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反映:当前就业难与用工难并存的就业结构性矛盾凸显应引起重视
基层反映:农民转移就业呈现三大结构性“短板”矛盾
![基层反映:农民转移就业呈现三大结构性“短板”矛盾](https://img.taocdn.com/s3/m/4e01b3a471fe910ef12df895.png)
优质文档在您身边/双击可除基层反映:农民转移就业呈现三大结构性“短板”矛盾今天,好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基层反映:农民转移就业呈现三大结构性“短板”矛盾》范文,供大家在撰写基层反映、社情民意或问题转报时参考使用!正文如下:农民转移就业是推进城乡统筹就业的重要组织部分,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农民转移劳动力的人数日渐增多。
当前,农民转移就业呈现三大结构性“短板”矛盾,亟需重视。
一、结构性“短板”突出一是劳动力素质结构与产业转型升级就业岗位要求矛盾凸显。
农民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心理适应能力差、思想观念落后,基本上只能从事传统的交通运输业、建筑业以及较低层次的服务业,难以进入较高层次的产业,严重阻碍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质量。
二是农民技能水平较低,难以适应转移就业工作需要。
从目前输出的人员看,普遍存在着文化素质低、无职业技能的现象,这样在就业中就失去了竞争力,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粗放的、繁重简单体力劳动,劳动报酬低,学不到技术,在市场竞争中将逐渐被淘汰。
三是企业“招工难”与劳动者“求职难”并存。
随着各地产业转型升级,企业对员工的专业技术、文化素质等要求相应提高。
导致企业需求和劳动者之间难以匹配。
农民的择业观与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矛盾并存。
二、对策建议一是提高劳动力的整体素质和技能。
开展实效化培训提升能力,对转移进城农民的家庭成员、年龄结构、民族成份、文化基础、个人特长和基本技能等方面的要素做到全方位了解,统筹考虑转移农民的意愿,根据城镇的就业岗位和空间,提出适合转移对象的就业方向和配套政策,积极开展简单、管用的各类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提升转移农民的基本就业能力。
对于创业能力较强的转移农民,提供创业培训、项目开发、小额贷款、创业见习、跟踪服务相结合的”一站式”就业服务,帮助转移进城农民主动适应城镇就业环境,做到转移一户、就业一户、稳定一户、增收一户。
二是解决“用工荒”问题。
根据经济与产业结构发展趋势和规律,制定用人计划、招聘计划;充分尊重劳动者劳动权益,满足劳动者精神与文化需求,做到工资留人、感情留人、机制留人;根据市场人才需求制定与开展人才培训与教育工作,培养社会真正所需要的人才。
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681c0772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05.png)
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就业困难人员指的是在就业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障碍的群体,包括毕业生、下岗职工、农民工、残疾人、城乡困难人员等。
他们就业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岗位匹配问题、教育资源不足、资金短缺以及职业技能不适应现代化生产要求。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帮助他们实现就业。
岗位匹配问题是就业困难人员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一方面,现代化生产要求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者,而就业困难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学历往往与之不匹配,导致他们无法找到合适的岗位。
由于就业岗位的稀缺性,使得竞争激烈,就业困难人员往往在面试和选拔过程中处于劣势地位。
针对岗位匹配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
就业困难人员应该根据自身的教育背景、兴趣和特长,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并获得就业指导机构的指导和帮助,以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政府和社会组织应该加大对就业指导机构的支持力度,提高其服务质量和水平。
加强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
就业困难人员应该通过职业培训和技能提高,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政府应该加大对职业培训机构的投入,提供更多的职业培训岗位,确保培训质量和效果。
企业也应该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加强就业服务和资源共享。
政府应该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服务,建立健全的就业服务机制,为他们提供职业介绍、岗位匹配、劳动法律咨询等一站式服务。
政府还应该加强对就业资源的整合和分享,建立就业信息平台,并与各类用人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
教育资源不足也是就业困难人员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在我国,教育资源普遍偏向于城市,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这导致农民工、农村留守儿童等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前景受到严重影响。
针对教育资源不足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加大教育投入力度。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设施。
还应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支持,建立完善的留守儿童教育体系,保障他们的学习权益。
当前我国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d010ace3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8e.png)
当前我国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业形势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然而,尽管我国就业政策不断完善和优化,但仍然存在一些主要问题。
本文将探讨当前我国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我们深入了解就业困境提供思路。
