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孔子的故事汇总

合集下载

孔子的故事

孔子的故事

孔子的故事孔子的故事1.孔子尊师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

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

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

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

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

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

”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

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

”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

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

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

老子,其犹龙邪!”2.孔子拜儿童为师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

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

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石瓦片玩儿,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儿,挡住我们的车!”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

孩子又说:“您说,应该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孔子被问住了。

他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你叫什么名字?几岁了?”孩子说:“我叫顶项,7岁!”孔子对学生们说:“项7岁懂礼,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3.孔子改错诗一天。

孔子带领着子路、子贡、颜渊等几个门生外出讲学。

师生们来到海州,天空忽然电闪雷鸣,狂风暴雨大作。

当地的一个老渔翁把他们领进一个山洞避雨。

这山洞面对着大海,是老渔翁平常歇脚的地方。

名人孔子的故事精选7篇

名人孔子的故事精选7篇

名人孔子的故事精选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案资料、说课稿、教育笔记、教师寄语、家园共育、儿童歌谣、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活动方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lecture notes, educational notes, teacher messages, home education, children's songs, work summary, work plan, activity plan,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名人孔子的故事精选7篇名人孔子故事。

孔子名人故事(精选6篇)

孔子名人故事(精选6篇)

孔子名人故事(精选6篇)孔子名人故事1有次孔子受困在陈蔡一带的地区,有七天的时间没有尝过米饭的滋味。

有一天中午,他的第子颜回讨来一些米煮稀饭。

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

孔子故意装作没有看见,当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孔子站起来说:「刚才孟李祖先告诉我,食物要先献给尊长才能进食,岂可自己先吃呢?颜回一听,连忙解释说:「夫子误会了,刚才我是因看见有煤灰掉到锅中,所以把弄脏的饭粒拿起来吃了。

孔子叹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时候。

孔子名人故事2一次孔子到了郑国与弟子走散,孔子呆在城墙东门旁发呆,郑国有人对子贡说:“东门边有个人,他的前额像尧,他的脖子像皋陶,他的肩部像子产,不过自腰部以下和大禹差三寸。

看他劳累的样子就像一条“丧家之狗”。

子贡把这段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孔子。

孔子很坦然地笑着说:“把我的外表说成这样,实在是夸过头了。

不过说我像条无家可归的狗,确实是这样!确实是这样啊!”孔子名人故事3《史记》记载一日孔子子乘着一辆马车周游列国。

来到一个地方,见有一孩子用土围成了一座“城”,坐在里面。

孔子就问:“你看见马车为什么不躲开呀?”那孩子回答:“人们说您孔老先生上晓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情。

可是,今天我见您却并不怎么样。

因为自古到今,只听说车子躲避城,哪有城躲避车子的道理呢?”孔子愣了一下,问:“你叫什么名字?”孩子答道:“我叫项橐。

”孔子为了挽回面子,就想出了一连串问题来难项橐,但是都被项橐巧妙的化解。

孔子觉得这孩子知识渊博,连自己也辩不过他,只得长叹一声,俯下身子对项橐和蔼地说:“后生可畏,我当拜你为师。

”回头对弟子们讲:“三人行必有我师矣。

要不耻下问。

”经孔子这一褒奖,项橐便名扬九州,震动朝野。

以后《史》、《志》有关章节都有记载。

据《史记》记载,甘罗十二岁拜丞相时,还拿项橐作比喻,说服文信侯吕不韦让自己出使赵国。

南宋大儒王应麟编写的《三字经》劝诸后生说:“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最全的孔子故事

最全的孔子故事

最全的孔子故事•相关推荐最全的孔子故事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越来越多人热衷于在社交平台上发布文案,文案用以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

究竟什么样的文案才是好的文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最全的孔子故事,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最全的孔子故事11、一日,冉求苦丧着脸走到孔子面前,对老师说:“我不是不喜欢老师您所讲的道,而是我的能力不够呀!”孔子听到这话,对冉求说:“能力不够是到半路实在坚持不下去才停下来,现在是你自己给自己划了界限而不思进取,不想前进!”这是一个关于能力与态度的关系问题,冉求对老师的授课内容产生了抵触情绪,将学业上的差距,归咎于客观。

我们常说,态度决定一切。

能力固然重要,但态度在迈向成功中的非凡意义,一样不可小视。

成就一番事业,没有一股执着的“傻劲儿”,很难有成果。

所谓“我欲仁,斯仁至矣”。

2、晏婴是与孔子同时代的政治家,为孔子所敬重。

一天,晏婴的车夫回家后,他的妻子要求离婚。

车夫不解,其妻说,我今天在门缝中看到你驾车经过门口,晏婴那么矮,做了宰相,名震诸侯,还是那么朴实无华、自居人下,而你身高八尺,只是他的仆役,却意气扬扬、傲气冲天,你这样没有出息,所以我要离婚。

车夫听了这番话,就谦虚谨慎、发奋图强。

晏婴知道后,也努力培养他,后来车夫官拜大夫。

孔子尤其佩服晏子的交友之道,晏子交友,交情越久,他就越恭敬有礼,别人也越尊重他,从而能做到全始全终,所以孔子由衷地说:“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3、孔子弟子公孙赤出使齐国,冉求替他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孔子说:“给她六斗四升。

”冉求请求再增加一些。

孔子说:“再给她二斗四升。

”冉求认为太少,给了公孙赤母亲更多。

孔子说:“公孙赤到齐国去,肥马轻裘,威风凛凛。

我听说过,君子只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

”帮助他人周急不济富,对年轻人救急不救穷,这是君子的态度。

4、孔子说,可以和他人说的事但不说,这是失人;不可和他人说的事,却和他说了,这是失言。

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关于孔子的历史故事

关于孔子的历史故事

关于孔子的历史故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

一起来看看孔子的历史故事,欢迎阅读!【故事一】:孔子唱歌。

古代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所谓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便是人们娱乐的来源。

