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立摆的设计报告
倒立摆控制系统设计报告
控制系统综合设计倒立摆控制系统院(系、部):组长:组员班级:指导教师:2014年1月2日星期四目录摘要----------------------------------------------------------------------------------3 引言----------------------------------------------------------------------------------3一、整体方案设计--------------------------------------------------------------31、需求-----------------------------------------------------------------------------32、目标-----------------------------------------------------------------------------33、概念设计----------------------------------------------------------------------34、整体开发方案设计---------------------------------------------------------35、评估----------------------------------------------------------------------------4二、系统设计--------------------------------------------------------------------4 (一)系统设计-----------------------------------------------------------------41、功能分析----------------------------------------------------------------------42、设计规和约束------------------------------------------------------------63、详细设计----------------------------------------------------------------------7 (二)机械系统设计-----------------------------------------------------------8三、理论分析---------------------------------------------------------------------91、控制系统建模----------------------------------------------------------------92、时域和频域分析------------------------------------------------------------133、设计PID或其他控制器---------------------------------------------------21四、元器件、设备选型--------------------------------------------------------30五、加工制作--------------------------------------------------------------------331、加工图纸---------------------------------------------------------------------382、材料选择----------------------------------------------------------------------383、加工方案----------------------------------------------------------------------38六、安装调试--------------------------------------------------------------------38七、经济性分析-----------------------------------------------------------------39八、结论---------------------------------------------------------------------------391、课程设计总结----------------------------------------------------------------392、感悟和体会-------------------------------------------------------------------393、致-----------------------------------------------------------------------------40九、参考文献----------------------------------------------------------------------40倒立摆控制系统设计摘要:在稳定性控制问题上,倒立摆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典型性。
倒立摆实验报告建筑结构抗震研究
倒立摆实验报告:建筑结构抗震研究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日益增多,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建筑结构抗震研究给予了高度重视。
本实验报告针对倒立摆实验在建筑结构抗震研究中的应用,分析了倒立摆实验的基本原理、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及其在建筑结构抗震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二、倒立摆实验原理倒立摆实验是一种研究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有效方法。
它利用倒立摆的稳定性原理,模拟地震作用下的建筑物振动响应,从而评估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
倒立摆实验系统由摆杆、质量块、基础和支撑装置组成。
当摆杆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摆动时,质量块产生的惯性力使摆杆保持倒立状态。
通过调整摆杆长度、质量块质量和基础刚度等参数,可以模拟不同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三、实验方法本实验采用数值模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倒立摆实验在建筑结构抗震研究中的应用。
首先,建立倒立摆实验的数值模型,分析摆杆长度、质量块质量和基础刚度等参数对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然后,设计并实施倒立摆实验,验证数值模型的准确性。
最后,根据实验结果,提出提高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措施。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数值模拟结果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参数下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结果表明,摆杆长度、质量块质量和基础刚度对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有显著影响。
摆杆长度越长,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越强;质量块质量越大,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越弱;基础刚度越大,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越强。
2.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方案,进行了倒立摆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倒立摆实验可以有效地模拟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振动响应。
通过对比实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准确性。
同时,实验结果也表明,倒立摆实验可以评估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为建筑结构设计提供依据。
五、建筑结构抗震研究展望倒立摆实验作为一种有效的建筑结构抗震研究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未来研究方向主要包括:1.进一步优化倒立摆实验系统,提高实验精度和可靠性。
倒立摆实验报告(现代控制理论)
