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 鉴赏作品的形象

合集下载

高考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分析诗歌中的形象

高考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分析诗歌中的形象

②时光流逝。
•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杨慎《临江仙》)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清风”“白云”意象。
①望云思友,见月怀人。
•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杜甫《恨别》)
•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刘长卿《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
例2:2019年高考浙江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 (唐)王建
高树蝉声秋巷里, 朱门冷静似闲居。 重装墨画数茎竹, 长著香薰一架书。 语笑侍儿知礼数, 吟哦野客任狂疏。 就中爱读英雄传, 欲立功勋恐不如。
•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 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参考答案】①通过环境描写,如 “高树蝉声”“冷静似闲居”和“重 装墨画”“香薰一架书”,分别写出 了将军住处的清幽安静和书斋的素净 雅致,表现了将军的文人趣味。②运 用衬托,用“侍儿知礼数”衬托将军 的文化修养。③通过“吟哦”“任狂 疏”“爱读英雄传”等动作、神态描 写,写出了李将军的豪放和志趣。
高 考 考 查 重 点 放 在 景 物 形 象 ( 即 意 象)上,意境分析是诗歌鉴赏中的 难点。















目 录
01 人物形象
考情分析
人物形象的考查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概括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征; (2)赏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3)分析人物形象在诗歌中的作用; (4)赏析诗歌中人物的外貌、动作、心理描写等对刻画人物形 象的作用等。考查方式一般是主观题。

考点23:诗歌鉴赏之赏析形象(解析版)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版)

考点23:诗歌鉴赏之赏析形象(解析版)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版)

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考点微专题考点23 诗歌鉴赏之赏析形象【命题趋势】赏析诗歌形象是诗歌鉴赏考核的重点内容,主要考核人物形象、物象特征及其作用、诗歌的画面、意境等内容。

【真题再现】【2020新高考全国1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别郑炼赴襄阳杜甫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

把君诗过日①,念此别惊神。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②。

为于耆旧内③,试觅姓庞人④。

[注]①把:握,执。

②岘首山,在襄阳。

③耆旧:年高望重的人。

④姓庞人:指庞德公,汉末襄阳高士。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和诗人年老多病的艰难境况。

B. 虽然日后仍有朋友的诗篇陪伴,但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

C. 诗人请郑炼在襄阳寻访庞德公那样的高士,表达了对先贤的仰慕之意。

D. 全诗情感表达含蓄蕴藉,格律谨严,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杜甫诗的风格。

2. 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1. B2. ①峨眉山位于蜀地,岘首山位于襄阳,二者相距遥远;②以两山相距之远代指自己与朋友远离,不舍之情见于言外。

【解析】1. B项,“面对离别,诗人还是感到心惊神伤”有误,“念此”的“此”应结合首联中“戎马交驰际,柴门老病身”一起理解,诗人不是为离别“心惊神伤”,而是想到在此战乱时期,自己又年老多病,一别将再难相见,故此“心惊神伤”。

故选B。

2.“峨眉”是诗人的居住地,“岘首”是襄阳庞德公隐居的地方,也是郑炼将要前往之地。

上句“峨眉晚”,写出离别之际因天色薄暮,而诗人不得不与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下句想象友人到达襄阳,正是春光明媚之时,表达对友人一帆风顺抵达目的地的美好祝愿;体现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友情。

用“地阔”“天高”刻画出峨眉与岘首两座山相距遥远,借景抒情,抒发离别之后两人分居两地,相隔遥远的孤独寂寞之情。

【考点详解】一、诗歌意象鉴赏的分析方法:意象,作为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被认为是作者内在抽象心意的外在寄托,理解了意象所蕴含的情感内涵,诗词的寓意也就迎刃而解。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精练:(8)古代诗歌阅读·词 含解析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精练:(8)古代诗歌阅读·词  含解析

古代诗歌阅读·词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①【南宋】姜夔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

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②边,拟共天随③住。

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

【注】①丁未:即公元1187年(宋孝宗淳熙十四年)。

吴松:即今吴江市。

②第四桥:城外的甘泉桥。

③天随:陆龟蒙自号天随子,身处晚唐末世,举进士不第,只好退隐江湖。

1.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一二两句写鸿雁南飞,随云而去,自由自在,反衬词人漂泊江湖,身不由己的凄冷、苦楚。

B.下片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的心愿,他十分向往陆龟蒙浮游于江湖上自得其乐的闲居生活。

