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浣溪沙·一叶扁舟卷画帘翻译赏析
柳永《迷神引·一叶扁舟轻帆卷》赏析及译文答案
柳永《迷神引·一叶扁舟轻帆卷》赏析及译文答案柳永《迷神引·一叶扁舟轻帆卷》赏析及译文答案《迷神引·一叶扁舟轻帆卷》宋代:柳永一叶扁舟轻帆卷。
暂泊楚江南岸。
孤城暮角,引胡笳怨。
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
烟敛寒林簇,画屏展。
天际遥山小,黛眉浅。
旧赏轻抛,到此成游宦。
觉客程劳,年光晚。
异乡风物,忍萧索、当愁眼。
帝城赊,秦楼阻,旅魂乱。
芳草连空阔,残照满。
佳人无消息,断云远。
《迷神引·一叶扁舟轻帆卷》译文一叶小舟上轻帆舒卷,暂时停泊在楚江南岸。
孤城中响起阵阵角声,又引出一曲胡笳呜咽哀怨。
江水白茫茫,沙滩上栖息的大雁,顷刻间全部被惊散。
暮霭如烟般笼罩在林间,一丛丛秋林像画屏一般在眼前铺展。
看天边遥遥群山是那么细小,如同美人的弯弯黛眉一样浅淡。
轻易地离开了心上人,到这里成了游宦。
深深感到旅途劳顿,一年又到岁晚。
不忍看异乡风物,一片萧索,进入眼中又添愁烦。
京城是这般遥远,秦楼楚馆也被阻难去,让我心烦意乱。
芳草萋萋伸向空阔的天边,夕阳洒满河山,佳人杳无音信,像被风吹走的浮云一样远去不返。
《迷神引·一叶扁舟轻帆卷》注释迷神引:词牌名。
泊:停泊。
楚江:泛指南方的河流。
角:画角,古代军中乐器,上有绘画装饰,其音高亢哀厉。
引:乐曲体裁之一,有“序曲”的意思。
旋:随即。
敛:收起,散尽。
簇:丛聚。
黛眉浅:古诗文中有将山比作女子的眉毛。
黛眉:女子的眉毛。
浅:形容颜色浅淡。
旧赏:指往日的欢快如意之事。
游宦:在官场上奔波漂泊。
劳:困顿疲惫。
秦楼阻:心爱的佳人被阻隔在远方。
秦楼:出自汉乐府《陌上桑》:“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后以秦楼代指女子。
旅魂乱:在宦途上奔波的征人心情沮丧,烦乱不堪。
魂:心灵,情绪。
断云:片云。
《迷神引·一叶扁舟轻帆卷》创作背景柳永屡次下第,经过艰难曲折,终于在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考中进士,随即踏入仕途。
这时词人约近五十岁了。
他入仕之后长期担任地方州郡的掾吏、判官等职,久困选调,辗转宦游各地,很不得志。
《浣溪沙》苏轼词翻译及赏析
《浣溪沙》苏轼词翻译及赏析下面是作者精心整理的《浣溪沙》苏轼词翻译及赏析(共含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浣溪沙》苏轼词翻译及赏析《浣溪沙》苏轼词翻译及赏析道字娇讹语未成。
未应春阁梦多情。
朝来何事绿鬟倾。
彩索身轻长趁燕,红窗睡重不闻莺。
困人天气近清明。
苏轼词作鉴赏这首词体现了作者对婉约词的一个极好的开拓与创新。
词中以含蓄蕴藉、轻松幽默的语言,描写一位富裕家庭怀春少女的.天真活泼形象。
整首词新颖工巧,清绮细致,雅丽自然,表现人物形象不仅能曲尽其形,且能曲尽其神,曲尽其理,显示出非凡的艺术功力。
上片写少女朝慵初起的娇态。
首句写少女梦呓中吐字不清,言不成句,意表现少女怀春时特有的羞涩心理。
接下来二句语含谐趣,故设疑云:如此娇小憨稚的姑娘是不会被那些儿女情事牵扯的吧,那为什么早晨迟迟不起云鬟半偏呢?以上几句将少女的春情写得若有若无,巧妙地表现了情窦初开的少女的心理特点。
词的下片通过少女荡秋千和昼眠这两个生活侧面的描写,写她贪玩好睡的憨态。
姑娘白天秋千上飞来荡去,轻捷灵巧的身子有如春燕。
可是,晚上躺下来以后,她就一觉睡到红日当窗,莺啼户外,仍是深眠不醒。
少女白昼酣眠,是为排遣烦忧,作者却说是因为快要到清明了,正是困人的季节。
这首词传神地描写了少女春天的慵困意态,写出了少女怀春时玫瑰色的梦境。
写作上,它撮笔生新,不落陈套,始终围绕少女春日贪睡这一侧面,用饶有情致的笔调加以渲染,使一位怀春少女的神思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词以上下问答的形式写出,这种结构造成了一种意深笔曲的效果,而无一眼见底的单调浅薄之感。
篇2:《浣溪沙》苏轼诗词原文翻译与赏析《浣溪沙》苏轼诗词原文翻译与赏析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字词解释:簌(sù)簌:花落貌,一作“蔌蔌”,音义皆同。
此句谓枣花纷纷落在衣巾上,句法倒装。
缫(sāo)车:缫丝车,抽丝工具。
缫,一作“缲”,把蚕茧浸在热水里,抽出蚕丝。
欧阳修《浣溪沙-湖上朱桥响画轮》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欧阳修《浣溪沙-湖上朱桥响画轮》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浣溪沙-湖上朱桥响画轮》湖上朱桥响画轮。
①溶溶春水浸春云。
②碧琉璃滑净无尘。
③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
④日斜归去奈何春。
【注释】①朱桥:装修有红色栏杆的桥。
画轮:雕绘有彩画的华美车辆。
欧阳修《采桑子》:“绿柳朱轮走钿车。
”②溶溶:水面宽阔貌。
欧阳修《采桑子》:“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
俯仰留连。
疑是湖中别有天。
”③碧琉璃:指水面碧净光滑如碧色玻璃。
欧阳修《采桑子》:“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