现代控制理论实验报告——倒立摆小组成员:指导老师:2013.5实验一建立一级倒立摆的数学模型一、实验目的学习建立一级倒立摆系统的数学模型,并进行Matlab仿真。
二、实验内容写出系统传递函数和状态空间方程,用Matlab进行仿真。
三、Matlab源程序及程序运行的结果(1)Matlab源程序见附页(2)给出系统的传递函数和状态方程(a)传递函数gs为摆杆的角度:>> gsTransfer function:2.054 s-----------------------------------s^3 + 0.07391 s^2 - 29.23 s - 2.013(b)传递函数gspo为小车的位移传递函数:>> gspoTransfer function:0.7391 s^2 - 20.13---------------------------------------s^4 + 0.07391 s^3 - 29.23 s^2 - 2.013 s(c)状态矩阵A,B,C,D:>> sysa =x1 x2 x3 x4x1 0 1 0 0x2 0 -0.07391 0.7175 0x3 0 0 0 1x4 0 -0.2054 29.23 0b =u1x1 0x2 0.7391x3 0x4 2.054c =x1 x2 x3 x4y1 1 0 0 0y2 0 0 1 0d =u1y1 0y2 0Continuous-time model.(3)给出传递函数极点和系统状态矩阵A的特征值(a)传递函数gs的极点>> PP =5.4042-5.4093-0.0689(b)传递函数gspo的极点>> PoPo =5.4042-5.4093-0.0689(c)状态矩阵A的特征值>> EE =-0.06895.4042-5.4093(4)给出系统开环脉冲响应和阶跃响应的曲线(a)开环脉冲响应曲线(b)阶跃响应曲线四、思考题(1)由状态空间方程转化为传递函数,是否与直接计算传递函数相等?答:由状态空间方程转化为传递函数:>> gso=tf(sys)Transfer function from input to output...0.7391 s^2 - 6.565e-016 s - 20.13#1: ---------------------------------------s^4 + 0.07391 s^3 - 29.23 s^2 - 2.013 s2.054 s + 4.587e-016#2: -----------------------------------s^3 + 0.07391 s^2 - 29.23 s - 2.013#1为gspo传递函数,#2为gs的传递函数而直接得到的传递函数为:>> gspoTransfer function:0.7391 s^2 - 20.13---------------------------------------s^4 + 0.07391 s^3 - 29.23 s^2 - 2.013 s>> gsTransfer function:2.054 s-----------------------------------s^3 + 0.07391 s^2 - 29.23 s - 2.013通过比较可以看到,gspo由状态空间方程转化的传递函数比直接得到的传递函数多了s的一次项,而6.565e-016非常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可以认为两种方法得到的传递函数式相同的,同理传递函数gs也可以认为是相同的。
旋转倒立摆设计报告
简易旋转倒立摆及控制装置简易旋转倒立摆及控制装置摘要:本设计以AT90C51单片机为核心控制系统,由输入模块、角度传感器、液晶显示模块等组成旋转倒立摆控制装置。
以单片机控制步进电机转速,调节转轴,改变旋转倒立摆转角,并保证摆杆能做自由旋转。
从摆杆处于自然下垂状态开始,尽快增大摆杆的摆动幅度,能完成圆周运动。
外力拉起一定角度撤除后启动控制装置,摆杆能保持倒立时间不少于5s,期间旋转臂的转动角度不大于90度。
关键字:旋转倒立摆步进电机角度传感器Abstract: this design by AT90C51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as the core control system, by the input module, Angle sensors,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and so on rotational inverted pendulum control device. With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control stepping motor speed, adjust the rotating shaft, change the rotational inverted pendulum Angle, and ensure the swinging rod can do free rotation. Starting from the swinging rod is in a state of natural prolapse, increase the motion of the pendulum rod amplitude as soon as possible, to finish circular motion. Pull force Angle after removal of start control device, swinging rod can keep on time not less than 5 s, during the rotation of the rotating arm Angle is not greater than 90 degrees.Key words: rotational inverted pendulum stepper motor Angle sensor.1、前言本设计对旋转倒立摆进行了探讨,旋转倒立摆作为一个被控对象, 是快速、多变量、开环不稳定、非线性的高阶系统, 必须施加十分强有力的控制手段才能使之稳定。
倒立摆实验报告
专 业 实 验 报 告 实验名称倒立摆实验 实验时间 姓名 学号一、实验内容1、直线一级倒立摆建模1.1 受力分析针对直线一级倒立摆,在实际的模型建立过程中,可忽略空气流动阻力和其它次要的摩擦阻力,则倒立摆系统抽象成小车和匀质刚性杆组成的系统,如图所示。
图1 小车系统各参数定义:M :小车质量m :摆杆质量β:小车摩擦系数l: 摆杆转动轴心到杆质心的长度I :摆杆惯量F :加在小车上的力X :小车位置Ф:摆杆与垂直向上方向的夹角θ:摆杆与垂直向下方向的夹角摆杆受力和力矩分析图2 摆杆系统摆杆水平方向受力为:H摆杆竖直方向受力为:V由摆杆力矩平衡得方程:cos sin Hl Vl I φφθθπφθφ⎧-=⎪=-⎨⎪=-⎩&&&&&& (1) 代入V 、H ,得到摆杆运动方程。
当0φ→时,cos 1θ=,sin φθ=-,线性化运动方程:1.2 传递函数模型以小车加速度为输入、摆杆角度为输出,令,进行拉普拉斯变换得到传递函数:22()()mlG sml I s mgl=+-(2)倒立摆系统参数值:M=1.096 % 小车质量,kgm=0.109 % 摆杆质量,kg0.1β=% 小车摩擦系数g=9.8 % 重力加速度,l=0.25 % 摆杆转动轴心到杆质心的长度,mI= 0.0034 % 摆杆转动惯量,以小车加速度为输入、摆杆角度为输出时,倒立摆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为:20.02725()0.01021250.26705G ss=-(3)1.3 倒立摆系统状态空间模型以小车加速度为输入,摆杆角度、小车位移为输出,选取状态变量:(,,,)x x xθθ=&&(4)由2()I ml mgl mlxθθ+-=&&&&得出状态空间模型01001000000013300044xxxxxgglμθθθθ⎡⎤⎡⎤⎡⎤⎡⎤⎢⎥⎢⎥⎢⎥⎢⎥⎢⎥⎢⎥⎢⎥⎢⎥'==+⎢⎥⎢⎥⎢⎥⎢⎥⎢⎥⎢⎥⎢⎥⎢⎥⎢⎥⎢⎥⎢⎥⎣⎦⎣⎦⎢⎥⎢⎥⎣⎦⎣⎦&&&&&&&&(5)μθθθ'⎥⎦⎤⎢⎣⎡+⎥⎥⎥⎥⎦⎤⎢⎢⎢⎢⎣⎡⎥⎦⎤⎢⎣⎡=⎥⎦⎤⎢⎣⎡=11&&xxxy(6)由倒立摆的参数计算出其状态空间模型表达式:(7)111()()n n n n f s sI A BK s a s a s a --=--=++++L (11)设期望特征根为***12,,,n λλλL ,则期望特征多项式为:***1111()()()n n n n n f x s s s b s b s b λλ--=--=++++L L (12)由*()()f s f s =求得矩阵K 。
(完整版)倒立摆实验报告
(完整版)倒立摆实验报告-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机械综合设计与创新实验(实验项目一)二自由度平面机械臂三级倒立摆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时间:综述倒立摆装置是机器人技术、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等多个领域、多种技术的有结合,被公认为自动控制理论中的典型实验设备,也是控制理论教学和科研中不可多得的典型物理模型。
倒立摆的典型性在于:作为实验装置,它本身具有成本低廉、结构简单、便于模拟、形象直观的特点;作为被控对象,它是一个高阶次、不稳定、多变量、非线性、强耦合的复杂被控系统,可以有效地反映出控制中的许多问题;作为检测模型,该系统的特点与机器人、飞行器、起重机稳钩装置等的控制有很大的相似性[1]。