C.“今何许?”一句是反问。

诗人正是在这反问中,表达了怀念故人、伤时忧世的情怀,也寄寓了自己不得志的身世之感。

D.最后一句描写词人凭栏怀古,吹凄凄冷风,看残柳飞舞,一派参差凌乱、凄冷萧索景象,以景结情,表达出词人感慨身世、忧心国家的复杂感情。

2.请简要赏析“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两句。

2、古代诗歌阅读浣溪沙·和无咎韵【注】陆游懒向沙头醉玉瓶,唤君同赏小窗明。

夕阳吹角最关情。

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

客中无伴怕君行。

【注】①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年)闰十一月至次年正月,陆游与韩元吉在镇江相聚,那时,陆游是在镇江通判任上,韩元吉则是来镇江省亲暂住。

两位朋友相聚两月,彼此唱和的诗词作品共有三十多首。

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玉瓶”指酒瓶,首句是说因为将要与友人分别,词人就邀约友人一起话别、喝酒。

B.“夕阳”是所见之景,“吹角”是所听之声,视听结合,定格离别的画面。

C.“吹角”点出了词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正与金对峙。

D.尾句中的“客”指词人自己客居镇江,“无伴怕君行”点出诗歌写作主题。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鹧鸪天·惜别严仁一曲危弦①断客肠,津桥捩拖②转牙樯③。

2020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重难点精品练13古代诗歌阅读比较鉴赏含解析

2020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重难点精品练13古代诗歌阅读比较鉴赏含解析

2020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重难点精品练古代诗歌阅读比较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赠蜀府将①唐·温庭筠十年分散剑关秋,万事皆随锦水流。

志气已曾明汉节,功名犹自滞吴钩。

雕边认箭寒云重,马上听笳塞草愁。

今日逢君倍惆怅,灌婴韩信尽封侯。

【注】①公元829年(大和三年)南诏国(大理国)入侵成都,蜀将抗击南诏有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十年前秋天诗人与蜀府将在边关分别,回想起来不禁感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

B.诗中使用“汉节”的典故,表现了诗人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效忠国家的气节。

C.蜀府将在被射下来的雕身上辨认出自己的箭,这一细节表现蜀将的武艺精湛。

D.诗中极具边塞特色的意象,营造出压抑悲凉的氛围,也暗示蜀将被闲置冷落。

2.本诗第四句“功名犹自滞吴钩”,与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都使用了“吴钩”这一意象,请结合诗意比较二者异同。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西村陆游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注】黄昏。

【注】耿:微明的样子。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B.“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

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

D.“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土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2.“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这是陆游的另一首记游诗《游山西村》。

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观田家①韦应物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主旨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鉴赏古代诗歌的主旨
15. 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分析】
“虽失春城醉上期”一句,说明作者和好友皮日休曾经相“期”春日聚 会,饮酒一醉,但是一个“失”字,让这些愿望落空;“下帷裁遍未裁 诗”一句是说未能作诗之憾,所以这两句表达了作者不能与友人相聚, 一起赋诗饮酒、饱览春色的遗憾。②本诗是一首“奉和”友人的诗歌, 好友皮日休因“抱疾”而闭门谢客,然而他却给作者寄去一封信告知病 情,作者得知好友抱病,当然要送上安慰,“但医沈约重瞳健”一句则 是宽慰友人,希望友人眼睛恢复健康,表达对友人能够战胜病魔的信心; “不怕江花不满枝”一句则用美好的景物对以后美好生活做了展望。
参考答案
本词表达了作者的离别相思之情。又是落花满庭,夕 阳斜照的时候了。而心上人却一去不归。远情深恨, 向谁诉说!回想起来,不觉愁思百结,令人销魂。全 词写得孤寂冷落。
重点突破
破解诗人含蓄、复杂思想感的
四个角度
古代诗歌表达感情往往是含蓄、隐晦的,少有直白的;情感内容 是丰富、复杂的,少有单一、简单的;诗人在诗歌中流露的情感有 时是发展变化的,而不是固定、静止的。
(二)从关键词角度,体悟情感
这里的“关键词”,即精练、生动的一个字, 或活用的字,或运用了修辞手法的一个字,或表 达作者感情的词语,尤其是有点石成金之效的动 词。
(三)从描述对象角度,解读情感
诗歌都是通过描述或议论人、事、景、物来表情达意的, 从每个描述对象都可以解读出一种情感。从描述对象来看, 可以分为描述主体和描述客体,描述主体即诗人或诗歌的 抒情主人公,描述客体即描写到的人、事、景、物,不同 的描述客体也有可能表达不同的情感。从这两个角度自然 也能全面而准确地把握作者含蓄、复杂、变化的情感。
参考答案
①前两联写友人远行从军路途中的艰险,表达了诗人 对友人的担忧。②颈联写对远行友人的勉励与叮嘱, 既然你好武,就不要埋怨命运使你远戍边塞;为了实现 封侯的壮志,就不必顾虑时间的长短。③尾联写诗人 对友人的关心和牵挂。边地冬季天寒地冻,一片苍茫, 你要小心谨慎,不要迷失了道路。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_天津_专题九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九 第一讲 解答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_天津_专题九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九   第一讲 解答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