一、就业结构失衡我国就业结构存在失衡现象,表现为城乡就业差距、行业和职业分布不均等问题。
首先,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乡就业差距逐渐扩大。
农民工等人士往往在城市面临就业困境,而城市地区则存在用工荒的情况。
其次,行业和职业分布不均衡也是当前就业结构失衡的体现。
如今,一些传统行业逐渐衰退,而新兴行业和高科技产业就业机会相对增多。
然而,由于技能匹配不足和人才供需不平衡等原因,导致就业岗位难以满足就业者的需求,造成不少人才流失。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一直是我国就业问题的突出矛盾之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大量的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但对应的就业岗位并没有同步增加。
这就导致了激烈的竞争和就业形势的严峻性。
高校毕业生就业困境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一些大城市就业机会较少,而中小城市或者农村地区的岗位相对丰富,但由于就业者偏好大城市就业,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竞争激烈;另一方面,由于教育与就业的脱节,一些毕业生技能缺乏实践经验,导致就业能力不足。
三、就业人群与岗位需求不匹配我国就业市场存在着就业人群与岗位需求不匹配的问题,这也是当前就业困境的根本原因之一。
一方面,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畅导致了就业需求与供给的不匹配。
求职者难以准确了解到就业市场的需求情况,往往导致了职业选择不当。
另一方面,缺乏全面了解就业标准和技能需求的机构和制度,也导致了技能培训与市场需求的脱节。
一些技能急需的岗位却缺乏适应的人才,而一些非技能型的工作却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填补。
四、就业环境不良就业环境的不良也是当前我国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就业环境主要包括劳动保障和社会保障等方面。
当前稳就业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当前稳就业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a51e7a8c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11.png)
当前稳就业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就业问题一直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目前,中国的就业形势整体稳中有升,但也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深刻分析当前稳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
一、当前稳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1. 就业需求与供给不匹配目前,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存在着就业需求与供给不匹配的问题。
一方面,一些产业和企业面临用工短缺的情况,另一方面,一些求职者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这种不匹配导致了劳动力资源的浪费,也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2. 劳动力结构不合理我国劳动力结构的不合理也是当前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之一。
随着经济的转型升级,一些传统行业的需求逐渐减少,而一些新兴产业的需求却不断增加。
但是,很多人并没有及时跟进这种变化,导致了一些行业的用工短缺,同时也造成了一些人员的下岗失业。
3. 职业技能不足当前,我国的教育体制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一些学生在校期间并没有学到实用的职业技能,导致了他们在就业过程中处于劣势地位。
这种现象既影响了个人的就业前景,也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发展。
4. 定岗用工难一些企业面临的困境是,找到了合适的员工,却在定岗用工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
一方面,一些员工在工作中表现不佳或者缺乏职业素养,另一方面,一些企业的用工流程不够顺畅,导致了定岗用工的难度增加。
二、对策建议1. 加强对就业市场的监测和预测为了解决劳动力市场的不匹配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对就业市场的监测和预测,及时了解各个行业的用工需求以及劳动力资源的供给状况。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调整劳动力结构,促进就业稳定。
2. 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融合发展为了提高人才的就业竞争力,我们需要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的融合发展,培养更多具有实用技能的人才。
同时,也需要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机会和就业机会。
3. 完善职业培训体系为了弥补劳动力市场中存在的技能缺口,我们需要完善职业培训体系,提升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水平。
就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困难和建议
![就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困难和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233d7675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c3.png)
就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困难和建议就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困难和建议引言:在当前全球就业形势不稳定的情况下,就业工作成为很多人关注的焦点。
然而,就业工作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困难,这不仅给求职者带来压力,也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本文将重点探讨就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困难,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一、主要问题困难:1.就业岗位短缺:就业岗位短缺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和产业结构调整,很多行业面临就业困局。