孔子喜欢"乐",他不但喜欢演奏乐曲,而且还喜欢唱歌;他不但喜欢自己唱,他还喜欢听别人唱,当然别人也要唱的好听才行。

很多时候,孔子遇到一个唱歌唱的很好听的人,他必然会要求那个人唱完之后再唱一遍,而且自己也跟着唱。

所谓"独乐乐与众乐乐,孰乐?不若与众。

"孔子就是这么一个愿意与大家一同作乐的人,多么可爱的小老头啊!《论语》原文: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故事二】:朽木不可雕。

孔子弟子三千,达者七十二,成才比例2.4%,不达者太多了,宰予就是其中之一。

有一天,宰予这个家伙大白天的躺在屋里睡觉。

孔子看见了,很气氛,就骂他:"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砌,简直没救了嘛"。

骂人朽木,骂人粪土之墙,骂的有水平,骂的精彩,骂的可爱。

《论语》原文:宰予昼寝。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故事三】:无所取材。

孔子有句名言:"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这句名言被后世很多人引用来证明孔子的壮志难酬,其实这是断章取义,孔子的意思并不是如此,他不可能那么轻易的放弃自己的远大理想而逐浪于海的,他只是拿此来教育他的大弟子子路。

孔子说:"如果我的道理行不通了,那我就搞一个筏子,乘着它到海上去。

如果有人跟随的话,我想子路会跟我去吧。

"大弟子子路听见了,很是高兴,以为老师很器重自己。

然而孔子接着又说:"子路啊!你这个人,勇气可嘉,但是除此之外,无所取材啊!"意思是说,我要你跟着我,是因为你比较勇敢,那么我到了海上,你就可以保护我了。

有关孔子的著名故事有哪些_传说

有关孔子的著名故事有哪些_传说

有关孔子的著名故事有哪些山东出了一个孔夫子,是一个大思想家大教育家,这个人没有不知道的,他的思想足足影响了中国人几千年,而且我相信这个影响还会更久。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孔子的著名故事:磨咀磐对问项橐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好学。

《史记》有云:“孔子居陈三岁,会晋、楚争强,更伐陈。

”公元前489年,楚、吴两国陈兵陈国,两军对峙、剑拔弩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负函(今河南信阳)成为前线。

居于负函的孔子师徒不得不告别于对他们礼遇有加、勤于问政的楚大夫叶公,接受楚昭王之聘,准备前往楚国都城郢都。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麦浪翻滚,稻谷金黄。

孔子带着子路、子贡、颜回等高足,沿大别山经邾国准备前往郢都。

他们乘着马车,奔驰在古栈道上。

沿途风光,饱览无余:农夫在田间荷锄劳作,牧童在山间牧牛牧羊。

一条条河流弯延曲折,清澈见底;一行行树林绿荫遮日,一片片竹林随风摇曳;一座座村庄紧密相连,阡陌交通,鸡犬之声相间,间或听到悠扬的笛声在空中回荡。

天黑了,他们便寄居在附近的村庄,或者找村民了解当时的历史掌故、风俗人情,搜集民歌、民谣,或者举办讲坛,探讨宣讲高深的“仁、义、礼、智、信”之道。

有时也在某个村落驻足二、三天以采风。

一天,伴随着阵阵蹄声,漫漫尘烟,他们来到了新洲道观河南面的旧街境内。

只见大崎山似美女横卧于蓝天白云之下,风高林茂;沙河漪澜清清流水潺潺;狮子岩如猛狮踞伏,气吞日月。

这里山色迷蒙,湖光潋艳,鸟语花香,好一片人间仙境。

走出街南不远,车夫突然勒住缰绳,马儿长啸一声,车子停下了。

孔子问道:“何故停车?”车夫答道:“前面有一群小孩挡道,夫子。

”“让他们让道。

”“小孩,你们见马车来了,为什么还不让道?”子贡跳下车,没好气地说。

“凭什么要我们让道,你们不能走其它的道吗?“一个似乎是领头的小孩答道。

子贡怒目圆睁地吼道:“你知道这是谁的车吗?告诉你,这是孔夫子的车!”听到子贡与小孩发生争执,孔子无奈只得亲自下车瞧个究竟。

孔子的故事精选5篇

孔子的故事精选5篇

孔子的故事精选5篇孔子----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孔子的故事,方便大家学习。

孔子的故事1在很久之前,孔子路过一个地方,正巧前面有一条河,没成想他们还没走过去呢,就有人掉进了河里面。

孔子的徒弟会水,下去就把人给救了上来,而这件事也是轰动了整个村庄。

落水的人家人闻讯赶来之后,为了表示自己对救命之恩的感谢,就把自己家的一只牛给了孔子的徒弟。

后来这片村庄就开始流传孔子教导无方的话,说是:救人一命还收人家的钱财。

这事情不知道怎么样又传回了孔子的耳朵里面。

孔子见自己的徒弟还是有些伤心的,就对徒弟说他做的很对,因为这样做不仅可以让被救的人家心里好受,也可以推动更多的人愿意去救人,这是一件好事。

这番言论没过多久又传回了那个村庄,曾经对此事进行过抨击的人都不再议论了,孔子就这样用客观的做事方法推动了好事。

孔子的故事2在春秋的时候,孔子经常会带着自己器重的几名弟子周游别国,来传扬他的思想还有政治主张。

有一天,孔子和弟子们打算去晋国,在路上行走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小孩子在路上玩碎石子,挡住了这一行人的去路。

孔子说:“小朋友你是不应该在路中间玩石子的,这样会挡住车的去路。

”小孩指了指自己的石子堆对孔子说:“老先生,您看到我搭的是什么了吗?”孔子转过头去看了一眼,发现小孩子搭建的是一座城堡。

孩子接着就说:“现在您看到我在搭建什么了,那到底是应该车让路给城,还是城让路给车呢?”孔子一下子被问的不知道怎样回答了,他发现在这交流中,孩子一直保持着礼貌的问答,就问了小孩子名字,小孩子也如实告诉了孔子。

