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骤停与心肺脑复苏的预防及处理标准操作规程

心跳骤停与心肺脑复苏的预防及处理标准操作规程
心跳骤停与心肺脑复苏的预防及处理标准操作规程

心跳骤停与心肺脑复苏的预防及处理标准操作规程分类编号:E-II-028-01 第 1 页(共

2 页)

心跳骤停与心肺脑复苏的预防及处理标准操作规程

1 目的

预防及处理麻醉期间可能发生的急性心跳骤停,降低死亡率。

2 应用范围

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跳骤停。

3手术室内发生心跳停止的诱发因素

3.1.疾病本身原因;

3.2.各种原因(手术、麻醉操作,体位改变)所致的神经反射;

3.3 内环境紊乱(水电、酸碱失衡);

4.预防手段:

4.1 术前准备充分(包括病人、医生及设备);

4.2 术中严密观察并及时发现和处理诱发因素;

5.治疗措施:

A维持气道通畅:气管插管,有困难时可用面罩或喉罩

B人工呼吸:用氧气机控或手控

C 人工循环:心脏按压(胸外或胸内)

胸外心脏按压注意点:

5.1.背后垫一块硬板(如在车上的话)

5.2.合适的体位:

5.3.正确的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

5.4.合适的按压力度和频率:两臂伸直,上身前倾,使两臂与前胸壁呈900角,利用上身的重量,通过两臂垂直地有节奏地下压,胸骨下陷的幅度为3.8-5.0cm,然后立即放松,任胸廓自行回弹(两手勿离开按压部位),按压、放松的时间比为1:1,100次/min。

胸内按压在已开胸病人或经胸外按压无效采用,由外科医师操作。

D 除颤(心电图示室颤时应用): 200J或300J非同步电击除颤,除颤电极分别置于心尖部和右胸骨旁第二肋间,同时结合药物治疗。

D药物:肾上腺素1.0mg,无效可重复。以后根据复苏情况选用其它心血管药

物(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硝酸甘油等等),并根据血气分析应用碳酸氢钠、钙剂等。如室颤,给予利多卡因1-1.5mg/kg静脉注射。

P起搏(心电图示停搏或房室机械分离时采用):在开胸的情况下由外科医生将起搏导线缝于心外膜表面,采用心室起搏100次/分,以后根据情况调整。

6.勿忘!!!复苏开始就应进行脑复苏:

6.1 局部降温(大动脉周围尤其是颈动脉周围)

6.2 激素:地塞米松10mg,甲基强的松龙500mg

6.3 降低脑代谢

6.4 防治高血糖

过敏及类过敏反应预防及处理标准操作规程

1 目的:

正确防治麻醉期间可能发生的过敏及类过敏反应,降低死亡率。

2 应用范围:

局麻、神经阻滞、椎管内麻醉及全麻患者围术期间的过敏及类过敏反应。

3诱发因素

过敏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病态反应,过敏反应或类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包括:

3.1荨麻疹和潮红;

3.2支气管痉挛或气道水肿,导致呼吸受累或萎陷;

3.3外周血管扩张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所致的低血压和休克;

3.4肺水肿;

4 预防手段:

)拮抗药;

4.1. 组胺(H

1

4.2. 皮质类固醇类;

5处理措施:

5.1在循环虚脱时,立即停用麻醉药;

5.2吸入纯氧,估计是否需要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

5.3应用血管内扩容治疗低血压;

5.4应用肾上腺素50~100ug静注;

5.5甾体类药物;

5.6组胺拮抗药物。

张力性气胸预防及处理标准操作规程

1 目的:

预防及处理麻醉期间可能发生的张力性气胸,降低死亡率及不良反应。

2 应用范围:

全麻患者围术期发生的张力性气胸。

3诱发因素:

在麻醉过程和手术后发生张力性气胸,多与有创性监测,手术麻醉的操作不当有关。

4预防措施:

4.1下列情况容易引发气胸,应该高度重视:

4.1.1肺大泡自发破裂。

4.1.2钝性和穿透性胸部伤。

4.1.3在胸部、上腹部和腹膜后手术、气管造口术或胸壁和颈部手术中剖破入胸膜腔。

4.1.4颈内或锁骨上、下静脉、胸腔穿刺术、心包穿刺术、或肋间神经阻滞使发生的并发症。

4.1.5在正压通气中引用高气压和高容量,造成气压伤和肺泡破裂。

4.1.6胸腔引流管的功能障碍。

4.2气胸的诊断可能有困难。体征包括:呼吸音减弱、肺顺应性降低、吸气峰压升高、低氧血症、喘鸣。

5处理措施:

5.1给予必要的呼吸循环支持。

5.2应在无菌条件下,用粗径针头对患侧经锁骨中线第2或第3肋间进行穿刺抽气。

5.3如果抽气后症状仍不缓解或需多次抽气时,则应在胸腔内置管进行闭式胸腔负压吸引,以促进萎陷肺的复张。

张力性气胸的预防及处理标准操作规程分类编号:E-II-028-03 第 1 页(共 2 页)

5.4同时应积极预防感染。

张力性气胸的预防及处理标准操作规程分类编号:E-II-028-03 第 2 页(共

2 页)

支气管痉挛的预防及处理标准操作规程分类编号:E-II-028-04 第 1 页(共 2 页)

支气管痉挛预防及处理标准操作规程

1 目的:

正确处理麻醉期间可能发生的支气管痉挛,降低死亡率及不良反应。

2 应用范围:

局麻、神经阻滞、椎管内麻醉及全麻患者围术期的支气管痉挛。

3诱发因素:

3.1 气道高反应性;

3.2与麻醉手术有关的神经反射;

3.3气管插管等局部刺激是麻醉诱导期间发生气道痉挛最常见的原因;

3.4应用了具有兴奋性迷走神经、增加气道分泌物促使组胺释放的麻醉药、肌松药或其他药物;

4预防措施:

4.1对既往有呼吸道慢性炎症或支气管哮喘史的病人应仔细了解其过去发病的情况,分析可能存在的诱发因素。术前应禁吸烟2周以上。若近期有炎症急性发作,则应延缓择期手术2-3周。术前病人应行呼吸功能的检查,可请呼吸专科医师会诊,必要时应用激素、支气管扩张药、抗生素等作为手术前准备。

4.2避免应用可诱发支气管痉挛的药物。

5处理措施:

5.1明确诱因、消除刺激因素,若与药物有关应立即停用并更换之。

5.2如因麻醉过浅所致,则应加深麻醉。

5.3面罩吸氧,必要时施行辅助或控制呼吸。已插管病人应用吸痰管排除气道机械梗阻诱发支气管痉挛。核查气管插管位置勿触及隆突。

5.4静脉输注皮质类固醇类药(如氢可的松和地塞米松)、氨茶碱等。若无心血管方面的禁忌,可用β受体激动药如异丙肾上腺素稀释后静脉点滴。还可采用选择性β2受体激动药如吸入间羟叔丁肾上腺素。最常用的是沙丁胺醇气雾剂。对严重难治性支气管痉挛应考虑静脉注入小剂量肾上腺素。

急性肺不张的预防及处理标准操作规程分类编号:E-II-028-05 第 1 页(共 2 页)

急性肺不张预防及处理标准操作规程

1 目的:

预防及处理麻醉期间可能发生的急性肺不张,降低死亡率及不良反应。

2 应用范围:

局麻、神经阻滞、椎管内麻醉及全麻患者围术期发生的急性肺不张。

3诱发因素:

急性肺不张是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尤其多见于全身麻醉之后。但局部麻醉、区域性神经阻滞同样也会发生肺不张。

