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会“偷懒”的教师》读后感
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读后感
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读后感第一篇: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读后感《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读后感洪燕如一直以来,我都认为我是一个很负责任的班主任,但是我觉得很累。
我每天早上到学校要先去教室点名,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没有问题督促学生学习。
每一个上午和下午几乎都是很紧张的度过,只要孩子们在学校,心就不敢有丝毫放松,半点懈怠,惟恐孩子们再有点什么问题,等什么时候,孩子们全部离开学校回家了,心才会踏实下来。
今天,在尖峰这群执着、创新的老师们的影响下,我反思自己这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历程,发现每天都是在重复昨天的故事。
这一段时间我一口气读完了《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我欣喜若狂,我很庆幸自己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让我重燃学习、奋斗的热情。
它里面有段话:?很多时候,我们总想管住学生,因此,当我们管不住学生的时候,我们总是想方设法去制定规章制度,想方设法去说服压制,想方设法去各个击破。
但是,我们从没想过:管不住,是不是我们的管理方式有问题,是不是一开始我们的管理方向就错了??这段话,让我陷入深深的思索,难道是我的管理方式有问题,或者是一开始我的管理方向就错了?学生并不需要老师盯死看牢,很多时候,他们自己知道管理自己,自己知道教育自己。
只是我们做班主任的不信任,总以为他们离开了班主任就不行。
这也让我深刻意识到自己的大包大揽,累着,但是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
?一个人成长的动力源于内心的需求和渴望,而不仅仅是教师的指引和鼓励。
?是的,对于我的学生们,如果都能有了这种动力,我想我真的可以做个可以?偷懒?的班主任。
?我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的本质是影响,而不是说教、批评和指责。
只有尊重学生,依靠学生,相信学生,发动学生,你才能够达到师生成长的双赢境界。
无论是谁,无论面对谁,如果发现错了,如果感觉不对了,?勇敢、及时地转变工作思路?是对人、对己负责,会少走许多弯路,会让我们的工作更加得心应手。
第二篇:《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读后感《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读后感在外行人看来,小学教师可谓是一份轻松的职业,每天三节课,两个小时的时间,上完课在办公室改改作业,聊聊天。
《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读后感
《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读后感《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是一本关于教育的书籍,作者通过描述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的故事,探讨了教育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
我曾经一直认为,作为一名教育者,应该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时间来教育学生。
然而,这本书告诉我,偷懒也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智慧的表现。
这位班主任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找到教育的关键点,避免了过度的教授知识。
他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能够自己探索和发现知识。
这种偷懒的方式实际上是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这本书还提醒我,不要陷入教育的功利主义漩涡。
现今社会普遍存在功利教育的现象,只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位班主任告诉我们,教育应该是全面的,要培养学生的品德、情感、智力和体魄,而不仅仅是追求高分。
此外,这本书还告诉我,在教育中,我们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和尊重。
学生是有思想的个体,他们需要被尊重、被倾听。
只有在一种自由的、平等的教育环境下,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真正地去爱学习。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在教育中的作为和观念。
我决定改变过去单一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
我也会更加尊重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自由,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总的来说,《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这本书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教育读物。
它提醒我们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而不仅仅是应付考试。
我相信,我们只有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才能培养出真正有创造力和才华的人才。
“懒”教师教出“勤”学生
“懒”教师教出“勤”学生懒教师教出勤学生教师是学校中最重要的一环,他们的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业成绩和成长发展。
有些教师却表现出懒散敷衍的态度,导致教育质量下降、学生缺乏动力。
就在这些懒教师中,也有一些教出了勤奋学生,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本文将就“懒”教师教出“勤”学生这一现象展开探讨。
我们需要明确懒教师的表现。
懒教师通常表现出对教学内容不上心,课堂教学枯燥乏味,缺乏创新和激情,布置作业不及时不认真,对学生的问题不耐烦甚至敷衍了事。
这些表现让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从而影响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
一些学生却能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脱颖而出,取得优异的成绩,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其实,关键在于学生自身的勤奋和毅力。
一个勤奋的学生可以在任何环境下都能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他们会自主阅读相关资料,主动请教其他老师或同学,努力完成作业和课外练习,保持不懈的学习劲头,这样的学生无论遇到怎样的老师,都能保持较高的学习效果。
懒教师教出勤学生也与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些学生在家庭教育的熏陶下,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坚定的学习目标。