倒立摆系统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一种基本规律,即一个自然不稳定的被控对象,运用控制手段可使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通过对倒立摆系统的研究,不仅可以解决控制中的理论问题,还能将控制理论所涉及的三个基础学科,即力学、数学和电学(含计算机)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倒立摆系统中进行综合应用。
在多种控制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和应用中,特别是在工程实践中,也存在一种可行性的试验问题,将其理论和方法得到有效的经验,倒立摆为此提供一个从控制理论通往实践的桥梁[2]。
因此对倒立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背景和实际意义。
从驱动方式上看,倒立摆模型大致可分为直线倒立摆模型、旋转倒立摆模型和平面倒立摆模型。
对于每种模型,从摆杆的级数上又可细分为一级倒立摆、二级倒立摆和多级倒立摆[3]。
目前,国内针对倒立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运用倒立摆系统进行控制方法的研究与验证,特别是针对利用倒立摆系统进行针对于非线性系统的控制方法及理论的研究。
而倒立摆系统与工程实践的结合主要体现在欠驱动机构控制方法的验证之中。
此外,倒立摆作为一个典型的非线性动力系统,也被用于研究各类非线性动力学问题。
在倒立摆系统中成功运用的控制方法主要有线性控制方法,预测控制方法及智能控制方法三大类。
旋转倒立摆设计报告
旋转倒立摆摘要:倒立摆的控制是控制理论研究中的一个经典问题,通过旋转式倒立摆控制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工作原理,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等方面,对系统模型进行动力学分析,建立合适的状态空间方程,通过反馈方法实现倒立控制,通过反复的实验,记录,分析数据,总结出比较稳定可行的控制方法。
本系统采用STC89C52作为主控制芯片,WDJ36-1高精度角位移传感器作为系统状态测试装置,通过ADC0832将采集的模拟电压量转化为数字量,传送给STC89C52进行分析处理,并依此为依据控制电机的运转状态,间接地控制摆杆的运动状态。
通过不断地测量、分析,并调整系统控制的参数,基本达到了题目的要求,并通过此次的练习,进一步熟悉掌握了单片机的应用,对控制系统的了解和兴趣。
关键词:单片机最小系统; WDJ36-1角位移传感器; 旋转倒立摆;状态反馈;稳定性;目录1.系统方案 (4)1.1 微控制器模块 (4)1.2电机模块 (4)1.3电机驱动模块 (4)1.4角度传感器模块 (5)1.5电源模块 (5)1.6显示模块 (5)1.7最终方案 (6)2.主要硬件电路设计 (6)2.1电机驱动电路的设计 (6)2.2角度检测电路的设计: (7)3.软件实现 (7)3.1理论分析 (7)3.2总体流程图 (7)3.3平衡调节流程图 (9)4 .系统理论分析及计算.................. . (10)4.1系统分析 (10)4.2 摆臂摆角的计算.................. . (10)5.系统功能测试: (10)5.1测试方案 (10)5.2测试结果 (10)5.3测试分析及结论 (10)6.结束语 (11)1.系统方案:1.1 微控制器模块方案一:采用可编程逻辑期间CPLD作为控制器。
CPLD可以实现各种复杂的逻辑功能、规模大、密度高、体积小、稳定性高、IO资源丰富、易于进行功能扩展。
采用并行的输入输出方式,提高了系统的处理速度,适合作为大规模控制系统的控制核心。
倒立摆系统__实验设计报告
倒立摆系统__实验设计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倒立摆系统的研究与实验,探讨倒立摆的运动规律,并分析其特点和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与方法1.实验原理倒立摆是指在重力作用下,轴心静止在上方的直立摆。
倒立摆具有自然的稳定性,能够保持在平衡位置附近,且对微小干扰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
其本质是控制系统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在自动控制、机器人控制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2.实验方法(1)搭建倒立摆系统:倒立摆由摆杆、轴心和电机组成,摆杆在轴心上下运动,电机用于控制倒立摆的运动。
(2)调节电机控制参数:根据实验需要,调节电机的参数,如转速、力矩等,控制倒立摆的运动状态。
(3)记录数据:通过相机或传感器等手段,记录倒立摆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相关数据,用于后续分析。
(4)分析数据:根据记录的数据,分析倒立摆的运动规律、特点和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和总结。
三、实验步骤1.搭建倒立摆系统:根据实验需要,选取合适的材料和设备,搭建倒立摆系统。
2.调节电机参数:根据实验目的,调节电机的转速、力矩、控制信号等参数,使倒立摆能够在一定范围内保持平衡。
3.记录数据:利用相机或传感器等设备,记录倒立摆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相关数据。
4.分析数据:通过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倒立摆的运动规律和特点,并探讨影响因素。
5.总结讨论: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讨论,对倒立摆的运动规律、特点和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理解和探究。
四、实验设备与器材1.倒立摆系统搭建材料:包括摆杆、轴心、电机等。
2.记录数据设备:相机、传感器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记录的数据,分析倒立摆的运动规律和特点,找出影响因素,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六、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得出倒立摆的运动规律和特点,并总结影响因素。
倒立摆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抵抗干扰的能力,在控制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七、实验感想通过参与倒立摆系统的搭建和实验,深入了解了倒立摆的运动规律和特点,对控制系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倒立摆系统实验设计报告
倒立摆系统实验设计报告实验设计报告:倒立摆系统摘要:本实验旨在研究倒立摆系统的控制问题,通过进行动力学建模、控制器设计和实验验证,探究不同控制策略对倒立摆系统的稳定性和控制性能的影响。
实验使用MATLAB/Simulink软件进行系统建模和控制器设计,并通过实际硬件平台进行实验验证。
实验结果表明,PID控制器在稳定性和控制精度方面表现出较好的性能。
本实验为进一步研究倒立摆系统控制提供了参考。
引言:倒立摆系统是控制理论中一个经典且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具有广泛的应用背景。
倒立摆系统的研究对于制造可倒立行进的机器人、电梯调节、飞行器控制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倒立摆系统进行动力学建模和控制器设计,研究不同控制策略对其稳定性和控制性能的影响。
方法与材料:1.实验平台:本实验使用一台倒立摆硬件平台,包括一个竖直支架、一个带电机和减速器的转动摆杆以及一个测量角度的传感器。
2. 软件工具:本实验使用MATLAB/Simulink进行倒立摆系统的建模和控制器设计。
并使用Simulink中的实时仿真模块进行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1. 动力学建模:根据倒立摆系统的动力学方程,使用MATLAB/Simulink建立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
2.控制器设计:设计不同控制策略的控制器,包括PID控制器、模糊控制器等。
3. 系统仿真:在Simulink中进行系统仿真,分析不同控制策略下的系统响应情况,比较其稳定性和控制性能。
5.数据分析: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不同控制策略的实际控制效果。
结果与讨论:经过对倒立摆系统进行动力学建模和控制器设计,我们设计了PID控制器和模糊控制器两种控制策略,并在Simulink中进行了系统仿真。
仿真结果显示,PID控制器能够有效地控制倒立摆系统,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摆杆恢复到竖直位置,并保持稳定。
而模糊控制器的控制性能相对较差,系统响应时间较长且存在一定的震荡。
实验验证结果表明,PID控制器在实际硬件平台上也能够较好地控制倒立摆系统。
倒立摆课程设计报告.
