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数学归纳法 ?
数学归纳法经典解析详解
数学归纳法经典解析详解
数学归纳法是解决数学问题时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基于一个基本的思想:如果我们可以证明某个命题在第一个数成立,并且可以证明如果命题在第n个数成立,那么它在第n+1个数也成立,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这个命题对于所有正整数都成立。
数学归纳法分为三个步骤:基础步骤、归纳假设和归纳步骤。
基础步骤是证明命题在第一个数值上成立。
通常,我们需要计算命题在第一个数值上的值,然后验证它是否成立。
如果成立,我们就完成了基础步骤。
归纳假设是假设命题在第n个数值上成立。
这是一个假设,我们假设命题在某个特定的数值上成立,而不是需要一个个去验证每个数值。
归纳步骤是证明命题在第n+1个数值上也成立。
我们使用归纳假设,即假设命题在第n个数值上成立,然后通过一系列的推理步骤来证明命题在第n+1个数值上也成立。
数学归纳法的关键在于建立起递推关系,即通过归纳假设和归纳步骤来证明命题在每个数值上成立。
总结来说,数学归纳法是一种通过建立递推关系来证明命题成立的方法。
它包括基础步骤、归纳假设和归纳步骤三个步骤,其中归纳假设是假设命题在某个特定的数值上成立,而归纳步骤是通过归纳假设来证明命题在下一个数值上也成立。
数学中的数学归纳法
数学中的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又称归纳推理法,是数学中一种常用的证明方法。
它基于两个重要的前提:第一,如果证明了某个命题在某个特定情况成立,且能够证明当命题在一个特定情况下成立时,它在下一个情况下也成立,那么可以推断该命题在所有情况下都成立;第二,数列是整数的任意一个子集,并且它包涵了第一个正整数,且对任意的正整数n,满足“n属于该子集,而n+1也属于该子集”。
数学归纳法的运用需要三个关键步骤:首先,我们需要证明当n取某个合适的值时命题成立;其次,假设当n取k时该命题成立,然后证明当n取k+1时该命题也成立;最后,根据数学归纳法的前提,我们可以断定该命题对于所有的正整数n都成立。
以求证一个数学公式为例,我们以斐波那契数列作为研究对象,斐波那契数列的定义如下:F(1) = 1F(2) = 1F(n) = F(n-1) + F(n-2) (n≥3)我们来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斐波那契数列的性质。
首先,当n取1和2时命题成立,因为F(1)和F(2)的值分别为1,满足定义。
假设当n取k时该命题成立,即假设F(k) = F(k-1) + F(k-2)成立。
现在我们要证明当n取k+1时该命题也成立。
将n取k+1代入斐波那契数列的递推公式,得到:F(k+1) = F((k+1)-1) + F((k+1)-2)= F(k) + F(k-1)根据我们的假设,我们可以得到:F(k+1) = F(k-1) + F(k-1) + F(k-2)= F(k-1) + F(k)根据斐波那契数列的定义,我们知道F(k+1) = F(k) + F(k-1),因此假设成立。
由此可见,当n取k+1时命题也成立。
根据数学归纳法的原理,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对于所有的正整数n,斐波那契数列的定义成立。
数学归纳法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证明方法,它能够帮助我们建立起基本的数学理论和推导出重要的数学公式。
通过逐步证明命题在不同情况下的成立性,我们可以确保其在所有情况下都成立。
数学归纳法原理总结
数学归纳法原理总结数学归纳法是一种常用的证明方法,用于证明某个数学命题对于自然数集上的所有元素都成立。
它是一种简洁而有效的证明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数学领域的各个分支。
本文将对数学归纳法原理进行总结,并介绍其应用。
一、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原理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步骤:1. 基础步骤:证明当n取某个特定值时,命题成立。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选择最小的自然数作为基础步骤的证明对象。
2. 归纳步骤:假设当n取k时,命题成立(归纳假设),然后证明当n取k+1时,命题也成立。
这一步骤通常由归纳假设和已知条件进行推导得出。
通过以上两个步骤的迭代,我们可以推论出该命题对于自然数集上的所有元素都成立。
数学归纳法的核心思想是,我们通过证明基础步骤和归纳步骤,将问题从一个小规模的情况推广至更大的情况,最终达到证明整个命题的目的。
二、数学归纳法的应用数学归纳法在各个数学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1. 证明自然数集上的等式或不等式成立:比如证明1+2+3+...+n =n(n+1)/2,证明n^2 < 2^n对于所有n∈N成立等等。
通过数学归纳法,我们可以逐步推导出这些等式或不等式的正确性。
2. 证明数列的某些性质:比如证明斐波那契数列的性质,证明调和级数的性质,证明数列收敛性等等。
数学归纳法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数列性质的数学模型,进而证明这些性质的成立。
3. 证明集合论的命题:比如证明一个集合中元素个数和另一个集合中元素个数相等,证明一个集合的幂集的元素个数是2的幂等等。
数学归纳法可以提供一种有效的证明方式,通过排除其他可能情况,得出结论。
总的来说,数学归纳法是一种强大的证明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各种数学问题。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数学归纳法时,我们需要确保基础步骤和归纳步骤的合理性,以及每一步推导的严谨性,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数学归纳法的局限性尽管数学归纳法可以解决许多问题,但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数学中的数学归纳法
数学中的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是一种证明数学命题的重要方法,常用于证明自然数命题的正确性。
它基于两个重要的假设:第一个是基准情形,即当n等于一个特定的值时,命题成立;第二个是归纳假设,即假设当n=k时命题成立,然后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
通过这种递推的思想,我们可以推导出对所有自然数n都成立的结论。
数学归纳法在数学研究和证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具有以下优势:首先,数学归纳法是一种简洁而有效的证明方法。
通过归纳的逻辑推理,可以快速证明数学命题的正确性,减少了繁琐的推导过程。
其次,数学归纳法可以用于证明具有递增性质的命题。
对于这类问题,我们只需要证明基准情形和归纳假设,就能推导出一般情况的正确性。
最后,数学归纳法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
无论是数学领域还是其他科学领域,都可以使用数学归纳法进行推导和证明。
下面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数学归纳法的应用。
例一:证明1 + 2 + 3 + … + n = n(n+1)/2,其中n为正整数。
首先,我们需要证明基准情形,即当n=1时等式成立。
显然,1 =1(1+1)/2,左右两边相等。
其次,我们假设当n=k时等式成立,即1 + 2 + 3 + … + k = k(k+1)/2。
然后,我们来证明当n=k+1时等式也成立。
当n=k+1时,左边的表达式可以写成1 + 2 + 3 + … + k + (k+1)。
根据归纳假设,1 + 2 + 3 + … + k = k(k+1)/2,将其代入原式得:k(k+1)/2 + (k+1)。