他们的家庭环境可能更加关注学业成绩,家长可能更多地参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建立起了对学习的积极态度和自律意识。
这些学生在家庭的影响下,对学业有着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因此在学校里无论遇到怎样的老师都能坚持自己的学习方式。
懒教师教出勤学生与学生自身的品质也有很大的关系。
勤奋、刻苦、自律的学生不仅在学业上取得好成绩,在学校生活中也能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尊重和喜爱。
这些学生在学校和老师的眼中都有着良好的形象,老师也更加愿意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这些学生无论遇到怎样的老师都能保持良好的学习效果。
懒教师教出勤学生终究只是极个别现象,我们不能因为这样的学生的存在而对懒教师的教育态度姑息迁就。
反而,我们应该深刻反思懒教师的存在对学生的影响。
懒教师的出现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更会影响学生成长期的发展,可能会使一些本来有着优秀潜质的学生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为社会和国家的未来培养了一些不合格的人才。
《藤野先生》读后感15篇
《藤野先生》读后感15篇《藤野先生》读后感1藤野先生是一个其貌不扬有些猥琐的老师,在鲁迅的记忆里,他十分值得敬重。
他的全名叫藤野严九郎,由于我并不了解这几字在日文中的意义,所以略过。
开始的时候,鲁迅从几个老生那儿听说,藤野先生曾因为穿衣“模糊”被人错认成扒手,他的形象并不好,当我看到这段文字时,心中不面对他生了些厌恶。
或许,藤野严九郎对于初来咋到的鲁迅,他的这种不拘小节,也不是鲁迅所喜爱的,就如“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课堂没戴领结。
”“到了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当中”。
读到这里,我不禁感叹:这不拘小节的藤野先生竟能够待在一堆骨头之中,他对解剖学的热情还真是不一般呢。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
”具体的对话描写,隐含了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注,没想到,在他大大咧咧的外表下,还饱含对学生的关心啊。
读到这里,我对他先前的讨厌开始被冲淡了。
“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藤野先生对少年鲁迅真是关怀倍至啊!他并没有鲁迅来自于当时弱小的中国而歧视他,而是以恩师的方式对待学生。
后来鲁迅因看过许多战争实录,被那一声声刺耳的“万岁”改变了学医救国的主意。
“每当夜间疲倦,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是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这段话具体地写出了一个场景:在夜深人静的子时,鲁迅先生正在挥毫泼墨写着那些批判社会的黑暗的文字,人已困乏,却在抬头见看见了当年恩师栩栩如生的照片,内心的火被藤野先生点燃,鲁迅带着对恩师的眷恋,继续提笔痛斥世上的一切不平。
《藤野先生》读后感2藤野先生,是鲁迅在异国他乡最关心他的一个人,一位恩师,藤野先生,是鲁迅的老师之中,最令他感激,给他鼓励的一个。
因为没有忘了藤野,因此鲁迅中年后才会写下《藤野先生》这篇__;因为没有忘了藤野,鲁迅才得以有毅力继续不断地写下为“正人君子”所深恶痛疾的__。
《藤野先生》读后感
《藤野先生》读后感藤野先生,他是一位平凡的的老师,也因此成为了一位不平凡的人。
八字胡须,鼻梁上驾着一副眼镜,深邃的眼睛中蕴藏着智慧与力量,一看就饱读诗书,知书达理,博学多才。
他是大文豪鲁迅最敬佩的一位老师。
他个子不高,可是他高尚的品质,使他的形象在我心目中显得高大起来。
他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从鲁迅记录的一件小事中我们足以看出他的教学严谨。
有一次鲁迅把一条血管的位置稍稍画偏了一点,这点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错误,也没能逃出藤野先生的慧眼,他还特地叫来了鲁迅,指出这个错误。
如果我也能想藤野先生一样的细心,做事谨慎,那么粗心大意,丢三落四的毛病早就没有了。
最使我敬仰的就是藤野先生的彬彬有礼,待人永远保守,从不性别歧视任何人,他没因为鲁迅就是中国人而有不公平的待遇,反而主动协助鲁迅自学,利用自己并不多的休息时间,冷静的帮忙他修正讲义。
与文中视中国就是弱国,中国人都就是低能儿的日本人构成了独特的对照。
这个思想没影响至藤野先生。
不管别人的目光与否异样,猜忌,他一如既往固守着自己的原则。
依旧笑脸迎人,依旧用抑扬顿挫的冷静地传授题目。
当时正值年轻气盛的鲁迅,在日本一次看影片时,看到几个中国人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观看的一群中国人竟都鼓起掌来,高呼“万岁!”这一幕深深触动了鲁迅的心,也是从这一刻起,他醒悟过来,明白过来,解救中国人混沌的灵魂比治疗肉体上的创伤更加重要,更加迫切。
那一刻他就决定毅然放弃学医,回到祖国,用一杆钢笔,来唤醒仍旧麻木不仁的国人。
在日本,鲁迅唯一不忍心的就是他最尊敬的老师——藤野先生。
鲁迅把他的照相摆在墙上。
每当夜间疲惫,正想要贪心时,藤野先生黑瘦的面貌,抑扬顿挫的教导,种种在日本的事迹,便都显露在他的脑海中。
给与鲁迅拍下去的勇气和决意。
在我们漫长的学习生涯中,有人会时刻在我们身边,伴随着我们成长,他们,就是最敬爱的老师。
从小学,甚至从幼儿园开始,我们就已经接触到一位又一位老师。
偷懒,班主任的艺术
“偷懒”——浅谈班主任的智慧黄石七中陈实班主任老师聚在一起闲谈时总会不约而同的抱怨:当班主任实在是太苦、太累、太烦!的确,现今社会教师的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班主任要担当的角色也越来越多:管家、财务、安保……似乎总有干不完的事,总有说不完的话。
那该怎么办?必须从繁重的工作中寻找一条自我减负的捷径,在工作中学会“偷懒”,做一个智慧型“懒班主任”。
想“懒”先得“勤”:规范开头俗话说:“好的开始,成功的一半。
”在班主任管理中也是如此:开学初的管理尤为重要。
管得好,班级容易走上正轨,反之就会留下长期“隐患”。
所以,开学初班主任要“勤”一些,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提出具体的规范要求,并注意跟进。
这个跟进也要注意技巧,不要事事跟,时时跟。
班主任提出规范要求的目的是学生自觉遵守,而不是被动执行。
试想一个班主任天天亲临一线去督做操,去查卫生,这表面看上去是老师不辞辛劳,实际上学生的自觉性被磨灭了,依赖性到培养了。
所以,“勤”遥在控,偶尔现身。
不抓则以,抓之必“狠”。
以后的工作当然不能停留在“手段”上,而是要做到学生心里,要师生达成共识。
到时候即使你不说什么,一个眼神他就“心领神会”“不好意思”了。
想“懒”还得“教”:培养帮手班主任的身份就是一个“智慧”的合作者,班内所有的人都是班主任管班的助手。
自习、课堂、课间那是学习委员的事,两操、活动、集会那是体育委员的事,学生出勤到位,那是纪律委员的事,班会、班级的情况总结,那是常务班长的事,至于团员考评和志愿服务性工作那是团支书和支部委员的事。
学生能做的学生做,组长不做;组长能做组长做,班长不做;班长能做的班长做,班主任不做,班长不会做的班主任指导做,学生和班长都不能做的班主任才做。
充分发挥民主,放手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锻炼的机会。
只要有事情,就会有干部专管,总之,事事有人做,事事有人管、人人都奉献,个个有舞台。
而班主任的常规班级管理任务只有一个——设计一个有本班特色的班委会,培训一群能办事的帮手,想“懒”就得“放”:宽容理解“放”就是放手、放心。
教师启启示 苦干不如巧干 ——《做一个会“偷懒“的教师》读后感