在交流中,孔子知道了孩子才七岁,孔子转头就跟自己弟子讲:“这孩子如此小就能够懂得礼数,也是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啊。

”孔子的故事3众所周知,孔5261子是位大大的教育家,可他同时也是一位音4102乐家,既会唱歌,又会1653弹琴作曲。

他在与人一同唱歌时,如果人家唱得好,他一定请再唱一遍,自已洗耳恭听,然后再和一遍。

关于孔子的小故事6则

关于孔子的小故事6则

关于孔子的小故事6则关于孔子的小故事6则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汉族。

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

逝世后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

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

他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中国十大思想家之一,有"万世师表"之称。

----------------------故事一:孔子的小时候勤奋读书的故事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也是我国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他之所以能成为弟子三千、名扬四海的圣人,是和他小时候的刻苦勤奋分不开的,也正所谓是“天才来自勤奋”。

史书言,孔子的母亲在他刚刚三岁的时候,就教他读书识字,到四岁的时候,他已会念百余字了。

有一天,他的妈妈说:“昨天我教你的字会背了吗?”孔丘说:“都记住了。

”妈妈说:“那好,明天一早我考考你。

”孔丘睡觉,是和哥哥在一起。

这天晚上,他钻入被窝后对哥哥说:“哥哥,妈妈教给你的字都记住了吗?”哥哥道:“都记住了。

你呢?”孔丘说:“一我已经练了多遍,也许都记住了,可又没有打握,明天一早娘要考我,若有不会的,娘一定非常伤心和难过。

不行,我一定要起来再多练几遍。

”哥哥被他这种刻苦学习、孝顺母亲的精神所感动,心疼地说:“天气凉了,别起来练了,就在我的肚子上写吧。

我能觉出对错,也好对你写的做个检查!”于是,小孔丘就在哥哥的胸口上写了起来。

每写一字,就念出声来。

可这声音越来越轻,当他写完最后一个字的时候,声音也听不到了。

哥哥验完他的最后一个字,听着他那均匀的呼吸,望着他甜中带笑的睡容,既心疼又爱怜地笑了。

第二天一早,在母亲考核时,他一遍通过。

母亲惊喜道:“这孩子真神了,前天教了他那么多字,只过了一天,就如此滚瓜烂熟,将来准能干大事啊!”孔丘望着母亲欣喜的面容,高兴地笑了。

孔子的十二个著名故事

孔子的十二个著名故事

孔子的十二个著名故事1. 孔子问礼孔子一次问他的门徒,“在进行礼仪时,我们应该做些什么?”门徒回答道,“根据规定的程序行事。

”孔子问,“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应该怎么办?”门徒回答:“跟随自己的感觉。

”孔子说,“你们的礼仪培训失败了。

”2. 孔子参观鲁穆公孔子参观了鲁穆公。

穆公问孔子如何改善统治。

孔子回答:“让百姓感受到你的爱。

”穆公反驳道:“我对百姓非常慷慨。

”孔子回答道:“这并不足够。

爱是要展现在言行之间,而不是流于慷慨。

”3. 孔子的弟子写文字孔子的一位弟子问他:“我写出了最好的文字,怎么样才能被人们记住?”孔子回答道:“用你的文字改变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吧。

”4. 孔子的徒弟先君子后小人孔子的门徒子路问:“我们应该先跟谁做朋友,先跟君子还是先跟小人?”孔子回答道:“你应该先跟君子交朋友,因为他会帮助你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5. 孔子的学生被狗侵害孔子的一位学生被一只野狗咬伤。