进行化简得到:[k(k+1) + 2(k+1)]/2 = (k+1)(k+2)/2。
右边的表达式正好等于n(n+1)/2,因此得证。
例二:证明2^n > n,其中n为正整数且n≥4。
基准情形:当n=4时,2^4 = 16 > 4。
归纳假设:假设当n=k时不等式成立,即2^k > k。
然后我们证明当n=k+1时不等式也成立。
数学归纳法相关知识点总结
数学归纳法相关知识点总结数学归纳法是一种常用且重要的证明方法,广泛应用于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
它是建立在自然数的基础上,通过确定基本情况成立和对于任意情况的假设进行推理,来证明任意情况成立的方法。
以下是与数学归纳法相关的知识点总结。
一、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思想1.1 证明基本情况成立:通过直接验证第一个情况是否成立来确保归纳法的开始。
1.2 假设第k个情况成立:假设前k个情况均成立,即假设第k个情况成立。
1.3 推导第k+1个情况成立:根据第k个情况的成立,推导第k+1个情况的成立。
1.4 利用数学归纳法原理:基于第一个情况成立、第k个情况成立能推导第k+1个情况成立,所以根据数学归纳法原理,可以得出所有情况均成立。
二、数学归纳法的应用场景2.1 整数证明:证明与整数相关的等式或不等式。
2.2 数列证明:证明数列的性质,如递推关系、通项公式等。
2.3 集合证明:证明集合的性质,如集合的元素个数等。
2.4 图论证明:证明与图论相关的问题,如图的染色问题、路径问题等。
三、数学归纳法常见误区及注意事项3.1 遗漏基本情况:在使用数学归纳法时,必须验证基本情况的成立,否则无法进行后续推导。
3.2 假设过强:假设第k个情况成立时,注意不要假设第k-1个情况也成立,否则可能导致推导错误。
3.3 步骤不清晰:数学归纳法需要严谨的逻辑推导,每一步的推导必须明确、清晰,不能存在模棱两可的推理。
3.4 漏掉递归关系:在推导第k+1个情况成立时,需要明确并合理利用第k个情况的假设,也即递归关系的应用。
四、数学归纳法的拓展应用4.1 强归纳法:相比于数学归纳法只假设前一个情况成立,强归纳法假设前k个情况均成立。
4.2 双重归纳法:在证明数学命题时,先对整数n归纳,再对其他相关数值归纳。
4.3 递归定义证明:对于递归定义的数列或集合,可以通过数学归纳法来证明其性质。
五、数学归纳法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5.1 证明算法的正确性:通过数学归纳法来证明算法在各个情况下的正确性。
高中数学中的数学归纳法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中的数学归纳法知识点总结数学归纳法是数学中常用的一种证明方法,在高中数学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它是通过对特定命题的逐一验证来证明一般性结论的方法。
本文将对高中数学中的数学归纳法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思想数学归纳法是一种以自然数为基础的证明方法。
其基本思想是:假设某个命题对自然数1成立,然后假设对于任意的自然数k成立,可以证明对于自然数k+1也成立,最后通过数学归纳法原理得出该命题对所有自然数成立。
二、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步骤使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个命题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基础步骤:证明该命题在自然数1上成立;2. 归纳假设:假设对于任意的自然数k,命题成立;3. 归纳证明:证明对于自然数k+1,命题也成立;4. 数学归纳法原理:根据数学归纳法原理,可以得出该命题对于所有自然数成立。
三、数学归纳法的示例下面通过几个具体的数学归纳法示例来说明其应用:1. 数列的性质证明:证明斐波那契数列的性质,即F(1)=1,F(2)=1,并且对于自然数n≥3,F(n)=F(n-1)+F(n-2)。
(1)基础步骤:当n=1或2时,斐波那契数列成立;(2)归纳假设:假设对于任意的自然数k,斐波那契数列成立;(3)归纳证明:考虑n=k+1的情况,有F(k+1)=F(k)+F(k-1),根据归纳假设,F(k)和F(k-1)都成立,因此F(k+1)也成立;(4)根据数学归纳法原理,得出斐波那契数列对所有自然数成立。
2. 数学命题的证明:证明1+2+3+...+n=n(n+1)/2。
(1)基础步骤:当n=1时,等式成立;(2)归纳假设:假设对于任意的自然数k,等式成立;(3)归纳证明:考虑n=k+1的情况,有1+2+3+...+(k+1)=k(k+1)/2+(k+1)=[(k+1)(k+2)]/2,根据归纳假设,等式成立;(4)根据数学归纳法原理,得出等式对所有自然数成立。
3. 方程求解:证明n^2-n+41是素数的情况。
数学归纳法
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是指根据归纳的原则和方法,按照事物发展和变化有目的地将一些数学问题进行有效地归类,进而达到“从现象到本质”的过程。
归纳法是指根据数学知识本身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总结出一些数学规律或结论,用以指导自己进行抽象思维和具体运算,达到抽象概括并联系生活实际的目的。
数学归纳法包括:归类法、类比法、归纳法。
归类法:可以从数组或数列中把不同的变量归类出来,并对每个变量采取与变量相对应的顺序或层次归入其属性之中作为标准。
类比法:可以对每一个与各个数学分支有关的数学问题进行类比分析,然后得出各数学分支之间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数学分支之间进行类比,并对这些分类与各数学分支之间的关系进行推理,得出各种数学结论。
归纳法在教育教学中很重要,但对数学知识没有太多认识意义或者不懂得怎样运用归纳方法找到有效信息,是不能很好地解决数学问题的。
归纳法:在教学中运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景,合理地运用归纳方法收集知识、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等过程。
归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按照事物特点进行汇总与归类;二是根据所要考察的知识点选择相应的方法加以进行。
1.汇总与归类首先,根据数学概念、公式和基本法则,将其归纳到一个有一定逻辑顺序结构和一定组织形式的总目录,然后对这些目录加以处理,整理出一个数组或者数列,使之便于操作、便于学习应用。
其次,要综合考虑一些因素导致某一元素有其独特属性,在进行相应的分类。
这就是所谓的“按属性分类”,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每个元素都有一个基本的属性;二是各元素有自己独特的属性类型;三是其独特的属性类型与其他元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最后要注意分类的层次性和关联性。
分类首先要对各元素的属性性质做出概括(即归纳)和确定。
其次为不同类别之间建立起合理的逻辑顺序与逻辑层次(即类别)。
但在汇总和归类过程中要注意两点:一是根据一定原则、方法、事物发展演变态势进行汇总或归类;二是必须建立起合理系统且有逻辑层次结构形式和各种不同类别之间是否存在着相互关联关系。
了解高中数学中的数学归纳法原理
了解高中数学中的数学归纳法原理数学归纳法是高中数学中常用的一种证明方法,它在解决数列、等式、不等式等问题时有着重要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应用以及一些相关的例题。
一、数学归纳法的原理数学归纳法是一种证明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证明某个命题在某个条件下成立,然后证明它在下一个条件下也成立,以此类推,最终证明该命题对于所有条件都成立。
数学归纳法一般分为三个步骤:基础步骤、归纳假设和归纳步骤。
基础步骤是证明当条件为某个特定值时,命题成立。