苦干不如巧干——《做一个会“偷懒”的教师》读后感网上有这样一则打油诗,相信一定会引起做教师的共鸣:教师育人终日疲惫,学生告状回回都对;工资不高还要交税,从早到晚比牛还累;一日三餐时间不对,一时一刻不敢离位;下班不休还要开会,迎接检查让人崩溃;天天学习不懂社会,晋升职称回回被退;抛家舍业愧对长辈,囊中羞涩见人惭愧;百姓还说我们受贿,青春年华如此狼狈。
作为一位在教学一线奋战着的老师,这首打油诗真的引起了我的共鸣,非常理解当今教师的辛苦。
但问题是:如此的忙碌是否都有意义和必要?难道就真的不能过一种轻松完整的幸福教育生活吗?苦苦寻觅着,不经意间从当当网新书目录中看到《做一个会"偷懒"的教师》,立即引起了我的兴趣,收藏,下单,订购,货到,付款,终于,一本正式的图书握于手中,封面如此简洁省事,上白下黄,中间书名,左上角两行小字:通俗使用的全国中小学一线教师培训用书,生动智慧的教师案头必备的实战指导手册。
作者常作印是一位全国优秀语文教师,省名师,“教改新势力的代表人物,本土教育变革的领跑者。
”的确是一位实力派!苦干不如巧干,“偷懒”是个好习惯。
《做一个会"偷懒"的教师》的精髓在于使你变成一位“懒教师”。
全书以宏大的视角、新颖的观点、典型的案例,总结了一系列可供老师们学习借鉴的“偷懒”通则和方法。
这些智慧的“懒”方法,可以使你的工作更加轻松自如、事半功倍。
在仔细阅读和认真实践中,你会发现自己不知不觉中变成了优秀的“懒”教师。
这不仅是一本写给一线教师的书,对于任何需要充电学习、提升工作效率、改善生活质量的人来说,它都大有裨益。
就拿自己先开刀:一周要上一个年级九个班的正常教学,周课时18节,(最多时达24节),还要带2节课外兴趣小组,还要写教案,教后记,教学博客,每周一次集体说课,每周要听课,还要组织本学科有学生参与的活动,有时要承担公开课(或校级或市级或省级,那备课量自然层层递进),再加上学校开会,上级要检查卫生诸如此类,在莫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忙的“焦头烂额”,累的“身心憔悴”:身累、心累、脑累。
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读后感
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读后感今天看到一本书叫《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这个题目一下吸引住了我,班主任很累,谁不想做一个能偷懒又能管好班级的班主任呀。
怀着好奇的心情我开始阅读了这本书。
书中一位老师说,他管理学生的成功经验在于放手。
对于这位老师的说法我也赞同。
我也曾经尝试过放手,但是效果不理想。
比如每天的值日,我开始时让学生按组值日,我给学生分了名单,五个人一组,开始时我天天盯着他们,他们来晚了的,看到老师在感觉不好意思,第二次就不敢来晚了,看了两周以后,我觉得可以放手了,放手一周后,感觉还可以,我不禁慨叹:学生真是大了呀,知道什么时候该自己值日了,不用老师操心了。
但好景不长,我放手后的第二周,值日生来报告说谁谁谁来晚了没值日,这怎么办呢,我找他们谈话,他们也知道这样不好,但是下次还这样,没有真正把自己当作班级的小主人。
我分析原因,可能是我没有看的过,于是我只好天天再看着学生值日,我的管理又回到了原点。
在我看着下,学生的情况有所好转,但我确实感觉好累,感觉放手只是我的愿望而已,现在学生值日时我不是从头到尾地看着,而是到时间的时候自己去看一下,学生看到老师来了,一切主动性就会加强。
这样一段时间后,老师可以不定时地进行偷懒,偶尔一两天没看,学生也会好好值日,但确实不能时间长,长了学生知道了就不好,又回归到原来了。
所以我的放手没有成功,但是也让自己找到了稍微可以休息一下的方法。
通过这件事我认识到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教育,但是他们成长的动力源于内心的需求和渴望,教育的本质是影响,而不是说教,批评和指导。
我也认识到,教育最根本的任务并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教会他们如何做人。
我还认识到:老师不是万能的,老师只不过是学生成长路上的一个参考、一个路标。
我开始做事时和学生商量,从根本上看学生的需求,学生需要的管理方式,学生看到老师尊重他们,他们也很愿意给老师支招,帮助老师共同管理班级,当学生自己的方法采纳后,他们会觉得自己也给班级出了力,会自觉地遵守老师规定的制度,老师也可以省心很多,所以我自己认为老师偷懒的方法是放手,但放手的方式必须合理,让学生愿意主动往老师的圈子里钻,这样管理班级会省心点。
苦干不如巧干 ——《做一个会“偷懒“的教师》读后感
苦干不如巧干——《做一个会“偷懒”的教师》读后感教师育人终日疲惫,学生告状回回都对;工资不高还要交税,从早到晚比牛还累;一日三餐时间不对,一时一刻不敢离位;下班不休还要开会,迎接检查让人崩溃;天天学习不懂社会,晋升职称回回被退;抛家舍业愧对长辈,囊中羞涩见人惭愧;百姓还说我们受贿,青春年华如此狼狈。
作为一位在教学一线奋战着的老师,这首打油诗真的引起了我的共鸣,非常理解当今教师的辛苦。
但问题是:如此的忙碌是否都有意义和必要?难道就真的不能过一种轻松完整的幸福教育生活吗?苦苦寻觅着,不经意间从当当网新书目录中看到《做一个会"偷懒"的教师》,立即引起了我的兴趣,收藏,下单,订购,货到,付款,终于,一本正式的图书握于手中,封面如此简洁省事,上白下黄,中间书名,左上角两行小字:通俗使用的全国中小学一线教师培训用书,生动智慧的教师案头必备的实战指导手册。
作者常作印是一位全国优秀语文教师,省名师,“教改新势力的代表人物,本土教育变革的领跑者。
”的确是一位实力派!苦干不如巧干,“偷懒”是个好习惯。
《做一个会"偷懒"的教师》的精髓在于使你变成一位“懒教师”。
全书以宏大的视角、新颖的观点、典型的案例,总结了一系列可供老师们学习借鉴的“偷懒”通则和方法。
这些智慧的“懒”方法,可以使你的工作更加轻松自如、事半功倍。
在仔细阅读和认真实践中,你会发现自己不知不觉中变成了优秀的“懒”教师。
这不仅是一本写给一线教师的书,对于任何需要充电学习、提升工作效率、改善生活质量的人来说,它都大有裨益。
就拿自己先开刀:一周要上一个年级九个班的正常教学,周课时18节,(最多时达24节),还要带2节课外兴趣小组,还要写教案,教后记,教学博客,每周一次集体说课,每周要听课,还要组织本学科有学生参与的活动,有时要承担公开课(或校级或市级或省级,那备课量自然层层递进),再加上学校开会,上级要检查卫生诸如此类,在莫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忙的“焦头烂额”,累的“身心憔悴”:身累、心累、脑累。
《优秀教师悄悄在做的那些事儿》读后感
《优秀教师悄悄在做的那些事儿》读后感《优秀教师悄悄在做的那些事儿》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优秀教师悄悄在做的那些事儿》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优秀教师悄悄在做的那些事儿》读后感篇1最近读了《优秀教师悄悄在做的那些事儿》,这本书讲的是书中详细地介绍了那些优秀教师无私奉献、默默耕耘的事迹。
直截了当地告诉那些想要确切了解优秀教师本质的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成为最优秀教师的要素,不是教学中那些技术层面的东西,而是能有效地赢得学生注意、尊重、倾心的人品。
这本书中写道的“尊重每一个学生”、“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爱有其道”等让我印象最深刻,让我受益匪浅,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意以下几方面:一、要有崇高的师德。
没有崇高的师德,哪怕再高的学历和知识也是不够的,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应该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用自己的好思想、好道德、好作风为学生树立榜样。
在班级尤其是班主任教师,他的言行对学生影响更是相当深远的。
所以,教师是一个职业,更是一种责任。
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转接者。
二、要有深厚的业务知识。