孔子派门徒寻找狗。

当门徒抓住狗时,孔子吩咐说:“不要伤害它,因为它只是在执行它的天性。

”6. 孔子的学生给自己设局孔子的一位学生给自己设下了一个陷阱,当听到孔子赞扬他时,他将弹奏他的琴。

但孔子没有赞扬他,于是他回来摔坏了他的琴。

孔子告诉他:“你的功夫还没有到家,你需要更多的努力。

”7. 孔子的学生想和他分享喜悦孔子的学生呈报了他的进步,告诉孔子他在一次辩论中打败了一位对手。

孔子回答道:“你应该把这个喜悦分享给你的家人和朋友,而不是只跟我说。

”8. 孔子判断一个人的品性有人问孔子如何判断一个人的品性。

孔子回答道:“你应该看他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做的事情,那才是他真正的品性。

”9. 孔子的门徒讽刺他的声音孔子的一位门徒讽刺他的声音。

孔子回答道:“我的声音虽然不甚动听,但我的言语却是有分寸的。

”10. 孔子的一位学生不忠孔子的一位学生对他不忠,孔子提醒他说:“如果你不忠实于自己的师傅,你也不会忠实于自己的国家。

”11. 孔子回避悖论孔子发现了一个悖论:“一个人不能一边说谎,一边帮助别人。

【名人故事】关于孔子的几则故事

【名人故事】关于孔子的几则故事

【名人故事】关于孔子的几则故事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

下面介绍几则关于孔子的故事。

1. 孔子的敬老爱幼之心孔子十分尊重和爱护老人,有一次他路过一座墓地,看见一个老人在墓前凄然痛哭。

孔子上前进行安慰,并询问原因。

老人告诉他,这是他先前在附近赶路时,脚受伤被一位陌生人搀扶走了一段路,这个人甚至还扶他进了镇上的旅店。

然而,当他在宾馆与这名好心人告别时,他忘记了问他的姓名,只记得他戴着草帽。

现在他发现这名好心人已经去世了,这一切令他十分悲伤。

孔子感触颇深,他说:“你不必再哭了,因为我这个人愿意为这种情况承担责任。

今天我借宗庙燃香,并向祖先祈祷,希望他们能给我一个指示,让你找到那名好心人。

”后来,孔子真的找到了那名善人,他名叫鲁哀公,孔子感激之余,还请求鲁哀公去看望那名老人,以慰他的心。

2. 孔子的学生有病孔子的教育思想非常实用,他强调学生的身心健康。

一年,孔子的学生中有一位生了重病,在病床上躺了很长时间都没有好转,孔子听到这个消息后十分担心,马上前往探病。

他发现学生瘦弱憔悴,孔子劝他多吃些水果,特别是柿子。

这位学生听后非常感动,但他告诉孔子,他从小就不喜欢柿子。

孔子道:“你尝一尝,如果不好吃,我就不再要求你吃它。

”学生摘下一颗柿子放入口中,发现口感香甜,如蜜般可口。

从此以后,那位学生逐渐康复了。

孔子在春秋时期,逝世后被追封为“国子”,其墓也被称为“国子之墓”。

但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秦始皇要将国子变为自己的陵墓。

作为古代文化的守护者,许多人都强烈反对,但秦始皇并不理会。

此时,孔子的后代也站了出来,希望保护祖墓。

然而,孔子的后代却发现,秦始皇不仅意图破坏和迁移孔子墓,连他寓居的庙宇也要毁掉,这让他们十分痛心。

但他们知道,要击败一个秦国这样的大国,非常困难。

因此,他们决定使用谦虚、忍让和智慧,希望以此打消秦始皇的作为。

他们将一只鸽子作为信使,写了一封信,让鸽子将信送到秦国帝王的手中。

关于孔子的故事(精选9篇)

关于孔子的故事(精选9篇)

孔子的故事关于孔子的故事(精选9篇)导语:孔子,大家都知道吧!那么,关于孔子的故事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几个关于孔子的故事(精选9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孔子一直是后世人景仰的对象,他常常被后人供奉于庙堂之上,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他是圣人,是高呼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一生挚友;是”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的鹤发老者;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谦逊学者。

他是平凡人,又是如此伟大。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

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先世系宋国贵族。

其祖上是孔防叔,宋襄公八世孙,畏惧宋大夫华督的逼迫,而奔波到了鲁国。

防叔生伯夏,佰夏生叔梁纥,梁纥为鲁国武士,以勇力闻于诸侯。

纥于颜氏女野合生孔子。

”作为儒家学说的创始人,身处乱世却能够坚持践行自己的主张,孔子的精神和勇气实在是令人佩服。

古来圣贤皆寂寞,他们异于常人之处就是要承受常人不能忍受的孤寂和苦闷,就算千夫所指,就算穷途末路,也要坚持把“仁”推行到底。

孔子生于礼崩乐坏的年代,他为了让更多的穷人孩子能够读书,在年轻的时候建立了第一所私学,广招学徒,一时之间竟也誉满乡里,成为德高望重的万世之师。

春秋战国时期,国家间战乱连连国家尚且不能自保,人民自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生存的第一条件是食物,粮食对于战乱中的人民是极其珍贵的,连饭都吃不起何谈国家政治。

因此,肉对孔子那个时代的人来说是很重要的,孔子受学生,学费就是“束修”,也就是肉干。

要知道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春秋战国,能吃到粗茶淡饭已经很不错了,能吃到鱼、肉更是难上加难。

既然如此,又是什么原因让孔子三月不知肉滋味?据《论语》记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孔子在齐国,听到舜的音乐“韶” ,三月不知肉味。

这里并不是说,孔子失去了味觉和嗅觉,更不是他三个月不知道肉放在哪里,找不到肉吃,以致不知道肉的味道。

历史名人孔子的故事(精选16篇)

历史名人孔子的故事(精选16篇)

历史名人孔子的故事(精选16篇)孔子也并不是从刚出生就是圣人,他也是经历了一些磨难才会有今天的成就,才会成为我们伟大的圣人。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历史名人孔子的故事(精选16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历史名人孔子的故事篇1一天,孔子出游,途中他的马儿偷吃了农夫的庄稼。

农人很生气,捉住了马儿并把它关了起来。

子贡知道后,就去恳求农人放了马儿,但任凭他好话说尽,低声下气,农人却理都不理。

孔子说:“用别人听不懂的道理去说服他,就好比请野兽享用太牢(祭祀时所用的牛、猪、羊三牲,是最丰盛的牺牲),请飞鸟聆听九韶(古乐名,相传为夏禹所作,使孔子三月不知肉味的优美音乐)一样。

这是我的不对,并非农人的过错。

”于是命马夫前去。

马夫见了农人便说:“你从未离家到东海之滨耕作,我也不曾到过南方来,但两地的庄稼却长得一个模样,马儿怎知那是你的庄稼不该偷吃呢?”农人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就把马儿还给了马夫。

有人听说了这件事,便来问孔子,既然你早知此事非子贡之力所能解决,为何不直接派马夫去呢?孔子笑道:“我若不让子贡去,他必定心中不服,如今不但子贡毫无怨言,也使得马夫有了表现的机会。

”圣人能通达人情事理,所以才能人尽其才。

历史名人孔子的故事篇2颜回爱学习,德性又好,是孔子的得意门生。

一天,颜回去街上办事,见一家布店前围满了人。

他上前一问,才知道是买布的跟卖布的发生了纠纷。

只听买布的大嚷大叫:三八就是二十三,你为啥要我二十四个钱?颜回走到买布的跟前,施一礼说:这位大哥,三八是二十四,怎么会是二十三呢?是你算错了,不要吵啦。

买布的仍不服气,指着颜回的鼻子说:谁请你出来评理的?你算老几?要评理只有找孔夫子,错与不错只有他说了算!走,咱找他评理去!颜回说:好。

孔夫子若评你错了怎么办?买布的说:评我错了输上我的头。

你错了呢?颜回说:评我错了输上我的冠。

二人打着赌,找到了孔子。

孔子问明了情况,对颜回笑笑说:三八就是二十三哪!颜回,你输啦,把冠取下来给人家吧!颜回从来不跟老师斗嘴。

【名人故事】关于孔子的几则故事

【名人故事】关于孔子的几则故事

【名人故事】关于孔子的几则故事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和文化名人,被尊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思想和教育理念深深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