通常需要通过计算或其他方法来证明。
归纳假设是假设当条件为某个特定值时,命题成立。
这一步骤是为了在下一步证明中使用。
归纳步骤是证明当条件为n+1时,命题成立。
通过利用归纳假设以及其他数学推理方法,可以得出结论。
二、数学归纳法的应用数学归纳法在解决数列问题时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我们想证明一个数列的通项公式成立,可以使用数学归纳法。
首先,我们证明当n=1时,通项公式成立,这是基础步骤。
然后,假设当n=k时,通项公式成立,这是归纳假设。
最后,通过利用归纳假设和数学推理,证明当n=k+1时,通项公式也成立,这是归纳步骤。
通过这样的步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证明通项公式对于所有正整数都成立。
数学归纳法还可以用于证明等式和不等式。
例如,我们想证明一个等式在所有正整数下成立,可以使用数学归纳法。
首先,证明当n=1时,等式成立。
然后,假设当n=k时,等式成立。
最后,通过利用归纳假设和数学推理,证明当n=k+1时,等式也成立。
通过这样的步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证明等式对于所有正整数都成立。
三、数学归纳法的例题下面我们来看几个关于数学归纳法的例题。
例题1:证明1+2+3+...+n=n(n+1)/2对于所有正整数n成立。
解:基础步骤:当n=1时,左边等于1,右边等于1(1+1)/2,两边相等。
归纳假设:假设当n=k时,等式成立。
归纳步骤:当n=k+1时,左边等于1+2+3+...+k+(k+1),根据归纳假设,等于k(k+1)/2+(k+1)=(k+1)(k+2)/2,右边等于(k+1)((k+1)+1)/2,两边相等。
两种归纳法
两种归纳法归纳法是一种逻辑推理方法,通过观察、总结和归纳特定实例的共同特征,从而得出普遍规律或结论。
在数学、科学、社会科学等领域都广泛应用了归纳法。
本文将介绍两种常见的归纳法,分别为数学归纳法和科学归纳法。
1.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是一种证明数学命题的常用方法,它包含三个步骤:基础情况、归纳假设和归纳步骤。
数学归纳法通常用于证明关于自然数的命题。
首先,基础情况要求证明命题在某个特定的自然数上成立。
通常,这是最简单的情况,例如证明某个数学公式在n=1时成立。
接下来,归纳假设是假设当n=k时,命题成立。
这是一个假设前提,通过这个假设我们将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
最后,归纳步骤是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
这通常通过将问题简化为较小的情况,并利用归纳假设来证明。
数学归纳法的核心思想是将问题拆解为较小的情况,并通过假设前提证明整体的情况。
它可以用于证明数学公式、等式、不等式等各种问题。
2.科学归纳法科学归纳法是一种用于推断自然现象的方法,它基于观察和实验,从特定实例中总结共同的特点,推广到更普遍的情况。
科学归纳法分为两个主要步骤:观察和归纳。
观察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观察收集数据和信息,查找规律。
归纳是从观察到的实例中总结出共同特点或规律,并作出推论。
科学归纳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对多个实例进行观察和总结,得出普遍规律或结论。
然而,科学归纳法并没有绝对的确定性,因为它基于事实上的概率性和概括性。
科学归纳法在自然科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例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
通过观察和实验,科学家可以发现规律,并建立理论模型来解释自然现象。
在科学研究中,科学归纳法通常被用作初步推断的方法。
然而,为了得出更可靠的结论,科学家通常会进行更严格的实验和观察,以验证归纳得出的规律是否成立。
总结起来,归纳法是一种逻辑推理方法,用于从特定实例中总结共同特征,并得出普遍规律或结论。
数学归纳法用于证明数学命题,科学归纳法用于推断自然现象。
数学归纳法相关知识总结
数学归纳法相关知识总结数学归纳法是数学中一种常用的证明方法,用于证明某种性质对于所有自然数成立。
它是数学推理和证明的重要基础,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概念、步骤以及一些常见的应用进行总结和讨论。
一、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概念数学归纳法基于自然数的递增性质,通过证明某个性质在第一个自然数上成立,并证明该性质在一个自然数成立时也在下一个自然数上成立,从而得出该性质对于所有自然数成立的结论。
二、数学归纳法的步骤数学归纳法一般分为三个步骤:基础步骤、归纳步骤和归纳假设。
1. 基础步骤:首先证明当n等于某个确定的值时,所要证明的性质成立。
这个确定的值通常是第一个自然数1或者0。
2. 归纳步骤:假设当n等于k时,所要证明的性质成立。
然后证明当n等于k+1时,所要证明的性质也成立。
在归纳步骤中,对于任意一个自然数k,只需要证明性质在k+1上成立即可。
3. 归纳假设:在归纳步骤中,我们假设当n等于k时,所要证明的性质成立。
这个假设是数学归纳法的关键,通过它我们可以得出当n等于k+1时,所要证明的性质成立的结论。
三、数学归纳法的应用1. 数列的性质证明:数学归纳法常用于证明数列的性质。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数学归纳法证明斐波那契数列的递推公式。
假设当n=k时,斐波那契数列的递推公式成立,即F(k) = F(k-1) + F(k-2)。
然后证明当n=k+1时,递推公式也成立,即F(k+1) = F(k) + F(k-1)。
通过数学归纳法,我们可以证明递推公式对所有自然数成立。
2. 数学恒等式的证明:数学归纳法也可以应用于证明一些数学恒等式。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数学归纳法证明1+2+3+...+n = n(n+1)/2。
首先,在n=1时,等式左边为1,右边为1(1+1)/2,两边相等成立。
然后,假设当n=k时,等式成立,即1+2+3+...+k = k(k+1)/2。
接着证明当n=k+1时,等式也成立,即1+2+3+...+k+(k+1) = (k+1)(k+1+1)/2。
数学归纳法的原理
数学归纳法的原理
数学归纳法是一种证明数学命题的方法,其基本原理可以简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基础步骤:首先证明当某个特定的自然数或整数满足给定命题时,命题成立。
这个步骤相当于给出一种“起点”,确保命题在某个特定情况下是成立的。
2. 归纳假设:假设命题对于某个自然数或整数 n 成立,即假设命题在第 n 步时成立。
3. 归纳步骤:利用归纳假设,证明当自然数或整数从 n 转移到n+1 时,命题也成立。
这个步骤相当于证明了“当命题在第 n
步时成立,那么在第 n+1 步时也成立”。
通过基础步骤和归纳步骤的循环使用,数学归纳法确保了命题对于所有自然数或整数都成立。
在每一步使用归纳假设的同时,都要严谨地证明命题在下一步成立的过程。
这样一直持续到数学归纳法的第 n 步,就证明了命题对于所有自然数或整数都成立。
需要注意的是,数学归纳法并不是一个普遍适用于所有数学问题的证明方法,它只适用于一类特定的问题,即涉及到自然数或整数的命题。
此外,在使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时,步骤的逻辑和证明的严密性是非常重要的,应当避免逻辑错误和疏漏。
数学归纳法要点讲解