”④游丝:春季里昆虫吐出来的细丝,随风飘荡在花草树木间。
萦:缠绕,牵绊。
李白《惜余春赋》:“见游丝之横路,网春辉以留人。
”【译文】湖面朱桥上,隆隆地驶过华美的游车,蹄声轻捷,车轮滚滚。
溶溶的一湖春水中,沉浸着朵朵舒缓的春云。
湖面就象一块碧色大玻璃,鲜亮光滑,洁净无尘。
飘荡在路中的游丝,牵留醉醺醺的游客,花那边的春鸟,也声声啼鸣,唤住行人。
日已西斜,只得归去,无可奈何惜阳春。
【集评】明·王世贞:“永叔极不能作丽语,乃亦有之。
曰‘隔花啼鸟唤行人’。
又‘海棠经雨胭脂透’”。
(《艺苑卮言》)明·杨慎:“‘奈何春’三字,新而远。
”(《草堂诗余》卷一)明·董其昌:“触景赋诗,古人胸次何等活泼泼地。
”(《便读草堂诗余》) 清·黄苏:“沈际飞曰:‘人谓永叔不能作丽语。
如“隔花”句,“海棠经”句,非丽语耶?”按‘奈何春’三字,从‘萦’字‘唤’字生来,‘萦’字‘唤’字,下得有情。
而‘奈何’字,自然脱口而出,不拘是比是赋,读之亹亹情长。
”(《蓼园词选》)【赏析】这首词写西湖春色。
朱桥倒影,春水无波;游丝萦路,啼鸟唤人。
声光色态,无不令人流连忘返。
结句尤佳。
春色再好,然日照西斜,人须归去,不得再作赏玩。
唯其不得再作赏玩,益见得春色更好。
李清照浣溪沙翻译及赏析
李清照浣溪沙翻译及赏析导语:浣溪沙是李清照易安早期的作品,活泼自然。
以下是由网小编为您整理的浣溪沙的翻译及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浣溪沙·闺情李清照绣面芙蓉一笑开。
斜飞宝鸭衬香腮。
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
月移花影约重来。
注释作者:佚名1. 绣面:唐宋以前妇女面额及颊上均贴纹饰花样。
2. 芙蓉:荷花,此处指很好看。
3. 飞:《历代诗余》作“偎” 宝鸭:指两颊所贴鸦形图案,可参敦煌壁画供养人之妇女绘画,或以为指钗头形状为鸭形的宝钗,钗,古代妇女头上的饰物。
4. 香腮:美丽芳香的面颊。
5. 一面:整个脸上。
6. 风情:男女爱慕之情。
7. 韵:标致。
8. 笺:纸,指信笺、诗笺。
赏析一此词当是易安早期作品。
写一位风韵秀的女子与心上人幽会,又写信相约其再会的情景。
人物的肖像描写采用比拟、衬托、侧面描写的方法。
语言活泼自然,格调欢快俊。
李清照的词作大概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和后期,即北宋之末与南宋之初两个阶段。
前者以闺怨相思为主,后者则多表现出消极绝望的情绪来。
但这首词与这两种风格都显然不同,应该属于词人最早一批描写纯真爱情的词作。
当时的词人尚处在少女年纪,对美好的爱情充满向往,落到笔端,也丰富地体现了女性细腻的心思。
起笔便带出了不同寻常的女性之美。
“绣面芙蓉”与下面的“斜飞宝鸭”对举,应也指装饰物。
当时的妇女多有向脸上贴绣画的习惯,其内容以花鸟为多,此处即是说面上绘有芙蓉。
芙蓉一笑而开,变静为动,看似颇为无理,实则更显有情。
本来芙蓉帖饰是静止的,但因为少女一笑,红颜晕开,落到人眼里仿佛连芙蓉花也迎风而绽,倍添精神。
这种打破因果界限、蓄意悖理的手法,在王唯诗里最有体现,如“坐看青苔色,欲上人衣来”(《书事》)、“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中》)等。
发展到李清照手里,添上一层女性的柔美,就更多了一种似真实幻、难以言说的美妙意境。
再则,“秀面”“芙蓉”“笑”“开”两两相对,又暗含比喻意味,借芙蓉之开极有力地衬托出了少女之笑。
文言文浣溪沙的翻译赏析
原文:溪头卧剥莲蓬,独抱琵琶半遮面。
翠袖倚风轻摆动,红牙板打独调。
译文:溪边我卧在岸边,剥开莲蓬独自享用。
手持琵琶,半遮住面容。
翠绿的袖子随风轻轻摆动,红色的琴板独自弹奏着单调的曲调。
赏析:此词《浣溪沙》描绘了一位女子在溪边悠闲自得的情景,词风清新脱俗,情感细腻。
首句“溪头卧剥莲蓬”,以溪头为背景,描绘了女子闲适的生活状态。
卧剥莲蓬,不仅是一种生活的情趣,更是女子内心世界的映射。
莲蓬的清雅,与女子的性格相映成趣,展现了词人对于自然与生活的热爱。
“独抱琵琶半遮面”,通过“独”字,强调了女子的孤独与自得。
琵琶作为中国传统乐器,常用来抒发情感,此处女子抱琵琶,半遮面容,似在倾诉心事,又似在享受这份宁静。
琵琶的悠扬与女子的心事相互交织,营造出一种朦胧的美感。
“翠袖倚风轻摆动”,翠袖与风相映成趣,既展现了女子轻盈的身姿,又暗示了她的心情。
翠袖轻摆,如同风中的柳枝,摇曳生姿,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同时,此句也透露出女子内心的温柔与婉约。
“红牙板打独调”,红牙板,即琵琶,此处以“打独调”形容琵琶声,既表现了女子独自弹奏的情景,又暗示了她的心情。
独调,意味着单调,但也透露出一种独特的韵味。
女子在琵琶声中,似乎在寻找心灵的慰藉,亦或是倾诉心中的苦闷。
整首词以溪头为背景,以女子为中心,通过描绘其生活琐事,展现了词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词中充满了诗意,意境深远,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同时,词人巧妙地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如拟人、对仗等,使得词的韵味更加浓厚。
总之,《浣溪沙·溪头卧剥莲蓬》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词作,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女子心境的描绘,展现了词人独特的审美情趣。