以下是关于孔子的几个故事。

故事一:《入邦问礼》孔子的学问渊博,引起了世人的注意。

有一次,孔子要出使邻国,他的学生子贡问他关于拜见邻国君主的礼仪。

孔子回答说:“我听说两国之间应该以和平相处,不应该相互侵犯和攻击。

如果你能尽力实现这个目标,那你就是一个真正的君子。

”故事二:《论语》《论语》是孔子的弟子们记录并编纂的孔子言行的经典著作。

其中的一则故事是关于孔子的学问和教育理念的。

有一天,孔子的学生子路问道:“孔子是如何能够使必要的学问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的呢?”孔子回答说:“先生在家,诵读经书;出门,见工商之事;倘身必为人师。

学道不患贫贱;知,则临其事;行,则敢于知。

”这个故事展示了孔子的勤奋学习和实践的精神。

故事三:《孔子与子路》子路是孔子最喜爱的学生之一,他向孔子请教关于修养的问题。

他问孔子:“学问和修养的根本是什么?”孔子回答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孔子告诉子路,修养的根本是在于喜爱自然。

仁者喜爱山川,智者喜爱水流。

通过欣赏自然景观,人们能够培养仁爱之心和智慧。

故事四:《与人为善》孔子非常重视和人为善、为人民服务的品质。

他曾经说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想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首先要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需求和权益,帮助他人实现他们的愿望。

故事五:《孔子和颜回》孔子的学生颜回非常聪明,但是他的父母很穷,不能给他好的教育。

孔子看到颜回的才华,决定帮助他。

有一次,孔子的门徒们紧随孔子行走,孔子停下来告诉大家:“听着,我真的很高兴,我和颜回一起走过这片田地,因为我能看到他将来的美好前途。

”孔子的赞美让颜回感到非常荣幸和自豪,他以后一直努力学习,最终成为了一名才德兼备的人。

这些故事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和品质,他强调学问、修养、善行和为人服务的重要性。

关于孔子的故事

关于孔子的故事

关于孔子的故事孔子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在民间,关于他的故事更是数不胜数。

今天就来阅读一些关于孔子的经典故事吧。

关于孔子的故事1:通皆乐一次,孔子受楚昭王邀请,到楚国去访问,途经陈、蔡两国之间。

而陈、蔡两国的大夫,害怕孔子被楚国重用,会对本国不利,所以,他们派兵将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围困在陈、蔡之间。

孔子一行,因此连着七天没生火做饭。

熬的野菜汤里,也没有一粒米,弄得不少弟子无精打采,面有菜色。

而此刻,孔子却依然在室内,弦歌不止。

这时,弟子颜回在屋外择野菜,见子路与子贡两人在一起嘀咕道:“先生两次被鲁国驱逐,在卫国也未能待下去,在宋国讲学,连背靠的大树都被人砍倒。

到周地拜访,又受老子的数落。

现在,又被人围困在陈、蔡之间。

追杀先生的无罪,欺凌先生的无有禁止。

先生倒好,依然在这里弦歌鼓琴,自得其乐。

难道做君子的,就这样的没有羞耻心吗?”颜回听到这里,无言以对。

只好进到屋里,告诉孔子。

孔子听后,推琴长叹道:“子路、子贡呀!难道你们真的是小人?召他们进来,我有话要跟他们说。

”子路、子贡进屋。

子路抱怨地对孔子说:“老师,我们行到这种步田地,可以说是末路穷途了吧!”孔子听到这里,厉声喝道:“子路!这是什么话?君子明于道谓之通,昧于道谓之穷。

我们抱仁义之道,处在这少仁少义的乱世,遭受磨难,这是很正常的事,何穷之有?内省无愧于道,临难不失己德,大寒至,霜雪降,因此才会知道松柏之真强茂。

过去,齐桓公因在莒国受辱,反而树立起王霸之志。

晋文公在曹国受欺,因此产生称霸之心。

越王在会稽遭受奇耻大辱,却使他更加坚定复国的志愿。

这次,我们遭遇这般磨难,难道不也会是件很幸运的事吗?”说完,孔子截然返身回到琴案,操琴而作。

子路闻后,也随之持兵器,昂然合拍而舞。

子贡见此,愧然自叹道:“我真是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呀!”所以,古代有道德的人,得意也乐,失意也乐,所乐非关得失。

有道德怡养于内,外境的得失,不过如寒暑风雨之替换,无足扰乱自心。

孔子的故事32则

孔子的故事32则

孔子的故事32则一、挡住孔子的去路孔子乘着马车周游列国,在路上,看到一个孩子用土圈成一座城,自己坐在里面不动。

孔子坐车行到跟前就问:“你看见马车来了,为什么不躲开呀?”那孩子眨了眨眼睛说:“从古到今,只听说车子躲避城,哪有城躲避车子的道理呢?”孔子一听这孩子讲得很有道理,便问:“你叫什么名字?”那孩子答:“我叫项橐[tuó]。

”孔子说:“既然你很能讲道理,那么我问你:什么山上没有石?什么水里没有鱼?什么门没有闩?什么车没有轮?什么牛不生犊?什么马不产驹?什么刀没有环?什么火没有烟?什么男人没有妻子?什么女人没有丈夫?什么天太长?什么天太短?什么有雄没有雌?什么树没有枝?什么城里没有官?什么人没有别名?”项橐想了想答道:“土山上没有石;井水里没有鱼;没有门扇的门没有闩;用人抬的轿子没有轮;泥牛不生犊;木马不产驹;砍刀没有环;萤火虫的火没有烟;神仙没有妻子;仙女没有丈夫;夏天白日长;冬天白日短;孤雄没有雌;枯死的树没有枝;空城里没有官;小孩子无别名。

”接着他又说:“现在该我来问你了:鹅鸭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雁鹤为什么善鸣叫?松柏为什么冬夏常青?”孔子答道:“鹅鸭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脚是方的;雁鹤善于鸣叫,是因为脖子长;松柏常青是因为它们的树心坚实。