3.1发生急性肺不张的危险因素:

3.1.1围手术期病人存在有急性呼吸道感染;

3.1.2呼吸道急性或慢性梗阻;

3.1.3慢性气管炎;

3.1.4吸烟;

3.1.5肥胖;

3.1.6老年病人;

3.1.7通气不足综合征;

3.1.8中枢性或梗阻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人;

3.2手术后的危险因素:

3.2.1呼吸道分泌物多,且引流或排出不畅;

3.2.2胸部或上腹部大手术病人;

3.2.3外科手术切口疼痛;

3.2.4镇痛药应用不当;

3.2.5应用具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

4预防措施:

4.1术前禁烟2-3周;

4.2有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人,至少应延期手术2-3周;

4.3术前发现有明显危险因素的病人,也应延期手术,经5-7天强化呼吸道

急性肺不张的预防及处理标准操作规程分类编号:E-II-028-05 第 2 页(共

2 页)

治疗;

4.4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或慢性支气管炎病人,术前应加强胸部物理治疗(如体位引流,胸壁扣击等);

4.5.麻醉期间保持气道通畅,避免长时间固定潮气量通气,应定时吹张肺;

4.6术毕尽早使病人清醒,充分恢复自主呼吸;在拔气管导管前应反复吸引分泌物;

4.7定时变换病人体位,鼓励咳嗽和早期离床活动;

4.8减少或避免应用麻醉镇痛药,代以神经阻滞或硬膜外腔注射局麻药与小剂量麻醉镇痛药。

5处理措施:

主要目的的消除呼吸道梗阻的原因,积极预防感染,并使萎陷的肺复张。

5.1积极鼓励病人咳嗽排痰,或诱导发生呛咳;

5.2施行纤维光导支气管镜检查;

5.3若病人存在明显低氧血症,可用机械性正压通气(FiO2≤0.6),附以PEEP (10-15cmH2O),有助于肺泡的复张;

5.4雾化吸入,祛痰药,支气管扩张药,激素等应用;

5.5根据痰液细菌培养结果和药敏实验,选用有效的抗生素。

急性肺栓塞的预防及处理标准操作规程分类编号:E-II-028-06 第 1 页(共 2 页)

急性肺栓塞预防及处理标准操作规程

1 目的:

预防及处理麻醉期间可能发生的急性肺栓塞,降低死亡率及不良反应。

2 应用范围:

局麻、神经阻滞、椎管内麻醉及全麻患者围术期间的急性肺栓塞。

3诱发因素:

3.1腹部大手术;

3.2恶性肿瘤;

3.3心脏瓣膜病;

3.4血液病;

3.5肥胖;

3.6下肢静脉曲张;

3.7盆腔或下肢肿瘤;

3.8长期卧床;

3.9长期口服避孕药等;

4预防因素:

4.1避免术前长期卧床;

4.2下肢静脉曲张病人应用弹力袜,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4.3治疗心律失常,纠正心力衰竭;

4.4对红细胞比容过高病人,宜行血液稀释;

4.5对血栓性静脉炎病人,可预防性应用抗凝药;

4.6保持良好体位,避免影响下肢血流;

4.7避免应用下肢静脉进行输液或输血;

4.8一旦有下肢或盆腔血栓性静脉炎时,应考虑手术治疗;

5处理措施:

5.1急性大面积肺栓塞的治疗原则是进行复苏、纠正呼吸与循环衰竭;

5.2吸氧、镇痛,控制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抗休克和抗凝治疗;

急性肺栓塞的预防及处理标准操作规程分类编号:E-II-028-06 第 2 页(共

徒手心肺复苏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徒手心肺复苏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根据《新编临床常用50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主编冯雁杨顺秋金丽芬制定) 【评估】 1、环境安全:排除不安全因素,如:电源、有毒气体等。 2、评估患者:心肺复苏是急救技术,需要分秒必争,患者的评估与操作同步进行。确认患者无意识、无运动、无呼吸(终末叹气应看作无呼吸)。 3、有无禁忌证:胸部严重挤压伤、大面积肺栓塞、张力性气胸。 【准备】 1、护士:着装整洁。 2、物品:手电筒、血压计、听诊器、棉签、脚凳(必要时)、复苏板、屏风或布帘、快速手消毒液、护理记录单。 3、环境:安全,患者床单元周围宽敞,必要时屏风遮挡。 4、体位:仰卧位。 【方法】 发现患者突发病情变化→判断意识的同时检查脉搏(时间<10秒)→双手拍击患者双肩膀并大声呼唤(喂/ 呼姓名,您怎么啦)→呼救(快来人啊)或请人拨打“120”,记录时间,安置患者仰卧在坚实表面(在病室内迅速去枕仰卧位,卧于软床者,肩背部下垫复苏板)→解开衣扣、腰带、暴露胸部→有口腔分泌物时,清除口腔内分泌物及异物→快速判断有无呼吸、颈动脉搏动(示指和中指指尖触及患者气管正中喉结旁开两横指部位,判断时间5—10秒→无动脉搏动→行胸外心脏按压→确定胸外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 3处(男性为双乳头连线的胸骨中点;女性为胸骨下切迹上两横指)→一手掌根部置于胸骨下

1/ 3处→另一手掌重叠放在手背上,两手手指相扣,并拢翘起不接触胸壁,以掌根部接触按压部位→双臂、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快速、有力、均匀地向下压,使胸骨下陷深度5㎝以上→放松时掌根应紧贴胸壁,并使胸廓完全回弹(按压与放松时间相等,按压次数30次,按压频率>100次/分。 人工呼吸:清理口腔内分泌物→开放气道→仰头举颏头法→一手小鱼际置于患者前额用力向后压使头后仰→压额手拇指与示指捏闭患者鼻孔,另一手抬颏→深吸气后张口用双唇紧包住患者口唇(口包严)用力吹气1--2秒/分,使患者胸廓明显起伏→吹气间隙放松鼻翼的手→再次捏鼻吹气连续2次(吹气频率为成人10—12次/分)。 心脏按压与通气比为30:2,操作共计5个循环在2分钟内完成→再次判断:触摸颈动脉,观察颈动脉有无搏动和呼吸情况→若无搏动,继续心肺复苏→若复苏有效,进一步生命支持→撤除复苏板,头部垫枕→记录时间→洗手→继续后期高级生命支持。 【评价】 1、评估到位,确保安全。 2、操作熟练,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部位准确,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胸廓起伏。 3、复苏有效,操作过程中患者无损伤。 【注意事项】 1、评估环境,确保安全。 2、患者需平躺在地板或硬板上,摆复苏体位,患者头、颈、躯干平直无弯曲,双手放于躯干两侧。 3、判断患者有无反应,有无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颈动脉是否搏动,判断时间5

心脏骤停和心肺脑复苏教案

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教学理论授课教案 课程名称急诊医学授课题目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授课教师姓名马舰 学生 班组 级 临床专业 学 时 2学时 日 期 2016.12.22 职称主治医师 教学目的: 1.掌握心肺脑复苏的基本方法。 2.熟悉心脏骤停的表现和常见病因。 3.了解心脏骤停的发病机制。 教学重点: 心肺脑复苏的基本方法 难点分析及对策: 难点:心肺脑复苏的基本方法 分析:心肺复苏知识不断更新,部分教科书内容的滞后,部分课本内容是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编写,部分学生接受过2010版培训,先入为主的观念,要对2015版心肺复苏有较好掌握,极为不易,心肺脑复苏的流程及操作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学生熟练操作就更不易了。 对策:利用现场模拟操作,徒手心肺复苏演练加讲解,是理论联系实际,电击除颤让学生直观,以更快学习掌握最新版的心肺脑复苏的知识和操作方法。