第二章:系统分析
系统建模可以分为两种:机理建模和实验建模。实验建模就是通过在研究对象上加上一系列的研究者事先确定的输入信号,激励研究对象并通过传感器检测其可观测的输出,应用数学手段建立起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这里面包括输入信号的设计选取,输出信号的精确检测,数学算法的研究等等内容。机理建模就是在了解研究对象的运动规律基础上,通过物理、化学的知识和数学手段建立起系统内部的输入-状态关系。
①比例环节:成比例的反映控制系统的偏差信号error(t),偏差一旦产生,控制器立即产生控制作用,以减少偏差。
②积分环节:主要用于消除静差,提高系统的无差度。积分作用的强弱取决于积分时间常数 , 越大,积分作用越弱,反之越强。
③微分环节:反映偏差信号的变化趋势(变化速率),并能在偏差信号变的太大之前,在系统中引入一个有效的早期修正信号,从而加快系统的动作速度,减少调节时间。
在固高公司的实验仪器的模块内输入调整好的参数倒立摆稳定立起来实时控制曲线如图319上面是位移实时曲线由于该系统不能控制位移故需要在小车靠近导轨边缘时用手轻轻碰一下摆杆下面是角度实时曲线手碰摆杆可以看作是对系统施加扰动角度实时曲线和摆杆的实际情况均可看出系统抗扰动性能良好
倒立摆课程设计报告
班级:
姓名:
3.2.4
在固高公司的实验仪器的模块内输入调整好的参数,倒立摆稳定立起来,实时控制曲线如图3-2-5,上面是位移实时曲线,下面是角度实时曲线,小车可以左右移动不碰到导轨边缘。
图3-2-5
3.
3.3.1
系统对正弦输入信号的响应,称为频率响应。在频率响应方法中,我们在一定范围内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研究其产生的响应。频率响应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比较方便的方法进行分析,一种为伯德图或对数坐标图,伯德图采用两幅分离的图来表示,一幅表示幅值和频率的关系,一幅表示相角和频率的关系;一种是极坐标图,极坐标图表示的是当ω从0变化到无穷大时向量G( jω)的轨迹,极坐标图也常称为奈奎斯特图,奈奎斯特稳定判据使我们有可能根据系统的开环频率响应特性信息,研究线性闭环系统的绝的稳定性和相对稳定性。
倒立摆实验报告
本次实验使用的倒立摆系统是固高公司生产的直线一级倒立摆实验系统。厂商已经将实际倒立摆系统与MATLAB之间进行了链接,这使得我们可以在MATLAB环境中进行控制器参数的设定,然后将MATLAB程序下载到硬件实时内核中进行实时控制。因此,实验的主要工作是在MATLAB的SIMULINK环境下进行的。由于倒立摆实验系统中的计算机已经安装固高公司的MATLAB工具箱,因此倒立摆实验室计算机中的SIMULINK环境比一般SIMULINK环境多了一个工具箱“Googol Education Products”,如下图所示
本实验LQR控制的SIMULINK模型如下:
通过选取不同的Q、R阵可得出以下仿真波形图:
1) 时,K=[-70.7107 -37.8344 105.5295 20.9238],阶跃响应波形如下
2) 时,K=[-100.000 -51.4535 136.0814 27.0435],阶跃响应波形如下
3) 时,K =[-89.4427 -46.5479 128.4999 23.6271],阶跃响应波形如下
step(A, B ,C ,D)
单位阶跃响应下,小车位置和摆杆角度均发散,因此需要加入控制环节来改善系统特性。
二、控制器设计改善系统性能
1.PID控制器设计
PID控制是最早发展起来的线性控制策略之一,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在工程实践领域运用十分广泛。PID控制由比例(Proportional)环节、积分(Integral)环节和微分(Differential)环节组成,其典型结构图下图所示:
1)传递函数阶跃响应曲线、开环波特图、零极点
num=[2.356550];
den=[10.0883167-27.9169-2.30942];
倒立摆实验报告
倒立摆实验报告倒立摆实验报告引言:倒立摆是一种经典的力学实验,通过研究倒立摆的运动规律,可以深入理解物理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倒立摆模型并观察其运动过程,探究摆动周期与摆长、质量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影响倒立摆稳定性的因素。
一、实验器材和原理实验器材:1. 木质支架2. 杆状物体(作为摆杆)3. 重物(作为摆锤)4. 弹簧5. 电子计时器实验原理:倒立摆实验基于牛顿第二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当摆杆倾斜一定角度时,重力将产生一个力矩,使摆杆产生转动。
而弹簧的作用则是提供一个恢复力,使摆杆回到竖直位置。
通过调整摆杆长度、质量和弹簧的初始拉伸量,可以控制倒立摆的运动。
二、实验步骤1. 搭建实验装置:将木质支架固定在平稳的桌面上,将摆杆固定在支架上,并在摆杆的一端挂上重物。
2. 调整初始条件:调整摆杆的长度和重物的位置,使摆杆处于平衡位置。
同时,将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摆杆上。
3. 测量实验数据:使用电子计时器记录倒立摆的摆动周期,重复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4. 改变实验参数:分别改变摆杆的长度、重物的质量和弹簧的初始拉伸量,再次进行测量和记录。
5. 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摆动周期与摆杆长度、重物质量、弹簧初始拉伸量之间的关系曲线,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摆动周期与摆杆长度成正比:当摆杆长度增加时,摆动周期也随之增加。
这是因为较长的摆杆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完成一次摆动。
2. 摆动周期与重物质量无直接关系:在一定范围内,重物质量的增加并不会显著影响摆动周期。
这是因为重物的质量只会影响倒立摆的稳定性,而不会改变其运动速度。
3. 弹簧初始拉伸量对摆动周期的影响:当弹簧的初始拉伸量增加时,摆动周期减小。
这是因为较大的初始拉伸量会提供更大的恢复力,使摆杆回到竖直位置的速度更快。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摆杆长度是影响倒立摆运动周期的主要因素。
