
溶解氧的季节变化:溶解氧的变化幅度冬季小夏季大。
(夏季光合作用强)潜在酸性土壤:由于地壳形成的过程,滩涂上有大量二硫化铁。
这种含二硫化铁的土壤,只有经过曝晒后与氧气反应,变成三硫化铁,与水接触后生成硫酸。
在未氧化之前不呈现酸性,所以又称为潜在性酸性土壤。
开放式纳精囊:为无甲壳、骨片等形成的囊状结构,仅在第四、五对步足间腹甲上由甲壳褶皱、凸起及刚毛等甲壳衍生物形成一区域用于接纳精荚,精荚多附于其上。
水产动物增养殖学虾蟹考前必备
一、名词解释对虾工厂化育苗:是指根据虾的繁殖特点以及胚胎、幼体变态发育的需要,采用工业化手段,满足亲体性腺发育、胚胎发育以及幼体变态发育的生理需求,保证幼体顺利地变态发育,成为可供养的虾苗。
生态育苗:在育苗过程中从水质、种苗、饲料等各个方面严格保证虾苗的品质,而且在育苗过程中不使用任何药物,是在良好的生态条件下进行育苗。
亲虾:用作繁殖虾苗的已达性成熟的雄虾和雌虾。
亲虾培育:将拟作为亲虾使用的雄虾和雌虾培育到性腺成熟的过程。
对虾产卵量:一条雌虾一次能够产卵的数目。
产卵率:实际产卵量和理论产卵量的比值。
受精率:受精率=受精卵数/检查卵的总数×100%。
洗卵:是指将对虾受精卵30目滤去残饵及粪便,再用洁净或消毒海水冲洗3min,冲洗去水中的病毒和细菌,然后在放到培育槽孵化及培育的过程。
高位池养殖:在高潮线以上的或高于海平面上建立非泥地养殖场进行精养的方法。
工厂化养殖:工厂化养殖是指借助工业化条件和设施,为高密度养殖提供适宜的环境,以高产、优质、高效的渔业生产为目的的养殖方式。
地膜养虾:用高强度的HDPE塑胶地膜,人工热黏合铺设覆盖整个虾池,包括池底和池坡,地膜虾池比较稳定,不受虾池底质影响,清理池底既方便又彻底,因此可以减少病害发生。
精养:以人工投饵为主,用低质蛋白换取高蛋白的一种生产方式,是当前我国养蟹采用的主要方式。
半精养:又称人工生态系养殖方法,面积为几十亩,基本原理是通过清除敌害生物,促进饵料生物的繁殖,合理的放苗创造一个适于蟹生长和生活的生态环境,同时补充适当和饵料,以充分发挥和提高池塘的生产能力。
粗养:是一各较落后的养殖方式,面积从几十亩至几百亩,在养殖过程中不投饵、依靠水域中的天然生物饵料因此产量低,过去南方不少地方采用此种养殖方式,现在已基本不采用。
酸性硫酸盐土壤:通常指含金属硫化物的土壤。
土壤所含金属硫化物在与大气和水接触的情况下,可发生氧化而生成硫酸。
酸性硫酸盐土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虾蟹类增养殖学》第1~10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日照长度:表示每天太阳日照时数日照时数:在某一段时间内,太阳照射地面的总时数补偿深度:日间在池塘的某一深度,其浮游植物的光合作产生氧的量恰好等于浮游生物呼吸作用耗氧的量,此深度称为补偿深度增氧层:补偿深度以上的水层耗氧层:补偿深度以下的水层氧盈:超过溶解氧饱和度100%以上的值称为氧盈氧债:指好气性微生物、有机物的中间产物及无机还原物在缺氧条件下理论耗氧值受到抑制的哪一部分耗氧量潜在性酸性土壤:由于地壳形成的过程,滩涂上有大量二硫化铁。
这种含二硫化铁的土壤,只有经过曝晒后与氧气反应,变成三硫化铁,与水接触后生成硫酸。