4.(2015·天津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雨过至城西苏家 [宋]黄庭坚
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 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 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
参考答案:“望”:照应题目中的“登台”,引出后面描写的景物。或 “空”:①营造空旷的意境;②流露出超然心态。
解析:先明确“望”“空”的意思,在读懂诗句大意的基础上,结合诗 歌主旨分别解释它们在句中的意思,分析它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参考答案:①动静结合。落日与鸟,是动态描写;秋原,是静态描写。 ②寓情于景。通过描写秋原的空阔,表现出诗人闲适的心境。 解析:颔联写景,先将所写景物找出来;再思考所用手法,比如寓情 于景、借景抒情。综合比较分析,可以得出答案。注意题干中的 “哪些”一词,表明表现手法不止一种。
注①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6-
考点分析 真题试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尽管尊崇孔子,但他意识到“忧道不忧贫”难以践行,因此立 志躬耕,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 B.诗人亲自参与田间劳作,不仅快乐地拿起农具耕种,还面带笑容 鼓励农人们积极从事劳动。 C.“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意思是说不必斤斤计较收成如何, 愉悦就在耕耘的过程中。 D.这首诗融说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意境清淡悠远,语言关闭 “平先白师如有话遗,训富,忧有道表不现忧力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对于孔子“忧道不
考点分析 真题试做

2020届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 诗歌鉴赏作业Word版含答案

2020届高考语文(人教版)一轮复习 诗歌鉴赏作业Word版含答案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诗歌鉴赏作业形象类题目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送魏万之京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推导流程:本题考查鉴赏景物形象的能力。

【答案】描绘了一幅寒秋送别的凄凉画面。

落地的寒霜透出了寒意,鸿雁的哀鸣令人悲伤,云山茫茫行路难,寒冷的树色令人悲凉,这一切构成了一幅凄凉的画面。

【解析】(1)筛选典型意象。

诗中的典型意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述图景画面。

根据上面筛选出的典型意象,运用联想和想象,把意象连缀成富有诗意的画面。

(3)概括画面特点。

根据画面内容概括画面特点,描绘了一幅_____________________画面。

自主尝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推导流程](1)游子、离歌、微霜、鸿雁、云山、关城树色、御苑砧声(3)寒秋送别的凄凉2.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戊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

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蝶恋花送春朱淑真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

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注】也愁人苦。

高三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三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三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附答案解析)1.阅读下面这首汉代古诗,完成(1)-(2)题。

步出城东门无名氏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

前日风雨中,故人从此去。

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

愿为双黄鹄①,高飞还故乡。

【注】①黄鹄:传说中的大鸟,一举千里,仙人所乘。

(1)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两件事?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的能力。

概括诗中所述事件,要注意抓住叙事的要素,比如时间是“前日”,地点是“城东门”“江南路”,背景是“风雨中”,人物是“故人”和“我”,行为是送别友人、“还故乡”。

由此可以概括出两件事:游子送友和游子欲归不能。

写游子送友,是为了突出他自己欲归不能的哀愁。

答案:一是游子送友,二是游子欲归不能。

在风雨中送别友人归去,更加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寂寥,越发增添游子的思乡之情,表现出游子不能归乡的哀愁。

(2)这首诗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诗中最后两句运用了想象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归乡的强烈愿望,思想情感和表现手法都比较容易分析得出。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鉴赏古代诗歌形象(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鉴赏古代诗歌形象(含答案)

鉴赏古代诗歌形象一、对点练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弈棋二首呈任公渐(其二)黄庭坚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

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①化枯枝。

湘东一目②诚甘死,天下中分尚可持。

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

【注】①蜩甲:蝉的蜕壳。

②湘东一目:《南史》载,南朝梁湘东王萧绎,早年一目失明。

此处喻指围棋只有一“眼”,而围棋有两个“眼”才能活。

颔联、颈联写出了弈棋者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野菊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