倒立摆实验报告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平衡
倒立摆实验报告: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平衡一、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在缓解交通拥堵、提高居民出行效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车辆平衡问题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和乘客舒适度。
为了确保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在高速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本实验采用倒立摆模型对车辆平衡性能进行研究。
本文旨在分析倒立摆实验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平衡中的应用,以期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倒立摆实验是一种模拟车辆平衡性能的实验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将一个质量较小的摆杆倒立固定在一个质量较大的底座上,通过控制底座的运动,使摆杆保持平衡。
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中,车辆平衡问题可以类比于倒立摆模型,车辆底部相当于底座,车厢相当于摆杆。
当车辆在曲线上高速行驶时,车厢会受到离心力的作用,容易产生侧翻现象。
通过倒立摆实验,可以研究车辆在不同工况下的平衡性能,为车辆设计提供参考。
三、实验方法本次实验采用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倒立摆控制系统,主要包括摆杆、底座、电机、编码器、单片机等部分。
实验过程中,通过单片机控制电机的转动,使底座产生相应的运动,从而使摆杆保持平衡。
实验中,我们分别研究了不同速度、不同曲线半径、不同车辆质量等工况下的车辆平衡性能。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速度对车辆平衡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速度的增加,车辆平衡性能逐渐降低。
当速度达到一定程度时,车辆容易出现侧翻现象。
这是因为速度越高,车厢受到的离心力越大,车辆平衡性能越差。
因此,在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设计中,应合理控制车辆的最高运行速度,以确保行车安全。
2.曲线半径对车辆平衡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曲线半径越小,车辆平衡性能越差。
这是因为曲线半径越小,车厢受到的离心力越大,车辆越容易产生侧翻。
因此,在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设计时,应尽量采用较大的曲线半径,以提高车辆平衡性能。
3.车辆质量对车辆平衡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车辆质量越大,车辆平衡性能越好。
倒立摆 K60设计报告
2013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简易旋转倒立摆及控制装置(C题)摘要倒立摆控制系统是一个复杂的、不稳定的、非线性系统。
本设计在研究倒立摆运动规律的基础上,构建其运动轨迹的数学模型,使用MATLAB进行仿真分析,在对倒立摆模型认识以后,使用k60微控制器结合PID算法给出信号驱动直流减速电机,进而对倒立摆系统进行控制,在倒立的过程中使用编码器采集摆杆角度,对摆杆反馈的角度进行处理,针对角度,角速度的方向,电机运行方向进行处理,运用PD算法调节摆杆倒立,PI参数调节电机速度,通过双回路PD\PI控制方案实现了对旋转臂位置和摆杆偏角的同时闭环控制。
关键词:倒立摆; PID算法;双闭环控制;AbstractInverted pendulum control system is a complex, nonlinear, unstable system. This design on the basis of studying the law of motion of the inverted pendulum, build its trajectory mathematical model, using MATLAB simulation analysis, after understanding of inverted pendulum model, use k60 micro controller combined with PID algorithm gives the signal driven dc gear motor, and then to control the inverted pendulum system, used in the process of standing on your head swinging rod Angle encoder acquisition, processing, the Angle of swinging rod feedback on point of view, the direction of the angular velocity, the motor running direction, adjusting handstand pendulum rod by using PD algorithm, PI parameters to adjust motor speed, by double circuit PD/PI control scheme realizes the rotating arm swinging rod Angle and position closed loop control at the same time.Keywords:inverted pendulum;PID algorithm;double closed loop control;目录一、系统方案 (1)1.1 主控芯片的论证与选择 (1)1.2 摆杆的角度测量的论证与选择 (1)1.3 电机的论证与选择 (1)二、系统结构 (2)2.1机械结构 (2)2.2测控电路结构 (2)三、理论分析与计算 (3)3.1倒立摆的基本模型 (3)3.2模型分析与参数测量 (3)3.3基于状态反馈的倒立控制 (4)四、电路与程序设计 (5)4.1系统的硬件设计 (5)4.2系统软件设计 (7)五、测试方案与测试结果 (10)5.1基本要求(1) (10)5.2基本要求(2) (10)5.3基本要求(3) (10)5.4发挥要求(1) (10)5.5发挥要求(2) (11)5.6发挥要求(3) (11)六.其他的拓展部分 (12)七、参考文献 (12)附录 (13)一、系统方案本系统主要有五大部分组成,即控制部分、电机部分、传感器部分、电源部分和人机交互部分。