在品味这首词的同时,我们不禁为词人所营造的美丽意境所陶醉。
黄庭坚《浣溪沙一叶扁舟卷画帘》诗词原文及赏析
黄庭坚《浣溪沙一叶扁舟卷画帘》诗词原文及赏析黄庭坚《浣溪沙一叶扁舟卷画帘》诗词原文及赏析《浣溪沙·一叶扁舟卷画帘》作者为宋朝诗人黄庭坚。
其古诗全文如下:一叶扁舟卷画帘。
老妻学饮伴清谈。
人传诗句满江南。
林下猿垂窥涤砚,岩前鹿卧看收帆。
杜鹃声乱水如环。
【前言】《浣溪沙·一叶扁舟卷画帘》是宋朝词人黄庭坚的一首小词。
该作寓情于景,情绪饱满,意趣昂然,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表现了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词家和书法大师热爱大自然的悠游自得的心境。
应该是作者遭贬之前的作品。
【注释】①浣溪沙: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还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
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偓,通常以其词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
全词分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
此调音节明快,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②扁舟:小船【赏析】上片写词人与老妻泛舟徜徉的野趣。
尽管是“一叶扁舟”,上面的设置却颇为清雅。
词人卷起画帘,与老妻对坐。
一面饮酒清谈,一面观赏着如画江山。
“老妻学饮”句,雅兴溢于笔端。
不用说,写诗填词,更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了。
“人传诗句满江南”一句,既道出了“清谈”的内容,又勾勒出了词人自信自豪的翩翩风度。
下片寓情于景,写归途的欢愉心情。
“林下猿垂窥涤砚”:垂,下挂、落下或向下俯身;窥,是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或在暗中察看的意思;涤砚,洗砚台。
试想:一个或几个调皮的猴子,下挂或向下俯身,闪动着诡谲的小眼睛,在偷偷地窥伺着词人洗砚台的动作。
这个镜头,很是生动传神,逗人喜爱。
“岩前鹿卧看收帆”:靠岸了,收帆了,山岩前的小鹿,安闲地躺在那里,静静地观看着词人的一举一动,表现得饶有兴味。
使人感到此情此景,难以言喻,真是:“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接着,词人舍舟登岸,惊起了岸边杜鹃一片“声乱”,激起了船边的一片漩涡“如环”。
在这阕词里,词人以归途的`三个动作为序:准备回去了,先要洗洗砚台,然后收起风帆,最后舍舟登岸。
浣溪沙译文翻译和赏析
浣溪沙译文翻译和赏析
浣溪沙译文翻译和赏析
作者:苏轼年代:宋体裁:词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赏析】:
该词是苏轼1082年春任黄州团练副使时作的一首记游词。
然而从内容来说,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记游作品。
通常,记游性作品是写人与自然的关系。
但本词从山川景物着笔,意旨却是探索人生的哲理。
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由景入情,一反人们常叹的时光流逝,得出“休将白发唱黄鸡”的.哲理。
【作者小传】: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
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
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
卒后追谥文忠。
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
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
《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1浣溪沙纳兰性德(清代)伏雨朝寒愁不胜,那能还傍杏花行。
去年高摘斗轻盈。
漫惹炉烟双袖紫,空将酒晕一衫青。
人间何处问多情。
注释①伏雨:指连绵不断的雨。
杜甫《秋雨叹》诗:“阑风伏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
”②高摘:攀高折花。
③斗轻盈:与同伴比赛看谁的动作更迅捷轻快。
轻盈,多用以形容女子体态的轻快、灵活。
④炉烟:香炉中的熏烟。
⑤酒晕:喝完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陆游《宴西楼》诗:“烛光低映珠帐丽,酒晕徐添玉颊红。
”参考译文这连绵不断的雨如同剪不断的哀愁,依稀记得去年我们到杏花园游玩,还一起攀上枝头摘取花枝,比赛谁最轻盈利落。
香炉中的熏烟轻轻地萦绕,双袖在炉火映照中泛着紫红的颜色,身着青衫而脸上胀红了酒晕。
人间何其广大,竟然还是无处寻觅、亦无处寄托那一份多情。
创作背景在这一年,纳兰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位女子离开了人间。