指被文人赏识。

②政:通“正”。

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塞下曲戎昱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①。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②,烟尘飞至今。

【注】①骎骎(qīnqīn):马跑得很快。

②卢龙塞:古地名。

请概括首联描写的“塞下”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咏风王勃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注]。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注】涧户:涧边的人家。

山楹:指山中房屋。

涧户、山楹:指普通人家。

诗人笔下的“风”是怎样的形象?请简要说明。

5.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鹧鸪天·离恨纳兰性德背立盈盈故作羞,手挼梅蕊打肩头。

欲将离恨寻郎说,待得郎来恨却休。

云淡淡,水悠悠。

一声横笛锁空楼。

何时共泛春溪月,断岸垂杨一叶舟。

本词“何时共泛春溪月”一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简要赏析。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感旧陆游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

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

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

奇士[注]久埋巴峡骨,灯前慷慨与谁同?【注】奇士: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年。

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

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

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
(一)古代诗歌中6大类意象集释
1.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2.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3.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
4.爱情类意象(用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
5.闲适类意象(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6.抒怀类意象(或托物言志,或抒发感慨)
(二)古代诗歌中14类语言特色精讲
(三)唐宋主要诗人的语言风格特点
(四)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1.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2.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方式
3.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
4.诗歌中常见的结构手法。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古诗文阅读专题6古代诗歌阅读分点突破1鉴赏诗歌的形象课件

新教材适用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古诗文阅读专题6古代诗歌阅读分点突破1鉴赏诗歌的形象课件

【微知点】 鉴赏景物形象的三个步骤 描绘诗中展
现的画面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 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概 括景物所
营造的氛围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雄浑壮阔、萧 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分析作者的
思想感情分析情感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 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感伤”
意象大都是一个名词性词语 查找
如果是主谓式或动宾式,则转换成名词结构,如“柳细”“花红” 意象
可转换为“细柳”“红花”
描绘 要找出诗中所写的景物,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画面 描绘画面既要忠于原诗,又要力求语言优美,切忌直接翻译
抓住描述该景物的关键性词语,如动词、形容词,把握其外 在特征。动词要从动态感、形象感、包孕性上去体味。形容 概括 词要抓住形容描摹的声、形、色、味等体味。还需关注有关 特征 景物的时令色彩和冷暖色调的词语
前两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突出了居庸关怎样的环境特征? 【我的分析】 本诗写诗人入居庸关时的所见所思。前四句写景, 后四句写感。颈联写面对时局混乱,良臣进阶无路的现状,诗人十分失 望、愤懑,想暂居家中;尾联追述先贤在时局混乱时退居草莽,相机而 动的故事。 (1)指出首联交代的内容 ____________(首联点明了诗人观察的时间是冬日傍晚,地点是古镇 青山口,天气是寒风呼啸,这些是对环境大背景的刻意渲染。)
【注】 ①彦辅:西晋时期著名清谈家,他以个性鲜明和超凡脱 俗、高风亮节闻名。②大:一作“太”。
这首词上阕刻画了桂花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我的分析】 这是一首咏桂花词。分析桂花的形象,可以从形(外 在形象)、神(内在品质)两个角度考虑。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精练(9)古代诗歌阅读·比较鉴赏含解析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精练(9)古代诗歌阅读·比较鉴赏含解析

古代诗歌阅读·比较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赠蜀府将唐•温庭筠十年分散剑关秋,万事皆随锦水流。

志气已曾明汉节,功名犹自滞吴钩。

雕边认箭寒云重,马上听笳塞草愁。

今日逢君倍惆怅,灌婴韩信尽封侯。

【注】公元829年(大和三年)南诏入侵成都,蜀将抗击南诏有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十年前秋天诗人与蜀府将在边关分别,回想起来不禁感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

B.蜀府将在被射下来的雕身上辨认出自己的箭,这一细节表现蜀将的武艺精湛。

C.诗中极具边塞特色的意象,营造出压抑悲凉的氛围,也暗示蜀将被闲置冷落。

D.尾联与首联相呼应,并运用典故、对比手法,直接表达自身怀才不遇的感慨。

2.本诗第四句“功名犹自滞吴钩”,与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都使用了“吴钩”这一意象,请结合诗意比较二者异同.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贫女秦韬玉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①。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①时世俭梳妆:当时妇女的一种妆扮。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中女子虽出身贫寒,却也想着托个媒人找个好归宿,但又知道在这样的社会现实面前只会自取其辱。