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教师,不但要有崇高的师德,还要有深厚而扎实的专业知识。
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充实自己,拓宽知识视野,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较高的威信。
三、做人比做事更重要,要做事,先做人,做好工作固然重要但为人之道才是根本。
有德的人才可以把事作对,有了好的人品做保证,做人才有底气,做事才会正气。
做人要时刻保持一颗自律的心,看到自己的不足,守住自己的道德准则,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生活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你付出多少,变会得到多少,若你没有得到那便是付出的不够,我们不该去埋怨别人,更不该起埋怨人生。
《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读后感
《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读后感
《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是一本畅销书,它讲述了一个班主任如何巧妙地“偷懒”,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故事。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和思考。
首先,这本书告诉我们,作为班主任,我们不必要时刻操心学生的一切事务。
我们应该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权利。
一个班主任应该是一个引导者和指导者,而不是一个铁腕的控制者。
通过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
其次,这本书还告诉我们,班主任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学习并不只是为了应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热爱。
一个好的班主任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引导他们发展自己的优势,培养他们的个人能力。
只有当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并乐于参与时,他们才能真正获得成长与发展。
最后,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作为班主任的责任和使命。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抱有一颗发自内心的爱心和责任心。
我们应该关心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并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和挫折。
只有真正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让他们在学习中成长并取得成功。
总的来说,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作为一个教师,我们应该努力成为一个引导者和榜样,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和空间,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并关心每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学生的未来铺就坚实的基础。
陈鹤琴怎样做幼儿园教师读后感
陈鹤琴怎样做幼儿园教师读后感第一篇亲爱的朋友们,我最近读了陈鹤琴先生的《怎样做幼儿园教师》,真的是感触良多,忍不住来和你们分享分享。
一翻开这本书,就好像走进了一个充满爱和智慧的世界。
陈鹤琴先生用他那亲切又实在的话语,告诉我们做幼儿园教师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
他说幼儿园教师要有爱心,这可不是嘴上说说的那种。
得是打心眼里喜欢孩子,能看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不管他们是调皮捣蛋还是乖巧懂事。
我就想啊,这得多难啊,可再一琢磨,要是没有这份爱,怎么能在孩子们哭闹、捣乱的时候还保持耐心呢?还有啊,教师得有观察力。
要像个侦探一样,时刻留意孩子们的一举一动,从他们的小动作、小表情里读懂他们的心思。
这可太有意思了,感觉就像是在和孩子们玩一场无声的猜谜游戏。
另外,陈先生还强调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和多样的教学方法。
不能总是老一套,得跟上时代的步伐,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
这让我明白了,做幼儿园教师可不能偷懒,得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读完这本书,我就觉得自己责任重大,但又充满了动力。
我要努力成为像陈鹤琴先生说的那样的好老师,给孩子们一个快乐又有收获的童年!怎么样,朋友们,你们是不是也对这本书感兴趣啦?第二篇嗨,小伙伴们!今天我要和你们聊聊我读陈鹤琴《怎样做幼儿园教师》的感受。
你们知道吗?一开始读这本书,我就被陈鹤琴先生的观点深深吸引了。
他说幼儿园教师就像是孩子们的“第二母亲”,这可把我吓了一跳,心想这责任也太大了吧。
但仔细想想,还真是这么回事。
我们得照顾孩子们的生活起居,关心他们的心情变化,这可不比当妈轻松。
而且啊,陈先生还提到教师要会“玩”。
不是瞎玩,是要带着孩子们有目的、有意义地玩。
这可让我开了窍,原来玩也能这么有学问。
还有一个让我印象特别深的地方,就是教师要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不能用一个标准去衡量他们。
有的孩子活泼好动,有的孩子安静内向,我们都得接受并且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幼儿园教师这个职业有了全新的认识。
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读后感范文
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读后感范文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读后感范文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读后感范文1一个能干的班主任,不必事事都亲自动手。
管得过死,你就会再班上创造出一大批依赖性强而创造性和独立性差的班干部,最后是累了自己,害了学生。
学生缺乏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最后使班主任自己陷于杂务,疲惫不堪。
衡量一种教育机制是否进步、科学,关键看它是否存在这样一条渠道,让所有学生都得到教育和锻炼。
书中介绍了一种教育理念,那就是纯粹靠学生干部管理班级,不是真正自主化教育管理的班级,那不过是班主任的管理任务由学生干部代为完成而已。
只有全部学生参与管理,才是真正的自主化教育管理。
没有人天生就是做干部的料子,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岗位实践受到锻炼,这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岗位能够锻炼人。
很多时候,并不是学生没有这个才能,而是我们没有给他们这个位置,给他们这种锻炼的机会。
让所有的学生得到锻炼,这样孩子们才会更好地融入这个班级。
学生喜欢接受新生事物,当传统的班干部管理体制习以为常之后,来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每个人的积极性都会非常高。