她是纳兰的第一位结发妻子,也有人说她是他遇到的第二个女人。
无论如何,她都是纳兰怀想一生的知音和伴侣:卢氏。
史书载,他们夫妻二人恩爱有加,感情笃深。
新婚燕尔的浪漫与纳兰词人的特质融合,成就了牵魂引魄、游梦天方的醉人生活。
然而短暂的快乐也许就是为了让纳兰El后的回忆更为酸楚。
就在三年之后的康熙十六年四月,卢氏产下一子海亮。
约月余,卢氏因为产后患病,于五月三十日撒手人寰。
突如其来的打击使纳兰太伤心。
在以后的悼亡诗词中,他浸着泪水的墨笔一再流露出哀婉凄楚的不尽相思之情和怅然若失的怀念心绪。
他在一首《沁园春》中写道: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月,触绪还伤。
赏析《浣溪沙·伏雨朝寒愁不胜》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本诗是一首相思之作,描绘了一种多情无奈的阑珊意绪,表达了诗人对伴侣的思念。
浣溪沙全文注释及原著赏析
浣溪沙全文注释及原著赏析浣溪沙全文注释及原著赏析浣溪沙全文注释及原著赏析1[宋]苏轼万顷风涛不记苏。
雪晴江上麦千车。
但令人饱我愁无。
翠袖倚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
尊前呵手镊霜须。
注释:①苏:即江苏苏州市。
这里指自己在苏州的田地被风潮扫荡但却并不介意。
②“雪晴”两句:想象黄州一带由于大雪而明年将获得“麦千车”的大丰收,而“人饱”将使“我愁”消除。
③镊(niè):拔除。
霜须:白须。
评解:苏轼被贬到黄州,适逢天降大雪。
本词即为此所作,表示对“雪兆丰年”的欣喜。
这首词以乐景写忧思,以艳丽衬愁情,手法奇特巧妙。
全词境界鲜明,情思深婉,收到了言在此而意在彼、言有穷而情无尽的艺术效果。
集评:《唐宋词鉴赏集》:这首小词,抒发了关心和同情人民疾苦的思想,表现了内心深处的忧虑。
从艺术感受来看,上阕比较显露,下阕更为深婉,而上阕的情思抒发,似乎在为下阕的无声形象作提示。
这样,上下两阕的重点,就自然地都落在最末一句上,彼此呼应,互为表里。
《唐宋词选注》:词中表示出“雪兆丰年”的欣喜,“但令人饱我愁无”,是与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同一胸怀。
说明恶劣的处境并没有使他悲观绝望。
——引自惠淇源《婉约词》此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冬。
词的上片描写雪景和作者由此而想象的来年丰收景象,以及因人民有希望获丰收、饱暖而喜悦的心情,下片回叙前一日酒筵间的情景,抒发了词人对于民生疾苦的深刻忧思。
整首词境界鲜明,形象突出,情思深婉,作者以乐景表忧思,以艳丽衬愁情,巧妙地运用相反相成的艺术手法,极大地增强了艺术的形象性,深刻地揭示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词的首句,若据傅引旧注,则“万顷风涛不记苏”的“苏”,当指苏州,旧注中的“公”,当指苏轼。
这一句说的是苏轼未把在苏州为风灾荡尽的田产记挂心上。
但据现有资料,苏轼被贬黄州时无田产在苏州,只在熙宁七年(1074)曾于堂州宜兴置田产。
从词前小序得知,苏轼此词乃徐君猷过访的第二天酒醒之后见大雪纷飞时所作。
苏轼《浣溪沙》诗意赏析及翻译
苏轼《浣溪沙》诗意赏析及翻译苏轼《浣溪沙》诗意赏析及翻译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
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轼《浣溪沙》古诗意赏析及翻译,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宋·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洵子。
嘉佑进士。
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
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
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
后又贬谪惠州、儋州。
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
南宋时追谥文忠。
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
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
《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
擅长行书、楷书,取法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能自创新意。
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
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能画竹,学文同,也喜作枯木怪石。
论画主张“神似”,认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高度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造诣。
诗文有《东坡七集》等。