尤其是年轻人,由于缺乏经验和技能,更容易受到影响。
2.低薪待遇:很多就业岗位薪资待遇低,难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尤其是在一线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和房价让人们面临着经济压力。
低薪待遇也会导致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动力下降。
3.就业歧视和不公平:就业歧视和不公平是一个存在已久的问题。
性别、年龄、种族等因素往往成为影响就业和晋升的因素,这种歧视的存在严重阻碍了人们的职业发展。
4.缺乏职业发展机会:很多人发现,尽管他们已经进入了某个行业,但是没有得到进一步的职业发展机会。
这会导致人们职业不满意和士气低下。
二、解决建议:1.改善教育体系:为了应对就业岗位短缺问题,有必要改善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
加强职业教育,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技能培训,使毕业生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2.促进创业就业:为了缓解就业岗位短缺问题,政府应该加大对创业就业的支持力度。
鼓励创新创业,提供投资支持、税收优惠等政策,帮助创业者解决创业资金和市场推广等问题。
3.加强职业培训:为了提高就业者的技能水平和竞争力,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大对职业培训的投入。
建立职业培训中心,提供多种培训课程,帮助就业者提升技能和晋升机会。
4.建立公平的招聘机制:为了消除就业歧视和不公平,有必要建立公平的招聘机制。
明确禁止任何形式的歧视行为,并加强监管和处罚力度。
同时,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
5.加强劳动保障政策:为了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和保障权益,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强劳动保障政策。
把做好就业工作摆到突出位置多渠道创造就业岗位
![把做好就业工作摆到突出位置多渠道创造就业岗位](https://img.taocdn.com/s3/m/408b89135901020207409c7f.png)
把做好就业工作摆到突出位置多渠道创造就业岗位作者:来源:《社会与公益》2018年第04期要把做好就业工作摆到突出位置,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化解产能过剩中出现的下岗再就业工作。
现在,多数高校毕业生都想在大城市就业,找不到工作也在城里漂着,处理不好容易形成社会风险。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落实已有的政策和措施,努力创造就业岗位,尽力吸纳更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同时引导和鼓励他们到基层和中西部地区就业创业。
化解产能过剩也会导致部分职工下岗失业,要做好社会政策托底工作,保障基本生活,同时谋划在先,加强技能培训,促进转岗就业。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12月10日)就业,牵动着千家万户的生活。
当前,我国就业工作面临总体就业压力大和结构性劳动力短缺、人才匮乏的突出矛盾。
一些沿海地区还面临流动人口比重大、周期性劳动力短缺和劳动力过剩交替出现的问题。
我国劳动人口众多,又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如果就业问题处理不好,就会造成严重社会问题。
所以,我们必须统筹抓好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就业工作,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着力在提高就业质量、提高劳动人口尤其是就业困难人口就业能力、改善创业环境上下功夫,建立全员培训制度,引导劳动力适应和促进企业实现转型升级。
《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的讲话》(2012年12月7日-11日)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根本要靠发展。
要切实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加强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工作,搞好职业技能培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缓解结构性失业问题。
在天津考察时的讲话(2013年5月14日、15日),《人民日报》2013年5月16日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老工业基地前些年下岗人员相对集中,党和政府要切实关心他们及其家庭的工作和生活,加强社区服务特别是针对老年人的服务,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让在就业创业上需要帮助的群众都得到帮助、在生活上需要保障的群众都得到保障。
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供需失衡与结构性矛盾
![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供需失衡与结构性矛盾](https://img.taocdn.com/s3/m/a2b423e4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b4.png)
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供需失衡与结构性矛盾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就业市场供需不平衡、毕业生人数增长与就业岗位不足的矛盾、高质量就业岗位竞争激烈、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以及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偏差等方面分析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就业市场供需不平衡目前,中国就业市场存在严重的供需不平衡现象。
一方面,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给就业市场带来巨大压力;另一方面,许多企业和职位面临人才紧缺的状况。
这种供需不平衡现象主要由以下原因导致:1.1 毕业生人数增长与就业岗位不足的矛盾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而就业岗位的增长却相对缓慢。