B.颔联写了人们只知道追逐时髦的梳妆打扮,没有人喜爱高尚的风格和情调。

C.颈联,描写贫女的才能,并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双眉与画卷比美,让人对贫女印象深刻。

D.诗歌句句写贫女,也似句句在写作者自己,贫女形象与贫士形象融为一体,这是诗歌的高明之处。

E.全诗没有典故,不用比拟,语言风格凄婉柔丽,以深刻的内涵使诗作蕴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2.这首诗与白居易的《观刘麦》分别塑造了“贫女”和“贫妇”形象,请简析它们各自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

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列个题。

送张舍人之江东李白张翰江东去,正值秋风时。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精练(9)古代诗歌阅读比较鉴赏(含解析)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精练(9)古代诗歌阅读比较鉴赏(含解析)

古代诗歌阅读比较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赠蜀府将唐•温庭筠十年分散剑关秋,万事皆随锦水流。

志气已曾明汉节,功名犹自滞吴钩。

雕边认箭寒云重,马上听笳塞草愁。

今日逢君倍惆怅,灌婴韩信尽封侯。

【注】公元829年(大和三年)南诏入侵成都,蜀将抗击南诏有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十年前秋天诗人与蜀府将在边关分别,回想起来不禁感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

B.蜀府将在被射下来的雕身上辨认出自己的箭,这一细节表现蜀将的武艺精湛。

C.诗中极具边塞特色的意象,营造出压抑悲凉的氛围,也暗示蜀将被闲置冷落。

D.尾联与首联相呼应,并运用典故、对比手法,直接表达自身怀才不遇的感慨。

2.本诗第四句“功名犹自滞吴钩”,与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都使用了“吴钩”这一意象,请结合诗意比较二者异同.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

贫女秦韬玉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①。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①时世俭梳妆:当时妇女的一种妆扮。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中女子虽出身贫寒,却也想着托个媒人找个好归宿,但又知道在这样的社会现实面前只会自取其辱。

B.颔联写了人们只知道追逐时髦的梳妆打扮,没有人喜爱高尚的风格和情调。

C.颈联,描写贫女的才能,并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双眉与画卷比美,让人对贫女印象深刻。

D.诗歌句句写贫女,也似句句在写作者自己,贫女形象与贫士形象融为一体,这是诗歌的高明之处。

E.全诗没有典故,不用比拟,语言风格凄婉柔丽,以深刻的内涵使诗作蕴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2.这首诗与白居易的《观刘麦》分别塑造了“贫女”和“贫妇”形象,请简析它们各自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

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列个题。

送张舍人之江东李白张翰江东去,正值秋风时。

天清一雁远,海阔孤帆迟。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学案-鉴赏诗歌的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含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专项复习学案-鉴赏诗歌的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含答案)

鉴赏诗歌的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品象悟境,分析内涵复习目标1.找准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

2.掌握鉴赏诗歌意象和意境的方法。

链接高考卷别篇名题干表述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2北京卷《病柏》这首诗中的主要意象有哪些?分别说明这些意象有何意蕴。

(6分)意象意蕴①意象、意境为常考点,以意象为重点,多考查对其内涵及作用的理解。

②意境内容复杂,很少直接命题考查,以考查景象、画面、氛围特点为主。

2020新高考Ⅰ卷《赠别郑炼赴襄阳》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意象作用2018全国Ⅱ卷《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意象作用考向一分析意象含义(内涵)及作用意象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即熔铸了诗人主观思想感情的客观事物,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

分析理解意象的含义和作用是诗歌鉴赏中一种重要的考查形式,这类题型命题方式单一,要求指出诗中某种意象的含义(内涵),然后简要分析某一意象的作用等(或考查其中一项)。

诗人对意象的选取与描绘,正是其主观情感的流露,“月”“雁”“笛”“落花”等传统意象更是因沉淀了特定的文化内涵而显得意蕴丰富。

简单地说:(1)意象=物象+情思;(2)意境=意象+氛围。

1.分析意象含义的方法及步骤(1)研读诗歌,确定意象,分析表层属性。

通读诗歌,确定合乎题干要求的意象,注意采用名词或名词化答法;揣摩并把握意象的特点。

要抓住描述该意象的关键性词语,把握其外在特征,特别是其时令色彩和冷暖色调。

(2)联想旧知,把握意象含义,探求深层含义。

理解意象的含义,需要联想平时积累的意象含义,再抓住关键性词语,找到“物”与“志”“情”的契合点,把握特定语境中的深层含义,挖掘其内在的品质特征;理解意象特定的意义和内涵。