教学方法手段: 讲授教学法心脏骤停的表现和常见病因心脏骤停的发病机制. 现场心肺复苏演练,加深学生对心肺复苏术的直观认识,利于掌握。 对比法从2005版和2010版心肺复苏的不同,加强对新版心肺复苏的掌握。 通过多媒体、图表、图片、流程图等,使学生从枯燥的文字中感受立体的、有层次的知识点,有利于其消化和吸收。 结合常见的、典型的临床病例分层讲解心脏骤停的病因分类,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过程中现场演练,提问的方式加强学生印象,利于记忆。 整个过程有启发、有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科新进展: 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新的心肺复苏机及亚低温治疗。 参考资料: 1.王佩燕.急诊医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6-19,130-134. 2.陆再赢,钟南山.内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29-236. 3. 花嵘,李春盛.亚低温对于心脏骤停后脑保护的研究进展。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0,1,1109-1111 讲授主要内容教学手段和 方法 时间分配第一学时 一:由图片引入心脏猝死和心脏骤停的概念。 1.心脏骤停的概念。 2.心脏猝死的概念。 二.讲授心脏骤停和心脏猝死的病因,诱发因素 1.心脏骤停的病因 1)心脏原因 2)呼吸系统疾病图片、导 入 分层阐述 2分钟 2分钟 2分钟 2分钟 2分钟

2019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操作规程

2019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操作流程2010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操作流程深圳市急救医疗服务质量整体评估之技术操作考核双人法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BLS)现场操作考核的评分细则表据CPR2010国际指南)(依说明: (1)CPR操作考核统一使用带电子显示和打印仪的复苏模型人,假设抢救对象是1名非目击成人心脏停搏患者。 (2)考核结束后,应当场打印电脑评估报告单并交考核人签字确认;电脑打印单必须附于本表一起装订保存。 (3)双人法CPR操作考核的医生和护士互为术者A与助手B,在考核前临时抽签决定AB角色。 (4)所下达的口头医嘱是()否()。 现场心肺复苏操作指挥和医嘱的规范用语适用于医护多人配合抢救注意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判断周围环境是否安全: 现场环境安全(第一施救者首先上场,看表记录时间)判断患者有无反应: 喂、喂!你怎么啦你醒醒!!(同时观察呼吸是否正常)确定昏迷呼救: 快来人呐,准备抢救!请你拿除颤仪、面罩-球囊和急救箱摆放抢救体位: 建立静脉通路如有需要请垫入按压背板判断循环征象: 没有心跳!必要时心前区捶击胸外心脏按压: 立即胸外按压(边压边下医嘱)请助手尽快开放气道下达紧急医嘱: 肾上腺素1mg静推快!打开除颤仪、调至心电监护位检查清理口腔: 由助手去检查和清理(边压边下医嘱)吸引器连接吸痰管徒手开放气道: 与胸外按压同步进行(边压边下医嘱)请保持气道畅通准备呼吸器械: 准备氧气面罩(边压边下医嘱)复苏球囊接通氧气给予人工呼吸:

球囊通气两次(计数)(如果是当场目击的成人心搏骤停赶快除颤)准备电击除颤:暂停按压,连贴电极板、观察心电示波,室颤!涂导电糊判断是否室颤: 确认心电图仍为室颤选择能量200J/360J、充电!尽快给予一次电击: 我已离开、你已离开、大家都离开,放电!b继续CPR轮回: 继续CPR,从胸外按压开始、循30:2做5个轮回全面检查评估: 暂停CPR,检查评估持续心电监护,12导ECG描图17.如果复苏成功: 现场心肺复苏成功!恢复体位、吸氧、转送ICU治疗否则开始ACLS: 心肺复苏失败(进入ACLS阶段)准备气管插管物品尽快气管插管: 开始插管、继续按压确定导管在气管气管内吸痰复苏球囊过渡: 捏皮球给氧,正压通气8~10次/分,监测经皮血氧饱和度不间断地心脏按压: 持续胸外按压至少100次/分,准备开胸按压(有条件时)及早给予复苏药物: 肾上腺素1mg静推急查血常规、血生化和动脉血气反复除颤和用药: 全身亚低温保护再次电击除颤,胺碘酮300mg静推准备心脏起搏,5%碳酸氢钠100ml 静滴25.何时终止心肺复苏: 半小时后心电图一分钟描图,诊断生物学死亡终止抢救、尸体料理双人法BLS操作考核的行为和用语规范标准适用于医护专业人员2人急救操作考核;仅限BLS阶段(第一个ABCD)的技能;假设倒地者是一非目击的成人心脏停搏;第一施救者首先上场、担任主角A,而另一施救者为助手B、从旁协助;医生与护士互为A-B角色,临考核时抽签决定;用徒手配合器械的方法实施急救,下医嘱的(简称一看,由第一施救者首先上场)判断患者有无反应: 低头呼唤并掐人中,(二唤)观察呼吸是否正常,限4秒钟完成确定昏迷呼救: 呼叫来人、启动急救系统(三呼)携带除颤仪、面罩-球囊和急救箱摆放抢救体位:去枕、解上衣、垫背板,(准备)下达口头医嘱建立静脉通路判断循环征象: 触摸颈动脉搏动,并抬头(判断)巡视四肢和面色改变,限6秒完成胸外心脏按压:

2016年徒手心肺复苏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2016年徒手心肺复苏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徒手心肺复苏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根据《新编临床常用50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主编冯雁杨顺秋金丽芬制定) 【评估】 1、环境安全:排除不安全因素,如:电源、有毒气体等。 2、评估患者:心肺复苏是急救技术,需要分秒必争,患者的评估与操作同步进行。确认患者无意识、无运动、无呼吸(终末叹气应看作无呼吸)。 3、有无禁忌证:胸部严重挤压伤、大面积肺栓塞、张力性气胸。【准备】 1、护士:着装整洁。 2、物品:手电筒、血压计、听诊器、棉签、脚凳(必要时)、复苏板、屏风或布帘、快速手消毒液、护理记录单。 3、环境:安全,患者床单元周围宽敞,必要时屏风遮挡。 4、体位:仰卧位。 【方法】 发现患者突发病情变化→判断意识的同时检查脉搏(时间<10秒)→双手拍击患者双肩膀并大声呼唤(喂/ 呼姓名,您怎么啦)→呼救(快来人啊)或请人拨打“120”,记录时间,安置患者仰卧在坚实表面(在病室内迅速去枕仰卧位,卧于软床者,肩背部下垫复苏板)→解开衣扣、腰带、暴露胸部→有口腔分泌物时,清除口腔内分泌物及异物→快速判断有无呼吸、颈动脉搏动(示指和中指指尖触及患者气管正中喉结旁开两