在未氧化之前不呈现酸性,所以又称为潜在性酸性土壤投饵率:全长:额剑前端至尾节末端的长度体长:眼柄基部或额角基部眼眶缘至尾节末端的长度(虾);甲宽:头胸甲的最宽处的长度,最宽处如为齿时则自齿的基部量起(蟹);甲长:头胸甲前缘至后缘中线的长度(蟹)开放式纳精囊:无甲壳、骨片等形成的囊状结构,仅在第四、五对步足间腹甲上由甲壳皱褶、凸起及刚毛等甲壳衍生物形成一区域用于接纳精荚,精荚多粘附其上封闭式纳精囊:触角腺:位于两眼内侧,其基部为排泄器官,称为触角腺X-器官:在对虾眼柄中视神经节附近,有一细胞团,称为X器官。
二、问答题1.对虾和虾类的主要形态特征及区别:答:虾形动物体修长,腹部发达,大多有发达的额角,又可依腹肢发达程度及游泳能力分为游泳虾类和爬行虾类,前者主要包括对虾类、真虾类;后者主要为龙虾类、螫虾类。
(身体分节,头部6节,胸部8节,腹部7节;雌体第一腹肢内肢极小,雄体第一腹肢内肢变形形成雄性交接器,雄性生殖孔开口于第五步足基部,雌性生殖孔开口于第三步足基部)蟹类头胸部发达、扁平,腹部不发达或退化,折叠于头胸部之下,第一对步足极发达为大螯,一般无额角。
蟹类游泳能力较差,主要活动方式为爬行。
(蟹类腹肢不发达,雄性腹肢退化,仅存第一、二对腹肢,形成交接器。
雌性第二至第五对腹肢存在,具内、外肢,密生刚毛,用于附着并抱持卵子)2.虾蟹口器的组成构造:答:大颚,第一、二小颚,与第一至第三颚足共同组成3.虾蟹身体的分节情况及附肢的数量、特征。
答:头部6节,胸部8节,腹部7节。
虾类:头部分为六节,第一节具有一对复眼、其他体节每节都有一对附肢,依次为第一触角、第二触角、大颚、第一小颚、第二小颚;胸部的八对附肢依次为颚足三对,步足五对;内肢五节,发达,外肢退化;腹部有五对双肢型的游泳足、一对腹肢和尾节。
蟹类:头胸部两侧生有成对的胸足,第一对通常特别粗壮,螫状;腹甲分为七节,一般第一至三节愈合,第四至七节分节明显;蟹类腹肢不发达,雄性腹肢退化,仅存第一、二对腹肢,形成交接器。
雌性第二至第五对腹肢存在,具内、外肢,密生刚毛,用于附着并抱持卵子。
4.对虾雄性附肢的位置,贮精囊的位置、颜色。
答:5.几种养殖对虾雌虾纳精囊的类型及位置。
答:虾类的雌性交接器又称纳精囊,位于第四、五对步足基部之间的腹甲上。
分为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种类型。
6.虾蟹第一触角鞭和第二触角鞭功能的差异。
答:7.虾蟹消化腺的数量和名称。
答:消化腺为一大型致密腺体,位于头胸部中央,心脏之前方,又称为中肠腺或肝胰脏。
肝胰脏的主要功能为分泌消化酶和吸收、贮存营养物质。
8.虾蟹循环系统的组成构造及特点。
[开管式、只有血窦而没有静脉]答:虾蟹类的循环系统属开管系统,即血液在流动中经开放的血窦完成循环。
虾蟹类的循环系统由心脏、动脉、血窦、血液等组成。
9.虾蟹类鳃结构的特点及差异。
答:鳃具十分宽广的表面积以及丰富的血管。
鳃的结构有枝状鳃、丝状鳃或叶状鳃,对虾类为枝状鳃,其他虾蟹类为丝状鳃或叶状鳃。
10.虾蟹类触角腺的功能及位置。
答:位于第二触角基部。
触角腺分为腺质部与膜质部两部分。
主要功能是渗透压调节及离子平衡。
11.虾蟹类X-器官和Y-器官的位置及生理功能。
答:X器官位于虾蟹类动物的眼柄,功能为抑制Y-器官蜕皮激素的分泌,后者抑制性腺的发育;Y-器官为一来源外胚层的非神经内分泌器官,在虾蟹类体内形状各异,位置亦不同,主要分泌物为蜕皮激素。
12.对虾类、真虾类和蟹类繁殖方式及特点有什么差异?(包括产卵方式和受精卵的孵化方式、时间)答:对虾类的繁殖方式为体外受精、体外发育。
具封闭式纳精囊的种类交配后精荚贮于纳精囊中,具开放式交接器的种类精荚则粘附于其中,产卵时也排出精子,在水中受精,受精卵在水中发育、孵化。