有些意象有其特定的意义和内涵,必须结合诗人的具体处境和特定心境具体分析。

2020高考一轮复习之诗歌形象(含思维导图)

2020高考一轮复习之诗歌形象(含思维导图)

(2)“暮林摇落献南山”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它和陶渊明的诗句“悠然见南山”在意境上有何不同? 试做简要分析。
[答案] ①描绘了一幅清秋暮色山林图:晚暮深秋,木叶 凋尽,南山兀立,清晰呈现。
【针对训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狂 夫 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筿①娟娟净,雨裛②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③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惟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 ①筿(xiǎo):细竹。②裛(yì):沾湿。③故人:指 严武。诗人初到成都时,曾靠严武接济,分赠禄米。
ps: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常用词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心忧天下、忧国忧民,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矢志报国、慷慨激昂、愤世嫉俗、傲岸不羁, 重视友情、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 有所作为、建功立业、情趣高雅、安贫乐道……
牛刀小试
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 处?尘暗旧貂裘。
②颔联借赞颂重阳时节,菊花虽晚开而尤为芬芳,以“黄花晚 节香”喻晚节可贵,要注重晚节。这是从内在的精神实质来 写的。 ③尾联写此时作者年事已高,然而他从心底里并不服老,虽然 自己酒量已衰减,但诗情却不减当年的豪情逸兴。
一、诗歌人物形象审题规范
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试加以分析。
设问 方式
第2讲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考纲要求
写什么? 怎样写?
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二、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为何写?
考点:形象、技巧、情感
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
透过景语看情语, 透过表层形象体会深层内涵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之古代诗歌鉴赏知识技巧梳理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之古代诗歌鉴赏知识技巧梳理

高中语文一轮复习之古代诗歌鉴赏知识技巧梳理一.人物形象类型形象举例1.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3.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4.矢志报国、慷慨激昂的形象。

5.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6.归隐田园、寄情山水的形象。

7.旷达自适、淡泊孤高的形象。

8.送别友人、思念故乡的形象。

9.爱恨情长、迷惘惆怅的形象。

10.孤单寂寥、闺怨相思的形象。

词汇储备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矢志报国、慷慨愤世、送别友人思家念亲、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建功立业、悯农怜农人世飘零、世事变迁、历史沧桑吊古伤今、物是人非、昔盛今衰二、鉴赏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1)知人论世,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所处时代的特征等,尤其是具体的创作背景。

(2)从人物的肖像(外貌)、语言、行动(动作)、心理、神态等角度入手分析,抓住反映感情的词语。

(3)注意环境(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三、思想感情类型(1)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反映离乱的痛苦。

同情百姓的疾苦。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2)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

保家卫国的决心。

报国无门的悲伤。

山河沦丧的痛苦。

年华逝去,壮志难酬的悲叹。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抒发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

对大好河山的讴歌。

(3)思乡怀人,羁旅愁思。

思亲念友。

边关思乡。

闺中怀人。

(4)离愁别绪依依不舍的留恋。

情深意长的勉励。

坦陈心志的告白。

(5)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昔盛今衰的感慨。

借古讽今的情怀。

青春易逝的伤感。

仕途失意的苦闷。

告慰平生的喜悦。

四、诗歌风格类型整体风格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夸张手法,语言热情奔放想象瑰丽神奇。

现实主义:注重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精确细腻地描写想象。

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

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抒情婉转缠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古代诗歌鉴赏·鉴赏作品的形象一、什么是作品的形象一般说来,诗歌作品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自然形象这两个方面。

人物形象又包括作为描写客体的人物和抒情主人公。

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描写的琵琶女,她是作为描写客体的人物形象,而其中的“江州司马”白居易则是抒情主人公。

作品中描写的自然景物不再是客观的景物,而是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也就是作者主观之意和客观之象融为一体的艺术形象,称之为意象。

它比之自然界中的客观景物更容易激发读者的共鸣。

这种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考的艺术境界,称为意境。

譬如《琵琶行》开头所描写的浔阳江头夜送客的景物,“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等等,就构成了凄凉、压抑,令人心地茫然的意境,显示出全诗的感情基调。

不过,就具体的诗歌而言,其形象是各有侧重的,有的侧重于抒情主人公即作者的形象,有的侧重于描写客体的,也有全是写景的。

例1:渔家傲记梦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李清照是宋词婉约派的主要代表作家,但这首诗风格豪放,意境阔大,而且运用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