横指部位,判断时间5—10秒→无动脉搏动→行胸外心脏按压→确定胸外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 3处(男性为双乳头连线的胸骨中点;女性为胸骨下切迹上两横指)→一手掌根部置于胸骨下1/ 3处→另一手掌重叠放在手背上,两手手指相扣,并拢翘起不接触胸壁,以掌根部接触按压部位→双臂、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快速、有力、均匀地向下压,使胸骨下陷深度5㎝以上→放松时掌根应紧贴胸壁,并使胸廓完全回弹(按压与放松时间相等,按压次数30次,按压频率>100次/分。 人工呼吸:清理口腔内分泌物→开放气道→仰头举颏头法→一手小鱼际置于患者前额用力向后压使头后仰→ 压额手拇指与示指捏闭患者鼻孔,另一手抬颏→深吸气后张口用双唇紧包住患者口唇(口包严)用力吹气1--2秒/分,使患者胸廓明显起伏→吹气间隙放松鼻翼的手→再次捏鼻吹气连 续2次(吹气频率为成人10—12次/分)。 心脏按压与通气比为30:2,操作共计5个循环在2分钟内完成→再次判断:触摸颈动脉,观察颈动脉有无搏动和呼吸情况→若无搏动,继续心肺复苏→若复苏有效,进一步生命支持→撤除复苏板,头部垫枕→记录时间→洗手→继续后期高级生命支持。

萨博心肺复苏器操作规程

萨博心肺复苏器操作规程 心肺复苏器只能用于被定义为没有呼吸、没有脉搏的临床死亡病人。 操作规程 1、放置心肺复苏器背板于病人身下 a。从箱中取出背板,将病人放于背板上,注意颈脊骨固定不动。 b。病人放置背板上的位置,将其肩膀放在背板的宽的部分,病人的颈部放在能伸展颈部的中间部分。遇到怀疑为C-脊骨损伤,要一直支撑病人头部的中间位置。 c。把病人肩头和臀下的绑带连接,扣住并确保拉紧。 2、1007CCV型心肺复苏器的安装: a。从箱子中取出心肺复苏器。 b。确定运行/停止键(控制键1)处于停止而且按压深度键(控制键2)完全逆时针旋转到位。 c。确定通气气量键(控制键3)完全逆时针旋转到位。 d。扳动通气模式开关(控制键4)选择你要的位置(开或关)。如果选择开,连接呼吸管/非重呼吸阀(和面罩,如果用)到病人需要阀。 e。确定氧源有氧气,然后先把氧气供应管与氧源相连,再向后推氧源端接头的项圈,将其用力推向氧源端的阳头后松开项圈确定连接头。 f。将管子的另一端与心肺复苏器的氧气供应接头相连,管子的接头插入的同时旋转排列六边型然后用力推连接。轻拉管子确保安全连接上了。不要在连接接头时按松开钮。只有当断开连接时,按松开钮。 g。可听到有节奏的咔哒声并且验证绿色的压力指示器抬起说明氧气输入压力正确。 3、 a。将心肺复苏器插入背板前确认机柱上的机臂抬升的足够高高过病人的胸部。当徒手心肺复苏出现空挡,一手托住底部另一手握住手柄抓住心肺复苏器。 b。将底板插入背板的槽中,在背板中滑动底板直至按摩垫位于病人胸骨中间的位置。哪一边方便,就可以在病人的那一边插入背板。 c。松开臂锁降低机臂于胸部,把按摩垫放在胸骨上,就如同做徒手心肺复苏时你的手掌。降低机臂使按摩垫与病人的胸部接触,然后在机臂上略给向下的压力使圆筒中的活塞与“-”符号平齐。 d。参照机柱背后的按压深度指示的范围来决定按压的深度。蓝色箭头所指的是提供所要求的按压病人前后胸径20%的深度。 4、启动1007CCV型心肺复苏器 a。确认控制键2和控制键3完全逆时针旋转到位并且机柱顶部的压力显示器的“绿色”升起说明氧气压力合适。 b。扳动控制键4选择是否通气(关为持续按压而无通气,开为按压+通气)。如果选择开,最初控制键3转到400ml。 c。首先将运行/停止控制键1转到运行来启动1007CCV型心肺复苏器。 d。慢慢地顺时针选择按压深度控制键2目测活塞到按压深度。加大控制键使圆筒中活塞的顶部达到的按压深度与机柱背后指示的应按压深度相对应。这样将使得病人的按压深度是依据前后胸直径而推荐的按压深度。 5、 a.将通气模式开关(控制键4)扳倒开的位置(如果之前没用)。 b.顺时针旋转通气气量(控制键3)或根据当地的规定调到想要的通气量。

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B添加义项 ? 医学内容仅供参考,不能视为治病就医依据 此词条由挂号网提供专业内容并参与编辑,经中国健康教育卫生中心/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专家审核。心脏骤停即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心脏骤停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突然停止跳动,有效泵血功能消失,引起全身严重缺氧、缺血。临床表现为扪不到大动脉搏动和心音消失;继之意识丧失,呼吸停止,瞳孔散大,若不及时抢救可引起死亡。一般认为,心脏停搏5~10s可出现眩晕或晕厥,超过15s可出现晕厥和抽搐,超过20s可出现昏迷;若心搏停止超过5min常可造成大脑严重损伤或死亡,即使复跳也往往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因此,心脏骤停是临床上最危重的急症,必须争分夺秒积极抢救。 症状体征 心脏性猝死的发生具有上午发生率增高的节律变化。上午发生率增高可能与病人此时体力和精神活动增加有关,心肌缺血、心室纤颤及血栓形成等危险性增高是上午易发生心脏性猝死的可能原因。猝死发生前病人可无任何症状,甚至可无明确器质性心脏病史。约半数以上的猝死病人在2周内常有胸痛、心悸、恐惧、渐重的疲乏无力等先兆症状。 心脏丧失有效收缩4~15s,即出现临床体征。主要有:突然意识不清或抽搐,呼吸迅速变浅、变慢或停止,大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消失,瞳孔散大,皮肤出现发绀,神经反射消失,有些病人在睡眠中安静死去。 心电图检查可发现PQRS波消失而出现粗细不等的室颤波形,或心电图呈缓慢畸形的QRS 波,但不产生有效的心肌机械性收缩,心室停搏心电图呈直线或仅有房波。 用药治疗 1.心脏骤停发生后最主要的抢救措施是及时正确地进行心肺脑复苏。心肺脑复苏(cardiopulmonary-encephalic resuscitation,CPR)是针对心脏骤停,旨在尽快建立有效循环,提高心输出量,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研究表明,心脏停搏时间越长,全身组织特别是脑组织经受缺氧的损害越严重,维持生命的可能性就越小。因此,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的关键,是开始抢救时间的早晚。据统计,心肺复苏成功的病例64%是在心脏停搏后4min内急救的,因此提出抢救心脏骤停的最佳时机是在心脏停搏后0~4min内。而心脏停搏大多数发生在

第八章 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1. 下列哪项是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可能出现的心电图特征 A QRS波群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颤动波,频率可为200~400次/分 B QRS波群形态畸形,时限超过0.12秒,ST-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心室率通常为100~250次/分,心律基本规则,但大动脉没有搏动 C 不同种类或节律的电活动节律,往往测不到脉搏 D 心电图呈一条直线,或偶有P波 E 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的f波,R-R间期绝对不等 2. 下列哪种心律失常是冠心病猝死的最常见原因 A 室颤 B 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 C 无脉性电活动 D 室速 E 停搏 3. 下列关于除颤的陈述,正确的是 A 如果施救者目睹发生院外心搏骤停应从开始心肺复苏5分钟后除颤 B 对于院内心搏骤停,有心电监护的患者,从心室颤动到给予电击的时间可超过3分钟 C 对非目击的心搏骤停,应先进行5个循环30∶2(大约2分钟)的CPR,然后再除颤 D 使用直线双向波型除颤仪首次除颤能量为360J E 使用单向波除颤仪时除颤能量为150~200J 4. 当心搏骤停几秒钟时,患者即会出现 A 头晕 B 晕厥、意识丧失 C 血压下降 D 全身抽搐 E 大小便失禁 5. 下列哪项是基础生命支持的主要目标 A 迅速准确判断心、肺功能衰竭或停止,立即实施现场心肺复苏术 B 加强对脑细胞损伤的防治和促进脑功能的恢复 C 应用辅助设备及特殊技术,建立和维持更为有效的通气和血液循环 D 识别及治疗心律失常 E 改善并维持心肺功能 6. 进行心肺复苏时应将患者放置适当体位,下列正确的是 A 患者躺卧在软床上 B 头部位置高于心脏 C 双手放于胸前 D 仰卧位,头、颈部应与躯干保持在同一轴面上 E 可采取头高脚低位 7. 有效的胸外按压可产生的收缩期动脉峰压是 A 20~40mmHg B 40~60mmHg C 60~80mmHg