”“不对!”项橐说:“龟鳖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它们的脚是方的吗?青蛙善鸣叫,是因为脖子长吗?竹子冬夏常青,是因为茎心坚实吗?”孔子觉得这孩子智慧过人,知识丰富,连自己也辩不过他,便拱手连声赞道:“后生可畏,后生可畏!虽然只是七岁的小孩,也可以作为老师了。

二、颜回借梳孔子周游列国,路上看见一个妇人,头上戴着象牙梳子。

孔子就对他的弟子们说:“谁能把她的象牙梳子拿来?”颜回说:“我能取来。

”颜回到妇人跟前,跪着说:“吾有徘徊之山,百草生其上,有枝而无叶,万兽集其里,有饮而无食,故从妇人借罗网而捕之。

”那妇人笑了笑,就把头上的象牙梳子取下来递给颜回。

颜回问:“夫人您不问原由,就把梳子给我,是为什么?”妇人说:“徘徊之山者,是您的头;百草生其上,有枝而无叶者,是您的发;万兽集其里者,是生了虱子;借网捕之,不就是借我的梳子吗?所以我就把梳子借给你,这有什么奇怪的呢?”颜回把梳子拿回来,孔子听了颜回借梳子的经过,便说:“妇人尚且这么聪明,何况你们当学生的呢?”三、有文有武孟孙何忌推荐大司寇孔丘当相礼。

【名人故事】关于孔子的几则故事

【名人故事】关于孔子的几则故事

【名人故事】关于孔子的几则故事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化人。

他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人尊称为“至圣先师”。

孔子的一生留下了许多传世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有助于了解孔子的学说和思想,更能够启发人们的人生智慧。

下面就为大家整理了几则关于孔子的故事。

故事一:三人行有一天,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一起在路上行走。

路遇一个人,他向孔子请教:“子曰:‘无欲速,无见小’,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孔子回答说:“你知道三人行的时候,必有我师在。

”那人听后不解,就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在,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你现在在这里向我请教,而我正跟着我的弟子们行走,所以我是你的师傅。

”那人听后恍然大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不在于年龄大小,而在于用心。

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学问可求,就有老师可寻。

孔子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在”,是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我们要善于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物,从中不断地学习和取经。

故事二:达哲思孔子曾经对一个弟子说:“我有三个欲望,但都已经做到了。

”弟子不明白,就问:“三个欲望是什么?”孔子答道:“我有三个欲望,一是到达世界的尽头,二是垂钓而不用鱼竿,三是在高山上听到鸟语。

现在,我已经做到第一和第三个了。

”弟子不解地问:“您垂钓并没有用鱼竿?”孔子说:“我知道鱼是会上钩的,我无需用力,并且不必去操劳。

我已经领会了‘鱼即自来’的道理。

”故事三:谦逊如水孔子曾经说:“我欲无言,而沉默如寒潭之沉淀。

我欲有言,而如泉涌之不舍。

”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待言语的态度。

言语对于人类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交流方式,但是言辞之中也隐藏着众多的玄机和陷阱。

孔子认为,真理并非总是通过言语来表达,有时候,沉默胜于言语,不言之言胜于有言。

言语的谦逊和含蓄是孔子对待人际关系的态度,他倡导一个人应该“如水”般谦逊,顺从自然的规律。

这也是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

关于孔子的10个小故事

关于孔子的10个小故事

关于孔子的10个小故事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兴办私学,突破官府垄断,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今天小编整理了关于孔子的10个小故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道听途说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涂同途)在路上听到一些没有根据的话,在路上不负责任的传播,这是不能接受的。

有很多类似的玩艺,被人一本正经地转来转去,实际上这些谣言里漏洞百出,只要自己稍微认真想一想、查一查,就能够看出其中的谎言成分,然而很多人却信以为真,乐此不疲。

是我们自己太脆弱太轻信还是网络里情绪的煽动太容易?要警惕啊。

发愤忘食形容学习努力,工作勤奋。

楚国某县尹问孔子弟子,请他谈谈对孔子的看法,弟子木讷小心,一言不发,县尹只得怏怏而回。

孔子得知后,很不高兴,怨道:你为什么不说:我的老师是个发愤忘食,乐而忘忧的好学者啊!弟子一听马上明白,愧道:"老师,是我糊涂啊,现在我终于明白了。

今后若有人再问我,我必遵师嘱答之。

"孔子一听舒服,欣然笑道:"好,好,好。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可孔夫子都懂得在适当的时候吹一把,真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啊!鸣鼓而攻形容声讨犯罪的人。

孔子弟子冉求在朝中干活,准备试行新法,向孔子请教,孔子刚好是站在保守一边,于是气愤无比,把冉求骂个狗血淋头,冉求一再坚持自已的改革,于是孔子对众徒发出追杀令:冉求不是我的门徒,你们一起向他攻击吧!"[论语。

先进篇] "求,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很多人都很努力。

自古人多胜少,欺软怕硬的作风早已定型。

你的社会关系如何? 你有硬梆梆的后台吗?你的朋友多吗? 如果没有,可得小心行事,洁身自好呀!以强凌弱凭借强力欺负弱小。

孔子十大经典故事

孔子十大经典故事

孔子十大经典故事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的言行故事流传甚广。

以下是孔子十大经典故事:
1. 孔子学琴:孔子向鲁国的乐官师襄子学习弹琴,掌握了琴艺后,自发地为学生们传授琴艺,提倡音乐教育。

2. 颜回尊师:颜回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他对待孔子尊敬有加,时刻遵循孔子的教诲,成为儒家学派的楷模。

3. 孔子论孝:孔子强调孝道,认为孝是为人之本,孝敬父母是每个人的责任。

4. 孔子劝顽童:孔子在路上遇到两个顽童阻挡道路,他以礼待人,巧妙地回答了顽童的问题,赢得了他们的尊敬。

5. 孔子三月不知肉味:孔子在陈国、蔡国之间被困,经历了长达三个月的艰苦生活,在此期间,他专注于研究学问,忘记了肉的味道。

6. 孔子周游列国: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传播儒家学说,历经艰辛,不懈推广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念。