全词写的都是梦境:上片写词人飞上了天,天帝很关心她,“殷勤问我归何处”,即问她要到哪里去,归宿是什么?下片写她对天帝的回答。

“我报”即我回答说,“路长嗟日暮”,前路渺茫,一片昏暗,使人忧伤。

她不满于“学诗漫(徒)有惊人句”,而要乘长风,展鸿图,飞往仙岛(“三山”),去追求光明和自由的理想的境界。

可见这首词主要刻画了不满现状、追求理想的诗人自我形象。

而开头两句描写拂晓前夜空的景象:空中云涛翻滚,晓雾弥漫,银河在转动,那里仿佛有无数风帆在飞舞。

这完全是梦中的景象,它渲染梦境,衬托出词人对理想追求的急切心情。

二、鉴赏形象的目标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就是要把握作品刻画的艺术形象的内容,分析判断作品形象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时还要判断其社会意义。

例2:待储光羲不至王维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这首诗紧扣标题中的“待”字,描写诗人等待客人的种种情景:一大早打开重门等待储光羲的来到,诗人坐立不宁,一会儿站起来,一会坐下去,都在倾听友人来到时的车马声。

好像(“要欲”)听到友人身上佩戴的玉石撞击的清脆之声,正要出门去迎接,谁知这是一种错觉。

可见诗人等待之急切。

然而,从早一直等到晚(“晚钟鸣上苑”),外面下起了“疏雨”,友人带没有到来。

于诗人终于明白了(了自,已经明白),友人不会来了。

“临堂空复情”,是自己自作多情(空复情,自多情)。

可见本诗通过一系列的细节描写,表达了盼望好友到来的期待之情,或者说表达了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之情。

例3: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又照泪痕干?[注]鄜(fū)州:今陕西富县。

虚幌:薄帷。

这首诗是杜甫落入安史叛军之手,身陷长安时所作。

题为《月夜》,当是诗人看到长安之月,因望月而思家念妻。

但“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却是从鄜州闺中的妻子落笔,“只独看”,写出妻子的孤独,写出妻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的夫君,已饱含着辛酸;而小儿女们天真幼稚,“未解忆长安”,更是饱含辛酸。

第三联通过妻子独看月的形象描写,进一步表现“忆长安”。

雾湿云鬟,月寒玉臂。

望月愈久,“湿”愈重,“寒”愈甚,忆念便愈深。

而这完全是诗人想象中的情景。

当想到妻子忧心忡忡,夜深不寐之时,自然也不免伤心落泪。

两地看月而各有泪痕,这就不能不激起结束这种痛苦生活的愿望。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双照”而泪痕始干,“独看”而泪痕不干,显然是写出了离别之苦。

但是,诗人借望月而抒情,所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妻离别之情。

这种离别之情是深深地打上那个动乱时代的烙印的,因此在评述这首诗所饱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时,还要再深一层,即“独看”的泪痕里浸透着天下离乱的悲哀,“双照”的希望表达着诗人对结束动乱的企盼。

想到这一步就涉及到本诗的社会意义了。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高考诗歌鉴赏题涉及作品形象的社会意义时,一般会提供注释给考生一定程度的帮助;如果不提供帮助,那一定是在高中毕业生知识背景之中的。

三、鉴赏诗歌形象应注意的问题鉴赏诗歌形象,主要应注意两点:1.了解传统的审美习惯准备参加高考,做好诗歌鉴赏题,应了解的传统审美习惯,主要有下列几点:(1)望月怀远。

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杜甫的《望月》、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词;(2)伤春悲秋,或因见秋而思乡;(3)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如苏轼看“大江东去”而叹“人生如梦”;(4)折柳送别,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其间缠绵悱恻的别离之情,给人以悠长的回味;(5)闻雁思归,如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由达,归雁洛阳边”;(6)听梧桐而心悲凉,如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等等。

2.从分析景、情入手诗人写诗,常用“寓情于景”、“即景生情”之法,读者读诗,也应从景、情两方面去探寻体味。

即透过诗人笔下具体可感的事物,探知诗人的内心和情绪。

例4: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

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从诗题和诗意看,诗人在秋天离开广陵(今扬州)北上将渡淮河北上或西行,亲故都留在了广陵。