这就导致了就业岗位不足,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大的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增加就业岗位:政府和企业应共同努力,扩大就业规模,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2.提高毕业生素质:高校应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3.加强就业指导:高校应提供更加全面的就业指导服务,帮助学生了解市场需求,提高就业成功率。
1.2 高质量就业岗位竞争激烈在就业市场上,高质量就业岗位往往吸引了大量毕业生的关注。
然而,由于竞争激烈,很多毕业生难以获得这些岗位的机会。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提高学校品牌:高校应加强自身品牌建设,提高学校声誉和影响力,增加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2.加强实习:高校应积极推进实习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
通过实习,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行业和企业,提高自身能力,增加就业竞争力。
3.鼓励学生创业:政府和高校应积极鼓励大学生创业,提供创业扶持政策。
通过创业,不仅可以解决就业问题,还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二、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当前,中国就业市场还存在严重的结构性矛盾。
一方面,一些地区和行业人才过剩,导致竞争激烈;另一方面,一些地区和行业急需人才,却难以吸引到足够的毕业生。
基层反映:妥善解决当前农民工养老困局应引起重视
![基层反映:妥善解决当前农民工养老困局应引起重视](https://img.taocdn.com/s3/m/bff776ff0b1c59eef9c7b472.png)
基层反映:妥善解决当前农民工养老困局应引起重视今天,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基层反映:妥善解决当前农民工养老困局应引起重视》范文,供各人在撰写下层反应、社情民意或问题转报时参考使用!正文如下: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历程的加速,农民工步队敏捷扩大,对都会做出了孝敬,但面对着生存环境恶劣、生存无保障的逆境,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成为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要害。
目前,农民工参加城镇社保有居民养老保险和职工养老保险两种选择,但在养老保险的实际缴纳中还存在很多题目,如住民保险报酬低难保障、职工保险门槛高耗费多,社保转移接续难农民工参保积极性差,企业为降低成本回避参保等,亟待采取有效步伐予以办理。
一是推动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笼罩更多的农民工。
一方面要在财力可蒙受范畴内,进步养老金补贴额度、适度进步住民参保缴费尺度,从而真正进步住民养老保险报酬,增强其吸引力。
另一方面,要在不断进步农民工收入水平、稳固就业岗亭的底子上,逐步改革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在提高社保统筹条理的同时,完善城镇养老保险在差别地区、不同制度之间转移不断措施,减少农民工异地活动的停滞。
此外,还应尽快推进城镇职工与城乡住民养老保险的衔接,方便农民工等群体在城乡间不断、转移保险关系,打通城乡居民以个体户或灵活就业人员的方式自愿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通道。
二是健全激励机制进步养老金报酬。
进一步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使个人的基础养老金待遇与参保历年的缴费更精密地挂钩。
为此,可借鉴德国等发达国家的相干履历,根据参保人每年的缴费程度,确定参保人在该年的养老金权柄得分。
同时,鼓励城镇非正规就业的农民以折扣缴费率到场底子养老保险,确保他们的基础养老金权柄不受活动的影响。
三是推行农民工养老保险分层分类保障机制。
将稳定就业的农民工纳入现行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使稳定就业的农民工可以或许享受其报酬;对不稳定就业的农民工可以在现行制度框架内引入过渡性的措施,养老保险先建个人账户,不建社会统筹,实行过渡性的个人账户制度,在基础养老金实验天下统筹之后,再考虑如何将农民工逐步纳入统一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
我国当前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我国当前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6e3598d5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71.png)
我国当前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我国当前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尽管我国在就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主要问题需要解决。
本文将重点讨论我国当前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我国就业问题的主要矛盾是就业供求结构不匹配。
一方面,许多大学生毕业后往往面临着就业难的困境,而另一方面,一些企业和产业则面临着用工荒的问题。
这种结构性失衡导致了我们常常听到的“人有工作难找,企业有人才难招”的现象。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以下对策:第一,加强教育与职业需求的对接。
在教育体系中,应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鼓励学生在学习期间更多地与企业进行接触,了解市场需求。
大学与企业之间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就业指导,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第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中小企业是我国就业的主要来源,但由于资源和资金的限制,很多中小企业难以承担高昂的劳动力成本。
政府可以通过减税、减免社会保险费等方式,降低企业用工的成本,鼓励中小企业扩大招聘规模。
同时,可以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更多的创业支持和服务,鼓励更多的创业者加入到创业浪潮中。
第三,加强职业培训与转岗服务。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技术的发展,许多传统行业就业岗位逐渐减少,但新兴行业和新技术相关的就业机会却不断增加。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使其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同时,建立完善的转岗服务体系,为失业者提供重新就业的机会和支持。
第四,加强薪酬分配制度的改革。