倒立摆系统__实验设计报告
.学生实验报告课程名称: 倒立摆系统课程设计组号:7姓名:学号:邮箱:2010年11 月11 1日目录倒立摆系统的构成 (3)单级倒立摆数学模型的建立 (3)传递函数 (6)状态空间方程 (6)系统M ATLAB 仿真和开环响应 (7)稳定性与可控性分析 (11)控制器设计 (12)基于状态反馈的控制算法设计与仿真LQR (12)极点配置法 (16)PID控制算法 (19)实验结果及与仿真结果的对比分析 (29)感想和建议 (30)倒立摆系统的构成图1 倒立摆系统的组成框图如图1所示为倒立摆的结构图。
系统包括计算机、运动控制卡、伺服机构、倒立摆本体和光电码盘几大部分,组成了一个闭环系统。
光电码盘1将小车的位移、速度信号反馈给伺服驱动器和运动控制卡,摆杆的位置、速度信号由光电码盘2反馈回控制卡。
计算机从运动控制卡中读取实时数据,确定控制决策(小车向哪个方向移动、移动速度、加速度等),并由运动控制卡来实现该控制决策,产生相应的控制量,使电机转动,带动小车运动,保持摆杆平衡。
单级倒立摆数学模型的建立在忽略了空气流动,各种摩擦之后,可将倒立摆系统抽象成小车和匀质杆组成的系统,如下图2所示图2 单级倒立摆模型示意图那我们在本实验中定义如下变量:M 小车质量(本实验系统0.5 Kg)m 摆杆质量(本实验系统0.2 Kg)b 小车摩擦系数(本实验系统0.1 N/m/sec)l 摆杆转动轴心到杆质心的长度(0.3 m)I 摆杆惯量(0.006 kg*m*m)F 加在小车上的力x 小车位置φ摆杆与垂直向上方向的夹角θ摆杆与垂直向下方向的夹角(考虑到摆杆初始位置为竖直向下)下面我们对这个系统作一下受力分析。
下图3是系统中小车和摆杆的受力分析图。
其中,N和P为小车与摆杆相互作用力的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分量。
注意:在实际倒立摆系统中检测和执行装置的正负方向已经完全确定,因而矢量方向定义如图,图示方向为矢量正方向。
图3 倒立摆模型受力分析分析小车水平方向所受的合力,可以得到等式:应用Newton方法来建立系统的动力学方程过程如下:分析小车水平方向所受的合力,可以得到以下方程:N x b F xM --= 由摆杆水平方向的受力进行分析可以得到下面等式:)sin (22θl x dt d mN +=即 θθθθsin cos 2ml ml x m N -+= 把这个等式代入上式中,就得到系统的第一个运动方程:F ml ml x b xm M =-+++θθθθsin cos )(2 (1) 为了推出系统的第二个运动方程,我们对摆杆垂直方向上的合力进行分析,可以得到下面方程:θθθθθcos sin )cos (222ml ml mg P l dtd m mg P --=-=-即:力矩平衡方程如下:θθθ I Nl Pl =--cos sin 注意:此方程中力矩的方向,由于θφθφφπθsin sin ,cos cos ,-=-=+=,故等式前面有负号。
单级倒立摆实验报告
单级倒立摆实验报告1. 单级倒立摆系统的建模单级倒立摆系统的建模可采用受力分析或Lagrange 方程建立得到。
这里采用受力分析方法建模。
如图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cos )0Mx m x L u θθ++-= (2-1) cos sin 0mLxI mLg θθθ--= (2-2)以摆杆偏角θ、角速度θ 、小车的位移x 和小车速度x为状态变量,即令: ()TX x x θθ=(2-3)同时假设倒立摆摆杆的垂直倾斜角度θ与1(单位为rad )相比很小,即1θ 。
则可以近似处理:cos θ≈1,sin 0θ≈,并忽略高阶小量,则可得:2222()()m L g Ix u I m M mML I m M mML θ=+++++ (2-4)22()()()mL m M g mLu I m M mML I m M mMLθθ+=-+++++ (2-5)摆杆系统的状态方程为: 12222122344122()()()()()x x m L g I x x u I m M mML I m M mMLx x mL m M g mL x x u I m M mML I m M mML =⎧⎪⎪=+⎪++++⎨=⎪⎪+=-+⎪++++⎩(2-6) 写成向量的形式为:XAX Bu y CX Du ⎧=+⎨=+⎩(2-7)其中0100000A 0001000a b⎛⎫ ⎪⎪= ⎪ ⎪⎝⎭, 00c B d ⎛⎫⎪ ⎪= ⎪ ⎪⎝⎭,10000010C ⎛⎫= ⎪⎝⎭,00D ⎛⎫= ⎪⎝⎭(2-8) 参数a 、b 、c 、d 分别为:222()m L gb I m M mML =++ (2-9)2()()mL m M ga I m M mML +=-++(2-10)2()Ic I m M mML =++ (2-11)2()mLd I m M mML =++(2-12)选择摆杆的倾斜角度θ和小车的水平位移x 作为系统的输出,则输出方程为:y CX = (2-13)根据金棒-2型倒立摆系统实验平台的参数,m=0.2kg ,M=0.6kg ,L=0.158m ,I=0.001654kg.m 2 ,g=10N/kg.同时,这里建模时候使用的u是以力作为输入信号的,实际上采用的是以电压作为输入信号,通过电机作了一定的转化,这里我们约定:先暂时以力作为输入信号,最后再统一处理。
倒立摆实验报告1
倒立摆实验报告1倒立摆实验报告1倒立摆(Inverted Pendulum)是一种经典的控制系统实验对象,由于其简洁和直观的物理模型,被广泛用于控制理论和控制实验的研究中。
本文主要介绍了倒立摆实验的基本原理、实验装置和实验步骤,并通过实验结果分析了不同控制策略对倒立摆系统动态响应的影响。
一、实验原理倒立摆是一个由一个竖直的杆和一个可以沿杆轴方向移动的小车组成。
杆的一端固定在小车上,通过一个旋转关节连接,在倒立摆的平衡位置时,杆竖直向上。
小车上安装有一个电机,可以通过控制电机的转速来实现小车在杆轴方向的移动。