真虾类则抱卵,受精卵粘附于母体腹肢的刚毛上发育,孵化后脱离母体。
蟹类繁殖为体内受精,体外发育。
交配后精荚贮于母体内的受精囊中,卵产出过程中与受精囊中释放出来的精子相遇受精,再产出体外。
卵产出后被抱持于母体腹部的腹肢上发育孵化。
13.对虾类和真虾类幼体发育阶段的划分及分期、幼体的食性有什么差异?答:主要的幼体阶段包括无节幼体、蚤状幼体、糠虾幼体、后期幼体等阶段。
无节幼体:幼体卵圆形、倒梨形,具三对附肢,为游泳器官,体不分节,具尾叉,幼体不摄食,卵黄提供营养,营浮游生活,一般分为六期。
对虾类的初孵幼体为无节幼体。
蚤状幼体:身体分为头胸部与腹部,分节明显,出现复眼,颚足双肢型为运动器官,后期尾肢生出,形成尾扇。
蚤状幼体亦为浮游生活,开始摄食,多为滤食性,后期始具捕食能力。
糠虾幼体:腹部发达,出现腹肢,胸肢双肢型,营浮游生活,捕食能力强。
后期幼体:虾类的后期幼体称仔虾,具全部体节与附肢,外形基本与成体相似。
此时生活习性常有改变,底栖种类在此期放弃浮游习性,转入底栖生活。
14.虾蟹类蜕皮分为哪几种类型?答:发育蜕皮或变态蜕皮、生长蜕皮、生殖蜕皮15.对虾的洄游有哪几种类型?答:生长时期的洄游、越冬洄游、生殖洄游。
16.对虾、新对虾、罗氏沼虾、龙虾、寄居蟹、锯缘青蟹的分类地位(隶属于什么目、什么亚目、什么派)。
答:17.对虾派和真虾派虾类在螯足数量的差别。
答:19池水补偿深度的变化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答:它与光照强度、池水的透明度、有机物含量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通常是透明度的1.5倍。
20.池水的运动或分层对养虾生产有哪些利弊?答:池水的混合对流对养殖生产有积极作用,有利于池塘的物质循环和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生长;池水的分层对养殖生产来说是不利的。
21.盐度对对虾的生长有什么影响?为什么在养殖生产中要求尽量将池水盐度调节到对虾体液等渗点附近?答:虾蟹类对渗透压的调节有一定限度,当超过其限度时,虾蟹失去调控能力,使机体的功能和组织受到破坏。
在养殖过程中,尽量调节池水的渗透压在养殖对象的等渗点附近,以减少能量损耗,可促使其快速生长。
22.养殖水体中两个主要的pH值缓冲系统是什么?试述它们稳定pH值的原理。
答:CO2——HCO3-—CO32-:当CO2与HCO3-共存,所构成的缓冲系统pH较低。
当CO32-与HCO3-共存时,所构成的缓冲系统pH较高。
当HCO3-在系统中比例越高,pH值越接近于8.0。
它同样有缓冲pH值的作用Ca2+→CaCO3:若水中的Ca2+浓度足够大时,可以与水中的CO3-2生成CaCO3↓沉淀,而限制了CO3-2的浓度上限,从而防止pH值的继续上升23.养殖水体pH值有哪些变化特点?答:①pH值的变化幅度与浮游植物的密度有关。
②pH值的变化幅度与天气的变化有关。
③pH值的昼夜变化(pH值白天逐渐上升,夜间逐渐下降,早上日出之前最低,下午日落之前最高,生产上要求日变幅要小于0.5)④垂直变化:表层水的pH值高于底层24.养殖水体溶解氧有哪些变化特点?答:①垂直变化②水平变化③昼夜变化④季节变化25.为什么说在晴天中午使用增氧机是既经济又高效的增氧措施?答:池水中溶解氧的来源:85%以上由植物光合作用产生,15%是由空气溶入或随换注的新水带入。