()在书中介绍了一些班干部培养的方法,如集体培训、一对一培训、书目培训及现场培训。
而这些周密详细的班干部培训工作,可以让班级管理越来越容易,鼓励学生从台下走到台上去,实现从卑怯到成功的一个小小飞跃,表扬与鼓励是很好的武器,同时增强竞争意识,引导学生参加班干部的评选活动,让他们展现出一个领导团队的光辉。
学习魏书生《如何当好班主任》心得体会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读班主任兵法有感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读后感范文2一、学会放手班主任工作累,往往是因为我们把所有的事情都包揽在自己身上,事事担心,处处小心,总不放心学生怕学生做不好,于是变成了真正的班爸班妈。
不但自己累,学生也没一点自理能力,不是有句话叫‘懒娘生个勤孩子吗?’所以放开你的手,充分地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给他们动脑动手的空间,并加以合理的引导,他们会创造出你想象不到的结果。
懒惰的老师班主任发言稿
懒惰的老师班主任发言稿各位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班主任XXX老师。
在这个美好的时刻,我想要和大家谈一谈一个很重要的话题——懒惰。
我知道,我们都不喜欢被说成是懒惰的人,但有时候我们不得不面对自己的懒惰,正视它,然后努力克服它。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懒惰是什么。
懒惰不仅仅是指不肯劳动或做事情,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对自己、对学习、对生活的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懒惰会让我们错过很多机会,让我们在成长的路上迈不出脚步,让我们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
懒惰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是我们不能前行的根本原因。
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曾说过:“生活在世上的每一个人都有工作和责任,只有勤奋才能化解困难。
”是的,勤奋是成功的基石,懒惰则是失败的导火索。
勤奋的人可以克服困难、实现梦想,而懒惰的人则只会原地踏步,甚至倒退。
因此,我们必须意识到懒惰带来的后果是多么严重,我们也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去战胜它。
在学习方面,懒惰往往是我们无法取得好成绩的原因之一。
在学校,我们每天都要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知识,但如果我们总是抱着懒散的态度去对待学习,那么我们毫无疑问是在浪费时间。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很快,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学习新知识,那么我们就很容易被社会淘汰。
因此,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努力克服懒惰,认真学习每一门功课,才能取得好的成绩,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生活方面,懒惰也会给我们带来很多麻烦。
不爱整理自己的房间,不爱按时起床,不爱锻炼身体……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都会在不经意间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
懒惰会让我们错过很多美好的事物,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杂乱无章,让我们的身体变得越来越不健康。
因此,我们也必须在生活中克服懒惰,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在人际关系方面,懒惰同样会让我们失去很多的朋友,让我们与他人产生隔阂。
因为懒惰的人往往都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维护自己的人际关系,他们只会顾及自己,而忽视他人。
《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读后感
《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读后感
在阅读了《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之后,我深刻体会到一个合格的班主任不仅需要关心和关爱学生,还需要懂得适当的放手和放松。
在工作中,有时候过度的担心和控制反而可能适得其反,让学生失去自主性和创造力。
在文章中,所描述的会偷懒的班主任,通过巧妙的方式和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培养了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我觉得作为一个班主任,灵活的思维和方法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
在适当的时候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和成长,也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同时,班主任也应该拥有团结和支持学生的心态,不把学生当作单纯的学习工具,而是将他们看作个体,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幸福。
综合来说,《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这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启发,让我意识到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应该是一个懂得适时放松和放手的领导者,引导学生获得真正的成长和自由。
《藤野先生》读后感_4
《藤野先生》读后感《藤野先生》读后感1人的一生面临着很多的选择,在无数的选择中,生命长河也源源不断地流过。
每一次选择都像从河岸边拾起一只贝壳,你会有所感悟。
《藤野先生》中鲁迅的弃医从文固然是令人为难的选择,陶渊明的归隐山林也是他的选择……。
在我的生活中也存在着许多的选择。
幼年时的玩具的选择对于我来说就是天大的事,每每从玩具店经过,我便要求爸妈给我买玩具,可只能选择一样,我瞧瞧着,瞧瞧那,再瞅瞅那,实在难以选择。
着番情景唯有用”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来形容,而偏偏”两者不可兼得。
我虽无”舍生取义”的断然。
但也终究选择了自我的最爱。
我学会了选择也无非从着开始。
稍大写后,上了学,难免回遇到选择题,选择,选择,其基本可是是像这些选择题一般。
满眼的A,B,C,D就等着你如何选择。
应对这种选择,凭你的不再是自我的最爱,它靠的是运用知识,思想,用智慧,遇到这种选择,唯好好的动一番脑子才是上策。
平时常说”机会靠自我机把握”着着实不错,上次有个语文作文竞赛,教师要求想参加的把__交给他,我一向在犹豫,交还是不叫交,不交了有太可惜,着可是一个大好机会,可我又怕丢人现眼,念头一向在不交与交的海岸边徘徊。
直到最终,我爷没交,应对参加与不参加,我选择了放弃这个机会,着纯属我头脑发热,做了错误的选择………在生活中,还需要选择如何交朋友,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要慎重选择,若为以后想想,等到中考,那又是一次超难的选择……人生总有许多的选择,记住必须慎重,理智,做出最好的选择!应对选择,你该怎样办《藤野先生》读后感2老师的一生总是使自己大量燃烧滴下些蜡油,再以哪些蜡油将烛身固定,然后便慢慢地放出光亮,并在光亮跳动时剪短烛芯,贡献一分又一分的生命。