存世书迹有《答谢民师论文帖》、《祭黄几道文》、《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等。
画迹有《枯木怪石图》、《竹石图》等。
(《辞海》1989年版)【注释】蕲水清泉寺:在今湖北浠水县。
元丰五年(1082)三月,苏轼曾游此寺。
“蕲”,音qí。
兰芽:兰草的嫩芽。
萧萧:形容雨声。
暮雨:傍晚下雨。
浣溪沙的译文以及赏析
浣溪沙的译文以及赏析浣溪沙的译文以及赏析浣溪沙作者:苏轼簌簌衣巾落枣花[1],村南村北响缲车[2]。
牛衣[3]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4]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5]家。
【注释】[1]簌簌:纷纷落下的样子。
衣巾:此处指上衣的胸前部分。
这一句的意思是枣花簌簌地落在了一斤上。
[2]缲车:就是缫丝车,用来将蚕丝抽出蚕茧的工具。
缲同缫。
[3]牛衣:用草编制的给牛御寒用的'披盖物,与蓑衣相似。
披牛衣,用于形容人的生活清贫。
[4]漫:不由地。
[5]野人:村野之人,农夫。
【苏轼】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他的家庭富有文学传统,本人学识渊博,思想通达。
苏轼为官后一直坚持着经世济民的政治理想,但是因为政见问题多次受到排斥打击。
然而即使被贬到地方,他也一直坚持多做实事,政绩卓著。
苏轼在逆境中表现出了乐观旷达的精神,保持着浓郁的生活情趣和旺盛的创作活力。
在苏轼之前,人们多认为词的地位不如诗,但是苏轼努力打破这个观点,将诗词相提并论,并且努力丰富词的内容,开拓词的境界。
例如:他将以前词人不曾关注过的乡村情景融入词中,体现了一种全新的意味。
【赏析】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悠然古朴的乡村画卷。
上片写村景,枣花簌簌地落在行人的衣襟上,整个村子不论南北都想着缫丝车得声音,农人披着牛衣在古老的柳树下卖黄瓜。
下片写作者本人,他酒后在长路上行走,十分困倦,日头渐渐高了,人又觉得口渴,不由得想吃茶,于是便敲敲路边乡野之人的家门,看看能不能讨口茶喝。
随意敲门便能讨茶,足见民风淳朴,农人热情好客,也可见作者对于这样的乡野环境融入之深。
通过描写这样一件小事,作者对乡野生活的喜爱跃然纸上。
《浣溪沙》原文及翻译
《浣溪沙》原文及翻译导语: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下面店铺给大家分享《浣溪沙》原文及翻译,供大家参考学习。
原文作者:秦观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
注释①漠漠:像轻清寒一样的冷漠。
清寒:阴天,有些冷。
②晓阴:早晨天阴着。
无赖:词人厌恶之语。
穷秋:秋天走到了尽头。
③淡烟流水:画屏上轻烟淡淡,流水潺潺。
幽:意境悠远。
④自在:自由自在。
⑤丝雨:细雨。
⑥宝帘:缀着珠宝的帘子。
闲挂:很随意地挂着。
翻译在春寒料峭的天气里独自登上小楼,早上的天阴着好象是在深秋。
屋内画屏上轻烟淡淡,流水潺潺。
天上自由自在飘飞的花瓣轻得好象夜里的美梦,天空中飘洒的雨丝细得好象心中的忧愁。
走回室内,随意用小银钩把帘子挂起。
赏析每一次春来,就是一次伤春的体验。
词人之心,很早就发出了“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的愁怨。
然而他们的命运也往往是一年年地品尝春愁。
此词抒写的是淡淡的春愁。
它以轻淡的色笔、白描的手法,十分熨贴地写出了环境氛围,即把那一腔淡淡的哀怨变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渗透出来,表情深婉、幽缈。
“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种心情”。
索漠轻寒中袅袅而升的是主人公那轻轻的寂寞和百无聊赖的闲愁。
即景生情,因情生景,情恰能称景,景也恰能传情,这便是词作的境界。
词的起调很轻,很淡,而于轻淡中带着作者极为纤细锐敏的一种心灵上的感受。
漠漠轻寒,似雾如烟,以“漠漠”二字状漫弥而上小楼的轻寒,一下子给春寒萧索的清晨带来寥廓冷落的气氛。
与“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意蕴相似,而情调之婉妙幽微过之。
不说人愁,但云“漠漠轻寒上小楼”。
回味“上”字,那淡淡愁思,不是正随这薄薄春寒无声无息地在人的心头轻轻漾起?仅词的首句,就为全词烘托出一个色调凄清的景。
紧接着加上“晓阴无赖似穷秋”,在凄清的`背景上涂抹一层暗淡的色彩。
无赖,令人讨厌,无可奈何的憎语。
【全宋词】苏轼《浣溪沙》宋词赏析
【全宋词】苏轼《浣溪沙》宋词赏析《浣溪沙》原文作者:苏轼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奈,花儿凋零,燕子归来。
小花园里芬芳的小路独自漫步。
《浣溪沙》译文听一首新歌,喝一杯葡萄酒,还是去年的天气,古老的亭台楼阁,夕阳什么时候回来?那花儿落去我也无可奈何,那归来的燕子似曾相识,在小园的花径上独自徘徊。
环溪沙赏析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
全词抒发了悼惜残春之情,表达了时光易逝,难以追挽的伤感。
“一首新歌和一杯葡萄酒。
去年,天气很旧。
”写下饮酒和听音乐的现状。
从复杂的句型和轻快流畅的语调中,我们可以看出,面对当下,诗人开始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一种洒脱悠闲的态度。
