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解剖生理复习大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动物机体的基本结构
一.细胞膜具有物质转运的功能,直接控制着离子与分子进出细胞。

1.单纯扩散。

2,易化扩散。

3,主动转运。

4,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

二.上皮组织中被覆上皮。

1.单层上皮,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每一个细胞都与基膜相连。

2.复层上皮,由两层以上的细胞构成,仅基底细胞与基膜接触。

三.疏松结缔组织,又叫蜂窝组织。

其结构疏松,肉眼观呈白色的网泡状。

主要分布在皮下和各种器官内,其特点是基质含量多,细胞和纤维含量少。

具有支持、营养、填充、连接和保护作用。

1 细胞。

主要有成纤维细胞、组织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和脂肪细胞。

四.神经元之间的联系——突触。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机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之间紧密联系,共同完成复杂的神经活动。

神经元之间发生联系的功能性接触点,叫突触。

五.方位术语。

1,矢状面:是与集体长轴平行且与地面垂直的面。

可分为正中矢面和侧矢面。

正中矢面在动物机体的正中线上,只有一个,将动物机体分为左右对称的两部分;侧矢面位于正中矢面的侧方,与正中矢面平行,有无数个。

2,额面是与地面平行且与矢面、横断面垂直的面。

额面将动物分为背侧和腹侧两部分。

3横断面是指横过动物体,与矢状面、额面都垂直的面。

把动物体分为前、后两部分。

第二章牛(羊)解剖生理
一头部骨骼。

头骨的组成。

头骨多为扁骨和不规则骨,分颅骨和面骨两部分。

二躯干骨骼。

躯干骨。

包括椎骨、肋和胸骨,它们连起来构成脊柱和胸廓。

1,胸廓。

由胸椎、肋和胸骨共同构成,呈前小后大的圆锥形。

胸廓前口由第一胸椎、第一对肋和胸骨柄围成;胸廓后口由最后一个胸椎、左右肋弓和剑软骨围成。

胸部前部的肋短而粗,具有较大的坚固性,以保护心、肺并便于连接前肢;胸廓后部的泪细而长,具有较大的活动性,以适应呼吸运动。

三前肢骨骼分为前肢骨和前肢关节。

1 前肢骨包括肩胛骨、臀骨、前臂骨、腕骨、掌骨、指骨和籽骨。

2 前肢关节。

前肢与躯干之间不形成关节,借强大的肩带肌与躯干连接。

前肢各骨之间以关节的形式连接,从上到下的顺序为,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蹄关节。

四后肢骨骼。

分为后肢骨和后肢关节及骨盆。

1 后肢骨。

包括髋骨、股骨、膝盖骨、小腿骨、跗骨、跖骨、趾骨和籽骨。

2 后肢关节。

后肢以荐髂关节与躯干牢固相连,以便把后肢肌肉收缩时产生的推动力传向躯体。

为保持站立时的稳定,后肢各关节与前肢相适应,除趾关节外,各关节的方向相反。

后肢关节由上向下依次是,荐髂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跗关节,趾关节。

骨盆,由左右髋骨、荐骨、前4个尾椎和两侧的荐坐韧带围成,呈前宽厚窄的圆锥形。

骨盆腔具有保护盆腔脏器和传递推力的作用。

骨盆的形状和大小,因性别而异。

总的说来,母畜的骨盆腔较公畜的大而宽敞,荐骨与趾骨的距离(骨盆纵径)较公畜大;髋骨两侧对应点的距离较公畜远,也就是骨盆的横径也较大;骨盆底的趾骨部较凹,坐骨部宽而平;骨盆后口也较大。