在倒立摆的运动过程中,需通过控制小车运动的速度和方向,使得摆杆保持竖直,并能够在摆杆偏离竖直位置时及时做出修正,以实现摆杆的倒立运动。
为了实现这一控制目标,需要设计合适的控制系统,并通过不同的控制策略来改变系统的动态响应。
二、实验装置倒立摆机械装置由一个竖直的杆和一个可以沿杆轴方向移动的小车组成。
杆的一端固定在小车上,通过一个旋转关节连接。
小车上安装有一个电机,可以通过控制电机的转速来实现小车在杆轴方向的移动。
电机驱动系统包括电机和驱动电路,通过改变电机的转速和方向来控制小车的运动。
传感器用于检测倒立摆系统的状态,包括杆的角度和小车的位置。
控制器通过接收传感器的反馈信号,并根据预定义的控制策略来控制电机的转速和方向。
三、实验步骤1.搭建实验装置。
按照实验装置说明书的要求,搭建倒立摆实验装置,并连接电机驱动系统、传感器和控制器。
2.系统校准。
通过控制小车运动,使摆杆保持竖直。
根据传感器的反馈信号,对系统进行校准,使传感器可以准确测量杆的角度和小车的位置。
3.设计控制策略。
根据倒立摆系统的特性和控制目标,设计合适的控制策略。
可以使用PID控制器、模糊控制器或神经网络控制器等方法。
4.实施控制策略。
将控制策略编码到控制器中,并启动控制器。
控制器将根据传感器的反馈信号和预定义的控制策略,控制电机的转速和方向,实现小车的运动和摆杆的倒立。
一阶倒立摆课程设计报告4
哈尔滨工业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系控制系统设计课程设计报告姓名:院(系):英才学院专业:自动化班号:任务起至日期:课程设计题目:直线一级倒立摆控制器设计已知技术参数和设计要求:本课程设计的被控对象采用固高公司的直线一级倒立摆系统GIP-100-L。
系统内部各相关参数为:M小车质量0.5kg; m摆杆质量0.2kg; b小车摩擦系数0.1N/m/sec; l摆杆转动轴心到杆质心的长度0.3m; I摆杆惯量0.006kg*m*m; T采样时间0.005秒。
设计要求:1.推导出系统的传递函数和状态空间方程。
用Matlab进行阶跃输入仿真,验证系统的稳定性。
2.设计PID控制器,使得当在小车上施加0.1N的脉冲信号时,闭环系统的响应指标为:(1)稳定时间小于5秒;(2)稳态时摆杆与垂直方向的夹角变化小于0.1弧度。
3.设计状态空间极点配置控制器,使得当在小车上施加0.2m的阶跃信号时,闭环系统的响应指标为:(1)摆杆角度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和小车位移x的稳定时间小于3秒(2)x的上升时间小于1秒(3)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的超调量小于20度(0.35弧度)(4)稳态误差小于2%。
工作量:1.建立直线一级倒立摆的线性化数学模型;2.倒立摆系统的PID控制器设计、Matlab仿真及实物调试;3.倒立摆系统的极点配置控制器设计、Matlab仿真及实物调试。
工作计划安排:第3周:(1)建立直线一级倒立摆的线性化数学模型;(2)倒立摆系统的PID控制器设计、Matlab仿真;(3)倒立摆系统的极点配置控制器设计、Matlab仿真。
第4周:实物调试;撰写课程设计论文。
同组设计者及分工:各项工作独立完成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教研室主任意见: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注:此任务书由课程设计指导教师填写。
一.直线一阶倒立摆简介倒立摆是进行控制理论研究的典型实验平台。
倒立摆是机器人技术、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等多个领域、多种技术的有机结合,其被控系统本身又是一个绝对不稳定、高阶次、多变量、强耦合的非线性系统,可以作为一个典型的控制对象对其进行研究。
倒立摆仿真及实验报告
倒立摆仿真及实验报告倒立摆是一种经典的机械系统,它具有丰富的动力学特性,在控制理论和工程应用中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
本文将对倒立摆的仿真及实验进行详细介绍,并给出相关结果和分析。
1.倒立摆的仿真模型倒立摆的运动可以用以下动力学方程表示:ml^2θ'' + mgl sin(θ) = u - cθ' - Iθ'其中,m是摆杆的质量,l是摆杆的长度,θ是摆杆与垂直方向的夹角,u是外力输入,c是摩擦系数,I是摆杆的转动惯量,g是重力加速度。
为了实现对倒立摆的仿真,我们借助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了倒立摆的仿真模型。
模型包括两个部分:倒立摆的动力学模型和控制器。
倒立摆的动力学模型采用上述动力学方程进行描述。
控制器采用经典的PID控制器,其中比例系数Kp、积分系数Ki和微分系数Kd分别用于角度误差的比例、积分和微分控制。
2.倒立摆的仿真结果采用上述模型进行仿真,我们可以得到倒立摆的运动轨迹和角度响应等结果。
根据参数的不同取值,我们可以观察倒立摆的不同运动特性。
首先,我们观察了倒立摆的自由运动。
设置初始条件为摆杆静止且在平衡位置上方一个小角度的偏离。
在没有外力输入的情况下,倒立摆经过一段时间的摆动后最终回到平衡位置,这个过程中摆杆的角度和角速度都发生了变化。
接下来,我们考虑了加入PID控制器后的倒立摆。
设置初始条件为摆杆位于平衡位置上方,并施加一个恒定的外力。
通过调节PID控制器的参数,我们可以使倒立摆保持在平衡位置上方,实现倒立的稳定控制。
当外力发生变化时,控制器能够及时响应并调整摆杆的角度,使其再次回到平衡位置。
3.倒立摆的实验研究为了验证倒立摆的仿真结果,我们进行了实验研究。
实验中,我们采用了具有传感器的倒立摆装置,并连接到PC上进行实时数据采集和控制。
首先,我们对倒立摆进行了辨识。
通过在实验中施加一系列不同的外力输入,我们得到了倒立摆的自由运动数据。
通过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我们获得了倒立摆的动力学参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倒立摆是进行控制理论研究的典型实验平台。
由于倒立摆系统的控制策略和杂技运动员顶杆平衡表演的技巧有异曲同工之处,极富趣味性,而且许多抽象的控制理论概念如系统稳定性、可控性和系统抗干扰能力等等,都可以通过倒立摆系统实验直观的表现出来,因此在欧美发达国家的高等院校,它已成为必备的控制理论教学实验设备。
学习自动控制理论的学生通过倒立摆系统实验来验证所学的控制理论和算法,非常的直观、简便,在轻松的实验中对所学课程加深了理解。