主人公似乎陶醉在宴会和吟诵的喜悦中。
事实上,作为享有荣誉、崇尚文化和优雅的“太平宰相”,唱酒是作者习惯并愿意寻求帮助的方式之一。
但在听和喝的同时,这种现状出乎意料地引发了对“去年”经历的类似领域的回忆:它也是与“今年”相同的晚春天气,面对着与我们面前相同的亭台楼阁、相同的青歌和葡萄酒。
然而,似乎在一切照旧的表象下,人们清楚地感觉到,有些事情已经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那就是漫长的岁月和一系列相关人员。
这句话包含了一种怀旧的感觉,即风景依旧,但人员却完全不同。
在这种怀旧的感觉中,今天有一种深深的委婉的伤害感。
这样一来,作者虽然平静,但还是有点悲伤。
于是诗人从心底发出这样一声叹息:“日落什么时候回来?”夕阳是眼睛的前景。
但诗人由此引发的是对美丽风景和事件的挥之不去,对时间流逝的失望,以及对美好事物再现的微弱希望。
这是一种即兴创作的感觉,但感受的人实际上并不局限于眼前的情景,而是延伸到整个生命,这不仅有感知活动,还包含一些哲学沉思。
夕阳无法阻挡。
我们只能希望它再次出现,但时间的流逝和人员的更换不能再重复。
仔细品味“何时回归”这个词,似乎反映了一种期待回归、却又知道难以回归的居高临下心态。
下篇仍以融情于景的笔法申发前意。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诗意赏析
《浣溪沙》原⽂翻译及诗意赏析《浣溪沙》原⽂翻译及诗意赏析 《浣溪沙》是北宋著名⽂学家欧阳修作的⼀⾸词,描写泛⾈颍州西湖、留连美好春光的情趣。
⼩编整理《浣溪沙》原⽂翻译及赏析,欢迎⼤家来学习参考! 浣溪沙·湖上朱桥响画轮 朝代:宋代 作者:欧阳修 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春⽔浸春云,碧琉璃滑净⽆尘。
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斜归去奈何春。
译⽂ 带有彩绘的的豪华马车经过朱红⾊的桥,车轮的响声在湖上响起。
春⽔丰盈的湖⾯,倒映着柔美的⽩云。
湖⾯平静的好像碧绿的玻璃,平滑⼲净没有灰尘。
春季⾥昆⾍吐出来的细丝,随风飘舞在花草树⽊之间,⽹住春光,留住游⼈。
花丛中的鸟⼉不停地名叫,仿佛在召唤⾏⼈。
湖光春⾊如此诱⼈,游⼈游赏到⼣阳西斜才⽆可奈何地离去。
《浣溪沙》赏析(⼀) 欧阳修这⾸《浣溪沙》抒发了作者对春光的深深眷恋。
词中的春光,使读者联想到⼈⽣的青春、爱情、理想等⼀切美好的事物。
它那深沉委婉的情思,那隽永蕴藉的意境,给读者以⽆尽的遐思。
上⽚写湖⾯风光很有特⾊。
⾸句“湖上朱桥响画轮”,写游客们乘坐着豪华的车⼦,驶过那装修着朱红栏杆的桥梁,来到西湖游赏春光,传达出⼀种喧腾热闹的⽓氛。
第⼆句“溶溶春⽔浸春云”,⼀句之中,并列两个“春”字,是名副其实的“加⼀倍写法”,⽬的就是把这个字突现出来。
这句⾥的“浸”字也⽤得好,把映照说成浸泡,就等于把云的影⼦说成是真的云,通过这种“真实感”暗中透露出湖⽔的清澈程度来,从观察体验的错觉中描绘景物的状态。
第三句“碧琉璃滑净⽆尘”,⽤琉璃的光洁平滑来⽐喻西湖的⽔⾯,表现了湖⾯泛⾈时轻快、畅适的⼼情,形象⽽有诗意。
下⽚写游兴未尽的'留连之情。
前两句是对偶句:“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
这两句描写春物留⼈,⼈亦恋春,是全词的重点所。
欧阳修说游丝“萦醉客”,这既是游⼈赏春纵饮,也有游⼈被美景“唤住”之意,下句“隔花啼鸟唤⾏⼈”,这⼀句是从声⾳的⾓度来写,不但写出了春天具有的“映阶碧草⾃春⾊,隔叶黄鹂空好⾳”的境界,也写出了春天西湖的“锦官城外柏森森”的葱绿景象。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5篇)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15篇)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
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浣溪沙》原文翻译及赏析篇1原文霜日明霄水蘸空。
鸣鞘声里绣旗红。
淡烟衰草有无中。
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
酒阑挥泪向悲风。
——宋代·张孝祥《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空》译文及注释译文秋日天空明净,远水蘸着长空,军营里红旗飘扬,不时传来马鞭声阵阵。
远处淡烟笼着衰草,秋色在若有若无之中。
万里中原已在烽火的北面,只能在东门的城楼上借一杯浊酒浇愁。
酒后挥泪洒向悲凉的秋风中。
注释题解:此词原无题,乾道本题作“荆州约马奉先登城楼观塞”。
据乾道本《于湖先生长短句》,此词调名下另有小题“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
“观塞”即观望边塞。
这时荆州北面的襄樊尚是宋地,这里“塞”应是指荆州郊外的防御工事。
霜日:指秋天。
一说秋天的太阳。
明霄:明净的天空;晴朗的天空。
蘸(zhàn):沾染,沾取液体。
水蘸空:指远方的湖水和天空相接。
鞘(shāo):装刀剑的套子,一说鞭鞘,这里指马鞭。
鸣鞘声:刀剑出鞘声。
一说指行军时用力挥动马鞭发出的声音。
绣旗:绣有图案的军旗。
有无中:若有若无。
烽火北:当时荆州已成南宋边界,谓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已在火线的北面。