当前我国的收入分配问题突出,高收入人群的收入增长迅速,而低收入和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增速偏低。
在就业领域,这种现象表现为劳动者工资增长缓慢,特别是一些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工资水平相对较低。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需要改革薪酬分配制度,推动工资正常增长,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同时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劳动者提供更好的福利和保障。
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01f83b0c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8c.png)
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就业一直都是一个社会问题的焦点之一,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就业问题也愈发突出。
本文将从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两个方面展开探讨。
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一、就业压力大: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着不稳定的经营环境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许多企业财务困难,裁员甚至倒闭成为常态。
同时,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等新就业群体持续增多,给就业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二、结构性就业问题:许多企业面临的是紧缺人才与普遍性人才混合的矛盾。
大量高学历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但他们的专业技能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不匹配现象。
而普通工人和农民工等人群在技能和素质方面也面临严重不足的问题。
三、劳动力流动性差:就业问题不仅仅局限于城市,农村也存在相当规模的就业问题。
但由于户籍限制、就业机会少等原因,农村劳动力流动性较差,导致部分农村劳动力长期闲置。
同时,在城市中,劳动力流动也受到诸多限制,使得一些地区劳动力供需失衡。
四、就业歧视问题:很多职场中依然存在性别歧视、年龄歧视等问题。
女性在就业机会、晋升机会和薪酬待遇方面往往面临着更大的困境。
年长者及退休军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也常常遭受雇主的歧视。
面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对策来解决:一、鼓励创业:政府应该为中小型企业提供更多的扶持政策,包括财政补贴、减免税收、创业帮扶等。
同时,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提高创业成功率。
二、教育改革: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适应性,注重职业教育培养,弥补高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之间的鸿沟。
加强技能培训,提高普通工人和农民工的技能水平。
三、加强劳动力流动:通过取消户籍限制、推动城乡一体化以及完善公共交通等措施,提高劳动力的流动性,使劳动力供需能更好地匹配,减少地域差异。
四、加强法律保障:加强对就业歧视行为的法律监督和制裁,确保劳动者的权益得到保护。
积极推进平等就业,鼓励多元化发展,消除性别、年龄等歧视。
五、优化就业服务:建立健全的就业服务机构,提供就业咨询、职业规划、岗位推介等全方位的服务,帮助劳动者更好地顺利就业。
我国当前就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当前就业存在的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ca7cb35f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eb.png)
我国当前就业存在的问题一、就业压力和结构性矛盾我国当前就业局势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首先,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给就业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每年都有大量的高校毕业生涌入劳动力市场,但岗位供应却相对有限。
这导致很多毕业生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并增加了社会稳定风险。
其次,产能过剩导致了部分传统行业的裁员潮。
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调整,一些行业面临转型或淘汰的命运,大量失去工作机会的职工需要重新寻找就业出路。
然而,在经济下行周期中,新兴产业发展速度无法满足已散失岗位人员再就业需求。
二、薪资水平与收入分配不均衡当前我国薪资水平虽然整体呈现上涨趋势,但仍存在较大差距。
尤其是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企事业单位与民营企事业单位之间等方面存在明显收入差异。
首先,在城乡之间存在明显收入差距。
城市居民的收入普遍较高,而农村地区的居民则相对较低。
这导致了一部分劳动者为了谋求更好的生活条件而流动到城市,加大了城市就业压力。
其次,不同地区之间也存在着明显差异。
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东部沿海和中西部内陆之间等各自具有不同程度的薪资差距。
这种差距造成了资源配置不均衡,并影响人口流动与经济发展。
最后,企事业单位与民营企事业单位之间也存在收入差异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以及制度性因素,国有企事业单位往往享受着更多福利和待遇,而私营企事业单位则面临经营压力较大、员工福利水平相对偏低等问题。
三、就业结构矛盾及技能匹配当前我国就业结构矛盾突出,表现为需求结构和供给结构不匹配。
一方面,在高技能工人需求量增加的同时,缺乏相关技术技能人才;另一方面,则是大量过剩劳动力老龄化进程加快。
这导致一些高技能岗位长期招工难、高薪岗位多外来人员填补,而低端就业市场竞争激烈。
首先,我国当前所面临的制造业转型升级以及新兴产业崛起过程中,对高技能人才有着迫切需求。
然而,在技术变革和行业升级时期,相关技术手段和经验要求发生较大变化。
很多传统工人由于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在职能调整或企业裁撤时都需要再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
基层反映:当前就业难与用工难并存的就业结构性矛盾凸显应引起重视
![基层反映:当前就业难与用工难并存的就业结构性矛盾凸显应引起重视](https://img.taocdn.com/s3/m/12dc69bddd36a32d72758105.png)