五躯干的主要肌肉,胸壁肌和腹壁肌。

1 胸壁肌。

主要有肋间外肌、肋间内肌和膈。

膈为一大圆形板状肌,位于胸腹腔之间,又叫横膈膜。

膈由周围的肌质部和中央的腱质部构成。

腱质部由强韧的腱膜构成,凸向胸腔。

收缩时,膈顶后移,扩大胸腔纵径,助吸气;舒张时,膈顶回位,助呼气。

膈上又三个裂孔:上方是主动脉裂孔,中间是食管裂孔,下方是腔静脉裂孔,分别有主动脉、食管和后腔静脉通过。

2 腹壁肌。

腹壁肌构成腹腔的侧壁和底壁,由4层纤维方向不同的薄板状肌构成。

由外向内依次是:腹外斜肌,腹直肌和腹横肌。

其表面覆盖有一层坚韧的腹壁筋膜,称为腹黄肌,有协助腹壁支持内脏的作用。

六臂三头肌,位于肩胛骨后缘与臂骨形成的夹角内,呈三角形,是前肢最大的一块肌肉。

它以长头和内、外侧头分别起于肩胛骨及臂骨的内外侧,止于尺骨的鹰嘴。

有伸肘关节的作用。

七臂二头肌,位于臂骨前面,呈纺锤形。

起于肩胛关节,至于桡骨近端前内侧。

有屈肘关节的作用。

八股二头肌,长而宽大,位于臂肌之后。

起点有两个肌头:椎骨头起于荐骨,坐骨头起于坐骨结节。

向下以腱膜止于膝部、胫部及跟结节。

该肌有伸髋结节、膝关节及跗关节的作用。

九股四头肌:很强大,位于股骨的前方和两侧,被股阔筋膜张肌覆盖。

有4个肌头,即直头、内测头、外侧头和中间头。

直头起于髂骨体,其余3头分别起于股骨的外侧、内侧及前面,向下共同止于髌骨。

有伸膝关节的作用。

十表皮。

表皮位于皮肤的表层,由复层扁平上皮构成。

表皮的厚度因部位不同而不同,凡长期受摩擦的部位,表皮较厚,角化也较显著。

表皮内无血管和淋巴管,但有丰富的神经末梢。

皮肤的表皮由外向内依次为角化层、颗粒层和生发层。

十一、真皮。

真皮位于表皮的深面,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坚韧而富有弹性,是皮肤最厚的一层,皮革就是用真皮鞣制而成的。

真皮分布有汗腺、皮脂腺、毛囊及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等。

临床上所进行的皮内注射,就是把药液注入真皮层内。

牛的真皮层后,羊的薄;老龄的厚,幼畜的薄;同一家畜,背部和四肢外侧的厚,腹部和四肢内侧的薄,真皮又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两层互相移行,无明显的界限。