尊:同“樽”,酒杯。
酒器。
戍楼:有军队驻防的城楼。
酒阑:饮酒将尽。
悲风:指凄厉的秋风。
赏析一据乾道本《于湖先生长短句》,此词调名下另有小题“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此词当为作者任知荆南府兼荆湖北路安抚使时的作品。
“观塞”即观望边塞。
这时荆州北面的襄樊尚是宋地,这里“塞”应是指荆州郊外的防御工事。
这首词抒写了因观塞而激起的对中原沦陷的悲痛之情,上阕写观塞,下阕抒悲感。
首句写要塞郊野的自然景象,并点明时节。
《浣溪沙》晏殊原文及赏析
《浣溪沙》晏殊原文及赏析浣溪沙,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此调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另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浣溪沙》晏殊原文及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浣溪沙宋·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翻译】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
去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
但眼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来。
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
而去年似曾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来了。
(自己不禁)在小花园中落花遍地的小径上惆怅地徘徊起来。
【作者】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属江西)人。
七岁能文,十四岁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
宋仁宗时官至同平章事兼枢密使,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名臣皆出其门下。
卒谥元献。
他一生富贵优游,所作多吟成于舞榭歌台、花前月下,而笔调闲婉,理致深蕴,音律谐适,词语雅丽,为当时词坛耆宿。
有《珠玉词》。
【赏析】古代高级士大夫的优雅的生活情趣跟现代人的生活相隔很远,要十分真切地理解它恐怕是很困难的。
不过,在古诗词中我们对此尚能有所感受,虽然不必视之为效仿的对象,却可以从中体味到一种特殊的人生经验。
晏殊的《浣溪沙》词便是一个恰好的例子。
晏殊的一生可以算是特别顺达。
他自幼就是有名的神童,14岁中进士,在仕途上不断升迁,历任要职,53岁时官居宰相(枢密使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晏殊不是一个进取心很强的人,而北宋前期政局也较为平稳,于是他就成为一位典型的“太平宰相”。
虽然在政治上没有什么突出的建树,但在选贤任能方面很受人称道,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宋祁等名臣均曾受到他的赏识。
同时晏殊又是一位渊博的学者和富于才华的词人,他的府第一度成为高雅之士汇聚的文艺沙龙。
对古代读书人来说,这样的人生经历应该说是可以感到满足了吧。
由于这种特殊的经历和温文尔雅的个性,晏殊的诗词形成一种明显的风格,就是在清淡雅致的面貌下蕴涵着富丽之气,温润圆融,雍容华贵。
浣溪沙一叶扁舟卷画帘的译文
浣溪沙一叶扁舟卷画帘的译文
浣溪沙·一叶扁舟卷画帘
【原文】
一叶扁舟卷画帘,老妻学饮伴清谈。
人传诗句满江南。
林下猿垂窥涤砚,岩前鹿卧看收帆。
杜鹃声乱水如环。
【注释】
①扁舟:即小船。
②涤砚:指洗砚台。
【译文】
在小小的船上,词人卷起画帘,一边和已经年迈的妻子对坐饮酒,一边闲聊。
那些诗词佳句正被江南的人们不断传颂着。
树下的猴子倒挂着偷窥洗砚台,山上的麋鹿慵懒地卧在地上看着我收起小船上的帆布。
受到惊吓的杜鹃胡乱地鸣叫着,水面波纹如圆环一般一圈圈地向外荡去。
【赏析】
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描写词人和已经青春年华不再的妻子一起乘船游玩的野趣,一句“老妻学饮伴清谈”,将一个深闺中的妇女第一次学习饮酒的情景充满雅趣地写了出来。
那么,他们夫妻二人谈论的内容是什么呢?“人传诗句满江南”这一句词不仅写出了二人谈论的内容,还将词人充满自信的态度展现了出来。
这首词的下片主要写乘船回家路上看到的情景,重点写了窥视词人清洗砚台的猴子及麋鹿观看词人收起船帆的场景,还写了受惊吓的杜鹃仓皇鸣叫的情态,这些沿途的风景尽收眼底,也将词人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描绘成了一幅美好的画卷。
晏殊浣溪沙译文及赏析
晏殊浣溪沙译文及赏析晏殊浣溪沙译文及赏析晏殊浣溪沙译文及赏析1原文: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译文: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
去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