基层反映:当前就业难与用工难并存的就业结构性矛盾凸显应引起重视今天,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基层反映:当前就业难与用工难并存的就业结构性矛盾凸显应引起重视》范文,供各人在撰写下层反应、社情民意或问题转报时参考使用!正文如下:近年来,各地用工荒征象越来越凸显,企业高薪聘请却无就业职员能操岗的场合排场,显现出大量的屯子剩余劳动力、大学毕业生及低学历劳动者就业困难。
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就业结构性抵牾凸显,已经成为当前就业与用工面对的一大困难,以我市为例,截至目前我市登记失业人员3034人,企业登记岗位需求约 9765人。
为此,基层建议,从根本上调整就业难与用工难并存的就业结构性矛盾问题应偏重从调解产业结构、改变人才布局等方面入手,从根本上破解二者并存困难。
一、原因分析一是岗位需求与人力供应立室度差。
由于财产结构调整、产品转型升级、外贸形势变革等缘故原由,用人需求变革速度快,技能劳动者和专业技术职员的供求缺口较大,加之,人才供应布局变革慢,劳动者能力素质与企业岗亭需求不符,导致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的立室度差距越来越大。
二是教育体制改革滞后导致人才造就与市场需求不顺应。
每年人力资源市场中,近1/2求职者为大学毕业生,而在当前工业化中期阶段,中低端加工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用人比重不停维持在六成以上,人才供需难以对接。
部分劳动者尤其是大学毕业生缺乏正确的职业定位和对自身的专业、素质、求职期望和市场需求还存在肯定差距。
三是企业用工成本的承受力与劳动者高期望值之间的矛盾导致供求两边难以对接。
一方面,社会工种薪酬体系不完备,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社会底层劳动群体的工资待遇低、工作环境恶劣,社会地位低,求职者多数不肯从事这类工作;另一方面,工人工资增长和企业承受能力存在抵牾,导致中小企业和大型劳动麋集企业的普工短缺。
二、对策建议一是产业结构调整向服务业倾斜。
第一,推动生存性当代服务业生长,如电子商务、社区服务、家庭服务、健康服务、养老服务等,形成放开搞活就业搀扶的相干政策。
基层反映:当前就业创业形势面临几大困境亟待引起重视
![基层反映:当前就业创业形势面临几大困境亟待引起重视](https://img.taocdn.com/s3/m/eb89b651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7d.png)
基层反映:当前就业创业形势面临几大困境亟待引起重视当前就业创业形势面临几大困境亟待引起重视当前,我国就业创业形势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和挑战,这些困境不仅严重影响了毕业生就业、劳动力转移就业、农民工就业等多个群体的就业情况,同时也对整个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为了解决就业问题,必须正视当前存在的几大困境,引起广泛的重视,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就业形势面临着结构性矛盾。
一方面,一些传统行业受到市场的不断萎缩和技术进步的冲击,出现了大规模的产能过剩和裁员潮。
例如,近年来,我国煤炭、钢铁、石油等行业连续发生大规模裁员。
另一方面,新兴产业和新型经济形态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就业岗位,但这些岗位的供需结构并不完全匹配。
比如,信息技术、互联网等行业的迅速发展,给求职者提供了新的机会,但由于技能需求与人才供给之间的矛盾,造成了相关行业的人才断层,岗位无人问津。
其次,劳动力市场体系仍存在不完善的问题,影响了就业需求和供给的有效对接。
在就业需求方面,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岗位需求,这就要求求职者具备灵活多样的就业技能。
然而,由于职业教育体系的不完善,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的情况屡见不鲜。
而在就业供给方面,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对称、交流不便,导致求职者和雇主之间的信息障碍,使就业过程变得低效和效果不佳。
再次,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失业风险与稳定就业之间的矛盾突出。
一方面,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部分劳动者所在产业或企业出现了资源和产能的过剩,导致失业增加。
另一方面,稳定就业是我国创业就业政策的一大目标,然而新兴产业和创业机会的增加并不能稳定性的提供工作机会,失业风险仍然存在。
同时,一些创业者由于市场竞争和经营风险的问题,也可能会面临就业困境。
最后,农民工就业问题依然严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大批农民涌入城市寻求就业机会,农民工成为了城市劳动力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城市就业过程中,农民工面临的问题依然突出。
就业工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就业工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d94a8c4f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67.png)
就业工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就业工作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然而,在当前社会环境下,就业工作仍然面临许多问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现阶段我国就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主要问题分析1. 就业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带来了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但由于教育培训体系滞后等原因,劳动力市场供需结构未能良好匹配。
高科技产业职位需求增长较快,但人才短缺;传统行业岗位减少导致大量外流劳动力。
2. 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近年来高校毕业生规模逐年扩大,同时市场对其岗位需求并没有同步增长。
这导致了很多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或从事低薪职位。
3. 农民工待遇不公平农民工是我国城镇化过程中重要劳动力来源。
然而,在其中仍然存在违法用工、拖欠工资、缺乏社会保障等问题,这些都造成了农民工的权益受损。
三、对策建议1. 优化就业结构政府应加强与高校对接,推动教育体系向产业需求转变。
鼓励人才流动和跨行业转岗,提供相关培训服务。
调整职业教育资源配置,加强技术技能培训,以满足市场的多元化需求。