十二、皮下组织。

皮下组织位于真皮之下,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

皮肤借皮下组织与深部的肌肉、筋膜、腱膜相连成。

皮下组织结构疏松而有弹性,利于皮肤作有限度的往返滑动。

在皮下组织发达的部位,如颈部,皮肤易于拉起形成褶皱,临床上常在此进行皮下注射。

十三、消化系统包括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

十四、消化管中的黏膜下层、肌层和外层。

1.黏膜下层,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有连接黏膜和肌层的作用。

内含有较大的血管、
淋巴管、神经丛和腺体(食管腺和十二指肠腺)。

2.肌层,主要由平滑肌构成,但在口腔、咽、食管和肛门等处为横纹肌。

肌层可分为
内层的环形肌和外层的纵行肌,两层之间有少量结缔组织和神经丛。

肌层收缩,可
使消化管产生运动。

3.外膜,位于管壁的最表面,是富有弹性纤维的结缔组织膜。

胃、肠外膜表面尚有一
层间皮覆盖,称为浆膜。

浆膜表面光滑湿润,有减少摩擦的作用。

十五、唾液腺主要有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三对。

另外,还有一些小的壁内腺如唇腺,颊腺和舌腺。

1.腮腺,位于耳根下方,下颌骨后缘皮下,呈狭长的三角形。

其腺管开口于与第五上臼齿
相对的颊粘膜上。

2.颌下腺,比腮腺大,呈淡黄色,位于下颌骨的内侧,后部被腮腺覆盖。

腺管开口于舌下
肉阜。

3.舌下腺,位于舌体和下颌骨之间的黏膜下,腺体分散,腺管较多,分别开口于口腔底部
粘膜上。

十六、胃。

胃位于腹腔内,是消化管的膨大部分。

前接食管处形成门,后以幽门通十二指肠。

牛、羊的胃为多胃室,由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组成。

其中前三个胃无消化腺,主要起贮存作用和发酵、分解粗纤维的作用,称前胃;第四个胃有消化腺分布,能分泌胃液,进行化学性消化,故又称真胃。

十七、小肠的形态和位置
1.十二指肠,长约1米,位于右季肋部和腰部。

从胃的幽门起始后,向前上方伸延,在肝
的脏面形成“乙”状弯曲。

然后再向后上方伸延,到髋关节前方折转向左并向前形成一后曲。

由此继续向前伸延,至右肾腹侧,移行为空肠。

在十二指肠后曲上,有胆管和胰管的开口。

2.空肠,为小肠最长的一段,位于腹腔右侧,形成无数肠圈,以短的空肠系膜悬挂于结肠
圆盘周围,形似花环状。

其外侧和腹侧隔着大网膜与右侧腹壁相邻,背侧为大肠,前方为瓣胃和皱胃。

3.会场:短而直,长约50cm,以回盲口和盲肠相通,回肠与盲肠之间有回盲韧带相连。

十八、门静脉。

由胃、肠、脾、胰的静脉汇合而成。

经肝门入肝,在肝小叶间分支呈小叶间静脉,与肝小叶的窦状隙相通。

窦状隙的血液再汇入中央静脉,中央静脉汇合成小叶下静脉,最后汇成数支肝静脉出肝,入后腔静脉。

门静脉的血液含有从胃、肠吸收的丰富的营养物质,同时也有消化过程中产生的毒素和胃肠中的细菌,当血液流经窦状隙时,营养物质即被肝细胞吸收,经肝细胞的进一步加工,或贮藏于肝细胞中,或再排入血中,以供机体利用;代谢产物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则被肝细胞组合或转化为无毒、无害物质;细菌、异物可被枯否氏细胞吞噬,因此,门静脉属于肝的功能血管。

十九、大肠。

大肠包括盲肠、结肠和直肠三段,前接回肠,后通肛门。

大肠的结构与小肠基本相似,但肠腔宽大,黏膜表面平滑,无肠绒毛。

黏膜内有排列整齐的大肠腺,但大肠的分泌物中不含消化酶。

二十、消化、吸收的概念。

有机体在进行新陈代谢的过程中,必须不断的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以满足各种生命活动的需要,营养物质存在于家畜的饲料中,如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

其中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可被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脂肪和糖类都是高分子化合物,必须先在消化管内经过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作用,分解为结构简单的小分子物质,才能被机体吸收利用。

饲料在消化管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称为消化。

饲料经消化后,它的产物透过消化管上皮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称为吸收。

二十一、消化方式。

1.机械性消化(物理性消化),通过消化器官的运动,改变饲料物理性状的一种消化方式,
如咀嚼、反刍、蠕动等。

有磨碎饲料、混合消化液、促进内容物后移和营养物质吸收的作用。

2.化学性消化。

指在消化液中酶的作用下进行的消化。

它能改变营养物质的化学结构,使
其成为能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

3.生物学消化。

是指消化道内的微生物对饲料进行的消化,这种消化方式对草食动物尤为
重要。

草食动物的饲料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而其体内并不分泌分解纤维素的酶,纤维素的分解是在消化道内微生物的作用下完成的。

牛的生物学消化主要在瘤胃和大肠内进行。

二十二、纤维素的分解和利用、
纤维素是反刍动物饲料中的主要糖类物质,其中的大部分可在瘤胃内细菌和纤维虫的协
同作用下逐级分解,最后产生挥发性脂肪酸(VFA),即乙酸,丙酸和丁酸。

牛一昼夜产生的VFA可提供25.08~50.16MJ的能量,占机体所需能量的60%~70%。

纤维素→纤维二糖→葡萄糖→VFA+CH4+CO2
二十一、瘤胃内的氨除了被生物利用外,其余的被胃壁迅速吸收入血,经血液运送到肝脏,在肝内经鸟氨酸循环变成尿素。

二十二、大循环:左心房、主动脉、全身各处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处静脉、后腔静脉、右心室。

二十三、小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形成毛心血管网、汇集成肺静脉、左心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