本论文在自动控制原理校正的基本思想上,通过采用根轨迹校正法,频域法,分别对倒立摆系统进行校正,使之满足性能要求。
关键词:倒立摆,自动控制,根轨迹,频域法
1、引言
倒立摆是机器人技术、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等多个领域、多种技术的有机结合,其被控系统本身又是一个绝对不稳定、高阶次、多变量、强耦合的非线性系统,可以作为一个典型的控制对象对其进行研究。
最初研究开始于二十世纪50 年代,麻省理工学院的控制论专家根据火箭发射助推器原理设计出一级倒立摆实验设备。
近年来,新的控制方法不断出现,人们试图通过倒立摆这样一个典型的控制对象,检验新的控制方法是否有较强的处理多变量、非线性和绝对不稳定系统的能力,从而从中找出最优秀的控制方法。
倒立摆系统作为控制理论研究中的一种比较理想的实验手段,为自动控制理论的教学、实验和科研构建一个良好的实验平台,以用来检验某种控制理论或方法的典型方案,促进了控制系统新理论、新思想的发展。
由于控制理论的广泛应用,由此系统研究产生的方法和技术将在半导体及精密仪器加工、机器人控制技术、人工智能、导弹拦截控制系统、航空对接控制技术、火箭发射中的垂直度控制、卫星飞行中的姿态控制和一般工业应用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利用开发前景。
平面倒立摆可以比较真实的模拟火箭的飞行控制和步行机器人的稳定控制等方面的研究。
法控制器的设计是倒立摆系统的核心内容,因为倒立摆是一个绝对不稳定
的系统,为使其保持稳定并且可以承受一定的干扰,需要给系统设计控制器,目前典型的控制器设计理论有:PID 控制、根轨迹以及频率响应法、状态空间法、最优控制理论、模糊控制理论、神经网络控制、拟人智能控制、鲁棒控制方法、自适应控制,以及这些控制理论的相互结合组成更加强大的控制算。
2、设计题目及设计过程
1)倒立摆问题的引入
倒立摆系统介绍,以直线一级摆实物如图:
图1 直线以及倒立摆控制系统
系统的组成:倒立摆系统有倒立摆本体,电控箱以及控制平台(包括运动控制卡和PC机),三大部分组成。
直线一级倒立摆由直线运动模块和一级摆体组件组成,是最常见的倒立摆之一。
在忽略了空气阻力和各种摩擦之后,可将直线一级倒立摆系统抽象成小车和匀质杆组成的系统,如图2 所示。
实际系统的模型参数如下:
M 小车质量Kg
m 摆杆质量Kg
b 小车摩擦系数0 .1N/m/sec
l 摆杆转动轴心到杆质心的长度5m
I 摆杆惯量kg*m*m
分析系统的受力,列出运动方程,球的系统的数学模型:
图3 小车及摆杆受力分析
小车水平方向上的合力:Mx=F-bx-N
摆杆水平方向的合力:
水平方向上的运动方程:
对摆杆垂直方向的受力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垂直方向上的受力方程:
用U 来代表被控对象的输入力F,线性化后,得到如下两个运动方程(其中θ=π+ψ):
如果令U=V,进行拉普拉斯变换,得到摆杆角度与小车唯一的传递函数:
白干角度与小车加速度之间的传递函数为:
摆杆角度和小车所受外力之间的传递函数:
带入系统模型参数,求出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经计算开环传递函数为:
G(s)=Φ(s)∕V(s)
=ml∕((I+ml^2)S^2-mgl)
=∕(^)
用波特图分析原系统的性能,得到下图:
图1原系统的波特图
有图1可以看出,与系统不稳定,需要通过与校正装置的串联进行校正。
2)根轨迹法设计
用根轨迹法设计控制器,使得校正后系统的性能指标满足:
最大超调量:σp﹤10%
调整时间:t s= (2%误差带)
设计步骤如下:
有上述校正装置,对校正后的系统进行matlab进行仿真。
可得起根轨迹如下图:
图4 校正后的根轨迹示意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系统的三条根轨迹都有位于左半平面的部分,说明校正后的装置性能稳定,至于最大超调量与调节时间还需要对系统进行matlab 的simulink仿真。
仿真过程及结果如下:
图5 根轨迹校正后系统的仿真
经对图5的放大,得到最大超调量σp=
137
.1137
.1221.1 =%﹤10%
最大调节时间t s=。
综合根轨迹图和仿真验证,设计控制装置合理,满足要求。
3)、频域法设计
设计控制器,使得校正后系统的性能指标满足: 使得系统的静态位置误差常数为10 相位裕量为50 增益裕量等于或大于10 分贝。
设计过程如下:
图6 频域法simulink仿真结果
图7 频域法校正后系统性能波特图分析
有波特图可以看出,校正后系统的各性能指标为:
使得系统的静态位置误差常数为10
相位裕量为
增益裕量为∞。
综合校正后系统的simulink仿真结果和波特图的分析,使用频域法所设计的校正装置符合要求。
3、设计心得及总结
设计是一种实践,是理论联系实际,应用和巩固所学专业知识的一项重要环节,培养我们能力和技能的一个重要手段。
通过倒立摆控制系统的课程设计,更加清楚了自动控制系统的校正方法的特点,控制方法,研究内容,为以后的课程设计积累了重要经验。
当然课程的设计初始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但通过不断的调整设计参数,最终使得设计结果在电脑上的仿真还是在实验室真实条件下的实验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圆满完成课程设计任务。
另外为了这次设计我查阅了很多最近的相关文献资料,也开阔了视野,了解到科学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自己的学习规划也指引了一条正确道路。
最后,从开始课程设计的迷茫无助,到现在设计的完成,得益于谢昭莉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助,在此,再次表达我衷心的感谢!
4、参考文献
1、固高科技有限公司.直线倒立摆安装与使用手册,2005
2、固高科技有限公司. 倒立摆与自动控制原理实验,2005
3、固高科技有限公司. 固高MATLAB实时控制软件用户手册,2005
4、Matlab/Simulink相关资料
5、涂植英,陈今润. 自动控制原理.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
6、胡寿松. 自动控制原理.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7、Katsuhiko Ogata.现代控制工程.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