到了渡口,天夜已晚,又不见渡船。

这时天正下着雨,他一人在河边徘徊,诗人的思绪正像淮河的波涛一样翻滚。

他把此时此地所见所闻所感,写成了这一首五言律诗。

诗的首联描写暮色中空荡荡的淮河,诗人欲渡而无船可待,给人一种空旷孤寂之感。

接下去茫茫楚天挂起雨幕,东连至海,远处山寺传来悠长的钟声,孤寂变成了凄怆,羁旅之情更加深重。

颈联点出“离思”。

“独鸟下东南”,这雨幕上出现的“鸟”是“独”的,可见是失群的;一个“下”字,可见是归巢的;“东南”二字表明是飞向广陵方向去的。

诗人睹鸟而思己,“断肠人在天涯”的感叹油然而生,读者也不能不为之凄恻。

这样看来,本诗全用景物烘托、离别之意,凄楚、落寞之情,如果不是细细探寻景物描写中隐含着的诗人的内心世界,鉴赏就有可能走上歧途。

四、典型题分析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

闻雁韦应物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寒塘越嘏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1)填空: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

这两首诗都是抒发。

(2)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这是2020年春季招生考试北京卷的第20题。

答案是:(1)五言绝句思乡之情(回答“秋思”也可以)(2)雁是候鸟,春秋迁徙。

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

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

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这两首唐诗属于诗的何种体裁自不必多说,这里只对后两问作分析。

韦应物的《闻雁》前两句的“故园”、“归思”便点出了思乡之情。

从解读这首诗来说,更要研读后两句。

韦应物家居长安,而现在身处淮南,两地相隔千里以上。

而现在适逢秋夜,外面的秋雨下个不停。

独坐高斋的诗人在这秋天的暗夜听着淅淅沥沥的秋雨,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夜的深沉、秋的凄寒、高斋的空寂,这样的环境气氛,不免触动归思。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我的故园是那样的渺远,我的归思正绵远悠长。

正当怀乡之情不能自控时,独坐高斋的诗人听到了由远而近(“来”)的雁鸣之声。

这声音在秋天的雨夜显得格外凄清,引发诗人联翩的浮想;雁是南归了,我却不能归去!赵嘏的《寒塘》则是另一种写法。

前两句写自己早起临水梳洗,因此(“坐”)在塘边看到寒秋的景色。

这两句点明时序“秋”,这是触动离愁的季节,与后文“乡心”关合;暗示漂泊困顿——到塘边梳洗,以水为镜;令人想到“羞将白发照绿水”、“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的名句,换言之,第二句的“秋”不仅指秋天的景色。

于是“乡心正无限”便极有力度。

“一雁过南楼”,看似写景,言外之意其实是雁归人未归。

因此本诗写雁,与韦应物写雁,其作用是相同的。

有此理解,形成后两问的答案便很容易了。

五、练习与答案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由达?归雁洛阳边。

(1)从这首诗看,诗人处在怎样的境况之中?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2)前人评价“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是“形容景物,妙绝千古”。

你认为它“妙”在何处?答: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

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及未休兵。

(1)简述这首诗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环境。

答:(2)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

雨晴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本诗前两句是扣住什么来写春景的?这样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答:(2)前人评价“却疑春色在邻家”为“神来之笔”,你认为这句诗“神”在何处?答: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1)—(2)题。

西楼曾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1)这首描写了什么景象?前两句是从什么角度来渲染这种景象的?答:(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答:附:答案及简析1.(1)答案要点:远离家乡,漂泊江南水上。

表达了漂泊中的孤独情怀和思乡之情。

(可从“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乡书何由达,归雁洛阳边”等句看出)(2)答案要点:①时序交替,触景伤情;②写景中蕴含哲理(海日生于残夜,旧年未去,江上春色已到)2.(1)答案要点:战争频仍,时尚动荡,民不聊生。

(“断人行”、“未休兵”、“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出长不达”)(2)答案要点:①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②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望社会安定。

(本题不能作简单化的回答,要顾及全诗)3.(1)前两句诗扣住象征春色的“花”来写春景。

以“雨前”所见和“雨后”所见的情景相对比、映衬,透露出一片惜春之情。

(诗人看着雨后花落春残之景,惋惜而扫兴)(2)这句诗由“蜂蝶纷纷过墙去”而来,它不仅写出蜂蝶追捉春色的神念,而且把“春色”写活了,似乎春色真的“有脚”,跑到邻家去了,透露出诗人希望春色没有远去的心情。

(意思对即可)4.(1)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

前两句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浪卷、风吹、云涌、雷鸣,渲染出“风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