“心肺复苏”操作技能比赛活动方案

泌阳县中医院 开展“心肺复苏”操作技能比赛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为了提高我院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提升医务人员的急救水平,在院内营造“人人学‘心肺复苏’,个个会‘心肺复苏’”的良好氛围。 二、参加人员: 全院医护人员。 三、活动内容: 心肺复苏(CPR)操作及相关知识。 四、活动、计划安排: 1、根据我院科室人员分布情况:凡中级以下(含中级)职称的医护人员均参加“单人徒手心肺复苏”考核,人人过关,个个合格。操作考核不合格者,交100元重新补考。时间安排在国庆节后,每周一、三、五14:30-15:30.以科室为单位进行考核,根据抽签确定考核顺序。 2、全院范围内考核结束后,每科选派医护人员各1名,参加“单人徒手心肺复苏”竞赛,根据抽签确定科室比赛顺序。 3、每科选派1医2护人员参加“三人组心肺复苏”

竞赛,根据抽签确定科室比赛顺序。 4、奖项设置 (1)比赛“三人组”设一等奖1组、二等奖1组、三等奖1组。 (2) “单人组”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 五、具体要求: 1、各科室负责人要高度重视此次比赛,并积极进行组织学习,做到每个科室均有参赛队。各科室人员必须参加心肺复苏操作技能训练,每人至少参训2次,必须亲自进行1个完整的CPR操作练习(各科室负责人自行组织本科人员练习)。 2、请各科于2016年10月25号前将参赛人员名单报到医务科、护理部。 3、报名参加比赛的人员要认真准备,赛出风格,赛出水平。 4、参赛选手要严格操作规程,不违规操作,确保比赛安全、顺利、高效。 5、担任裁判的人员要严格遵守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裁判。 医务科、护理部

心肺复苏标准操作规程(SOP)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人民医院 心肺复苏标准操作规程(SOP) 一、目的:建立心肺复苏标准操作规程,以便在受试者出现心跳、 呼吸骤停时能及时、正确进行抢救,保证药物临床试验顺利进行 二、范围:适用于全部心血管药物临床试验 三、规程: 1.识别: 1.1医务人员诊断标准:突发意识丧失,伴大动脉(颈动脉和股动 脉)搏动消失,特别是心音消失,是心脏骤停的主要诊断标准 1.2非医务人员:意识丧失、呼吸停止、面色苍白或青紫即可诊断 2.呼救:心肺复苏同时上报负责人组织抢救 3.初级心肺复苏: 3.1 开通气道:清除口中异物和呕吐物,如有义齿取出,一手置 于患者前额用力加压,使头后仰,另一手的食、中两指抬起下颏,使下颌尖、耳垂的连线与地面呈垂直的状态。 3.2 人工呼吸:根据患者无鼻息,胸部无起伏,10秒内判断患者 无呼吸后即可开始人工呼吸,同时联系麻醉科进行气管插管。 3.2.1 操作:用置于前额的手的拇指与食指捏住患者鼻孔,吸一口 气,用口唇把患者的口全罩住,然后缓慢吹气,每次吹气应该持续2秒以上,确保胸廓有起伏。 3.2.2 吹气频率:两人复苏时,每5次胸外按压给一次通气,单人 复苏,每15次胸外按压给两次通气,交替进行。 3.2.3 口对口呼吸只是临时抢救措施,应争取马上气管插管,用人 工气囊或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与输氧,纠正低氧血症。 3.3 胸外按压 3.3.1 体位:病人置于水平位,头部不应高于心脏水平,抬高下肢

3.3.2 病人如卧床,应在背部垫以硬板 3.3.3 按压部位:正确部位是胸骨中下1/3交界处 3.3.4 按压方法:一只手的掌根部放在胸骨的下半部,另一只手掌 叠放在这只手背上,手掌根部横轴与胸骨长轴保持一致,手指伸展或交叉但不要触及胸壁。按压时肘关节伸直,依靠背部和肩部的力量垂直向下按压,使胸骨压低3~5cm,随后突然放松。放松时双手不要离开胸壁。 3.3.5 按压频率:100次/分 3.3.6 并发症:肋骨骨折、心包积血或心脏压塞、气胸、血胸、肺 挫伤、肝脾撕裂伤和脂肪栓塞 3.4 拳击复律:从20~25cm高度向胸骨中下1/3交界处拳击1~2 次,部分患者可瞬间复律,若未能恢复脉搏与呼吸不宜再次拳击。 不能用于室速且有脉搏的患者。 4.高级心肺复苏: 4.1纠正低氧血症患者自主呼吸未恢复行气管插管,用简易气囊 或呼吸机维持通气,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氧浓度 4.2 除颤和复律:出现心室颤动后尽快除颤,一旦心电监测为室 颤,立即用200J能量进行直流电除颤,若无效进行第二次、第三次除颤,能量分别为200~300J和360J。仍无效提示预后不良,继续胸外按压和人工通气,给1mg 肾上腺素静注,再以360J除颤一次,仍未成功重复静注肾上腺素,中间除颤。除颤越早越好,可在初级阶段开始使用。 4.3 药物治疗尽早开通静脉通道,用肘前静脉或颈外静脉或行 中心静脉穿刺。 5.复苏后转往CCU进行进一步监护处理 四、参考依据:《内科学》第六版“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

心肺复苏术操作规程

急救心肺复苏术操作流程操作流程 1、评估环境 现场环境安全 2、呼救、看时间 大声呼喊:快来人啊,有人需要抢救!报告抢救时间。 3、判断意识 快速跑到患者身旁,双手用力拍打患者肩部在两耳分别呼喊“你怎么啦?你怎么啦?” 4、判断呼吸心跳 右手食指和中指放于患者颈静脉搏动处(由喉结向右滑移2-3cm),同时头部伏在患者头颈部“眼视耳听面感”(眼视:胸廓有无起伏,耳听:有无呼吸音,面感:有无气体逸出),评估时间为5-10秒,计数:1001,1002,1003,1004,1005,1006。5、摆复苏体位 患者取取去枕仰卧位,身体保持平衡,两臂放于身体两侧。患者身下放硬板,医护人员放脚踏板。 6、人工循环(C) 解开患者衣服,松开腰带,找准胸外按压位置(剑突上两横指或两乳头连线中点),、一手掌根部按准位置,另一手交叉按于其上,用力按压30次。 7、开放气道(A) 判断患者颈部有无损伤,若无损伤,使其头偏向一侧,用纱布清理口腔及鼻腔异物,恢复体位。仰面抬颌法,左手小鱼际置于患者额头部,右手食指和中指提起患者下颌,开放气道。