7. 子贡问政:子贡向孔子请教治国之道,孔子强调为政以德,民之归仁焉。

8. 孔子论君子:孔子阐述君子之道,强调君子要有品德、才华、仁爱、忠诚等品质。

9. 颜渊请孝:颜渊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告诉他,孝不仅仅是表面的侍奉,而是要从内心尊敬父母。

10. 孔子论朋友:孔子认为交朋友要慎重,要选择有品德、有才华的人为友,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这些经典故事展示了孔子的智慧、品德和教育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于孔子刻苦求学的故事

关于孔子刻苦求学的故事

关于孔子刻苦求学的故事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化名人,他被尊称为“孔圣人”。

他不仅在哲学、政治、教育等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而且也是刻苦求学的典范之一。

以下是一些关于孔子刻苦求学的故事:
1.韦编三绝:这个故事讲述了孔子在勤奋学习《易经》时的情景。

孔子为了研究《易经》,经常翻阅无数次,由于翻阅太多次,编联竹简的牛皮带子都断了多次。

这个故事后来成为了形容勤奋学习的成语。

2.孔子与老彭:据传,孔子与老彭(古代的一位贤人)在周游列国
时,由于旅途困苦,两人经常食用野菜。

为了补充营养,他们还捕食野鸟。

这种艰苦的生活条件并没有阻挡他们追求知识和真理的脚步。

3.叩其两端:这个故事讲述了孔子在寻找食物时,发现一块麦田里
藏着一块石头。

于是他搬开石头,想取麦穗。

不料,麦田的主人发现后大怒,认为孔子偷了他的麦子。

但孔子解释说,他只是为了寻找食物,并愿意为此付出代价。

这个故事展示了孔子面对困境时的大度和智慧。

4.孔子与颜渊:颜渊是孔子的弟子之一,他非常仰慕孔子,并经常
向孔子请教问题。

据说,颜渊曾经问孔子:“老师,什么是仁?”
孔子回答说:“克己复礼为仁。

”这个回答非常简洁,但却深刻地
阐述了孔子对于道德和人性的看法。

5.磨穿铁砚:这个故事讲述了孔子在学习时非常专心,以至于他的
铁砚都被磨穿了。

这个故事后来成为了形容学习勤奋的成语。

这些故事都展现了孔子刻苦求学的精神和对知识的热爱。

他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不仅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也成为了后人学习和崇敬的榜样。

古代名人故事:孔子的故事

古代名人故事:孔子的故事

古代名人故事:孔子的故事孔子是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大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儒家文化圈及世界有深远的影响。

全中国各地都有孔庙祭祀孔子,当代作家华轩居士在多篇作品中颂扬孔丘。

故事一:早年好学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病逝,葬于防。

叔梁纥死后,颜征在失去庇佑,为叔梁纥正妻施氏所逐,于是带孔子庶兄孟皮与孔子至曲埠阙里,过着清贫的生活。

孔子长大后,亦不得不为生活做许多粗活。

孔子后来曾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虽然家庭贫困,但孔子仍然勤奋好学。

幼年的孔子常将祭祀用的礼器(俎豆)摆设起来,练习行礼演礼,作为一种游戏。

孔子长成后,身高九尺有六寸,因此乡人称其为“长人”。

季氏曾飨士,孔子也前去,但为季氏家臣阳虎所绌,于是孔子返回。

故事二:孔子行礼传说,孔子年少而好礼,有一年的秋天,乌云滚滚,寒风嗖嗖,落叶从树上纷纷飘下来,随风翻飞。

这时,年少的孔丘正聚精会神的在窗下读书,由于天气太冷,他又穿着单薄的衣服,不时地搓着手。

坐在一旁的母亲心痛地说:“孩子。

歇一会儿吧!”“好啊!”孔子答应着站起身,拿起放在桌旁的俎豆(当时行礼用的器具),不声不响地出了屋门。

母亲忙说:“孩子,外面风大,天又这么冷,眼看就要下雨了,你不要到院子里去玩了吧。

”孔丘一脸正色地回答:“不是啊,母亲,我这是在祭祀神灵,行大礼呢!”“你行大礼干什么呢?”母亲问他。

“如果我现在不学好礼仪,长大就不知道怎么做人了。

”母亲听了孔丘的话,惊讶的说不出话来。

在一个礼崩乐坏的年代,孔丘的举止确实是不同凡响的。

故事三:周游列国孔子带弟子先到了卫国,卫灵公开始非常尊重孔子,按照鲁国的俸禄标准发给孔子俸粟6 万,但并没给他什么官职,没让他参与政事。

孔子在卫国住了约10个月,因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进谗言,卫灵公对孔子起了疑心,派人公开监视孔子的行动,于是孔子带弟子离开卫国,打算去陈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名人孔子的故事汇总
有次孔子受困在陈蔡一带的地区,有七天的时间没有尝过米饭的滋味。

有一天中午,他的第子颜回讨来一些米煮稀饭。

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

孔子故意装作没有看见,当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孔子站起来说:刚才孟李祖先告诉我,食物要先献给尊长才能进食,岂可自己先吃呢?
颜回一听,连忙解释说:夫子误会了,刚才我是因看见有煤灰掉到锅中,所以把弄脏的饭粒拿起来吃了。

孔子叹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时候。

(启示)
常言道:眼见为凭,但眼睛所见未必是事情的真相,在平日我们可能经常以自己所见而下了判断,判断的根据可能依就以往的经验,而经验的形成却是依每个人不同的背景与各种因素而累积的,或多或少夹带着个人的主观意识。

如果只凭所见与经验,同样的事件却因不同人而得到不同的结果。

对“人”无形中造成了不必要的伤害;对“事”可能因目标错误而功亏一篑。

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事情的真相须根据事实性、科学化作判断,经验、眼见往往是主观的,不轻易的论断才可避免许多的误会。