但眼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来。
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
而去年似曾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来了。
(自己不禁)在小花园中落花遍地的小径上惆怅地徘徊起来。
赏析这是晏殊词中流传最广的篇章。
词的上片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感叹,将怀旧之感、伤今之情与惜时之意交织、融合在一起。
“一曲新词酒一杯”,所展示的是“对酒当歌”的情景,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饮涵咏之乐。
的确,作为安享尊荣而又崇文尚雅的“太平宰相”,以歌侑酒,是作者习于问津、也乐于问津的娱情遣兴方式之一。
然而在作者的记忆中,最难忘怀的却是去年的那次歌宴。
“去年天气”句,点出眼前的阳春烟景既与去年无异,而作者置身的亭台也恰好是昔日饮酒听歌的场所。
故地重临,怀旧自不可免。
此句中正包蕴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
在这种怀旧之感中又糅合着深婉的伤今之情。
这样,作者纵然襟怀冲澹,又怎能没有些微的伤感呢?“夕阳西下”句,不仅是惋惜时光的匆匆流逝,同时也是慨叹昔日与伊人同乐的情景已一去不返。
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企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纡细心态。
下片仍以融情于景的笔法申发前意。
“无可奈何”二句,属对工切,声韵和谐,寓意深婉,一向称为名对。
唯其如此,作者既用于此词,又用于《示张寺丞王校勘》一诗。
上句对春光的流逝示惋惜之情,下句对巢燕的归来兴怀旧之感。
人间生死,同花开花落一样,不由自主,所以说“无何奈何”。
旧地重游,前尘影事,若幻若真,所以说“似曾相识”。
渗透在句中的是一种混杂着眷恋和怅惆,既似冲澹又似深婉的人生怅触。
因此,此词不但以词境胜,还兼以理致胜。
后来苏轼的词,就大畅此风了。
晏殊浣溪沙译文及赏析2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浣溪沙·一叶扁舟卷画帘翻译赏析
《浣溪沙·一叶扁舟卷画帘》作者为宋朝诗人黄庭坚。
其古诗全文如下:一叶扁舟卷画帘。
老妻学饮伴清谈。
人传诗句满江南。
林下猿垂窥涤砚,岩前鹿卧看收帆。
杜鹃声乱水如环。
【前言】《浣溪沙·一叶扁舟卷画帘》是宋朝词人黄庭坚的一首小词。
该作寓情于景,情绪饱满,意趣昂然,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表现了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词家和书法大师热爱大自然的悠游自得的心境。
应该是作者遭贬之前的作品。
【注释】①浣溪沙: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还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
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偓,通常以其词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
全词分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
此调音节明快,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②扁舟:小船【赏析】上片写词人与老妻泛舟徜徉的野趣。
尽管是“一叶扁舟”,上面的设置却颇为清雅。
词人卷起画帘,与老妻对坐。
一面饮酒清谈,一面观赏着如画江山。
“老妻学饮”句,雅兴溢于笔端。
不用说,写诗填词,更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了。
“人传诗句满江南”一句,既道出了“清谈”的内容,又勾勒出了词人自信自豪的翩翩风度。
下片寓情于景,写归途的欢愉心情。
“林下猿垂窥涤砚”:垂,下挂、落下或向下俯身;窥,是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或在暗中察看的意思;涤砚,洗砚台。
试想:一个或几个调皮的猴子,下挂或向下俯身,闪动着诡谲的小眼睛,在偷偷地窥伺着词
人洗砚台的动作。
这个镜头,很是生动传神,逗人喜爱。
“岩前鹿卧看收帆”:靠岸了,收帆了,山岩前的小鹿,安闲地躺在那里,静静地观看着词人的一举一动,表现得饶有兴味。
使人感到此情此景,难以言喻,真是:“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接着,词人舍舟登岸,惊起了岸边杜鹃一片“声乱”,激起了船边的一片漩涡“如环”。
在这阕词里,词人以归途的三个动作为序:准备回去了,先要洗洗砚台,然后收起风帆,最后舍舟登岸。
妙就妙在他没有简单地去描写自己这三个动作,而是用猿、鹿的神态和杜鹃的反应,客观地揭示了词人的内心世界:自信,闲适,意趣潇然。
黄庭坚的这首小词,写得活泼、欢快,生活气息浓郁。
可以说是人物的心境美和大自然的环境美的天衣无缝的统一。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