2. 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引导机制高校应加强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展实习实训项目,并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机制。
同时提供创新创业支持政策和平台,引导和激励更多的毕业生自主创业。
3. 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政府应严格执行劳动法律法规,并建立健全涉及农民工利益保护的监管机制。
促进集体谈判机制发展,在凝聚各方力量的同时维护农民工正当权益。
落实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提升农民工待遇水平。
四、对策的落实和评估政府部门应具体制定相关政策文件,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对策的顺利推进。
同时应建立监测机制,及时了解对策执行效果,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
五、结论就业工作是社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当前我国在就业结构合理性、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以及农民工权益保护方面都存在问题。
通过优化就业结构、完善高校毕业生引导机制以及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等措施可以有效缓解这些问题,并为实现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我国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db455b6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c2.png)
我国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我国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虽然我国取得了许多就业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主要问题。
本文将就我国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我国就业问题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就业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大多数就业机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制造业和建筑业。
这导致了我国劳动力市场过于依赖这些行业,同时在其他行业,特别是新兴技术和服务业方面出现就业岗位相对匮乏的情况。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鼓励和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其次,我国就业问题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是就业形势的不稳定性。
由于全球经济的波动以及技术进步的不断推进,许多传统行业面临转型和淘汰的风险,这给一些人带来了就业压力和困难。
为了应对这种不稳定性,政府应加强职业培训和技术更新,帮助劳动者提高技能水平,适应新的经济环境。
此外,政府还应加强就业保障和社会救助制度的建设,及时帮助那些失去工作的人找到新的就业机会。
第三,我国就业问题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是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失衡。
虽然我国有大量的劳动力资源,但是在某些地区和行业中,劳动力供应过剩,而在其他地区和行业中,劳动力需求相对不足。
这导致了一些地区劳动力就业困难,而另一些地区却出现了用工紧张的情况。
应对这个问题,政府应加强地区间和行业间劳动力资源的协调和调配,鼓励劳动力流动,促进就业机会的均衡分布。
最后,我国就业问题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是就业机会的质量不高。
虽然就业机会总体上有所增加,但是很多就业岗位的薪资待遇低,工作条件差,缺乏发展空间和保障。
为了提高就业机会的质量,政府应采取措施鼓励企业提高员工的薪资待遇,改善工作条件,提供培训和晋升机会。
此外,政府还应加大对创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和扶持政策。
综上所述,我国就业问题存在一些主要问题,包括就业结构不合理、就业形势的不稳定性、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失衡和就业机会的质量不高。
关于招工难与就业难结构性矛盾的调查与对策分析
![关于招工难与就业难结构性矛盾的调查与对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5bf735f02d276a201292e6f.png)
关于招工难与就业难结构性矛盾的调查与对策分析关于****招工难与就业难结构性矛盾的调查与对策分析一、企业“招工难”,劳动者“求职难”现状近两年来,我们通过企业招工实践,特别针对企业用工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了解到,众多用工企业普遍反映,现在企业招工越来越难,召开专场招聘洽谈会,往往是招工单位提供的就业岗位比求职者还多。
招聘的岗位包括车、铣、刨、磨、钳、焊、水暖、电等技术工人,建筑工程师,装修工程师,物业管理人员,电子厂、食品厂、化工厂普通工人,业务人员,酒店饭店服务人员,保安,保洁,家政等。
当前在人力资源市场求职有工作经验的技术工人数量不多,能够留得住,用得上,能吃苦的熟练工就更少了。
针对企业“招工难”劳动者“求职难”的现状,在2021年1月至3月,对我县辖区内所有的农村劳动力,进行了认真细致地调查摸底。
通过此次活动了解到,县共有农村人口数是***,农村劳动力***人,其中从事农业生产***人,累计转移就业***人,未就业***人;在转移就业人群中就地转移***人,劳务输出***人;转移就业女性***人。
另外,深入本地及京津廊等地大型企业和劳务派遣机构,开拓和收集用工岗位。
在2021年3月31日举办“搭建劳务对接平台,帮您尽早实现就业”为主题的春风行动专场人力资源洽谈会,提供就业岗位***个,共***余人参加,有就业意向的****,达成就业协议的***人。
通过不懈的努力,截止到1至7月份我县就业转移达到***人.其中,就地转移1890人,异地转移3540人;新增就业岗位2100个。
近日,针对本县开发区内部分企业反映招工难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和走访企业等形式,对部分企业的用工需求状况进行了调查。
现将调查结果汇总如下:单位名称总计合计岗位需求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工人普通工人在以上人员需求中,专业技术人员占需求的5%,要求大专以上学历;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技术工人包括质检员、化验员、印刷员、技术员、焊工、电工、车工,占需求的18.8%,要求一般为中专或中技学历,有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普工为车间操作工,占需求的76.2%,初中以上学历即可。