《数学归纳法》要点讲解数学归纳法是用于证明与正整数有关的数学命题的正确性的一种严格的推理方法.在数学竞赛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1.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形式(1)第一数学归纳法设是一个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如果①当0n n =(N n ∈0)时,成立;②假设),(0N k n k k n ∈≥=成立,由此推得1+=k n 时,也成立,那么,根据①②对一切正整数0n n ≥时,成立.(2)第二数学归纳法设是一个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如果①当0n n =(N n ∈0)时,成立;②假设),(0N k n k k n ∈≥≤成立,由此推得1+=k n 时,也成立,那么,根据①②对一切正整数0n n ≥时,成立.2.数学归纳法的其他形式(1)跳跃数学归纳法①当l n ,,3,2,1 =时,)(,),3(),2(),1(l P P P P 成立,②假设k n =时成立,由此推得l k n +=时,也成立,那么,根据①②对一切正整数时,成立.(2)反向数学归纳法设是一个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如果①对无限多个正整数成立;②假设k n =时,命题成立,则当1-=k n 时命题)1(-k P 也成立,那么根据①②对一切正整数时,成立.3.应用数学归纳法的技巧(1)起点前移或后移:有些命题对一切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都成立,但命题本身对也成立,而且验证起来比验证时容易,因此用验证成立代替验证,同理,其他起点也可以前移,只要前移的起点成立且容易验证就可以.因而为了便于起步,有意前移起点.而有些命题在第一步证明中,不仅要证明时原不等式成立,还要证明当时,原不等式也成立.例1 已知n *∈N ,求证:2111(123)123n n n ⎛⎫++++++++ ⎪⎝⎭≥. 分析:可结合不等式关系:111111(1)232n n +++++>≥来证明,但注意要将奠基的起点后移,即在第一步证明中,不仅要证明时原不等式成立,还要证明当时,原不等式也成立. 证明:(1)当时,原不等式显然成立,当时,不等式左边191(12)14222⎛⎫=+⨯+== ⎪⎝⎭, 右边224==,则左边>右边,∴当时,原不等式成立.(2)假设当()n k k *=∈N 时,2111(123)123k k k ⎛⎫++++++++ ⎪⎝⎭≥成立, 则1n k =+时,1111[123(1)]1231k k k k ⎡⎤⎛⎫+++++++++++ ⎪⎢⎥+⎝⎭⎣⎦ 111123111(123)11(1)123123k k k k k k ++++⎛⎫⎛⎫=++++++++++++++++ ⎪ ⎪+⎝⎭⎝⎭2(1)11(1)12(1)2k k k k k +⎛⎫+++++ ⎪+⎝⎭≥ 2231(1)22k k k k >+++=+. 所以当1n k =+时原不等式也成立.由(1)和(2),可知原不等式对任何n *∈N 都成立.(2)起点增多:有些命题在由k n =向1+=k n 跨进时,需要经其他特殊情形作为基础,此时往往需要补充验证某些特殊情形,因此需要适当增多起点.(3)加大跨度:有些命题为了减少归纳中的困难,适当可以改变跨度,但注意起点也应相应增多.例2 试证:任何一个正方形都可以分割成5个以上的任意多个正方形. 分析:一个正方形分割成4个正方形是很容易的.由此猜想:若能把一个正方形分割成k 个正方形,则必能分割成(4)13k k +-=+个正方形.故第一步应对678n =,,的情形加以验证.第二步,则只需从k 递推到k +3.证明:(1)当678n =,,时,由以下各图所示的分割方法知,命题成立.(2)假设当(6)n k k k *=∈N ,且≥时命题成立,即一个正方形必能分割成k 个正方形.那么,只要把其中任意一个正方形两组对边的中点分别连结起来,即把该正方形再分割成4个小正方形,则正方形的个数就增加了3个.因而原正方形就分割成了个正方形,即当3n k =+时命题也成立.因为任何一个大于5的自然数n 都可以表示成637383()p p p p +++∈N ,,中的一种形式,所以根据(1)和(2),可知命题对任何大于5的自然数n 都成立.(4)选择合适的假设方式:归纳假设为一定要拘泥于“假设k n =时命题成立”不可,需要根据题意采取第一、第二、跳跃、反向数学归纳法中的某一形式,灵活选择使用.(5)变换命题:有些命题在用数学归纳证明时,需要引进一个辅助命题帮助证明,或者需要改变命题即将命题一般化或加强命题才能满足归纳的需要,才能顺利进行证明.例3 已知01p <<,定义11a p =+,且11n na p a +=+.试证明:对一切n *∈N ,都有1n a >.分析:显然有11a >,但若假设1k a >,则很难由递推公式11k ka p a +=+推得11k a +>.为此,必须知道小于什么数值才行. 其实,要使111k k a p a +=+>,即11k p a >-,只须11k a p<-.所以本题可转化为证明如下更强的不等式:111n a p<<-.① 证明:(1)当时,显然有11a >. 又因为211111p a p p-=<--, 所以1111a p<<-. (2)假设当()n k k *=∈N 时,111k a p <<-成立,则有 11(1)1k k a p p p a +=+>-+=, 21111111k k p a p p a p p+-=+<+=<--, 所以1111k a p+<<-,即当1n k =+时不等式①也成立. 由(1)和(2),可知对任何n *∈N ,不等式①都成立,从而原命题获证.4.归纳、猜想和证明在数学中经常通过特例或根据一部分对象得出的结论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这种不严格的推理方法称为不完全归纳法.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只能是一种猜想,其正确与否,必须进一步检验或证明,经常采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完全归纳法是发现规律、解决问题极好的方法.。
数学归纳法基础
数学归纳法基础数学归纳法是一种用于证明数学命题的重要方法,它在数学推理和证明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证明一类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例如一般的等式与不等式、数列与级数、集合与函数等。
一、数学归纳法的原理数学归纳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证明基本情况成立和归纳假设成立的情况下推导出推广情况成立。
具体来说,它分为两个步骤:1. 基本情况的验证:首先证明当n取某一特定值时命题成立,这称为基本情况的验证。
一般来说,我们需要证明当n等于1时命题成立。
2. 归纳假设的使用:假设当n取某一值时命题成立,然后利用这个归纳假设证明当n取这一值加1时命题也成立。
这样就能够推广命题的有效性。
二、数学归纳法的步骤数学归纳法的使用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 基本情况的验证:首先证明当n等于1时,命题成立。
这一步可以通过计算、代入等方式进行。
2. 归纳假设的假设:假设当n取k时,命题成立。
这一步骤并不涉及具体的计算,而是在假设的基础上展开后续的推理。
3. 推广情况的证明:利用归纳假设推导出当n取k+1时,命题也成立。
一般来说,这一步需要通过逻辑推理、代入运算等方式进行。
4. 归纳法的完整性: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得出结论,数学归纳法是完整的。
三、数学归纳法的应用数学归纳法在数学证明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下面是数学归纳法在几个经典问题中的应用:1. 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利用归纳法可以证明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Sn=n(a1+an)/2成立。
2. 幂函数的和公式:通过归纳法可以证明幂函数的和公式Sn=1+2+3+...+n=n(n+1)/2成立。
3. 斐波那契数列的性质:通过归纳法可以证明斐波那契数列的递推关系F(n)=F(n-1)+F(n-2)成立。
四、数学归纳法的意义数学归纳法是一种有效的证明方法,它能够帮助我们证明一类命题的有效性。
通过数学归纳法,我们可以建立数学命题的通用性,进一步推动数学理论的发展和应用。
总结:数学归纳法是一种重要的证明方法,它通过验证基本情况和利用归纳假设推导出推广情况的成立。
