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一中导师制实施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济宁一中导师制实施方案
(试行)
高中新课程改革带来了多样化、选择性的课程结构,同时也伴随着学分管理和选课走班制的实施,学生可以跨班级、甚至可以跨年级选课,这样就给原有的单一、固定的行政班模式的教学和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为确保正常的教学秩序,科学指导学生选课走班,引导他们合理规划自己的人生,提高学习效率,营造良好健康的教育氛围,特制订本方案。
一、导师的确定
根据《高中新课程实验实施方案》和《济宁一中2008级走班教学管理规定》关于学生成长和选课指导的相关要求,为了避免学生盲目选课,合理规划人生,我校决定试行学生成长导师制。
导师制是配合多样化、选择性课程结构有效实施的辅助制度,它将成为连接教师、课程与学生的纽带,协调新课程改革下的师生与课程的关系,从而有效保障高中新课程的顺利实施。
我校实行本年级教师指导本年级学生的方法。
导师制将按照师生双向自愿选择、学校适当调控的原则,为每位学生配备导师。导师通过谈话、辅导、写信等方式,定期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帮助学生制定发展计划、合理选课,监督学生的发展过程,进行过程性评价。
为确保师生沟通交流的有效性,学生为自己选择的导师,应是自
己的学科任课教师。每位学生只能选择一位任课教师作为自己的导师;每位教师最多辅导20名学生。年级部、教务处根据学生成绩、日常表现及男、女生比例等,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基础上,适当调配确定学生名单。指导老师和学生一经确定,应保持其稳定性,即从确定之日起到毕业,原则上教师不再增加学生。
二、导师的职责
1、热爱学生,熟悉学生,多方面了解所指导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情况、兴趣爱好、特长、家庭背景等情况。
2、有强烈的育人意识,保持与学生的经常性接触,掌握所指导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学习、生活上的各种问题和困难。指导学生在求学中沿着健康、科学的道路不断前进。
3、熟悉学校三年课程安排和每学段所开设的选修课程以及各课程之间的关系,根据学时最多可选的门数。帮助学生合理选择修习课程,形成适合学生自身特点、能力、素质和就业目标的学习计划。
4、熟悉学籍管理制度、学生成绩考核和素养考核办法,特别要熟悉学分制管理办法,向学生及时提供相关信息。
5、熟悉学生高中毕业必须修得的最低总学分。其中必修学分是多少,最低选修学分是多少,有多少是从选修I中获得,多少必须从选修II中获得。要树立三年整体规划的大课程观。让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学分。既不能让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也不能出现前紧后松或者前松后紧的现象。
6、导师对高考制度的改革、高校招生动向、考试形式、命题范
围必须清楚。要使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升造,还必须修哪些模块,不同专业又有什么要求等,要随时和学生进行双向沟通,以便调整原选择。
7、指导和帮助学生合理分配学分,并为学生建立选课挡案。既要对学生进行科学文化知识上的指导,又要对学生思想发展,人格形成作指导,真正做到教书、育人相统一。
8、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心理健康辅导,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良好学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综合学习的能力。
三、导师指导学生的主要方式
1、信息收集与发布。教师要深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积极主动收集各方面关于学生的信息。如与同学交谈,从其他同学的评价中更全面的了解学生;查看学生成长记录档案,了解学生学业成绩、奖惩记录、参加活动情况等;定期向学生家长、班主任了解学生过去的经历,平时表现和最新趋向,听取家长和班主任意见。收集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有价值的信息,包括课改、社会发展动向、社会就业状况、高考制度改革情况、高校招生政策变化情况等,及时将这些信息整理后向学生及其家长发布,以便更好指导学生。
2、集中辅导与个别交谈相结合。教师可以将所指导的学生召集起来,集中指导他们了解学校课程设置,学校管理制度、选课方法等,介绍各种有用信息,并给出制定学习计划的初步建议。此后积极与学生进行个别交谈,建立谈话档案,深入了解学生,指导学生逐步把握
学校课程。制定并完善适合自己的课程修习计划,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学会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最终学会把握自我,规划人生。
3、定期答疑。教师应定期为学生答疑,为学生解答关于课程选择、课程修习过程、学习方法、心理适应等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举办讲座、召开座谈会、个别谈话、网络联系等形式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便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策略,也为学校下一步调整课程开设计划、规范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提供可供参考的依据。
4、协调与反馈。导师除了要与家长、班主任等之间的及时沟通、信息交流之外,更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及时协调与反馈,使学生对导师有信任感,能将导师做为知心朋友看侍,有什么问题愿意和导师谈。这有利于导师对学生的全面了解并进行合理指导,也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对导师工作的管理
1、学校对导师工作进行定期检查,看是否履行了导师职责,并按要求认真指导学生。
2、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座谈会、个别走访等形式,看导师是否有服务意识和育人意识,是否有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对学生的指导是否有理有据,制定计划能否因人而异,并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否耐心解答,直至学生满意。
3、通过检查导师的书面材料,看对所指导学生的思想发展状况、选课情况是否有详细记录(包括对学生思想、学习状况的进一步了解,对学生选课情况的掌握并与学生协商后对原计划进行的修改,及其每
一次修改的原因的详细记录)。
4、相关人员对导师的评价。级部主任和班主任、所指导的学生对导师的工作态度、工作效率进行评价;教务处、年级部对其是否按规定时间上交各种表册进行考查。
济宁市第一中学
2009年10月9日
苏大附中全员育人制度
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面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和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了加强我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营造优美的育人氛围,树立良好的校风,抓出实效,构建“管理育人,教育育人,服务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机制,针对目前学校生源实际状况和教育学生难度增大等问题,与时俱进,改进创新,制定《全员育人制度实施方案》。目的是引导广大教职工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思想,明确任务,加强管理,落实学校办学目标,推进我校争办高中示范校进程。
该方案采取定人、定时、定标的方法,面向全体,侧重后进生,对教育对象实行全方位的管理和教育,并纳入学校目标管理系统。
二、具体内容
1、全员育人导师制
全员育人导师制,就是在教务处、德育处和年级组的统一组织下根据学生的学科学习实际、思想状况以及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在学生和教师间进行双向选择的基础上,经必要的调整后,使每个教师成为5名学生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导师。
学校通过导师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强化导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促使教师从办公室自觉主动地走到学生中间,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学习指导和生活引导,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全面地发展。
“德育导师制”是学校班主任工作必要而有效的补充。具体说就是在“整体、合作、优化”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将学校班级德育的诸多目标、诸多任务分解到担任“导师”的任课老师身上。导师依据“用心沟通,以德树德;竭诚交流,以情动情;刻意磨练,以志砺志;修身垂范,以行导行”的育人原则,既教书又育人,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