8、人工呼吸(B) 取一无菌纱布盖在患者口唇部进行人工呼吸,捏住鼻翼快速吹入,随机松开,观察患者胸部起伏,吹2次。 9、四个循环 如此按压、人工呼吸共进行五组。 10、判断病人复苏效果(口述) 1)颈动脉恢复搏动 2)自主呼吸恢复 3)瞳孔缩小有对光反射 4)面色、口唇、甲床和皮肤色泽转红 报告:“心肺复苏成功,时间是某点某分” 11、复苏后整理 1)整理用物、洗手、记录 2)报告操作结束。 心肺复苏重难点 一、胸外按压注意事项: 1、颈动脉判断有无搏动,判断时间为5-10s; 2、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按压频率>100次/分,按压与放松时间为1:1,按压幅度5-6cm之间,连续按压30次。 3、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为:30:2,无论单人或双人操作均为30:2. 4、若颈部无损伤,用压额提颏法,若已发生或怀疑有损伤,则用双手提颏法; 5、胸外按压时肩、肘、腕在一条直线上,并与患者身体长轴垂直。按压时,手掌掌根不能离开胸壁

急救护理学教案--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编号: 06(第6次课) ★课题:第三章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课时:2学时 ★重点难点:心脏骤停时给药途径和脑复苏的措施 ★教学方法:理论授课与模拟操作训练相结合 ★教学目的: 1、了解开胸心脏挤压。 2、熟悉复苏后的循环、呼吸功能、肾功能及酸碱平衡的监护与护理。 3、掌握心搏骤停时给药途径;进一步生命支持的内容和脑复苏的措施。 第二节心肺脑复苏 一、概述 二、基础生命支持(BLS) 三、进一步生命支持(ACLS) 进一步生命支持(advancedcardiac life support,ACLS)主要是在BLS基础上应用辅助设备及特殊技术,建立和维持有效的通气和血液循环,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识别及治疗心律失常,改善并保持心肺功能及治疗原发病。其中主要包括氧疗与建立人工气道,循环支持和药物治疗。是心搏骤停后5~10分钟的第二个处理阶段,一般在医疗单位中进行。包括建立静脉输液通道,药物治疗,电除颤,气管插管,机械呼吸等一系列维持和监测心肺功能的措施。 (一)明确诊断尽可能迅速地进行心电监护和必要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明确引起心搏骤停的病因和心律失常,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 引起心搏骤停常见原因且易逆转概括为5-H,5-T,即: 低血容量-Hypovolemia 缺氧-Hypoxia 酸中毒-Hydrogcnion-acidosis 低/高血钾-Hyper-/hypokalemia Other metabolic 低体温-Hypothermia 毒物/药物中毒-Tablets/drug OD accidents 心包填塞-Tamponade Cardial 气胸-Tension pneumothorax 血栓-冠状动脉-Thrombosis coronary 血栓-肺- Thrombosis pulmonary (二)控制气道 1.口咽通气管和鼻咽通气管可以使舌根离开咽后壁,解除气道梗阻。 2.气管插管有条件时,应尽早作气管插管,因其能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部吸入异物和胃内容物,便于清除气道分泌物,并可与简易人工呼吸器、麻醉机或通气机相接以行机械人工呼吸。 3.环甲膜穿刺遇有插管困难而严重窒息的患者,可用16号粗针头刺人环甲膜,接上“T”型管输氧,可立即缓解严重缺氧情况,为下一步气管插管或气管造口术赢得时间,为完全复苏奠定基础。 4.气管造口术是为了保持较长期的呼吸道通畅,易于清除气道分泌物,减少呼吸阻力和呼吸道解剖无效腔,主要用于心肺复苏后仍然长期昏迷病人。 (三)氧疗和人工通气

第五章 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试题

第五章心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试题 一、单选题: 1.心肺复苏成功与否的关键是:() A.是否除颤 B. 是否气管插管 C. 是否给药 D. 时间早晚 2.对于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现场救护的黄金时间是:() A. 4分钟 B. 8分钟 C. 10分钟 D. 15分钟 3.关于心跳骤停的诊断,下列哪项是最正确的?() A.意识丧失 B. 无自主呼吸 C. 瞳孔散大 D. 颈动脉搏动消失 4.心肺复苏时,判断颈动脉搏动的位置是:() A.气管正中部位向旁滑移1-1.5CM B. 气管正中部位向旁滑移1-2CM C. 气管正中部位向旁滑移2-3CM D.气管正中部位向旁滑移2.5-3CM 5.医务人员心肺复苏时,评估循环的时间是:() A. 至少3秒 B. 3-5秒 C. 至少5秒 D. 5-10秒 6.心肺复苏的基本程序是:() A.A-B-C B. B-A-C C. C-A-B D. B-C-A 7..心跳骤停,最快速、最重要的抢救措施是:() A.开放气道 B. 除颤 C. 人工呼吸 D. 胸外按压 8.2010心肺复苏指南推荐心搏骤停的送气时间为:() A. 少于1秒 B. 持续1秒 C. 超过2秒 D. 快速用力吹气 9.2010心肺复苏指南中成人按压频率为:() A.至少60-80次/分 B. 至少80-100次/分 C. 至少100次/分 D. 至少120次/分 10.2010心肺复苏指南中成人按压深度是:() A.至少4CM B. 4-5CM C. 至少5CM D. 至少6CM 11..最简单、快捷适于现场复苏的人工呼吸方式是:() A.口对口人工呼吸 B. 口对面罩人工呼吸 C. 简易呼吸器辅助通气 D. 呼吸机控制呼吸 12.被目击的非创伤心跳骤停的患者中最常见的心律是:() A. 室颤 B. 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 C. 无脉性电活动 D. 心室停搏 13.心肺复苏中处理室颤最有效的措施是:() A.静脉注射肾上腺素 B. 静脉注射利多卡因 C. 同步电除颤 D. 非同步电除颤