数学归纳法的概念
7.4 数学归纳法的概念一、新课引入:问题1:这里有一袋球共十二个,我们要判断这一袋球是白球,还是黑球,请问怎么办? 答案:枚举法问题2:在数列{a n }中,a 1=1,a n+1=nna a +1(n ∈N+),先计算a 2,a 3,a 4的值,再推测通项an 的公式. 答案:a 2=21,a 3=31,a 4=41.由此得到:a n =n1(n ∈N+).二、新课讲授 1、归纳法(1)概念:归纳法是由一些特殊事例推出一般结论的推理方法。
问题1中把研究对象一一都考查到了而推出结论的归纳法称为完全归纳法,对于问题2,由于自然有无数个,用完全归纳法去推出结论就不可能,它是由前4项体现的规律,进行推测得出结论的,这种归纳法称为不完全归纳法.问题3:对于任意自然数n ,比较7n-3与6(7n+9)的大小.答案1:由于当n =1,n =2,n =3,n =4时,有7n-3<6(7n+9),所以得到对任意n ∈N+,7n-3<6(7n+9).答案2:由于当n =8时,有7n-3>6(7n+9),而不是7n-3<6(7n+9),所以得到当n =1,2,3,4,5时,7n-3<6(7n+9); 当n =6,7,8,…时,7n-3>6(7n+9). 总结:仔细地占有准确的材料,不能随便算几个数就作推测,推测也要有依据. 37n -大小关系 ()679n - n=1 149< 96 n=2 17< 138 n=3 1 < 180 n=47<222n=5 49 < 264 n=6 343 > 306 n=72401>348依据数据作推测,决不是乱猜.要注意对数据作出谨慎地分析.由上表可看到,当n依1,2,3,4,…变动时,相应的7n-3的值以后一个是前一个的7倍的速度在增加,而6(7n+9)相应值的增长速度还不到2倍.完全有理由确认,当n 取较大值时,7n-3>6(7n+9)会成立的.2、归纳与证明(提前阅读资料)资料1:费马(Fermat )是17世纪法国著名数学家,他是解析几何的发明者之一,是对微积分的创立作出贡献最多的人之一,是概率论的的创始者之一,他对数论也有许多贡献. 但是,费马曾认为,当n ∈N+时,n22 +1一定都是质数,这是他对n =0,1,2,3,4作了验证后得到的.18世纪伟大的瑞士科学家欧拉(Euler )却证明了522+1=4 294 967 297=6 700 417×641,从而否定了费马的推测. 资料2:f (n )=n 2+n+41,当n ∈N+时,f (n )是否都为质数?f (0)=41,f (1)=43,f (2)=47,f (3)=53,f (4)=61, f (5)=71,f (6)=83,f (7)=97,f (8)=113,f (9)=131, f (10)=151,… f (39)=1 601. 但f (40)=1 681=412是合数.问题4:不完全归纳法为什么会出错呢? 如何避免?答案:猜测后证明. 结合问题1来说,他首先确 定第一次拿出来的是白球. 然后再构造一个命题予以证明.命题的条件是:“设某一次拿出来的是白球”,结论是“下一次拿出来的也是白球”. 这个命题不是孤立地研究“某一次”,“下一次”取的到底是不是白球,而是研究若某一次是白球这个条件能保证下一次也是白球的逻辑必然性.大家看,是否证明了上述两条,就使问题得到解决了呢?下面我们用数学语言描述下这种证明方法.2、数学归纳法例如:多米诺骨牌游戏要取得成功,必须靠两条:(1)骨牌的排列,保证前一张牌倒则后一张牌也必定倒; (2)第一张牌被推倒. 用这种思想设计出来的,用于证明不完全归纳法推测所得命题的正确性的证明方法就是数学 归纳法.例如(问题2):(1)当n =1时,左式=a 1=1,右式=11=1.此时公式成立. (2)设n =k 时,公式成立,即a k =k1.以此为条件来证明n =k+1时,公式也成立,即a k+1=11+k 也成立. 注意:这里是证明递推关系成立,证明a k+1=11+k 成立时,必须用到ak =k1这个条件依已知条件,a k+1=111111+=+=+k kk a a kk. 下面我们用数学语言描述下这种证明方法. (1)数学归纳法的概念:(i )证明当n 取第一个值()*00n n N ∈时命题成立;(ii )假设当()*0,n k k N k n =∈≥时命题成立,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在完成了上面的两个步骤后,我们就可以断定这个命题对于从0n 开始的所有正整数n 都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数学归纳法. (2)反例用数学归纳法证明:nn ⎪⎭⎫⎝⎛-=++++21121.....21212132(n ∈N+)时,其中第二步采用下面证法:(ii )设n =k 时,等式成立,即kn ⎪⎭⎫⎝⎛-=++++21121.....21212132,则当n =k+1时,1112211211211212121.....2121+++⎪⎭⎫ ⎝⎛-=-⎥⎥⎦⎤⎢⎢⎣⎡⎪⎭⎫⎝⎛-=+++k k k k ,即n =k+1时等式也成立.这是不正确的.因为递推思想要求的不是n =k ,n =k+1时命题到底成立不成立,而是n =k 时命题成立作为条件能否保证n =k+1时命题成立这个结论正确,即要求的这种逻辑关系是否成立.证明的主要部分应改为1112211212112121.....2121+++⎪⎭⎫ ⎝⎛-=+⎪⎭⎫ ⎝⎛-=++++k k k k k4、例题举隅例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13521n n ++++-=.证明:(i )当n=1时,左边=右边=1,等式成立; (ii )假设当()*,1n k k N k =∈≥时,等式成立,即()213521k k ++++-=那么当n=k+1时,()()()()22213521211211211k k k k k k k ++++-++-⎡⎤⎣⎦=++-⎡⎤⎣⎦=++=+等式也成立.根据(i )(ii )可以断定,()213521n n ++++-=对任何*n N ∈都成立.例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2221211236n n n n ++++++=证明:(i) 当n=1时,左边=右边=1,等式成立; (ii )假设当()*,1n k k N k =∈≥时,等式成立,即()()22221211236k k k k ++++++=那么当n=k+1时,()()()()()()()()()()()()()()()()2222222212311211612161612161612236122116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等式也成立.根据(i )(ii )可以断定,()()22221211236n n n n ++++++=对任何*n N ∈都成立.小结:(1)由于证明当n=k+1等式成立时,需证明的结论形式是已知的,只要将原等式中的n 换成k+1即得,因此学生在证明过程中,证明步骤必须完整,不能跳步骤;(2)有些等式证明题在证明当n=k+1正确时,需用恒等变形,技巧较高,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完成很困难,这时可通过左、右边的多项式乘法来完成.例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1427310311n n n n ⨯+⨯+⨯+++=+证明:(i )当n=1时,左边=右边=4,等式成立; (ii )假设当()*,1n k k N k =∈≥,等式成立,即()()21427310311k k k k ⨯+⨯+⨯+++=+那么当n=k+1时,()()()()()()()()()()()()()22214273103113111131111311144111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等式也成立.根据(i )(ii )可以断定,()()22221211236n n n n ++++++=对任何*n N ∈都成立.例4、用数学归纳法证明:()()()()222222*123421221.n n n n n N -+-++--=-+∈证明:(i )当n=1时,左边=右边=-3,等式成立; (ii )假设当()*,1n k k N k =∈≥,等式成立,即()()()222222123421221k k k k -+-++--=-+那么当n=k+1时,()()()()()()()()()()()22222222222123421221222121222531231211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等式也成立.