然后便淡淡地消逝,熄灭……藤野先生独有的是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
他的生活如此奔腾不息,又如此清澈。
因此他成了鲁迅的“第一老师”,他给了鲁迅勇气,让他煽动自己的羽翅飞向自己的天空,鼓励着他的爱国精神。
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优秀读后感8篇
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优秀读后感8篇【篇一:做一个会“偷懒”的班主任读后感】都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在学校里官位虽小,但责任重大:既要管学生,又要应对家长;既要管学生校内纪律,又要关心学生在家表现;除了班级纪律管理、思想教育,还要具体督促检查甚至还要抓学生各学科成绩……真所谓“班主任工作是个筐,什么内容都要往里装!”身为年轻的班主任,我感到自己做的还不够好,所以利用假期给自己充充电,向名师学习。
李镇西老师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被誉为“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
本书是李镇西老师从教30年来,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的精华集萃。
在阅读的过程中,处处都能感受到李老师的教育智慧,以及对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本书共有五辑,我最喜欢也印象最深的是第四辑引导学生自我管理。
李老师提出要解放班主任,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自我管理。
他认为班主任大可不必面面俱到,越俎代庖,应该放手让学生学会自己管理班级,处理班级事务。
在这方面我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总是事无巨细,很多事情总是不放心孩子们去做。
当然,李老师面对得是初高中学生,而我面对得是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孩子年龄较小,但在一些方面还是可以慢慢放手。
李老师还提出,要发挥所有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管理者。
在新接手一个班,为了引导学生的集体意识,李老师会提出这样三个问题:一、大家是否希望自己的班级是最好、最优秀的班集体?二、为了实现这一愿望,每个人应不应该努力客服自身的缺点?三、要克服缺点,班级需不需要制订一些规章制度?通过这三个问题,班规已不再是班主任强加“条条框框”,而成为学生集体的要求。
这样巧妙的引导学生把老师对学生的管理要求当做自己的愿望提出来,使班级纪律在学生心目中不是“班主任对我的要求”而是“我对自己的约束”。
接着,李老师又会问如下问题:一、以后班级里出现违纪现象时,你希望李老师怎么办?二、当你犯了错误时你希望李老师怎么办?李老师希望借学生的口,说出自己想要制订的班规,这正是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教育的艺术和理想境界:“教师的聪明才智在于,使学生不感觉到他事无巨细都在管束着他们和形成主义的监督他们,使孩子们把教师的意图当做自己的意图提出来并加以实行。
心安即是归处教师读后感
心安即是归处教师读后感《心安即是归处教师读后感》篇一读了《心安即是归处》这本书后,我这个学生对教师这个角色有了新的思考。
“心安即是归处”,这几个字听起来就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
教师啊,就像一群在知识海洋里划船的领航员。
我想起我们的班主任,他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老黄牛,每天早早地来到学校,很晚才离开。
有时候,他在讲台上讲得唾沫星子乱飞,我们就在下面偷偷笑,觉得他有点滑稽。
可是现在想想,他那是把知识像倒水一样往我们这些小杯子里灌呢。
在这本书里提到教师的安心之处在于看到学生的成长。
我就想啊,我们这些学生有时候可真不让老师省心。
就拿上次考试来说吧,我们班的成绩那叫一个“惨不忍睹”。
我都能看到老师脸上的乌云密布,当时我就想,完了完了,老师肯定要大发雷霆了。
可是他呢,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心平气和地给我们分析问题。
也许在那一刻,他也在寻找自己的心安吧。
他要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可能一时解气,但对我们的学习并没有帮助。
他得让自己心安,才能更好地带领我们进步。
教师的工作可能不像外人看起来那么光鲜亮丽。
他们有时候要面对调皮捣蛋的学生,就像面对一群调皮的小猴子,上蹿下跳的。
他们还得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家长沟通,和其他老师协作。
有时候我觉得老师像个超人,什么都能搞定。
但他们也是普通人啊,也会有烦恼,也会有迷茫的时候。
我就想,要是我是老师,可能早就“撂挑子”不干了。
可他们却能坚守在这个岗位上,可能就是因为他们在学生的成长中找到了心安之处吧。
可是我又有点疑惑,是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在这份工作中找到心安呢?我看有些老师总是很疲惫,也许他们还没有找到那个让自己心安的点。
是因为学生的成绩?还是因为和学生之间缺乏真正的沟通呢?我觉得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学校这个小社会里,教师的心安好像和我们学生紧紧相连。
我们努力学习,取得进步的时候,老师的脸上就会露出欣慰的笑容,那时候,他们是不是就觉得心安了呢?就像农民看到自己辛勤耕种的土地里长出茁壮的庄稼一样。
学校偷懒反思总结报告
学校偷懒反思总结报告背景学校偷懒问题一直以来都存在,这是一种严重的管理问题,不仅会影响学校的声誉,还会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鉴于此,我们进行了对学校偷懒问题的反思,并总结了一些解决方案。
问题根源分析学校偷懒现象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引起的:内部管理不善学校的内部管理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
领导层追求名利,忽视教育质量,从而使得学校整体管理松懈。
考勤制度不严格,教职员工的工作效率下降,导致了学校的教育质量下滑。
缺乏激励机制学校缺乏对教职员工的激励机制。
教师的工资待遇普遍较低,缺乏激励教育教学的动力,一些教职员工对工作缺乏热情,出现偷懒的现象。
缺乏监督机制学校的监督机制不完善,缺乏对教职员工的监督。
学校对于教师的工作情况了解不够,无法及时发现问题和采取措施。
同时,学生对于教师的监督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反思与总结在反思学校偷懒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意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性:提升管理水平学校应加强对管理层的培训,提高管理水平。
管理者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建立严格的教职员工考勤制度,提高工作效率。
完善激励机制学校应建立多元化的激励机制,提高教职员工的工资待遇,同时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职业发展,激励他们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加强教师监督学校应建立完善的教师监督机制,定期对教师进行考核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教学中的问题。