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第五章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三、延续生命支持 PLS 的重点是脑保护、脑复苏及复苏后疾病的防治,即除了积极进行脑复苏,应严密监测心、肺、肝、肾、凝血及消化器官的功能,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 (一)脑完全性缺血缺氧的病理生理 心脏骤停时因缺血、缺氧,最易受损的是中枢神经系统。复苏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能否恢复有密切关系。临床数据表明,心脏骤停病人恢复自主循环后 1/3未能得到脑复苏而死亡,1/3长期存活者可遗留运动、认知障碍,其中仅1%~2%能生活自理。近年来对于心脏骤停后神经系统受损的严重性和正确的治疗方法已越来越引起临床专家的关注。一项临床统计资料值得重视,经“复苏存活”而住院、但最终死亡的病人,由于明显的神经系统损伤者占59%。 心脏骤停缺氧首当其冲是对脑的损害。脑组织缺氧量高,能量储存少,无氧代谢能力有限。因此,脑组织对缺氧很敏感,在正常体温下,心脏停搏3~4分钟,即可造成“不可逆转”的脑损伤。脑复苏是复苏的最终母的,直接关系到整个复苏的研究成败。现已证实,神经细胞的损害发生在心跳恢复后,即缺血后再灌注损害。近年来对这种脑缺血后再灌注损害的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示了诸多的学说,包括能量衰竭、离子内环境尤其是钙离子紊乱、花生四烯酸代谢异常、酸碱平衡紊乱、氧自由基学说、兴奋毒性学说、基因突变等。这些研究对提高脑复苏成功率具有指导意义。 缺氧对脑组织造成的损害:①脑血管自动调节机能丧失,脑血流量减少;②微血管管腔狭窄,微循环灌注受限;③脑细胞代谢紊乱、脑水肿;④二氧化碳蓄积,渗透压升高,加重脑水肿。有的学者将复苏后的脑损伤称之为“复苏后综合征”,大致可以分为三期:①充血期,这是最初很短暂的时期,灌注可以超过正常时期,但是分布不均匀。目前尚不清楚这些增加了的血流是否确切灌注了微循环。②低灌流期(无再灌流期),经过充血15~30分钟后,开始发生细胞水肿,同时出现血凝块,红细胞凝集,血流成泥流状,血小板聚集。此外,还可能存在颅压增高、脑血管收缩、毛细血管周围红细胞肿胀等。最终发生脑血管痉挛,此时脑血流显著淤滞。这一低灌流现象在脑组织各部的严重程度并不一致,一般可持续18~24小时。③后期,低灌流期以后,经过救治,脑组织可能部分恢复功能,并逐渐完全恢复(这与抢救是否及时所采取的措施是否得当有密切关系);或持续性低灌流,导致长时间或永久性昏迷,甚至脑死亡。 (二)脑复苏 1.治疗措施 (1)维持血压:循环停止后,脑血流的自主调节功能丧失,而依赖于脑灌注压,故应维持血压于正常或稍高与正常水平,已恢复脑循环和改善周身组织灌注,同时应防止血压过高而加重脑水肿,防止血压过低而加重脑及其他脏器组织缺血、缺氧。 (2)呼吸管理:大脑缺氧是脑水肿的重要根源,又是阻碍呼吸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心脏骤停开始应及早加压给氧,以纠正低氧血症。应用呼吸机过度通气,使PaCO2降低,从而使脑小动脉平滑肌收缩,脑血容量缩减,有利于防止颅内压升高及“反跳”现象。一般采用中等程度控制过度换气。纠正低氧血症和过度换气对缺氧性损伤的恢复,保证脑组织充分供氧是非常必须的。 (3)降温:脑组织的代谢率决定脑局部血流的需求量。体温每升高1℃,脑代谢率约增加8%。复苏后,体温升高可导致脑组织氧供需关系的明显失衡,从而影响到脑的康复。相对而言,低温时降低大脑代谢率的一种有效方法,曾广泛应用于心血管外科手术中,而低温对心脏骤停复苏后的病人可以产生明显副作用,包括可增加血液粘滞度、降低心排血量和增加感染的易感性。最近研究表明,轻度低温(34℃)对于减轻脑缺血损伤有很好的疗效,而且损害作用也较小.正常脑组织中,脑部温度每降低1℃,大脑代谢率可降低7%。 1)降温开始时间:产生脑细胞损害和脑水肿的关键性时刻,是循环停止后的最初5分钟。因此降温时间越早越好,争取在抢救开始后5分钟内用冰帽降温。 2)降温深度:不论病人体温正常或升高,均应将体温(肛表或鼻腔温度)降低至亚冬眠(35℃)或冬眠(32℃)水平。脑组织温度降至28℃,脑电活动明显呈保护抑制状态,但体温降至28℃易诱发室颤等严重心律失常,所以宜采用头部重点降温法。降温可保护缺

心肺复苏术得标准操作规程

目录 1、目得 (1) 2、范围 (1) 3、责任人 (1) 4、依据 (1) 5、定义 (1) 6、内容 (1) 7、附件 (4) 附件1:操作流程图(LDD-A-003、16-A01-V、01) (5) 1.目得 防范与处理药物临床试验中受试者突发得心跳、呼吸骤停。 2.范围 适用于II~IV期所有临床试验中心跳、呼吸骤停急救处理。 3.责任人 专业负责人。 4.依据 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临床急救指南》、医院相关急救制度。 5.定义 心跳、呼吸骤停,心源性最多,其中心肌梗死、低血钾者最多见;因药物中毒、过敏等原因也可致病人心脏骤停。 6.内容 所谓心肺复苏不只就是一个单独得技巧而就是一系列得流程来评估与干预,现代心肺复苏包括基本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 ,BLS)、高级生命支持(advance life support ,ALS或ACLS)、持续生命支持(persistent life support ,PLS)三部分。这三部分就是相互连接得不间断流程,研究表明规范化流程与关键技巧就是成功得关键。 1、初级心肺复苏主要措施即ABC三部曲——开通气道(air way)、人工呼吸(breathing )与人工胸外按压(circulation)。 1)开通气道就是成功复苏得重要一步,可采用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 2)人工呼吸气管内插管就是建立人工气道得最好方法。当时间得条件不允许

时,可先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 a、将病人头部后仰,一手按住病人前额,另一手托颈部或托下颌使口轻度张开并保持呼吸道通畅。 b、术者深吸气后,口唇对口唇,用力吹气,如患者牙关紧闭,则实行口对鼻孔吹气。 c、吸气要快而深,以胸廓上抬为准。此时,可停止吹气,放松鼻孔,任胸廓自然回缩成为呼气相。 d、为避免吹气时,气体由鼻孔溢出,可用按病人前额得手捏住病人得鼻孔或用 面颊紧贴病人得鼻孔。 e、同时进行心脏按压,担任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约为15:2; 双人则5:1。有脉搏无呼吸则5秒钟一次。 f、待呼气完毕,即可按上述步骤重复。 每隔2-3分钟对病人作一次判断,包括触摸颈动脉(不超过5秒)与观察自主呼吸得恢复(3-5秒),如自主循环呼吸均已恢复,则需进入下一步抢救措施。 3)胸外按压就是建立人工循环得主要方法。按压频率100次/分。 2、高级心肺复苏即进一步生命支持(advanced life support,ALS)。主要措施包括气管插管 建立通气,除颤转复心律成为血流动力学稳定得心律,建立静脉通路应用必要得药物维持已恢复得循 环。 1) 纠正低氧血症尽早行气管插管。充分通气得目得就是纠正低氧血症。院外通常用简易气囊维持通气,院内患者常用呼吸机。开始时可给予纯氧,然后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进行调整。 2)除颤与复律心跳骤停时最常见得心律失常就是心室颤动。终止室颤最有效得方法就是电除颤。 ?一旦心电监测显示心室颤动,应立即用200J能量进行直流电除颤,若 无效可分别以200-300J与360J得能量进行第二与第三次除颤。 ?如果连续三次除颤无效提示预后不良,应继续胸外按压与人工通气,并 同时给予 1mg 肾上腺素静脉注射,随之在用360J 能量除颤一次。 ?如仍未成功,肾上腺素可每隔3-5分钟重复一次,中间可给予电除颤。

最新急危重症-第五章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急危重症-第五章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第五章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 第一节概述 一.心脏骤停的原因 (一)心源性原因 1.冠状动脉病变 2.心肌病变 3.主动脉疾病 (二)非心源性原因 1.呼吸停止 2.严重的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 3.药物中毒或过敏 4.电击,雷击或溺水。 5.麻醉和手术 二.心脏骤停的类型 1.心室颤动(室颤):常见。心室肌发生极不规则的快速而又不协调的颤动。心电图表现:QRS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颤动波,频率200-400次/分 2.心脏停搏又称心室静止,心房,心室肌完全失去电活动能力,心电图上房室均无激动波可见,呈一条直线,或偶见P波 3.心电-机械分离:心电图呈缓慢,矮小,宽大畸形的心室自主节律,但无心搏出量。 三.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一)临床表现 1.意识突然丧失或伴有短阵抽搐。 2.脉搏扪不到,血压测不出。 3.心音消失 4.呼吸断续,呈叹息样,后即停止。多发生在心脏骤停后30秒内。 5.瞳孔散大 6.面色苍白兼有青紫。 (二)诊断