颜回爱学习,德性又好,是孔子的得意门生。

一天,颜回去街上办事,见一家布店前围满了人。

他上前一问,才知道是买布的跟卖布的发生了纠纷。

只听买布的大嚷大叫:三八就是二十三,你为啥要我二十四个钱?
颜回走到买布的跟前,施一礼说:这位大哥,三八是二十四,怎么会是二十三呢?是你算错了,不要吵啦。

买布的仍不服气,指着颜回的鼻子说:谁请你出来评理的?你算老几?要评理只有找孔夫子,错与不错只有他说了算!走,咱找他评理去!
颜回说:好。

孔夫子若评你错了怎么办?
买布的说:评我错了输上我的头。

你错了呢?
颜回说:评我错了输上我的冠。

二人打着赌,找到了孔子。

孔子问明了情况,对颜回笑笑说:三八就是二十三哪! 颜回,你输啦,把冠取下来给人家吧!
颜回从来不跟老师斗嘴。

他听孔子评他错了,就老老实实摘下帽子,交给了买布的。

那人接过帽子,得意地走了。

对孔子的评判,颜回表面上绝对服从,心里却想不通。

他认为孔子已老糊涂,便不想再跟孔子学习了。

第二天,颜回就借故说家中有事,要请假回去。

孔子明白颜回的心事,也不挑破,点头准了他的假。

孔子的弟子子羔,名叫高柴,他在卫国从政期间,曾经对一个人用个砍断脚的刖yue 刑。

卫国君臣发生的时候,子羔要逃走,来到城门,发现城门已经关闭了。

守门的人就是那个曾经被子羔砍断脚的那个人。

那人说:“在那边城墙上有个缺口,可以逃走。


子羔说:“君子不能从缺口过去。


那人说:“另外那一边有个洞口,可以逃走。


子羔说:“君子不能钻洞逃走。


那人说:“这里有一间房子可以躲避。


于是,子羔进入了那座房子。

追兵过去之后,子羔要离开,对那个受刑的人说:“我不能损害国君制订的法令,因而用刑砍断了您的脚。

我现在逃难,这是您报仇报怨的好时候,您为什么还会帮助我逃避灾难呢?”
那人说:“砍断我的脚,本来就是因为我犯了罪,那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当初您审判臣的时候,一开始先根据法律寻找减轻臣刑罚的方法,是想要让臣免于法律的惩罚,这是臣很明白的;在审判完了定罪的时候,要确定刑罚了,您很庄重伤感,都可以从表情上显现出来,这个也是臣很明白的。

您不是因为私情而要对臣徇私舞弊,只是因为有天生的.仁人之心,才会自然而然地这样做。

这是臣要使您逃避灾难的原因。


孔子听说之后说:“善于做官吏的人,尽力树立起自己的品德;不善于做官的人,总
是会多构成怨敌。

用公正之心来指导自己的言行,大概可以说子羔做到了。


鲁国有父子两人打官司,季康子说:“杀掉他们。


孔子说:“不可杀。

民众不知道儿子状告父亲不是好事,已经很久很久了,这是上级
官员的过错啊。

如果上级官员有道义,那么这样的人也就不会有了。


季康子说:“治理百姓以孝道为本,现在杀掉一人而惩治不孝之徒,不是也可以吗?”
孔子说:“不先用孝道来教化就采用杀戮的方式,这是暴虐地杀害无辜。

三军打了败仗,不可因此而杀掉军兵;诉讼之事处理得不正,不可因此而用刑罚进行惩罚。

上级官员
先行教化而能使百姓服从善政,那么,百姓就会顺风而从。

自身行得端正,然而百姓不顺
从善道,然后再设置刑罚来加以惩治,那么,百姓就能知罪了。

几尺高的墙,百姓不能越过;几百尺高的山,即使是儿童也可以一步步地登上山顶。

这是因为循序渐进。

如今的情
况是,仁义已经衰落很久很久了,百姓怎会不违背仁义呢?《诗经》中说:‘使民不会迷
心性。

’当初,君子引导百姓而使百姓不迷失心性,因此可以不用威严暴戾之法,设置了
刑罚却可以不使用。


于是,状告父亲的儿子听说了此话之后,就请求放弃状告了。

孔子在旅行,经过一个村庄,他看到一个老人,一个很老的老人,他从井里面打水来
浇地。

那是非常辛苦的工作,太阳又那么大。

孔子以为这个人可能没有听说过现在有机械
装置可以打水——你可以用牛或者马代替人打水,这样比较容易——所以孔子就过去对老
人说:“你听说过现在有机器吗?用它们从井里打水可以非常容易,而且你做十二个小时
的工作,它们可以在半小时之内就完成。

可以让马来做这件事情。

你何必费这么大的力气呢?你是一个老人啊。

”他肯定有九十岁了。

那个人说:“用手工作总是好的,因为每当狡猾的机器被使用的时候,就会出现狡猾
的头脑。

事实上,只有狡猾的头脑才会使用狡猾的机器。

你这不是存心败坏我吗!我是一
个老人,让我死得跟生出来的时候一样单纯。

用手工作是好的。

一个人会保持谦卑。


孔子回到他的门徒那里。

门徒们问:“您跟那个老人谈什么呢?”
孔子说:“他看起来似乎是老子的门徒。

他狠狠地敲了我一棒,而且他的论点好象是
正确的。


当你用手工作的时候,不会出现头脑的影子,一个人保持谦卑、单纯、自然。

当你使
用狡猾的机器时,头脑就介入了。

那些用头脑工作的人被称为头头:职员的头头,老师的
头头——他们被称为头头。

不要做头头。

即使做一个职员也已经很不好了,何况做职员头头……那就完了。

做一个老师已经够糟糕的了,何况做老师头头……要设法成为“手”。

“手”是被批判的,因为它们不狡猾,不够具有竞争性;它们似乎是原始的。

试着多用手
来工作,你会发现那个影子出现得越来越少了。

说明孔子是个虚心接受别人批评和建议的人。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