根据(i )(ii )可以断定,()()()()222222*123421221.n n n n n N -+-++--=-+∈对任何*n N ∈都成立.5、巩固练习 练习7.4、7.5三、课堂小结1、归纳法是一种由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法.分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二种,完全归纳法只局限于有限个元素,而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不具有可靠性,必须用数学归纳法进行严格证明; 归纳法是有一系列特殊事例得出一边结论的推理方法,它属于归纳推理.2、数学归纳法它是一种演绎推理方法,是一种证明命题的方法!它的基本思想是递推(递归)思想,它的操作步骤必须是二步,因此,它不属于“不完全归纳法”!甚至连“归纳法”都不是!3、数学归纳法适用的范围是:证明某些与连续自然数有关的命题.四、作业布置同步练习7.4AB课堂教学设计说明1.数学归纳法是一种用于证明与自然数n有关的命题的正确性的证明方法.它的操作步骤简单、明确,教学重点应该是方法的应用.但是我们认为不能把教学过程当作方法的灌输,技能的操练.对方法作简单的灌输,学生必然疑虑重重.为什么必须是二步呢?于是教师反复举例,说明二步缺一不可.你怎么知道n=k时命题成立呢?教师又不得不作出解释,可学生仍未完全接受.学完了数学归纳法的学生又往往有应该用时但想不起来的问题,等等.为此,我们设想强化数学归纳法产生过程的教学,把数学归纳法的产生寓于对归纳法的分析、认识当中,把数学归纳法的产生与不完全归纳法的完善结合起来.这样不仅使学生可以看到数学归纳法产生的背景,从一开始就注意它的功能,为使用它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可以强化归纳思想的教学,这不仅是对中学数学中以演绎思想为主的教学的重要补充,也是引导学生发展创新能力的良机.数学归纳法产生的过程分二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对归纳法的认识开始,到对不完全归纳法的认识,再到不完全归纳法可靠性的认识,直到怎么办结束.第二阶段是对策酝酿,从介绍递推思想开始,到认识递推思想,运用递推思想,直到归纳出二个步骤结束.把递推思想的介绍、理解、运用放在主要位置,必然对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实质带来指导意义,也是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挖掘、渗透隐含于教学内容中的数学思想的一种尝试.2.在教学方法上,这里运用了在教师指导下的师生共同讨论、探索的方法.目的是在于加强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程度.为了使这种参与有一定的智能度,教师应做好发动、组织、引导和点拨.学生的思维参与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尽快提出适当的问题,并提出思维要求,让学生尽快投入到思维活动中来,是十分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把每节课的课题作出层次分明的分解,并选择适当的问题,把课题的研究内容落于问题中,在逐渐展开中,引导学生用已学的知识、方法予以解决,并获得新的发展.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也想在这方面作些研究.3.理解数学归纳法中的递推思想,还要注意其中第二步,证明n=k+1命题成立时必须用到n=k时命题成立这个条件.。
数学学习指导之数学归纳法
数学学习指导之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是一种有特殊事例导出一般原理的思维方法。
归纳推理分完全归纳推理与不完全归纳推理两种。
不完全归纳推理只根据一类事物中的部分对象具有的共同性质,推断该类事物全体都具有的性质,这种推理方法,在数学推理论证中是不允许的。
完全归纳推理是在考察了一类事物的全部对象后归纳得出结论来。
数学归纳法是用来证明某些与自然数有关的数学命题的一种推理方法,高考在解数学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是一个递推的数学论证方法,论证的第一步是证明命题在n=1(或n)时成立,这是递推的基础,第二步是假设在n=k时命题成立,再证明n=k+1时命题也成立,这是无限递推下去的理论依据,它判断命题的正确性能否由特殊推广到一般,实际上它使命题的正确性突破了有限,达到无限。
这两个步骤密切相关,缺一不可,完成了这两步,就可以断定“对任何自然数(或n≥n且n∈N)结论都正确”。
由这两步可以看出,数学归纳法是由递推实现归纳的,属于完全归纳。
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问题时,关键是n=k+1时命题成立的推证,此步证明要具有目标意识,注意与最终要达到的解题目标进行分析比较,以此确定和调控解题的方向,使差异逐步减小,最终实现目标完成解题。
运用数学归纳法,可以证明下列问题:与自然数n有关的恒等式、代数不等式、三角不等式、数列问题、几何问题、整除性问题等等。
常见数学归纳法及其证明方法(一)第一数学归纳法一般地,证明一个与正整数n有关的命题,有如下步骤(1)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时命题成立,对于一般数列取值为1,但也有特殊情况(2)假设当n=k(k≥[n的第一个值],k为自然数)时命题成立,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
(二)第二数学归纳法对于某个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1)验证n=n0时P(n)成立(2)假设no<n<k时p(n)成立,并在此基础上,推出p(k+1)成立。
</n<k时p(n)成立,并在此基础上,推出p(k+1)成立。
数学归纳法公式
数学归纳法公式数学归纳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证明方法,用于证明关于正整数的命题。
它基于两个关键步骤:基础步骤和归纳步骤。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介绍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以及一些常见的数学归纳法公式。
一、基本原理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原理是建立在自然数的递增序列上的。
首先,我们需要证明一个关于正整数的命题在第一个自然数上成立,这就是基础步骤。
然后,我们假设该命题在某个正整数k上成立,即假设命题在k上成立为前提条件,通过推理证明命题在k+1上也成立,这就是归纳步骤。
根据这两个步骤,我们可以推导出该命题在所有正整数上都成立。
二、应用示例数学归纳法可以应用于各种数学问题,其中包括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数学恒等式等。
这里,我将展示三个具体的数学归纳法应用示例。
1.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首先,我们考虑等差数列的求和问题。
定义等差数列的第一个项为a,公差为d。
我们希望找到求和公式来计算等差数列的和。
首先,在基础步骤中,当n=1时,等差数列的和为a。
然后,在归纳步骤中,假设当n=k时等差数列的和为k(a + a+(k-1)d)/2,我们要证明当n=k+1时等差数列的和为(k+1)(a+a+kd)/2。
根据等差数列的性质,我们可以将等差数列的和公式推导出来。
2.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接下来,我们考虑等比数列的求和问题。
定义等比数列的第一个项为a,公比为r。
我们希望找到求和公式来计算等比数列的和。
首先,在基础步骤中,当n=1时,等比数列的和为a。