中午光照强度最大,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也最多,开增氧机能使最大限度的增加溶氧量同时降低CO2含量。
26.在对虾养殖生产中,防止氨积累有哪些技术措施?答:27.养殖水体中H2S形成需要哪些前提条件?消除H2S的危害可采取哪些综合技术措施?28.培养水色对虾蟹养殖有哪些积极作用?29.在虾蟹养殖生产中通常不主张定期进行水体消毒或连续性的水体消毒,试解释其中的道理。
30.老化虾池有哪些共同特征?对虾蟹养殖有可能带来哪些危害?31.酸性池塘的起因及治理方法。
32.虾池中的饵料动物包括哪些类群?浮游动物对对虾养殖来说有哪些积极作用?33.养殖生产中如何通过直观的感觉来判断虾池底质的污染程度?34.虾池施肥培育饵料生物有哪些原则及注意事项?答:①换水②晴天中午开动增氧机搅水③维持良好的水色④使用底质改良剂及微生物制剂(硝化细菌直接吸收)⑤调节适中的pH值。
35.防止和减轻池底污染哪有些综合技术措施?答:①合理投饵②改善虾池的排污性能利用增氧机形成的环流,将污物集中到池的中心,通过中央排污管将其及时排出池外;③促进池底有机物的分解,陈秀男教授谈到台湾用臭氧发生器,(改善底层水的溶解氧水平和适当的水体消毒)。
a、配合水体消毒,定期使用有益微生物;b、使用氧化剂(过氧化钙、双氧水)促有机物的分解。
④使用底质改良剂沸石粉、麦饭石、膨润土等吸附硫化氢、氨氮等有毒物质。
使用氧化亚铁(炼钢厂的炉渣),与硫化氢生成硫化铁,消除硫化氢的毒性;建议在中央地带多用石灰、沸石粉等;(建议芽孢杆菌与沸石粉混合使用)⑤保持浮游植物、微生物和浮游动物三者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
36.增氧机的增氧原理及其在对虾养殖生产中的作用?答:增氧机的增氧原理:①增加气—水分界面的表面积,让更多的氧气溶入水体。
②形成水流,使进入气、水分界面的氧与整个水体充分混合,从而提高增氧速度。
增氧机的作用:①提高养殖水体溶解氧水平,增加养殖密度,提高养殖产量。
②促进池水的上、下对流,增加底层溶解氧水平,促进池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和物质循环,减少底层硫化氢、甲烷等有害物质的形成。
③形成的环流作用,有利于池塘污染物的聚集与排放。
④改变池塘的微生物类群(好氧性、厌氧性),减少病害的发生。
37.从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角度阐述养虾池综合养殖的意义。
答:遵循池塘生态规律,在池塘内建立一个合理的生物群落结构,通过发挥不同生物之间的互利作用,改善养殖生态环境,同时使池塘的的无机营养盐、有机物、浮游生物及微生物得以充分利用,从而提高池塘养殖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38.虾池综合养殖的原则与条件是什么?答:①混养品种与对虾无敌对关系,不会相向捕食或单向捕食;②混养品种与对虾在饲料方面无明显的竞争关系;③混养品种不会与对虾竞争空间地盘(生活在中上层);④混养品种能够适应不同类型的池塘条件(温度、盐度、底质);⑤混养品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生物互利,或养殖效益);⑥生长快,当年可达到上市规格。
39.目前虾池综合养殖的种类、方法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