同时,学生和家长也应加强对教师的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学校。
解决方案为了解决学校偷懒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个解决方案:完善管理体系学校应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明确领导层的责任和义务,加强对教职员工的管理和考勤监督。
制定严格的考勤制度,建立奖惩机制,激励教职员工提高工作效率。
加强师资培养学校应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
通过提供专业的培训课程、组织教学分享和交流,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素养和职业素质,增强他们对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建立家校沟通渠道学校需要与家长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通过定期家长会、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家长对教师工作的满意度和意见建议。
《藤野先生》读后感
《藤野先生》读后感1前天开学发了新书,第一篇课文就是鲁迅的《藤野先生》,为此有点感兴趣就读了一边,感觉到有一股对教师的亲切和尊敬。
藤野先生是鲁迅的教师是一位日本人,那时的鲁迅是“留学生”,可是和他们一齐的留学生,都是以吃喝玩乐生活的,国家给他们最好的条件,可是有的学生是在那日本的樱花烂漫下度过的。
鲁迅对此做了讽刺,我也很愤怒,所以我已经和这篇__合为一体。
藤野先生是教医学的,明白日本的教师工资都是很高,可是藤野先生的生活很朴素,他的穿着、及他的一切都是那末简单随意。
可是生活随意的藤野先生,教学的职责是那么的细致,两种很矛盾的事情,成了鲜明的比较。
记得书上是这样说的,鲁迅的画图很好可是他画的血管偏移了,藤野先生给他的讲义做了左左右右的批注,对此事认真负责鲁迅也铭记在心,也看到藤野先生可是对中国人的看法。
读了《藤野先生》让我明白了教师的职责和教师的生活,也深有感悟,所以我们中学生要尊敬教师,对教师的看法也要改变,也对鲁迅回忆藤野先生做了最大的总结。
《藤野先生》读后感2在藤野先生中,鲁迅日本的医学导师藤野先生是一位不拘小节的人,“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但藤野先生对工作是十分认真的,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修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位置都要指出,另外,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以及对学生的一视同仁,这与日本学生对中国留学生的轻蔑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出藤野先生是个真正的君子。
《藤野先生》中的藤野鼓励着鲁迅从事反对封建的斗争,“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下督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了勇气于是点上一只烟,在继续为那些‘正人君子’只流所痛疾深恶的文字。
”藤野先生影响了鲁迅一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自身那近乎完美的品质。
他以平等公正、一丝不苟的为一个清国留学生改作业,连一根画错位置的血管也要替学生当面改过来;他关心学生的个体差异,听说中国人敬鬼,担心鲁迅不肯上解剖课;他尊重学生,尽管为鲁迅弃医从文感到惋惜,但理解鲁迅这位弱国子民的强国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一个会“偷懒”的教师》读后感《做一个会“偷懒”的教师》读后感1教师育人终日疲惫,学生告状回回都对;工资不高还要交税,从早到晚比牛还累;一日三餐时间不对,一时一刻不敢离位;下班不休还要开会,迎接检查让人崩溃;天天学习不懂社会,晋升职称回回被退;抛家舍业愧对长辈,囊中羞涩见人惭愧;百姓还说我们受贿,青春年华如此狼狈。
作为一位在教学一线奋战着的老师,这首打油诗真的引起了我的共鸣,非常理解当今教师的辛苦。
但问题是:如此的忙碌是否都有意义和必要?难道就真的不能过一种轻松完整的幸福教育生活吗?苦苦寻觅着,不经意间从当当网新书目录中看到《做一个会'偷懒'的教师》,立即引起了我的兴趣,收藏,下单,订购,货到,付款,终于,一本正式的图书握于手中,封面如此简洁省事,上白下黄,中间书名,左上角两行小字:通俗使用的全国中小学一线教师培训用书,生动智慧的教师案头必备的实战指导手册。
作者常作印是一位全国优秀语文教师,省名师,“教改新势力的代表人物,本土教育变革的领跑者。
”的确是一位实力派!苦干不如巧干,“偷懒”是个好习惯。
《做一个会'偷懒'的教师》的精髓在于使你变成一位“懒教师”。
全书以宏大的视角、新颖的观点、典型的案例,总结了一系列可供老师们学习借鉴的“偷懒”通则和方法。
这些智慧的“懒”方法,可以使你的工作更加轻松自如、事半功倍。
在仔细阅读和认真实践中,你会发现自己不知不觉中变成了优秀的“懒”教师。
这不仅是一本写给一线教师的书,对于任何需要充电学习、提升工作效率、改善生活质量的人来说,它都大有裨益。
就拿自己先开刀:一周要上一个年级九个班的正常教学,周课时18节,(最多时达24节),还要带2节课外兴趣小组,还要写教案,教后记,教学博客,每周一次集体说课,每周要听课,还要组织本学科有学生参与的活动,有时要承担公开课(或校级或市级或省级,那备课量自然层层递进),再加上学校开会,上级要检查卫生诸如此类,在莫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忙的“焦头烂额”,累的“身心憔悴”:身累、心累、脑累。
还有,每次考试结束,核算教绩却发现不尽人意,又难免发牢骚:我每天起早贪黑忙工作,课我上的最多,为什么教学成绩不理想呢?付出与收获为什么不成正比,这是为什么呢?“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忙得忘记为我们身上的从容、优雅、淡定的品质保鲜。
虽然我们每天像驴拉磨一样忙忙碌碌,却始终是在原地打转,每天“涛声依旧”的重复着“昨天的故事”,这是当今许多教师的生活写照,也是有点近乎残酷的社会现实。
我们许多老师的确陷入一个不能自拔的怪圈。
因为忙碌导致付出太多,一旦领导不赏识自己,同事不同情自己,学生不理解自己,有人便会产生怨恨心理,抱怨领导有眼无珠,抱怨同事没有心肝,抱怨学生不知感恩……这样的生活一天天重复,兢兢业业地苦干,最终却碌碌无为,等到年华老去,才会感到自己一生过得并不精彩。
忙者,心亡也。
太忙则心死。
教师本来应当是人类中最具思考力的群体之一,但现在教育的哀伤正在于,教育传播的主体——教师,严重缺失思考的习惯和独立思索的精神。
我们常常太忙,在不停的忙碌中忘记了一天天忙碌的理由。
其实,工作做得好不好,是要看它的结果,而不是看你有多忙。
其实,区别优秀的教师和平庸的教师,不在于教师是否天天忙碌,而在于你是否学会“偷懒”。
把事儿做在点子上,把精力用在刀刃上,而不是用在盲目的勤奋上。
闷头做事,只做不想,会使你迷失了方向,工作毫无头绪,生活杂乱无章,结果是越忙越乱,越乱越忙,不知不觉浪费掉宝贵的生命。
事事躬亲,未必是一件好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一位教授曾说:“名师”应该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会偷懒,会装傻,会踢球。
初看这些见解,有些疑惑,但细细一想,这种说法又不无道理,特别是“会偷懒”,的确是我们老师应该学会的一门教学艺术。
许多事实证明:天道有时未必酬勤。
相反,一些看起来并不勤奋的人,却比别人更成功。
苦干不如巧干,做事要学会“偷懒”。
想想自己的教学实况:所教班多,班里人多,作业批改就是一个老大难。