然后,在归纳步骤中,假设当n=k时等比数列的和为a(1-r^k)/(1-r),我们要证明当n=k+1时等比数列的和为a(1-r^(k+1))/(1-r)。
通过代数运算和等比数列的特性,我们可以得到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
3. 数学恒等式证明数学归纳法还可以用于证明一些数学恒等式。
例如,我们考虑证明斐波那契数列的一个性质:F(n)^2 + F(n+1)^2 = F(2n+1),其中F(n)表示第n个斐波那契数。
高中数学中的数学归纳法
高中数学中的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是一种重要的证明方法,在高中数学中也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它是一种通过证明基础情况成立,再证明推理过程成立的方法,常用于证明自然数性质。
本文将介绍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原理、应用以及一些相关的数学问题。
一、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原理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原理是:如果能够证明以下两个条件成立,那么对于任意自然数n,命题P(n)都成立。
1. 基础情况:证明P(1)成立。
2. 推理过程:假设P(k)成立,证明P(k+1)也成立。
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证明基础情况成立,再证明推理过程成立,从而得出结论。
它的证明过程类似于搭积木,每一块积木都依赖于前一块的存在,最终搭建出一个完整的结构。
二、数学归纳法的应用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中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数列和不等式的证明中常常用到。
1. 数列的证明:数学归纳法可以用来证明数列的递推公式成立。
首先证明基础情况,即证明当n=1时递推公式成立;然后假设当n=k时递推公式成立,即P(k)成立;接着证明当n=k+1时递推公式也成立,即证明P(k+1)成立。
通过这样的证明过程,可以得出结论:递推公式对于任意自然数n都成立。
2. 不等式的证明:数学归纳法也可以用来证明不等式的成立。
首先证明基础情况,即证明当n=1时不等式成立;然后假设当n=k时不等式成立,即P(k)成立;接着证明当n=k+1时不等式也成立,即证明P(k+1)成立。
通过这样的证明过程,可以得出结论:不等式对于任意自然数n都成立。
三、数学归纳法的相关问题除了基本原理和应用,数学归纳法还与一些相关的数学问题密切相关。
1. 斐波那契数列:斐波那契数列是一个经典的数列,在数学归纳法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斐波那契数列的递推公式为Fn = Fn-1 + Fn-2,其中F1 = 1,F2 = 1。
通过数学归纳法可以证明斐波那契数列的递推公式成立。
2. 整数的奇偶性:数学归纳法还可以用来证明整数的奇偶性。
首先证明基础情况,即证明1是奇数;然后假设k是奇数,证明k+1也是奇数。
数学归纳法及应用
数学归纳法及应用数学归纳法是一种用于证明数学命题的常用方法,它基于数学归纳原理。
数学归纳法主要分为弱归纳法和强归纳法两种形式。
弱归纳法用于证明对于所有自然数n都成立的命题,而强归纳法可以用于证明对于所有整数n都成立的命题。
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思想是:首先证明当n取某个确定的值时命题成立,然后假设当n取某个确定的值k时命题也成立,即假设命题在n=k时成立。
然后利用这个假设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即证明命题在n=k+1时成立。
这样就完成了数学归纳法的证明过程。
数学归纳法常用于证明整数性质、集合性质、不等式、等式等各类数学命题。
下面分别以几个例子来说明数学归纳法的应用。
首先考虑一个经典的例子:证明对于任意自然数n,1+2+3+...+n = n(n+1)/2。
我们首先验证当n=1时等式成立:1 = 1*(1+1)/2,等式两边相等。
然后假设当n=k时等式成立,即1+2+3+...+k = k(k+1)/2。
我们来证明当n=k+1时等式也成立:1+2+3+...+k+(k+1) = (k+1)(k+2)/2。
根据假设,我们可以将等式左边的1+2+3+...+k替换为k(k+1)/2,得到k(k+1)/2+(k+1) = (k+1)(k+2)/2。
化简得(k^2+k+2k+2)/2 = (k+2)(k+1)/2,等式两边相等。
因此,根据数学归纳法可知对于任意自然数n,1+2+3+...+n = n(n+1)/2。
接下来考虑一个关于集合性质的例子:证明任意n个集合的交集非空。
我们首先验证当n=2时命题成立:假设A和B是任意两个集合,根据集合论的基本性质,如果A和B的交集为空集,则A和B的并集中的元素个数等于A和B的元素个数之和。
而对于任意两个非空集合,它们的并集中的元素个数大于它们的元素个数之和。
因此,如果A和B的交集为空集,则它们的并集中的元素个数等于A和B的元素个数之和,即A和B的并集非空。
因此,当n=2时命题成立。
数学中的数学归纳法
数学中的数学归纳法数学归纳法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证明方法,广泛应用于数论、代数、组合数学等领域。
通过数学归纳法,可以证明一类问题的通用性质,也可以用来构造一类问题的通用解法。
本文将介绍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以及一些常见的数学归纳法的例子。
一、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概念数学归纳法是一种证明方法,它基于两个基本概念:基本情况和归纳步骤。
基本情况指的是我们需要证明的性质在某个特定情况下成立。
一般来说,基本情况是指当n等于某个特定的值时,我们要证明的性质成立。
归纳步骤是指我们假设某个特定情况下性质成立,然后通过这个假设推导出下一个情况下性质也成立。
通常是假设当n=k时,性质成立,然后通过这个假设证明当n=k+1时,性质也成立。
二、数学归纳法的原理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可以用以下形式表达:(1)基本情况成立:当n等于某个特定值时,需要证明的性质成立。
(2)归纳步骤成立:假设当n=k时,性质成立,然后证明当n=k+1时,性质也成立。
(3)由(1)和(2)可知,对于所有满足基本情况和归纳步骤的n,性质都成立。
数学归纳法的原理看起来很简单,但它需要严谨的证明。
通常,我们需要首先证明基本情况成立,然后通过归纳步骤证明当n=k时,性质成立。
最后,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对于所有满足基本情况和归纳步骤的n,性质都成立。
三、数学归纳法的应用数学归纳法在数学的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1. 数论数论是研究整数性质和整数之间关系的数学分支。
数学归纳法在数论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证明质数的无穷性、证明整数间的除法关系等。
2. 代数代数是研究数学结构、变换和等式的数学分支。
数学归纳法在代数中也有重要的应用,例如证明恒等式、证明等价关系等。
3. 组合数学组合数学是研究离散结构和组合问题的数学分支。
数学归纳法在组合数学中被广泛运用,例如证明组合恒等式、证明二项式系数等。
四、数学归纳法的例子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数学归纳法的例子:1. 奇数和偶数基本情况:当n=1时,1是奇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假设当n k时, 命题成立.即若k个正数的乘积a1a2 ak 1, 则 a1 a2 ak k
当n k 1时,已知k 1个正数a1 , a2 ,, ak , ak 1满足条件 a1a2 ak 1 1.