最可靠而出现较早的临床征象是意识丧失伴以大动脉搏动消失。 第二节心肺脑复苏 若能在心脏骤停4分钟内进行基础生命支持,8分钟内进行心脏除颤,则存活率可达40%,越早抢救,复苏成功率越高。 一。基础生命支持 BLS又称初期复苏处理或现场急救。目标是向心,脑及全身重要器官供氧。包括畅通呼吸道A。人工呼吸B,建立有效循环C。2010改为CAB。 (一)判断并其启动EMSS 1.判断病人反应:轻拍重喊。如病人有头颈部创伤或怀疑有,切勿轻易搬动,以免造成进一步损伤。对有脊髓损伤的病人不适当地搬动可能造成截瘫。 2.监测循环体征:检查颈动脉搏动。一岁以下婴儿触肱动脉。 3.启动EMSS (二)病人体位 复苏体位,恢复体位。 (三)开放气道 病人无意识时,肌张力下降,舌体和会厌可能使咽喉部阻塞。舌后坠是造成呼吸道阻塞最常见的原因。无颈部创伤,采用仰头抬法开放气道。 方法:仰面举颌法:成人90度,儿童60度。婴儿30度。托颌法。 (四)呼吸支持 人工呼吸:借外力来推动肺,膈肌或胸廓的活动,使气体被动进入或排除肺脏,以保证机体氧的供给和二氧化碳排出。正常人呼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和16%-18%的氧。

心肺复苏作业指导书

心肺复苏操作步骤 当遇到如有人溺水,触电导致呼吸停止,心跳骤停怎么办呢?通常心跳骤停者在4分钟内被施予心肺复苏是有很大概率恢复意识的,这时候偏偏就你一个人在场,怎么展开心肺复苏呢?心肺复苏术是针对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通过心肺复苏术使病人恢复自主呼吸和脉搏。通俗地讲,通过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使猝死的病人恢复心跳、呼吸。一般情况下,心脏停跳超过4—6分钟,易造成脑细胞永久性损伤,甚至导致死亡。因此急救必须及时和迅速。心跳、呼吸骤停的急救,简称心肺复苏,通常采用人工胸外挤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具体救护步骤: 1、估计环境:发现病人倒地后,首先确认环境安全,口述说明:“现场环境安全”(远离危险因素,保证被救者及施救者安全) 2、判断意识:双腿分开跪下,两膝与肩平开,左膝与病人右肩同一线上,双手轻轻拍打病人双肩,同时在病人双耳大声交替呼唤病人,“喂!您怎么啦?”如病人对呼唤和轻拍没反应,可判断病人无意识。 3、立即呼救:发现病人无反应后立即请求周围人援助,高声呼救:“快来人啊,有人晕倒了”。接着拨打急救电话120急救电话,同时要求打完电话后返回一同抢救病人。(援助人拨打急救电话后,立即回来帮忙,不可以打完电话后走掉。) 4、救护体位:检查病人体位是否正常,摆正病人体位,将患者 置于复苏体位。如患者是俯卧或侧卧位,迅速跪在患者身体一侧,

一手固定其颈后部,另一手固体其一侧腋部(适用于颈椎损伤)或髋部(适用于胸椎或腰椎损伤),搬动病人或是翻转体位时,应按照“原木”样将患者整体翻动,让伤病人成为仰卧位(脸朝上),即头、颈、肩、腰、髋必须同在一条轴线上,同时转动,避免身体扭曲,以防造成脊柱脊髓损伤。对于意识不清者,应仰卧在坚实的平面上(如水泥地面等),而不应是软床或沙发,头部不得高于胸部。 5、判断有无呼吸:检查判断病人是否有自主呼吸,立即将一侧耳部贴近患者的口鼻部,通过一听、二看、三感觉来判断患者有无呼吸。判断时间不得超过10秒钟,计数方法为:1001、1002、1003、1004……1010。 一看即用眼睛观察患者胸部有无起伏运动。 二听即用耳朵听患者是否有呼吸音。 三感觉即用面颊感觉患者是否有气流呼出。 6、判断是否有颈动脉搏动: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从气管正中环状软骨划向近侧颈动脉搏动处,确定有无搏动(数1001、1002、1003、1004、1005判断5秒以上10秒以下) 7、打开气道:用最快的时间,先将病人衣领口、腰带等解开,当心搏停止后,全身肌张力下降,包括咽部肌张力下降,导致舌后坠,造成气道梗阻。如将下颌前推移,可使舌体离开咽喉部;同时头部后伸可使气道开放。如发现口腔内有异物,如食物、呕吐物、血块脱落的牙齿、泥沙、假牙等,均应尽快用手帕或毛巾

心肺复苏CPR操作规程

CPR操作 一、目的:心肺复苏是针对心跳呼吸骤停的危急重症患者采取的抢救措施, 其目的是开放气道重建呼吸与循环,操作前进行评估。(1、通过实施CPR,促进建立患者的循环和呼吸功能。2、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 二、评估:1.确认环境是否安全。2.事发现场排除障碍物。3.判断病人无反映 且没有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 4.判断病人无颈动脉搏动。 5.评估患者的卧位,置患者于复苏体位 三、准备:护士要求着装整齐动作迅速沉着稳重 四、用物:根据事发现场的情况就地准备 五、环境:将患者置于安全的环境便于操作。 六、卧位:患者仰卧于地面或硬板上。 七、操作:看到有人晕倒立即前往,操作前评估环境,环境安全无障碍物,操作 者位于患者右侧靠近患者,双腿跪地,左膝与患者肩平齐两膝与肩同寛,判断患者有无意识丧失的同时迅速观察患者的呼吸,对双耳拍双肩呼喊患者要求做到轻拍重喊(同志同志你怎么了),求救(请旁边的女士帮我打一下120这里有病人需要急救。如为病房内:王丽你怎么了,某某,王丽出现呼吸骤停你快去叫一下医生将就把急救车推过来),判断呼吸情况协助病人于复苏体位头颈躯干伸直无弯曲双手放于膝盖的两侧,解开衣服松开腰带充分暴露胸部,判断颈动脉搏动中指食指置于(相当于男性喉结旁两横指处时间5-10秒:01、02…)无颈动脉搏动进行胸外按压(按压的部位为胸骨中下三分之一处,男性病人为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女性病人为胸骨下切迹上两横指处,要求双手重叠十指相扣手指离开胸部,双肘关节垂直利用上身的重量垂直,迅速,有力的下压,用力均匀,放松时掌跟应紧跟胸壁使胸廓完全回弹,按压次数30次,按压频率大于每分钟100次,按压深度大于五厘米),开放气道:仰头抬颌法,清理口鼻腔异物、分泌物若有假牙应取下,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吹气两次每次为1-2秒,吹气量以见胸廓起伏要求捏鼻翼口包严,吹气间隙松鼻翼,重复胸外心脏按压及人工呼吸,按压与吹气的比例为30:2做5个循环时间不超过2分钟,5个循环结束后再次复测颈动脉搏动,若触及到颈动脉搏动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散大的瞳孔缩小,面色肢端转红心肺复苏有效等待下一步的生命支持(如为病房内则为:进一步配合医生的抢救整理床单位垫枕头),若未触及颈动脉搏动患者自主呼吸未恢复继续行心肺复苏术。 流程:评估环境—位于患者右侧—判断患者有无意识—轻拍重喊—求救—协助 病人于复苏体位—解开衣服松开腰带—判断颈动脉搏动—无颈动脉搏动进行胸外按压—开放气道—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按压与吹气的比例为30:2做5个循环时间不超过2分钟—复测颈动脉搏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