如果我每个班每本作业都要一一批改,恐怕我所有的课余时间都要埋头于改作业的机械劳动之中,换言之,就没有时间去进行创新性地备课,潜心反思,用心撰写博文等有价值的教学活动,但,作业又不能不布置,学生写了又不能不批改?如此尖锐的矛盾该如何解决?学做个偷懒的老师,其实是要用教育智慧来解决很现实的教学问题。
利用所教班级多的优势,可以进行“推磨批改”,一班的作业请二班的学生每人一本批改,老师要讲解标准答案,讲明批改要求,一方面,学生通过他人的作业看到了真实的作业情况,从问题中,错误中引起本人的重视,另一方面,督促自己今后的作业要书写工整,提高质量,便于他人的批改,更重要的是大举减轻了批改作业的工作量,一举三得!总之,只有从忙忙碌碌中解脱出来,你才会有时间去思考未来,才有闲暇提高生活的品质,享受人生的快乐,活得才更有意义。
善于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生活,不急躁,不匆忙,不莽撞,从容不迫,乐在工作,轻松生活。
当然,懒不是傻懒,如果你想少干,就要想出懒的方法。
要懒出风格,懒出智慧,懒出境界。
其实,“懒”从某种角度来说,他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力。
学做一个会“偷懒”的聪明教师,并不是倡议我们做一个无责任心、凡事马虎、投机取巧、弃学生不管的教师。
聪明地“偷懒”是让我们信任学生的自然学习能力与创造力,想尽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给学生展示才华的空间与舞台,让学生在参与、投入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获得更深刻的情感体验。
教师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然而一群人的力量是巨大的。
一个“懒”教师,会在课堂上抛出问题,等待学生的思考与解答,这样教师不用讲得那样辛苦,学生体会却会更深刻;一个“懒”教师,组织活动时会甘愿退居幕后,放手让学生“折腾”,教师间或充当“军师”或“裁判”的角色,学生的智慧、个性、创造力被激发……反之,如果一个教师事事放不下,事事都要自己去操劳,结果不仅自己疲于奔命,学生也会在长期“保姆式”的教育方法中学会了被动地接受与等待。
优秀的人都是会偷懒的人。
“偷懒”是一种高超的技能,是一种至高的境界,是一种绝妙的艺术。
明末清初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陆世仪说过:“善师者学逸而功倍,不善师者学劳而功半。
”在工作中找到乐趣,你不快乐,不是工作的错。
其实,“懒”,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力,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一种内在动力。
“新的学期即将开始,亲爱的老师们,准备好去做一个会偷懒的老师了吗?看看这本《做一个会“偷懒”的教师》吧,从中偷得“偷懒”的技术和艺术,“偷懒”是个好习惯。
养成这个习惯,你将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
“偷懒”是科学,是艺术,是智慧;“偷懒”是给学生施展才华机会的灵丹;“偷懒”是给教师创造休闲、放松心灵、摆脱倦怠、提高生命与教育质量的妙药。
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本领,走向“偷懒”的至高境界——“稳坐中军帐,笑看风云起”。
让我们都来做一个会“偷懒”的教师,享受生活,享受教育,享受人生!《做一个会“偷懒”的教师》读后感2《做一个会偷懒的教师》通过点评一个个教育案例,让我思考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甚至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原有的思维方式。
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中除了有爱心还要有智慧。
在爱与学生成长间有一架桥梁叫“智慧”,看了整本书后,有以下几点感想:一、做一名老师,要善于思考“要做一个善于用心的老师。
”——这是我读后感触最深的一点!这句话看似简单,其实要做到不容易。
有时候,我们老师常会好心办坏事,造成这种情况其实还是我们工作的不细致,想的不周全。
鼓励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种,尤其是对行为偏差生的鼓励,老师更应该多想想办法,多从这些孩子的角度来考虑,带着一些宽容的心态去面对这些孩子。
不能用一把尺子去丈量所有的孩子。
不妨多动动脑筋,想一些既有效又能让孩子、家长都能接受的好办法。
聪明的人其实就是善于思考的人,他们往往有良好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对于一个教师太重要了,由于教师面对的是学生。
老师在孩子们面前有年龄优势、经验优势、知识优势、权力优势,面对很多问题时省却了思考。
所以,思维定势的影响了教师的创造性思维。
因此,我们应先改变自己的思维,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变积淀在头脑中的陈旧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努力使自己成为聪明的教师。
书中一个个案例解开了深藏在我心中的困惑,我曾因为学生的问题而烦恼,我也曾因为学生的调皮而头疼,然而这一切都是教育过程中必须面临的正常问题,不要让自己的烦恼扩大,让我们坦然去面对,因为学生的生命存在着差异,我们不是要所有的孩子都长得一样高、一样强壮、一样美丽,而是与学生的原有基础相比,让每个学生的生命有所发展,而老师应该引领着我们的孩子体会自我的发展,教会学生懂得生活,拥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拥有生活、求知的能力。
王老师的话无疑为身处“迷茫”中的`我找到了方向,看到了希望和未来。
就像老师说的一样,踏踏实实上好每一堂课,认认真真对待每一次谈心,开开心心组织每一次活动,我们高兴,学生也快乐。
二、爱不是迁就,爱需要理智“热爱学生”是我们的师德要求之一,教育需要爱,但光仅仅有爱是不够的,也就是说教育有爱,但是不等于爱,我们不能过分的迷信“师爱”,不能要求师爱完成本不属于它的任务,就好像我们不能要求医生光用爱就能把病人治好一样。
例如,书中提到的一位老师对学生不写作业,每天叫过来写,不批评,学生写得较好,但还就是慢。
像这样的例子,这个孩子看来属于“蜗牛族”。
如果这位老师具备关于蜗牛族的教育专业知识(蜗牛族的多种成因及治疗方法),他就不会迷信关心和爱了。
医生治不好病人,一般不会检讨自己对病人爱得不够,他一定会反思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这正是教师应该着重学习的科学态度。
读了《做一个会偷懒的教师》后,结合自己的学生,知道没有爱是不行的,光有爱是不够的。
当一位教师缺乏教育专业知识,而又不得不面对眼前的教育问题的时候,他用什么武器来迎战?除了手中的权利之外,就只有爱了。
权利是硬兵器,爱是软兵器。
他手中没有别的武器了。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那些神话师爱、高唱师爱颂歌的老师是可以原谅的,他们没有想害人。
师爱是绝对不可否定的,没有爱,教育就失去了根基。
现在的问题是许多人把爱说得太神了,师爱承受不了如此重担,该减负了。
“爱”与科学并非水火不容。
爱是一种情感,情感完全可以从科学角度加以研究和处理。
听说“爱”很神奇,我们就去“爱”;又听说“赏识”管事,我们就做作地“赏识”学生;我们的同事又常常说“不能给学生好脸”,我们就每天绷着脸给学生看……然而,我们只是“学”,最终有没有形成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我们所谓“爱心教育”常常庸俗化了,不理智,没有什么科学思维方式。
我们如果自身没有科学的思维方式,或者把科学的思维方式仅仅局限于教学及业务工作,那么,我们对学生无论怎样爱,你在其中也很难找到科学的影子,教育他们又怎能得法,有效?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他会把主要精力放在设计教育情境上面,而不是主要希望寄托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上。