若这k 1个正数a1 , a2 ,, ak , ak 1都相等, 则它们都是1, 其和为 k 1, 命题得证
若这k 1个正数a1 , a2 ,, ak , ak 1不全相等, 则其中必有大于1的数 也有小于1的数(否则与a1a2 ak 1 1矛盾).不妨设a1 1, a2 1.
什么是数学归纳法 ? 一般地,当要证明一个命题对于不小于某正整数n0的所有 正整数n都成立时,可以用以下两个步骤: (1)证明当n=n0时命题成立; (2)假设当n=k (k N , 且k n0 ) 时命题成立,证明n=k+1 时命题也成立. 在完成了这两个步骤后,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于不小于n0的 所有正整数都成立.这种证明方法称为数学归纳法.
1.进一步理解和运用数学归纳法解题 2.贝努利不等式:
如果x是实数, 且x 1, x 0, n为大于1的自然数, 那么有 (1 x) 1 nx
n
n 2 : 1,4,9,16,25,36,49,64,81, ;
由数列的前几项猜想, 从第5项起, an bn , 即n 2 2n (n N , n 5)
证明 : (1)当n 5时有52 25 , 命题成立
(2)假设当n k (k 5)时命题成立,即有k 2 2 k . 当n k 1时, 有 2 k 1 2 k 2 k k 2 k 2 k 2 2k 1 (k 1) 2
把贝努利不等式中的正整数n改为实数时, 仍有 类似不等式成立. 当是实数, 并且满足 1或者 0时, 有 (1 x) 1 x( x 1) 当是实数, 并且满足0 1时, 有 (1 x) 1 x( x 1)
例4.证明 : 如果n(n为正整数)个正数a1 , a2 ,, an的 乘积a1a2 an 1, 那么它们的和a1 a2 an n.
a1 1, a2 1, (a1 1)( a2 1) 0 a1 a2 ak ak 1 k 1 0,即 a1 a2 ak ak 1 k 1当n k 1时命题成立
由(1)( 2)可知, 对一切正整数n, 如果n个正数a1 , a2 ,, an的 乘积a1a2 an 1, 那么它们的和a1 a2 an n成立.
在第二步中,n=k命题成立,可以作为条件加以运用,而 n=k+1时的情况则有待利用命题的已知条件,公理,定理, 定义加以证明.
完成一,二步后,最后对命题做一个总的结论.
例1观察下面两个数列, 从第几项起an始终小于bn ?
a b
证明你的结论.
n n
n
2 : 2,4,8,16,32,64,128,256,512, .
1 x kx kx 1 (k 1) x
当n k 1时不等式成立. 由(1)( 2)可知,贝努利不等式成立.
当x是实数, 且x 1, x 0时,由贝努利不等式可得 x n nx (1 ) 1 , 对一切不小于2的正整数n成立 1 x 1 x
即当n k 1时命题成立. 由(1)( 2)可知, n 2 (n N , n 5)
2 n
例2.证明不等式 sin n n sin (n N )
证明 : (1)当n 1时, 上式左边 sin 右边, 不等式成立.
(2)假设当n k (k 1)时, 命题成立,即有 sin k k sin . 当n k 1时, 有 sin( k 1) sin k cos cos k sin sin k cos cos k sin sin k sin k sin sin (k 1) sin
即当n k 1时不等式成立. 由(1)( 2)可知, 不等式对一切正整数n均成立.
例3.证明贝努利不等式 : 如果x是实数, 且x 1, x 0, n为大于1的自然数, 那么有 (1 x) 1 nx
n
分析:贝努利不等式中涉及两个字母,X表示大于-1且 不等于0的任意实数,N上大于1的自然数,我们利用数 学归纳法只能对N进行归纳.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时,要分两个步骤,两者缺一不可.
(1)证明了第一步,就获得了递推的基础,但仅靠这一步还 不能说明结论的正确性.(在这一步中,只需验证命题结论 成立的最小的正整数就可以了,没有必要验证命题对几个 正整数成立.)
(2)证明了第二步,就获得了推理的依据.仅有第二步 而没有第一步,则失去了递推的基础;而只有第一步 而没有第二步,就可能得出不正确的结论,因为单靠 第一步,我们无法递推下去,所以我们无法判断命题 对n0+1,n0+2,…,是否正确.
证明 : (1)当n 2时,由x 0得(1 x) 1 2 x x 1 2 x,
2 2
不等式成立.
(2)假设当n k (k 2)时不等式成立,即有 (1 x) k 1 kx. (1 x)
k 1 2
当n k 1时,
k
(1 x)(1 x) (1 x)(1 ka2看作一个数, 这样就得到k个正数 a1a2 , a3 ,, ak , ak 1的乘积是1,由归纳假设可以得到 a1a2 a3 ak ak 1 k
a3 a4 ak ak 1 k a1a2
a1 a2 ak ak 1 (k 1) a1 a2 k a1a2 k 1 a1 a2 a1a2 1 (a1 1)( a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