我国当前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我国当前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e1966c4c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93.png)
我国当前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一、我国当前就业的主要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业形势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尽管近年来我国取得了较大的就业成果,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1. 产能过剩导致部分行业岗位减少由于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结构性矛盾加剧,我国出现了产能过剩的情况。
这导致某些传统行业岗位减少甚至消失,给相关从业人员带来了就业压力。
2.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较大高校扩招政策带来众多毕业生,但市场对人才需求并不足够。
很多大学生面临着找不到满意工作、工资水平低等问题。
其中一个原因是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在校期间缺乏实践经验和职场技能培养。
3. 农村转移劳动力安置困难为促进城乡差距缩小和农民增收,我国推行农村转移劳动力政策。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依然面临安置困难、就业机会不足等问题,导致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较大。
4. 信息不对称加剧结构性失业由于地区差异和行业结构调整,信息不对称成为造成结构性失业的主要原因。
工作岗位信息缺乏透明度,求职者往往面临着找不到合适的岗位或错过合适岗位的情况。
二、针对我国当前就业问题的对策1. 加强产能优化与转型升级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和推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减少因产能过剩而导致的就业压力。
同时加大新兴产业发展力度,在科技领域提供更多创新型岗位。
2. 推进教育与人才需求相协调加强高校与企事业单位之间沟通合作,确定市场需求,并将其纳入课程设置。
鼓励高校提供实践机会和实训课程,使学生获得更广泛的职场技能培养。
此外也应加强对中等职业教育以及技术工人培养的支持和倡导。
3. 完善城乡劳动力市场秩序建立健全农村转移劳动力安置机制,通过提供技能培训、创业扶持、社保确权等措施,加强对农民工的帮扶和引导。
同时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村地区发展产业与吸纳就业岗位。
4. 加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提高求职者获取岗位信息的渠道和透明度。
鼓励企事业单位及时向社会发布招聘信息,并建立信用评价体系以规范招聘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质文档在您身边/双击可除基层反映:当前就业难与用工难并存的就业结构性矛盾凸显应引起重视
今天,好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基层反映:当前就业难与用工难并存的就业结构性矛盾凸显应引起重视》范文,供大家在撰写基层反映、社情民意或问题转报时参考使用!正文如下:
近年来,各地用工荒现象越来越凸显,企业高薪聘请却无就业人员能操岗的局面,显现出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学毕业生及低学历劳动者就业困难。
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就业结构性矛盾凸显,已经成为当前就业与用工面临的一大难题,以我市为例,截至目前我市登记失业人员3034人,企业登记岗位需求约9765人。
为此,基层建议,从根本上调整就业难与用工难并存的就业结构性矛盾问题应着重从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人才结构等方面入手,从根本上破解二者并存难题。
一、原因分析
??? 一是岗位需求与人力供给匹配度差。
由于产业结构调整、产品转型升级、外贸形势变化等原因,用人需求变化速度快,技能劳动者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供求缺口较大,加之,人才供给结构变化慢,劳动者能力素质与企业岗位需求不符,导致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的匹配度差距越来越大。
二是教育体制改革滞后导致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不适应。
每年人力资源市场中,近1/2求职者为大学毕业生,而在当前工业化中期阶段,中低端加工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用人比重一直维持在六成以上,人才供需难以对接。
部分劳动者尤其是大学毕业生缺乏正确的职业定位和对自身的专业、素质、求职期望和市场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三是企业用工成本的承受力与劳动者高期望值之间的矛盾导致供求双方难以对接。
一方面,社会工种薪酬体系不完整,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社会底层劳动群体的工资待遇低、工作环境恶劣,社会地位低,求职者多数不愿从事这类工作;另一方面,工人工资增长和企业承受能力存在矛盾,导致中小企业和大型劳动密集企业的普工短缺。
二、对策建议
一是产业结构调整向服务业倾斜。
第一,推动生活性现代服务业发展,如电子商务、社区服务、家庭服务、健康服务、养老服务等,形成放开搞活就业扶持的相关政策。
第二,大力发展生产性现代服务业,如研发、信息、科技、物流、金融、咨询等智力密集型领域,实施创新研发带动大学生就业的政策。
第三,落实工商登记、财政支持、金融信贷、税收减免等相关扶持政策,主动跟进就业和社会保险政策,在小额贷款、就业资金扶持、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营造良好条件,引导劳动者就业创业。
二是教育培训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
第一,进一步提高农民工的整体素质,提高在职员工的技能尤其是技术人员和管理者的水平,造就高素质的产业大军。
第二,重视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建立系统化的人才培养制度,构建从中职、专科、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各个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第三,加大企业参与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